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

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

第1篇: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效 教学 环节

“高效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是我们的教学理想。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教学,学生以高效率的学习获得了高效益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师生情感融洽。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促进学生的学习。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学习呈现多元化趋势,教学高效愈加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教师应当怎样实施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这已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本文的主题就是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环节,促进学生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一、 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所以做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入环节设计得好,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开启思维的闸门,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非常重视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设置符合教学实际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

案例1(片段)“有理数的乘方”新课导入

笔者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问题情境作为新课导入:

古希腊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的故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 “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颗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中放进前一个格子的一倍,每一个格子中都是前一个格子中麦子数量的一倍,一直将棋盘每一个格子摆满。”国王觉得很容易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国王就发现,即使将国库所有的粮食都给他,也不够百分之一。即使一粒麦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数十万亿吨的麦子才够。讲完之后马上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此时学生正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愤”的状态,急切地盼着老师把“谜底”揭开。于是老师开始引入新课,结果这节课课堂效果很好,很成功。

二、 重视知识探究环节,深化学生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知识的探究,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大力提倡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个个能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练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新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而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应该只是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和归属地,而要把教材中的例题、公式、定理、习题等知识进行加工改造,编成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2(片段)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探究

在八年级“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有这样一道题:“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个问题学生不难证明,但笔者接着安排了下面的数学探究活动来深化学生的思维

问题1:能否将斜边上的高线改为斜边上的中线和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经过自己亲自动手,发现条件改变后结论是成立的。紧接着,笔者出示第二个探究活动

问题2:能否把直角三角形改为一般三角形?即“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分组讨论,发现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可能不同,所以高线的位置不同,从而得出命题是假命题的结论。笔者顺势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3: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命题2成立?学生得出下面三个命题:

命题1: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3:如果两个钝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分类以后,三个命题肯定正确。对命题3笔者引导学生继续探究,通过画图发现结论不成立,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此时笔者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出示以下探究活动:

问题4:把命题3的高线变为中线或角平分线呢?还有类似结论吗?

学生继续探究后可以发现命题3的高线变为中线或角平分线后,都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上述一系列学习活动中,学生们经过相互交流合作,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拓展了自己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有效率。

三、 重视解题教学环节,提高解题效益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序言中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他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我们进行解题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解题联想,寻找习题间联系。当我们面临的是一道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陌生题目时,通过联想把问题和曾经解过的或比较熟悉的题目联系上,以便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解题模式,顺利地解出原题。就是所要解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案例3 (片段)轴对称的应用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E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连接P′E、P′C,求P′E+P′C的最小值

学生读完这道题后,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实际上这种具有动态和探究性质的题目,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感到困难的。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学过类似的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进过大家共同回忆想到了八年级上期轴对称一章中的一个例题:

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燃气管线最短?

这个题目学生比较容易解决,笔者接着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方法、背景进行思考。本题的核心模型是在已知直线上确定一点,使它到直线同侧两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解题的关键是找到A或B 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和另一个点连接,实质是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把BC与AC之和转化成了B′A的长,实现了“折”线转“直”线的转化。笔者引导学生,例题和这道题有什么联系?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发现:如果把图1中的对角线BD视为图2中的燃气管道L,图1中的E、C两点视为图2中的两镇,P′点视为在管道上建的泵站。那么此题可以转化建泵站的问题。几分钟后,他们利用图形中所蕴涵的基本模型图快速获得解题思路:把E点(或C点)关于BD的对称点做出来就解决了。接着笔者提示大家:“ABCD是正方形,A、C两点是关于对角线BD对称的,即A点就是C点关于BD的对称点。”于是笔者在图上连接AE,与BD的交点就是所求P点。随后告诉大家,要求P′E+P′C的长,只需用勾股定理在RtABE中求出AE的长就行了。笔者进一步强调,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来代替此问题的背景图形——如等腰梯形、圆、抛物线等,其解法都一样。此时学生十分兴奋,感觉收获很大。

第2篇: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

关键词:定向越野;地图;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32-02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定向越野对人体最突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强健体魄,增强体质的效果,可以提高速度、耐力、柔韧性、力量、灵敏性等身体素质。

定向越野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可以使参与者学会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尊重同伴,相互鼓励,奋力拼搏的精神。本文就普通中学定向越野运动的有效训练方法问题进行研究。

1.识图方法。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必须学看地形图。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投影图。定向越野所用的地图是由地图比例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指北方向线和图例注记五大要素组成。①地图比例尺。②地物符号的颜色。专用定向越野地图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内容,一般原则是:蓝色表示水系;棕色表示地面起伏;绿色表示植被;其他内容用黑色。对于或不可逾越的障碍还要用蓝、黄颜色或专门符号表示。③等高线地貌符号。定向越野地图采用等高线法显示地貌。④图上地貌识别。地貌的外表形态尽管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是由某些基本形态组成的,这些基本形态是:山顶、凹地、山背、山谷、鞍部、山脊和斜面等。⑤图上起伏的判定。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图上判定哪是上坡,哪是下坡,哪是平地。⑥图上坡度的判定。斜面坡度对定向越野非常重要,运动员要根据坡度大小,结合自己体力选择理想的运动路线,就必须学会在图上判定坡度。

2、如何判定方向。①观察天象。②太阳与月亮。③影钟法。④简易指南针。⑤观察星星。⑥其他方法。方法一:可以找到一棵树桩观察,年轮宽面是南方;方法二:还是找一颗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方法三: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方法四: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方法五:还可以利用手表来辨识方向: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表盘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利用地图行进是定向越野的基本运动方式,学习辨别方向,识别越野图以及标定地图,对照地形确定站立点,都是为了能够熟练地利用地图行进。因此在实践中要根据地形情况,个人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路线。反复利用地图练习,融汇贯通,以便在比赛时不降低或少降低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始终正确地行进在自己选定的路线上,顺利到达目的地。

3.练习方法。①在学生熟练掌握识图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走,认知地物符号,认知比较地图上的符号在实际地形中是怎样的。看他们在地图上是如何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表示的。②沿指定路线走,保持地图定向在沿指定路线行进时,在进行中练习学生不用指北针确定方向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认识比较地图上的符号和实际地图,并用圆圈标出沿途所经过的明显的地物。③登高俯视,按等高线找出一片高地,到高处去四处环视。注意哪些地方陡峭,哪些地方斜坡平缓,再研究一下它们是怎样在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的。并识别一下建筑物和其他显著的物体。它们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④心象练习法。学生看地图,用心想象地图真实图像。那里是山那里是高地,等等。在心中想象自己从起点到终点,要经过的地形地貌,途中遇到什么问题,自己用什么方法解决等。⑤在标图训练中,教练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训练,到某一固定点,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将相应的路线地形图独立的标注出来,并由其他小组进行校正。在描绘地形训练中,教师可以将未确定路线、未标注符号的图发给学生,教师可以带队和学生一起进行越野活动,要求学生在越野中将沿途看到的地质、地形在图上做好标志,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标注好的图和自已确定的路线图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解答和评价。⑥用教学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练习的时候先取两点间进行练习。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制定自己的路线。没有指北针。比赛结束后对比各组的成绩。分析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错误和问题。两点熟练后,逐渐增加到3个点、4个点、5个点,等等。

在定向越野教学中,识图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定向越野的基础。学生要想更好的完成定向越野运动提高定向越野成绩,就必须将地图在脑中呈现出真实的环境。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识图训练。先从基本的比例尺,地形地貌,地标等基础知识开始,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实地训练,这也是知识的巩固和练习过程。用图训练是在野外进行的技能训练,以相应的内容为依据,可以分为运动方向训练、运动中站立点训练及目标训练等。这里的运动方向训练主要是指学生在野外进行训练的时候,有明确的方向感,并能快速的识别地图,找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在训练时,不给学生发指北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判断方向,以提高学生的方向感。由于地图不能对直线间的距离进行更好的检验,这就需要在实际活动中对学生的距离感进行检验;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锻炼学生的距离感,让学生养成估算距离的习惯。随着定向越野今年来的普及和飞速发展,传统的定向越野教学和训练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定向越野的成绩,定向越野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定向越野运动员,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定向越野奔跑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识图能力。只有同时拥有识图能力和奔跑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定向越野运动员。

参考文献:

[1]孟昭莉.定向运动[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翔.定向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张文清.定向越野与地形[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胡允达.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

高效课堂的内涵是让45分钟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把学生从时间和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以下问题:班额太大,造成管理的难度比较大;各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班级纪律情况不尽相同;地理教师所教班级多,甚至跨年级教课,实施的难度比较大;高效课堂实施环节上时间紧,任务多,存在无法完成的情况;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需继续加;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反应不灵敏,课堂教学进展缓慢,课堂教学效率太低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作为地理教师应具备多元化、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等有关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地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以学生为中心,保持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初中地理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恰当设计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新课的导入要吸引学生的兴趣,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3.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地理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一种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

3.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有利于激发兴趣、支持学生长久性自主学习的因素,充分发挥主体学习的能动作用。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

3.2善于新课引导

上课刚开始后,教师如果运用精彩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则很快就被吸引,注意力将集中于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如发挥文理综合优势,引入历史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时事政治等;发挥图文结合优势,展示地形图、政区图、绘制各种示意图、趣味读图等;发挥学用结合优势,制作地球仪、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天气现象等。

3.3自主、互助、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严谨、科学又要生动活泼,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因材施教,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全过程,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互动交流的氛围。

4.合理选择辅助教学工具

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道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

对于地理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掌握的地图。

比如在难以理解的《地球的运动》一节,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成66.5°夹角,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上,与此同时,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变化。这些视频生动的描述地球自转、公转的性质以及产生的现象,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特征。因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动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5.注重评价与评估

要坚持科学评价的原则,在方法上既要注重教师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及家长的评价,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应该涉及教学设计、课堂授课、课后(外)辅(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学生的学业成绩等诸多内容。教师评价总结: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的闪光点。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测和评估,检测是“练”的提高,考查学生理解或熟练应用的能力,教师小结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检测所学知识:检测题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具有典型性;将落实“进行到底”,落实有哪些没有达标的学生,及时补救辅导;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在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应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探索和改进,结合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将教学触点延伸到多学科领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渗透在常规教学中并且细化,真正才能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

[关键字]道路勘测 体验式教学 沙盘模型

引言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情知教学论、现代学习观和现代教学论,其实现条件是创设适宜的情境,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提高教师的素质。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它的存在、发展、完善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本文试图探索将这一方法应用于道路桥梁专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

道路勘测设计是大学道路桥梁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主要介绍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和勘测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用方法,内容包括道路等级与技术标准的确定,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道路选线与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定线和外业勘测等。该课程实践性很强,并与理论紧密结合,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仅有课程设计,一般是让学生在给定的地形图上进行简单的道路线形设计,没有与工程实际相接触,造成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多数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实习也大多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达不到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效果。可见加强实践性教学是目前课程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仿真模型也称沙盘模型,沙盘是根据地形图或实地地形,按照一定的比例用泥沙、木板等各种材料堆制而成的模型。沙盘模型最初应用在军事上,常供研究地形、敌情、作战方案、组织协调动作和实施训练时使用。现在,沙盘模型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城市概貌、模拟场景、楼盘模型等等,它能够直观表达建筑物相对位置、大小、整体景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良好的演示效果。将仿真沙盘模拟应用到道路勘测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将一些复杂的设计过程利用仿真沙盘模型模拟现场,将设计过程动态的表现出来,形成独特的体验式教学,使同学们在模拟实践中学更加轻松的学到知识。仿真沙盘模型模拟设计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在体验式教学中自己发现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进行仿真沙盘模型应用于教学的研究是必要的,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体验式教学实践实例研究

(一)总体方案的设计

根据道路桥梁专业不同的课程可以设计不同的沙盘模型制作方案,尽可能包含课程讲述过程中涉及的概念。本文以线形模型为例讲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线形设计是一个突出的难点。由于没有具体的实践,教师只能通过一些图片加以讲解,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难以透彻理解。如果通过亲自尝试制作公路线形模型,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山区公路沙盘模型设计内容包括平原区、山岭区、丘陵区选线工作,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等,这些模型的制作涉及面广,要求掌握的道桥专业知识较多,难度系数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更全面的道桥专业知识点,以下以制作山区公路仿真沙盘模型为例表述模型制作的过程。

(二)总体方案的制定

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经过认真分析,结合交通工程道路技术标准规定,最终确定一条行经平原、山岭、丘陵区域的公路选线设计和模型制作。按照老师推荐选定的山区地形图,结合山区公路设计标准,首先纸上选线定线,参考课本线形设计规范的内容,进行山岭区、微丘区、重丘区、平原区公路线形的布置设计,同时根据地形考虑桥梁的设置,要求进行桥型选择和布置,然后进行沙盘模型的制作,模型的制作包括:山岭区、微丘区、重丘区、平原区公路的线形制作,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制作,河流的制作以及桥梁的制作。

(三)方案流程图设计

在模型制作之前,编写设计方案,画工艺流程图,并提供效果图。通常,模型设计制作工艺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仿真沙盘模型制作方案流程图

三、体验式仿真模型制作流程

(一)地形的制作

主要采用重量轻、易切割,易镶嵌、不易变形泡沫材料制作山体,辅助材料有人工胶合板、泡沫板、硬纸板、石膏等。具体制作方法:

一是根据垂直比例尺大小确定等高距、材料的厚度,以及基础等高线。

二是等高线的标描、复印与剪裁工作。用彩笔进行标描,对等高线进行综合取舍,在强力海绵材料上复印等高线时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并标明层数,然后逐层进行沿线切割。

三是山体的粘钉工作。用乳胶漆将底层的“梯田”准确粘贴于底盘上,然后逐层进行叠加粘接,层与层之间套合不好的地方要随时用剪刀或手术刀进行修整。对于河流、湖泊,当用有机玻璃作原料时,先把湖蓝色有机玻璃压在基准起算面底下,用乳胶等粘牢,由此构成地貌雏形。

(二)公路选线设计制作

按照平原区、山岭区、丘陵区公路设计标准,按照计算的数值比例对沙盘模型中平原区、山岭区、丘陵区的公路进行制作,先用陶泥在已经选好的路线上进行铺设,再用石膏和白乳胶涂抹路面,使路面平整光滑,然后用灰色喷漆对制作好的路面进行颜色渲染,使道路模型更显逼真。

(三)修整与美化

沙盘模型制作初步完成后,请专业课老师和道桥专业的同学们进行评比,然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老师和学生提出沙盘的修改意见,按照老师和学生的建议,对沙盘模型进行修整、美化,沙盘模型完成。

图2:道路线形的沙盘模型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道路桥梁专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研究,试图探索将实践与课堂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在国内还是刚刚兴起,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虽然较多,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大多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只有极个别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道路桥梁专业还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沙盘模型制作与研究,弥补了以往《道路勘测设计》课堂表现手段的不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以实际制作模型的形式直观全面反映出所学专业知识的概念,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值得推广。下一步应完善和规范交通工程构件模型库,加强模型制作技术在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的应用研究,为在教学中全面推广这一教学方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鄢前飞,孙丽娟.山地小区沙盘模型制作及特点.林业调查规划,2006,第31卷增刊:59-61.

[2]徐德生,黄玉全.沙盘模型在建筑领域的功用初探.山西建筑,2010,第36卷第1期:51-52.

第5篇: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

顾泠沅先生的评价是:“‘自觉数学’教学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就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学习’这一中心来组织,使学生从自我已有经验中对新知能进行自主自觉建构,实现‘自觉成长’。‘自觉数学’教学思想给予我们很多启迪,让我们获得一种对数学教育的本真理解,用‘自觉’的力量,找到教育教学行为健康进步的‘可靠起点’。”

主体,自觉

在教学上,“自觉”是指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实现自律和自主等,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

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时,在“自觉创新”环节中,我给学生呈现的是一个任务资源包。

信息资源:如图1,(1)AD是ABC外角∠EAC的平分线;(2)AD∥BC;(3)AB=AC。

探究任务:将以上的信息(或部分,或添加信息)作为已知资源,编出一道证明题,小组间相互解答,相互交流。

该任务资源包是将教材、教参和课本上的习题进行有机整合而成,放在这个环节出现是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通过学生对问题开放性的互动设计,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觉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提升应遵从“简单模仿――初步掌握――本质理解――自觉运用――素养形成”的递进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创设条件让学生学会数学新知能的“共同建设”和“共同发展”,提高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提升思维策略的运用水平,使学生的学习从智能、方法、智慧和意义等方面实现增值。

自觉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精神,也是促进教与学方式根本转变的策略与方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者一个都不能偏废,自觉数学教学思想的本质是发挥教师和学生两者的“自觉作用”,促进学生的“自觉发展”。其内涵包括:

(1)把核心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自觉数学”课堂的真正奥秘在于唤醒学生高效的“自觉学习”,要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味、有活力、有情境、有挑战性,引领学生走向数学学习的核心,更要把核心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2)重塑教学生产关系。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必须有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加入,这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指令性训练向自主性发展转变。

(3)解放数学教学生产力。数学教学的结果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拿着“提货单”到“知识仓库”里去“提货”,更应学会拿着有自己的方法体系的“智慧工具箱”,对遇到的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并创造性地去解决它,只有这样才能解放数学教学的生产力。

(4)促进学生的学习意义增值。现行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我们倡导师生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实现自主生成,特别要给学生再创造的机会。

真学,真教

以学定教,只有以“真学”去定“真教”,才有可能寻得数学教育教学的真谛。

“自觉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要点是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分析学生数学发展需要,针对学生差异,精心设计和组织数学学习活动,做到因材循导;用变式教学(概念变式、过程变式)突破学生认识上的封闭性,在多维互动和平等对话中,促进学生自觉体悟;在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和方法引领(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中,提升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水平(具体结构见图2)。

具体教学流程和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深思真学。“思”是“学”的基础,深思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只有经过学生深入思考的学才会是真正的学。(2)交流展示。通过学生对新知或问题的深入思考,“学路优先”地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暴露蕴含的问题。(3)变式引领。通过变式引领拓开学生的思域,打破认识上的封闭性,提高学生的“四能”(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自觉体悟。通过凸显数学本质的体悟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本身发生发展的逻辑力量,促进自觉生成。(5)回归基础。在夯实“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追求“稳定而有效”的教学。以上的教学环节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要相互嵌套综合运用。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可综合运用以上五种策略,推进课堂教学的自觉生成。

该性质定理的证明并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在证明“等边对等角”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推断,既节省时间,又让学生感到很自然;再让学生将自己的证明过程也进行了变式拓展,这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认知了该性质定理的本质;最后通过推理逻辑结构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演绎推理的严密性。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教互动性展示,在变式引领中让学生建立关系性理解,在自悟、领悟和感悟中实现自觉生成,这不仅是一种优秀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境界。

自觉数学课堂倡导“学生先思,教师后导”、“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先做,教师后促”、“学生先展,教师后评”,其灵魂是在教学之前,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或相关问题先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思辨,亲身经历问题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知能储备后再进行自觉建构。

我国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作者杨裕前先生有如此评价:“‘自觉数学’课堂虽有一个大致流程和策略,但又反对僵化地套用,强调从学情、内容和课型实际出发灵活应用,具有观点比较全面,实践方法比较灵活的特点,有利于激发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体悟,智慧

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大致要经历“朦胧、混沌、积聚、清晰”这一过程,从模糊的、不自觉的、被动的状态,到清晰的、自觉的和主动的发展状态,这个转变过程的长短,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唯此才能将高效教学转化为高效学习。

“自觉数学”教学原则包括:(1)因材循导。因材循导是在组织和实施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差异和数学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策划和适合的帮扶引领,践行有效的学教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学生的“本质潜能”。(2)自觉体悟。自觉体悟重在突出学生的成长性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不断提升活动经验和元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自觉生成”和“自觉发展”。(3)平等对话。平等对话是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多向度、本质性地认识问题,扩大学生的“认知半径”;在师生、生生的思想交流中能释放出师生共建双赢的“正能量”,激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让教师受到了“被教育”的“洗礼”,拓展教学视野。

还是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中,“自觉体悟”环节中出现了以下的片断。

师:(打开几何画板,见图3)同学们,请观察这个任务资源包,它的信息资源有哪些?

生1:AD、AE、AF分别是BC边上的高线、∠BAC的角平分线、BC边上的中线。

师:ABC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生2:不是。

师:观察任务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生3:当AB和AC边的大小变化时,它们所对角的变化情况和这两边夹角的平分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高线的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

师:很好!为了利于同学们观察,老师在AB和AC边的大小变化的过程中,进行变量控制,其一是固定AB边的长度,其二是让AC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4:在AC边的大小变化的过程中,∠B随着AC边的增大而增大,∠C随着AC边的增大而减小。

生5:综合来看,在三角形中,应该是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等边对等角。

生6:我认为反过来也应该是对的,在三角形中,应该有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等角对等边。

生7:当AB和AC边不等时,AD、AE、AF它们不重合;当AB和AC边相等时,AD、AE、AF它们互相重合。

生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我们不能只看到一条线,应看到的是三条线重合。

生9:原来,等腰三角形中的“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是三角形相邻两边大小关系变化中的“特定关系”、“特定位置”中的“特定状态”。

第6篇: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应用数学的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在初三数学复习阶段,虽然学生所遇到的知识都曾经学过,缺少新鲜感,但如果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学以致用,同样也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如: (1)通过学生上讲台讲概念、定理、解题思路、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在讲的过程中,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有用的,而更多的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这样他会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他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2)用所学的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带有趣味性、能引起学生思考 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助水产养殖户估算一池塘鱼的总质量;②从一边为8,这边上的高线为6的三角形余料如何挖出一个最大面积的矩形;③根据税率,找出税收与工资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帮助父母、邻居、亲戚快速计算工资税;④判断运行的导弹能否击中目标,出手后的蓝球能否投进蓝框。 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前苏联A.A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全神贯注的参与这一活动的全过程。

2.1知识回顾由学生组织。如复习四边形知识,请学生将掌握的四边形知识按照某种逻辑讲解出来,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形成完整的四边形知识结构。

2.2题目讲解时要由“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让他们的思维“碰撞”,擦出“灵感”。例如我讲“如图,把正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对折,使点A落在的中点上,若BC=5,求折痕在ABC内的部分DE的长” 题目时,“这道题怎么去解决?”,我的这句话拉开学生自由讨论的序幕:有的同学提出DE∥BC,可根据 来求,马上有同学就问为什么DE∥BC?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出这是由等边三角形、圆的对称性和折叠的性质决定的。接着,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 的比值计算,许多同学都肯定了F点是ABC的外接圆圆心,根据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圆心也是三边中线交点,可知 ,有的同学连接BF,因为BF平分∠ABC,在RtBGF中,∠FBG=30°,BF=2FG, AF=2FG;有的同学提出在RtBGF中,BG= ,BF+FH=AH= ,设AF=BF=x,FG= -x,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F的长;有的同学提出用相交弦定理BH·CH=AH·A’H,得到直径AA’,从而得到半径AF;有的同学提出连接A’B,用射影定理BH2=AH?A’H求出A’H,再求出半径AF;有的同学根据后三种解法与等边三角形特殊性质无关,提出本题可变化为“把等腰ABC外接圆对折,使点A落在的 中点上,若AB=AC=13,BC=10,求折痕在ABC内的部分DE的长”。

2.3练习校正主要依靠学生完成。答案校对与中档题目的讲解由学生上讲台主持。对校对过程中有疑问的题目通过小组讨论协商解决;对练习校对后仍不能解决的题目通过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解决,对大多数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点拔、启发后解决。

3发挥典型例题的辐射功能

复习课的时间紧,节奏紧张,只有发挥典型例题的辐射功能,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有限的精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现以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数学》第六册A77页例2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原题:如图,O1与O2内切于点T,O1的弦TA,TB分别交O2于C、D,连结AB、CD,求证:AB∥CD

3.1归纳 通过对原题的分析证明,我们可归纳出:⑴两圆相切常用的辅助线是①过切点作两圆的公切线②连结两个圆心与切点,它们在同一直线上;⑵过该切点作两条弦与两圆相交,同圆上的两个交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3.2变化 变化一:大圆上的弦AB运动到与小圆相切,如图2: 此时除AB∥CD之外,还可得到其它一些有用结论: ;∠BTE=∠ATE;CET∽ETB;TE2=TC·TB (证明略) 变化二:小圆放大(或缩小)到通过大圆的圆心,如 图3;此时除AB∥CD之外,因为O1T是O2的直径,所以∠TCO1=90°,所以TC=BC。用此方法可证明O1内过切点T的每条弦都被O2平分。 变化三:大圆弦AB与小圆相切并且小圆经过大圆的 圆心,如图4;此时图形同时具有上述变化一、变化二的 性质。

3.3拓展 拓展一:原题中两圆内切换成两圆外切 如图,O1与O2内切于点T,延长O1的弦TA,TB分别交O2于D、C,连结AB、CD,求证:AB∥CD 拓展二:与二次函数、相似形等其它知识综合运用 例:如图, O1与O2内切于点P,过切点P作大圆O1的内接PBC,PB,PC分别交小圆O2于点E、F,PDBC于D,交EF于M点,EGBC于G点FHBC于点H,设大圆O1的半径为R,小圆O2的半径为r,PD=6,BC=8。 (1) 求证:四边形EFHG是矩形; (2) 设EF=x,矩形EFHG的面积为S, 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 (3) 当R与r之间有何关系时,使得矩形EFHG的面积为 PBC面积的一半,并给证明。

4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一部分学困生,由于他们的大量存在,使得教师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提高初三数学复习实效性的前提是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4.1加强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困生的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困生的友谊,从内心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信任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4.2 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学困生表现在知识匮乏和知识间的联系弱,教师不仅要为他们补知识,而且还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要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和思路的误区,从而对症下药。

第7篇: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开放题 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着两种常见的宿弊,一是缺乏开放机制,对教材内容原型的输出,只局限于封闭式传授,没有揭示出其中潜在的动态因素和开放性联系。二是缺乏实践意识,只注重结论,缺乏结论传授过程中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结论之后的延伸巩固。因此,面对以上状况,必须积极引入开放题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近年来,本人对中学数学开放题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分如下三个层次来谈。

一、展示思维过程

真实的数学思维过程是数学教学中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成份。而数学开放题的精髓就在于注重解答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思维过程的体现。目前中学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教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因而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开放题,通过多种不同的解法,或多种可能的解答,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如我在教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模具,然后回答看到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特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不断将模具做些变化)

生: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折叠后可重合。

师:两角重合从大小角度来讲是什么关系?

生: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证明自己所得的结论?

生:作顶角的平分线,证明两三角形全等(通过观察到的折线直观启发)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与学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后,又问)能不能将这条辅助线变成其它的线?

生甲:作底边上的中线。

生乙:作底边上的高线。(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师:请同学们自己用后两种方法证明,并回答这三条辅助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生:互相重合。

师:通过上面大家的证明,同学们不仅懂得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还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这样,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探讨命题的内部关系和规律,进而掌握命题的实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通过学生思维的充分暴露和展示,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思维的进展程度和层次,并作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二、多角度审视命题

开放题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者结论不确定。也正因为这样,开放题的解题策略也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这类问题,我通常通过启发诱导,要求学生多角度审视命题,充分发挥辐射性思维,找出多维结论。下面是我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个开放题实例。

求证:顺次连接平面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将本题证毕。(见图)

师:证明本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作辅助线,即连结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

师:为什么要这样作辅助线?

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证明是平行四边形。

师:这两条对角线有没有什么限制?

生:没有。

师:连结四边中点而得的四边形,若变成矩形,菱形、正方形,两条对角线应该作什么变化?(学生根据上面平行四边形的证明过程,认真思考,讨论,操作后回答)

生甲: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时,是矩形。

生乙:两条对角线相等时是菱形。

生丙: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时是正方形。

师:同学们能证明自己的结论吗?(这时,所有的学生都会迅速模仿本例的证明法去证明,同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从而验证了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教师总结。)

这样通过对结论的穷追不舍,使学生在开放性结论中加强了对问题和知识点的把握,并且使结论不断丰满起来,活跃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发散性和探究性思维能力。

三、迁移延伸结论

数学开放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功能是发展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学生对一个命题有了相对结论之后,我往往要求学生趁热打铁,将结论进行顺向迁移延伸,或在由结论而重新设定的情境中寻找新的结论。(如图)

已知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证毕此题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本结论还能得到哪此结论(用法)?

学生进一步思考后,得出:

1.点P也在第三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必相交于一点。

3.如何作一点,使其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第8篇: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考;复习策略;地理学科

中考既是学业毕业考试,也与高考一样是选拔性考试。从某种意义而言,中考比高考是更为重要的考试。作为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深深知道地理、生物等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地理无时不在,日常生活、外出旅游、投资做生意等更是离不开地理。为了保证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学质量,本县把地理、生物课程列入中考科目,各以50分分值计入学生中考总分。由于课程设置原因,这两门课程在八年级就已结业,到九年级学校还须安排一定课时进行复习,大大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和学校教学任务,还影响到九年级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本县的地理、生物中考就安排在八年级结业时进行,一方面可保证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减轻学生在九年级的学习负担和学校教学压力。这种变化需要广大地理、生物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复习策略,面对内容多、课时紧、任务重,如何利用有限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复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中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为在有限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复习,教师应提前考虑各种因素,把时间和内容的安排精确到天,精确到每一节课。复习一般而言包括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于4~5月中旬,主要立足每年《丰都县地理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从近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看,命题覆盖面广,考试范围以湖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2012)上下册、八年级(2013)上下册内容为准。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第三节俄罗斯,第六节巴西,第七节澳大利亚。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七章联系与差异;第八章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试题凸现灵活性,与社会和时政及生活相结合。但无论试题如何灵活,呈现方式如何新颖,试题始终不能脱离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考查。

例如,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动植物王国”,其原因是:

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云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云南省位于热带 D.云南的少数民族多

这一题涉及多个方面,但展示云南位于横断山区,各种不同气候类型集聚于此,再加之位于高原地区,所以该地区气候纷繁复杂――突显中国气候复杂这一显著特点,抓住这个特点,任何变化都不离主题。这一阶段复习主要严格紧扣考试标准规定范围,以《考试说明》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记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2.第二阶段:强化专题

这一阶段于5~6月上旬,梳理知识体系,讲练结合。打破4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以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重点落实以下专题进行复习:地球;天气和气候;大洲;世界地区差异;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产业;中国的区域差异。

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开放性题目训练) 。地理学科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做练习时切忌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深入,下笔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通过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地理规律性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及方法。

3.第三阶段:精准训练

这一阶段于6月上旬至考试之前,重点从基础考点――需要学生背诵内容、地图专项能力、答题技巧三方面入手进行强化训练。

教授可自己命几套地理中考复习模拟试题进行基础知识点实战强化训练,试题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可带领学生做读图专题训练。因为近年地理考试别注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重点突出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气候图、中国山脉图、中国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河流图、铁路交通图等方面的练习。可综合练习,演练完整的中考模拟题,从学生答题技巧、心里应对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应试能力。

二、关注重点内容落实

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中地理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知识容量偏大,每周2节课,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必须高效利用有限课堂进行复习,让每一节地理复习课学生都学有所获。复习过程中应对症下药,狠抓“讲”、“练”、“评”。

1.讲清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地理考试中,许多学生极易将相近或相邻的概念混淆一起(如山地与山区: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还有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仅仅进行想当然的直观理解,没有掌握概念的实质;有些学生随意缩小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或者反之,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法,将相邻及相近的概念集中一起进行对比讲解。而这些知识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地位极其重要,须有针对性地补充这些概念,否则将会形成一系列的难点。

2.讲透基本原理

地理原理在初中教材中只有概括性、描述性地零碎涉及,学生分散接受这些原理,学习效果可能较差。为此,教师有必要将这些原理整合归纳,向学生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练”,并引导学生进行应用,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论题是:何事发生在何地,以及为什么?即地理学的3个“W”(what,where,why)。地理学家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包括自然和人文现象。“人们面临区位选择”是对地理学3个“W”中关于人的活动进行分析的起点。因为对某一区位的选定是以放弃在其它区位利益为代价的,所以,地理学家在对这些问题分析时,必须设置分析的背景,即人们面临在哪些区位之间进行选择。

设想要建设一座水库,如果坝址已定,如三峡大坝,接下来还有很多问题:坝高是多少,不同坝高的淹没范围,淹没地区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状况,移民数量和职业结构等;不同坝高的社会利益,包括发电、防洪和航运。这些都是水库建设选择的背景。以地理学家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学派强调经济体是在有差异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空间中进行选择,即强调经济体在社会文化中的“嵌入”。因此,区位选择的背景或区位选择的情景设计,或者思考人们面临什么情景的区位选择,均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理。

3.讲明读图要领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必考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专题图形式进行学法指导。首先,仔细审题。要从试卷中呈现的地图加以定位。细读图下说明,了解属哪类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等。再对照教材和图册资料查找相应信息,再次认真读图。

例如,地形图包括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前者在平时学习中常见,学生会依据颜色、高度表和图例进行判读。而地形剖面图较陌生,教师则需在讲清概念后,训练学生能将这两种地形图有机结合分析。对于地图,老师可以适当缩小范围以减小他们的学习压力。

三、强化地理复习效果

1.知识升华为规律和技巧

地理复习不要只满足于复习知识点,而是一定要将知识点升华为规律和技巧,让学生了解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理要素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

例如,复习整个初中地理最难的知识点经纬网时,一开始复习经纬线、经纬度等知识,后利用幻灯片带领学生找出度数变化规律,总结出类似“横纬竖经”,“向北递增是北纬,向南递增是南纬,向东递增是东经,向西递增是西经”这样的规律,最后通过几个例题巩固地理规律,学生的难题可迎刃而解。又如,复习利用等高线判断山地不同部位时,难点是山脊和山谷的判断,除复习山脊和山谷等特点外,可带领学生认真观察等高线上海拔数值的递变情况,总结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的规律,并加强练习巩固,这样可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2.灵活运用区域比较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中,区域地理分值最高,包括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区域众多,学生很容易混淆,用区域比较法可化繁为简。例如,复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时,可利用区域比较复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用图片和表格把两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加以呈现,学生则一目了然,容易记住。还可以用区域比较复习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和发展条件:北方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所以在辽中南地区适合发展重工业;京津唐地区资源丰富而发展综合性工业;长三角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市场则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南方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所以在珠三角地区适合轻工业发展等。教师不仅在复习课上多用区域比较法,还应教会学生自己复习时常用。

3.掌握特殊记忆方法

第9篇: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

关键词: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地形图是对地理地形的客观存在特征进行了概述和抽象的一种科学方法,但由于地理地形本身存在多变性、空间性和实体性,想要全面充分的通过地形图来表达实际地理状态,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人们已经在不断探索具有全面性、真实性、科学性等优点的测绘方法和技术,并获得成效。三维地形图测绘技术如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性的技术内容,而是在早期二维数字地形图的基础上增强了空间性,使数字地形图丰富化、三维化,也为实际的研究和测量工作提供新的依据。

数字地形图便于使用、储存和绘制,但目前大部分数字地形图仍然是二维的,即所有的高程点和所有线上的特征点只反映其平面位置,而不反映其高程,地形图中所有的点和线都是二维的。为了克服二维数字地形图在空间表示和应用方面的不足,三维数字地形图应运而生。在三维数字地形图中,特征点和特征线都是三维的,这使得计算或查询线状地物上任意两个特征点间空间折线段的长度;查询任意特征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即三维坐标;绘制线状地物上任意两个特征点间的纵断面图;测量或查询任意两个特征点之间的倾斜距离、水平距离、高差、坡度、水平方位角和空间方位角变成可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对于线状地物的工程规划和设计如灌渠路线的规划和设计、输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等等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本文通过笔者对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的应用总结,探讨了测绘关键技术及应用方法,希望为同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二、三维数字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三维数字地形图概念

三维数字地形图已不是一个新概念,最早的三维数字地形图是在二维数字地形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上带高程,即这类数字地形图中只有等高线和高程点是三维的;后来以此为基础,又在一些不突出地表的地物如公路、河流等的特征点上注上高程值,使它们也变成三维的,从而使数字地形图更加三维化。但这些数字地形图都不是完整的三维地形图。三维数字地形图也是线划地形图,它把地形和地物都看成三维空间对象,用三维离散点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空间位置和立体形状。也就是说,所有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和特征线都是三维的,其中X和Y用来表示地物或地貌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位置;Z用来表示它的高程。

2、三维数字地形图具有如下特征:

①它既能反映制图区域内地球自然表面的高低起伏,又能反映其上地物立体形状。

②它是用三维离散点表示地形或地貌以及地物空间立体形态的矢量地图,在反映地物的平面位置或大小与竖直方向的高程或高度(所谓高度就是地面上空一点沿铅垂线到地面的距离)时,都是按1:1或同一比例尺表示的。

③它在反映空间地理信息时都是比较精确、细致和详细的,用比例尺(或空间分辨率)的概念表示就是大比例尺(或高分辨率)的,如1:500(或0.05米)、1:1000(或0.1米)和1:2000(或0.2米),且通常都是小区域的。

④它只能是数字或电子形式的,不能是纸质的。

三维立体图、视觉立体图、鸟瞰图、三维实景模拟地图,三维城市景观以及目前三维空间数据显示和可视化表达的主流技术——虚拟现实或临境技术等都是类似于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概念。但他们都是用栅格或影像表示地理信息的,强调三维视图,重视空间认知的功能。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数字城市、数字地球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有非常广泛的研究,并且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进行三维数字地形图研究的人员却不多。随着数字地形图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为了方便人们进行空间方面的分析和测量,对它表达地貌和地物的方法及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它独特的应用价值就是,在CAD软件平台上,可以把它应用在工程上,并且能查询任何特征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即三维坐标,所以三维数字地形图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三、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探讨

卫星定位技术、激光测量实时获取技术、地图特征信息提取等是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的关键点,其基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实现一系列的测绘与成形工作,具有快捷性、准确性、技术化和科学性。

1、卫星定位技术。全站仪集成技术和卫星定位是有效提供地形图测绘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远大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地理测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实地考察,且测量时间长、空间广、面积大、准确性低,造成测量结果误差性大,难以作为科学的研究依据,给研究结果带来不确定性。而卫星定位技术则很好的规避了非准确性的风险,由于卫星定位技术可在指令的要求下对某个被测量区域进行拍摄和测量,直接利用电子形式完成一系列工作,仅需专业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实施操作,故而可大大节约人、物、财力,为国家节省资源,缩减成本,并提高产出。卫星定位不受天气、地物、地形等特殊性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和抗干扰性,定位速度快和准,精度高。

2、激光测量技术。激光测量技术与电子技术同步发展起来,并已经从静态点测发展成为动态的实时监测,分辨率高,测绘面积广,并迅速将空间测量以三维坐标数据的形式表达出来,使被测绘地的具体形态构建更加完善准确。

3、地图特征的提取。卫星定位技术和激光测量技术都仅仅为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测绘提供了有利的数据,但数据是离散的,不具有观测性。而地图特征的提取则是在以上技术数据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建模。

值得注意的是,卫星定位技术、激光测量技术和地图特征的提取技术是相辅相乘、缺一不可的,三种技术具有接续性,也具有共通性,有效综合应用方能完成整体被研究物的地形图测绘,并实现比例的调整与对比研究。

还有,三维数字地形图技术的关键点应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地质科学或对地理特征的研究方面,单纯实现地理勘测与勘查的工作要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市政建设的公路、铁路、电线铺设、水利维修、灌渠输水等具有线性特征的工作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数据提供意义,这些工程项目都需要有效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激光测量技术、地图特征的提取实现对具体工程内容的水平、垂直位置、坡度、高差、角度等数学指标的测量和记录,并形成指导意见,甚至在譬如路灯照射范围、车辆行驶距离等等相关内容都可以提供确切的数据资料,大大提高了市政及其它类工程项目便捷性和效率。

四、结语

三维数字地形图技术综合了虚拟现实技术和GIS三维数据显示与管理技术,并借由这两种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在人们生活当中的普及应用,使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获得了更广泛空间的交流与发扬,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线索,也为能源、环保、城市建设、地理研究、甚至是电信行业等提供了无限的商机。总之,三维数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者深入探讨,并将其扩展到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充分发挥其作用,该技术将具有更加远大的发展前景。当然,创新性仍是目前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对各类技术的提升,还是对建模方法的改进,或者对测量范围的明确等,都需要广大相关工作者转变思路,擅于钻研和思考,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将技术更加细致化和准确性,促进我国地形图测绘技术的成熟并应用于更广泛的实际工程操作中。

参考文献:

[1] 李秀玲. 浅谈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缩编方法[J]. 测绘地名学,2011,3(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