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范文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第1篇:简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范文

超声诊断学作为影像学检查的一个分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检查在各级医院,包括师以下卫生机构已得到广泛应用,超声诊断是卫生士官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对各专业卫生士官的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分配课时

超声诊断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涉及的概念与原理多且复杂,教学难点较多,但教学课时较少,要在短短的几个课时内使学员完全掌握这门知识难度很大。因此,应该立足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内容与课时,最大限度地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清楚。

士官教学存在的最主要困难是学员来自基层,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员的知识背景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 科学安排课时,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另外,考虑到学员普遍专业基础不扎实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一定时间,复习相关的解剖、病理知识,为理解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改变奠定基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超声诊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诊断学教学,它是在动态中形成图像的同时观察图像[1]。传统的粉笔、挂图、板书、文字幻灯等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该学科抽象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特点,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而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及动画中,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静、动、图文并茂的媒体形成,多角度刺激学员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员,极大地调动了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时空观的扩展也有利于开阔学员的思维空间[3]。

平时工作中我们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及超声工作站,采集大量各系统、部位正常声像图及典型病理声像图,用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其中文字部分提纲挈领,简述各系统疾病的解剖、病理、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的要点;用大量的解剖图、病理图及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给以感性表现;同时还根据教学需要插入一些动态图像及超声检查短片等。强烈的视觉效果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理解及记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放弃板书,用黑板绘简易图或示意图,如超声的反射、折射、多普勒频谱图、二尖瓣M型运动曲线、胆囊“WES”征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能起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用。

3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目的也不同。各专业共性的教学内容包括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应用范围、发展前景、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正常值等基本知识。临床医学和影像医学专业的学员还应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和缺点,熟悉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针对不同系统疾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最优化的影像诊断。因此,我们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目的性,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更适合学员的接受能力。同时,课前还了解学员的信息,包括学过的课程及其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在学员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结构组合,明确主次。讲授的具体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注意教学互动,启发思维。抓住现象的内在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注重练习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超声图像的获取与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超声医师的手法与经验。练习课的目的就是使学员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超声无辐射损伤,安全性大,学员之间可以反复多次互相练习。我们在讲解仪器的构造组成及具体操作方法后,选择一名学员作为被检查者,教员操作示范,同时讲解观察内容、正常声像图表现及具体操作手法。然后,让学员相互练习,包括选择、探头放置部位、扫查切面(纵切、横切、斜切等)、扫查方法等操作技术,教员随时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颖嘉,鲁鸿,龚渭冰.超声诊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5):317318.

第2篇:简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范文

【关键词】电脑音乐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50-02

一、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目前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教学理念、教学 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长期以来,传 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主体的灌输模式,教师注重的是知识 的传授,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 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再者,很多高校在音乐教学理念 方面较滞后,跟不上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无法确保音乐教 学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束缚,对多媒 体音乐教学设备不了解,硬件设施不完善,可见,音乐教学的改 革势在必行。

二、电脑音乐概述

从传统意义上讲,电脑音乐与 MIDI 是同一个概念,其核心 技术是计算机音序软件的运用和电子乐器的数字化(MIDI 的含 义为“乐器之间的数字接口”)。从 FM 调频到 PCM 采样回放, 从 VA 仿真声学到 APM 物理模型等,无不是围绕“音色”这一 核心而进行的技术变革。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电脑音乐是与 电子乐器分不开的,而电子乐器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音色采样 技术的历史。

由于电脑音乐设备与传统的音乐设备(如各种乐器、录音、 音响设备)不同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计算机数字信息压缩技 术、交互技术、可存储可读写技术、多维信息处理技术、人工智 能技术等,所以能够实现传统音乐条件下无法实现的许多神奇的 功能,给音乐领域带来全新的理念,又因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高 速度发展的特性,电脑音乐的变化更令人眼花缭乱,必将给音乐 教育带来一场革命。

三、电脑音乐与音乐教育观念革新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理论教学上需要视听统一(视 觉和听觉保持一致),两者缺一不可,这是音乐理论教学的需要 和特点,也是传统音乐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随着电脑的出现 以及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已可以很好地解决在传统音乐理 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电脑日益完善的多媒体技术,能 够把“文本、图形、动画和音乐”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教学手 段,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手、眼、耳、脑并用,真正做到视 听统一,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新鲜感,独特感,惊喜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兴趣,给音乐理论教与学带来极大的 收益。

1.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要求教育进行大调整,即从应试教育转 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 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是建立在人的全部心理生理能力的发 展基础之上,例如,人的感觉、知觉、想象、理解、领悟、转换、 发散思维等,而艺术的陶冶有利于人的这一切基本品质的形成。 高度重视并加强学校的音乐教育将是我国教育革新的一个重要 发展方向。

2.改革中国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中国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进的,在中国 近现代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教育的时代背景中逐步 形成的。今天,许多有远见的音乐教育家已分析出这个课程体系 日益暴露出的缺陷。

一是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建立世界音乐文化教学体系,培 养学生理解有代表性的世界各种文化的音乐和音乐实践(包括中 国古代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现代音乐、欧美音乐以及亚洲、 非洲、北美、南美等主要世界文化音乐体系)。二是与世界课程 改革潮流接轨。建立以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教育体系,帮助学生 把所学的音乐知识和能力与自己的世界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三 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接轨,建立以电脑音乐和网络为技术平台 的现代音乐教育环境和音乐学习资源体系。

3.教材编写

电脑音乐属于现代新型学科及边缘学科,目前在我国高校音 乐教育中还属于初级开发阶段,还未有完整系统的教材。由于该 学科的多元性、多重性的特点,如何编写教材是个难题。首先, 编写教材时应先注重电脑音乐学科的整和性,然后再支分出它的 单科性,虽然各单科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共存在电脑音乐学 科中运行,在此基础上阐述它们的个性与共性间的关系尤其重 要。如,电脑音乐的概念是以电脑制作、编辑、合成的音乐称之 为电脑音乐,它包含内容有 MIDI、音频、录音、音响、音像和 电子音乐课件等单科技能的运用,每项单科又可分为前期制作与 后期编辑。第二,编写教材时在应用功能上根据我国音乐特点以 取、舍、并的方式简述,按照完成成品的工作程序循序渐进地排 列章节。第三,编写教材时在章节和版面上应采用动与静相结合。 古人曰:“动之多伤身,静之多伤神。”因此,应采取“动中取静,静中带动”,以事物的两个对立面相撞出火花,通过这火花又产 生出新生事物,从而得出“举一反三”之道理。

四、电脑技术的使用对教师的需求

1.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即教 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是中心,学生处于教师的 严格管理和制约中,师生角色的差异容易使师生关系产生对立, 从而使课堂气氛冷漠、沉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 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 用声、图、像俱个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在展现的同时对学 生加以指导,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助学者。

2.促使教师心理的优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传 授者,教具比较单一。同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往往重复着多次板 书、讲授,这样重复的操作使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厌烦、焦虑等消 极的情绪。而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 作课件,增加了教师本身的情感成分,使教师能以更积极的情绪投入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钻研教材的兴趣,使教师始终保 持一种探索、创新、积极的情绪情感。

五、小 结

电脑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确实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好 的空间环境,与传统模式教学手段相比较,教学实效性更强、更 省时、省力,且灵活、生动、直观、节奏快、容量大,确实起到 了为音乐教学锦上添花的作用。总之,电脑音乐在音乐教学中逐 步推广应用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信息技 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给音乐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 超、何锋铺、张亚飞. Flash MX 2004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基于 J2EE 架构. 科学出版社,2005

第3篇:简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范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和起源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和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大脑潜能的一种图形化工具。它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和更清晰地思考,让大脑发挥最佳状态。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思维导图,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生动、具体地呈现给学习者,使学习者能够快速、良好地把握书的上下文和作者的思想;(2)中心突出,一次和二次放射性开放发育。以主题为主干,以其他信息为分支,从中心图形向外围辐射,主干可以不断增加,每个分支可以不断“生长”。其开放的结构有利于系统思考要素之间的关系;(3)主题清晰,联系紧密,易于组织记忆。一个分支由一个关键人物或关键字组成,次要主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达,附属于高层形式;每条支线上的关键词就像舵或罗盘,不容易迷失在思想的海洋里。(4)便于联想和发散,易于把握关系。树枝之间形成一种两端开口的连接接触结构,便于掌握树枝之间的连接和关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适用于社会各阶层的学习工具和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它来制定教学计划、整理教材、指导备课、总结教学反思等,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记笔记、构思文章、总结知识、指导复习等,往往起到乘数效应。

二、思维导图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国各学校也普遍开始使用多媒体和PPT的方式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但也存在容量大速度快等特点,学生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其次,由于幻灯片的播放排列都是线性的,不利于学生思维扩散和深入思考。

市场营销学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学科,它具有自己的逻辑层次和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统计学课程具有明显优势。以下内容以市场营销学中的统计学为例,通过三个方面来简述思维导图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市场统计描述中的应用

统计描述作为统计的教学基础内容,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必要前提。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我们通常使用统计指标来进行数据的描述。例如,在药品营销中,我们通常需要使用统计描述来对各类实践数据进行描述,然后通过理论在验证统计数据。经过统计设计,我们再将数据来进行转换,进一步的将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便于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市场营销学中,数据的描述可以是直观的图表,也可以是客观的定量计算。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根据数据类型和分布类型等因素进行适当的选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方法选择不准确。如果指标是错误的,那么结论和所有后续分析都是没有意义的。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选择正确方法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用思维导图描述统计描述的主要知识和要点,学生可以在复习和未来的科研活动中根据不同的需要、方法和特点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思维导图在统计推理中的作用

統计推断需要根据样本的数据特征进行推断,主要包括了参数估计和假设。

统计推断则需要通过统计描述来得到基本的特征数据,然后将这些统计特征进行归纳推断,以便找出数据中潜在的联系。因此,使用思维导图辅助统计推理,能够快速的帮助人们了解数据之间潜在的联系。

参数估计是从样本的特征和联系来估计总数之间的特征和联系,参数估计包括了区间估计和点估计。由于点估计的误差更大,因此较少应用。但区间估计的方式能够便于人们了解总体参数的特征,因此,在实际的统计过程中常使用区间估计的方法。参数估计的方式若利用到思维导图,则能够简化估算过程。

例如,假设检验是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药物营销问题需要通过假设检验才能够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假设检验,是对总体参数的一种估计,需要根据样本的情况为总体参数提供研究信息。这种方式需要利用到矛盾证明和小概率证明的思绪。尽管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出错率,但概率较小,通常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使用到。建设检验方式需要结合各类实践,因此其过程十分复杂。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到思维导图,将其结构进行分解,然后逐步地进行分析。除了在药剂假设检验中使用思维导图,我们还可以在统计学的其他领域用到思维导图。总而言之,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人们掌握。

第4篇:简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学;云计算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13

中国幅员辽阔,以及长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使得远程教育遭到了很多的困难。现在有的远程教育系统也存在很多难题。例如:对软硬件要求高,资源重复建设,系统扩充能力弱,可配置性差等。因此,云计算数据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在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上有着非常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管理系统不再苛求高性能的服务器,只是利用各地的普通的服务器组成云服务器从而提供高性能的服务,这大大提高了云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故此,本文对基于云计算数据库在远程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现代化的远程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云计算数据库

云计算数据库被看作是云计算的一种应用,众所周知,数据库即是服务,并且这种服务是通过界面进行的,现在普通用户将可以通过云计算数据库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由于云计算数据库的很具有竞争力的数据处理能力。

1.2 远程教学

远程教学又称为远距离教育.这一概念最早在国际教育界开始流行是于19世纪70年代,此后我国开始引进。现代远程教育系统通过使用多种媒体可双向交流的教材,给消费者全方位的信息,大大的扩展了教学规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全新型教育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

2 云计算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云计算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是成堆的服务器,企业和个人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计算能力,未来也可能出现一些超大型企业内容通过广域网获得计算能力的模式。这种运算模式从表面看是避免了大量的硬件投资,更深层次的优势是对运维成本的节省。云数据库市场主要由Google的Bigtable,Amazon SimpleDB,AppJet的AppJet数据库等各种新的数据库。可是Google和Amazon几乎全部占据了整个云计算数据库的市场。Google的Bigtable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扩展极其大的数据存储系统,通过数千台服务器实现PB 级数据存储,Google自己的网页索引,Google地球和Google 金融都是使用Bigtable这种数据库系统。

3 简述云数据库的研究技术

3.1 数据安全技术

由于当今网络技术的飞速前进,使得带宽将不会成为主要问题,但是是否安全一直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部分人会考虑到如果将自己掌握到的数据交给一个云计算的存储中心,那么数据的保密和安全为如何保障。但是就像如今的金融系统,大家都愿意将钱存在银行的理由是一样的,是势必是一种趋势,并且数据银行出现也将势在必行。事实上,最终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制度,法规,诚信,习惯的这些非技术性的因素占用很重要的地位。在云计算数据库中,我们应该考虑到云安全的问题。云安全是云计算的技术的一种应用,它的本质是通过安全厂商自建的数据中心这个“云”与位于用户的客户端相互合作,然后一起对消费者访问的网址进行防护,利用云对网页进行监测扫描,对有病毒的网页进行标记。用户在访问网页之前,先跟云进行联系,如果云通过,那么消费者就可以安全访问,不然的话就终止这个操作。

3.2 数据存储技术

众所周知,云计算采用的是分布式存储的技术,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性。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以及高可靠性以及经济性。不仅如此,云计算数据库需要满足大量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为大量的客户进行服务。故此,云计算数据库需要保证具有高吞吐以及高传输的特性。所以,对于云计算数据库未来的发展将集中在安全的保障性以及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等要求方面。

3.3 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数据库的系统利用大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分析,然后向消费提供服务。所以,数据管理的技术需要系统能够高效的管理大数据集,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浩瀚的数据中找到特定的数据。所以,云计算的优点是可以对众多的数据进行存储,读取后进行分析。数据的读操作频率远大于数据的更新频率,云中的数据管理是一种读优化的数据管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增强数据的更新速度以及进一步增强随机读的速度,这也是未来的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解决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4 我国远程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资源反复建设,很难共享。中国远程教育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各级分支机构、党校系统的远程教育机构、部分高校的远程教育机构等,这些办学机构之间通常是分别建设各自的数据库,没有存在分享,所以重复建设的问题大大存在。

(2)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匀。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对称,尤其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性,这使得数据库的建设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各种资源的建设都有很大的问题。

(3)远程教育系统难以扩展。我们知道,中国各类远程教育系统大都是自己定制的,系统很难实现功能上的扩展,也很难适应用户的大规模扩展。

故此,由于中国远程教育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云计算数据库登上舞台,对于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5 云计算数据库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教学的问题很多,我们需要实现网络的优秀的资源可以分享,并且不受地域不受时间的约束,可以让学习者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知识的结构的选择性,进而做到传统教育做不到的个性化教育还是有一段距离。

虽然现在的教学系统或者网络的学习平台可以为购买者提供一些满足的需求,但是问题也是大大存在的。以电大系统的电大在线学习平台为例,中央电大有个电大在线学习平台,省级下面的市级电大和个别县级电大各有个平台,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流量分流的做到了,但是资源的浪费性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为了给学员提供更便宜、便利、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我们需要发挥系统的优势,整合系统资源,这也是设计基于云计算教学系统的最开始的出发点,是云计算数据库系统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故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云计算数据库的优势来解决一些问题。虽然学习软件很贵,学员也很少,但是只要能利用云计算的优势,整合元计算数据库的系统的资源、建设一个大的教学资源,学员租用教学资源的话,以消费为基础来计费,这样可以保证消费者的付费只是基于自己使用的资源的基础上付费的.这样可以节约资源,防止浪费的现象发生。云计算数据库技术应用到远程教育领域,将会极大地改变现有远程教育的现状.虽然目前云计算数据库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还都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但是就像任何一种高科技一样,推广与发展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对云计算数据库及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性价值。

6 结论

综上所述,云计算数据库技术如果可以应用到远程教育的领域,这将会大大地改变现有远程教育的现状,这对于学者们将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现有的远程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云计算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令人欣慰的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了注资来优化云计算数据库的应用的行程来。纵然现在的云计算数据库并不能顺利地解决所有出现的问题,但是在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云计算系统投入到远程开放教育之中,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起到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姚继锋.未来需要云计算[J].高性能计算发展与应用,2009.

[2]李艳华.云计算技术研究现状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3]胡慧,王辉.云计算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软件周刊,2009.

第5篇:简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范文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2 考虑要素

① 研究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

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创新点。

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3 开题报告写作要点

第一、要写什么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怎么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二)论《三国演义》的“三复情节”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根据中国古代小说一些叙事作品写人物做一件事要经历三次才算完成的情节设计,杜贵晨先生提出了“三复情节”理论。

“三复情节”从不自觉运用到有意为之,已发展成了一种传统的结构模式。它的运用使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上升到了理性层面,很客观地反映出了民族的心理特征,折射出了民族的宇宙观、价值观、哲学观、神学观及审美观。虽然人们已关注与研究了多部作品中的“三复情节”,但是,对《三国演义》中“三复情节”研究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在构织情节时大量使用了“三复”模式,且技巧娴熟,灵活多变,因此,对《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细腻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较为深入地领略中国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国演义》中“三复情节”的运用已臻成熟。由于其运用构成了独特的结构美学效果,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并在一些专著中有所提及。

就国内研究状况来说,杜贵晨在《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中提出了“三复情节”理论,重点剖析了中国古代数字“三”的观念,阐述了古代小说“三复情节”的流变及其美学意义,探讨了《水浒传》“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儒林外史》的“三复情节”及其意义。并归纳出了67部通俗小说中含有的97次“三复情节”,其中便列出了《三国演义》中的一部分“三复情节”,还有一些遗漏。郑铁生的《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提到了“以三为法”的叙事结构,另外,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对“三复情节”也有关注。

就国外研究状况而言,美国的浦安迪在其所著的《中国叙事学》中提到《三国演义》有一个突出的次结构特点是经常运用定数序列事件,其数字序列的基础经常是“三”,实际上他的这种说法类似“三复情节”,只是没有细究罢了。浦安迪的《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也提到不少三国戏和说书段落都以某一件事三次发生为基本图式——如“三让徐州”、“三勘吉平”、“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显然都仰仗于研究民间传说和通俗文化的学者们观察所得的常见“三重效果”。

总的讲来,中西皆有涉猎,但浅尝辄止,缺乏系统性。

三、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

引言:

“三复情节”是中国古代小说一种耐人寻味的模式,一个突出的美学现象。《三国演义》中“三复情节”的创造多是有意为之,较之以前的小说,《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运用也更为娴熟。

“三复情节”的关键在于一个“三”字,这个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的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古代认为“三”是自热之始祖,万殊之大宗。司马迁在《史记。律书》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孔颖达疏引王肃云:“礼以三成。”总的说来,“三复情节”的渊源脱离不了“三”最初代表的哲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中国人“礼以三为成”的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是“三复情节”诞生与发展的基础。

文章主体:

(一)何为“三复情节”

“三复”取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即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三”被解释为“多次,经常”,也可解释成“一日三次”。本文的“三复”取“三次重复”之义。情节是指事件的形成系列或语义系列。“三复情节” 指“叙事作品写人物做一件事经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设计。其特点为: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作三次重复的动作,取得预期效果;每一重复都是情节的层进,从而整个过程表现为起——中——结的形态。”

(二)《三国演义》中的“三复情节”分类研究

从总体上看,《三国演义》中的“三复情节”主要表现在“明写”与“暗藏”两个方面,即下文所提到的“置于明处”与“隐于暗中”。

(1)“明写”型“三复情节”

“三复情节”主要是直接出现于回目,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来。《三国演义》中明写“三复情节”的地方不少,而且方式各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连写”式

连写是序列事件结构组织形式的一种,它主要表现为写一个事件从头至尾,一连写去而不间断,其特点是情节紧凑,一气呵成,扣人心弦。

最妙的莫过于写“刘玄德三顾茅庐”了。司马徽荐名士诸葛亮,刘备便同关羽、张飞同去隆中,首次,二次,三次,一气呵成,时间跨越度为“天寒——隆冬——新春”,几个月内三访贤才,一连写去,情节显得十分紧凑。

②“断续”式

断续即断写,也是序列事件结构组织形式的一种,它主要是把一个事件在文本中的位置切割开来,在这个事件中还插有其他的情节。其特点是情节张驰有度,有调节叙事节奏的功用。

最妙的乃是“孔明三气周公瑾”,从回目安排来看,一气在第五十一回,二气在第五十五回,三气在第五十六回,有长度,有跨度;从情节设置来看,用不在一起的三回书来写一个事件,并在这三回中间插入其他的几回来叙事,起到了调节叙事节奏的作用,使得故事情节看起来张弛有度。

(2)“暗写”型“三复情节”

“三复情节”主要隐藏在文中而不是直接出现在回目处,一般不太明显,仔细读来便可发觉。

《三国演义》暗写“三复情节”的手法是多样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以淡化数字痕迹来叙写“三复情节”

作者不用一、二、三标明所重复的次数,而是用其他的言语来代替。如刘备三次向水镜先生问求贤才,水镜先生三次笑曰“好,好!”左慈三次戏弄曹操;周泰三番冲杀两救孙权;黄忠三射关云长,等等,都没有用显的数字来计数。

②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表现“三复情节”

主要是用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说是时间序列,来发展故事情节。如:早上如何,中午如何,晚上又如何。

黄忠首日战关羽,不分胜负;次日再战,黄忠被马掀于地,云长释之;次日天晓,黄忠先是虚射两次,第三次射中云长盔缨,算是报恩。韩玄用“前日、昨日、今日”三个日期来责问之。

③以数字“三”总括一件事完成的状态的“三复情节”

这是一种特殊的“三复情节”。它只用数字“三”来总括一件事完成的状态。如“操先令许褚、曹仁、典韦领三百骑,于傕阵中冲突三遭,方才布阵。”这是一种省略了过程描写的“三复情节”,第一遭,第二遭,第三遭是如何冲突的,是一个悬念,我们可以大胆想象,而无碍大局。如果换一种说法,“三突傕阵”,铺写开来,也未尝不可。

同样在《三国演义》中,如“水军寨中发擂三通”、“五斗道教辖境内有犯法者,必恕三次”、“曹操假意上书三辞,诏三报不许”等等,皆属此类。

(三)《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成因

(1)表层原因:源自三国史书、平话小说及“三国戏”

①史书:《蜀书。诸葛亮传》载有“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是“三顾茅庐”的源头。戏曲 《三顾孔明》则是“三顾茅庐”的另一种说法,也是“三复情节”的一个版本。

②著述:葛洪《神仙传》载有左慈戏曹操的故事,其中便具体描写了三次戏弄。

③平话:《三国志平话》写“三复”的地方更多,有“张飞三出小沛”、“曹操三勘吉平”等等。

④“三国戏”:元杂剧对《三国演义》审美生命形式有很大的影响。现今存留的元杂剧“三国戏”剧本多达50多种(其中包含了一些仅存剧目的“三国戏”),如戴善甫的《关大王三捉红衣怪》、花李郎的《相府院曹公勘吉平》、无名氏的《张翼德三出小沛》、仅存剧目的《老陶谦三让徐州》等。

(2)深层原因:源于中国先民对数字“三”的特殊认识

主要是对“三”最初代表的哲学与文化意义的理解,其内涵渐次发展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礼”的规范,进而在文本中反映了出来,形成了一种“礼以三为成”的文化传统和“三复”的思维定式与习惯观念。

(四)《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美学内涵

(1)以数字“三”为情节的结构手段,保证了情节的繁简适中

也就是说,“三复情节”合乎美的比例和尺度。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2)重复中的反重复手法使得“三复情节”更具艺术魅力

三次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于重复中寓有变化发展。如此一来也就避免了因重复而带来的单调乏味。

(3)“三复情节”中的螺旋式上升形态强化了叙事艺术的美感

一些“三复情节”的发展表现为“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成”的三段式形态。从接受美学看,这是一种运用悬念来延缓叙述进程的收益效果。

四、工作进度

4.20xx年5月下旬 论文答辩阶段

五、参考文献

[2] 杜贵晨。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3] [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 [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 李史峰。二十四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6] 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7] 张德鑫。数里乾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 [西汉]司马迁。史记[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

[10]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2]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16]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7] 魏崇新主编。中国文学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0] 纪德君。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3] 普丽华,江少川。现作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4] 何丽萍。东西方数字“三”的文化对比分析及其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0)。

[25] 张文。浅论聊斋志异的“三复情节”[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5)。

[26] 梁雁。论红楼梦的“三复情节”[J].泰安师专学报,2002(4)。

[27] 周媛。汉民族尚“三”现象的传统文化解读[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4)。

[28] 舒志武。数字“三”的文化意义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

[29] 刘福泉,王新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三”理论对巴金家。春。秋创作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