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空间设计的原则范文

空间设计的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空间设计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空间设计的原则

第1篇:空间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空间 数学文化 教学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感悟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明确纳入了课程目标,并与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共同构成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和主干。为了落实“四基”目标,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展示以间接知识为主体的科学知识,也应注重通过改变呈现方式以使学生从中汲取数学观念成分。教材例题以及练习的编排与知识技能目标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但怎样体现数学内容与其他方面目标之间的关系,永远是教师一个人在作决定。鉴于此,笔者对小学数学教材空间的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一、数学教材空间概念的界定

空间,是指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教材空间,顾名思义,就是教材的内在结构及其组成部分。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教材空间有不同的表征形式。教材内的知识一般以两种形态存在:一是显性的、静态的结果性知识,如数学概念、定义与公式、数学方法、数学语言、数学问题等;二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理性精神以及关于知识产生和形成时艰难的探索历程等数学背景知识等,这些隐性的数学背景知识总是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凝聚、投射到具体的数学知识之中,并和显性的数学知识共同构成教材的组成部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终极追求。这两个方面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本文中的“教材空间”主要指向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层面,即教材内在的文化空间。

二、小学数学教材空间设计原则

1.学科性原则。

每一节课的教材空间都应该是教师在对学科本质和教学核心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精心谋划。“数学学习固然存在与其他学科学习共通的成分,但它又体现着自身鲜明的独特个性。尤其是,数学学习不是‘数学内容’与‘学习行为’的简单相加与拼接,数学教学需要展开数学内容、方法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数学教学需要准确把握数学思维的特点、构成及其发展的路径与方向;数学教学更要准确阐释数学文化的内涵,从而真正发挥数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与精神对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实现数学学科内在的教育功能。”[1]

2.发展性原则。

数学教学最终应实现儿童充分、自由而完整的生命成长。“在狭隘的学科观念背景下,过分地局限于本学科知识与内容,不仅会禁锢教师自身思想的自由驰骋,也不利于我们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具有雄浑浩博的哲学气质的人才。”[2]数学教材空间不仅要包含数学内容,还应该包含着一定的“超学科性”,这种“超学科性”是基于学科教学而又超越于文本之上的,比如思维要素、学科感受、价值观念等。服从于儿童全面发展的教材空间应是显性的知识、技能、方法和隐性的思想、精神、价值观念的圆融统一。

3.适度性原则。

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材空间的设计必须指向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从整体上保持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教师对一节课的教材空间应有所取舍,坚持教学有所为,有所不为,或以后再为。另外,对教材空间各方面的要求也要适度。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数学教学的“根”,舍弃基本知识的教学,刻意追求观念性成分,教学就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对于隐性的观念性成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不着痕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感悟。

4.差异性原则。

教材空间设计,不仅受教材内容自身内在的文化元素的影响,也受教师个体对教材内涵的把握、教学价值的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理解,不同的思考视角,就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教材空间设计。我认为,对同一节课教材空间的设计,不存在“标准答案”,只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就无所谓优劣和对错。

三、小学数学教材空间的设计策略

一节内涵丰厚的数学课源自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深入研读教材,对“教什么”作出深远的谋划;二是深入研究学生,对“怎样教”作出精致的规划。这两个方面都重要,但首先起决定作用的是“教什么”,即教材空间的设计。从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出发,在设计小学数学教材空间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还原知识形成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

数学理解是指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即为什么学习这个内容、所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所学内容与相关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使得他们的数学理解处于不同的水平。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按从低到高可以划分为事实性水平、概念性水平、方法性水平、主体性水平,对应这四种理解水平需要的“认知过程”分别是模仿与辨别、归纳与抽象、综合与应用、猜想与创造。达到高水平的理解可能要经历前一水平的“过程”,但更主要的是本水平所必然经历的“过程”。[3]例如,学生达到“概念性水平”可能通过“模仿与辨别”,但更根本的是“归纳与抽象”。基础知识扎实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高水平理解上。

比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当学生意识到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虽然比较准确,但记录繁琐和不便时,教师组织学生想办法对原有记录进行改进和优化,学生在交流中出现了“3行4列”“34”“3-4”等不同的表达形式。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的“创造”逐步逼近数对的简约、凝练的特质。可以想见,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规定”的合理性、发展数学思考、感悟理性精神,而且也会对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形成有意义的认识。朴素的内容能承载如此丰厚的文化内涵,源于对教材空间的深度挖掘。

2.训练数学思维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的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具有思维训练功能。数学的思维训练功能体现在:数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何使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深刻、更敏捷、更富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数学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学能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每一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角度,数学也不例外。在给予知识、方法的同时,数学更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日常思维的新的思维方式(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猜想、验证等),“它为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驱使学生在理解问题时采用数学的眼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将数学的理性精神渗透在意识之中。”[4]因此,在教材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特点,通过设计“有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建构新知的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学会数学地思考。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系数学知识的纽带,也是整个数学知识系统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赖以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量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一般潜伏于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抓准其与显性知识的结合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数学思想方法悄然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并逐步成长为一种意识、观念和素质。

还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为例。把在具体情境下描述位置提升为用抽象的数对确定位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会为他们以后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后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以验证:从数对的表达方式看,为什么先记“列”再记“行”?记“列”为什么从左往右数?记“行”为什么从下往上数?这主要是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规定相一致;从教材的呈现看,由“教室里小军坐在哪里”的生活事例,抽象为“符号化的图”(用圆圈表示具体的人,相当于格块),再上升到“数学化的图”(例2,把具体建筑物记作点,接近于坐标描述),能看出编者的匠心,即将“座位”平面图抽象为比较形象的“直角坐标系”,建立“数对”与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设计教材空间时,教师要以理解数对含义为载体,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直角坐标系”思想。

4.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学生的学科感受。

数学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样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数学可以给予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立体的、多元的。比如借助于数学内容中的“真”,培育学生一种精神——对“公理化思想”信奉的理性精神和以好奇心为基础、对理性不懈追求的数学探究精神;比如借助于数学内容中的“善”,培养学生一种性格——善于独立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坚持以及数学探索过程中的务实与严谨、理智与自律、开拓与超越等;比如借助于数学内容中的“美”,孕育一份学科情怀——体验数学的逻辑力量、严谨之美,享受由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这些共同丰富起数学教材空间,促使数学以文化的姿态展现于课堂。

【注释】

[1]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研究课题组.从儿童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出发——以教材为载体的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研究[J].江苏教育,2010(7-8):107.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133.

[3]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5-146.

第2篇:空间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居住空间;色彩;设计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对家庭居住空间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更加倡导生活环境的舒适化、个性化。因为不同地区的民族风俗、生活环境有差异,每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特点和生活阅历等因素也不相同,所以人们的审美价值和生活品味也有所不同,有的喜欢清新自然,有的喜欢庄重典雅,有的喜欢雍容华贵等等,从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色彩在居住空间上占有重要地位,给人在生理和心理都有重要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主要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方式来获得外界信息,在居住空间中人有75%是关于色彩的感受,通过色彩能够获得空间布局摆设、居住空间色彩搭配等信息,其中以空间色彩搭配最为重要。在居住空间上合理、巧妙地运用色彩设计原则,能够使居住空间充满乐趣,能有效地改善居住空间环境,使人处于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放松心情,给人带来崭新的情感体验。因此,一定要将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建立在主观感受与科学检测相结合的基础上,为每个人打造适合自己需求的居住空间。

一 居住空间的色彩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精神功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居住空间的色彩在设计时应该把人们对学习、生活和休息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以满足需求、创造良好的空间色彩环境为宗旨。在空间色彩设计时紧密的与人们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充分的把人们的精神需要考虑到空间色彩的设计上,营造一个健康科学的生活环境,一个舒适的家。

在住宅的空间结构中,最能展现主人审美观、价值观和情趣爱好的地方,就是住宅的客厅,所以在客厅的空间色彩设计上务必要呈现出舒适、优雅、活泼开朗、和睦的氛围。整个客厅的色调主要以色彩浓重的暖色调为主,比如红色,这样既能体展现出主人的好客之情,也能体现出客厅高贵优雅的气派。卧室是人们休息的地方,调查显示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卧室中度过,在卧室方面,根据年龄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色彩,一定要选择宁静的色彩。如,儿童的房间主要选择明快、轻松的颜色,适当运用对比色;青少年男女的房间颜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搭配。一般男生以淡蓝色为主,女生以粉红色为主;一般新婚夫妇会将卧室的主体定为红色,象征喜悦红火,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包含激情的暖色调颜色,像桔色与紫色配合,另有一种味道。厨房在家庭中是最容易被污染和最不容易清理打扫的地方,一定要选择以卫生、清洁为主的色彩,顶部适合采用浅黄、浅灰等颜色,墙面采用易于整理的白色,地面采用深灰色来提高厨房的耐污染性;书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可以说既是读书的场所也是工作的空间,应尽量选用中性颜色,颜色种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另外还要保证书房具有充足的光线;由于卫生间对清洁卫生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其在色彩设计上主要分为传统色彩设计和时尚色彩设计,传统色彩设计主要采用以白色为主的色调,整个环境以白色作为卫生间的表面装饰色,给人一种轻松、简明的感觉,而在时尚色彩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深色为主的色调进行渲染,如黑色,有促进人思考的作用。

二 居住空间的色彩在设计时,力求符合构图要求的色彩和谐原则

在色彩配置上,色彩种类少,比较好处理,但是容易造成色彩的简单化;色彩种类多,在色彩配置上富于变化,但是可能造成色彩的杂乱,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主体与局部、变化与统一的关系,解决好构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定准色彩基调,基调对于如何搞好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居住空间的特点,创造出特定的意境和氛围。古代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一白一青两种色彩基调的相互辉映和相互陪衬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也要和谐又富于感染力;其次要处理好整体与变化的关系,颜色搭配是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的根本之所在,要想展现出良好的色彩效果就必须把握好不同颜色之间的互相搭配。眼睛在色彩的对比冲击下,对色彩的搭配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观感上的视觉平衡,需要对色彩不断进行调剂。色彩与色彩之间是非常复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空间色彩设计上一定要弄明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使所有色彩组合成彼此衬托、层次分明的有机体,进而达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的效果。最后要注意色彩的协调性和稳定感的体现,为了达到色彩的稳定感,通常采用把浅颜色放在顶棚,深颜色放在地面的方法即上轻下重手法。

三 居住空间的色彩在设计时,要密切注意民族风俗、气候条件和地区特点的个性化原则

色彩设计主要是根据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根据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逐渐总结出来的,由于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渊源、社会和教育背景以及地区之间的气候条件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其对色彩的使用习惯和审美要求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气候条件对居住空间色彩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在我国北方地区,一年四季变化比较明显,温差大,温度比南方低,所以北方的居住空间应该选择偏暖的色彩;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四季变化相对较小,温度与北方相比较高,所以应该选择偏冷或较浅的色调;寒冷干燥地区与湿热地区,在色彩设计上,前者选择色彩明度较低的,后者选择明度较高的。地域特点对空间色彩的设计也具有重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汉族把红色作为吉祥、喜庆的象征,而我国的地区由于受到宗教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多用浓重的色彩装点建筑和服饰。

四 结语

对于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一定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既要考虑到人居住的情感体验又要讲究科学合理,为人类创造出更为舒适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 何谊.浅谈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调节[J].山西建筑,2011(32): 27-28.

[2] 高履泰,蒋仁敏.建筑色彩原理与技法[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0).

第3篇:空间设计的原则范文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创造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在环境设计教学中,无论是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都必须将项目实践操作纳入到自身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并把课程培养实效评价反馈的重点放置在对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上来。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素质拓展与实践操作教学的地位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要素都无法匹敌的。近代设计教育发展的转折性标志――包豪斯其核心理念就要求设计教育应当从理想主义回归到现实主义中来,而设计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源头和归宿恰恰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发掘寻找。学生在素质拓展与实践教学中还可以锻炼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担当。当然素质拓展与实践教学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效沟通,让专业人才培养的目光更为长远更为广阔,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走向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把校、企、院、地充分融合在一起,既打破了传统培养方式中学生业务实践能力不强的短板,也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建设提供来自行业发展一线的、最为鲜活的、生生不息的动力。

《室内外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重中之重,该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定位和授课对象的不同分为居住空间、餐饮空间、商业空间设计三类。在“居住空间”部分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的知识目标锁定在了解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与定位、历史与现状、功能与要求,熟悉居住空间设计艺术的各种风格与流派,了解并且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各种空间类型、居住空间设计的材料与构造、施工及安装方法,掌握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色彩设计、照明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及绿化设计,能够熟练运用设计程序、设计原理与相关方法,具有较强的居住空间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理性与非理性思维能力。教学内容及安排基本分为三个板块:理论基础、专业基础和实践练习。理论基础板块教学安排主要在居住空间设计总论、居住空间设计艺术风格与流派、居住空间组织与分析等方面展开。专业基础板块分为室内与室外两部分。室内部分通过讲授居住空间设计的材料与构造理论,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装饰材料,进而从单项设计的角度搞清楚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色彩、照明、家具、陈设、绿化等方面的设计原理,从居住空间的角度掌握不同室内空间的设计原理。室外部分主要涉及室外景观的规划、植物配置及景观小品设计等教学内容。理论与专业基础教学环节完成之后就进入实践练习阶段,通过典型案例和经典作品分析了解室内外环境设计的思维方法、程序步骤、方案探讨以及学生自主实践练习等。

通过学习“餐饮空间”部分,让学生全方位了解餐饮空间的功能特性、布局特点、空间氛围、材质选择及色彩搭配等内容,掌握在人性化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空间设计的一般程序、基本规律和系统设计方法。此外,该部分教学还应着力培养以人为本的整体设计观念和人性化关怀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充分认识室内外尤其是餐饮空间环境设计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落实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主要教学实践活动就是在掌握餐饮空间设计原则和一般设计程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环境设计最核心的基本理念如以人为本原则、功能性原则、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技术合理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等内化为自身特有的设计理念。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设计程序和方法,通过了解餐饮室内空间设计各种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序列关系,掌握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的导向、空间比例尺度控制、流线的安排等设计方法;通过对餐饮空间的材质及色彩搭配了解,掌握餐饮室内空间的材质及色彩搭配的一般要求与设计方法;通过对餐饮空间家具及陈设的了解,掌握餐饮空间的家具及装饰陈设选配的一般原则。参观调研环节安排学生到设计较为成功的餐饮空间实体、装饰材料市场、灯具家具市场等地调研学习,了解餐饮空间设计的最新动向。

通过对“商业空间”设计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商业空间的功能特性、布局特点、空间氛围、材质选择及色彩搭配等内容,掌握在人性化理念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的空间设计一般程序、基本规律和系统的设计方法。此外,本课程还着力培养以人为本的整体设计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室内外商业环境艺术设计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对于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和要求主要分为理论原理和实践训练两部分。理论原理教学通过介绍商业空间设计原理和商业空间设计原则与程序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商业空间设计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其中商业空间设计原理、商业空间设计原则是本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介绍商业空间的分类及功能分析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常见商业空间的分类方法,了解商业空间主要的功能构成。通过介绍商业空间设计内容理论,使学生对商业空间中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序列关系,掌握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的导向、空间比例尺度控制、流线的安排等设计方法形成清晰认知,并同时掌握商业空间的材质及色彩搭配的一般要求与设计方法和商业空间的家具及陈设选配的一般原则。通过学习商业空间设计理念,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商业空间的功能、企业形象的展示方法外,商业空间中交通流向的组织及艺术性表现也是本部分的教学重点。通过对商业空间灯光设计与绿化陈设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商业空间的基本照明、重点照明、装饰性照明的设计,了解商业空间的绿化与陈设设计。在实训环节中,安排学生到设计较为成功的商业设计实体、装饰材料市场、灯具家具市场等地调研学习,了解设计最新动向。

课程教学安排除了本课程除授课和设计辅导外,还可结合问题讨论以及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加深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别应注意各个环节的关联和各教学手段的配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及进行相关市场调研和商业空间设计课题。通过了解商业空间的设计流程与施工工艺和能熟练运用所学表现方法表达设计创意,来达到教学要求。教师提供商业空间平面图,辅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践。作业可以设计作业为主,课堂讨论表现为辅,要求学生提交平面图、天花平面图、立面图、大样详图、分析图、设计说明、色彩透视图等作为成果。

第4篇:空间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低碳出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街道占据了城市空间的大部分,其自身的功能性及空间性设计,对于其本身的构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不但可以丰富城市街道的功能,而且有利于丰富城市的繁华生活。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满足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城市街道设计工作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对于促进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也发挥着积极地意义。

一. 城市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

在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指城市内可以满足一系列活动的场所,其所需要包括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道路的基本使用及发展需求。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为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侧重于空间景观的街道部分。其中,城市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主要涉及地理位置、车辆通畅情况、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为了有效的提高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重视城市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分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 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

在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会涉及到空间分析和重构;景观整合设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市中心商业街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空间分析和重构;景观整合设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市中心商业街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空间分析和重构

在进行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空间分析和重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在空间分析中,需要侧重对城市街道空间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在视觉方面需要注意尺度与比例、平衡与韵律、协调与对比等几个问题。同时,在城市街道设计方案中,利用三维模型要素进行环境要素的分析,进一步进行空间分析和重构问题探究,提高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为城市交通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地贡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需要关注空间分析和重构问题。

(二)景观整合设计

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景观整合设计,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理念,更加侧重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整合设计。通过一定的整合性方案提高街道空间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街道上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进行结合链接,促使城市街道空间变得更加完整,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在进行城市街道设计的环节,应关注景观整合设计这一要素存在的情况。

(三)城市街道主题建筑

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城市的存在往往会由于其自身的独立历史性和典型的建筑而被人们熟知。城市街道主题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内容,也是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分布情况,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对于发展城市景观经济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城市街道主题建筑,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从整体上把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可以综合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内涵,在为人们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同时,促使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做好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因此,在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市中心商业街

在实际生活中,市中心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之一,逐渐成为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应重视的发展问题。市中心商业街,往往是城市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人口密度较大,交通线路的流通性要求较高。进行市中心商业街的空间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市中心商业街地点的特殊性。在城市街道中,市中心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之一,其设计的类型与功能性都应符合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街道空间的规划,提高市中心商业街设计的合理化水平。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这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提高街道空间设计的水平。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关注市中心商业街的设计与规划,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 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究,成为了发展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低碳出行模式是由步行、自行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出行方式构成的出行结构合理的城市交通发展体系。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更加符合城市交通事业及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主要包括:“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应深入分析“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

在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动线”+“节点”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由轨道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设计方案,按照由点到轴的原则进行发展。其中,以轨道交通换乘点作为聚集发展的城市空间增长极,需要确保沿轨道线路的方向实现串联各个站点地区的目标,进而形成若干条城市发展轴线,为缓解城市交通工作的压力,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在设计“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方案时,还应考虑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针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进一步细化“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案,以确保“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案,有利于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还应时刻关注“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

(二)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也是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内容之一。在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环节,重视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按照“点―轴”式的空间结构组织原则,将多条轨道线交汇处的城市中心作为高密度聚集发展的核心位置,沿轨道线路方向的轴向串联各个站点地区,完善交通线路的设计问题,实现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目标。同时,在关注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目标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单中心廊道放射式设计方案与城市区域空间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使之更加有利于促进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的开展。

(三)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也是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内容之一。通过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方式,实现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城市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之一。在进行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过程中,当单中心城市聚集效应不断增强的时候,城市的规模会不断扩大,城市中此嫩的人口与职能会沿着轨道交通廊道的方向,向有效的地区进行疏解,通过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可以有效的环节城市发展的交通压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目标,应充分重视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交通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需要,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逐渐成为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结合城市街道空间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促使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更加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翁雪雁.新城慢行空间构建研究――以溧阳南部新城为例[D].苏州科技大学,2013.

[2] 刘亚文.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2,28(12):2-3.

[3] 刘璨.复合生态理念下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地域性特征研究――以西安市含光路改造为例[D].长安大学,2010.

[4] 唐蕊.基于景观视角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3197-3198.

第5篇:空间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原则;意义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现今,传统居住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大量人口的居住需求及社会发展的理念,因此对传统建筑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居民建筑中过渡空间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打破了传统建筑模式,它不仅能够使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得到合理布置,同时还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舒适度,是实现居民建筑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过渡空间基本概念及特点

1.过渡空间的基本概念

过渡空间其实也称之为灰空间,中介空间及模糊空间。据相关文献解释:“过渡空间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利用不同实体在彼此邻接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个特定区域,基于其特点可以说它是建筑空间范围内的矛盾对立和相互调和的焦点。过渡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任何类型的空间体系中。

2.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特点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设计一般需要满足三个特点,第一是导向性,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其设计类型要能够给人导向,不论该建筑属于哪种风格,都能使居民在第一时间找到其内部路径。所谓的导向性在建筑学领域来说,一个人或者说居民要想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就要通过听觉或者视觉等因素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到达其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地。第二是过渡性,居民建筑中所设计的过渡空间应该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整个过渡要平缓流畅。一般情况下居民建筑的过渡空间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建筑空间的过渡,另一种则是心理空间的过渡。第三是地区性,每个城市的居民建筑布局及特点都是不同的,因此其过渡空间在设计中也受当地社会文化及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因此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要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人文环境等因素,然后将这些元素合理融入到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

二、居民建筑不同层面过渡空间及其设计原则

1.居民建筑不同层面的过渡空间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每个层面所诠释的过渡空间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首先是城市过渡空间,城市过渡空间主要是由城市空间向民用建筑空间环境过渡或者是城市空间内部部分功能空间的内部过渡,这两种过渡形式都属于城市过渡空间的范畴,它是一种模糊的空间形态,是整个城市总体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城市过渡空间在城市建设中主要起到铺垫、连接及过渡的作用。在城市建筑中有很多建筑物都具备城市过渡空间的特征,比如居民区沿街商业、街道空间、前广场、外廊及入口大门等建筑要素。

其次是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是指民用建筑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的一种空间形态,利用室外过渡空间能够很好的塑造民用建筑空间结构的层次感,对建设独具特色的民用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包括内广场、连廊、单元入口门厅、底层架空以及走廊等建筑要素。底层架空过渡空间主要是指民用建筑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之间的过渡,底层架空过渡空间还可以分为局部架空与全家空型,这两种空间形式各有其优势,比如利用底层架空过渡空间能够增强居民区环境景观的整体感与通透感,同时还有利于居民区域的气流畅通,为居民提供一个空气良好的舒心环境。

再者是居住室内过渡空间,它主要是由民用建筑内部空间中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过渡,它是获得民用建筑内部空间体验的最直接空间。利用这种过渡空间设计方式能够增强民用建筑室内空间的层次感与秩序感,使整个民用建筑室内设计更加别致。室内过渡空间一般包括阳台、楼梯、入户门厅及空中花园等建筑要素,所谓的空中花园就是在民用建筑屋顶、天台、楼台或者裙房上进行建造花园,种植各种花卉草木,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接近自然的居住场所。空中花园在设计中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公共花园,另一种则是半公共花园,半公共花园在设计中一般占用面积比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公共花园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大众性及功能性,这种花园设计模式一般在高层住宅区比较多见。

2.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原则

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适度的尺度非常重要,例如若民用建筑走廊设计过窄,那么就会使整个空间布局显得拥挤不堪,从而影响居民的居住心情。然而若走廊设计过宽,那么不仅会浪费民用建筑空间,缩小其他空间设计的面积,同时还会让居民在居住过程中缺乏一种归属感,因此过渡空间尺度大小选择尤为关键。另外在居民过渡空间设计中还要全面考虑使用者对过渡空间的不同需求,特别要考虑弱势群体及残疾者的使用要求,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在民用建筑过渡设计中要做到真正的空间共享。

三、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手法研究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并非毫无规律可寻,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应以居民建筑结构特点及居民需求为主要依据,同时再结合一些过渡空间设计手法,严格遵循过渡空间设计原则。为了确保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及相关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手法:

1.过渡空间比例与尺度设计

任何空间都有内部与外部空间的界限,在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要对民用建筑边界进行设计,该边界主要是外界环境与建筑内部空间的分界线。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居民进入居住区域后,意味着脱离了城市紧张喧闹的内部环境,紧接着按照过渡空间设计路径穿过第二个边界,第三个边界,总而言之,当居民进入民用建筑室内空间越深入,那么居民的归属感应该越来越强。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控制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比例与尺度大小,它是合理设计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边界的关键因素。

2.过渡空间的色彩与质感设计

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需要对过渡空间进行色彩与质感设计,因为色彩是人们在感知元素时最易识别的元素之一,它能够非常直观的向居民传达周围环境信息。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合理应用色彩既能够帮助居民更好的确定建筑空间位置,同时还能够展现民用建筑过渡空间所独有的个性。某环境生理学家曾经说过,色彩在理想环境创造中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强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及安全感。不同的色彩运用会带给居民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比如红色能够给人以温暖积极的感觉的,而蓝色则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过渡空间设计的安全感与舒适感,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一些柔和的中性色彩,避免在过渡空间设计中应用较为强烈的鲜艳色彩。

3.过渡空间序列建立与设计

过渡空间的序列设计十分重要,若过渡空间没有序列,毫无章法可寻,那么会带给居民一种混乱感。民用建筑的整个空间布局就像是一幅画,建立空间序列能够增强民用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就像画中的近景远景错落有致是一样的。在过渡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考虑民用建筑本身特点,综合运用升降、错落、转折、弯曲、虚实、明暗、承接及节奏等多种空间处理形式,从而将民用建筑过渡空间中一个个独立的空间设计成一个有秩序的空间几何,以此来吸引居民的注意力,让其愿意在此停留进行各项社会性及娱乐性活动。

4.创新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

过渡空间设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在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积极融入国内外一些先进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带给居民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另外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不能够墨守陈规,一味沿用传统设计模式,在设计中应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在传统优秀设计手法的基础上加入具有时代特征及气息的元素,使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四、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意义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合理进行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优化建筑空间环境,同时还能够保证居民建筑各个空间之间维持一个良好秩序,由此可见,民间过渡空间设计对于居民而言具有深远而持久的意义。就目前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效果来看,其所产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居民建筑外部空间舒适度

居民建筑属于功能性较为复杂的综合体,在设计中需要保证居民建筑各功能块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居民建筑整体结构充满活力,从而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然而我国很多城市在居民区规划中由于种种不合理因素,从而导致居民建筑各功能模块出现失衡现象。比如说我国诸多城市都存在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部分城市为了节省建筑用地面积纷纷开始建起了高楼大厦,居民建筑逐渐开始趋于高层化,这一做法虽然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但是却大大减小了居民的外部空间环境,诸多喜欢宽松空间的人们不愿在此长期停留或居住,从而使居民建筑无法发挥其本身的使用功能。过渡空间设计打破了这一局限,消除了城市空间与民用建筑空间的对立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空间带给居民的压力,有效调整了居民与空间的尺度,大大提高了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舒适度。

2.增强了居民建筑外部结构的秩序感

对居民建筑进行过渡空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大空间划分为多个小空间,并将每个空间设计充实,充分发挥建筑空间结构中每个空间模块的功能性及作用,使居民建筑各个局部空间更具有人情味与设计感。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是从城市空间中划分出来的,是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城市空间设计的特点,从城市空间到居民建筑外部空间,从居民建筑外部空间到居民建筑内部空间在设计中应逐渐加强,这样才能够给居民一种心理上对建筑空间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应结合空间区域性质以及特点,通过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大小、尺度、质感及色彩的变化,让人对居民建筑整体结构产生一种新颖感与秩序感,让居民充分感受到过渡空间给居民建筑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与系能力感受。

3.强化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感

空间到场所的演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由人们所产生的心理与感觉变化产生的,当一个人在具体空间中有一种愿意停留或者在该空间产生某种联想时,那么此时该空间就会演变成场所。所谓的场所感就是人对某种场合的一种空间体验,是人在实际空间中的真实信息感受。在居民建筑中进行过渡空间设计,能够使居民建筑空间保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因为过渡空间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模糊性。它能够以多种形式融入到居民建筑中,其在设计中承载了十分丰富的建筑环境信息,能够增加居民建筑结构整体设计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居民的注意力,让居民产生停留的愿望,并在此进行一些活动,这样一来会大大提高居民对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感。比如说庭院空间设计或者是中间层架空间设计,它们对于居民建筑中的其他空间来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相对于居民建筑中除了住宅空间以外的其他空间而言,其又具备一定的私密性,在这个特殊空间中进行过渡空间设计,能够大大提高居民开展各项活动的可能性,让居民在活动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空间体验。

五、总结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建筑也有了跨越式发展,现今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已经蔓延至建筑市场,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是建筑空间秩序内的节点空间与组织空间,它与传统空间设计存在本质区别,其的出现满足了现代居民建筑及居民的要求,从节约土地资源上来说,通过过渡空间设计能够使建筑室内外空间得到合理配置,使整个建筑空间呈现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从居民角度出发,在过渡空间设计中运用大小、尺度、质感及色彩等元素能够丰富建筑空间,使整个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呈现一种不一样的魅力,让居民有一种亲切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陈琦.浅谈城市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32):316-318.

[2]吉敏婕,张鲲.城市居住区过渡空间设计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10):69-70.

[3]蒋继军,唐海涛.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1(32):178-179.

第6篇:空间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养老建筑;适老化理念;设计措施;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其需求集中释放,对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老年公寓,还是CCRC养老社区,亦或是养老运营机构,其建筑空间环境都要适合于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否则难以体现养老建筑优势。为此,提出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方法,站在老年人立场上设计建筑空间,对养老建筑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是必要的,利于提高我国养老建筑设计水平。

1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养老建筑设施还不完善,还处于逐步发展阶段但还是集中于满足老年人住宿基本生活以及有限的文娱设施和活动的基本需求,缺乏适老性的建筑空间设计,不能实现帮助老人过有意义的生活和达成其适应环境的目的,很容易让人丧失自主性、参与性和积极性。当前,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主要有三大类[1]:①地产、政府等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的专业养老建筑项目,自建筑设计开始就引入了适老化设计理念和专业服务机构的配合;②按照原有常规的老年建筑建设标准进行老年建筑空间设计;③利用旧房改建成养老建筑,对旧房室内布置、设备更新改造,以体现适老化养老建筑理念。

2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让老人生活上更方便、安全、健康、舒适,这是养老建筑设计最基本原则。2.1以老年人人身安全为原则安全对生命的保障,养老建筑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设计。进行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时,以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为基本依据,强化建筑空间的安全性,如电器、插座及开关位置、家具高度及防护处理、卧室及夜间照明、浴室、厕所、厨房安全、过道及扶手、上下楼层的通行安全、地面的防滑材料等,预防老年人摔倒,保护老年人行动方便。2.2以排除障碍为原则养老建筑的使用群体不同于一般建筑,其空间设计一定要秉承排除障碍原则,清除掉建筑空间内的障碍物,确保老年人出行方便,提高行动效率。老年人年龄较大,身体运行和反应能力都不高,减少建筑空间内的障碍物,方便老年人居住、活动。除了排除障碍外,还应设立一些醒目的引导性标志,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2.3以适应老年人特性为原则对养老建筑空间进行设计,要以老年人自身特性为依据,满足老年人生理、精神上的需求,提高养老建筑空间的适合性和实用性。特别要考虑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让老年人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

3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措施

3.1居住空间

3.1.1居室

对于老年人来说,起居室、卧室是他们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其朝向、日照都要认真考虑,保持光照充足、空气流通顺畅,降低噪声污染[2]。同时,室内要遵循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出行工具留有足够的回转空间,如轮椅,满足部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当然,老年人对光照有着不同要求,设计时应采用不同的光照设计方案,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3.1.2卫生间

卫生间是老年人经常发生意外情况的地方,其空间设计要予以高度重视。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老年人使用卫生间的频率都是较高的,这就要求起居室到卫生间的距离应是最短的,线路中没有障碍物,空间足够大。卫生间出入口不能有高度差,适合采用外开门、推拉门,禁止使用内开门。地面采用防滑材料,地漏设施等要完善,不能积水。设有窗户,洁具上安装扶手,最好不要采用蹲式便器。

3.1.3阳台

一些外出活动能力较弱的老年人,阳台是最理想的活动空间。阳台与室内地面间没有高度差、障碍物,方便轮椅等工具出入。同时,阳台视线要尽量的通透开敞,方便老年人亲近自然。在条件允许下,在阳台上种植绿色植物,营造一方绿色空间。

3.2公共空间

3.2.1入口门厅

入口门厅是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衔接处,是老年人外出活动的必经之处,其空间形态、尺度、流线等都要符合老年人特征。①老年人行动不便、反应慢,喜欢静坐观察他人的活动,所以休息处与入口门厅之间应当没有障碍物,视线开阔,方便老年人视线活动[2]。②入口门厅的功能分区设置合理、流线设置清晰,给人一种舒适、温暖的感觉。

3.2.2交往空间

在养老建筑内设计交往空间,满足老年人与他人交流、谈心方面的需求,摆脱孤独感。交往空间的形态、尺度要符合老年人的活动数量、行为特征、个性需求,有一定的层次感。如,设计集体活动空间、小型活动空间、私密活动空间,满足老年人不同交往活动的需求。

3.2.3娱乐空间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身体机能退化等各种原因,孤独感、失落感比较强。为了消除老年人的负面情绪,养老建筑一定要设有娱乐空间,让老年人感到“老有所乐”。如,建立阅读室、学习室、健身房等,开展书法、音乐、绘画、舞蹈、摄影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使老年生活充满活力,重新找回自信、乐趣,获得内心上的满足。

3.2.4医疗保健空间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等原因,患病几率比较大,养老建筑应当设计医疗保健空间,为老年人提供身体检查、常规病情诊断医疗、特殊看护等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医疗保健空间应设置在安静地方,远离喧闹,但要有较好的可达性,方便老年人及时就医。

3.3交通空间

3.3.1走廊

在养老建筑内,走廊是重要的交通空间,主要用途包括:通行、疏散;交流、聊天;停留、休息等[4]。当室外环境不易活动时,走廊就成了老年人经常活动的一个空间场所。为使用老年人生理、活动等要求,走廊空间设计标准应适当调整,以疏散、交流聊天等需求为设计依据,拓展空间形态、尺度及功能,如设置休憩座椅。在设置休憩座椅情况下,走廊必须有足够宽度。此外,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走廊空间,应设置缓冲空间,便于降低意外发生后的严重后果。

3.3.2楼梯、电梯空间

由于养老建筑的特殊性,其楼梯、电梯除了满足出行、疏散等功能需求外,也要注意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如,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好,上楼梯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等情况,楼梯缓台处应设置椅子,方便休息。电梯空间设计要点:①电梯轿厢要尽量的宽敞,其宽度要符合轮椅出入要求,并且要能够容纳老年人的陪同人员;②电梯轿厢内不要使用大块平面镜,因为老年人视力不好,大面积使用平面镜可能造成方向上的误导,使老年人认错方向;③电梯轿厢使用软包,防止老年人摔伤;④电梯内轿厢内设置监控设施和紧急呼叫按钮。

3.4建筑空间细节设计

养老建筑空间设计要想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除了做好以上几个方面设计工作外,对空间细节设计也要给予重视。在养老建筑空间细节设计上,注意以下几点[5]:①房门设计要有特点。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不好,设计有特点的方面便于老年性出行,以免走错房间;②窗口不仅要满足通风、采光要求,也要满足安全性要求。如,采用下拉式窗户,减少安全隐患,防止出现坠落情况;③养老建筑棚顶高度不能太低,以免给人一种压抑感;④建筑空间内的色彩搭配要合理,颜色不仅能提升空间效果,还能改变人的心情和生理状况,从颜色的角度创造空间。尽量选用暖色调色彩,营造家的温暖感。

4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利于建造适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多样化需求的建筑物。在养老建筑空间设计上,注意居住空间、公共空间、交通空间、走廊空间及一些细节问题,各个空间设计都要以老年人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依据,贴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出行要求、活动需求等,做到人性化设计,真正符合老年人特点。

参考文献

[1]余志红.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工业建筑,2016(08):56~60.

[2]刁殿臣.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83~84.

[3]陈国涛.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120.

[4]何显明.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概述[J].江西建材,2017(21):50+52.

第7篇:空间设计的原则范文

在空间环境中,人往往拥有一块空间,这块空间不仅仅提供了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人们往往不太习惯太高的房屋,人们喜欢站在柱子旁边,这些都是人下意识的找依托感,通过这些空间引起的心理变化,能够很好的处理空间高度以及与周边事物的设计。不同的空间形状往往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低矮的空间设计,会让人有一种压抑感,动态变化的空间会让人产生一种不规则感觉,圆形空间设计则会使人米欧式方向,空间形态变化很多,所引起的心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充分掌握这些联系才能设计出美观的展示空间。

2.基于环境艺术设计心理学的展示空间设计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需要充分利用围和透的关系。若是一个空间的设计没有采用任何一种透视方法,必然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柑橘。若是空间的设计仅仅是开场,就无法充分发挥出内部空间的特征,使用功能无法得到发挥,因此在展示空间的设计中需要把握好围和透的尺度,根据具体需要表现的事物来进行设计。

2.1空间流动性、引导性设计

展示空间本身属于一种三维空间,人不可能一眼看到全部设计,需要在走动中看到各种设计,也就是需要注意看到各个设计部分。在这个走动的过程中,属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所看到的信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就需要保证空间变化的连续性,保证每个空间展示的效果都是连贯性的,保证人能够得到好的视觉效果,保证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到空间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又富有变化,增强人的感受。展示空间在设计中原则上需要保证采用有序性原则,人在参观展览中,具有非常大的流动性,一般是靠右走,走捷径,不走回头路,这就要求空间设计拘留流动性和引导性,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来安排观众参观,引导人的驻足。

2.2空间长短和色彩的设计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长短因素是影响人们心理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部分需要偏向于后部,前面的空间设计让人们产生一种期待感,增强空间的表现效果。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中,若是需要强调部分的重要性,满足人们乘兴而归的想法,可以适当加长观赏浏览的空间设计,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部分就需要放在前面,引起人们的新奇感。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色彩同样是影响人们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事物中,总是先看见色彩,然后再看见物体。在色彩的设计中涉及到了公众色彩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对于人而言不同色彩所引起的直觉效果是不同的,同时也受到、社会规范等的影响。如红色在美国象征着健康欢乐,在我国象征着信心、传统等,因此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2.3垂直和水平空间的设计

第8篇:空间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休闲空间;设计理念;环保;多样化

园林景观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对绿化城市,提高环境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园林景观中合理设计舒适的休闲空间,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绿色、放松身心的休息场所,因此,在园林景观中设计休闲空间要注重设计的合理性,结合科学设计原则,实现多功能休闲娱乐空间设计。

1.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设计

1.1生态化原则

休闲空间的设计首先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即注重生态环保。在空间设计过程中要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前提,杜绝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实现空间设计与生态环境协调一致。对原有园林景观中的绿色植被要最大限度进行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注重施工工艺的环保性,从材料到施工,均以“低碳环保”为前提,有效控制空间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杜绝在施工中排放废弃物,最大限度降低噪声污染。

1.2景观多样化

为提高休闲空间设计整体效果,要力求多样化,避免单一。景观多样化的设计要注重整体园林景观相协调,设计时要全局考虑。景观设计元素包括多方面,如植物、建筑、山、水、桥以及园林小品等。要把多方面元素有机融合,形成富有特色且丰富多样样的园林景观,使休闲空间丰富有内涵。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实际环境相协调,适当结合地方特色,做出特色的景观设计,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但多样化的设计过程要避免出现杂乱而影响美观。

1.3人文功能多样化

休闲空间的设计要以人们的需要为目标,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特征以及服务功能等,因此,要注重人文功能的多样化。在休闲空间设计过程中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为人们提供休息设施,包括长椅、凉亭等,同时健身设施以及相关娱乐设施的设计也十分必要。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舒适程度,选择优质材料施工。但为保证整体的协调性,设施的应用设计要与景观相协调,提升整体美感。

2.休闲空间的设计应用

2.1地形设计

在园林景观中人们主要活动形式即步行活动,因此,地形设计十分关键,直接影响人们心里活动。如地形设计中以宽阔为主,则有利于人们心情舒畅,若地形设计过于狭窄,则容易使人们产生压抑情绪,这充分体现出地形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地形的设计既要与实际施工环境相结合,也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实现工艺设计与自然风貌有机结合则是空间地形设计最理想的状态。地形设计还要根据不同分区来实现地形规划,不同分区功能不同,因此,对区域地形设计也要具有针对性和特色性。同时不同的地形设计还可以给人们多样化的视觉感受,体会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2.2植被设计

植被设计关系到园林景观整体美感以及舒适性。合理的绿色植被搭配和设计能够为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促进身心放松。设计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气候特征选择植被类型,在审美指导下搭配色彩,为进一步提升美感可根据植被高矮不同设计出不同形态的植被整体样貌。为进一步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特征,可以通过对不同植被的组合形成特色,并结合其高矮、形状、颜色以及疏密自由变换,提升艺术感。例如,将颜色多样的花与绿叶植被搭配,提升空间色彩丰富性,促进“花园式”休闲空间设计。

2.3活动区设计

儿童活动区的设计要体现出童真童趣,满足儿童的需求。比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在娱乐设施上构造出卡通图案,在儿童活动区中可以增设一些智力开发的玩具,这样可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会给儿童带来不一样的娱乐体验,中老年活动区要满足中老年人的活动特点。根据以往的统计结果得出,中老年人是在公园中锻炼的主要群体,对于该区域的设计要做到面积足够大,设施足够全,比如要多设置座椅,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并为中老年人的安全提供保障。

第9篇:空间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商业环境,商业文化品质,以人为本,专卖店空间设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现今,文化在商业领域里也凸显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最初的提篮叫卖,到小门小店,再到商店、商场、商业街,其中的变化无不说明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商业文化的需求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文化品质的提升可以表现出很强的亲和力,在商场上迸发出惊人的精神潜能。企业的商业文化核心是人,在经营时,应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商业文化,在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品牌专卖店是商业空间中典型的一类,它集形象展示、沟通交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空间设计对品牌专卖店销量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消费者的吸引,商业文化的宣传,产品陈列和推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专卖店设计与商业文化品质的关系

专卖店空间设计是对品牌和商品进行的二次包装,不仅能够烘托出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市场中得到立竿见影见影的利益回报,更重要的是它强有力推动着整个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

专卖店空间设计要遵循现代商业发展的前沿经营思想,以独有的企业商业文化为主旨,紧紧围绕人、环境、商品,营造高品质的购物休闲空间。所有设计语言元素的终极都要关注商业环境的受众主体,以经营需求为主线,关心顾客群内心深处细节活动的心理需求,满足和丰富顾客的体验感,营造生动的、人性化的充满诱惑力和文化感召力、视觉吸引力的购物空间环境,是专卖店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如宜家,它的服务理念是:“使购买家具更为快乐。”因此,在宜家商场布局和服务方式的设计上,尽量使其显得自然、和谐,让每个家庭到宜家就像是“出外休闲的一次旅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宜家商业文化的特点。

销售终端竞争的成败最终决定着企业竞争的成败,宜家有效地利用了终端,把商场当作家庭来布置,进行彻头彻尾的终端文化建设,作为传播企业文化的大舞台,通过一切可用的传播手段来全方位地吸引和引导顾客,使顾客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宜家、钟情宜家。这对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是一个重要启示。

2专卖店空间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物为人用,是专卖店设计的社会功能基石。“以人为本”的专卖店空间设计是提升企业商业文化品质的重要途径。

人的消费行为的心理特征与功能分析、交通流线和视觉引导的相互关系。动线是根据经营布局、品类划分的功能需求而展开的。从顾客进入专卖店开始,动线的进程,停留,转折处,都应考虑视觉引导,并从视觉构图中心选择最佳的视点,设置商品的展示台,陈列柜和商品信息标牌,来引导顾客动线方向并使顾客视线注视商品的重点展示台与陈列处。充分考虑空间结构、客流方向、商品落位、商品个性和顾客生理、心理等因素制定几条动线规则,刺激购买欲,增加购物情趣。

商业文化渗入专卖店空间设计中。在卖场气氛营造上,到过宜家的人,没有一个不觉得清新,宜家要传递的正是“再现大自然,充满阳光和清新气息,朴实无华”的清新家居理念,使整个卖场充满了人情味。

以人为本的专卖店空间设计的原则。根据经营性质、理念、商品的属性、档次和地域特征,以及顾客群的特点,确定空间设计的风格和价值取向。创新意识突出,展现整体设计中商业品牌的个性化特点,将企业商业文化渗入专卖店空间设计中。具有诱人的入口,空间动线和吸引人的橱窗,招牌,是整体统一的视觉传递系统的手段。具备准确诠释商品,营造出商品环境氛围且个性鲜明的照明和形、材、色形式,能激发购物欲望和潜意识。商品的展示和陈列根据种类分布的合理性、规律性、方便性,进行总体布局设计,有利于商品的促销行为,创造为顾客所接受的舒适、愉悦的购物环境。设备、设施完善,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安全通道及出入口通畅,消防标志规范,为残疾人设置无障碍设施和环境。

综上,专卖店是建立品牌形象的一种便捷的宣传推广形式,从多个角度向消费者传达着品牌的个性。顾客、商品、空间、文化四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随着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品牌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出要求,专卖店空间设计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商业氛围和文化品质并重,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理念将会对专卖店品牌发展、营销战略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车伟,蔡荣光。专卖店——实现销售与利润最大化的利器[EB/OL].全球品牌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