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1篇: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引言

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代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也推动着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但是,由于主客观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甚至进入了科技创新的瓶颈期。本文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为出发点,聚焦其今后的科技创新改革与提升策略,对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内涵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定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1.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2.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3.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4.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5.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6.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与意义

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主要包括:对科技含量较高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或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现在,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其进行扶持。

(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也具备自身的特点。中小企业与大型私企、国企在国家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导致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不同于大型私企、国企。

1.创新灵活。中小企业人数较少,规模小,但机制灵活。企业具备很强的应变性,由于中小企业员工多身兼数职,导致员工具备灵活的岗位流动性。中小企业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的结构,使企业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2.便于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相关事例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能利用技术转移,更适合与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进行合作。据相关研究结果表示,在科技创新中,不与科研机构或高校发生联系的收益有40%,而与科研机构或高校发生联系的科技创新中,科技创新带来的收益提升60%。所以,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够更好的利用技术转移。

3.科技??新效率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更高。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始终扮演着最活跃的角色,是我国科技创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统计分析,中小企业占据80%比重科技创新份额。对于大企业而言,大企业主要考虑如何稳定企业发展,而中小企业主要考虑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寻求突破。所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效率更高。

(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意义

一方面,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深刻影响。例如,手机行业中颇具影响力的小米手机,无人机行业佼佼者大疆无人机,这些都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果。通过科技创新,中小企业获得了社会的热烈关注,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中,中小企业始终扮演着最为活跃的角色。因此,国家一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创新是国家在国际中突显竞争力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我国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

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导致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不能有效进行。向银行申请贷款是中小企业应对资金短缺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企业自身条件不足,比如,资产规模小,经营能力差等,导致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据资料表明,我国有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财务、信用等方面,都达不到向银行贷款的条件。尤其突出的是,中小企业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在向申请贷款过程中,银行确认企业能力信息时,企业信息往往得不到有效认证,从而影响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同时,在向银行申请贷款过程中,需要中小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来进行抵押,而中小企业很可能并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面对这些问题,我国虽然建立了很多应对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未产生良好的效果,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小企业的资产少,出现风险的概率较大。

(二)政府政策以及法律保护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为了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与法律。可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得相对较晚,某些法律还不完善,这只能够在一定形式上起到推动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对科技方面的法律保护略显薄弱,只是在行政方面对科技保护进行规定,但规定的约束力有限,依然不能给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带来决定性改变。同时,中小企业自身资产、资金有限,各方政府与银行趋向于扶持那些大型的企业,而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支持就相对较少,只能靠自身慢慢地发展,从而无法实现科技创新。

(三)中小企业创新型人才缺乏

人才在企业中意味着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高速发展的保障。但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人才量还不足,并且由于企业的各种因素,无法对优秀人才产生吸引。中小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处于一种无从下手的阶段,并且出于薪酬等因素,不能很好地控制人才的流失。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来看,一些人才在面对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一些其他岗位的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中。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看的话,企业的背景以及区域性改革进展不同,导致人才在思想上出现了固化现象。并且,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与目前的发展状况都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导致人才的浪费,加上管理不善,让很多人才难以长久稳定地工作,这就造就了企业的人才流失。

(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信息掌握不足

在现今风云突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对于信息掌握的准确与否,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优胜劣汰。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做到科技创新,就要掌握更多的数据信息。信息获取的速度决定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程度,信息获取的速度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当今,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掌握缺乏重视,甚至一些企业属于闭门造车的状态,没有良好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在相关的融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途径,更是忽略对信息途径的组建。由于对于信息的掌握不够充足,致使中小企业减慢了科技创新的步伐,也使科技创新没能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好的市场局面。中小企业若想从这种状况中脱困,就要仔细把握市场脉搏,构建起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才能够更好地立足于市场,开展科技创新。

(五)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出现风险的概率要大得多。主要反映在两个层面上。

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层面,由于其自身的实力弱、缺乏资金的帮助,只能够担负起单一技术的创新,而且不能够从全面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创新研究,致使一旦这种单一的创新技术出现纰漏,会导致整个中小企业的技术研究面临着崩溃的局面,而使企业失去信心,创新的动力因此下降。与此相比,大型企业由于自身资源与技术的丰富性,能够对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避免了中小企业创新研究中过于单一的缺点。

二是从社会与市场的层面看,在中小企业走向真正成功的道路中,还需要一段艰难的路程,其本身的创新技术研究成功,并不意味着从此获得经济利益,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还需要经得起市场环境磨砺,这个过程对中小企业来讲也是相对困难一些的。并且,企业对于技术的研究成功,还需要依靠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中小企业对于技术保护能力缺乏,这点是不能够跟大型企业相提并论的。现今,中小企业的科研成功没有一套有效的保护措施,而研发的科技人员很难从技术中获取足够的利益,同样的,没有足够的利益,科技人员对于创新也不够积极。

中小企业在对知识产权的维护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出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对维护科技专利的资金投入不够,也没有时间对专利申请进行深入研究,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一旦流失,就会出现核心技术转移的现象。并且,如果企业中的核心科技成果被窃,中小企业在产品维权上的投入力度就??不足,会直接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扼杀在摇篮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中,企业需要重视对于知识产权的维护。

四、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企业科技创新氛围

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中小企业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企业要鼓励员工在各自岗位的创新,实施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加强企业自身文化的树立。要引导员工以及企业的整体创新,要建立敢于创新的信念,让企业与员工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不气馁,不放弃。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搞搞企业内部的创新氛围,它是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的精神所在,也是企业全身心投入技术开发创新的基础所在。

为了创建和谐的创新氛围,也为了鼓励技术员工的科技创新,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实施技术股份制度,对于那些在技术上有突破,有创新并取得成果的技术员工,企业实行股份奖励措施。企业也要时刻关注员工的身心变化,对于那些受到心灵困扰的员工,要及时交流沟通,让每一个员工时刻都感受到企业的重视,通过关怀员工,加强其对企业的信赖,从而在工作中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并且增进企业的和谐气氛,从而使科技创新更加顺利。

(二)加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

通过了解国际知识产权的案例,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自身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是为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中保驾护航的一种手段。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程,因为要在已有的技术上探究更大的发展,是需要充足的毅力和勇气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常常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科技创新能够获得真正的成果,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企业还要担负很大的风险,如果对技术创新失败了,企业就需要面对巨大的成本问题。并且由于现在信息流通特别的快,创新技术与产品一旦步入市场就会面临着随时都可能出现的仿制品,甚至有的企业通过“移花接木”,使企业辛苦研发的技术成为了他人的嫁衣。由此可见,负责技术开发的企业或人员如果对自己的技术或产品缺乏明确的保护意识,那么,其所收获的利益会大大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逆淘汰”的现状。

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有效的激发人们对于创新的欲望,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给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个公平平台,它的责任就在于保护每一个原创者的利益与地位。所以,加强对企业核心创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为企业创新人员利益的保护,只有相对应的回报,才能调动企业创新人员工作的激情,同样的,企业也能够从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使企业的资金与人员进一步稳定,从而使整个企业不断的进步发展,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相关机构的开发

中介服务机构的存在,能够有效的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建立传播途径,是社会企业走向商业化道路不可忽视的步骤之一。据我国相关政策,要鼓励科研相关机构转变为中介结构,中介服务机构要服务于企业的科技人员。创新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家需要全力支持中介服务机构或科技发展中心的开发,通过搭建科学技术的共享中心,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人才培养、信息获取,完善一些中小企业技术、资金、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中小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动力。各地区的政府也要紧随国家的政策方针,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专区,在各个科研机关、高等院校建立起信息技术共享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群获取信息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步伐。

(四)加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基础研究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立足于国际市场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当今的经济形势来看,国家若想在这种形势中取得优势,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审视整个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此之中,对基础研究尤为重要。在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上,要以当今科技水平为蓝图,大力发展科技的基础研究工作,给予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一定的基础,使中小企业在各个领域中都为国家做出贡献。需要不断加强中小企业中的科研力量,重点培育科研院校的人才,使中小企业整个群体的科技创新得到源源不断的人才补充,这样才能确保我国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完善发展。

(五)加快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发展

中小企业可通过与金融机构的资金与技术合作的方式,实现开发上与资金上的互补,并且根据一定比例,合理分配利润。金融系统更应该加强与民间风险投资企业的合作,从多方面的投资中,降低企业风险,为中小企业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资金与技术的基础。在政策上,对于风险投资的力度与改革,要更加清晰明了,确保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顺利的进行,同时企业的成功也能为投资方面、城市?l展方面带来更大的助力。

国家政策要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在财政方面,要着重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加大高技术领域、高风险项目的优惠力度,使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有更多的选择。通过降低税收,来鼓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减轻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同时,在中小企业进行银行贷款时,国家要给予大力支持,有选择性的为一些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帮助其向银行申请贷款。

第2篇: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Abstract: Formed by students who devoted themselves in a certain subject or aparticualar direction of stud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ies in universties are a necessary force in student sociaties, though not very influential. This essacy gives analysis and summariz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e and problems of to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ies in universities, and tries to give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is kind of student sociaties.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问题;解决对策

Key words: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i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01-02

1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含义与作用

所谓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一般人认为,它是社会人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文化、体育、科学技术方面的群众性组织。《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学生社团(students society)的解释是这样的: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生社团形式多种多样,如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研究会,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组成的活动小组,有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美术社、歌咏队、话剧团、篮球队、足球队等等。学生社团的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空气,提高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

根据以上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社团具有开放性、平等性、非功利性等特点。同时结合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特点,可以对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做这样的界定:科技创新型社团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团体。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科技创新型社团的活动对于工科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科技创新类社团可以增强校园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二是科技创新类社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此类社团可以增进师生交流,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型社团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术交流、科研活动、学习竞赛等三个方面,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数量偏少,很容易受到其他社团的冲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社团中,文艺和体育类社团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文化建设当中存在重通俗不重视高雅、重娱乐不重视教育、重形式不重视内容的现象。对学术性、政治性的问题较为淡漠,较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即使是一些非文体类社团,也往往通过一些娱乐色彩较浓的活动,来扩大社团影响。一些科技创新型社团活动也充斥着趣味性、娱乐性和功利性,而忽视了理论学习活动的目的和严肃性,文化品位和活动质量不高。而本来数量比例很小的科技创新型社团与其他性质的社团处于竞争关系,因而很处于不利地位。

2.2 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活动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社团的形成是以会员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纽带的,因而积极拓展社团会员的兴趣爱好便成了社团会员的共同心理需求。目前有些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的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超前性,没能反映学术社团文化本质内涵的要求和满足社团会员的本质需要,只停留在搞一些讲座、征文等表面性活动上,没有针对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谈不上创新性和超前性,明显缺乏创意和吸引力,没有顾及到会员有没有实际的收获。

2.3 学术型学生社团组织缺乏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从社团的本身来说,许多科技创新型社团成立时,仅是少数几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起来的,缺乏必要的章程、规则和制度,缺乏对社团宗旨、发展方向和活动目的的综合研究,对会员缺少必要的严格的管理措施。同时也不能得到来自学校层面的支持与指导。

3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发展策略

3.1 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建立师生双向交流体系一是进一步理顺高校各机构在学生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关系,明确高校各有关机构在学生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职责;二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如大学生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奖励制度等;三是建立高年级学生导师制,在高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择骨干学生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的辅导中,通过“师―生”以及“生―生”两个层面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来建立知识传输新路径;四是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五是加强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负责人的培养,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基本综合能力外,还注重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推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3.2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不同特点,分年级细化活动形式,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活动体系。一是开展以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积极性为目的活动,如各类学生科技成果展、专业知识普及讲座、知识竞赛、简单的科技作品制作等活动,参与对象为低年级学生。二是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及科技立项等方式,挖掘、鼓励、扶持一批骨干学生出高水平的成果。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科技服务,参与对象为高年级学生。三是通过科技类讲座、“大学生科技之星”评选、“大学生创业成果展”等活动来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动力。

3.3 通过品牌活动,扶持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发展一是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来培育社团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求学生从暑期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返校后在学校中研究解决问题,再在实践中验证问题。学生的自主行为的验证表现在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其加入社团的目的不再是一味地锻炼自己,而是在科研中默默地、具体地享受乐趣。二是从科技竞赛入手以激活社团动力。学校应确保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来建立和扶持社团,通过进一步完善目前已存在的“学生课外科技项目”“创业大赛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等体制,进一步加大各种扶持的力度,亦可以利用结合社会力量,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配套相应的奖励措施。

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和平台,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形式,已经呈现出生机和存在价值。虽然由于一些原因而使社团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科技创新型社团的特点,找准位置,及时研究,认真寻找对策,应该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型学生社团的健康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褚金星.论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动力系统[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

[2]秦卫民.新时期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熊继承.大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第3篇: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林毅夫(2008)提出技术变迁是农业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与农业科技创新需求较大的矛盾,无法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现状。为全面推进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努力突破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着力解决农民增收缓慢、农药残留浓度高、优势特色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农业生产低碳化转型不力等现实问题。同时,切实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不仅包含硬技术创新和软技术创新,同时还包括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多次应用。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创新资金和创新团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不断趋向完善,企业主体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农业科技投入带有开放系统的许多明显特征,农业科技投入的内涵和外延差异性较大,导致统计口径具有较大区别。本文采用福建省科技年鉴(2011)统计的统计数据,2010年福建省R&D经费内部支出总计为1708982万元,按行业来分,其中农林牧渔业为5357万元,占总数的比例仅为0.3%;在农林牧渔业中基础研究支出为45万元,应用研究支出为807万元,试验发展支出为4505万元。数据表明,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仅总量较低,且存在资金投入结构的问题,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或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例失调等问题。由此,福建省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仍需加强和完善,同时在全省范围内也尚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民(民:指农民及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农业技术供需问题凸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需存在较大矛盾,一方面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和结构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其中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能够显着增产、增收的突破性成果少,一般性成果占主要部分。而品种类成果比技术类成果多、生产类成果比加工类成果多、粮食作物类成果比经济作物类成果多、农作物成果比畜牧业成果多以及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等则是结构问题的主要表现。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提供的质量和结构也存在问题。由此导致农民(企业)无法获得生产中迫切需要的技术与服务,存在着产前愁信息、愁资金、愁种苗;产中愁技术、愁服务;产后愁加工、愁运输、愁销路等问题。农业科技成果中试示范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中试示范环节的不足。在当前的科研推广体系中,科研与推广由两个系统来完成,而成果的中试熟化却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承担。尽管农业科研部门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相当部分成果由于缺乏中试熟化的条件,在生产应用中效果不显着,加之农作物品种与栽培技术不配套,且处于不同类型生态区,新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配套栽培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农作物新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仅能发挥其产量潜力的60%~70%。

    三、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改革,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

    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农业科技体制机制。1、加强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在实践中,基于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合理统筹和配置区域、产业间的技术难题和创新资源,以确保农业科研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目的,建立合理、规范的农业科研项目审批和立项制度,使科研与生产能够顺利对接,从而形成科学、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机制。2、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机构是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载体,农业领域基础性研究以及相关共性技术的研发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大量投入。为保障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实施,弥补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在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方面资金不足等现象,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以委托企业承担科研任务等形式和方式来拓宽投入渠道。3、充分发挥各级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按照农业科技管理统一规划、地方和部门共同实施的原则,完善由科技、教育、农业、计划、财政、金融、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政府主导、市场多元的农业科技协商机制,切实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二)完善条件,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复杂、连续动态过程,且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创新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多元化主体诸如政府、高校、农业科研机构、推广机构、中介组织、农户以及涉农企业等众多创新主体各自承担着特有的创新功能,并相互产生合力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和成效。1、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以及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议以省农科院、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省级科研机构为依托,构建具备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导向”为平台的工作导向及原则,重点突破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2、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手。实践中,福建省可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同时通过农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结合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精干的、在科学前沿勇攀高峰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普通中专、农民中专、中央农广校和高等农职校资源以及县、乡科技人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推广服务型人才和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技术人才;以企业为主体,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尤其是高等农林院校,培养和打造一批精研发、懂市场、懂生产的企业科研人才。

    (三)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王安国等(2003)认为,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每年用于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总支出。吴文元等(2006)认为,应该对农业科研投入机制进行创新,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对农业科研进行投资。在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产出高效的前提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明确以政府引导全社会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方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农企农户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以保障可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福建省各级科技、农业等涉农部门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福建省现有的各项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向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倾斜,加强衔接,形成合力。2、探索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机制。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加大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更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中试熟化的投入,建议对农业综合开发、防护林建设、“菜篮子”工程等重大农业建设项目经费,提取5%~8%用于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科技难题和相应的技术进步与开发工作,使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都得到有效支持。3、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贷款扶持。协调好各类性质的银行机构的职能,改革完善农村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信用合作金融的业务种类,合理分工。同时,通过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鼓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贷款幅度。4、建立及完善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机制。企业是农村科技创新主体与成果应用重要载体,政府可以适当的增加由企业承担科研项目的形式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如委托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农业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申报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等;同时在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的同时对涉农企业给予较大幅度的优惠额度。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不仅能促进政府引导农业企业对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意义是使科研成果更符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在全省范围加快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研究中心或内部科研机构,增加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投入,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

第4篇: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调查;新情况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为解忻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日前,笔者会同国家统计局忻州调查队调查人员深入忻州市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及金洋煅烧高岭土有限公司、乔友化工等企业,对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忻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并初见成效,希望各级政府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在资金、人才和信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一、忻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现状

(一)忻州市民营科技企业概况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忻州市民营企业中,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3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4家;企业申请,经省科技部门认定的科技企业户有36户,占全市民营生产企业总数6650户的0.54%。年末资产总额为2038417千元。其中,固定资产889441千元,无形资产175102千元,流动资产877619千元;年末负债总额887942千元,年末所有者权益1150475千元。

科技企业从业人员情况经省级认定的36户民营科技企业中,拥有长期职工总人数3438人,其中高级职称106人、中级286人、初级399人;大学本科以上326人、大专以上480人,中专以上704。收支情况科技企业2012年工业总产值1568552千元,工业增加值339647千元,总收入1486662千元(其中,技术性收入10616千元),净利润108765千元,出口创汇3466千美元;总支出1225874千元,其中科技活动经费59078千元。

(二)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1 科技型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至2012年底,全市已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3家 、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4家,省级科技企业36户 。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相继建成和科技企业户的增加,不仅为全市创新人才的聚集,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搭建起了平台,也使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批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科技型企业不断涌现。山西佳诚液压有限公司、原平市兴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了10家。 定襄金瑞高压环件有限公司的年产1万吨风力发电塔筒关键部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原平泰宝密封有限公司的年生产1200万套高性能液压支架密封件高技术项目,分别被评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优秀项目和示范项目。忻府区依托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建设的蓝天科技创新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园区,获得了一千多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成为忻州市“一市两园”的先行先试园区。

2 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市级财政积极支持科技进步,科技研发资金持续增长,2010年为1590万元,2011年为1827万元,2012年达到了2066万元,2011年、2012年分别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4.9%、13.08%。2012年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占到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200942万元的1.03%。

3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截止去年11月底,全市共申请专利73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0件,占到总申请量的31%。

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增强

忻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已有长足进展,但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研发效率不高仍是影响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全市大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研发经费难以保证。如金洋煅烧高岭土有限公司,企业产品前景广阔,需要在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方面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然而仅靠企业自身解决往往力不从心,难于实现。因此,大多数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希望政府能在相关基金、资金和项目方面提供更有力度的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政策,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推进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

(二)人才匮乏是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重大难题

目前忻州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技术研发人才缺乏。尽管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往往更注重培养见效快的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人才,而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其效益在短期内很难看出来。从外面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则由于住房、子女入学等多方面的原因,引进困难,留住更难。由此导致多数民营企业在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进展缓慢。

(三)信息不灵通也影响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中,部分中小企业信息不灵通。一是参与学术交流少。二是企业未能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缺乏竞争能力。三是企业比较保守、自闭、缺乏创新和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国家的政策了解不够多,对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前沿信息闭塞,未能充分利用好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和某一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为企业发展服务。

三、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帮助和引导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

政府应努力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融资难问题。

(二) 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科技人员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中急需的人才,政府应创造更宽松、更灵活的机制和环境,例如:只要用人单位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办理落户手续,其购房、子女入学、入托等享受当地居民甚至更优越待遇。政府应努力在本市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应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联系,使科技人才资源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政府部门要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科技桥梁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对接,使企业迅速掌握某一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尽快使之商业化。政府职能部门要及时将国家以及省、市出台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送达企业,让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紧跟时代步伐,快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向征,李志.中小民营企业科技人员激励管理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06).

第5篇: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计划安排,我和科协的同志们深入我县轴承企业,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对轴承产业中创新平台建设及创新力量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发展现状

轴承企业研发机构逐步增多。我县轴承企业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研发中心9家,分别为县轴承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轴承有限公司滚动轴承研发中心、轴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轴承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轴承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轴承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市科协加强联系,拟建立高端精密轴承协同创新中心。发挥省轴承研究院平台作用,延伸企业服务范围,利用与科技大学、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轴承有限公司合作优势,开展“产、学、研、用”综合服务,推动轴承产业上档升级。轴承研究院组织科技大学和高级技工学校部分教授、实习研究生及轴研院员工对8家企业进行了生产技术指导,提升了10家企业的工艺图纸设计,对15家企业进行标准件的周期检测,为20家企业的轴承磨工工艺和装配检查工工艺进行了提升培训,;为县城40多家轴承企业进行了计量检查培训,培训技术人员523名。定期聘请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何加群教授组织开展系列技术讲座,邀请讲师举办了专题技术讲座。

科技创新力量日趋强大。轴承、轴承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三等奖,诚为轴承引进100多台智能机床进行技术改造。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耐磨损超高速精密圆柱滚子轴承研制”项目获得2019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部分轴承企业通过引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研制和开发了一些市场对路且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少数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没有通过省级认定。

二、存在的问题

1、科技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许多轴承企业负责人对企业技术创新必要性认识不够,存在轻技术创新的现象。

2、创新性人才缺乏。人才总数偏少,高层次研发人员更少,对企业技术创新难以支撑。本来县级就很难吸引人才,加上我县大多数轴承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提供优厚待遇和先进科研设备及研发环境,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导致引进人才难。

三、推进轴承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1、继续开展规模以上轴承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加快推进、、、、等规模以上轴承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完善认定标准和流程,按照“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项目”的要求,支持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力争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轴承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0%以上。

第6篇: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不是一般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学内容的增减,而是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引导学生挖掘创造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全面性、跨越式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发展。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二、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校已逐步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并做出了一定成果,使创新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有一些高校只是开设了创新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受专业限制,全校学生都可选修,主要给学生传输创新的思维、方法和理论,没有针对具体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修完课程之后,一般不用创新的理论进行具体的创新设计,创新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也有好多高校将创新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种竞赛活动中,如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挑战杯”等,通过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但这种形式的创新参与人数有限,不符合当前“大众创业,?f众创新”的要求。

2、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的氛围没有形成。长期以来人们对创新有误解,认为创新是名人、伟人的专利,与普通人无关,限制了创新的热情。再加之学生长期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多数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口号唱的响,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每年在大学生中举办的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学生的参与率相当低,每个班中寥寥数人参加,甚至学生认为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会影响学习又没什么好处,没有形成积极参与创新的氛围。

(2)关于创新教育的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出台了一些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如是否获奖、是否、是否获得专利等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这种激励标准对学生来说较高,忽视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评价与学分的关系,导致学生望而却步,难以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有的学校有创新活动专门的场地,但相应的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必要的资金投入都不到位,也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3)创新教育没有完全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大学四年,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各种课程知识和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只是完成知识传授,关于知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太多涉及,知识的具体应用就少之又少。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但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解决存在问题,几乎无人思考,造成毕业时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到底怎样发挥作用他们不清楚。

三、大学生创新教育改进对策

根据当前创新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要真正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让创新成为一种观念,一种生活方式

不少在校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顺其自然,老师教什么就只会什么,满足于考试及格就行,从不考虑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心态,是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必须克服,为此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同时长期以来人们对创新有误解,认为创新是名人、伟人的专利,其实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任何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创造力可以通过培养、培训提高,故纠正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克服创新的畏难情绪。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少有人将各种主意、构思表露出来,并付诸于实践。为此应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灵感、奇思妙想的习惯,并想办法实现这些奇思妙想。通过多种方式的启发,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其创新意识,从而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构建个性化的学生培养体系,加强实践环节

为知识而学知识的方式最多只能“知道”,创新更多需要的是具体的“思考”和在实践中研究事物背后的原理,研究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事件做出正确判断,并形成科学的思维观念。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培养、培训,为此需构建相应的培养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是知识的增长率加速,知识的陈旧周期缩短,知识转化的速率急增。传统的学生培养体系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为重心,向以“学”为主体转变,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与特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开拓、发现、创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前提,是创新的源泉,为此须通过实践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必须建立个性化的、实践性强的学生培养体系。

3、完善科技创新的保障条件

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作为学校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创新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行为的主导。高校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要在“创新”上下工夫,不仅教学要创新,教材要创新,教法要创新,教育方式要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其次,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不仅要从课程体系上保证让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训练,更要从质量上保证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建立相应的学分制和过程考核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创新,切实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条件。建设必要的创新活动场地、设立必要的?Y金资助和提供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注重开发人类自身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所以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终身学习就要求学生珍惜在学校的机会,在学校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养成了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通过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解决实际中的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得到更大发展空间。

5、掌握创新的方法

创新是有方法指导的,在创新方法的指导下,创新有序可寻,变得简单。为此学校培养体系应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创新方法课程,让学生获取创新思维及创新方法的知识,并结合专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第7篇: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促进 ;中小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97-01

1、前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市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对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是,我市中小企业的总量和集群化水平还很低,基本上以劳动密集、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缺乏、信息面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下一步我市科技工作应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以项目扶持带动为手段,以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注重科技项目开发,以成果转化落地为目标,全面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2、注重科技平台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我市科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联合本地高校和研究院所,开展平台服务工作,为企业开放实验室,提供样品检验、分析,技术咨询,文献检索等服务。在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运行中,也应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形成多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

1、以尊重知识产权为前提,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方式共享服务

成果数据库、中外专利数据库和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所有能在公网上运行的数据库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此外,为解除知识产权的限制,实现光盘资源共享,可利用电子阅览室、原文传递等方式,解决企业科研人员的燃眉之急。

2、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对科技管理部门政务流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可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深加工成二次、三次信息,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数据信息产品,形成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创新、专利及产权交易等各种数据库,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期望获得的信息,定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用户的信箱中,为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3、转变传统的“等客上门”的服务模式

对有需求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指派专人上门服务,可开展运用科技信息资源讲座,也可以是企业关心的企业科技工作讲座。

4、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扩大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帮助企业克服由于规模小、条件不具备而无法实现技术攻关等问题,突出政府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的服务职能。

3、注重创新主体培育,采取措施,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重视科技创新

中小企业主要领导要有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真正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抓紧抓好。要健全科技创新领导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创新,并有得力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健全科技管理组织和科技机构,并把科技管理与科技开发区分开来。企业在搞好生产性技术研发的同时,应成立战略研发机构,开发新的产品,为企业永续发展做好战略储备。

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是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因此,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信息服务等方式积极推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通过实施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创新能力建设等科技扶持项目,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型企业试点等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注重科技项目开发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1、引进项目

确立“科技招商”理念,以科技项目为牵动,通过小分队招商、展会招商、载体招商和专项招商等途径,多赴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开展科技合作,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催生一批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目标。

2、扶持项目

全市科技经费应集中向产业化前景好、经济支撑力强的重大项目倾斜,重点解决新能源、石油石化、地方工业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

3、创建品牌

政府应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宣传推介、梯次培育等方式,将品牌培育与项目、企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培育一批有锦州特色、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产品。

5、注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架起桥梁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政府应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

围绕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应重点建设开通我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使其具备科技成果展示、转化,科技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服务功能。

2、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加强锦州科技信息网建设,使其成为全市重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应向全市开放,实现国内最权威的科技学术会论文、国内核心期刊、国内最为完整的科技信息群、最为权威的企业产品数据库、科技外文数据库以及各行业法律法规数据库等资源的共享,为企业提供信息检索、项目查新、网上宣传、域名注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3、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专项行动

应走进企业,走访市内高校院所,搜集企业技术需求,举办、参加校企对接活动,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所项目在我市实现转化落地。

6、结论

总之,现今处在科技创新的时代,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不但政策上需要创新,服务上更需要创新。不仅要从平台建设,科技资源共享上多下功夫,还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皖春.创新基金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J]. 安徽科技.2014(01)

[2] 黄丽萍,李义芬,吕向阳,李全文.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3)

[3] 谭影慧.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突破的瓶颈[J].学理论.2015(35)

[4] 孙小会.加快石家庄市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分析[J].电子制作.2013(12)

第8篇: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高职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议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立足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现状及对策探讨 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简析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 微信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985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建设现状及对策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对策 高校图书馆自习室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部门微博应用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 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微信平台在高校图书馆应用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8-13.

[2] 黄巧娇,雷光英,胡子娟.微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与发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7):177-178.

[3] 张秋,杨玲,王曼.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4(2):61-69.

[4] 曾小玲.基于微信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研究,2014(3):88-91.

[5] 傅立云,粟劲苍.微信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中的应用[J].图书馆研究,2014(2):110-112.

[6] 陈荣,吴迪.以微信为媒体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7):85-91

第9篇: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防火监督;消防安全;对策

防火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于其可以对火灾隐患及时发现并进行消除、以达到提前控制潜在隐患的目的,也可以让社会各单位及人民群众充分重视消防安全工作、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来说,一些政府过于重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该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了防火监督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为使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对防火监督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防火监督过程的问题

(一)监督检查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

因为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有着直接影响,执行防火监督工作必须引起执法人员的高度重视。工作人员开展防火监督工作时要认真负责。但实际上,因少数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导致屡屡发生、贪污受贿等情况。结果使得他们没有有效落实防火监督检查工作,无法实现防患于未然。

(二)没有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过于对经济发展在各级政府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来,人们很少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阻碍了对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建设。虽然我国法律中对“防火安全责任”有明确规定,但因具体执行办法不足,致使该规定在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很难得到贯彻落实。具体表现为:首先,缺少配套教育培训体制。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并没有与《消防法》相对应的消防安全内容,使得消防安全教育无法具体实现;其次,缺少有效制度进行保障。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如果在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中看到问题,仅能对责任单位进行警告、整改或进行经济处罚,其力度不足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有些企业因过于重视经济效益,消防管理工作的开展仅仅是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缺少有效落实消防措施和安全责任制的制度。

(三)很多因素影响防火监督工作开展

一些地方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为追求经济发展,会不当干预防火监督工作的开展。有些领导在消防验收时受利益驱使,横加干预建筑材料的审核工作。结果防火监督工作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无法有效保障消防安全。此外,由于缺乏法律对监督工作中的行政审批权限进行界定,使得执行困难或执行力度不足。如:根据现行法律,公安消防和防火建筑审核两部门共同负责审核防火建筑工作。两个执法主体的同时存在,使得监管效率受到影响,也增多了审批环节、延长了周期,加大了企业对审批手续的办理,使企业对落实建设项目积极主动性受到影响。

二、针对防火监督中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一)加强建设防火监督检查队伍

一切社会活动中的核心因素都是“人”。同样,在防火监督检查工作中,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保障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大力建设执法队伍,使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得以确保,监督工作的效果得以保障。具体措施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相关业务的培训,使队伍的工作作风得以转变、提高队伍整体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并让执法人员清晰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及火灾的危害,使他们可以对工作责任切实履行,使防火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得到推进。

(二)消防宣传要积极开展

政府应该通过一些措施让人民群众充分重视消防安全,通过各自媒体形式进行消防宣传,使人们能够逐渐主动参与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在此基础上,政府要打破消防安全工作由公安消防部门独自进行的现状,力争建设全民共同参与的联防体系,促进全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让每一个角落都被根植消防安全管理意识。

(三)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工作落实

为消防监督工作可以严格依据法律进行开展,使的防火监督工作的力度得以加强,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有效规范。首先,要对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做到主体、程序均合法,使监督工作的公平工作得以确保。其次,要对监督检查工作力度进行加强。执法人员需要到检查目标现场去深入,监督工作要注重细节,坚决杜绝“敷衍”及“走过场”现象,保证监督工作的质量。一经发现问题,要立即进行解决,不得拖延。

(四)进行对公共消防设备的完善

保障消防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是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拥有合格的消防设施,才可以对火灾事故妥善处理、降低损失、使消防安全得以保障。但目前,不完善消防设备、老化的消防器材经常在防火监督检查工作中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消防工作的不重视导致缺少对火灾消防的投入。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消防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检测及在需要时更新,保证消防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在防火监督工作中,存在着问题有:监督检查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没有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很多因素影响防火监督工作等。与之相应的对策是:加强建设防火监督检查队伍、积极开展消防宣传、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并进行公共设施的完善。当然,在具体防火监督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些更为合适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马连朋.防火监督检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06(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