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保护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公众环保;意识;环保工作;影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着,科技在提高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带来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资源长期、大量的开采,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压力和破坏。所以,为了保护、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使公众树立和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并自觉保护环境,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
一、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生存环境的恶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目前造成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压力的主要人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增长数量过快,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其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紧密相关,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讲,人口问题是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源。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资源总量在世界上都位于靠前位置,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过多,所以人均资源占有量就非常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这就迫使人们运用更多的手段去开采资源和能源,从而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和损害。同时,人口剧增还会导致教育的相对落后,人口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差,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加剧了对资源环境的损害。
(二)法制不够健全,人治代替法治的现象时有发生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毋庸置疑,从整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而且缺少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所以很难成为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一些地方的资源开发、经济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等决策,依然会由少数的领导作出,因而缺乏科学性与民主性,一旦这些官员的环保意识不够,那么更会加剧对环境资源的破坏。
(三)生产技术不够先进,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问题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虽然如此,但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目前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设和生产效率都不够高,工业化水平较低,又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差,管理方式方法混乱,这就必然导致了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废物的排放量过大,从而造成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二、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和影响
(一)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提高保护环境工作的基础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人类又能够通过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进行改造。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局部气候的改变等,而这些严重的后果最终的承受者还是人类。当然,人类对自然做出的各种伤害行为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人们缺乏对于环境的正确的认识。因此,要想提高环境保护力度,就必须从公众的意识出发,只有公众在意识上充分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进行环保,如回收利用一定的物质资源,节约对非可再生资源的运用。
(二)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 我国的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不妨这样定义: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根据我国科学发展观及道路方针的指导,我们可以看出,从实现文明发展道路,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到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都要高度依赖贯彻和开展环境教育。
(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助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增强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民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严峻现实还缺乏清楚地了解认识,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变化趋势盲目的持有乐观态度,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理想,而且缺乏基本的环保知识,环境道德意识十分淡薄,并且公众参与环保的比例也相对较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改善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更是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一)应积极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管理机构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英国和美国设立了专门的环保教育机构。长期以来,我国的的环保教育工作的设计和开展一般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环境保护部门来进行管理。由于受到教育机构和环保主管部门工作目标的一定限制,由它们负责环保工作教育的开展,可以说会明显地降低环境保护在公众心理的地位和重视度,从而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英国的做法,设立一个专门的环保教育机构,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达到环保教育的效果。
(二)从上到下大力开展环保教育工作,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1、在相关的领导决策层加大环保教育力度
(1)在政府部门加大环保教育力度。资源开发、经济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都必须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统筹决策才能实施进行,因而必须要加大对领导决策层的环保知识教育力度,让环保意识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中,这样他们的所想和所做才能真正从环境出发,从而制定出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环境的发展政策。
(2)加大对环保部门的教育力度。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职责,所以必须加大对环保部门执法力度的教育,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从而树立环保部门在环保工作中的权威。另外,还要加强对环保工作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及教育,增强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及重要性。
2、在基层加大环保教育力度
(1)建设、完善公众参与环保的机制。成功地完成环保工作,公众的参与是一项重要支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行使和履行这些权利和义务。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设立并完善一定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公众能够轻易的获取到清晰的环保知识,让环保宣传社区化、使环保意识全民化,以便于形成公众积极参与环保事业的良好局面。
(2)增强在学校的环保教育力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的各项事业在未来都会落到他们的肩上,所以,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学习能力强,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抓好对他们的环保知识教育,必将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小学的教育中设立一定的环保教育课程,不仅能够使他们树立起环保意识,更能够以他们为中心,带动公众树立环保意识。
结论
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更能促进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好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
[2]陈双基.环境教育发展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0)
[3]陈志军,俞喧一.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体育师友,1999(3)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及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亦越来越大,全球环境在急剧地恶性化,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挑战。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而生物教学在环境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该利用好生物课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一、介绍环境污染和破坏情况,激发学生产生环保意识
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与环境不可分离,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环境遭受到污染和破坏,必定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利用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事例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容易激发学生产生环保意识。例如:向学生讲述震惊世界的“十大公害事例”,世界范围内酸雨形成的原因,臭氧层为何会越来越薄,气候为何会越来越暖,厄尔尼诺现象为何会频频地发生,非洲为何会出现大面积干旱,东南亚为何会发生森林大火,中国为何会发生百年不遇的长江水灾,黄土高原的水土为何会严重流失,赤潮的幽灵为何会在南中国海久久徘徊等。还可以通过举数字的办法增强说服力,例如,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废水高达5000亿吨,仅我国每年排放废水量就达350亿吨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增加,这些污水排到自然水域中,造成了江、河、湖、海的严重污染。在大气质量方面,以我国城市上空的大气为例,在抽样检查的6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以上事例使学生意识到,目前环境的恶化已越来越严重,如果再不进行环境保护,人们将再也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再也没有一个稳定的自然生活环境。因而激发学生产生了环保意识。
二、充分利用教材,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各章节教学中
讲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以阔叶林为例,1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公斤的氧气。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正是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保障了人类不受缺氧的威胁。讲述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时,使学生认识森林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过滤尘埃,消除噪声等作用。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人们对森林毫无节制的采伐,导致了森林快速地锐减,从1950年至1985年短短30多年时间,全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大量的森林及植被被破坏,引起了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造成了全球气候的恶化,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进一步沙漠化。如非洲大沙漠的形成及我国黄土高原的恶劣生态都是由于植被和森林被破坏造成的。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保护森林和植被的重要意义,表示以后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讲到动物资源的保护时,以课本介绍的动物为例,说明动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例如,1只青蛙,1年内可消灭1万多只害虫;1只猫头鹰1年可捕捉1千多只田鼠;一只燕子一个夏天可吃掉几十万只苍蝇,一只大山雀,每天捕捉的害虫数量与其体重相等。如果人们捕捉这些动物,就会使田鼠和害虫的数量迅速增加,农作物、果树、森林就会受到残害。由此,学生懂得了不少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应该加以爱护。
讲到生物的多样性时,向学生讲述,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人们对动物的乱捕滥杀,对植物的乱砍乱伐,生物的多样性正在锐减。例如,近二千年来,已有110多种哺乳动物和130多种鸟类灭绝。现在有250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也面临着绝种的危险。科学家们估计,地球上现在每天都有一个物种绝灭。如果不加以保护,物种的消失速度还继续加快,到时候,人类基本需要的选择余地将会大大地缩小。由此,学生认识了保护各种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讲到人口教育时,向学生讲述,目前我国和世界人口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如从1949年到1990年我国人口从5.4亿增加到11.6亿,短短40年间,全国人口翻了一番还多。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资源危机,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亦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失调。因此,学生懂得了人口过快增长是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为了使人类世世代代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人口要做到有计划地发展。
三、组织课外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开展环境教育课外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学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又能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有:
1、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境科学知识的讲座、故事会,或利用电教手段增补环保知识。
2、实地考察居住环境、校园环境、工矿企业、河流、湖泊的污染情况,亲自体会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并就如何防止污染发表自己的见解。
3、配合“地球日”、“环境日”、“节水周”、“爱鸟周”、“植树周”等纪念日进行社会宣传,倡仪人人都来保护环境。
4、开展环境知识竞赛活动。
5、学习环境法规。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道路
世界银行报告,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5.8%,并出现逐年增高趋势。其中,水污染一年所造成经济损失约五百亿元,大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二百亿元;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估计高达二千亿元,森林覆盖率由四九年的30%左右下降至现在14%左右,森林大面积的遭到砍伐,草原的严重退化,水土流失面积达一百五十五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六;城市燃煤、工厂排放废气及汽车尾气污染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悬浮微粒长期弥漫在城市上空,许多城市肺癌死亡率增至万分之二,全国酸雨覆盖面积已达百分之三十,所有这些损失加起来也等于二百亿元;同时,城镇建设以每年侵占一百五十万公顷土地的速度发展,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加上建设中的固体废物排放、噪音污染等合计造成的损失也高达一百三十亿元,在加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每年至少损失二百亿元。
一、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因素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
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与人口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人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排放废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限制其无节制的开发活动,以各种灾害施加报复,人口增长过快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人口剧增,教育跟不上,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薄弱,也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冲击和破坏。
2、法制不健全,人治代替法治
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不足以成为执法部门的依据。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上马等重大决策,仍然由少数官员做出,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如果再加上这些官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3、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经济活动决策失误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4、生产技术落后,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1、环保教育在领导决策层
(1)政府部门
工程上马等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统筹决策而付诸实施的,所以强化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必须使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他们心里,所想所做都是从环境出发,切忌“说起来重要,计划中重要,实施中不要”的环境意识倾向。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政策,要从决策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保部门
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权威性;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重要性。对于那些能为地方带来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
2、环保教育在基层
(1)构筑公众参与的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成功管理自然资源的关键之一是鼓励公众参与,但是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权利。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设立专门的人员和预算,使公众获取到清晰易懂的信息,同时增强公众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新闻自由及信息法律自由使他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承认他们有权代表自己的成员作出决定。公众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义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充分发挥公众的能动性,切实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环保教育在学校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小抓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求知欲强,好学上进,对周围自然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环境意识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在中小学校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种新途径,也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它包括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避免环境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缓解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维护好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利益是一个紧迫的问题。良好的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健康。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活动提供必须的资源和服务。因此,以可持续和综合的方式管理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对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整体的变革。
根据我国的国情,要想保护好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市场机制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健全和完善法规体系,保障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保障未来中华民族世纪性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青海环境保护策略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使青海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必须正确处理建设与环保的辩证关系。建设与环保,其实质是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的。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同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甘愿落后。要坚持发展不松劲,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速度。无数事实证明,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悉心呵护生态环境,在经济建设中,结合青海生态环境的实际,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和规模,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会为我们加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一、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如今,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类共同的任务。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是学校教育教学推卸不了的责任。在所有学科中化学学科与环境保护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最近20年,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要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但是,遗憾的是一些学生乱扔废电池、食物包装塑料袋,乱吐口香糖,乱放鞭炮,乱排污水等,这些都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表现。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求重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教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强调要强化人文教育。所以,化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课堂教学切实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二、对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的几点建议
1.在平时教学中强调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说明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教学“空气”时,可以给学生强调“在英国伦敦因有毒性烟雾照成无数人死亡的事件”,“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空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烟、灰尘等污染着空气。受污染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害,破坏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素材,具体说明环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教师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表率
曾有学者说过“学生是教师的影子”,这说明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深刻,学生在无形中模仿着教师的言行(特别是行为),所以教师要带头做好环境保护的榜样。例如,化学实验结束后要妥当处理垃圾,预防污染;不要吸烟等等。
3.组织参观、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清环境污染问题,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在“爱护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江、河、湖等地调查分析水的情况后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媒体收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水污染的信息,把这些以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分类后整理并交流。通过这些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体生存必须的物质,为了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爱护水资源,即节约用水的同时要防止水的污染。
教师要结合本地的情况开展学生的研究活动,时刻关注环境科学的动态,把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与环境保护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而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当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引以为豪,并获得一种满足感。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去参观,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和交流等方式,查找废旧电池的资料,分成小组实验并要求写成小论文;让学生设计环境调查表,发放给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有些学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生动的动画片呼吁人们增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这些都将极大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环境保护 污染 有机化学
在我国,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的国策。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化学污染占有很大比例。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向高中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化学知识来有效保护环境。
一、挖掘化学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材本身是一本很好的环境保护教科书,作为化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全面完整介绍化学知识的同时,挖掘环境保护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l、在讲解化学反应方向及硫、氮等元素时,教师可结合当前大气污染状况,给学生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污染的化学反应的机理、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大气污染的防治。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讲授的二氧化硫(SO2 )主要来源燃料和工矿企业燃烧硫化矿石所产生的气体。
为了证实二氧化硫(SO2)对动植物的危害,在上实验课时,可指导学生设计如下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
实验一:在两个玻璃钟罩内各放一束月季花,然后往其中一钟罩内通人二氧化硫(SO2)气体。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发现,通往二氧化硫(SO2)的月季花,红花变成白花,绿叶变成黄叶。
学生耳听目睹了空气被污染后所造成的危害,深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保护大气环境的讨论。
2、在讲解蛋白质及镉、汞等元素时,可让学生通过试验证明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离子产生“变性”现象,即蛋白质会凝结起来,而且不能再溶解,同时也失去了它的生理上的作用。
重金属离子进人人体,可在人体的某些器官(尤其是肝、脾、肾)中积累,导致慢性中毒,严重的可导致癌症。所以要尽量保证生活用水不被污染。若水质被污染,危害极大。
3、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针对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吸烟有害健康和吸烟污染环境的教育。
吸烟危害健康并且危害周围环境,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事实。为了使学生更直观了解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教师可指导学生做“烟草有害成份的化学分析”的专题实验。
实验一,一氧化碳(CO1 )的检验:在模拟吸烟装置试管中装上10ml 新鲜动物血液,连续燃点三支香烟,新鲜血液由红色变成褐色,这是因为一氧化碳(CO1)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观察到了香烟中一氧化碳、联苯并花胺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及对人体的危害,会自觉地抵制吸烟,并且学会动员家人和朋友不要吸烟。
二、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外,还要着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l、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尽量减少化学实验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完成实验教学并收到效果的同时,无意之中将一些有害气体排到大气中,将能引起水质的污染的废液排至下水道中。
其别是NO1 、SO2 、SO1 、CL2 、Br2、H2S 、烃类、醛、酮类及锅、汞、铅、铬、砷等重金属离子,都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危害师生和人们的健康。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环境保护,并且采取相应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实际行动。
总之,改进实验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应不断地进行研究,结合实际,钻研教材,将原有的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改进,以达到更安全可靠、趣味新颖、快捷方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控制排污量的目的。
在改进实验过程中,可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和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实验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
常用处理化学实验废弃物的方法有:
(A)含锌、福、锰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加入碱、碳酸盐或(N处S),使金属离子转变为氢氧化物、碳酸盐或硫化物的沉淀,残渣埋入地下。
(B)废酸可用石灰乳或碳酸钠等碱性物质中和反应后埋人地下。对于废铬酸洗液,可用浓高锰酸钾氧化再生循环使用,废弃不用的少量铬酸可加人石灰使其转化成cr(oH)3沉淀。
(C)含汞废液可用过量的Na2S 和Hg沉淀等。
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保护教育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6.2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60
林业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人们生产活动提供重要的林木产品,同时它在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社会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社会生活以及环境建设都离不开林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对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分析。
1 目前林业生产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1 林业覆盖率下降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林木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这就导致了我国林业生产面积的覆盖率下降。近年来,根据林业局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的森林资源覆盖率持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砍伐数量,这样不仅影响林业的生产,同时也会对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1]。
1.2 林业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林业部门为了满足环境要求,局部地区森林面积有所扩大,但是在森林质量方面却存在一定问题。植树造林是林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原因,阻碍了森林资源的有效增长。气候条件不断恶化,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造成森林退化比较严重,林业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引发环境问题,还会阻碍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联系
2.1 林业能提高空气质量
在一些重工业基地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大气污染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环境保护进程。不同的林业植物会对大气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大气污染物,有益人类健康。
2.2 林业能改善全球变暖问题
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进而产生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林业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森林资源可以贮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与此同时,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室效应的危害,所以,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有密切关系。
2.3 林业能保持水土治理沙漠化
林业的生产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在传统的林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注重林木的自身价值,对林木进行砍伐,这样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因此,林业部门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注重大环境建设,从根本上发挥林业生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3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3.1 加大对植树造林的投入力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林业生产中,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植树造林的投入力度,林业部门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增强社会公众对林业生产的认识,减少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林业部门要根据政府相关法律部门建立相应的林业管理制度,从而提升林业的生产质量水平,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3.2 城市工业园建设与园林建设相结合
城市工业园的发展目的是改善人们生活条件,如果把园林建设融入到其中,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城市工业园建设过程中,林业部门在进行园林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利用林业生产推进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
3.3 要增强监督检查力度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政府以及林业部门要增强对林业资源使用效率的监督检查力度,这样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林业部门在提升监督力度方面,可以和公安部门进行配合,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于破坏森林资源的不良行为给予处罚。林业生产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当地相关机构进行协作做好交流工作,为林业生产工作制定出良好的管理制度,确保林业生产稳步发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经济建设奠定有利条件[3]。
3.4 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林业生产发展
林业生产在促进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协调发展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林业产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属于一种公益事业,所以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林业的相关管理部门要提升自身素质,稳固林业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发展地位[4]。同时,要提高国民素质,呼吁人民群众保护林业生产,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比如,林业部门可以组织保护森林资源的相关活动,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减少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4 结语
林业生产对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绿色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小云.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06):178.
[2]刘卫清.分析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策略[J].大科技,2015(19):278-279.
关键词:环境保护、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中国向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正在经历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困扰,尤其是2013的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更引起了公民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公民环境意识普遍不高,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思势在必行。
一、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
1、我国污染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尤其是一些污染正迅速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1)大气污染:在我国,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2000万吨,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约2000万吨,我国三分之二的工厂需要燃煤这些是形成酸雨和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也加速了大气的污染,尤其是近年来蔓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更是凸显了大气环境的污染严重程度。
(2)水污染:据统计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4条河流409个水质断面中,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6.4%。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中,11个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全国74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62%的断面达不到三类水质,我国有90%的湖泊、城市河段受到严重污染,我国农村3.6亿人饮用不合格的水。
2、污染原因
(1)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大量搬迁到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引进这些企业。
(2)一些企业为了取得利益最大化,不正常运行环境保护设施,偷排漏排废水废气,把环保设施当作检查应付的摆设。
(3)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我国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使用量的2.5倍,废弃物的随意处置,垃圾的乱存乱放,机动车的增加致使大量尾气排放造成污染。
(4)赋予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仍需加强,对污染环境的个人和企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力。
二、现阶段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虽说近年来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但由于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及各方面的影响,公民对环境保护这一概念十分模糊,根据本人在环境保护工作期间的调查,许多人认为环境保护只局限于街道垃圾、更有人认为环境保护局的权限仅仅是管理街道卫生及清理垃圾,仅有少数公民对环境污染的概念有全面的理解。只有公民对环境概念有一个全面了解才能更好地参与保护环境,才能正确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要知道,环境概念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做到参与保护环境呢?例如某地有一项目要开工建设,本来该项目对周围的环境污染很少,甚至无污染,而有的公民对环境知识了解有限,在受到一些错误舆论的影响下,更是在网上甚至社会上谣传该项目污染严重,引起社会恐慌,甚至抵制该项目的建设,所以要让公众正确了解环境概念
三、怎样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1、政府设立环境课堂。我们都知道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可是知道污染环境投诉电话12369的又有多少?因为我们从小就受到了这样的教育,遇到坏人了打110,遇到火灾打119,可见教育对公众的重要性,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教育也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未来的社会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就是为环境保护之后的发展考虑,就是为环境的未来考虑。中国接受教育最多的地方是学校,搞好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要在小学到大学设立环境课堂,让公众从小就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公众在小学就了解环境的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环境,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放射性等等一系列知识,只有在学生时代对环境有了了解,才能更理性的去做好环境保护,做好监督,做好参与。如开展以小队、班级、全校等为单位的捡垃圾、环境宣传等活动等;在高中阶段,可以让学生开展调查走访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现状,并让家人、朋友、同学等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大学校园中,可以让大学生参与主题会、情景剧、研究性课题等出发,让学生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认真策划和组织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并以身作则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总之,通过加强学校的保护教育工作,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让青少年学生将环境理念和意识弘扬开来,促进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2、政府加强舆论宣传。
公民生活在社会中,结合日常生活加强环保宣传,对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用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就导致了我国公民整体素质跟不上时展的需求,从而也就注定了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淡薄,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这方面的概念,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是不相适应的,我们要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公民自己主动的自觉地参加到这一利人利己的行列当中来。将环保理念也渗透到生活中来,让公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公民的环保意识才会得到积极地提高。政府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抓住媒体这一宣传阵地,让媒体正确合理引导公众去认识环境,认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要加强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主要媒介的环境教育宣传,清晰系统地向公民阐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森林等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利害关系阐明清楚,并将当前的环境现状分析开来,唤起公民提高环保意识的决心,让公民切实感受到环保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要结合日常生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展开环保教育,促进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例如,可以通过在居委会(村委会)搞讲座宣传、印发册子宣传、播放视频电影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去做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娱乐问答节目,让公众在快乐中了解认识环境。让公民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让公众从小事做起,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提高公民的环境法律意识,提高环境意识
公民提高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既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保护也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就是把人的切身利益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通过使人们获得更大的环境权益来增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关注和行动。2015年的新环保法赋予了环保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和公民更多的权利,要大力宣传新环境保护法让公民懂得如何去维护自身利益。
三、总结
党的十以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绿色消费的理念,唤醒与提高公民的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把绿色理念深入到生活之中,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把公民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总体目标之中。这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精神面貌,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国际上对于中国人综合素质的整体认知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市政施工;环境保护;施工污染
市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是指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避免施工中的机器设备作业时产生造影和振动一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还要避免施工环境中产生的废水、粉尘、气渣等危害环境的物质。之所以说施工过程中,若保护环境措施做得不够充分就会对城市内部的居民生活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施工纠纷,进而会阻碍整个市政施工的进程,这是因为是公共场地大部分都是在城市内部操作。因此,政府加大对市政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减少由于施工而造成的纠纷事件,也是维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需要,还可以减少由于施工进度降低而产生的成本增大的风险。
1.分析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1.1噪音污染。市政施工过程中,噪音产生的来源是多种多样,层次不同。这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挖掘机装载土方石作业、车辆运输、拆除作业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噪音。情况严重的时候,会极大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进而造成居民对施工作业的反感,导致施工作业被迫中断。
1.2粉尘污染。施工过程中造成粉尘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如工程现场堆积的大量砂石材料、现场土石方开挖回填、施工作业材料的往来运输以及临建设施的安装拆除等。大量的粉尘堆积有害于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危害周边的空气质量。
1.3施工废弃物污染。施工废弃物污染指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残渣,和作业人员施工生活中产生的来及以及施工废料等等。
1.4施工作业水土破坏。若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者施工组织计划有差错,就会很容易破坏城市原有景观以及施工过程中水土环境的状况。原因是市政工程施工会部分涉及到填挖作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1]。
1.5水污染。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若得不到妥当的处理,那么这些废水就会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严重影响周边的水源环境。
2.市政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2.1噪音防治措施。防治施工作业时产生的噪音要从多方便进行分析。如果是在学校、居民小区、医院附近作业的施工现场,要尽量采取隔音措施,降低施工作业的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若是噪音比较大的施工作业应当确保在白天组织实施,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晚上进行作业,则需要取得当地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许可,方可实施作业,作业时还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噪音。刚开始准备市政施工的时候,就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音污染问题必须与周边居民做好协商。同时,在进出施工作业现场时,车辆要避免鸣笛,应当减速慢行。
2.2施工粉尘污染防治措施。在市政施工过程中,运输砂石材料、渣土的车辆禁止超载,应当采取全封闭的运输方式。车辆还必须做到净车出入,同时应当在施工作业现场设置车辆冲洗的设施,这样以来,不仅减少了运输途中的材料泄露,也使得运输过程中减少了粉尘污染。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计划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方合理取置,以免出现乱堆乱放,还要尽可能降低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3施工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要确保施工场地远离水源地,做好临近水源地的隔离保护措施,以免施工废水污染水源。市政桥梁桩基施工中的泥浆废水等,必须要先沉淀,然后排放到指定区域。还可以将施工现场的部分废水回收利用,喷洒于施工现场,有利于减少扬尘,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施工作业人员生活区中产生的污水应当经过市政污水管道排放。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水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2]。
2.4水土保护措施。为了避免水土破坏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事故过程中,事故管理人员要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进行紧密协商,因为大部分市政施工都是在城市内部进行。在准备施工作业的时候,要先仔细勘察地址状况,对软弱基地及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施工征地范围内的具有维持水土功能的树木绿地等,如果不得不破坏,必须找到可代替的人工防护措施。对于开挖路堑或填筑路基的施工作业,要设置必要的坡面防护以及排水措施。
2.5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市政施工过程中的拌合站、员工生活区、预制场以及砂石料场等固定场所,必须要科学、规范、合理地布置位置,如果布置得当,不仅可以较快施工作业进度,还可以提高施工产地利用率,还可以减少施工作业中的产生的各种污染。布置施工场地需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要将非必要的林建设施减少到最小,二,施工场地周围设置隔音措施,完善周边防尘降噪绿化建设;三,减少安装拆除的施工作业量,充分利用施工作业区内的原有供水排水管线;四,在确保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利用周边荒地和空旷的场地。此外,还要及时清理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渣等,避免乱堆乱放。采用篷布覆盖运输车辆,避免砂石料或外运的垃圾外泄。当拌合站、生活区、料石场的施工作业结束后,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拆除应当彻底清除的各类临建设施以及固体废弃垃圾,还要及时恢复施工场地周围的绿化设施[3]。
3.市政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3.1准备阶段:制定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管理。在施工作业的准备阶段,第一,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立针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各项潜在因素做出及时的应对处理办法,明确施工作业组织中针对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分工细则,完善施工作业中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组织计划实施市政施工时,应当先了解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明确我国针对建设项目中对于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
3.2施工阶段: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实施。在工程作业实施的阶段中,就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施工工序的特点及时改善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相关制度,并且做好相关的环境污染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中作的水平。为了确保施工阶段各项作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要及时评估施工阶段中可能造成的污染状况,还要定期开展施工环境影响的调查,依据以上两个方法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污染的防治措施,并且还要确保其可行性和科学性。
3.3完工阶段:污染发生后的处理机制。由于各种原因,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污染。施工部门应当及时针对污染发生状况采取预案,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还要将污染事故的现况及发展趋势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一边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污染危害蔓延扩大。针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要严格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处罚造成事故的相关责任人,整改相应的施工作业中的漏洞,不断完善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4]。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是市政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管理内容。建设一个合理有效的市政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施工作业的工作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普及施工相关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机构及相关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施工作业的高效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吴立强,历天数,徐列航.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5:91-92.
[2]马艳华.浅谈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9:169.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环境影响 问题与对策
1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旅游开发对土壤和地质地貌的破坏。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些原本受到保护的生态区域对外开放,接受游客进入该区域观赏和游玩。旅游的过度开发使原本脆弱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地面裸露、土壤板结、小溪断流,土壤厚度减少。登山运动还会影响岩石结构,使山体的高度降低,开发旅游必然要大兴土木,修建旅游基础设施。严重地破坏了地质地貌,导致自然景观受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平衡失调。
植物的生长受到威胁。火灾是破坏植被的最大隐患。自开发旅游以来,游客吸烟、野炊或者其它方式引起的火灾成为森林火灾的源头。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如修建游乐设施、饭店宾馆、交通道路、购物中心、通信设施等时,必然会使大面积的植被受到破坏。游客践踏是破坏植被最为常见的方式,导致植物死亡,还会引起当地土壤酸碱性的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使物种结构发生变化,植物种类趋于减少,特别是一些稀有的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动物的生存受到影响。旅游的开发破坏了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大量的动物寻找新的家园,动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使其生存质量下降。四川峨眉山由于大量游客旅游,使山上的野生动物逼迫离开寻找新的生存之地,由于蛇的减少,使山鼠繁殖过多,导致对植被的破坏,从而生态环境面临着失衡的危险,部分植被和动物绝种。游客在游玩时使用的各种设施设备,发出的噪音对动物也产生影响,如飞机、汽车、游船等的噪音,影响动物的生活。
垃圾、废水和废气的污染。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消费,其不管在数量和种类上消耗量极大,而且排除放出大量的废弃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一些塑料制品的污染很难在几十年内消除。在一些风景区,旅游景区,面积过大,山高林密,游客分散,生活垃圾外运销毁比较困难,又无法清理,使垃圾在景区内随处可见,不但给植被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也影响着游客的视线。在旅游中,游客和旅游设施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这些污染物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污染了河流,而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汽车的尾气、宾馆的废气都会带来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山谷中,游客和机械排除的二氧化碳会污染空气,影响景区的气候,是景区的气候发生多变。
2 旅游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科学规划与建设。科学的规划与建设是开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其目标就是要使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在进行规划与建设时,必须要明确旅游地开展生态旅游后可以接受的生态系统变化的极限,不能超越这个极限,否则就会造成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缺少科学的规划与建设,开展生态旅游就会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
健全法律法规。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为了有效地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在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执法方面,还应设置专门机构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用法律的手段来惩治偷采、盗捕野生动植物、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包含两个层面的建设。一方面,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技术力量,定期监测,加大监管力度,对各旅游区环境进行评估、评比,参与决定各旅游区的定级评审项目,从政策上把握好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另一方面,各旅游区也应建立起自己内部的环境监测系统,开展定期的监测工作,对生态旅游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论证,特别是在游客集中的时期或景点,要准确地监测游客的数量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
注重环保宣传与教育。旅游者是旅游
动的主体,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活动复杂,活动范围不定。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从旅游宣传促销到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有必要引导游客认识、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对旅游者的宣传与教育应坚持寓教于游的原则,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方位进行。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决定了生态旅游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环保宣传与教育,决不能让“生态盲”去管理和经营生态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导游人员要经过考核后持证上岗。对他们的教育,除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其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育,增强责任感。
强化旅游活动的日常管理。大量的旅游活动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冲击,为了保护环境,就要强化对旅游活动的日常管理。首先,应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控制游客总量。旅游市场具有极大的周期波动性,呈现出时间和地点的双集点。一些热点的生态旅游区在旅游旺季总是人满为患,这给旅游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破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有必要控制每天的游客总量。其次,管理工作要职责明确。旅游地工作人员都应明确的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确保保护环境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可以将旅游地分片分段落实到人,谁管理的范围出现问题,就由谁负责,增强责任意识,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莹.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3):67-68.
[2]石登荣.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博弈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