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

第1篇: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任务型阅读教学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运用任务型教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起到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作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通过设计阅读教学任务的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更能够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任务型阅读教学更是学生比较喜欢的阅读学习模式,但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用反思的眼光来审视当前任务阅读教学,以期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作用。

1.依据学习差异,优化任务问题设计

阅读学习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差异性。这也就是说,在英语课程教学中,从学生的阅读理解基础出发,注重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定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学习发展需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差异出发,优化任务设计更能够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来优化任务教学,一方面,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让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阅读和理解感知。其次,应允许学生有自主阅读和思考探究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在彼此多元化的学习方法选择中加深多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最后,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像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七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运用了如下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运用文本词汇概括文章表达大意。其次,要求学生思考:①What’s the character of the two medicines in the article?②Do you think the two medicines so important to our health?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差异就自己的学习感悟运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以此来优化任务问题设计。

2.注重多样探究,优化任务阅读过程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阅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够有效地优化学生的阅读学习思考探究过程。我认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多样探究,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方法得到更为有效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质疑,进而发挥好团体学习的作用,运用好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和掌握大意的前提下,与同桌进行讨论、小组学习探究、交流争鸣,以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

像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 4 “Public Transport”的“Reading: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教学中,围绕阅读探究任务,我鼓励学生:首先,运用自主阅读的形式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其次,要求学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思考:Why did people make the underground?最后,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合作探究情况予以表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3.丰富感悟思维,优化阅读发展创新

任务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任务,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发散性思维,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知识和技能,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这也就是说,注重学生感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精神。

因此,注重阅读延伸任务,就是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发展创新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创新之处予以充分肯定,使学生的这种主动探究和学习感悟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是提高阅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更是帮助学生构建明确阅读学习目标和合理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好反思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更利于在优化阅读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锦霞.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反思[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3).

[2]赵艳萍.用任务型教学法解决高中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5.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第1版.

第2篇: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 教学 模式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45-01

中学英语课程开设以来,老师们都十分关注单词的教学、句型的教学、语篇的教学及语法的教学。大批的优质课、示范课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极好的示范与引导。然而,中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才是很多教师遇到的难点问题。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

一、什么是阅读

阅读实际上是通过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材料本身所反映出的信息,以及阅读材料的语境这三者之间交流的意义建构的过程。阅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二是阅读材料本身所反映出的信息;三是阅读材料的语境。

二、阅读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英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有利于语言的习得,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及策略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可分成三个阶段

1.Pre?鄄reading phrase

其主要目的是简单介绍阅读内容和介绍文化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这部分在阅读学习中非常重要。应注意的教学要点:快速浏览和预测。在阅读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中出现的以下几方面: 标题、小标题、图片或图表、大字或大写字体、大写单词、斜写单词或下划线单词、数字和大黑点。与此同时,处理单词也是非常必要的。接着,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预测:

What is the text going to tell me?

What are the main points going to be?

Where will I find the information I want?

这种预测性活动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

2.During?鄄reading phrase (while reading phrase)

其目的主要是达到“假设与检测”的真实过程。该环节主要突出的是教师应巧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先易后难,逐层推进,调动学生最大的探究真理的欲望,获取不同层次的满足。步骤有: 1)整体粗读(Skimming),领略内容大意。2)分段细读(Scanning),把握内容细节阅读,注意语言结构。问题属于意思外延理解的难度。3)深层理解阅读(Comprehensive Reading)。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问题的设计属于文章主旨理解的难度。

3.Posting?鄄reading phrase

其目的是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活化教材,创设语境,实现能力的迁移,发展语言输出能力。原则是先说后写,先机械后意义。

四、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单词、句型、语法的零碎讲解,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

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在碰到生词或重点句型、语法时,教师往往只注重这些方面的零碎讲解,而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注重课文的翻译,忽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运用

很多英语教师教学中注重课文的翻译,忽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运用。教师给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注重读懂短文,而忽视整体语境,忽视让学生整体运用。

3.注重单纯地阅读课文,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单纯的阅读课文,读熟课文,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4.注重课内阅读,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

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局限于课上书本中的内容,局限于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其余基本上学生就再也没有阅读的训练了,完全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

五、阅读课教学的几点见解

1.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

在课前,老师就要有上课的思路、目标和方法。那么就要求老师课前必须有大量的思考、花很长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课教学模式。因为只有教师首先丰富了自己,才能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课堂上驰骋。

2.确定明确的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3.语篇有效延伸的必要性

第3篇: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对很多初中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英语教师都会将阅读当做精读来进行教学,首先会对生词进行讲解,然后补充词组,再罗列出单词的固定搭配,对整片文章句子语法进行分析。还有的英语教师会将阅读当做课外阅读来教学,教师主要是对文章重点的句子进行划词组,然后简单地对答案。这些教学方法都比较陈旧,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而且阅读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方式,而且没有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般比较死板,学生出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初中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的水平不高,主要是平时的研究不够,学校也没有对教师提出相应的改革要求,教学研究气氛并不浓厚,教学缺乏改革的意识,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也不科学,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必须重视这阅读理解的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要准备一些适合的阅读教材,这样才能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水平。

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2.1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做好英语教材的编排工作,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选一些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文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优化时,应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为原则,还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2 加强对资源的开发

初中英语阅读材料很多,在选择时应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现阶段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购买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材。在追求个性的时代,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感或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阅读材料。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在饮食、服装、音乐、礼仪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可能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所以教师可以从这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3 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改革越来越多,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些阅读的小技巧。比如学生在阅读前可以先看题目,带着问题阅读,这可以更有目的性,学生每读完一段也可以归纳总结段意,这些方法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碰到生词就会停顿,而且会停留在对词句的分析上,这会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不利于提高英语成绩。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使学生了解处理生词的方法,在阅读时应注意积累方法,对于提问句式,应主要看回答的内容,学生应具有归纳整片文章主旨的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这有助于猜生词的意思。在看到阅读理解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再看一遍,从而找到关键的信息。

2.4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树立学生阅读的信心,然后教授其阅读的常用方法,使学生可以灵活地掌握粗读、跳读以及细读的用法。学生首先应粗略的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再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对于无关的内容,可以直接跳过,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阅读时还要顺着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具有思辨的能力,只有掌握这些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英语阅读的水平。

2.5 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4篇: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便是英语文学名著的教学,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得以体现,同时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很好彰显。然而很大一部分的高中生对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同时由于阅读材料的来源也相对较为狭隘,使得学生自主阅读文学名著的积极性变得每况日下,与此同时,很多文学名著的教学仍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因此,本文旨在推广文学名著的教学,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提出文学名著教学效用的方法及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1.高中生英语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人们获得信息,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通过阅读这一手段。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培养语感,体会语境,更能有助于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增加阅读实践,是实现阅读能力飞跃的有效方法。新课标中强调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要把英语课程学习提高到拓展视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鉴于此,名著类阅读在英语阅读中所体现的地位就毋庸置疑了。董亚芬在"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一文中引用了诸多专家之言,强调了英语教学应该坚持重视阅读的原则。她认为"广泛阅读及多读原著是学好外语不可缺少的条件"。从教师角度而言,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用的时间是最多的,然而,与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不同的是,阅读教学往往收效甚微,而名著教学更是如此。因此使得教师和学生一样,对阅读教学越来越缺乏兴趣和信心。

2.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高考升学率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学生们越来越热衷于做习题,而普遍忽视了阅读本身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英语课本以外的阅读,,即使学生抽出时间去读,往往更关注现代流行文学, 而对经典的英语小说则很少涉及。除了学生对名著类小说本身缺乏兴趣之外, 他们普遍觉得长时间的阅读未必能换来成绩的提高,没有办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与此同时, 部分教师也未把英语小说阅读放在教学的重点, 同样也认为时间和精力的投资与收获不成正比。

究竟是何原因使得英文的名著阅读走进了这样的困境?根据笔者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的问卷调查,可将原因大致归于以下几个:

2.1 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报刊、杂志、流行文学等更为青睐。在我的问卷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对阅读趣味性的课外读物最为感兴趣,与之相较,爱好经典文学作品的人数则不足5%。 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她们一般以"有趣"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导致所选材料品味与文化素养并不高。而轻松愉快的读物恰好符合了他们热衷时尚,追求个性的年轻特点。

2.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获悉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 而网络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丰富、展现方式浅显易懂而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力, 也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如此快节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改变传统的阅读习惯,互联网渐渐的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纸质文学书籍的阅读兴趣,从而降低了他们购书与读书的欲望。与纸质书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信息化载体对于传统阅读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2.3 学生词汇量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名著阅读的效果。英语名著中会出现一些较为生僻的单词和结构较复杂的长句。学生的词汇量相对贫乏,而且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阅读策略的掌握还不够好, 这无疑就增加了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但是,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始终限制在高考词汇手册的范围内。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部分教师误以为似乎只有精读,只有把词汇和语法讲透、练够,才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3.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

3.1 让学生为阅读做好充足准备。在学生的阅读发展过程中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的语言知识储备水平,学生们应该在阅读英语文学名著前积极储备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从而使这些知识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而在词汇、语法、文化三种知识中,词汇对阅读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因此,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主动积累词汇,为阅读进行"物质"储备。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去克服困难、优化方法、科学安排时间、并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从而使学生更有效的做好阅读前的准备。

3.2 从缩略版等简易的名著开始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美国教学法专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指出:"学生吸收外语有一个前提,即语言材料只能稍稍高于他们的语言理解水平。如果难度太大,就会劳而无功。"作为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精简的,并且词汇、句式与教学任务相符合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篇章理解,重难点句型等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精读的方式,确保学生将名著的最精华、最关键的部分理解好,近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理解这些段落的技巧及方法。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 ,教师也可以适当改编,使之更适合学生水平,但是改编后的文章要尽可能地保持语言的地道与原汁原味。

3.3 让学生欣赏英文原声电影,在兴趣的带动下,完成名著阅读。当纸质的书本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高中生的要求的情况下,原声电影的观看无疑会让学生增加兴趣。电影与文学本身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也被改编成了电影。这无疑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以及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电影中各种场景展现直观,可以使学生更直接的了解人物性格,内心活动,写作背景,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甚至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名著的印象,更能让名著的文化内涵得以体现。

3.4 让学生进行名著课本剧表演,在口语表达的同时,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可以让学生做到流利朗读故事片段近而进行分角色朗读,再接下来渐渐过渡到复述能力的训练。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复述能力时,便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在改编台词,背诵台词,直至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口语的表达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通过以上这些有力度的措施, 让学生在欣赏名著魅力的同时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并且,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成果,并及时对不合适的教学方式加以改正。

第5篇: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一、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的反思

(一)初中英语教学模式老套

大部分初中英语老师的教学模式较单一,教学风格陈旧,对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不足,还使用“哑巴英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老师通过对学生单词的听写检查,来了解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单词只是英语教学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满足英语阅读训练的全部要求,而且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是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进行思考、回答,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让学生在上课时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一些老师,对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了解不足,不能进行“分层教学”,导致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能力提高速度受限,英语成绩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学生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不科学

一方面,英语阅读教学重视的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无论老师的阅读分析做得多么详细,也不能替代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而现在的英语阅读课堂上,老师留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主动性,打消了学生学习的?e极性,严重影响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词汇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基础,但同一个英语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对某个单词的错误理解会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而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在对词汇进行讲解时,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并没有联系阅读进行深入的介绍,导致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很片面,即使掌握了很高的词汇量,在英语阅读中却很难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初中英语阅读范围太窄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的阅读材料,除了英语课本,就是学校要求的练习材料,大部分老师自己都很少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更不用说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课外读物了,即使有学生自己主动去读英语学报、英语书籍等,也没有人导读,很难长期坚持,最终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内容都是阅读类试题,对英语的文化历史、语言环境等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探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方面,初中英语老师自身应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不断扩大英语知识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英语单词时,要将这个单词的来源或其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详细介绍,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整个文章的脉络,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梯度的阅读训练,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重在坚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梯度的阅读训练。英语老师可以先找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的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文章,逐渐增加难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此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化背景对阅读的影响,在英语阅读时,对一些英语日常用语、成语、典故、专有名词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其文化背景,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以学生为中心,丰富阅读教学模式

一方面,良好的课堂互动可以让学生享受英语阅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不再将英语阅读当成是负担。这就要求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初中英语老师要对文章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提前设计好提问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初中英语老师还可以多安排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阅读,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了解文章信息,比如,老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对话、角色扮演以及演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电影经典台词等多种阅读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6篇: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下面我结合SEFC BOOK 2B Unit15 Destinations的教学实践谈谈任务型教学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

    一、教学任务设计:

    1.Leading-in

    To recognize the city’s names and useful words.

    2.Reading

    Skimming ---to know about the structure.

    Fast-reading ---to get the main idea..

    Careful-reading --- to find out some details.

    3.Practice

    Pair-work ---to make a travel report.

    Discussion ---to discuss where they would like to go.

    Imagination ---Suppose you are a guide to introduce China to the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二、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与Rio de Janeiro & Kitzbuhel两个旅游城市的相关信息。

    2.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如何介绍旅游胜地的特色。

    3.准确流利地谈论两个旅游城市的特色,培养学生在英语学科上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4.介绍自己祖国特色,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爱国意识。

    三、教学方法设计:

    Task-based method    Scene-teaching method    Communicative method

    四、教学程序设计:

    Step1.Leading-in

    To recognize the city’s names and useful words by showing pictures.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言思维,识记相关单词。同时,利用图片展示相关背景知识为后面的阅读任务打下基础。

    Step2.Reading

    1.Skimming.

    To look through the whole passage to know about the structure of it.

    2.Fast-reading.

    Task 1:To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tell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passage.

    Task 2:To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3.Careful-reading.

    Task 1:To scan the passage to find out some details in each paragraph.

    Task 2:To compare the two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此阶段设计Skimming,Fast-reading,Careful-reading,Scanning等任务,由学生自己讨论找出关键词,总结每段主旨大意,熟悉说明文框架,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章细节,精彩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填表格比较两旅游城市的任务相对比较容易,可以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给他们创造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体验成功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Step3.Practice

    Task 1:Pair-work  

    Make a travel report about Rio de Janeiro or Kitzbuhel to your partners.Your report should include useful travel information as attractive as possible.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发展合作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Task 2:Discussion

    Work in groups of four.Discuss where they would like to go,Rio de Janeiro or Kitzbuhel.

    Then report the decision to the class and give the reasons.

    通过讨论来拓展学习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前边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更为学生向最后的高级任务发起冲刺奠定了扎实基础。

    Task 3:Imagination

    Imagine that the biggest tourism season is around the corner. Many visitors are coming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Suppose you are a guide of Tourism Agency, introduce China to the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第7篇: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和批判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1.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应用价值。

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背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名作,做了许许多多的笔记,最终却很少有人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及分析文章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仍存在着“程式固定,千文一面”、肢解文本”、“统一答案,抹煞个性”的弊病.学生在阅读中缺少反思和批判意识。

二、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

国外较早研究反思的是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洛克认为反思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省自照,是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斯宾诺莎则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作“反思的知识”,而“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1]第一个真正系统论述教育与反思关系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Dewey),他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1933年)一书中认真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2]美国学者恩德・舍恩(D.A.Schon)在《反思性实践者:专业人员如何在行动中思考》(1983年)、《反思实践者的教育:走向专业中教学和学习的新设计》(1987年)这两本著作中,阐明了他对反思性实践的理解。[3]

自从20世纪80年代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首次引进国内,至今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论文也不断涌现。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将外部结论式知识强硬塞进学习者的头脑中,而是通过学习者对知识产生的过程的理解从而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过程。

1.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学生能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3.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

1.初中生在阅读中反思和批判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缺少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阅读完文本之后没有自己的反思和见解,没有对文本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2.初中生在阅读中反思和批判能力的内容研究。

具体研究结合文本阅读、课堂生成、课后总结

文本阅读,指的是7-9年级语文文本中包含的能激发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课文。

课堂讨论,指的是教师在课堂环境中引导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和课堂交流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这其中包含着学生的质疑和思考。

课后总结,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文本、课堂学习之后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能用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来,这可以是课堂学习的反思,可以是对文章内容或作者观念的批判。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创新点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

批判性能力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它包括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可能为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

本课题创新之处在于:当前关于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很多,而没有就中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专项研究,如果能形成研究成果,将会以点带面,促进区域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1.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存在的问题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和批判的情况,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前期调研。通过调查发现,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评能力的效果极其不好,存在着诸多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现象。

2.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过程研究。

课题组成员通过实践努力,认为可以从“文本阅读――课堂讨论――课后总结”三个环节来实现过程的合理有效性。

3.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的方法研究。

(1)在文本阅读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

(2)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

(3)在课后总结中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

八、研究成效的分析

1.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1)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某种固定学习模式,形成一种保守心态。

(2)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厌恶语文阅读学习或无积极意识学习,只是课堂上为学习而阅读,课外根本不涉及阅读知识,又导致了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极低的效果。

(3)学生极期望一种开放、合作、探讨的教学态势,期望教师从知识的单向传授的权威模式中走出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助手。

2.效果。

经过对初中生在阅读中反思和批判能力的现状分析,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

九、课题研究问题反思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把自己的阅读体验直接传达给学生的情况,而不充分观注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形成的自我体验,在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思和批判上方法上的指导略嫌不够。今后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思维和批判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阅读教学任教而道远。

十、主要参考文献

[1]章晋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1):53-55.

第8篇: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一、突出重点,瘦身阅读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基础的教学,文本才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有不少教师唯恐学生学得不够多,理解不够深,故而引入过多的资料,看似是为了开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实则喧宾夺主,脱离了实际,往往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效果。曾经听过一位教师讲《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在导入文本的环节,她是以“音乐家”为媒介进行导入的,然后引出著名的波兰音乐家肖邦,并且对肖邦进行了一番详尽的介绍,然后又是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这些内容占去了这堂课一多半的时间,真正用于文本阅读的时间微乎其微。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的文本阅读,再多的知识也无法替代文本本身,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好。很显然,这位教师的教学偏离了教材,没有突出教学重点,教师讲得很累,学生也听得很吃力,其原因就在于忽略了文本本身,过于强调知识,从而影响到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紧紧抓住文本,突出重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轻轻松松感受语言之美,简简单单体验情境之美,明明白白感悟义理之美,这就是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因学施教,精炼教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以精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但是,有些教师刻意追求思考的华美,一味表现思想的深度,却忽略了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往往事与愿违。实践证明,越是精炼简约的教学语言,越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精心设计问题,锤炼讲授语言,巧用点拨艺术,善于激励评价,让每一堂语文课自然流畅,气氛活跃和谐。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首先设问:“同学们都见过麦田吗?”“苏格拉底通过摘麦穗这件事想让学生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然后带着问题让学生开始轻声读课文,在字、词、句上咀嚼品味,掌握故事情节和脉络,随后是精读,最后小结:“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最大的麦穗是你刚刚摘下的那一穗,要学会抓住机遇。”并让学生反复朗读,最为结尾。这样一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阅读,从字词句逐渐深入,渐渐接近课文的核心寓意,通过精读加深理解,最后突出主题,反复强调,这堂语文课就显得简洁明快,线条清晰,重点突出,让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作为教师,话虽然不多,但是表达精确,掌控有效,又适合这一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就有了简约高效的学习效果。只有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此年龄段孩子们的身心特点,用孩子们能听懂、喜欢听的语言,因学施教,言语精炼,巧妙引导,才能让学生不断深入阅读。

三、有效整合,简化教学方式

第9篇:阅读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小学低段课外阅读

(一)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特点:

小学低段由于认知水平发展的局限,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学习独立性也较弱,因此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以下特点:

1、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以培养阅读习惯、积累阅读兴趣、了解基本人文、科学知识为主。

2、低段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偏向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

3、低段学生课外阅读的形式偏向集体阅读。

4、低段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尚停留在对文字表面意思的理解。

(二)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小学低段的课外阅读正在日渐被重视,几乎每所小学都将课外阅读列入了学生的日常中。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还存在不少问题。

1、“放羊”型。

有些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只停留在口头,记得时提醒学生要多看课外书,至于学生是否阅读了、是否坚持阅读、阅读质量如何则完全不在意,也无任何指导。

2、“有头无尾”型。

有些教师每天只是在写作业时要求学生将“读课外书”这项作业记录下来,至于学生读了什么内容,读懂了些什么,读的效果如何完全不反馈,课外阅读只是一项作业的形式。

3、“蜻蜓点水”型。

有些教师勤则每月,少则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到两次的课外阅读指导与反馈,虽有教学的指导与反馈,但频率太低、间隔太长,效果也并不佳。

基于以上几种常见类型的“培养”,低端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独立学习的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均未有效地培养起来,并且还延误了最佳的培养时期。

(三)小学低段课外阅读规范的方法与建议:

1、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指导。

课内指导包括内容指导、方法指导、与交流指导。课外阅读在课外进行,低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尚在形成当中,因此课外阅读前进行有效的课内指导必不可少。在阅读内容、读书方法、读后叙述、读后评价等方面进行统一要求与说明,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是适合自己而且必须掌握的,哪些方法是可以帮助自己更快速、更深刻地理解所读内容的,在读完后又该如何将所学知识外化为语言,与同伴交流,从起点处扎实地指导学生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中阅读内容一年级宜以神话传说为主,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二年级宜以寓言故事为主,以启发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要目的。阅读方法可以泛读、浏览、速度为主,但必须强调边阅读边思考,读有所获。交流方式可以小组交流为主,也可以全班交流、与伙伴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互相学习的意识为主要目的。

2、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有效的反馈评价。

有发现才能有进步。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时时进行有效的反馈教师才能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心中有数”,才能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补足,才对对已达到的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与提升。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阅读是否有效,才能明确自己的阅读该如何进行才是正确的,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课外知识的能力。

课外阅读反馈评价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集中交流,以小组、班级甚至年级为单位,开展读书会,互相交流课外读书获得的知识;也可以个别反馈,如制作读书卡、读书小报等,将自己读书所得记录下来形成文字资料,这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可以与学校的活动相结合,与课内文本相结合,真正体现课外阅读的延伸性和实用性。

3、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课外阅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外完成也就是在家中进行。因此,家长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家长的支持与否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至关重要。在对学生进行课内指导的同时,也要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机会。真正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有效地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相关资料

(一)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发展的五个时期:

1、4-—6岁,神话传说期。对于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现的生活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

2、6—8岁,寓言故事期。对于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寓言故事发生兴趣。

3、8—10岁,童话故事期。对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经由想象所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这对儿童艺术情操的启发有所助益。

4、10—13岁,传记及传奇故事期。对于人间的谋求生存,征服及开发大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发生兴趣。

5、13—15岁,情感文学期。开始对与情感发展有关系的爱情故事发生兴趣。

以上为教师进行课外阅读内容选择指导提供参考。

(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想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读;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以上为教师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课内辅导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