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外建筑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是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官方[,!]语言。商务英语(businessEnglish),定义为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对英语的使用。因此,商务英语是一种在贸易中必不可少的语言媒介,却又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还包括相关行业的商业知识,是贸易行为与语言技巧的融合。即不仅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也是一个以利益为目的的没有硝烟的战场。
建筑贸易最明显的特点项目大、投资多、工期长,不论是建设安装还是材料交易,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合作达成后双方共事时间长。这些特征导致商务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双方的基础媒介更加重要。建筑行业的商务活动种类繁多,包括技术引进、招商注资、劳务承包、专业承包、贷款融资等,这些领域无不需要对商务英语熟练、巧妙的使用,以达到预期的贸易目的。
种类的多样决定了商务英语应用的广泛。同各种行业一样,建筑类贸易活动中的商务英语有两种形式,即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书面商务英语具有书面语言的共通特点,要求清晰、明确、简洁。而口头商务英语则更复杂一些。
1.1口语
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口语的适当运用则是谈判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谈判是集政治、经济、技术、法律、语言、心理、社交等诸多学科在一起的工作。整个谈判过程是人类的一些基本需要得到充分体现,如情感的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实现自我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和美感的需要。
这些基本需要渗透谈判的每一个环节。而英语口头谈判则直接地反映这些基本需要所引起的作用(。王徽英,2002)首先,亲切热情的会面使整个谈判过程开始于一个良好的氛围。此时的自我介绍应该采用正式的形式,无须繁复,只客气地问好并简单地介绍一下个人情况即可。如:Howdoyoudo?Idon'tthinkwehavemetbefore,mynameisMartinAllison,andfromAmerica.(你好!我想我们以前没有见过面,我是MartinAllison,美国人。)若见面的是熟人,则可以简单打招呼后进行一些问候。建筑贸易行为以长期合作为主,亲切恰当的问候有助于拉近双方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如:Howiseverything?(一切都好吗?)其次,商务谈判中有些话不得不说,却又让人难以接受,此时如何运用语言的技巧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并不破坏谈判的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如:Iagreewithmostofwhatyousaid.其暗含的意思是:TherearesomethinginwhatyousaidthatIcannotagreewith.Youshouldhaveputforwardthismovemuchearlier.言下之意则是批评:Youshouldnotchangetheprogramsolate(。王璐,2012)将两者之间的意见不统一之处用委婉的话说出来,更能让对方接受,维持友好的谈话氛围。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建筑贸易不仅具有经济目的,也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因此更应该注重语言的技巧,避免因风俗习惯等产生的误会和分歧。
1.2书面信函
商务英语电子信函是贸易交流中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国际贸易中,信函都具有法律依据,除沟通双方外,还能在贸易纠纷发生时解决问题。因此,商务英语信函中语言的明确十分重要。商务英语函电包括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请求函、告知函、联系函,在商务贸易中沟通双方。不同种类的信函有其正式的写作格式,有些专业,有些简洁,也有些庄重,应用于不同情况。
英语商务信函第一条写作原则,即互惠互利。除了语言的完整和礼貌,还要注重对方的感受,并且多用敬语。第二条原则,是内容清晰。尽量选择常用词,减少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以免产生误解。修饰限定的词汇应该紧跟被修饰的词。第三条原则是语言简洁。避免重复和过长的短语,如“inaboutamonth”应使用“inaweek”。避免“thereis”、“thereare”这类短语,而改为积极的动词,如“therearemanypeoplewhoknowsthat”应改为“manypeopleknowsthat”按照这样的原则,句子结构也应该简洁,减少词组和从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使用简洁的结构,丢弃可有可无的表达。
1.3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国际贸易是一门特定的学科,建筑贸易作为其中一种,也有其特殊的专业知识要求。商务英语是专业英语的一种,它离不开基本英语语法、词语和结构,同时又具有特殊的专业性质。
英语中许多普通词汇运用在商务英语中就具有了其特殊含义,如offe(r提出,提供),在贸易中使用则是“报价”的意思;balanc(e本意为均衡,平均),则是“余额”、“结欠”之意。以及bidbond——押标金,billoflading——提单,accommodationnotes——通融票据,buyout——全面收购,customsduty——关税等,在建筑类贸易中会被经常使用的专业词汇。除了更多的了解它们的意思,还要懂得如何运用。在商务英语中,缩略语的使用十分普遍。如A/C—Accoun(t账号),A/P—AuthoritytoPurchas(e委托购买),FOB—freeonboar(d离岸价)等等。招投标书是建筑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正式文件及合同要求商务英语句子结构规范、体裁正式,用词精确、强调客观性。这将使用到大量的从句和被动语态。
例如:Shippingdetails,includingwhethertransshipmentsareallowed.Alsorecordedshouldbethelatestdateofshipmentandthenamesoftheportsofshipmentanddischarged.
装船细节:包括是否允许转运以及装船的最后日期和装船、卸货的港口名称。除了词汇和句子,在贸易沟通中,更应该注重特定的语言环境,了解商务英语中的特殊翻译,不仅显得专业性更强,也有助于理解合作方的意思。
例如:Pleaselosenotimeindeliveringgoods.(请不要损
失一点时间送货。)应翻译为:请立即送货。
Let'sgetthisturkeyontheroad.(让我们把这只火鸡弄到路上去。)应翻译为:让我们把这个不成功的生意弄到正轨上。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商务语言,具有极强的多样性和易变性,结合本国和他国的文化差异,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和语义巧妙转换是商务英语翻译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2.简述建筑行业贸易
WTO将建筑服务主要归类为两大部门,一是建设及相关的工程服务(ConstructionandRelatedEngineeringServices),二是建筑与工程设计服务(ArchitecturalandEngineeringServices),建设及相关的工程服务被单独列为一个服务部门,而建筑与工程设计服务则被列在商业服务(BusinessServices)部门内下属的专业服务(ProfessionalServices)分部门之中。
建设及相关的工程服务部门,具体又分为5个服务分项,它们是:
一般房屋建筑工程(Generalconstructionworkforbuildings)一般土木工程(Generalconstructionworkforcivilengineering)安装与装配工程(Installationandassemblywork)房屋装修装饰工程(Buildingcompletionandfinishingwork)其他(Other)而建筑与工程设计服务贸易分为4类,建筑设计服务(Architecturalservices),综合工程服务(Integratedengineeringservices),工程设计服务(EIservices),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服务(UrbanplanningandlandscapeArchitecturalservices)。
3.总结
贸易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经济利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熟练运用商务英语的技巧很重要,将语言的作用在贸易谈判中发挥到最大,因此,商务英语的应用也是语言技巧的应用。在不同的谈判情景中,同样的话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这是商务英语实用性的体现。贸易交流中商务英语的应用,应使语言规范、得体,并注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口语技巧。在谈判过程中,则应避开双方的文化差异和因俗语、俚语运用不当而产生的误解,具体到句式、词汇,甚至口语的语调,使贸易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在建筑行业的贸易活动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更深入地了解商务英语的专业特性和使用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贸易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这一媒介。
参考文献:
[1]黄少梅.建筑业在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广东水利水电,2006():85.
[2]马雪松.论商务英语特点[J].哈尔滨商业大学报,2005.
[3]王徽.英商务谈判中过英语口语的语言的技巧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4]王璐.商务英语谈判的技巧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2(1)。
[5]余兰.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1)
1.理论教学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根据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时少、内容多”特点,把建筑学专业教材重新整合撰写,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1: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构建建筑基础知识理论平台。通过建筑基础知识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中能恰当划分功能、掌握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道路宽度的确定、无障碍合理设计等等,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板块2:建筑史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五种基本类型。后期又演变成为十字脊、盔顶、盝顶等不同形式的顶。这在园林建筑仿古设计中最为常用。并且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抽象变形等设计手法广泛运用到园林建筑实践中,使现代园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现代韵味。现在欧式居住区规划比较多见,那么对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越显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专业素质起重要作用。
板块3:园林建筑基本知识(亭、台、楼、榭等、及其建筑小品)本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在原有少量实训课基础上,又增设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两门实训课,分别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实训难度。笔者将整个实训课程分成几个阶段:任务书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方案深入与推敲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定稿阶段,方案讨论与汇报总结修改阶段。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的真实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对比例目测和缩放能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3.改革考试模式
传统考试模式是以主观题和客观题为主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实践强的课来说,传统考试并不适宜,因此,我校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课中采取闭卷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A”课交课程设计作业并结合学生方案汇报表达能力综合打分,可采用同学打分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B”课做4~6个小时快题设计,占总成绩的40%。
二、结语
关键词:古建;窗;特色
Abstract:The Foshan ancient common people residence constructs the window the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has verified the Foshan economy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course, has manifested the social product life to the construction demand and the influence, as well as the Foshan person to the advanced technical study utilization and to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art swallowing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uncritically, and clear appears the Lingnan region of rivers and lakes and “the bead triangle” the business strategic plac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ancient constructs;window;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TU0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05-34(4)
汉字“窗”《说文》里说,“在墙曰牖,在户曰囱,或为明,亦作”。《周礼・冬官考工记》说,“四旁两夹窗,助户为明。”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开窗取光透气。随着朝代更替,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地域变迁,房屋变化,窗户建造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从现存的古民居或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窗”的艺术特质。
佛山古镇民居可供我们研究的内容很多,就“窗”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佛山的水乡特点,商贸及陶艺特质,从中还可看出,它是中外文化艺术的合璧。总之,探究佛山现存古民居及文物中有关房屋的“窗”,对于我们研究佛山经济发展是很有裨益的。
1佛山古民居的 “窗式”发展特质
佛山古民居建筑中的“窗式”很值得玩味。史载,佛山始建于唐贞观二年。据《佛山真武祖庙灵应记》记载,佛山随着渔农经济的发展,生活渐变,明初就“民庐栉比,屋瓦鳞次”,“四远商贩,恒辐辏焉。”清代中叶,佛山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这时手工业和商贸发达,人口剧增,“一时达五万多户,街巷一千六百余道”。它们分布在大小街巷,除了普通民宅,还有大量庙宇、宗祠、书院、会馆等等。因此我们研究佛山古民居建筑时,不能撇开“窗”。从现存的民居和典籍记载中,我们看到各类建筑物中“窗”的发展,是与历史、环境、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佛山澜石出土的汉墓里,我们发现有带窗结构的陶屋模型。这可能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窗”了。现在还能见到明代遗留下来的土府民居,及稍后时期的庄宅。民居群的“窗”,大都一致。这些建筑物中的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窗”的四周是用石质材料做框,或用木框直接砌筑在墙上,而 “窗”的开口不大,墙后用木板等稍作遮挡,以防风雨入侵室内。从建筑位置看,高墙坚垒的豪门庄宅外墙,“窗”往往开设位置比较高,“窗”的开口也较小。从结构和建筑特点看,这是与当时社会动荡,治安不稳,人们普遍祈求封闭自保相一致的。当然它还因佛山气候环境所决定,这种石材窗,可隔热,可防潮,也可防雨水侵蚀,故此,佛山古民居的“窗式”建筑发展是与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庙宇宗祠、学社书院、行业会馆这些地方,窗的功能主要是通风采光。因此,这里的窗多是在房屋高处建成大面积的木质花架(图1)或陶制花窗,采用实用与装饰兼备的窗棂。房屋的正面,以及周边围廊,以屏风窗代门,或以屏风窗代墙。而后来茶楼饭店大厅的窗,还出现狭条形长窗。
从房屋功能角度所选择的窗式,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与社会的需求一致的。
随着社会发展,房屋类型和功能不断改变,窗的设置形式也不断变化。比如,窗的开间变阔,开设的高度降低,这意味着除了通风采光以外,还注重了观景交流的功能,唐代诗人杜牧所描述的“窗含西岭千秋雪”,就是例证。这时房屋功能就从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型逐渐走向开放型。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李可琼故居的“七十二窗轩”。
佛山自明清以来,以传统手工业商贸著称。“至清中叶,佛山的商业比广州繁荣。”散布在大街小巷中的房屋,多是前店后居,或前店后厂(作坊)。它的门前铺张墩既是房屋的门面,也是窗。这种门窗一体的“橱窗”,能够做到收市关门后,仍能方便店家继续做零星生意,打开后又能起到窗口兼柜台的双重作用。可以讲,铺张墩这种窗结构,是佛山典型的商业文化的一大体现,更代表了佛山商业建筑的一大特色(图2)。
民国初年,随着马路的开辟,临街的楼房增多,并受外来建筑的影响,人们在追求建筑物实用功能的同时,窗的结构开始变化,最为典型的表现是,体量变大。为了解决窗口上方墙体荷重,窗框上开始用砖构成迫拱型结构。而窗扉的启闭方式更加多样化,出现有平开式的内掩外推门,也有上下或左右开动的趟窗,以及十字铰水平旋转或垂直旋转窗等多种型式。昔日这些官府宫苑里的“窗式”,如今纷纷出现在寻常百姓家。
还有一种开设在房屋临街二层楼上的特殊结构的门窗。说是门,但前面无平台可驻足,说是窗,但又未见窗枝护拦,且时常关闭仅供采光。这类结构的房屋,多见于上沙一带。它们的出现,皆因旧日佛山一带防洪能力差,基围滩外几乎连年水浸,地势稍低的房屋甚至水位过门,因此,这些门窗成了“陆地行舟”的入口。这叫做门,或算是窗?看来都难以说清(图3)。
佛山古民居的窗式从来没有停留在一种特定的式样上,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正如清代学者李渔讲:“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窗栏之制日新月异,皆从成法中变出”。现在我们研究这种变化,就是要更好地了解这种变化的形式和需求。它离不开经济与科技以及生产力的水平,离不开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这些基本点,只有认清这些基本点,才能对佛山的窗式及今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深入的研究。
2佛山古民居的“窗”式文化特点
一种建筑物,也是一种文化体现。佛山古民居中的“窗式”,充分体现了岭南水乡建筑文化特点。“珠三角”地区,气候潮湿,高温,多雨多台风,这种自然环境,迫使建筑物在防水、防潮、防风上下工夫。因此,佛山古民居的窗式,顺应岭南地域特点,而突显其文化风采。如石框窗,它整体性好,坚固耐用,而且显出一种刚劲威严的气势。有利于防潮、防风、防高温,使生活更舒适。也有的在此基础上,给窗楣安上砖雕(图4),或采用传统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的表现手法,或书写上名言诗句。这些做法除了能修饰窗的外型,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窗的文化内涵。这种装饰,既有丰富的文化艺术色彩,又与岭南气候环境相一致,是一种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表现。从窗口上方的装饰方式看到,由原本半园型或书卷型灰塑画(图5),到后来用水泥石米批荡成类似巴洛克式的卷拱,和镶嵌半罗马柱型支撑的窗檐,有的上面建有窗檐,下面还增加了窗裙作装饰,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本地区民风民俗的影响力,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这也证明佛山民居的发展是吸收了中外的文化成果,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诗人李贺曾作描述,“云母屏风烛影深”,可见我国早在唐代就有人用云母作窗口透光材料。近代,很多平房顶木质活动天窗上盖,也是用大量的云母片镶嵌而成。自1873比利时首先制造出平板玻璃,到美国进入规模工业化生产,玻璃在建筑上普遍使用成为可能。这时在国外,“为了采光的需要,铁和玻璃两种建筑材料配合应用,在十九世纪建筑中获得新的成就”。
“五口通商”后,国外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传入。水泥、钢铁、玻璃的应用,对传统的建筑方式产生很大冲击。佛山有的民居建筑揉合了西方的券拱、圆柱等建筑风格,特别是玻璃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对增大窗口通风采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开间增大时,窗口除采用传统的圆铁作窗枝外,还使用了国外流行的铸铁窗花和轧制的铁艺图案,并出现一些可以控制调节视线范围的百叶窗,这些可见证于当时的华英中学内。尤其是有些窗门窗芯,更采用了进口磨沙玻璃和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作装饰。把常见于西方宗教场所如教堂的窗门材料,使用到具有岭南特色和风格的满洲窗等窗门上(图6)。更有在多层建筑的内庭天井上,用大面积玻璃做天窗顶盖。这些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说明建筑形式日渐受外来建筑风格影响,同时在注重实用功能的同时,更加追求美的外观,体现中外文化兼融的特点。
佛山古民居建筑,注重把传统的手工业商贸功能结合到建筑实践上。正因为这样,从窗的结构装饰上,不但可以看到中外文化的融合,还可以看到,佛山的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是发展前进的。这种开放与包容,是佛山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3佛山古民居 “窗户”的艺术特色
我们研究佛山的古民居“窗式”,尤其要探究其艺术特色。从资料和现存的古民居窗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建筑艺术既有独特性,又有传承与吸收,其艺术美是很值得玩味的。
佛山古民居的窗式建筑艺术的独特性表现在多方面。首先它能顺应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建筑方法。木质窗在三间两廊布局和“竹筒屋”中,多开设在屋的内庭或朝向天井的房间里。同时具有佛山特色的平雕浮雕工艺在那些木质窗扇上大量采用,甚至在厨房,浴室,厕所,柴房等处也不乏其例。亦有采用多排空心十字型的砖砌漏窗,或简单的陶瓷花窗等形式。它们虽使用普通材料,但形式多样,使之成为外型简单不陋拙,结构实用又美观,并具有很好使用功能的窗户。它给这些普通的,不起眼的建筑增添了艺术光彩,在外观上,给人一种视觉美。
佛山的古民居建筑窗式不仅如此,它还把江南楼台水榭中的大圆窗,转化移植加以使用(图7),这就是江浙园林风格和珠三角建筑艺术的糅合。同样,也有把古罗马柱型支撑的那种雄伟气势,以及巴洛克、洛可可式的娇柔风格,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融为一体,在窗门样式上加以运用,最终形成另一种新的窗式艺术。对此,我们不能不赞叹佛山先民们的艺术胸襟,这种兼收并蓄的精神,令后世叹服。
在九宫格式、田字格式的满洲窗里,采用彩色玻璃作窗芯,并在玻璃及刻蚀上,题材多样,如梅兰菊竹、花鸟虫鱼等。还有一些垂直旋转和水平旋转式的风车铰窗,和用绳索和木质滑轮组成巧妙传动的天窗气窗,都可看出佛山古民居建筑中,窗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充分展示了佛山先民们的艺术和技能,最终形成了佛山民居独有的建筑艺术特征。
我们在研究窗式造型艺术时,还发现有另外一种超越“窗”的通风采光功能,但与建筑装饰艺术统一的窗式。这是一种安装在私家庭院中作观景或与景观统一使用的漏窗。它能起到景物之间“隔而不断”的微妙效果。而且漏窗在阳光的透射下,还会产生奇幻的光线投影效果。这些漏窗有方形、圆形、扇形等等多种形态。其窗花装饰,常见的有用瓦竹节筒形陶瓷构件的,亦有用普通瓦片拼成金钱形的,还有用青砖拼嵌成菱型、或蜂巢状图案的。它们就地取材,简朴而不简单,具有一种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选用烧制的陶瓷花窗,花饰有梅花海棠图案,其颜色多采用绿釉、蓝釉和黄釉等。还有用多个花饰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型陶瓷花窗(图8),这更是艺术的精品。亦有素烧的陶瓷花窗。常见有佛教的“万”字式样以及蝠鼠吊金钱等图案,这些都是很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构件。此外,还充分利用石湾陶瓷制作工艺的优势,使之转化成为建筑装饰的强项。这是佛山古民居建设者的精明之处,也是佛山古建筑窗户的一大特色。
4结束语
佛山古民居的窗式建筑艺术,其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用它来构建的房屋建筑物,不仅安全舒适,而且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这种美的追求,正是佛山建筑中的一种优良传统。我们今天欣赏这些古民居建筑的窗式,除了感叹先民们的智慧和才艺,更为他们留给我们的这一份珍贵的艺术品而感到欢欣。
参考文献:
[1]佛山市商业局.佛山市商业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
二、教学目的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外乳品工业建筑;设计;异同
中图分类号:TU2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1-0153-03
作者简介:李红(1967-),女,广东梅州人,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建筑师。
图1 丹麦阿拉工厂全景
图2 阿拉工厂奶粉塔
图3 韩国汉城乳业四期工厂全景
1 我国乳品工业的发展及乳品工业建筑的发展概况
近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加快奶业发展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这对以农业和畜牧业为基础的乳业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乳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化食品业之一,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但在总的消费量、品种结构和企业规模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差距。一是在消费量上,国际年人均奶类产品占有量已达100kg以上,而中国还处在21.7kg的水平;二是在品种结构上,国外除了液态奶作为大众消费的主要产品之外,干酪、奶油也是大宗产品,但在中国只有液态奶是主要产品,干酪、奶油很少;三是企业规模也有差距。
由于中国乳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乳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 ,一些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量在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中国乳业发展的前景令人羡慕。传统的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已被许多大型乳品生产企业掌握。中国乳品工程的建设进入了 个快速发展期,乳品工业建筑的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大规模集成、多功能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环保、以人为本等设计理念已深入设计之中。中国的乳品建筑设计正在融入世界,代表了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由于文化、环境、管理模式、设计理念等差别,中国乳品建筑与国外乳品建筑存在各种不同的特点,体现着有中国特色的乳品建筑的发展。
2 中外乳品建筑的相同点
2.1 依托建筑展现企业形象和实力
现代乳品建筑多以大规模集成形式,将所有的生产、供配系统、研发、办公基本上集中在一个主体建筑中,建筑体量大,体形变化丰富,功能特征明显。仅从建筑外形上就能体现工厂的生产规模、生产品种、管理模式等特征。建筑实际上就是一幅企业广告。
2.2 采用高标准的食品卫生标准
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型乳品企业的建筑设计标准体现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强乳制品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注重乳品供应链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推行GMP、HACCP、IS022000、ISO14001与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系列标准。车间设有人员净化系统,化验室、中控室均按洁净区控制。
2.3 注重展示区的设置
产品的展示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窗口,展示区域的设计趋向商业模式化,不仅有产品展示,更主要的是多媒体方式,企业期望将自身的发展、文化、现代管理注入消费者的心里,让消费者从观念上接受企业的文化,达到信任企业的产品。蒙牛、伊利、韩国首尔工厂都采用了多媒体室,设计就像一个小型的电影院,更多的是设置大面积的电视墙。观看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品味乳制品的芳香。
参观通道的设计体现的是人性化,蒙牛采用了参观平台和参观廊结合,伊利、韩国首尔工厂设置了最短的优化线路参观廊,参观廊直接进入生产的中心,整个生产过程毫不保留地展现给参观者,同时考虑到参观人群的多样性,配置参观小车、观光电梯,设置无障碍设施等。
此外,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参观廊的设计可与生产物流通道、管廊相结合,上层是参观廊,下层是生产通道和管廊。
图4 形状独特的参观走道 图5 按洁净要求控制的化验室 图6 报告厅 图7 多媒体展示厅 图8 旋转式消防梯 图9 参观大厅 图10 走道内采光 图11 不锈钢奶罐区 图12 简洁的办公区 图13 车间内展示区 图14 以功能为主的参观走道 图15 简洁的更衣间 图16 参观小车 图17 开敞式参观岛
3 中外乳品建筑的不同点
发展的里程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乳品建筑设计上的差异,欧洲丹麦乳品工厂注重工厂的选址,阿拉工厂就在一个远离市区的位置,无污染,空气、水源清洁,对乳品的生产质量有很好的保证。韩国汉城工厂选址在山岗上,以色列的工厂也是建在山地上,同样远离市区,有清洁的空气。而国内大部分乳品工厂在选址上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一般在各城市的工业园区,或在原老工厂改建,选址的过程多数受到政府、土地价格、地域的限制,很难考虑环境的因素。
欧洲乳品工厂建筑的整体设计注重功能性,配套、附属建筑的设计讲究的是实用,特别对动力站房的布置,靠近使用负荷区,减少动力的消耗。对建筑的形体、立面等因素不多加修饰。建筑整体造型服从功能,同时形体也体现功能。亚洲东方的乳品建筑,体现的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师要用大手笔去刻画建筑的造型。在这点上韩国的建筑与国内的建筑有着共同之处。
国外工厂的人净系统简单,这与环境、设备的因素有很大关系,更衣的设计相对简单,在国内一般需要二次更衣,在国外工厂通常只设了一次更衣。
国外先进的控制技术和高效的管理工作,在工厂工作的管理职员较少,机构简单,导致需要办公面积小,信息化管理程度高。相反注重研发,销售,研发、销售建筑面积远远大于办公面积,阿拉工厂、韩城工厂生产管理基本上集中在中控室,办公区大量作为研发、销售。在国内建筑师对办公区的设计大动脑筋,要考虑机构的设计需要,各部门各类级别的办公场所。
【关键词】鸡公山;中外关系
在鸡公山的相关研究中,姜传高长期从事鸡公山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创办了《鸡公山文史研究》期刊(1-7期),通过对史书、案卷、文稿和在山居留过的老人的回忆加以归纳整理,将鸡公山走过的漫长历程趣味性的再现给广大读者。姜老经常在博客中译介近代在鸡公山避暑西人的回忆录,更新关于鸡公山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是姜老的研究侧重于对史料的挖掘。
笔者通过对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搜集整理,发现三个规律:第一、在一些有分量的专著中涉及鸡公山,界定鸡公山的性质,涉及“鸡公山德产处理”问题,另外在一些传教士的回忆录中间有论述;第二、将四大避暑地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从宏观角度探寻避暑地的开辟、发展、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问题;第三、从各种不同侧面来探索鸡公山的情况,比如说文化、经济、旅游、建筑、生物学、外交等角度研究鸡公山。具体表现如下:
一、总体性研究
在总体性研究中,如费成康主编的《中国租界史》,该书是国内较早一本对“避暑地”进行定义的学术专著,详细论述了“避暑地”与“租界”在风貌、开辟、法律制度、行政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在其他关于租界史研究的几本专著中都多少涉及了一点关于鸡公山的内容。日本学者川岛真在《近代中国外交的形成》一书相关章节中提到了“鸡公山案”,作者的侧重点是在分析“一战”结束后在德国避暑房屋分配过程中交涉署的作用,以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交涉员与中央的微妙关系;此外,鸡公山的开发与西方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生活在鸡公山的美国路德宗传教士回国后保存了关于鸡公山的部分档案,另有一部分传教士在回忆录中也有关于鸡公山的相关记载。研究美国文化的齐小新的《口述历史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美国传教士》,书中专门一章论及鸡公山,通过在鸡公山生活过的传教士的亲口叙述,使我们对鸡公山的那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综合比较研究
此方面多将鸡公山和其他三个避暑地结合起来研究。浙江大学李南的博士论文《中国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建筑活动研究》一文从建筑学的角度,详细论述了鸡公山等四大避暑地的开辟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建筑活动;苏州大学吕晓玲的博士论文《近代中国避暑度假研究(1895一1937年)》该文侧重在旅游史和社会史方面,全面勾勒了近代避暑度假的概貌,论述了四大避暑胜地的概况,分析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效应,进一步论述了四大避暑胜地的收回过程;最值得一提的是张慧真的硕士学位论文《近代中国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一文,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以“避暑地”为研究对象的专题论文,主要从中外关系、社会史、旅游史的角度考察了近代中国避暑地的历史,相关章节论述到了鸡公山的开辟、收回交涉过程,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其在台湾地区,其所运用的资料多为中研院近史所所藏的外交档案,然而,近代地方交涉的部分档案多保存在大陆地区,像湖北档案管里面保存了许多关于鸡公山、湖北交涉署的档案资料。由于她无法取得,所以缺乏档案资料的相互印证,得出论点难免有点偏颇。以上论文均把四大避暑胜地结合起来研究,在论述避暑地的形成过程中对鸡公山租地交涉都多少涉及,且所引资料基本相似,除了张慧真在行文所引资料中运用了部分外交档案,其他均未涉及。此外还有几篇硕士学位论文,例如,浙江大学自然地理学院李灿的《四大避暑圣地比较研究》等等,在此不在一一列举。除了学位论文之外,还有一些期刊论文,介绍四大避暑地,这方面的论文也有许多。
三、专题性研究
鸡公山的专题性研究,起步于1985年,相关的专著有《鸡公山志》、《鸡公山》、《到鸡公山看老别墅》、《鸡公山史海拾贝》等一系列著作,但目前我们通常把它们列入资料范围。
除上述专著外,还有相当部分学位论文,有代表性的是张明瑜的硕士论文《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与影响》从历史学和社会史角度论述了鸡公山的开发与鸡公山对于当地社会发展变迁以及近代化的影响;有从旅游学的角度论述,宋晨的《山地度假旅游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以鸡公山为例》本文应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山地度假旅游开发的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还有从建筑学角度来研究鸡公山的;在期刊论文方面,陈越的《鸡公山的历史沿革与风景特色》则主要从历史沿革、风景特色方面评述了鸡公山近代在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概况;有从建筑学角度研究的,姜传高的《鸡公山近代西洋建筑》一文综述和回顾了避暑地的开辟简史、历史分期、别墅分区、建筑风格、审美价值等内容。万传琅撰写的《鸡公山近代别墅建筑》从发展简史、别墅分区、特点等方面展开总述;有从生物学方面研究鸡公山的,鸡公山风景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各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中外植物学界高度重视,对鸡公山的自然科学研究迄今仍绵延不绝;也有从文化方面研究鸡公山的,以周继伟为主的作家试图从文学的角度解读鸡公山,其作品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钢结构;概况;优点;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过了三十多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引领者之一,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建筑行业为保持自身的地位,长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压力。随着我国对建筑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钢材新材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在建筑当中的必将会得到广阔的应用。
一、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概况
钢结构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第一阶段是50~60年代初盛时期,以苏联的援建为契机,取得了卓越的建设成就。第二阶段是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的低潮时期,国家提出在建筑业节约钢材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误区,限制了钢结构建筑的合理使用与发展。第三阶段是80年代至今的发展时期,80年代沿海地区引进轻钢建筑,国内各种钢结构的厂房、奥运会的一大批钢结构体育馆的建设,以及多栋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建成是中国钢结构发展的第一次。但我国每年的建筑用钢量仅1%被用于预制钢结构,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用量比较,差距巨大。可喜的是,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未曾有过的兴旺景象。主要表现在:
1.1高层、超高层建筑由中外合作到国产化的起步
我国著名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大多是中外合作的产物,如上海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深圳地王大厦、北京京广中心等。中外合作设计对于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及锻炼培养人才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1998年建成的大连远洋大厦(高201m,51层)标志着高层钢结构建筑国产化的起步,1999年建成的深圳赛格广场(291.6m,72层)是世界上最高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建筑。
1.2轻钢结构建筑的迅猛发展与国外公司的大批涌入
近年来、轻钢建筑以其商品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使用效果好、应用面广、造价低等优势获得了迅猛发展。全国每年约有200万平方米轻钢建筑竣工。在此背景下,国外轻钢结构生产厂商也纷纷在我国设分公司、制造厂,获得了很大的销售量。
1.3空间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量大跨度的建设项目陆续兴建。如天津体育中心(直径108m,1994年)、上海8万人体育场看台顶盖(1998年)、沈阳博展中心室内足球场(144m×204m,2000年)等。
二、钢结构建筑的优点
由于钢结构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安全度高,预制加工、设计弹性大,适合不同气候条件和大气环境,加之钢结构的施工污染小,噪音低,无粉尘污染,可以称的上是绿色环保性建筑。国家建设部建筑简述政策方面有规定;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要求,建设部还把钢结构作为提高建筑整体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政策和措施。并且为了推动钢结构住宅的发展,2001年和2002年建设部的科技推广项目计划中,都分别把钢结构住宅的示范工程项目列入其中。这表明了国家对钢结构建筑的非常重视和支持。
1、钢结构有较好的延性,抗震性能好,尤其在高烈度震区,使用钢结构更为有利,钢筋混凝土结构延性的保证在于结构的应力不太高,而钢结构的延性在于使部分构件进入塑性。
在高烈度地震区,有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若自重减轻一半,相当于降低抗震设防度一度。以北京8°抗震防裂度为例,中等高度建筑采用钢结构结构自重减少1/3,地震作用可减少30-40%,地基上单位面积的负荷也可以减少25%以上。
2、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剪强度相对较高,钢结构构件结构断面小、自重轻。一般情况下,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自重在1.5-2.0T/m2左右,高层建筑钢结构自重大都在1T/m2以下,甚至有的办公楼只有0.5-0.6T/m2.结构自重轻,可以减少运输和吊装费用,基础的负载相应减少,可以降低基础造价,特别是在地质条件较差地区,其特点更为突出。
3、结构占有面积小,实际上是增加了使用面积。钢结构建筑钢结构的结构占有面积只是同类钢筋混凝土建筑面积的28%.采用钢结构可以增加使用面积4%-8%,这实际上是增加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增加经济效益。例如北京的长富中心(26层纯钢框架体系)采用钢结构,钢柱的断面仅为450*450mm,层数和柱网与其类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子断面约在900*900mm左右。如果按照增加的使用面积4%来计算,对于一个5万平方米的建筑来讲,等于增加了200平方米左右的使用面积,其价值是相当可观的。
4、施工速度快,采用钢结构可为施工提供较大的空间和较宽敞的施工作业面积。钢结构工程的柱子一般取3-4层为一个施工段,在现场一次吊装,而且柱子的吊装、钢框架的安装、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浇注、组合楼盖的施工等,可以实施平行立体交叉作业。有时间在上部按装柱、框架的同时,下部可以进行内部装修,装饰工程。因此,在保证技术、供应、管理等方面的条件下,可以提前投入使用。国内部分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工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30-50层的钢结构可缩短工期8-12个月左右。随着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应用、经验和积累,施工速度还可以加快。
5、钢结构的质量容易保证。钢结构构件一般都是在工厂里制造、在工地只是安装就位,加工精度高,用工省,现场比较文明。减少了砂、石、水泥堆放场地,还减少了模板储运、现场构件预制及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湿作业,在闹市区或密集的居民区内具有很大的优点。
6、由于钢结构本身的优越性,钢结构的建筑可以是绿色建筑,钢结构本身是一个绿色环保型的产品,对我们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分析;发展
1.建筑结构加固方法研究意义
钢筋混凝土的加固问题一直是国内外致力研究的一个课题,即使是在建筑领域取得了迅速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其研究仍然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我国的现有建筑中,会由于多种原因,比如施工设计不合理或者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功能改变等因素,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固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我们将对传统的诸多加固方法的特点和在工程中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对我国近几年来兴起的诸多新型加固技术进行研究,更深层次的理解建筑加固技术,并针对各种加固技术的优缺点,做到优势互补,进而推动建筑加固技术更长远的发展。
2.常用加固方法及特点
2.1粘钢加固法的特点
粘钢加固法指的是通过采用比较合适的抗冲击剥离韧性粘结剂或者是建筑结构胶,把钢板粘贴到需要进行加固的构件的相应部位上,达到提高建筑物机构的承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构件的加固。在众多加固方法中,粘钢加固应用非常普遍,一般适用于钢筋受弯、大偏心受压以及受拉构件的加固。该种结构加固法不仅简单快速,只需卸荷和除锈后即可施工,施工工期短,而且加固后不会显著影响原有外观和净空,同时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的少量作业,不论对于生产和生活来说,影响相对较小。
2.2加大截面加固法的特点
加大截面加固法就是通过采用加大混凝土结构面积或者是构筑物面积来达到增大建筑物结构的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如果原建筑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就可以增大主筋面积来有效提高原建筑正截面抗弯承受力。在截面的受拉区加现浇混凝土围套增加构件截面,使新加部分与原构件共同承受承受压力。通过扩大截面积,来进一步增加截面的有效高度,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以及斜截面抗剪的力学性能,从而提高截面刚度,起到加固的作用。
2.3外包钢加固法的特点
混凝土构件外包钢加固技术是指在梁、柱四周包以型钢的一种建筑加固方法。通常情况下的型钢可分为三种:角钢、槽钢和钢板。采用外包钢加固,虽然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加少,但混凝土构件的承受力可大大提高。其中外包钢技术又可以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种。湿式外包钢加固法是指把型钢与原构件留有一定的间隔,并在其间灌注乳胶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粘结剂或环氧砂浆,使钢型架与原构件能整体工作共同承受压力的加固方法。干式外包钢加固法是指型钢与构件之间无粘结或仅填塞水泥砂浆,不能保证结合面剪力能有效传递的加固方法。
2.4预应力加固法的特点
预应力加固法就是用预应力钢筋对梁、板等建筑构件进行加固方法该种方法在实际的加固工程中,不仅施工简便,而且在不会减小建筑结构的实际使用空间的条件下,可提高梁,板的抗弯,抗剪承载力和改善其在使用阶段的性能。通常情况下,预应力钢筋加固的过程是:在需要进行加固的受拉区段的外面补加预应力筋,对钢筋进行张拉,并将其锚固定在梁、板的端部。在诸多建筑加固工程中,预应力加固方法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就是外部预应力加固法。
3.结论
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近几年来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型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这些新型的建筑结构方法由于拥有诸多方面的优势,被广大建筑加固工程人员采纳,并受到了广泛的青睐。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新型加固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取代那些传统的加固技术方法。我们应当真确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做好各种建筑加固技术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做好加固技术的开发工作,为我国的建筑加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推动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耀武.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概述[J].陕西建筑,2008,(01).
[2]阮金奎.常见建筑结构加固方法选择与优缺点[J].山西建筑,2008,(10).
[3]刘丛兰.浅谈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法与施工[J].华章,2009,(20).
古牌楼背后跳跃着时代音符
北京国际创意设计苑的前沿包括成套匹配的仿古描金彩绘牌楼、红漆大门和二层店面建筑。园内的建筑则以呈几何造型的现代建筑为主,墙面选用中国红漆和灰色粉墙的传统效果。前院东侧墙壁有一巨幅中国龙花岗岩浮雕(仿北京明清宫廷原创造型)。园区的建筑是整条鼓楼东大街上除了钟鼓楼外,面积最大的院落。
当你迈入敞开的朱红大门,将树影斑驳、钟声鼓瑟留在身后,走过清幽的前庭,进入红灰拼色的现代建筑,感受到的便是迎面而来的现代气息。办公楼里有最前沿的创意空间,包括平面设计公司、工艺饰品设计公司、乐器制作公司、编剧制作公司等等,均是文化创意企业。除此之外,你可以在园区里欣赏产品设计展览、聆听设计大师教你如何做设计,也可以定制一副属于自己的现代首饰、录上一盘自己的音乐专辑。
当然,这里还汇集了各种美味餐点、让人迷醉的Cocktail。每当夜幕降临,音乐酒吧内,好听的民谣、劲爆的摇滚激情上演,五彩霓虹令素色的古典园区融入在时尚的潮流中…… 就这样,在古老的牌楼后,跳跃的是最年轻的节奏。
传统文化与时尚艺术相融合
据了解,北京国际创意设计苑原为北京京纸集团工业遗址。为了发展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盘活、保护、开发和利用存量工业资源,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领导下,2008年4月,北京市恒锐普技术开发中心与美国Sublime Investments, LLC公司(美国崇尚投资公司)发起建立了专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并进行北京国际化运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北京开元合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BICD)。园区在对原建筑区域进行翻修和改造时,本着注重北京古都传统文化与艺术时尚结合的原则,使鼓楼园园区外立面既与临街建筑保持统一,又体现现代时尚气息。目前,已有普诺品牌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味谷工坊工艺设计有限公司等20余家文创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外资企业5家,汇集了以创意设计、音乐、摄影、娱乐、艺术品交易为主的多家知名文化企业。
北京开元合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玮告诉记者:园区结合鼓楼地区文化特点,旨在为创意设计企业打造历史人文的工业遗迹与现代材料结合、传统北京文化与时尚先锋相融的创意办公区,以国际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服务于国内外文化创意企业。在建立发展自身品牌特色的同时,汇集艺术品交易、文化演出、以及设计领域的先锋企业,促进中国文化元素与本地商业特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