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的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个性课题,先入为主,让化学课堂充满精彩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长久兴趣,教师就要敢于打破教材的局限,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化学的学习。
1.精心谋划,闪亮变身,常规课题变为个性课题
化学学科是丰富多彩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打造富有个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一节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育目标的课题。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把课题更名为《我和化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将其设计成一个“个性课题”。课题刚刚展示出来,学生就兴奋起来。我在学生的配合下表演了三个实验:“魔棒点灯”、“现制汽水”、“白纸显字”。这样的课题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大胆创新,注重实效,常规课题衍生拓展课题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大胆创新,同时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燃烧和灭火》教学后,我设计了拓展性课题《火灾防救安全教育课》,让学生了解火灾预防的安全常识,培养学生“防重于治”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火灾自救和逃生的能力。
二、巧妙引入,先声夺人,让化学课堂充满趣味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教师应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创新化学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让新的教学内容的出现显得自然和谐。
1.明星效应,用幽默代替呆板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引入二氧化碳制取前,我向学生展示姚明等明星的广告图片,最后一张是我自己手拿汽水的照片。不经意间看到老师把自己放到巨星级别,学生立即爆笑如雷,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此时,我故作严肃地提问:汽水中的“气”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制取的呢?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充满期待。
2.诗词改编,用激情代替冷漠
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将知识点改编为学生熟悉的诗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学《爱护水资源》一节时,我将白居易的《忆江南》改为《恨江南》:“江南糟,风景被破坏。日出江边白茫茫,春来江水变赤潮。能不恨江南?”充满激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到江水被污染后不堪入目的情境中,为“爱护水资源”的教学埋下伏笔。
3.巧用资源,用体验代替说教
合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化学现象的神奇奥秘。如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我用意大利“屠狗洞”故事引入:“假设你是科学家,正探索此洞的秘密。你一手牵着狗,一手拿着火把走进洞里。没走多远,狗昏倒在地,你马上蹲下查看究竟,这时你感到呼吸困难,并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飘浮不定。”然后我提出问题:“屠狗妖是什么?该物质具有哪些性质?”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三、问题导教,首尾呼应,让化学课堂充满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初中化学课堂一定要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让学生处于一种悬而未决但又渴望解决问题的求知状态。
1.贯穿中心问题,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以问题为中心,体现教学的首尾呼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燃烧和灭火》一课,我用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导入课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呢?”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必然会对本节课的学习饱含求知的欲望。本节课结束时,我又把学生带回到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用当堂所学知识来回答。
2.编制研究课题,开放课堂,合作学习
初中化学课堂要善于设计一些研究性学习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如《金属材料》教学前,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金属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应用情况如何?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课前查阅资料,总结成果,课上进行交流发言。
3.设计探究问题,超越预设,充满生成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23-02
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安全教育
定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半个世纪的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体现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组成之一,我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学人才辈出,对于数学领域的贡献很大,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史,增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以督促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比如在二项式系数性质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将《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载的杨辉三角的内容向学生进行介绍,以此引出本节课程内容。
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既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度,也能够在课堂中逐渐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讲述“2013年6月11日,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一伟大事件,这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又一次取得了伟大胜利,再引入所要讲的课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对我国科技事业进展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数学学习置于一个宏观视角中,让学生能够从更远的目标看待数学学习,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及时关注校园安全时事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如果安全出了问题,一切工作将归零。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文件,进行依法治校。在课堂上,笔者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对不安全的行为及时制止和解决,坚持定期的安全教育,把不安全的因素消除在萌芽中,规避一切风险。
2 体现数学教学中的专业特色
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意识 数学知识在许多学科里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会计基础、统计原理、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等。这些学科无论从原理还是系统性的讲解,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因而数学在职业学校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而且必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才有利于以后的学习。职业教育决定数学教学必须具有服务性,因为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让学生练技能,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无论是课程准备阶段的重难点及课程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实践,都要以为专业课程服务为宗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针对学生专业差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真正做到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
数学在各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数学在各专业课教学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数学思想贯穿于各专业课教学过程,并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学习效果。也可以说,专业课教学实际上有赖于数学教学,专业课若不能与数学课紧密配合,就难以取得令师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数控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备战技能大赛的时候,设计图纸中的工件图形就联系到了数学中的抛物线,笔者通过和专业教师的交流,了解到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真是密不可分。
教师应从学生在学习与掌握专业技能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依赖程度衡量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从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方面来看,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在专业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需要。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在中职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因为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基础,学生的未来就业也更多是以操作为主,所以很多师生会存在基础文化课无用论的错误思想,未能重视起数学教学,未认清数学教学对专业课的影响。加之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造成轻视数学或学数学没用的思想。表面上看,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专业课,实际上并非如此。因此,师生要认清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到数学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课教学内容应突出专业特色 大多数的数学教师现在用的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缺少与专业课的结合。这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不适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专业课、与现实生活结合太少,对于不重视基础课的数学学困生来说,很难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采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在内容的选取、教学的设计(包括教法和学法、作业形式的创新)等方面都对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学校根据教改要求,对不同专业的班级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恰当选取与各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如会计专业的数学教学计划中包括二元一次不等式和线性规划等一些有助于会计电算化学习的必要数学知识,对学生在学习Excel规划求解时很有帮助。
再如,学校选用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李广全主编的系列丛书,该书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教材突出职业性,选择与生产岗位相关的素材,与职业岗位的数学实际应用相结合,体现数学知识在职业中的应用,创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职业模块工科类中的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复数及其应用、逻辑代数初步、算法与程序框图这些数学知识对电子专业的正弦交流电、数字电路,机电专业的机械制图,数控专业的坐标系变换,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等专业知识,解决了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扎实,同时又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说,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做起来就不会感到疲倦,而且能激发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反过来又对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时,就会对数学教学产生厌恶感,影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相互影响的,这是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准确把握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思维活动能够在情境的引导下被逐渐激活。如在讲授“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在9岁时在很短的时间里计算1+2+3+...+100=?的结果。这小故事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他们很急切地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本节课的练习环节,笔者又给出一道题:“一电影院共有25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从第二排开始,后排比前排多两个座位。问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再一次激发他们的兴趣。
再如在讲授概率的计算时,课堂引入了生活中买彩票的问题,学生对中奖的概率产生浓厚的兴趣,迫切想了解计算中奖概率的奥妙。
4 信息化教学艺术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信息化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不断组织各类信息化的比赛,如教育部每年组织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的微课设计大赛等,都体现出国家对教学改革的一些新思想、新措施,以此让广大教师把教学改革重视起来,积极参与,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按照国家对于新时代的教师要求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有些课程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有些课程知识内容抽象,不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依靠信息技术的现代数学课堂,可以把教学中的难点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地进行展示,发挥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优势,将文字、图形和声音等和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悬念设置激发学生思维,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事物,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持续的渴望状态中学习到他们需要的数学知识。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进行启发性展示,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如在讲授坐标轴的平移和旋转时,利用图示和视频引出新课题,从学生熟悉的工件实物和实训场景出发,让学生观看车床加工电视塔塔身的视频,利用信息化技术让视频静止在某一刻,然后在视频中插入坐标轴平移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对本节课要讲授的新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很自然地引出新课题,让学生了解数学是来源于实际生产并为实际生产服务。在讲解旋转公式时,将Flash融入繁杂的推导过程,从动态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公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视觉过程,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5 结语
总之,职教数学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注意培养、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郭德俊,雷雳.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高等教育 课程创新 思考分析
一、高等教育的功能观、目的观及发展观
高等教育的功能观是对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其各种作用(或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过去学术界通行的观点认为高等教育主要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社会功能,二是个体发展功能。过去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值得一提的是从社会学角度所揭示的高等学校的两个重要社会职能:其中之一是社会升迁职能。它使进入高等学校并获得文凭的人能够在社会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上比未进入高等学校的人获得更多的机会。高等学校的这一职能是高等学校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的观则是对高等教育活动结果的期待。宏观层次的目的观是对整个社会或国家高等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期待。目的观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没有目的,人的生长过程本身就是目的。目的观不同,学校课程的设置及其内容在总体上就会不同。
发展并不单纯指数量的增长,不仅涉及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也涉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力、目标、形式、途径、条件、布局、宏观结构、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泛的问题。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观是对所有这些方面所持的看法。
二、加强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专业队伍建设
纵观国外近几十年来的课程改革,无不是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美国从20世纪初以来课程改革经历了多次,在国际课程改革中最有代表性。他们每一次课改都有课程理论的支持。有人把20世纪美国课程理论的发展概括为前后相继的9种流派,即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要素主义课程范式、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范式、结构主义课程范式、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主导的课程范式、实践的课程范式、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这9种课程理论在美国20世纪的课程改革实践中依次发挥着作用,指导着美国的课程改革实践。德国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课程研究与开发组织共有130多个,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领域:(1)课程的关系理论;(2)合理性理论;(3)课程的过程理论;(4)课程结构化理论;(5)课程实施理论。德国的课程改革凭借着理论的指导,不断推动了课程实验、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深入发展。
由于我国建国以来学习凯洛夫教育学,一度中断了课程理论的研究,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狭窄范围研究课程,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在课程政策上由国家颁布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制统一的教科书,各地学校和教师遵照执行。导致课程研究人员少,课程理论贫乏,从事课程实践的专业人员也十分稀少。改革开放以后,课程论开始成为专门研究领域,1980年国家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1981年创办了《课程、教材、教法》杂志,1997年成立了课程专业委员会,有关课程论的译著、论著、论文纷纷问世,引介了国外课程理论,总结了我国历次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探讨了课程论的学科建设。但由于课程政策的原因,情况并无大的好转,课程统得过死,课程观念陈旧,课程变革缓慢。这些都与课程理论研究薄弱有关。因此,加强课程理论研究和课程专业队伍建设是课程创新的迫切任务,首先可以在全国建立和运作“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负责课程理论问题的设计和招标以及对全国课程改革的理论性指导工作;其次,可以在高校和省市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和指导中心”,对课程改革的实际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推动;第三,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这样就可以把理论研究、实验工作及课程专业队伍建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研究与实践行动结合起来,使课程理论与实践都得到发展。
三、变革课程形态,完善课程类型
课程形态是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教育体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我国当前的课程形态主要表现为学科课程。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经10余年的课程改革,各方面有了变化,如增设了选修课,把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加大了实验操作方面的要求,但作为课程形态的学科课程模式,在总体上基本没有被改变。它重视经典内容的学习,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的方式,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种传统的学科课程形态已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它培养的人主要是一种接受型人才,创造性低,实践能力差,合作意识弱。这种课程形态必须被新的课程形态所取代。这就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形态。从近些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就是建立一种由两大类、三大板块课程构成的课程形态。所谓两大类即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三大板块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学科课程进一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四、更新课程内容,面向生活和社会
一方面,要更新内容的结构形式,使内容结构从“学科”转变为“类”与“范畴”的有机结合。从内容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看,一方面,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工具类”、“人文类”、“科学类”等三大类;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又可以分为“基础知识范畴”、“基本技能范畴”、“基本能力范畴”和“健康个性范畴”等四个范畴。另一方面,需要新的实施新课程内容的主体。这就是组织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工程师和社会科学学者,脱离现有课程内容和教材,独立地按照有关原则重新选择出新的适合中国高等教育课程内容。
笔者认为我国高校目前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在这方面必须调整和变革。
首先应加强基础核心学科课程。寻求教材内容基础性与发展性、学术性与生活性、知识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为学生获得系统基础知识和创新素质的全面生成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应注意综合活动课程建设。综合活动课程的突出特点就是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要通过活动课程建设,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
总之,课程是学生展开学校生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的中介,课程设计得合理与否,内容与结构、与现实生活联系得紧密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生活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单丁.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和学新.课程改革要致力于课程结构的改造和完善.课程・教材・教法.1997,(10).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4=5”的培养理念 创新能力
引言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对全球科技的飞速进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各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用人效率,要求工科类高校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还希望能建立工程设计意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最好毕业生能拥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因此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高校培养的人才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高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急需探索具有新思路、新措施的新模式。电子技术是电类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是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重要保证。笔者长期从事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笔者以及所在的学院在广泛调查和毕业生质量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意识到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已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全新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 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被激发出来。近几年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基本融为一体,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部分设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验室还未真正开放,学生真正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不多,在学生工程技术训练过程中,只是进行单纯的焊接、调试技术,如统一购买收音机散件,由学生进行焊接、调试。虽然能收到一定效果,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不到太大作用,特别是学生对此并不太感兴趣。
2. 课堂教学的改革
为了引起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笔者制作了元器件展板,在上课前让学生接触认识各种元器件,还把各种器件带到教室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增加感性认识,并让学生到实验室亲手测试器件的特性。笔者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如《数电》学习时,不先学习门电路,而是直接进入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把门电路仅仅当作一个“黑匣子”,以讲清逻辑功能为主,不必了解门电路的内部结构、具体的电气特性和使用规则,就好比你在搭积木时只需关心积木的形状而不必太在意构成积木的材料一样。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技巧和设计技巧,对这门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兴趣后,再告诉他们,为什么在TTL门电路中会有悬空不接等于“1”的说法,为什么我们设计电路时不希望级数太多,门的延迟是怎么回事的,逻辑冒险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克服等等一些涉及内部电路的问题。由于有了感性认识,也有了想进一步了解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时有些什么区别的兴趣,学生很容易接受原来以为很难的一些概念。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懂得发现问题,比寻找答案更重要,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能力。
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找一些电子电路的实例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电化教学手段的发展,笔者积极开展CAI建设,开发电子技术CAI课件,从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充分利用学校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师生们在此网络虚拟空间上进行了讨论、答疑,公告、电子教案和研究专题,提交作业等,不断完善更新教学资源,使辅教实时、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学生和教师的自由度相对增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分析、应用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 实践教学的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不应单纯注重教学,而应加强实践性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我们对这一点也早已有所认识。为此,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加强了实验性环节的学时和比重。将电子技术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核,实验内容由验证性向设计性转变,尽量做到一人一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
建立了层次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该体系一是实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二是受益面广,确保了每个实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为更高一层次的实验打下了基础。三是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锻炼学生的自修能力,尤其是设计与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开放实验教学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貌似宽松、实则严格的学习和实践的环境,改“牵着学生的手往前走”到“逼着学生自己往前走”,为学生留出了相当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出于兴趣和爱好去动脑筋、动手。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机会,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是深化教学改革,由被动教育变为主动教育、由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
4. 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建立“4=5”的培养理念
4应该等于4,但学生在校四年得到的系统的专业知识,获得的一定的实践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用人的要求。且相当多的企业提出要聘用具有一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也就是说,企业迫使学校要进行4=4+1的诠释。
因此我们提出了“4=5”的培养理念,让学生在4年的学习期间,除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外,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科技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系统的、零距离的、技术和素质兼顾的培养和训练,较好地解决了第一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和内容限制的问题,极大地拓宽了实践的时间、实践的空间和实践的内容。学院成立了一支指导教师队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营造出一个开放的环境,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拥有相当于一年的工作经验,这就是“4=5”的培养理念,即学生通过高校4年的系统学习,不仅可获得4年的专业培养,而且可以积累“一年的工作经验”。
5. “4=5”的三层次培养模式
(1)第一层次――基础层
通过开设系列电子技术相关的公选课和各类兴趣班,由相关专业导师授课、辅导,并从各个班选拔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他们进行专业课程的深化训练,最大程度地拓展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2)第二层次――拓展层
指导教师将《电子报》、《电子爱好者手册》、《无线电》等杂志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外补充阅读。引导带动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还开设了第二课堂,成立了电工协会兴趣小组,让学生从死啃课本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鼓励学生进行电子制作;从二年级学完电子技术开始,由学生会组织,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各个小组,从这些杂志等资料上选取感兴趣的题目,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派指导教师审查批准,实验室提供设备,以学生制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完成小制作。并在同年级学生中开展比赛。各年级的学生制作的题目与内容的难易应逐步递增。学生还可以加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拓展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3)第三层次――提高层
选拔有特长的学生和骨干学生参加各类市级、省级等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通过比赛让学生既得到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又获得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的培养。
学生从二年级开始直到毕业,三年的第二课堂实践不间断。这样通过“4=5”三层次的培养模式,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了“4=5”的培养理念。
结束语
创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需要。进入21世纪,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为培养合格人才,高校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必须加大步伐,加大力度,全方位地进行改革。高校培养的学生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人才。学生只有具备创造能力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必须不断深入,不断探索新路,完善“4=5”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姚胜兴等.构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理工高教模式,2003,(4).
1 实验改进
1.1实验材料的改进
实验材料的恰当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果所需实验材料的采集难度大或用了某种实验材料而实验现象不明显,则可考虑改用其他实验材料来替代。如,在“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如选用桃花,一方面桃花采集的难度大(果园的桃花,果农不给采,观赏用桃花,管理人员不准采,如采摘会影响结果或观赏效果),且桃花的胚珠不易观察到。如果选用扁豆花,则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可清晰地观察到胚珠。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可分别选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六大器官进行探究,也可改用黄豆芽进行探究,改用黄豆芽后还可以不用遮光处理。如,在“观察河蚌”的实验中,如果买不到河蚌可以用海水中的贝类代替。如,在“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中,选用核桃仁鉴定食物中的脂肪并用食用油作对照,结果呈现在滤纸上效果更好;在“维生素c的鉴定”实验中选用维c片与柠檬汁对照,效果更明显等。如,在“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中,实验材料选择蚕豆叶效果明显,气孔周围的保卫细胞饱满。选择单子叶植物如水仙,吊兰的叶做实验材料也很不错,气孔排列有规则,一排排的容易找到。也可用清水、糖水对比观察气孔的开闭进行拓展探究。
1.2实验用具的改进
在某些实验中,有的实验用具不利于实验的观察,实验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可适当调整和改进。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水温保持在37℃是实验的一大难点,常用的方法是将冷、热水交替加入调节;也可以使用酒精灯对水浴烧杯进行间断性的加热,但这两种方法操作都很麻烦。改进后可用保温杯来代替大烧杯,还可以请学生用手紧握试管来代替37℃水浴加热,实验效果都很好。如,在“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的实验中,教科书上用保温杯固定在铁架台上,这样很不方便。可改用家用的暖水瓶,在木塞上打眼,将温度计插入瓶中即可,暖水瓶也不用倒扣,温度的变化也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到;如不在木塞上打眼,可用棉花裹上温度计后塞口,实验结果同样容易观察到。如,在“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实验中,将蚯蚓放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做对比,往往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理论预设相反,如改用光滑的玻璃和毛玻璃,或用两块相同的薄木板,一块板上打蜡或抹上植物油做实验,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强,实验效果非常理想。
1.3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一些小小的改进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如,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为了达到很好的观察效果,应该选择较小的金鱼,并且金鱼的尾鳍最好是扁平的两分叉尾鳍,放入培养皿后,将小鱼的尾鳍用载玻片压住,这样可避免观察和画图的过程中小鱼尾鳍的摆动,既可避免污染物镜,又可使较长时间地观察和画一个视野中的图像。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制备的糨糊要稀薄,碘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颜色会偏黑。如,在“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实验中,为了防止温度计倾斜碰到试管壁,可以将温度计插入带孔的大小适当的硬纸板中,再塞在试管口上,也可以在试管口上塞棉花,这样既固定了温度计,又可以避免燃烧过程中试管内热量的散失。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在试管里加入10mL水,用1g花生燃烧往往使水温超过100℃,因此,改用15mL的水效果较好。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中,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好装片后用碘液染色再观察,效果不佳。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本身无色透明,在白亮的视野中观察效果不好,如果该实验在实验前,将洋葱从顶部十字形切开,再分成一片片放在通风处,4~5d内表皮变成紫色,这样既好撕取,又不用染色,而且观察效果很好。观察洋葱表皮可采用内表皮和外表皮进行观察,用刀片划出正方形后再撕取则较容易撕取,制片效果也好。如要求学生练习染色的操作方法,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进行制片,再染色、观察。
2 实验创新
2.1对照实验的设计创新
如,在“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中,原实验是用两个锥形瓶、两个植物枝条来设计两组实验进行观察对照,可以创新性改为:选一株叶片比较薄的盆栽植物,用两个塑料袋分别罩在植物的部分叶片上,其中一个袋内的叶片上下两面涂抹凡士林或植物油,然后将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观察、比较两个塑料袋内水珠的形成情况。实验后可洗去涂抹的凡士林或植物油,可避免对植物造成损害。
2.2实验完成场所的延伸与创新
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实验中,教材上是用大烧杯、玻璃棒及蚕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和用具。本实验时间跨度长,但是实验难度不大,实验材料易得,所以应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可让每个学生在家动手实验(课前一周准备),这样让实验场所由学校延伸到家庭,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体验到实验现象和结果,课上再让学生将完成的实验带到课堂进行观察讨论。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尝试改用家里易得的材料做实验,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各具特色。
学生一:在透明的一次性杯子的顶端位置固定了6根线,分别在每根线上拴3粒蚕豆种子,使其位于杯子的上部和中部和底部位置,将水加到中间种子的位置使其浸没一半。现象:中部和底部的蚕豆都萌发了。
学生二:在剪掉1/3的透明大可乐杯子中,挂上用铁丝绕成两层环状结构并上层和中层缝上纱布的装置,侧面三根铁丝的顶端弯钩挂在可乐瓶子的顶端,将黄豆种子分置杯子的上层、中层和杯底。实验结果:中间和下部的都萌发了。
学生三:用一个大的果冻杯子代替烧杯,用一支透明的吸管,分别在上部中部位置打开半侧管壁,塞上绿豆种子,在底部放上绿豆种子。实验结果:中间和下部的都萌发了。
在实验前学生预测底部的种子不会萌发,结果都能萌发,而且比中间萌发的还要快。课上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水中也含有少量的氧气,种皮被水浸泡变软更容易萌发。如何改进呢?如何使水中的氧气几乎没有呢?交流得出结论:改用凉开水并在凉开水的表面滴上植物油等。
2.3增加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观察性方面的创新
如,在“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的实验中,教材上是这样设计实验的:在一个培养皿或大的盘子里垫上湿棉花,每隔2d有次序地放一粒蚕豆种子在湿棉花上,直到最先放入的蚕豆种子长出幼叶为止。这样设计实验不利于学生观察种子的根突破种皮及萌发过程。
创新一:在透明的玻璃杯或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里放入用水打湿的白色棉质的带子或棉质的白色布,将种子放在杯子的侧壁,保证种子有充足的空气,然后放在室温的环境中,隔两天放一粒种子,直到最先放入的种子长出幼叶为止。(也有学生用海绵打湿,放在透明的杯子中,实验效果并不太好,主要是海绵吸水强,容易造成侧壁缺少空气。)
关键词: 创新思维 精讲多练 一题多解 变式训练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优势,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要激发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生成问题,以此活跃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求异思想和创新思维。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精讲多练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好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资源。教师明确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易错。对于难度大和易错点可以加大讲解力度。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为例,本课的重点是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而本课的难点是判断哪些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在计算结果中应该保留何种形式。故而此处要详细地讲,为以后锐角三角函数一章内容、为中考前一些综合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操作如下:先进行概念的学习,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二、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对于解题,不局限于一种数学问题,在学生用常规方法解决之后,鼓励他们再从其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对问题展开另一层面的分析。长期坚持,学生的思维不会局限于某种定势,从而达到思维的发散、创新,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几何中的一题多解运用得更广泛。一题多解既让学生沟通了头脑中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完善了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变式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
变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适当地进行变式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及独创性,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中考前复习一类“对称图形中的最短线段”的问题时,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目。
1.最初大家学过的问题:要在小河边修建一个自来水厂,向村庄A、B提供用水(如图1),村庄A、B在小河的同侧,自来水厂建在什么位置,才能使它到A、B距离之和最短,达到节约水管的目的?
图1
分析:把小河岸看成一条直线,找出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于C,则C就是所求作的点,即是自来水厂。证明方法是在直线另取一点D,连接AD、A′D、BD构成三角形A′BD,利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2.如图2,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则∠AMN+∠ANM的度数为( )
A.130° B.120° C.110° D.100°
图2
分析:此题属于A、B村修建自来水厂的问题。要使AMN周长最小,即利用点的对称性,让三角形的三边共线,作出A关于BC和CD的对称点A′、A″,则A′A″的长就是AMN周长最小值。此时∠AMN+∠ANM=2(∠AA′M+∠A),即得出答案。
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点D为边OB的中点。若E、F为OA上的两个动点(点E在点F的左侧),且EF=2,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F的坐标。
图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思考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数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经过中考,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成功的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好创新意识的引路人。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近年来,中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历年中考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试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象以往那样只教会典型题的解法去套用。
(一)重新认识教材,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引入“多米诺骨牌”游戏:假设从教室到操场立摆着许多骨牌(或砖),现在,除了一块一块的将它们全部推倒外,问(1)怎样只推一下,就保证所有的骨牌(或砖)都倒下呢?(2)若不推其中任何一块,这些骨牌(或砖)能全部倒下吗?(3)若将其中的某一段拿走几块,那么推第一块还能保证全部倒下吗?(4)设想骨牌是从学校摆到街道,从沈阳摆到锦州,从中国摆到外国……那么你一个人还能一块又一块的将它们全部推倒吗?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认知平衡被打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教师及时的提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不感到突然了,认识水平上到更高层次.
(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进行证明教学时,只要结论正确,推理合理就可,应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还可以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究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关键词: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教学途径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业中学的学生素质普遍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当前的学生状况,职业中学政治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说教,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创新教学观念,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职业中学政治课学教育途径的对策措施,以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所借鉴帮助。
一、当前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当前我国多数职业中学对政治课堂教学不够重视,经常采用大班化的教学形式上课,肆意压缩政治教学课时。部分政治教师能力素质欠缺,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政治教育需要,个人职中学校的政治教师甚至是兼职,专职政治教师严重不足。大部分职中学校在政治教学方面投入不足,不能及时的更新教学设施,这些都不程度的影响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2、学生学习兴趣普遍淡薄。应该说,我国的职业中学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学生年龄较小,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部分学生片面的认为,政治课与自身就业联系不大,课堂只是空洞的说教,对就业没有实际帮助,仅仅满足于考试及格。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降低,从而被动的接受理论灌输,增加了课堂教学难度,降低了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呆板。当前,我国多数职业中学没有将政治课与其他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密切联系起来,不能充分发挥政治课堂的德育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严重制约了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职中政治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
4、课堂教学过程存在缺陷。一方面,职中政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陈旧,过于强调说理、说教,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实践。政治课堂主要还是采取教师一言堂的方式,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导性,只是将简单的道德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职中政治教学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创新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教学途径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优化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积极推进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传统的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主动学习和消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完全不符合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在政治教学方法上创新,深入探索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堂情境教学等新途径、新方式。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要有针对性的讲解,真正做到少讲、精讲。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互动式教学成为教学主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政治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甘当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这样才能真正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遵循政治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切实增强教学实效。职业中学政治教师要敢于推陈出新,在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全面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艺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把教学资料下载、课件制作播放等,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政治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能在快乐中自主学习。要充分剖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整合,从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适应社会的最佳实效。
3、进一步创设教学情景,提升学生参与意识。职业中学政治教师要强化师生互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合作探究,科学设计适合中职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境,切实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比如:在学习了《多彩消费》一课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的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讲出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尊和自信,感受到思想碰撞,从而获得知识、经验,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和把握。教师要学会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组织学生针对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对政治学习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精神氛围,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4、进一步强化开放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实践,使教学过程更加开放,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培养自身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自信心,强化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
近年来,彭阳县着眼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了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的建设,加强了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和应用,实现了集成创新;对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脱节问题,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1 打造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坚持开发种薯产业、提升淀粉加工、扩大鲜薯外销三业并举的发展方向,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和优质专用品种、大垄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增产、增效技术,增加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含量,主攻产业提质增效。以北部干旱带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12个乡镇整体推进马铃薯产业。北部以王洼镇、草庙为核心,发展淀粉加工型马铃薯;两河流域发展鲜食外销品种;西南部土石质山区古城、新集建立脱毒薯繁育基地。
2 扩建冷凉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开展冷凉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发展和品牌化经营,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实现蔬菜生产布局专业化、发展特色化与经营产业化;巩固和提升白河国家级拱棚蔬菜标准园、宽坪设施蔬菜、长城塬闽宁现代食用菌产业科技等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成古城、红河、新集3个666.7hm2的设施蔬菜基地,带动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5733.62hm2,其中塑料大棚3600.18hm2、日光温室2133.44hm2。
3 建设高标准养殖业科技示范园区
按照“突出发展肉牛,大力发展朝那鸡,稳步发展猪羊”的发展思路,走“种养结合,养贩结合,以贩促养”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建设科技养殖示范园区28个,巩固提升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村40个,示范推广标准化暖棚圈舍和“三贮一化”池;以品种改良和补栏扩量为重点,新建黄牛冷配改良点,引进良种基础母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配合饲料应用技术,实现饲草加工机械化和饲草调制处理科学化;以县朝那鸡繁育中心为依托,以农户型孵化点为核心,扎实做好朝那鸡的提纯复壮和生产,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使科技培训入户率达到100%。
4 巩固集中连片玉米种植示范基地
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旱作农业,扩大优质地膜玉米播种面积,建立集中连片的种植示范基地,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丰厚的饲草(料)资源,加快草畜转化;紧紧围绕区域资源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早春(秋)地膜覆盖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播种和收获技术、间套复种技术等;实行严格的留膜、留茬、越冬等抗旱保墒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栽培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加快优质高产玉米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优化玉米品种的品质结构,重点推广承706、屯玉53、中单5485、登海1号高淀粉和饲草兼用型中原单32号高蛋白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适时青贮玉米秸秆;引导玉米淀粉科学化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加快玉米产业化发展进程。
5 打造小杂粮良种种植示范基地
加快良种基地建设,繁育推广一批小杂粮高产优质品种,主要有定莜系列莜麦,定豌1号、2号、三角豆等豆类,北海道、92-1、美国甜荞荞麦,宁糜8号等品种,这些品种适宜当地种植,品质好且产量高,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选育出了适合我县不同类型区种植的小杂粮品种各2~3个;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基地实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认定绿色产地和产品标准,打造小杂粮绿色产品品牌;积极培育小杂粮运销企业和专业户,拓宽市场流通渠道,建设北部王洼镇、草庙、何岘等边贸市场信息网点,提高信息服务。
6 新建药材和烟叶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我县退耕还林面积大的优势,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优质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和粮药套种,积极研究野生中药材驯化栽培技术,全面掌握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筛选培育出高产、优质、道地的栽培品种,形成了符合GAP要求的优良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体系,建立了种苗繁育基地和道地药材生产基地266.68hm2,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2000.1hm2,推广种植烟叶666.7hm2;加大市场营销队伍的培养,引导和支持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通过转包、租赁耕地或退耕林地等措施发展以企业或中介组织为主体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药材种植面积大、产品交易集中的乡镇农贸市场建立产地药材交易区,规范市场管理,完善服务功能,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为种药农户与客商提供交易场所,实现产品公平交易;培育药材、烟叶销售企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外引内加快中药材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7 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科技创新合力以提高服务农民能力为目标,深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鼓励和引导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民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实体和合作组织,为科技联系户提供科技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以“专家包乡包片、农技人员包村包户”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和帮助村两委班子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