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电子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数字化图书馆,就是指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系统,对图书馆各种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存贮和传输。也就是说,数字化图书馆运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各种载体文献的加工与服务,并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组织用户访问馆外数字化文献信息,如电子期刊、声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等。同时,数字化图书馆还将通过广域网、局域网与办公室、宿舍、家庭等联结,让人们非常方便地、快捷地共享文献信息资源。
数字化图书馆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馆藏数字化:即图书馆利用信息存贮技术把各种媒体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形成电子文献,实现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
传递网络化:即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跨库连接的信息存取服务,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交流和获取。
资源共享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图书馆的联合在网上实现,各信息服务系统相互融合,用户能随时随地与任何系统相交互,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操作电脑化: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
服务社会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适应用户需求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图书馆对读者的种种限制,如身份、年龄、职业等,从多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馆藏特色化: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大系统,各个图书馆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图书馆把自己最具特色的信息资源编成数据,通过网络奉献给读者,共同担负起传递信息责任。
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提供有利于知识创新的信息资源、手段和环境。
以图书馆为中心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网络体系
由于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技术更新又非常快,因此,图书馆不可能去开发数字图书馆的尖端技术,也没有必要争先作为新技术的实验场。数字图书馆的范围非常广,图书馆应着眼于自身的目标定位,立足于自身的优势,选择和引进必要的软件和技术,逐步向数字化图书馆过渡。
应以发展读者服务体系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中心任务。读者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建立和发展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是图书馆置身于数字图书馆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的读者服务体系主要包括:
集成的检索体系:指针对图书馆各种媒体资源的统一检索体系。包括各检索系统的集成、不同检索界面检索方式的集成。
集成的服务体系:指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和借书、还书、参考咨询等与网上服务、电子服务、语言服务进行集成,形成统一服务体系。
馆际协作的体系:指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已经突破单馆的概念,必须进行广域的合作,这种文献不仅限于普通文献,还应扩展到电子资源服务和知识服务。
与相关服务体系的整合。数字图书馆与其他服务系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电子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数字图书馆要利用其他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手段,进一步方便读者。
个性化的服务体系。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在读者服务体系中追求个性化就是要在资源的创建、资源提供、资源增殖过程中,不断吸引读者,不断激发并借助于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读者创造个性化、多样化的数字图书馆环境。
应以资源加工整合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攻方向
所谓加工,就是突出资源的确定性,通过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元数据,对资源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取特征资源,帮助读者对资源进行鉴别。元数据的建立有利于,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图书馆资源整合主要包括:图书馆馆藏目录的整合;多媒体电子资源与传统纸质资源文献的整合;本馆资源与其他馆资源的整合。在加工整合过程中,应以业已形成的联机编目为基础,发展大范围的各类资源的合作建设,形成广域网上的传统文献资源与电子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
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创造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环境
图书馆现行的管理理念一直阻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图书馆有限短缺的经费与出版物无限增长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图书馆界。图书馆要顺应信息时展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思想观念的变革
传统的思想观念是以书为本,图书馆的主体是书,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围绕着书而展开,从采编典藏到借阅,工作重心在“藏”上,一切业务活动,都是围绕着收藏保存图书这个核心展开的。以人为本,是指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图书馆的所有业务工作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本位的思想。思想观念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变革,收藏结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都将随着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图书馆与社会和读者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其业务活动将始终围绕着社会和读者需求而展开。
管理体制创新
传统的管理体制突出图书馆各部门管理、层次管理。新的管理体制主张多功能一体化管理,寻找各工作环节的协同运作。要加强统筹规划,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的发展机制,建立统一高效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
管理技术创新
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图书馆将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不再仅仅是一个保存资料的藏书楼,而是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所拥有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信息情报的服务机构。技术创新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多媒体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是以多媒体电脑,控制一系列多媒体设备,对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媒体进行处理、传递、存取,为读者创建图文并茂、音响逼真、色彩自然的高级视听环境。多媒体电脑为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和信息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建立无墙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又称分布式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电脑网。为用户提供快速查找和共享知识的手段。
建立虚拟图书馆。人工智能电脑可以实现虚拟现实传真技术,例如可以模拟战斗机、博物馆、图书馆等,这种模拟的图书馆就是虚拟图书馆,这是比多媒体电脑实现的高级视听环境更复杂、更进一步的传真环境系统。
重组业务流程,寻求支持数字图书馆的合理机制
积极调整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使之更趋于合理。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集散中介,如何综合开发自己所拥有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加工,使之成为特定用户对象需要的情报资源,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要求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纸质文献的入藏质量,努力提高其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逐步把馆藏资源建设转移到数字化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及多媒体的建设与开发上,变静态收藏为动态收藏和网上获取,以满足读者的多方需求。
重组图书馆业务流程,建立面向用户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
在自动化、网络化条件下,图书馆应突破传统的展示业务流程的管理机制,重组图书馆的业务结构体系,建立起以自动化为中心,面向社会、能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能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运行机制。具体应弱化以采编流程为主导的管理环节,建立起以用户服务为主导的业务体系。图书馆工作重心应由一般的借还服务向咨询服务变革,工作人员应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工作,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和参考咨询工作。
建立一支适应网络化发展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建议和意见
一、引言
作为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地方――图书馆,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文献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阅读或借阅。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也有了新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不断改变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实现高效运营并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为此,有必要探讨和分析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的问题。
二、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虽然图书管理已步入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但实际工作中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图书馆里部门认真对待,并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1.资源共享效率低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下,要想彻底实现资料信息化管理,还需较长时间。大体管理方式与原有的图书馆相似。同时,信息分享受到很多的限制,并且有的还实行收费制度,有的没有搜索引擎功能,大部分只有下载相应的APP才能获得阅读资格。
2.数据库不健全
目前,好多图书馆刚刚建立电子资料管理,在好多方面做得还不够漂亮,有待提高。好多图书馆建立自身的资料库中文献资料不全面,栏目选择比较乱,读者不能再第一时间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其次,存储的信息数据并不多,建立网站的资金准备不充足,并且,相应的管理设备不够先进,比如购买低配置的电脑。与此同时,建立的网站缺乏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缺乏相应的网站管理人员。
3.资料管理人员服务观念不足
之前的图书资料管理主要是非主动形式的服务,大都是读者只有到图书馆后,才能享受阅读的服务。资料管理人员没有主动服务意识,这种方式很难吸引更多的读者。尚且好多图书馆大都为早晚上班,到点就闭馆,服务时间比较短,而且不够人性化。管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缺乏耐心,语气强硬,对读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解答。图书管理人员并不知道读者读书后对图书的感受和认识。
4.管理设备不先进
之前的图书资料管理主要有书架、阅览室、报刊架、书桌等设备,虽然这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读者对文献的信息采集、检索、整理等提高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读者对信息搜索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图书馆缺乏一套统一的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系统。
三、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的策略
1.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要想实现长远目标的发展必须加强对自身网络化自动化建设的力度。要加快局域网的创建,进一步完成不同空g的网络连接,完成资料信息的深入挖掘开发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实现信息共享一体化。进一步完善搜索引擎功能,不断更新优化相应的APP,尽量解除收费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一方面,网络的建设不仅仅是局域网和地区联网,还应该朝着世界互联网方向发展,为图书资料共享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各图书馆之间的友好合作,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优质图书资料为原则,实现资源共享。
2.健全完善相应的数据库
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大对建设网站的投资力度,引进高技术管理人才,引进新的设备。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自身的资料库,同时做到与读者互动,使其形成良好的借阅、服务体系,与数据库建立人员经常交流与沟通,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3.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观念
图书管理人员作为图书资料管理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和服务影响着网络条件下的管理水平。为此,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给其提供一个提升自身水平的平台;第二: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做到爱岗敬业,培养强烈的责任感;第三: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和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
管理水平的好坏与先进的管理设备有很大的关系,引进先进的图书资料管理设备,对加强图书资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加强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在选择硬件设备时,要保障设备的兼容性,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另一方面,图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发合理的软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进而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的介绍,可知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图书资料管理是如此重要。为了能让读者有一个更好地阅读环境,必须加大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图书馆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总之,图书馆要抓住当前发展的机遇,运用网络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项目有望列入图书资料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昊生.高校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新通信》 .2012.
[2]张俊平.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参花:下》.2013.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阅览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94-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的面貌都在发生着变化,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术把图书馆期刊阅览工作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来,给传统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这就需要期刊管理运用新的技术和手段,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一、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的特点
期刊是图书馆馆藏中的一个重要的分类,主要反映的是一个时间段内的新闻、艺术、学术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和经济型,公众通过计算机技术享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图书馆期刊管理在信息时代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期刊载体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跟传统的期刊进行比较,电子出版物的体积就显得非常的小,有的只需要随身携带一张小小的卡就能容纳很多的信息量,有人说,小拇指大的卡片能装得下整座图书馆。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信息时代导致期刊检索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存储和信息的编辑都变得简单化。信息不但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内,还可以放在移动磁盘上,利用手持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编辑信息。加上电子期刊花费的成本非常低,这点是传统期刊所无法企及的。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进行比较,期刊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都是时代的进步。就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都开始有了期刊电子化的趋势,这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
2.馆际资源朝着共享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上的信息资源以火箭式的速度在增长,但是传统的纸质文献价格也随之增长,这就导致了图书馆运营经费紧张的局面,单独依靠图书馆的收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度,要提高文献的保障,需要馆际资源共享和文献互借,非本馆馆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期刊借阅方式就是读者去图书馆进行一本书一本书的借阅,服务的效率不高,信息的流通率也不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借阅体系以网络为支撑,实现了网络信息动态化和实时化,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从资源开发中进行检索和收集期刊信息。
3.管理流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站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图书馆也开始开展实施网络化进程。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把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输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查询相应的文献信息,一部分期刊是免收费用的形式,但是像专业类的期刊就会收取一部分查阅费用,这就保持了普通借阅者对于图书馆网站的粘性,在增加了图书馆收入的同时还满足了一部分读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到相应信息的需求。在图书馆的期刊阅览方面,主要读者在计算机上输入查询期刊的关键检索词语,就可以看出很多可以供读者阅览的期刊。假如通过检索发现查询到的结果比较多,比较笼统,就可以实施追加检索,输入更加细致的检索词语,方便、快捷地找出读者想要查询的期刊。运用计算机进行期刊查询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在查询的时候,屏幕上会出现多个跟检索期刊内容差不多的同类期刊,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期刊的管理效率。
二、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阅览工作新举措
1.强化期刊阅览咨询服务。每个图书馆在进行期刊阅览工作的时候,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可以开展一线咨询服务,建立读者跟期刊信息之间的桥梁。期刊阅览工作是进行读者服务的窗口,其服务之质量对整个图书馆的形象都有影响。开展期刊阅览咨询服务跟普通的参考咨询不一样,主要是在阅览室内进行信息咨询服务。阅览室是读者进行期刊阅览的地方,也是工作人员跟读者接触比较多的地方,这样就方便工作人员了解读者的期刊阅读需求,观察读者的阅读时间和规律,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这样才能找出信息时代电子期刊阅览工作开展中的问题。所以,在信息时代强化期刊阅览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2.提高期刊的电子化程度。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期刊必将逐渐被电子期刊所取代。期刊的电子化程度要符合读者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在期刊电子化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有足够的软硬件设施做支撑。其中主要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的基本配件以及其他辅助设施,比如宽带、数据库系统以及多种类型的存储设备等等。而就图书馆所使用的一些期刊信息管理的软件来说,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开发合适的电子期刊管理软件。在信息时代,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设施是提高期刊电子化程度的基础,需要进行完善。
3.强化期刊信息产品的编制工作。要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实际,加上本地区期刊用户的需求状况,再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于图书馆中馆藏的期刊文献进行整理,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整理编制出相应的馆藏目录、索引目录、文摘专题目录、文献综述资料等等,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保障。在编著过程中,还要加大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共享,选择切合实际的先进期刊全文数据库,这样才能方便、有效地开发图书馆期刊资源。
4.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现代化的图书馆期刊管理来说,单一型的人员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需求,也不能满足期刊电子化发展需求。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信息管理开发需要大量的文献编制人员、信息处理人员以及信息研究人员,还需要专业的数据库更新人员、计算机设施的维护人员等等。这就对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图书馆企业要成立一支专业的期刊管理人才队伍,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期刊管理知识,还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拥有资料快速编辑能力。要重视群体知识结构的调整,使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组合。
5.积极开发网络资源。不管在哪个时代,也不管在哪个国家,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读者对于信息的需求,所以根本没有必要要求收录全部的文献资料。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使得期刊信息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共享。对于图书馆来说,可以借助网络为读者开展服务,进一步挖掘网络信息,丰富图书馆的期刊资源。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阅览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图书馆管理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期刊载体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管理流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而馆际资源也朝着共享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要重视图书馆期刊的电子化建设,提高期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还要强化期刊阅览咨询服务和期刊信息产品的编制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积极开发网络资源,为图书馆期刊阅览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 传统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96-02
1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地提出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数字化图书馆借助电子信息的发展模式,对读者所需要的图书、文献等资料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变为这种数字信息的形式进行储存,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形成一种较好的发展模式。这样就以此形成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是在数字信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发展模式与领域为信息的发展带来前所谓有的挑战,在这种电子化图书馆,各种资料进行了海量的贮存,读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何地方查阅所需要的资料,这种电子化图书馆的建立为传统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极大地影响,为一些传统图书馆的建设带来较好的发展前景。
2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的差异
数字化信息的到来使得图书馆产生一种新的模式――数字图书馆模式。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不同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在信息的浏览与阅读方面,这种传统的信息浏览方式是以纸质版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浏览,而电子图书馆是以一种电子信息的方式实现用户对信息的浏览,这种方式既可以节约成本,同时增大了信息的承载量。
(2)在管理观念方面,传统的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有所不同。传统的图书馆只是单纯的以图书馆作为最主要的部分,阅读者总是根据图书馆所藏书的种类与数量进行阅读与阅览,在寻找文献的过程中,可能会找不到相应的文章,只是单纯的接受图书馆的相关化的服务系统,而数字化的图书馆改变了原有的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模式,而是以阅读者作为中心,以此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模式,这样既方便了读者进行阅读文献,同时也方便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读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查阅到相应的文献,这种传统的图书馆经发展模式对图书的馆藏量是一定的有限的;而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量是巨大的,读者可以随心所欲的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加大信息承载量,进而可以实现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3)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传统化图书馆是在需要对图书馆的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否则将会对馆藏的图书带来负面影响;而电子图书馆就可以排除这些麻烦,只需将所有的图书信息输入至相应的信息库,读者在库中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4)传统的图书馆在对图书进行评价时,总是按照这种藏书量的方式进行评价,馆藏图书的多少是图书馆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图书馆的好坏最重要的是其馆藏图书的质量;而在数字化图书馆中,可以将这种传统的图书馆与数字化信息图书馆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可以较好的实现这种数字资源的共享,提高管理的规范性与有效的合作性,在其各种指标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以以此来发展成为一种良好的模式与体系。数字化图书馆能够使读者快速高效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3 数字化图书馆为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影响
传统的图书馆只是按照这种传统化的方法将图书及书刊等信息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与归纳,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电子化图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对传统化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1 数字图书馆是原图书馆发展模式上的一种创新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是在这种传统的图书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这种传统化图书馆建设的继承与发展,可以采用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两种方式相互结合的形式,形成一种较好的发展模式与体系,此外,如果建立这种传统的图书馆,其中的这种图书信息的检索系统是离不开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建设方案。
3.2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便利
在传统的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电子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方案与思路,主要采用的特点是依托电子图书馆信息量大,信息化程度高的特点,如果将这两种形式的图书馆的建设方案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种发展方式是可以实现一种良好的优势互补。当然,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图书馆的建设为主。当前,图书馆的建设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图书馆的建设模式为主,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电子信息化的图书馆建设模式为主。
3.3 建立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两种方式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与思路
随着当前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向前发展,电子信息图书馆能够对传统的图书馆的带来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这种传统的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借鉴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优点,并将两种建设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对于一所高校而言,要建立这种完善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的发展模式,形成一种较为健全的发展空间与方向,促进高校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两者快速共同的向前发展。
4 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不断普及,这种传统的图书馆发展模式已经不能使用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建立这种数字化图书馆来改变这种原有的模式。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及方向进行分析,可以将这种传统的图书馆与数字化信息图书馆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可以较好的实现这种数字资源的共享,提高管理的规范性与有效的合作性,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加强数字化信息库的完善,提高自身的储备库的发展模式及作用,对于这种传统的图书馆,坚持原有的发展模式,但是要与这种数字化的图书馆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弥补在数字信息建设方面的不足。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完备的数字化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都会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模式,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身所需建立的这种数字化图书馆模式,加大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增强自身的独立性,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同其他数字化图书馆之间不断的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合理化的沟通。
(2)扩大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的服务范围,针对当前数字化图书馆服务范围较小的现状,因此,应建立这种服务性电子化图书馆,不断增强自身服务范围及相关的意识,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只要是在图书馆的资源,都可以得到有效地利用。
(3)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都是一种服务类型的行业,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有所不同,因此应该被这种原有的服务模式,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其能够较好的得到发展,数字化图书馆需要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因此需要对图书馆的系统进行全天的监控,并对最新的数字资源进行及时地更新。定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适时的培训,使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5 结语
本文对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阐述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全新概念,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差异以及数字化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所产生的影响,最后为当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提出发展策略。数字化图书馆的到来,对传统的图书馆各个方面带来了影响,不论是从馆藏图书,还是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都带来了挑战,但是这种数字化信息图书馆方便了读者,是未来图书馆发展所需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黄永文,李广建.数字图书馆中的ETL应用研究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12).
[2] 黄永文,李广建.ETL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6,25(2).
(一)新形势下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在网络上寻求答案,但网络资料时常有误;而图书馆内正式出版的书籍经过多次校正审核,可靠性远远超过网络,这是图书馆的优势。如何用活这个优势,需要靠信息化管理。在新形势下,图书馆的书册分类只是信息化管理的小功能。事实上,这只是单纯的管理图书,以整个图书馆的管理而言,只是冰山一角。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需要的是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服务。而仍旧停留在最基本功能的图书馆管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将图书馆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便利的网络平台、让信息资料的传递可以畅通无阻。这才是新形势下,图书馆所需要达到的。
(二)新形势下信息化管理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涌现,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所求助的对象已不再是图书馆,很多人选择网络,这使得图书馆的使用量大不如前。事实上,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是个管理问题。图书电子化已经成为趋势,人们习惯利用一些便于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进行阅读,因此图书馆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一些馆藏进行电子化处理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利用网络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平台,让读者可以在家中通过电脑就找到自己需要资源,让他们得到方便的同时,也得到更为可靠的知识。然而,就如上文所说,对书籍的管理只是图书馆管理的一小部分,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是人性化服务。过去,读者的预借、借阅、续借等都需要亲自到图书馆完成,而在网络平台的发展下,读者将通过图书馆的门户网站进行远程操作,即可完成各种手续的办理,大大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人性化的体现不仅仅是借阅手续的便利,图书馆通常包括阅览室、自习室等空间,这些空间的合理分配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类管理,令老人也能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此外,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每个图书馆的管理不应各行其道。通过信息化管理将资源进行整合,当一个图书馆的资源不足时,可以迅速调用附近的图书馆,不让资源闲置浪费。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瓶颈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新形势下,对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根据目前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想要达到理想状态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硬件不足
首先,是信息化管理的硬件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采用的管理系统都不相同,有些是自助开发有些则是购买的。这种不统一的情况,不仅造成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有问题,也导致了资源浪费。并且,由于管理系统的良莠不齐,不仅导致系统改进颇为困难,更造成了安全隐患。在图书馆推行馆藏电子化的同时,不够安全的防火墙可能招致不法分子的恶意复制盗版。而一些边远城市,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甚至无法达到信息化的条件。这都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重视,在统筹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真正让图书馆的资源被利用起来。
(二)信息化管理的“软件”缺失
新形势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将会变得复杂,这需要更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操作以及日后的维护。然而,目前信息管理类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同时更需要对老员工进行培训;在管理系统进步的同时,也让我们的“软件”有所提高,不至于被时代甩在身后。
三、结语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应用于多重领域。期刊是所有科研人员及其相关领域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资料来源,它具有内容广泛、连续完整、报道及时等特点,对科研工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期刊作为图书馆资料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图书馆期刊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来加强对期刊的管理工作,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一、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新特点
信息的传播速度、信息量的增加以及处理速度等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得到了飞速的增长,而处在人类正在向信息化时代过渡的时期,信息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力也快速提高。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也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
(一)管理流程的现代化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图书馆期刊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现代化,智能化。通过建立网络连接,图书馆管理人员可直接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期刊的购买等工作;还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实现期刊检索、借阅等环节的便利化,通过期刊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期刊管理的效率,方便读者的借阅。
(二)馆际资源共享化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文献信息以爆炸式的方式席卷全球,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图书馆内已有的馆藏以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加强文献资源的共享迫在眉睫。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各馆之间的通过网络库的建立,使各校的图书馆资源得到共享,丰富借阅内容,让读者可以通过检索的方式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在达到了各馆之间的文献共享,给图书馆节省很大部分购书经费的同时使读者也可以随时随地的依靠网络库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三)期刊载物的电子化
适应信息时代到来所出现的电子产物在现当今时代独占鳌头,传统文献多为纸质文献,具有体积大不便携带等不足,而电子产物则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增大、便于携带等要求,其容量大、体积小、易携带、价格低、检索快等优势已成为当代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方向。所以,目前大部分的图书馆都是通过实现期刊的电子化管理,来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二、信息时代于存在图书馆期刊管理中的不足
(一)期刊网络建设速度较慢
与传统的期刊管理相比,现代期刊管理的主要标志即为面向社会的期刊信息网络的建立。集成化的期刊管理体系由选材、编目以及检索管理等几个基本模式组成,为期刊加工整理工作高质高效的完成提供了帮助。健全网络系统的建立最大化的将馆藏的期刊文献信息进行了挖掘,达到了资源的共享,为图书馆期刊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情况来看,期刊网络系统的建立尚不健全,手工操作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效率,不能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使得信息服务水平受到了直接的限制,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期刊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期刊管理人员中的相当一部分还不能及时做到与时俱进,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中,依然停留在一般的借阅服务方面,知识结构单一、方式被动而简单。同时馆内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匮乏,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及时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
(三)传统期刊的征订与利用脱节,文献电子化程度的提升迫在眉睫
信息时代的到来,期刊的数量及种类的增加,使得传统期刊的管理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期刊价格的增长,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匮乏,都要求我们摒弃“藏书楼”的以往观念,要根据读者的需求择书,而非只注重期刊的联系完整,进而忽视了期刊的利用率。
三、加强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对策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学习运用知识的新模式,人们学习速度的加快、学习方式的改变都要求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提高期刊的电子化程度
伴随着信息的不断涌入,信息化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读者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图书馆在期刊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并不顺利,尚未满足读者更深层的要求。而信息化的深入也必定引发传统期刊将被电子期刊所取代的结果。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提高电子期刊所占的比例,以适应时展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期刊检索系统、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便于读者的查阅检索。
(二)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强化信息共享力度
在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建立各区域,甚至国际各图书馆之间的网络连接,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丰富各馆内的文献资源,真正实现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馆内期刊管理也向自动化管理的方面发展。因此,馆员计算机知识、技术的加强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可以鼓励馆员去学习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增强学院馆内专业人才的同时,为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提高期刊利用率
【关键词】电子图书;图书归档;档案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图书因其具有易存储、使用便捷、绿色环保等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的数量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这对图书归档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图书归档方式已无法满足电子图书归档工作的需要。本文就电子图书归档中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规范电子图书管理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鉴定与选择中的困难。电子图书与传统纸质图书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数字化的形态特征,数字化图书易于被复制和改动,在进行电子图书归档工作时对于“原件”的鉴别和选择变得困难。电子图书在编纂过程中被撰稿者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对其使用不会受到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任何具有修改权限的人都能实现对原文件的改动并且改动的痕迹较难被察觉,这就导致图书管理者很难判别哪份文件才是原文件,在鉴别文件时很可能出现失误而选择了错误的文件。
(二)存储载体更新速度快。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使得电子图书存储技术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存储载体种类也变得丰富。电子图书的归档管理工作要求实现对图书的长期甚至是永久的保存。为了确保电子图书的可读性,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电子图书的载体,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自身结构与格式的转换,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实现该操作。在进行载体转换的同时,电子图书的原始性则会受到影响,无从判断原文本是否被改变。例如电子图书中的图片文件,文件存储格式的变化会影响到图片的品质。此外,不同的电子载体对存储环境的要求不同,例如磁盘光盘需要存储于防磁柜中,数码胶片必须加强对空气湿度的控制等。
(三)电子信息安全问题。图书的电子化存储形式使图书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一是电子图书易于被复制和修改,且这些操作过程不易被察觉,文件的传输范围极易被扩散,从而造成传输过程中的信息泄露。二是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也不断更新,这给电子图书的可读性带来了困扰,新旧系统间的差异使一些永久存储的电子文件无法被读取,为了保证归档工作的连续性则必须实行双轨制存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档案的不完整性。三是易受到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威胁,信息技术发展使计算机病毒变得更加隐蔽,电子文件在传输、拷贝、系统运行中易被计算机病毒感染,从而造成文件甚至是系统的破坏,黑客的恶意攻击也容易造成图书信息的泄露和被篡改。
(四)归档管理制度的不规范。我国电子图书归档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关于电子文件归档方面的程序化管理制度还相对不够完善。目前主要用于指导各级图书档案管理部门操作的纲领性文件,包括《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AD 电子文件归档与光盘存储办法》等,各级部门在这些指导文件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分别制定了各自的管理规范和标准,这也就造成了各部门制度规范的不统一问题,给电子图书跨部门传输存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不便。
二、改善对策
(一)提升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不适用于现代电子图书管理工作,其不仅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电子图书归档的基础知识,此外还应当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适应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与时俱进,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现代图书管理方面的通才。图书管理部门也应当不断丰富档案管理人才专业结构,引进一些既懂技术又懂档案的优秀管理人才,使电子图书归档工作不断发展。
(二)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电子文件易于复制修改的特性容易造成原文件的鉴别困难,因此电子图书从文件产生到传输使用再到归档保存各环节都应当尽可能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始性,避免因为过程中的复制修改造成原文件内容失真。这里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来实现电子文件的规范管理,例如可以将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文件、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所有电子图书在生产的同时便可归入档案管理系统,避免文件在两系统传输过程中被修改。
(三)定期开展电子文档检测与备份。要保证电子图书处于长期可用状态则必须定期对电子文件进行检测,适时根据信息技术革新情况更新电子文件存储载体,以降低存档风险。例如需要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更新情况将电子图书档案存储格式转变成当前的流行格式,对于各类网络数据库要及时做好数据备份,保存价值特别重要的文件必要时要进行异地存储或纸质备份。浞莸缱游募应当根据载体特征确定必要的存储环境,以实现对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
(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电子文件信息安全性易受到侵害的特性要求管理部门必须不断加强电子图书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建设内部管理专网、独立数据库、防火墙等方式实现数据的物理隔离,以实现信息安全保护。此外,还可以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利用密钥控制技术等方式来防止电子文件被非法访问和恶意篡改,提高电子图书的安全保障等级。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系(所)资料室网络环境专业阅览室专业数据库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共存,在不同的范围内,不同程度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两者还需共存吗?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高校图书馆系(所)资料室的定位
1.1高校图书馆的定位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明文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源电子化和数字化,特别是中国科教网(CERNET)和校园网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得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种类多样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文献利用共享化等诸多特点,真正成为重要的信息枢纽,即信息的集散地、知识的加工地。这样,高校图书馆就能更好地履行情报(信息)职能,教育职能。这样现代化图书馆定位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笔者所在图书馆已筹建数字图书馆,计划将本馆正在建设的“包装文献”全文数据库接上网,以促进文献的开发和资源共享。
1.2系(所)资料室的定位
系(所)资料室应该说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末梢”,是专为各系(所)教学、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供应机构,它收集保管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本学科结合紧,内容专深。因此,在为本系(所)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只对本系(所)开放,且开放时间少(双休日和晚上一般不开放)。大大降低了文献信息利用率。
2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演变
2.1从时间上来看
在80年代前,它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自90年代以来,关系渐渐松懈,甚至各自为政。
2.2从业务联系上来看
高校内部各系(所)资料室的编制属系(所),业务归属图书馆统一管理。所以行政、组织人事由系(所)领导。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提高,专业职称的评定都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当然,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就形成了“两不管”的管理真空。
2.3从经济关系看
以前,各系(所)资料室的书刊由图书馆统一采购分配。后来,图书由图书馆采购再分配到各系(所)资料室,订刊的经费由图书馆拨到各系(所)资料室自己订购。再后来,图书馆不为各系(所)资料室配置书刊文献。另一方面,各系(所)的经济形势好,有资金自己购置。于是,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经济关系脱节了,其他联系也就松懈了。
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思考
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问题,笔者通过电话询问、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方法进行了调查了解。并请教了有关教授、图书馆界的专家及“访问学者”。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
3.1网络环境下,高校系(所)资料室何去何从
调查结果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高校资料室应予裁撤,从而重点建设好图书馆。理论上有专家撰文:“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应予裁撤。”实践上,长沙有高校已将系资料室的人、财、物收归图书馆。有几所高校领导要求图书馆接收各系资料室,但图书馆方面觉得有些资料室藏书量特大,数据库的建立工作量也大,故暂未实施接收系资料室的计划。第二种:任其自然萎缩或改建分馆。第三种:继续投资建设系(所)资料室。
笔者认为:第一,电子化与网络化是科技进步的需要和标志。将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的中国科教网(CERNET)、校园网以及与INTERNET的互联作为依托条件,高校图书馆由传统的模式向着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图书馆转化,将是必然的趋势。数字化图书馆和校园网建立后,全校各处都可以在网上检索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网上信息。如果继续投资建设现代化系资料室,这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都造成了浪费,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同时,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也反作用于读者,促使读者对信息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系资料室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就难满足读者需求。第二,因为某种评估(如教学评估、学位点评估)要求系专业书刊数量达到某指标,那么各系去加强系资料室建设,使之达到评估指标要求。投资加强系资料室,甚至新建资料室,这种作法是走回头路,值得质疑。能否将评估指标的内涵作出调整呢?如藏书点改在图书馆某室,或学校有某专业书刊多少?这样馆和系资料室(原有的)的书刊都可算数。另外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考虑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有关的职能部门研究。第三,高校系(所)资料室曾经在所在的系(所)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的规模还较大,资料较丰富。如果能维持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那么就维持着,让其继续发挥余热,不必去裁撤,也不必新增文献资料,让其自然地完成它所负的历史使命。换句话说,叫做“任其萎缩”。至于有的学者提出建立分馆,笔者认为,要根据学校的规模与地域分布情况考虑建立分馆与否。如果扩大办学规模,几个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那么有几个校园就办(n-1)个分馆。在同一个校园内倒不必办分馆,只需办学科群的专业阅览室就行了。2002年第1期(No1,2002)彭香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3.2高校的书刊文献集中在图书馆为好
其一,图书馆对文献的采集和管理是规范的、专业化的(图书管理专业已有硕士点、博士点)。书刊的采访、订购、验收、分类、编目、排架都是有序的、专业的、科学的。现在图书馆普遍应用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比图书馆传统的管理在规范化、科学化方面又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图书馆将在全新的模式下工作。例如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采集模式就将呈现新的方式——网上采访。图书馆工作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在系(所)资料室,尤其是新建资料室,图书文献管理难以有序。从人员素质来看,现在资料室工作人员一般是身兼数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很少或完全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的业务培训。从工作条件来说,不可能各个系资料室再建一个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因为一个这样的管理系统需耗资一、二十万元,而且需不断升级。
其二,图书文献在图书馆便于快速流通,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因为图书的分类、编目、排架、检索、借阅期限以及图书馆设备都影响图书的利用率。图书馆采用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外借,借书有数量,有期限,到时还会催还。这就保证了图书尽快地在不同读者之间流通借阅。如果在系资料室,图书不是计算机集成系统管理,图书的外借期限、数量均难掌握。图书的归还只能靠教师的自觉性。甚至由于老师繁忙等多种原因,使得有的书长期滞留在个别老师手里,而成为“死书”。同时,各系资料室都只对本系教师和毕业班开放,双休日还不开放,使得系管文献资料得不到充分利用。这种服务模式违背了“书是为了用的”原则(即阮冈纳赞先生“图书馆学五定律”)。
其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将其服务融入信息网络的大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下载”网络信息以弥补图书馆馆藏的不足。这一点,系(所)资料室难以实现。
其四,可避免书刊的分散,经费的分散以及不必要的重复。因为学科有交叉,某些书刊,几个系科专业都需要,于是这几个系科专业资料室就可能同时订购,对整个学校而言,这就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这些书刊若放在图书馆订购,就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图书馆订购的书各相关专业都可以利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今年图书馆征求订购意见时,电气系相当认真,列出了27种中文刊,42种外文刊,其中“工程热物理”、“工程传热进展”等方面的刊,机械系的“设计与理论”专业也需要;而“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都是计算机系需要的。又如,原版刊《Packagingtechnologyandsciences》(包装技术与科学)为包工系老师所钟爱,机械系硕士点有一个专业方向是“包装机械”,也可用得上。以包装为特色的学校,其图书馆一定会将此刊作为特色馆藏采集。如果各自为政的订购,需订购3份,则每年需花费经费约为8,000元×3=24,000元。如果集中订购,一份即可。这样可节省资金16,000元。
其五,系资料室人员的定岗、定编、业务提高及职称晋升等问题受到一些限制,处理较为棘手。这些将影响图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也影响资料人员的积极性。
可见,在一个校园内,书刊还是集中在图书馆为好。
3.3成立馆系共建的专业数据库或某些学科群的专业阅览室,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
馆系共建分学科的专业数据库或专业阅览室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可使读者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地进入某室查询某学科文献,因而方便了读者,为读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我校是全国唯一的以包装学科为特色的高等学府,馆藏特色是“包装”类。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包装专业图书阅览室”。该室开放几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建立专业数据库和专业阅览室也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能更熟练地检索有关专业文献,更好地作好该学科的开发利用工作。这对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发挥好图书馆的作用,优化专业队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转贴于中国论总之,在网络条件下,高校要集中财力、人力、物力,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作好学术。
(来稿时间:2001年9月)
参考文献:
1.吴艳玲.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应予裁撤.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2)
2.马克芬,金玉玲.谈高校系资料室的前景.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4)
3.王世伟.论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图书馆建设,2001(1)
4.莫少强.关于建设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世纪之交:图书馆回顾与展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5.冯白云.网络化与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6.赵文化.试论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2)
ATalkontheRelationbetweenAcademicLibrariesandReferenceRooms
underNetworkEnvironment
【关键词】 高职;图书馆;服务工作;改进措施
一、高职院校图书服务工作面对的主要挑战
1、全球化的冲击
高职院校,尤其是处在沿海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处在与国际交流的前沿,也直接面对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过去图书服务工作,基本上处理的都是中文图书,服务的主要是讲中文的国内学生,很少有机会为来校交流的国际学生服务,现在则不同,外文图书、国际学生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交流者,是图书服务工作需要及时跟进和处理的。比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州市高职教育龙头院校和国家示范建设院校,与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国及港澳台的学校或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术、教育、文化等交流活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就不再局限于国内服务,而是越来越国际化。
2、信息化的冲击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纸质书与现代电子书并存,传统藏书库与现代电子存储数据库同在,借还书既要人工服务,但也越来越电子化、非人工化,传统的图书服务工作都是针对传统纸质书和传统书库,人工服务偏向于体力劳动多,而电子书及其资源,人工服务则出现根本转变。实体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的并存,它们之间如何协调、配合为读者服务,完全颠覆了图书服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观念、方式等。
3、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需求
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图书服务,从而不同于学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高等职业教育更强调职业性、技术性、技能性和应用性,与市场、行业、社会的人才需求结合紧密,因此高职院校的图书服务特色必然打上职业性、技术技能性的深深印迹。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校企融合”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探索,更提出了对于相关信息和图书资料等的特殊性需求,高职图书馆的图书工作只有顺应,才能更好地提供到位的服务。高职学生,就业意识浓厚,最渴求最新最适宜的技术技能性知识,只有准确把握高职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特殊图书服务需求,高职图书服务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对高职院校图书服务工作改进和提高的思考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未来发展思路,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抓手、三项任务。一个目标是创建全国一流高职院校,服务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两个抓手是对内深化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对外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三项任务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抓住学校发展的“牛鼻子”;狠抓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深化内部管理,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此,笔者对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服务工作,进行了思考。
1、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学校进一步对外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番禺职院图书馆服务工作向国际化发展方面,可以预期,会逐渐变成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所以,增加图书资源的全球化采购和加快提升图书馆员工国际化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准,最为迫切。此外,图书馆服务工作与国际接轨,扩大图书馆与国际化水平高的国内外图书馆合作交流等,也是需要进行前瞻性思考和预为准备的。图书服务国际化是建立在图书资源国际化、信息服务国际化、图书服务品质国际化、图书运营管理国际化、图书服务活动和交流国际化及图书服务环境国际化等的基础上,尤其是图书资源,需要加大投入,在教材、教学素材、教学平台等方面,加快推进,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条件许可时,可引进一些高水平的国外图书馆人才,推进、提升我校图书服务工作的国际化水准。
2、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在信息化大潮中,图书服务的电子化、智能化,对番禺职院图书服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电子书、电子资源数据库,不仅要提质增量,更要积极主动与新一代读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适应新阅读习惯和新阅读需求,图书服务的新技能要不断尝试与推广,从而完成图书服务工作是顺应电子化、智能化的转化和蜕变。首先需要加快推进的就是电子阅览室,让学生、老师的可无线上网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十分舒畅、顺畅地使用,形成旺盛的电子读书和使用电图书、电子资讯的图书氛围,让阅读、教学、科研、创意等随时随地进行。图书服务智能化水准的提高,总的目标是让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图书馆,它既虚拟,又确实存在,成为读书、学习、教学、讨论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场所、载体和平台。
3、提升职业教育图书服务水平
高职教育的图书服务需求,不同于以往的学术图书服务需求,也不同于休闲图书服务需求,它具有特殊性、职业化特点。技术技能型特殊教育要求,使得高职图书服务需求者(高职老师、高职学生、高职其他人员)显示与一般图书服务需求者的差异性。对于图书服务的这个特殊领域,还需要结合本校优势学科专业群的建设、发展特点,才能真正明晰高职图书服务的一些特性需求。因此,图书服务首先要研究这些特殊性,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图书服务方案和策略,再付诸实施,并及时反馈和修正,逐步提升番禺职院高职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水准。比如本校珠宝首饰专业,它对于图书服务的需求,必然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就需要增强我馆与珠宝学院、当地珠宝产业及政府珠宝产业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建设珠宝产业资料、资讯资源库和数据库,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业特色图书资讯服务。
4、提升图书服务水准与档次
图书服务,表面提供的是图书,而实际上提供的是图书服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是给图书服务使用者提供的便利、舒适、亲和温馨,更是给读者提供的专业、周到和帮助、扶持。图书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共性的,更多是个性,我们不需要过多关注读者阅读的内容和档次,我们只是提供服务,让他们的阅读体验是愉快、方便和轻松的。图书服务的工作质量,要引入国际化的质量控制制度和执行标准,逐渐推进,通过一步步推进,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本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水准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