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的经济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旅游乡村;价值挖掘
Abstract: Water for rural tourism, is not only the resources guarantee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villagers, but also is the core elements of tourist experience village culture. Mining on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is the basis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ase, from the element refinement, design, embankment design, plant configuration, leisure content loading aspects of rural tourism of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 are discussed.
Keywords: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rural tourism; value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在一个逐渐走向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里,生态热、休闲热、绿色热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渴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1]。在生态文明、后工业文明等思潮影响下,都市人的休闲旅游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和深层次,需要满足“回归自然的身心需要、求新求知的需求、怀旧的需求或者对休闲旅游的复合型需要” [2]。随着乡村旅游逐渐升温,旅游乡村内的所有资源都转化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美丽产品,滨水景观作为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开发和设计的重点,甚至是核心要素。如何通过设计挖掘和提升旅游乡村滨水地区的价值,平衡水各种功能的利用度,满足旅游者多种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成为设计师、开发商、村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1、滨水地区的旅游价值
水体除具有交通、灌溉、水源等实际的使用功能外,还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等附加价值,构成滨水地区旅游价值挖掘的基础。
1.1 生态价值
生态功能是指乡村水生态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的功能, 如保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净化环境、分解各类污染物, 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等,水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护构成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石。人类必须以生态学的原则,建立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而不是过度地侵占其他生物的领域[3]。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滨水地区旅游开发的前提,主要表现在生境营造、可再生水循环系统构建等方面。
1.2 景观价值
水与村落往往相伴而生,既是生产生活资源,也是独特的景观标志。水的声、光、影、色,滨水地区由于水与岸的冲蚀作用而形成的滩、湾、潭、岛等等特殊形态的场地,水与植物的配合,水与建筑的反衬,都构成丰富的景观。滨水地区设计中,既要注意营造景观的自然美,也要注意人水互动界面和平台的打造。
1.3 文化价值
滨水地区是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沉淀了乡村生活形态,引水灌溉、渔业生产、水运贸易等成为这一地区特有的记忆。滨水地区在维持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有性, 传统文化的传承、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灵感来源以及为都市人提供精神依托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滕头村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2.1 资源现状
滕头村总面积5.3平方公里,南临四明路,东与肖桥头村相望,北临江口街道,西为萧王庙街道,东南是奉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场地四周为水系所环绕,生态和景观资源丰富。规划设计以村域空间资源为基础,重点对滕头村内的水系进行了提升。
2.2 设计策略
设计提出,在场地西南角打造C型水系,通过深入生态、景观和文化价值,承载丰富的旅游服务功能,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图1 滕头村C型水系的设计平面图
策略一:以水为源——突出水作为生命之源的根本价值
这里的生命不仅仅指的是人类,而是包括了更为广泛的依赖本区域水土生存的生物群落。水景设计必须突破单纯地为人类创景这一浅显和功利的目的,而应尽量去争取为地块生物的丰富度做出努力。设计方案提出了建设浮岛、生态篱笆墙、草根英雄岛等项目。以草根英雄岛为例,是指在人工河岛上,以“草根”为主题,反映滕头人民一犁耕到头的草根英雄精神,种植向日葵、油菜花等植被,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鸟类来此栖息,建成生态鸟岛。
策略二:活水为本——以构架可循环可再生水系为原则
通过多元化植物的配置,水体流过C型水系后,起到良好的自然净化的作用,构成水体自循环的基础。设计方案对屋顶绿化和雨水回用提出了设计引导,促进低碳建筑的探索。设计也对硬质路面进行了改造,增加透水性,如提出建设生态停车场。经过水系净化过的水,还可以通过生态喷雾系统加以利用,即结合用不同功能和不同主题进行布局,类型主要水上七彩喷雾、绿色负离子喷雾、稻田养生雾、生态降温雾、水上七彩雾、生态遮阳遮雨系统等,即提高了水的回用率,又起到了降温、造景、养生等功能。
策略三:美水为魂——赋予水体自然而韵味十足的美感
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符合自然美学的规律,带给人们视觉上美的感受。除了生态驳岸、乡土植物配置等措施外,设计还策划了水上蔬果廊、十里花境、水岸花庭等景观项目,构建丰富的景观层次。以十里花境为例,提出沿着溪流营造一条花卉长廊,规划种植春、夏、秋、冬四季花卉(春季桃花、梨花;夏季荷花、薰衣草;秋季桂花、芦苇;冬季腊梅),形成四季滨水美景,不仅具有观赏、散步的功能,还起到引导游线的作用。设计还提出,在不同河段根据周边项目的设计来配套不同主题的生态桥梁,考虑到河道游船的通行,所以桥梁均采用微拱设计,营造独具特色的河道景观。
策略四:亲水为意——提供人类与水互动的空间与平台
旅游规划是为人服务的,生趣盎然的、便于使用的亲水界面的设计,是决定滨水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设计结合乡村景观元素,策划了玉米码头、水稻码头、高粱码头、麦子码头等各具特色亲水平台,极具乡土气息。以玉米码头为例,提出在游客服务中心附近树立一个玉米造型的建筑,其中,玉米芯可以散开作为遮阳遮雨用。
策略五:游水为乐——提升人类对水文化的认知并升华
以水为脉,承载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和农耕文明,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层次,增强吸引力。设计结合乡村生活特色,策划了诗画人文廊、古越渔民和水上集市项目。以古越渔民项目为例,主要展示古老的捕鱼方式,如用手摸鱼、“竭泽而渔”、用棍棒打鱼、用弓箭(钓具、网、鱼筌)捕鱼等,并设置店面,售卖渔具、鱼缸、鱼饰品、鱼玩具,对外承包给商户经营,景区获得出租收入。
3、小结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要做到“ 以人为本 ”,通过充分挖掘滨水地区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满足人对景观环境的多元化需求。规划还要特别注重本土化设计元素的提炼,并运用到环境营造和项目策划上,通过景观设计,实现乡土文化特色的再生。旅游乡村滨水景观设计的要义,是在不损害滨水区环境的基础上 ,继承、保护和发挥已有的景观特色,创造出生态的、特色的、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环境,实现水、人与乡村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隋春花.乡村旅游:21世纪旅游新趋势初探[J].韶关大学学报,2000(5).
一、引言
在海南的地域文化中,侨乡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还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如果将其充分地运用到旅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将会大大地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使之更加具有吸引力,进而提升海南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海南旅游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实现价值。又因为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正在大力地促进相关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在这一新时期背景下,文化产业和艺术产业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对海南的旅游业而言,其支撑就是文化产业和艺术产业,所以,我们要对海南特有的侨乡文化进行充分地利用,最终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战略目标。
二、海南侨乡文化的旅游发展价值
海南侨乡文化的旅游发展价值主要是体现在侨乡文化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拥有侨乡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通常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审美内涵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侨乡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这种有效融合,对海南旅游业的进步和发展而言,不仅具有不可小觑的促进性作用,还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海南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
虽然中国各地区的侨乡文化有所不同,但是其与外来文化的相融性是其共同的特征,所以,在对旅游产品进行设计时,要利用丰富的知识,结合侨乡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开阔设计视野。只有将侨乡文化的特色和旅游产品原有的设计理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海南旅游产品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更高的美学价值;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也只有充分运用了海南地域文化的各种特色元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海南旅游业的独特之处,最终才能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同,甚至是世界旅游文化的认可。此外,利用侨乡文化,就是对海南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利用,这使得海南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海南旅游产品的应用价值
侨乡文化在海南旅游业中的人文元素运用和经济元素体现对海南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色能够使海南的旅游产品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魅力,在提升海南旅游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蕴含了侨乡文化特色的海南旅游产品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海南侨乡文化旅游发展价值的重要体现。例如某些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起到了促进该地区特色旅游文化项目的建设,这是一样的道理。
三、海南侨乡文化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实现途径
海南侨乡文化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实现途径有很多,不胜枚举,例如加大侨乡文化与旅游产品的结合程度、加大侨乡旅游的品牌打造力度和做好具有侨乡特色的侨乡旅游服务工作等,本文主要是对其中的两点进行如下分析。
(一)加大侨乡旅游的品牌打造力度
加大侨乡旅游的品牌打造力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对海南旅游的结构布局进行优化、做好其旅游发展相关机制的创新工作和对其旅游景区进行拓展等。首先,海南侨乡文化旅游业现有的结构布局还不够完善,我们要对其各个旅游景点的侨乡文化内涵进行大力挖掘和推广,使其区域分明,例如侨乡文化遗产区和侨乡特色美食区等,充分体现其独特性;其次是做好其旅游发展相关机制的创新工作,这包括其建设机制、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工作,因为只有新的机制才能促进新的发展,在现如今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和限制的新背景下,我们必须通过先进建设机制、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引进、融入和使用来实现其进一步发展;此外,我们还要对其旅游景区进行拓展,发展其“亲情文化”及其“寻根文化”,这样可以使旅游风景和侨乡文化无处不在,不仅引起游客和侨乡人民的共鸣,还能给游客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从而给他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影响,使海南旅游更加深入人心,进而达到人口相传的效果。
(二)做好具有侨乡特色的侨乡旅游服务工作
众所周知,旅游行业同时也是服务行业,我们只有做好侨乡旅游的服务工作,才能确保其巨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首先,对其各种配套设施进行设置和完善是必须的,但是我们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地融入侨乡文化的特色,使其具有较高的新颖性和新鲜感;其次,为游客所提供的服务,我们也要结合侨乡的民俗风情来进行,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当中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不一样的侨乡风情,进而达到体验生活和愉悦身心的的目的。
四、结束语
关键词:文学旅游;开发;经济效益;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12(a)-103-03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旅游资源要素的转变,不再强调单一的自然资源,而是在突显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加强调文化旅游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文学旅游转变了单一的旅游形态,转而以多元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形成更加富有审美情感、更加具有价值的人类财富。文学旅游资源具有意境美、抒情美的鲜明特性,这无不展现出文学旅游开发将带来的价值体系。从实质而言,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是成为文学与旅游两大主体并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文化价值的延续与弘扬、经济价值中经济拉动力与环境经济的创造力,都强调新时期下文学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此外,在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当前,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民族优秀文化等的诉求,为文学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让文学旅游发展所形成的经济效益更加突显。因此,文学旅游开发的内外环境良好,在构建文学价值、环境价值的同时,强化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获取,推动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1文学旅游开发的价值体系
文学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文学与旅游双重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依托文学旅游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文学旅游的开发中,其所构建的价值体系,主要在于经济价值、文学价值及环境价值的体现,对于繁荣文学事业,促进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1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文学旅游开发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学与经济并重发展的集中体现。在经济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之下“,文学地”成为旅游发展的亮点,也是以文化构建旅游新元素的有力之举。依托文学旅游吸引文化游客,而文化游客的吃、住、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势必十分可观。当前,文学旅游成为很多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以文学遗产保护、文学遗产弘扬为切入口,寻求经济发展与文学发展齐步走的新模式。挖掘文学遗产的美学价值,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具有民族气息的文学经济链,更符合经济与文化双重发展的现实诉求。当前,价值的多元化,也强调文学资源的经济价值不应过于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的获取,过于将“文化”作为商品的卖点,这反而无法实现文学的经济价值。因此,文学旅游开发下的经济价值,应强化文学价值的延续性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打造出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经济链。在突出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尊重文学的主体地位。
1.2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的文化价值
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是文学价值的外溢,强调文化价值引导下的旅游新要素的构建。世界文化遗产——庐山,就是文化价值深厚的旅游胜地。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到苏轼的《题西林壁》,再到“红色革命”,这些都是庐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文化元素,让文化内涵丰富的庐山在旅游开发中,突出文化价值构建下庐山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庐山的文学多样化,文人骚客的诗文、山水景观的绮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美融合,让丰富的文化元素、多样化的自然景观,成为庐山文学旅游的亮点。因此,在文学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文化价值与自然环境价值的兼容,让文学价值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以更加完备的审美情趣吸引游客走进旅游文化,这比单一的文化旅游,或者是单一的自然环境观赏更符合现代民众对审美及情感的需求。
1.3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的环境价值
倡导“绿色、环保”的新时期,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无疑是对旅游发展中环境价值最大化的有力之举。一方面,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让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短期化,在自然旅游资源的消耗中,经济效益逐渐消退,无法构建长期化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而在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对环境价值的构建,让环境保护成为旅游发展的新举措。京杭大运河申遗,就是对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价值构建的典型例子。让传统文化的传扬与保护,成为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学旅游的经济效益,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价值、文学价值上,同时也彰显在环境价值之中,这是经济效益可持续获取的有力保障,也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2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途径
文学旅游开发是新时期旅游与文学并重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旅游经济及文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笔者看来,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关键在于构建好如图1所示的经济效益体系,文学旅游开发下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环境价值构建了其现有的经济效益体系,但三者之间又相互制约与影响,强调经济效益的获取,不能抛弃环境价值或文学价值,而单独促进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这显然是与文学旅游开发的要旨相违背的,也是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获取。为此,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一是要践行文学旅游开发的原则;二是要构建好良好的艺术氛围,并在体验式的开发策略之下,激活文学旅游资源,拉动旅游大开发下的经济效益。那么,具体而言,主要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践行文学旅游开发原则,构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文学旅游开发具有特殊性,不仅要强化旅游开发下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兼顾文学旅游下的文化价值创造。为此,践行文学旅游开发的“市场导向原则”“、高品位建设原则”和“多元化发展原则”,是构建可持续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实现文学旅游资源向产业经济的优势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学旅游开发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就是要依托市场活力,实现文学旅游产品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进而将文学旅游资源向产业经济的优势方向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而言,我国有近八成的游客希望在旅游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良好的文学氛围。并且,25~40岁的游客成为了文学旅游的主流市场,对文学旅游的兴趣浓厚。为此,在文学旅游开发中,要强化市场导向下的发展推进,在做大旅游品牌的同时,让经济效益不再是淡薄的文学价值,而是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获取更多的文学旅游经济效益。其次,坚持高品位建设原则,提升文学辐射力度的经济价值。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文学的高品位性,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坚持高品位建设的原则,提升文学的辐射力度,进而拉动文学旅游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可以依托媒体媒介,扩大文学旅游中文学内涵的宣传内容,让良好的文学旅游产品契合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加富有文学内涵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观赏人文景观的同时,感受文学带来的文化熏陶。最后,坚持多元化发展原则,开发更具经济发展潜力的文学旅游资源。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要坚持文学为主体的开发原则,将文学旅游资源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城乡更加丰富的文学旅游价值。通过将文学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促进文学旅游带动下更多经济效益链的产生。特别是文学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联姻”,不仅将文学旅游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扩大,也让环境价值进一步得到实现,是文学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2.2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扩大文学旅游产品的社会影响力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更加强调文学旅游产品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性。文学旅游资源不能脱离其“文学”内涵的本质属性,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在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之下,进一步扩大文学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盘活文学旅游的经济效益。首先,在文学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对文学的艺术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在深挖文学审美意境的同时,让文学审美意境吸引游客,扩大文学旅游资源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将文学旅游资源中的文学艺术进行串联,艺术品位的提升,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文学熏陶,这样的文学旅游资源更符合现代人对文学旅游的追求。文学旅游有了市场,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势必带动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3强化体验式开发策略的落实,激活文学旅游资源
在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中,体验式的交互开发,是提高资源开发效率,激活文学旅游资源的重要举措。首先,以游客为主体,注重游客的体验效果,让文学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是在文学资源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上,要强化两者的有机融合,带动文学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获取上的主体地位;其次,文学旅游资源的激活,是其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从实际来看,很多地方在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文学资源未能全部激活,文学资源的内容、展现形式都过于单一,难以满足文学旅游发展的现实要求。为此,要激活文学旅游资源,让文学内涵充分展现;让文学要素充分流向游客,让游客在体验中获取良好的文学熏陶,这才是文学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文学旅游资源丰富,文学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新时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符合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文学旅游开发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突显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对于文学价值、环境价值的构建,仍缺乏相应的开发力度。为此,在构建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链中,一是要践行文学旅游开发原则,构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扩大文学旅游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三是要强化体验式开发策略的落实,激活文学旅游资源。从本质上,提升文学资源的经济效益,推动文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学、旅游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仲婷婷.体验经济视角下的高密文学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刘亮亮.体验经济时代下文化旅游开发途径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05).
[3]郭文全.旅游开发项目的盈利模式分析[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2(04).
[4]王良艳.九寨沟藏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5]洪芳.传播学视角下的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秦皇岛为例[J].旅游纵览月刊,2013(09).
关键词:游憩资源价值评估;旅行费用法(TCM);意愿调查法(cVM)
1 引言
滨海游憩资源是指位于海岸带区域,具有海洋属性,能够满足人类精神享受需要的休闲旅游资源。由于海洋本身的开放性,使得滨海游憩资源具有独特的公共物品属性。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生态和环境意识薄弱,在开发滨海游憩资源的过程中忽视对滨海及海洋环境的保护,致使滨海游憩资源质量逐渐下降,甚至导致某些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永久性丧失。而对滨海游憩资源的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可以把环境因素纳入到经济决策的分析框架之内,将十分重要但又不易把握的环境变量以定量的形式给出,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助于实现游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研究方法综述
环境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理论从概念提出到应用于实证研究已经接近半个世纪,它已经成为环境经济学创立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个研究领域。而游憩资源的价值评估,无论是对评估方法的探讨还是进行案例实证研究,都是环境价值评估中比较成熟的领域。
2.1旅行费用法(TCM)
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Hotelling提出,后经Clawson和Knetsch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国内外对于旅行费用法的研究多数是针对具体区域的实证分析与应用。Mary和Bishop曾用该方法评估了密歇根湖的休闲娱乐价值,Fix和Loomls运用该方法对美国犹他州摩阿布地区山地自行车运动的休闲价值进行评估。进入21世纪,旅行费用法在不同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amtrakul运用该方法评估日本佐贺市的多处公共公园的休闲娱乐价值,Meisner运用该方法评估了亚美尼亚Sevan湖休闲娱乐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应用TCM开展了一系列案例研究,其中有:薛达元评估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旅游资源价值,靳乐山评价了圆明园公园的环境服务价值,曹辉、兰思仁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陈伟琪等对厦门岛东部海岸的旅游娱乐价值进行评估并计算了总的消费者剩余。李巍、李文军评估了四川九寨沟景区的游憩资源价值,谢贤政、马中用TCM评估了黄山景区的游憩价值,等等。目前旅行费用法是核算无直接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环境资源价值的一种比较成熟和惯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免费或低收费的自然景区等具有旅游、娱乐功能的享受性资源的估价。经典的TCM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假设游憩资源的收益取决于特定意义下的需求函数,通过对游客进行调查,建立旅游率和旅行费用的相关关系,从而明确消费者剩余,并最终计算出游憩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尽管这种方法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并在逐步改进的基础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2.2意愿调查法(CVM)
意愿调查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又称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是一种通过设计问卷来询问被调查者对于环境资源的改变所愿意付出的最大支付意愿或所能接受的最小补偿意愿,从而直接得到被调查者对于这种特殊商品的货币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这种方法一度被认为是评估非市场产品经济价值的唯一有效手段。典型的意愿调查法通过构造一个假想市场,询问被调查者对某种非市场产品的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从而得到人们对该产品的平均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再结合调查区人口总量得出人们该效用评价,由此估算出该非市场产品的经济价值。经济学家Davis在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运用CVM对一个海岸森林地带的户外娱乐效益进行评估。20世纪70年代中期,CVM开始受到各国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并被广泛使用于空气、水质、景观等的经济效益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CVM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如何在实践应用中避免各种偏差,包括策略性偏差、假象偏差等等,研究人员试图设计一定的引导技术,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在研究的范围上有逐渐扩大的趋势。Soderqvist运用意愿调查法对瑞典海岸带经济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Silberman运用此方法对美国西部越野休闲活动的游乐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
20世纪90年代CVM开始引入我国,迄今为止国内应用此方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案例还很少。陈红曾以伊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意愿调查法进行了介绍,刘向华应用改进的CVM对三江平原七星河湿地进行价值评估,张金泉应用CVM对黄山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贺征兵等运用CVM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价值评估,徐东文等运用CVM对四川盆地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这些案例为进一步研究和评价CVM在我国的适用性、精确度等提供了有效的借鉴,随着CVM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成熟,这种方法在游憩资源评估中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3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TCM和CVM作为两种常用的游憩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本身具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相似和相异之处,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有助于对这两种方法更进一步的理解(表1)。
TCM与CVM在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中存在着很多可以互补的地方,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检验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尽量减少结论的误差,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同时,通过对两种结果的比较以及对游憩资源的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进行有效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对特定游憩资源价值内涵的理解,对于促进游憩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旅行费用法和意愿调查法是国内在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中常用的方法。从研究的方法看,绝大部分实证研究采用一种方法或者单一方法的改进,少有同时运用几种方法的研究;从研究内容看,绝大部分文献评估了陆地的自然和人文风景旅游区的经济价值,而对滨海游憩资源价值进行评估的案例不多;从研究的尺度看,多数研究限于范围较小的旅游景区,大尺度范围下的研究案例几乎没有;从研究的结论看,大部分研究只给出一个计算结果,很少有对结果的价值构成进行深入的剖析。鉴于此,本文以青岛滨海游憩资源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TCM和CVM两种评估方法计算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其构成,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合理规划青岛滨海旅游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 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价值评估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其旖旎的山海风光和怡人的气候,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旅游业一直以 来是青岛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收入每年均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7、2008、2009年的青岛旅游收入分别是400.3亿元、420.28亿元和489.1亿元,分别约占青岛当年GDP的10.57%、9.47%和10%。研究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对青岛市滨海旅游业的合理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1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尺度界定
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价值评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基础之上,只有明确研究对象的尺度范围,才能够对评估结果做出客观的解释。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是2009年7月中旬,正值青岛夏季暑期旅游高峰期,外地游客的到访率较高,在这一时间段进行滨海游憩资源评估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从空间上看,本研究界定的地理空间范围是西起团岛,东到崂山滨海一线的青岛滨海区域,发放问卷的地点包括栈桥、第一海水浴场、关、五四广场、石老人旅游度假区、雕塑园等区域,基本囊括滨海一线的所有重要旅游景点。每年众多的游客来青岛旅游,绝大多数是享受滨海旖旎的风光和怡人的气候,因而青岛南部滨海旅游区一线便大致构成我们所研究的青岛滨海游憩资源范围。
3.2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TCM估算
3.2.1TCM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于2009年7月进行,在调查开始之前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问卷发放地点为栈桥、第一海水浴场、关、五四广场、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和雕塑园,分两次发放问卷共计1000份。其中对于TCM有效的问卷529份,问卷有效率为52.9%。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游客的交通方式、旅行花费(交通费、住宿、餐饮等)、旅行次数、停留天数、旅游目的以及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同时包括旅游者对青岛旅游服务质量、接待设施等的综合评价。对有效问卷的统计显示,年龄在19~40岁的游客占74%,文化程度在大学及以上者占65%,职业为学生、公司职员和企事业管理人员的分别占到20.9%、14.2%和12.9%,月收入水平在2000~4000元的占44%。
3.2.2旅游出发区域划分
根据有效问卷的信息以及旅行费用法的基本原理,总共划分出30个游客出发区,其中山东省外的客源按照行政省份划分,省内游客被划分为6个出发区(分别是青岛、济南城市圈、鲁西南、鲁南、鲁西北、胶东半岛),具体划分结果如表2所示。
3.2.3时间成本的计算
游客到某地旅游必然消耗时间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对这一部分的估算是经济意义上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折算系数和折算成本。大多数文献以工资率的1/3为折算系数,本文也采用这一系数。对于折算成本的选取,考虑到和样本数据的一致性,本文采用各出发区样本的平均收入为折算成本。时间成本计算公式为:
3.2.4多目的地旅游的旅行费用处理
根据样本数据的统计结果,涉及到多目的地旅游的样本占到有效样本的20%。过去,我国的案例研究中一般忽略多目的地旅行问题,或者把旅行成本在多地点进行均分,这样计算的误差较大。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围绕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摊因子,进行了一些尝试。郭剑英在评估乐山大佛的游憩价值时,利用目的地旅游收入占包括目的地在内的省内各主要景点总收入的比例确定旅行费用的分摊因子;张茵和蔡运龙在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时,将游客的主要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九寨沟门票占组合地点的门票之和的百分比作为分摊因子;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研究在问卷设计中将组团游客和自助出行游客进行划分,问卷中询问多目的地游客的旅行目的、旅行地点、停留天数等问题,将各类样本进行归类,在分摊因子的选择上,利用停留天数占总旅行时间的比例以及游客在不同目的地的效用程度两个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各出发区游客多目的地旅游中的旅行费用的分摊因子。采用综合考虑两个指标的方法确定分摊因子,也是为了尽量缩小判断误差。
3.2.5TCM游憩模型的构建
(1)旅游率的计算。根据样本数量,分别计算各小区当年来青岛的旅游率,公式为:
3.2.6TCM估算的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
根据TCM的基本理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等于消费者剩余与实际旅行费用的加总,实际旅行费用等于所有出发区旅行花费的均值与实际游客量的乘积。通过计算,实际旅行费用TS=366亿元/年,因而,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为T=CS+TS=203+366=569亿元/年。
3.3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意愿调查法(CVM)估算
3.3.1CVM样本分析
在本次调查所发放的1000份问卷中,对于CVM有效的问卷为981份,问卷有效率98.1%。问项涉及人们对游憩资源保护的支付意愿、支付动机、拒绝支付的理由等问题。在有效问卷中: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占57.9%,女性占42.1%;在年龄构成上,18岁以下的占2.8%,19~30岁占42.2%,31-40岁占32.5%,41~50岁占16.3%;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学历占1.3%,初中学历占8.3%,高中学历占24%,大学学历占60%;从职业分布看,最主要的四类职业分别是学生(22.9%)、公司职员(15.5%)、教育工作者(10%)和企事业管理人员(14.1%);从收入上看,月收入1000~2000元的占17.7%,2000~3000元的占26.8%,3000-4000元的占15.7%。在有效样本中,愿意对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保护支付一定费用的占78.5%,省外人士占到54.5%。而拒绝支付的主要理由是担心支付的费用不用到保护上,占到36.9%;其次是认为费用应该由政府负担,占24.1%;另外由于收入有限、无能力支付和远离青岛、不感兴趣的游客分别占到20.55%和20.07%。
3.3.2支付意愿(WTP)的计算
支付意愿是CVM研究的关键问题。我们采用支付卡式的问卷设计方式,对于1000元以下的支付费用由被调查者在问卷中勾选,1000元以上的支付费用由被调查者写出具体数字。有效问卷中,所有人的每年支付意愿(WTP)均在1000元以下。借助SPSS13.0,通过对样本的WTP采用频数分析(表4),得到WTP的中位值为80元、均值为147.01元、累计频度中位值为96.8元。最终确定将累计频数中位值作为计算所需的平均WTP,即人均WTP为96.8元。
3.3.3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WTP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若给定5%的显著水平,样本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WTP均无影响,而收入水平对WTP具有显著影响。对所有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得到最终拟合的青岛滨海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中的WTP基本方程为:
In WTP=0.0001617454455×月收入+3.656847461 (4)
3.3.4CVM估算的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
CVM估算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经济价值的公式为:Q=E(WTP)×N×p,其中:E(WTP)为人均WTP,N为总人口数,p为支付率。上文已经求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 人均WTP为96.8元;p取值0.785,即样本中愿意支付者的比率;总人口数的选择上,本文采用全国城镇人口数作为CVM估算的总人口数,这主要是考虑到旅游消费的阶层属性;由此计算得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经济价值为451亿元/年。本文同时还给出总人口数取值于不同范围的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以供参考(表6)。
4 结论
利用2007年的相关数据和2009年的调查样本,本文得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在TCM和CVM两种方法的估算下分别为569亿元/年和451亿元/年,在同样以城镇人口作为人口参数的前提下,CVM所估算的经济价值要小于TCM所估算的结果。
通过对本次研究中TCM数据的分析,可以认为旅游者的实际支出形成的366亿元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即游憩资源直接创造的供游客直接使用(餐饮、住宿等)的市场化价值,而消费者剩余部分的203亿元属于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间接使用价值,即以间接方式参与经济活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而通过对CVM问项中支付动机选项的统计,可以基本分析出被调查者对于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的基本认识。其中:对青岛滨海游憩资源永续存在而愿意支付费用的占支付人群的32.34%,愿意为将资源能够留给子孙后代的占支付人群的22.08%,愿意为保护这部分资源以备未来使用而提供必要支出的占支付人群的20.91%;因而我们可以大致认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中的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占到32.34%、22.08%和20.91%,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为146亿元、100亿元和94亿元。
5 讨论
本文运用TCM和CVM两种方法对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价值构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被调查者对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存在概念上的偏差,有可能造成调查数据的偏差,为了在调查过程中尽量减少偏差,除对调查者进行培训外,还应努力寻找更加客观的引导技术,实现方法的有效运用。
(2)CVM下选择合适的人均WTP、以及对目标人群范围的准确确定,将直接对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因而,对于不同的游憩资源如何确定其目标人群将成为CVM今后研究的方向,这对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3)TCM下的时间成本计算和多目的地旅游中的旅行费用分摊问题仍然是此类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折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旅行费用,在旅游率不变的情况下,也会对评估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找到更加客观的分摊方法,也是此类研究今后应加强的重要方面。
前言
众所周知,“非遗”不仅仅是具备较强遗存价值,而且还具备较强的经济价值,走进新时期之后,大众以及研究学者多将目光集中在了“非遗”遗存价值保护之上,却忽略了挖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这对于“非遗”更好的融入现代生活起到了阻碍作用。基于此,当前就需要通过旅游开发的形式促使“非遗”实现经济价值以及遗存价值共同提升,而针对壮族区域“非遗”来讲,旅游开发对其影响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展开阐述。
一、初探旅游开发基于壮族“非遗”保护实际影响之弘扬民族文化
壮族区域“非遗”具备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是为深层次旅游资源的良好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能够将广西民族传统中蕴含的文化精华充分的展现出来,当然还可以赋予自然资源更强的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内涵,这对于国内以及众多的国外游客而言无疑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极高享受。通过对壮族区域“非遗”予以旅游开发,则壮族独特民俗以及多彩节庆歌舞和丰富的竞技运动等等均能够展现在游客眼前,游客在该种环境背景下不仅能够感知壮族“非遗”,而且也能够很大程度上起到文化传播者的作用对壮族“非遗”进行广泛宣传,长期以往壮族本民族文化也能够实现良好弘扬。
二、探析旅游开发基于壮族“非遗”保护实际影响之可持续发展
对于壮族区域“非遗”保护应该是关注两方面,其一是对“非遗”外在形式予以良好保护,其二就是对“非遗”人文以及历史双重环境予以保护,基于这两方面的保护才能真正的促使壮族区域“非遗”在新时期实现可持续有效发展。现今社会生活变迁以及城市化建设加快,壮族区域“非遗”原生环境也面临威胁,而旅游开发无疑是为壮族“非遗”提供了可持续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其能够促使濒临消亡的文化以及相应的传统工艺等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以及认同,从一定程度上开发则是变相保护,也是变相的发展。基于旅游业快速发展趋势以及大众旅游较高需求,已经或者是趋于灭绝的壮族歌舞以及壮族技艺等得以被积极开发以及挖掘,从当地推广到更多的区域省市,进而实现壮族“非遗”可持续有效发展。
三、探析旅游开发基于壮族“非遗”保护实际影响之增强民族自豪感
近些年众多少数民族濒临失传相关的“非遗”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重获新生,壮族“非遗”也不例外,可以说旅游开发很大程度上将壮族“非遗”背后的创造力以及智慧良好的展现了出来,更将壮族区域民族成员对于自身民族历史发展的记忆唤醒,促使壮族人民对于自身文化历史抱有较强的自豪感以及自信心;而众多的旅游者也能够依托于旅游开发建立对壮族民族新的文化认知,并对其文化抱有肯定以及承认的态度。此外壮族“非遗”商品化更加推动了壮族文化在新时期的复兴,这对于新时期壮族人民重视自身的“非遗”同时更好的保护“非遗”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探析旅游开发基于壮族“非遗”保护实际影响之提供资金支持
旅游开发基于壮族“非遗”保护实际影响除了体现在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等三方面之上,还体现在资金的良好提供上,任何一种“非遗”保护并非是口头上的简单宣传,更多的是应该付诸于行动,从行动上进行良好维护以及保养,而无论是维护还是简单保养均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如果仅仅是靠壮族当地居民筹集资金保护显然并不现实。因为壮族多生活在大山之中,人民经济能力极为有限,针对该种状况,依托于旅游开发则能够实现经济利益的获取,这也是对壮族“非遗”经济价值的充分挖掘,而有了资金之后则能够更好的壮大壮族“非遗”相关规模,也能够对“非遗”予以更好的维护。
五、结语
[关键词]博物馆运营 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
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十二五规划”的政策性支持,博物馆和美术馆成为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博物馆私人体系也随之兴起。从2010年1月《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的开始,民办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许多机遇与期待。根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的数据统计,全国民办博物馆总数达535家,上海地区有12家。 上海市在社团局登记在册的具有民办非企业独立法人资质的博物馆达16家。对比2011年度的数据,全国民办博物馆的达标入选数量减少了73家,可见私人博物馆发展在全国呈现出区域不均衡性。从这些私人博物馆的整体运营状况来看,资金短缺,展陈简陋,发展停滞甚至由于运营不善而停业等问题围绕着私人博物馆发展,即使在私人博物馆发展较快的上海地区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因而私人博物馆有必要厘清博物馆所蕴含的价值内容,并从中找到对应的发展契机并由此转型。
一、 成本递减的博物馆
博物馆具有非营利事业的特有属性,它虽然具备文化产业的一般特性,但并不容易进行持续性经营。根据海尔布伦(James Heilbrun)和格雷(Charles M, Gray)的博物馆展览经济学模型(图1),博物馆每日具有固定的运作成本(ADOC),参观行为同样会产生边际成本(MC),当参观人数越多,运作成本就能被更多地分摊。 只有当门票数额高于边际成本才能不造成赤字,因而博物馆展览功能是在单位成本递减的条件下成立的,博物馆是成本递减的产业。这个数额可能高于一般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就是说门票定价与参观人数曲线成反比。这对于本身观众数量并不固定也不足够的部分私人博物馆而言,就成为两难的选择。因而从博物馆本身的这一递减特性而言,博物馆应该受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2011年开始的“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专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海市就在这一年特别设立了“上海市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专项,总金额在1000万人民币。 私人博物馆的基数大,真正具有民办非企业独立法人资质的则少之又少。因而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并不能为所有私人博物馆找到出路。在政府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博物馆收藏,这是成本递减的关键,它是决定展览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私人博物馆主题性较强,如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等等,在收藏策略上易集中形成体系,但由于专业性较强,在博物馆研究能力不具备的状况下则又难以实现。因而在藏品既有的条件下,探究博物馆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从更多元的层面实现成本递减。
二、博物馆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博物馆的价值包含了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两个层面。博物馆的经济价值并非只针对参观门票以及纪念品商店销售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索罗斯比(David Throsby)提出了博物馆的经济价值包含“私有财”、“公共财”及“外部利益”等方面。 “私有财”包含了上述经济收益以外,还包括了观众在教育活动中的消费经验以及来自企业、个人的社会捐赠。这部分“私有财”是目前博物馆在运营中普遍意识到的经济价值。此外,“公共财”则包含了更多的社会认同,是博物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公共财”所包含的文化、社会认同感以及对社会的促进都可能直接转换为经济效益,譬如说大英博物馆有偿提供所属版权的研究资料及藏品图片,以此提供相关研究者累积知识,获得学习经验。“外部利益”则关系到博物馆在相对区域内与其它产业实体间的竞争或合作关系,如增加此区域内的就业机会等,这是隐性的投资收益。在这些经济价值中,包含了特展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文化创意商品开发、数字化和版权实现、区域资源共享等内容。
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不同,是独立于经济价值之外的存在。文化价值不受到经济价值的刺激,也难以用实际价值来衡量。博物馆内展品的文化价值首先构成了这一内容,而博物馆在运营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在创造文化价值,包括建筑空间对观众的思维影响,甚至是对个人经验、社会结构、社会规则、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与促动。 当博物馆的文化价值超越了一般的文化目的,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成分,则博物馆的整体价值将得到持续延伸,会超越经济基础的影响范围。这恰恰为博物馆的经济价值提供有效的推进。
在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观念下,博物馆运营的有效可操作范围极为宽广,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私人博物馆而言,已有资源若能实现价值观念中的具体方向,则能提供观众更深层的文化经验,从文化性上加强博物馆与观众间的联系,以此获得运营的观众基础。其中同业结盟和异业合作就变得更为重要。
三、集聚能量与资源整合
博物馆群的概念及实践是实现博物馆资源最大化的典型。在博物馆群所带来的巨大文化经济优势的促进中,拥有具体条件的城市或地区都积极建设具有多功能效能的文化片区。如集合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和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等文化设施的浦东文化艺术集聚区由此悄然兴建,从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两馆正式开放所引起的参观热潮可以预见这一片区的发展前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苏州,以苏州博物馆为中心连接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民俗博物馆以及其他纪念馆的集群建设,也带动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这也就是博物馆经济价值的“外部利益”体现。由此可见,在过去以独立形象吸引观众的博物馆发展策略在今天全球化融合的过程中难以呈现最佳的状态。
私人博物馆在发展初期一般很难达到像美国史密森博物馆群(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规模,一些博物馆利用周边环境的丰富资源,或选择从孤立的商业区域搬入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园,这也是能够实现外部效益的一种方式。在2009年左右出现私人博物馆闭馆潮时,中华性文化博物馆、根雕博物馆、红楼梦博物馆等一批家庭博物馆迁出上海城区,搬入郊县旅游景区,甚至搬至其它二级城市,一方面减少运作成本,另一方面则可能利用周边更有利资源来获得有效的观众基础。
在开发外部资源之前,博物馆本身也应该对内部资源做最大化开发。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提供了有效的样本。它地处上海文化氛围浓厚的汾阳路地区,常年游客较多,但其本身藏品数量较少,展场空间也受到文化保护遗址的法式建筑的限制。在此基础条件下,博物馆尽可能地开发更多展示空间,并邀请、组织与博物馆主题相近的特展活动,包括国际玻璃艺术展、首饰工艺展等等,并在博物馆空间中参照生态性展示的方式,将工艺大师工作室设置在展场内与观众互动,并现场销售自主开发的文化创意商品。在这种多元价值观念的作用下,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从行业博物馆转至民办博物馆非但没有适应不良,甚至获得了更多的文化价值。
上海外滩美术馆和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不定期展览、教育活动合作也是资源最大化的有效方式。两馆在定位上并不冲突,相互间有可补足的内容,包括展览内容的差异性互补、有效观众群互补等。虽然短时期的“一票两馆”不利于“私有财”经济价值的发挥,但对分摊边际成本以及文化价值的加深都有直接促进作用,而这本身并不增加支出的策略联盟,对分属在不同区域的两个美术馆而言,无形中可能形成内在的互惠影响。
四、博物馆功能的策略转化
博物馆运营策略上的转化来源于博物馆对功能定位的选择性实现。在博物馆四大功能(收藏功能、展览功能、研究功能和教育功能)以外,体验功能、娱乐功能这些在过去博物馆不被过分强调的功能却是私人博物馆发展的可实现方向。相对于大型公家博物馆所强调的基本功能的厚实基础,私人博物馆有更大的弹性来发挥出具有特色的功能效应。前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的生态性展示设置就是体验功能的发挥。观众在工作室现场与博物馆人员互动时,兴趣点得到提升,也更容易得到文化经验,由此促进经济价值的消费。另一方面,这种体验功能也能够辅助教育功能的实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与周边学校的馆校结合在体验功能的实现下更具教育能量,甚至吸引大学文化产业相关专业进行课程实践的辅助教学。并且这一体验性也为工艺美术的师徒传承解决了人才培养的问题,通过体验引起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在台湾,将博物馆活动纳入在中小学的基础课程中成为普遍的做法。博物馆甚至由此开发相关课件,与教育系统合作,使数字化工作得到加值。
私人博物馆在功能实现上难以补足并非直接来源于收藏策略或者展览内容,更重要是在观念上过于僵化。主题性博物馆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兴趣,在于它具有直观鲜明的主题特色。在过去非互动性的博物馆观念下,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展品作为主要工作对象而在展览中被突出,因而博物馆与观众、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联系微弱,难以达到文化共鸣,更不必谈博物馆功能的实现。大型国有博物馆在收藏实力较强的情况下,即使忽略这一联系,也能够凭借多数量的特色展品来暂时解决这一问题。私人博物馆的展品则较为固定,若不能得到特展的支持,则文化价值也难以显现,更不必谈经济价值的实现。因而,私人博物馆在功能上进行转化是在已有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活化展品及博物馆自身的可实现目标,寻找到适合本馆特色的可实现功能。
[关键词]海南 换花节 经济价值
府城元宵换花节,是公认的海南岛情人节,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民间传统节日。特别是海南建立特区,建立国际旅游岛后,换花节的经济价值凸显,在这里略作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换花节的起源
换花节起源于”换香节”,关于”换香节”的起源有以下说法。
1.”换香节”的爱情起源传说
“换香节”,俗称“驳香”(谐音,海南方言)。至于“换香节”的由来,民间有着几种不同的传说。较为流行的一种是说,很早以前,海南琼山府城人一生出娘胎,媒婆就上门订婚(俗称搭命)。男女成亲前很难遇上一面,等到完婚后,发现对方有缺陷也无可奈何了。有一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城东青年唐宾,不甘愿父母的搭命,偷跑到庙堂烧香,祈求婆祖保佑他找个好娘子,正碰到城西来的少女林香,也抱着同样的心愿烧香,两人互诉心事一见钟情,并私下订立婚盟。当时只有香火在手,他俩就作信物互换,祝愿来年再相会换香。从此,府城元宵节换香的习俗便一代代传了下来。 “换香节”现实说
据府城老年人介绍,从他们年幼开始,每到元宵夜,家里老人都会都叫全家人上街走“八排”,意为出门逛街,求来年平安。每人手里面都拿着点燃的香火,寻找家里男丁多的人换香,并互送“发丁发财”祝福语。
因为换香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容易在换香中不小心烧到人;经过政府部门大力倡导,1984年元宵,把香火换成了鲜花,府城换花代节也随之代替了原来的”换香节”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换花节”开展的形式,规模,影响
1.开展形式
正月十五,琼山市区府城华灯齐放,人流如海,鲜花满街。许多,纷纷手持鲜花,沿着海府大道涌向府城,形成一支换花大军。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 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愿以花为媒,觅到知音。海南建省后,内地来海南的人增多,每年在府城闹元宵的都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玫瑰是换花的主要品种,人们希望通过换花的方式,表达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祈愿。随着20世纪90年代府城“元宵换花”被艺术家搬上舞台,加以艺术化,府城元宵”换花节”知名度逐渐扩大,它那独特的民族节日风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街头换花的人群中也出现了不少老外的身影。 开展规模、影响
现在的元宵”换花节”的地域和规模都不断扩大,延伸到红城湖、海府路等府城周边地带,万绿园也成为”换花节”的活动场所。从2003年起,参加府城”换花节”的人数出现递增状态,到去年突破18万人,而且文明换花的气氛越来越浓。2001年,省对台办、省民委在琼山举办“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欢度”换花节””活动,40多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来到府城欢庆节日,这一年的”换花节”,已远远超出了其原来的特有意义,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盛会。而近几年的”换花节”活动内容不断充实,丰富多彩,除了换花这一传统内容,还增添了万花迎春(盆景花展)、千灯照春(街巷灯展)、醒狮催春(舞狮摘星)、艺苑唱春(琼剧表演)、游园戏春(游艺娱乐)等内容,被赋予新时代特色的”换花节”,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换花节”在弘扬琼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海口和谐社会的构建。
现今府城元宵”换花节”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研究、特色、充实和拓展方面做了五年保护计划,保护措施有:组织民俗专家开展”换花节”原生态内容调查、出版”换花节”摄影艺术作品集、把”换花节”文化活动内容纳入本地区中小学教育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换花节”庆交流,以达到进一步扩大”换花节”知名度等预期目标,琼山区政府为此将建立长效机制,专门成立了科研和推广机构,并且投入20万元建立”换花节”历史展览馆。
三、“换花节”隐含的巨大经济价值
“换花节”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形式,在海南岛具有不可替代的品牌号召力,在市场经济视觉下,背靠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机遇,”换花节”具有多种可以开发的经济价值和多种经济形式。
1.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由于”换花节”在海南的知名度家喻户晓,”换花节”的名气已经深入每个海南人的骨髓,所以如果把”换花节”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打造成海南乃至全国的知名文化品牌都有非常大的可操作性。有句俗语说的非常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拿到海南来也是一样,”换花节”作为海南省土生土长的独有节日,在国际旅游岛大旗的号召下,随着海南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崛起,重拳打造海南本土民族品牌的时机已经到来。”换花节”这个品牌一旦拿出来必定成为海南省一个耀眼的明珠。当品牌价值得到极大提升的时候,品牌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将会成为一个挖掘不尽的宝藏。 利用品牌效应,活动联系经济实体
“换花节”的巨大品牌效应和人气吸引力,让很多商家垂涎欲滴,每年的”换花节”主会场都是人山人海,巨大的人流量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各个会场都是人满为患。但是政府并没有把活动中植入广告,巨大的商业价值白白浪费,对于很多想在岛内创品牌的商家来说,他们都愿意出相当一部分资金在”换花节”这个机会中宣传自己,如果政府能把这部分潜在价值利用上。政府将不用再往活动中投钱,相反还会有不菲的收入。 缩短”换花节”周期,充实”换花节”内容
“换花节”要得到品牌在国内的大幅度提升就要改变现有的运作方式,现在”换花节”还采用古老的时间周期。每年一次,对海南省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立,每天都有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来到海南,对于他们绝大部分人来说”换花节”只是个传说,很少有人能一饱眼福。亲身体验更加不可能,政府应该把”换花节”是时间缩短,把一年一次改成一月一次;”换花节”的地点也应该从现在的场地扩大的全岛,每个市县都有一个固定的地点举办这项活动。让每个来海南旅游的游客都有机会感受下”换花节”的浪漫气氛,增加他们对海南热带旅游天堂浪漫感觉。 开发换花产品
现在在换花不应当仅仅限制在交换鲜花上,历史已经把“换香”改成“换花”,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需求加以再次更改。开发出换花的系列产品,有鲜花再配上合适的绿叶,让参与换花者体验一份浪漫的情怀同时得到一个可以长期保存的信物,信物里面一定要有浓郁的海南元素。产业链的开发又将解决很多人的就业的发展问题,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添加助力。
结语
作为府城元宵”换花节”民俗已具备了历史性、群众性、民族性、娱乐性、艺术性、地方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对提升海南的形象有着重要作用。如将其文化底蕴进行挖掘,拓展内涵,利用其隐含的经济价值,将对海南岛起到不可估量的正面宣传作用,并为海南经济起飞助力。
:
[1]庄长宽:从营销学视觉探析武术的发展之路[j].时代经贸 2009.2
关键词:历史文化 经济价值 范式
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文化的价值考量着眼于精神层面。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外交流的拓展,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历史文化其实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所有可资开发的经济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自然而然也成了人们关注、挖掘的对象,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利益。由于历史文化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资源,所以怎样在保护的前提下挖掘其经济价值,使之不仅能大放异彩而且能永放光芒,就成了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面对的问题。
有的地方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思路,通过举办与本地相关的历史文化方面的纪念活动,开展招商引资。如此做法虽有成效,但难以形成经常性的、较为稳定的经济收益。有的地方则以历史文化为切入点开发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这个平台,间接再现历史文化潜在的经济价值。这种尝试,在旅游休闲已成为社会时尚的今天,显然更有发展前景。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历史文化经济价值的再现范式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同行。
一、通过发掘历史实物拓展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实现经济效益
(一)充分发掘现有的历史遗存,修旧如旧。历史遗存通常是独一无二的,至少是独具特色的,因而无疑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之一。愈是年代久远的历史遗存,旅游开发价值愈大。但事实是年代久远的历史遗存,正常状态下一般是破败不堪的。要开发其旅游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历史记载,尽可能利用原始的材料和传统的工艺,最大限度地使其恢复原貌,这就是所谓的修旧如旧。原汁原味才能让游客有穿越历史时空的奇妙感觉,从而达到魅力四射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采取有力措施减少、避免对该遗存的侵蚀、风化、损毁。如北京对长城的维护开发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努力恢复重建早已损毁的历史遗迹,使之再现。有些历史遗迹,在人们心目中有影响、有地位,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只是由于战火等种种原因早已毁弃。这样的古迹可通过恢复重建的方式,开发其旅游有价值。如厦门的南普陀寺在历史上曾多次被毁弃,又多次重建,仅凭这一点就足见其影响力有多大。现在的南普陀寺是上个世纪80年代重建的,虽是重建,但因其浓厚的历史底蕴,每天仍吸引大量游客、香客来访。
(三)整理史料。从中挖掘旅游资源。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沿途留下很多遗迹,地方志也多有记载。像扬州就根据文字资料把据说是乾隆沿大运河登岸的地点打造成御码头。甚至将这个御码头当做乘船游瘦西湖的一个起点,努力让游客回味当年乾隆畅游扬州的感觉。在瘦西湖心,有关人士还别出心裁地建了一个亭子并称之为钓鱼台,说是当年乾隆垂钓的地方。总之把乾隆资源发挥到了极致。
(四)搜集历史文物,提高旅游内涵。历史文物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对广大游客、特别是相关游客群体有着超强的魅力,如在旅游景点能集中分类陈列一批文物,必然会对这部分人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如西安碑林博物馆就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雕作品为主的艺术博物馆,现珍藏文物11000多件,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每年都吸引着近60万的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游览。
(五)复制历史文物。满足游客探秘需求。由于历史文物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对那些特别珍贵的文物,需要采取格外的保护措施。这就出现了矛盾:一方面要保护,另一方面要满足大家参观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应对办法就是复制。对那些不容易保护的极其珍贵的文物,在妥善收藏保护的同时,以复制品取而代之供游客欣赏。如故宫展品中就有一些复制品。
(六)利用区位优势,合作引进、展出历史文物。对那些亮点不多的景点,提高吸引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借景:即通过协议方式引进其他地方的历史文物等展品布展,提高内涵。当然对那些拥有较多历史文物但区位优势较弱的单位,也可主动走出去,到区位优势较好的地方寻求合作单位布展。如南昌滕王阁就与徐州博物馆合作,滕王阁借徐州博物馆的文物丰富了自己的内涵,而徐州博物馆也借助了省会南昌的区位优势和滕王阁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双方在这一点上实现了共赢。
(七)巡展历史文物,拓展游客资源。有些历史文物因为知名度很高,参观需求旺盛,但因种种原因,很多想参观的人又不方便去文物所在地。此时文物拥有单位就可以主动走出去,扩大展出范围。如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就以巡展的方式到一些地方展出,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满足了广大群体的需求。
二、通过整理历史传说提升景区内涵吸引游客,实现经济效益
历史文化既是构成民族传统的精神内涵。也是最容易唤起人们心灵共鸣的切入点。在发掘旅游资源时,如果顺着这条线去思考,就会发现有太多的素材可资利用。例如,可以搜集整理民间传说,写入景点介绍或导游词,使景点带上神秘色彩。有些民间传说影响甚广,以至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如果一个景点能和这样的民间传说搭上关系,那这个民间传说就是该景点很好的免费广告,像张家界作为一个开发较晚的旅游景区,在充分展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挖掘民间传说方面下足了功夫,如神鹰护鞭、夫妻相背、神堂湾的传说等一个个有影有形,让游客在领略奇妙的自然景观,满足“色”的享受的同时,又在精神方面很好地愉悦了一番。对景点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再例如,充分利用传统戏曲、小说等文艺题材,打造旅游景点魅力。传统戏曲、小说等文艺作品流传广、受众多、影响大,充分利用这方面的题材来打造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就是个不错的主意。像杭州西湖,镇江金山寺就充分运用了古戏《白蛇传》。
另外,还可以拿传奇历史人物为卖点,开发旅游资源。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对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往往情有独钟,所以传奇的历史人物也是可以充分开发的旅游资源。像江南水乡很多,苏州周庄能形成“技压群芳”之势,打造出独有的魅力,和周庄人充分发掘本地的传奇人物沈万三这一旅游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出彩的是,周庄人居然开发出了沈万三系列特产,如“万三肘子”等等,让游客临走时还要高兴地买些回去,为周庄的旅游经济再做贡献。
三、通过再现历史画面满足游客好奇心吸引游客,实现经济效益
但为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可以用专人表演的方式再现历史画面。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不仅其设施依照《清明上河图》重新构建,就连园里店铺员工和公园管理人员的服饰,甚至店铺招贴、民间手艺、游乐项目等,也完全仿着《清明上河图》上的样式。游客人园后仿佛时光倒流重回北宋时期,感觉新奇而有趣,极大地提高了景点的可游性。
任何企图给新鲜空气、清洁水源及热带雨林赋予经济价值都会冒犯某些人脆弱的敏感,他们认为保护自然是人类的道德责任。然而,虽无须付费就可享受生活中的美,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活中的美没有经济价值,只是意味着没人要求你付费。
给环境赋予经济价值,可能是驱使人们帮助保护自然最重要的事情。当政府分配财政资源时,根据的是它所能带来的收益。如果政府并没意识到风景对于旅游业的价值,或沼泽地对于渔业的价值,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收入,可能就会减少管理这些资源的投资。更糟糕的情形是,如果森林或沼泽地的真正价值未显现出来,政府可能补贴农业用地,从而破坏这些资源。
有人估计沿海及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经济的年贡献为20万亿美元,超过全球所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3。世界银行的凯瑟琳•塞拉利昂(Katherine Sierra)认为,如果真是如此,各国政府在作出发展规划时明显低估了生态系统的价值。
世界银行另一位人士格伦-玛丽•拉格(Glenn-Marie Lange),于2009年4月6日在华盛顿参加由世界银行组织的会议时,做了一份《环境问题》的报告。她告诉与会者,生态系统恶化的原因之一是生态系统对当地居民的价值较小。结果,人们没有足够的理由精心管理资源。例如,她估计桑给巴尔岛沿海海洋环境所产生的收入只有36%归当地居民,大多数来自渔业;旅游业收入中只有极少部分归当地所有。
更广泛地,拉格博士希望将环境价值纳入国家和地方核算。她指出政府应查明海洋生态系统对国民生产总值和外汇收入的贡献,同时,她也希望各级政府检查是否正在有效地运用国家的“自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