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与酒文化现状范文

酒与酒文化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与酒文化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与酒文化现状

第1篇:酒与酒文化现状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 贵州石化 建设途径

一、中石化贵州分公司企业文化调查分析

1.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把制度整合在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使之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文化行为,成为办好企业最持久、最牢固的软件。贵州石化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积极开展“廉洁文化进企业”、 廉洁文化“五个一”活动,都是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结合的一种表现。企业文化理论将企业管理视为一个整体,它所强调的不再是采取个别管理方法或手段所获得的暂时或局部的功能与效益,而是一种整体功能和长远效益。

2.树立员工主人翁意识。企业员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了无声的培养、教育,升华了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从而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贵州石化在全省系统继续开展了以“反对自由主义”为主题的第二轮思想解放活动,坚决反对“怕事、躲事、拖事”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并设置了“敢于管理责任津贴”,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

二、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于相对注重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本研究所调查的石化公司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遵循老员工传承下来的行为标准、工作规范,把企业文化看成是一旦形成就长久不变的信条,领导和员工没有创新意识,公司上下没有形成创新的氛围和机制。

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短视行为。优质的企业文化系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自我更新。在一定程度上,目前一些企业文化也存在着“短视”行为。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公司的门口、走廊、接待室到处都是标语、口号,职工每天开例会、念口号、唱厂歌等,但是管理却是另行一套。公司上上下下都在谈“以人为本”,都在喊要做到“以人为本”,但是到底怎么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却没有人认认真真深入研究过。

3.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盲目抄袭倾向。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别人的说法经过改写变成自己的理念,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效仿别人的经验。调查发现,有些石化公司虽然在企业宗旨中加入了危机、竞争、合作等词语,但是却没有真正理解其深刻内涵,企业员工的行为活动中也没有体现出这些意识。目前仍有许多人将进入石油销售公司看作是捧到了金饭碗,进入公司后自认为后顾无忧、不思进取。

4.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缺少共融。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进程看企业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有些企业有文化,有很多经验和规章制度,但就是未能将二者融合,结合品牌战略,上升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企业文化管理。调查表明,我国有些石化公司在进行企业文化理念宣传中没有做到一贯性、持续性,而贵州石化公司也存在这些问题:“今天开始明天结束”、“走马观花”。员工所知道的仅仅是公司写在纸面的几个字而已,对于其正在的内涵,如何才能在实践中贯彻这些理念,员工并不清楚。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企业文化的态度,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提高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78

[2]曹锡仁.中国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4-13

[3]李玉明.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研究[D].长春:东北农业大学,2003

[4]王振宇.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5]王吉鹏.企业文化的路怎么走?[J].中国石化,2005,1

[6]黄建新.企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不可忽视[J].煤炭经济研究,2002,4

[7]陈国荣.以先进的企业文化谱写崭新的篇章[J].江苏纺织,2005,1

[8]马虹.关于对建树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探讨[J].天津纺织科技,2004,1

第2篇:酒与酒文化现状范文

但相对于泉州港、广洲港等古代港口的研究,显然,月港及其海外贸易、海商的研究还是比较滞后的。目前出版的关于古泉州港的专著有8本以上之多,如中国航海学会、泉州市人民政府编的5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6等,而关于海商也有5明代后期徽州海商研究65清代青岛地期海商研究6这样的专著出现。但非常遗憾的是,作为明清最出名的港口、在大航海时挥过重要作用的月港与漳州海商到今天为止只出版过一本李金明教授撰写的5漳州港6[6]。东山岛与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各有少数旅游旅游开发的论文出现,但层次不是很高。至于漳州的明清历史古街、漳州海洋美食的研究则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关于漳州明清历史古街的书籍有两本,一本是水粉画,一本是摄影,但都非研究专著,并且书写没有从漳州明清历史古街浓厚的海洋文化内涵这一角度进行。而东山岛虽然有一套4本的5走遍东山岛6丛书,但可惜基本都是浅尝辄止的介绍,并且也无刻意挖掘其海洋文化特质。至于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与漳州海洋美食,则没见到任何专著面世。漳州海洋文化的整理现状已十分不尽如人意,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文化旅游创意研究当然更为稀少了。当前,漳州的旅游产业已开始注意运用海洋文化的资源进行项目创意。如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早已于24年建设完成并运营了8年之久;而自21年起东山岛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岛正投入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漳州明清历史古街经过重修,也已成为漳州旅游的一个景点,但漳州人犹嫌如此还未能充分展示出漳州明清历史古街的历史文化重量,重新打造漳州明清历史古街的民众呼声如今是一浪高过一浪;纪录片5大海商6开始尝试讲述漳州海商的历史故事。相对于当下实际旅游经济的发展,显然漳州海洋文化旅游创意的研究远远没有跟上,而更理想的两者关系还应当是理论研究走在前头。

针对漳州海洋文化旅游创意的现状,要做强漳州海洋文化旅游经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漳州市政府或文化部门应牵头组织一批专家学者、设立专项资金整理漳州的海洋文化资源。在做这一方面的研究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1需借力漳州外的学术力量必须善于借力如厦门大学、福建社科院甚至是中国海洋大学等比漳州师院学术层次更高、学术视野更宽广的院校与机构,大力邀请相关领域研究的知名学者如福建社科院的徐晓望先生、福州大学的苏文菁先生等帮助整理漳州海洋文化资源。如果能够借力这些高层次的研究机构与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整理出来的漳州海洋文化资源必定极具学术性与权威性。21需注重立体研究目前关于漳州海洋文化研究基本都还是借助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到了当下,显然只进行历史梳理已经远远不够。因此,应当尽量使漳州海洋文化资源的整理更加细腻、更形立体。如应当注意建筑的研究。漳州明清历史古街之所以是如今的风貌,是否其中有海洋文化的因子在起作用,而它又显示出怎样的漳州海洋文化特色。如应当注意装饰的研究。漳州明清古街建筑上的纹饰、牌坊上的雕塑,民居屋顶上的贝壳装饰,甚至于土楼的各种装饰与雕刻,很多细节其实都是漳州海洋历史文化的明证。如地理研究,东山岛的岛质与海域、漳州火山口的独特性等都应当等到更加深入与完整的论述。当然研究工作应该做得更加细致,如除了研究漳州海商的历史外,对于漳州海商中的知名人物如潘启等,则更应该有专著行诸于世。而林语堂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界文化名人,有那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心胸与气魄,是否与其从小受漳州海洋文化的影响有关?这都应该做更细致立体的研究。31需挖掘漳州海洋文化特质必须将它与泉州海洋文化、广州海洋文化、青岛海洋文化、海南海洋文化甚至是香港与台湾等地的海洋文化相比较,从而凸显漳州海洋文化的特质。而找到了漳州海洋文化的特质,也就等于找到漳州海洋文化创意的突破口。首先必须指出的是,书写指的是将漳州海洋文化通俗化。漳州海洋文化的整理是学理性的,是先导,这样的整理影响一般只能局限在学术圈,而要将漳州海洋文化打造成文化产业,根据文化产业流行文化、消费文化的特点,就必须扩大其知名度,让一般的民众也都听到、看到。要做到这一点,漳州海洋文化的书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走在其他漳州海洋文化创意的前面。这里的书写包括文本书写与影视书写两个方向。随着中国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影视书写还应做在文本书写的前面,以影视书写带动一系列文本书写。我们应该聘请知名导演拍摄明清时代的月港传奇、可以以漳州明清历史古街为背景拍摄故事、可以拍摄明清时代的传奇海商。特别是这些海商与东南亚的,极具传奇性又富有异域色彩,正是影视书写一个极有吸引力的素材。而天一总局、潘启的广州十三行拍摄起来会比5乔家大院6之类的影视更吸引人。再者,正如5阿凡达6使张家界名闻海外,我们甚至还可以脱开历史,只以地理来创造现代的甚至是科幻的故事。东山岛、漳州滨海地质公园都有这样的地理提供创造的灵感。而随着影视书写的进行,后续的文本书写应从各个方面更具深度、更加细腻地跟进,从而将漳州海洋文化的影响扩大到更大的范围与更深的层次。当下也有一些书从通俗方面对漳州的文化或海洋文化进行文本书写,但质量都不怎么高,一般还停留在话说、掌故、揭秘阶段。如何对这些文本书写进行包装,在其中灌注文化、美学、休闲的理念,使其更具现代感,更易于为受众接受,还相当值得探讨。事实上,书写本身已经是漳州海洋文化旅游创意的一项重要内容了。

产业链理论指的是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而这里借用这个理论的上下先后关系来说明漳州海洋文化旅游创意的开发需要有链条营销的理念。以漳州明清历史古街文化创意为例。其最主要的营销点当然是文化旅游,但如果只做文化旅游这一项,而没有兼顾到其上下先后的链条营销,就会如当前的漳州明清历史古街旅游一样,游客三三两两,走完了事,显得比较冷寂。有识之士也已看出了这一点,因此,正大力呼吁将其打造成漳州的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的最大营销点在于不仅进行文化旅游,还进行文化购物、文化美食等。因此,如果以链条营销为理论进行漳州明清历史古街的文化创意,首先要营销的是漳州明清历史古街的书写,其次是实地的旅游,第三则是漳州的美食,第四是有漳州特色的工艺品。漳州的美食种类繁多,而当前还有许多老字号散于漳州各处,如漳州卤面、五香面、牡蛎煎、春卷、豆花、四果汤、肉粽、麻米署、鱼粥、猫仔粥等,如果能将这些散于漳州各处的小吃集中于漳州古街中或其附近,并且注重小吃文化品味的提炼,注重小吃店装修的层次与卫生,这应当就是漳州明清历史古街一个极大的营销点。漳州的工艺品也源远流长,木版年画、棉花画、漳绣、九龙璧工艺品、八宝印泥等都可让其进驻漳州明清历史古街,并且购物方面还可以引入现代艺术,让艺术家在古街上设立工作室,这样让艺术文化购物的范围可以更为扩大,从而也恢复当年漳州明清历史古街熙熙攘攘的繁荣气象。漳州除了有丰厚的海洋文化历史资源,也有非常独特的天然海洋地理资源,而当下社会已进入都市化阶段,现代休闲产业特别是现代休闲海洋旅游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已开发,但因为其只是传统的到此一游式的观光,因此,游客并不非常多,而且游客所来自的地域也相对比较狭窄。东山岛的开发正在进行,以其规划来审视相当大手笔,其目标是国际旅游岛。其中拟建设滨海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等,并开发海底探险、山海探奇、山木探险、海上高尔夫等一批旅游项目,开辟海上游艇旅游项目,拟举行一系列的节庆与赛会,如海湾沙滩音乐会、海湾沙滩篝火晚会、国际帆船帆板邀请赛、国际沙滩排球邀请赛、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中国海岛美术节、海鲜美食节、开渔节、垂钓节、沙滩风筝节等。观察东山岛的建设规划,会发现这一规划确实是参照了许多旅游景点的开发模式,但其缺点在于还没有找到东山岛的海洋地理特色,还没有将东山岛的海洋文化创意放在漳州海洋文化创意的整体下来思考。因此,看上去创意项目很多,但反而冲淡了其特色与拳头产品的开发。根据东山岛的海洋资源资质,并综合漳州整体海洋文化旅游创意的考虑,东山岛其实只要着力开发现代休闲海洋体育项目就可以了。有关传统漳州海洋文化的创意开发,可以适当让位给月港与漳州明清古街。因此,海底探险、海上高尔夫、国际沙滩排球邀请赛、潜水等体育项目应当是其开发重点。并且开发之时要注意与青岛、海南等地现代休闲海洋文化项目进行比较与区隔。另外,还应考虑将东山岛与漳州滨海地质公园连成一个整体来开发。当然现代休闲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少不了海洋美食。因此,将东山的海洋美食进行现代的改造与包装,使其如法国的海鲜大餐一样吸引饕餮之徒,也有相当大的开发空间。除了以上所提的纵向上的应以产业链的理念来开发漳州各个海洋文化创意项目,使其形成合力,做大漳州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而就横向上,也应当对漳州各个海洋文化旅游创意项目进行整合,让人可以望一念三。针对当前漳州海洋文化旅游创意项目的现状,必须努力挖掘打造整条漳州海洋文化旅游线路,而不只是如当前的只到南靖土楼,有时间顺带看看明清古街或林语堂故居这样的一日游而已。况且即使是这样的旅游线路他们也未突出其海洋文化的特质,因此,这样的旅游线路开发还显得非常的粗糙与浅层次。应当可以打造这样的一条漳州海洋文化旅游线路:从古月港进入,沿着南江滨路进入漳州市区,游过漳州明清历史古街,再到林语堂故居,随后游览南靖土楼,之后由平和到东山岛感受现代海岛休闲时光,最后可以通过游艇观览漳浦与港尾的火山口奇观。当然,其中的古月港还需重新开发,部分还原历史风貌;漳州明清历史古街、林语堂故居、土楼等景点还必须深入开发与包装,使其突出漳州海洋文化的特质。厦门、泉州、漳州现已在进行同城化,而他们都一样在福建省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推展海洋文化旅游,如此,漳州的各个海洋文化旅游创意项目要在这一整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如何做好对接,使整个闽南地区或福建省的海洋文化创意取得更大的产值,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而漳州与台湾一水相隔,共在一个文化圈,共享一个文化传统,在进行海洋文化创意时要与台湾适当对接,如共同打造开漳开台海洋文化之旅,如借助台湾的文学力量与影视力量书写漳台相连的故事等,如此,会使得漳州海洋文化创意项目更具有吸引力。

本文作者:曾丽琴工作单位:漳州城市职业学

第3篇:酒与酒文化现状范文

【关键词】天津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与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时期。文化作为城市发展最突出的标志,研究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文化①,而与快速城镇化相伴生的却是对文化意义的忽视②。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单位办社会逐步演化为社区办社会,“社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发生变化,肩负起更重要的时代责任;同时不同阶层、地域、职业和文化背景的人在社区中集聚、碰撞和摩擦。毋庸置疑,社区文化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基层③,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对于解决新时期新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好,历程较长,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与新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文章选取天津中心城区的17个城市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以期能摸清基本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调查与设计

为保证调查研究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以社区区位、规模大小、发展与成熟程度、居民形态四个因素为评判标准,笔者选取了天津中心城区的17个城市社区为调查研究的案例。关注社区文化活动的季节性特点,调研于2013年4~10月分三个阶段实施。2013年4~5月是第一阶段,主要采用实地勘察的方法,进行预调研和基础摸底工作。2013年6~9月是第二阶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鉴于社区文化内涵的抽象性,采取了随机发放并面对面辅导填写的方式,使得问卷的有效性达到百分之百,根据社区规模与成熟度的不同,分别发放50、70和80份问卷。2013年10月是第三阶段,采用“质性研究”中深度访谈的方法,本着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选取了20位社区居民和10位社区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在社区居民的选择上兼顾了文化活动骨干、积极分子和一般居民,共获得30份有效访谈样本。

笔者设计了分别面向居民与管理人员的两套问卷,问卷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针对管理人员的问卷共有18题,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知、评价与诉求3个部分。面向居民的问卷设计有40道题,涉及到居民的基本情况,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和认知、评价及诉求,对物质文化设施的使用、评价与诉求,对制度文化的了解与评价,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个部分。

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指根植于内心的心理意识、信仰和价值观,以及外化的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等④,归并为两个方面:心理层面的价值观念文化与表征层面的行为活动文化。

一方面,心理层面的价值观念文化。笔者从居民文化程度、、认知水平、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问卷分析看,天津城市社区居民整体文化水平较高,以高中和大学学历为主,分别占到了33.4%和49.8%。大部分社区居民无,由于民族构成的特点,在回族集聚的社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占一定比例。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知有着普遍性和局限性并存的矛盾和特征,居民对城市社区文化及建设普遍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解又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和功能作用的认知比较片面。

居民对社区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表明天津市近年来社区文化建设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邻里之间的相熟度和交往性不高,社区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不强。而且在调研中还发现,成熟、环境好、设施完善的社区,其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强,而人员构成复杂、较新、环境差的社区相反。

另一方面,表征层面的行为活动文化。行为活动主要表征通常是社区文化活动,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历史悠久,但是类型单一、内容老套,各社区之间雷同、复制,特色不突出,根据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组织的文化活动很少。据实地调查和居委会访谈结果整理,大部分社区的文化活动首先以歌舞活动为主,其次是一些固定的节日演出或慰问活动,这也是导致社区文化活动居民满意度与参与度低的重要原因,有很多居民有良好的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期望,但是却很少或不愿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对于已经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社区居民的满意度都不高。

物质文化层面。物质文化作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硬件设施,在给社区文化活动提供场所的同时,更是城市社区文化直观、具体的表现,可分为物质设施文化和物质环境文化两个方面。⑤

一是物质设施文化,即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实施的设施和场所。各社区都有一些基本物质文化设施的配置,如广场、健身器材、活动室、宣传栏等,但各个社区差异较大,共性问题也非常突出,数量少、面积小、后期维护脱节、更新缓慢,室外场所和设施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室内场所和设施使用率普遍较低。就室外场所与设施而言,数量与面积都存在大的缺口与使用率低下并存的矛盾,一方面是数量少、面积小的问题非常突出,而另一方面却是使用率并不高,甚至因长期不用而残破不堪。。而室内场所与设施,除了数量与面积上的硬伤之外,开放时间短、开放度不高是最突出的问题,很多社区的室内设施和场所形同虚设,居民很难接近和使用,反映出室内文化设施建设和宣传工作的薄弱。

二是物质环境文化,可以直接体现一个社区的文化特色、水平以及居民素质,表征为城市社区的建筑风格与色彩,小区的景观和绿化,以及各项环境设施与小品的设计、使用和维护状态等。物质环境文化的水平主要受前期规划建设和后期管理维护两个因素的影响,整体来看,新建设社区的前期规划建设水平要整体高于建成年代早的社区;而从后期管理维护角度而言,物业管理的有无、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素。综合调研的17个社区,建筑形式多样,但是色彩和风格都不能体现城市特色,维护管理跟不上,很多建成时间不长的社区外表也因风吹日晒而显得十分陈旧。在景观绿化与环境小品上也相对比较传统,没有考虑社区人群构成特征;几乎每个小区都存在私搭乱建现象,有的社区绿地、环境设施和小品的破坏还非常严重,居民对社区物质环境文化的满意度不高。

制度文化层面。制度文化作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顺利而持续开展的约束和保障,可分为规章规范以及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两方面。⑥

一是组织机构单一、人员配置薄弱。目前天津各城市社区的文化活动主要由居委会负责组织进行,物业起辅助作用,个别社区有业主委员会起一定的协调作用。很少有驻区(外)单位(机构)参与进来。各社区均设有文化专员的职位,或是文卫兼管,也有文卫与其它方面负责相合并的,但是文化专员的专业特长堪忧;社区都有一些居民文艺骨干,有比较固定的文化活动团队;但是专业文化人才短缺,几乎没有社区与专业文艺团体建立长期的对口联系,另外所有的社区都缺少文化活动的专业志愿者。

二是制度庞杂、针对性不强、宣讲不够。所有社区的各项制度、规章、规范都很健全,内容庞杂;但是缺乏特色,缺少针对自身的制度建设,绝大多数社区自主制度建设不积极,特别是几乎没有专门社区文化建设的制度;而且制度的形式化严重,宣讲不够,对社区居民的约束力极低,社区居民对社区制度的关注度和评价较低。

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转变观念,加强认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笔者体会到观念和认知是影响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的认知不够深刻、比较片面,不能从其对居民个体、社区和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和深层动力进行理解。在观念上重表面轻实效,最突出的如制度建设,所有社区的各项公约、制度、组织健全,但实施成效弱;物质层面,各社区都积极进行基本物质设施的配置,但是其利用与开放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精神层面,主要组织一些例行的文化活动,参与人员固定化、核心化。

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认知。只有正确认知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和内容体系,才能树立建设社区文化的正确目的,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社区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一方面,强化对社区文化建设功能的理解。社区文化具有多位一体的功能,从微观上讲,对居民个体具有娱乐、教育和塑造功能;从中观上讲,具有对社区进行规范、协调乃至融合的功能;从宏观的角度看,可以起到城市的文化传承、城市稳定和和谐的作用,因此其功能的深远意义在于其对城市发展所起的深层次作用。

另一方面,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内容体系的认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是多层面的严密组成,与广义文化的内涵相对应,包括核心内容―精神文化层面、物质载体―物质文化层面和制度保障―制度文化层面,各层面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忽视任一方面的建设都会影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效果。

明确地位,确立主体。制约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不明确,城市社区居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其一,明确文化建设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灵魂和核心地位。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很多社区对文化建设形式上很重视,但是行为上支持的力度较弱;社区文化建设在有些社区中处境尴尬而矛盾,拔得高却落点低,提得多却做得少,务虚不务实的状况比较普遍;很多社区重物质空间环境改善而轻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显然不能满足社区发展的基本概念。

其二,确立社区居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构成主体,理应且必须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处于中心地位,而目前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远未建立,政府、社区组织处于整个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核心地位,社区居民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缺乏,社区观念淡漠,对自身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缺乏认知;另一方是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低透明度,造成了很多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内容、参与缺乏了解,这种参与主体的尴尬性造成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效果不明显、文化建设活动虚假繁荣、文化建设的普及性差。⑦

摸清现状,以评促建。调研过程中,大多数社区管理机构都反映出了对物质文化设施的迫切需求,其次是社区文化资源的匮乏。笔者在访谈中得知社区中有大量有文化特长的居民存在,有很多文化资源可以挖掘。而评估则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估体系,以评促建。

首先,以评估为契机,对社区内外可利用、可挖掘的文化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工作。重在人才资源的发掘,对社区内部有文化特长和一定文化造诣的居民个体进行调查、建档,同时摸清区外可供利用的艺术家个人、团体或志愿者的情况,建立合作关系;摸清社区内外的物质文化资源,明确社区内的物质文化设施水平和环境水平,积极开拓社区周边可供利用的物质文化资源。其次,以评估为契机,提升、改造社区的物质文化设施和环境水平,丰富文化活动类型,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最后,以评估为契机,找出差距,站准位置并注重挖掘特色。目前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雷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差,而且各社区的亚文化特色不突出,各社区一定要立足自身优势,挖掘特色资源,注重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建设运行机制不合理与资金缺乏是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共性问题。就运行机制而言,目前的文化建设行为基本上是在政府倡导下自上而下进行的,导致社区管理机构很忙,社区文化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而专项资金缺乏确实是一个难题,目前的文化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上级拨付,且额度有限,资金不落实,各项文化活动的组织、物质设施的配置与日常维护都难以实现。

一方面,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作为基层文化建设,培育社区文化自下而上的建设力量,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调动其工作热情;建立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对社区管理队伍和社区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能力。

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改变目前单一的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努力拓展资金渠道,积极吸纳社会及居民赞助,力争建立“三位一体”的以政府支持为主、市场化运作筹资为辅、社会及居民赞助为补充的资金筹措系统,适时建立社区文化建设基金,实现自我循环和良性发展。

(作者分别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12025)

【注释】

①刘士林:“关于城市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第4期,第35~37页。

②柏巍,刘昆轶:“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策略探索―以上海静安区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6期,第66~72页。

③郑萍:“文化民生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18期(11),第115~118页。

④杨贵华:“重塑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共同体的文化维系力”,《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5期(3),第92~98页。

第4篇:酒与酒文化现状范文

[关键词]乡镇文化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K55.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37-01

引言

今天的乡镇已经越来越富有,农民朋友已经不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民间文化活动是各种文艺和文学的源泉,他们不断的为文化和文艺的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素材,为国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动力。根据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们需要不断发展建设群众文化才能跟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在面对如何让群众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退缩。

1、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

1.1 设施简单、落后

当前在乡镇上,用于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各种设施都是非常老旧的,很多都已经无法使用,这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各个乡镇的经济实力和观念不同,导致了各个乡镇对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投入是很不一样的。有的乡镇虽然经济实力强,但观念弱,就会导致相关设施的落后;还有些乡镇对于设施的要求很低,各种器材简单,不能够完成文化活动的开展。

1.2 缺少专职人员

要想在乡镇很好的开展文化活动,良好的师资配备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专业的文化人员必须要配备。他们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在有限的条件下,在国家和地方,他们面临着贫穷的设施,杂项工作,多线程,资金少,收入低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不是长期解决,因此,他们倾向于转行。很多乡镇一开始也招聘了很低的专职文化活动人员,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流失。主要原因一是工作的不_定性,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而且工作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正常工作;二是他们往往被派往比较落后的地方,在这些落后和不发达的地方时间比较长,日子比较苦;三是他们的职称评定往往被忽视,虽然他们已经在基层工作了20年多,他们的职称依然是初级职称,工资待遇低,这是他们不能保持自己的岗位和工作,转行的原因之一。

2、若干建议

2.1 加强现有乡镇化技术

就目前的乡镇化学校办学情况来看,虽然其数量和办学率在逐年降低,但在经历我国近二十年的改革发展后,乡镇成人教育工作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其教育网络基本架构完备,这种教育已经由最初的扫盲工作、知识普及进化成对群众各种技术的培训――实用技术、法制科普技术、人口规模、思想政治、社会文化、学历教育等。各骨干示范性学校相继成立,用逐步摸索积攒起来的经验创建了大量乡镇成人教育的典型模范,这为“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和“农科教结合”做出了许多实质性成果。因此,通过借鉴优秀的骨干示范性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模式,依托于目前的乡镇成人教育网络基础,来提升乡镇化教育的建设是当前的任务。尽力保证每一个乡镇都至少能有一所化技术学校,这种建设不仅是开设了乡镇成人教育课堂,也是对进一步开发乡镇化技术教育的一种探索,把这里作为乡镇劳动力培训基地,为村级成人教育的更好发展奠基。

2.2 加大对乡镇成人教育投资力度,构建农民教育的经济支撑体系

首先从国家政府层面来说,采取有力措施,严格督察,保障有关农民教育经费制度能够贯彻执行,有效地落到实处是各级政府的本职工作;其次,出资设立乡镇成人教育专项经费也是很有必要的,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科研创新、农业项目资金、农基建设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及企业募集和个人捐助等资金构成了其主要经费,各地政府机关还应完善相关资金筹集和管理法规,让这种文化技术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再次,要积极运用社会化、产业化的机制,面向社会市场,由各学校增设各式各样的实用技术、文化教育培训,通过收取一定的培训费以用于建设发展学校。除此之外,其税款业务和土地使用均享受社会公益的优待,政府也应加大力度为乡镇化技术教育树立一个公益事业的良好形象;单独账户和严格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确保经费的及时拨用交付,保障其使用的合理性与公开性;财政拨款、集体出资、乡镇金融机构小额贷款、民间资金引进、教育部门奖励补助渠道都可以为乡镇成人教育“招商引资”,这些都是建设乡镇化学校的必要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

2.3 尽快制定地方性制度文件,完善乡镇成人学校的制度保障

尽快制定乡镇成人学校的法制保障制度尤为重要,作为乡镇建设的有力保障,这关系到农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乡镇化技术学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那时候就已经架构了较为全面的三级网络,配备了相对完善的专职干部教师,及时高效的指导策略、有章可循的运作体制使得乡镇扫盲、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进程取得喜人的成果。但由于农民教育遇挫,在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纪初出现了人员流失、学校减少、工作停滞等问题。但当时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没有如此重大的损失。究其根本,是因为它们得到了国家专属法律的保护,因此才得以健全发展。社会主义乡镇建设,既然作为一门当今的历史性重要任务,农民教育作为乡镇教育建设基础,理所应当得到完善的法规保护。在这个阶段,结合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水平,各地应立即出台地方性政策,把成人乡镇文化学校的地位性质、权利责任都标示公布出来,其投入运作、监督考评也要制度化透明化,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把自身的重任肩负起来,共同为建设努力,才能给乡镇成人教育一个良好发展的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乡镇文化站的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要能和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近些年我国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重视,所以要能在措施的实施上,多样化的展现,这样才能对实际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本文主要从理论上研究了乡镇文化站群众文化的特征及问题,而后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出相关具备可行性的方案,希望有对实际的发展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良娟,王涛.浅谈桥区乡镇综合文化站现状与发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1):162-164.

第5篇:酒与酒文化现状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现状 问题 对策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加快,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越来越明显。目前,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教育界的专家们已经意识到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可利用资源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价值,并已开始着手这一领域的研究,但由于这一领域尚属探索阶段,对于理论的研究以及理论的实际应用还不成熟。鉴于此,我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现状

本次调查小组分为3个组,分别对济南市济钢幼儿园、营市街幼儿园等10余所幼儿园进行了调研,对各个幼儿园的大、中、小班分别进行调查,并与家长通过问卷、访谈等进行沟通交流。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收回103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现状及其问题。调查方法主要是在济南市5个区内进行随机抽样,每区选择1―3所样本园。各区样本量占总样本量的比例分别为:历下区占20%、市中区占10%、槐荫区占30%、天桥区占20%,历城区占20%、调查对象为幼儿教师。

(一)公办幼儿园开展现状

根据调查5个区的幼儿园总体现状,目前,80%的幼儿园班级都开设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有20%的班级、幼儿园未开设过。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多数幼儿园都有选择或开设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课程经历,开设过的课程主要集中于剪纸、民间舞蹈、民谣、秧歌等。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幼儿园完全未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课程,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传统课程相比有很大差距,有些幼儿园并没有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成长的积极意义。

根据调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有明确认识的幼儿教师占29%,而71%的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备明确的认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2/3的幼儿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全面明确的认识,幼儿教师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在幼儿园的顺利开展: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缺乏正确认识,不可避免地就会缺乏相关专业素质,课程开设自然会面临相当大的阻力。而且,幼儿教师的相关专业素质不高,即使已经开设了此类课程,其授课质量也值得怀疑,很难较好地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获得较好的教育成果。

(二)私办幼儿园开展现状

根据调查,20%的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对幼儿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能力,45%的教师模棱两可,35%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胜任。

此组数据中,只有20%的幼儿教师明确认为自己具备对幼儿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能力,剩下80%的幼儿教师则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或模棱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成长的积极意义,能够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课程教授任务的教师也寥寥可数。幼儿教师缺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课程教授的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课程的开设阻力重重。通过调查分析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开展不力的情况,36%的教师认为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25%的教师认为幼儿园负主要责任,21%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负主要责任,14%的教师认为家长负主要责任,而认为是其他因素的教师占4%。

通过调查还发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在幼儿开设遇阻的责任问题,政府、幼儿园、幼儿教师及家长均应对此负一定的责任。政府对幼儿园非物质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提倡力度不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也不够。幼儿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认识不到位,幼儿教师不具备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素养及家长未能进行有效配合等问题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在幼儿园开设过程中遇阻的原因。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课程开设受阻的现状,并非凭一己之力就能有所改善,政府、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都应对其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内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在幼儿园的开展,处于一种浅尝辄止、流于表面的尴尬境地。

二、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启蒙教育之间的联系在现今仍旧属于探索和研究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活动虽然在大部分幼儿园中已经开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现今的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缺失

幼儿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是文化的传承,国家软实力的加强,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在现今的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是深刻的,内容是丰富的,特点是鲜明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殊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以及内容“无形”的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广泛性和非普遍性,有其浓厚的地方特色。我国颁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带有地方名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有极大的比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地域性,在幼儿园进行课程选择时就形成了一定难度,一个地区对外来文化多少有点排斥,其不自觉的排外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选择。

(二)教育的缺失

根据调查显示,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内容的选择中,只有少数教师能够准确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的内容区别开来。更多的幼儿园教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内容的认定较为模糊,完全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加上主观感觉来进行判断。因此,选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内容不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的丰富性是无可置疑的,通过对济南市部分幼儿园的非物质文化启蒙教育的现状调查可知,在现今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公办的幼儿园还是民办的幼儿园,都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内容较为贫乏、单薄的问题。

三、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在幼儿园的开设,需要政府、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的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进幼儿园、进课堂,政府的政策指导十分重要,只有政府重视了,才能保证其顺利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罗万象,其蕴藏的精神力量是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起积极作用的巨大宝藏。正因如此,政府教育部门应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应该积极主动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首先,出台相关政策。政府需要营造良好的幼儿园非物质文化启蒙教育的舆论氛围。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电影、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全社会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及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可以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用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开发。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

其次,设置相关课程。政府应对幼儿园开展民族戏剧、民族舞蹈、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给予鼓励和支持,转变幼儿教师、家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偏见,使其得到与其他课程同等的重视。同时,在相关课程编制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制定如下类似的课程:

再次,编写相关教材。有了教材作为媒介,不仅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而且通过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从而起到向幼儿家长以及周边人群的宣传教育作用,进而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教材的编写为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提供了材料支撑,使得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有“本”可依,使其有系统而科学的教育内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文化基础设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文化基础设施更便捷地走近幼儿。政府需要督促出版社、报社等传媒部门,出版发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课程的光碟、书籍、报纸、画册,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二)幼儿园的义务

重视并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课程。要充分挖掘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中可利用的幼儿教育资源,来充实幼儿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课程,是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当务之急。另外,还要加强对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培训。因为受现实制约,不可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课程配备专业教师,所以在聘请专业教师或邀请专业人士入园为幼儿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知识的培训。

广泛引进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幼儿园缺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较深了解的师资力量,这需要引进园外社区以及社会资源进行弥补。幼儿园需要注意加强与幼儿家长、社区的联系交流,重视“小手牵大手”的效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经意间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三)家长的配合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价值。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一起浏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站,观看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影、电视节目,带领幼儿参观博物馆、展览馆及少年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机构,在生活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对幼儿的影响。使得在幼儿园之外的生活中,幼儿能够对幼儿园所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和升华。

具备主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家园合作意识。家长应该有与幼儿园合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意识,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家长不予以强化教育,这样的学习效果是薄弱的。孩子与家长的交流,相较与老师的交流来说,显得更加日常性和生活化,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以济南10余所幼儿园为例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呈现出许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对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有所启示。

(注:本文为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山东省特等奖)

参考文献:

[1]缪仁贤,赵霞.幼儿启蒙艺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陈国嵋.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布卢姆,等.教育评价[M].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张悦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2008级本科生

第6篇:酒与酒文化现状范文

关键词:梅葛 文化传承 教育

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其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被视为彝家的“根谱”、彝族的“百科全书”、长篇叙事史诗,2008年,被列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梅葛作为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传承价值与教育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彝族梅葛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现状,笔者于2014年7月赴云南楚雄州县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将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梳理。

一、“梅葛”概述

(一)梅葛的定义与起源

梅葛,是用梅葛调演唱的彝族创世史诗,其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起源、造物、生产、婚恋、丧葬及彝族与其它民族的关系等内容。《梅葛》起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乡马游坪村。 梅葛现主要流传在楚雄州的姚安、大姚地区,“梅葛”一词是彝语的音译,“梅”是汉语“嘴巴”的意思,“葛”是汉语“历史、故事”的意思,“梅葛”译成汉语是祖先的历史说出来,唱出来的意思。

(二)梅葛的内容与分类

根据说唱内容与说唱者年龄差异一般将梅葛分为老年梅葛、中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四类。老年梅葛是老人在家中喜事、丧事时说唱的,内容包括婚丧嫁娶、起房盖屋、逢年过节等,内容一般固定;中年梅葛主要是中年人的诉苦调,成年人成家以后在家庭负担较重的时候唱的;青年梅葛有过山调和香火调两种,过山调由青年男女在山里约会时对唱;香火调是男女双方相互约定好时间,围坐在山里火堆旁对唱进行;娃娃梅葛一般没有根谱,是由一家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

总之,内容上,梅葛既反映了彝族先民在远古时代的世界观和对宇宙万物的丰富想象,也反映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既反映了彝族人民恋爱、婚姻、丧事、怀亲、送别等生活习俗,也反映了彝族同胞与其他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亲密关系。

(三)梅葛的特点

首先,梅葛只能口耳相传。“梅葛”没有文字记载,完全靠口耳相传保存下来,教授原始的知识积累,贯彻传统的行为模式,维护古老的社会传统,传播久远的美学经验。每逢农历二月初八、六月二十四等民族节日、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男女老幼围聚篝火或火塘旁,弹奏三弦,吹奏葫芦笙,吼梅葛,跳彝族歌舞,通宵达旦。因此,马游坪又被誉为“梅葛故地”、“歌舞之乡”。

其次,梅葛内容丰富庞大。有人曾说,梅葛的内容堪比《汉书》,小到一颗种子的发芽都描写得十分精确,令人称绝。梅葛过去并无文字记载,1956年文联主席到徐嘉瑞马游采风,被梅葛文化深深吸引,与时任姚安县文教科科长陈继平就梅葛收集问题进行了磋商;此后,陈继平组织带领姚安县文化馆郭开云等人驻扎在马游村,对流传在马游地区的“梅葛”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 将其整理出5600余行,1959年《梅葛》正式出版。共分四大部分,分别为“创世”、“造物”、“婚恋”和“丧葬”。每一部分都由若干小篇组成,各篇各部分都有相对独立的意义,都可以单独演唱。但事实上,梅葛的容量远大于5600行,目前最全的梅葛收录有8400余行。

再次,“梅葛”的创世神话具有世界性,它是人类原始时期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2009年,楚雄州成立了“中国彝族梅葛文化传习所”,全力推进梅葛文化的保护和传习。

二、梅葛的文化传承与教育现状调查

(一)传承方式

经过在楚雄州姚安县及马游坪村的实地调查访问,笔者认为,梅葛文化主要通过学校、社会、家庭进行传承与教育。

第一,学校教育方面。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由县内专家编成本土教材《姚安县乡土音乐教材》在中小学使用。此外,从2008年底开始,教育部门倡导“梅葛文化进校园”,马游小学试行每周一下午四点开始的一节梅葛文化学习课,课时45分钟,由全校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校将这些对梅葛感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大概五、六十名,由梅葛传承人轮流教授梅葛,以内容健康,简单易学的娃娃梅葛为主。

除此之外,马游小学还自创了“梅葛课间操”,它是以芦笙录制的一段音乐为舞蹈背景,歌词内容是彝语的梅葛,又称为“梅葛芦笙舞”。梅葛课间操与现代音乐相配合,已在马游小学实施五年之久,目前在姚安县其他小学推广。

第二,社会层面。2004年起马游坪村委会连续两年组织主办“梅葛文化节“,邀请了很多当地文化局、县委县政府、新闻媒体参加,从此受到地方政府重视;从第三届起,梅葛文化节就由乡党委主办,村委会承办,节目内容也有所丰富提升。除此之外,早年间,县文化局还组织了一支”梅葛艺术队“,定期赴各地演出,宣传与传播梅葛文化。

第三,家庭教育方面。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马游坪村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村里大多只剩下老人和儿童,而事实上村里只有少数老年人会唱梅葛,有些精深独特的梅葛,还是只有几个老艺人才会唱,因此,梅葛文化也就失去了家庭传承的基础。

(二)传承人

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

梅葛没有文字记录,全靠口头流传。目前,马游坪村现有县级以上认定的梅葛文化传承人5人,笔者有幸见到了其中的国家级传承人郭有珍,州级传承人罗文辉,省级传承人罗英,这些梅葛传承艺人都是向他们的父辈学习多年后才掌握了大部分的梅葛。

1.郭有珍――“梅葛“国家级传承人,现年73岁高龄。郭奶奶年轻时能歌善舞,年轻时就成了马游业余文艺队演员,凡节庆、喜事场合或跳歌场上,都有她的歌声和舞姿,是当地出了名的梅葛歌手。2009年楚雄州政府在马游专题召开彝族梅葛文化传承保护现场办公会,由马游业余梅葛文艺队作专场汇报演出,郭奶奶是主要成员之一。她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想一展歌喉,背着刚爬山采来的色彩艳丽的山花上台演唱,从台上唱到台下,将现场气氛推向。她将一枝枝亲手采摘山花送给台下的每位领导,并临时编词,用梅葛调感谢领导,接二连三唱了十多个。领导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说了一些鼓励她的话,并号召梅葛歌手们一定要把梅葛传承好,培养更多的梅葛接班人。郭奶奶唱梅葛,突出特点就是擅长即兴发挥,现场把控非常好,大家都爱听她唱梅葛,仿佛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带入了梅葛的丰富世界。

2.罗文辉――“梅葛“州级传承人,马游坪村委会书记。罗文辉说,”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梅葛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十分关心,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传承人享受到政府的津贴,他们在村里也努力地教授传习梅葛文化。为了在村里营造传习梅葛的氛围,村里每年大年初一都举办文艺晚会。我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企业来对我们马游梅葛文化进行整体的包装和推广,提升梅葛表演的品位和观赏性,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梅葛。“罗书记同时也是彝族传统文化芦笙的传承人,才华横溢。

3.罗英――“梅葛”省级传承人。罗英,长相甜美,出生在梅葛世家,父亲和哥哥都十分精通梅葛演唱。在与她聊天的过程中,罗英向我们介绍了梅葛传承人的职责。作为传承人,第一,她需要每年带两名以上的徒弟,可以是自己的孩子,或者学校的学生。罗英的女儿同时也是她的梅葛徒弟,她经常在家中向女儿教授梅葛知识与唱法。第二,从2008年至今,罗英每周在马游小学教授梅葛课程,课程安排在每周一下午的一节兴趣课。第三,自2008年开创“梅葛课间操”以来,罗英与郭有珍、罗文辉三人轮流教授。课间操是在每天上午十点开始,全校学生在马游小学操场进行。梅葛课间操的开展,不仅潜移默化向孩子们传授了梅葛文化,同时也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创新举措。第四,作为传承人,近年来,罗英陆续接待了许多社会各界调查梅葛的新闻媒体、调研团队等,为让更多人熟知与喜爱梅葛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第五,罗英是“梅葛艺术团”的主唱,虽然由于平时农忙,艺术团活动不多,只有“火把节”“荷花节”“梅葛文化节”与“民族运动会”的时候艺术团才会组织起来表演节目,但罗英也乐在其中。罗英认为,在这么多年的梅葛传承与教育活动中,主要有两点困难,其一是家庭与传承工作的冲突,有时无法兼顾。但多亏了自己家人,尤其是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其二是传承方面的困难,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回来短时间内抓紧教一些梅葛。青年人在外面缺少环境熏陶,唱是会唱一点,但很难像老一辈一样热爱并精深地研习梅葛了,她想让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梅葛,但无奈没有人来学。

(三)传承困境

尽管地方政府及梅葛传承人为梅葛传承与教育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与汗水,但梅葛文化传承与教育依然面临许多困境。

1.双语问题。由于梅葛是用彝语演唱出来的,优美动听,但当将其用汉语翻译出来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文化韵味;此外,民族语言逐渐被汉语同化,有些彝族家庭中的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教汉语,因为担心跟不上学校的教学,也渐渐听不懂彝语。因此,文字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梅葛的传播,广大听众由于听不懂梅葛而制约了梅葛的传播发展。

2.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社会,通讯发达,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垃圾文化正在逐步挤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空间。过去大家围坐在火炉边唱梅葛,如今已经很少见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看电视、上网等。

3.梅葛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传承人缺失。这是梅葛文化传承与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后,大多数青壮年选择走出大山,外出务工,致使民族文化的人才流失,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儿童,缺少年轻的梅葛文艺骨干,仅有少数的传承人致力于梅葛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梅葛民俗载体、文化生态已渐渐消失。

4.梅葛研究单一。目前,梅葛文化的研究还仅停留在保护与抢救遗著方面,应呼吁更多的专家学者从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多角度进行研究,扩大梅葛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梅葛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建议对策

梅葛文化传承与教育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共同配合,社会各界多方合作。

第一,国家应加大对梅葛传承的资金投入,如继续每年给梅葛传承人经费补助;加大对地方博物馆、地方文化站开放的资金补贴;加大对地方文化队、传统艺术协会的支持力度。

第二,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与组织梅葛宣传队、传习所的文化传承活动,并给予经济上的补助,调动其梅葛文化传承的积极性,鼓励其到周边市县演出,从而扩大梅葛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民众了解与喜爱梅葛。规范践行“3+1”模式来扶持梅葛文化的传播发展,即一个梅葛文艺宣传队由一名县处级领导协调关系,一个县级部门负责拨款给予资金支持,再加上一个村党支部负责日常管理。这样的模式可以做到各部门分工合作,保证梅葛日常传播活动有序进行。

第三,当地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发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梅葛文化课与兴趣活动,真正做到“梅葛文化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也可以尝试采取由传承人集中培训当地学校教师的方式,培养一批具有梅葛文化基础的教师,扩大师资力量,提高师资质量。

第四,家庭教育方面,家长首先应该支持与鼓励孩子传承与学习类似梅葛这样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要有意识地为孩子争取梅葛文化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培养孩子的民族文化兴趣。

总而言之,民族文化永远不会过时,同时,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这就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协作努力,需要我们处于民族文化之中的每个个体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共同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一航. 姚安建立研究基地传承彝族史诗“梅葛”[J].云南科技报,2012.9.

第7篇:酒与酒文化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61-02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我们都在说校园文化,哪究竟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精神之所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体现, 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它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要在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原则下切实建设好校园文化,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方向性、特色性、参与性和整体性等原则。 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建设校园文化

坚持正确方向建设校园文化。新时期市场经济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非常大。既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带来追求物质享受等价值取向等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思想、心智上的不成熟,缺少对文化现象鉴别,盲从性表现的非常大。

(二)坚持特色创新建设校园文化

坚持特色创新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特色创新。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学院本身的相关条件,扬长避短,在校园文化的特色创新上下功夫,在现代文明之中融入优秀的民族文化、先进办学理念。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实用的同时做到赏心悦目,处处皆风景,处处皆特色,处处皆实用,处处皆教育,学院对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完善,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修身养性、陶情冶性的花园、乐园和学园。

(三)坚持共同参与建设校园文化

坚持共同参与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动态文化,主体全体师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设计者是老师,他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校园文化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是学院的主要部分,因而他们理所当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文化熏陶,外在的教育,将学生的主观想法内化为理想信念、外化为实际行动。同时要建立学生激励机制,让学生自我教育、共同参与,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积极有益的课外各种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品格。

(四)坚持整体统一建设校园文化

坚持整体统一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整体、综合、统一性的工程,基础是物质文化,灵魂是精神文化,纽带是制度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承载,把物质、精神、制度三个文化协调、统筹、规划,精雕细琢,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整体建设相结合,这样,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在师生形成共识。

近年来,随着高职的蓬勃发展,与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落后,许许多多高职院校也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文化育人的途径。但是,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结构上,我们把校园文化分为物质和精神二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建筑、设施、绿化、道路等;精神层面包括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审美情趣等。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标志。但校园文化中的真正内涵和核心则是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要通过校园物质文化来实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给予它生命与活力,物质文化建设是手段,精神文化建设是目的。现在很多高职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般都由系部、学生处、团委、宣传统战部等部门参与、管理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分析

(一)重塑精神

加强宣传师德标兵贤良品行及模范教师高尚品德,大力塑造一支爱国爱民、爱岗敬业、授业解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扩大优秀教师的示范效应。同时,在学院发展建设过程中,将体现学院自身的特色,文化底蕴,校园精神的各类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物质建设当中,使物质建设有精神内涵,精神建设有物质外表。

(二)齐抓共管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非常的重要性,它不是学校一个或者哪几个部门能建设好的,也不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一样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思政部门就能够把校园文化建设好的。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纳入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系部、处室和学生全员参与,做到点、线、面互相结合,将人人有责、个个参与的意识树立在每一个师生员工心中,成为师生员工的共同意识。让在校学生、教师成为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受益者。

将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品味提升,构建职业学院校园文化更深层次,作为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导向的管理者――学院领导,他们要创新理念,明确定位,科学指挥,制度保障,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学生这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作用,充分发动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让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素质关键因素,达到提高师生素质的目的。

(三)突出特色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只有抛开功利性,沉下身子,认真研究,挖掘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精髓,彰显其具有明显、浓郁、特色的鲜明个性,才能真正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位,才能显示出独一无二的校园文化魅力,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精神,这种校园文化精神充分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特色,是这所学校的所有师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为人所识别的鲜明的个性,这种精神才是职业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泉良,赵宗尹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酒与酒文化现状范文

关键词 钛合金;表面处理;抗高温氧化性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088-03

0 引言

钛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轻金属材料,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石油化工、医疗卫生、军事工业等领域。由于其特性优异,钛合金常作为航空器、汽轮机等的高温部件使用。但是,由于高温氧化问题导致机械性能严重下降,使得钛合金的应用温度被限制在以下。当使用温度在以上时,无保护性的氧化膜的形成使钛合金抗氧化性降低。此外,氧气通过氧化膜快速扩散并溶解于基体合金,使基体合金表面产生脆性层,使合金的力学性能恶化并增加开裂倾向。因此,通过适当的表面处理提高钛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是非常必要的。针对钛合金高温抗氧化性的改善,国内外研究者应用不同的涂层技术开展了研究,本文综述了提高钛合金高温抗氧化性的不同表面涂层技术及其原理,介绍了钛合金高温氧化防护涂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表面处理技术

1.1单一表面处理技术

1.1.1磁控溅射

溅射是用带电粒子轰击靶材,加速的离子轰击固体表面时,发生表面原子碰撞并发生能量和动量的转移,使靶材原子从表面逸出并淀积在衬底材料上的过程。而磁控溅射是在辉光放电的两极之间引入磁场,增加气体的离化率,降低溅射气压。Reinhold Braun等人[2]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合金上制备 涂层,研究表明由于在涂层表面形成了连续的抗氧化层,使得 涂层在950时仍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A. Ebach-Stahl等人[1]同样也采用磁控溅射在及上合成 涂层。涂层与合金基体间结合紧密,在600及700的热循环实验中均未发生破裂现象。与的基体合金相比,具有 涂层的及试样在600及700的氧化循环条件下的氧化增重显著降低,表明 涂层具有高的抗氧化性能。但在700的氧化循环实验中, 涂层中出现大量贯穿试样横截面的裂纹,这是由涂层的脆性及残余热应力引起的。

1.1.2激光表面处理

1)激光表面合金化

激光表面合金化是激光束与材料表面互相作用,使材料表面发生物理冶金和化学变化,达到表面强化的方法。J. Dutta Majumdar等人正是采用此技术对进行表面处理,合金化元素分别为、(质量比1:3)、(质量比3:1)。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激光表面合金化可以增强及条件下热重量分析实验中基体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经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的在以下具有最好的抗氧化性,这是因为氧化层-基体合金之间存在的不仅可以降低氧化速率,还可以防止的脱落;同时均匀分布的相也可以降低氧化速率并且提供间接的离子扩散势垒。而在的高温下,展现出更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这主要是因为试样表面形成了致密的保护层。

2)激光熔敷

激光熔敷通过在基材表面添加熔覆粉末,并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使之与基材表面薄层一起熔凝的方法,在基层表面形成冶金结层。Can Huang等人采用激光熔敷的方法将高熵合金涂层堆积在合金表面并通过800条件下的高温氧化实验测试其抗高温氧化性能。研究表明,一层由、、、及少量组成的具有良好附着力的混合物氧化层的形成使得激光熔敷后的基体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显著提高。

1.1.3 扩渗处理

1)渗铝

渗铝处理在基体合金表面生成以为主的涂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可以形成保护性氧化层以提高基体的抗高温氧化性。常用的渗铝技术包括固体渗铝、离子渗铝、包埋渗铝等。Z.G. Zhang等人采用热浸渗铝的方法在合金表面渗铝。随后的高温氧化实验表明,在氧化温度低于800的条件下渗铝层能为基体提供良好的保护,热浸渗铝后试样的氧化增重远远小于未经处理的试样,但试样在冷却的过程中出现氧化层脱落现象;在900高温氧化实验中,由于涂层与基体之间发生互扩散形成保护性较差的,等相,渗铝层不能再为基体提供良好的保护,氧化增重显著增加。渗铝处理的致命缺点是渗铝层脆性较大且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从而导致氧化层脱落使涂层失去防护作用,这是渗铝处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渗氮

P. Pe?rez[6]将纯Ti、、置于氮气气氛中进行气体渗氮并在700条件下进行高温氧化实验。渗氮处理对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与基体合金元素、氮化温度有关。对于纯Ti和合金,渗氮层作为扩散势垒区阻碍了氧的内扩散,因此减少了氧在基体中的溶解从而减少了氧化增重。但是渗氮层只能在氧化前期发挥这种有利作用,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基体并不能稳定渗氮层,渗氮层会逐渐消失。而对于合金,氮化温度为600时,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存在由、组成的氮化层;而氮化温度为800,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存在单一的相,这比-组合氮化层更具有保护性,因此也使得基体合金抗高温氧化性提高。但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氮化处理的合金与未氮化处理的合金氧化增重的差异越来越小,的氧化之后未氮化处理的合金的氧化增重反而小于800氮化处理的合金。而柳文涛等人对进行离子渗氮, 表面也可获得含高硬相 、 的改性层,表面抗氧化性能明显得到提高。

1.3.3.制的归心标志

柳文涛将放入真空室中进行离子渗碳并探究其在和 高温氧化的氧化行为。经过离子渗碳处理的试样的表面平整,在氧化实验中没有出现表层脱落现象,表现出很好的高温稳定性。且在和经过渗碳处理的试样抗氧化性比未处理的基材提高 倍,表面抗氧化性能明显得到提高。但离子渗碳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是在渗碳同时氢元素将渗入基体而导致氢脆,严重影响渗碳质量。

1.1.4等离子喷涂

等离子喷涂是利用等离子火焰来加热熔化喷涂粉末使之形成涂层的一种热喷涂工艺。Chungen Zhou等人[8]以粉末为原料,在Ti-2.5Al-5V-5Mo基体合金上喷涂Al-Cu-Fe-Cr涂层。在650与800热循环实验中,氧化层没有出现脱落现象,650条件下的624个热循环与800条件下的290个热循环之后每单位面积的氧化增重只有0.7 和1.5,这小于800条件下热循环实验300h后铝化合物涂层的增重(2.0),表明Al-Cu-Fe-Cr涂层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

1.1.5 电弧离子镀

电弧离子镀是在蒸发镀膜的同时,用来源于等离子体的离子轰击膜层。 Wei Yan等人采用电弧离子镀在高温合金上制备 和涂层。在等温氧化实验中,涂层在800条件下可以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但在900条件下氧化层的脱落导致涂层的作用丧失;但涂层在800和900条件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这是因为可以降低形成致密氧化层所需的。

1.1.6其他涂层技术

1)微弧氧化

微弧氧化是依靠弧光放电现象产生的瞬时高温高压作用在钛合金表面沉积出以基体氧化物为主的陶瓷膜层。郝国栋[11]采用此方法在合金表面上形成陶瓷膜层并将试样置于1000的高温管式炉中进行等温氧化实验。经过微弧氧化生成陶瓷膜层的试样比基体氧化增重量小且其氧化增重曲线呈近似抛物线规律。高温氧化2h 后的膜层表面的孔隙明显比氧化前的增多,这对抗高温氧化性能有不利的影响。微弧氧化后由于试样表面微弧放电形成的微孔疏松结构,需采取相应密封措施。

2)双辉渗金属

双辉渗金属技术利用低真空条件下的气体辉光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使材料表面形成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合金层。王文波等人[12]则采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在表面形成均匀致密连续的渗合金层。由于在 中的掺杂,降低了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扩散速率,抑制了 的生长;富相降低了氧在基体合金中的溶解度;空气中的在高温下参与反应从而在合金表面形成的,相本身是优良的扩散阻挡层,能强烈阻止氧的扩散等原因,在900高温氧化时,渗后的 合金氧化速率常数()相较于未渗的试样降低了 1 个数量级,抗氧化性能明显改善。

3)低氧压高温快速熔结

预先把具有自熔特性的合金粉末涂敷在基体金属表面上,一定的条件下迅速加热,使其中的熔相熔融并浸润固态基体的表面。通过扩散互熔及界面反应或熔解析出反应,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形成一个含有双方成分的互熔区。然后涂层与互熔区一起冷凝结晶,实现涂层与基体的冶金结合。周伟等人采用该技术在表面制备熔结涂层。基体合金在700循环氧化后氧化增重高达,且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已有部分剥落;而对于熔结涂层的试样来说,在800条件下循环氧化后,氧化增重仅为且涂层仍然附着于基体合金上。这是由于涂层的元素主要为和,因此在氧化的过程中能形成连续的膜, 且可充当扩散障,有效阻碍涂层与基体之间元素的扩散,从而提高抗高温氧化性能;同时提高了涂层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得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更加牢固,从而延长了涂层的使用寿命

1.2 复合表面处理技术

由表1可以看出,单一表面处理技术种类繁多且各有特色,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对材料表面性能更苛刻的要求,因而出现了复合表面处理技术。复合表面处理技术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通过各种表面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使其达到最佳的协同效应。王东升采用等离子喷涂-激光重熔复合工艺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涂层,等离子喷涂后陶瓷层存在许多孔隙,致密性不高;而经过激光重熔后形成了均匀、连续、致密的复合陶瓷涂层。激光重熔消除了等离子喷涂层的组织不均匀、疏松层状结构及气孔等缺陷,得到了均匀致密的且细小的等轴晶,重熔层与基体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

复合表面处理技术的另一层含义是多膜层或涂层的优化设计。在氮化钛中加入会形成复合氮化物的多组元涂层,且当为时其抗氧化温度由的550增加到的700。而在钛合金表面预先镀上一层韧性较好的,将它作为间隔层,然后将镀在层上组成的多层结构可以极大改善镀层的韧性、抗高温氧化性等表面性能。

1.3 纳米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的表面处理技术

金属材料的表面纳米化技术是近年由卢柯和吕坚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即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层,通过表面组织的优化提高材料的表面和整体性能,如抗高温氧化性、耐磨性和抗蚀性等。一般情况下钢铁的渗氮处理要在高温下(>500)进行长时间保温,低于该条件则得不到理想的渗氮效果。卢柯等人[18]发现纯Fe经表面纳米化处理后,在300进行渗氮实验,试样表面即生成了厚约连续分布的渗氮层并且氮的含量很高,而未表面纳米化处理试样则未形成渗氮层。

虽然对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和传统表面处理工艺结合的研究并不深入,但由于表面纳米化后可以显著降低渗氮、渗碳的温度,因而可以预测将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和扩散法结合有可能成为钛合金表面处理的一项新技术。

2 结论

表面处理技术是提高钛合金抗高温氧化性的重要途径。但钛合金抗高温氧化性涂层的单一制备技术有自身的局限性,如涂层与基体结合力不足,涂层结构疏松等。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可由单一方法向多种表面处理方法复合转变,即制备多层复合层,以期得到更加优良的抗高温氧化表面改性层。而表面纳米化在钛合金抗高温涂层制备中的作用虽缺少系统实验证实却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值得开展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Ebach-Stahl,C.Eilers,N.Laska,R.Braun.Cyclic oxidation behaviour of the titanium alloys and with[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3(223):24-31.

[2]Braun R,Kelm K,Maik Fr-hlich,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based alloy coated with intermetallic[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3(222):128-134.

[3]Majumdar J D,Mordike B L,Roy S K,etal.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Behavior of Laser-Surface-Alloyed Ti with Si and Si+Al[J].Oxidation of Metals,2002,57:473-498.

[4]Huang C,Zhang Y,Shen J,etal.Thermal stability and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laser clad high entropy alloy[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11(206):1389-1395.

[5]Zhang Z,Peng Y,Mao Y,etal.Effect of hot-dip aluminizing on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alloy at high temperatures[J].Corrosion Science,2012,55:187-193.

[6]P.Pe-rez.Influence of nitriding on the oxidation behaviour of titanium alloys at 700 [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05(191):293-302.

[7]柳文涛.离子渗氮和离子渗碳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08.

[8]Zhou C,Cai F,Xu H,etal.Cyclic oxidation behavior of quasicrystalline[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04(386):362-366.

[9]Gurrappa I.Mechanism of Degradation of Titanium Alloy IMI 834 and Its Protection Under Hot Corrosion Conditions[J].Oxidation of Metals,2003(59):321-322.

[10] Yan W,Wang Q,Liu J,etal.Evaluation of Oxidation of and Coatings Arc-ion Plated on High-temperature Titanium Alloy[J].J.Mater.Sci.Technol., 2009,25(5):637-644.

[11]郝国栋.钛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制备及高温氧化行为[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12]王文波,徐重,贺志勇,等.双辉技术渗铌对合金氧化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工程,2007,36(5):869-873.

[13]钱苗根,姚寿山,张少宗.现代表面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4]周伟,赵宇光.在钛合金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及其高温抗氧化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29(2):157-161.

[15]周伟.钛合金表面低氧压熔结涂层制备及涂层氧化寿命预测[D].吉林:吉林大学, 2008.

[16]王东生.TiAl 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及陶瓷涂层的激光重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第9篇:酒与酒文化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国文化传播 现状及对策 行动研究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已经成为21世纪大学英语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要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不仅需要学习理解目的语文化,更应该学习母语文化。而且受过良好教育、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与世界进行交流的主力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中国文化,提高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本文在调查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中国文化传播教学行动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各种策略,不断调整完善,以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理论依据

1.交际能力理论。“交际能力”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在交际的过程中,不仅能按本族语的习惯说出符合语法的句子,而且能在一定的场合和情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形式,这就是交际能力。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如身势语、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语言知识、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情感因素及其它知识。

2.跨文化交际理论。美国学者Larry等人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中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既可以指“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或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之间的交际,也可以指“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教育程度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交际等。

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者众多。国外以英国学者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最具有影响力。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4个子能力,其中跨文化能力又包括技能(解释/关联技能、发现/互动技能)、知识、态度和批判性文化意识4个要素。我国学者文秋芳教授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3个子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3个层次。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任何希望参加国际事务、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国家、民族和机构都无法回避这一时代特征所提出的挑战。就个人而言,无论从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素质来看,培养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设计

1.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5.1-2015.6):调查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研究工具有:两套权威大学英语教材、教师访谈提纲、大学生中国文化知识测试卷及大学生中国文化意识及英语表达能力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一是,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比例太少;二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熟悉度不够,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也欠缺;三是,学生中国文化意识较强,但相对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学生对中国文化不是很了解;四是,教师认识到中西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但因课时量有限,语言教学比例远大于文化教学比例,而中西文化对比,中国文化教学用时更少。

第二阶段(2015.7-2015.12):第一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期一个学期,围绕行动研究过程几个核心步骤,从发现问题,调查现状,提出策略,到制定行动研究方案,实施行动研究方案,再到评价与反思。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改变教学流程、丰富课堂语言文化教学活动、确定教学内容(一般用途英语,主要是教材+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专项教学)、完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等措施开展教学行动研究。

第三阶段(2016.1-2016.6):第二轮行动研究。第二轮行动研究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参照学院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体系要求,教学内容为一般用途英语+行业英语+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专项教学。

2.研究问题。本项目重点研究中国文化传播对策。基于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的调查研究,开展中国文化传播教学行动研究,帮助大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因此,研究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行动研究能否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二是,行动研究能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研究对象。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级非英语专业随机抽取的310名学生及20名高校英语教师。第二、第三阶段,研究对象为141报关和141国贸两个自然班,共87名学生,其中141报关学生人数42人,141国贸45人。

4.研究工具。

(1)大学英语笔试、口试试卷各三套。笔试试卷题型参照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包括写作、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翻译,分值设为15分、35分、35分和15分,共计100分。口试分值设为20分,口试内容、评分标准及口试流程参照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采用计算机化考试。笔试和口试合计120,旨在全面考查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

(2)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能力测试卷三套。每套试卷三大题,满分100分。第一题,短语、词组英汉互译。第二题,句子英汉互译。第一、第二题分值各为40分,测试内容涵盖中国节日、饮食、风俗、旅游、谚语等等。第三题,中国节日介绍,分值20分。要求学生用英语简要介绍中国节日,字数80-120。

5.数据收集。在第一轮行动研究前、后及第二轮行动研究后,对学生进行英语笔试、口试及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能力测试。笔试试卷回收情况极好,三次全部回收。三次口试,均没有学生缺考。数据有效率达百分之百。按照三次测试时间先后顺序,定为前测、中测和后测。用SPSS22.0统计软件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合形成性评价,检验行动研究效果。

四、数据分析

1.英语成绩前中测、中后测比较。表1为英语总分前测、中测和后测数据。前测、中测比较,即第一轮行动研究前、后比较,对英语总分均值做双侧配对T检验,前测均值为73.02,中测均值为79.08,中测高于前测,且P值等于0.000,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中测均值显著性高于前测,即表明经过一个学期行动研究,学生英语水平有显著性提高。

两个学期后,即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束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中测、后测均值分别为79.08和87.02,后测高于中测,均值双侧配对T检验显示,P=0.000

表1 英语成绩前中测、中后测比较

N Mean Sig.(2-tailed) N Mean Sig.(2-tailed)

英语总分 前测 87 73.02 0.000 中测 87 79.08 0.000

中测 87 79.08 后测 87 87.02

2.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测试成绩前中测、中后测比较。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测试成绩见表2。前、中测测试成绩均值双侧配对T检验,第一、二、三题和总分均值分别为27.39/30.63、23.72/25.71、9.16/9.98和60.28/66.32,中测都高于后测,P值都等于0.000,小于0.0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这说明第一轮行动研究后,无论是短语、词组、句子英汉互译还是中国节日英语介绍方面,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都有显著性提高。中测和后测比较,总分和三大题后测均值都高于中测,而且P值都小于0.0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第二轮行动研究效果仍然显著,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持续在显著性提高。

五、结果与讨论

上述数据表明,两轮行动研究效果显著,开展中国文化传播教学行动研究能够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等定性分析,行动研究效果显著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文化教学突出。教学内容增加了中国文化知识专项教学,弥补了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的缺失。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以专项教学形式融入课堂,学生一点点吸收中国文化英语表达,逐渐提高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二是,教学目标明确。新制定的课程标准,除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三是,多种方法策略融合。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学方法多样、多种具体的语言文化学习策略、评价方式的改变等等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的不断调整,逐步完善了教学行动研究过程,使教学效果取得了最大优化。

六、结语

中国文化学习与传播意义深远。其一,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专项教学,结合教材西方文化,有助于学生加深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满足了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其二,中国文化的学习,加速了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广为传播。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不仅有助于中外文化跨文化交际平衡平等,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之,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跨文化交际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深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中国文化学习与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蔡龙权.交际能力中的语言变异规则[J].湘潭: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4-5.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宋春梅.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调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