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水资源监测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资源监测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资源监测管理

第1篇: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1当前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意识不足

水文水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依照相关的程序进行,是关系到国际民生的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从立项到建设和管理等工作都应符合国家的规定。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水文机制体制不健全,地区不平衡的情况较为普遍。在水文水资源建设中,基层的管理人才较为欠缺,管理模式则是采用的粗放型的方式,项目审批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管理者对基建程序了解不足,缺乏管理意识,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

1.2水文监测设备不足,技术含量低

目前,在我国的水文水资源建设中,工作人员仍然从事着繁复的手工劳作,技术含量偏低,所采用的水文监测设备也相对落后,质量不高,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水文水资源建设管理工作的难度。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水文监测设备的数量分布很广,技术水平先进,工作效率获得显著提高。而我国却仍然沿用传统的检测方式,并没有采购和使用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进而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出错率高。

1.3建设项目空间跨度大,专业融合性强

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所包含的内容极多,如水文测绘、水文测站、水情分析、数据中心等专业内容,还有土木工程建设、水文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流域监测系统等都会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专业融合性极强。而且,水文水资源建设与普通建筑工程不同,其工作地点并不固定,可能会涉及整个流域,空间跨度大,这些因素都导致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的难度剧增。

1.4建设主体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导致建设主体不明确的原因较多,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体制不明确。目前,我国通常以区域的流域水系为基准,来设置地市级的水文机构,行业的垂直设置缺少同地方的必要交流,因此经常出现多个地方的水文工作由一个地市级水文机构来负责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关于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问题的建议

2.1明确建设主体,建立法人制

在水文水资源建设中,建立项目法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对于全过程的控制,明确建设的责任主体。在一定的层级,按照管理工作的需求,设置专门的机构,用于管理相应的建设项目,其职责就是组织和管理项目建设工作。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利用该机构来解决。由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法人机构,对于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应具备经济、管理、财务、合同和技术方面的才能。为了充分调动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可以将与项目法人目标管理有关的制度,在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中试行,从而推动和促进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2加强按照管理程序进行项目建设的意识,严格规范审批程序

在水文水资源建设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程序意识较为薄弱,不按照管理程序工作等,因此有必要让基层管理者切实认识到管理程序的重要性,可以采用进行专门培训的方式,提高管理者的认知度。在审批项目工程时,对不符合程序的项目,不予立项,加大执行的力度,按照程序办事。尤其是对于超出投资计划的项目,必须加强程序管理。

2.3将水文水资源项目的各个专业有机融合,对标段界面做到合理划分

空间跨度大是水文水资源项目工程建设的难点之一,也是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的特点之一。因此需要划分标段,而划分的依据则是根据建设项目处于的河流流域归属地区,将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到每一个标段。设立明确的界面,对标段进行管理,从而防止出现标段之间义务、责任不明确、混淆的问题。相应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后,项目管理的流程则更为明确和清晰。水文水资源项目工程同相关专业的衔接工作,是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工作,是进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水文水资源项目工程的专业面非常地宽泛,同很多个专业技术领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建立模块化单元格的方式,有机地融合各个专业。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并非是千遍一律的,项目建设的地点不同,与之适应的项目管理也应相应地变化。而采用模块组合的方式,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文水资源项目建设的效率。

2.4严格管理项目的施工过程

在工程质量评定中,项目划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必须进行有效的划分。然而,针对这类项目的划分,国内仍然缺乏权威性的机构来提供意见,因此这一工作仍在探索中。在实际的工作中,应遵循项目划分的原则,切实了解当地水文水资源的具体情况。评判项目工程质量的标准和依据,就是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按照要求实施到位,效果如何,必须对其进行监控,了解施工单位的执行情况。目前,有一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必须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使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完成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跟踪关键质量点并进行实时监控,可以采取平行检查与旁站、巡视检查两种方式,尤其是对于项目的关键部位、工序以及质量的控制点,应该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控制关键质量点按照标准施工,确保水文水资源项目工程的质量。做好对项目施工工序的检查、验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由施工单位对项目各个工序的关键部位与产品进行检查,检查合格以后,再把质量验收的通知单提交给监理工程师,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检验并确认合格以后,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

3结束语

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是关系到国际民生的重要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国家的繁荣与发展,需要水文水资源建设的推动和支持。水文水资源建设还同时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加强水文水资源建设,必须做好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使水文水资源建设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加强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才能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提高水文水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郭锋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水文局

参考文献:

[1]陈响.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7).

[2]史超.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传播,2014(7).

[3]吴坤友.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

[4]张伟,冯峰.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1).

第2篇: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关键词:灌区基本情况;建设与管理的成效;存在问题;原因;结论

1 鸭河口灌区的基本情况

鸭河口灌区地处豫西南南阳盆地腹心、汉水流域唐白河之间,总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灌区兴建于1966年,1970年开灌。效益8个县区35个乡镇办,现有白桐、鸭东干渠2条、分干渠8条、支渠118条,各类建筑物6万多座,设计灌溉面积238.1万亩,是河南省最大的水库自流灌区,同时也是国家节水改造项目投资重点、全国大型灌区综合改革试点、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信息化建设试点和末级渠系改造试点灌区。

2 灌区建设与管理成效显著

(1)灌区建设。鸭河口灌区自1998年开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通过持续实施,2010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0万亩。近几年,在省厅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坚持“两改一提高”的治水新思路,着力打造现代灌区,骨干渠系基本实现了工程景观化、面貌园林化,管理标准化,灌区综合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实现南阳粮食总产超百亿斤大关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整合资金,集中连片,协调推进末级渠系的改造,相继建成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高标准现代灌区示范区和田园化农田水利精品示范点等农村水利样板工程,灌区五级渠系全面配套面积不断扩大,灌区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2)灌区管理和运行维护。为巩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灌区效益,近年来灌区坚持以“规范化、经常化、标准化、多元化”为目标,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常抓不懈。一是推行干渠管理俗蓟。重点是对市局管两条干渠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制定具体标准,实行一季度一考评,基础工资与出勤挂钩,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联系奖惩,落实管理。二是实行干渠工程维修养护经常化。年初,在全面普查确定维修养护计划的基础上,对两条干渠及跨县分干渠段的工程进行维修养护,做到养护经常化。年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联系包干经费拨付和奖惩。三是推行支渠管理规范化。主要是依据《鸭河口灌区支渠管理规范》,对支渠的四大管理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制定落实规划,采取开展达标验收活动的办法,推动由过去的弹性管理走上了指标管理。四是推行末级渠系管理多元化。

主要采取四种形式,来摸索解决末级渠系的管理问题。(1)以渠系或行政村为单元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把支渠以下末级渠系的经营权、管理权完全交给用水户,实行民主管理。(2)以乡为单位,由水管所在全乡聘任群管人员,组建末级渠系管理队伍,实行划片承包管理。(3)以专管组织为主,实行延伸管理。(4)以村为单位,对集体经济好、党员干部战斗力强的地方,实行村支部或村委自管。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末级渠系管理缺位。国家对灌区的管理机构只设到支渠(骨干工程)一级,斗渠以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位于灌区渠系的末梢,其所有权和使用权一直属于村集体,而水利工程管理上的主体缺位,出现了 “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有人毁有人怨无人修”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实行后,改变了原来社队集体与农户的关系,出现了农田水利公共事务缺乏组织与管理的现象,而不少群众甚至县乡干部都认为只要是工程没人管,群众浇不好地都是灌区管理单位的事。虽出台了政策性文件,仅靠一个行业很难做到。特别是改革涉及到经费来源和人员,难以破解,导致田间工程管理一直处于缺位状态。(2)骨干工程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全灌区管理人员呈现出严重短缺的局面,且人员高龄化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体改后,一部分管理人员按政策退休,而各个县区因财力原因严格控员控编,一直没有新进人员、补充年轻人。(3)灌区工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控制标准,不能保证建成后完全发挥效益。各职能部门投入灌区的项目建设,主要以修路打井为主,附带修渠,规划设计和建设各自为战“多龙治水”,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统一协调把关的部门,对规划设计、实施上进行统一的安排,并结合灌区实际状况进行有序实施。(4)社会各项建设不断占用灌区有效灌溉面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官庄工区、高新产业集聚区的成立,其管辖区域内的职能发生新变化,各类项目加速落户,这成为下步灌区有效面积减少的最大因素。而灌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行业部门,目前状态被动,也只能顺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5)权益保护面临挑战。渠道作为野外敞开式工程,特殊天气和放水防汛期间,在强化各级管理责任和实行严格巡检措施的情况下,仍易发生溺水或交通安全事故,处置后续问题给管理单位造成极大压力,形成的诉讼案事件,法律判决形成的赔偿使仅仅依靠财政供给本就吃紧的经济艰难维持运行,这成为基层水利部门下步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6)灌区普遍执法难。在遇到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等违法事件时,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执法效果,最终按照法律程序强制执行也受到和谐稳定指导思想的束缚,出现执行难,也难以达到效果。(7)水费征收困难。农业税取消以后,国家对农业还给予了种粮补贴,群众认为种粮国家都给补贴,水费就不应该再收,交费热情不高,乡村干部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收费任务,采取了乡镇财政垫支的方式。另一方面,灌区管理部门人员精力也根本无法做到把用水与收费服务延伸到农户。

4 结论

第3篇: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学 管理 水资源

【分类号】:TU831;TU201.5

实现污水资源化,避免水资源危机,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重大课题,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在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实时控制管理子系统等组成。它是高技术的集成,体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并且代表了当前世界水资源管理的方向,而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试点示范、全面推开”的原则下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如何实现水利现代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综合管理任务中,如何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而采用集约式的现代管理方式?实施对水资源动态的、实时的、优化的配置,基础是获取大量的、动态的水资源及相关信息。当代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已经成为可能。这种系统的建设将使水资源的管理发生重大变革,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是以现代水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对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实时、优化配置和调度;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高新科技手段,对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及相关的大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及管理;以远程控制及自动化技术为依托对流域或地区的工程设施进行控制操作。 主要特点:(1)针对不同流域、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状况,水资源管理中不同的重点问题,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设置也应具有不同的特点。系统的设置还应与防洪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相结合。(2)这种系统应是高新技术的集成。包括监测技术、通信、网络、数字化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3)它不同于以往的水资源监测系统,仅仅具有监测功能。这种系统更重要的功能是进行实时配置调度。体现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体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体现“依法治水”的原则。

(4)这种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框架,除采集水资源信息外,还广泛采集流域或地区内的气象、墒情等自然信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信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信息以及需水部门的需水信息。

(5)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水量和水质。意义在于:科学、准确地进行资源配置及调度,保证供水安全。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应具备水资源实时测、水资源实时预报、水资源实时调度和水资源实时管理等功能。其核心是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以及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其他各部分则为系统核心的补充、延展和支持。在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提供相关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数据可靠性在线分析功能。系统总控目的是建立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控制各库和各子系统的协调运行。

其重点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及水温等)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监测数据预处理,以及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实时在线分析处理等。该子系统还应提供与各类监测仪器衔接的数据采集接口,通过接口模块动态收集监测数据资料,确保存入数据库中的监测资料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实时控制子系统主要完成两个功能:一是将输出指令直接作用于可控自动化水资源调配和控制设备(如给、排水闸门等),通过有线/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对系统所涉区域内的重点给、排水设备及重点控制工程进行远距离的调节控制;二是将系统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的成果以实时报告(如水资源预报、水质分析公报、企业排污超标警报、水资源调配建议方案等)和多媒体报警信号(如大屏幕指示、声光警报等)的形式进行动态输出,以供决策部门进行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参考。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管理各种水资源水环境监控项目的数据资料,具有监测数据资料的输入、存储、整编、查询与传输等功能,对水资源监控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管理和处理。该子系统还应提供对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以及实时控制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对实时监测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模型库中的相应模型对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智能化的综合分析,参照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形成水资源(包括水量、水质、水情和水环境等)动态状况的分析成果;并根据分析成果,产生辅助决策报告或直接控制指令。系统还应专门设计有多库协同器,进行各库之间的协调。多库协同器提供系统各库的协同规划、综合调度、人机交互、资源共享、冲突仲裁和通信联络等处理功能。 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是本系统的技术核心,它将以国内外近年在水源、水环境和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高新技术进行综合开发,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实用性强、又便于扩展和更新具有决策支持能力的智能化综合分析系统。

模型库及其管理子系统提供相应分析处理使用的处理模型和计算方法的例程库。包括各种时态和空间模型、在线数据可靠性分析算法等。包括水情预报模型、水量评价模型、水量预测模型、水质评价模型、水质预测模型、水污染模型、需水模型、生态环境分析模型、洪水演进及仿真模型、决策支持模型等等。 知识库及其管理子系统是用于知识信息的存储及其使用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是整个系统运转的基础,准确高效地收集和及时处理大量复杂的监测数据资料是整个系统设计和开发的重点。数据库及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是面向数据信息存储和信息查询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第4篇: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一、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什么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呢?这个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高新科技手段,对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及相关的大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及管理;以现代水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对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实时、优化配置和调度;以远程控制及自动化技术为依托对流域或地区的工程设施进行控制操作。

这种系统的主要特点是:①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水量和水质。实时监测的意义在于:只有掌握瞬时变化的水量信息,才能科学、准确地进行资源配置及调度;只有掌握瞬时变化的水质信息,才能对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和有效监督,也才有可能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保证供水安全。②这种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框架,除了采集水资源信息外,还广泛采集流域或地区内的气象、墒情等自然信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信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信息以及需水部门的需水信息。③它不同于以往的水资源监测系统,仅仅具有监测功能。这种系统更重要的功能是进行实时配置调度。它是在监测的基础上,以大量的综合信息为基础,采用现代水资源管理数学模型,为水资源的实时配置、调度提供决策支持。这种模型势必突破“就水论水”局限,体现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体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体现“依法治水”的原则。④这种系统应是高新技术的集成。系统的设置应充分吸收国际上最新技术,坚持高起点。它包括监测技术、通信、网络、数字化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⑤它的设置应是因地制宜的。针对不同流域、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状况,水资源管理中不同的重点问题,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设置也应具有不同的特点。系统的设置还应与防洪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相结合。

这种系统的技术要求是:①以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和在线分析,有效地提高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率,确保监测信息的有效性。②充分掌握所在地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建立相应的资料库和水量、水质模型、供需水模型及生态环境分析模型。供水方面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主水、客水、污水回用等等,需水方面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③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高度技术集成,快速、高效、准确、客观地分析处理大量监测数据信息,并根据已建立的供需水模型和水环境分析模型等,动态生成水资源优化配置、调配计划等辅助决策方案。④以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为基础,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远程控制和科学管理等,即实现水资源调控的现代化。⑤系统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动态可扩展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二、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应具备水资源实时测、水资源实时预报、水资源实时调度和水资源实时管理等功能。其功能概要详见图1。系统的总体结构又可分解为以下主要部分(参见图2):①数据库(包含图形库、图像库和CIS系统),②模型库(包括方法库),③知识库,④在线数据采集子系统,⑤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⑥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⑦实时控制管理子系统。其核心是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以及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其他各部分则为系统核心的补充、延展和支持。

系统总控目的是建立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控制各库和各子系统的协调运行。

在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提供相关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数据可靠性在线分析功能。其重点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及水温等)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监测数据预处理,以及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实时在线分析处理等。该子系统还应提供与各类监测仪器衔接的数据采集接口,通过接口模块动态收集监测数据资料,确保存入数据库中的监测资料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管理各种水资源水环境监控项目的数据资料,具有监测数据资料的输入、存储、整编、查询与传输等功能,对水资源监控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管理和处理。该子系统还应提供对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以及实时控制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

实时控制子系统主要完成两个功能:一是将系统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的成果以实时报告(如水资源预报、水质分析公报、企业排污超标警报、水资源调配建议方案等)和多媒体报警信号(如大屏幕指示、声光警报等)的形式进行动态输出,以供决策部门进行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参考;二是将输出指令直接作用于可控自动化水资源调配和控制设备(如给、排水闸门等),通过有线/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对系统所涉区域内的重点给、排水设备及重点控制工程进行远距离的调节控制。

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对实时监测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模型库中的相应模型对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智能化的综合分析,参照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形成水资源(包括水量、水质、水情和水环境等)动态状况的分析成果;并根据分析成果,产生辅助决策报告或直接控制指令。系统还应专门设计有多库协同器,进行各库之间的协调。多库协同器提供系统各库的协同规划、综合调度、人机交互、资源共享、冲突仲裁和通信联络等处理功能。

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是本系统的技术核心,它将以国内外近年在水源、水环境和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高新技术进行综合开发,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实用性强、又便于扩展和更新的具有决策支持能力的智能化综合分析系统。

数据库是整个系统运转的基础,准确高效地收集和及时处理大量复杂的监测数据资料是整个系统设计和开发的重点。数据库及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是面向数据信息存储和信息查询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本系统的数据库内容包括:①水利工程档案库,②监测仪器特征库,③原始监测数据库,④整编监测数据库,⑤监测网站资料库,⑥人工巡视检查资料库,⑦数据自动采集参数库,⑧模型输入输出数据库,⑨成果数据库,⑩实时控制日志数据库等。图形库和图像库是数据库的延展和补充。

模型库及其管理子系统提供相应分析处理使用的处理模型和计算方法的例程库。包括各种时态和空间模型、在线数据可靠性分析算法等。包括水情预报模型、水量评价模型、水量预测模型、水质评价模型、水质预测模型、水污染模型、需水模型、生态环境分析模型、洪水演进及仿真模型、决策支持模型等等。

知识库及其管理子系统是用于知识信息的存储及其使用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本系统的知识库内容包括:①各监控项目的监控指标,②日常巡视检查的评判标准,③监测数据误差限值,④专业规律指标,⑤专家知识经验,⑥水利法律、法规,行业规程、规范的有关条款等。

三、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实施

第5篇: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从中线水源质量现状出发.分析了水资源保护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从宏观上提出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切实保证中线水源质量的措施及对策。

1地理及自然环境

1.1地理位置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分布于湖北、河南两省境内,行政区域隶属于两省6个县市,水域面积750km,其中湖北省境内约占水库面积的50%,其回水长度汉江177km,丹江83km。

1.2自然环境

丹江口水库为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及水产的综合性水库,由汉江和丹江组成,简称汉库和丹库。丹江口水库总的趋势由西北向东面倾斜,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lO00mm,其中5~10月份占70%~80%,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5亿m,正常蓄水位时库容为175亿m,水量较为丰富。

2水环境状况

2.1水环境质量

(1)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水源为汉江和丹江及主要支流,而汉江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75%以上,汉江全长1577km,干百年来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水资源,根据30多年来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特别是对近10年来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以上)的水质除个别项目个别汀段超过地丧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外,其余都达到了II}类以上标准,I~III类水河长占90.3%,丹江I~III类水河长占93.2%。

(2)目前丹江口水库是丹江口市的生活饮用水源以及河南、湖北两省的部分工业、农业灌溉用水。根据近年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丹江口水库水质达I~II类的监测断面占86%,HI类的监测断面占10%,IV类的监测断面占4%,可以看出总体水质是优良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巨大的库容有超强的自净能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理想水源地。

2.2水环境监测

(1)承担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监测任务的是长江委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从1958年丹江口水库动工兴建开始,为了研究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长江委就在汉江中上游的各个江段开展水质监测分析,1967年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后及时增加了坝上等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为了调查水污染情况,先后多次对水库流域内8个县市进行了污染源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污染源基本资料。另外为了了解水库蓄水后的水质变化和底质情况,进行了3次普查采样分析,从入库站白河至大坝下游老河口,从丹江荆紫关至大坝,在汉江和丹江干流以及污染较大的8条支流进行了监测分析。现如今长江委在丹江口水库内已设置了十八个水质监测断面,分析项目达50余项,由于丹江口水库涉及三个省,又开展了省界监测任务。每月向国家提供水环境监测资料,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向国家提供“全国水环境状况通报”信息。

(2)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需要,特别是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现状评价以及环保设计工作的需要,近年来,重点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的水环境监测,对水库周边及其支流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水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价工作,并开展了库区的生物监测,从而进一步摸清了水库流域的水环境现状。几十年来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做了大量的水质调查、监测以及评价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分析积累了详实可靠的水环境资料,为水源地水质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3存在的问题

(1)点源污染增多,对库区造成潜在的威胁。

根据多年来监测资料表明,丹江口水库因其水量丰富、库容量大、稀释自净能力强,多年来水库水质一致处于I~II类标准,但随着近年来地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不断增多,一些库区支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库区造成了污染的隐患,比如库区支流神定河,其上游即是因汽车工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十堰市,她是丹江口水库坝上流域最大的工业城市,占库区污染负荷的70%左右,虽然近年工业废水污染问题有所缓解,但根据监测结果,神定河目前的主要污染物氨氮、COD、BOD、粪大肠菌群等超标,这说明生活污水的污染仍严重,市区70%的城市污水由神定河排出流入汉江,成为丹江口水库最大的污染源之一,虽然人库水量比例很小,但其径污比很大,且有污染加重的可能;再比如支流老灌河,在丰水期水量大时,污染较轻,但进入枯期,水质污染明显加重,水质都达到了Ⅳ~V类。

地方污染企业超标排放污水,屡禁不止,这与地方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丹江口水库上游及周边大多为山区,交通不便,人们环保意识淡薄,致使污染事故经常发生,比如2000年汉江上游旬河及丹江上游铁河的氰化物倾入事故等等,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水资源管理缺乏统一、有效的运行机制。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开始,作为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状况,水库及上游涉及河南、湖北及陕西三个省,水资源管理、监测部门重叠,监测断面重叠,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出现了省与省间的矛盾,地方与地方间的矛盾以及系统与系统间的矛盾,由于没有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协调,发生污染事故时,缺乏应付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化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缺乏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制。

(3)水环境监测布局不合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丹江口水库范围大,面积广,静库面积达750km,有主要支流20余条,现在有一些水域监测是空白,不能满足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同时对水库全流域进行水资源评价时,则代表性不足,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有一些水域监测又重叠,各地方、部门的监测方法、监测能力差异较大,很难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不能对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水事纠纷等问题有效的解决,所以没有真正起到对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作用。

3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及对策

3.1依法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由于丹江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范围大,各地方、部门着眼于本地区利益,很难顾及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虽然近年来各地方在南水北调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上认识得到了一些提高,但涉及地方利益时,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经济,重效益,轻环保的思想,光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流域机构,在行使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我国新《水法》已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明确规定了流域机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强化了流域管理,既然国家已明确了法律地位,流域机构就要承担起责任,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使管理工作纳入更具体的、科学的、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统一管理轨道。因此,结合丹江口水库的特点,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制定保护水源区的相关法规,比如制定“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措施,从政策上、行政上来约束影响水环境的行为,制定法规是为了有法可依,所以,流域机构要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并强化法律责任,确保一库清水向北流。

3.2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

(1)应采取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流域与区域、省与地方、f:游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统一协调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具体可成立一个流域机构与各有关地方行政部门组成的“水源区协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水源公司提供一定的工作经费,定期进行会商,对以前的监测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经验交流,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部署。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2)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对丹江口水库及主要支流实行控制,进行定期常规监测及眢界监测,对水库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入库口设置重点监测断面,按照各河段具体情况制定出水质保护目标,根据河流上游来水量、排污口排污量以及水质标准制定出水库的纳污总量,进行宏观总量控制,对各主要支流及排污口进行监督监测,发现超标,则利用协调委员会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3)地方水资源监测部门要加强对进入各级支流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进行水质水量的控制监测,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完成,对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河流及水域,要通告其上游城镇,对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单位,要通告其主管领导,限期整改,在限期内仍未达到标准的,可依法追究其责任。

3、3加强入库河流监测,控制水污染

目前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有的还没有开展监测,有的由各地方水利部门监测,有的是流域机构监测,有的是环保部门监测,甚至有的监测断面重叠,一个监测断面几家在监测,检测信息互相封闭,这都不利于水污染的防治,更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入库河流的水质监测,就是要科学地规划,合理的布局,严格控制进入各级支流的废污水总量,切实当好水资源保护的耳目。丹江口水库是我国水质最好的水库之一,但它也承载着一定的污染压力,主要是支流及上游河流。因此必须加强入库支流的水质监测,对神定河、老灌河、旬河等进行常规水质监测,支流神定河的径流量虽不大,但她是十堰市的一条排污河,十堰市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重点就是神定河的治理,现在治污的重点正在转向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2002年十堰市的环境统计显示,神定河年排放污水380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为1600万吨,生活污水220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在2005年完工后的总设计能力是l6万吨/日:老灌河也是一条污染较大的河流,这些河流都需要进行常规监测,以确保进入库区的水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

3.4建立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

为了确保持续优质的水源,不仅要及时地获取水源区内各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信息,而且要对未来的水质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这样才能保证水源区的水质,为此,就需要建立水源区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

(1)充分利用流域机构具有水质水量的优势,水质水量并重。根据上游水资源量及水质分布情况,一方面对水量做出预报,另一方面对各监测站点的水环境检测信息统一分析、统一评价,并进行变化趋势研究,统一分析研究各支流对工业、城市废污水、农田灌溉退水等进入水源区时,会对水源区的水环境质量带来多大的影响,对未来做出预测。这样也能避免地方利益保护之嫌,通盘考虑,协调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

(2)为了及时掌握水源区水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水源区内各机构的监测站点,可象水文测验一样向流域机构及时提供水环境监测信息,此为公益性的工作,流域机构作技术上的指导,这样根据各种监测信息,统一分析、评价水质成果,减小点源污染及面源污染,最后根据对未来做出的分析成果,定期发出“南水北调水源区水环境状况通告”,及时地与各地区、各部门进行沟通,对于未达标的水域及河流,监督各地方、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限期整改,消除对水源区水环境污染的隐患。

4结语

第6篇: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地区以及南方许多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年国务院在《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文件(〔*〕87号)中明确将原地质矿产部承担的地下水行政管理职能和原由建设部承担的指导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保护职能交给水利部承担,初步理顺了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职能交叉的问题,强化了地下水统一管理的职责。

地下水监测工作是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的重要基础。自七十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开始普遍监测地下水水位、开采量、水质和水温等要素,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地下水监测井网,收集积累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料,在水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地下水监测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各地地下水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地下水监测工作发展缓慢,有的甚至还在萎缩。地下水委托监测经费太低,影响了地下水监测资料质量;在一些重要水源地和大型漏斗区缺少地下水监测井,不能满足掌握地下水动态的要求;地下水监测手段落后;信息传输不及时,时效性差。

为满足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调配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的需要,现就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根据国家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需要,按照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的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地下水监测工作,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地下水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统一规划,完善地下水监测井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应组织做好地下水监测规划,科学合理地布设井网,补充完善地下水监测井。在地下水超采区、大型漏斗区、重要水源地、地表水严重污染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要重点建设一批国家重要地下水监测井。加快地下水监测现代化建设步伐,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配置先进的地下水监测仪器设备,提高地下水监测能力。各地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要将地下水监测工作纳入规划,并优先实施;在制订和修订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和政策时要强调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

三、理顺投资渠道,增加地下水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各地要建立和理顺地下水监测经费渠道,将地下水监测工作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提高地下水委托监测费。建议各地从基建费、小农水费、水资源费等项经费中增加用于地下水井网建设、监测运行管理和资料分析的经费,并根据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需要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增加投入比例。

第7篇: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监测;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所谓的地表水其实就是在储存在地壳表面的水资源,它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水资源之一。但是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就使得地表水环境在不断的恶化,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需要加大其监测力度,从而对地表水水质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水资源的控制管理提高相关的数据经济,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地表水污染现状和地表水监测概况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们的生命之源。但是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地表水水质污染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来对其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治理。而且从当前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来看,水资源的南北分布情况的差异也比较大,这就使得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现象十分的突出。另外随着社会的地步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段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日益加剧,这就给人们的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在我国有上亿人所取用饮水都是属于不安全的应用水,这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必须要采用相应的监测技术,来对其水质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并且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来对水质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目前由于我国在水质监测方面起步比较晚,而且部分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还不强,因此这就导致水资源的检查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开始对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方法进行探讨,从而将一些先进的监测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2、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存在的问题

2.1监测断面不足,分布不均且缺乏统一管理

虽然我国在地表水监测工作中,其监测技术比较成熟,而且其应用效果也比较突出,但是在对大部分流域或者湖泊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其监测布局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问题,这就使得地表水水质检查的相关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在不同的地区中,其当地政府的管理政策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这就极其容易导致人们在,都会在水质监测的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使得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效果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

2.2监测站网需要适时的更新和优化

虽然国控的水环境监测站点已经经过了几次的优化,基本可以从宏观上反映出我国的整体或者是一个流域整体的地表水环境的质量状况。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依靠我国现行的国控水环境监测站点还是不能够及时的来反映出各条河流及各个湖泊的整体的治理效果的,因此,就必须要更加细致的按照行政区划的划分来分为具体的省控以及市控点。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在环境监测系统方面存在着水利与环保两个部门的监测系统,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对同一水域的重复监测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层必须结合两个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对监测站网进行更加优化的配置,既不能漏测,也不能浪费,尽量的做到以流域管理为中心的监测网络全覆盖。

2.3水质监测仪器和技术水平达不到。

水质监测标准要求与国外一些水质监测工作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表水监测技术仍然较为落后。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水质监测主要以理化监测为主,生物监测、遥感技术监测应用和水质自动监测都相对滞后。这些非传统的监测手段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

3、改进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的措施

3.1改进水环境监测系统的相关技术

随着我国的地表水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对于水质实施实时的在线监测也很有必要,通过远程的传输系统可以把监测到的数据自动的传到各级环保部门或者环境监测的执法部门。相信这也会非常有助于各个流域或城市治理水污染或废水的排放问题的。

3.2实行有效的简易的现场检测。我国地域广阔,河流纵横,各个流域内的环境污染事故也是频频发生,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迅速导致环境污染事故次数增多,于是,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简易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这其中,车载型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测量常量、少量至微量的金属成分的便利手段,尤其是对于被污染的土壤中的底质、废物等固体的样品,可以在不经过消解的情况下进行直接的测量。另外,像MS、GC-PID等仪器都是测量有机污染物的比较好的仪器,但是这些仪器在我国还没有普遍的使用,在今后的水质监测中,要逐渐的普及这样的现场检测设备,这样可以便于我们的研究人员快速的作出分析和判断,也必定会使我们的水质监测工作有所提高。

3.3加强生物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是水环境污染监测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具有敏感性、富集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虽然生物监测的方法在我国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技术不足的问题。而遥感监测技术,水质遥感监测方法可以反映水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和变化,发现一些常规方法难以揭示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迁移特征,而且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和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的优势。

4、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不仅对水资源监测的效果有着严重的影响,还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采用相应的解决对策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可持续利用;对策

1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意义与紧迫性

(1)水资源管理水平落后。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中并不算少,但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却并不理想,无论是农业用水或工业用水,都存在很大的浪费。农业用水是用水中的最大户,但我国农业用水利用方法还比较落后,灌溉基本上还是一种浪费型的漫灌,大部分水量被蒸发掉。在工业用水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虽然已提高到50%以上,但比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是低许多。

(2)“治水”已成当务之急。生存支持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第一层次的需求,而水是生命的源泉,这一系统中水资源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支持系统应满足经济发展中必须的能源、资源、资本及相应的工程体系与基础设施,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这一系统离不开水资源。环境支持系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制约,人类的经济活动必须在环境系统的允许范围之内,否则不仅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连基本的生存也无法保障,而水环境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本无法离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

2柞水县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柞水县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短缺,调控能力不足导致供需矛盾突出;节水管理成效不大;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投入产出效益偏低等。

(1)水资源节约管理尚需进一步加强。柞水县虽已推行标准条畦灌灌溉方式,但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未能彻底转变,节水意识不强。在工业用水方面,由于设备和技术落后,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下;城区管网覆盖率虽已达到96%,但由于供水体系不完善,城市输配管网漏失率达到25% ~30%左右。另外,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非常普遍,单位、学校、医院、宾馆等用水大户,节水措施不到位,节水成效不明显。

(2)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不足。一些地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水资源承载能力,无序、过度开发水资源等问题比较突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执行力度不够,未能严格做到依法治水,取水许可存在随意性;水文、水资源监测仪器设备配备不足,不能满足管理的要求;基层水资源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水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水资源监测经费和水政监察能力建设经费不足,不少工作因缺少资金进展缓慢。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3.1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建议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全面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通过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做到以供定需、量水而行,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3.2 深化水价改革,发挥市场保护作用。

改革目前我国政府定价的水价模式,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首先,在水价政策上,既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又要改变水价权过于集中的状况,下放水价审批权;其次,确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强化定额管理,积极推进两部制水价。

3.3 推进依法治水,建立水法制保障体系。

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使人民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认识到水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3.4 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保护。

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应本着“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控制和减少各类污染

加强对重点流域、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整治,尤其是工业污染的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执法和监测。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迁移、关停、杜绝上马。

(2)科学布局,强化监测

编制各地水功能区划,提高各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标准,建立水功能区域制度和排污总量管理制度,运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水域的纳污和自净能力,加强入河排污口和河流纳污总量的控制和监督管理。完善水质监测规划,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行主要河道和重要水源地水质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水质管理制度,定期水环境信息。

(3)加强源头保护,实施河道保洁

从源头抓起,切实加强库区森林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植被,返耕还林,涵养水源,净化水体,改善、恢复、建设洁净的水域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河道整治,重建河岸生态,如河道两岸多种适宜的树种,使河道两岸绿树成荫;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河道污染,避免二次污染。在实施河道整治的同时,全面推行河道保洁制度,坚持治与管并重,治标与治本结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洁、管理和监督机制,从而有力遏制和减少河道水污染现象。

(4)全面推动工业企业节水

坚持“四个优先”原则,按照地委“抓园区建设,强化企业集聚效应”的要求,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完成巴里坤县盐化工工业园区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的基础工作,开展相应工作,达到节水型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要求;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组织企业参加地区节水企业观摩会,增强社会公众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约用水的监督。

第9篇: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文资源 技术需求 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16-1

水利科技作为水利创新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生产与科技整合力度,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关键部分。随着通信、信息化、现代控制、地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土资源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需要承担着经济活动、气候变化以及多种经济问题的影响,这让水文资源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尤为重要。

1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需求

1.1我国水文水资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市场与社会需求,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对水资源相关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开发,目前在先进科技的引导下,已经开始向更广泛、更深入的层面开展。其中,深入是对技术方法与研究深度的推广,广发则是科技范围与研究领域的扩充。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水资源领域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水资源上,信息采集能力与检测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正确配置监测站、采集站、雷达气象台,得到了很多关于地面的信息;利用空中遥感技术,在空中信息、地面检测、空中遥感呼应的同时,也形成了客观、科学、准确、严密的信息采集系统。另外,在检测方面: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系统的体系,很多具有分析水平与极端水文的检测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在综合与交叉发展中,极大的提高了总体水平。不仅在某些传统意义上和水文资源取得了深入的联系,其他近期发展的学科,甚至从未有过交叉的学科,都开始和水文资源相互渗透,具体如:经济学、信息系统等。

另外,某些新技术在水文资源和相关领域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推广,具体如:地球观测、核技术、信息整合力度、现代控制等。

1.2我国水文水资源的科技需求

水资源短缺、污染、旱灾、水灾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工业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并且这些问题也极大的阻碍了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步伐。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式,改善水资源成了首要解决的工作。但是怎样在既保障水资源持续发展的同时,又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水文资源安防展趋势与科技状况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减灾方面的运用,具体如:抗旱、防洪、预报海啸等。利用雷达测雨、遥感卫星、地理信息等新设施、新科技成果,在抗旱、防洪、海啸预报等极端事件的预报上具有很好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它能有效降低灾害。

其次,它能有效改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主要通过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实施,开源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加强城市雨水、流域洪水的运用;节流是普及净化水、水灌溉等节水技术,以达到控制浪费的目的。

然后,是增强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增强对水资源的预警与监督工作,有效保护水资源,减小浪费;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对各种水资源的科学检测,快速发现生态环境遭到影响的原因,并且做好处理。

最后,利用信息平台增强管理水平。通过相关软件不断健全信心平台,让相关信息及时共享,从而避免重复采集信息。另外,对于水资源评价、监测等适用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区域,我们可以开发相关软件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充分利用软件与网络信息,以提高水文资源的管理力度。

2水文水资源的应用和推广

2.1水文监测和传输技术

从现行的水文水资源技术推广情况来看:它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与较好的水质、旱情、水雨情等实时预警和监测的技术设施,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对减灾、抗旱的需求。其中,推广技术主要包含新型的信息采集、传感器、传输远程、分析数据、设备管理与地下水水位、温度等自动监测技术。而河湖水质主要针对的是对自动监测、卫星遥感系统的技术分析与监测。

2.2现代水文预报和预测

从现代水文监测情况来看:它的核心在于拉长水文预报和预测的预见期,通过增强预报监测的精度,从根本上做好减灾与防洪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增强气象与水文耦合的技术推广与研发,通过推进气象定量数值在水文中的应用,以不断提高抗旱、防洪、水环境变化等各项预报能力,并且增强对水雨情、天气、台风等的预报工作。其中,推广技术主要包括水文、产品预报与气象耦合的中长期预报,基于水文模型和雷达测雨的实时天气预报,基于新途径与新技术的水文预报。

2.3 GIS系统应用

GIS提供的空间功能能够对空间信息进行复杂运算,通过多元叠加信息分析,利用属性与图形,以了解实体结构的空间关系与分布特征。而GIS系统的自动制图与图形处理,则极大的提高了数据分析与管理的可视性。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应用,运用GIS系统,将其作为水文集成信息,以供用户浏览、检索,让水文信息逐步向生活化、数字化等方面发展。

2.4水资源的调度与配置

通过健全水资源流域的调整体系,对相关技术以及设施进行推广,让水资源得到统筹规划与管理,最后解决供水安全、生态隐患、防洪隐患等,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科学的管理。

3结语

水资源作为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具有很强的不可代替性。因此,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不能单纯的停留在经济开发与利用上,而是要从环境、生态价值等方面齐抓,这样才能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银堂,田庆奇,袁小勇等.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分析及推广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0,41(11):1-6.

[2]杨连春.浅议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分析及推广应用[J].河南科技,2013,(12):21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