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商务礼仪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商务礼仪应用
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概述
(一)商务礼仪的概念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定的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些准则包括商务人员具备的礼仪、商务交往礼仪、商务宴请礼仪等。商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作为学校的选修课程,商务礼仪课程的开展对学生言谈举止的培养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掌握好商务礼仪的知识,对今后学生职业生涯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商务礼仪的教学现状
当前商务礼仪教学课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突出。课堂教学过程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商务礼仪教学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商务利益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社会的现实需求不匹配现象依然存在。
二、体验式教学法与商务礼仪课程的融合
(一)体验式教学法介绍
体验式教学的理念中体验是关键部分,体验是杜威提出的重要理念,他认为体验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学习、改造学习到新的知识。体验学习模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具体体验、第二步是反思观察、第三步是抽样概括、第四步是行动应用。在该模式下通过实体的物质来感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感受与新知识。体验式教学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第二点是具有一定的会意性,在体验式教学环境,学生需要自己领悟一些知识和理解。
(二)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情景教学模式是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融入到一定的情景之中,在从中感悟知识,领悟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商务礼仪教学过程中,想要加深学生的印象,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结合商务礼仪教学中的一些常见事项,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商务礼仪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到商务礼仪情景之中,体会商务礼仪的实际内容,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商务礼仪教学印象。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教学的方式,通过活动来模拟商务交流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之中感受商务礼仪中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商务礼仪技能。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体验情景,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不可能经历的场景,获得商務活动中的真实感受。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一)商务礼仪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
商务礼仪课程是非常实用的一门课程,对学生自身素养的培养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商务礼仪课程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验式教学法在商务礼仪课程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几点,首先要理清商务礼仪教学课程的顺序,商务礼仪教学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商务礼仪教育课程设计上应当有循序渐进的步骤,不但要分步骤进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同时还要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的结合,体验式教学法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要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进行商务礼仪的体验式教学活动,促进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
(二)商务礼仪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用效果
商务礼仪课程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点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才会在学习活动中更加努力的学习。商务礼仪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学生们可以自己组织活动进行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第二点学生们也更加喜欢商务礼仪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的意见和思想在这里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更加满意老师的教学成果。有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体验式教学方法很多时候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商务礼仪中的问题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四、结语
商务礼仪课程作为应用型课程,其课程设置具有现实意义,对商务礼仪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商务礼仪课程,认识到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性,积极的学习商务礼仪知识,对自身素养的培养与商务礼仪的掌握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商务活动,商务礼仪对个人、企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郝媛媛.体验式教学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04).
[2]邓瑶.体验式教学在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04).
关键词:商务跨文化交际;创新;人才培养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以及跨国企业的推动作用,人才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精通英语是国际商务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同的商务环境会让商务跨文化交际遭遇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还要了解与中国有较大贸易往来的主要国家地区的社会文化,拓宽视野,理解商务文化的异同,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介绍
《跨文化交际》课程发展与人类科学技术突破性的发展联系密切。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无纸化办公、电子商务、互动沟通等塑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巨大的地球被压缩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日益加速。尤其是中国的入市,作为WTO成员国,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交往主旨是大家必须沟通,需要接触、会晤、谈判、协商、讨论,这些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拉近了空间距离感,却无法打破人们心灵的隔阂。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地理、历史、发展水平等原因,形成了文化差异;国家的法律,规范,商务习惯,社会交际风俗等不同,这些因素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潜在的障碍、低效率的沟通、相互间的误解以及可能导致的文化冲突。
《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领域的具体应用。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商务人才的基础课程,涉及到文化和交际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和信仰等。认识各国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等问题,掌握商务跨文化交际技巧,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使外经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通过课程丰富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掌握并运用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分析文化冲突的原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创新
1.优化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对课程的重要性。邀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跨文化交际时遇到实际文化冲突形象生动展现在课堂。组织有海外背景的教师组成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研小组,选择与中国有紧密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进行划分,具体可分成美洲(美国、加拿大),欧洲(欧盟国家),亚洲(日本、韩国),阿拉伯国家(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进行课程划分,按区域进行授课。教师根据自身海外经历背景组织教材,教研小组进行整理。课程围绕文化的差异为主线,讲述文化的基本特征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语言的商务跨文化交际;非语言的商务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的理解;商务礼节和社会风俗(主流地区的文化和风俗案例);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管理。
同时邀请跨国企业商务人士介绍在商务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对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神秘感。商务人士能够将商务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授,同时加强课堂的互动,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2.课程使用双语教学,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并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制定针对相关国家、地区的商务跨文化交际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作演说汇报。通过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3]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目的在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学内容与教材精心选择或者整理和重新编写;注重提高学生外语基础和利用英语进行商务经济贸易活动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3.采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际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鼓励课堂讨论和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增进讨论和学生参与度。在课程教学中,老师在若干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地方,例如不同国家的风俗禁忌,商务交际的礼仪与技巧等,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己想到答案然后掌握知识。如果学生的回答错误或者不够完整,则由老师继续逐步暗示,让学生自我改正完善,得到答案。
课堂上针对不同国家的商务交际特点,风俗习惯等,通过让学生讨论、演讲、表演、游戏、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主动思考、自主学习。重点、难点的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讲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一般的理论部分和理论应用部分,如商务礼仪交际部分,则可采用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展示学习成果,对比错误礼仪和正确礼仪,标准礼仪示范,故事情景演练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准确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
4.多媒体动画和影视教学能够辅助教学。影视教学“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商务跨文化教学中,通过影视作品的实例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商务活动的了解,有利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影视教学模拟商务环境让学生身历其境感受商务跨文化交际的魅力。例如,讲授日韩国家商务跨文化交际时引用典型韩剧情景,鼓励学生模仿表演,抓住重点内容。电影作品中商务谈判的场景也是良好的教学素材,比如将电影《中国合伙人》与美国人谈判的场景作为教学片断,让学生指出美国商务谈判的特点和技巧,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将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记忆深刻。
5.设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实验锻炼,让学生到企业亲身体验模拟跨文化交际,尽可能缩短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感。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了解跨国企业的员工培训计划,以及参与企业的工作,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商务跨文化交际的环境,迅速融通团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配合学校的 “暑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依据实习企业的情况,开展跨文化交际策划方案的分析、研究和撰写,并每年定期开展一到二次商务跨文化交际比赛。
三、商务跨文化交际考核创新
《商务跨文化交际》在课程教学方面,任课教师分别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场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尝试,最终以创新的考试考核形式有效地评议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于课程性质,考试形式脱离传统的笔试考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考试模式,以国际商务酒会为主题进行考核。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期末考试以“某葡萄酒国际进出口公司商务酒会”为模拟背景,设置酒会的主办方致辞、入场自由交流、产品展示、自由提问、学生才艺展示、主考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要求参加考试的同学分别模拟酒会主办方以及日、韩、英、美等多个国家代表,以中英文双语应答,以此来考核学生在仿真跨文化环境下商务交际礼仪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情况给出单项分数,并根据一定权重合计总分。这种考核方式跳脱了传统笔试面试的形式,而以实务性情景模拟,来测试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实操技能。
创新的考核方式强调了考核过程,做到“学”中“考”,“考”中“学”;强调了因教施考,不再“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强调了全面考核,不仅考智力,还考素质,不仅考知识,而且考技能。
总之,商务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创新与改革从课程准备,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学校,教师,企业、社会应该积极配合进行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应该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双语教学,互动教学,配合案例分析,影视教学等一系列辅助教学,同时不能忽视实际商务环境的作用。随着外国跨国企业在华投资与日俱增和我国本土企业对外经贸联系日益加强,不同层次的跨文化商务活动更加频繁开展,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商务人才在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希望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能够培养出既懂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涉外活动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康莉.文化的边缘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J].外语教育. 2011(05)
[2]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02)
[3]苗淑华,邵迪.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9(02)
[4]王莎,管俊.案例教学法在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摘要:文章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1+N”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的定义、必要性、指导思想、内容构建出发,最后深入到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形成系统的阐述和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资源: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26-01
相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我国从2001年开始对教学资源展开研究。针对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论,焦点集中在以下方面:教学资源的内涵是什么?外延又包括哪些?综观学术界的讨论,可以总结出教学资源的两种定义:一是狭义的教学资源定义:二是广义的教学资源定义。前者将教学资源仅仅限定在教材上;后者则将外延扩大化,不仅包括教材,还包括其他能促使课程目标完成的因素。笔者认为,能促进课程目标完成的所有资源都是教学资源。根据商务英语课程特点及教学实际,可对教学资源做如下分类:印刷型资源、电子型资源、实物型资源。
一、研究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商务活动愈加频繁,社会对具有较强商务英语运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商务英语在我国属于相对年轻的专业,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00多所院校开设这一专业,从整体情况来看尚未成熟。因此,培养实用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各大高职院校密切关注的问题。商务英语属于专用英语范畴。在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真正发展是在近20年,虽已迅速成为当今的热门专业之一,但其专业体系的建设和教学都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教学资源、专业不成熟。而教学资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普及,只有对商务英语教育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创新,才能与国际接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二、内容构建
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在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下,整合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和重点课程的课堂教学资料、课程标准、课程总体设计、单元设计、课文视频、课文听力、课文教案、单元PPT课件、词汇资料等,便于学生自学。目前,高职大学商务英语主要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商务英语写作、综合英语、商务礼仪、经济法概论、商务基础、应用文写作。其中,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商务英语写作、综合英语这些课程注重英语基础。
2.商务英语背景知识与实务。商务礼节、实用商务英语技能、国际商务业务知识、国际贸易模拟操作等知识的学习必须与英语紧密结合,形成实用的教学资源,如商务英语口语实训、商务英语翻译实训、单证制作等课程。
关键词:国际化礼仪;汉语国际教师;中华礼仪;西方礼仪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众所周知,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礼仪。而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在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礼仪的国际化在国际间的交往中的作用日趋显著。因而,我们在学习自己国家的传统礼仪的同时,重视国际化礼仪的知识:了解国际礼仪的含义、特征;搞懂国际化礼仪与中华礼仪以及西方礼仪的历史渊源;认清国际化礼仪与其他名族的传统礼仪的区别与联系;树立起正确恰当的态度对待国际礼仪和学习国际礼仪,从而使其为我国的国际交往服务。作为汉语国际推广者的对外汉语教师,也应对其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文化障碍,在和睦的师生关系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便于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
一、国际礼仪的含义和特征
狭义的国际礼仪只要是指正式的、官方的礼仪。而广义的国际礼仪不仅包括正式的、官方的外交礼仪,同时还包括不同国家人民之间在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共同认可和遵守的各种礼仪形式。更详细地定义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不同国际的人民之间在长期的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并逐渐为国际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以一定的程序和模式来体现彼此之间的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行为规范体系。国际礼仪作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有着其显著的五大特征即普遍性、包容性、相对性、传承性和约束性等。
二、国际礼仪与中华礼仪的渊源
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早在西周时期的“周礼”里就体现出我国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制度。另一方面无论是古、现当代的中国,还是近些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全球国际间的交往中都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当今世界流行的国际礼仪许多都明显有着英国礼仪的痕迹,受西方的影响较大,但是国际礼仪也从中华礼仪中国有所吸收如:国际礼仪与中华礼仪一样也追求人际交往的和谐顺利。
三、对国际化礼仪的思考
(一)各民族礼仪的国际化倾向
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传统礼仪都有不同程度的国际化倾向。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广泛,也为了确保国际间的交往顺利进行,不得不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进行调整,使其与交往国迎合与全球大多数国家或民族的礼仪迎合。礼仪国际化之后便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分不清本国礼仪与国际礼仪的界线。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在学习了国际礼仪后便忽视了本国的传统礼仪,因而全球或许会有许多传统的礼仪会因被国际礼仪取代而逐渐消失。
(二)国际礼仪的动态发展
国际礼仪并不是一个界定了的亘古不变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各国都必须永远共同遵守的国际交往准则。即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国际礼仪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中。国际礼仪将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国际礼仪还会不断地吸纳一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礼仪,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为全球国际间的交际贡献最大的力量。
(三)认清国际化礼仪
虽然现在国际化礼仪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人们对国际化礼仪的认识和定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常常混淆国际化礼仪、中华礼仪和西方礼仪三者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学习来搞懂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知道三者之间在长期的发展中相互吸收、相互渗透。
其次,不能将国际化礼仪完全等同于西方的传统礼仪而一口否认中华传统礼仪,不能盲目地崇洋,认为西方礼仪优于中华礼仪甚至能取代中华礼仪。西方礼仪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并不是在所有的所谓的西方国家都流行且推行的礼仪。虽然国际化礼仪大多有英国礼仪等西方礼仪的痕迹,但要明白国际礼仪是世界各国人民在长期交往中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
1.对国际礼仪的态度和对其的应用
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国际礼仪而忽略了中国传统的中华礼仪;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排斥国际礼仪而忽视了国际礼仪的重要性。而是要我们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场合使用正确恰当的礼仪,从而促进人际交往和国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因为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联系愈加密切,交往更加频繁。作为国际交往的活动行为规范的国际礼仪必然会全面推广和普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是否懂得和遵守国际礼仪将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也需要将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礼仪传承和发展,是发扬光大而不是盲目地排斥甚至遗弃。汉语国际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汉民族甚至是国家的形象,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更应该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在与不同国际的学生的接触中,端正态度,正确恰当地运用国际礼仪。
2.国际礼仪的学习
我国社会活动的范围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被拓宽,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多,不同国别的人之间的交往也越加频繁,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去,也有很多外国人走进来。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加强与各国人士的交往,我们要懂得学习和遵守国际礼仪这种世界各国人民文明、智慧的结晶。。正如李晶教授在其《现代国际礼仪》中谈到的一样“在中国正走向世界,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学习和遵守国际礼仪对于树立中国和中国人民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与沟通,增进同世界各国建立长期、稳定、互信、友好的国家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学习国际礼仪时,不是学习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也要学习隐藏在形式背后的精髓和内涵。并在学习国际礼仪的同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语国际教师也算得上是中华礼仪的传承者和推广者,同时是国际礼仪的学习者和遵守者。
小结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礼仪逐渐受到了国际化倾向的冲击。中华礼仪的国际化对中国的国际交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中华礼仪本身的传承和发扬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试从对礼仪的国际化的几点思考出发,引起学界更多学者的关注,从而对国际礼仪的应用的同时将中华礼仪发扬光大。起着文化与语言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作用的汉语国际教育者更是要不断学习,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一方面,做到不卑不亢,发扬中华传统礼仪;另一方面,做到不骄不躁,尊重他国的礼仪习俗。
参考文献:
[1]李晶 ,《现代国际礼仪》[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李荣建,宋和平. 《社交礼仪》[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李莉,《国际化礼仪的特征》[A].《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6卷第5期.
《辞海》:秘书即领导的助手。
《英汉词典》:秘书缘于拉丁文secretarius,意即“可靠的职员”。
《现代汉语词典》:秘书是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1998年5月,国家劳动部(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其新颁布的《秘书职业技能标准》一书上将“秘书”概念定义为: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工作,协助领导处理财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服务的人员。目前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约达2300万人。
秘书节的由来
1952年春天,两位美国的资深秘书共同向美国商业部部长提出创立秘书周的计划,其主要宗旨是肯定秘书人员的工作技能、忠诚及工作效率以及给予政府及各企业的贡献,并且通过有效的宣传,引起人们重视秘书工作者在工作中发挥无限潜能。经过两人在华盛顿各界友人的协助,这个梦想终于在同年达成。
美国商业部长宣布,1952年的6月1日至7日为美国第一个秘书周,6月4日为秘书日。到了1955年,美国的秘书协会将秘书周改为四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而这周的星期三为秘书日,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1年美国秘书协会更名为“国际专业秘书协会”又于1998年更名为“国际专业行政人员协会”,简称IAAP。
三种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在中国,有三种国家承认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它们分别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全国秘书证书,它是在国内从事秘书职业的资格准入证明;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中英中心推出的剑桥秘书证书,获得此证书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还有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推出的LCCIEB秘书证书,这是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学员可继续进修专业资格文凭或到国外大学进一步深造,世界上许多大学都承认LCCIEB的证书为入学条件之一。
目前,这三种秘书职业证都分初、中、高三个级别。
我国外企秘书的划分
一般来说,初级秘书应包括公司前台接待、电话接线生、部门事务助理等,他们的职责一般比较单一,事件技术含量较低,薪金相对低一些。
中级秘书包括部门经理秘书、经理助理等处于中层管理者左右的秘书、中小公司的经理秘书,他们的权力和责任相对大一些,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能用英文写一般信函、起草报告和准备会议等。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薪水自然也高一些。这些人的年龄一般在25~35岁左右,他们不轻易跳槽,更关心发展机会。
高级秘书则包括跨国公司首脑秘书、董事会秘书、地区总裁秘书等。这是处于高级领导层的要职,他们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都需要多年甚至十几年的培养和修炼,因此年龄偏大,35~45岁,能起草重要的合同文本、懂法律、税务知识,有应急处理能力。这是秘书职位的顶点,到此时才能真正领悟秘书工作的全部内涵,而具备这些条件的女性凤毛麟角。
八成秘书需补课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商务活动并不以同一模式进行。因此,只有当培训管理层、销售员、技术人员了解产生跨文化交际困难和冲突的领域时,商务关系才能得到加强。同样,当商务活动者能预测到诸多共性的领域时,高效的跨国交际才能得以实现。最后,只有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商务活动者找到解决老问题的新办法,将文化视角和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结合起来的时候,大商务环境才能得以改善。跨文化商务交际产生的问题经常是由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参与者无法从文化上理解对方交际惯例、文化传统、思维转换中的决定性因素而产生的。从本质上讲,当有关个人或者集体带着民族优越感进行商务活动时,问题就会接踵而来。民族优越感是一种信仰,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种族文化无论如何都优于其他民族[4]。一般认为,民族优越感仅仅会影响到那些固步自封者或者对其他文化一无所知者,所以在自己的商务交际中不会是一个主要因素。其实不然,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因素常常会影响到一些开明者。民族优越感恰恰带有一定的隐藏性和欺骗性,任何文化中的成员会将他们的行为视为符合逻辑的,因为这些行为对他们来说是自然的,可接受的,行得通的。人们趋向于视他们周围生活的文化价值观为绝对的价值。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往往与其他文化中的价值观大相径庭,因此很多观念,如适当与不当,愚蠢和聪明,对和错之间都无绝对统一的界限。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因价值观不同而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由于没有人会认识到民族优越感的微妙形式塑造了我们是谁这一定义,国际商务活动参与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必须格外细心,有必要努力上升到以自我文化为主导的世界观之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须懂得,人们对待所接受信息的观念是如何因为交际中文化差异而发生变化的。
2语言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最常引起障碍的是使用不同的语言。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理解语言差异发挥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有了这个认识,商务顾问会建议客户采取必要的步骤列出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翻译的三个重点。文化之间的语言转换差错常常分为三类:1)易见翻译错误;2)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细微差别;3)使用同一语言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易见翻译错误,比起其他语言障碍来说,尽管频繁出现,但在双方之间不大可能引起冲突,原因有两方面。事实上,很多无实质意义的翻译错误会引起警示,这些警示容易引起重视。双方由此可以追朔错误根源,重新探讨引起错误的交际领域。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错误很容易被发现,但是这些易见错误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参与方的耐心。另外,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些错误可能暗示对被误解语言方的不尊重。当参与双方对同一语言的控制有所差异时,商务交际中重要的微妙掩饰性减弱了。事实上,同一语言中也会由于不同的方言而引起误解。当对语言处于控制一方和非母语交流者认为这种区分存在时,源于误解的冲突有可能发生。对待口音和方言的态度在国际商务中也会产生障碍。在很多语言中,讲某种口音是忠于或者亲近某民族或地区的观点很普遍。加拿大魁北克省使用带有巴黎口音的法语,西班牙有些地方使用墨西哥口音的西班牙语,在美国使用印度大陆英语也很常见,这些人有可能讲得很流利,但是却缺少亲近感。更重要的是,在意大利、法国、德国某些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表明了这些国家的地区关系和紧张局势。最后,民族偏见和阶级划分也通过社会语言学———语言的社会形式得到加剧,如地区偏见和种族主义。在美国,对市区、乡村、少数民族有关的口音的偏见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对有关商务能力、教育水平或者智力的偏见。同样的,有些文化中使用社会语言学来区分经济阶层。因此,在英国,不同的口音与贵族、中产阶级和底层社会相关,外国人经常不了解这些差异。
3环境和科技
在各种文化中,人们使用可利用资源的形式有很大不同。对于自然和科技的固有文化偏见会引起交际障碍,很多环境因素对于文化的特点和发展亦有深远影响。事实上,气候、地理、人口数量和密度、自然禀赋造就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毕竟,地理和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输、物流、定居、区域性组织的概念。比如,一个有丰富自然水域的多山国家比起一个干旱的内陆国家务必会发展多种运输方式。因此前者毫无疑问将发展水运主导的运输方式,后者则集中到公路、铁路和其他陆地运输方式。人口数量、密度和自然禀赋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出口和国内市场。例如,有巨大国内市场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比起国内市场或者自然资源不足的国家,看待某些行业的态度差异很大。由于文化上缺乏对待科技发展态度的灵活性,很多商人无法调整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来适应环境的差异。实际上,各个文化对科技以及科技在世界上所起的作用有不同定义。在控制文化中,如大多数欧洲和北美国家,科技习惯被视为本质上控制环境的有效方法。在征服文化中,如在中非和东南亚国家,现存环境被视为本质上正统的,科技则常处于被怀疑状态。在和谐文化中,如在很多美洲原土著和东亚文化中,则在现存环境和科技之间试图保持一种平衡。在这些文化当中,无论科技还是环境本质上都不够完善,这些文化中的成员将自己视为他们所处环境的一部分,不屈服也不主宰它。当然,过分概括社会指导哲学思想是危险的。例如,美国在历史上被视为一种控制文化,认为科技是正能量,可以让社会进步和发展,但肯定也存在大量异议,排斥这种观点。
4社会结构和历史
社会结构,正如它影响我们工作领域一样,通常由文化来定义。我们如何看待以下概念:如裙带或者亲情关系、教育价值、阶级结构、社会流动性、职业地位、经济层面、宗教关系、政治背景、性别差异、种族主义和其他偏见、工作态度、娱乐或者工作场所。这些概念领域对商务惯例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例如,美国、加拿大和北欧一些国家,其家族和亲属观念相对较弱,招聘员工时首要的方法是通过简历筛选。在这些国家的文化中,裙带关系被视作为一种出于主观,可能利用裙带关系保护不胜任员工的不当方式。相反,通过比较,在阿拉伯、中非、拉丁美洲、南欧文化中,排除亲属关系而雇佣陌生人被视作是不适当的。裙带关系既可完成个人义务,又确保信任度和责任性。陌生人似乎更胜任的观念是因为通过个人简历和面试优者会脱颖而出。赞扬的性质和对员工的激励可由社会决定,因为不同的文化赋予各种员工奖励体制,每一种体制反映出社会历史和文化价值。最终,当社会组织机构有很大差异时,商务交际中判断上的偏见很难消除。举例来说,美国人很难在无法反映美国公平价值观的文化层次结构上保持中立。又如,印度或伊斯兰世界中对待社会角色属性较弱的女性的态度,有可能会使得西方人感到困惑甚至气愤。然而,如果西方的商人无法消除商务交际中伴之而来的对对方的指责,他们将无法在所处的异国文化中发挥作用。个人可能会私下里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体制是不完善或者是不当的。然而,通常个人做生意的方式,必须在文化局限之内取得成功。一个人有可能选择不和来自某一种文化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但是一个人不能轻易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附加到他们身上,同时期望在跨国商务领域取得成功。
5权力的概念
不同文化看待他们社会中权力分配的态度不同。GeertHofstede,荷兰国际商务研究者,将这种文化差异的维度称作为“权力差距”,将它定义为“一个社会接受权力在机构和组织中不平衡分配这一事实的程度”。之所以一个特定社会中权力的观点会大大影响商务环境中的交际,是因为它形成了信息如何基于发信者相对地位和职衔而被接受的观点[5]。换言之,权力的概念影响了惯例和其他商务交际活动采取的特殊形式。在与以色列、瑞典人(他们的文化具有相对的分散权力或者“小权利差距”概念)一道工作过程中,和法国、比利时这些文化中的商人相比,我们可以期待更大程度上接受多人一起参与的交际管理模式,而后者习惯于根据权力决定模式,一般很少使用多人一起参与的管理模式。
6非言语交际
在最明显的跨文化交际维度差异方面则是非言语行为。一个人所言传递的文化知识仅代表此人所传达的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无论在何种文化中,身势语、衣着选择、眼神交会、触碰动作、个人空间的概念都传递着某种信息。一个精明的商人在一种不熟悉的文化中(或者此类文化代表中)做生意时,会花时间去了解在这些领域中的一般态度。简单以握拳翘大拇指为例,英国人视此为拦车动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视为,希腊则表示“滚蛋”,我们中国人一般将此视为赞扬的动作,不难想象,对此类体态语的不同理解会引起难以想象的尴尬局面。再如对于个人空间的认识,欧洲人,尤其德国人更为注重个人空间,两人交谈时距离较远。据统计,美国人交谈时个人空间约为91.5厘米,中国人则近一点,为50~100厘米之间,阿拉伯和拉美人最近一般不到50厘米。同一地区人之间不同的个人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发达程度,越发达的地区,人们则更注重个人空间。
7结语
关键词:商务英语;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228-01
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向前发展,当前我国迫切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外语,通晓商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善于跨文化交际的国际型商务人才。商务英语是我国涉外经济活动中的主要交际语言,商务英语在这一活动中起桥梁作用。商务英语涉及到营销学、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等许多边缘学科知识,商务活动涉及到对外贸易、技术引进、招商引资、商务谈判、贸易合同、国际支付与结算与涉外保险等范围,因此有必要研究商务英语本身的特点,从而能够在各个领域准确规范运用。
1 商务英语的概念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是英语在商务场合中的应用,是一种包含了各种商务活动内容适合商业需要的标准英文。商务英语以服务于商务活动内容为目标,集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于一身,为广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的一种英语变体。在当今这个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的世界里,包括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商业广告等在内的商务活动,无不涉及到英语的使用,在所有这些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都可统称为商务英语。因此,商务英语的内容不仅包含普通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法、修辞等语言知识。其内容还可以是商贸报刊、技术资料、英特网信息、商务广告、公司简介、公司业务资料、公司文化、广播电视节目,也可以是商务合同、商务协议、业务函电、商务备忘录、商务报告、个人求职信函、公函、票据、传真。可以是简单的业务口语,也可以是深奥复杂的经贸理论的阐释。
2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普通英语与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语言的商务英语相比,两者在基本词汇、句型、语法的使用上具有共性,但在专业词汇、语言特点、等方面商务英语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只有全面把握住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才能更为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商务英语的语言表达的意思。2.1 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
2.1.1 词汇的词义面较窄
许多普通英语中的常见词汇在商务英语中则有其特殊的专业含义。有些词汇在商务环境中的意思与其基本意思有些联系.但也有很多词汇在商务环境的词义和它的基本含义毫无联系。2.1.2 使用大量的缩略语
商务专业术语以约定俗成的缩略语形式出现,已被业内人士所熟知。如Reps代表sales reps销售代表,Ads广告,B\L(bill of landing)提单,L\C (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B2B(businesst0 business)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
2.1.3 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汇
大量的新词在商务报刊和书籍中大量出现.正在被许多专业人士所熟知并接受。Euro欧元,E―business电子商务,E―money、cash电子货币\现金,Soft―landing指(经济的)软着陆,Knowledge based economy知识经济等。
2.2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2.2.1 具备较强的目的性和客观性
商务英语的应用在完成交际任务或运用交际技能。无论在商务会议,还是打电话和讨论的情境中,交际的最重要特点是目的性。语言的应用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语言应用是否成功要看交易或事件是否得到好的结果。商务英语的使用者需要讲英语,且是为了交易的目的服务的说话人劝说他人按照自己提出的意见行事,目的是要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但在使用语言时,人们多使用客观性语言,避免使用主观性或带个人色彩的语言。
2.2.2 使用平实,准确的表达方式
人们在使用商务英语表达思想时,更倾向于使用明白晓畅,逻辑关系明确的方式进行交际,用具体的语言,准确地把信息传递给对方。商务英语要表达准确,不能言过其实,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尤其要保证数据的精确和术语的严格准确。传达信息时要把误解限制到最低点,而所花的时间要尽量少。因此思路最好要清晰,逻辑性要强,并且要运用逻辑的词语,如as a result,for this reason等。表达一定要简洁,特别是发传真或打电话,某些熟悉的概念可以用术语来表示,以避免累赘。
2.2.3 专业性强
商务英语具有独特的行业特点,专业性极强并大量使用商务术语。例如,用以反映宏观经济动态的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等。在进出口时务中,单证的术语包括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提单( bill of landing)、汇票(draft/bill of exchange) 等等。因此,商务英语的语言形式、词汇以及内容方面与专业密切相关,所承载的是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方面的信息。换句话说,商务英语语言的形式、词汇、内容等均由其所属的专业来决定。它是商务实践、商务理论知识的载体,因此耍充分理解商务英语的意义和内涵,必须有商务理论和商务实务等方面的知识。
2.2.4 需要掌握一定的异国文化背景,恰当礼貌的使用商务英语口语交际是由说话者和听者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等背景下,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的。只有当说话者对谈话的背景有着共同的认识和理解时,口语交际的目的才能实现。商务英语的使用也是如此,国际贸易人员需要与从未谋面或不熟悉的人交往,由于他们的时间安排较紧,会面时间较短。因此,了解国际交往惯例与文化,以及与商务英语密切相连的所谓商务背景知识如英美文化、跨文化交流、国别介绍等,才能使来自不同文化,讲不同母语的人能够很快彼此融洽。社交的方式和内容都体现出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因此商务英语用词的礼貌体贴,有助于老关系的加强和新关系的建立。无论何时,只要有必要,别忘了说“thank you” ,“would you please…”,“we would appreciate it…”,之类的语句,表现出诚挚的友情和由衷的尊重。要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他们的各种不同的愿望、要求、兴趣和困难,采取以第二人称“您”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第一人称为出发点的态度。
2.2.5 文体正式,措辞严谨
商务英语属于实用文体,内容和读者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措辞一般比较严谨,不像文学作品那样追求语言的艺术美。文体方面多为正式语体,不需要使用大量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增强写作效果,能用词组表达的尽量不用从句,能用单词表达的就不用短语。写作中要注意态度明确,切忌使用意义模糊的词语,影响行文的力度和效果。商务英语强调主谓语的重要性,通常将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置于主谓语中。多使用主动语态,向对方直接传递信息,达到易于理解和明确责任的效果。
2.2.6 遵循商务原则
商务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准确无误,完整具体。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业信件、合同等,涉及贸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要求使用的语言必须精确无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在这个过程中,商务英语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双方的真实意见,这不仅指英语语法、单词拼写、标点符号的使用务必正确,还要求提供精确的信息、数据,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专用术语。传递的信息不仅要准确,还要做到简洁,即只提供对方需要的信息,避免冗长,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双方节约时间。
总之,商务英语是涉及商务原则、交际技巧、商务礼仪、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语言,有自身独特的语言特点。进一步了解商务英语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商务英语的本质和功能进一步认识,进而推动商务英语的学习与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樊斐然,周彬.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现代企业教育,2006,(20).
[2]闫丽俐.商务英语中介词的语义分析和翻译[J].中州大学学报,2004,(3).
[3]刘白玉.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论文摘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决定高职毕业生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基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特点,本文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出发,结合他们的教学现状,提出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些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国际商贸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加人WTO之后,我们亚需培养大批熟练掌握英语、通晓商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具有商务实际操作技能的国际性复合型的人才。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间,我国许多高校和高职高专都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起步较晚、发展快,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未能与时俱进的情况下,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未能与高职教育的规模同步协调发展。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的棘手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出发,结合教学现状,提出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些方法。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通常定位为培养“英语十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其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是既包括普通英语的内容,又包含商务知识的特定内容。与普通英语相同的是掌握商务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务英语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商务英语教学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它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外事商务行业,为商贸、外事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功底和较强商务贸易能力,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行业经济一线使用英语进行相关商务洽谈、生产经营、外事接待工作的高等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可以说,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在侧重加强英语语言学习,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运用技能的基础上开设与国际商务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即以英语语言学习为基础,使之成为一门工具为学生所掌握,并借助这种工具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国际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胜任在英语语言环境下的商务活动。
二、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能力的要求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1知识能力
专业课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特征。合格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英语功底,而且要有丰富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单纯语言教学的教师转型而来,商务知识贫乏,缺乏具体的商务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深人、透彻地讲授商务专业知识或传授商务技能,造成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2.职业教育能力
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许多教师职业教育观念模糊,对突然开设的商务英语职业教育的发展认识不足,缺少信心,对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的研究甚少,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同原有的英语教育专业的方法没有多大区别。有些教师还是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加一张嘴以“满堂灌”的方式讲下来,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素质能力
专业课教师要将职业文化素质的教育融人课堂。高职的素质教育更加关注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将使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而非“教育家”,所以除了职业能力,教师还要在课堂中加强对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定位、职业实践、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吃苦精神等文化素质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并能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伙伴。 三、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办法
基于以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结合职业院校目前的教学状况,笔者提出以下三条途径来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中,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并对“双师素质”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①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②既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③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或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应该看到,教育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对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规定,在体现“双师素质”教师概念的内涵特征方面还不尽完善,个别提法也有待商榷。因此各地区高职院校在此规定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本院校的实际,都分别制定了各自的认定标准。但每一套标准都强调专业教师行业的经验、经历和能力。
为实现“双素质”,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可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培训。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在经济、管理、外贸、金融及营销等方面的专家给教师讲授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将教师直接送到企业从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提供给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具体案例会更加的形象、生动、立体。从教师个人来讲,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讲,考取外贸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证书包括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代员、单证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师等,教师可根据自己教授的课程从中选取。
2.推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坚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行业的从业经历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双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还要能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含智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个性化的、综合包容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师生偏离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师生互动性的模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符合新型高职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并利用网络平台、安装专业实习软件、创设虚拟的贸易空间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语言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能力
关键词实用性人才 高职商务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熟练掌握外语是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顺利进行所必需的,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此选择外语专业。但是,从各专业就业形势比较来看,外语专业人才就业形势却未必乐观。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作的调查显示,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适应社会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最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大力兴建商务英语专业。但是许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建设中大多借鉴和沿袭本科院校传统外贸英语专业的理念和方法,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出现了失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目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已形成共识。经济全球化对高职商务英语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快速提高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能力,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1 培养“通才”,一专多能――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商务英语的特点主要在于其教学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归根到底,实用性是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商务英语课程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它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一种西方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与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等,商务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除了传授英语知识外,传授管理、营销、贸易等专业知识,中西方文化差异也是必不可少的。进一步明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商务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l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的“专家”逐渐为“通才”所取代,具有较强工作适应能力的人为社会所需要。托夫勒指出:“鼓励那些对变革具有很强适应性的人。这些人很灵活,能为不止一个老板工作,或许还能同时起一个老板的作用。第三次浪潮的经济所需要的人也许并不具有终身专家的技能,而是在不同几个领域都具有经验,并具有把某一领域里的概念转用于另一领域的能力。”外贸行业一般从五个方面衡量一个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是“通才”。
(1)语言能力:学生能否通过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电话等联系方式与客户及时沟通,准确领会客户的意图和要求,顺利将询盘转化为订单。
(2)营销能力:学生能否通过网络、电话、展会等营销方式主动接触客户,寻找商机,开拓市场。
(3)商务礼仪: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学生能否适应多元文化,在接待工作中做到举止得体,安排妥当,使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4)金融核算能力:学生能否克服原材料上涨,汇率波动等不利因素,准确迅速报价。
(5)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能否顺利融入团队,发挥吃苦耐劳、主观能动和开拓创新精神。
为适应行业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及时调整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并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否则学生和专业便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2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立足的课程模块
现在很多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都是采用“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即在传统的英语课程里附加少量的非系统性的商务知识,例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商务知识掌握得比较笼统,零散,“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缺乏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适应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在英语教材选择时许多高职院校依然选用许多本科经贸专业教材,其结果是教材偏重理论,与高职学生能力水平不相适应,教师在教学中也难以展开与高职要求相适应的教学。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的提升,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语言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明确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性质,选择适应教材,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技能娴熟、善于交流合作、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2.1 构建职业综合性课程
在学生学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之前或同步开设相关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函电》、《国际商法》、《国际金融与结算》、《 国际商务合同》等。这种以统一任务为基础,整合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能使各课程之间更具有连贯性,不仅便于学生全盘理解和掌握各课程教学内容,更能同步发展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还可以开设专业任选课,给学生提供较大可选课程空间,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或根据未来就业方向需要进行选课。我院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模块为导向在学生大三时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如会计英语,旅游英语,英语教学法,会展英语等,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修,取得了学生的好评。
2.2 注重教材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商务英语教学因为其实用性,在教材选用上更应注重其真实语料的选用。来自真实场合并确定所选内容与将来学生使用的目标语场直接相关,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教材内容紧扣实际商务活动,教师还可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可以利用这些有效的信息将课堂活动紧紧围绕商务实践中将要面对并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的顺序展开,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英语,并用英语寻求解决办法,以英语为工作语言。这样学生在商务英语课程学习中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未来职业所需的实用专业商务知识。
2.3 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高职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就业导向要求的重点,是具有职业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需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把职业资格考证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我院自2006年招收首批高中毕业生起,就明确提出了“双证书”要求,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特点、生源素质状况及可操作性,制定了贯穿整个培养方案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附:技能证书一览表:
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多元化就业能力考核办法
3.1 在教学活动中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为突破口
商务英语专业可将实践课程分为课堂实训、校内实验室实训、校外实训基地预岗实习。增加实训、实习、设计的比例,突出语言应用能力。在制定本专业的教学执行计划时,将整体教学方案划分为对理论与实践教学 专业必修课的实践,即课堂实训,教师在注重理论及知识传授的同时,要用50%以上的精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就是应用英语处理各种商务及外贸业务的实际动手能力。我院2008年引进了PPSSPT商务模拟软件系统,在学生进行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同时,通过此软件进行模拟网上商务交易学习,真实体验了商务流程。此外,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专门成立了就业实践活动中心,与本地的花炮出口公司和各种外贸中小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次派遣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参观,并承担其长期外贸方向翻译与洽谈工作。
3.2 以能力考核为主导思想,在考试形式和内容上逐步进行改革
(1)考试形式应由以往的单一笔试改成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种形式:改以往的笔试客观题占主体为主观的分析、判断、解答、制作、书写占主体的形式,增加实际能力的考试。考试内容应侧重于近年来的商贸案例分析、英文外贸函电、翻译、写作等为要考核内容。(2)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程的考试,制订实践能力等级测试标准,并将实践能力等级考试与学生获取国家单项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督促学生不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校内实践能力等级考试和获取国家单项资格证书也赋一定比例的学分。(3)专业课程也可采取分组作业、公开答辩、完成任务等新的考试方法,网上营销操作及导游、购物表演等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我们应将学生校内实训成绩记入平时成绩,突出了对每个环节实践能力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王兴孙.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及要解决的问题[J].上海外贸学院,1998(4):l4~l8.
[2] 曾文雄.商务英语教学的实施方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