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婴幼儿的保健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口腔保健;龋病

龋病是发生于牙体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婴幼儿3岁之前就可以罹患龋病,有报道1岁婴幼儿的乳牙就发生了早期龋。乳牙龋不但会影响美观,一旦乳牙早失对儿童面部的发育还会造成长远的影响[1]。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乳牙龋病的研究和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9~10月密云县牙病防治所由临床抽出医务工作者,经一致性对比试验后,确定一致性对比试验结果在95%以上的两名临床医生参加此项工作调查和变形链球菌取样工作。变形链球菌样本由舌背提取8 h内,在38 ℃环境中进行细菌培养72 h,由专人读取培养结果。读取标准,0级:<10 000 cfu/ml;1级:<100 000 cfu/ml;2级:100 000~1 000 000 cfu/ml;3级:>1 000 000 cfu/ml。

1.2 调查对象 为2003年5月~2005年4月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取并愿意参加配合此次调查的母亲,共2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9人,占31.9%;高中和中专学历81人,占37.5%;初中以下学历66人,占30.6%。

1.3 调查时间 2006年9~10月采用入户和门诊两个途径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口腔保健知识问答方面调查 回答这些问题共2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9人,高中和中专学历81人,初中以下学历66人。问答题的内容为,第一题:使用含氟牙膏能够预防龋齿。第二题:牙齿的好坏是天生的,和自我保护关系不大。第三题:乳牙迟早是要换掉的,和自我保护关系不大。第四题: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牙齿。第五题:保护孩子的六龄齿很重要。第六题:3岁以下的儿童需要父母帮助刷牙。第七题:每年应至少做一次口腔健康检查。结果见表1~4。表1 回答的结果表2 回答正确的结果表4 受检儿童口腔卫生状况与口腔变形链菌培养结果注:患龋年龄最小的为16个月,共萌出16颗牙齿

2.2 母亲变形链菌培养结果 0级82例,占38.0%;1级41例,占19.0%;2级48例,占22.2%;3级45例,占20.8%。培养结果越高,口腔内的变链菌数量越高。

3 讨论

随着人类对龋病认识的提高,现在人们公认的龋病病因为四因素学说,细菌因素: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宿主因素:宿主是龋病发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主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牙、唾液、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饮食因素;时间因素:龋病是慢性硬组织破坏性疾病,它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有一定的时间因素[2]。婴幼儿龋病是由母婴传播变形链球菌而获得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以下特征:(1)只有在牙萌出之后,口腔内才有永久变形链球菌的定植;(2)如果口腔内已经有成熟的菌群存在,变形链球菌很难再植入;(3)蔗糖为变形链球菌在牙面的黏附提供了便利;(4)婴儿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家庭,尤其是母亲;(5)母亲口腔内很低水平的变形链球菌就足以传播到婴幼儿口腔内。母婴之间变形链球菌的传播主要发生于婴儿乳牙萌出阶段。因此预防儿童龋齿的关键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母婴致龋菌传播机会,所以,母亲有必要从妊娠6个月开始到婴儿乳牙萌出后其口腔内建立起成熟的、稳定的、非致龋的菌群的过程中始终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1]。人们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她们获得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并不断加深她们的认知,从而自觉地转化为自身行为。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母亲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比较高,从孕期开始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预防婴幼儿龋病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保健知识获得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需要医务工作者和全社会加强对准妈妈和妈妈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使她们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并转化成为她们自觉的口腔保健行为;同时,指导她们的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口腔保健问题。

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在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和育儿过程中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方面明显高于受过初等教育的母亲,所以,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女性的教育,提高未来母亲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从源头做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

口腔变形链球菌培养结果与受检儿童口腔卫生状况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患龋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于未患龋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儿童的口腔护理,如擦拭牙齿、餐后漱口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第2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20xx早教小区活动方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

本中心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福建省0~3岁婴幼儿教养指南》的精神,以促进婴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率为突破口,以早教的推广和实施为契机,主动有效地开展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宣传活动。

二、时间安排:20xx年9月17日上午9:00-11:30

三、活动地点:阿梅中心幼儿园大操场

四、活动准备:早教区域展示场地、展板、婴幼儿精细动作咨询台、宣传单、礼品。

五、参加人员:

(一)组织人员:阿梅幼儿园全体教师。

(二)参加对象:陈埭镇0-3岁婴幼儿及家长。

(三)拍摄人员:陈垂俊

六、活动流程:

(一)活动开幕仪式

(1)致开幕词 主持人:蔡美婷

(2)请吴秀婷园长讲话

(二)介绍本次社区活动开放的项目

(1)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咨询台

(2)儿科保健医生现场咨询《0-3岁婴幼儿保健知识》咨询医生:蔡明峰

(3)早教精细动作区域活动展示

(4)开放大器械让幼儿自由玩耍

七、活动内容及安排:

为了满足社区家庭开展早期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提高教师指导社区家长、婴幼儿的能力,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启稚早教中心在辖区内的声誉,共促婴幼儿发展,全面提高我镇0-3岁儿童其家长或看护人员的受指导率及指导质量,启稚早教中心开展了向社区开放的一系列活动具体如下:

(一)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咨询台

咨询育婴师:黄明媚 施旋旋

(二)儿科保健医生现场咨询《0-3岁婴幼儿保健知识》

咨询医生:蔡明峰

(三)早教精细动作区域活动展示

12-18个月精细动作

(1)套圈圈 指导老师:王玲凤 配班:张丹丹

准备:五彩套圈若干

要求:请家长配合老师的要求,帮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圈圈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规律。

益处:发展幼儿手部肌肉通过操作观察到圈的大小不同,并感知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排序规律。

(2)对孔投币 指导老师:何萍萍 配班:林雅云

准备:储钱罐、钱币若干

要求:请家长放手让幼儿在多次尝试不果后,才适当的予以帮助。

益处:锻炼幼儿的三指精细动作,通过操作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及耐力,为宝宝今后克服困难、养成独立性格打下良好基础。

18-24个月精细动作

(1)小球入孔 指导老师:王雅静 配班:庄育婷

准备:球、圆形纸筒若干

要求:请家长尽量不干涉幼儿操作,让孩子尽情的探索、操作。

益处:锻炼幼儿三指精细动作,通过拿起、投入的动作让幼儿感知游戏的有序性及操作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耐心为今后良好性格打下基础。

(2)宝宝找家 指导老师:王美金 配班:杨萍萍

准备:图形投放盒若干

要求:请家长配合老师的要求,帮助幼儿在操作中找对相同的图形投放。

益处:锻炼幼儿的三指精细动作,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形状不同,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勇于探索的良好性格,为今后学习的独立性打下基础。 24-30个月精细动作

(1)套 碗 指导老师:郭月霞 配班:赖婉宝

准备:四个颜色的套碗若干

要求:请家长在旁协助宝宝按规律排序。

益处:发展幼儿的手部肌肉,区分颜色的异同,通过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物体有序排列的规律性。

(2)图形宝宝找家 指导老师:李美玲 配班:林燕珍

准备:图形镶嵌板若干

要求:请家长在旁协助宝宝区分形状的异同,并找到相同的家。

益处:锻炼幼儿的灵活性及观察能力,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形状特点,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为今后探索道路埋下丰收的种子。

(四)开放大器械让幼儿自由玩耍

指导老师: 许思敏 吴绵绵 薛燕 曾少英

要求:请家长看护好自己的宝宝,保证安全游戏、快乐游戏。

20xx早教小区活动方案范文2一、活动时间:20xx.12.16上午9:3011:30

二、活动地点:****小区

三、活动对象:0-3岁婴幼儿家庭

四、活动概况

为了发挥市优质幼儿园的辐射示范作用,普及0-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知识并为其提供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使出生至3岁的儿童健康成长。我园定于20xx年12月16日组织本园具有育婴师资格的教师走进****小区,面向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共同举办一次公益的科学育儿知识进社区到家庭的开放活动。

五、现场活动

(一)签到及分发早教宣传单

负责教师:马**张**

(二)早教知识咨询区

1、0~3岁育儿咨询区婴幼儿卫生保健、心理特点及教养要点。

主题:生活行为习惯、入园衔接及适应问题、早期阅读指导、心理发展及个性培养、家庭养育方法指导、常见疾病预防、营养保健等。

形式:个别咨询、互动探讨。

负责教师:李**陈**阮***

(三)亲子活动区

负责教师:谢***林***王**刘**

活动一:拔萝卜(王世娥)

活动目的:练习腿的屈伸,用身体运动体验节奏感。

指导要点:

1、宝宝躺在地垫上当萝卜,家长举起宝宝的退或脚踝往斜上方边拔边有节奏的说:拔萝卜,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1234了。让宝宝合着节拍反复屈伸双腿,当说道了时,就拉直宝宝的腿。

2、家长从头到脚咯吱或轻抚宝宝,就像洗萝卜的样子,然后亲亲宝宝,假装要吃萝卜。

活动二:大脚和小脚(高铭佳)

活动目的:提高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发展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篮子,海洋球

指导要点:

1、家长和宝宝相对站立,家长双手扶着宝宝腋下,并引导宝宝将双脚分别踩在自己的脚面上。

2、家长跨步向前走时,应注意等宝宝的双脚踩稳后再走。

3、家长和宝宝走到指定地取一个海洋球返回,将球运回篮子里。

活动三:套圈(刘绿叶)

活动目的:发展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套圈3套

指导要点:

1、家长引导宝宝站在控制线上,从篮子里拿起一个套圈,双手或单手将圈套在底座上,如果宝宝不会,家长可以手把手的帮助宝宝,并及时的鼓励宝宝。

活动四:小篮接泡泡(谢佳佳 林梅生)

活动目的:锻炼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泡泡水一瓶,小篮4个 指导要点:

1、分给宝宝人手一个小篮,老师吹泡泡,宝宝自由追逐泡泡。

2、请宝宝用篮子接泡泡,家长注意调整宝宝间的距离,避免碰撞。

前期准备工作

1、社区宣传海报张贴12月2日前完成。

2、横幅1条:***8幼儿园社区早教服务(12月12日前制作完毕,陈**负责) 幼儿园条幅4条

3、早教知识宣传单的制作(500份,陈**、刘***、林***负责, 12月13日前完成)

4、活动场地布置材料准备:长桌3张,凳子6张

5、社区场地选择及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张**负责

20xx早教小区活动方案范文3活动一: 宝贝会说话

活动目标:宝宝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 活动准备:一个简单的小舞台;若干小贴花。

活动过程:1、教师边摇铃鼓边唱《坐下歌》。

2、听到老师的歌声,家长和宝宝一起坐下来。在教师的对面,呈半圆形。

3、教师用亲切的口吻向家长和宝宝做自我介绍。

4、鼓励宝宝来自己介绍自己,并能说出是和谁 一起来的。

活动二: 艺术活动---好吃的水果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学习涂色的正确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 的兴趣。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红、黄、绿的油画棒;作业纸;色卡等。

活动过程:1、教师向家长介绍活动目标及要求。

2、帮助宝宝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3、教师演示讲解正确的涂色方法。

4、幼儿尝试涂色,家长帮助指导。

5、互相参观、欣赏。

活动五: 亲子游戏---倒蹬自行车

活动目标:练习腰部和腿部力量,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过程:1、家长和孩子坐在地垫上,抬起腿让双方脚心相贴,然后一前一后地蹬腿,像骑自行车一样。

第3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感染疾病的防患意识也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接种疫苗,未雨绸缪,提前杜绝感染病的传染。接种疫苗不仅是卫生防疫部门的保健工作,也是儿科工作和基本的公共卫生安全的保障。为儿童接种各种疫苗可最大的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家长的心里负担。通过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可以让家长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在免疫方面的认知水平,从而确保家庭的核心婴幼儿的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社区接受健康教育的免疫接种的适龄儿童家长共347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为112名,中学、中专学历家长为156名,68名家长为小学学历,11名家长的文化水平近于文盲;家长年龄主要在25~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8±2)岁,其中301名家长为女性,46名家长为男性。

1.2 方法

1.2.1 诚挚的服务耐心的态度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免疫接种知识。有些接种儿童的家长由于比较年轻,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往往对孩子照顾不周。也有一部分家长由于对免疫知识的匮乏,不相信健康的婴儿也需要免疫接种,认为接种产生不良反应,担心这样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健康。也有父母在婴儿和年幼免疫接种后出现正常反应时,由于对免疫接种知识不了解,于是产生担心、焦虑,加之对免疫的意义不是很了解和不够重视,因此不再继续免疫接种。所以在开展健康教育时,详细解释免疫相关知识是重点内容,介绍了免疫程序的操作,家长在孩子接种后应该注意哪些相关事项,有哪一些正常反应及应该如何处理。告知儿童家长麻痹糖丸要空腹口服,服用后不能立刻进食,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空腹。婴幼儿接种卡介苗,某些接种儿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正常的反应如:会有局部化脓反应发生;局部疼痛或红肿,也有的会有硬结现象,可能导致出现发烧高热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家长按照接种后的知识可以给予相应的处理,若反应严重要和接种单位取得联系,及时就诊。

1.2.2 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接种儿童父母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层次不同,讲解免疫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也要不同。不文化程度不同,加之不同的年龄、生活习惯和背景,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因人而异,因人讲解,有重点,有针对性。

1.2.3 大力宣传免疫给儿童带来的益处和重要性。儿童的免疫系统与成年人相比,发育还不完全,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很弱,若想增强对传染病的抵御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免疫接种。如果孩子没有进行正常的疫苗接种,对传染病没有抗体,又因发育不完全没有如成年人一样的免疫屏障,就非常容易被传染病感染。

1.2.4 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势要多种多样,群众易于接受。在儿童接种疫苗相关知识的传播的同时,还应该向家长讲解一些儿童日常的保健知识和护理知识。传播方式不仅仅限于宣传栏或者发放一些小册子、张贴一些海报之类的方式,还应该利用一切和儿童家长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面对面交流。

2 结果

我社区347名接种适龄儿童的家长,有337(97.1%)名家长对免疫相关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本社区4岁以下(含四岁)儿童都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顺利完成接种工作,所有儿童都没有不良反应出现,没有任何感染病发生。

3 讨论

通过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接种儿童的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儿童相关的保健知识有了更多的掌握,提高了儿童家长对孩子接种后出现反应的处理能力。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后,进行调查,儿童家长的相关免疫知识和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普遍提高,对全面提升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居民们也纷纷表示,通过社区各种健康教育的开展,儿童家长懂得了许多接种知识,对保护儿童健康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第4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基层;儿童保健;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47-01

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就导致领导和群众对其重视程度不足,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做一调研,呼吁全社会关心儿童、关心下一代。

1 本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介绍

本社区有1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辖区内常住人口约8.37万,外来流动人口约0.90万;全社区共有7岁以下儿童3 075名,其中常住人口2 563名、流动儿童512名。托幼机构5所。

保健队伍结构:镇级儿童保健医生2名,村级儿童保健兼职医生55名,中专文化11名,初中文化44名,村级儿童保健医生平均年龄为48.5岁。

儿童保健经费来源:村级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来源一直由镇级财政部门代收,按照每人每年0.8或0.9元收取,全镇大约每年收取7万元左右,下发给每位村级儿童保健医生每人每年不到1 500元。

2008、2009年婴幼儿系统管理: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8.85%、98.40%;婴幼儿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6.12%、90.40%;体弱儿管理:贫血发病率分别为15.10%、14.85%,营养不良发病率分别为2.30%、3.40%,佝偻病发病率分别为4.70%、3.90%;各项体弱儿管理率分别为100.00%、100.00%。婴幼儿死亡率监测:婴幼儿死亡率分别为0.00‰、5.2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23‰、13.05‰。新生儿疾病筛查:①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率分别为64.18%、71.64%。可疑患儿召回率分别为98.12%、99.23%。②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为81.50%、81.20%。

2 本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分析

2.1 人口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本社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多,这部分人群居住、停留时间不定,特别是婴幼儿流动性更大。按照儿童保健有关管理细则规定儿童流入3个月就必须建卡,如流动儿童在本社区居留超过3个月没有建卡,则影响建卡率;如超过3个月该儿童刚建卡就随父母迁居异地,又注销不及时,同样会影响管理率。

2.2 政府投入不足,儿童保健队伍不稳定

以上数据显示,本社区8万多人口仅有2名专职儿童保健医生,村级儿童保健兼职医生为每村3名。而绝大部分儿童保健兼职医生文化素质较低且年龄较大,基本不能胜任这一工作。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儿童保健工作人员收入不高[1-2]。

2.3 本地儿童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本地区经济薄弱,领导对儿童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群众对儿童保健工作认知程度不高。多数家长认为孩子没有病,没有必要进行体检及保健。而且,现在基本是爷爷、奶奶在家照料孩子,观点陈旧。所以,尽管笔者做了大量工作,本社区婴幼儿系统管理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仅仅达标。

3 对策

3.1 加大儿童保健功能、作用的宣传力度

运用媒体、板报等宣传阵地,加大儿童保健功能、作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加强对本社区内托幼机构监督管理,给予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协同有关教育部门做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

3.2 加大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

积极争取政府基金投入,加大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3]。以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把一些自愿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年轻人加以培养,让他们能在一定时间内胜任儿童保健工作,并选择完善的激励机制,每年度对他们进行业务考核,对成绩优秀者加以表彰,对成绩不理想者应督促其及时加强业务学习,从而确保基层三级保健“网底”功能,稳定“网底”队伍建设。

3.3 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制,及时准确地传输各种工作数据,并能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核实、反馈[4]。

3.4 适时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活动

适时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活动,培养儿童养成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习惯。可利用“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全国母乳喂养周”“全国爱眼日”等节日对儿童进行保健知识的宣传,并利用“六一”儿童节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和健康体检。让孩子们乐于参加,能主动配合[5-6]。

总之,基层儿童保健工作涉及面广、基础薄弱、功能薄弱,要想做好这一工程,需要政府及多方面的人力、物力参与。

[参考文献]

[1]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49-349.

[2]曹务莲.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67-168.

[3]丁雪莉.浅谈如何开展儿童保健工作[J].医学导刊,2008,4(4):36.

[4]曹务莲.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心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74.

[5]韩昔阳.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28-129.

第5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为了解城区集体儿童的健康情况,寻找变化规律及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幼儿园(所)卫生保健工作及营养防病知识,现将我县城区2005~2007年3~9月幼儿园的9869名集体儿童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2005~2007年3~9月本县城区各幼儿园(学前班)2~7岁的9869名儿童。

评价方法:以WHO推荐的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新标准为依据。

龋齿、贫血的诊断标准:采用视诊及Hb测定,Hb<110g/L为贫血。

结果

年龄性别体重低于参考值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者为营养不良,高于2个标准差为营养过剩,属单纯性肥胖。

具体情况见表1。

疾病分类构成比:3年共查儿童9869人,查出疾病924例,患病率为9.36%。其中龋齿568例,发病率为5.76%,占疾病总数的61.47%;扁桃体肿大163例,发病率为1.65%,占疾病总数的17.6%;表抗(+)60例,发病率为0.61%,占疾病总数的6.49%;心脏杂音36例,发病率为0.36%,占疾病总数的3.9%;淋巴肿大12例,发病率为0.12%,占疾病总数的1.3%;调查Hb 7737例,轻度贫血80例,发病率为1.03%,占疾病总数的8.66%(见表2)。

喂养情况:调查人数8172人,其中母乳喂养7706人,母乳喂养率为94.3%;人工喂养308人,人工喂养率为3.77%;混合喂养158人,喂养率为1.03%(见表3)。

讨论

(1)通过临洮县城区集体儿童健康体检了解到儿童集体健康状况、疾病发病情况、体格发育及喂养情况。疾病发病率以龋齿占首位,扁桃体肿大占第2位,营养不良发病率占第3位,单纯性肥胖症占第4位,其次为贫血、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是不可忽略的疾病,心脏Ⅱ级杂音、淋巴肿大次之。这说明我们的保健工作做得不够,预防保健工作还做的不扎实,使龋齿和乙肝有上升的趋势,而营养不良及扁桃体肿大明显下降,另外,生活习惯不同,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挑食、膳食品种单调、营养素搭配不当,新鲜蔬菜食入少,喜吃零食、甜食,人工喂养儿用奶瓶吃奶等也是龋齿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家长的保健意识不强,对健康体检的意识较浅,尽管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还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2)在体格发育方面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体格评价标准进行了评价,体格发育达标率均在2倍标准差之内的分别为94.67%、95.92%、95.84%,与WHO推荐的标准基本近似。营养不良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也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做好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营养知识宣传,以提高卫生保健知识及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儿童保健制度,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更好地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3)喂养方面基本符合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婴幼儿喂养策略》。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0%、96.75%、95.84%。

参考文献

1儿童保健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6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集居儿童 健康状况 调查

我们于2009年9月对华池县城区3所幼儿园的儿童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资料与方法

县城区3所幼儿园的在园儿童1069人。

方法:以普查的形式进行,按照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对内科、外科、五官科和血、便常规进行检查,统计检查结果。

结 果

县城区三所幼儿园共有3~5岁儿童1112人,实际检查1069人,检查率96.1%。统计结果,见表1。

查出患病例数559人,患病儿童477人,患病率44.62%。患病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

讨 论

国民的营养状况与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持政策和巨大的科技投入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上的食物供给数量充足和品种日益丰富,人们的食物消费行为和膳食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的生存条件和营养以及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我们目前还必须面对儿童营养工作中存在的营养不良与过剩的双重挑战。多次全国性营养调查及地方性调查均显示,我国儿童无机营养素的补充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儿童钙与锌的实际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量。有数据表明,不论城市与农村,中小学生的日均摄入钙的数量明显不足,仅达到供给量标准的40%~50%。婴儿在出生4个月以后,血液中由母体储存的含铁量已基本耗尽,婴儿开始成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无机营养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特别是钙、铁、锌的缺乏,对儿童,尤其对快速成长的婴幼儿影响非常大。儿童血钙降低会引发手足抽搐、惊厥,长期摄取钙过低会导致佝偻病。铁摄入量不足或利用不良除了会出现贫血外,还会导致学习障碍。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其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低9个评分点。锌缺乏可引起食欲减退、认知行为改变,影响智力发展,导致成熟延迟、免疫功能减低,容易发生感染。

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我县城区集居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喂养不当:部分儿童出生后由于父母亲外出打工等原因,没有正确地实施母乳喂养,好多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望子心切,盲目的补充营养品,喂养单一,导致孩子偏食、挑食、长期喂饮料等,造成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及体内营养成分失衡。②不合格食品的摄入:由于市场管理不善,幼儿园周围的无证小摊贩经营的食品均无合格证,不符合卫生要求,致使孩子每天在小摊点买不卫生的食品,对孩子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③大多数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卫生差,饭前便后不洗手,不注意口腔卫生,增大了病从口入的机会,使蛔虫症和龋齿发病率较高。④学校对儿童的健康情况重视不够,3所幼儿园均没有配备专职卫生保健医生和保健老师,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没有把卫生保健知识列入幼儿教育的必备内容之中,特别是对入园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不完善,使儿童的健康安全存在隐患。

建议:①开展健康教育:向广大群众宣传儿童保健知识,科学育儿知识,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掌握育儿方法,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儿童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少吃零食等。②加强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幼儿园应该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开设卫生保健课程,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落实入园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未进行接种的儿童要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补种,防止各类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发生传染或流行。③工商、食品监督等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取缔无证经营小摊贩,严禁不合格食品上市,净化食品市场,保证食品质量。④加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加强体格锻炼,提高抗病能力,指导家长做好儿童的家庭保健管理。

表1 华池县城区3所幼儿园集居儿童健康检查情况统计

第7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好发季节及原因以利于加以预防。方法 将117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患儿按月份观察人数。结果 观察发现10月份至4月份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好发季节,呼吸道流行病期,对有患病史的患儿要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及时预防性用药及护理,明显减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关键词】喘息性支气管炎;季节;原因;预防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可发生的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也称哮喘性支气管炎,系指婴幼儿期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支气管炎[1]。目前有学者认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实际是婴儿哮喘的一种表现[2],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带有喘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观察发现大多数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哮喘病程和较长,住院治疗时间也比其他支气管炎较长,保持水解质平衡,对症支持治疗往往不尽人意。据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为0.5%~3.4%[3]。为了减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笔者对好发季节及原因着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于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17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诊断均符合1998年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方案》。其中男99例,女18例,年龄在4个月~3岁之间。排除了先天性心脏病。入院时咳嗽为主伴喘息,咽充血,起病急,呼吸稍促,有些患儿可伴腹泻,杳体可见轻度三凹征,听诊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及痰鸣音,呼气相延长。按月份观察发病人数,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春、秋、冬季发病率明显增高,占93%,住院时间平均10天左右。

2 发病率高的原因分析

2.1 解剖特点婴幼儿的气管及支气管都比较为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故其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引起气道更加狭窄,分泌物黏稠而不易咳出,从而产生喘鸣音。春、秋、冬季特别是受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引起感染,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

2.2 感染因素是喘息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较常见的有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春、秋、冬季,因为天气转凉,刮风,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的原因及家长对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缺乏,保护措施不当而随时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

2.3 过敏体质因素婴幼儿患病毒感染甚多,同一病毒在不同人体中所产生的不同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机体内在因素密切相关。患儿曾患湿疹,上呼吸道感染者易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春、秋、冬季因为风大,吸入各种病毒、细菌、各种动物手、灰尘、尘螨、花粉、各种化学物品及家庭装饰材料对过敏性体质婴幼儿来说都是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原因,并反复发作。

2.4 遗传因素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也有遗传因素,约占30%左右,父母及亲属当中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儿易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特别是春、秋、冬季受外环境的影响发病率增高。

3 预防措施

3.1 进入喘息性支气管炎高发季节,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室温18~20℃ ,湿度55%~65%。高发季节鼓励婴幼儿多喝凉开水,以减少对支气管粘膜的刺激,保持支气管黏膜湿润,同时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和过热,并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3.2 鼓励曾患过上呼吸道感染及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家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体变化的适应能力,但避开风大,呼吸道疾病流行期,空气污染较大的场所及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3.3 尽量避开过敏原。如花粉、刺激性强的化学制剂,各种灰尘,避免在家养狗、猫等。鼓励婴幼儿家属经常到空气新鲜处吸入新鲜空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有利于降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3.4 注意家属与患儿自身过敏史,血清IgE水平。特别是喘息性支气管炎高发季节应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早给予哮喘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崔焱,王淑兰,等.儿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6.

第8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儿童保健;早期综合发展;临床价值

早期综合发展指的是依据正值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的婴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征,为其制定的科学有效的综合性的指导方法,以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研究指出,在儿童保健中应用早期综合发展模式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进行生长和发育,效果显著[1]。为了进一步明确早期综合发展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选取100例自愿配合早期综合性发展指导的儿童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儿童的年龄为1~2个月,平均年龄为(1.2+0.3)个月,体重为2850~4850g,平均为(3550+150)kg,其中,早产儿、足产儿和过期产儿分别为23例、17例和10例;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儿童的年龄为1~3个月,平均年龄为(1.3+0.4)个月,体重为2870~4840g,平均为(3540+140)kg,其中,早产儿、足产儿和过期产儿分别为22例、19例和9例。两组儿童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以及体重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均使用常规保健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早期综合发展模式,具体方法如下:针对第一次接受保健指导的儿童,相关人员要建立儿童的信息档案,并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并依据指导方案对儿童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指导;针对年龄小于半个月的儿童,负责人员应告知其家长需每个月至少进行1次健康体检,针对年龄大于半岁的儿童,需告知其隔月进行1次健康体检[2];在本次研究开始后的1 个月以及1年后,需要对儿童的身高、体重的发育情况以及智商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结合评估的结果对儿童的早期综合发展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为其耐心地讲解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日常营养、心理指导以及日常行为引导的主要方法,以增进其对于儿童身心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邀请专家定期召开知识讲座,为儿童家长详细地讲解婴幼儿身心发育、日常营养方案、基础保健知识以及临床常见疾病的有效预防方法等,并指导家长培养而言健康行为习惯的主要方法,要耐心地听取家长的主观感受和心理诉求,耐心地回答其关于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各种疑问;指导家长每日需对儿童进行抚触,时间为10 min左右,以促进儿童的成长发育,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家长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3];组织座谈会,邀请家长前来参加,一方面要为其详细地讲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保健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听取家长的儿童保健效果,并通过家长的主诉及时地发现其在儿童保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对其进行指导,在座谈会上也可鼓励家长进行互相交流,分享儿童保健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教会家长一些健康的趣味游戏,以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观察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其智力水平[4]。

1.3观察指标

(1)使用智力量表[5]对两组儿童的智能发育(主要包括语言、运动、适应性、精细动作以及社交行为等)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儿童的智能发育状况就越好;(2)观察两组儿童身高、体重以及血红蛋白水平[6]。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对组间对比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的智能发育情况的比较

两组智能发育情况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儿童的智能发育情况的比较(―(―儿)X+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儿童的身高、体重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

两组身高、体重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儿童的身高、体重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

3.讨论

早期综合发展模式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育儿知识的讲解、日常营养指导和相应的智能教育等,其服务模式有着系统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特点,具体服务要点包括游泳、婴幼儿的抚触以及一系列的亲子活动等,有着常规保健指导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早期综合发展模式中,主要包括评估、指导和监督以及评估等四个部分[7],该模式的基础为常规体检,模式制定的依据则是婴幼儿的实际情况,主要服务形式有育儿讲座、座谈会等。

本研究中,两组智能发育情况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提示,早期综合发展模式在促进儿童智能的发育方面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姚淑萍.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88-189.

[2]施蓓蓓.浅析早期综合发展模式在150例儿童保健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178-178,179.

[3]曹育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推广及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4):116-117.

[4]王俊红.浅析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中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3,(14):160.

[5]谢笑英,马晓丽,林美英等.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67-68.

第9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家长;儿童口腔;保健知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87-01

儿童口腔疾病的保健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儿童乳恒牙疾病一直对儿童成长造成影响,也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要全面掌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加强家长口腔保健指导[1]。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以此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2013年1月——5月对我院98名儿童家长调查,男性58名,女性40名。年龄28-38岁。学历:30名本科学历,36名专科学历,33名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

1.2调查方法在对家长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确保调查人员符合相关要求,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工作。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一致和准确,在录入数据时可选取双录入法。在调查时,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掌握情况、家长对儿童饮食控制情况及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等[3]。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收回98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

2结果

2.1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在本组研究中,98名家长,男性58名,女性40名。有45名男性家长认为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女性32名。需自己预防牙病,男性48名,女性30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男性44名,女性33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男性25名,女性。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男性35名,女性28名。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本科学历家长有26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需自己预防牙病,本科25名,专科2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8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本科28名,专科31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1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本科24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5名。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本科26名,专科29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认为窝沟封闭能够防止儿童龋齿,本科20名,专科学历1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0名。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P

3讨论

儿童由于年纪小,没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抵抗能力,无法照顾好自身。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儿童,要具备着耐心。在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方面,家长要指导儿童进行正确的刷牙方式,使儿童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儿童出现恒牙龋病。而在本组研究中表明,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性别无关,但与学历有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越高[2],同时也可以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可有效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习惯。反之,则越低,而儿童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同性别方面,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学历方面,家长学历是本科及专科学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明显高于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P

在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方面,首先要加强家长对口腔保健缺失知识。儿童出现龋齿是由于细菌与儿童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结合而发生作用,使牙齿脱钙,牙齿损坏,而出现龋洞。发生龋齿多是由粘在口腔内甜食引起的,这时,家长可以让儿童多食用一些具有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等食物可以对牙齿进行摩擦和清洗。儿童牙齿在排列拥挤、错位、重叠等接触方面,也很容易使细菌聚集,因此,家长要在给儿童补充营养时,也要让儿童多食用有些对牙齿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其次家长要注意儿童口腔卫生,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促进食物的吸收,也可对牙龈进行有效按摩。同时儿童在饭后和喝完饮料后,也要经常漱口,指导儿童正确刷牙,以此有效去除牙渍,保护牙龈健康[4]。最后要对儿童口腔健康进行定期检查。儿童在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六个月都要对儿童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以后期间可每六个月或一年进行检查。家长通过对儿童口腔健康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必须要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口腔保健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吉明,熊雪鹰,吴修建.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6(23):556-559.

[2]余红.浅谈儿童口腔保健与治疗中家长重要性的认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34(11):113-11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