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管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销售费用管控;财务管理;精细化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金融与财务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发展迅猛的财产保险行业销售费用管控现状,探究实现其财务管理精细化过程中,加强销售费用管控的重要性。
一、财产保险行业销售费用概念及管控意义
销售费用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常见的名词,财产保险行业的销售费用指的是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宣传、广告等方式吸引投保人购买财产保险,为投保人提供财产保险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公司广告费、产品宣传费、人员的手续费、活动经费、赠品费用等等与财险产品销售有关的费用,财产保险行业的销售费用一方面是变动性销售费用,包括费、产品宣传费等,他们随着财保业务销售量的波动而发生变动;另一方面则是与企业的产品销售量、销售额无明显相关关系的费用,是销售之中不可避免地的花费。
加强对销售费用的管理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环节,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与市场变化,便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最大程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当前经济高度发展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企业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必须要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重视各个环节的费用管理,将销售成本尽可能控制在最低限度,保障公司经营利润,加强销售费用管控势在必行。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1.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拓宽管理范围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指在具体财务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细化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各财务人员的分工。在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规范和指导,拓宽财务管理的范围,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各部门、各项目协调发展和进步。
2.制定明确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公司企业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浪费节省企业的资金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同时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常常将企业的总体目标进行细化,通过分工合作明确各方责任从而提高公司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和节省企业的资金等。
3.采用科学化的手段,规范财务管理
在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有效管理,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企业经济的有效发展。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将制定一系列细致的运作框架,明确和细化财务人员的工作,尽可能减少职责不分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推动人治向法治的迈进。
三、当前财产保险公司销售费用管控存在的问题
1.销售费用管控意识落后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产保险公司行业遭遇的竟争愈发激烈,使得销售费用管控对财务管理以及公司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但财产保险公司行业普遍存在对销售费用管控不重视的现象。财产保险公司行业在销售费用管控上对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经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预见性等都很差,参与程度也很低,从而致使销售费用管控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2.销售费用管控手段落后
财产保险公司行业的管理方式趋于老化,特别是很多财产保险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仍还在采用传统的管控模式,在销售费用管控上很多新兴的科学管理方法几乎没能得到运用,在处理和应对迅速变化的信息上能力欠佳且远远不足。以往旧的销售费用管控措施手段逐渐已不适应现代社会财务管理的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当前的销售费用管控也必须走上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等落后的问题。除此之外,财产保险行业在销售费用管控的手段以及控制系统上没能够做到有效整合,管控的手段的落后与陈旧,尚不能满足财产保险行业在高层管理层面的决策需求。
3.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千差万别,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认真、严谨和务实等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素质,对投资资金的支出和费用资金的拨付等不具备合理的盈亏分析及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力。甚至于,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责任观念。财务管理人员各方面素质的问题使得这些专业人员不能有效控制公司企业的资金,从而财务安全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财务保险公司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工作队伍组建,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决杜绝造假账及腐败等各种违法违规的不良行为,为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良好工作氛围。
四、加强企业销售费用管控,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
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部分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因此必须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财务管理道路,加强销售费用管控,实现财务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1.树立销售费用管控的新的理念
树立销售费用管控新的经营理念,即是要充分把握好资源合理配置的理念、市场经济的理念以及最优化效益的理念。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不仅要重视财产保险公司行业范围内的发展态势,也要充分关注和掌握财产保险公司行业之外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除此之外,要将财产保险公司行业的各种经济要素与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相匹配,充分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确保经济利益的基础之上,努力做到成本的最低化。
2.创建销售费用信息化服掌教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实现,必须要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搭建信息平台。这种信息化的方式的运用可以极大的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工作压力以及工作强度,从而完成和实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共享性、准确性、实时性和有效性等。
3.全面提升财产保险公司行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在提升财产保险公司行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上,要强化对财产保险公司行业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培训。而且在培训结束之后要对这些接受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估,只有能够通过考核和评估的工作人员才能继续在财务管理的工作岗位。而对于在考核和评估中不达标的工作人员要继续对其进行培训。在当前财产保险公司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上,只有能够在考核和评估中达标的工作人员才有资格参与到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
4.构建以全面预算为前提以成本管理为重心的销售费用管控运行体系
财产保险公司行业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以及经济发展的模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构建出以全面预算为前提,以成本管理为重心的充分重视注重公司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销售费用管控的运行体系。全面预算是公司企业未来发展的的规划部署,对公司企业以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且关键的作用。公司企业的全面预算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资本预算、财务预算和营业预算。各项的预算之间是彼此是相互联系的,且彼此之间存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财产保险公司可通过长期的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观测,来编制全面预算。成本管理是依据公司的长远发展来制定的。财产保险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成本来对公司的各项部署和发展做决定的,因此对成本的评测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要构建保险公司行业以全面预算为前提,以成本管理为重心的销售费用管控运行体系,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
参考文献:
[1]]张一文.精细化财务管理全方案[M].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
[2]李光.谈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1).
关键词:工程建设;基建财务;竣工决算常态化
一、引言
工程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基建程序复杂、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等特点,因此需要不同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建设任务。本文所介绍的工程财务全过程管理控制模式,是以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流程贯通、数据共享为设计理念,结合信息化手段,最终帮助企业在工程管理工作上做到开工前准备、工程中控制、工程竣工核算。下文以某公共服务行业公司的工程全过程管理研究与应用情况为实际案例进行具体阐述。
二、业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在工程管理与财务管理相闭环管控模式的研究中,该公司以业务中的关键控制点为研究对象,推动工程管理由原来的事后核算变为全程的监督、控制与反映,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与整个基建工程的周期相吻合,做到开工前准备、工程中控制、工程竣工核算。同时,在工程决算的常态化管理方面,层层分解决算流程中的各项任务,在平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控制决算过程中的各关键点,以实现最终决算的关口前移、提高决算报告质量的目标。
三、业务流程说明
1.全程财务管理,推进竣工决算常态化管理。(一)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从工程开工前就“编制竣工决算”。公司财务人员在工程开工前就主动与工程管理部门联系,及时收集新建或扩建工程的初步设计批准书和批准概算,并根据概算书中相应内容填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的“项目”和“概算价值”栏目,为将来有的放矢地进行工程核算打下基础,还能为以后正式编制竣工决算节约大量的时间。(2)合理设置工程帐务体系。基建工程帐务体系的设置对于以后工程竣工决算的编制相当关键,除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外,还应满足编制竣工决算报告及基建管理的要求。这种做法为今后工程财务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二)工程建设期间的控制工作。(1)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财务人员与工程管理部门积极配合,明确所有的工程出帐票据必须由工程管理部门签列,明确签到帐务体系中的底层科目,使工程财务出帐更加准确和便利。每月月末,工程管理部、财务部、计划部、生产部、营销部和物资等部门都要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财务入帐、工程资金到位情况和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沟通和协调,确立工程形象进度与财务进帐额基本同步的交叉管理模式。(2)强化合同管理。财务人员强化合同管理制,做到平时会签合同时登记合同台帐,将留存合同按照基建工程的项目分类保管。(3)加强工程款支付的控制。对于工程进度款的支付,财务人员设置明细帐,并且要求报帐人员履行借款手续,提供工程形象进度清单。(4)登记工程设备台帐。在工程设备报帐时,财务人员除进行正常的帐务处理外,还另行登记设备台帐。(5)定期核对工程主帐、辅助帐余额。财务人员每个月末对工程主帐和辅助帐的余额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防止工程报帐串项情况的发生。(三)工程竣工后的编制工作。(1)及时预转资产。在工程管理部门提供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财务部门及时预转该项工程资产,并督促工程部门及时上报管理部门。待公司审计财务竣工决算后,再进行固定资产和折旧的调整。(2)工程竣工验收后先行编制工程决算初稿。在工程竣工验收后,财务部就可会同相关部门迅速组成工程竣工决算编制小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财务竣工决算初稿的编制。2.推行电子签证,提高工程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工程签证做为施工单位与建筑单位就施工过程中涉及合同价款之外的责任事件所作的事项记录,是对施工内容的量化描述,是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该公司在目前签证做法的基础上,和基建部门与监理单位积极配合,应用电子签证,以缩短签证传递流程,使财务人员也能及时了解工程的实际进度。3.量化形象进度,真实模拟反映工程进度的执行。按照施工单位和基建部门提供的形象进度,结合相关部门下达的工程初步设计批准书和公司的批准概算项目,对已发生尚未结算的内容进行模拟量化,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暂估工程发生并进入工程成本,以期真实反映工程进度。待工程竣工结算时,回冲估算费用,按实际发生入帐。每月财务部门编制截止到当月的工程发生数统计表,并计算与工程概算数的比例,与基建、生产和营销等部门提供的工程实际形象进度比例进行比较。通过工程施工和财务进帐的横向比对,直观地反映出工程施工和财务入帐的双轨运行进展情况。4.严格工程付款流程,加强资金的计划管控。对工程付款,通过开发现金预算管理系统,进行资金预算管理,要求基建部门按具体基建项目,结合工程进度,提交月度资金计划和旬用款申请,严格付款的计划性,杜绝无计划付款。对于工程款的审核支付在月度预算的基础上,进行流程化管理,做到无审核不付款。
四、应用效果
该公司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对确定的工程决算进行常态化管理,层层分解决算流程中的各项任务,在平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控制决算过程中的各关键点,以实现最终决算的关口前移、提高决算报告质量的目标。对工程资金,严格年度预算的管理和分解,加强月度项目资金的预算管理,按照形象进度情况,在年度预算的指导下,按项目所需设备材料和施工费用申报月度预算,施工费用的执行和核算采用电子签证,加快信息流转,提高工程核算的及时、准确。同时,按工程项目为主线,对整个过程中的合同、招投标文件、验收文件等文档进行电子化处理,完善工程项目电子化档案管理,使管理人员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执行一目了然。同时,该公司依托已有的企业级ERP系统,将以上管理流程和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固化,实现了业务全过程的在线管理。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该公司基建财务管理水平获得了重大提升:(1)大大简化了竣工决算编制的周期,真正做到“工程竣工一个,决算一个”,确保了公司资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提高了决算编制的质量,确保了工程入帐数据的真实、准确,极大地提高了决算编制的质量。(3)推动了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4)规范了工程管理流程,改变了过去各工程管理部门重施工、轻决算的局面,为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推动工程竣工决算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一)财务管控是企业集团整体管控的核心
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企业集团产权结构的多元化,造成了财务控制管理非常复杂,确保企业集团整体的运转,必须通过母公司的统一管控,尤其是通过财务管理方面的统一管控,规范企业集团子公司的经营管理,降低企业集团的整体经营风险,将企业集团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形成合力,进而提高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框架
具有多层次性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大多是由产权关系复杂的多个独立经济体所组成的,集团总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及参股子公司,甚至是孙公司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框架也是多层次的,在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管理上要以总公司作为财务控制主体,实行整体统一的平衡管理。
(三)财务管理手段多元化
企业集团一般除了自身主产业之外,通常还会涉足其他产业经营,因此在集团企业的业务方面具有明显的多产业、多区域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管理上,也必须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财务控制管理手段,保障企业集团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确保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四)对于财务内控标准要求更高企业集团由于整合了企业内外的财务、人力、品牌、市场以及信息资源等,因而可以产生规模效应提升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与此同时这也造成了企业经营风险的整合与扩大,要求企业集团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强化对于企业集团的风险防范应对。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我国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存在着定位模糊的问题,尤其是没有清晰地财务管理框架层次与实施方案,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部门仍然处于传统的业务核算部门以及资金管理部门的定位,这对于企业集团的扩大发展十分不利。其次,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分权不当,甚至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上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按照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进行统一的安排,这就造成了企业应该具有的规模效应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第三,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落后,尤其是未能积极的采用资金集中化管理,资金得不到合理的调度使用,资金整体利用价值不高。
三、我国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创新途径
(一)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强化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
企业集团的实质就是由若干资本联结关系的企业所组成的联合体,因此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能力,必须以企业集团董事会作为财务管控的核心,同时在企业集团董事会中设置全面的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财务管理分支机构,强化企业集团对总公司以及子公司的财务有效控制,确保企业集团的各项财务管理决策能够按照企业集团的整体战略发展要求制定。此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由监事会按照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以及财务控制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发挥监督作用,确保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的开展。
(二)对集团企业的财务决策机制进行优化
首先,在企业集团内部应该合理的划分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决策权限,合理的对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权进行划分。对于涉及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资金运作以及投融资管理的决策应该由企业集团财务总部统一管理以规避风险。对于子公司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程序化决策,则应该由子公司决策为主、集团公司指导为辅的财务管理决策方式。其次,应该结合企业集团的管理层次特点,按照董事会、总公司管理层、子公司董事会以及子公司管理层等多个层面,分别完善财务管理决策机制,通过这种多层次决策的方式避免企业集团决策权的混乱或者是出现过度集权的问题,提高企业集团的决策效率。
(三)将资金管理作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
资金是企业集团经营运转的基础保障,确保企业集团的正常生产经营必须强化资金的控制管理。对于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可以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严格对公司、分公司的账户设立与注销进行控制,以免出现资金帐外循环的问题。充分发挥企业集团资金蓄水池的作用,优化现金资源的配置,提高现金流动性的同时降低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同时,应该强化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依靠资金预算计划指导企业集团的资金营运管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指导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
(四)完善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核心,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革新完善,逐步建立企业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应当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集团整体、总公司以及子公司所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预测,明确企业集团经营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其次,应当按照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以及风险策略,对内部控制方案进行优化,尤其是对企业集团重大风险所涉及到的业务流程,重新制定全面的风险管控措施。
四、结语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财务控制
一、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分析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主体之一的地质勘查单位,要想完全跟得上现代化的步伐就必须明确单位内部的权利与义务,并对单位的权责制度有一个清晰的分割,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分析是整个单位管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勘单位也不例外。财务管理的成效可以直接导致地勘单位能否处于长足发展或者渐渐走向衰败。财务管理制度是对资金投入是否产生良好收益的一个监督与衡量。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迅猛发展,横亘在我国经济发展面前之一的问题就是对于能源的需求。我国各种经济组织都在加大对资源勘查的投入量,因此地质勘查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机遇。但是随着勘查项目数量的扩大,原有的并不健全的管理制度面临着种种危机和难题,此时唯有加大力度实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才能努力降低行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对于地质勘查单位内部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流进行把控和有效的监督管理,可以保证实现行业的利益最大化。任何一个经营组织的经济命脉都掌控在单位的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中,可以说完全起到核心作用,所以地质勘查单位只有实行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适应整个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将落后守旧的经济体系转变为高能高效的经营模式,为单位创造更多的效益,使得整个单位能在市场经济中有着更为长远的发展[1]。
二、我国地质勘查单位普遍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相对淡漠
我国的地质勘查单位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者思想比较守旧,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意识相对淡漠。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的存在,导致财务管理者对于单位的内部资产管理缺乏制度和规范,很多单位的资金管理太过随意,掌控能力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缺乏严格控制,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单位内部资产维护不够,问题很多,同时部分地质单位财务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知识更新速度太慢,跟不上社会的步伐,导致整个单位发展缓慢。
(二)地质勘查单位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我国地质单位已经渐渐适应向事业单位转变的步伐,在加快单位内部的财务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凸显出许多现实问题:1.财务人员的观念转变过于迟缓。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深深的影响了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面对多元化的产业行驶,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人员观念守旧、停滞不前,对当代的会计知识知之甚少,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2.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问题频频出现,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等方面。同时出现困难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和解决办法,无法实现对生产和经营的有力监督。3.财务人员整体年龄偏大,素质偏低。部分地质勘查单位财务人员不能恪守职业道德,人浮于事,作风浮躁,无法有效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他们这种对工作缺乏热情等种种现状扭曲了财务人员的正面形象,同时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三)财务负担过重导致企业不堪重负
由于种种历史遗留问题的客观存在,导致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经济负担过重,无法“轻装上阵”,严重影响了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原因大体分为以下几点:1.为创造更好的地质勘查建设投入过多的资金。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地质勘查单位大多选址在远离城镇的边远市郊,比较荒芜。近年来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住房条件也在不断改善,相对于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提高,地质勘查单位职工的住房条件和生存环境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安抚职工心绪,也为了创造和谐的地质勘查建设环境,地勘单位努力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职工的生存环境,为做到这一点,地勘单位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盈利能力有限而又支出过于庞大,导致企业负担沉重发展缓慢[2]。2.离退休人员的财务补贴也消耗单位的大量资金。地质勘查单位内部上了年纪的职工数量很多,相当于在职人员数量的两倍,这些离退休人员的补贴虽然有社保基金的支持,但每年也消耗着地勘单位的大量现金。这块支出数量较为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成为单位的负担。3.为解决职工的安置问题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地质勘查单位内部普遍是上了年纪的老职工,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加入到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范围,因此没有社保基础,但他们年轻时曾对单位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为了保证他们年老时的生活水平,每年地勘单位都需要增设部分岗位来提升他们的收入,这种安置势必需要投入资金,从而也增加了单位的经济负担。
(四)地勘单位缺乏筹资渠道
这是由地质勘查单位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地质勘查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缺乏资金来源,筹措资金渠道单一。就目前来讲,银行贷款是地勘单位仅有的筹措资金的渠道,同时由于地质勘查单位地质项目施行多点位广告投放,相关部门为了自身利益要求各个分公司广开账户,造成地勘单位资金过于分散。
三、关于地勘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作为地勘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单位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意识到,财务管理专业性很强,它在地勘单位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在开展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势必要做好各项风险评估,将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2)在开展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之前做好预算工作,事前的控制措施有助于保障经济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3)管理人员要负起责任,做好各项预算编制,与各个部门积极沟通,收集好相关资料,对与各部门的意见要反复斟酌,认真采纳。同时地勘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要重视单位的利益,真正把好关,落实各项预算,通过严控成本减少各项运营中的消耗,加强审核工作,保证充裕的资金流。
(二)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财务分析能力
要求地勘单位要通过有效手段加强财务分析能力。地勘单位应对现有资产进行确权,对现有资产管理中产生的漏洞应进行及时的修复与完善,保证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具有明确的依据。同时,地勘单位要加强财务分析的能力,要将资产管理任务进行有效分配,落实责任制。在对资产的审核中,任何一项数据都不能掉以轻心,严格监督,避免公产私用。资产就是单位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应指派专人进行管理并做好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依据[3]。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有效运用相关的财务手段,减少各项成本的指出,将单位的效益最大化。
(三)建立科学的体系,强化地勘单位的决策能力
地勘单位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依靠不断创新整个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是地勘单位得以运营的基础和保障。由于部分地勘单位由独立核算的几个单位构成,要提高整个单位的价值就必须强化单位的各项能力,包括战略决策能力和相关的决策执行能力。因此,地勘单位要建立横纵结合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组织的责任和定位,将集权式管理和分权式管理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发挥地质勘查单位总部的战略决策能力和财务管控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下级单位的贡献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勘查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强化管理机制,使财务管理在单位的运营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地勘单位双重效益的最大化,在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作者:何建行 单位: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张月玲,王静.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03):33-34.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控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控
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不同于财务管理,只管理成员单位的合规性以及有效性。其主要的目标是经过适当的控制手法,将企业的整体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状态,其使用效率也达到最大,促进企业能够高效运转,体现企业的最大化价值。
集团总部会使用多种激励与约束手段对子公司与合作单位进行财务管控,因为财务管理的决策权集中情况不一致,我们可将集团的财务管控模式分为三种模式,即集权、分权和相容的模式。
(一)集权模式
所谓的集权式财务管控模式,是指在财务的管理的决策权上,都由集团总公司所控制,其中包括战略发展方向、生产经营规划等,子公司只是集团总公司生产经营的延伸机构,所有的决策都由总公司计划与分配,没有财务的决策权。
(二)分权模式
所谓分权式财务管控模式,是指集团总公司只对旗下的子公司做财务战略目标及预算管理以及对子公司的经营绩效及财务指标进行相应的评价。至于日常的经营,子公司具有自主支配的权利,相对于比较重大的项目,集团总公司可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
(三)相容模式
所谓相容式财务管控模式,可以说是以上两种财务管理模式的结合体。这种财务管控模式能够避免财务权利都掌控在集团总公司,而子公司将丧失灵活、创造性,同时避免了权利分散以至集团总公司管理困难的局面发生。近几年,很多的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的采取此种管控模式。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财务决策权的分配问题,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难题。集团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子公司的经营能力等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要求的财务管控模式。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因为企业财务内部结构不合理或投资不谨慎造成的丧失偿债能力丧失,最终致使达不到投资者预期效益目标的风险。其来源有系统和个体风险,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计划以外的损失或收益。在实际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更关注的是怎样经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将意外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外部因素
财务风险的来源比较广泛,但主要由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的不确定产生。当自然、政治、经济、技术以及社会环节变化时,企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无法经过自身的力量去改变大的宏观环境,只能改变自身的结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内部因素
1.复杂性
财务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其主要工作包括融资、投资以及资金回收的整个过程。融资会将原始股东的权利稀释、企业的负债增加、增大财务杠杆的比例、债权融资增加会致使企业无法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增大。投资的过程中,因期望获得很高的收益,所以不免会选择风险较高的项目,但收益水平是受到市场平均水平影响的,所以很难控制。资金如不能收回会导致企业现金流受到影响,增加财务风险。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如何将个人、投资者、债权人的目标统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财务管理者不乏有粉饰财务报表的举动,因为个人的利益问题,虚报财务报表,使得使用者看不到真实有效的财务状况。
3.风险偏好
管理者多有个人的风险偏好,这对于投资有一定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追求型、中立性、规避型。追求型的管理者多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高,但预期收益也高的项目中,同时他们对于市场形式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很容易做出过激的投资举动,增加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调查发现,任职时间长、年龄偏大、有财务背景的管理者们,风险偏好较低,所以这些公司的财务风险发生几率小。
4.执行情况
目前,所有企业都有自己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执行情况也影响着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企业的文化底蕴、奖惩制度都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息息相关。不管身处什么职位,财务制度的执行状况都应受到重视,降低发生不道德行为的几率。
三、基于财务风险管理导向下的集中财务管控模式
(一)财务管控目标
其主要目标是最大化企业的价值。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以及员工及政府等部门的效益。投资者具有剩余的分配权力,所以他们关注的是企业生存的风险,当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控时,将集团的整体价值提升的同时应注意财务风险控制。所以,集团财务管控的目标可分为两部分,即实现收益和风险平衡。
(二)基本框架
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决策权分配完毕后,首先考虑的就是采用哪种方案来运行财务管控。近些年来,财务管控模式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总分公司财务监控模式、财务集中监控模式以及网上银行模式等。
所谓总分公司财务监控模式,是总公司制定财务工作者去各分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对子公司的资金、资产、成本以及收入等进行监督,并定期向总公司提交子公司的情况。此种管理模式,就要求对子公司的预算进行全面的管理,同时不定期的对资金进行审计工作,此种财务管理模式必然有财务岗位重复设置的现象,造成人工成本增加,同时道德风险也依然存在。
网上银行模式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的,把子公司的财务系统和银行的信息系统相连,实现实时数据读取与交换的功能。总公司经过财务系统就能对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监控,实现财务管控的主要目的。这种监控方式智能对财务数据有所掌握,道德风险控制依然得不到管控。
务资金集中监控是集团总部进行资金的统一规划管理,将各分公司的财务与资金管理有效分离,它是通过集中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的机构来进行管理。建立资金集中结算中心有财务制度统一、财务人员集中管理、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及时生成财务信息、便于调整发展战略等优势。同时建立集团资金池系统,它能对于资金的流向进行全面控制、保管规范货币资金、充分利用资金、降低整体融资成本等优势,真正从集团的整体利益出发,将资金的流向进行整体有效的控制。
(三)组织结构设计
第一、企业总部制定集团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在集团财务管控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财务制度的编制、企业的发展目标、规划以及子公司进行财务管控由总公司负责,将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提高,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第二、设立资金集中计算及资金池系统,将两个系统结合,施行资金全面管理,实现资本的增值。
(四)适用范围
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可氛围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企业初创期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其主要风险来源于市场环境以及自身经营,此时期财务管理难度不高。成长期是企业快速扩大阶段,所以应使用分权管理模式。成熟期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这时应采用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处于衰退期的企业正在考虑转型,应鼓励各单位进行创新,所以适合分权式财务管控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媛娇.基于财务风险管理导向的企业集团集中财务管控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3.
[2]袁琳,陈凌云,何玉润,等.集团资金集中控制下的风险管理--基于大中型集团公司的案例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2):40-49.
[3]齐帅.加强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0):52-53.
[4]李彦.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关键词:电力工程 财务管理 风险分析 防控措施
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资产管理、工程造价审核、资金管理、成本核算及效益评估等多个流程组成,这些流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电网建设项目的增多,电力企业管理中逐渐暴露一些问题。电力企业虽然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存在的风险逐渐增大。
一、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一)管理的疏忽带来的风险
当前电力施工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除客观因素外,还有很多人为因素,具体表现财务部门职能不清、财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实物管理混乱、账实不符等问题。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工程物资的储存、分类及领取等方面管理混乱,工程物资乱堆乱放、各种用途的物资混杂不清,没有明显区分开,导致物资难以盘点清楚,极易出现工程材料被盗、被非法侵占等损失;没有配置专门的物资保管人员,各岗位职务之间没有划清界限,存在舞弊的可能;材料领取渠道混乱,造成项目结算书中账实严重不符,财务决算难以真实反映工程成本;没有采用现代物资管理技术。
(二)合同管理风险
目前电力企业项目合同管理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施工合同签订不严格,甚至有时是在项目竣工后才予以补签;小合同大结算或概算总承包现象普遍存在;合同明确包工包料,但是存在承包方向发包方领料的现象或合同没有明确双方供应设备材料范围及具体结算方式;没有明确规定付款的具体方式及条件,导致付款进度无法科学控制;没有根据合同条款来审核付款,导致资金管理失控;部分企业对合同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合同条款存在矛盾,极有可能给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带来法律风险等等。
(三)工程项目变更
在发生项目变更时,合同双方及监理部门要协调,签订合同变更签证。但在实际出现设计变更时,大多数企业并没按照规范办事,没有按照初步概算及计划执行,设计变更较为随意;或者存在同时设计、施工、调整资金的现象,事先没有做好统筹规划,导致超支现象等等。
(四)财务核算风险
许多电力工程企业只注重工期及质量,忽视了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没有严格遵循国家会计法规及制度等来进行财务核算,或者没有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来对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这就导致当前资产虚低、利润虚减,这些现象都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一)强化工程资产管理
工程资产管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成本,因而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建立健全工程物资管理制度,运用先进的资产管理方法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安排专门人员根据物资的性质及用途来做好分类管理工作,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程物资资产出现损失或损耗现象,具体落实库存盘点制度,定期做好账实管理工作,确保资产的账实相符。
(二)加强工程合同管理
针对电力工程工期长,回款期限长的特征,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人员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增强合同管理意识,要有准确辨识合同风险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成本管理
电力项目施工环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变化。成本管理包括事前决策预算管理、事中的监督决算及事后的分析核算管理,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应用成本管理模式,强化责任管理,完善责任管理体系,可以利用绩效管理来将财务管理目标细化到各个部门。
(四)优化财务核算管理
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积极编制工作报告,加强内部控制,实行分阶段、分岗位的财务监督核算,严格实施财务标准核算制度及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核算流程,对各个部门进行量化考核。而电力工程涉及的工程核算内容较多,应该将企业的财务成本标准化管理作为重点,要能够针对风险进行质量管控。
(五)加强财务风险管控
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针对目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管控,要能够以依据法律为原则,利用法制来维护自身权益,对风险管控提高重视,采取多种手段来预防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要能够做好电力工程的事后分析及理论探讨,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切实做好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工程管理有着直接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因此,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对财务管理提高重视,准确识别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管理与控制,最终规避财务风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立军.有关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的研究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关键词:物流企业 事中控制 财务管理
一、物流财务控制及及其控制方式概述
物流财务控制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依据特定的标准,运用相关信息和手段影响物流财务活动进而作用所涉物流企业的财务行为,推动其财务运行在按照预定目标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经济效益。
基于财务运行程序的复杂性及财务控制维度的多样化,财务控制的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最为经典的维度是按照信息反馈情况将其分为固定程序控制、弹性程序控制和随动控制三类。固定程序控制倾向于严格遵循预先设置的系列程序,对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反馈比较漠视的一种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要求执行程序和执行结果有较强的必然性因果关系,其缺点是灵活度不够,一旦出现较大的意外事故损失不可估量。弹性程序控制在基本理念和基础方面和固定程序控制一样存在一个预设的执行程序,与固定程序控制不同的是弹性程序控制在强化遵循的同时也注意持续吸收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利用新信息调整原来的程序,可激发执行人员的积极性。随动控制是与固定程序控制相左的一种控制方式,它没有丝毫预期设置的程序,有的只是一个目标,控制者为了实现目标可以自行决定、修改、更换各种行为程序,利于发挥控制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事中财务控制关键环节分析
事中财务控制的主体虽名为“事中”,却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环节多多的过程,下面笔者分别论述分析各个环节的控制情况。
(一)资金筹集和投放活动的控制分析
物流企业事中财务控制的主要对象是相关资金筹集及其流动、运用、分配情况,换句话说是以资金流控制为核心。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资金筹集是起点,也是终极决定因素,所以是事中财务控制的核心和首要内容之一。这个环节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资金的筹集,即降低资金成本,推动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多样化,力求获得筹资方式的最优组合,以稳健地为组织运行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二是资金的筹集和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根据科学、合理且尽量准确的预估预先确定资金的需求量,在此基础上结合资金筹集的限度和潜力,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推动在有限的资金供应与无限的资金需求之间实现并保持动态和谐的领域和范围。
(二)物流成本控制分析
筹集资金问题解决后,就应该如何尽量减少因企业物流活动而产生的各种费用,即物流成本控制问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日渐完善,物流成本控制发生了多个方面的变革;在考虑层面上,从短期单纯的花费多寡和数额变化情况转移到战略意义上的定位,即注意从宏观方面统筹安排;在涵义上,从数值意义上的节省过渡到在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物流成本的最小化方面,即通俗意义上的“为了省钱而花钱”;在领域上,将成本控制的主体范围扩展到供应、生产、设计等各个流程,可以具备了全员控制的实质。
(三)收入管理分析
与基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其收入管理主要包含服务或商品定价、营业收入预测和营业收入计划三个部分。其中定价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律的限制和企业主体的成本和利润预期之间的矛盾,破解路径是形成科学合理的定价策略和办法。收入预测环节,强化充分而又科学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在具体分析方面善于融会结合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把二者的作用合力发挥至极致;收入计划是收入预测的产物,是经过分析研究对收入预测的具体化、程序化和形象化。
三、提升事中财务控制水平的思考和要点探讨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是持续动态的过程,其中财务控制也是一个环环相扣、轮轮循环的过程,其控制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多层次内容复杂的工作,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微观、宏观和未来三个方面思考。
(一)微观层面
以弹性程序控制为主,以随动控制为辅,灵活利用最新的管控技能和理念应对具体的工作实务。因为微观层面实务的琐碎、多变等特质,其具体的事中财务控制应该强化灵活,以灵活的自由度打造适配现实的最优化效果,比如筹资方面,无须拘泥于预订的几种方式和途径,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变,以便在形势随时发生的变化的情况下仍能持续满足资金需求。
(二)宏观层面
以固定程序控制为主,以弹性程序控制为辅,重点从战略视角确保事中控制的正确方向。物流企业发展有其固定的运行发展规律,事中财务控制既是这种规律的体现也能影响内在规律的具体发生,必须确保其整体方向的正确与适当。对此,应该从战略视角思考大局方向,设置宏观意义上的固定控制程序,适当留出弹性变通的控制,确保其方向的基本正确。比如,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强化宏观总体上的统筹安排,设置全面性、经济性和目标控制原则,突出局部控制和整体控制的结合。
【关键词】财务实时管控 往来数据 创新管理
一、创新往来数据管理模式,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的目标
针对往来数据管理现状,通过搭建应收应付全过程管理信息平台,规范应收应付挂账和清理操作过程,实现坏账自动计提、凭证自动清理;实现应收应付报表数据自动准确出具;实现多维度数据实时查询;实现对前端业务提醒和支付预警。往来数据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深化业财融合应用,夯实会计管理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创新往来数据管理模式,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的主要做法
1. 搭建往来管理平台,为往来数据管理提供系统支持。
一是强化系统初始设置。包括:往来对象设置、清理方式设置、期初数据录入、借款函模板管理、坏账计提参数设置。往来对象提供无流程、有流程两类方式维护。清理方式提供“科目”或“科目+对象”及对应清理标志设置。期初数据中提供手工输入、导入,导出等功能。录入的期初与账务对应余额进行效验。定义催收催付函模板,催收催付函模板可以设置与打印机绑定设置为默认模板。根据业务不同,计提方法也有所不同,提供 “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 “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常用方法进行坏账计提的处理。
二是开发多维度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依据账龄分析提供“按余额查询”、“按明细查询”两种维度进行分析。灵活定义当前查询账龄,提供“年、月、天”不同周期的定义。支持追根溯源“明细穿透、凭证查看、清理明细”查看。
三是实现报表取数功能。依据账龄报表的出具,系统提供账龄报表取数设置,取数设置包括“单元格取数、附加项目行、列取数”;附加项目行、列取数,依据设置清理方式科目取出科目对就往来对象的账龄数据。实现报表快速出具的要求报表支持账龄取数。实现了应收应付决算报表的自动出具,提升了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解决日常账龄管理的工作需要。
2. 制定管理方案,为往来数据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往来款项管理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了往来款项管理的工作范围,业务财务部门管理工作要,日常工作要求,重点工作要求,并将责任具体到部门及人员。建立往来款项管理人员备查簿。如出现岗位人员变动,需在备查簿中备案。为往来数据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3.建立常态工作机制,保证往来数据管理体系稳定运行。
制定管理方案,为往来数据提供了制度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切实减轻工作人员负担,让大家愿意用,喜欢用。两者结合保证了往来数据管理体系的稳定,形成有效的常态化运作机制。
三、专业管理的成效。
1.构建全过程管理平台,提升财务信息化支撑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系统已成为财务基础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构建了应收应付全过程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财务系统流程,优化系统功能,解决了报表手工出具,效率低下,数据可追溯性差,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无法满足财务账龄分析,无法满足多维度多方位查询要求等一系列问题,提升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易用性,提高数据质量,为财务实时反映、实时控制、实时监督提供技术支持。
2.往来数据治理力度加强,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公司创新往来数据管理模式,组织开展专项研究,制定专项清理方案。规范了挂账和清理的操作过程,实现了应收应付报表的实时自动出具,确保了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夯实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3.多维度数据实时查分析,提升业财融合深度。业务是财务的源头。通过制定往来清理方案,规范前端业务挂账和清理操作,并将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满足业务人员关于挂账金额和账龄的日常查询需求,加快往来清理力度。实现收款提醒和付款预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资金风险。
4.财务业务全过程协同,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多维度数据查询分析功能,最大程度支撑了对业务全过程的实时反映、实时控制和实时监督,深化业财融合,提高数据质量,强化财务实时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传木.徐彬.《账龄分析法的账龄划分和估计坏账损失》.广西会计.2002,9.
[2]王玉华.《企业往来款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经济.2009,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Z],199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点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对于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建财务管理控制意识淡薄
(1)领导层缺乏财务管理控制意识,不能发挥良好的引导和宣传作用,也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2)部分单位虽然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但配备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存在财政资金被随意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
2.基建财务管理不科学
(1)财务人员配置不科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配备基建财务人员时,对于不相容岗位未进行有效分离,如:执行与审核、执行与记录、记录与保管都是同一人,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失误与舞弊行为。(2)财务核算不规范。部分单位不按规定进行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各个基建项目核算的独立性也较弱。
3.基建财务监督力度不强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工程建设时,财务人员未充分参与工程建设组织及管理的相关过程,未及时对基本建设活动中采购的材料、设备、存货等各项财产物资进行记录,以至于设备器具被侵占、挪用。此外,财务人员不了解基建工程的立项审批、工程预(概)算、招投标及施工合同等相关内容,不能及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以致于基本建设活动中发生不必要的财务损失与风险。
4.缺乏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意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资金争取和项目建设,不熟悉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经验,往往认为项目竣工就表示整个基本建设工作就结束了,而忽视了工程的财务决算工作,导致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未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不能及时汇总反映建设成果,造成潜在资产流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存在的风险分析
1.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突出
就目前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不重视基建财务风险控制,以致财务核算不规范,已经影响到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单位的账务设置混乱,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基建专账核算不清晰,基建经济业务未并入行政事业单位大账统一核算,不能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账证不符、账账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
2.固定资产购置和管理流于形式
部分工程存在不按规定招投标就进行发包施工的现象,导致建设费用过高,成本控制不合理,甚至暗箱交易,虚报固定资产,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往往变为无用的报告。有些单位将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当作费用列支,对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未逐一进行归集,也未按照规定将固定资产登记入账,存在资产不清现象。此外,由于没有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和资产账实核查,资产账面记录不能准确反映其实际拥有量。
3.备用金管理混乱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其内部设立了多种备用金,但对这些备用金的管理却较混乱,甚至发生备用金流失现象。主要原因如下:(1)财务部门在主观上缺乏责任感,不定期与借款人进行沟通,对应该收回的备用金不进行催收,对借出的备用金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对核销凭证不进行检查,在观念上将备用金作为已支出部分,甚至在催交备用金时用各种各样的票据填数。(2)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人员调动或解聘时,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往往没有协同工作,导致备用金无法收回。
4.基建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对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基本建设活动是不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财务人员不能熟练地运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开设专账核算时,在日常的业务记录、账簿登记、财务报表中常有失误现象。加之缺乏基本建设相关知识,不了解基本建设活动规律,因此无法进行财务预测、分析,以及帮助管理者制定更长远的计划,指导和控制当前的建设活动。
四、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点
1.规范基建财务会计核算
(1)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及基建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基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操作流程,明确财务管理人员各自的操作权限,在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均实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形成制单、审核、二次审核等相互制衡、多级管理的模式。(2)重视基建会计人员的配备。选择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懂得政策、熟悉管理的财务人员担任基建会计工作,在财务人员任用方面重视其执业操守风险。(3)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等,进行账簿设置与会计核算,准确真实地反映项目资金来源与支出情况。并在工程竣工时,组织专门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以便及时汇总项目建设成果,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完成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要严肃财经纪律,实事求是地进行,做到编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单位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真实的会计信息,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2.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增强财务监督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财务人员应充分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详细了解项目申报、概预算审查、项目招投标活动、合同签订等工作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作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计划和调度,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防止资金闲置和浪费,降低建设成本;财务人员要深入了解工程建设进度,严格按合同约定比例和工程实际完成情况审核进度款,从财务的角度发现问题,增强监督;财务部门要坚持预留工程结算审计风险金和预留工程质量保修金,降低财务结算风险。
3.规范工程价款结算
通常情况下,工程的结算价款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较大,直接影响基建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设单位必须对工程施工合同进行审查,特别是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及竣工结算价条款的合理性、合规性。在履约过程中,基建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合同约定,审核和支付工程款项。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规范工程结算价的审核,自觉接受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监督,坚持按审计部门或财政部门核定的工程结算价与承包单位办理价款结算。
4.防范技术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应增强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的建设,落实会计部门与技术部门职责分离的对策。在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会计工作时,应明确员工各自的操作权限,增强对数据录入与复核的控制力度。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避免无关人员接触会计系统,在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工作中,也需要落实严格的职责分离措施。
5.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披露会计信息,揭示其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活动,便于社会大众全面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和会计工作形成监督压力,促使财务人员重视会计风险,从而真正落实会计风险的防范与管控。
6.重视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1)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财务人员要尽心做好本职工作,诚实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不伪造账目,清正廉洁,坚持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财务人员还要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全面了解本单位基本建设活动,协助领导决策,当好领导的参谋。(2)加强财务人员的岗前、岗中培训,组织对新制度、新法规的传达与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与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活动顺利、有序进行,必须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视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实现有效的调整与管控,为日后行政事业单位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卢珊.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影响研究[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0,(12):122-122.
[2]杜福芝.财务管理和财政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影响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6,(03):112-113.
[3]陈秋莲.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支出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J].经济生活文摘月刊,2013,(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