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

第1篇: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摘要:由于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大高校纷纷将计算机实验课纳入当前各院校建设的重点工作。不同于传统实验室管理手段,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高科技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的效率。文章主要分析了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期成为各高校开展信息化管理的指导。

关键词:计算机 实验室 信息化 管理

由于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大高校也纷纷将计算机实验课纳入当前各院校建设的重点工作。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指的是,不同于传统实验室管理手段,利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高科技信息技术,合理整合实验室中的资源,并且通过计算机及校园网络实现开放式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有利于实现现有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最终实现实验室创造性、开放性和现代性建设。

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指的是,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对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实验学习、系统维护等多环节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实现信息的统一、系统整合,以及高效、便捷利用。

由于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大高校也纷纷将计算机实验课纳入当前各院校建设的重点工作,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以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设备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现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实验室管理的高效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推进实验室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使其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规格。有利于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育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二、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实验室主要承担的职责,是保证现代化实验室有效开展的首要前提。实验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学生,因此实验教学是师生互动最为频繁的环节,是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的关键内容。它主要包括了教学资源的分类整合、实验材料和数据的归纳、实验报告的收集和发放、课程安排和教学安排等环节[1]。其中,实验流程、实验情境模拟的设计是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中的难点和关键点。在实验教学的设计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通国网络公布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资源、学习资源、实验目的等信息,学生通过该信息平台下载相应的实验数据包,开展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在此过程中及时反馈出现的难题和困惑,以便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下一次的实验内容,做到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能力出发,因材施教。

2. 实验学习

计算机实验的信息管理致力于打造一个平台,能够使学生通过校园网络进行模拟情景实验操作训练和网络仿真训练,在逼真的实验场景中进行实验学习。这种技术依赖于基于 B/S 结构下的实验,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模拟实验情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情景模拟仿真实验系统能够整合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并将其以一种动态、生动的形态展现给学生,使其在情景模拟中发挥创作力和想象力,激发其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以兴趣培养热情,真正扎实的学好实验操作内容。另外,在学习资源的搜索功能上,要精心整理和归纳实验室信息平台上的实验教学数据和信息,便于学生和老师进行资料的上传和下载,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的、便捷的检索平台和共享平台。能够使师生浏览、查阅、下载信息更为便捷,节约人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信息检索功能推广使用。。

3.管理系统维护

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正常有序进行的保障和支撑力量。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系统常常受到黑客、病毒等不安全因素的威胁,作为学校实验室的关键管理中心,管理员必须加强对不良信息的拦截,实时保护计算机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3]。在管理系统上主要了实验信息、课程安排、实验室开放和关闭实践、实验室的突况处理规范等多方面内容。在信息公布方面,笔者认为管理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自动化和管理,一旦有教师上传需要的资料,系统会自动进行审核,一经批准就消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由于目前大多高效采取的是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策略,以保证学生有尽可能多的上机训练机会,提高实验操作水平。正是因为这样的管理策略带管理人员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学生较大的流动性和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更是给管理员造成巨大的工作负担。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体化 IC 卡或者校园卡系统,加强进入实验室的管理规范,也便于记录学生使用计算机情况[4]。

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指的是,不同于传统实验室管理水段,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及传播,实现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放任共享和传播,使得实验室管理不受空间和实践的限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有利于对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实现实验室管理的高效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修友才,蔡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发展[J].甘肃科技.2006(02).

[2]杜云海,柯献辉,余海洋,刘一飞.谈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J].实验室科学.2007(05).

第2篇: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论文摘要]实验室信息所涉及的信息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教学的基本信息、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和实验管理所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经验总结,它是进行实验室科学管理、决策的依据;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中和教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室信息管理成了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发展,更深入的来说,是影响到教育科研技术的提高、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在认识实验室信息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到实践的阐述。

一、实验室信息内容界定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1]。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2],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3]。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应该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传递到其它部门,促进整个实验室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明林,高等学校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全集[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第3篇: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 标准内容 管理

1.概述

分析检测实验室作为经济社会中提供判据、数据和结果的部门,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和技术水平,融入国际化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适应国内、国际检测市场的需要,多数的检测实验室采用通过认可使实验室结果获国际承认。为了保证出具的数据科学、准确并且在不同的检验机构可以相互比较,检测实验室应当并且必须依照相同的标准对分析检验过程进行规范。

2.标准内容和实施

2.1标准主要内容简介

国际标准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即管理要求15个要素:

1.组织;2.管理体系;3.文件控制;4.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5.检测和校准的分包;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7.服务客户;8.投诉;9.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10.改进;11.纠正措施;12.预防措施;13.记录的控制;14.内部审核;15.管理评审

技术要求10个要素:

1.总则;2.人员;3.设施和环境条件;4.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5.设备;6.测量溯源性;7.抽样;8.检测和校准物品(样品)的处置;9.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10.结果报告。

2.2检验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采标

ISO/IEC17025:2005在标准和规范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检测实验室在其申报的检测项目方面有齐全有效的相应标准,涉及到管理和技术要求的通用、基础保准。产品质量标准,抽(采)样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标准。所谓有效是指现行有效版本。因此实验室管理中要了解检测项目所需配备标准的内容并且要动态跟踪相应标准的更新,避免使用已经淘汰的无效版本标准、另外对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标准需要分析识别,由于有的产品类别存在多种产品标准或多个检验方法标准,因此科学合理的采用标准就需要进行适用性评审。

2.3受控文件

受控文件包括标准,但其涉及的范围更广。受控文件在某些方面具有标准的特点。受控文件按文件来源分为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内部文件是指实验室内部制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工作表格和图纸等。外部文件是指来自于实验室之外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检验或校准方法、图纸或软件参考数据手册等。在工作中要注意的是:1)受控文件是由有资格的部门经过审查、批准的有效版本、2)受控文件应有受控标识并且注明审查、批准、的部门。检测的原始记录表式应当有版本号以表明该文件是现时有效版本。

2.4测量溯源性

ISO/IEC17025:2005标准要求“用于检测和(或)校准的所有设备,包括对检测、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设备检定和校准对分析测试结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型设备通常都有较完备的计划和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分析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对分析测试结果的影响,特别要注意“用于检测的所有设备”和“辅助测量设备”两点。

2.5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标准化管理的目的为了得到科学准确的数据。在ISO/IEC17025:2005标准中对能力验证有具体要求,并且在实验室认可过程中现场评审的专家组也特别强调能力验证的良好结果是对现场评审的有力支持证据。从分析检测工作应有的科学态度来说,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都是最基本、最有效消除偏差的手段。有利于纠正或证明本实验室的检测数据结果,对分析结果起到校准和复核作用。在进行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后,要注意对活动的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和总结,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评测水平。

2.6内审

内部审核是整个质量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作为一种自我改进机制,内部审核的根本目的是使质量体系持续保持其有效性,并且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审核还为管理评审提供重要材料和信息,也是为实验室的持续提高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内部审核的特点是1)内部审核是有计划的一项正式质量活动,审核人员应有相应的资格并且最好与被审核工作无关。内审工作要有详细的工作计划,整个活动要有全面的记录,对于不符合项的审核结果要有纠错措施并且跟踪落实。2)内部审核是实验室根据ISO/IEC17025:2005标准进行的全要素的检查,是质量体系自身规定和要求的,体现了标准的精髓。内部审核对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管理评审等要素的控制、落实都有重要作用。

2.7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实验室不断提高的主要环节。其主要特点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组织的针对质量体系各个方面的全面的评审,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报告;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外部机构的评审;实验室之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抱怨和其他相关因素。管理评审与内部质量审核一样,也是实验室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要素。我们通过管理评审也使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一步一个台阶地进步和提高。

2.8培训

培训是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一项活动。实验室工作人员是贯彻实验室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的具体操作者,人员培训也是为了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以满足标准要求的具体工作。主要培训工作有:1)对全体员工进行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目的是使员工了解本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知道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能够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工作和完成相关的任务。2)内审员的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审员通常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骨干。因此应在实验室有关部门选择一批熟悉实验室业务,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为人正直、合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培训。3)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员工采用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比如:数据修约知识、抽样和称样知识、仪器操作规程和仪器检测技术、不确定度评定知识和量、符号及单位知识。

3.标准化特点

国际标准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全面地对分析检测实验室提出了基本要求,通过25个要素的具体要求,使实验室工作有了基本规范。这个标准有个重要特点,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有多个要素对发现并纠正偏离质量方针,改进质量管理,完善提高质量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并且通过这样工作使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得以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不断自我完善。要素4.11纠正措施要求实验室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发现不符合工作、偏离质量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政策和程序的问题、调查问题原因、进行相应的纠正活动,并且预防发生同样的问题。要素4.14内容审核是要求实验室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室审核活动对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进行检查,对于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解决的结果,记录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要素4.15管理评审则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根据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实验室质量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评审,以确保整个质量体系和工作对于质量目标和方针是适用和有效的,并且进行必要的改动或改进。标准中这些要素反映了ISO/IEC17025:2005标准要求质量管理活动的关键点是实验室自身通过要素的控制,完善自身的质量体系,而这样的循环是持续和永恒的。

4.标准化管理作用和效果

4.1规范了管理体系

通过构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以及表格、报告和记录等各种质量记录的金字塔形文件化管理体系。完善了检测分析工作的一整套规范和程序,加强了中心内部管理,使分析检验结果可追溯,各种质量活动有章可循,每项活动留有记录。

4.2实验室认可及标准化管理的益处

1)检测/校准结果可以得到国内和国际上的承认;

2)提高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信任度;

3)支持其他各种认证和认可活动;

4)支持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5)为决策者提供可以信赖的检测/校准结果;

第4篇: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开放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实验教学项目中,设计性、研究性、科技性、综合性等方面的实验教学项目越来越多。最近几年,部分高校意识到实验教学需要改革,高校实验室的开放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验室开放无疑是一种创新与挑战,因为开放虽然能够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开放的利与弊,便能扬长补短,提高高校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有利因素

1.充分发挥实验设备投资的效益

高校实验室主要为实验教学课程而设置,如果实验教学课程过多,实验室就会超负荷运作;一旦没有实验课程,实验室就会闲置。高校一般设有专业性比较强的实验室,如液压实验室、制冷实验室等。由于专业要求较高,需要实验的课程也不多,这些实验室往往闲置的时间会比较长,利用效率较低。但是,开放之后,充分利用教学的阶段性特征,便能够充分挖掘实验室的潜在能力,使实验室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调配,投资设备的效益更加有保障。

2.促进实验室加强科学管理

传统的高校实验室追求小而全,加之实验室比较分散,导致封闭性或半封闭性管理模式的出现。高校负责管理实验室的人员没有进行技术交流与协商,导致实验室设备重复购置,造成成本上的浪费。高校实验室开放能够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潜力,改善传统实验室原本单一的实验课结构,还能够充分激发高校实验室实验人员的实自主性与积极性,促进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促进实验室实现高效的科学管理。

3.促进教学体系的完善

高校实验室开放不是单纯地指实验室打开门让各类人员来做实验,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实验教学的开发性。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更多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尤其是对传统模式下验证性实验与操作性实验的开放与改变,进一步丰富了实验内容。实验设计随着实验室的开放更加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出现对立的现象,保障实验教学不会流于形式,以期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让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4.促进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传统高校实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验室相关人员在业务进修、职称聘任方面存在一定阻力,这些因素必然会影响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随着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实验教学也有了很大改革,实验在教学任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实验室的开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实验队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实验教学的改革,积极更新实验知识,也给实验室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验室队员的各方面待遇有了改善,责任感也会越来越强。

二、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1.维护费用提高,难度加大

高校实验室开放无疑是为了方便更多人员有机会参与各种实验技能的操作,虽然提高了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但是由于参与实验的人员素质不同,必然会造成实验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设备的维护费用提高,难度随之加大。

2.安全隐患增加

高校实验室开放之后,由于工作量比以前大,有针对性的实验管理系统无法及时发挥功效,实验结束之后,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清点实验室仪器。这些漏洞不仅会造成实验室财产方面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很多实验材料是比较危险的物品,一旦被学生违规带走,导致的安全隐患无法估量。

3.实验成绩考核无法适应实验室开放的实际需要

传统高校实验室教学评估的主要标准是实验是否取得预期的数据,是否与课程理论相吻合。高校实验室开放之后会有更多开放性实验,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评估,而这些评估需要及时性考核,因此,现行的实验考核方式与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逐步进行改善。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开放不仅是打开门让更多的人来实验,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放有利的同时也暴露许多问题。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遇到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才能进一步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提高高校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书红,张换平,牛永生.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2).

第5篇: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设备;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073-03

高校的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实验仪器、实验设备较多,很多学校仍采用传统的实验人员手工管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并且管理比较混乱,因此,高校需要一个完善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来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管理。因此本文将研究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设计的目的与需求

本系统主要是通过了解学校对于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功能需求以及业务流程之后,运用架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系统不仅能够极大提升管理实验室设备的效率,而且能够实现学校对实验设备的高利用率,进而推进高校实践教学的高效率运转。通过运用.NET技术和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设计出基于B/S结构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实验设备的高利用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使高校实践教学的高效率运转。

1.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1.1.1 系统性能的需求范围

本系统设计初对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调研。管理员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系统配置管理、注册用户信息审核、学生的资料管理、设备信息管理、借用记录管理、实验室管理和预约记录管理。教师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教师个人资料的管理、实验室设备借用管理、实验室预约管理。学生的功能需求包括:个人资料管理、实验室管理。

1.1.2 管理员的功能需求

1)系统配置管理:能够实现对管理员和教师用户的添加,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删除、修改的操作。

2)设备信息管理:显示出实验室已经存在的实验设备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

3)注册用户管理:能够实现对新注册用户信息进行审核,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

4)借用记录管理:通过编号,名称,类别,借用人等,查询借用记录;

5)实验室管理:能够对实验室信息进行添加,查询进行编辑操作;

6)预约记录管理:对预约信息进行管理。

1.1.3 教师的功能需求

1)个人资料管理;修改用户的基本资料;

2)设备借用管理;对设备借用进行登记及查询;

3)实验室预约管理:对实验室的预约及查询实验室使用情况。

1.1.4 学生的功能需求

1)个人资料管理:查询、修改个人的基本资料;

2)实验室管理:查询实验室的基本信息。

1.2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1.2.1 数据库概念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研究者需要把自己变为用户,使其能够从用户的角度看待系统,理解用户对于系统的不同看法,从而使其设计的系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第一阶段的概念模式就是反映用户需求。第二阶段则把已经形成的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式。为了使系统设计的复杂程度降低,本设计采取了将概念设计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独立开来,使各阶段的任务分开。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其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使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需要进行三个步骤:首先设计出局部的E-R模式,其次把设计出的分部E-R模式整合成一个全局模式,最后再对全局的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模式,即概念模式。

1.2.2 设计全局E-R模式

当局部E-R模式全都设计好之后,需要把其整合到一块构成一个全局的E-R模式。全局的E-R结构不仅需要合理地表示一个完整、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而且必须支持所有的局部E-R模式。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全局E-R模式如图1所示:

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首先要确定各局部结构中的公共实体类型。在这一步中仅仅按照实体类型名和键来认定公共实体类型。通常把同名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一类候选,把具备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另一类候选。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合并需要以公共实体类型开始,以加入独立局部结构为结束。合并的原则是:首先进行两两合并;先合并那些在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局部结构;

3)消除冲突。冲突可以分为三类: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和命名冲突。而正是为了消除这些可能产生的冲突,使其能够被全部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概念模型,因此设计全局E-R模式来代替局部E-R模式。

全局E-R模式的优化。全局E-R模式整理完成后,需要进一步根据各个部分的需求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升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效率的目的。一个好的全局E-R模式,不仅应该满足准确、全面地反映用户功能需求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尽量使实体类型的个数减少;实体类型重所含的属性个数也要尽可能的少;实体类型间联系无冗余等条件。

本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效率。采用的主要是基于B/S结构的后台操作模式,同时运用数据库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管理。并在Visual Studio上进行代码的编译,最终在浏览器上实现对系统的前台操作。在实验室设备管理过程中,用户对于各个方面的需求不尽相同,本系统采用了E-R模式,将用户的需求分开实现,首先形成各个局部模块,再整和成一个完整的模块。力求将用户的所有需求满足,并能够清晰的展现在用户面前。该系统的各个功能的说明如图2所示。

2.2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界面展示

2.2.1 登陆模块

登陆模块中可以使用该系统的人员为:管理员、教师、学生,三个角色的账户进行登陆认证。主要可以实现的功能为:当系统操作人员输入了用户名、密码以及系统中的身份后,系统自动调取数据库的信息,核对无误后,操作人员方可进入系统并进行相关操作。若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不符,则该操作人员无法进入系统进行操作,从而确保了系统的安全。

2.2.2 系统配置模块

系统配置部分的子项中包括管理员及教师信息查询及添加。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管理员能够添加管理员和教师信息,并可以对其账户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的管理。但是教师并不能对此进行任何操作。保证了管理员的最高权限。

2.2.3 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设备管理模块的子项中包括设备类别的添加、设备类别的查询、设备信息添加、设备信息查询四个方面。此模块是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管理员可以对按照设备类别的不同分门别类的将各设备添加到不同设备类别中,防止出现设备管理混乱的情况。

该模块的另一个功能是对设备信息的添加以及对设备信息的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新设备的图片、进价、型号等并可对其进行修改、删除。

2.2.4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中只包含了一个功能即管理员对学生信息的管理。学生在登陆界面进行注册,填入系统要求的信息。该信息在这个模块显示,管理员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查看,如果符合要求则审核通过,学生方可以登陆该系统进行操作。否则该生注册失败,无法登陆该系统进行操作。

2.2.5 实验室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实验室的添加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管理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说明,并在界面上显示出该实验室是否被预约或使用。方便教师用户对实验室预约。

2.2.6 借用和预约记录管理模块

这是两个模块,而其设计思想大致相同,因此放在一起说明。借用记录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借用的设备仪器的记录,其包括借用人、借用时间、归还时间和审核。借用设备需要管理员的审核,管理员审核通过方可借出,否则不能借出。实验室预约记录管理模块面向的是教师。教师登录系统后,在该模块对实验室的信息进行查询和预约,然后通过管理员的调控从而实现对实验室的使用。

2.2.7 销毁记录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内容是设备的销毁和对销毁情况的记录。当出现损坏的设备时,管理员有权限对此设备进行销毁,但是必须记录清楚销毁事由,该销毁的设备记录在系统内,方便实验室的管理。

3 总结

本系统是一个实验室设备管理平台,使用+SQL的模式定制的一个小型设备管理平台,从功能上看,较为完整。系统通过数据库存储各种数据,实现了使用户通过Web界面添加信息,操作系统的功能,同时在该界面允许用户对其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浏览、查询、编辑等操作。系统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对用户的需求的研究以及程序的应用与维护的难易度,将其置于不同的模块当中,而后把各个模块归于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种设计方法方便了对系统各个部分的的扩展与维护。其功能上满足了当今学校对于实验室设备管理方面的需求,能够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效率,最终达到加强学校对实验室设备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军.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34.

[2] 张跃廷,王小科,许文武. 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8-15.

[3] 夏春琴.基于RFID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 张庆2.0完全自学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9.

[5] 张海藩,牟永敏.软件工程导论[M].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0-30.

[6] 甘露璐.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4.

第6篇: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嵌入式系统已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从而能够适用实际应用中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计算机系统。从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嵌入式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因此搞好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取调查研究、总结及结合自己特色构建合理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并自主设计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相应的综合实验室并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竞赛,并创造条件使学生参与企业合作。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实验室以及最后通过本项目的改革成果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参加国家大赛等四个主要部分。

1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的建设中,要综合考虑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统筹实验教学项目的设置。在内容上,做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验证到设计开发。在时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课外科技活动这一第二课堂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进行嵌入式系统方面的项目开发。该环节从整体出发,将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相结合,即验证性实验,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创新性训练项目三个层次。

2.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

移动专业实验室是有50套博创的ARM11开发板,可以搭建出与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通信专业不同,但能体现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实践教学平台,摆脱学生不需要思考而只重视重复操作的示例,也可以彼此构建成实验拓扑网络平台,使其用于与软件工程一致的嵌入式系统平台。

四、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及项目实践

移动专业实验室的开发板集成的示例操作过多,因此需要构建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和与基础紧密结合的软件示例。比如:音频、视频、绘图、游戏等示例,可以使学生通过看、听等视觉冲击来感受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带来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达到理性思考的程度,刺激学生进行实践,达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两次飞跃,形成实践教学在综合实验室的一种良性循环。

本项目归纳起来可以简称为“一个体系,一个平台,反复实践,一个竞赛”,其过程管理包括“教,学,练,管”等四个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促使学生提高实践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在大赛中获得成果的检验。

五、 研究的成果

该研究能够更加贴近了我校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目标和办学特色。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概括:

(1)改变了实验题目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方面整个实践课程的实施内容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按模块、分步骤”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实验的全部内容,最终能够把不同的模块整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

(2)课程设计题目自主化、验收形式和考核标准多样化

题目自主化主要是指:教师在参与课程设计题目命题时,遵循以“引导学生为主,鼓励和提倡自我命题”的原则。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发挥自我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很多教师在验收课程设计时由于时间等问题的因素,不可能做到人人公平、公正的给出验收成绩。所以在课程设计验收中,针对这些问题已经做出了进一步的修正:

a) 验收形式的改革:公开组织若干本方向或相关专业的教师在同一时间,对自愿参加提前验收的同学作品进行共同进行公开、公正的验收。验收的具体流程:验收学生本着完全自愿的原则参加提前验收(只要完成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先进行自己作品的展示和讲解,然后由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提问,最后各位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该成绩在有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予以汇总,最终决定学生本次课程设计的成绩。

b) 考核标准多样化:标准的多样化是兼顾成绩公平的有效手段,在课程设计评分考核中,把以往全由一位指导教师把握的学生“验收表现”,增加至多位教师同时给出成绩,增加了成绩的参考尺度;另外,学生的最终成绩不再仅仅由学生的作品展示效果所决定,而是由学生在验收时的综合表现(如:语言的表达、作品的讲解、设计思路等)决定,从而使得成绩更加合理。

(3)充分利用了实验室

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的课余时间,完善开放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制度。[2]增加开放实验室的数量,让学生也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来,鼓励学生“从宿舍走出来”和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作业。

(4)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并引导学生与企业合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3]

六、 结束语

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一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思考,并独具匠心地设计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产品。本项目思路清晰,效果明显,并在其它具有相关近似课程的学校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付顺,姚圣国.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思路的创新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08期

[2]王光福.从传统的实验教学走向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年01期

[3]彭志广,杨大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08期

第7篇: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一)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实验室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度管理和实验室业务管理两大类。

(二)实验室管理特点:实验室管理工作非常细化,具体操作具体到每个制度上来,这不仅要求我们实验室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还需要有一套有效的绩效指标来建立实验室的管理评价体系。

实验室的绩效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到可行的机制和指标系统、策略等方面的支持,才能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二、关键绩效指标概述

(一)含义。关键绩效指标指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个流程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整理、分析,用以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过程。

(二)作用。改善了实验室的管理状况,提高了其管理水平,把管理水平量化,客观评价了管理水准的高低。为管理者指明了管理的方向,提供了管理的手段,也更为公平的评价了管理人员的工作。

三、实验室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的建立

(一)绩效管理系统建立的原则。要根据高校实验室不同的性质来建立。实验室的绩效管理要注意实验室的教学效益、投资效益、科研效益和社会效益几个部分,对实验室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的建立要根据这几个效益来确定建立。

(二)实验室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建立的内容和指标。

1.制度管理:主要是制度的完整性,执行力情况和制度对实验室管理的实际管理效果;A.部门制度的熟悉度;B.需按制度处理的事件数;C.已按制度处理的事件数量;D.按制度处理事件数的比例。

2.文档和票据的管理:包括文档的分类,文档分类的合理性;票据的分类,票据分类的合理性。文档票据是否按照制度执行管理等;A.文档、票据分类类别;B.文档、票据分类类别索引;C.文档、票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包括各自实验仪器设备的文档管理。使用、维护记录等。具体包括:A.仪器的分类和索引;B.仪器的使用记录、借出借入记录、维修记录、保养记录、完好率。

4.药品管理:明确药品的用途和用量,依据什么来领用。药品的保管是否合理:防潮、防火、防湿是否达到要求。药品的存放怎样分类,存放要求是否合理。A.药品分类和索引;B.药品存放的安全性、药品标签完整性、无标签药品比例;C.单位事件药品的计划使用量和实际使用量以及数据比例;D.超用药品类数和超类药品与单位时间使用药品类数之比。

我们通过以上的制度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量化管理评价,这种评价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公平的评价可以激发实验室管理者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实验室所有者来说,可以清理的了解到实验室的具体管理情况,根据量化的关键指标来判断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使关键绩效指标成为管理改进的源动力。

四、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管理实验室注意事项

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不仅关键绩效指标本身要科学有效,而且要执行到位,严格按照关键绩效指标进行操作。所以要对关键绩效指标的执行制定各种措施。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整体观念:关键绩效指标的建立要符合整个团体的战略目标,就是关键绩效指标的建立要为整个团体的战略目标服务。不能仅仅服务于一个实验室或者一个部门。如果只是服务单一的单元,局限于实验室,将会无法提升整个团体的绩效水平,给整个团体内部带来严重的不公平后果。

(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不断改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整个团体的战略规划和实际情况来改善。关键绩效指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牵扯的方方面面非常的细化,不是我们一次,两次的研究探索就能搞合理的。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绩效指标不足的地方要及时重新判断设定。所有,关键绩效指标会随时实施的时间越来越科学,详细,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三)端正工作态度,做事持之以恒: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复杂多样,工作起来要认真负责,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打折扣,严重按照制度指标来进行操作。在实施关键绩效指标过程中,相关领导一定要重视,管理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对这个工作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四)制定激励制度和标准:关键绩效指标的建立有利于实验室管理者工作质量的量化考核,对于日常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态度端正的管理人员要进行适当的考核激励。反之,也要对日常管理考核中相对较差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负激励。具体可以体现在工资待遇,奖金福利等内容上。促进每个管理人员都严格按照制度操作,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五)绩效指标管理评价系统:绩效指标管理评价系统是一个可以量化的考核系统。这个系统具有可量化、可计算化、可以跟踪化、数据化的特点。整个绩效管理指标系统要方便跟踪管理。不能出现模糊的,不准确的评价,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通过有效、准确、客观的工作业绩的量化衡量,对每个实验室的管理者做出相对公平客观的评价。这种公平客观的评价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努力的方向,也为组织者提供考核实验室管理者的依据。

第8篇: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 计算机实验室 人才培养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36-01

一 前言

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是现代高校实验系统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将新的科技手段提供给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全体教师和学生,服务于创作设计。通过实践表明,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可以促进学生有效联系创作的理论与实际,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相较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实验室,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围绕着实习、实训以及实验等原则来建设和管理实验室,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等进行培养和提高。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类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辅助类课程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因此,需要更高的计算机实验室设备运用技术、维护以及管理水平等。

二 高校实验室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

在国外,在19世纪以前,实验室教学还未出现,都是为了创造性研究;最早的是私人实验室,进入实验室的都是教授认为最优秀的学生。后来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私人实验室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财政的资助下,建立了大学实验室,并且逐渐发展为如今的实验室教学。

在国内,我国将国外大学实验室的模式成功地引入,促进了高校实验室的发展。最早的实验室设在一些私立学校,如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就曾经成立过一个规模非常小的实验室,用以对新花色或者新燃料进行研究,用于实验室教学的很少。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大学实验室体系建设方面落后了很多。在改革开放以前,大学实验室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拥有熟练的技能和创新意识,社会逐渐意识到大学实验室的重要性。

具体来讲,高校的实验室教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开展科学研究,还可以进行生产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 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有效地答疑解惑,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很有帮助;(2)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3)有利于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4)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高校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第一,要分清概念,对实验室进行科学规划和设置。目前,大部分人没有清晰地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概念,一提起实验,人们就会想到理工科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作为主要内容,实验实践教学放在了次要位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重新科学地规划和设计现在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将艺术设计这门综合性学科的自身特点体现出来。既满足学生专业创作的需求,又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总之,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一定要在实验概念的基础上,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将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教学特色凸显出来。

第二,统筹兼顾,对实验室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因为艺术设计有着较多的实验室,各种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建设经费。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在建设方面都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和设计,建设经费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场地设施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导致实验室没有较高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紧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实验室设备,各个实验室密切沟通和联系,避免重复投资,从而降低成本,节约资金,将实验室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五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和分析得知,计算机实验室在艺术类专业设计类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和理工科实验室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在实验室教学中,需要有所变通,将设计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实验室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继续努力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强、曹毅、杨睿.发挥计算机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析[J].网络与信息,2009(1):123~124

第9篇: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范文

1.根据养殖业结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目前养殖业主要以反刍兽、猪、禽、宠物等动物饲养为主,所有专业课程除了以传统教材中的大家畜和家禽为主要内容,还增加了反刍兽、中小动物和宠物等疾病的相关内容,并补充了当下新的防治方法和药物知识,以适应当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

2.改变传统观念,由全面授课改为专题授课。在大学普遍“课时减少,教学质量绝不能降低”的前提下,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经讨论决定采用“专题授课”的方式教学。在兽医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筛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并且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作重点讲授,采用专题形式全面讲解。这样教师就有充裕的时间根据专题多角度全面备课,把课讲得更精,重点难点讲得更透。另外教师在介绍某一专题疾病的基本情况后,根据每一专题疾病的特点,提出比较全面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最后教师补充、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性的知识重点。专题授课可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参与和独立思考,使得课程的讲解既全面而又重难点突出,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采用此种方式可以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把教材的各章节都要向学生讲到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扭转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开拓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很理想的教学局面。

3.运用多媒体教学。佳木斯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的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传染病、兽医寄生虫学、中兽医、畜牧学概论、家畜繁殖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授课教师均制作出了精美、完整、实用的课件,转变了原有的在黑板上画图、或作挂图等方法教学模式,从根本上,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如教师在上《家畜传染病学》课程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直观地反映家畜传染病的病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学变化等特征。多媒体教学存在学生上课记笔记跟不上教师速度的问题,我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一份内容包括讲授的主要内容和一些知识难点、思考题及学生参考书目的教学提纲,使学生人手一份。学生有了提纲后,再也不必忙于在课堂上记笔记,这样有时间进行课堂思考;教师的讲授速度也可大大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4.安排学生自学。因学时有限而无法讲授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了解或掌握的课程内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学。为保证学生自学的质量,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督促、检查和测试。

5.考试形式灵活多样。以前各门课程均采用单一的闭卷形式考试,以百分制来进行成绩的评定,影响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改革兽医专业考试的形式,按课程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笔试(开卷和闭卷)、口试、实际操作、写小论文或小综述等多种考核方式,鼓励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联合运用的考试形式。对专业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可实行严格的闭卷考试,选修课程和考查课程可采用开卷考试、口试、小论文或小综述形式进行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档记入成绩,控制优秀比例,奖学金及优秀生的评定在选修和考查课程合格的基础上按主干课程的成绩计算。促使学生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主干课程上,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自由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对实行笔试的课程,要加强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确保试题质量;加强笔试考试各种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问答、论述、名词解释、计算)的把握,尽量在试卷中兼顾各种题型,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和技能性非常强的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认真做好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在工作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1.开设独立的实验技术课。实验不仅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兽医专业学生能独立进行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工作,具备做临床医生的能力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将实验与理论分开,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技术课进行教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造条件。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开设家畜解剖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兽医药理学实验、兽医病理实验、兽医临床诊断实验、家畜传染病实验、家畜内科实验、兽医寄生虫实验、家畜外科实验和家畜繁殖技术实验等。

2.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保证兽医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一些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专业教师提前把综合性实验的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对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加以指导,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操作技能。如家畜繁殖技术实验中的品质检验方面的技能就可以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围绕品质检验理论方面的各项检测指标(外观、密度、畸形率、顶体异常率、生存指数等)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更好地掌握品质检验的实践技能。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把兽医临床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巩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兽医方面的专题调查,把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畜牧生产中的疾病问题列为实验教学的内容,依此来组织大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专业教师还利用课余、双休日、假期带领和指导学生到佳木斯附近郊区农村、养殖场开展畜禽疾病的普查工作,了解常见畜禽疾病的流行与畜禽舍环境卫生状况、畜禽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关系。加强兽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学等独立开展兽医工作能力和独自分析、解决实际饲养过程中畜禽疾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畜牧生产,认识社会,培养劳动观念的重要形式。

4.加强实验室建设。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实验室。动物医学专业组建了兽医实验室、动物生理解剖实验室、兽医诊断实验室、兽医诊断实验准备室、动物标本制作实验室等5间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40m2。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药品和实验易消耗材料能够充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很好的满足了教学需要;实验室现有六道生理记录仪、大动物手术台、小动物手术台、冰箱、离心机、752分光光度计、蒸汽灭菌器等先进仪器,且设备完好,能很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二是加强实验室管理。除认真执行佳木斯大学和学院实验室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外,我们还根据兽医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实验室主任负责整个实验室的规划,仪器购置、实验动物计划制定等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实验室工作考核、登记实验员考勤情况和兽医专业教师参加实验室工作情况,保证所有教师均参加实验室建设。每门兽医专业课程设立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各分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各分实验室实验员分工细致,管理好各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环境卫生;三是加强实验室规划工作。我们制定了兽医专业各分实验室详细发展规划,指导实验室建设。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原则,本着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方针,有计划分阶段加强实验室规划工作。

5.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一是制定毕业生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单位、学生如何分组、每组学生人数及名单、每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每组指导教师、实习检查方式和实习考核方式等。从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实习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方式、实习结束时实习报告的提交,到教师实习成绩考核等各个方面都有严密计划。二是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随着我校兽医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畜牧兽医单位或公司要求我校派实习生。我们选择实习条件好的、交通方便的单位或公司作为我校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三是严格实习考核。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实习的纪律、态度、出勤和兽医专业技能。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实习小组考核、实习单位考核和指导教师考核等四种形式。

三、专业师资水平的改革

教学师资水平方面的改革目的是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确保佳木斯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根据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措施积极采取外校引进、送出去培养、在职培养、相互帮扶等途径,加快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技能的提高。目前动物教研室形成了完善的高学历、高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动物教研室目前共有专任教师9人,平均年龄38岁。45岁以下博士、硕士4人占人员总数44%;高级职称以上人员5人,占人员总数55%。学术梯队结构基本合理(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助教1名)。

四、教材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