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指由于药物、空气、食物等过敏或属于过敏体质等因素引发的以胸闷、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发作疾病,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2]。因此,特对本院87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突出。现将护理的过程与结果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74例老年支气管重症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诱发原因:92例为呼吸道感染,35例为花粉或海鲜等的过敏,28例为劳累,19例为精神因素,排除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与沟通困难者。根据掷骰子的方法将17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87例,其中对照组女38例,男49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9.3±7.8)岁,病程1.5~14年,平均8.1±6.5)年;观察组女42例,男45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为(68.5±8.2)岁,病程1.2~14年,平均(7.9±6.6)年。174例老年患者及家属均对护理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临床表现与性别构成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74例患者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祛痰、止咳、加强营养以及雾化吸入等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环境舒适、整洁。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持病房内环境的整洁与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患者恢复;(2)加强护理,由于支气管哮喘常在夜间发作,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半夜的巡视以免发生意外,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使患者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及时抚平患者内心焦虑紧张的心理;(3)治疗的护理,护理人员督促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按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时间、剂量;对需要氧疗的患者按时进行氧疗,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定期消毒氧疗仪器;协助患者定期排痰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4)日常护理:督促患者戒烟戒酒,禁止吃未检测过的食物,严格按照制定的菜谱合理用餐,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得其他疾病;(5)出院指导,为患者与家属讲解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如家中少养花草,保持家中空气清洁、定时通风,合理使用药物,注意饮食并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3]
痊愈:护理后患者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基本消失,且无复发;好转:护理后患者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好转,发作次数减少;无效:护理后患者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未发生好转或恶化,且发作次数增多。痊愈与好转即为有效,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满意:患者未发生不良情绪,护患关系良好;一般:患者偶尔发生不良情绪,护患关系基本良好;不满意:患者常有不良情绪,对护理人员工作表示不满,护患关系紧张,满意与一般即为满意。总有效=痊愈与好转之和,满意度是满意和一般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
2结果
2.1两组老年患者护理后有效率情况的对比分析
护理后观察组的有效率(97.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老年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的对比分析
护理后对照组的满意度(63.22%)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8.8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09
Orem的自护理论强调个人应对与健康相关的自我照护负责,护理的任务旨在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照护能力以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护理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和增强个体以及社会的自护能力。将Orem自护理论应用于老年护理实践,有利于帮助老年人调整生活方式行为向健康转变以及在疾病状态下的自我管理,对当前我国老年护理学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Orem护理理论
1.1理论背景自护理论的研究始于1958年,当时Orem在华盛顿州卫生教育福利部教育司担任护理咨询顾问,她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第一,护理是什么;第二,护士应该做些什么;第三,护士的工作成效是什么;第四,人们为什么需要护理;第五,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接受他人的护理照顾。正是在寻求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自护理论。1959年出版的《职业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指南》被认为是Orem理论的雏形。作为美国天主教大学课程小组委员会一员,Orem意识到将护理工作理论化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及人们的社会价值、社会文化以及对健康态度的转变,人们对护理的需求不断增长。Orem根据其丰富的个人护理经验,结合哲学、心理学、物理学、社会学、逻辑学,于1971年正式提出自护理论,《护理:实践的概念》则被认为是其理论的精髓和结晶。
1.2理论来源Orem的理论有学者将其归类为系统论、交互模式,有的将其划为发展模式。Orem定义的概念来自这些范式,自护理论由此演变而来。她对健康的定义、整体人的概念以及护理系统的应用都来源于系统理论。另外,Orem视有自护缺陷的人为社会依赖,将有自我照护能力并且能够满足一般的自护需要描述为一种更全面的发展。
自护理论符合Henderson的需要理论,也符合Abdellah等的功能理论。Henderson定义了14种需要,Orem的自护需要与Henderson定义的需要是类似的,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强调自我照护的能力。此外,Orem的自护理论还借鉴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塞里的应激理论,等等。
Orem提供了一个基于其他理论、创立和发展护理新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激励护士从其他学科理论中提取和衍生护理理论[2-3]。
1.3理论的主要内容Orem的理论由3个部分组成[4],即“自护理论”“自护缺陷理论”和“护理系统理论”。自护理论强调以自我照护为中心,最终目标是使患者承担起自我照护的责任,它说明了什么是自护,每个人都有自护的需要,自护需要是以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自护缺陷理论是Orem自护理论的核心,它阐明了个体不能或者不完全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照护时就需要护理照顾以及护理帮助。护理系统理论指出,护士可以依据患者的自护需要或自护能力的不同而采取3种不同的护理系统,即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1]。
1.4理论的主要特点Orem理论有以下4个主要特点:第一,普遍性。自护理论是当代应用最广泛的护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社区护理(在我国主要以健康教育的形式开展)、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开发了众多量表,其中ESCAI(Kearney and Fleisher′s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instrument)被惠特斯通和里德用来检测老年人健康促进及其阻碍因素,费尔登也用其监测辅助-教育的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中风患者自护感知的效果[5]。第二,创新性及清晰性。自护理论不仅强调个体对健康的责任,同时也强调了护理工作的艺术性,提出了如何判断并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这在当时的背景下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理论的3个部分及其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构成,简单明了、清晰度高,所用概念和观点多数是护理人员所熟悉的术语。第三,逻辑性。许多研究结果验证了自护理论有较强的逻辑性,如Tao等人的“社会环境因素对接受家庭护理服务的患者再入院的影响”的相关性研究中,清晰地阐明了接受家庭护理服务患者的自护需要、社会环境因素、自护能力与再入院(自护缺陷)之间的因果关系[6]。
1.5理论的局限性Orem自护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护理服务对象范围方面,Orem理论将护理对象局限于患者,包括急性病与慢性病,对健康人的应用阐述不够。自护理论需要患者与护士的互动,对于那些拒绝获得最大自我照护能力的患者,该理论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另外,Orem自护模式应用过程复杂,不仅要求护士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还要具备人文、社会、心理学知识及护患沟通知识及技巧,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护士具有高度责任感,既要满足患者自护需求,又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责任,以免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发生不必要的医疗事故[7]。
2.Orem自护理论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
2.1国内目前国内已有较多护理人员开始认识到应用Orem自护理论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意义。如张连辉[8]在一项运用Orem自护模式对群居老人进行护理的研究中,根据老年人自护能力的不同,分别为其提供不同的护理系统,结果显示,自护模式对提高群居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较实际的应用意义。陈汝文[9]对1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Orem自护模式,连续访视6次,使其基本掌握糖尿病知识和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有效控制了血糖。陈婕[10]的研究显示,应用自护理论进行护理,能够提高住院高龄慢性病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李小英等[11]以Orem自理模式为指导,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案,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随访,结果显示,老年人在力气、情绪、日常活动能力、行动能力、手功能、社会参与6个领域均有明显提高。
2.2国外国际上关于自护理论应用于老年护理方面的研究较多[12]。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2.2.1自护行为影响因素Piyanee[13]对泰国在1990~2008年期间,以Orem自护理论为指导,探讨老年人自护行为的20项研究做了Meta分析,发现影响老年人自护行为主要因素包括自我概念、社会支持、自护能力,次要因素包括家庭关系、健康信念、内在控制、健康状态以及外在控制。
2.2.2药物管理在美国,Susan等[14]以Orem自护理论为指导,探讨在医疗设施良好的社区,能够独立生活但服用多种药物的老人对药物自我管理情况,通过问卷和访谈收集信息,归纳法分析资料,最后提炼出3个主题:能否有效地管理药物,规律的生活以及适当的老化,使研究人员对这一群体的老年人药物的自我管理情况有了深入的认识。
2.2.3健康教育Pratsani[15]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现有条件、钠摄取量的有关知识、钠盐减少的自护能力、自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验证这些变量是否与Orem的自护理论相一致,结果显示,这些变量都与尿钠排泄量相关,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用Orem的自护理论清晰地作出解释,其中钠盐摄取的有关知识以及钠盐减少的自护能力是最重要的变量,对疾病的控制意义最大。该研究再一次验证了Orem自护理论在老年人健康教育中具有实践意义,研究者建议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护理人员,早期识别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潜在健康问题,为其提供有效的保健知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鼓励患者自我照护。
2.2.4院内养老问题在土耳其,Karagozoqlu[16]等基于自护理论探讨该国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厌倦感与自护能力以及这两者之间关系,发现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自护能力下降,他们普遍心情低落,并且这种疲惫和无力感影响他们的自护能力。
2.2.5预防性家庭访视在荷兰,Ada[17]将Orem自护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调查本国护理人员对老年人预防性家庭访视及健康教育现状,包括参与老年人预防性家庭访视的护理人员数、访视的时间、访视的预防疾病类型以及在访视中的具体活动等,结果显示,尽管政府和医护人员已经意识到预防性访视对于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工作量巨大,该国社区护理人员和护理辅助人员对这一活动的投入较少,主要以健康教育为主。Ada指出,在威尔士和丹麦等国家,早在1990年以前,预防性家庭访视工作已积极地进行,并且收效甚好;政府应加大投入,鼓励医护人员对预防性家庭访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2.6如何降低再入院率在匈牙利,Zrínyi等[18]研究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在住院期间是否有所提高,即评估护理工作是否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提出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是降低患者再入院率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呼吁,开发能够方便有效评估患者自护缺陷、对患者进行分类以及决策患者是否需要护理干预的测量工具。
3Orem护理理论对我国老年护理的启示
3.1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以来,老龄人口的发展趋势、老龄人口的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等已逐渐受到重视。根据我国学者和联合国人口司预测,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3.34亿[10]。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如何照护好老年人,缓解社会经济负担,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一直是政府和相关机构关注的问题。Orem的自护理论认为,人具有自我照护的能力、权利和义务,参与自护活动,能够帮助老年人保持功能完好,延缓衰老,享受独立生活的乐趣。由此,运用Orem理论,提高老年人的自护能力,鼓励其自护行为,参与自护活动势必成为解决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3.2探讨老年公寓护理模式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独生子女与赡养老人的问题凸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逐渐不适应当今社会形势,养老负担慢慢地依赖于社会,由此养老服务机构日趋壮大,其中老年公寓将成为养老服务机构的主要形式之一。彭艾莉[19]在探讨老年公寓护理模式中提议,可以运用Orem的自护理论作为指导,将公寓老年人自理能力进行分型,分别采用全补偿、部分补偿、支持-教育的工作模式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自护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老年公寓的有效管理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3应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自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60岁以上老年人的痴呆率平均为3.5%[20],已成为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和躯体功能影响最大、最令家庭负担沉重的慢性病。台湾学者王賓英在描述痴呆症日常生活照顾目标中提到“期待在照顾过程中,维持与增进长者的自我照顾能力”[21]。痴呆症治疗中的“职能治疗”,在台湾广泛应用,并具有显著疗效。职能治疗为健康照护与康复专业,注重个体的职能表现,帮助各时期痴呆症患者维持或增进日常生活功能,鼓励其继续主动从事相应的职能活动,保持患者的满足感,尽可能地帮助患者达到独立[22]。这与自护理论认为护理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提高自我照护能力相一致。由此,笔者认为,运用自护理论对于痴呆症患者,尤其是痴呆早期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延缓其疾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老年化战略[23],旨在帮助老年人能够保持较好的身心健康,拥有较健全的智力、心理、躯体、社会和经济的功能状态,将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24]。Orem的自护理论对老年护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25]。相对于国外大量的自护理论应用于老年护理的研究相比,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形式较单一。笔者建议护理研究者、护理管理人员、护理临床工作者应以Orem的自护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研究分析影响我国老年人自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积极探索提高老年人自护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尝试进行老年人预防性家庭访视活动等,最大限度地激发老年人的独立性,训练其独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
参考文献
[1]Taylor SG,Katherine Renpenning MSN,Renpenning KML.Self-care science,nursing theory 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11:242.
[2]Parker ME,Smith MC.Nursing theories&nursing practice[M].[出版地不详]FA Davis company,2010:544.
[3]Aligood MR.Nursing theorists and their work[M].Amsterdam:Elsevier Health Sciences,2013:530.
[4]Masters K.Nursing Theories,a framework for proffesional practice[M].Sudbury Mass: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2011:448.
[5]姜安丽.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3.
[6]Tao H.Ellenbecker CH,Chen J,et al.The Influ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re-hospitalization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home health care services[J].Adv Nur Sci,2012,35(4):346-358.
[7]陈天艳.自护理论在分级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7,13(9):1165-1167.
[8]张连辉.Orem自护模式在群居老年人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55(6):102.
[9]陈汝文.Orem自护模式在香港社区个案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355-357.
[10]陈婕.Orem自理模式提高高龄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护行为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2,12(4):33-35.
[11]李小英,刘志娟.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访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74-76.
[12]Gago EA,Lopes MJ.At-home care:interactions between nurses and the elderly/family[J].Acta Paulista de Enfermagem,2012,25(Spe1):74-80.
[13]Piyanee K.A Meta-Analysis of Self-Care Behavior[J].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2010,23(2):156-163.
[14]Susan L,Swanlund RN.Keys to successful self-Management of medications[J].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2008,21(3):238-246.
[15]Pratsani S.The Relationship of Basic Conditioning Factors,Knowledge,Self-care Agency,Self-care Behavior,and Urinary Sodium Excretion of Hypertensive Older Adults:Testing Orem′s Self-Care Theory[D].USA:Doctoral Dissertations of University of Tennessee,Knoxville,2012.
[16]Karagozoqlu S,Arikan A,Eraydin S.The fatigue and self-care agency levels of the elderly people staying in rest home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nditions[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2,54(3):322-328.
[17]Ada K.Preventive home visits to elderly people by community nurses in the Netherland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1,16(16):631-637.
[18]Zrínyi M,Zékányné RI.Does self-care agency change between hospital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An Orem-based investigation[J].Int Nur Rev,2007,54(3):256-262.
[19]彭艾莉.运用Orem自理理论探讨老年公寓护理模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73-74.
[20]陈传锋,何承林.我国老年痴呆研究概况[J].宁波大学学报,2012,34(2):45-50.
[21]邓世雄.失智症整合照护[M].台湾:天主教失智症基金会,2011:3-7.
[22]邓世雄.失智症整合照护[M].台湾:天主教失智症基金会,2011:33-40.
[23]肖新丽,谢玉林.老年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7-13.
[24]邹继华.老年护理[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73.
[25]Desbiens JF,Gagnon J,Fillion L.Development of a shared theory in palliative care to enhance nursing competenc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2,68(9):2113-2124.
电影中身在香港的桃姐中风后住进了养老院,而现实中内地的绝大部分失能失智的老人需要留在家中接受家人照料。
青松护理正是为这些失能失智的老人服务,无论是家人还是缺乏专业护理知识的护工,都不能替代护理师的作用,这是目前养老产业的刚需。
2002年底,王燕妮进入了商学院,此前,她已经确定了要创立一家叫做青松的机构,在商学院,她是众所周知的“青松疯子”,除了必修的商业战略课程外,她的所有选修课都是和创业相关。
王燕妮最初想做的是引入欧美盛行的中老年乐龄俱乐部,通过带领老人旅行等方式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可此路不通。国外老人多在二战结束后的婴儿潮出生,创造并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财富,成长中经历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欲望强烈,自然不甘寂寞。中国则不相同,老人并未掌握财富,活也自制隐忍,娱乐消费是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
这群相对健康老人背后的另一个群体,则是失能失智、术后恢复期的人群。我国有将近3300万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简称“失能老人”),民间估计有将近4000万,无论以哪个标准,我国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也最大。
这部分人群,就是王燕妮看到的刚需。即使100个人配备一个护理师,整体也需要40万个左右的专业服务人群。这是个相当巨大的职业缺口。
“青松俱乐部”改头换面成了“青松护理”,做上门护理,没有成功的先例,王燕妮只好从已经经历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寻找成功模式,没有一个能够照搬到中国,除了科学化、标准化的服务核心可以学习外,其他环节都需要本地化。
首先,国内人才结构不健全。在服务业成熟的国家,健康服务的人才分级明确,各司其职,医生和护士之外还存在着提供家庭护理的人才,在保姆、护工和养老护理员之间也有明确的技能分隔。而国内却不存在这样专业的职业认证,家庭照料多通过住家保姆完成。
王燕妮选择“就高不就低”的人才培训,宁选有全日制医学护理教育背景、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服务人员,虽然在欧美等服务成熟地区,这样明显“大材小用”,但可以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从这点上,青松护理与众多基于住家保姆的生活照料服务区别开来。
王燕妮不厌其烦地重申“替代性护理”和“康复性护理”的不同。“替代性护理”就是常见的请护工来替代老人完成行动,这样的护理更简单,只需要代劳,但缺点是容易让老人因为长期缺乏运动而失去功能。康复性护理在在于延缓慢性病引起的身体恶化和衰退,并维持身体功能,目的是让老人与疾病和平共处。
中国触目惊心的失能老人数字也证明了这一需求的迫切,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3 岁,但实际的只有62.5 岁,剩下的10年中,很多人是在与卧床与疾病共存中度过。
即使是在高龄遭遇疾病的袭击,多数老人并未得到有效的康复。康复被分为先期住院期急性康复、中期专科康复医院康复以及后期住家康复,最为广泛和持久的住家康复却最为缺失,“脑梗病人完整康复80% 以上的功能,需要长达6个月的时间。”这个最佳时间把握住了,可以避免各种后遗症,而90% 以上的人并未得到及时康复。
长寿如若质量不高,也就失去了意义。专业护理的意义之一也在于能让老人高质量地享受生活,“经过青松护理的高龄老人,有些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睡眠中安详地离去。老人走以前生活品质提升了,心情不错,家里人虽然舍不得老人,也会对老人离世前的状态感到安慰。”王燕妮说。
本地化措施还包括照护者支持,青松护理为所有护理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这在国内属“先锋”之举。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的护理团队接触老年病患,日久难免会积累消极情绪,这在老年护理行业是情理之中,有些养老院甚至出现虐待老人事件。
青松护理针对多数人群,在北京老人接受每周三次的护理一个月需要花费800到1000 元左右,这已经是大多数家庭可以承受的价格。抱着改善养老产业的想法开始创业的王燕妮,想让这一服务被大多数老人都用得到,用得起。
【关键词】 老年痴呆;健康教育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由脑部疾病引起的综合征,常常具有慢性及进行性加重的特点,表现为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的紊乱,包括:记忆、认知、定向力以及人格的改变,患者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表现出明显的智能缺陷。该病起病隐匿,病因未明,而老年性痴呆以60岁以上的老年期(或65岁以上)最为多见,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发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0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为20%左右[1],AD的病死率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2],因此合适的健康宣教对延缓AD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一定帮助。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1.1 AD基础知识教育 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3]。因而,让患者及家属了解AD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常见症状及治疗原则等是十分必要的。
1.2 培养良好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 生活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坚持午睡,看电视时间不可过长。饮食易清淡,品种多样化,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多食核桃、芝麻、莲子、大枣、山楂、鱼、木耳、海参等益智食物。注意节制饮食,不可过饱。
1.3 安全防护 AD患者各方面功能减退,自我保护能力差,以及在情绪激惹、抑郁或意识模糊状态下可发生各种意外,因此在安全方面尤为要注意。在家庭、病房以及老年设施中都要把老人生活、活动的房间安排得整洁、简单、防滑,防止发生摔跤,对容易走失的患者,设计一个安全卡挂在胸前,卡上注明姓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等,一旦走失他人也可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防止发生意外。
1.4 认知功能训练
1.4.1 理解力、注意力、判断力训练 AD患者智力损害后恢复很慢,重点是促进其多用脑、勤用脑,刺激大脑的思维活动,可给老人阅读新闻,看画报、看喜欢的书,让他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另外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他们玩麻将、打扑克、下象棋、玩天九牌,护理人员在旁指点,这样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的理解力、判断力得到启迪,又能分散注意力,避免整天沉迷在幻觉妄想的病态中,使其住院生活过的丰富而充实[4]。
1.4.2 记忆力训练 强化记忆力锻炼,增加信息的刺激量,老人通过对往日的追忆激发大脑的残存功能,以此来阻止痴呆的恶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使痴呆症状减轻[5],如可根据老人的日常表现,通过其亲属了解患者过去的喜好,熟悉的事物等展开沟通,以帮助患者勾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1.5 对AD照顾者进行指导 据张月华等[6]调查发现,75.4%的照顾者缺乏痴呆患者的护理知识技能,93.8%的家属希望与医务人员面对面交谈健康教育知识。因此,要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必要对护理者实施有效的支持和指导,让其认识到调整心理状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患者亲属对待患者的情感表达方式能够影响患者的预后。对AD照顾者可发放AD患者保健手册和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利更好地照顾患者,提高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及医嘱依从性。
2 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形式
2.1 医院内健康教育方法与形式 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利用专题授课、AD健康教育手册、专题VCD宣教片、健康教育宣传栏等载体,也可根据每位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区别对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电话随访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传播健康教育的内容。总之,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内容要具体化和系统化,形式应多样化。
2.2 社区健康教育方法与形式 痴呆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十分重要,因此对全社会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痴呆的认识才能做到“三早”,社区健康教育对象包括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对当地医务人员主要采用讲课培训形式,使他们认识防治AD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成为一支社区人群AD防治的中坚技术力量。对社区人群,宣传途径有医生指导、社区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办黑板报、问卷调查、义诊等。
3 健康教育的评价
指标对AD患者的健康教育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安排,持之以恒。可定期进行测量,采用修订后的ADL[7]共有20项。总分最低20分,最高80分,单项得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MMSE[8]最高30分,最低0分,24~30分为正常,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目前,我国大多数患者在家庭由亲人或看护人照料,城市中不足10%的AD患者在各种养老机构接受护理,多数社区还没有特意发展适用于痴呆患者的服务和关怀设施,不能满足AD患者的长期需要[10]。因此,不断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大力发展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老年护理模式,以优质便捷、经济为原则,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构建和谐的老龄化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 屠丽君,麻丽萍,张燕红,等.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认知功能训练.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46.
2 辛胜利,周卡,尹学,等.群居老人痴呆症状调查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0,7(2):42-43.
3 刘丽萍,赵庆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43-45.
4 梁月冰,黎雪松,邓瑞娟,等.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训练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06,13(11):1-3.
5 王秀华.日本老年护理的特色.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74-75.
6 张月华,卢少华,徐永能,等.老年痴呆症病人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护理学杂志,2003,18(7):542-543.
7 张明园,Elena Yu,何燕玲.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工具及应用.上海精神病学,1995,7(6):47.
8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46-02
老年性痴呆是全球老龄化带来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老年性痴呆病人已达500多万,预测2025年将增至1009万,1 老年性痴呆可严重损害病人的认知和生理功能,使其丧失自理能力,影响生活质量,痴呆病人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还给陪护者带来身心压力,如何做好痴呆病人的护理及给陪护者提供支持是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提高痴呆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我院根据老年痴呆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状况,开展对老年痴呆病人生活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0月病区收治的老年痴呆病人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岁,生活需协助者5例,不能自理病人25例,卧床病人5例。
2 护理
2.1 评估病人:对痴呆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如记忆,定向 感知 语言和完成复杂步骤工作能力如何,个人爱好,读书,社会活动等,病人有无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生活自理能力,肢体功能,时空定向力和其他智能方面是否受损,对其全面评估后可利于针对性护理。
2.2 做好生活护理:痴呆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在饮食吃药,卫生,大小便,睡觉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护士及家属督促或协助,饮食方面应合理安排病人的膳食时间与饮食结构,以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用药方面,指导和督促病人按医嘱定时服药,要亲自查看病人把药吞服下去,确保用药安全,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个人卫生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口腔的卫生,要求早晚刷牙,洗脸,勤剪指甲,定期洗头,洗澡,勤换内衣,被褥,给予卫生指导,采取措施制止不卫生行为,如随地大小便,捡地上东西吃等,卧床不起的病人,大小便失禁,应做好皮肤,口腔护理,防止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要求他们按时起床,就寝,进餐,使之生活接近正常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2.3 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研究表明,2 愉悦的情绪对维持与促进病人的精神健康和预防脑老化有积极作用,因此,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改善其病情有很大帮助,医护人员要了解老年痴呆病人不能自我确认,对世界感到陌生以及易产生恐惧的心理特征,要宽容,理解,给予更多的关爱,改善其情绪与心境,与病人接触时,应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根据其心理特点采取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予以疏导和调节,同时和病人家属有效沟通,让他们多关心,体贴病人,常到医院探望,和他们谈心,沟通,并让老年痴呆病人与同龄人一起聊天,解除其心理压抑。
2.4 安全护理与指导:老年痴呆病人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如误服,误吸,跌倒,走失,烫伤,自伤和伤人等,医护人员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安全护理及指导,特别是陪护人员的安全护理知识指导十分重要,要经常巡视病房,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有专人看护,床边上床栏。
2.5 康复训练:老年痴呆病人的康复训练包括以下2个方面智能认知训练,认知训练包括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训练和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根据病人的病情,让其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作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给病人提一些问题,让病人回答训练立即和表达能力,让病人多了解外部的信息,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平时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病人的记忆锻炼,效果更好 3 智能训练可加强病人的思维活动,延缓其记忆力衰退,保持联想,维持原有的智能水平,维持和改善病人的自理能力,肢体功能训练,老年痴呆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不灵活或障碍,发展下去会引起肢体屈曲,僵硬,因此,要做好病人的肢体功能锻炼,轻症病人可在陪护人员看护下在病区内或医院的花园里散步,做操,改善其肺功能和活动能力,卧床的病人应给予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按摩等,防止肢体僵硬,肌肉萎缩
2.6 支持陪护者:陪护者由于知识缺乏,特别是护理技能的缺乏,在给予重症病人的帮助过程中,深感疲惫,有研究表明,陪护者的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行为问题发生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对陪护人员进行痴呆疾病常识的宣教,通过提高陪护人员的护理技能,更有效地配合护士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全面护理,同时也为病人好转出院后居家护理打下基础。
3 小结
通过对35例老年痴呆病人的精心护理.以及陪护人员的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5例病人中,5例需协助病人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25例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有10例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其余的维持原来的水平,卧床的病人有1例全身消瘦,营养差,心功能衰竭而死亡,护士是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的直接护理者,也是病人康复回家之后居家生活护理的指导者,因此,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习新的护理知识,为老年痴呆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预防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欢度晚年。
参考文献
[1] 王芳芳.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居家护理进展[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 54-55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护理
护理老年性血管性痴呆(VD)即由于脑卒中而并发的一种智能障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仅使自身生活质量下降、身心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做好痴呆病人的护理是提高痴呆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我院据患者特点、临床状况,对患者实施饮食、行为、心理、家庭护理干预,观察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康复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病区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30例,选择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岁;生活半自理状态6例,不能自理病人19例,卧床病人5例。
2 评价病人
首先对痴呆病人进行相关评估,以便利于针对性护理。
2.1 病人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工作能力。
2.2 生活自理能力、肢体活动能力。
2.3 病人个人爱好、读书、社交活动等。
2.4 病人是否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是否出现抑郁、焦虑状态。
3 护理方法
通过饮食、行为、心理、药物等多方面护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认知、言语、肢体活动能力等明显的提高。对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全面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3.1 饮食护理 对患者做好饮食护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康复。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以防便秘,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便扩充血容量,能起到降低脑梗塞发病的作用。食物品种要多样,营养搭配合理。对病情较轻,尽量让病人自行进食,以保留、提高生活能力,要保证环境的安静、整洁,进食应慢;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应协助进食,必要时给予喂食。
3.2 安全护理 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安全认知能力下降,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隐患多,很容易发生意外,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比如误吸、跌倒、烫伤、走失、误服等,做好痴呆病人的安全护理很重要,医护人员要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安全护理及指导,尽量保持病人居住环境整洁、规整,把有洗涤剂、杀虫剂等有毒物品远离病人,把热水等能导致烫伤的物品远离病人,给病人制作能随时配带的卡片(包含病人的住址及家人联系电话)。
3.3 心理治疗 好的情绪对维持及促进患者的精神健康、预防痴呆有积极作用。因而,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心理护理的工作,对改善患者病情有极大帮助。医者要了解痴呆病人不能自我认知、以及对外界环境感到陌生、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特征,以宽容、理解,给予关怀,改善其生活态度、心理情绪。同时叮嘱病人家属,多关心、体贴病人,常探望、关怀病人,与患者谈心、交流,并鼓励老年痴呆患者与同龄人一起聊天,解除其心理压抑情绪。对于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病人要及时给予药物干预。
3.4 功能锻炼 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功能锻炼包括①肢体功能训练: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影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下去会引起肢体屈曲、僵硬、畸形,因此,要做好病人的肢体功能锻炼,最好能指导病人做正规的肢体康复锻炼,尤其是新发脑卒中病人。
3.5 陪护者培训 陪护者的健康状况能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行为问题发生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陪护者由于知识缺乏,特别是护理技能的缺乏,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常常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因此,应对陪护人员进行痴呆疾病常识的宣教,通过提高陪护人员的护理技能,更有效地配合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全面护理。
3.6 改善睡眠 睡眠质量差能影响病人的情绪、心理、行为等健康,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找出影响其睡眠的主要因素,寻找帮助其入睡的方法,有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尽量减少患者白天的睡眠时间,晚上临睡前避免进行长久和激动的谈话,避免入睡前饮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入睡前排尿,并使用能促进睡眠的方法帮助患者入睡,如喝牛奶,热水泡脚等。
另外,病房要定时熄灯,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必要时可给予口服药物辅助睡眠。卧床病人预防并发症:对于卧床病人护理更为重要,长期卧床患者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叩背,经常按摩骨突部位的皮肤,时时观察皮肤的颜色变化,预防发生褥疮,同时要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时的更换衣物及床单,保持床铺清洁及干燥,同时也要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肢体瘫痪者要按摩肢体肌肉,预防深静脉血栓,置患肢部位于功能位置上,进行定期的按摩,要适当活动关节,来预防关节的僵硬、变形及肌肉的萎缩;患者自理能力下降者,因长期卧床,容易患上呼吸道等疾病,护理人员应随天气变化及时帮助患者增减衣物,并指导或帮助患者进行扩胸等相应运动,来增加他们的肺活量,以便预防肺部感染;对于呛咳显着的病人,必要时建议鼻饲,减少误吸。
4 小 结
通过对此3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患者的护理例证,及其陪护人员的配合,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此3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需协助照料,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209例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有9例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其余患者尚维持原来水平;卧床的病人有1例消瘦、营养不良、心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对于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行全面、充分的护理,能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病人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有效改善病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庆新,倪小青,王崇屹,等.脑卒中与卒中后痴呆相关性研究[J].现代康复,2001,5(7):58.
[2] 黎朝茂,雷建明,廖耿.脑卒中后发生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24-2425.
老年性痴呆的防治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逐年上升,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也在提高。据统计,65岁以上为5%,70岁以上为10%,80岁以上为30%,85岁以上则高达40%,防治老年性痴呆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发达国家,老年性痴呆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位死因。
老年性痴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神经精神医学上称为老年性痴呆者,特指为阿尔茨海默病。1994年,美国前总统里根向新闻媒体公布他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从此人们对该病名称的知晓度大大提高。民众所说的老年性痴呆,多为广义的老年期痴呆,不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还将发生于老年期内、由各种原因诸如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梅毒、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以及某些内分泌、营养代谢障碍等所导致的痴呆也包括在内。本文仅就传统意义的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略作介绍。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化性变性疾病,起病徐缓,病程呈慢性进行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痴呆综合征,病因迄今未明。部分病人有明显的阳性家族史,即家族中曾有其他老人罹患同样病征,称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其他可称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年龄多在65岁以上,也有部分病人在老年前期45~65岁之间发病,习惯称作早老性痴呆,这些都是本病的不同类型。
本症病程进展缓慢,总病程一般为2~12年,平均8年左右。通常可将病程分为三期,但各期之间无明显分界,可以存在重叠和交叉。
早期,大致2~5年。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特别是近期记忆,“记得不如忘得快”,学习新知识困难,不能完成新的任务。诸如做事丢三落四,刚说的话或做的事转眼就忘,记不住日期,记不住熟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去某处拿东西,到那却忘记了干什么,给别人打电话,拨通后却不知道找谁、说什么,烧上水却忘记去看而烧干,由于说完话马上就忘,故常反复叙述同样的话或同样的问题。
中期,一般3~6年。记忆力下降更为明显,不仅是新近发生的事记不得,远期记忆也下降。病人无法正确回忆一生中发生重大事件的时间,如哪年结婚的?孩子的生日、事业上的成功等都忘记了。严重时,不认得当前的年、月、日,不知季节,不会因冷暖而增减衣服,外出后找不到回家的路而走失,甚至不认亲人,分不清自己子女的长幼。此阶段中,病人的认知功能明显减退,理解力、判断力下降,抽象逻辑思维困难,不能分析、归纳、区分事物的异同。表现在说话时答非所问,或文不对题、自相矛盾,别人难以理解他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此时期病人还可出现某些人格改变和精神病样症状,常由此求助于精神科医生。此期病人可以出现一些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张力增加、震颤、步态不稳等。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受损,多需家人帮助和督促。头颅CT检查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皮质中轻度萎缩。
晚期,多为病后7~12年。早、中时期的症状进一步加剧,表现为明显的智能障碍,与周围环境无法正常接触,语言支离破碎,表情呆滞,终日卧床少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神经系统症状越发显著,肌肉僵直,大小便不能自控,有的出现癫痫样抽搐发作。头颅CT显示脑萎缩更加明显。此阶段常因出现营养不良、肺部感染、褥疮,或由于护理不周发生跌倒、骨折等躯体合并症,导致衰竭而死亡。
丁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比较 李岩,朱海英,王运东
市内公共交通车内微生物监测调查报告 史玲,王玉营,董淑琴
26188例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张华,李照青
外科住院患者睡眠情况的调查分析 王红梅
太极拳在社区健身运动中的特殊作用 付丽霞
503例出生缺陷儿监测分析 贾贤凤,张建玲,马家民
应用TORCH检测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杜玲,孙爱霞,王静
健康教育在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作用 刘小平
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影响 张献芬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与体会 李秀芝,徐莉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吕强,杨建锋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候建峰,朱丽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庞秀英,周俊花
开颅术后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任秀贞,葛凯峰,田芳,郝海明
基层医院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急救护理体会 胡继荣,黄向军,王晓青
手术室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的防护 姜培君,卢会青,李瑞芹
护理程序在癌性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颜爱英,魏凌云,郭松菊
社区内新生儿护理指导 刘秋荣,闫洁,吴新举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高玲,李敬霞
三维正脊仪治疗椎间病的配合与护理 王成珍,刘广芬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董秀臣
老年胸部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 陈桂珍,杜霞,张彦梅
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的体会 刘红
对医院制剂药检人员在职教育及技能提高的几点看法 刘瑞琴
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的分析 林玉秀,田瑞云,王美玲
结肠癌致肠梗阻39例外科治疗体会 林九领,朱付林,蔡军
迟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并颅内出血20例临床分析 李玉丽
阑尾炎患者阑尾切除237例体会 梁明,隗振兰
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术60例临床分析 谷莺歌,吴钦星,杜允宏
自制速效痔息灵液治疗肛周疾病96例 海龙,那林
会阴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的应用 滕照清
异位妊娠56例保守治疗临床观察 李玉臻,厉宣英,徐杨
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在临床上应用比较 李宗生,杨晨曦,赵嫣红,王峰
用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通道28例报告 王清芳,张红霞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 赵慧清
阑尾结核11例临床分析 阴冠程,崔刚,明晗昕
蝶窦囊肿1例 刘晓君,李英
暂时性大脑半球遗忘症1例报告 刘延平,张红
不同群体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调查 于青,尹秀花
蓬莱市疾病监测点2001年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余美芝
滨州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分析 薛桂芝,李国强
1580名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前后情况调查分析 秦凤菊
乡卫生院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王敏
早孕试条在异位妊娠内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柳昭凤
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与教育技巧 范竹标
210例死胎原因分析 吕秀菊,耿金福,李长翠
下肢骨骨折肺栓塞的早期预防 李书玲,庞秀英,舒秀荣
下腰部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指导 张庆云,昝立静,张秋玉
系统性红斑狼疮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护理 王翠香
常见静脉输液配伍困难及护理 周桂荣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尿潴留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王沂军,刘迅,王庆兰,张晓燕,丁晓明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与急救 张霞,陈明霞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丁玉香,尹慧玲
静脉输液完毕时的处理方法 王凯平,孙明娥,仝爱萍
变异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牛庆琴,朱元风,鞠燕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39例体会 王瑞萍,宋霞,杨晓红
下腔静脉支架滑脱致急性心脏穿孔急性心包填塞护理体会 肖燕红,卢爱霞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59例疗效观察 陈建衡,贺伟,薛晓彤,郭培仁
针推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32例 赵立平,吴西博
逍遥散加减治疗妇科疾病验案 薛俊宏,陈马力,刘丽华
严重创伤及感染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王占魁
高血压脑出血昏迷病人不同病期的肠内营养支持 贾立新,范随菊
嗜铬细胞瘤40例诊治体会 冯幼伦,王少渠,张铁,李兆亮,叶欣
微波及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李岳峰,聂怀利,高梁昌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王娴,孙媛
根管治疗过程中放入金属桩的观察 王思成
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乔统兰,王玉艳
48例股疝的诊治体会 周德明,阎建伟,程晓麟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胰腺炎11例临床分析 张珺,李福康,王庆才,王常会,胡月华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患者脑电图分析 林巍巍,宋子云
60例眼外伤治疗体会 乔建华,刘广芬
血塞通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 张洪亮,刘学艳,张洪义
45例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分析 赵燕,郭冬梅,张萍萍,杜波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例报告 朱尚涛
阿米巴肝脓肿误诊致脓肿破裂3例分析 郭洪文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并发炎9例分析 耿金福,吕秀菊
机采两个治疗量血小板的质量保证和献血者安全性探讨 孙志芳,杨晨曦,李宗生
抗-HCV ELISA批内批间精密度探讨 李延华
非药物疗法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作用观察 杜玉花,孙乃玲
氟罗沙星治疗肺部感染48例疗效观察 周华
自制复方糖立平丸应用体会 宁中军,潘秀芹
血塞通加自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韩业群,孟祥远,陆竹,刘百万
嘉泰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观察 朱学莲,蔡蔚,孙慧清
349例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王宜海,胡海燕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刘叶玲,王春波
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 陈祥明,秦光,臧长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张燎,闫立军,诸葛春耕
黄精的现代研究进展 车勇,王宪冉,夏作理
临终关怀与疼痛诊治 孙玉浩,汤铭,罗光文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思考及政策建议 刘雅静
对城郊卫生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考 张婉如
浅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祝友元,庞连智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杨峰,李士雪
IC卡居民保健查体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侯献银,董兆华,郑松
WTO对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刘乃清,吴汉青
浅谈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张桂荣,苏爱军,孟玲
新型社区合作医疗初探 姚田玲,冯燕
建设药学基地保护利用泰山珍贵资源 刘克,何明菊
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朱春业,朱晓洁,杨梅
做好医患沟通的体会 李文珊,袁旺珍
对规范农村地区药品管理的思考 孟令安,杜宝春
护理应尽快走向社区 吴红
非典突发事件中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 陈先献,于国防,马吉祥,杨裕华,康殿民
泰安市2001~2003年食品卫生抽样监测结果分析 史风梅,王进力,周林
肥城市农村食物中毒资料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王泽臣
从餐具消毒看卫生管理的现状 刘士英,史风梅,王笃宝
肥城市托幼机构消毒状况调查 付志广
亚硝酸盐中毒临床分析 吴新举,张吉旺,刘青
深圳社区居民慢病健康知识和行为情况调查 练坚贞
1365名高一学生痤疮调查 邱玉芬,李仁贵,孙建国
格拉司琼在芬太尼无痛流产中的应用 张萍萍,张艳芳
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崔益鸿
做好高校计划生育工作的体会 亓利兰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 闫庆霞,乔明霞,李爱莲,王欣明
气管切开病人的沟通技巧 王念芬,张冠芹,杨香霞,于子旭
46例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抢救及护理 王炳玲,李秋云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张谦,刘宝丽,江俊霞
肌注后局部硬结的预防及治疗 俞卓美
静脉渗漏性损伤及处理 孙维香,孙启英,张翠萍
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袁道英
老年夜尿频多160例中药治疗与护理 张俊凤,薛玲,李淑芝
前列腺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综合护理 葛春燕
人工阴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1例 袁爱娣
应用"时间治疗学"对高血压用药的护理干预 王春英,高鑫,李国勤
静滴异烟肼致癫痫样发作1例的护理 李新兰,王玲
手术室护理人员针对HBsAg阳性病人的自我保护 李岩,李静,刘会东
老年护理中的沟通技巧 杨辉,郭金蕙,关云
2350例女职工阴道镜检查结果分析 赵兰
倍氯米松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尹华,卜雷,胡常全
依那普利、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冯钦涛
自制指套水囊治疗鼻腔后端出血32例 王云辉,王永强
高渗性昏迷15例抢救成功体会 吕小红,高云,张铁,冯幼伦,杨丽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的观察方法 杜波,张萍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 王永华,宋秀芳,张新琪
腹内疝合并肠梗阻诊治10例报告 邱梓怀
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张志海,杨明
参麦加肌氨肽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王虹,周华
套管针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潘风兰
NAH方案治疗1340例高血压病人效果观察 尚玉德,李庆胜
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感冒246例疗效观察 鲁志强
He-Ne激光的临床应用 姜效冰
超声诊断胎儿心脏外翻伴无脑儿1例 孟晓武,李伟,张锋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鞠端芬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招标方案探讨 魏芳
中外社区护理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焦红霞,曲小娜,焦庆萍
要重视牙周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工作 马家民
浅谈城镇社区妇幼保健管理 朱增柏,刘群,边爱玲
护患产生法律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肖富香,解玉萍,李树捷
肥城市1999~2002年性传播疾病疫情分析 李仁贵,邱玉芬,孙建国,张玉娜
山亭区餐具卫生消毒状况调查分析 高西防,宋颖
茌平县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调查分析 肖文丰,张荣新
健康体检15145例分析及健康教育对策 包卫芹
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教育 任伟丽,任冬梅,冯仰伟
糖尿病教育对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 丛红芸,赵海红
改良式输卵管结扎术960例分析 李翠英,董丽涛
婚前体检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分析 高爱菊
米索前列醇并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屈兴玲
出院指导对心肌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 许素英
早期康复锻炼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倪爱伟,贾冬青
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赵秀,安利
PCA泵及心理护理用于普外科术后止痛的效果观察 王秀荣,王金平
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口腔、咽部粘膜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龙会兰
类风湿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张彦梅,江俊霞
法洛氏四联征根治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曹珊珊,李希红
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赵彦萍
48例脑梗塞伴肺部感染的辨证施护分析 陈雪梅,曾庆丽,卢彩英
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张元娜,周春英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护理 张秋华,程军
实施人性化服务对护士的要求 李秀花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 李召华
静脉全麻下行葡萄胎刮宫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胡景玲
超声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价值 张红卫,张格云
笑气镇痛分娩临床应用观察 邵明鹤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王璐
右半结肠癌误诊原因分析 武志恒
结肠癌合并穿孔12例治疗体会 胡桂成
倍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48例临床观察 李寒莉,崔璇
BPM红外光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观察 王凯平,孙明娥,武金兰,仝爱萍
小切口皮下搔刮法治疗腋臭16例疗效分析 王攀
芬太尼、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体会 崔靖,姚军,张凡勇
前房型人工晶体致角膜失代偿的治疗 李智生,乔喜斌,孙勇强
鼻中隔粘膜固定器的设计及应用 乔建华,付刚,刘广芬,朱晓萌
一、广东老龄化趋势及特点
据20*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6.82万人,占总人口的7.91%。按国际上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衡量,20*年之后,广东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70~79岁中龄组的老年人口比例有所增加,一方面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另一方面则对今后的社会服务、福利设施规模、结构及分布等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逐步加重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经济发达国家进入“老年型”人口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都在1万美元以上,而广东目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若按官方汇率折算,只有20*多美元左右。足可见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
(二)老年人口的基本社会保障缺口较大,老龄化趋势和现实问题之间的矛盾突出
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较为软弱,广东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8.85%、28.06%。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几千年中国人传统的养老方式。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特别是"四二一"(两个中年人,赡养四个老人,抚育一个孩子)家庭结构的出现,家庭养老、育幼的压力增大,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社会化养老”的课题也由此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三)我国现有的老年人福利设施严重不足
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6.82万人,目前拥有各类城乡养老福利机构1988间,床位数7.5万张,收养长者和服务对象共4.6万人。*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94.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85%,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仅占老年人总数的0.8%。有儿女的老人可以依赖家庭养老,鳏寡孤独老人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政府救济上,也就是各级福利院和老人院。但目前国家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有限,不能惠及所有鳏寡孤独老人,以我们*市老人院为例,床位利用率已达到98%,可等候入院的老人仍需要排队,要入院还要等待一两年时间。
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社会需求
(一)传统观念与现代养老模式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道的民族,望子成龙,养儿防老这是不是传统的养老观念。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特别是"四二一"(两个中年人,赡养四个老人,抚育一个孩子)家庭结构的出现,一对年轻的夫妇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儿女,还有双方四位老人,如果家中老人重病需要长期护理,那么即使子女有一片孝心也会力不从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模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已由过去的“居家养老”转变为“机构养老”。现在很多住进养老院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的都是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而且相当多的人具有很高的文化层次,他们要求到养老院享受集体生活。在养老院里,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文化圈子,还能享受到规范的照料和专业的护理。
(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存在的优势
人到老年期,生理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老年人对体内外异常刺激的反应性、适应性、防御性及代偿能力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老年人成为健康最脆弱的群体。因此,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增多必然伴随着老年病患病率的急骤升高。家庭作为基本照顾单位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
(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在社会养老体系中的作用
国办福利养老机构是政府赡养三无老人的基地、是代表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对民办养老机构起着示范引导作用,是社会福利行业的排头兵。在满足三无、特困老人入住(政府给予补贴)的前提下,招收社会老人入住,不以营利为目的。是民政为民解愁,为党分忧的具体体现,它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创新发展思路
近年来,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造福了老年人、残疾人和诸多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样,社会福利社会化也为社会上一批热衷公益,心系慈善的成功人士搭建了一个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平台。目前,民间力量举办社会福利服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势头,但民办养老机构多数是由于实力不足,在设备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等许多方面还达不到《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法规的要求,只能收养一些生活上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老人。
(一)生活不能自理、患有疾病的的老人是最需要进养老院的,需要养老机构提供颐养、医疗、护理、康复、娱乐等服务。但目前相当多的养老院拒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能提供医疗康复等服务,老人精神上的需求就更难以满足。因此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应摒弃过去单一的救济型、供养型服务模式,以管理好、品牌新、服务有特色的思路,把眼光瞄向更高的发展方向。逐步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救济型向福利型,从供养型向供养、医疗、康复多功能并重型转变。
(二)针对老人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高档化,养老机构要做到:一.要满足老人集中养老与单独居住相结合的特殊需求;二.要开展康复健身与教学娱乐服务;三.要按照绿色环保要求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实现服务功能科学合理的区域划分。五.要确立适合老年人需求的重点服务项目。六.确立供养与康复、医疗并重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七.按照ISO90001:2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提供“优质管理和持续改善服务”。
四、*市老人院的创新发展探索*市老人院是一所集颐养、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大型国办养老机构,建院于1965年7月,现有床位900张。建院40年来,*市老人院努力办成对内在同行业起到示范、辐射功能,对外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养老机构特色的“窗口”。2002年我院管理系统顺利通过了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一)住院老人按生活自理能力分区
住院老人按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分住七个区:即慈慧一园、慈慧二园、慈云园、明心园、颐养园、慈恩园(医疗楼)和慈爱园。设有门诊部、化验室、文娱活动室和接待室等。慈恩园(医疗楼)是卫生局批准的医疗执业机构,有120张床位按综合病房模式管理,主要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特别护理、急危病人的抢救等项服务。慈云康复大楼拥有100张康复床位,可为老人提供康复训练、医疗护理等项服务。痴呆老人综合服务大楼主要接收老年痴呆症患者,主要为痴呆老人提供认知训练、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等项服务。明心园主要接收失明、弱视等介助老人,而颐养园则是接待自理老人安度晚年的养老区,即将建设的临终关怀大楼(慈爱园)是为疾病晚期的老年患者提供静谧、安宁的场所和专业化、人性化服务的园区。
(二)发展重点服务项目:
1.老有所医近年来我院有计划的引进医疗护理专业技术人员,2001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目前我院共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医生2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2人,住院医师6人。医技人员5人;护师、护士共82人;康复理疗人员4人;专业营养师1人,养老护理员130人。一般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都能够在院内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护理。解决了我院老人的看病难题,为老人及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基本上保障了院内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所需,成功的挽救了无数老人的生命。目前我院是*市公费医疗定点单位、*市首批医保定点医疗单位。
2.老年性痴呆康复训练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性痴呆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老年性痴呆患病率约占60岁以上人口的10%左右,在80-85岁的病人中有20%的老年人患有老年痴呆。是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位死因。为此,我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经过多方调查研究,于三年前在香港有关专家的帮助下,开办了老年性痴呆智能康复区,为老年性痴呆病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顾、智能训练服务,减轻社会及患者家属的负担。投资20*万元兴建痴呆综合康复大楼(慈慧大楼)的综合大楼,260个床位,内设居室、病房、智能训练室、心理治疗室,认知训练厅、功能训练厅、游荡花园、资源阁和老人食堂,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认知训练、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热线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3.老年偏瘫康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因脑中风引起偏瘫患者与日俱增。有关资料表明,75%的中风病人会有偏瘫后遗症。目前在偏瘫认识上存在几个误区:认为偏瘫是“不治之症”而忽视康复。使“久病”偏瘫老人生活质量下降,在病床上度过自己的佘生。我院针对为中风后遗症、骨折、骨质疏松等运动障碍的老年患者提供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业康复治疗法”等。这是为适应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而设置的康复治疗项目,康复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偏瘫老人恢复自理能力;另一方面是让偏瘫老人发挥残存的身体功能,防止变成“卧床老人”,从而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4.引入专业社工服务20*年我院开始引进具有专业化知识背景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了主管社工发展、老人活动、义工服务的社会工作部。将社工先进理念与技巧元素融入到传统的管理与服务中,提高传统服务的专业化技术含量。一方面用“助人自助”的理念指导个性化服务的开展,社工指导员工承认老人的特殊需求,负责老人需求评估、跟踪导住。第二,在专业化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个案、小组新的工作方法,充实了为老人服务的手段和技能。进入老人院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如果适应不好,老年人就会产生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问题,社工利用专业方法帮助老人重新适应新的环境生活。第三,利用专业化技巧规范了原有的团队活动,提高了住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规范了原先开展的老人兴趣小组,强调老人的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业余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社工专业技术对特殊老人以及特殊服务领域进行了拓展,老人特殊需求有了满足的新方法。通过二年的实践,社工被老人所接受,半自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全护理老人情感关怀、心理护理的比重增加。
(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老人们在经济有了保障的同时,更渴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增进生活的情趣,扩大社交的范围,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因此,我院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在院内有看电视、听音乐、打扑克、下象棋、读书看报、吹拉弹唱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增加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温馨家园。
1、院内万岁艺术团成立十年来,以"发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增进老人身体健康,丰富晚年生活"为宗旨,吸收对文艺有兴趣的长者,成立时其成员达130余人,年龄总计超过一万岁,故称为"万岁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样化、健康文明的文艺生活,由老人担任团长、副团长,分舞蹈组、唱歌组、乐器组等,充分发挥了老人的才艺和潜力,展现了新时期老年人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20*年1月参加"*老干部跨世纪迎春体育文艺表演邀请赛",获得"优胜奖";20*年9月参加"*老干部颂党80周年历程夕阳情文艺汇演",获得"铜奖"2003年10月参加"省直属机关''''精力沛杯''''文艺比赛",获得"奖"。艺术团的团员们每天都在充实、激情中退而不休。
2、为使住院老人身体、心理、思想全面发展,经过充分准备,我院于20*年9月28日(中秋节)开张了*市老人院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趣、促进健康,发挥佘热,奉献社会。开办课程有:法律常识,文学欣赏,历史,地理,安全常识,老年保健,心理卫生,计算机应用,园艺手工艺,英语会话,音乐欣赏等课程;学员根椐自身情况选修课程,目前在校学员60多位。
五、末来的发展思路
(一)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按照管理好、品牌新、服务有特色的思路,以创国内领先、国外有影响的新型老人院为目标。为了给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老人提供一个环境祥和、具有专业化、人性化服务的临终关怀场所,减轻临终前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也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垂危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生理痛苦,让弥留之际老人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使他们无牵无挂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市老人院投资1500万元,于今年下半年动工兴建临终关怀大楼。
(二)兴建门诊医疗综合大楼*市老人院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3岁以上,慢性病患病率近八成,而院内原设有的简易门诊和住院部设施简陋,只能进行简单治疗。今年6月富力地产集团捐款1508万元,下半年为我院兴建门诊医疗综合大楼。门诊医疗综合大楼规划建筑总面积6000平方米,楼高9层,将配备中、西医诊室、观察病床100张、X光室、检验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等,从而使住院老人患病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三)预防和规避养老风险随着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在进一步加强养老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依法、合理、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由于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工作不仅多了一份难度,无疑也增添了一份风险。面对风险:跌倒—骨折致伤、外出—走失、因喂饭—窒息、因洗澡—滑倒、因扶抱—骨折,心理问题-自杀等等。一方面加强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保障;二是加强养老服务水平等的软件部分的保障。
(四)关注心理问题,重视精神赡养老人要面对一个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其次是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再次是心理调适问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是人,人就有需求,我们不理解或无视老人们的需求,是对老人最大的伤害,会使老人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恶劣心境,甚至导致疾病复发或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五)走规范经营、品牌经营的道路目前我院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包括护理服务、医疗服务、生活服务临终关怀、康复、心理、娱乐等多种服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们的对文化生活、服务质素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因此要求服务队伍职业化,服务水平专业化,运行机制社会化,管理水平国际化。同时养老服务中技术、科技含量的急剧上升,对养老服务行业管理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后我院仍会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服务,把痴呆康复、偏瘫康复、临终关怀等项目做大做强。
六、目前存在的问题
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依托政府的的财力支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服务项目齐全。传统上以收住三无五保老人为主,现在也收住社会上在家养老有困难的老人。由于其设施完善、服务项目齐全,是政府投资的福利事业,有着民办养老机构没有的资金和政策优势,但在收费上也相对完善。实际运营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需求量大但床位有限我院因收费合理,管理完善,尽管床位已经发展到900张,一直以来仍供不应求。
(二)市场需求大但费用负担能力低大部分老年人退休金不足够负担养老费用。据调查,多数老年人为中低收入者,大多数老人每月能承担的费用有限,如得不到子女的资助,无法享受完善的服务,如“一对一”式服务。对医疗、康复项目收费等无法负担。
(三)家属子女对老人的养老花费持消极态度,把它作为一种无意义的投资,经常出现拖欠费用问题。
(四)理人员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社会上对养老服务仍然有一些偏见,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
(五)法律、法规不健全,致使遇到意外纠纷无法可依,因此,国家对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立法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