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

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

第1篇: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

毒素在哪里?

近年来,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多发期。劣质奶粉、苏丹红辣椒、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蔬菜和水果中残留的农药等有毒化合物、硝酸盐以及重金属等都是对身体有毒的物质。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每天接受汽车尾气等环境问题的侵蚀,也会加深我们体内毒素的积累。吃的多、毒素多、压力大,运动少、排的少,这些都是我们人体毒素长期积累而无法清空的重要原因。

而在人体垃圾分布在所有的器官中,大肠中有1―15公斤垃圾,肝胆中有0.5公斤左右垃圾,各关节部位则有1―3公斤,可见人体内的垃圾数量是多么的惊人。根据科学表明,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可产生4000多种化学废物,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排除细菌、病菌、寄生虫卵约400亿个,但是假如24小时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出,它就会繁殖出高达2兆以上的病菌。事实上,如今90%的都市人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毒素的困挠,而更加难以想像的是,有些人体内更累积高达6500 克的“毒素”。

为什么要排毒?

现代分子矫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疾病的成因主要有三:一是新陈代谢功能障碍;二是人体内蓄积的毒素无法完全排除;三是营养摄取不平衡。

凡患便秘之人,都有自身中毒症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自身中毒并无明显状态,所以通常会让人难以觉察。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梅尼契柯夫曾经提出自身中毒学说:“大肠内食物腐败之后形成有害物质,于是引起疾病和衰老现象。”人类疾病和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自身中毒。而更有欧美医学家指出:肝脏和肠道的功能不健全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从中足可见到排毒的重要性。

无论是您是爱美人士还是渴望拥有健康身躯的人,实际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排毒问题,只有清理了大肠毒素、改善了大肠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容以及健康的问题。

如何排毒?

当今市场上口服的排毒产品不论是以西药MgSO4为主的,还是以中药大黄等为主的实际主要功效都是让大肠内壁短时间内冲水膨胀,也就是说用的都是泻法,长期使用不仅不会明显改善人体体质,反而会加深自身的症状。其实这是完全不符合中医的虚补实泻的理念的。

中医理论认为,大部分东方女性是虚寒体质,一旦用泻剂就会雪上加霜,使其“中气”下陷,遗害无穷。所以,我们要选择一种像益生源这样纯天然的口服排毒产品才能保障我们身体的健康。它虽然是通过进入肠道,但并不是泻,而是集通排补调于一体,迅速解决肠道内菌群、酸碱以及电解质的三大平衡,修复肠道屏障,强化肠道平滑肌的功能,让肠道代谢更顺畅,功能更健全。

而除此之外,保障一个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也是在我们正常的排毒起到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毕竟仅仅光凭借外物而自身却依旧肆意破坏我们的身体,实际也会让这些辅助治疗本身的功效丧失无存。

第2篇: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

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在献血前一天晚上及献血当天早上不要空腹,因为空腹时身体内的葡萄糖会相对降低,献血时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但也不要饮食过饱。

献血的前两餐不要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如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吃一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面包、馒头等。这是因为,食用较多含脂类的油腻食品后,大量脂类物质进入血液,此时的血统称为脂肪血,脂肪血用作直接供血是很危险的,受血者接受这种血液后,很容易出现寒颤、高热等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献血前24小时内不要饮酒。

献血前最好饮用一些糖水,能增强人体的耐受力和调节功能。

献血前应准备一些营养价值较高、易于消化吸收且又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牛奶、豆奶、鸡蛋、面包、蛋糕、火腿肠及果汁等,献血后应马上进食,以迅速补充液体、能量及电解质。

献血后的营养补充

虽然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只要合理而及时地补充造血功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身体就会很快恢复。但是,献血毕竟使身体损失了一部分血液。为了使体内血液恢复得快,献血后除了保证休息外,一定要安排好饮食,以充足地供应身体制造血液的原料。在饮食上可做一些适当调整,以营养、可口、适量为原则,献血后的营养补充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蛋白质、铁、铜、叶酸和多种维生素等则具有较强的造血功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献血后如何补充这些营养素。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最基本、最主要的物质,含有优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在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中,牛奶名列前茅,其次是鸡蛋,瘦肉含蛋白质也很丰富。瘦肉中最好的是羊肉,羊肉不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铁和铜。一般来说,动物蛋白的氨基酸优于植物蛋白,更符合人体需要,所以献血后应注意适当添加牛奶、猪肉、牛羊肉、鸡肉、鱼肉以及动物肝、心、肾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所以献血以后,注意补充铁就更为重要。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海蜇、虾、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枣、桂圆、鸡蛋、芹菜、瘦肉、鱼、大豆制品、动物血液等。这些食物中所含的铁进入肠道后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且不受进餐食物的影响,吸收率可达13%~20%,其中尤以动物肝脏和动物血液的含铁量丰富。吸收率更高。尤其是动物血液,其中铁吸收率达22%以上。另外,含有叶酸较多的食物有绿色蔬菜,新鲜水果,以及猪肝、肾、牛肉等动物性食品;含有维生素B12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猪或羊肾、腐乳等,献血后也应注意补充。

此外,还应多吃富含维C的食物,如青椒、番茄、草莓、樱桃、橙子等。

献血后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补益药膳,如桂圆大枣粥、补血阿胶粥、龙眼肉粥、阿胶鸡蛋汤、黄芪炖鸡、龙眼枣鸡、参芪煨鸡等,可补气生血,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下面推荐几种常用药膳,供大家选择食用。

参枣猪肝汤:党参15-20克,大枣20枚,猪肝50-100克。将党参和大枣洗净,加温水浸泡30分钟,再加适量冷水,文火煎煮30分钟后滤出汁液。再加适量水煮15分钟取汁,两次汁液混合在一起,与猪肝同煮熟。调味后食用。

龙眼山药羹:龙眼肉15克,山药30克,大米100克。将大米淘洗干净与龙眼肉、山药同入锅中,加适量冷水文火煮至烂熟,调味后食用。

猪血汤:猪血500克,冲洗干净,加葱、姜及少量黄酒,入锅煸炒,加入适量水煮沸至熟,放少量盐、味精,即可食用。

红枣花生粥:红枣10枚,带皮的花生仁50克,大米100克,三者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烂熟。

献血后的几天不要暴饮暴食,尤其不能大量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太油腻的食物,也不要饮酒。应该注意休息,按需进补,逐步补充。值得指出的是,蜂王浆和巧克力不是补血的良药,不宜多食用。献血后血液的完全恢复大约需两至三个星期的时间。所以,饮食调节至少也应坚持半个月左右。应当把营养合理地分配到各餐中,细水长流,使机体随时都能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素,这样,身体的恢复一定会很快。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或称世界献血者日。

第3篇: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体检;疾病;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114-0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处于亚健康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70%左右,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发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人类1/3的疾病通过健康体检得到的信息反馈,可以指导治疗,提高疗效。专家预计健康体检将会成为人们预防早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年度我们对来院参加体检的单位员工共计1 872人的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现将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来我院参加体检的单位员工共计1 872人。

1.2 方法

对1 872份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对体检中常见病、多发病的成因及其预防保健进行了分析。

2 结果

参加统计的体检结果中,男1 600人次,女272人次,平均年龄为43.62岁;各项指标正常人数为304人,健康正常构成比例为17%,异常指标构成比例为83%。其中,体检患病人数占前4位的疾病所属系统分别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泌尿系统,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高血脂、脂肪肝等以往老年人容易得的心脑血管疾病已向年轻化发展。

3 讨论

引起血脂高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膳食因素、超重、肥胖、不爱运动、性格和年龄、饮酒过量、精神压力大等。高血脂会引起血液“黏、稠、滞、淤”现象,久而久之可使血管腔隙变窄,血流不畅,严重时导致中风、偏瘫、心肌梗死、脑梗。

脂肪肝,医学上俗称肝内脂肪变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堆积,人类正常肝脏里的脂肪含量较少,只占肝脏重量的5%,如果超出10%~15%,或者在组织学上脂类含量达到肝重的40%甚至50%,就是脂肪肝。从病理学角度来看,脂肪肝是由于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解不平衡造成的,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归纳有以下几点因素:酒精因素、营养因素、糖尿病因素、肝炎因素和药物因素等。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达9.75%,约12亿人。一般接触不会被传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有经血液、体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以性传播为主的密切接触传播。

前列腺的发病原因和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都有关,其并发症有感染、急性尿潴溜、血尿、膀胱结石、尿毒症,痔疮、脱肛等。

调查显示:中国人运动明显不足,我国居民职业性体力活动水平为轻、中和重度的比例差别不多各占1/3,半数以上的劳动者在工作中以坐和站为主,行走时间很短。平时参加锻炼的比例为34.6%,其中城市居民为24.6%,农村居民为10%。经常锻炼人群中,中年的比例很低,老年人很多。中国人的疾病谱已发生了改变,心脑血管疾病跃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一,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40~50岁成了高发年龄段,而且来势凶猛,猝死率高。这些疾病的成因某种程度上与饮食结构“三高一低”的营养失衡有关,此外“早饭不吃、中饭吃少、晚饭大吃特吃、睡觉前再补吃”的不良饮食也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这种现象,改变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从日常生活入手,做好保健和预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要求:①循序渐进,酌情增加日常运动量,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建立健康规律的作息生活习惯。②合理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热量应量出为入,保持平衡,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增加钾、钙的摄入,可多食牛奶、豆类、木耳、香菇、虾皮、紫菜等。清淡饮食,降低脂肪摄入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动物蛋白(鱼类等)和豆类蛋白;增加维生素摄入,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此类饮食有调整血压、降低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的作用。③戒烟限酒,杜绝有损身体的烟酒刺激物。④控制体重。正常体重的计算公式是体重(kg)=身高(cm)-105,用自身体重值和计算所得数值相比较,正常范围在±10%之间,以此为标准,注意控制自身体重。

健康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健康才是最为珍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倍加呵护的财富。所以关爱生命,要从关心健康做起。

[参考文献]

[1]刘春先,谭少青,张陶,等.北京地区8670人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5):108-109.

第4篇: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

新产品遭遇质疑困扰

1994年~2005年,银小龙先后就读于南非UNIVERSITY OFCAPE TOWN大学和美国UNIVERS- ITY OFLOUISVILLE 大学,分别获得化学系博士、博士后、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基因实验室博士后、工商管理硕士。记者了解到,国外专业刊物对他的评价是,具有非常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科技开发经营管理经验。

在美国,银博士创建了Silver Beam Biopharm公司,拥有了一个在生命科学、药物学等方面的专业研发团队和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设备,并在酒精伤肝作用机制认识基础上,对症下药,开发了对清除肝脏脂肪有特殊效果的肝净营养片。

在海外留学10年之后,银小龙响应国家关于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号召,带着他的成果――肝净营养片于2005年回国创业,并在中关村留学生创业园组建北京银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谈及脂肪肝,银小龙一脸严肃:“脂肪肝、肝硬化人数逐年上升。据美国癌症学会统计资料表明,中国人癌症发病率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为世界第一!中国人肝癌的发病率是美国人的八倍,而脂肪肝的发病率在我国也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据介绍,在某些职业人群中,比如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60%。

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而且难以治疗,国际上也没有一种特效的药物能够把脂肪肝彻底的治好。众所周知,肝脏是解毒的器官,很多药物在治疗肝病的时候,又伤害到肝细胞、肝功能,这样就导致肝病越治越难治,越治越治不好。银小龙在实验过程中找到了不伤肝的成分并研发出肝净营养片,达到治疗肝脏的同时,恢复肝脏的功能。

对此,银小龙的使命是:告诉中国的脂肪肝患者,脂肪肝是可以清除的。“通过营养,获得肝脏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也就是通过营养调节把疾病治好,这一点,我们做到了。”银小龙自信地说。

按理说,有真正治疗脂肪肝的产品出现,对广大的脂肪肝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而产品也无需“待嫁闺中”,“嫁”不出去。事实证明,经过一年的市场推广,肝净营养片也已经在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等地面市,并将进入广东、辽宁、吉林等地市场。应该说,肝净营养片在中国的突然窜起,吸引了众多的脂肪肝患者的眼球。但是,银小龙却并不满意,他想走得更高更远。

因为,肝净营养片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过程中,遭遇患者质疑的困局。“没有药物能治好肝病”的观念似乎已深入人心。当前又有多少患者能相信:作为保健品的肝净营养片,能清除脂肪肝?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很多患者,甚至一些医生都觉得不可信,也不敢相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教育别人,告诉他们脂肪肝是可以治好的。肝净营养片虽然不是药品,但是能把脂肪肝治好。”银小龙说。

新产品,该何去何从?

银小龙目前所面临的局面,是否意味着他只能从星星点点开始,最终达到燎原的目的?因为,目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在价格、观念等方面达成一系列的共识。可以说,如今摆在银小龙面前的,是个战略性的难题:下一步怎么走,才能走向一个阶段性反弹?而面临的推广困惑,也着实让他紧张一把。

众所周知,新产品的研发比较复杂。据介绍,“肝净营养片”也是按照药品的标准来研发的,花费了银小龙8年的心血。在美国,银小龙与他的研究团队,结合国际间对肝脏中毒、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解毒途径的研究结果,对潜在的预防肝脏中毒,保护肝脏及促进损伤肝脏修复的天然化合物及氨基酸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并经实验证明了多种具有保护肝脏、清除脂肪肝、抗酒精中毒的天然有效成分,最终成功研制出肝净营养片。

所以,无论是质量还是科技含量上,肝净营养片都是很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产品。虽然中国的肝病药物市场广阔,但是中国患者对肝病知识了解的太少,有一些重要的信息、非常权威的数据,还未达到广为人知的程度。而作为企业来讲,没有那么多的财力、精力去做公益性的活动,虽然他们愿意,但这需要社会机构、企业、专家等各方面的配合。

其实,银小龙遭遇这种局面,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保健品市场与国外的一些差距。据了解,美国人接受保健品要比中国人容易得多。一方面,美国人知道身体的重要性,日常补充一些护肝的产品也是很自然的事。其次,美国的整个健康教育比中国做得好,在国外看病,医生首先考虑患者是否营养缺乏,然后告诉患者有啥病,吃啥药。另外,国外药店中,保健品占了很大的分量,销量也很大。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在营养方面注意哪些事项,会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中国的这种现实,下一步银小龙会不会在推广方式上进行战略调整?如何站稳市场扩大市场,未来该往哪里走?银小龙说,从目前的看来,鉴于医院、专家医生的权威性,以及强大的影响力,公司会把核心业务放在推广上,采取相关举措,让医生了解药物,通过试用,用疗效说话。同时,也在争取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如何让好的产品让大家收益,这是最重要的。

“虽然我们市场大、目标大,但我们得从小做起,脚踏实地从最艰苦的阶段做起。”或许,有银小龙这样坚定的想法,有放长线、钓大鱼的勇气,他的团队站稳市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尽管他们现在处于夹缝求生的状态,但未来之路也许就是一条光明大道。我们期待着!

采访后记:

第5篇: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

在探究南希的身体思想之前,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他对于笛卡尔的阅读。传统的解读认为,笛卡尔严格区分了灵魂和身体,并强调了灵魂所具有的绝对优势。不能否认,笛卡尔在他的多部著作当中深入讨论了身体问题,虽然由他的思想出发对身体的贬抑被进一步地扩大,但事实上笛卡尔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身体存在的合法性,“虽然他强调灵魂可以独立存在,但却没有否认和忽视身体与灵魂之间深刻而真实的联合关系。”(3)从笛卡尔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在认识中的身体同时具有主体和对象两种性质,作为认识主体的身体对于认识有建构的作用而不是被动地由灵魂来决定的,作为认识对象的身体,其确定性需要依靠灵魂主体的帮助来确定。但在对身体的探究当中,由于对身体感觉有效性的怀疑和对作为感觉对象的身体本身的怀疑,使得在相当长的时间当中,遮蔽了身体作为认识主体的事实,而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作为对象的身体之上。与此同时,笛卡尔也区分了身体与一般物体的差异,“身体具有整体的功能性,不因为部分的减少或改变就失去其功能。”(4)笛卡尔也通过对感觉的探讨,将身体划分为一般物体意义上的自在身体和具有认知行为能力的自为身体,这其实体现出了笛卡尔身体学说的两重性,当提出自为身体之后,已经指出了我们需要的是渗透着灵魂作用的身体,这种身体并不是某些学者所归纳的戴着“铁镣”的身体,因为虽然他将身体对灵魂的负面影响比作了铁镣对身体的压制,但正是从镣铐的比喻当中表达了身体同时处于对象和主置上的事实(5)。虽然传统上我们认为笛卡尔的学说是身心二元论进一步扩大,但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是对身体在认识论当中地位提高的具体体现。身体不再是柏拉图口中的心灵的坟墓,不再是亚里士多德那里作为质料的不可知的身体,也不再是奥古斯丁那里作为灵魂的“工具”的身体。在结构主义和后解构主义哲学当中,通过批判身体现象学当中残留的意识哲学成分,出现了身体哲学泛化的情况,身体在物质特性维度得到了极度的强化,而在精神维度的特性被遮蔽了。尽管在这两个阶段,语言学转向成为了最核心的课题,但是就20世纪欧洲哲学而言,身体问题作为现象学的首要问题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那里依然占据重要的位置,并因此直接导致了一种泛身体哲学。作为身体哲学的主要体现,身体现象学在这个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笛卡尔和康德哲学有着密切联系的胡塞尔现象学虽然是一种意识哲学,却给身体哲学的转向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海德格尔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了此在的在世存在上,那么也就从隐含的层面上将身体哲学引入存在论当中。而在大多数的法国现象学家那里,现象学就是身体现象学,这里的身体不再是对象,而是将原本在笛卡尔哲学中被提到但又被遮蔽了的作为主体的身体。在法国现象学家那里,并不一定每个人都直接将理论建构在对身体的直接探究之上,梅洛庞蒂将“我是我的身体”与“我拥有一个身体”(6)对立起来,并将肉身化作为研究的第一主题,列维纳斯对身体问题的关注常常被他者和他性问题所掩盖,并在关于实存(existence)和实存者(existant)的讨论中将身体问题凸显出来。到了列维纳斯,他已经完全跳脱出了笛卡尔所认为的那个可以不依赖于身体而独自存在的灵魂,而开始认为不存在悬置的意识“,意识离不开身体,而身体本身又是具有灵性的”(7)“,我不仅拥有一个身体,而且我就是我的身体。”(8)虽然在后结构主义时期,现象学中对笛卡尔二元论所抱持的批判性地接受,但是不能否认它们是基于意识哲学发展而来的,虽然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悖反,此时所强调的是身体和心灵不再是二分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笛卡尔以来,尤其是到了康德的话语体系当中,众多思想者们力求解放主体,他们意识到如果主体没有感觉或体验到自己的存在,将无法感觉或体验到物体的存在。南希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观点,认为“我”不是一个实体而是身体与灵魂实体的结合体,是身体-灵魂,换句话说,实体的在场是向-自己-在场(present-to-self)的否定,我需要感受到外在于我的世界的存在,只有这样我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存在,然而一旦我感受到了外在世界的存在,那么没有什么是不被感受的,我的在场,意味着我的内在性向外的延伸,同时也是向我的延伸,此时我被悬置了,成为自身之中的他者,而我的身体将作为他者的我与我自身联合起来,也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身体-灵魂,所以南希强调我只能从外在感受自我。从笛卡尔的“我思”出发,“思考就是感觉,并且作为感觉,它触摸到外延的事物;它触摸延伸”(9),也就是说为了感受那个思考的自我,自我必须向外敞开,它将于模糊性相遇。原因在于,思考必然面对的不是清晰的、透明的外在,如果这样它不会感受到任何事物,清晰与透明在某种意义上说趋向于无,我的思考如同投射到外界的光线一般,如果没有任何阻碍物,那么光线将一直直线传播下去,而无法反射回我的眼睛,也就无法使我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存在。当无法感受外界存在的时候,便无法建立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也就无法形成共在。

二、从我的身体到触摸

身体通过思考敞开,并通过这一敞开感受自身,南希将它视为外部,它使得内部向外展现,“身体承认自己是外部……我是我自己的外部……通过我的皮肤,我触摸自己。我从外部触摸自己,而非从内部。”(10)相较于梅洛庞蒂对于身体的认识,我们会发现虽然两者都强调了身体的重要性,并认为身体的实存是作为认识世界的基础,或者说是必要条件,但是梅洛庞蒂所强调的我的存在依然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而南希从笛卡尔的我思中结合海德格尔的共存观点,将与-存(être-avec)引入了认识领域。虽然海德格尔话语中的共存(mitsein)和南希话语中的与-存两个词在法语中的写法是一样的,或者说在南希的与-存观当中看到了非常多海德格尔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南希在继承海氏的观点的基础上没有进行创新,尤其是在经历自身的身体焦虑之后,南希更加强调了一种关系,这一关系不但在个体自身当中存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与“部分外在于部分”(partsextraparts)的关系。自身与自身的共处,自身与外在于自身的事物的共处,都成为存在的关键问题。事实上,梅洛庞蒂所强调的“距离”(11),在某种意义上亦是关系的一种体现方式。南希在《肖像画的凝视》当中所强调的源于肖像画的注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梅洛庞蒂的“返回事物本身”的另一种发展,一种对自我的再关注,这一视线像一道三折线,将自我投掷出去,绘画将自我投掷给观者,观者再将前两者结合的视线投射到绘画当中。梅洛庞蒂曾强调“返回事物本身,就是返回认识始终在谈论的在认识之前的这个世界”(12),也就是那个没有与我发生联系的那个世界,不与我共存的世界,它首先是作为无而存在的,但是南希也强调了,无在根本上并非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切实地什么都有,只是它并没有被可见的、可触摸的、可感的具体物质所替代而被我所认识,并与我建立一种无法切实描绘的内在的亲密感,一旦这种内在的亲密性建立起来,那么就意味着我与“无”与-存,相伴而存在。如果要触摸自己,那么我必须完全外在于自身,无论何时我们都只能在边界触摸。所谓身体的敞开,是对梅洛庞蒂话语体系中“距离”的消解,但并不是使它消失不见。而是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使得自我身体与外在于身体的事物发生联系。在正常状况下,身体是不会在绝对意义上敞开的,从生理层面来讲,如果身体敞开,必然是处于非健康状态。当我们处于身体健康的情况时,我们是无法感受到身体的存在的,并非我们忽视身体的存在,而是没有契机使得我们去感受身体。甚至在西方现代医学未发展起来之时,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躯体内部有着怎样的器官。我感受不到我的肝脏,也不知道我的肾脏,它们是沉默无言的。事实上南希强调了一种绝对的外在性,因为内在性被他称为“无”,它是不能够被具形化的,一旦它成为可感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它就不在是内在性,而成了外在性,也就是说南希将笛卡尔话语中的“灵魂”用内在性(intériorité)或亲密性(intimité)代替,并将身体视为它的呈现形式,而我们看到的身体则是作为再现而存在的(13)。后来,南希将这一观点引入到美学思考当中,他将艺术定义为对缺席但却在场的美的呈现,美可以被类比为灵魂,而艺术使美的身体,美一直是以缺席的姿态在场的,而身体通过自身的实在性把这一缺席的事物呈现出来,或者说艺术是美的呈现,而艺术作品则在传播过程当中将这一呈现再次呈呈现给受众,所以艺术作品可以被视为美的再现。从南希的身体理论出发,我们所要思考的并不是身体与灵魂之间的抗争,而是身体与灵魂的关系,“除了身体,不表现任何他者,但是身体外在于自身,或者说他者就是那个在自身之中的身体”(14),我们借由身体对外界和自身进行感知,所使用的方式是触摸,而实际上南希的接触(contact)观点涵盖了视看、倾听、触摸,将看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触摸,强调了接触所发生的场域和条件。他并不是想要切断身体与灵魂,而是展现一种“之间”(entre/be-tween)的本体论。从南希强调存在之间的关系中我们看到对梅洛庞蒂的“知觉”观念的承继,在梅氏那里,“从主观一面看,知觉是肉身主体的活动或行为(act);从客观一面看,知觉场(perceptualfield)是世界呈现的场所,是世间中各种食物被知、被感的活动得以展开的场域。故知觉是一种‘之间’(‘inbetween’):既非纯外在的、经验主义者说的sensation,也非纯内在的内观(intro-spection)。”(15)南希将梅洛庞蒂的知觉直接发展成为“之间”,并通过这种“之间”强调了没有“之间”就没有事物的与存,或者沿用海德格尔的概念“共存”。由此,空间的概念被引入,南希将身体作为一个场域,并将灵魂视为身体,认为灵魂就是身体的在场,身体是灵魂的再现,身体是作为灵魂在空间中的“站位”(16),即在外部的存在。再次回到“部分外在于部分”(partsextraparts),南希将extra视为一个狭长的空间,它是分化的场所,而不再是笛卡尔语境当中未分化的空白。触摸正是在extra中发生的。在论及触摸之时,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迷失在知觉的迷雾当中,触摸的实在性并不仅仅建立在我们所触摸到的表象与表象的内在之间的一致性上,如果是这样,我们的触感则是游移不定的,或者换句话来说,如果我们在触摸之时便开始对事物进行分析,那么由于分析规则本身的抽象性将猜想代入切实的触感当中而产生错觉。事物并不会根据我们的触感而发生改变,事实上触感发生的前提是触摸的动作,触摸动作的发生即为两个原本封闭无关的世界在其边界上的相遇,并通过这种相遇建立某种联系。

三、从触摸到复数的独一性

伊恩•詹姆斯(IanJames)曾这样评价南希的思想:“从现象学语言———显现、给予、照明等,转向了另一个层面(站位、配置、触摸、接触等)。”(17)在南希的思想当中,触摸的观念是从“不要触摸我”和“这里是我的身体”两个维度展开的,在前文当中提到触摸是在extra中发生的,同时触摸还是一个瞬间回撤的动作,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触点”,并且是伴随着感觉而发生的,所以我们会将触摸与“触感”在某种情况下交替使用,这是因为在触摸动作发生的瞬间———施动者不仅仅是作为主动的触摸者也是作为被动的被触摸者———回到自身。“没有这种撤离,没有这种回复或回撤,触摸就不再是其所是,并且也不再做其所做。”(18)也就是说“不触摸”是触摸的内在需求,只有伴随着不触摸,触摸才能够成为触摸。不触摸事实上是对触摸的否定,并且意味着不要去触摸那个在场的、可见的、可触摸的事物,也意味着去触摸那个不可见的,始终缺席于在场中的意义。因为后者恰好是不可触摸的,所以它可以被触摸。南希所希望的是我们“不要去触摸那显现的在场,而是进入它真实的在场,然而这个真实的在场正是在它的缺席当中”(19),也就是让我们借由表象回到意义中去。结合对身体及触摸的认识,灵魂就是身体本身,世界的意义是世界的本身,世界是意义的最佳承载形式,意义的外在多样性并不影响其内在的独一性,意义在与外界所构成的关系当中被呈现为多样的外观,事实上这是意义本身与外界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用瓦莱里对艺术品与艺术作品两个概念的差异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艺术品虽然是无法进行不断延异的意义,但它确实是独一的,它存在于某个收藏室当中,可能被人遗忘;艺术作品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呈现于观者面前,并在受众的感受,交互体验中不断新生,呈现多种多样的阐释(20)。艺术品可以随时变成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也能够随时转变为艺术品,但是我们不能说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品,因为它们的互换需要“我”的参与。这里所说的“我”,并非大写的“我(Je)”,而更多地是作为个体的在数量上无法计算的小“我”(je),带有更多的特殊性。如人一般,不仅仅是“类”的存在,还是个体的存在。触摸从另一个层面上代表着两个封闭世界在相对意义上的敞开与联系,从不触摸的角度出发,则要求在敞开之前所进行的自我认知,这一认知并不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身体的认知,而是对于自我之所以以这一形式存在的内在逻辑的认知。进入到艺术领域,延续传统的视觉中心理念,“画家的视觉不再是对于一个外部的注视……世界不再通过再现出现在画家面前……画面只有作为‘虚无的景象’才能是某种事物的景象,撕开‘事物的外皮’以便指出事物是如何成为事物而世界是如何成为世界的.”(21)艺术家所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呈现或再现事物,而是通过创作将事物如何成为事物的过程呈现出来,也就是它的内在逻辑呈现出来,这一逻辑必然是抽象的(或用南希的话来说是不可触摸的),而艺术家所做的是将触摸这一不可触摸的内在性并将其借由可触摸的形式将其“具形化”(incarnation)或“肉身化”(carnation)。随后,南希强调了那个不可触摸的内在的独一性(singularité),但它以多样的变体在现世中呈现或再现,并且不断向外延伸。事实上,南希所说的独一性也可以用“奇点”来表述,即在时空中存在的一个抽象的、特殊的点。康定斯基在艺术的具体操作中强调了点的重要性,指出了抽象中的点与具象化了的点之间存在的某种微妙的差异:“所谓的点,本来指的就是小的和圆的东西。不过,大小固然如此,它的轮廓则是相对而言的。作为现实的形态,点的表现形式无限多……总之,点的界限是无法设定的。点的世界是没有境界的。”

在南希对美的论述当中,也指出美是作为一种抽象的“无”而存在的,它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实存于人世,这也就是从根本上表达了一种独一性的多重表现,同康定斯基对点的认识,殊途同归。通过针对点的探究的延伸,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点在理论中可以被视为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在德勒兹的话语中被表述为“事件”,点的存在,意味着某种从“无”到有的发生,“无”并不代表这无物,而代表着一种无法用物质来替换的东西,所以无论是理论家还是艺术家都通过自己的创作或理解,借由某种具体的、可见的、可触摸的物质来使“无”具形化。结语:从复数的独一性到艺术南希话语中的内在亲密性,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知觉的意味,这一强调“之间”的概念,抽象的非物质存在借由某种具形化手段实存于现实的物质世界当中,抽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联系正是由内在亲密性建立起来的,借用梅洛庞蒂的话语,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由知觉所建立起来的,同时“沿着意向性对象所呈现的内容及其呈现的样态做分析,让我们发现,当我们谈论事物时,是透过意识来意指该事物,但意识意指该事物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23)虽然胡塞尔、海德格尔及梅洛庞蒂等现象学家都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这样的观点:意识的单一与表现意识的方式的多种多样;然而,他们却都没有如南希一般,将这种现象用“独一性的复数存在”进行归纳说明。事实上,南希所提出复数的独一性并不是一项创新的发明,而是基于丰富的、深厚的思想基础而产生的。然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巨大的考验是:我们的形式常常走得太远,让我们自己陷入迷途,忘记了原初的感觉,那感觉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混杂的,但是我们陷入了物质过度的迷雾当中,而将内在性的感觉变成了在外界冲击下的感观,在多度的复数表现形式中,将独一性掩埋。这一困境并不仅仅是现代人所要面对的,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要面临这种问题,只是我们对于过去的想象是建立在已存的陈见之上,忘却了他们所处的具体语境,同样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又建立在过去之上,一个接一个的谜团在被解开的同时又再一次创造新的谜团,时间的先后并不能代表思想的先进与否,现代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物质层面上,当今,我们不过是使用了更为先进的物质手段或所谓技术来呈现“无”。

第6篇: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肿瘤化疗;副作用;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23-01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分近期毒性反应和远期毒性反应。近期毒性反应又分为局部反应(如局部组织坏死、栓塞性静脉炎等)和全身性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造血系统功能低下、皮肤和黏膜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肝功能损害、心脏反应、肺毒性反应、肾功能障碍及其他反应等)。远期毒性反应主要是生殖功能障碍及致癌、致畸作用等。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肿瘤化疗患者30例出现的副作用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的30例肿瘤患者,其中其中胃癌10例,肠癌2例,肺癌6例,乳癌5例,肝癌3例,淋巴瘤4例。

1.2 方法 根治性化疗必须由作用机制不同、毒性反应各异而且单药使用有效的药物所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运用足够的剂量及疗程,间隙期尽量缩短,以求完全杀灭体内的癌细胞。部分癌症在采取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后,使用化疗。原发肿瘤切除后,残留的肿瘤生长加速,生长比率增高,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且肿瘤体积小,更易杀灭。

2 护理

2.1 口腔炎、味觉异常观察与护理 开始使用抗肿瘤药物,每天一次进行口腔观察。并教会患者自我观察。有义齿的先拿掉义齿,按照以下项目进行观察:口唇、口角、牙龈、颊粘膜、舌苔的颜色,有无口臭等。粘膜有无破溃、出血、鹅口疮、糜烂、水泡、肿胀等。唾液分泌的量、粘稠度。有无口腔疼痛、吞咽时疼痛。有无味淡的感觉、无味的感觉(特别是咸味)、口腔发苦、有金属味等味觉变化[1]。口腔炎的预防,提导刷牙漱口的方法对预防口腔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治疗开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口腔内观察、预防的方法。发生口腔炎患者可以含漱或涂抹局部物。含漱有抗炎和组织修复功能的含漱液。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既可保护粘膜,又能促进愈合。低能量的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对溃疡的愈合也有效。含漱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G-CSF或GM-CSF的漱口水也有疗效。避免食用酸性、刺激性强、过热、过硬食物。对于重度口腔炎患者应住院治疗,考虑使用麻醉类药物,并行镇痛、抗感染、输液、全胃肠道外营养等治疗。

2.2 恶心、呕吐 危险因素和观察要点 注意评价患者有无不安情绪,忍耐程度如何,是否经历过强烈的恶心呕吐经验,上次的治疗状况如何。有无恶心呕吐,脸色、表情改变,倦怠感,疲劳感,头晕,晕车等不适症状。食欲不振,脱水,发热,口腔炎,腹泻,便秘,失眠,口渴,皮肤干燥,水肿,尿量和体重的改变。进行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教育,症状的观察和对策,治疗时患者的自我观察和记录,自我护理。进食自己喜欢的合口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量。呕吐频繁时多吃水果和富含电解质饮料,补充水分和钾离子。进食易消化的食品,减少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避免食用脂肪多、刺激性、太甜、太热、太硬的食物。适当进食营养补充食品。恶心呕吐会引起食欲不振,身体的恢复需要营养的补充,向患者说明经口进食的重要性。环境的调整:气味、空气的流通、衣服、等的调整。使患者舒适。准备好含漱水、呕吐用的容器和面巾纸。解除患者的不安,进行精神援助,自律训练和呼吸等行为疗法的指导。

2.3 腹泻 容易引起腹泻的抗肿瘤药物:CPT-11、VP-16、5-FU、MTX、Ara-C、希罗达。患者腹泻后痛苦症状增加,频繁的腹泻增加体力的消耗,减少排便以外的其他活动,因为腹泻造成的不适,和害怕其他人对气味和不干净的抱怨,精神上的紧张使得肠蠕动亢进,反而会增加肠蠕动。所以要保持身心的安静,腹部给予保暖,才能使肠蠕动镇静。体力低下时可在床上排泄,并且安排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解除患者精神上的不安。指导患者少量多次的进食,少渣饮食,以减少肠道负担。同时避免进食刺激和兴奋肠道的食品(咖啡,红茶,香辛料等),补充充足的水分。水分和营养经口摄取困难的时候,进行输液,并保持水分的出入平衡。观察大便形状,使用止泻药时,观察有无便秘倾向的发生。排便后保持周围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患者主诉疼痛,洗净后周围皮肤涂抹油性软膏,避免粪便和皮肤的直接接触。

2.4 便秘 长春碱类抗肿瘤制剂易引起便秘。其中长春新碱最强,其次是长春地辛,再其次是长春花碱。近年来开发的长春瑞宾有0.8%引起药物性肠麻痹。紫杉烷类中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易引起便秘。观察有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失眠,全身倦怠感,疲劳。严重的情况下,肠麻痹引起便秘。便秘发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饮食情况,活动量等很重要。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其他患者和护士应理解患者排便的羞耻心态,患者一有便意时应及时应对,并对其气味和声音给予合适的处理,排泄物立即处置,使患者没有精神负担,有一个良好的排便环境。多吃富含纤维和水分的食物,食欲低下,恶心等情况下,尽可能的少食多餐[2]。身体运动时,反射性的肠蠕动也增加。而且腹部按摩,穴位刺激,腹部腰部的热敷也有效果。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便秘仅靠以上方法很难奏效,常常需要使用缓泻剂。根据以往化疗便秘的情况,预防性的口服缓泻剂,如果效果不好,进行给药、灌肠和抠便等排便处理。

2.5 肝脏毒性 中度以上的肝损害有倦怠感,瘙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重症肝损害出现黄疸,注意观察有无肝性脑病的出现,精神症状的出现。肝功能不全,重症肝炎需要血浆交换和透析。化疗前后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有异常先保肝治疗;对于肿瘤出现早期肝脏弥漫性转移时,患者也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下,保肝药物无效,则应给予化疗。观察病情,及早发现肝区疼痛、黄疸、肝肿大、腹水、水肿、恶心呕吐等肝损害的症状体征。经常进行血液生化检查,了解检查结果,观察患者的症状。了解肝障碍,与病毒性肝炎、肝转移和其他的药物性肝损害相鉴别。了解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预测肝损害发生的频率、时期、程度。肝障碍发生时,根据情况停药或减量。饮食以清淡可口为宜,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增强体质。

第7篇: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

在中医看来,心肝脾肺肾等五脏是人身之宝,也是养生之宝,它定寿命,决健康,泽精气,是人体养生的根本所在。只有五脏六腑和谐平衡,才能身心健康,达到颐养天年的初衷。总之五脏出现小问题,反映在人身上便是大问题了,因此中医养生,非常注重对五脏的保养,对于五脏的保养,有没有一些既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养生之法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即将介绍到的“赤龙搅海”功就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可调理五脏的养生功。

关于赤龙搅海的最早记载无从可考。相传,三国时期有位叫皇甫隆的老者,他一百多岁了,仍旧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身康体健。当时叱咤风云的曹操还向他请教过长生之术。他告诉曹操:“要想寿命延,朝朝服玉泉。”这里的“玉泉”其实就是唾液。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以祛病益寿。他每天早上醒来时,都会活动舌头,直至用舌搅出唾液,然后徐徐咽下。这种咽津养生功,道教称之为“玉液还丹”,并把它发扬光大,隋唐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称之为赤龙搅海。俗称舌功,即用舌头在口腔里搅动,从而促进唾液的产生。

赤龙搅海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要心平气静。然后,将舌在口中上下、左右依次轻轻地搅动各9次,先左后右,以舌搅津,通过搅动舌体,以促进唾液的产生,再将练功产生的这些唾液鼓漱十余下,分作三口慢慢咽下。注意用意念送入下丹田。咽津的时候,要汩汩有声,但不宜太猛。

经常练习赤龙搅海功,可以固齿、健脾胃。使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皮肤细嫩,令人寿而不老。

这么简单的功法能调理五脏?很多人听后都会瞪大眼睛,一脸的怀疑。这很正常,如果人们对一件事物不了解,就会产生怀疑,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只要稍微了解点中医的人都会知道,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在望诊环节里,舌诊,也就是看舌头是最关键的环节。中医理论里,人的五官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舌体与整个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灵枢·经脉》里这样说:“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足见舌头的重要性。中医里,把舌头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他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脏腑。舌尖属心,反映心、肺病变;舌中属脾,反映脾胃病变;舌根属肾,反映肾、膀胱病变;舌边属肝胆,反映肝、胆病变。舌就像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都能从舌的反映看出来。中医常用它来判断身体气血的盛衰,疾病的虚实。历来养生学家都认为,健运舌体可以使邪火不生、五脏平安、气调血畅,有利于祛病强身。

那么咽津又有何用呢?这里所咽的津液,也就是唾液。这可是人体里的“玉液琼浆”,有“生命之水”的美称。在出土的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可见咽津养生由来已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唾液更是盛赞不已,说:“人舌下有四窍,二窍通心气,二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所以经常咽津纳气,还是调理心肾、沟通心肾的保健大法。

练习舌功,除了赤龙搅海法外,用舌抵上颚也具有调理五脏的功效。明代医学家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中记载的“却病延年十六法”中,就有舌抵上颚这一动作,龚居中称其为“水潮除后患”,所谓“水潮”也就是津液,每天早晨起来后凝神端坐,用舌抵住上颚,津液就会像水潮般涌出,常吞咽津液能却病强身。至于原因,用他的话来说叫:“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养精,自然百骸调畅。”

此外,舌抵上颚,还可以沟通任督二脉。在中医里有“任督通则百脉皆通”的说法。因此,舌抵上颚具有疏通经络的功效。它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功效,是因为在中医里,督脉循行于背后正中线,总督全身阳脉,为阳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线上,总任一身阴脉,是阴脉之海,两脉各断于上腭和舌根。因此,舌抵上颚,正好把任督二脉给接通了,这样能使得全身经络相互通常,上下之气贯通。舌抵上颚还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叫“搭鹊桥”。经常练此功,可疏通气血,条达经络,清爽头脑,强健体质。

练习舌功,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宋代养生家蒲虔贯在《保生要录·调肢体门》中说:“常以舌柱口齿,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如果身体里的津液不足,就会导致皮肤干燥,就会让皮肤失去光泽,同时还会引起口干、便秘等诸多症状。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五脏的功能调和了,自然人就看着精神,皮肤自然嫩滑漂亮。总之,常练舌功,能润五脏,爽肌肤,对健康长寿益处多多。

原来锻炼舌功有这么多好处,这不有诗赞曰:“法简效果好,一试见分晓,满口溢津液,祛病抗衰老”。您是不是也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了呢?俗话说,心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这么简单,多动动舌头就行。

第8篇: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新鲜的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就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血浆置换术不仅可以清除体内中、小分子的代谢毒素,还清除了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的物质,因此对有害物质的清除率远比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为好,同时又补充了体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须物质,代替了肝脏的某些功能,临床上用于重症肝炎的治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在临床的应用以来大大降低了重症肝炎的死亡率,加快了好转率。现将在对此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0岁,朝鲜族,因“乏力、腹胀半个月”主诉入院,在当地医院行抗病毒、保肝、对症治疗半个月,病情无好转,一周前出现全身黄疸,呈进行性加重,进一步诊治为目的,转至我院,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为诊断入院。既往史:患者25年前发现HBsAg㈩。

2护理

2.1术前护理①治疗室的准备:术前应严格定时清洁、消毒,每日消毒后消毒液湿式拖地2次,术前紫外线空气消毒30分钟,并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②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和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以保证患者在术前有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术前的心理护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③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药物过敏史。④术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⑤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局部肢体的活动有无异常受限的情况。⑥检查机器的性能,是否处在良好的备用状态。同时通知血库备好血浆,一次性卫材准备齐全,无过期及破损。

2.2术中护理①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循序渐进,管路安装要到位,各部位连接紧密,准确设置参数和总量。②静脉穿刺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稳,以减少患者的痛苦。③病人的观察:严密观察病情,监测T、P、R、Bp、SPo2,每15-20分钟记录一次,并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出冷汗、脉搏细弱等表现,注意观察有无寒颤、出血、唇麻、手足麻木、荨麻疹等,针对原因给与对症处理,确保治疗顺利进行。④机器工作状态的观察:如报警应及时排除,先关掉报警音,以免患者出现紧张的情绪,再查找原因,给与排除。如过程中出现出血不良,立即减速,另行穿刺,不得已停机时时间不可太长,观察引血的速度、静脉压、动脉压、TMP的变化。⑤为了解术前术后肝功和凝血功能的情况,治疗前后留取生化标本送检。⑥准确及时记录病情及其变化、处理情况,有利于医生了解及判断病情、判断预后。也能有效的预防医疗纠纷,并与病区护士床头详细交接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区情况以及维持用药的用法。

2.3术后护理①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注意神志的变化、有无电解质紊乱。重症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差,特别是治疗中用的肝素,又增加了出血的危险,因此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出血的倾向:如齿龈出血、穿刺部位的出血等。同时置换过程中造成免疫球蛋白丧失和粒细胞被破坏,患者的抵抗力进一步降低,极容易被感染,因此护士应班班注意巡视,测量生命体征,保持皮肤、口腔、病室内的清洁,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并及时发现感染的迹象。②饮食的护理: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病人的血清胆红素、内毒素等一般的可暂时下降,随之全身的中毒症状可有显著的改善,此时病人容易进食过量,尤其是摄入过多的蛋白,引起肝昏迷及消化道出血。因此,在肝功能还尚未恢复之前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后24-72小时饮食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必要时给与肠道外营养。③治疗后还应注意患者有无水肿的现象,应向患者家属及患者解释水肿属于治疗术后的自然不了反应,严重的水肿时应告知医生,执行医嘱给与白蛋白和利尿剂。患者有水肿时应加强皮肤的管理,以防褥疮的发生。④心理护理: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情密切相关,患者经过人工肝治疗后常有恐惧、焦虑、悲观的情绪,担心治疗后的预后不好,又担心经济问题,怕给家里带来负担,从而食欲不好而影响了身体的恢复,因此,护士应多巡视病人,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给与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和悲观情绪,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促进病情的恢复。

3讨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治疗,是治疗重症肝炎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代替肝脏的部分解毒功能,还可以代替部分的合成功能,大大降低了重症肝炎的死亡率,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广泛。它的护理配合要求高、难度大,不仅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娴熟的操作技巧、严谨的工作态度、极强的责任心、同时要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认真做好术前的准备,术中术后的密切观察和精心、有针对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兰娟,黄建荣.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13例汇报[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1,15(1):47.

[2]郭会敏,李颖,康沛.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1-923.

[3]李兰娟.人工肝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233-244.

第9篇:肝脏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症状;临床护理措施

据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引发糖尿病的诱因主要来自遗传因素和生存环境的影响,体现为人体胰岛素的分秘功能受到损害而引发紊乱造成的一系列内分秘疾病。而且这种疾病具有延伸性,可遍布身体的全部器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症渐渐严重,细胞和机体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在发病早期,患者可以口服一些降糖药物维护体内胰岛素需求,保持身体机能,但到病理后期,患者体内胰岛素分秘少之又少,当无法满足患者身体需求时,只能依靠注射胰岛素方式进行补充和治疗[1]。而老年患者通常体质较差,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不断下降,抵抗疾病能力也非常之弱。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和临床症状,从而重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这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症特点

通常情况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早期病理特点是以肾小球高滤过以及肾脏轻度增大为判断依据的,但是由于早期糖尿病临术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发现,只有通过检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达到150ml/min,血管内压增大,患者肾脏体积增加四分之一左右,即可判断为早期糖尿病。中期的糖尿病主要表现为患者休息时无尿,运动过后尿蛋白增多症状。这个时期患者的肾小球结构会有结构性损伤病理特点,其滤过率超出150ml/min,仍然具有可逆性,同时,部分患者血压在原有基础上有升高趋势。如果,对中期糖尿病患者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完全能够恢复患者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的。而到了糖尿病发病晚期,患者则有尿蛋白排量出现持续增加现象,高达200μg/min左右,医学上称之为高度选择性尿蛋白。这一时期病理特点也是早期肾病的一种,血压仍然偏高,但不足以造成威胁,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也会趋于平常状态。据临床实践,给予相应的血糖控制措施会使患者早期肾脏病理症状和血浆流量得到下降。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根本是控制血糖,防止代谢紊乱和并发症发生。所以认识、了解老年糖尿病理特点,对于提高老年人身体康复效果,延长生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2 常见临床护理方法

2.1 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抚慰 老年糖尿病通常病程比较漫长,而且伴有各种并发症,加之老年人身心特点很容易形成消极抑郁情绪,甚至产生放弃治疗的悲观念头。因此在临床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抚慰患者,帮助患者了解病理诱因和特点,认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以及治疗和护理的意义和希望。只要患者配合治疗、坚持治疗,病情就可以得到控制,也能及时有效地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2.2 正确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习惯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非常严格,要尽量少食用含糖量和热量过高的食物,避免因胆固醇摄入量过大造成血糖升高导致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粥硬化等病症,比如各种糖果和点心、鱼、肉、动物肝脏类、鸡蛋和食油等食物应尽量少食用。要想有效提高患得体内红细胞对氧的释放能力,防止在微血管方面发生病变,就要及时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加强钙和铁摄入。最好以清淡食物为主,可以多食用些纤维含量比较高的粗粮,能够有效提高胃肠道蠕动和代谢,减少糖量吸入。饮食应少食多餐,这样可以使热量的糖量平均分配。护理人员每天应按时记录患者进食量和排尿量,定期测量体温,并进行血糖和尿糖量的检测,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2.3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运动 无论任何时候,运动都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只要是没有严重心脏病症或高度并发症的患者都应该进行合理适量运动,比如每天饭后散步、缓跑,或者练太极拳和体操等。这些运动都能增加机体对糖的氧化吸收,使胰岛对肌肉等组织的易感性明显增强,使血糖分解增加,血糖降低,还可使注射到皮下组织中的胰岛素渗透到血液中,有利于降低肥胖患者的体重。同时,为了防止出现低血糖症状,运动时最好带少许饼干或糕点类简易食品,当感觉到疲惫头晕、心慌出汗时尽快食用。

2.4 指导和护理患者服药 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控制病情,应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护理下服用,才不至于出现差错。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种种不良反应,从而根据患者体质差异把握药剂量。一旦有过敏现象等不适状况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更需要精心护理,饭前半小时为最佳注射时间,同时为防止局部组硬化,注射时应选择皮肤疏松部位,且不宜在一处注射[2]。注射后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把握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和皮肤是否有异常,惹有胰岛素过量反应,或者低血糖昏迷症状发生,应及时采取应对补救措施。

近些年来,老年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指导和护理应贯穿如终。由于糖尿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所以家属应密切关注老年人身体变化,按时检查身体,发现类似状况应及时就医。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则需要全方位指导和护理,帮助患者认识、掌握病情,使医患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以便有效控制病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