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范文

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

第1篇: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  医院信息资源管理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影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化信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时期,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巨大影响下,医院也进入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时期。而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医院信息管理的过程已经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现在正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这种演进和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造成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产生了新的社会需求,而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正是这种新需求下的产物。医院信息资源和医院信息资源管理将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医院管理中,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单位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也将革命性地改变医院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因此说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将成为医院建设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1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关于我们对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侠义的理解,认为医院计算机信息资源就是指医院文献资源或者医院数据资源,或者医院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医院各种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医疗器械,人员管理,数据库等等,这都是限于信息的本身。而广义的理解是,认为医院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恶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等各种资源。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资源相比,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医院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新的内涵。

        2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 存储数字化 医院传统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地信息,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2 表现形式多样化 医院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活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和行业广泛。

        2.3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医院传统的信息资源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姿势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现了医院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4 数量巨大 CNNIC一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面反映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以其权威性著称。从本次报告中可以看出,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083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17.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9380M。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不是传统的网络信息资源,它是对传统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和医院、医药市场、药店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将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它同医疗器械设备和人力资源技术等一样成为推动医院向前发展的支柱。各种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利用将有效的改变医院面貌,为医院的正常运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医院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医院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除了医疗技术、医疗设备,优质的服务质量和合理医疗价格等各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它将会是医学信息的竞争。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图书情报、病案统计等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尤为重要。医院决策部门需要先进的信息服务系统,以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料,掌握最新信息,以击败竞争对手,占领医疗市场。医疗及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最新的信息服务来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更好的为患者服好务,治好病,这样患者就能从更大范围内选取最新的医疗技术,治好他们的病,从而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声誉。

第2篇: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资源;管理;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7-0006-02

1概述

新时期,云计算在我国现代社会各行业发展建设进程中成为一项热门词语,伴随计算机系统、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云计算渐渐进入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令以往我们习惯的桌面系统应用模式逐步变化成以网络系统、云服务管理为核心的应用模式。云计算技术的流行以及推广应用不但对信息时代计算机系统应用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同时还改变了人们对各类资源的管理态度,促进我们在存储信息、获取资源以及共享应用等层面采用方式方法的更新与变革。事实上,云计算为一类IT基础软硬件以及服务交付与应用的模式。云计算虽然为信息资源的高效服务与共享应用开辟了全新路径,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使人们在资源应用管理过程中更加便利,信息内容更加安全可靠,然而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怎样应对处理该类问题,弥补不足与缺陷,强化云计算下信息资源全面共享管理,逐步变成目前信息化发展阶段中的一项重任。

2云计算内涵与特征

2008年IEEE于北京组织召开国际性web服务会议,针对云计算进行了精准定义,并把云计算三个架构层次赋予了定义,也就是应用层、平台层以及基础层,这三个层次之中应用层也就是顶层,通过软件服务模型方法提供用户所需的服务。同时,云计算第一层架构服务对象为客户,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依照用户特殊需要提供弹性以及扩展存储、应用以及计算等相应服务。云计算三个层次架构之中,平台层属于平台层,主要功能在于为云计算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相应的服务或是平台层服务所需的运行环境,因此云计算平台层主要面向计算机程序员以及网络系统程序应用开发人。云计算三层架构之中底层也就是基础设施层,具体利用网络系统分布式链接数据中心完成服务,因此云计算基础层主要面向提供人以及管理者,这是由于该层次中的云计算利用IP网络完成链接,在大规模、分布式数据中心中发挥了基础设施作用。实践应用中,采取云计算技术可为广大用户创造一个更加可靠、更加安全有效的数据存储服务中心,由于云计算可有效预防由于用户硬盘系统故障或感染病毒而引发的数据信息资源丢失、损坏等问题,另外云计算技术采用极为缜密的权限管理模式可服务广大用户将信息数据共享至指定一方。实践应用中云计算技术对用户端系统设施要求标准不高,也就是说用户无需再应用云计算技术过程中匹配更尖端的计算机以满足Web程序应用要求,同时云计算应用运行阶段中各个部件均由提供者负责管理控制,不需要用户在应用阶段中进行反复的硬件维护。云计算技术因其众多优势功能可轻松完成各个设备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以及应用共享,而广大用户则可上传信息资源至网络平台依照相应需要完成获取。另外,用户可利用计算机系统、智能手机终端以及计算机实现该操作,并不需要由于各自不同的需要而将相同资料利用不同网络工具完成传输,因此云计算技术对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管理与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云计算下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模式

云计算下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也可叫做云共享,具体应用阶段中通过云服务实现,同时还是云计算技术面向用户呈现的具体模式。当前,我国较多网络系统公司均为用户设计开发了丰富多样的云服务,例如腾讯开发的微云服务、百度云服务、盛大云服务、360云盘等,该类云服务产品的应用推广令用户可全面感受到云计算服务的便捷应用、数据备份上传、共享下载等鲜明优势。

3.1云共享内涵与种类

云计算设计开发阶段中,采用虚拟化手段、分布式计算与效用计算方法,全面扩充了信息资源共享应用范畴,用户则可在任意区域范畴、任意空间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分布于各类数据中心物理以及虚拟资源的连接、存储、提取以及访问。采用效应计算机可最大化提升信息资源共享应用效率,因此,本质层面来说,云共享即是将云服务器之中的各类信息资源全面共享。云资源不但涵盖用户上传至服务器之中的数据、软件等信息资源,同时还涵盖硬件存储、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开发人员甚至管理者。从本质层面来说,云资源便是任何同云计算应用技术相关联的信息资源,无论计算机之中或是网络系统之中的信息资源均属于云资源的组成部分。依照云共享应用服务范畴可将其种类分成公共云、私有云以及混有云等类别。公共云通常面向企业或是不同的组织应用,用户可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更加灵活、自如、动态化的得到公有云各类资源,因此可以说公有云在实践应用阶段中体现了相对来说更高的性价比。私有云可令企业自身创建并紧紧为自我内部系统提供服务的一类数据资源共享应用系统。具体的应用阶段中,私有云被限定于单一企业以及组织之中,外在组织以及个人不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得到该类资源。另外,通常企业用户在创建私有云阶段中,对控制力具有高水平的要求。混合云则包含了公共云以及私有云等服务,多类组织以及企业可利用安全的网络系统位于私有云以及公共云当中完成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而采用虚拟技术手段可辅助企业基于混合云创建属于自身的私有云,因此混合云在当前逐步变成更多企业单位未来提供云服务的发展动向。

3.2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云计算下,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管理可依照云计算各个层次架构做划分处理,分别包括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与基础设施即服务等类型,云计算上述三类架构意义对应三类云服务以及用户、提供方与开发人的角色。其中,软件即服务也就是软件提供方将具体的软件集成到远端数据中心服务器之中便于用户进行应用,因此较多种类的软件系统构件以及应用程序架构均会采用嵌入式设计模式以支撑应用程序。该服务具体功能优势在于特殊定制、可进行配置、不同人物可同一时间处理与可扩展性等。用户在应用阶段中无需安装下载任何应用程序便可直接进行应用。平台即服务即平台提供方为用户开发的一类综合开发环境、硬件系统以及服务器资源,用户则可利用该平成开发、应用测试、规划部署与管理维护。另外,用户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借助应用程序或不同用户完成信息资源共享处理,用户在应用阶段中无需考量任何复杂架构导致的影响,可全面完成虚拟化办公处理、支持团队协作、实现数据库系统集成、更加可靠安全、可进一步扩展、全面存储、持续化应用与状态管理。基础设施即服务也就是基础设施提供方进行投资的主体技术、相关服务以及具体的数据中心,同时提供商还利用基础设施即服务延伸至计算机系统用户。具体开发阶段中主要面向各类客户具体需要做优化处理、进行科学的预定义,使基础设施更加标准化。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优势功能在于可节省用户在扩充、增加新功能过程中的时间,降低成本费用,同时不会过于复杂。另外,还可为各个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稳定、安全、优质的云服务。该服务通过利用第三方的空间以及维护资源可有效化解风险,节省投资,进而可辅助用户最大化提升计算服务水平与质量。

第3篇: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处理;人力资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95

[中图分类号]F272.92;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0 引 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环境下,人们面临的是“互联网”时代,大众生活丰富多彩,生产方式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高校的后勤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重点工作,计算机信息处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为高校后勤提供更加准确的人力资源资料,以便于高校的人才开发和管理,对于后续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规划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加深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就变得非常值得研究。

1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遵循经济学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人本理念的管理理念,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相关人力资源进行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制订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通过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能够充分的利用内部与外部的有效资源,来管理员工或者人才,从而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达到企业或者团体的管理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保证实现企业规划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顺利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在企业整体的所有的管理模块中,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来管理人力资源应该是跟随科技进步的脚步,能够有效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2 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六大模块,即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每一个模块都非常复杂,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手段,那么就无法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效率的完成,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将管理过程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将系统构筑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样就能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有更充分的应用,也能够大大地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每项决策都可能关系到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人力资源的各种数据信息一定要是最正确的,才能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因此计算机信息处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能够很好的保存人力资源的信息,因此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 计算机信息处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势及应用

计算机信息处理是一项非常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也非常广泛,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还能够增强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人力资源管理走向现代化提供更好的助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计算机信息处理可以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系统中,利用系统进行管理,所以能够很好的管理人力资源,也能够将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流程化和标准化,大大增加了管理的效率。计算机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途径和手段,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能够很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系统的管理,所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很好地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就能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也能为高校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计算机技术是一种自动化的管理工具,在实际的操作中,只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进行简单的数据操作,录入工作人员的信息,在后面的工作中就能很方便的进行查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带来了积极人力资源管理成效。

3.2 动态管理人力资源,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强逻辑性的工作,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改变,整个管理流程是动态的,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将动态的人力资源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比如对于员工的工资调资等情况,需要对每位职工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此就需要及时地调动员工的信息,在这样的要求下,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够很好地将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管理和监督。

对于高校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化的人力管理管理模式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大大地降低企业或者团体在人力资源方便的花费,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够实现信息高速化整合和运转,所以只需要很少的管理人员就能够操作,因此能够节省大量劳动力投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进行员工的招聘与培训的管理,比如在网上筛选简历,网上开 展培训课程讲解等,种种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既节省了企业的支出成本,而且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3.3 建设公开透明的人力资源系统,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体现在以计算机信息处理为手段,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的选聘录用、薪酬管理、保险福利、能力考查、人事调整等工作,人力资源信息数量非常大,内容也很全面,但是人员管理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导致竞争的存在,因此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建设一个公开透明的人力资源系统,为所有的员工建立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统计和数据再分析,从现实的应用角度来看,计算机信息处理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信息处理可以将各种信息存储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系统,为人力资源的规范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现代化的人力管理管理模式将打破传统模式,能够在需要进行信息的时候统一来信息,员工能够在同一时间看到信息,实现员工之间信息平衡,无论是员工培训报名还是升职考试等信息,都能在计算机信息处理平台进行处理和,所有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接收信息,这样一来就促进了公平就业环境的建立,对人力资源的长远管理起到高效率的促进作用,也更有利于企业的人才管理和交流。

4 结 语

由于计算机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企业的管理之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计算机信息处理非常重要,在以后的企业和团体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这种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解决传统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田大红.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3).

[2]王永禄.简析计算机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4).

第4篇: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范文

计算机网络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地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图书馆传统文献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与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传统的文献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在则以网络为载体,读者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体现了公共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根据读者年龄结构,可把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划分为老年读者、中年读者、青年读者和少年儿童读者。

1 老年读者

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3.26%。他们虽步入人生黄昏,心中也有着许多的乐事,诸如“旅游之乐”、“读书之乐”、“写作之乐”、“绘画之乐”等等。这些老年人大都是知识分子出生,喜欢借阅历史文献著作和上网查询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信息资源,他们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随时关心天下事。当他们发现自己能和年轻人一样运用计算机网络学到新知识、掌握新信息时,便会产生与时俱进的体验,尽情享受网络信息资源带来的快乐。怀旧,又是老年读者特有的情感表现,他们常在网络中找寻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时代记录和社会记忆,享受回忆的快乐。一些老年读者或为教育第三代,常查阅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他们为自己能学到新知、培养了下一代而感到一种心理满足。大多数老年读者也喜欢上网阅读娱乐和养生方面的电子图书,或增进饮食,强健身体;或得到一种轻松,愉悦精神。有的老年读者对一些简化字不很熟悉,习惯阅读繁体字网页;老年人视力差,不宜长时间上网阅读,馆员要适时组织老年读者做一下眼保健操等防护眼疲劳的活动。充分了解老年读者的阅读心理,给予热情的关心和照顾。多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网络资源环境,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是公共图书馆最起码的工作职责。

2 中年读者

人到中年常有成功的需要,中年读者阅读有较大的稳定性,多为研究性阅读。他们大多是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读物和查阅网络信息资料,注重个人才智的发展和人生哲学的形成;维护社会文化的价值。由于社会阅历深厚,中年读者上网阅读目的明确。所谓阅读目的,就是“实现阅读愿望,完成阅读行为,达到阅读效果的要求。” 中年读者大都能够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到自己所需的内容,鉴别能力极高。对于网络中的人和事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观点,注重对网页和作者的选择,中国文化传媒网、人民网、新华网、文化信息资料共享工程颇受他们喜爱。他们希望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也很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他们希望能从网络信息中获得新奇的刺激和令人鼓舞的思想,使自己免于墨守成规,从而求得自身发展。中年读者感觉需要强烈,要求网速要快,阅读环境空气流通。认为这些都是上网阅读必须具备的条件,要让人一到图书馆就有走进家里的感觉。我们要注意图书馆环境的建设和设备的布置,做到“静”、“洁”、“美”,创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网络阅读环境,使读者阅读不受任何干扰。

3 青年读者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中,青年读者所占的比例较大,一般在60%左右。他们或为学习而阅读,或为适应工作环境而阅读,或为文学创作而阅读或为消遣娱乐而阅读。目的是积累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岗位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属积累、理解和闲暇性阅读。青年读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上网时性情急躁、识别能力差,但感知新事物的能力强,什么网页都点击,且要求声音画面质量高。这种心理反映在阅读方式上,往往采取一种浏览式阅读。浏览式阅读如走马观花,对积累知识是不利的。也有一些青年,在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中有一种畏惧心理,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常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这时,馆员要主动询问,热情地帮助他们利用读者评价高的网页,同时,对青年读者的不同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使青年读者感到平易和自然,没有什么顾忌,从而消除他们上网阅读心理上的障碍。青年受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阅读具有不稳定性和逆反心理。他们思维活跃,反映敏锐,阅读兴趣转移迅速,善于吸取新东西,但往往缺少识别能力;坚持自我中心主义,对自己的独立可能感到没有把握,不能区分自己的思想和别人的思想,阅读倾向极不稳定, 阅读具有阶段性。馆员要注意为他们推荐有价值的优秀网络资源。比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等。馆员要能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作全面的介绍,为青年读者提供健康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很多青年在阅读到某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时,常要求电子阅览室为其打印或复制。图书馆要免费为他们提供打印复制服务。

4 少年儿童读者

心理学研究指出,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的早期,存有一个较为关键的、重要的、易受伤害的时期,这就是敏感期。他们来图书馆的时间也比较多,图书馆网络资源环境也直接影响着他们人格的发展。所以,公共图书馆的少儿读者工作应受重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少年儿童读者识别能力差,喜欢玩网络游戏,对一些黄色网页也很好奇,图书馆要以家长配合,希望家长尽可能陪同少儿读者上网,并且对小读者上网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不能让他们随心所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每一位小读者,当小读者上网时,要随时查看他们是否在长时间地玩游戏和上了不健康的网页,绝不能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变成游戏机室而听之任之,损害小读者身心健康或使小读者形成网瘾。心理学认为,少年儿童处于幼稚期,幼稚期刺激可以加速大脑的发展。公共图书馆还应注意给小读者提供一个趣味盎然,富有刺激性的绿色网络资源环境,多为小读者进购优秀的电子读物。

作为对全民开放的重要文化教育机构,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直接面向全社会,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资源优势和更广泛的受众空间。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和存放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读者选择,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带来了障碍。

通常读者查阅某一主题的网络资源时,习惯链接到其相关主题的文献信息,扩大检索范围,以防漏检所需信息。因而,网络信息的超链接将位于不同页面及其上面的各种文献信息有效连接起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方便读者检索相关文献信息。而且,查找网络资源,最终是为了利用,而读者所需要的文献信息是否具有易检性,检索途径是否方便,利用起来是否顺畅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读者对文献质量的选择和评价。所以,读者更喜欢利用方便、易检的文献信息。因此,网络数字时代,图书馆员已由知识传播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各种信息媒体和网络,为读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然而,读者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会束手无策,或被错误信息引人歧途,因而也更需要图书馆员的个别指导。计算机网络资源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要转变为为各类读者提供资源共享、数字化学习、知识创新信息化条件与知识服务信息化手段,图书馆员在读者服务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也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要转向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为读者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组织、引导、帮助读者在其中学习,帮助读者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整体提高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增值利用价值。

[1] 徐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心理分析及服务对策.图书馆学刊,2003(6).

[2] 周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服务分析.图书馆论坛,2003(2).

第5篇: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范文

1.1概念厘定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起源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及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是在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下诞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进行管理,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及与信息相关的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高校开设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通过信息分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描述、信息构建、信息安全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等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把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开设的图书馆学专业通过文献学概论、电子文献检索、现代图书馆学、数字图书馆、JAVA 程序设计、新型程序设计方法、图书馆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与知识库、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理论、高级计算机网络、图形学与可视化、现代信息检索等课程的设置,旨在有针对性的培养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才,挖掘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库的价值,进行更有深度的情报交流与知识交流。

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和档案事业管理的科学水平,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最终达到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的目的。高校开设的档案学专业通过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中国档案史、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网站建设、科技档案管理、档案法规学、档案文献检索、专门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计算机管理、外国档案管理等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档案专业人才,希望学生借鉴国外档案管理优势与经验,结合国内档案发展现状,运用专业技能管理档案文献,加强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建设档案室、档案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做出贡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其研究重点是计算机软件的维护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逐渐强调面向信息分析与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同时也注重与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相结合。高校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管理类专业课程,诸如西方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概论、财务管理、基础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以及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诸如数据库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信息系统分析设计、JSP基础教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技术概论、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软件开发等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解决计算机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四大专业在高校中的开设也各具特色,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与素质,突出人才发展的专业性。

1.2概念辨析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者紧密又有区别。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是从传统的图书馆学发展而来的,它偏重于对文献信息的研究,还涉及信息资源的相关法规政策等问题。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伴随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偏重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高校课程设置来看,两大专业有很多重合或者相似的科目。但不能因此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子学科,更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2.国内部分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对比

2.1北京大学

图书馆学硕士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基础、能够掌握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熟悉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拥有系统的档案学文化知识与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或资料信息中心、办公厅(室),各级各类档案馆(局)、图书馆、情报机构、史志部门等从事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行政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文秘、编史修志等工作及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具有比较宽厚的专业背景,掌握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实际操作与应用技能,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能够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从事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及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2.2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硕士意在培养信息技术基础扎实并具有良好管理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能够独立承担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技能与方法,可以胜任国家机构、党政团体和各种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图书馆学硕士旨在培养能够在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管理机构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及利用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档案学本科重在培养从事档案管理及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及档案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能够胜任办公室科学管理及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维护和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可在国家机关、工商企业部门、金融机构及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等方面的管理人才。

2.3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旨在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需要、掌握信息基础技能,具有较好信息素养、可胜任各类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公共信息工作部门的信息咨询、信息处理、信息服务尤其是电子信息服务等部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图书馆学本科重在培养具有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具备灵活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检索、组织、描述、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在各类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政务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掌握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4南京大学

图书馆学本科重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深厚文献功底、能够从事知识资源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从事档案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旨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够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5苏州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旨在重点培养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机构从事信息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与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学本科是要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并能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主要培养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需要,能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专业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胜任信息化社会中各类社会组织的文秘、档案管理、行政事务管理、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重在培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软硬件开发、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综合上述介绍不难发现,几所高校的这几个专业都强调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培养,反映出四大专业在学科范畴上的交叉性。目前,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在国内是新兴专业,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此本科专业。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与控制的一门学科,它要求专业人才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但更多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取信息。档案学专业和图书馆专业在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些高校甚至将二者合并设为一个专业。档案学专业人才主要从事档案资源的管理,是一种“社会记忆”工作,而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主要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构成要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相对而言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

3.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3.1创意档案

2001年,一个叫做“创意档案(Creative Archive)”的BBC姊妹创新开放了部分BBC大容量的档案文件――这个档案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图书馆。公众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免费享用这项内容,当然是非商业用途。

从此案例中可看出,档案文件包含了图书馆的内容,而这种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进行整合必须依赖信息技术。同时,“创意档案”内容的处理与开放则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公众对此种信息资源的享用是以用户的角色参与信息服务过程的体现。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四大专业的紧密联系。

3.2图书的数字化整合

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以及哈佛、牛津、斯坦福这样有影响力的机构的图书馆馆员,他们几千本几千本地迅速扫描这些书并将其数字化。与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起,这些电子书会被整合在一起进入知识与文明的图书馆。当这个全新而真实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成熟了,它将为合作、学习、创新提供一个共享平台,将使现在的因特网看起来像个二手书店。

从此案例可总结出,这样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其实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将图书数字化然后提供共享平台的过程实则体现了对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具体而言就是图书馆馆员对馆藏纸质信息资源的管理的创新。而这样一个过程无疑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想象档案纸质资料也可以相类似地被进行数字化整合。

3.3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的渊源联系与区别

无论是从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性来看,还是从历史渊源、现实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共性来看,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都有着同族的关系。

图书馆学、档案学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都是信息资源,档案文献和图书文献都是知识载体。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与档案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理论研究都是围绕文献如图书和档案的生产、采集、评价、组织、存储、传输、检索和传播等过程,技术方法上都是围绕索引技术、集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文献缩微技术等核心技术开展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图书馆学、档案学有着密切关系。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很多必要条件,诸如大量的实践经验、理论原则与工作方法,它们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领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和总结,从而对信息资源管理形成学科体系架构产生了有利影响。图书馆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图书馆更有成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与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用户研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实现了以信息系统为中心到以信息用户为中心的转变,用户的角色力量在增强,信息管理越来越重视用户的指向性。

图书馆学、档案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由于各自研究对象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在管理制度、原则和技术方法上各具特色、彼此独立,学科性质和学科研究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图书馆学一直以来都注重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利用,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图书馆学工作者都将研究的视角集中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和高效信息检索、信息共享等领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其开放程度高,几乎所有的公民都可获得图书馆的资源。档案学最广泛的应用即是在档案室和档案馆内管理档案文献的实践。档案在一定时间内有着较强的机密性,因此,建立保密制度和开放制度是必要的。档案多数为原稿,档案室和档案馆都建立特殊的利用制度,规定档案文献一般不能外借出馆。档案的存毁也有相应的鉴定制度,不同的档案文献归属永久保存、定期保存和销毁三种形式。近年来,信息管理学派与信息系统学派互相融合,两个领域的研究内容交叉性越来越显著,文献互引现象也愈加明显,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管理都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体系,都可以集中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个母学科下,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这些基础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和研究架构也正趋于成熟。

4.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趋势

4.1信息资源管理重要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信息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作为政府行政内容的重要部分,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企业和政府管理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改善企业管理和政府职能的核心。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开展,信息服务以及对信息活动要素的管理被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对于企业而言,信息资源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增值功能,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实践起源于美国政府的文书管理领域,随后又扩展到企业管理和图书情报领域,并形成记录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三大学派。在理论发展过程中,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增强,三大学派逐渐走向融合。近年来,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方向开始向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方向演进。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运营即利用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在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IT部门和IT员工的激励和学习问题受到了研究者的特别关注,同时随着企业联盟合作的加强和跨地区项目的增加,供应链管理和虚拟团队管理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国内学者借鉴国外信息资源管理协会会议提出的相关研讨课题,开始加强对电子商务、电子学习、虚拟组织、语义网以及Web服务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信息资源管理内部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是组织开展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如何选择、实施、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哪些因素会影响最终的成功,如何将“人机”和谐化带来最大效益,这些都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依赖。

4.2有效快捷地检索、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将成为重点

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和信息,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今社会中,图书馆分为纸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而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角。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将更充分深入地揭示有关收集、组织、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和知识的规律,尤其是对数字化资源的处理与利用。

国内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功能、作用等;二是相关技术研究,包括XML语言、元数据、数据挖掘、数据仓储、知识信息导航、数据异构封装等;三是建设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联合与衔接、对馆员素质的要求、数字图书馆新型服务以及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等。在纯技术和纯理论方面,国内都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如何将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继而运用到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中,是国内学者面临的难题。

数字图书馆最富有创造性和里程碑式意义的趋势即是创客空间将与数字图书馆相辅相成。创客空间是具有相同兴趣或爱好的人们将各种想法或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场所,它是创新2.0模式的典型范例。创客空间顺应了时展要求,可以更好地促进数字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它将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甚至影响数字图书馆发生深刻变革。

4.3将更多的“社会记忆”数字化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覆盖,档案学研究将更加侧重于如何将文献数字化,即将文献集成、整合到网络上并供人们查阅。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在档案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档案文件管理已然成为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企业档案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何划定企业档案的范畴,如何使企业档案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并得到企业内部员工与社会的认可,成为研究中的主流问题。而企业档案又与知识管理密不可分,两者有着共同的动机和目标,即是实现企业的知识传播、共享与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平衡档案资源的共享机制与其自身特殊的保密性之间的矛盾是档案学今后的研究重点。此外,档案研究必定会借鉴相关学科的高端先进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3G网格等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4.4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主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将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型人才,更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开发和管理人才,以便进行企业事业和部门的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换言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更多的致力于培养新型高端的管理人才、IT人才及其综合型的复合人才。

从国内外研究方法来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尤其重视技术手段和系统规范的数学模型。但西方研究者注重实证方法,而国内研究者主要依赖于理论研究方法。信息技术的管理会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而信息系统的功能发挥又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双重的。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和安全管理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而其依赖的信息技术也势必会产生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软系统开发方法之外的新的技术方法。

第6篇: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均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在医院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医院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本研究主要探讨医院信息管理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的特点,并且针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此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关键词:

医院;信息数据管理;特点;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通常会采用电子信息化文档方式对资源信息与相关交易记录进行保存,在其保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本研究就医院信息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医院信息管理特点分析

1.1资料存储数字化

在对医院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种各样的房产资源向数字化电子信息进行转化,这些经过转化之后的电子信息能够被计算机程度进行读取与识别,整合处理大量资料之后,便会有新的数据库形成,进而能够建立起一个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分类、整理体以及存储完成这些信息之后,有利于及时、方便的查询到所需信息。

1.2查询智能化

在信息化时代下,通常医院信息都是采用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这能够促使档案信息网上检索智能化,能够进行更加方便的浏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与物力的浪费。

2医院信息管理数据采集质量管理问题

2.1信息管理不到位,相关业务管理生疏

①医院缺乏对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在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等方面,缺乏相应工作的有效开展。信息管理人员不足,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等方面,难以做到工作的常态化开展;②医院所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多由软件公司设计,而医院计算机工作人员对软件缺乏足够的了解,在软件系统的维护、问题解决等方面,难以满足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

2.2工作人员计算机信息知识贫乏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计算机信息知识贫乏,一味地依赖管理经验来开展工作,而忽略了技术的支撑作用;其次,在计算机的管理运行过程中,系统问题频现:①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管理系统的作用的发挥受限;②信息管理运行系统的问题出现,不利于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滞后了医院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

2.3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在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其可使用功能功能的集成度并不成熟,与医院的特色属性还不能有效的契合在一起,不能实现信息的全面采取,致使医院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虽实现了部分信息资源共享,但共享程度并不高,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促进医院信息管理数据采集

质量的有效对策综上,笔者对医院信息管理数据采集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促进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医院部门应加大控制力度,笔者将分别从: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优化信息管理人员配置、落实好系统备份管理工作、建设数据库及数据库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管理技术系统等方面来阐述。

3.1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

在进行医院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而且其资金投入量也相当大,管理人员与各级领导需要对其进行充分重视,树立起信息化管理意识。如果在进行医院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并且没有配备先进的科学技术系统与先进的设备,这会对信息化管理带来很大阻碍,并且会将管理水平降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针对以上问题,管理人员与相关领导要在医院管理上应该形成信息化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备配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最终达到提高医院管理质量的目的。只有信息管理部门领导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医院信息化管理进行充分支持,并且将其建设作为重点,才能真正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

3.2优化信息管理人员配置

随着新时期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尤为重要。因此,医院要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对各方工作的开展进行严格把关。为了给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优化计算机管理人员的配置、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①医院要将信息管理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内容,在人员配置方面,要明确信息管理的工作需求,将人员配置的优化发挥到最高程度;②为了确保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强化相关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令其熟悉计算机信息知识,提高软件系统功能的运用能力;③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将日常管理细则加以规范,并且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落到实处;④保持好和软件公司的联系,在相关人员培训问题的解决、系统运行等方面,落实好与软件设计公司的合作工作,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3.3落实好系统备份管理工作

在信息管理中,数据会丢失或者被毁坏,通常是受到了人为或者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以至于使系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由此可见,在信息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里面,做好系统备份管理工作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为了给系统自我防护能力的构建保驾护航,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及时将系统的备份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日常的防护工作中,要切实做好相应的防雷及防静电工作,让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免于受到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影响,进而确保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3.4建设数据库及数据库技术建设

数据库和数据库技术作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平台搭建的基础,是医院践行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摆在首位的工作目标。数据库和数据库技术的建设给医院带来了诸多的益处,如使医院实现了信息共享,医院信息的利用率有了大幅的提升,不光给医院节省了部分开支,还给医院提供了技术能力及盈利能力,优化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增强了工作速率。[3]尽管医院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方面侧重于客户的管理和服务,但还是疏于对客户数据库的管理,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为中心,对客户组合与市场营销组合进行优化,进而确保医院服务利润链条形成的稳定性,提升医院的口碑,以此来确保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更好地立足。新时期医疗技术和市场服务价格的差别微乎其微,而提升客户访查和交流频率则为医院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医院要结合自身的特色,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供更优质的特色信息化服务,进而保证本医院能在整个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3.5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①应该定期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将其专业水平提高,促进管理工作更好开展。②医院管理部门要设置信息管理专业化知识培训课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将其管理操作技能与业务技能提高。管理人员在学习新技术以及新理论知识之后,将其应用于具体的信息管理工作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③要建立起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采用合同制的方式来聘用管理人员,将其工作积极性提高,促使其个人潜能得到充分性的发挥。

3.6完善管理技术系统

信息安全系统、档案咨询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以及信息归集系统属于医院信息管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四大系统。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各种信息资料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并且对数据库中的库存信息进行及时更新,确保管理信息的同步性。要对信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确保检索系统的快捷性、方便性、多角度性以及多功能性,建立起多级检索系统。要建立起完整的医院数据分析系统,确保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医院信息,促使政府能够适当采用宏观调控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结构进行有效调整,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衡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信息管理数据采集管理下,能够对医院进行快速、及时管理,充分保证医院管理工作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促进医院稳定快速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信息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提高,有利于医院资源共享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敏,代伟,闫雅凤.医院信息管理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病案,2010,06:43~44.

[2]沈旴亮.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分析[J].电子测试,2015,01:43~44+28.

[3]李迪,应桂英,郑建智,段占祺,张菊英.医院信息化应用中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数字医学,2013,12:54~57.

[4]韩春阳.数据挖掘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研究[J].电子制作,2014,16:139~140.

[5]洪磊.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路径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02~103.

第7篇: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环境;服务模式;资源共享

 

现代社会日益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计算机信息网络给图书馆的藏书管理、服务模式、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等许多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现代图书馆生存的网络环境

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所谓网络环境,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这种网络通过网中设网、网际互联可以覆盖一国、数国乃至全球。在网络环境中,传统的信息提供与获取方式将彻底改变,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贮,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联接,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在全世界的迅速扩展,标志着这样的网络环境正在形成。internet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将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联系起来,提供一系列的信息资源联结、组织、检索机制和信息传递、服务形式,将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联结起来,实现网间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面对全球信息网络化趋势,我国也及时规划了信息网络化建设进程。目前,我国已建成了

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都有可能成为因特网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互联,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要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首先,要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其次,要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再次,要普及使用新技术,如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第8篇: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范文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过去的客观条件所限制,煤炭企业所使用的大部分信息系统是分散开发或引进的,是面向具体业务和部门的,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大多数信息系统完成的是一些数据录入、简单查询和报表打印功能,主要解决生产过程的事后统计管理问题。数据库是面向人工报表建立的,数据流程大多是模拟手工业务流程的,信息编码是随意的,虽然有些企业、有些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有了总体规划,制订了一些代码信息标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却缺乏整个企业层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考虑,造成信息化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由于数据平台的不统一,同样的一个数据项多次录入,在不同的平台之间保存,因而不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各部门间、各系统间信息不畅通,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没有统筹兼顾,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因而,各部门已建成的信息系统之间形成了若干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将企业管理陷在信息难以全面流动的“信息孤岛”之间。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普遍存在“重硬轻软”、“重软件轻数据”的认识误区。许多人以为,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先进就是信息化的高水平。他们在设备选型和网络构筑上肯下工夫,肯花大钱,却忽略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而导致对“信息孤岛”问题熟视无睹。许多部门辛辛苦苦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只因为没有建立信息的基础标准,等到想再上一个台阶时,所有的代码都得重新制订,积累多年的应用系统都得推倒重来。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整体信息资源规划。科学的规划应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如“职工编码”,在各系统中应是惟一的,无论财务系统还是人事系统。因此,要想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必须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霍顿和马钱德等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信息资源与人、财、物资源同样重要,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要使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规划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跟不上管理变化的被动局面。

二、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IRP)也称为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其核心是运用西方国家先进的信息工程和数据管理理论及方法,通过总体数据规划,打好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基础,促进实现集成化的应用与开发。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引进,都应该建立在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之上。只有做好基础性、先导性的信息资源规划,才能建立起集成化、网络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待规划的信息资源既包括管理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实体,也包括经过数据分类、挖掘后提取出的信息,还包括信息关联处理、逻辑判断后形成的决策知识。信息资源在管理流程的每一个必要环节中得到增值,从信息资源的低级形态逐步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为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持。离开信息资源及其在系统内的有机循环流动,管理系统就会失去运行基础,成为一个“零输人、零输出”的空壳。

成功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对系统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美国管理与信息技术专家詹姆斯·马丁提出的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方法论—信息工程的一条基本原理是信息系统以数据为中心,应用开发应该面向数据,而不应该面向处过程。数据是稳定的,而数据处理是多变的。威廉·德雷尔有句名言:“没有卓越的数据管理,就没有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更建立不起整个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工程十分强调信息系统建设的高层规划工作,即以总体数据规划为中心的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在信息工程的理论指导下,总结MIS开发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以往的MIS建设所犯的通病是:“重功能轻数据”,没有把信息资源规划放在核心地位,只追求功能的罗列,不管数据组织是否合理,结果是“信息孤岛”丛生,根本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不能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为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MIS建设局面,必须确立“先搞信息资源规划,后搞MIS开发”的技术路线,坚持在信息资源规划中实施以数据为中心的关键技术。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不仅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为后续应用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统一平台是基础,共享数据是核心,有了统一,才有共享。有了统一的数据平台,可以连通“信息孤岛”,形成“共享数据板块”,进一步集成“信息资源大陆”,实现数据共享并挖掘增值,才能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信息资源规划过程就是建立数据标准的过程。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在信息资源规划过程中,标准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数据库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和系统建设的保证。信息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数据源定义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等。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的最基础的标准,应遵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序列,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所使用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企业信息化建设选择最薄弱、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注重应用,保持技术的传承性,强化标准化,整合现有资源,是必须时刻引为准绳的工作原则,是建设的关键,是规避风险并战胜挑战的重要武器。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在资源整合的有效管理和技术的标准化上狠下功夫。同时,还要改变设备越新型、越高档,系统就越先进的错误观念。拥有昂贵的新型、高档设备完全不能说明系统的先进性。只有花钱少、应用水平高的系统才是真正先进的系统。由应用产生的数据流才是真实的宽带,它不是买来的,而是一项项应用系统的艰苦开发和得到实际运行,才能逐步“培育”出来。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企业饱尝了分散开发、外购和“下发”软件的苦头,在“系统集成”的浪头,又把希望寄托在联网和系统软硬件更新集成上,以为有了新的环境,只要做出一些应用“接口”就能实现系统集成。实际上,他们仍然在误区中辗转。最好的出路是:一是抓好数据重组工作,即建立信息标准化;二是重新规划设计共享数据库,建立稳定的全域数据模型;三是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改造杂乱无序的数据环境。

只有从数据集成抓起,才能走出系统集成的困境;只有用全域数据模型来控制与协调信息系统的开发,才能取得信息系统建设的主动权。同一数据必须一次、一处进人系统,而不是多次、多处输人系统,只有保证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经由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才可以多次、多处使用。那些“第一次产生数据,,就是“源点数据”。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源点数据”,也都需要用到别人的“源点数据”,这些数据是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必要基础。信息化建设,有赖于从“源点数据”开始的整体规划。到数据源头去,从数据开始规划,而非从技术开始规划,是信息化建设回归本源的关键。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企业管理数据库,必须打破部门之间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闭,加大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程度,共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更新和维护,让信息资源在各环节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增加价值。协调部门与整体的信息利益,克服信息私有和自采自用的倾向,追求信息共享和全局信息资源优化管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对企业各领域、各部门信息化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条块分割、自成体系。

三、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就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它的主体部分是信息工程的总体数据规划,旨在解决分散信息系统的集成和集·成化信息系统建设的问题,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和数据管理规范。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贯穿于总体数据规划的过程,就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所涉及的技术方法主要有:

1.IRP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的第一阶段,包括对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首先,功能需求分析的技术方法是通过业务过程矩阵、关键因素分析(CSF)等,得到业务模型。其次,数据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用户视图分析、数据流分析(DFD)、数据元规范化。用户视图是一些数据的集合,它反映了最终用户对数据实体的看法,这种分析可简化传统的实体一关系(E-R)分析方法,主要使用分类编码技术和范式理论;数据元的规范化在信息资源规划有重要意义,数据元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数据对象的抽象。分析清楚一个数据元素可能出现在哪些用户视图中及出现的频度,可以提取出共享度高的数据元素,这些元素的标准化尤为重要。

2.IRP的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是需求分析的继续和“定型”,是信息资源的总体的概括和描述,是要解决“系统要干什么”的问题,是建立信息系统的通讯网络方案、计算机体系结构方案、应用系统开发方案、信息管理制度与人员机构建设方案的基础。系统建模分为系统功能建模、系统数据建模、系统体系结构建模。系统功能建模是对系统功能结构的概括性表示,一般采用“子系统—功能模块—程序模块”的层次结构来描述;系统数据建模是建立信息组织的框架、进行信息的组织。一般是通过E-R图、数据库的范式理论建立全域数据模型和子系统数据模型;系统体系结构建模是建立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结构,它是决定共享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责任、进行数据分布分析和制定系统开发计划的依据,这种关联结构通常采用U/C矩阵来表示。

四、实施信息资源规划应注意的事项

理论指导下的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实施,对我们来说还刚刚起步,不完善的地方还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

1。信息资源规划的工具的研制十分必要。在规划过程中有大量的规格文档,其建立工作非常繁琐,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的IRP2000软件工具具有很好的功能,如果能在系统的辅助设计方面再增加一些模块,那将更为实用。

2.很多单位的领导认识不足。他们认为信息资源规划是“空”理论,重应用轻规划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有规划,也不用,非常随意,致使设计与规划脱节。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像城市规划一样,将规划、设计、实施三个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项目合同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3.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来抓数据管理工作。不必新设立科、处、室,可以在信息中心或相关部门中设立一个专门工作组。数据管理人员要在计算机教育、数据处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第9篇: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范文

1.1操作便捷性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办公人员的工作中十分常见。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办公人员的办公效率大大提升。在计算机应用的伊始,人们就是为了使工作的操作更加便捷。通过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办公人员中的应用,可以使员工减少办公时间,提升办公效率。比如,在传统的办公过程中,需要人们对文案进行整理,但如果计算机技术合理的应用于办公中的话,可以减少员工整理文件的时间。员工可以通过电脑输入文件内容,将所需的文件或资源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分发给各个部门。台式计算机的运作效率为2000Hz/s.例如,企业客户资源的整理,通过word对客户信息输入计算机,简化传统书写操作流程。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的操作便捷性。以往繁复的工作会消耗企业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将电脑技术与企业流程想结合的话,会使其操作更加快捷。

1.2要求整合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资源来源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要求。其不仅仅可以满足企业的办公要求,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出合理的调整。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中所用电脑为I55型号。由于企业客户的来源较为广泛,并且通常情况下他们对企业项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客户的要求做出整合。将不同客户具有相同要求的项目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做出整合,可使员工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项目类型的整合,可以将企业工作人员分为若干小组,这样可以提升小组的专业性。通过科学专业的小组工作,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谷歌公司就是通过不断更新电脑CPU,增强计算机信息处理速率和信息整合强度。总之,计算机的整合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1.3信息广泛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国际与国际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使世界范围变得更小。计算机技术可以使企业信息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从而使企业的办公效率更加快捷。广泛的信息来源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对于大量的信息资源,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筛选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信息材料。计算机可以通过特定信息的录入,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及时筛选,使企业信息更加高效。如果多个企业同时进行沟通的话,会使企业之间合作的选择性增加,通过企业间的相互比较可以使资源更加合理的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利益。例如,某些公司的官网信息,可以为企业的投资目标做出方向预估。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收集到大量自身企业需要信息,通过及时的筛选,可以集中信息资源,促进企业内部资源化管理。

1.4实践安全性

计算机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的收集信息,也可以保证收集信息的安全性。通过对信息加密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内部信息得到保证。由于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性对企业发展有直接影响,所保证信息安全性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前提。只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足够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企业内部信息就是企业创新的来源,只有使其创新性得到保证,才能使企业生产的产品与众不同。通过计算机加密技术,可以强化企业信息的安全性。计算机常用安全系统为360保护系统。其通过漏洞较少的防火墙可以避免企业文字信息的丢失。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影响

2.1强化信息的准确性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企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员工信息、企业财务信息三方面。由于这三方面信息在计算机技术未应用至企业管理前,是通过纸质档案保存的,其非常容易出现丢失或错录的后果。如果通过计算机技术记录这些信息的话,就不易产生丢失的后果。因为计算机存贮信息,通常情况下会进行自动备份。如果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恢复系统的方式,使丢失的信息重新找回。由于信息录入后,通过设定密保,可以使信息不易丢失,这样可以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准确性。比如,我国常见的证券会计公司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的加固,使信息准确性效果更加显著。通过对计算机信息采集和保存的强化,可以使企业内部信息得到稳妥的安置,进而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广泛程度。

2.2改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及模式

人力资源和信息管理的分配对于企业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先传统的人力资源和信息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不当问题导致的企业员工调配不当,使人力资源出现浪费的状况,从而使企业的运行成本不断增长,降低了企业收益。如果信息管理中未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就会导致纸质能源消耗较多,不能实现节约型经济。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减少企业员工的人力消耗,使员工积极开展其他工作,从而使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信息资源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由于原先纸质档案的保存性能较差,并且对能源的消耗较大。如果采用计算机技术将信息录入,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缺点。总之,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人力资源和信息管理制度的改善可以使企业管理模式获得强化。

2.3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工作人员在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会促进自身电脑技术的提升。由于当下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员工必然要要求具备有关电脑方面的能力。如果企业员工积极强化自身素质,就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实力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两方面。企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培训得到提升。企业员工为了在公司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会不断改善或强化自身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在其不断学习、改进的过程中,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会呈现出质的飞跃,这是人们合理竞争的后果。比如,雅虎就是通过资源能力竞争的方式,强化员工的计算机技术,公司通过居安思危意识的培养,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

3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途径

3.1实践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应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目前,计算机技术已融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人们通过计算机监控技术对企业生产过程实施监督。这样可以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得到质量保证。通过将计算机监督技术引入生产车间,可以规范车间员工的生产流程。比如,通过计算机内部监控模块的构建,监督产品原料生产、技术包装,规范产品质量。计算机技术以及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应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快捷有效的监督生产过程,使企业生产出较高质量的产品。

3.2落实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

企业信息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涉及范围广,所以通过信息化管理会使其管理难度大大降低。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是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员工任务的分配。由于企业员工人数较多,如果采用人工分配的话,不仅耗时较长还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如果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内部信息管理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做出工作安排。人们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要求输入电脑,电脑会根据各项指标制定出最合适的工作安排。通过电脑Excel功能,可以进行数据筛选。所以,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3.3使企业供应衔接管理信息化

由于社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能仅停留在喧嚣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中。其应积极改进企业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使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进而提升其社会竞争力。企业供应链接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拓展企业的销售平台,这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供应方面的应用可以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拓展企业的客户范围,使更多的资金融入到企业的项目当中去,从而使人们的受益人家广泛。例如,通过互联网信息采集,衔接信息,使供应链链接更加流畅。所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使企业的发展规模更加规范、发展范围更加庞大。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及时性,可以使企业的发展方向得到正确的指引。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