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第1篇: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1.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 

2.中美两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3.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研究 

4.影视节目名称的法律保护路径探析 

5.影视旅游研究:一个应有的深度学术关照——20年来国内外影视旅游文献综述

6.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 

7.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8.从韩剧旅游热论中国影视旅游的深度开发 

9.“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扩张与中国影视文化的反弹──加入WTO,中国影视艺术的文化传播学思考

10.影视主题公园旅游体验质量研究——以无锡影视主题公园为例 

11.影视旅游者动机细分及其形成机制——新西兰霍比特村案例 

12.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

13.影视湘西:想象共同体及其与湘西旅游的共生发展 

14.影视旅游: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新方式 

15.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

16.论影视作品的法律关系  

17.高职高专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8.《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

19.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及问题 

20.论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视觉艺术的创建 

21.论影视翻译课程的技术路径 

22.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23.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 

24.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25.数字技术在影视广告后期制作中的运用 

26.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27.影视大数据:影视互动体验与量化认知的根本

28.中国影视文化贸易现状及原因分析

29.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游客旅游意向——基于影视旅游视角的综合研究

30.我国影视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为例

31.影视主题公园游客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 

32.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33.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发展及现状分析

34.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 

35.影视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6.影视史学的思考  

37.影视字幕翻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8.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 

39.西方语境下的影视翻译研究概览 

40.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 

41.影视营销对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实证分析——以张家界借力《阿凡达》营销为例

42.影视字幕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43.基于影视旅游动机的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44.影视的传播与文学的接受 

45.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应用 

46.民俗的影视整合及审美价值  

47.服饰是影视艺术无声的语言  

48.影视拍摄对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浙江新昌、横店为例 

49.中国影视贸易国际化目标市场选择模型研究

50.新世纪以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述评  

51.“韩流”给我国影视旅游的启示  

52.旅游景区影视营销模式研究  

53.影视教学法在初级阶段日语语体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54.体育影视作品及其价值取向探析 

55.大电影产业链的完善之路——长影集团影视资源衍生价值开发与影视文化拓展

56.影视人类学——人类学的扩展 

57.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契合研究  

58.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59.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 

60.论中国影视文化安全——基于韩剧与国产影视剧比较的视角 

61.全球价值链视阈下我国影视产业升级策略探究  

62.横店:中国影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样本——基于共享性资源观理论的案例分析 

63.简论中、美、日三国当代动画影视风格差异  

64.论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  

65.影视文化及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66.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实证分析 

67.文学与影视:双重视域中的纠结与互动

68.我国影视行业与影视教育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69.从影视本体研究看文学与影视联姻的必然 

70.体育影视价值解读

71.影视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与镇北堡影视城为个案

72.从改编到生成:寻找文学与影视的平衡  

73.关于严歌苓作品影视改编的思考 

74.影视文化三论(上) 

75.对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76.日语高年级听说课中影视教材的导入 

77.重视影视教育 培养电影思维——高校要建立正确的影视教育观

78.论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  

79.论影视旅游及其“资源—产品”转化  

80.浅析影视翻译目的 

81.基于价值链的影视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 

82.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审美意义

83.影视文化产业走出去研究——以江苏广电总台为例

84.影视为出版造势——对影视图书出版的研究分析

85.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发展及现状分析 

86.试论舟山海岛的影视旅游 

87.当代影视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性转向——兼论视觉文化传播理论的现状与发展 

88.受众与影视品牌战略发展的民族化思考——北京电影、电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89.影视的网络化传播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90.旅游目的地推广与影视旅游研究  

91.影视文化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92.国产影视作品的译制与国际传播

93.浅论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气象影视服务体系 

94.从民俗影视片的特点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95.西方影视翻译研究的最新发展——《影视翻译:屏幕上的语言转换》介评

96.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冲突与交融

97.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98.从韩流看“影视表象”与“旅游地形象”的构筑

99.基于影视艺术的教学资源建设新模式——网络影视课件学

100.影视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研究——以澳门为例  

101.建构民族影视的核心竞争力——从传媒变革看当代影视教育的方向

102.论影视语言的特性  

103.中国影视业在亚洲影视业新格局中的文化定位及其历史使命 

104.翻译目的论与影视字幕翻译 

105.中国影视行业如何形成世界级竞争力 

106.“复仇”的“原型、仪式、跨文化性”——从《基督山伯爵》的影视改编谈文学经典的传播现象

107.探析视听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 

108.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影视教育 

109.论影视旅游产业机制与发展策略  

110.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思考 

111.贵州影视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思路 

112.浙江影视旅游的发展与营销策略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

113.从韩国影视旅游的成功谈我国影视旅游的开发 

114.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影视文化消费的趋势与对策

115.我国影视城的旅游开发研究 

116.影视发热 旅游升温——谈影视与旅游的产业联姻 

117.论搭建我国影视产业保险体系的策略——以好莱坞影视保险体系为蓝本

118.对外汉语影视课中教师的主体作用  

第2篇: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中高职院校开设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成为近几年发展速度最快的热门专业之一。与专业的热门成正比的是既能掌握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应用能力的高职专业人才的紧缺,以及课程设置的不够完善。本文通过对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引发对该专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及如何有机衔接的一些深层次思考。

关键词:

人物形象设计 中高职院校 课程体系 现状分析

时尚是一种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幻想的生活方式,与时尚紧密相关的是服装,化妆,人物整体造型等。对从事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岗位的技术人才被称为“人物形象设计师”,该职业不仅需要具备高雅的审美情趣,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一项既需要专业性,又需要与市场接轨的新兴职业。

“形象设计”这一专业最早于美国兴起,随后在国际上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也涌现了一批从事人物形象设计这一职业的人员,他们从业余到专业,从美容、美发、化妆等单一狭义的技能操作发展到整体的形象设计。除了个人形象设计师之外,还有从事影视形象设计、色彩顾问、私人衣橱整理、服饰设计搭配等多种形象设计岗位。

一.我国人物形象设计教育发展简述

“人形象设计”这一专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我国,最开始阶段人们的认识停留在把美容美发等同于“人形象设计”,认为是影视、文艺等行业的专属,只有影视明星才享有这一特殊待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物形象设计”已被越来越多的寻常老百姓所接受,市场对形象设计需求不断扩大,个人用于形象设计的费用日益提高,集美学、心理学、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美容、发型设计、造型设计乃至形体礼仪、个人气质、文化修养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人物形象设计应运而生。最新的调查表明:化妆师和形象设计师将成为未来最受欢迎的行业之一。

2004年8月20日,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形象设计师这门新兴职业。2005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形象设计协会,2006年国际形象顾问协会中国分会筹委会正式成立,这都预示着中国形象设计行业正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对于形象设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中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并成为我国近几年发展速度最快的热门专业之一。至今为止,许多中高职院校都设有相关的学科。

由于这是一门新兴专业,发展时间短,再加上受到教学硬件设施和师资软件等诸多条件的制约,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在刚步入社会时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造成这一现象正是当前我国人物设计专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该行业是一个信息更新速度极快的行业,需要及时掌握时尚动态,设置更多针对性课程,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人物形象设计教育跟上时尚的变化,符合市场的要求。由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操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理论素质。所以,它的特性决定了该专业的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生硬的学习,还需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兼顾整体造型知识的灌输以及沟通和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一定要注重其系统整合性。

二.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职学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1.课程体系应以开发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来开展

从中职一年级的文化基础课到专业技术基础课,再到中职二、三年级的专业技术课,现在多数中职学校还在沿用这种三段式的课程排列,其后果是造成知识前后不衔接,学生容易在学了技术基础课程后一年再来学习专业技术课时,之前的学习内容都已经忘记而影响学习效果。这样的课程模式固有的缺陷在当前社会人才缺乏的环境中日益暴露出来。所以,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中职对文化基础课程不够重视

在对高职的调查中发现,中职毕业生相对普高学生来说,在文化基础课学习上比较困难,主要集中体现在语文、数学、英语这类课程上。这种情况反映了中职学校对文化课程的不重视,同时也没有顾及到有升学需求的学生。由此可见,中职和高职在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上还存在一定的脱节,没有构建能有机衔接的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体系。

3.中职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设置的中职课程重点培养中职学生的就业技能,而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是设计类行业的灵魂,没有创新精神,就不能走在时尚前沿,无法推动行业的发展。而中职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审美能力也是该专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在课程体系制订时候的弊端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每年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设置教学课时,都希望每门课程能安排较多的学时数,让学生充分掌握每门课程所必学知识。可是总学时数是固定的,这就导致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课时很紧张。近几年似乎专业课时还在不断减少,学校只有从每门专业课程里面去挤压课时,压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无法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教学,学生也学不到完整的知识。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每门课都学了一点,却没有一门是精通的。

2.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课程是紧跟市场需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关心时尚流行式样、市场的技术和材料的更新,根据这些来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由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技能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既要有审美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又要具备造型技术能力,同时最好还能有经营管理能力。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该专业开设的课程并没有紧跟市场,更新技术,更谈不上引领潮流,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

3.课程体系缺乏特色

课程体系的建设最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为区域经济服务。在调查中发现,普遍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高校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化妆、服装、发型课时安排比较平均。这样容易导致培养的学生技能方向都差不多,很难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课程体系要与地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针对我省电视湘军的优势,开设一些符合我省经济发展特色的课程,比如重点开设影视类的人物造型设计,为湖南广电的电视台和电视剧组输送人才,让学生能尽快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

4.职业实训课程的设置孤立单一

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设计技术人才。众多高校在强调应用型技术人才时,会考虑通过实训课程的安排来实现。于是就出现了某些高校在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的课程中设置一些就业实训课程要素,作为步入社会的前奏,来与社会的工作岗位进行对接。而实际上这种效果不好。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方式。实训项目课程体系就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若能将培养某种职业能力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重组,构建新的职业实训课程体系并贯穿到整个高职学习当中,让学生能提前进入情境,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社会中的工作岗位,就能争取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三.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体系脱节的原因

由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从以上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对比观察中就可以发现,中高职院校在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体系衔接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高职院校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及各级教育部门对于人物形象设计这一专业没有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及分类课程标准,在这种缺乏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中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沟通整合机制。

高职院校在建立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体系上并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学校同一专业的课程安排和实训项目,中高职院校在人物形象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就存在较多的重复现象,造成了学生重复学习消费和不必要的消耗,降低了学习效率。例如:中高职的人物形象设计课程里都开设了专业化妆、美发技术等课程,这些在中职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课程在高职叉需要重修,这种重复学习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叉让高职的教师也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对教学进度与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些课程专业技能实训项目上的重复支出又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消费。通过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进行比对,重复率达50%。

(二)中高职专业技能实训项目设置错位

一是高职院校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是在理论课程学习完之后,在短期实习中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培训。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是在近几年才开设该专业,急急忙忙打着牌子开始招生,其实硬件软件都没准备好:实训I设备不足,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这些都不能将一个技能型专业办好。相反,一些中职学校经过漫长的办学历史积累,将专业通用技能、专业专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三个模块组成实践技能实训,并贯穿到整个中职学习过程中,这种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的设置就导致了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错位。

再者,中职与高职对于课程设置沟通太少,大家在专业设置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从自身出发,而没有充分调查市场需求,忽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没有从职业教育体系这个宏观角度去思考不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该如何衔接。

由此可见,在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有必要明确具体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法,使中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更具有操作性,让中高职院校的课程能有效衔接。

(三)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1.从审美性来讲,如何让这样一个具有很强审美要求的专业紧跟时尚的步伐,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中职学校在课程开设上更偏重如何适应就业岗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造成了学生审美眼光不高的后果。

2.从实践性来讲,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开设了化妆设计、服饰设计、美发设计、整体造型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同时还需要学生多进行观摩,拓展视野,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这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学习前期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训的时间安排上比较集中在后期的短时间实习中,缺乏贯穿始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3篇: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动漫;玩具;产业链

一、我国动漫现状分析

动漫产业是当今的世界性热门产业,它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电影、电视、音像制品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动漫业在我国作为朝阳产业,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本着“培育国产动画品牌的决心”,国家已将其列入“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2005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这无疑给本土动漫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正如挑战与机遇共存,我国动漫产业在曾现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的问题也应引起注意。2006年11月24日在广州举行的动漫产业发展论坛上,专家们对目前国内动漫产业现状表示一定的担忧。作为动漫产品主要衍生品――玩具,没有很好的结合动漫主题,加以开发和规模生产。目前在我国动漫产业中,往往是动画节目制作后,除了完成播放环节,其他环节基本处于被动停滞状态。研究者认为产业链缺失是我国动漫滞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动漫产业中,产业链是指通过动画漫画创造出动漫形象,利用这一形象对动漫作品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提升动漫作品的附加值,进行衍生产品如文具、玩具、游戏、电影的开发。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他们的动漫产业都已经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大体步骤可以概括为:在书面杂志上刊登――选择其中受欢迎的作品出版单行本――改编动画片――制作衍生产品,直至建立主题公园。创作优秀的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是产业链的始端;开发衍生产品是产业链的终端,也是动漫产业中利润最大、操作空间最广的一个环节。因此,能否进入衍生产品开发是一个关键因素。

二、衍生玩具产品促进动漫产业发展

一般来说,动漫市场可分三个层次:一是动画本身的播出市场;二是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三是动漫形象的衍生产品,包括玩具、服装、生活用品等。其中,最后一个层次比前两个层次的周期更长,市场反响更深远。在动漫产业的衍生品开发环节,玩具占有很大的比重。玩具之所以受欢迎不仅仅因为它的可爱的造型,更重要的是玩具透着灵性,每个动漫明星形象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在的性情,透过玩具他的可爱和性格便会自然显现。所以在千差万别的不同玩具中,给他们赋予生命,赋予大众喜欢的特点和情感,能使得动漫人物或卡通更具可玩性和亲和力。

玩具业是动漫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漫卡通如能把玩具整合在其产业链条中,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国内玩具知名企业广东奥迪玩具公司旗下的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近年进军影视市场,投入数千万元,花两年多时间推出了第一部影视剧《火力少年王》。去年播出时,剧情中的“秋季悠悠球大赛”,掀起了玩悠悠球热潮,并席卷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奥迪玩具公司也由此获得可喜的回报。当然,玩具企业能投入巨额资金自己研发制作动画片不多,现在不少动画公司都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玩具厂商也在寻求与原创卡通动漫公司的合作。借助彼此的优势,通过合作,将玩具业和动漫结合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把两者做大做强。美国、日本这些动漫制作强国,已经有一套相当成熟的衍生产品商业运作模式。如迪斯尼动画片在上映前,就有相关玩具产品在市场销售。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动漫产业促进了玩具行业拓宽新产品的思路,而衍生玩具产品的畅销能反过来促进动漫业的创作。

三、我国动漫产业与玩具结合须注意的问题

1.创造优秀的动漫作品能更好地推动衍生玩具产品开发。很难想像一个不受观众喜爱的动漫形象,仅仅通过衍生玩具造型设计就能使其畅销。动漫作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玩具产品受欢迎程度。因为在动漫产业的价值链中,要通过衍生产品赢利,就必须使动漫形象首先要深入人心,讨人喜欢。美国动画《史努比》和日本的动画《机器猫》播出后,使得史努比、机器猫的形象在美国、日本甚至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史努比的乐观调皮、机器猫的可爱机智深受人们喜欢。因而以它们的商业形象和关联的玩具产品创造出了巨大价值。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创造出的动画形象能被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喜爱的并不多。拿我国第一部青春卡通片《我为歌狂》来说,它在上映前,联合多家媒体进行宣传,吸引了无数漫迷们的注意,然而,当动画片真的播出了之后,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对其预先开发的衍生玩具产品带来了很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部动画内容比较单一,人物动作表情生硬,没能创造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动画形象。

2.运用现代卡通玩具设计方法,将我国动漫玩具产品从形式和内容上加以提升。目前市场上,动漫衍生的玩具产品主要是布绒和模型玩具两类。其中,布绒玩具以仿真为主,同一品牌的布绒玩具大都从面料、服饰搭配加以变化,很少在其它方面有突破。其实,卡通角色都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好的卡通片里,英雄与小人物、聪明和笨拙都可以一目了然。因此,我们可以在突出角色性格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夸张和变形。运用这种设计方法,目的在于追求一种不失真而又变形,既夸张又传神的形体,能使动漫形象的特征更加鲜明,富于感情。动漫玩具产品内容上的提升是指动漫玩具产品应该系列化开发。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群体的成熟,单个玩具的设计与生产已逐渐减少,开发由若干个玩具组成的系列玩具是目前玩具设计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系列化的玩具有利于动漫品牌的延续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它还可创造出很多单个玩具所无法想像的盈利点,给后继设计工作极大的想像空间。

第4篇: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一、 我国影视文化出口的发展现状

(一) 我国影视出口规模小,贸易逆差大

我国电影音像类文化服务的进出口总体呈现出上升态势,已由2010年的4.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9.8亿美元,然而我国虽为文化强国,是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和第二大电影市场,影视文化的出口情况却不容乐观。自2010年起,我国电影音像出口稳步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13.5%,但远不敌强劲的进口。虽然近两年影视行业受到国家重视,得到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政府甚至将影视剧作为国礼来推动影视文化“走出去”,我国影视文化出口有所提升,可出口规模仍较小,2015年前三季度影视产品出口额仅为5.7亿美元。并且,影视文化贸易逆差已从2010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7.2亿美元,扩大近3倍,2015年仍有拉大的趋势(详见图1)。

(二) 出口产品竞争力弱,收益较低

由于东西方的价值观念不同,语言文化、人文风情、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差异,致使我国影视文化的传播内容与受众知识、经验的重合度不高,产品竞争力被削弱。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的数据可知,我国影视文化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2014年全球文化和娱乐服务总出口额约为453.4亿美元,而中国仅占0.39%。我国影视文化的出口约70%为电视剧的出口,从电视剧出口数量来看,2014年我国电视剧出口7091集,这与我国每年超过1.5万集的电视剧生产量相比出口数量远远不足,并且与英美剧、日韩剧引进国内并受人追捧相反,我国出口的影视剧很少形成话题,国际影响力甚微。此外,国内电视剧一集的销售价格大都在上百万,而“走出去”的价格多数是几千元,海外收益较低。电影产业也面临同样的窘境,时光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国产影片国内收入票房高达271.36亿元,海外销售收入却仅为27.7亿元。

(三) 出口市场集中

我国影视文化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与我国在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上较为接近,我国的影视文化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比如越南翻拍了《西游记》、《还珠格格》等多部电视剧,《媳妇的美好生活》在非洲家喻户晓,《何以笙箫默》火热登陆韩国。还有一些集中在与我国有密切的经济往来国家,如美国、新加坡、俄罗斯等。而我国影视文化在欧洲地区受欢迎程度却不是很理想,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知,2014年我国向欧洲出口电视剧总额仅占了我国电视剧总出口额的3.3%。

二、 我国影视文化出口的制约因素

(一)题材创作缺乏创新

我国影视文化创新不够,常有重复、翻拍风盛行和题材撞车、手法雷同的现象,是阻碍我国影视文化远行的拦路虎。相比之下,美国大片制作手法别出心裁,创意十足,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富有想像的场景、情节,还能从中感受到大胆创新和科技的先进,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例如,《阿凡达》3D技术的创新使用,斩获全球27.88亿美元票房,并创下海外票房新纪录。《星际穿越》做为少见太空题材电影展开了对浩瀚宇宙的无限想象,在全球掀起一轮宇宙热潮。《速度与激情7》运用电脑成像CGI技术让保罗“复活”,并在电影最后让他向每个人一一告别,电影故事与人间真情相结合,感动了全世界的粉丝。此外,电视节目也面临着创意不足的困扰。我国每年花费超过2亿元从海外引进节目模式,目前热门的综艺节目几乎都被引进海外的节目模式占领,如家喻户晓的《中国好声音》节目,节目原名为The Voice,由荷兰输出并享有版权。随着收视率升高,《中国好声音》版权费更是水涨船高,2014年第一季节目模式费200多万元,到第四季涨到了6000万元,攀升了数百倍。国内自制的节目模式因在创意研发等方面缺乏新意尚且不受国人关注更别说获得外国观众认可。

(二)缺乏中西文化融合

好莱坞大片如《阿凡达》《速度与激情》,其传达的主旨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界限,是容易被全球观众接受的普世价值观。而且我国海外热播的影视剧如《还珠格格》,剧中是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属于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可以被全世界人民所共同接受,因而人人知晓。但是我国的影视文化的创作往往强调现实主义,像《泰濉贰度米拥飞》等多以当下或过去现实生活为素材,受制于国外观众对中国有限的了解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国内外观众对影视文化接受能力的不同,即使国内票房很高也很难走出国门。此外,中西方文化在生产时没有实现融合,我国一部电视剧大概三四十集甚至更多,时长约45分钟,而欧美地区一般十几或二十几集为一季,分多季播放,每集时长在1小时左右,因此我国影视出口时会重新剪辑以适应外国人的收视习惯,如76集的《甄执》出口至美国时被剪辑成6集90分钟的电视电影,这很容易造成影视文化传递的不完整性,从而丧失观众群。

(三)制作方式未能与国际接轨

与欧美地区“即拍即播”制剧模式不同,我国采取制播分开的制作方式,即影视剧的制作与发行分离。内容制作方无法根据观众反馈及时调整剧情,造成影视表述和市场需求错位,产生海外遇冷的局面;出口的影视本来是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制的,在向海外发行时会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不少国产片会找外国人翻译,但由于不懂中国历史文化,无法准确翻译,跨文化传播无法实现语言传达上的畅通。如美国版《甄执》中“一丈红”被直译为“罪孽深重的红”,“惊鸿舞”翻译成了“飞翔的野鹅”,这会导致进口国观众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无法理解影片传递出的信息,干扰了观剧体验。此外,像美剧《火星救赎》《纸牌屋》等剧,为使中国观众融入剧情,制作公司加入了中国情节和中国元素来迎合中国观众。而我国的影视文化出口很少能贴近播出地的受众群体,产生了距离感,不能很好的吸引海外观众,更不方便展开营销活动。

(四)不注重推广营销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影院而且出口的影视常常在国外“遇冷”,投资商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影视的制作很少考虑海外市场需求,更是缺少海外的营销,“走出去”主动性不强。美国好莱坞电影近50%的开支都用于营销环节,而国内电影制造商仅花费不到10%的比例用于营销环节,可见国内制片单位对营销投入不足。目前,国内影视文化输出主要是参加电影交易会、国际电影节,中外合拍三种渠道,但在竞选中我国影视竞争力较弱,合拍时中方又不能发挥核心的作用,所以输出成效有限。一般来说,进口方会利用国外的媒体和国内的办事机构,交给专门的宣传广告策划公司来做宣传。但我国影视文化出口尚未形成完善的中介机制,缺乏专门做中国影视发行和宣传的机构,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不畅通使得国内优秀的影视作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制约了我国影视文化的出口。

(五)缺少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影视市场体制落后,有关影视的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突出的便是知识产权侵犯、盗版侵权问题较为严重。我国很多企业是在瞄准了影视文化潜在的市场和前景才进行的投资,但在投放到市场时,一些盗版产品已在市场上热销。例如,热播剧《琅琊榜》还未走出国门,海外的“字幕组”就先于制作方翻译了不同语种的字幕传到了网上;《让子弹飞》在国内上映3天海外就出现了盗版。这都严重破坏了影视文化出口市场秩序,很难再开发下游市场,给版权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损害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更伤害了创作人员的创作热情。此外,一些执法者执法不严,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使得盗版猖狂,更是增加了影视文化出口的障碍,打击了影视企业“走出去”的信念。

三、 增强我国影视文化出口的对策

(一) 讲好“中国故事”

内容是影视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增加我国影视国外认知度,获得国外观众的肯定,讲好“中国故事”很重要。因此在故事选择上,要立足中国文化,多选取国内外价值观共有的题材。可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建设“中华文化素材库”,从中提炼出能引起国内外观众情感共鸣的好故事;还可以与国际上知名的制作机构合作,设置符合海外观众表达方式以及思维习惯的故事。另外,在故事的表达上要本地化,影视产品所选取的部分,要接近当地人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可利用当地的风俗习惯,又要有国际化视野,从中寻找到最佳切入点,从而引起海外观众对“中国故事”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也要积极造就一批会讲“中国故事”并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二)发挥互联网在影视文化中的作用

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影视文化的出口更需要借力而行,要将“互联网+”渗入到影视的产业链中,为影视文化出口提供更好的服务。如建立类似“影视宝”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和投资通道,为影视文化出口提供金融服务与支持,解决影视出口发展的资金需求;将大数据技术与影视出口相结合,可利用大数据深度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掌握观众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甚至是消费细节,从而进行大数据创作、精准化营销和衍生品的开发,来降低投资风险。在营销渠道上,可借助互联网对外传播影视作品,如互联网式口碑营销、开发互联网视频。互联网的快捷满足了海外观众对于影视作品即时性的要求,并拓宽了影视文化传播的渠道。例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互联网视频行业发行并且全球同步更新,掀起一阵热潮。

(三)提高影视作品的国际营销能力

增加我国影视文化的出口离不开营销,影视公司要加大对影视作品海外营销的资金投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影视作品的国际市场营销。可合理利用电影节和影展促销,借此平台拓展中国影视知名度;可在影片制作初期就介入发行,根据电影的不同风格,以国际市场定位为引导,来主攻主要目标市场的电影节;可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发电影相应周边产业市场和衍生品,建设海推官方网站和中国电影网上交易平台。广电总局曾推出的“华影在线”,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例子。世界各国都能通过这个网站了解中国的电影,很好地在国际上宣传了我国影视产品。影视公司应该与国外新媒体沟通,在国外热门网站上进行宣传,在影视作品在国外影院上线前做足影视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大产权保护力度

完善影视贸易版权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激发从业人员的创造力,促进我国影视产品“走出去“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须建立健全版权法律保障体系,制订出台针对版权贸易的专项法律法规,促进版权贸易有序运行,确保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应明确管理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主营的版权贸易格局,并且加强版权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盗版行为。此外,还应通过各种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版权意识,为版权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基础。

(五)开展多元化的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降低影视产品文化折扣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提供一个同世界交流的平台,进而扩大国产影视作品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因此,我国应积极的开发与发展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如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国电影电视展映活动,增加国产影视文化的海外曝光率,营造积极舆论氛围,潜移默化培育国际观众,助力国产影视出口。此外,“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我国关系密切,对我国有较低的“文化折扣”,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文化沟通机遇,积极地就影视译制发行、版权的输出引进等问题与各国交流合作,促进我国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方便影视产品更顺利地打入对方市场。

参考文献:

[1]胡荻.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现状分析及政策选择.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11.

第5篇: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湖南文化;产业集群;产业链;文化改革

所谓“产业集群”,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单一生产经营活动集中起来,最终形成产业化、社会化、集中经营互助大生产的一种新型组织经营模式。产业集群最早出现在美国,由于此种经营方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带动国家及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现在其已成为全世界产业改革与运作的核心模式。对于湖南而言,文化产业集群化的改革与实施不但有助于湖南省各地区文化领域间产业的交流融合,提高其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资源利用间的综合效益,还对湖南省乃至全国文化创意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良好助力,下面就让我们从现实出发,对如何实现湖南文化产业集群改革予以研究。

1湖南文化产业现状

1.1湖南文化产业组织现状分析

湖南省作为我国拥有悠久历史传承的文化大省,自古以来就拥有着很多优秀的文化古迹与浓郁的文化气息,众所周知,一谈及“江南水乡”、“江南才子”,我们首先联想的就是湖南江苏一带的人文与风水气息。据相关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有着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2015年湖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2.9万亿元,人均GDP为43114.65元,比2014年增长了538.62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5%,而根据国际相关数据测算结果来看,“当某地区恩格尔系数低于40%时,其人群消费结构即开始产生质的转变”,简单来说,就是从单一的物质需求向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逐渐转变。而在此环境下,湖南文化产业组织结构也有着相应的变动,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湖南省文化产业组织架构来看,目前湖南省已拥有一大批以“长沙晚报”、“广电传媒”、“湖南出版集团”为代表的优秀且成熟的文化传播媒体与企业集团。其次,从产业市场结构来看,湖南省整体文化结构也已形成以影视娱乐、新闻广播、报刊杂志为先导的文化产业整体架构,并与国外发达国家影视文化集团搭建起了良好的互动协作平台。但与国外成熟的文化市场相比,其不论是在市场架构还是组织模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市场结构仍属于垄断竞争型产业。再次,从市场行为来看,由于目前湖南省文化产业仍处于垄断经营阶段,其市场整体竞争环境仍较为封闭,众多新闻广播、影视传媒主要依靠垄断版权、兼并媒体等方式提升市场占有率,其文化市场准入堡垒较为严重,这对于新兴文化媒体的发展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最后,从经营规模来看,由于国家信息与文化行业把控较为严格,外加管理水平落后,目前湖南省多数文化企业规模经济问题较为突出,多数影视媒体公司分布零散,集团化组织模式应用较少,外加政府行为干预,其整体区域的集群规模化经营难以形成。

1.2湖南文化产业形成集群条件

众所周知,一个产业从初始发展直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群化规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与磨合。尤其对于文化产业集群而言,不但需要必要的行业生产技术与完善的产业链,在地质人文、投融资环境、当地文化消费水平上也有着很大需求。而就当前湖南省文化行业整体发展现状而言,其文化产业集群已具备初步条件。首先,从人文地质、经济环境因素来看,湖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地区,整体人文环境良好,据2010年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湖南人口约为6570.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3244.53万人,乡村人口为3325.55万人。全省基础设施发展完善,具有良好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随着湖南卫视、广电传媒等行业的迅速崛起,政府与国家大力支持湖南省的文化产业,这为湖南省文化产业集群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与法律支持,据统计,201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有853.3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传媒发展大省。其次,就消费群体来看,湖南省自古以来文化传承水平就较为良好,其人均受教育水平普遍较好,2014年湖南城镇居民高收入家庭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类消费支出就高达3214.36元,农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类消费支出为523.6元,整体消费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二。也正是拥有着如此庞大的文化娱乐消费群体,外加湖南省居民对于文化产品消费质量需求的逐步提升,迫使当前湖南文化产业必须有所突破创新,而唯有实现其省内文化产业集群化改革,才能满足消费者高涨的文化交流需求。最后,从企业组织架构与产业链结构来看,湖南省不但具有一大批老牌实力雄厚的文化教育企业与集团公司,随着国家全民创业号召,各类新型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与市场潜力的中小型娱乐影视教育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为适应文化行业发展需求,湖南省不但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立起了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文化媒体行业体系,还放宽了传统文化企业贷款融资限制,为其文化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外加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湖南省整体文化产业欣欣向荣,这位其产业进一步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界环境,相信只要提供良好的政府导向,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定然会取得不错成绩。

2湖南文化产业形成集群发展目标

2.1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就当前湖南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现状而言,湖南文化产业市场虽然较为繁荣但整体市场集中度不高,低端市场垄断性竞争严重,新兴企业准入堡垒明显。为此,要想完成湖南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目标,必须从其基础市场结构、市场原有竞争体系出发予以改革调整。首先,在市场结构方面,湖南文化消费市场必须打破传统市场结构模式,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市场集中度的研究显示,市场集中度是影响市场效率与影响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最佳市场集中度约为40%~65%,如果低于此区间,市场效率明显降低,若高于此区间,就会导致市场垄断行为出现,为此,要想实现湖南文化产业集群最好将其市场集中度维持在40%~65%,这样有助于整体产业结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在市场行为方面,湖南省文化主管及当地政府应提前制定好相应规范化市场行为准则,对于已经存在或潜在存在的价格垄断行为加以制裁,以此形成“无价格串通、无产品共谋、无恶意竞争”的“三无”型良好市场竞争氛围。这样不但有利于企业间相互良性竞争化改革,还有助于湖南文化产业形成投资融资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经营模式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最后,湖南省相关政府还应积极配合当地文化发展需求,积极培养一批具备良好竞争意识的文化企业集团,提高省内文化市场整体资源有效配置与整合水平,通过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双重把控,形成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全民创新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集群格局。

2.2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通过对当前湖南文化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特点了解,并结合西方产业化、集群化发展规律经验,笔者认为要实现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在其发展模式上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采用“自发性文化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两个模式。所谓“自发性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保持原有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以特定企业为核心,集中市场资源协同其他企业共同发展,最终形成规模化市场集群的发展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以湖南省当地原有大型文化企业为核心,通过企业合作、兼容并包、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带动周边大批中小型文化企业共同发展,最终在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共同影响下,形成功能协助、优势互补的良性文化产业集团。而所谓“产业园区”模式,主要是借鉴当前工业园区发展形式,将其高效、高产化经营方式应用于文化产业的一种大胆尝试。其模式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资金来源上,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是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而来,而非依靠当地特色产业个人投资,为此在投资规划与整体布局上具有良好的大局观。第二,文化产业园区内部采用规模化发展方式,其文化产品多样,各生产部门间协同运作,大大降低了同类行业间恶性竞争问题的出现。第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建设,相对于自发性文化产业集群,园区文化企业间相互联系较为松散,彼此间信任感不强,其之间联系主要依靠政府与相关中介调和。就目前湖南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主要以自发性文化产业集群为主,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在当前湖南省仍处于探索阶段,例如2010年以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等多家文化公司筹建的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就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之一,其集合了影视创作、文化传媒、旅游休闲、出版印刷、创意设计多种元素为一体,是当前湖南乃至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与指导性的文化产业集群标志性园区。

3进一步完善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途径

为进一步完善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当地政府与企业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相应改革完善。一方面,在原有集群发展模式下,实行连锁经营模式。对于现已存在的、运营较为成熟的湖南文化传媒公司,可以在资金允许条件下,直接开设连锁文化公司,将其成功的企业管理手段、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直接拷贝,不但扩大了文化公司自身运营规模,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其公司间连锁关系更将其文化集群效果发挥得更为良好。另一方面,尝试市场结构中企业产业间的并购联合。对于非显著性规模文化产业公司,湖南省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并购,提高其经济性。以出版印刷行业系统为例,当前湖南省各类出版社多为零散,相关部门可以将分散的出版部门、营销发行部门、印刷部门及物资供应单位整合起来,共同走集团化发展道路。这样不但大大节约了企业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支出,而且集群化整合还将极大提高其内部联系,这对于其文化公司业务拓展、资金周转与信息交流也有着良好助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和维护单靠文化企业自身是不可行的。只有改变集群博弈规则,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才能使博弈结果实现高效。湖南当地政府或文化行业协会应通过总体战略的规划以及惩罚机制的确立,来引导资源配置和产业集聚,约束集群内文化企业的自利行为,培养其主动发展集群品牌的意识,培育和维护具有湖湘特色的本土文化品牌,以推动湖南文化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荣.对浙江小企业集群模式的评价[J].价格月刊,2014(2).

[2]骆静.发展中国家集群比较分析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

第6篇: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 集成平台 节目内容 行业管理

今年6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6号令)正式实施。这是对原《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广电总局第39号令)的进一步修订,也是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56号)的有力补充。特别是针对互联网电视这一业态,将近年来对互联网电视的管理经验,以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互联网电视行业管理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政策依据。

行业管理背景下的互联网电视现状

对于互联网电视来讲,自诞生之日起,来自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并不陌生。一个行业的发展,总要在萌芽、爆发、竞争无序的渐进阶段中经历规范改革与成长。互联网电视兴起之初,种类繁多的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曾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将数量庞大的节目内容传送到百姓家中。随之而来的是种种乱象的恣意生长:数千套境外电视频道借助客户端软件在境内非法落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有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血腥、暴力等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权盗版引发的法律诉讼更是屡见不鲜……

2011年,原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也就是业内俗称的181号文,旨在规范互联网电视传播秩序,清理整顿违规节目引入渠道,促进行业整体有序健康发展。181号文对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内容服务、业务运营、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等终端产品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互联网电视开办主体,规定只有具备广电总局颁发的互联网电视牌照的机构,才可以开办互联网电视业务。这也就是说,电视盒子、智能电视等市场上的终端产品所提供的内容,必须在七家国有广电系牌照商的集成播控平台上呈现,并接受上述机构的监管。与此同时,互联网电视产品也不得设有其他访问互联网的渠道。此文甫一问世,便引发行业震动,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认为,互联网电视依托互联网视频资源的优势自此将被大幅削减,甚至出现了“互联网电视穷途末路”的说法。5年过去了,181号文是不是真的将互联网电视行业推向了深渊?

腾讯大数据显示,181号文件落地之后,我国智能电视年销量不降反增,从2012年的1000余万台增长至2015年的4000余万台,预计2016年将突破6000万台。智能电视渗透率从2012年的32%飙升至2015年的84%。根据2013年的广电蓝皮书,2012年底我国互联网电视用户数仅接近3000万,而英国市场研究公司“数字电视研究”(Digital TV Research)研究预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存量市场,互联网电视用户数发展速度将全球领先,有望在2016年突破一亿。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近年来互联网电视终端及用户数呈良性增长态势,渗透率不断上升。事实证明,在行业管理趋于严格的形势下,互联网电视行业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发展愈发迅猛。究其原因,一是规范管理,七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汇聚和生产海量视频资源的同时,对内容层层把关,丰富而健康的节目内容充分满足了百姓客厅的收视需要;二是政策扶持,各家内容服务平台除了专注于内容生产,同时依照181号文件内容,选择与具备节目版权资源的视频网站等机构合作,使得集成平台视频资源极大丰富;三是行业整顿,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的硬件性能、质量都得以大幅提高,低质伪劣的山寨产品逐渐淘汰出局,百姓的收视权益和消费权益得到了良好保障。

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视频资源现状分析

无论何时,“内容为王”都是互联网音视频市场竞争和永续发展的铁律。目前拥有牌照的七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如何通过特色内容留住观众?他们之间节目内容资源的特点和差异又是什么?下文将对各家集成平台合作的主流终端产品①进行抽样,通过对七家集成平台的节目数量、内容特点及差异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抽样数据截至2016年5月30日,其中电视剧等系列节目以部为单位,节目类别选用含有100部以上类别。),以期管窥当前互联网电视视频资源现状。

一、中国互联网电视。主办机构:中央电视台。抽样终端:海信VIDAA BOX、华为荣耀立方。

具体分析如下:娱乐/综艺节目2091个,占比12%;电影节目2264个,占比13%;电视剧节目1001个,占比6%;纪录片节目2546个,占比14%;体育节目2515个,占比14%;新闻节目3726个,占比21%;教育节目820个,占比5%;电子竞技节目347个,占比2%;动漫/少儿节目1261个,占比7%;音乐节目1135个,占比6%。

二、环球网视。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抽样终端:天敏机顶盒、CANTV一体机。

具体分析如下:娱乐/综艺节目3552个,占比14%;电影节目6303个,占比25%;电视剧节目4728个,占比19%;纪录片节目1110个,占比4%;企鹅影院节目2041个,占比8%;禅文化节目201个,占比1%;少儿节目3596个,占比14%;动漫节目3596个,占比14%;微电影节目138个,占比1%。

三、中央银河互联网电视。主办机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抽样终端:桔豆盒子、创维盒子、1905电影盒。

具体分析如下:娱乐/综艺节目1616个,占比5%;电影节目10300个,占比32%;电视剧节目2356个,占比7%;纪录片节目5078个,占比16%;少儿节目1594个,占比5%;动漫节目2062个,占比7%;教育节目5350个,占比17%;旅游节目624个,占比2%;原创节目2617个,占比8%;脱口秀节目239个,占比8%。

四、BBTV网视通。主办机构:上海广播电视台。抽样终端:球迷棒、百事通4k机顶盒、小红4k盒子、微软Xbox one。

具体分析如下:娱乐/综艺节目9763个,占比18%;电影节目2664个,占比5%;电视剧节目793个,占比2%;纪实节目4882个,占比9%;动漫/少儿节目1789个,占比3%;体育节目557个,占比1%;财经节目10308个,占比19%;时尚生活节目13859个,占比26%;新闻节目7783个,占比1%;专题节目1832个,占比3%。

五、华夏互联网电视。主办机构:浙江电视台和杭州市广播电视台。选取终端:天猫魔盒1S+、小霸王su-6511、长虹高清网络播放器。

具体分析如下:综艺节目1366个,占比4%;电影节目2725个,占比8%;电视剧节目1945个,占比5%;纪实节目403个,占比1%;动漫节目1192个,占比3%;体育节目11115个,占比31%;生活节目147个,占比0.3%;新闻节目16853个,占比47%;求索节目417个,占比1%。

六、互联八方。主办机构: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抽样终端:乐播高清播放盒、@视互联网电视机顶盒。

具体分析如下:大片152个,占比约0.2%;电影节目26794个,占比36%;电视剧节目10245个,占比14%;纪录片节目2315个,占比3%;少儿节目5030个,占比7%;极清影视节目313个,占比约0.4%;综艺节目1984个,占比3%;教育节目2883个,占比4%;专题节目144个,占比约0.2%;时尚节目5350个,占比7%;生活节目102个,占比约0.15%;音乐节目5980个,占比8%;游戏节目11789个,占比16%;动漫节目1607个,占比2%;体育节目124个,占比约0.2%。

七、和丰互联网电视。主办机构:湖南广播电视台。抽样终端:三星智能电视、芒果月光宝盒、声物芒果UFO。

具体分析如下:电影节目4375个,占比27%;电视剧节目2192个,占比13%;综艺节目487个,占比3%;动漫节目2707个,占比17%;VIP片库897个,占比约5%;音乐节目2287个,占比14%;纪实节目1036个,占比6%;生活节目587个,占比3%;教育节目454个,占比约3%;体育节目591个,占比4%;财经节目220个,占比1%;超清专区147个,占比约1%;逗爸节目104个,占比约1%;微电影节目104个,占比约1%;265专区114个,占比约1%。

从以上七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各集成平台依托自家内容服务机构合作资源及地域特点优势,提供的节目内容各具特色,在当前分众化、对象化的大背景下以期吸引相对固定而稳定的收视人群。下面通过抽样数据,对以上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一、集成平台节目总量分析。抽样数据对比显示,在集成平台节目总量方面,BBTV网视通和互联八方两家集成平台优势明显,数量均超过50000部,互联八方更是以近八万部节目名列榜首。究其原因,与两家集成平台的内容合作机构不无关系。资料显示,BBTV网视通与SONY、华纳、环球、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环球、华谊兄弟、香港亚视、韩国CJ、上影集团、DISCOVERY、NGC国家地理、BBC、NHK等多家内容提供商建立了战略合作,而互联八方则与好莱坞、SONY、华纳、派拉蒙、韩国MBC、香港寰亚、寰宇、嘉禾、星皓、骄阳、东方、名威,以及中国内地各大顶级影视出品机构有着长期而稳定的合作。由此可见,内容提供商的多样化在集成平台的节目内容构成及数量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集成平台重点节目类别数据分析。以上数据显示,在重点节目分类中,互联八方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在电影、电视剧、综艺/娱乐、少儿/动漫等四类节目中,数量均排名前三,其中电影、电视剧数量在七家集成平台中位列榜首。而BBTV网视通、中央银河互联网电视、环球网视三家集成平台则分列综艺/娱乐、纪录片、少儿/动漫三类节目数量首位。

三、集成平台节目内容特色分析。虽然七家集成平台节目总量不尽相同,但各家平台依照自身发展方向和定位,在节目类型上有所侧重。为清晰了解七家集成平台节目特色,笔者对以上各家集成平台各类节目数量占节目总量百分比超过10%的类别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电视节目内容分类较为平均,依托央视的国家新闻媒体资源,新闻类节目成为其特色之一;环球网视则将内容重点放在了影视剧和亲子类节目上;中央银河互联网电视的电影类节目比重较大;BBTV网视通则由于地处政治、经济、文化大都市上海,娱乐、时尚和财经类节目成为其最大优势和亮点;华夏互联网电视则将节目重点几乎全部放在了新闻和体育赛事类节目上,二者比重之和接台节目总量的80%,体育节目涵盖英超、意甲、德甲、拳击、NBA、CBA等;互联八方以及和丰互联网电视的优势节目内容则是影视剧,比重占据各自节目总量的40%-50%,同时,互联八方的游戏类节目以及和丰互联网电视的音乐类节目尽管比重不高,但却在七家集成平台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互联网电视发展趋势分析

互联网电视早已成为客厅娱乐休闲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互联网电视的集成运营商,广电总局批复的七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想要站稳行业脚跟,扩大市场占有量,就必须在节目内容上做足文章。可以说,目前七家集成平台的节目已经涵盖了各个类型的节目内容,满足了绝大多数受众的收视需求。无论是热衷于五花八门的影视剧,亦或是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还是为子女选择益智成长的少儿节目,都能在七家集成平台中找得到。在“互联网+”的新形势、新变化下,可以预见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节目内容及附加功能更加丰富。随着互联网电视用户数不断扩大,各家集成平台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增加用户粘度,势必要在节目内容这个核心要素上下足工夫,增加节目数量和特色内容将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同时,借鉴目前有线数字电视以及IPTV中提供的生活服务以及娱乐等功能,集成平台也会在游戏、便民服务等周边配套功能上与相关机构加强合作,力求在互联网电视上呈现更加丰富精彩的选择界面,满足百姓各类需求,形成多元化载体。

内容分众化、对象化日益明显。毫无疑问,独家内容和特色内容在互联网电视发展用户的拉动力,和对品牌的塑造以及盈利模式打造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内容的金字塔结构来看,金字塔尖部分将会成为争夺用户的核心内容。从七家集成平台目前的节目内容差异和特色来看,依照自身发展方向和定位,互联网电视节目内容的分众化、对象化将日益明显。

行业管理日趋规范。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网络技术的多变性给视听新媒体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战略任务。在这个大背景下,互联网电视的行业管理部门对互联网电视的监督管理也日趋规范,从39号令到181号文,再到6号令,指向性越来越强,管理细则越来越明确,对内容来源、业务运营、监管手段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互联网电视行业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管理规章也将会继续补充、完善,以规范促繁荣、以管理促发展将成为行业共识。

结束语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今年4月19日,在主持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讲话,在新时期宣传舆论背景下,再一次对互联网内容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在“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之下,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机构应积极发挥广电系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恪守重要指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增强导向意识、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生产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网络文化产品,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增强新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推动网络视听文艺实现高质量、高品位、高层次的繁荣发展,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栏目责编:邵满春

第7篇: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动漫人才紧缺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借助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契机,本文对动漫人才需求数量和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了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详实的企业调研,分析动漫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人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动漫设计与制作

一、京津冀地区动漫发展现状

北京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最早发展动漫产业的城市,目前已有石景山、东城区、中关村、亦庄等多个动漫产业聚集区。北京将以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拓展动漫产业链,积极培育优秀产业集群,将北京建设成“全国动漫和网络游戏制作交易中心”。动漫行业在天津扎根时间不长,却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壮大,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各种与动漫相关的事物和衍生品相继出现。动漫行业由娱乐消遣,发展成为天津的一种文化和时尚,天津的动漫产业在快速稳定的发展。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辐射到了华北地区,这也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过程中文化领域的重要规划之一。河北省动漫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取得一定成绩,形成石家庄、保定两大动漫产业基地,但与全国其它动漫基地相比仍处在层次偏低、规模较小、理念更新较慢的状态。同志作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决策,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北京以其特有优势发挥引领作用,政府部门将努力搭建平台,推动三地文化产业合作共赢。

二、京津冀地区动漫人才需求分析

1.动漫人才数量需求

近几年动漫行业迅速发展,使得动漫人才缺口巨大,尤其能够将设计与制作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更大。同时,动漫技术更新较快,制作软件需要不断升级更新,迫使从业者不断提高自己,参加多种技术培训,才能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动漫产业链条较长,涵盖面较广,人才需求层次丰富,高层次的原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编导人才、市场拓展人才、管理人才等都有较大缺口,动漫应用领域日益拓宽,除专业动漫企业以外,游戏、传媒等其它行业也需要大量动漫人才[1]。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五年京津冀地区对动漫人才需求量高达15万左右。可见动漫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画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2.岗位与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对动漫企业调研不难发现,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较前几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首先,二维动画制作逐渐被三维计算机动画制作和无纸动画制作代替,人才需求量开始减少,三维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及特效制作等相关人才需求量增大。第二,动漫编剧和导演在动画制作中处于灵魂岗位,市场需求并不大。由于层次较高,高职毕业生很少涉及,基本由具有行业丰富经验人员担任。第三,场景设计师和角色设计师需求也不旺盛,这两方面岗位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和较高的艺术素养,能够敏锐洞察顾客心理,这些岗位倾向于设计型人才,而非技术型人才,基本由资深从业经验人员担任。最后,适合高职层次动漫人才多为专业技术性岗位,如动画师、着色师、剪辑合成师等。这类岗位门槛较低,从业经验要求不高,仅需熟练操作专业软件,具有动漫相关知识即可,同时这些岗位市场需求量极大。此外还有一些新兴岗位,如漫画师和插画师,这些岗位都要求极好的手绘能力和动画基础,未来也有很大需求。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成熟,Flash短片设计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国内未来几年Flas短片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会逐年增大.

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国内目前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不少,虽然学历层次的不同,地域特点也不一样,但各院校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如:二维动画、三维电脑动画、网络动画、数字多媒体、影视后期等。由于动漫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动漫企业运转模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以系统详实的调研结论为依据,确定动漫专业就业岗位群,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基础,以发展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对动漫专业特点和现状分析,梳理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修改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对策。1.存在问题动漫人才紧缺促使动漫及相关专业成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这繁荣景象的背后却呈现出高职动漫教育的现状,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动漫专业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由此引发许多弊端,在实际教学中己经愈发明显地暴露出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1)专业建设投入不足

动漫教育跨艺术与技术之间两个领域,这为众多院校开设动漫专业提供了契机,使得动漫专业遍地开花。经过仔细调研不难发现,除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等名牌高等院校外,其他多数院校动漫专业都是在近几年内匆匆开设的,在教学体系、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

(2)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

从高职院校动漫人才方案中不难发现动漫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非常广,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会提出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游戏公司、动画公司、广告公司、电影制作公司、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以及培训学校、自主创业等方面工作,可以看出很多高职院校在动漫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过于宽泛,而且完全没有针对性。这些空泛的培养目标,实际上等于没有培养目标[2]。造成高职院校对动漫专业整体理解模糊,教学体系混乱,专业定位不合理。

(3)专业特征不够明显

部分高职院校既没有对职业教育特征切实分析,也没有对该区域人才需求认真调研,而是直接参照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盲目的专业设置培养出的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学而不精,毕业后不能与岗位需求相适应,造成资源浪费。

(4)课程体系结构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有些高职院校在整体课程体系上,学科本位思想严重,缺乏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和创新,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不明确;课程编排不合理。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开发很少参考企业意见,这种封闭式的课程开发方法制约学生创意性思维发展,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不协调。

(5)实习实训环节薄弱

动漫教学注重实践,因此对软硬件配套要求较高,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更为重要。实训基地又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两种模式,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项目导入教学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内部实训为主,很多高职院校存在资金不足,导致校内基地的建设更是有心无力,学生仅依靠企业实训来支撑实习[3]。使得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造成企业与毕业生的磨合期较长,给企业生产带来不便。

2.对策与建议

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4],构建新型具有高职特色的“1+1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让企业真正参与人才培养,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嵌入式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有效提高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1)动漫专业培养多元化

“动漫设计与制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制作,包括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多媒体艺术、网络动画、动画广告、漫画创作等多个领域。学院应该根据培养目标不同,将专业进行细化,根据动漫教育多元化特点,在学生低年级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分方向培养,更好适应企业需求。

(2)重视综合型人才培养

努力培养适应企业不同规格的人才,需要提高学生实训水平,加强动手能力培养,丰富学生项目制作经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出企业能够“用得上、留得下”,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高专综合型技能人才。

(3)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

将企业真实项目应用到教学中,按项目制作流程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仿真模拟”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中完成教学项目。学生在完整生产流程中,明确企业管理规范,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对动画片制作流程深入了解,提高专业技能,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4)将企业要求融入课堂,课程结构细化

积极开展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以“能力本位”为基础,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进行细化,构建“职业化三级递进”教学方式,即“认知—掌握—拓展”逐级递进能力要求,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配置课程,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5)校企合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确定动漫专业就业岗位群,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基础,对动漫专业特点和现状分析,梳理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完善人才培养对策。根据人才需求规格,构建高等职业教育“1+1嵌入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动漫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为京津冀区域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杨帆.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艺海,2011,(8).

庞瑾.高职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分析与对策[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久福.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发展的瓶颈与突破[D].河北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第8篇: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老字号;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37 -02

任何一个“老字号”都有着灿烂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老字号”经营状况开始分化,部分“老字号”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残酷洗礼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另一部分“老字号”企业经营惨淡逐渐销声匿迹,繁荣与衰败并存。“老字号”的做大做强,既能促进扬州经济发展,也能保护扬州历史文化并扩大其影响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一、什么是“老字号”

“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和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名称和产品品牌。目前全国各行业共有“老字号”商家一万多家,到今天仍在经营的却不到千家。“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老字号”最主要的特征是品牌超过50年,有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扬州老字号现状分析

目前扬州市共有“老字号”14家①,其中“中华老字号”9家,“江苏老字号”5家。他们分别是扬州富春饮服集团有限公司富春茶社、扬州三和四美酱菜有限公司、扬州市光明眼镜有限公司、扬州谢馥春化妆品有限公司、扬州玉器厂、扬州漆器厂、扬州绿杨春茶叶有限公司、扬州共和春饮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大德生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扬州春生洗染有限公司、扬州市广陵区蒋家桥饺面馆、高邮秦邮蛋品有限公司、冶春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本研究通过拦截式访问、电话访问、QQ等互联网通讯手段,调查了160名扬州居民对扬州“老字号”的认知程度。“老字号”总体知名度较高但差异较大,“富春”和“冶春”知名度为100%,“春生”和“光明眼镜”的知名度较低。扬州13家老字号企业中,“富春”、“谢馥春”、“蒋家桥”、“冶春”经营情况较好, 其它“老字号”经营状况一般。

三、扬州“老字号“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数量偏少,发展水平不高

扬州市现在“中华老字号”和“江苏老字号”共14家,而苏州市有55家,扬州只有苏州的约1/4。14家“老字号”除“富春”、“冶春”在全国知名度较高且经营状况良好外,其它经营状况一般且多分布在扬州本地,区域性特色明显,全国知名度不高。具有扬州特色的“三把刀”只有一把入选,“扬州工”品牌的全国影响力有待提高。

(二)传统工艺技术创新难度大,经营成本高

一是“老字号”品牌集中于餐饮、工艺美术、食品等行业,对技艺要求很高,传承和保护传统工艺、培养工艺技术继承人已成为“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二是传统工艺技术难度大、工序复杂、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过高无法满足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产量需求。三是现代消费群体的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化,都在迫使“老字号”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时俱进。比如“富春”“冶春”“蒋家桥”的蒸饺、肉包等产品用油量过多,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要求。

(三)经营模式落后,营销缺乏创新

目前,扬州“老字号”扩大经营以加盟为主,统一管理力度不强。连锁经营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标准化的产品体系、发达的物流配送机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字号”企业连锁经营的健康发展。扬州部分“老字号”企业过多地依赖曾经的金字招牌,对品牌的宣传与营销推广重视程度不高,满足现有产品的设计、价位、包装,对现代营销手段持排斥态度。

四、扬州“老字号”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深度挖掘,传承老字号文化

扬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经济曾极度繁荣,“老字号”企业数量众多,但不少“老字号”因发展不力、保护不当而逐渐被消失。政府可以通过老字号协会、地方志办公室、文物局、博物馆等单位的帮助,主动挖掘、激活埋没在民间的百年老字号企业,使它们重新焕发青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鼓励、帮助企业申报“江苏老字号”、“中华老字号”。

(二)优化管理模式,推动连锁与国际化经营

在国内外知名企业迅速扩张的背景下,“老字号”企业可以采取连锁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扬州要积极引导“老字号”企业建立规范性的连锁店,实行统一配送、统一装潢、统一管理保证“老字号”的品牌和商品质量,提升“老字号”形象。扬州“冶春”、“富春”、“谢馥春”等“老字号”企业,先后在扬州市区开设了具有传统特色的连锁门店,并恢复了众多的传统特色产品,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扬州“老字号”还应加快向江苏市场、全国市场及海外市场进军的步伐,“冶春”在台北成功开设分店为其它“老字号”树立了榜样。

(三)加强政策引领,做大做强“老字号”企业

扬州在进行城市商圈规划、打造历史特色街时,要建立“老字号”商业集聚区,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优先给予扶持,为助推“老字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老字号”的监管力度,建立“老字号”经营状况定期报告制度,经常实地调研,及时、准确地掌握“老字号”的经营状况;充分发挥“老字号”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博览会、经贸洽谈会来宣传推广扬州“老字号”企业,拓展外埠市场。

(四)创新营销方式,激发经营活力

扬州“老字号”与百姓日常需求密切相关,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引导其创新企业营销方式,积极开发新产品。引导“老字号”企业在园区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对传统生产技术创新,扩大企业规模,从过去单独门面经营向前店后基地的现代化企业营销模式转变。“老字号”企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大众消费,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老字号”企业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开发文化、影视、旅游产品,开办博物馆、艺术馆,举办文化节、购物节等方式,有效应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以及“老字号”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等拓展品牌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永,张浩.中国老字号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J].管理学报,2012,(12).

[2]许敏玉,王小蕊.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瓶颈及对策[J]. 企业经济,2012,(01).

[3]吴晓东.地区性“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J].经济问题探索,2014,(09).

[4]张玉艳.江苏省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商贸,2014,(09).

[5]李宇军,张继焦.中国“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前景[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4).

[6]“北京老字号发展研究”课题组,北京市老字号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06).

作者简介:

刘彤,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第9篇:影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一、街道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目前,街道有文化机构9家,其中影剧院2个,博物馆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群艺馆2个,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2个;各类文化生产经营服务单位265家,其中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2家,歌舞娱乐场所22家,国有书店及个体零售书店15家,书报亭26家,文化用品生产销售和印刷企业170家.年,文化产业社会性总投资达4500万元,主要有188文化创意园、影院、歌库量贩式KTV、维多利亚娱乐会所等.现有文化相关行业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街道文化相关行业产值约7亿元,约占街道工业总产值的4%.

2.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一是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街道文化产业层次全、门类齐,三大层级体系基本建立.有以影院、剧院、博物馆、名人馆、王故居等为代表的"核心层",以188文化创意园、书城、颐高数码等为代表的"层",以大丰影视、舜康玩具等为代表的"相关层",三个层次中都有行业标杆企业,起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文化产品市场日益繁荣.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培育和管理,形成了多格局、多体制、多种类的文化市场经营网络和以图书、音像、电影发行、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为主的文化产品市场;尤其是在阳路、胜路,文化企业密度不断上升,文化娱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开张的企业投入大,档次高.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强大.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社会资金对文化产业投入的加大,街道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特别是188文化创意园的建成,王故居、博物馆、名人馆的相继开放,还有影城的引进,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产业化、规模化提供了强大后劲.

3.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贡献.

一是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且让经济发展更加充满活力.目前我们街道的三产增幅高达23.1%,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街道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辖区内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项目和层次不断更新,为街道居民群众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三是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思维、新技术及最新的信息、知识和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改变了城乡群众的旧观念,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同时,胜路、阳路等主要街路两侧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但改善了街景设施,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街道文化服务的规模和档次,让城市品味和形象显著提升.

二、街道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1.制定规划,制度创新强保障.

当前,在经济发展面临土地、能源、环保等多重制约的情况下,街道党委、办事处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与机遇,拓展思路,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一是传承和发扬辖区文化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大力推进"188文化创意园"建设,打造智慧经济,为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提供智力保障,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打造胜路、阳路文化休闲特色街区,结合街道商贸政策,扶持发展文化娱乐产业,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基础条件;三是用足用好各级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音像、图书、印刷、文化用品制造产业,扶持企业品牌建设,争取上规模、出效益,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四是大力发展群众性公益文化事业,做大做强"西北之声"文化品牌,不断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以此来带动文化服务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