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范文

国际贸易市场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贸易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贸易市场现状

第1篇: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大国垄断;应对策略

一、大国垄断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大国垄断是指某个国家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数量在世界总进出口数量中占了绝对优势,比重非常大,逐渐掌握该种商品的贸易主导权,可以主动影响到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双重性是大国垄断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含义的双重性

含义的双重性一方面是指大国出口数量非常之大,导致商品价格过低,影响了整个国际贸易市场,被称之为卖方垄断;另一方面则是进口数量过大,购买力强,进一步影响了国际贸易市场的商品价格,贸易市场的局面发生改变,这时被称为买方垄断。

(二)作用的双重性

1、大国利用自己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垄断权力,为自己谋取更多的贸易利益,造成严重的出口顺差。2、大国巨大的进口量和出口量会导致商品的市场价格增长或降低,继而出现贸易壁垒,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二、大国垄断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使加工制造业飞速发展,且随着政策的深入推广和近年来各项经济政策的调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在全球市场新增量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原油消费则超过了35%,据统计,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5万亿元。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进口量越来越大,地位日益上升。但由于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市场调控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遭受来自大国垄断的威胁。同时,我国科技不如那些欧美大国发达,商品品种不够丰富,优秀的自主品牌稀少,且出口区域过于集中,面对激烈的出口贸易市场竞争,供过于求,商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呈现逐渐下跌的趋势,贸易优势越来越少,甚至有国家对我国的部分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活动。

另一方面,大国垄断导致我国虽然表面出现顺差,但实际上,大部分的贸易利润仍旧是被大国所瓜分,而进口商品的价格越来越高,我国贸易环境受大国垄断影响愈发严峻。另外,我国部分企业规则意识不强,在国际贸易运作方面的经验不足,沟通协调能力较弱,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严重,行业内部混乱、缺乏诚信,这些都导致我国的国际贸易市场日益萎缩,受大国垄断影响严重。

三、大国垄断现象的应当策略思考

可以看出,我国作为一个进、出口量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积极探索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化,抓住机遇,把握优势,改革创新。

(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我国一定要紧紧抓住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大国优势,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创造更多的贸易利益。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所处地位,起了怎样的作用,了解承担角色。目前,我国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越来越低,进出口贸易已经进入初步成熟阶段。可以了解并分析一些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政策,研究发达国家科学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借鉴其中的成功之处,汲取大国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加以利用。同时,我国也要认清自己的“大国”身份,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我国在出口贸易方面的优势主要有家具、手工艺品、鞋子、家电等加工制成品;而进口优势则体现在石油、铁矿石、原油等初级产品。

(二)分析市场环境,贴合市场情况

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商品价格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市场。因此,我国在寻找对策时,一定不能遗漏了市场环境的变化,要贴合市场情况,再根据当前市场状况,适当调整进出口政策,使之符合市场变化规律。在进口初级产品比如石油、原油、粮食、铁矿石等时,不能毫无计划地盲目大量采购,而是要设定一个计划,平稳地采购,避免商品价格被恶意抬高,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半成品商品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价格瞬息万变,可以集中采购,获得相对比较优惠的价格。在出口供应量大、利润低的商品时,要尽量减少摩擦,避免遭受国外反倾销活动,为此,可以适当征收出口税,调节出口量。

(三)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普遍科技含量不高,品牌效应不强,所以我国一方面可以给予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创造出优秀的自主品牌,增加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构建相应的销售、推广渠道,从而提高在世界贸易市场中的竞争力,改变过去低端产品的输出,变得更加高端、科学;另一方面转型和升级我国的对外加工业务,在世界贸易市场中逐渐掌握自,降低大国垄断对我国的影响。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了大国垄断现象的a生,而大国垄断又影响了整个世界贸易市场的稳定、和谐、公平,将市场的主导权力交给了贸易大国。我国虽然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仍处于发展中,受大国垄断现象影响严重。因此我国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国身份,不断完善当前的贸易体制,分析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调整商品价格以适应市场需求,也要加强自主创新,建立自主品牌,逐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龙,陈恒超.浅谈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大国垄断现象[J].知识经济,2014,19:69.

第2篇: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对外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在我国GDP中占着极大的比重,特别是长期对外贸易顺差更是为我国带来了高达3.2万亿的外汇储备。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状态。08年后,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各项举措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全球经济整体处于稳步复苏阶段,但复苏脚步缓慢,不确定因素居多。

一、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现状

欧美债务危机严重拖慢世界经济复苏脚步,公共债务数额庞大、房地产市场持续疲弱、失业率居高不下使美国经济增长缺乏支撑,受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日本经济也出现了较大的萎缩,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急剧飙升使得本已处于滞涨状态的世界经济趋于恶化。各国经济的调整和逐步抬头的保护主义,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和对中国出口的制裁、逼迫人民币升值等,使得我国出口增长遭遇滑铁卢,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更是逐年下降,从2008年的6.7%,下降到2009年的2.2%,再到2010年的1.44%,2011年仍在继续下降。尽管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总体处于不断增加状态,但进口增速与出口增速从04年开始,连续5年都呈下降趋势,2009年更沦为负增长,而进出口差额更是由08年开始就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当前形势下,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中国对外贸易陷入不明朗状态,机遇与挑战并重。在国际新局势下,我国长期以来所采取的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部分政策已不再适应当前环境。为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环境,减少国际局势动荡所带来的对外贸易风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应对对外贸易市场战略予以改良和更新,以适应国际新形势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主体地位不够明确

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建设阶段,市场经济体系仍处于不完善、不成熟阶段。在此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多元化运作模式也处于模糊状态,我国企业三类主体:没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规模小但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中小外经贸企业和经营规模较大集生产、金融、外贸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由于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与中小外贸企业实力有限,无能力承担开拓国际市场的任务,而大规模企业集团则由于与发达国家大型跨国集团在综合实力和资金规模上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暂时没有能力成为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主体,政府承担起了市场开拓主体的职能身份。政府通过市场信息的搜索和提供,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必要的协助。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明确企业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主体地位,逐步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通过过建立政府信息搭桥、企业开拓市场的市场多元化战略运行框架模式,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体系,达成市场多元化战略目标。

2.出口市场地理过于集中

我国作为国际出口大国,“中国制造”可谓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总的来说,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地区:首先是最大的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主要包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在我国出口市场中占据了约40%的比例,尽管近几年来受新兴市场兴起的影响,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出口市场的主体。其次是第二大出口市场――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在我国进出口市场中约占15%的比例,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港澳台地区历来是我国出口主体市场之一。再次是东盟,近几年来,随着东盟经济体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加强,东盟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主体之一。最后是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独联体。独联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也使其逐渐成为我国出口市场的主体之一。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近几年来我国与东盟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贸易与合作不断加强,进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当前我国出口市场仍然主要集中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口市场地理过于集中。这在当前国际形势趋于复杂,世界经济多级化趋势加强,国际贸易风险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形势下,大大增强了我国对外贸易难度和面临的风险,降低了我国外贸的主动性,对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十分不利。

3.主要进出口商品过于集中

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我国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能源资源产品为辅的基本情况。其中制造业长期以来都居于首要地位,制造业中的纺织业和服装产业、玩具业尽管受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滑坡的影响,出口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商品,而原油等能源资源商品的出口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出口更是有增无减。而在进口方面,受国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投资、消费需求等的增长的影响,我国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在进口商品中继续独占鳌头,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也呈逐步扩大趋势。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尽管在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指导下,我国进出口商品已逐步趋向种类多样化和结构多层次化,逐步拓充和分散到各个领域,但仍然集中于主要的几个商品市场。主要进出口商品过于集中的市场结构,尽管有着规模经济的作用,但在当前新形势下和在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下,这种市场结构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被动局面,贸易风险被扩大,也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产业战略发展新对策

1.多元化总体市场格局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规避风险的有效的办法。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市场也是如此。我们不应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而应当在巩固、扩大和发展原有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外贸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与港澳台、东盟和各独联体间的贸易与合作。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经济主体近几年的发展也令人侧目,不断增长的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的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需求也逐渐成为各对外贸易国开拓市场、扩大出口的必争之地。我国应充分运用自身生产力水平居中的比较优势和出口大国竞争优势,加强和扩大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贸与合作,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通过开拓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一方面满足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不同原材料、能源、消费品等的不同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也有利于改变我国外贸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被动局面和消极影响,降低我国对外贸易市场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2.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

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偏低、企业综合实力不够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企业无法独自承担起多元化对外贸易市场的重任的基本情况,而这种基本情况在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之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毋庸置疑代替企业成为了开拓市场的主体。但多元化市场的主体最终仍将是企业,政府应通过推进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支持鼓励大规模、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应扶持和保护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一席之地。通过外贸经营主体的多样化,带动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合商品市场的多样化,带动我国外贸市场朝多元化趋势发展。

3.丰富外贸经营商品形态

外贸经营商品形态不仅包括商品这种有实物形态的有形商品,还应包括技术和劳务等非实物形态的无形商品。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经营的重点都主要放在了有实物形态的有形商品上,对技术和劳务等无形商品的进出口重视度十分不足。实际上,在我国当前浅层技术产品过剩、劳动力过剩和高级技术产品欠缺的情况下,技术和劳务等无形商品的进出口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丰富我国外贸经营商品形态,扩大技术和劳务进出口比重,一方面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将过剩的浅层技术产品出口到对其需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通过对高科技含量技术产品的进口,进一步提升我国生产力水平。通过外贸经营商品形态的多元化,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赚取更大外贸收益。

参考文献:

[1]李金玲.市场多元化的理论分析.商业时代,2008.

[2]李钢,李俊.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外经贸战略的深化与升级,2006.

[3]张小伟.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实证研究.2008.

[4]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2005~2006年中国WTO报告[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6.

[5]崔日明,徐春祥.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

第3篇: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农产品

1、电子商务全球化下国际贸易新特点

在全球经济发展迅猛的时候,电子商务逐渐步入了国际贸易的大舞台。全球化的电子商务带动我国市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慢慢取代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以下是对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全球化下国际贸易新特点的概括。

1.1减少买卖双方交易成本

在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主要产生的成本在于交易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交流、合同的起草和执行、售后服务等方面。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从国际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这个巨大的信息网络中获得国际贸易的成功洽谈,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成本。据有关调查统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全球化可以为全球各个国家的企业节省5%-15%的成本。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的成本,不仅包括物质成本而且还包括空间和时间成本。

1.2利于买卖双方交流

任何国际贸易都不是洽谈一次就成交的,需要买卖双方之间反复的沟通,贸易洽谈也是国际贸易促成订单的首要条件。伴随着电子商务全球化发展,国际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首要获取信息的途径,买卖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国际贸易之间的交流。例如,通过邮件或者MSN的应用买卖双方可以对相互之间的市场动态进行了解分析,在商务洽谈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关注各方面的信息以判断下一步的策略,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2、国际贸易中电商化对海南省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2.1增加海南省农产品贸易的机遇

国际经济贸易电子商务的优势是减少人力、物力成本的投入,促使产品成本降低。加大了海南省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可以让全球的商家对海南农产品企业的基本资料和产品信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给海南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新的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可以达到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和比较其他国家的产品,并了解国内市场。从而抓住机遇,推动企业的发展,也可以为我国的经济水平提升一个档次。带动国家经济发展,解决一些再就业的问题。

2.2促进了海南省农产品的销售,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伴随着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大舞台”逐渐扩大,海南省国际贸易农产品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给海南省经济水平带来了很大的提高。比如,2013年,在省农业厅的支持下海南三亚海源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淘宝网“中国特色・海南馆”正式开馆,包括果蔬类、海鲜及海鲜干货类、特色农产品类、旅游产品及工艺品等五大类产品160家企业4000个品种正式上线销售。开馆4天,成交额就突破了3000万元,彰显了农产品电商的巨大潜力。海南省经济是岛屿型经济,亟需电子商务来促进其经济发展。这样对海南省的农产品销售是极为有利的销售方式,带动整个海南省的经济发展。

3、海南省农产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现状

3.1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发展起点低、不平衡

目前,海南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建设尚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协调,下属各市(县)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差异很大,不平衡现象严重。具体表现在:文昌、儋州、海口、琼海等区域都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电子商务贸易网络体系,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处于领先水平,而中部和西部部分比较落后的地区如琼中、屯昌、白沙等区域的电子商务水平相当低,信息化建设体系仍未形成,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进程处于落后地位。

3.2国际贸易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实用性不强

海南省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发展策略上采取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从现实具体情况看,前期试点中,电子商务贸易进展很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后期推广中,各地往往照搬示范基地的方式方法,没有全盘考虑自身情况,却也没有收到好的效果。主要就是因为农业产业发展对电子商务化的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建立在产业标准化和品质化的基础上,而海南省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着散乱的现象。到2008年10月底,海南省仅有124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卫生注册登记资格或检验检疫注册资格。比如在瓜果蔬菜加工方面,目前加工转化率还在很低的水平,仅限于保鲜产品的出口,深加工的产品如脱水蔬菜、精致包装速冻蔬菜、糖(盐)渍果蔬产品及干果产品还很少,甚至有些还是空白状态。

3.3海南省国际贸易物流系统对电子商务发展支撑力度不足

时至今日,就现代物流体系来看,海南省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的有效对接,仅限于少部分市场领域,整体联系的发展效应还很匮乏。以40尺集装箱运输为例,2008年时,每运一个集装箱到韩国釜山港,从海口港出发需要6天的时间,运费是2250美元,而从深圳盐田港出发,则仅需3天时间,运费仅有1700美元,从浙江出发,也仅需35小时,运费是1300美元;运往美国西海岸,从海口港出发的价格是3400美元,而深圳盐田港仅需2800美元。不论从价格上看还是从时效上看,对鲜活农产品出口业来说,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海南省国际贸易物流系统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

4、加强海南省国际贸易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具体来说,为了应对大中型企业转型上的困难,帮助小企业抓住竞争机遇,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加大技术创新,扩大国际贸易农产品电子商务全球化市场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缺乏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既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又可以节省生产时间。使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得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市场。国内企业的国际贸易飞快发展与建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国内企业对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利用率相对较低。所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是首要任务,从而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浏览点击数据对国际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更容易的通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平台进入国际贸易市场。

4.1.1加大海南省国际贸易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创新

企业要想得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巨大市场,首先就是要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及时企业营销信息,全面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的宣传和扩张。

4.1.2加强农产品国际贸易信息化建设

农产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化的发展与现代互联网科技紧密相关,而互联网科技的本质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海南省在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使用,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使用过程中对变量相关数据的全程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在信息分析处理方面,农业贸易主要应该加强的是针对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化的软件开发和应用。同时,海南省要注重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形成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机制。

4.1.3提高员工技术创新能力

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需要能够将网络技术、商业经营、农业知识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需要人才具备农产品配送、农产品供应、品牌经营等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才能。目前来看,人才仍是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所紧缺的资源。有了良好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软件”的优势。加强企业员工的素质,加强售前、售后的服务更是立足与国际贸易市场的强有力的保障。

4.2按照国际贸易农产品不同特性加大电子商务推广力度

互联网营销是当今的趋势,现在很多外商都喜欢在互联网上了解供求信息,去下达公司的指令,去制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上现在宣传的方式有很多,像国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国际互联网通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公司的产品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可以让外商在国际互联网中更好、更快的搜寻到该公司的产品和公司详细信息,得以促进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洽谈资料的准备和洽谈的顺利。

4.2.1海南省国际贸易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

以海口市为例,作为海南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海南的水产品流通中心,水产品电子商务贸易市场的建设在发展水产品国际电子商务贸易中就变得非常迫切。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关键的是建设一个品牌,这就要靠丰富强大的营销能力。海南省各地区应该综合考虑自身情况,找到自己在农产品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取长避短,利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进行品牌化营销战略。

4.2.2海南省国际贸易农产品反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电子商务推广

海南省应该发挥反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的优势。应该把反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的电子交易市场定位在:集中种植、收购、加工、包装、冷藏、展销、运销等各种只能,为国内外交易市场打造一个集展销、收购、加工、包装、冷藏、运输等服务于一体的高效快捷的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

4.3建设高绩效水平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

具体来说,在海南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应主要侧重于构建以下几个方面。

4.3.1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对供应链来说,是是否具备效率和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供应链的枢纽环节。信息中心的作用,是采集整个供应链结点的流程传来的信息,并进行集中处理。一个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实现企业内部信息集成的ERP系统、农产品信息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等系统的结合。最终目的是实现快速库存查询、农产品交易信息收集与、客户服务与管理、订单快速处理、企业协调运作等功能。

4.3.2生产供应基地网络建设

农产品供应网络的畅通是供应链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在全省范围内,和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如有必要,企业也可以建设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海南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交易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产品的,同时可以通过信息系统,随时获取相关库存信息、市场需求信息和相关产品的价格信息等,从而做到生产商基于市场需求的合理性,有效避免市场风险。

4.3.3仓储和加工体系的建设

仓储体系主要可以包括基地仓库、港口等。首先基地仓库的建设,可以通过本地企业的投资,建立农产品生产地区的基地仓库,生产地区的各农户、农场主租用这些仓库进行深加工和待出售的管理服务。仓库管理系统的配置,也是既要考虑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和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兼容性以及数据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仓储加工配送系统,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和流通成本。

参考文献:

[1]童元保.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07.

[2]刘丽华.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12,08.

第4篇: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服务贸易;中日韩;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2-0026-02

一、中日韩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服务贸易总额

2003—2012年中日韩三国的服务贸易大体上呈稳健发展的趋势,服务贸易总额分别由1013.0亿美元、1717.0亿美元和741.0亿美元增至4710.0亿美元、3140.0亿美元和2140.0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9.1%、7.3%和13.3%,除日本外均高于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速10.2%。中日韩三国的服务贸易总额在2008年之前普遍呈较平稳的增长趋势,其中中国的增长幅度最大,年均增速为24.8%,日本、韩国依次为12.9%、20.1%;由于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三国的服务贸易总额在2009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分别降至2867.0亿美元、2727.0亿美元和1520.0亿美元,此外,中国在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三国中服务贸易总额最大的国家;2010年至今,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服务贸易稳定发展,服务贸易总额分别以18.1%、4.8%和12.2%的年均增速平稳增长。

(二)服务贸易差额

近十年来,在三国服务贸易总额总体逐年增长的前提下,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整体上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0—2012年期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以107.6%的年均增速大幅度增加,远远大于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速14.0%,可见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口方面发展迅猛,而出口方面相对薄弱;日本的服务贸易逆差额基本上保持在200亿~400亿美元,且日本服务贸易总额大体逐年增加,因而日本的服务贸易逆差状况在近年来有所改善;韩国的服务贸易逆差额也相对稳定,2011年之前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下,2012年韩国的服务贸易为顺差40.0亿美元,由此可知,韩国服务贸易出口方面的发展优于进口方面。

二、中日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在对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指数分析时,国内外学者大都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等工具来衡量。本文在指数选择上,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对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可以从不同角度衡量一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反映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实力强弱情况。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服务贸易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常用来衡量一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服务业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指数计算公式为:

TCi =(Xi-Mi)/(Xi +Mi)

其中, TCi是一国i产业或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代表一国某时期i产业或产品的出口额,Mi代表一国某时期i产业或产品的进口额。通常,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从出口角度来看,TC指数越接近于1,表示该国该产业或产品比较优势越大,国际竞争力越强;TC指数越接近于-1,意味着该国该产业或产品越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越弱。

由表1可知,近十年来,除2012年韩国服务贸易的TC指数为正值0.02外,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TC指数均呈负值,由此可见,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均较弱,且整体来看日本最弱,中国其次,韩国在三国中竞争力最强。中国服务贸易TC指数在2010年之前都保持在-0.10之上,但最近两年大幅度下降,2012年TC指数达到-0.19,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所下降;日本服务贸易TC指数基本上保持在-0.10左右,服务贸易竞争力仍有待加强;韩国服务贸易TC指数大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于2012年增长到0.02,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产业内既存在出口又存在进口,而国内外学者常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只考虑了该产业或产品出口所占的相对比例,并没有考虑该产业或产品进口的影响。当一国的产业或产品存在产业间贸易时,这种不考虑进口情况的指数分析,极有可能会影响结论的正确性。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是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或产品进口的比较优势,消除进口的影响,从而得到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真正的竞争优势。公式为:

CA = RCA-(Mai/Mat)/(Mwi/Mwt)

=(Xai/Xat)/(Xwi/Xwt)-(Mai/Mat)/(Mwi/Mwt)

其中,Xai/Mai是a国i产业或产品的出口额/进口额,Xwi/Mwi是i产业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额/进口额,Xat/Mat是a国在某一时期的总出口额/总进口额,Xwt/Mwt是世界市场上在某一时期的总出口额/总进口额。从出口角度来看,如果CA指数小于0,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不具备出口竞争优势;如果CA指数大于0,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具备出口竞争优势。

由表2可知,在消除进口影响的前提下,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总体上都不具备出口竞争优势,CA指数均为负值。除2010年以外,中国服务贸易的CA指数逐年减小,可见其出口竞争情况有恶化的趋势;日本服务贸易的CA指数从2003年的-0.44增加到2012年的-0.13,出口竞争劣势缓慢变小;韩国服务贸易的CA指数近年来也逐年增加,出口竞争力逐渐加强,2012年服务贸易CA指数达到-0.06,基本上消除了出口竞争劣势。

三、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近十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三国大体上都属于服务贸易净进口国,并不具备出口竞争比较优势,与三国在东北亚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十分不匹配。中日韩三国若想提升本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就必须在继续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进而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对于中国,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我国的服务贸易现状,使我国从服务贸易大国转变成服务贸易强国。

(一)加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程度

我国服务贸易市场管制过严,对外开放程度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于国际贸易,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开放服务业比开放制造业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大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程度,有效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促进服务贸易市场的公平竞争

我国对于服务业市场准入和相关服务产品创新的限制过多,市场竞争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应大力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让落后的企业看到自身差距,在优胜劣汰中努力提升企业自身实力,进而逐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完善服务贸易信息统计

全面的服务贸易信息统计,有助于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管理的有效性。我国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统计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服务贸易自身的发展现状,逐步完善服务贸易的信息统计工作,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而全面的统计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晨阳.中日韩FTA服务贸易谈判前景初探:基于三国竞争力的比较[J].国际贸易, 2011(3): 47-51.

第5篇: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反倾销 外贸企业 影响 多元化 应诉 机制

一、出口贸易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特点

(一)反倾销最大受害国

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所遭遇的贸易争端数与反倾销争端数呈现着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在2001年,我国贸易争端数与反倾销争端数分别只有27起和8起;而至2011年,我国贸易争端数与反倾销争端数分别增长至44起和19起,10年的增幅分别达到62.96%和137.5%。可见,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贸易争端数以每年10多件的数量增加;其中,反倾销争端数以每年2~3件的数量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反倾销争端数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贸易争端数。以反倾销争端数占贸易争端数的比重来看,2001年该比重0.30,而到2011年该比重提高至0.43;说明反倾销争端数成为了这段时期内我国贸易争端数增加的主力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反倾销调查最大的受害国。

(二)对出口贸易企业的反倾销制裁范围逐渐扩大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制裁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有限的几个地区和国家。但是随着世界贸易产业的不断发展,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在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大反倾销力度。这也导致国内企业在发展国际贸易过程中面临的反倾销现状日益严峻。

(三)一些国家(地区)滥用反倾销这一手段

反倾销本源是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手段,但近年来,反倾销已愈演愈烈,成为了保护国内生产与贸易的手段。目前,发达国家在经历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为了促进本国尽快渡过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为了促进本国的生产发展、贸易繁荣,提高本国的就业水平,反倾销就成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发展中国家由于和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类似,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也对我国频繁进行反倾销调查,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印度和墨西哥等国家。

(四)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加

1979年我国遭遇第一起国际反倾销调查案件至今,国内企业在发展国际贸易产业过程中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商品种类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针对国内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我国出口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涵盖了化工产品、金属产品、机电产品以及日用品、塑料橡胶制品等等。其中由于国内企业多数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在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等方面发展出口产业具有较大优势。但由于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对国内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涉及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加,这就使国内企业在发展这些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出口时也很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国内企业在发展出口贸易过程中遭遇国际反倾销调查的现状日益严峻。反倾销是世界各国迎对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国际出口贸易产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制裁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多,且我国发展出口产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商品种类也日渐扩大。

(五)受进口国的政治、社会等压力的影响

截至到目前为止,中国目前是寻求保护国内生产商免受廉价进口品威胁的各国政府的头号目标。WTO的149的成员国之中,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和被施加的反倾销措施仍是所有成员中最多的。当怀疑外国生产商以低于市场价格向本国出口商品时,WTO成员就会发起反倾销调查,以便决定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保护国内生产商免受廉价进口品威胁。他们认为低价往往来自于外国政府补贴,或出于垄断市场的目的。就是说,当中国的商品价格低于某一国家的商品价格时,该国为了保护本国商品竞争力,抵制中国商品进入而采取的一种经济不平等保护措施。中国被WTO的一些成员国抵制商品进口,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生产制造基地的地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反应,商品抵制、反倾销、关税提升等等都是一些国家用以保护国内企业的筹码而已。而当中国制造的产品更加自由地进入西方市场时,将会影响全球每年数万亿美元的贸易流动,并直接影响西方的贸易额度,从而对欧洲及美洲的国际经贸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巨额的贸易逆差,西方国家展开了抵制中国出口商品,提高关税等一切政府干预的手段,以期能减少中国出口商品对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度。

二、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一)加强自身发展实力,提升产品质量以突破国际贸易壁垒

国内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实力不足,因此导致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国外企业的歧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企业要想更好实现国际贸易反倾销,就要加强自身发展实力以突破国际贸易壁垒限制。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产品质量因素,导致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发展中遭受重重贸易壁垒。企业要想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就必然要努力提升自身产品质量,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以促使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营销地位,推动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更好突破反倾销壁垒。

(二)转变竞争策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所实施的一直是以打价格战的策略在国外市场上占有份额,向国外市场上出口低于进口国国内市场同类的产品,从而增加订单。基于这一点而言,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就国家政府而言,针对我国出口企业为了本地利益,盲目竞争,而陷入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问题,我国必须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良好的对外贸易格局及秩序,规范外贸企业出口行为,避免内部恶意竞争。对于企业而言,变价格战略为差异化战略。出口企业应实施战略转型,从低价策略转移到技术创新、品牌推广以及产业重组等创造高附加值策略上,通过实施出口产品差异化策略来打造非价格竞争优势,从而达到“规避”反倾销的目的。为了使我国出口企业创建新的竞争优势,规避反倾销,在国际市场上,一个长期的解决办法就是,实施出口产品差异化策略,将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产品的特色作为重点进行提高。

(三)实施多元化反倾销战略

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进程中,要重视不同的对港澳地区、日本以及中欧等国家的出口策略,开展多元化的国际营销策略,以应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对国内企业的反倾销政策。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产品准入政策展开合理、适度的营销把握,从而促使自身在进行国际贸易开展的过程中,能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反倾销政策进行合理应对,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有利发展地位。我国的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由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受到的贸易政策壁垒的限制也有所不同。所以企业在应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所设置的贸易政策壁垒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贸易准入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贸易应对举措。通过有针对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应对举措的实施,从而促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始终确保自身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推动企业在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实现营销。

(四)积极诉讼,提出对国外企业的反倾销调查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一直是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对于外国企业提出的反倾销挑衅行为听之任之。对于这点,中国企业应准备充足、积极应诉。同时在世界500强中,已经有400以上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同时中小型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而且有些产品市场,已基本被外国公司垄断。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我国企业应该在政府的帮助下利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以及《反垄断法》等法律,对国外的公司进行反倾销,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维护我国经济的安全与稳定,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五)积极善于应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反倾销案件一旦发生,我国企业就应该积极主动的应对调查、给以配合。企业间只有相互团结联合应诉,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企业自身应有的利益,尽量避免国外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我们要坚信反倾销问题可以通过进口国法律得到公平或适当解决。

(六)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

国家应指导企业或者商会建立一支拥有专业知识的反倾销人才队伍,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反倾销协调机制,密切配合,一致对外;这样就能盯紧国际市场信息,提前了解本产品的反倾销信息,反馈给企业,避免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导致出口价格下降,出口量增大,从而招致进口国反倾销的调查。其次,应对反倾销的调查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企业应该建立不同形式的反倾销应诉基金,目的是防止企业在应诉中遇到财力不足的困难。

(七)走专业化、差异化路线

在国际市场上,不管其它国家如何设置贸易壁垒,对于其国家所欠缺的产品在贸易壁垒的设置上始终保持相对宽松的态势。所以为了促使企业在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有效的迎对国际贸易壁垒,有利实现反倾销目标,我国的企业在进行产品研究的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推陈出新,研制出独具创新力的新产品。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创新产品由于其本身所独有的特色,因此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肯定。所以国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努力坚持走专业化、差异化路线,通过差异化营销敲开其它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贸易大门,促使自身以创新赢得反倾销战役的胜利,从而在国际贸易市场的大潮中稳踞有力位置,立于不败之地。

(八)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企业要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质量,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必须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改变目前的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加大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重视产品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努力向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技术标准靠拢和转化,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避免出口对象单一,出口国过于集中,大量产品同时涌入同样的进口国,对当地企业造成冲击。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反倾销立案率,降低因反倾销而造成的海外市场萎靡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原因,除了一些国家针对中国产品滥用反倾销手段的做法之外,中国产品低价出口是主要因素。因此了解我国出口产品的现状,才能通过市场的分析和现状的动因,积极应对反倾销,避免因反倾销给我国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企业也要通过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低价恶意竞争、加大科技投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蛮横的反倾销浪潮,一波又一波淹没我们。旧伤未愈,新伤已来。即便是这样,中国外贸企业仍然在打击中奋力搏击。一个好的游泳者,或可迎击更大的风浪。

参考文献:

[1]何德宏.论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71

[2]王萍,刘美琳.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J].商业经济,2013,02:57-58

[3]桑爱友.当前我国反倾销的应诉策略[J].人民论坛,2011,29:96-97

第6篇: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贸易战略 趋势

一、前言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及时促进政策和制度的完善,运用科学的制度来促进我国国内市场经济的前进,在科学的制度保障下,要将我国的国际贸易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要想使我国能够得到不断的经济进步和发展,必须加强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将其进行完善,在学习其他国家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运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发展。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一)落后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步伐

伴随着不断加快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世界市场贸易走向的严重影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促使我国的国内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仍然无法彻底改变我国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步伐,使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严重落后于世界经济贸易。同时,在较开放的世界经济市场当中,为了能够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发展态度,并采用积极的发展方式,将更方面的资金和技术等条件进行充分的调动和利用,促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二)无法确定国内经济产业发展趋势

伴随着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出现了越来越明确的世界市场分工和更加自由的经济贸易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极大的扩大了经济全球化涉及的范围,导致当今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参加到世界经济贸易市场当中来。不断加强的经济全球化深度,导致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会对我国的国内市场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国际市场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各种贸易压力,我国在促进自身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时候无法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矛盾,其中包括促进最优化在世界资源配置中的实现和对国内经济市场发展进行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区域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在了国际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这是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另一种影响。近年来,我国为了能够提高自身在国际经济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自身企业的技术和科学水平,同其他科技国家加强了交流与合作,从而加强贸易关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促进共同发展在区域化中得以实现。然而,相应的经济矛盾也会随之产生,因此现阶段,我国必须促进贸易经济优势在我国企业中的体现。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战略方向

我国是资源和人口大国,在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优势。然而现阶段重大的变化发生在国际经济贸易市场当中,这是受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影响而导致的结果。现阶段主导地位在市场当中的体现主要是知识产业。所以,我国在促进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必须优化和调整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并结合实际,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发展形势,促进对全新的贸易发展战略的探索。

(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是我国企业综合能力提高的基础,也是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条件,还要将进出口贸易之间的联系进行协调。同时,由于近年来出现了国际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来促进和发展本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加强同区域内国家的合作,将他国的先进技术进行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并结合本国实际,对技术实行创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当中的竞争能力,同时有利于贸易形势的丰富。

(二)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的完善

我国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要能够建立科学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够对我国企业进行保护,促进公平性在国际市场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体现。所以,相关的法律政策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法律和政策要能够有效的针对国际经济贸易,将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提高国际市场中各项经济贸易活动能够公平进行,减少其他国家在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侵犯和损害我国的正当权益。

四、结论

伴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都取得了飞快的进步,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加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市场竞争当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国内企业要面临越来越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环境。然而我国要积极抓住挑战和机遇,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学习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其进行创新和完善,用技术的进步来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当中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陈曦.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 财经界(学术版),2014.

[2]陈曦.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 财经界(学术版),2014.

第7篇: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发展对策

所谓的电商务,指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贸易活动,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新型管理模式。在网络平台上,通过配置相应的软件设施与硬件设备,基于服务器等应用形式,就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进行交易。且涉及的物品种类繁多,可极大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该领域若想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自身的管理模式等进行革新与改革。基于此,相关管理人员应正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冲击。并将科学的融入到国际贸易管理中,促使其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流程体系。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对国际贸易的方式产生影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电子商务领域的崛起提供了技术支撑。而在此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际贸易的管理方式。银行转账、跨国资金交易等内容,都是国际贸易企业最基本的金融手段。而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货币交易的方式。且利用网络平台,可实现虚拟交易。买卖双方可利用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进行金融交易,不仅简单、方便,还可大力提升交易效率。基于电子商务,在涉及多个国家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传统交易方式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网络平台上就可对交易对象进行查看订单,并可进行线上即时支付。这种贸易方式不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还可越过中间商。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省国际贸易成本。

(二)为国际贸易的良性竞争带来冲击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基于电子商务的出现,令其贸易主体与交易范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整个国际贸易市场中,不仅融入了更多的行业,甚至还牵涉到更多的国家。在交易的过程中,不仅涵盖服务领域的贸易,还包括技术贸易等。当一个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过程中,在相关市场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国际贸易市场的健康态发展。从这个层面上可看出,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良性竞争带来的冲击。同时,电子商务背景下,参与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不仅有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国内龙头企业,还有中小型企业。随着国际贸易主体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各个企业若想能抢占更多的资源与市场份额,势必需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完善,确保其能积极的融入到市场竞争中。

二、我国国际贸易有效发展对策

(一)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电子商务管理效能新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经济与科技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促使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而国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复杂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综合国家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国情,在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基于此,而针对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善于利用现代前沿技术,去对管理模式进行革新与完善。并能充分借鉴电子商务的管理与运营模式,能对国际贸易管理流程等进行优化。这个过程中,相关单位需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强化电子商务的管理效能,以此促使国际贸易朝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进。基于此,管理人员应能对电子商务对当下消费者的影响进行一定的了解。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习惯、购物方式、个性化需求等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后,应对目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局限性建立正确的认识。而电子商务平台可极大满受众的日常所有需求,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为其开来优质的服务。基于此,可充分的体现出国际贸易独立性的特征,而从中更明显的感受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灵活性特征,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同时,电子商务平台并不是很多人狭义理解的生活物品的交易,其买卖类别涉及极其广泛。不仅包括日常生活用品,还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即,保险领域、金融领域、运输领域等。甚至,在电子商务发展活动中,还与税收部门、海关部门、贸易监管等部门产生密切的关联。在此情形下,在充分了解到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下,相关管理人员应能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管理水平,并能处理好对各个部门间的关系,确保其能进行协调发展,将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并能最大限度内调动行业的积极性,从而,构建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电子商务贸易流程体系。与此同时,针对国际贸易的管理模式、交易流程,以及自身发展的现状,能制定严格的贸易管理体系。并能将其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科学的对接。并制定更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融合方案,确保能最优化发挥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的优势。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在这个改革过程中,都需科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最新、全面的大数据信息。为优化电商务管理效能提高更具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确保其能对国家贸易的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结合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科学融入电子商务管理理念各企业在实际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应其所涉及的领域与经营范畴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同时,基于管理性质的不同,还会牵涉到不同的业务领域与管理部门。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互联网平台催生出的新型企业的,对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传统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因束缚于既定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手段,导致管理者的意识形态上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不仅无法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相关企业必须结合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将先进的电子商务管理理念科学的融入到体制改革的全过程中。并能对电子商务中的教育技术、大数据集成与利用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能充分借鉴优势将其融入到国际贸易管理中。同时,企业应积极搭建完善的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并利用且获取更多经济利润。但在这个过程转中,企业应注重培养优秀的电子商务管理与运营人才,全面提升其管理水平,将电子商务的优化最大化发挥出来。同时,应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与反思,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科学的利用电子商务管理理念。创新开发符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发展模式,建立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的销售形式。同时,管理人员应明确在借鉴电子商务领域中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的过程中,需注重软件与硬件两手抓。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理念优势的同时,应对电子商务配套设施的完善给予一定的重视。在配备齐全、先进的基础设施,使促电子商务有序开展的提供有利基础。相关管理人员应合理调配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资金投入,无论是软件设施,还是硬件设备等,都应进行科学的优化。同时,应巧妙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强化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并能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统。从而,确保我国国际贸易可快速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8篇: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 现状 分析 问题 对策

一、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现状

民营企业在1978年出现,从此之后,民营企业开始有少量的出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机遇,使企业的出口额增加,由原来的57%增加到了75%,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从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

随着我国对民营企业的重视,民营企业也得到了许多政策的支持。从入市以来统计,民营企业进口额年增长在2004年是136.2%,出口额是137%,比同期全国进出口的增产率高105.4、104.6个百分点。在2007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分别是1226.9、2976.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额的13.3%、24.4%。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也在逐渐的增加,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对外投资总额是906.3亿,分别分布在172个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在国外开拓了市场,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来发展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纺织品、化工、服装等,这些外贸产品,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差别化水平低,因此形成了不合理的对外贸易市场。正是由于这些单一的产品和不合理的外贸市场,导致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狭小,发展速度受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发展民营企业,必然会对民营企业造成重大的伤害。因此,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市场中的发展不合理,又由于单一的管理结构,使企业无法适应复杂的国际市场。

(2)民营企业管理模式陈旧。在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更加缺乏。在对外贸易中,企业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因此科学管理模式缺乏,是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最大瓶颈。由于管理模式的老化,企业中的决策或者政策,把握不准确,因此在实际的对外贸易中,会出现不该出现的贸易事件,使企业对外贸易中造成不愉快。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主要是家族企业,在管理民营企业时围绕着家族关系来进行管理,导致在管理具有局限性,也会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3)人才的缺乏。中国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因此,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引进人才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比较缺乏。如此,以农民工为主要力量的民营企业,由于文化水平低和技术水平有限,导致了民营企业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4)品牌意识不强。对于一些民营企业而言,在国际贸易中只顾得看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如果企业可以建立在国际市场上站立的品牌,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但可能因为投资过大,市场对许多因素无法测量,管理和销售无法使用有效的模式,导致企业的风险过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很难承受的。

三、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优化市场结构,使贸易结构多元化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是结构过于单一的国家,在现代化发展和进程中,由于国际市场体系的需要,所以合理的贸易市场结构,丰富的产业结构是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新领域。在新的贸易市场发展中,贸易结构多元化,会给高科技贸易产品带来新的发展领域,同时也给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带来进一步的措施。

(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化管理模式,现在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上,民营企业也可以采取专业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来说,可以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可以有效的给民营企业带来优化的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

(3)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实现有效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民营企业来说还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现代化发展。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农民工为主,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培训和科技的培训,以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在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次要引进人才,使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加大。

(4)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促进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所以缺少品牌产品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不占优势。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从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市场,与其他品牌竞争,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对于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民营企业的现状和问题、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人才等方面来谈如何实现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如果能切实的去实施这些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是一大进步。同时,应尽可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政府给予政策的扶持,从而使民营企业有更强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晓菊.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2005.

[2]戴馥心.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陷阱及其防范[J].黄冈师范

学院学报,2007,(4).

[3]王岩,何山水.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策略[J].边疆经济与

文化,2008,(9).

第9篇:国际贸易市场现状范文

过去10年中,我国服务出口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9%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01年相比于全球服务贸易的停滞不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仍攀升9%;而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更是增长20%,居世界服务贸易各国各地区之首。我国服务贸易的世界排名以及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稳步上升,2003年比重达2.5%,出口排名上升为世界第九位,进口上升至第八位。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但整体出口规模与我国经济实力相比仍较少,与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从200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例表(见表1)可以看出,2002年服务贸易的出口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只占10.3%,低于世界平均19.8的水平;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的5.1%,而服务出口仅占2.4%,不及货物贸易的一半。很明显,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处于劣势,服务贸易出口的比较优势不如货物贸易出口。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是服务贸易净进口国,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大(见表2)。服务项下逆差呈扩大趋势正说明了我国出口能力相对较弱及其他国家对中国服务出口存在限制。同时也看到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还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二、我国在发展服务贸易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服务技术的进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服务结构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与科技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我国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起步较晚,尚处于较不发达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远洋运输、劳务工程承包和旅游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部门。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服务出口的比重为19.3%,旅游服务出口比重占41.2%,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包括金融、保险、计算机、咨询、电信和邮电等现代服务贸易)仅占39.4%。而同期,全球范围的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的贸易占整个服务贸易的一半。

(二)服务业发展落后,整体竞争力较差

我国是一个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就GDP产业构成百分比来看,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远远地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为60%~80%,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我国仅为GDP的1/3。我国服务业发展不仅表现为规模小,同时表现为档次低,服务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差。近几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太大的提高,服务贸易从整体上看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呈不断扩大趋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任务是相当迫切的。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商品和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低,服务业的垄断经营现象严重,公共服务、运输邮电、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政府定价的成分大,缺乏合理的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缺乏活力;二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服务行业与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协作关系尚未形成;三是服务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

(三)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存在政策和规章存在差异性,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缺乏透明度,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服务贸易方面上实行多头管理,容易造成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及行业垄断。

(四)服务贸易立法不够健全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有较大改观,现已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构建真正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仍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五)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力密集型转变过程。产业性质决定贸易性质,新兴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的相对份额不断在扩大。而作为决定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本状况,目前在我国并不理想。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以教育程度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的上海为例,1997年上海每万名人口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600名,其中26.9%为工程技术人员,36.4%是教育、科研和卫生系统人员,12.5%是商业技术人员,金融保险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服务业人才中,涉外人才所占比重偏低。发展服务贸易不仅需要一般的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一批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人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差距。

三、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对策

(一)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在20世纪80年代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服务供给者也以商品存在形式逐步进入世界市场,提供相关的服务。然而与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度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仍有较大的差距,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应重点和扶持一下几个行业:一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商贸、运输、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二是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信息、中介等各类专业服务;三是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行业,如教育事业、公共服务等。

(二)有步骤、分层次地放开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鉴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还比较小,处于成长阶段,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整个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渐进式的开放策略有助于服务贸易的规范健康发展。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GATS的规定,统筹规划并协调各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稳妥、慎重、有重点、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在既考虑国际惯例、又考虑本土国情的基础上来确定服务业的开放度和保留度。一是分行业有选择地进行开放。积极推进旅游、水上运输等领域利用外资试点;扩大国内商业、外贸、会计、法律咨询的开放试点范围;有步骤、有控制地进行开放金融和通讯领域的试点。二是分地区有选择地开放。我国各地服务业发展并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尤其上海、深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其他地区较大,应在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方面先行一步;在后进地区,可通过试点试验,减少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风险。

(三)充分发挥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都相对滞后,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以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顺应国内产业调整和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在优势服务项目上充分利用GATS的规则,制定服务业出口市场战略和服务业出口部门战略;二是顺应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引入竞争,鼓励创新。三是采取有效的服务贸易政策,确立服务业公平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服务企业,发挥其竞争优势,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市场竞争。

(四)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结合我国现行的服务立法缺点,未来服务贸易立法必须进一步明确立法原则,解决立法形式与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加快立法速度和执行度。一是维护国家原则。服务贸易由于内容复杂、监管难度大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国内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政治安全,因此在服务贸易开放和立法上必须坚持维护国家原则,尤其在邮电通讯、新闻出版、交通运输、广播电视服务等敏感行业,在选择开放的范围、程度上要坚持原则,谨慎从事。二是与国际接轨原则。GATS确定了当今规范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框架和原则制度。中国加入WTO之后,应以GATS的原则制度为基础,制定与其相衔接的服务贸易法律制度。在此,我们应加强对多边服务贸易规则研究基础上,借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利法。三是坚持发展中国家原则。在服务贸易开放和立法中我们应坚持此原则,充分利用GATS给予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的优惠,不作超出我国现有开放能力的承诺。

(五)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本与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人力资本作为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其优势可以通过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人才流动获得。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高素质的服务业涉外人才仍非常紧缺。今后我们在充分发挥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应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发展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使服务业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2]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2003[R].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中国商务年鉴2004[G].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4]郑昌吉,夏晴.国际转移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与对策[J].国际贸易,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