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学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文学现象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现象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学现象分析报告

第1篇:文学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不过,以往的分数单,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简化为一个个分数,不同学科对应着一个分值,看似简单、客观,但其实笼统而单一,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校学习情况,难以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作用。为了拿到高分,学生可能只关注应试内容和应试技巧,而忽视了自身全面发展,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层出不穷;为了拿到高分,学生可能只关注如何比别人分数更高,而忽视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当学生拿到分数单时,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对那些分数不理想的学生,可能会战战兢兢,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曾有报道称,苏州一些中小学生为欺骗父母,竟伪刻起班主任的私章和学校公章,复印假成绩报告单制造“好成绩”。

这种分数单还可能误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年聚会,家长彼此之间总是以“你家孩子考了多少分”作为重要话题,孩子的分数甚至成为家长“攀比”的重要内容。可是,有多少家长反思过这些分数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客观地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呢?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分数较高时,会用红包或者其他物质作为奖励方式;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分数较低时,总是恨铁不成钢痛批孩子。对于家长而言,分数单除了作为一个或奖励或批评孩子的依据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透过一张薄薄的分数单,家长能获取的有效信息相当有限,既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缺点,也不能清楚知道孩子在同龄人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更不能明确在家庭教育中该如何帮助孩子、弥补孩子的不足。这样的分数单又如何能承担得了引导家长积极教育孩子、促进家校合作的重任呢?

分数单衍生的种种问题,与分数单显示的学生学习信息过于简单密不可分。这实际上源于学校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式过于单一。

刚过去的这个期末,郑州某小学给一年级学生家长的不是分数单,而是“学业水平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将孩子进入小学一学期的成长与进步,通过一张张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学生的学业信息:

学业水平分析报告单上包括数学分项分析、语文分项分析和学习习惯分析。柱状表上不仅有标准分值、平均分值,还有学生的水平和标准分值、平均分值的对比。

学业水平分析报告不再简单地展现学生卷面分数。数学除了纸笔一项,还有口算、操作和教师评价。纸笔一项又细化为数一数、填空题、解决问题、写钟表上时间等六项内容。对语文分项分析中,增加了写字、识字、朗读、口语、教师评价。

学业水平报告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分析,是结合前期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进行的,包括书写习惯、善于积累、善于交流、善于思考、喜欢阅读等项。家长可以一眼看出自己孩子这个学期读了多少本课外书,孩子每天阅读时间是多少。

这样一份学业水平报告,背后所体现的正是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是用一个笼统的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对学科各分项能力进行分析;不仅以纸笔方式作为评价形式,还有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评价;不仅呈现个体学生学业水平,还具体展现个体在群体中的发展水平;不是简单用数字来展现评价结果,而是运用各种直观的统计图以及教师评语来展现评价结果。这样一份能够全面、客观展现学生学业水平的报告,有利于淡化学生对分数的片面追求,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更重要的是,这份学业报告能够帮助家长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学业水平,指导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有效促进家校合作。当学生的学业水平细化到各分项能力时,家长对学生学业情况也不再是以一句简单的表扬或批评就可以评判的了。根据学业水平报告,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目前的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比如语文学科,要加强的是识字水平还是口语能力,一目了然。这样可以明确孩子努力的方向。不仅如此,通过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分析,家长也能把握该如何引导孩子发展,比如有哪些学习习惯是要着重培养的,是否应增加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等。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学生学业水平的诊断书,而是一份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南”。通过这份报告,家长进一步了解教师对孩子的评价,结合孩子在学校中学业水平现状,明确家庭教育的重点,这将极大促进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一个促进孩子发展的“教育圈”。正如该校一名家长所说,以这种方式评价一个学期以来孩子的情况,更加全面、客观,这样的考评模式也将引导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引导孩子长期良性发展。

突破分数单,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当前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就学生的考试评价开展了多种尝试,但总体而言,目前这些尝试主要集中在个别小学的低年级段。我们不妨向更高年级、更多学校推进这类尝试,尤其要鼓励初高中积极开展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

第2篇:文学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儿童教育 电视剧 影响

21世纪是媒介化的社会,媒介带给我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电视对儿童的深刻影响已经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电视的出现导致了成人与儿童界限的模糊,童年在消逝。“电视改变了童年的生态,改变儿童的思维方式。”①根据《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36.00%的未成年人从3岁开始看电视,15.61%从4岁开始看电视,18.65%从5岁开始看电视。这说明大部分未成年人在6岁之前就开始了电视收视生涯。电视成为当代儿童最为亲密的“伙伴”。②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指出:“儿童之所以看电视,是因为电视对儿童有用”,③进入读图时代,视听语言的影响比读书更为直观,在儿童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儿童电视剧成为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外重要的辅助手段。

一、儿童需要的电视节目

按照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划分,童年期由四个阶段构成:0—3岁的婴儿期、4—6岁的儿童早期、7—12岁的儿童中晚期,以及13—16岁的少年早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电视剧的需求各不相同。

(一)婴儿期

以传统电视观念而言,0—3岁的儿童并不在电视媒体的受众范围之内。但因为英国儿童电视剧《天线宝宝》的热播,改变了媒介之前的看法。自2003年,英国BBC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天线宝宝》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之后,这部片子就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全国40多家省级卫视陆续播出。

研究表明,1—3 岁的低幼儿对儿语化语言以及简单的动作有着极大的模仿欲。1岁以后,婴儿的视觉也基本与成人相同,对鲜艳色彩比较敏感,对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体积等特征有了准确的认识和延伸,更容易被节奏性强的欢快音乐所吸引。拉康在《形成“我”之功能的镜像阶段》中说,“婴儿出生后的6—18 个月是第一个重要转折点——镜像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首次在镜中看见并认出自己,这种镜前的自我识别从此打开了婴儿的想象世界。”《天线宝宝》这样的儿童电视剧正是抓住了第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促进了婴儿想象思维的发育。

(二)儿童早期

4—6岁的儿童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突出心理是认为万物都有灵性。适合儿童早期的电视剧题材主要以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科幻故事为主。人物性格要简单,故事情节要简洁,故事表现孩子的童真、童趣,叙事艺术上表现出浪漫的色彩。

(三)儿童中晚期

在小学、初中时期,开始以自己的眼光衡量社会和他人。其通过学校、家庭的学习,以及与社会的交互式接触,习得更多生存的技能与方法。如儿童电视剧《家有儿女》用情景喜剧表现了三个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孩子的顽皮、对社会的不解,父母面对孩子如何处理问题,这一系列故事让电视机前的小观众学习了更多与社会相处的方法。

(四)青少年时期

身体和心理接近成人的青少年,以中学生为主体。其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更喜欢表现校园生活的轻松故事,而不喜欢太多的说教与引导。课余生活有更多科学含量的科幻故事也是放松的好方法。此外,由于处于青春萌发期,其对异性的关注和吸引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青少年电视剧应该在这一问题上适当表现、处理,正确引导,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出正面引导。如《十六岁的花季》等表现校园生活的青少年电视剧目前较少。

二、我国儿童电视剧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影视作品没有分级制度,在电视剧方面更没有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儿童进行细分,因此,我国的儿童电视剧受众是粗放式的。在儿童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也存在角、过于说教刻板、故事叙述复杂等问题,具体情况如下:1.创作意图上的误区。并非所有涉及儿童的都是儿童电视剧。儿童电视剧应以儿童为主要人物,以生活或丰富的想象力为主要内容,符合儿童的欣赏习惯和理解水平。目前,一些儿童电视剧要么充满成人式的说教意味,要么将儿童想象得过于低幼,脱离儿童发展的实际。2.在儿童电视剧的创作题材上存在诸多误区。尽管当前的儿童电视剧仍处于边缘地位,但近些年的儿童电视剧总量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儿童电视剧的题材越来越宽泛,既有现实题材,又有童话、科幻、魔幻等内容;既有表现的故事,也有以中国功夫为切入点的儿童电视剧。虽说总体上题材宽泛了,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科幻剧与魔幻剧,剧情颇为吸引人,但在少年儿童的正面引导上明显不足,儿童沉溺其中,起不到建立正确科学观与价值观的作用。3.在创作手法上,存在逻辑线索过于复杂、超出儿童审美能力的问题。越小的儿童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对复杂逻辑的理解能力越低,与成人剧相比,儿童剧更应考虑接受群体的审美能力。

从电视剧叙述结构理论来说,把几个故事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故事的叙述结构更适于儿童电视剧。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叙事结构注重对儿童生活的自然呈现,没有过于复杂的因果关系,更能贴近儿童的视角。

三、对儿童电视剧创作的建议

虽然近几年儿童电视剧的创作数量也有了大幅提高,但也只是勉强接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的儿童电视剧的产量应占全国电视剧总产量7%的标准。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作品得不到或是很少得到播出的机会。此外,儿童电视剧精品数量仍然较少,儿童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及人物形象不多。为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电视剧创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儿童电视剧创作首先要做到寓教于乐。如在“科幻”题材中,加入科学知识,在现实题材中,将文学、艺术、数学等知识融入到故事当中,将儿童电视剧变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2.在儿童电视剧中,要侧重表现童真、童趣、童心。表现真善美的内容,也要适当地表现社会现象,让儿童在与社会的交互式关系中习得生活技能和生存本领。3.由于电视剧的思维惯性,大多数儿童电视剧集数很多,过于复杂。儿童电视剧可以缩减不必要的情节,浓缩故事,精简集数,多出精品,让儿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注释:

①谭旭东.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26.

第3篇:文学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培养探究意识 激发创造潜能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之“发现・创新”里明确规定:“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那么,高中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怎样结合具体文本来培养学习者的探究意识,以开掘其创造潜能呢?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积极搭建探究、交流平台,是培养探究意识、激发创造潜能的有益尝试。

应该说,人类与生俱来具有“猎奇”心理,即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的。高中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初中的学习后,探究意识已经日趋鲜明,甚至已经呈现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其探究能力也已经初步形成。如果我们大胆借助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科学设计并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搭建探究、交流平台,精心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科学引领,常抓不懈,是完全有能力进一步深入培养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开掘其创造潜能的。例如,我们在执教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时是这样做的:

在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时,我们引领广大学习者广泛合作、深入探究祥林嫂的死因。首先,由教师设置一个学习情境――1924年冬季祝福时节,北风瑟瑟,雪花飘飞,我国江南水乡鲁镇街头,发现一具女尸,她是谁?干什么的?怎样死的?然后,告诉学生到文本中寻找科学答案。学生在速读文本的基础上基本明确了该问题(相当一部分人原本对文本或该故事就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设置了新的学习情境:现在,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我们特意成立了“特别专案组”,将对此案展开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特别专案组具体分为案发背景调查组、现场勘查组、档案资料调查组、社会关系调查组和新闻组;现在,各小组进入工作状态,进行具体调查。在各个小组合作、探究,即深入阅读文本,进行深入调查过程中,老师又提出明确的要求:现场勘查组要大胆整合文本中关于祥林嫂的肖像与神态描写,然后提交一份现场勘查报告;案发背景调查组要对祥林嫂案件的所有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尤其是祥林嫂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以及祥林嫂所生活的鲁镇环境,然后提交一份祥林嫂案件案发背景分析报告;档案资料调查组和社会关系调查组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应随时借鉴其他两个小组的调查成果,提交一份死者情况介绍,即祥林嫂小传;新闻组随时协调各个小组的调查工作,并负责及时整合各类有价值的“新闻”,随时随地向媒体宣传,最后向鲁镇人民检察院提交一份《祥林嫂案件调查报告》。各个调查小组均由学习委员协调,大家自愿结组。第二课时,我们首先请新闻组“特别专案组”的工作进展情况,然后有价值的“新闻”。教师引领其他小组成员对所的“新闻”进行点评,进一步明确案件侦查方向,如继续调查相关案宗,广泛走访案件的目击证人,深入调查已经确立的嫌疑人的相关社会背景,进一步理清并明确案件的主要线索,明确祥林嫂一案的相关责任人等。这个阶段,新闻组还宣读了各个小组的调查报告,首次“通报”了《祥林嫂案件调查报告》的构思提纲,虚心听取了各个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在第三课时,我们首先请各个调查组汇报调查结果(宣读调查报告),然后请新闻组宣读《祥林嫂案件调查报告》。在汇报与交流过程中,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最终达成了共识:祥林嫂属于自然死亡,死因非常复杂,既有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条绳索共同作用的原因,也有来自其自身的愚昧、落后、麻木、不觉醒的原因,还有人情的冷漠、世态炎凉的原因,更有几千来中国传统文化落后性的原因。在这节课临近结束时,我们请新闻组组长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回到祥林嫂所生活的时代、所居住的鲁镇对该案件进行一下点评,以引领大家继续探究祥林嫂一案的“现实”意义或教育意义,即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

应该说,这三节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领下真正地走进了文本,真正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与作者的深入对话,与同学的广泛对话,与教师的随时对话,在对话中激活了思维,锻炼了能力,从而培养了探究意识,激发了创造潜能。而这一切的实现,无庸置疑,是得益于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的。

第4篇:文学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第5篇:文学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应用写作;兴趣;情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95-02

应用本科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它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应用型本科生而言,作为处理公私事务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应用文写作既是一门必修课程也将伴随学生终身的职业生涯,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通用素质能力之一。但是,对于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实践性和技能性的应用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不容乐观。基于此,作者在探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写作能力不高的原因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兴趣与能力做了一些积极地探索。

一、应用型本科生写作现状及成因

由于应用写作课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应用文种类繁多且使用要求比较严格,再加上应用型本科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一些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等,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学生出现了逃课、旷课的现象,有些学生即使在教室,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也很难专心听讲,参与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产生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目前高校应用型本科生年龄都在18周岁左右,正值青春年少,思想处于最活跃时期,感情丰富,充满幻想,充满好奇,他们很容易接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或者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中,很快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应用文与这些文学作品相比,没有唐诗宋词的诗情画意,没有明清小说的惊险刺激,更没有网络小说以自我为中心的直白宣泄,这就使应用文教学显得枯燥无味,甚至格式呆板,缺乏活力,在同学们眼中,呆板的格式、缺乏活力的学习内容、固定不变的公文用语、复杂繁琐的行文规范等,既束缚了同学们的创造力,禁锢了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又使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变得过于抽象和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兴趣不浓,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动手写作能力欠缺。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的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往往是老师先讲授理论知识,对教材上已有的概念、特点、分类、格式、写作技巧、注意事项等大讲特讲,学生则在下面听讲做笔记,接着再进行一部分例文进行分析,课后,老师布置一些作业,想通过学生学会的写作理论来培养他们的应用写作能力。结果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同学们的应用写作能力。同时作为一直在校园读书的大学生,接触应用文的机会不多,他们缺乏现实的写作素材和实际工作经验,仅靠学习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很容易造成学用脱节现象,写出的应用文要么刻板、老套,要么不规范。这种重理论、轻训练、重课堂讲授、轻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写作能力,弱化学生应用写作的训练,从而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欠缺。

第三,教师缺少应用写作实践经验,直接影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实际需要相互脱节,担任应用写作课的教师大多毕业于中文专业,他们虽然精通熟悉本专业知识,但是对许多经济、法律等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不够了解,比如有些教师在讲文秘、财经、法律等专业性很强的应用文写作时,就没有针对性,走马观花地过一遍。另外,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他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学校就是他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全部。很多教师都没有在企业管理部门工作和在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经历,他们普遍都缺少使用应用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缺乏对各种应用文的实际操作能力。他们的教学只能停留在课本的理论层面上。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教学方法老套,教学事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讲课不免从理论到理论,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讲课内容变得“大”和“空”,因此,无法吸引学生,直接影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观念。首先,学校要加强应用写作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老师到企业或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还可以根据学校岗位的需要,让他们在本校的相关岗位上进行锻炼,给他们充分接触各种应用文体的机会,不断地积累教学的素材,教师亲自做示范,从而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次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特别是对法律、经济、科技之类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应用文写作,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力求把课讲活、讲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要有创新精神,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应用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才能克服困难,上下求索,把学习本门课程视为一种乐趣.可以精选优秀案例,激发同学们的应用写作学习兴趣。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精选优秀的案例展示给同学们,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积累,调查研究,搜集到一些资料,整理之后,在课堂上作为案例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激发同学们的对应用写作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实际写作的能力。比如在讲到广告知识的时候,老师先展示一些经典的广告词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是丰田汽车的广告语;“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桑塔纳轿车的广告语;“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是新飞冰箱的广告语。当然还有“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我的地盘,我做主”等等经典而又耐人寻味的广告语。比如讲到书,教师就可以展示一份真实的书让学生先读,接着让同学们带领同学们去分析。还有很多如合同、答辩状、商业广告、产品说明书、调研报告等都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拓展学生训练途径,把应用写作教学向课外延伸。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应用写作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教室里面,而是要面向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的实践训练为手段,加大实践训练在教学中的比重,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教师要勇于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应用文的写作,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应用文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的创造条件把学生带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把纯粹的课堂写作行为变成社会写作行为,以弥补同学们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的不足。如:可利用双休日让同学们走出校园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同学写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经济文书;也可带学生到当地法庭上聆听律师们的状、答辩状、上诉状、申诉状等法律文书;还可带学生到当地政府机关了解现行各种公文的具体写作,请负责撰写公文的同志介绍公文形成的全部过程,以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能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亲自实践。这种立体的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实在的操作技能,既强化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又有利于同学的应用写作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对于应用型本科生的教学,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的学习外,在教学上还要注重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实践,让同学们做到学用结合,用中求学,增强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同学们做到爱写、会写、善写,增强他们的写作动力,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真正全面的应用写作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中玉.应用文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桂良.大学应用文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许燕.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刍议[J].职业教育,2007(35).

[4]刘畅.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瓶颈及突破[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

第6篇:文学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摘要:文章以东莞图书馆为例,研究分析了公共图书馆读者对文献需求的特点,并针对读者的需求提出了有效的采编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2-0009-03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的基础,文献采编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文献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因而,了解、研究和分析图书馆的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献采编工作,可以很好地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读者类型及文献需求分析

1.1读者类型

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为广大读者服务,服务对象广泛。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的用户结构最为复杂,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族、民族、、职业、收入及社会地位等差异很大。[1]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如职业特征、年龄特征等,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笔者以图书馆文献采编工作的内容为基准,从读者文献需求和利用的角度出发,将图书馆的读者类型进行细分。按照文献的内容特点,细分为热门畅销阅读型、大众普及阅读型、少儿阅读型、专业研究型;按照文献的载体特点,细分为纸质文献阅读型、音像资料阅读型和数字资源阅读型;按照文献组织方式的特性,细分为综合性需求型和专题性需求型。

1.2文献需求特点

1.2.1从文献需求的范围看,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公共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涉及各门学科,体现着文献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从东莞图书馆2014年文献借阅统计的情况看,读者借阅文献的范围涉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22个大类,文献需求具有广泛性;而从读者阅读的层次看,普及性读物的收藏和借阅情况均占有较大比例。与大众普及型阅读对应的是专业研究型阅读,这类阅读虽为数不多,但也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阅读需求,是高层次的阅读需求。专业研究型阅读的文献主要为各学科的专业文献,阅读层次较高,如各学科的基础理论著作、重点图书等,是公共图书馆馆藏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各学科开展研究的基础。

1.2.2从文献需求的内容看,实用性、应用类及休闲阅读成为主体。知识学习、实用应用性阅读、休闲阅读等,是公共图书馆阅读的主体。据2012年开展的《东莞地区图书馆与社会阅读调查报告》显示,东莞居民阅读的图书类别广泛。其中“文学名著”“生活知识”和“家庭保健”方面的图书受到大量读者的欢迎。就各类图书受欢迎程度来看,在文学类中,“文学名著”“励志读物”和“当代文学”居前三位,“计算机”“医药卫生”和“科普”居科技类前三位。[2]东莞图书馆2014年文献借阅量统计显示,I类(文学类)的文献外借册次占总外借册次的41.6%,可见这类休闲、应用性阅读占有较大的比例。

1.2.3从社会关注的角度看,热门畅销图书为读者所追捧。热门图书也称畅销书,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受到社会大众欢迎,且销售量出色的书籍。许多报纸、杂志与媒体都会定期公布图书销售排行榜。热门畅销图书的社会关注度高、受大众喜爱,其借阅率和借阅频次都较高,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如:东莞图书馆自2010年开始开展的“绿色通道”项目,针对热门畅销图书,选择热门主题、社会热点的图书,及时跟踪采购,快速分编上架流通。因迎合大众阅读需求,据统计,2010―2014年“绿色通道”图书年平均上架借阅率均达90%以上。

1.2.4从读者的对象看,少儿阅读为社会所重视,是图书馆的关注热点。近年来,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社会大环境下,全社会自下而上都对此高度重视,而阅读推广的重点在青少年阅读,少儿读物成为热点,从东莞图书馆的借阅统计数据看,2013年、2014年少儿读物的外借册次依次占总外借册次的32.6%和35%,均占有较高的外借比例,且稳步上升。

1.2.5从文献的类型看,音像资料的利用率呈下降趋势,数字资源的需求则与日俱增。传统的音像资料从老式唱片到录音带、 录像带, 从CD、 VCD到DVD、 蓝光碟等音像制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 当今网络化、 新技术、 新传媒的蓬勃发展, 直接冲击着音像制品的市场。 近几年来, 读者对音像资料的外借率逐年下降, 其需求呈下降趋势。 而数字资源以其信息量大、 检索功能强大便捷、 可供多人同时在线浏览下载的优势, 越来越多地为广大读者所青睐, 已逐渐成为现代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 据东莞图书馆的借阅统计结果看, 近几年来多数数据库的访问量、 下载量等均呈上升趋势。

黄文镝:公共图书馆读者文献需求分析及采编工作的应对策略

1.2.6从文献组织方式的特性看,专题文献能满足读者对文献的特定需求,是图书馆特色服务的途径之一。专题文献建设是图书馆将馆藏文献引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专题文献和专题图书馆在各个公共图书馆中发展势头良好,稍具规模的公共图书馆都建有自己的特色专题文献和专题图书馆。专题文献和专题图书馆注重的是文献资源的专门化,收藏的文献是某一特殊领域或课题的资源,提供专门化、适合个别读者需要的服务。专题文献和专题图书馆现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深化服务、发展特色资源的重要举措。

2采编工作应对策略

2.1掌握读者文献需求,增强采编工作的服务意识

随着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的工作重心由资源转向用户,服务工作成为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因而文献采编工作应符合读者的需求,采编工作人员也应增强读者服务意识,及时掌握读者的文献需求信息。采编工作人员可深入流通服务部门,听取一线服务人员的意见或直接面对读者征求意见;也可采取多渠道的荐购方式,如:在网站上设读者留言和网上荐购栏目,在各流通服务窗口放置荐购表,定期回收处理等,或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微博、QQ、短信平台等新媒体与读者建立互动交流平台等。对读者提出的文献需求,应及时反馈,符合馆藏采购原则的文献,应以最快的方式采购到馆。

2.2关注热门畅销图书,缩短新书采编周期,快速上架流通

热门畅销图书极受读者的关注和欢迎,借阅率也较高,应引起采编工作人员的关注。①把握热门畅销图书的出版情况,关注主要媒体(如读书类网站、读书类报刊)的图书推荐,提前了解新书出版信息;关注当前社会热点及有关的图书信息等。②加快热门畅销图书的上架流通速度。图书馆的图书从采购到上架流通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因而热门、畅销图书相比书店来说上架时间要滞后许多,待图书上架流通后也许热门的就不再热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可针对这类图书,采取特别加工处理的方式,缩短采编周期,快速上架流通。

2.3服务窗口或读者直接参与选书

让服务窗口的一线工作人员和读者参与选书是一个较为直接的方式。近年来,国外出现的读者决策采购的方式,是赋予读者采购决策权的一种新的资源建设模式。读者决策采购是一种以读者为主导的资源建设新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文献采购流程,使读者首次从文献资源建设的接受者和终端转变为发起者与首端,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决策者。[3]国内很多图书馆也开展了读者直接参与选书的工作,如:佛山禅城区图书馆的读者自主选购方式[4];内蒙古图书馆的“彩云计划――你看书,我买单”等活动[5],这些活动已在很多图书馆推广开了。

2.4不同类型的文献采取不同的复本策略

目前,我国图书出版量在逐年增长,据《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4.84万种,其中,新版图书25.59万种。而以一个图书馆的经费,年采购入藏的图书只能达到其中的一部分,如东莞图书馆2014年入藏图书60,534种,这在国内的公共图书馆里已属较好的情况。由于大部分品种未能采购入藏,读者找不到书的情况时常发生,如何在有限的经费里发挥最大的利用率,有研究者提出在采购纸本图书时应增加品种以扩大文献资源的覆盖面,确保收藏文献资源内容的全面性与完整[6]。在减少复本的做法上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图书、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复本策略。

2.5关注少儿阅读,针对少儿阅读特点配置文献资源

少儿读物总体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因而,在馆藏文献的采购比例上应有所侧重,可根据各馆文献借阅的情况适当增加少儿读物的采购比例。少儿的阅读爱好和阅读能力是随着环境、年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读书需求有所不同,很多专业工作者提倡分级阅读,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少年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2.6在文献配置上既要注重数量的增加,也要注重内容质量的保证

文学类图书是读者阅读最为广泛的图书类型。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专业的读者除了阅读与自身工作、学习、生活有关的专业图书、生活知识图书、文化艺术图书外,多数读者都喜欢阅读文学类图书。据各馆的统计数据,文学类图书的流通量大,借阅量占总借阅量比例大约在1/3左右。为此,某些图书馆还专门设置文学图书借阅室,专门针对文学类图书进行服务。文学类图书的流通占有较大的比例,应引起采编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文献采编工作人员应从读者对文学类图书需求出发,针对文学类图书流通特点,采取特殊的文献采编策略。同时,由于文学类图书的出版品种丰富,内容庞杂、良莠不齐,采访人员要特别注意文学类图书的采选,防止庸俗、品位低下的图书进入图书馆,注重提高文学类图书藏书的内容质量。

2.7数字资源采购要强化资源的调研与评价

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读者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文献购置经费的分配、馆藏文献的结构等方面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地区的专业及大众读者,数字资源的采购也应从数字资源用户的特点出发,根据数字资源用户特点及需求调整数字资源的采购方向;基于数字资源用户的特点及需求,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要围绕馆藏范围和重点,兼顾公众及专业研究文献资料服务的需求,体现文献服务综合性、研究性和特色性。同时,数字资源的采购要做好调研与评价,包括数字资源收录的范围、数字资源的规模与内容、读者使用统计分析以及网络环境支持、用户使用界面等系统技术因素;通过全面的考量与评价,确定出适合本馆发展、满足读者需求的数字资源。此外,由于数字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和信息检索界面的复杂性,对读者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应强化读者使用数字资源的培训,使数字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好的效果。

2.8根据本馆、本地的实际加大专题文献资源建设

专题文献资源建设应依据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任务、特殊服务对象及读者对专题文献信息的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和组织管理。专题文献资源建设,一是要注重完整性、全面性。保证专题文献资源收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不仅要收藏与专题相关的各种出版物,还要注重对各类载体形式的收藏,包括纸本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相关的音像制品等。二是要强调专深性。要努力收集有价值的专题文献资源,以确保专题文献服务的深度;还可以在深度上挖掘文献价值,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发挥专题文献的作用。三是要注重专题文献的积累和沉淀,逐步形成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3结语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拓展,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文献采编工作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现代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已由资源转向用户, 服务工作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中心工作, 因而文献采编工作也应围绕以用户为中心、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分析各类型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把握其资源需求动态,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 专题化、 特色化、 社会化以及开放性、 多样性、 综合性的文献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公共图书馆馆藏发展的特点与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7):4.

[2]冯玲,黄文镝,廖小梅,等.东莞地区图书馆与社会阅读调查报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1):28-31.

[3]刘华.以读者为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2(5):89-94.

[4]田碧.读者自主选购与新书阅览室[J].图书与情报,2009(3):79-81.

[5]《公共图书馆》编辑部.“你看书我买单”以读者为主导资源建设模式研讨实录[J].公共图书馆,2015(1):7-16.

第7篇:文学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研究人员:

指导老师:

选题依据:

良性的阅读能提高人们的修养。对正处于心理塑造期的学生,阅读尤其显得重要。然而课业繁重的中学生,阅读情况究竟如何?什么书籍更受他们的青睐?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又该如何选择课外书?为此,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调查。

研究意义:

希望对广大中学生及相关人士有所启发,为中学生的良性课外阅读起到积极作用。

预期效果: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由于初、高中生在阅历、时间等方面有差异,将分别分析他们的阅读状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1.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2.中学生喜欢读的书籍与他们赞成中学生应读的书籍的对比。

3.家长认为中学生应该读的书籍。

4.初中生和高中生从书中获得的感悟。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阅读量 很多 多 一般 较少 少

初中生 0 50% 50% 0 0

高中生 7.1% 7.1% 73.1% 7.1% 5.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比较适中,“很多”和“一般”各占50%,而高中生的阅读量差距很大。“很多”占7.1%,“少”占5.6%,而“一般”则占73.1%,约是“很多”的10倍。然而每个中学生的自我要求不同,他们判断阅读量多少的参照物也各不相同,不具有特别明显的对比性,但数据还是可以反映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局限性。

从调查中得知,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时间的限制都成为他们课外阅读最大的一个障碍。它就像一口幽深的古井,只容深困其中的中学生观看稀疏的星。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中学生的学业繁重,书山题海之外,他们可以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尤其是对高三学子来说,课外阅读被家长禁锢,被高考封锁,成为他们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整体来说,家长普遍支持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这个以学习、知识为主流的社会,阅读是必需品,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再调查中还反映出,部分初中生的家长不赞成孩子阅读课外书,因为家长认为,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会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但这种现象就像极光,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已不是主要限制因素。

二、中学生喜欢读的书籍与他们赞成中学生应读的书籍的对比

初中生:

书籍种类 励志类 名著类 青春类 青年杂志及漫画 科幻及武侠

所读 4% 21.6% 17.6% 7.9% 48.9%

应读 21.2% 33.3% 3.0% 27.3% 15.2%

高中生:

书籍种类 励志类 名著类 青春类 杂志及漫画 科幻及武侠

所读 14% 29% 16% 10% 31%

应读 34.2% 31.5% 0% 15.1% 19.2%

由上表反映的数据可得,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名著的阅读都成为他们的“主餐”,分别占21.6%和29%,位列第二的是青春小说,分别占17.6%和16%,名著是历经时代淘洗的精品,老师、家长都会竭力推荐这类书籍,中学生大量阅读名著,便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为什么中学生对青春小说也情有独钟呢?

据我们对中学生的采访,他们对青春小说的阅读做出了如下看法:

①用于放松心情,调节心理压力;

②可以获得友情、爱情上的情感启发;

③觉得青春小说欺骗中学生情感,不值一读。

对于青春小说,我们不能绝对、片面地判断它是好或坏,凡事利弊皆有,下面我们就对青春小说的利弊加以分析:

利:它符合中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容易打动中学生,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对学习紧张的中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自我调节放松的好方法。部分书优美的语言表达,能提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此类书籍,促使他们思考关于青春、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内容。

弊:同样是因为符合中学生的身理、心理的特点,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青春会勾起他们对于爱情的幻想,甚至陷入无法自拔的地步。书中一些偏激的、远离现实的爱情观也会影响到他们,驻下根深蒂的“恶种”加上有些书中所谓“流行”的语言,掩盖了中国文学的精美,淹没了中国语言的闪光点。

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阶段,他们喜欢阅读青春小说,但却认为中学生不应该读。上表显示出:初中生中3.0%的人认为应该读青春小说,而高中生却无一人赞同。学生们赞同读的书籍位居榜首的分别是名著类占33.3%(初中生),励志类34.2%(高中生),而真正喜欢读这两类书籍的却只占21.6%(初中生)和14%(高中生),中学生是如此矛盾,在赞成与喜欢之间存在着这么大的反差,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在影响他们的选择呢?

三、家长认为中学生应该读的书籍

书籍种类 青春类

初中家长 0

高中家长 0

从上表反映出,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都非常不赞成自己的孩子读青春小说。据采访,初、高中生家长觉得中学生读青春小说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还可能会让他们过早陷入爱情旋涡,引起早恋等问题。

我们不得不说家长对中学生了解的片面性,他们忽略了中学生的兴趣,而着重时代的好书。初中生家长认为初中生应该读励志类与名著类(都是占43.75%),高中生家长则认为高中生应该读名著类与时事类(都占34.8%),其次是励志类(占21.6%)。从这可看出中学生家长对中学生寄托的巨大希望,他们应该读好书,立大志,关注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变化。

了解了中学生的阅读概况,那阅读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对此我们做了较详细的统计:

四、 初中生和高中生从书中获得的感悟

青春 爱情 亲情 友情 人生 哲理 其他

初中生 10.6% 4.3% 10.6% 14.9% 21.3% 23.4% 14.9%

高中生 10.1% 6.4% 15.9% 16.8% 24.3% 13.1% 5.6%

上表反映出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启发与影响是多方面的。各种感悟所占比例较均匀。相比之下,关于人生方面的思考在高中生中显得尤为突出,占24.3%;而初中生则更多是关于哲理方面的感悟占23.4%;关于人生也很受初中生的青睐占21.3%。而关于爱情,却不那么倍受关注:初中生占4.3%,高中生占6.4%。这与学校,家长及社会道德的影响有关。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任务分繁重的中学生是不容分心于爱情方面的,应以学习为主,考上好大学为目标。可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对于身理、心理都正在发育的中学生而言,正确的爱情观的引导十分重要。在家长、老师都不关注时,好的青春书籍便可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而事实上,却是青春小说畅销,甚至泛滥。所以真正能读到一本好书,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中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学习紧张,中学生的业余时间少,课外阅读也相对较少;

2.中学生热衷于名著类书籍,也同样钟情于青春小说;

3.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在阅读时汲取了很多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启发了他们的思考。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应倡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好书;

2.名著虽是文学的精华,但它们的内容包罗万象,所以中学生应学会有选择性的阅读,从中吸取符合自己年龄段的精髓;

第8篇:文学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应用写作;改革;思考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应用、重实践、重创新、重生活知识、重职业技能、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人生的“窗口”学科。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该课程的实用性也更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必须立足一个“改”字,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敢于质疑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用市场需求的杠杆来衡量该课程的实用程度。

一、在思想上重视

1.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理应把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纳入必修课的范围。而不是作为选修课或者其他附属课程。高职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而应用文是指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的工具。

2.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在现实教学中,应用写作被大多人认为是门枯燥无用,既不好教,也不好学的课程。学生往往认为应用写作的文学性不强,呆板乏味,学得无味;教师讲课时,也不像讲语文课那样生动有趣,随意发挥,教得没劲。我们所在学校就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似乎教师对上这门课的积极性都不高。学生学得更觉无味。那么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美国心里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势必使之知道这门课是值得学习的。”作为应用写作学教师,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你比如,很多毕业生走向社会时连一封像样的求职信都写不出,有的连在校几年的自我鉴定都无从下手,更不说工作中的公文处理了。那么,要让学生认识到,能否得心应手地撰写应用文,已成为单位衡量员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应用写作能力是学生通向职业生涯的成功基石之一。

二、根据专业需要,编写校本教材

高职教育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其人才培养又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型,科学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针对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对应用写作辅助情况的需求,设定教学内容。

先确定教学内容范围的原则:突出共性,兼顾个性。如我院有会计、计算机、数控、模具、旅游与酒店管理等专业,我们可以大致分为文科与理工科两大类,其教学框架由两个板块构成,一是共通的教学板块:写作基础;公文知识;常用公文写作;通用文书。二是增减部分,即结合文理各专业特点。如文科的论文、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理工科的毕业设计及实验报告等,也就是说,按各专业人才走向社会,走向岗位后必须要掌握哪些相应的应用文,那就节选过来,分类教学,这样更利于因材施教。三是例文的选取,通用教科书的例文大多陈旧,离我们生活较远,学生难懂,我们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实例,最近发生的案例进来,这样更贴近生活也更能让学生接受。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就会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具体的可感性,甚至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如在教公文的严肃性,就可引用08年四川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发出“中秋节”放假的《通知》重,将“中秋节”错写成“端午节”。造成了该办公室主任的停职反省,对综合科科长XXX、副科长XX、XX做出免职处理的事情。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就是设计出一些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情形和景象,为教学提供充足的案例,并活化所教授的知识。情景的生动与形象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招标书、投标书时,可模拟学院一项工程的招标、投标,让学生分别扮演两方的角色,进行口头交恰,再实践写作。

3.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里特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设计出学生感兴趣,愿意做,同时又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新上课之前,先安排任务,有时候可以结合书后练习,先进行习题预览,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4.注重实训。应用文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注重课堂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课外时间的写作锻炼。每学完一种应用问题,要及时在课堂上加强练习,理论知识讲得再多,如不去写不去练,那么是不可能学好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所以我们在课时的安排上,要合理地安排理论与实训的时间,另外可是课时要够,布置的练习,不一定要求全文写完,可以仅写标题,如计划标题、通知标题的修改;也可以对错文进行修改。应用写作的实训就是写作,只有不断地练不断地改才能不断的进步。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目前的教学中也通常用到,凡为教育者皆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最重要的是在实践种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更利于该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第9篇:文学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学习分析;学习分析技术;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91-02

作者简介:乔金瑶(1990-),女,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王红(1988-),女,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0引言

自从“学习分析”这一理念被提出后,在教育界里就引起了很大反响。美国新媒体联盟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合作的“地平线项目”在2010和2011两年的年度报告中均预测学习分析技术将在未来的四到五年内成为主流[1]。英国开放大学知识媒体研究所 2011 和 2012 年连续推出了《社会学习分析报告 》(Social Learning Analytics)和《学习分析现状报告》(The State of Learning Analytics in 2012: A Review and Future Challenges)[2]。2011 年,以加拿大阿塞巴斯卡大学的G.Siemens教授为主要召集人的学习分析学会(The Society for Learning Analytics, SoLAR)在第一届学习与知识分析大会中将学习分析定义为:测量、收集、分析、报告学习者及其学习情境的相关数据,以促进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并对学习及其发生的环境进行优化[3]。著名的《地平线报告》在 2012 版中将学习分析定义为:通过收集来自学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学术表现进行评价和预测,并发现潜在的问题[4]。通过以上有关定义可以看出,学习分析是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发现学习者学习中潜在的问题,并对学习者行为进行预测。

1学习分析技术在国内外高校中的应用

国外学科中,搜集的大量数据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这样的数据可以提供可视化或者非可视化的相关指标。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以此作为基础为使用者提供建议项目。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研究人员则运用“社会网络适应性教学实践”应用软件——SNAPP(Social Networks Adapting Pedagogical Practice)进行数据分析。这种软件可以帮助用户直观了解学习者在论坛的发帖和回复情况,通过直观跟踪论坛交流内容,教师可以快速判断用户的行为模式,覆盖课程进度的任何阶段。通过分析发帖者、回复对象、讨论话题以及话题范围,SNAPP可以对数据加以分析并以社会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分析结果,进而对学业面临风险的学习者进行识别。

美国普渡大学的信号灯系统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方面也有很大帮助。这种信号灯系统运用了预测模型与“黑板视野(Blackboard Vista)”软件共同提供的数据,对学习者的学业进展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当学习者的学业成绩处于边缘风险状况时,信号灯系统就会发挥其功能,指导学习者相应地提高课程学习。由于这种系统实时反馈性很强,所以对教师和学习者帮助很大。

通过运用学习分析技术来提高学习者成绩的学校还有很多。像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收集数据的方法是采用在线教学管理系统的“视野之星报告(Vista Star Report)”,进而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登录次数、下载量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评估。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也是运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校已有的学生信息以及针对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预测学习者在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

在我国值得一提的是由浙江温岭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发的一款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ITtools3.0。这一教学辅助平台从2005年起着手研发,期间经历了几个版本,直到2011年5月才初步完成,目前还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目前已经被我国多所学校使用,如大连海湾高中、浙江省湖州五中、浙江省海盐第二高级中学、广州宜州一中以及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等。针对现在机房对机器的特殊保护,不允许学生对计算机进行改写,所以,每当学生对计算机进行相关学习任务的操作后,再重新启动计算机,以前的学习记录就会消失,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的展示模块解决了这一令人无奈的问题。该模块可以对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操作进行记录,其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其他同学的学习作品也可进行查询,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这一平台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教师针对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学习分析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2.1向教师、学生及课程管理人员及时反馈

相关系统在搜集大量的数据后利用学习分析技术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及课程管理人员尤为必要。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及其相关分析工具,教师可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绩效、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5]。不仅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而且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良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对学习者活动数据的统计,课程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修订课程,发现哪些学习资源是学习者经常关注的,哪些学习资源是学习者根本不关心的,对于学习者比较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加以丰富,对于学习者不感兴趣的资源进行删除,以此来优化网络空间。

2.2推荐相关学习资源

有关学习的推荐系统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系统分析了学习者的数据,通过统计学习者有关下载、标注、观看、阅读等行为频次,研究人员在比较分析后将学习者进行分类,最后将学习者分等级来获得课程,并为学习者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例如推荐学习者选择初级、中级还是高级课程。通过这一系统可以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另外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3优化社会学习环境

在技术提高学习这一环境下,学习者彼此之间的交互是如何学习的一个核心部分。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许多研究已经集中到了对网络学习者的分析上。相关的学习分析技术通过对聊天工具、论坛,或者电子邮件客户端中被捕获的数据进行分析,不但会对学习者进行预测而且还会建议有关的小组学习活动。例如,某些学习者在某些学习系统中注册了个人账户,如果所填的个人信息某些方面表示对天文知识感兴趣,课程推荐系统会建议学习者参加天文学习小组。学习者在这个小组中通过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不仅可以吸引到更多有相同爱好的学习者,而且对提高自身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3结语

目前,虽然对教育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会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为了使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能够共享和重复使用有效的教育数据,还面临很多挑战。

3.1确定搜集数据格式标准

在数据收集中由于对交互数据缺少统一的陈述标准,从而在系统中阻止了有关数据的共享和重复使用。另外,如果学习者的一个自定义的数据信息格式没有被记录,当其他人使用这一数据时就很难理解被存储数据信息的意义,想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重复使用则很难。

3.2明确使用数据合法性

这是有关隐私权和教育数据收集许可的问题。虽然研究者在学习环境中会获得大量的数据,但是使用数据的权利等相关问题需要从两个视角来解决:一方面,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学习者需要被告知在课程学习活动中要搜集相关数据,并且需要得到学习者本人的准许才能搜集他们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这些数据的组织或提供者也需要同意搜集和共享这些数据。为了避免研究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某些方式搜集到相关的数据后才发现这些数据不可被使用的现象发生,让数据能够合法进行搜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刻不容缓。

3.3提高数据搜集相关技术

在学习分析探索性研究中,数据追踪为学习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学习者除了使用学习管理系统外,还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相关的学习服务,所以提高相关技术来获得更多的数据非常必要,比如,可以在相关学习系统中安装开发的小插件,以此来搜集有关数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The Horizon Report 2011 edition[DB/OL].http:///,2012.

[2]BUCKINGHAM SHUM S,FERGUSON R.Social learning analytics[DB/OL].http://kmi.open.ac.uk/publications/pdf/kmi-11-01.pdf, 2012.

[3]Society for learning analytics research[DB/OL].https://tekri.athabascau.ca/analytics,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