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类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策略众所周知,由于受个性差异的影响,个别初中学生对美术学科格外偏爱;美术教师对这些同学总会另眼相看,对他们美其名曰“美术特长生”。对特长生特殊培养,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让学生张扬个性,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需要。
身为初中美术教师,在多年的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初中美术特长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培养,探索出了四条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课外活动进行“相互模仿”培训
日常的初中美术课堂,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接受美术教育教学知识,教师必须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接受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对那些美术特长生来说,在这样的课堂上汲取美术知识,一定是难以满足他们的特殊渴求的。对此,初中美术教师可借助课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将这些初中美术特长生集中起来,带到美术特室里进行单独的培训。在这个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现场演示自己的作画过程。教师的示范,学生是特别乐意模仿的。就连教师握笔的姿势、面部表情、手势以及习惯都特别乐意模仿。教师的“作品”,是学生模仿学习的代表。学生模仿完毕,还会拿着自己的作品同教师的“作品”进行比较,自觉地评价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地想方设法予以改进。另外,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命题,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模仿这些特长生的作品,认真地完成和学生同一题材的“高水平”的作品。看看自己的作品;再欣赏欣赏老师的同一题材的作品,美术特长生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用教师发动,学生就会自觉地“反过来”模仿教师的作品,完成“有所进步”的作品。实践证明,这种“相互模仿”的培养策略,是非常有效的。
二、夯实根基,打牢基础
对初中美术特长生而言,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应包括“素描基础知识及技法”“水彩、水粉、蜡笔等色彩基础知识及技能技法”“中国画基础知识及基础技法”“卡通、剪纸、手工制作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与技法”。这四类基础知识及相应的技能技法,是每一名初中美术特长生应掌握和具备的。
初中美术特长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短暂的3年。初中美术教师通过观察、挖掘、比较、考核、选拔等环节,确定美术特长生的时间大约为一个学期;九年级最后一个学期,为了美术特长生全面和谐发展,应引导他们全力应对毕业考核、评价以及中考。这样,留给初中美术教师对美术特长生进行有效培养的时间只有两年。
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逐步加压”的原则,初中美术教师应将上述基础知识和技能技法分为四个学期对美术特长生进行培养。七年级下学期重点培养他们的“卡通、剪纸、手工制作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与技法”。由于卡通、剪纸、手工制作简单易学,由此来激发美术特长生的兴趣。八年级上学期对美术特长生重点传授“素描基础知识及技法”,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八年级下学期,对他们重点传授“水彩、水粉、蜡笔等色彩基础知识及技能技法”,让他们逐步步入学习美术的正确轨道。九年级上学期,对他们重点传授“中国画基础知识及基础技法”,为他们到高级中学继续发展自己的特长,夯实根基,打牢基础。
三、培养初中美术特长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美术特长生制订自学计划,并督促他们严格按照相应的学习守则完成自学计划,为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让他们学的轻松愉快,教师要随时对他们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对按时完成自学任务或超额完成任务者,要及时予以表扬激励。
其次,在他们自学期间,为避免孤独情绪笼罩他们,教师要根据他们在美术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兴趣,不分班级、年级,将他们划分为若干个自学小组。比如,手工制作小组、剪纸小组、素描小组、水粉小组等等。每个自学小组要有一名教师具体负责、管理、引导、督促,避免学生走弯路。在各个小组自学期间,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自学;学生也可带着学生自学;小组之内也可以相互学习。这样,学生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自学的效率。
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自学的方式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由此,学生自学的兴趣愈来愈浓;知识面愈来愈宽;掌握的绘画技巧和能力愈来愈强。
四、多元评价,力促美术特长生持续健康成长
对美术特长生的评价,应是多元的。它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
1.教师的评价
首先,教师在观察美术特长生的课堂学习或课外活动辅导学习及自学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口头上的表扬,对他们的某些不足要以委婉的口气给予提醒或点拨。比如,在美术特长生习作人物肖像素描时,教师对某一学生的表现可以给予这样的口头评价――“某某同学对人物的肖像观察的非常仔细,连人物面部欢快的表情都画出来了,要是能表现出来人物的内心世界就更好了。”这样的口头评价,既表扬了学生“优异”的一面,也婉转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
其次,美术特长生的习作作业,主要以有创意的临摹或表现为主。对此,教师可以将此细分为多个细小的评价单元,用量化的方式给予评价。
2.学生之间的互评
美术特长生之间的互评,既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并能在自我反省中学会学习、学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当今少儿美术教学出现了几种怪现象:教学生画儿童画的教师越来越多,教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师越来越少 ;画画获奖的儿童越来越多,真正懂美术、会美术的儿童越来越少;各级各类的少儿书画大奖赛越来越多,真 正检阅美术教学成果的美术展览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少儿美术教学带来冲击和影响,使少儿美术教学偏离正确方向。少儿美术教学在整 个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由于当今少儿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教师为参赛而教画,学生为 参赛而画画,致使小学的美术课与中学的美术课严重脱节。中学的美术教学与高等美术教育也出现断层。这一 系列的连锁反映给整个美术教学造成混乱。
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
其一,市场经济冲击少儿美术教学。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 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等泛滥成灾。据了解,一个学校每年都收到各地各级邀请参赛的通知十多封。什么 国际级的、国家级的、省、市、县的。参加比赛要求每幅儿童作品缴十元、二十元不等的参赛费。据说有的大 奖赛一次盈利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些大奖赛不视作品质量高低,只要交钱基本上都能获奖。一个孩子把太 阳画成绿色,主办者说好!有创意,于是就给个一等奖。此外,大赛的主办者还以各种手段诱惑参赛者和组织 者。如给组织者回扣、邀请免费观光旅游,发组织奖、集体奖、辅导奖、园丁奖等等。
大赛的组织者利用人们的心理牟取暴利。1.由于美术教学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很多不懂业务的 领导把儿童画作品获奖的档次和数量视为教学成果,在工作上大加支持。2.教师评职称、晋级急需证书,所 以美术辅导教师是很热衷组织学生参赛的。3.儿童好胜心、虚荣心强。这类活动只要教师号召,儿童都积极 响应。4.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有特殊爱好,并能获得奖励、当然乐意慷慨解囊。大赛的主办者钻国家对 艺术门类管理不完善的空子,乱收费,乱评奖,乱命名。打着弘扬少儿文化艺术的招牌,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 艺术大赛,降低了艺术的品味,还大大地冲击了少儿美术基础知识教学。
二、个人名利思想严重,影响少儿美术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美术基础课教学见效慢挨累不得好,不如搞儿童画“见效快”,于是学校的美术课、学后班 、校外的美术班全教学生画儿童画。哪儿有少儿大赛往哪送作品,得了证书学生高兴,家长满意,领导表扬, 自己还能得到实惠,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利用教学为自己服务,很多美术辅导教师这几年就是靠儿童 画起了家。
以上问题不难见出,主办少儿书画大赛的发了财,教儿童画的教师得到了实惠,受害的是少年儿童——我 们的下一代。他们真正的美术知识没学到,由于赛事多、压力大,文化课学习还受到了影响。
学校历来是传授知识的圣地,每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美术教学更不例外,它不应该受到 经济因素的冲击与干扰,如果这种现象继续恶化,会使整个美术事业走向衰退,会成为提高我们整个民族文化 艺术修养的一大障碍。
如果我们只顾眼前利益,不对事业负责,不为下一代着想,总让学生画简笔画、儿童画、或是为参赛而画 画,不注重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势必要把少儿的美术学习引到死胡同。那些只顾个人名利的做法,那些不正确 的教学内容会误人子弟,那些不正规的教学会给少儿以后真正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使少儿美术教学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健全少儿美术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体系。
2.禁止使用非科学,不系统的教材,特别是简笔画、儿童画、儿童国画等内容。
3.要按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讲课,特别是素描写生、色彩写生、色彩原理、物体比例、结构、透视等美 术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
4.要理清小学美术教学与中学、大专美术教学的关系。不能只顾眼前。
当今少儿美术教学出现了几种怪现象:教学生画儿童画的教师越来越多,教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师越来越少 ;画画获奖的儿童越来越多,真正懂美术、会美术的儿童越来越少;各级各类的少儿书画大奖赛越来越多,真 正检阅美术教学成果的美术展览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少儿美术教学带来冲击和影响,使少儿美术教学偏离正确方向。少儿美术教学在整 个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由于当今少儿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教师为参赛而教画,学生为 参赛而画画,致使小学的美术课与中学的美术课严重脱节。中学的美术教学与高等美术教育也出现断层。这一 系列的连锁反映给整个美术教学造成混乱。
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
其一,市场经济冲击少儿美术教学。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 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等泛滥成灾。据了解,一个学校每年都收到各地各级邀请参赛的通知十多封。什么 国际级的、国家级的、省、市、县的。参加比赛要求每幅儿童作品缴十元、二十元不等的参赛费。据说有的大 奖赛一次盈利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些大奖赛不视作品质量高低,只要交钱基本上都能获奖。一个孩子把太 阳画成绿色,主办者说好!有创意,于是就给个一等奖。此外,大赛的主办者还以各种手段诱惑参赛者和组织 者。如给组织者回扣、邀请免费观光旅游,发组织奖、集体奖、辅导奖、园丁奖等等。
大赛的组织者利用人们的心理牟取暴利。1.由于美术教学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很多不懂业务的 领导把儿童画作品获奖的档次和数量视为教学成果,在工作上大加支持。2.教师评职称、晋级急需证书,所 以美术辅导教师是很热衷组织学生参赛的。3.儿童好胜心、虚荣心强。这类活动只要教师号召,儿童都积极 响应。4.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有特殊爱好,并能获得奖励、当然乐意慷慨解囊。大赛的主办者钻国家对 艺术门类管理不完善的空子,乱收费,乱评奖,乱命名。打着弘扬少儿文化艺术的招牌,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 艺术大赛,降低了艺术的品味,还大大地冲击了少儿美术基础知识教学。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1
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高师美术教育仍然是基础美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解决高师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值得反思和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从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来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适当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高师美术教学的长远发展。
一、美术教育的概念
美术是指运用造型手段进行的含有美的价值的活动,如绘画、泥塑、手工等。教育是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指导、帮助、培养。进入19世纪以后,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了一定的地位。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课程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教育课程性质与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高师美术教育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为了适应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高师美术教育应该肩负起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重任,高师美术教育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当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适应时代对于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是在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着问题,过分注重美术的学术性而忽略可美术教育的示范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教学中注重美术的技能的传授,削弱了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注重了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缺少了人文、自然等基础知识的学习等等,下面就具体地描述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实施不明确
我国当代高师美术教育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短期功利性十分明显,高师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技能的掌握,这使美术专业的学生过分注重技巧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使他们缺乏创新能力,使美术创作缺少观念和情感的表达,从而缺乏思维性和想象性。而是对美术学科不是非常重视,目前很多高师美术教育对美术课程的设置时间偏少,对基础美术教育的课时也存在着不足的现象,这就不能使美术专业的学生学到丰富的美术基础知识,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2.教学方法不合理
高师美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呆板、枯燥和陈旧。它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和模仿式教学模式,忽视了个性教育,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师范作用。教师教学仍然是以技法教育为主,教学方法比较老套,一成不变,因此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的教法,并没有从实际上掌握美术的真谛和内涵,因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其主体性的散失。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就缺乏生机和创意。
3.课程内容的滞后性
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总体上是引进西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注重以传统的理念程序训练大学生摹写事物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缺乏理论创新,缺乏主体性。另外,我国高师教学内容脱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础,过分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内容难易出现偏激,严重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学生学习产生困难和排斥心理,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高师美术教学问题之对策
高师美术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想高师教学取得发展和改善,就必须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方面要结合高师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启发,更要立足于当前的美术课程改革,美术教学必须与时展相一致。
1.调整教学目标,突出师范性
《美术教材教学法》是使学生认识中学美术教学,探索高师美术教学规律的一门课。为了有足够的教学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来安排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实习,可以适当增加授课节数,适当加大该课程学分,从内容上、时间上来保障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高师美术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另外,高师美术教学应该增设教材分析研究课,这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必需的美术技能的基础上,还使学生学会相关的教学研究方法和教法,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学实践。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师美术教学还应该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运用现代教学媒介来进行美术教学,从而体现新型美术教师的素质。
2.提高高师美术教师专业能力
一个美术教师的专业功底是否深厚影响着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高师美术教学应该充分重视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其自身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美术造型和表现力,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具有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师美术教师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与学生做到互相尊重、理解、民主、平等、信任,以诚实正直、热情大方宽容为中介,关注学生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改进美术教学方式
在美术课程教材改革的时代,学生需要更加人性化和更重视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高师美术教学要采取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授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与合作探究的兴趣。
高师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校;美术教学;意义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性的延迟性,使得高校的美术类专业与社会所需要的美术类人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在具体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时刻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对于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地尝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探究式学习我认为是可以促进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含义
所谓“探究式学习”,也称为研究性学习,亦或探究型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一般是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对于主题的选择与确立时,需要对于学科领域之中的具体问题与现实生活之中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同时,通过主题的最终确立,教师就可以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指导地促进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加深对于主题的最终领悟,进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挥、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之中,对于学生与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整体探究式学习过程之前需要进行有理论指导的假设、在学习实践过程之中需要进行有逻辑和批判性的思考,最终促进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其中,在整个过程之中,达到的目标具有隐性目标与显性目标之分。
二、探究式学习对于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众多手段,而根据笔者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探究式学习对于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实际概况来看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的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可谓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于美术理论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其他学生略胜一筹,但是文化艺术的修养可能差一些。而有些学生相反。如果对于所有的学生进行传统式的、整齐划一的美术理论课堂教育教学,那么对于许多美术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而言,则是一种资源浪费。在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探究式学习时,首先可以针对目前对于社会上普遍较为关注的美术领域的知识结合课程的基本进度与基本要求进行认真的研读,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出一个主题。同时,结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依据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进行互补式)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美术专业学习过程之中,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而且,由于许多学生在入学时文化课成绩偏低,这样合理的安排,可以加大他们之间的团体合作性,从而有利于集体教育作用的发挥。
2.从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来看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在于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实践活动。对于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而言,探究式学习的这些特征对于日后学生学习、工作与就业都有重要的意义。探究式学习可以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趋向于综合化与多元化,使得学生无论是从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方面、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初步运用方面、对于日后从事的职位之中专业与实际社会需要方面相结合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性可以促进学生在对于美术的创作过程之中,不完全拘泥于对于理论的照搬,而突出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动手能力不仅仅表现在对于传统美术的学习过程之中,也包含于通过计算机技术、软件的自我学习与运用等方面。教师则可以主要在旁边对他们的创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对于许多问题的分析,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采用类似于苏格拉底法的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指导性解答,最终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当然,任何教育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其优势与劣势、不同高校的美术专业、同一学校的美术专业的不同学生又具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不仅仅承担着培养美术专业型技术人员的重要使命,同时还兼具着对于美术专业人员人文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果我们的美术教育仅仅培养出来一批具有美术专业特长但是有着较差的综合素质的学习者,那么无论是对于学生、家庭还是社会而言,都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在具体的高校美术专业教育过程之中,不要选择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够照搬特定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各种教学方法发挥其优势,进而才能够最终达到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斯.探究式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1).
[2]陈兵.透析高校美术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J].教育与职业,2006(27).
[3]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1).
[4]孙明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关键词:高师 美术教学法课程 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美术教学法”是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教学实际中,它却并不受欢迎。从课程的发展来看,它没有及时与当下时代中学教学改革的背景相呼应;作为教材教法课,它过分具体和呆板的内容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重新思考课程的定位,对课程实施的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实实在在的实验性的探讨与研究。
本次课程改革将研究视野定位在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针对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将传统美术教学法课程进行“理论――实训――实践‘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本次课程改革主要实现对“三段式”教学模式中三大教学模块之间关系的论证、三大模块研究内容的实践,最终对高师教法课实现“理论――实训――实践‘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对美术教学法课程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以实训带动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美术教学的理论知识,加强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为形成和完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三段式”教学模式中三大教学模块及其关系的建构研究
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部分,在教学内容的科学衔接上,在教学顺序不可倒置的流程关系上都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在这次教学改革中,将整个课程中理论与实践部分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实训模块和实践模块。各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1、基础知识教学模块:着眼于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
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体系中原有四部分内容:课程、学生、教学和教师,在教法课的传统教学中这四部分的内容均为单纯的理论教学。本课题研究在本次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精缩传统教学内容中的学生论和教师论部分,在课程论和教学论部分拓展基础教育美术新课改的相关内容,让传统的优秀教学资源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有效结合。因此,本课题构建的基础知识模块将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充分渗入到教学论、课程论、教师论等相关部分,使传统的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性,基础知识模块在学生二年级第二学期集中完成。
2、实训教学模块:着眼于学生方法技能素质的训练
基于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题研究在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训为主线”的原则,打造“四阶教学法”,以实现学生师范技能的有效培养:
第1阶,学生基本师范技能的训练:包括美术课教案制定、PPT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美术教师口语等。
第2阶,学生专业素养及能力的训练。包括分析美术课程、设计课程的原则及方法 等。
第3阶,学生课堂授课能力的训练:包括备课、上课、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教学评价能力等。
第4阶,学生教研能力的训练:包括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调查、教学科研能力等。
本课题研究中增设的实训教学模块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课堂情境,促使学生由观课到教学的、由被动到主动的理念和行为转变。在前期基础知识模块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改中优秀的中学教学课例,由观摩到教学分解的实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实践模块做充分的铺垫工作;实训模块将在学生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
3、实践模块教学:以美术专业教学技能竞赛为先导、优化提升教育实习效果
实践模块将在学生三年级第二学期施行,伴随整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和省级、校级等若干个教学竞赛,让学生自主实践,独立承担教学设计并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基于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创新中学课程。鉴于高师美术教育实习知识技能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特色,本课题研究将美术专业教学技能教学竞赛纳入美术教学法课程。以美术专业教学技能竞赛为先导环节、给学生一个专业知识整合及教育技能强化和教学理念创新的准备平台,一个基于美术新课改要求的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优化高师美术教育实习的效果。
研究围绕三大教学模块的教学比例、顺序安排、内容衔接递进以及构建关系进行具体研究:在教学流程上沿着“理论――实训――实践”的渐进顺序;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将实行分段式教学,将原有的理论时间精缩,增设实训课程,最后是实践部分。三个教学模块间的知识由理论到应用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前面的模块是后面模块的知识基础,后面的模块又是对前面模块的直接实践。
二、“三段式”教学模式中教学实验的展开研究
1、实训教学模块的实验步骤
在进行实训的学期,课程组按照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块,又结合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分成九个教研小组(鉴赏、绘画、书法、设计、工艺等),在教学过程中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训为主线”的原则,精心设计有序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教学教法技能采用“四步”训练法:
1)课例导学,宏观设计。
在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学习之后,从中学美术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准备各种典型中学美术教学课例,指导学生从宏观上对各种课型进行教学思考和设计。在这个阶段,教师处于课程的主导角色。在此阶段,对学生开始展开实训训练的第一步:学生基本师范技能的训练:包括美术课教案制定、PPT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美术教师口语等。
2)分析课例,合作学习。
针对课例进行具体分析,教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将课例分解为若干个部分,逐步分析课例的优势和不足,组织各教研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知识和师范技能。在这个阶段,教师处于课程的辅助角色,学生进入教学训练的第二步:即对学生专业素养及能力的训练。包括分析美术课程、设计课程的原则及方法等。
3)设计课例,学以致用。
学期中段,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并独立完成一节中学美术教学课。各教研小组将围绕自己小组的规定科目准备一次完整的教学,进一步的巩固知识。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教学训练的第三步:即完整课堂授课能力的训练,包括备课、上课、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教学评价能力等。此阶段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教师处于课程的欣赏者角色。
4)归纳总结,自我提高。
课程进行到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实训阶段所学理论知识和教学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各教研小组推荐本组内部一节最优秀的课程作为示范课,让全体学生能够以若干个不同内容的课例为载体,充分掌握不同课型的授课技巧。同时,通过集中进行的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活动,既巩固了学生的师范技能,又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的内容,搜集教学资料,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在这一阶段,教师处于课程的组织者角色,学生处于教学训练的第四步:即教研能力的训练,包括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调查、教学科研能力等。
2、组织竞赛与实习并重的实践学习
教育实习高师美术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知识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实践性操作课程。为了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提升学生教育实践的效果。在学生进入三年级上学期之后,围绕每年一次的“河南省毕业生师范技能大赛”和洛阳师范学院“十佳未来教学明星”比赛,以院系为单位开展一系列的师范技能大赛。以师范技能竞技为平台,既考查了实训阶段的教学效果,又整体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的能力。
竞赛选手将建立学生竞赛档案,以记录他(她)们在竞赛当中自身的成长。在院系竞技中获奖的学生作为向省级比赛推荐的选手,将被院系树立为本届学生师范技能高水平的明星典型,学期末实习结束总结时,在学生中间组织观摩讨论学习会,生生互动,相互学习,为学生师范技能的再次提高,和下一届教育实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新的评价机制的建构――“三段式”教学模式中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
“三段式”教学模式中针对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应注重理论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培养的要求,建立以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新的评价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改革,实现考教分离,客观评价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继续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在评价机制构建研究方面,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针对高师美术教学法课程应注重理论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培养的要求,我们全面改革了 “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新的评价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改革:
1、 理论考核将传统的闭卷考试变为开卷考试,立足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加大主观测试题的分值,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训考核内容范围更广,包括对学生的授课能力、教案、PPT课件制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考评;考核方式由传统教师“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变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综合量化。
3、 实践环节的考核则采用学生自评成绩、实习成绩和竞赛成绩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新的评价机制将更好的实现考教分离,不仅能够客观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客观评价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继续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
一、 与美术常识链接
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只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去评述它,只是做表层图解,看图说话,缺乏对作品的形式元素的探究,将使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肤浅的层面上,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的。
每到开学初,我给孩子们上的最初几节课,都是美术基础知识的回顾、复习。逐步讲析美术的分类知识,然后和学生一起看课本,里面的课程分别属于美术的哪类范畴?哪些是纯粹的绘画课?哪些是跟工艺制作相关的?哪些是雕塑?还有其他类型是什么?随着时展,肯定还会有新的美术种类出现。这样的美术基础知识几乎每学年都要重复复习,孩子们很容易遗忘,这也和美术在平时的有限传播有关。不象卡通动画、音乐大赛、流行音乐选秀等充斥电视媒体。我让学生们做笔记,阅读,背诵,默写,也印发美术基础常识给学生们阅读,美术常识的掌握是对欣赏能力提高的基础。
二、 与课外生活贴近
作为美术教师,平时当然要大量阅读,留心收集材料,这样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教师自己加强学习的同时,给学生选择紧密相关的文字资料,印发给大家阅读。除了文字,另外还有图片、音乐等等,教师在选择各种资料时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精练、简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现在我们通过书籍、网络、展馆等多种渠道都可以看到制作精良的经典作品图片,对作品的评论、介绍也是非常详尽。我在收集素材中经常看得眼花缭乱,难以割舍。但必须有所舍弃,选择那些适合学生欣赏水平和年龄特征的作品和文字介绍,要精练而有代表性。音乐资料是在做课件时适当加入的,一段美的音乐,会使美术作品更有感染力,我给《维纳斯的诞生》选配音乐《爱琴海的珍珠》,给米开朗基罗雕塑《晨、昏、昼、夜》选的神秘园轻音乐《夜》般配,恰当,而又不喧宾夺主。
三、 与作者风格合拍
教师刻意寻找、编排成系列作品,并且把作品比较着来欣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学生能直观地、多角度地对不同的作品作比较分析,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很方便、实用,
1. 同一画家,不同风格
不要一提到徐悲鸿齐白石,只知道马和虾,提到达芬奇,只知道蒙娜丽莎,提到凡高,就是向日葵。我总是尽量让孩子们看得更广更宽一点,尽量多展示同一个画家的不同题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经典的非经典的都要涉及。我给学生欣赏徐悲鸿中国画的狮子、雄鸡、鹅、牛、猫;油画中有吹萧、珍妮小姐、坐在桌边的蒋碧薇,奴隶与狮子等等。齐白石的人物、山水造型的不多,我找出来给同学们看。学生从作品的丰富变化中对画家更是油然而生崇拜之情,从作品的风格变化中也自然理解了什么叫不断探索,常出常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2. 同一题材,不同画家
国外的圣母题材,我给他们欣赏拉菲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不同表现,维纳斯题材,同样有好多不同画家的作品;中国画的荷花,张大千、齐白石、刘海粟,潘天寿,风格有异同,学生在欣赏中能充分感受到了各画家的个性理解和表现。
3. 同一题材,不同表现
比如牛的题材,给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牛的摄影、绘画的牛、工艺品的牛、图案里的牛、雕塑表现的牛等等。欣赏的内容不仅仅是绘画,还有雕塑、工艺等。
四、 与教材体系关联
欣赏只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每节课都和欣赏有关联。教材里有集中的专题欣赏课,也有零散的欣赏分布在各节课里。
1. 分类浏览、整体阅读
我把小学生1――12册,中学生13――18册的所有目录都整理打印出来。这样一目了然,很有效强化美术基础知识,最主要的是了解知识链,看到自己本学期的学习在整个美术教材体系里的位置,回顾以前的,看看以后的,着重现在的。梳理内容,清楚方向。提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
比如,在中学的目录表格里能看到教材的第一课安排依次是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历史宗教画、雕塑、建筑的欣赏,最后一课的安排依次是中国的衣食住行、中国古代书画,(一)书法和人物画、中国古代书画,(二)山水和花鸟画、中国古代雕塑、中国现代建筑苏州园林、中国现代美术绘画版画雕塑。脉络清晰,美术常识一目了然。
2. 欣赏、心赏、新赏
看本学期的课本中前后共介绍了哪些画家和作品?中外画家里你比较喜欢哪个?有的作品有尺寸大小的介绍,我就让他们比划着课桌和黑板,来感觉这幅作品的大小。比如国画《江山如此多娇》7米×5米,油画《开国大典》4米×2.33米,看看我们教室里的黑板,一般是3米×1米,想象一下它们的风采。有的作品还介绍画家的生平,我们一起来算算画家的年纪。如果能找到资料,知道这幅画在哪年创作的,画家当时的年纪是多少,那将很有意思。齐百石90岁时画的虾和初期画的虾比较着看是很不同的。但这样的小细节,其实是很能拉近学生和画家之间的心理距离,很有亲切感。
一、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素质要全面
1.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这些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美术常识、美术史知识,还包括与美术学科关系密切的知识,如:文学、历史、地理、教育学、心理学等。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学习活动要加强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这综合必须建立在美术活动的指导者、引导者――美术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试想:一个美术教师对文学常识一知半解,那么他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那诗情画意;一个美术教师不了解历史地理知识,那么他怎么引导学生领略美术作品中展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怎样从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中挖掘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一个美术教师不熟悉教育心理知识,那么他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怎么在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2.美术教师必须具有较娴熟的美术技能。美术是一门带有技术性的学科,美术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示范、展示,让学生能直观地学习,因此,美术教师无论在各类形式的绘画上,还是各类形式的美术设计上,都应具备一定的技能,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大学所学所练的美术技能,必须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全面提高。
3.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以美术为中心的综合素质的能力。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新问题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技术,过去几年一般的教师都不会用,现在则成了现代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一些教学条件紧跟时代步伐的学校里,用电脑备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对美术教师来说,电脑美术早已不是挂在嘴边的一个时髦词,它已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生活,走进了课堂,若美术教师不懂电脑美术,不会操作几种美术专业制作软件,不能用电脑搞美术创作、制作课件那是很落伍的,不符合现代教育对美术教师全面发展的要求。而就学生而言,十年前学生的心理素质、理解分析能力与现在学生完全相同,与十年后的学生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研究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变化,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用变化的观点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做到以人为本。
二、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会使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学习境界。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学习,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美术教师应该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导入部分多下功夫。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集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多采取直观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体现学科综合,提倡自主合作
新课程提倡学科综合,这种结构的变化和重组是针对传统的课程观和知识观提出的,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变。美术学科的综合在“综合・探索”领域中有专门的设置,不但体现在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还体现在跨学科的综合上,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美术教师要改变单纯美术“学科本位”的教学习惯,在教学方案设计时以开放的视野加强美术学科门类之间、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美术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分析、综合筛选和知识重组的能力。美术教师要以点拨和引导为前提,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并以研究性学习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意识和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因为学习方式是美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变量,“涉及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认知方式、信息处理的方式等,显然,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观的转变,把学生作为主体就要相应地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这种变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方式上,美术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转变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尝试给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自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激励、勇于实践、大胆创造,这样将有利于学生综合审美素质的提高,从而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四、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
以前美术课和音乐课各属一家,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现在的艺术课。在教材里,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的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新的天地,让学生的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色彩。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中没有透漏出美的含义吗?而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没有音乐的动感在里面吗?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还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关键词]边远贫困地区创新观念思维教学法两元模式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所以,在美术欣赏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应调动学生自发的思考,自主的探究。而边远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最薄弱的环节。可以采取开发式思维,并结合当地的资源,使贫困地区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一、边远贫困地区中学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理论依据
1.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追求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与平等。
2.新课标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美术欣赏教学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就是对现实生活全面、生动、形象、能动的反应。所有的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透过美术作品透视作者及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4.美术欣赏教学的教育功能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赏者的意识与情感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
5.美术欣赏教学的审美功能从人的现实主体方面入手,不断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发展和完善人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情感力。
6.美术欣赏教学的情感培养功能情感是艺术的特质,艺术所表现和传达的情感是高尚优美,艺术对人的情感陶冶有着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7.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美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对目前美术欣赏课中常用教学方法的分析
1.讲授法:教师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缺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容易陷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优点是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知识的传授量。
2.提问法:教师根据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探究法: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讨论法和探究法的缺点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美术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优点是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欣赏的能力。
5.比较欣赏法
可以分为(1)横向比较法:文化背景的比较,艺术家间的比较。
(2)纵向比较法:不同发展时期的作品比较,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
6.情境教学法
指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出情境表象,使学生通过情境加强直观感受。
7.“五让”教学法
“五让”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指的是“让学生读书本、让学生讲见解、让学生议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写总结”。要注意课前对教学步骤中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
三、边远贫困地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把握学科特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注重学生见解,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2.防止由于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
3.防止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欣赏。
4.防止以“文学性解释”代替美术作品欣赏。如果把作品的文学性同美学特征割裂开来,那也不是真正的美术欣赏。
四、思维教学法
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新课堂要求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求异质疑,启迪创造思维,要求学会与别人不同的思维,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而思考问题,这就是创造思维。
五、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两元模式教学
1.知识+创造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注重对作品直观感受的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美术欣赏课的开始把这堂课的重要知识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记忆。下面,介绍一些促进思维的教学策略:
(1)音乐法。音乐可以使人的意志清醒,身体放松,大脑活跃,思维敏捷,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的收集。
(2)要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一个完整的内容进行细化和解构,形成几个要点,以点及面,强化学生的理解。
(3)鼓励提高法。对学生多多鼓励会增强其参与的信心与热情。
(4)分享快乐法。在快乐的学习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率也会提高。
2.故事+问题+合作+评论
(1)授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讲故事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3)在合作部分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根据思维创新的原则,设置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环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对于一堂课的欣赏内容,让同学之间互相评述,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看法。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
针对贫困地区的教学情况,应该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水平,不能把美术欣赏课理解为让学生简单知道一些作画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念,真正发挥美术课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热爱、维护、创造美好的东西,憎恨、遗弃、改造丑恶的东西,同时让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的变化,将会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美]理查得·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著.舒予译.艺术:让人成为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