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范文

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

第1篇: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经济收入 家庭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

从古到今,大量贫困家庭的学子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案例屡见不鲜,主流媒体对此的报道和过度宣传会让人误以为“寒门”和“人才”、“成功”存在紧密联系,似乎出身寒门者更容易成才并获得成功。然而,较少为人关注的是,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大量研究显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在当代医学模式的改革上,出现了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趋势。心理健康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代各类群体中,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其他群体,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现率要高于其他群体。至今,全国各高校已发生多起心理不健康致死案件,其中多起事件起因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有关。

一、家庭经济困难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一)家庭经济困难界定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颁发的8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各高校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通常衡量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会参考各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当前,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资助体系。各高校按照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建立起各自的操作模式。

然而,在各地各高校的实际认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如何准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指导意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需要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但是现实社会中会存在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也能盖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的公章,甚至存在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盖公章时却被拒之门外的现象。此外,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状况存在差别,因此,来源于不同地区和城乡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判标准的相对性,在认定工作中不能以家庭经济状况为单一指标进行衡量。一些研究者引入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这一多维因子来衡量学生家庭情况,这将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更加客观并符合实际情况。

(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界定及衡量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家庭环境。社会学研究显示,起初的家庭环境量表主要测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即测量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最近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是简单的单一变量,它反映了个体的人格特质及其所处环境的特点,包括:较高的智力、勤奋、坚定、上进、长辈的鼓励乃至婚姻状态等诸多因素[1]。例如Cassidy和Lynn所做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个体在16岁时的智力、成就动机、外向性、心理稳定性和所受到的父母鼓励等因素,能有效地预测其到23岁时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2]。由此可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是家庭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代表,更反映了父母乃至其祖父母的多种人格特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家庭环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是家庭成员的社会与经济地位的衡量,根据家庭成员获得或控制的社会资源数量进行的社会层级划分。这些社会资源通常包括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这一概念已经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用以衡量个体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

当前对于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测量通常从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收入状况及职业等级三个维度进行。不同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会选择不同的维度,有的选择其中一种,也有的研究者综合几种。但是,研究者发现,在职业等级评价上还存在诸多的缺陷,比如不适合测量无工作的人,而且职业等级的划分会过于主观化,导致当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分类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性。综上,更多的研究者使用受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两个指标衡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存在过大的差异成为影响个体成长的重要不公正因素。通过对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查研究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显著相关性。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妨碍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低家庭经济收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总数的五分之一,而普通大学生心理不正常的人数是普通大学生这一群体总数的十分之一。很多研究者在探究不同地区家庭经济情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影响时,发现较高家庭经济收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来自较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总体而言,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低于较高家庭收入大学生。

1.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水平较低,社会支持水平较低。

较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研究显示,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偏低,他们缺乏可使用的支持因素,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感受性也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因此,在面对压力时无法获得及时、必要的心理支持,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3],这可能与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体验到的压力源更多及压力值相对较高有关。有研究显示,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面对的压力源与一般大学生存在差别,家庭经济困难通常是造成他们焦虑等负性情绪的首要生活事件。此外,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自我体验到的压力更大。

2.消极情绪发生率更高,自评症状显著存在。

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中,普遍存在自卑、封闭、焦虑、敏感、敌对等负性情绪。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可能以躯体病痛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会更内向、存在更多的内心冲突,道德更加自律,更容易体验到焦虑、敏感,并且敌对情绪更容易发生。其中,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女生更容易表现出恐怖、焦虑及人际敏感。

目前,在考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90项症状清单是常用的测量工具。最近,常被用于各高校筛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研究表明,除精神病性以外的所有项目,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均显著高于非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4]。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较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是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部分来自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局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无力改变现状,容易产生敏感、自卑,继而出现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弥散性的仇视心理而出现偏执、敌对等一系列偏激的心理行为[5]。因此,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更需要身边人的关怀、尊重、支持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二)家庭受教育水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大学生在身体、心理发育过程中,外界不良环境因素极易使得他们产生各类心理问题。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及计划生育导致的独生子女的普遍性,父母对子女的各项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儿女心理健康成长,对很多家长来说,是很难把握和调控的。有研究显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90项症状清单》各症状因子分值越高。

有研究显示,家庭受教育水平与学生获得社会支持呈现出显著性的相关,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即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获得社会支持较少,尤其是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较少。有学者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因为,虽然感受到的支持不是客观显示,但是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变量/中介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有研究发现,主观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为重大,主观支持水平低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较低。

三、结语

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评定学生困难与否或者困难等级的主要标准是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或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和城市农村的双重差异,来自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城市、农村的学生,他们的家庭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导致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的判别标准是相对的。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不能以单一的家庭经济状况标准来衡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包含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收入三个维度,只有综合这三个维度才能更好地衡量家庭的状况。

社会经济地位的过大差异成为影响个体成长的重要不公正因素。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与拥有较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在家庭收入这一维度上,低家庭收入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水平较低,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在《90项症状清单》的测量中,他们在除了精神病性的其他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上,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这一维度上,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学生,其《90项症状清单》各症状因子分值显著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学生。因此,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中,国家、学校除了要给予学生经济资助外,更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上的帮助与扶持。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者应该通过各种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方法引导、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接纳自己;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可以为他们提供条件改善自身经济水平,如勤工俭学等,并协助他们通过各种合理途径改变现状;各高校管理层可以从制度上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使他们在实践中自强自立,走出自卑、敏感的阴影。

参考文献:

[1]任春荣.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的测量技术.教育学报,2010(10).

[2]叶婷,吴慧婷.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感恩的补偿和调节效应.心理学探新,2012(32).

[3]佟月华.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2003(4).

第2篇: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美国华人移民;异文化压力;心理健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62-01

异文化压力是由于文化适应期间引起的,因为本地文化与异文化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从而导致心理和文化之间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文化适应期间,群体或个体全面的健康状况明显恶化[1]。在文化适应中所造成的后果是异文化压力对文化适应中的个体人群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因素。其中美国华人移民产生的异文化压力和心理健康情况报道的较少。本组研究证明异文化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相关的影响变量具有的关系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全美范围以内对亚裔美国人的家庭采取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亚裔及拉美裔美国人的研究中随机抽取了236份美国华人移民的样本作为研究的参考依据。

1.2方法

1.2.1心理压抑产生的原因异文化压力是由于文化适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本土文化与异文化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导致心理和文化的压力。异文化压力不同与其他类型的压力,异文化压力是由于一种新文化在适应时,遭到特殊的情景或者压力而形成的。异文化压力主要包括感觉到的歧视,感觉到的仇恨或排斥、恐惧,因为改变而引起的文化压力、内疚、冲击等不同的维度。在异文化压力适应的个体之间发生适应性改变,但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个体感受到的冲突水平超出了自己个人能力而无法控制时,将直接导致异文化压力。而当异文化压力的水平过高,个体自身文化适应无法得到控制时,将会引起难以解决的调节过程,进而年造成心理压抑。

1.2.2异文化压力影响的变量异文化水平主要与英语语言的熟练程度,社会支持情况,社会联结有关[2]。英语的熟练度反应着移民转向和他们密切联系的社交圈、就业机会、拓宽教育以及其他社会经济资源的水平能力。英语交流障碍对移民的心理适应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英语熟练度较低是产生异文化压力的一种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效应表现为对美语、人际交往的适应,有利于减轻异文化压力,对移民心理健康症状起到了中介及缓冲的作用。而对于社会经济地位来说,人们进入到更大一个社会空间,其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一般比原来所处的社会经济较低,地位产生相对损失造成相对压力。人际适应也对异文化压力具有一定影响,与当地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形成当地社会的支持网络,可以缓解移民的思想情绪、不安全感、无助感以及孤独感。总体适应对于异文化压力的水平具有更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即总体生活方面的适应情况对异文化压力产生影响,移民适应程度越好,异文化压力也就越低。

1.2.3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文化适应的过程中,异文化压力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最为危险的因素。异文化压力对移民心理适应、职业技能、决策能力及身体健康具有深远的或终身的影响,与抑郁症、焦虑症密切相关。异文化压力可提示移民的自杀风险,异文化压力与种族认同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到了中介变量作用。高异文化压力及低种族认同是导致抑郁症和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对心理健康的测量包括在日常生活中,理解个体对应激源及压力的反应。当个体感受到的异文化压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威胁,或是超出了个体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便会造成抑郁、焦虑及身心疾病。异文化压力是导致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但有关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支持、个人资源等因素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

2结果

通过研究可知,异文化压力在心理健康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而异文化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是社会支持、社会地位、英语熟练程度。

3讨论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对异文化的接受程度,或相应文化的指导,对移民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对主流社会的接受情感,与美国人的融入程度,对心理健康的提高密切相关[3]。异文化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英语熟练程度、文化差异冲突、社会支持等。异文化压力对移民总体的心理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及身体健康的状况预测的有效性,是通过社会地位及英语熟练程度的完全中介作用得以实现的。并且在异文化压力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关系中,英语熟练度的中介效应较大。这说明在与异文化压力对抗时,英语熟练度及社会地位可以发挥有效的缓冲和中介作用,对移民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效应,为美国华人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保护作用。而异文化中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异文化压力,对心理健康的症状起到了缓解作用。总之,异文化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可以对美国华人移民者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预测,与移民的危险状况及健康具有重要联系。

参考文献

[1]肖三蓉.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J].华北师范大学,2010,4:184-185.

第3篇: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措施

国家和社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社会人口的数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所以,有效的实施计划生育能从根本上控制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从而降低社会人员对资源的分配压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分配效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人口形势分布不均,新增人口居多,老龄化较为严重,使得社会压力普遍增大,实施计划生育,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减轻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为社会经济的进步作出必要的贡献。

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要将计划生育政策切实应用到执法人员的工作当中,首先要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其意义有其明确的认识,相关人员对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和态度要有准确的认知和把握,这样,才能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工作做好,才能将计划生育的宣传进行的井井有条并有一定的执行力度。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面临的是及其不理想的宣传和实施计划。领导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工作不够重视,下属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其的认知程度较低,使得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的时期内不能有效的实施并进行一定的宣传。2.宣传教育人员的素质不高。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时间较早。在当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户,社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高,专业水平和技能也有限,使得社会工作执行的效率大大降低,直接影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对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领导而言,也不能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高度重视,对下属人员的要求不高,其相应的工作培训和任务分配等做的不够到位,直接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3.宣传教育工作内容没有针对性。在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实施过程中,上一级的领导对工作任务的分配和专业培训直接影响到下属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完成该项工作的效率。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宣传和执行,并没有从其内部发掘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对其实质性的内容认识较为浅薄,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将个人独特的思想和见识表达出来,使其工作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创新,只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工作,这样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比具备相应的针对性,直接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有效实施。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问题的对策

1.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宣传,让计划生育政策入脑入心。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定有其执行的原因和相应的意义所在。面对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密度过大的社会现实,社会经济的压力日趋加重,如果不执行相应的方针政策,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将逐日递增,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直接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人民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就容易激发,导致社会混乱,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恶循环的不良态势。此外,社会人口形势的分布不均匀还体现在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相对较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在不断的扩大,对于中青年人而言,面临的社会和家庭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养的现状,其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且是客观存在又必须面对的。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产生着巨大的压力和影响,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和工作岗位很有限,不能顾及到所有的待就业人员,如果社会无业人员的数量较多,只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相当大的负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也不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圆满实现。面对种种的人口压力,国家和社会已经高度重视计划生育的宣传与实施工作。人口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人口问题带给社会的各种压力也并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以及全体公民提高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意识,在较长的时期内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压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于做计划生育工作的国家相关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将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工作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以不同形式的方法将计划生育有效的宣传出去,并不断注入计划生育实施的新的活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深入人心,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成效。2.提高宣传工作者的个人素质。有效实施计划生育,首先要从其宣传工作做起,有效的宣传工作能使其整个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者对这项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宣传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并在平时的工作培训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宣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创新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在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宣传的过程中,要将其工作内容有效的利用起来,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和贴心的服务。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媒体、报纸等进行社会宣传,以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宣传方式,都要对社会妇女的关爱有着高度的重视,通过健康的教育方式,进行健康的计划生育政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首先要从宣传工作做起,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是一个相当长的工作任务,需要全体民众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并通过具有时代意义的方式进行宣传,以期达到实施的最终目的。

作者:叶梅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4篇: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设计原理;发展趋势

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中,机械设备是不可缺少的发展因素,而这也使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不仅会其它各个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持依据,也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随着节能减排这一政策的推行,传统机械设计与制造不符合该政策的要求,应对其进行创新。网络时代背景下,为符合时展的需求,机械自动化逐渐成为了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而这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理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型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结合,也为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时展背景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增强企业市场争力的重要基础。自动化生产作为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发展方向,不仅能够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够降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压力,对推动其他各行业的发展也可提供更大的保障。基于此,为确保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依据下述原理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设计,以便促使其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理如下:第一,效率化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是为满足其他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的需求,是为了确保对信号、能量、物质的自动化传输和加工能够真正实现,也是为了达到提升机械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生产压力的目的。基于此,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坚持效率至上的原则,以提升效率为目标,对自动化技术予以充分使用,以此提升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水平,以便确保机械设计与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增加企业所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第二,节能减排原理。机械设计制造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的发展会对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对各类能源的依赖性比较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伴随着该行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能源的消耗量也在大幅度增加,这也导致能源短缺问题越发明显,从而对国家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为降低对能源的效率,减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应依据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关要求,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创新,以此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便在此基础上促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推动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绿色发展原理。为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要求,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改革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水平,以便确保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够符合绿色产品的生产要求,进而促使社会经济能够真正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2.1提高产能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随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为了满足各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的多样化需求,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而这也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基于自动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机械设计制造与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越发紧密,而这不仅对提升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灵敏度、适应性极为有利,也能够真正实现对参数、温度等因素的自动控制,对物质、能量的自动传输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各行业的产能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对各类能源的消耗也会得到有效降低,而这也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2实现机电一体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为更好地满足各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高要求,应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创新,以此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基于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也正逐渐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对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极为有利。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的实现是对电子电工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使各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极为有利。

2.3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对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分析,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将成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依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对自身的发展观念和管理策略进行创新,优化机械自动化技术,利用智能化管理措施,对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据此实现对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以便确保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进而为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予以支持。

3结束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高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必将成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机电一体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也将成为机械设计制造的主流发展趋势,而这对推动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满足各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也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徐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J].中国房地产业,2015,(7)

第5篇: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城乡 元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主要组成人群,其身心健康备受关注。研究表明,老年人除躯体功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外,也容易产生焦虑、孤独以及抑郁,甚至绝望等不良心态,进而身心不适等现象。老年人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国外有研究表明,心理需求是人的需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心理需求与传统注重物质需求相对应是精神方面的需求。邵南在《浅谈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精神赡养》中的精神需求的内容中将心理需求确定为健康需求、交往需求、亲情需求和价值需求以及尊重需求等。关于城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得出的研究结果有一些矛盾之处。大体分为以下三种: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农村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城市老年人;城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前人的研究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也许与研究数据的代表性、研究变量的单一性有关。采取元分析方法可以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增强统计功效。由于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显著的国家,城市和农村居民在经济地位以及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还存在极大的差异,进而也导致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本研究为了分析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对我国1994~2013年近二十年间关于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报道的文献进行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

通过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以及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博士论文进行搜索文献相关资料,其中检索年限为1994~2013年,检索主题词为: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等。按照本文所提供的纳入和剔除标本,最后本研究共纳入15篇文献,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样本量一共有3000人。其中纳入标准为:(1)所有文献均为1994年~201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文献;(2)有研究开展或者发表的年限;(3)具有原始数据的平均值或者可以进一步计算得到数据的文献;(4)独立病例的对照研究,城市组和农村组。剔除标准:对于重复报告、信息不完整以及无法利用的文献给予排除。

1.2研究方法

1.2.1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变量分析

由于老年人衰老的过程中生理功能的老化将会造成老年人心理功能的老化,同时老年人器官生理功能以及组织细胞功能的下降也必然导致老年人心理功能的变化;另外社会角色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将会造成老年人出现特有的心理变化。因此,本研究在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其一,是从老年人客观的日常活动能力变量进行评定,主要以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为主,主要反映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水平;其二,是从老年人主观心理健康变量进行评定,这里具体使用SCL-90,主要反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三,是从客观和主观结合的综合健康变量进行评定,即自评健康。具体来说,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定内容主要包括吃饭、穿衣服、洗澡、室内活动以及如厕等日常生活活动几个方面。其中,上述几项内容老年人均能够独立完成的设定为没有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的人员,而将上述几项内容中有一项不能独立完成的老年人设定为有日常活动障碍人员,最终形成二分ADL变量。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老年人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进行分析,任何一项因子分≥3分为有心理障碍。自评健康变量主要根据对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其中结果显示为很好、好则设定为健康状况好,而结果显示为一般、不好、很不好则设定为健康状况差(具体内容如下表1所示)。

1.2.2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其二是对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本研究的健康变量都是二分变量,所以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分析方法主要为二元logistic统计模型,并通过构建多个嵌套模型从三个指标上进行分析。

1.3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城乡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比较

通过对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得知,城市老年人SCL-90无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p

2.2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嵌套模型的多元化分析中,SCL-90为因变量,先考察城乡变量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再逐渐将社会人口、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方面纳入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中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

通过对上述表3可以得知,城乡老年人的SCL-90变量从模型1到模型4都是显著的,此数据表明在SCL-90健康状态上,农村老年人不如城市老年人;另外从表中的LR值和显著情况可以看出,每个模型新加入的变量对于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的解释都是有意义的,婚姻、经济地位、经济来源、生病是由谁照顾等因素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最终分析可以得知,自变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不同关系,其中婚姻变量上差异较显著,说明有配偶的老年人比没有配偶的老年人心理更健康。而年龄性别因素较不显著;经济地位差的老年人心理障碍严重程度较高。经济来源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体表现为,经济来源为“养老金或者工资”或“家人”的老年人相比于其他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另外,家庭支持情况也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与家人同住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不与家人同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而生病时得到配偶照顾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比其他人照顾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高。生病时不能到医院及时治疗的老年人比能够及时得到治疗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但是没有显著差异。

3讨论

3.1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实际差异

在城乡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多元化分析中,随着逐步加入不同的自变量,在上述模型中,除模型2有增加的趋势之外,其他三个变量系统的绝对值都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情况,如模型1中城乡变量为0.28,而通过逐渐将自变量增加后,模型4中的城乡变量系统则下降到为0.214。此现象说明城乡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差异要比本研究观测的小,这可能跟近年来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关。

3.2城乡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差异

城乡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的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自评健康是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综合评定,而城乡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刚好相反造成的。此外,有研究表明,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老年人,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增加不健康饮食的风险,也会增加自我感觉健康状况不佳的感受。也就是说,相比于城市,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会导致农村老年人降低自己对健康状况的评价,导致了城乡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没有有显著差异。

3.3城乡老年人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社会支持变量中的婚姻变量与家人同住和社会经济变量中的经济来源、经济地位等几个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农村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水平较好可能是由于农村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好,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能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较低,社会支持会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个人是否受到低收入或低教育程度的挑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也就导致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次,家庭和社会支持、相对良好的健康状况以及经济安全、和谐独立的生活方式的心理需要对主观幸福感和成功的老龄化至关重要。农村老年人经济地位较低会造成其主观幸福感的下降,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3.4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各类影响因素,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健康,因此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改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命质量,构建完善的社会与家庭支持系统对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深入发现,婚姻变量上差异较显著,说明有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没有配偶的老年人。对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经济来源因素对老年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说明经济来源是“养老金或者工资”或“家人”的老年人相比于其他经济来源的老年人

心理障碍较轻。另外,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得到家人、社会的支持能够明显降低老年人孤独感。从上述研究表明,新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城乡老年人的关心和爱护;而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应继续缩小城乡差距,从医疗保健、社会会经济以及社会政策等方面彻底破除二元壁垒。与此同时,国家应给予农村经济支持,不断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只有根据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的农业,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才能最大限度减轻老年人对经济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当然,社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关爱工作除了加强外部支持外,也需要关注老年人自身的积极资源。这一点,在本研究纳入文献所关注的影响因素中严重缺乏,这些研究都只关注个体自身之外的影响因素,而忽略了老年人自身也是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来源。有研究者通过对老年人采访后进行主题分析,发现老年人存在的积极理念:幸福在于满足、责任感、顺其自然和积极的自我平衡。因此,可以通过帮助老年人识别潜在的积极的自我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3.5研究的不足

由于本研究只是对近20年来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元分析,并没有对近20年来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另外对于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较为粗略,没有具体细分。所以本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支持,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4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量表(SCL-90)评定的无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p

参考文献:

[1]栾文敬,杨帆,串红丽.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2,(03):75-83.

[2]Adhikari Ramesh,Jampaklay Aree,Chamratrithirong Aphichat.Impact of children's migration on health and health care-seeking behavior of elderly left behind[J].BMC Public Health,2011,11 (01):143.

[3]邵南.浅谈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精神赡养[J].南平师专学报,2006,25(01):136-138.

[4]孟琛,汤哲.北京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分析与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04).

第6篇: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体育产业;国民经济;问题;关系;影响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够。体育产业包括生产和销售体育器材、体育设备等,还有体育表演、体育场馆的经营,更重要的是体育产业化能通过自身提供的服务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经营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我国体育产业的消费市场较为广阔,有一部分相关产业获得了全面发展,但是很多产业还亟待挖掘潜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带来的利益是很少的,但是,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在第三产业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2.我国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年产值在上世纪80年代的的时候已经达到600多亿美元,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年产值在90年代还只有175亿美元,差距非常大。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落后,与体育产业相关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3.与体育相关的产业潜能未挖掘出来。体育产业带来的利益大部分是无形资产,且这方面带来的利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比较重视体育本身的发展,但是对体育相关的产业关注的不够,特别是对体育产业中的无形资产挖掘的不够。这些无形资产与体育产业相关,比如体育各种赛事的会徽、冠名权等,对相关的协会、俱乐部的标志开发的不够。

4.国家政策对体育产业的管理与调控力度不够。我国体育产业与教育、文化事业相比,在国家政策方面几乎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在知名企业方面,对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弱势。对一些国际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出现规划不合理、重复建设等现象。另外,我国体育产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体育产业现有的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待业下岗人员与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他们在体育方面的才能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1国民经济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经济提供的资金作为基础,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修建大量的体育场馆,而这些体育场馆的修建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这就需要国家直接的经济补贴或者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因此,国民经济是体育产业的基础。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和消费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投资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体育产业投资主要依靠的是国家投资,但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很有限。

2国民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现代体育运动竞赛比如世界杯、奥运会等耗资比较大,规模大,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体育竞赛又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时间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3.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因为,体育产业中健身娱乐业的发展能改善劳动者素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劳动生产率要比一般的人高的多。体育竞赛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体育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1体育产业的发展能为社会增加就业机会。一个国家经济的真正发展,既要看国民生产总值是否持续增长外,还要看社会就业情况。在判断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时,要看体育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推动作用,又要看体育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体育产业是能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达国家,就业成为社会主要问题时,体育产业就会发挥自身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体育产业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带动相关产业机械、电子、保险、广告等的发展,给社会增加较多的就业机会。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需要大量的人员,增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直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比如投资兴办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与乡村俱乐部,提供两千多人的就业岗位,也吸引了外商的投资。北京超过五百家的健身中心解决了近十万人的就业问题。

2体育产业能带来强大的社会效应,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体育产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影响力也较大,能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这是因为,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体育产业带来的利润增长较快。另外,体育方面的消费在不断地增长,我国居民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支出一直在增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体育产业的发展能拉动消费市场,刺激经济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升,解决温饱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都免谈。”根据一些健身娱乐场的调查显示,每年参与体育健身的人都呈增长趋势,增长的原因在于人们健康意识的转变,人们不只关注身体有没有病,而是平时就参与强身健体,这种观念必会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也会越来越高,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消费结构的变化来自于需求结构的变化,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4.体育产业发展推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在体育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政府能从体育产业的产值中收取较为丰厚的税收。目前,我国的体育服务业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从事健身娱乐业、体育产业经营机构越来越多,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必会推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范惠玲.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709

第7篇: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现实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也得到了建设。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幼儿园教育普遍呈现“小学化”趋势,对幼儿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推动幼儿园教育进一步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家长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当代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于他人,只能在幼儿阶段对孩子加强教育,以求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能够更好地接受小学教育。

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幼儿园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只能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孩子能够在幼儿教育中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将来的小学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当代幼儿园开始在教材上进行重新选择,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改革,使得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趋势。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实思考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出现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虽然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它是能够被社会接受的,是具有一定存在的道理的。

一方面,幼儿园应该明确幼儿教育的意义和重点,以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为主要的教学任务。换言之,幼儿园要适当改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要降低教学的难度,并在教学中赋予更多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够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引导幼儿更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另一方面,幼儿园也应该切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应该尽量为小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换言之,幼儿园教师要迎合时展的趋势,对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适当改革。例如,幼儿园可以适当增强英语教育,也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算数能力。

总的来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当前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虽然违背一定的常理,但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幼儿园正确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要切实发挥幼儿园教育的功能,同时为小学教育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改革与创新,推动幼儿园教育进一步发展。

第8篇: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会计;会计诚信;原因;对策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社会规则与制度能够确立与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诚信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更加重要,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诚信就是会计工作人员要保证会计行为的诚实,以此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的真实的反映,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会计工作与诚实守信是密切相关的。会计诚信对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会计诚信缺失严重,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探讨会计诚信问题,全面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树立会计诚信意识,对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造成诚信缺失

会计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会计人员在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社会进步与发展相违背的思想,拜金思想、利己主义等影响了人们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导致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法制意识淡薄,抵挡不了金钱与权力的诱惑,在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中放弃了基本的原则,出现编制报表、做假账等的行为,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会计行业的发展缺乏环境支持

首先,当前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过程缺乏透明度,大股东掌握着企业的权力,而不是由董事会决定企业的决策,导致产权的不清晰,为了满足少数大股东的利益会出现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造成会计诚信的缺失。其次,会计诚信在大部分企业中没有得到充足的重视,会计舞弊行为普遍存在,形成了失信的社会氛围,促使企业追求眼前利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后,税务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出现会计失信行为。我国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税收额度较高,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获利空间,企业为了生存可能会出现造假行为,导致出现会计失信。

3、会计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

首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监督结构,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在企业内部,相关的监督部门人员配备不完善,并且经营者对会计人员具有直接的管理权,难以实现政策监督。其次,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失信行为的处罚宽松,会计失信成本较低。当前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于会计失信行为的处罚宽松,一般是采用罚款以及其他的行政处分,处罚与失信行为所得利益相差巨大,较低的失信成本也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最后,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实现对诚信缺失的有效监管,导致企业会计诚信缺失。

二、加强会计诚信的对策

1、强化会计人员诚信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可靠,就必须强化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要加强宣传会计职业道德,利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保证会计人员的行为与认识的统一。其次,加强教育与培训,完善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制度。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与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践中,要加强教育与培训,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强化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诚信意识。最后,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与保障。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的方法与手段,法律就是重要的支持力量。因此,要将会计的法制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法律支持与保障职业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会计行为的真实可靠。

2、为会计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良好的企业环境与社会环境,能够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保证会计的诚信。首先,要完善企业的管理结构。企业在建立完善的管理结构的基础上,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与规范体系,对企业的领导进行监督,并且还要完善激励机制,肯定企业领导的管理,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会计的失信行为。其次,企业要树立诚信发展的意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财务管理,依靠产品品质与良好的经营策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国家要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中小企业税收额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税收支持,为企业盈利提供空间,尽量避免出现为了降低纳税额度的会计造假的行为。

3、加强对于会计诚信的监督与约束

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是保证会计诚信的重要措施。首先,要逐渐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从内部加强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独立的会计部门与审计部门,保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以加强对会计诚信问题的监督,保证企业有效的财务管理。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根据当前会计诚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监督企业的会计人员与相关的负责人,对于失信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增加造假成本;同时,也要运用法律保护与维护诚实守信的企业、会计人员以及会计服务机构的合法利益。最后,相关政府部门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加强对于会计诚信的监督与检查,并且加强工商、税务等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规范企业的财务报表制度,保证企业会计诚信。

结语:

诚信是道德规范的重要要求,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诚信是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分析造成会计失信的原因,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为会计诚信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与社会环境,并且加强对于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与约束,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的依据,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天.浅谈我国会计诚信问题[J].价值工程,2013(4)

第9篇:社会经济对健康的影响范文

1.1计算机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发展造成的最鲜明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技术既影响了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还影响了社会生产关系,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首先,计算机技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之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由原来的单纯依靠手工操作的低效率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了依靠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化标准操作,不仅生产效率大大高于从前,而且生产质量也较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新的经济发展也解放了人力,人们不在被固定在生产线上重复一些机械劳动,这些劳动都被数字化设备所代替,人们只用对生产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查即可。其次,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产业——信息产业的产生。在原来的三个产业之外,出现了以信息制造、信息存储、信息传输和信息分享为主的第四个产业。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新的产业之中,使这个新的产业创造出越来越大的产值,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最后,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们在生产中产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依靠计算机技术或者计算机网络而成为了自由职业者,可以在自由的时间和地点完成给定的任务,摆脱了传统的生产关系对人的束缚。

1.2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既包括生活方式方面的影响,也包括思维方式方面的影响。首先,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之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之下,传统的被动式新闻获取方式逐渐转变成为了上网主动搜索多样化的新闻并且与新闻者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人们的购物方式也产生了改变,传统的逛街购物转变成为了逛购物网站购物,既便捷又高效;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看电视看电影的娱乐方式转变成了上网看各种影视剧等,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传统的阅读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也转变成为了电子书阅读,既降低了阅读成本,又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阅读。这些都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之下完成的,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和改变。其次,计算机技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之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新的改变,形成了计算机技术支持之下的互联网思维,如粉丝经济、试错和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等思维,这些思维的产生对传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将这些思维方式利用到其他领域之中也能够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2.1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各种交流工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却使人际关系越来越淡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通过各种交流工具来开展人际之间的交流,而在现实生活之中,他们却很少同身边的人说话沟通,甚至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交流恐惧,不能够以正常的心态同他人面对面交流,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当前愈演愈烈的社会整体冷漠现象也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无关系。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之下,各种社会问题通过网络被夸大和渲染,很多人因此对社会产生了一种失望情绪,进而造成了社会整体冷漠现象的产生。

2.2计算机技术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对人身心健康影响主要表现在,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之下,计算机中的各种内容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越来越大。首先,计算机呈现内容的多样化造成人们对计算机依赖性的提高,造成了使用电脑时间过长,进而造成了眼睛疲劳、颈椎硬化、鼠标手等电脑使用问题。同时,长时间的使用电脑也造成了人们坐着的时间长,而运动时间减少的状况,使人们整体身体素质下降。其次,计算机呈现内容对人们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长时间打游戏产生的焦虑,长时间无意识上网产生的空虚以及长时间被多元化价值观冲击造成的心理失衡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2.3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计算机犯罪率激升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催化之下,也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了新的“致富”途径,即通过攻击他人计算机,盗取、售卖他人信息或者是直接窃取他人账号密码等来赚钱。这既影响了人们的网络使用安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不劳而获的气氛,影响深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