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

第1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01-0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将阅读摆在教学中重要的位置上

1.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等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学生真正入情入境,让情感参与进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掌握阅读方法,再将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阅读能力,理解文本,感受文字带给自己的视觉以及心理上的冲击以及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2.教师要重点思考阅读方法的引导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加强集体教研,根据本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教师要加强教研组备课,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根据本班同学阅读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教师在新接手班级的时候,发现本班学生阅读能力欠佳,那么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升对阅读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自己的阅读篇目,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内外阅读当中。

3.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教学策略。教师在新接手班级或者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要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方面教师要考察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考察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采用多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展示最真实的阅读能力,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教学策略。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1.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阅读教学,可以更好地与学生的情感接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阅读文本的抽象性使得学生不能迅速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文本内容,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阅读方法。如在《黄河象》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朗读视频,学生通过多媒体的示范向学生出示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和教学内容接轨。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展示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扎实教研,确保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导掌握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落花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重点研讨父亲说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课堂上,教师层层设疑,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父亲的话,再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句话的意思,这样学生在对教学重点掌握的同时将情感更好地渗入到文本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并思考如何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在不断递进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积极放手,全面依靠学生

1.教师要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郭思乐教授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燃学生进行阅读的激情,并学会自主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现阅读能力的舞台。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积极放手,全面放手,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快乐阅读,主动思考,不断形成知识的正迁移,形成阅读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2.合作学习,积极交流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看法,相互取长补短,相互纠正,在和谐有序的教学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共鸣。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参与进去,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如其分地进行引导,以读引读,重在积累,培养能力。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能够不断在交流中提升自身对文本的认知,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成长。

总之,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阅读能力选择阅读教学策略。教师不但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取长补短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不但要做好课内阅读教学,而且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广泛读书的兴趣,能在交流中不断诉说阅读的感悟,在习作中流泻对生活的感知,真正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兰珍.让小学语文课堂充盈浓浓的情感味[J].生活教育,2011,(4).

[2]王肖丹,蔡小磊.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

第2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藏文;阅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在各方面都表现的极为“幼稚”,他们各方面能力都显现出不足。更有一些孩子会表现出“智商”极高而“情商”很低。而这些孩子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商”逐渐下降。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帮助学生改变这一状况呢?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促使学生“智商与情商”同步提升呢?如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呢?在笔者看来就要实现高效的藏文教学,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藏文学习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那么怎样才能通过小学藏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语言训练是阅读能力养成的基础

藏文是关于语言的教学,而“阅读教学”中阅读的资源就是语言,文字化的语言,情感化的文字语言。当前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忽视了语言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停留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却没有深度的语言训练。而在小学中年级段学生不但要能读懂教学文本,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语言。因此,需要小学藏文老师注意的是,教材的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分析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迈开学习语言的步子。如,在人教版四年级《鸟的天堂》的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通过对比喻句以及朗读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懂得如何朗读文本,如何用比喻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学生接受了这样的语言训练,不但能够对自己的阅读理解有所帮助,而且能够在习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拓宽课堂阅读教学的深度。

二、学生参与是阅读能力养成的前提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对学生提出不切合实际的阅读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把握每一课的阅读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掌握本班同学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提出学生力所能及的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循着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展开。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让学生根据导学卡进行先学先问,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困惑展开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感兴趣,更愿意加强阅读训练。

三、阅读练习是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小学生在“人生阅历”方面很不足,他们的“生活圈子”很小,他们的“情感来源”也很单一,在学生阅读材料的来源中,教材是最主要的载体资源。纵观小学藏文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第一题都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重在于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 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藏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来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藏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藏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小学生的阅读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积累、迁移几个阶段。如何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效果?几年来,我的做法是:初读全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内化语言;赏读课文,体验情感。读写结合,注重迁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只有“导”得得体,学生才能“悟”得真切。如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学生自读两遍便可知故事大意,无须老师再逐句分析提问。这时老师若能抓住“故意找碴儿”指导学生读书,使学生从中认识到狼的凶恶本性,也就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了。在执教《狐假虎威》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把故事讲出来了”。学生找到并念出“狡猾的狐狸是假冒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继而老师又要深层引导理解“假”在这里的意思。颇具匠心地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正确的概念。这些都是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而获得的。何须授鱼也!这恐怕就是所谓的以读促悟吧。实践证明,学生读得越充分,领悟得就越深入。因此,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藏文阅读能力。

四、拓展阅读是阅读能力培养的辅助手段

第3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优化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小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发展个性、和拓展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大量的生词与新句型,此时,需要教师讲解较多的知识点,信息量比较大,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如何优化阅读教学能够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与教学水平。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方式转变,阅读是学生通过文本与图片等与产生产生交流的活动,不仅可以捕捉阅材料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多语义再造。阅读教学并不是纯粹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与文本互动,从而自主发展和探究学习。其次,是积累英语文化与语言背景知识的主要途径,小学生通过英语阅读可以了解丰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知识,使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读、写、听、说的综合能力,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再次,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过程是一个高雅精神的追求过程,通过对文本与图片的阅读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可以与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产生共鸣,加入自己的个性化思考和理解,英语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优化阅读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文本材料、图文结合材料、科学知识材料以及趣味性材料等。在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英语阅读。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把教师整体联合起来,整理优势资源,共同开发英语阅读材料,高年级以科普、文化等文本阅读材料为主;中年级以图文结合故事阅读材料为主;低年级则以有声阅读材料为主,以此丰富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另外,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在阅读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尽量大容量、高密度,适当的引导小学生拓展阅读,不过不能脱离教材内容的主题。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声情并茂的视听材料和直观形象的图片材料,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阅读情境,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语篇整体推进,加强策略指导。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材料应该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教师需要注重语篇的整体推进,加强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策略的指导。首先,使用略读,整体理解语篇,略读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材料,避免逐句离家,运用跳跃式猜测、搜索的方法,快速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使用查读,获得特殊信息,查读也属于快速阅读,但是与略读不同,查读的目的是为找到特殊信息或者是关键信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要求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找出特定内容,像数字、事件、地点、时间和人物等。再次,使用多元化策略,加强对英语单词的理解,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有规划的训练学生对部分单词和短语的理解,培养他们根据构词法或语境等方法猜测部分单词含义的能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与阅读速度。

3.拓展文化延伸,开阔学生视野。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而阅读材料也是一定文化与社会的产物,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的社会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很难真正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拓展文化延伸,适当的融入部分跨文化知识,通过阅读教学,加强小学生对英美文化、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风俗礼节等知识的了解,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也可以观看一些外国名著或影视资料,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例如,英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聊关于天气的内容,并且习惯采用直接交流的方式,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则比较喜欢寒暄,以间接交流的方式为主,帮助小学生掌握类似的文化差异。有利于降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难度,掌握一些特殊单词的特殊用法,从而对文章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提升获取关键信息的速度。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阅读教学,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全面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运用科学合理、恰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文英.探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J].成功(教育),2013,23:73.

[2]高翠萍.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15,21:103.

第4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课改十年以来,一直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的关系,然而,在我们课堂上教师们仍然不放心让学生彻底“主体”,大多做着“半掺扶”的状态。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汇报,教师们总喜欢不时“插上两脚”,好让学生的答案完整一些。笔者认为,这说明教师对自己“导”的角色并不明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握阅读课堂的主置,多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正确方法的引领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从对文章的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品味语言、欣赏评价等实践环节上,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

二、自主学习,读中晓义

在笔者的阅读课堂上,一般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笔者认为,最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应该是学生在自己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体验与疑惑走向课堂,走向教师,走向其他学生,唯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读中生疑、释疑、解疑、晓义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生自主探学的方法:①初读感知,读中求疑,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找出自己认为较好的片段进行下一步精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以寻求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帮助解决读书时的疑惑。②通过精读、默读等方式,体会和揣摩重点词句,学习进行情境性地阅读。③美文诵读,要富有个性的诵读过程中体验文本的情感,培养学生形成语感,积累语言素材。

三、注重学法、学行并重

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阅读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独立见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赞成不是只有个别声音的课堂,而应该是众说纷纭,各自抒解的过程。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便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思维荡涤、个性解读的舞台。那么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引导?笔者认为要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记录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在小组讨论中提出并加以解决,对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合作是博采众长的最好时机,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记录、如何表达。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还可以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进行点拨,但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套在教师自我的认识上,要鼓励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学行并重”是指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积累、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延伸,突破教材与教参的限制,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以达到语言表述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是深化学习、总结回顾,加深记忆的过程。

当然,在“学行并重”语文阅读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文本相类似的语文环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及时对学生的阅读体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四、立足文本,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重在学生的自我阅读。而学生在自我阅读的体验中,知识的获得来自于书面的间接知识的获得,亦来自于学生自我生活经验的补充与积累,而对于语文学科中知识的深化,就来自于学生阅读与生活体验之间构建出良好的桥梁,唯有这样,知识才能够牢固扎实地在学生的脑子里重现,同样,教师的教也只是在学生生活与阅读文本之间搭建相互联系的纽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真正实现说语文、学语文、用语文,那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让语言文字真正走入孩子们的心中。而枯燥的文字如果缺少感知上的认同,很难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把语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那么语文课本上的一个个故事就如一幕幕电影一般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等等;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 等等;更要与生活实际对话,“在生活中,是否发生类似的事?是否有类似的文章?如果你是作者,你是如何撰写文章,才能够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人带来文字的美感,带来情感的熏陶。”

五、制订计划,拓展阅读

第5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实现统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教学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发掘教材人文内涵,实现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略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领会编者意图,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形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例谈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浅谈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阅读教学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华丽与广度,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比例明显过重,从而大大地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工具性教育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华丽与广度,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比例明显过重,从而大大地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 如何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过多地强调思想教育在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严重误区。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则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的,其中读与写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改应该有利于加强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了“全面”,而对“核心”问题却有所忽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延伸。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感悟体验上,消耗在人文的熏陶和感染上,从而淡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阅读理解是“通过书面言语的感知获得意义的思维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简而言之,就是只要能把文章“读懂”就行了。而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多数情况下,阅读教学是要走一个来回的,不仅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且要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品味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内容的。也就是说,不仅要“读懂”,更要“会读”。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绵绵。但语文课也应该是理性的,也需要对语文知识的冷静思考。我们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沉浸于情感的激动之中,课文进得去而出不来。阅读教学更需要“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词语,领悟句式,理清思路等等,以求让学生得到关于语文知识的理性认识。

我们说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必须姓“语”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是工具性的教育。因此,语文课不仅要上得情意绵绵,而且还要上得扎扎实实。要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作为语文课的重要教学任务,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并且要加强指导,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从识字写字开始,遣词造句,读写结合,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练习设计要优化,要重视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但所有的这些必须建立在实用性、有效性的基础上,防止和克服以提倡个性化阅读为名,随意安排无明确目的、无明确要求、无实际效果的练习。也不能为培养创新精神,好高骛远,连必要的抄抄写写也废弃了。创新精神是在于即使是抄抄写写,我们也能够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抄得有情趣。

第6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英语 新课程 阅读

英语阅读,既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以书面语言为基础的。英语阅读就成为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参加英语实践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

阅读课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是主干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来带动听、说、读、写,通过阅读课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阅读技能,使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阅读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语言知识。利用阅读课进行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指导,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定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大意义。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关键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效率。而英语阅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英语阅读课的学习效果。

许多中国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存在着这样的通病:第一、回读习惯。即阅读了一遍之后,仍未能理解,再倒回从头阅读,这是—种重复性阅读,直接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第二、逐字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的弊病是阅读理解的速度极慢。读完之后往往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只是感到所读的字都很熟悉,但意义却无从把握。第三、出声阅读的习惯。现在仍有许多人在阅读过程中“口中念念有词”,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但仍保留朗读的一些特点,所看到的每一个字都依照其发音要求进行口型变化。这种读法实际上是看到文字,先读出声,再由声音在人脑中想起意思,从而达到理解的过程,速度自然极慢。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学起来感到乏味,失去自信心,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的,并以学习掌握语言为主要目的。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学会学习的境地,这是终身教育的要求,只有学会学习,学习主体才会真正具有一种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从而真正掌握英语知识。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基础,积累是要求,而运用是最终的目的。只有通过充分地感受英语语言并通过学习主体的主观努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稳步地积累,才能真正地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英语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在理解中仔细体验这一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等。只有通过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的优美,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真正成为英语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购买符合本校特点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编阅读材料。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我们在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工作,积累了一些材料。例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有实际意义,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组织初中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全面规划,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实施

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校本课程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英语阅读教学要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训练和形成学生的阅读技能。实践证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少走弯路、迅速掌握文章中心、逐步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才能独立而又准确地阅读,进而不断提高自己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7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时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更多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训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依旧存在重读轻写、读写分离两个基本的问题,即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阅读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读文章,读出文章中的情感和内涵,但是并不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阅读课是阅读课,写作课是写作课,二者是互不干涉的,所以,在开展阅读课的教学内容时,很少会涉及写作的内容。

二、解决问题,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读写有效结合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虽然说更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但是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存在重读轻写、读写分离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量

学生阅读积累量的增加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细致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字、词、句、篇等外在语言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价值,并从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表达手法,之后通过各式各样文章的写作来得以表现和表达。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写人写事的文章时,就需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多多关注文章人物情态的描法以及事物发展脉络的表达形式;在教学生写抒情、写景的文章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强对描法和写作手法的学习程度,并且能蛲ü造句等形式来加以练习;在教学生写状物的文章时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描写事物的手法,诸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因此,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推荐更多的课内和课外阅读读物;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家校互动,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引下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更多的文章。

2.增加学生阅读的课堂练说

在实际开展阅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练习说话的机会,并且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说话。比如,在阅读课上让学生说对文章的大意的理解,说对文章中语言词句的感受,说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和自己的感想等内容。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工作,让学生有思路、有顺序,这样一来,学生在动手写作的时候就显得比较顺利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培养学生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并且能够通过适当的指导点拨,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有乐趣,更有价值,长此以往,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将阅读有效的迁移到写作教学中来

在小学阶段,不论是阅读模块的教学还是写作模块的教学,都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所以此时就需要教师能够一步步地指导学生如何学会阅读,如何将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迁移到写作模块中来,并且能够让学生结合日常积累将阅读中获得的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从写作时间层面来看,可以是先读后写,也可以是先写后读,也可以是边读边写;二是从写作方式上来看,可以是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合作完成;三是从写作篇幅上来看,可以是完整的长篇的写作,也可以是片段的写作,但无论是长篇的描写还是短片段描写,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都需要学生写出的东西能够有阅读积累的体现,能够有成长和进步的痕迹。

4.教师要把握好读写结合教学的结合点

第8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师生互动

1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首先,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让孩子蕴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发动学生向班级征集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把班级的一个角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上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一适当时刻,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

2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办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要想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方法。如果教师本人未能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就一定要先下些功夫学习、借鉴、思考并整理出一些切合自己学生实际的阅读的具体方法,这样才会有得心应手的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爱阅读,还要会阅读。为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教授。教给学生有所选择,区别阅读,使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读,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和培养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有:默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预读,适用于阅读长篇文章,也就是先看开头的两段,接着仅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后将最后两段逐字逐句读完,这样可以避免把时间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略读,也叫泛读,用最快的速度先浏览所选择书目的前几页和内容介绍等,了解其大概内容即可;细读,对一所学课本中的重点单元内容、范例、篇章或精彩语段须认真阅读,反复留神研读、品味;比较读,即阅读时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一体裁,又是类似内容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读,看有何异同点,有什么创新,从中学到新的知识;整体认知读,就是瞬间辨认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整体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搜索信急核心地读,注意搜寻作者用来强调信息要点的标志,例如:搜寻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和过渡句,搜寻在“综上所述”、“总之”、“由此可见”等之后所作的简单概括。

4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阅读及指导。

5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第9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而且目前的形式也决定我们必须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然后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新课标的形势下,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初中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语感

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因此沉淀语感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轻松的阅读状态下,对阅读对象获得全面和整体的感知与认识。长期以往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必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知识和语言材料,激活、沉淀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必须以识字、阅读为基础。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中的文章哪些需要重点研读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而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如何有效的阅读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和自读能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1.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开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也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15分钟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表现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3.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就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4.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的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用好课本。二是要明确阅读目标,学会选择。虽说是“开卷有益”,但就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言,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适当指导,为学生确定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选择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使学生养成有目的、有选择阅读的习惯。三是要学会思考,勤于积累。“学贵质疑”。读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发展思维。阅读中必须学会思考,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提出个人见解,从而使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大大提高。阅读中还要勤于积累,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能力要有所提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积累,因而阅读时,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语段,做知识卡片等。这样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知识,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