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亲子沟通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亲子沟通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亲子沟通方法

第1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亲子沟通研究;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35-03亲子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兴起了亲子沟通的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该领域获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纵览这些研究成果,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亲子沟通内涵界定不够明确、研究内容不太清晰、研究方法比较单调,为提高研究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本文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反思与探析。

一、亲子沟通内涵需明确

“沟通”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不论是在我们的日常口语表达中,还是在许多研究领域,如传播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都会提到“沟通”这个词。也许正因为“沟通”是一个我们很熟悉且使用广泛的词,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对“亲子沟通”这个词的明确界定。由于核心概念的模糊,使得亲子沟通的研究也就没有统一的、清晰的、可靠的操作指标,研究者出于各自的理解采用不同的测量指标,造成众多结论分歧。2003年就有学者提出,现有研究在亲子沟通的内容、沟通满意度、沟通对象和青少年性别对亲子沟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较为一致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对于研究的范围、概念的界定缺乏统一的标准。迄今为止,查找相关文献,我国该领域的研究仍未对“亲子沟通”形成统一的明确界定,有的即使有定义,但也未做深入剖析,在研究设计时,不知不觉偏离核心概念,使得研究取向不清晰。

在英文中“communication”译为沟通,也包含传播、交往、交流之意,这些词在中文里的使用是有差异的。查找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传播”解释为“广泛散布”,“交往”解释为“互相来往”,“交流”解释为“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沟通”解释为“使双方能通连”。由此可见,若排除物质与文化层面的指向,“传播”一般是指信息的单向流通,主要是点对面;“交往”含义较为宽泛,社会就是一个交往的网络,人类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先决条件就是其成员之间的交往。有学者认为,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以一定的物或符号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交流”与“沟通”较为接近,都有信息的双向流通之意,这也是亲子沟通研究中经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沟通”一词,意为信息、事实、信念、态度和感受等在人际之间的传播、接收与理解过程,注重对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与规律的研究,沟通更强调信息交换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也有学者提出,沟通是指行为者之间通过有效语言、运用合理的协调方式达到真正理解或共识的行为。所以,“交流”虽有双向流通的意向,但它仅仅描述的是信息流通的来往方向,不必反映流通的效果,而“沟通”强调“沟”而务求“通”,必然反映流通的效果。

明晰“沟通”的内涵后,“亲子沟通”的界定就相应明确。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亲子沟通不仅指向信息的交流,还反映亲子之间获得相互理解、形成情感相通、达成共识的交流结果。

二、研究内容需明察

明确了亲子沟通的内涵,就如研究道路上找到了路标,所有的研究设计应在其指引下朝着研究目标迈进。要使研究内容不偏离轨道,在做研究设计时就需要围绕核心概念的内涵加以明察。

我国目前亲子沟通相关研究中,大量存在由于核心概念模糊导致研究内容定位不准确的现象。如亲子沟通问题的研究。“沟通问题”是当前国内亲子沟通研究文献中出现较多的一个词,在亲子交往中,亲子沟通与亲子冲突是相对应的,长期的沟通不足或沟而未通,可能产生亲子冲突,导致亲子矛盾或亲子交流方面的种种问题。若沟通了,亲子冲突就可以避免或及时化解。沟而未通是未沟通、误沟通、假沟通类非沟通行为。因此,亲子沟通问题研究实际上研究的是亲子交流中的非沟通、亲子冲突、亲子矛盾等问题。与此类似,又如“亲子沟通的改善研究”之类提法显然也是不恰当的,确切说应是亲子沟通的达成(或实现、促进等)研究。不同的家庭可能有不同的沟通模式,如Fitzpatrick提出的关系定向和观念定向模式,进而根据这两个维度得分的高低组合成亲子沟通的四种类型:一致型、多元型、保护型、放任型。不同的沟通类型会产生不同的沟通结果,即在相互理解、情感相通、达成共识实现的层次与程度上会有差异,但沟通的信息源方一定有努力“连通”的目的,且架起一座桥梁把信息源方与接受方连通在一起。所以,沟通不是交流。如果我们把它们混为一谈,就会出现如“沟通问题”类自相矛盾的提法。

另外,如果我们不把握清楚亲子沟通的内涵,就会在一些相关问卷设计中出现混乱状态。如沟通频次、沟通时间、沟通内容等研究,被调查学生很可能有的报告的是沟通情景,有的报告的并不是沟通情景,不能真实反映亲子间的沟通状态,而只是交流状态。如孩子回到家,对妈妈说:“妈,我回来了”。妈妈说:“好,快去洗把手,马上吃饭了”。又如:餐桌上,孩子说:“爸,今天学校……”爸爸打断说:“哪来那么多的废话,快吃饭,吃了做作业去。”等这样一些对话能称之为“亲子沟通”吗?显然不能,应是“亲子交往”或“亲子交流”、“亲子对话”。

根据亲子沟通内涵的界定,按照“5W”的思考路径,亲子沟通的要素应包括:沟通者(who)、目的(why)、信息(what)、沟通方式(how)、环境(where)。因此,亲子沟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沟通双方影响因素研究,包括父母与子女双方的人格特征、性别特征、沟通态度、沟通兴趣、沟通技能、地位结构等;二是沟通重要性研究,主要考察亲子沟通与子女心理健康、压力应对方式、问题行为、学业成就、同伴交往及社会适应等其他方面之间的关系;三是沟通话题研究,包括亲子沟通话题涉及范围、亲子性别匹配差异等;四是沟通方式研究,主要探索亲子间如何做决定、问题解决过程等;五是沟通环境研究。根据生态系统模型理论,所有影响父母行为及儿童发展的因素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系统可分为四个子系统:微观环境系统、中环境系统、外环境系统、宏观环境系统。家庭、学校是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微系统,微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构成中间系统,而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影响他们的环境,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条件等构成了外环境系统,最后,儿童所处的具有一致信仰、习惯、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社会或亚文化的社会机构组织构成了宏观系统,这些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父母—儿童之间的参与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亲子沟通环境研究涉及多个层面,如宏观层面的文化背景、风俗传统等,外环境层面的父母学历、职业类型等,中观层面的家校关系亲密度、家校之间联系方式等,微观层面的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氛围等,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动态发展机制等。

三、研究方法需丰富

目前国内亲子沟通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研究方法,多以问卷法获得数据资料,通过统计的方式获得结论,问卷也较多使用的是单方报告法,近两年也有少量的亲子双方报告及行动研究、质性研究。

从了解的角度来说,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双方互动性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单以静态的问卷调查难以反映沟通形成的机理及发展变化的特征。因此,一方面问卷调查应分别进行父、母、子三方报告,同时辅以纵向的追踪研究,能较好地考察父母及亲子之间对沟通的知觉差异、互动机制的演变特征等;另一方面,需要以访谈、观察、沟通日志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不同阶段学生亲子沟通的特点。国外的亲子沟通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型式学角度研究深入到微观的沟通过程研究,而我国目前深入的微观研究还比较欠缺,需要通过研究方法的丰富加以完善。

从干预的角度来说,行动研究是现有阶段一种较为容易操作的方法。关键是,怎样在行动中提炼出沟通得以实现的要素,并将之转变成比较高效的可复制的训练模式。目前我国相关研究还是空白,尽管社会上很多亲子培训机构在如火如荼开展着相关培训,但作为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上还未查到。当然,若要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实验法应是最佳的选择,但在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变量的选择及无关变量的控制等方面需要周密思考,找到切实可行的操作途径,这在本领域研究中将会非常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2]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文化透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3]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2004,(2).

[4]张东娇.教育沟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5]王争艳,刘红云,雷雳等.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

第2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家庭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情感的基础。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身心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等问题,也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模式。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亲子沟通是否顺利,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基础和关键。

一、初中阶段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心理发展水平也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 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发展进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引发各种问题行为。初中生表现为开始经常以审视和质疑的目光看待、甚至公开反抗父母的嗤。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除了过问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心理成长;有些家长虽然试图与孩子沟通,但收效甚微;还有少数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利用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选取我校七、八、九年级2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2名,女生114名;七年级76名,八年级72名,九年级68名。通过问卷考察了初中生对自己和父母沟通质量的评价,得出如下结果。

(一)亲子沟通的频率亟待增强

如表1,经常与父亲沟通的学生仅占41.2%,经常与母亲交流的学生也只有58.8%,可见,亲子沟通的频率亟待增强;从学生亲子沟通中的倾向程度来看,初中生与母亲的沟通优于与父亲的沟通。

(二)父母文化水平对亲子沟通水平影响显著

高中(中专)、大学学历的家长分别占23.2%、8.2%,亲子沟通水平较高,小学、初中学历的家长分占6.5%、62.1%,亲子沟通质量随父母文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越能接受新鲜事物,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便会增多,亲子沟通会更加顺畅。

(三)亲子沟通的质量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

七年级学生的沟通质量最好,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占总数的79.8%,在小升初期间,父母的关心与支持增加,家长更注意与子女进行交流;八年级时沟通质量开始下降,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有56.8%,这一时期学生独立的欲望更强烈,很容易对父母的管教不满,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九年级学生的沟通质量最差,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仅占46.5%,由于中考的压力,亲子间的冲突可能就会进一步加剧。

(四)亲子沟通的最大障碍是父母的不理解和过多干涉

从表2中可以看出,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过多干涉自己的占大多数,认为父母忽视自己的只有很少部分。

学生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喜欢与同龄朋友在一起,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父母的看法,就更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甚至过多干涉自己。有些孩子觉得学习成绩比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还重要,所以很有可能会让彼此的关系日渐疏远。

(五)家庭教育方式对亲子沟通影响显著

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孩子愿意与父母主动交流的有19.6%,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愿意与父母主动交流的高达92.5%,溺爱型的家庭为22.4%,放纵型的家庭为12.5%。可以看出,越是民主型家庭,亲子间的隔阂就相对较少,孩子乐于与父母交流沟通;反之,他们就越想挣脱父母的束缚,亲子沟通的频率下降,从而导致亲子沟通无法顺利进行,影响沟通质量;放纵与溺爱的家庭也并未因家长的骄纵,提高亲子沟通质量。

另外,父母的期望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12.7%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期望难以实现;48.2%的学生认为压力比较大,期望比较难实现;29.4%的学生认为压力可以接受,期望能够实现;9.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压力。

可见,初中生阶段,父母的不理解、过多干涉、过高期待和亲子沟通的方式不当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初中生在校时间长,学校对亲子关系的调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展良好亲子关系指导的占79.1%。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致力于“助力家庭教育,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研究,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纽带作用,即如何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促使亲子之间有效沟通,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学校助力和谐亲子关系的具体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引领与疏导的作用,助力家庭教育,我们全面探究了促进亲子交往,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具体策略。通过家长学校、学生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让家长懂得科学教子、正确施爱,让学生学会理解、感恩与责任。

(一)指导家长科学教子,助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1.举办讲座,普及亲子知识

我们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学校每学期为每个年级举办两次亲子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有“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关注孩子青春期的引导”“预防孩子逆反心理”等。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是一个逐渐成长和完善的个体,避免依照自己的预设模式塑造孩子,无论是在家务劳动、消费隐私方面,还是在交友、学业等方面,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

2.进行家访,搭建亲子桥梁

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冷漠、倔强而逆反。在亲子交往中不少父母没有耐心倾听子女说话,发生冲突时,更加不会倾听子女的看法和意愿。父母要善于倾听子女的倾诉,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家访能搭建一座心桥,及时沟通家长、孩子的思想感情,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发展情况,排除教育中消极的因素,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们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引导帮助父母全面观察了解孩子的苦恼、困难和想法,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引导父母理解并帮助孩子摆脱烦恼,解决他们的问题。班主任帮助家长接受孩子的不成熟或缺点,对孩子不是批评指责,而是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耐心真诚地与家长商讨家庭教育的失误,努力为每个家庭找到成长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家长积极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增强家长与教师的教育一致性,提高了教育合力。

3.开通微信,拓宽亲子渠道

网络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校分班级开通了微信群“亲子和谐工作坊”,开辟了家校互动的新渠道,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和家校教育的有效合作。七八年级班主任老师将学生的作业、优秀作文、美术和手工作品、竞赛答卷以及学生编排的文艺节目、奖状、课外活动、荣誉证书等信息,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及时发送展示给家长观看,让家长和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正是这种成就感,使他们常常考虑如何把事情干得更好、更有效果。九年级班主任老师,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正确面对升学压力。“亲子和谐工作坊”拉近了亲子距离,极大地增强了家校互动交流的频率,为家长拓宽家庭教育途径打开眼界。

(二)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引导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46.5%的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工作非常辛苦,生活压力大,应该理解并回报父母。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认为,感恩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绅士必须具备的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回馈和责任的心。20世纪以来,更多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感恩心理进行研究,基本认同感恩对个人的积极作用,认为感恩是对受到恩惠的积极认知的结果。

学校推出感恩系列主题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体察父母的爱心,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恩。我们要求学生当看到妈妈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向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知道爸爸在工作上取得成绩时,把对父母的赞美表达出来;在节日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表达对他们的问候与祝福,这些做法让爸爸妈妈们激动不已。然后,引导学生把对父母的爱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我们要求学生学会料理个人生活,并努力承担一些家务活,为父母分忧。每天起床、外出、回家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替忙碌中的父母泡一杯茶,替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用餐时,为父母盛饭,饭后主动收拾碗筷等。通过长期坚持,学生学会感恩,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习惯。感恩教育促进了亲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促进了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三)举办亲子对话活动,促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情感交流是两代人沟通并加深互爱的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敏感、易于冲动,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化解这种亲子矛盾。国外一些研究表明,亲子训练对完善孩子各方面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明显的效果。学校倡导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为桥梁,组织亲子对话活动,促成亲子感情交流。

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和孩子一同享受阅读快乐。学校推荐书目,在读书后,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写下感想。他们说,“一同学习,一道成长。相互交流,既沟通了感情,又从书中受益”。

开展“书信传亲情”活动。利用家长会召开的时机,学校发动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针对自己学业、习惯养成、心理困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倡导家长给学生回信,使他们能相互表达出生活中不会轻易表达出的情感。

举行“让生命充满爱”演讲。学校邀请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为全体师生和家长做“让生命充满爱”感恩专题演讲。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道理触动了在雒恳晃还壑诘哪谛摹!跋蚋改感芯攀度鞠躬礼谢父母恩”“拥抱父母”等环节,点燃了家长和师生的内心情感,家长感慨:“爱的教育将使他们受用一生!”在亲子专家的引导下,孩子们眼里充盈着感动的泪水,拉起父母的手,满怀感激之情投进父母爱的怀抱。

亲子对话是传递爱的桥梁,促进了孩子与家长亲情互动和心灵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使孩子产生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为家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第3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沟通;子女性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以及现代科技不断向家庭教育进行渗透,传统的家庭教育受到猛烈的冲击,一旦改变它的形式,也将改变人们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目前,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内容片面失衡、教育观念守旧、教育方法方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家庭教育功能缺陷。而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是用于家长教育的,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领域学科,它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研究现状

全国妇联调查组织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长反映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成功;95%以上的家长表示对如何教育孩子苦无良策;近80%的家长在喂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培训,只是用经验法教育。面对儿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失,需要迫切地解决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伴随着家庭教育法律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全国家教工作“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家庭教育越发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尽管如此,面向家长的教育培训仍寥寥可数。

另外,调查显示,在中国,教育软件已经占领了整个软件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而现今的教育软件也主要分为家用教育软件、校用教育软件和远程教育软件。但是,大部分软件都是以孩子学习为目标,意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几乎很少出现面向家长的教育培训软件。尽管存在少数的家长培训机构,但因为大班教学的模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且价格高昂,费时长,难以保证效果,也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因此覆盖面低,推广性不强。

再而,家长获取教育方法的渠道一般为杂志、教育网站、论坛等,家庭教育知识零碎繁杂,家长难以抛下工作或者无法在如此浩瀚的网络和大量的杂志中获取相关有用的知识。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和专门性,无法保证其科学性。

所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人们都很难从家长教育的角度去透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很少从怎样培训家长及其教养素质的角度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这是家庭教育领域研究的一种缺陷,也是本培训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目前人工智能水平的局限以及家庭教育方法对策研究的片面性,目前的培训系统仍难以做到针对特殊儿童的家长教育。同样,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适合在6至18岁的儿童的父母,旨在引导家长们发现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并给予科学的方法对策。

在设计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前,我们根据前期的需求调研,确定了系统的目标与架构。本系统旨在提供一个平台让家长更为客观科学地评价与教育孩子。对于系统的架构:1.我们通过调研提取家长关注的重点内容,即亲子关系沟通与孩子性格培养。2.针对其内容设计一套完整的测试系统用来准确评估目前用户与子女之前的沟通状况和子女性格。3.根据测试系统结果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4.将教育方法规划到日程安排上,使家长养成科学的教育习惯并跟踪家长对教育方法的实施情况。5.最后家长根据效果调整教育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设计200多条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并以任务的形式将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周期显示在日历中,旨在使家长养成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习惯,能持之以恒地运用。

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所需的内容,目前随着家庭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网络的日益普及与资讯、论坛,特别是家庭教育网站的大量出现,使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料来源十分丰富。为此,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计具有大规模的资料库以满足系统的需要。

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的技术支持,采用新的界面框架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来实现友好的交互体验,提升培训效果;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实现了亲子沟通关系评测、子女性格评测、教育方法筛选和教育方法任务规划等基本功能,不存在难以冲破的技术问题。

三、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难点分析以及对策

计算机辅助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构建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量表测试—教育方法数据库,这个库包含有关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测试量表,并且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难点剖析

利用计算机建立系统的量表测试—教育方法数据库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亲子关系沟通量表。目前对亲子关系沟通的测试量表种类繁多,题目分布散乱且缺乏系统性,不能明确地指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哪方面的沟通问题。而本培训系统旨在将亲子之间的沟通细分成几个具体的方面,让家长能够对症下药,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

2.子女性格量表。用于对性格测试的量表诸多,如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然而,本培训系统需要一份能够专门针对孩子性格测试的量表,能够权威准确地测试出孩子的性格特征。

3.针对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不同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现今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杂志非常多,但是不一定每种方法都适用于每个孩子。本培训系统要求其教育方法不仅要有针对性,更要保证科学合理性,这需要通过查阅、整理一系列资料,最后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对策研究

在建设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中,针对上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

1.对于亲子关系沟通量表的设计,我们首先引用亲子沟通的5个维度:发起交往,提供情感支持,施加影响,自我袒露,冲突处理。其中,“发起交往”指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主动性,用于考察父母是否能够引导孩子进行交流;“提供情感支持”用于测试沟通双方是否愿意沟通、提供帮助、互相倾听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测试双方对互相的理解与接纳程度;“施加影响”考察家长能否以身作则,说服子女同意自己的观点或做法,以及父母能否尊重孩子的隐私等;“自我袒露”旨在说明一方能否主动或被动地通过语言或行为向对方传达任何关于自己的信息;“冲突处理”指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否用合理的方式处理冲突,包括亲子间能否换位思考等。根据这5个维度,系统能够生成量表同时给出每个方面的沟通等级,让家长能够明确地了解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处于怎样的阶段,哪个方面还做得不足等信息。

2.对于子女性格量表的设计,我们采用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它自七十年表以来,研究证实其信度和效度较好,也是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用得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是目前被公认为评估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并且,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是一款面向家长的教育软件,而CBCL也是让家长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填写的量表,符合系统的需求。CBCL量表中的测试题目分属9个综合征,分别是抑郁、分裂、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和违纪行为。家长完成这份量表后,系统会给出孩子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够使得家长了解子女在这九个方面的性格表现。

3.针对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特点匹配教育方法的原则。

关于亲子关系沟通的培训:由于沟通细分成5个不同的维度,每个维度划分不同的等级反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因此系统会依据不同的情况匹配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均遵从以下几个教育原则:定时沟通;尊重子女人格;鼓励表达;耐心倾听;宽容异见;解释规则。

关于孩子性格方面的培训:系统会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匹配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也将遵循美国的《父母》杂志和“保持孩子健康”网站相结合的10个训导原则: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父母要保持一致,态度要持之以恒;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立规矩要趁早;家长要少对孩子说“不”; 家长要表扬孩子的好行为;孩子发脾气或者大哭大闹时候要“忽视”他们,千万不能让步;家长不要打孩子,不要体罚;家长要分清奖励和贿赂;父母要讲究说话技巧。

同时,为了能够让家长更加行之有效地使用这些教育方法,系统会以日程安排的形式,使家长按照日程表实施。不仅令家长有“法”可依,还能为家长的实施提供了监督机制。实现了操作简单、科学教育、方便快捷的目标。

四、结语

一个现代家庭,能否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创造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础。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家庭教育也已经变得切实可行。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养系统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使家长学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系统以日程表的形式安排教育方法,既可以让家长方便快捷地获取教育信息,又可以让家长持之以恒地实施教育,从而养成科学的教育习惯。

参考文献:

[1]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11):63-66

[2] Buhrmester,D., Furman,W., Wittenberg & Reis. (1988), Five domains of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in pee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5(6), 991-1008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199~204

[4]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06):49-53

[5]张卫民.美国家长训导孩子培养好性格的十原则[EB/OL].

,2010,2010-04-21/2011-11-25

第4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少年期 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78-01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中的用语,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这里,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许多心理学家把教育称为心理沟通,那么,家庭教育无疑可以理解为亲子沟通。

少年期的年龄为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正值初中学习阶段,此时的孩子渴望摆脱父母的管束而独立,但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依赖父母。所以,这个阶段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困难的时期。而在亲子关系全过程中,少年期也是最难处理的一个阶段。

下面,我谈谈与少年期的孩子沟通的几个方法。对于完善家庭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来说,希望这些方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尊重孩子的人格,满足孩子心理上的需要。

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永远是权威,他们要求孩子对其百依百顺,这样的家长更谈不上民主平等地与孩子相处了。其实,最好的家长应该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如果,家长真真正正把孩子当作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立的人来看待,放下家长的架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切实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多倾听孩子的意见与感受,与孩子多些心灵上的默契,使他们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相信,这样的亲子沟通于孩子、于家长都是有利无弊的。

二、 与时俱进,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

当今的时代与国际接轨,可是一些家长不知道国内外的千变万化,甚至不懂得孩子眼中的五彩斑斓……在孩子面前,他们永远是落伍的,就更谈不上与孩子同步了,这往往也会被孩子瞧不起。不在同一个世界里,谈何成功地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些家长不知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更不清楚应当教育孩子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扬长避短,

而是常常把自己年少时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恨不

得让孩子十全十美。更有家长认为,只有这样,自己在众人面前才体面。于是,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悲剧上演了:

不喜欢弹钢琴却被父母逼迫练琴而用菜刀剁去自己的手指、课程上偏科却要长期忍受母亲对其学习上的苛刻要求而将母亲杀害、被父母强行送到特长班学习而离家出走……

这些悲惨事件的背后,影射出的是家长不了解、不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不与孩子沟通的悲哀!

所以,作为父母,要想成功地教育孩子,既要了解所处的时代,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这样,才会与孩子同呼吸、共命运。

三. 结合非语言沟通,避免唠叨。

有些父母,对孩子从小到大是寸步不离,随之而来的还有唠叨不停,他们自认为这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而少年期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自己独特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与角度,人际交往的蔓延更让他们接触到了众多的新鲜事物,于是,对于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也有了他们的评价和界定。而此时,如果父母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于孩子,并不厌其烦地唠叨、强硬说教,则或多或少出现了逆反心理的少年期的孩子,势必要与父母“势不两立”。没有了亲子沟通,孩子自然要去寻找能够替代父母这个最亲近的倾诉对象的人。于是,此时尚未成熟的孩子如果误入歧途,那将直接导致生命的叹息和家庭的崩溃!所以,跟孩子言语上的沟通要点到为止。家长说出来的话,既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又不能长篇大论。同时,成功的家长往往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当孩子面临失败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当孩子取得胜利的时候,给孩子一个灿烂的微笑;当孩子徘徊迷茫的时候,给孩子一个点头示意的肯定……这些非语言沟通,能让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去驰骋、翱翔,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力。因为,这样的理解、信任与尊重,是与孩子最好的沟通!

所以,如果孩子愿意跟家长交流,那说明他把父母当做自己最可以信赖的人,而这样的亲子沟通是最为健康的!

四、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及地点。

不善于沟通的亲子之间,往往会经常在一件小事儿或一句话意见不统一的问题上而大吵大闹,不欢而散,而每次不愉快更加深了亲子间的隔阂。因此,亲子沟通,需要选择好时间及地点。

第5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家庭 沟通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78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家庭关系从简单的维系生存变得越来越复杂,处在家庭关系中的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家庭沟通在维系家庭中的作用。亲子沟通主要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1]。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许多成功的妈妈也证明了这一点[2]。因此教育孩子要从良好的沟通做起。父母对子女的沟通不重视,或者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合适,很有可能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一道隔膜,如果不及时找到合理的沟通方式去穿破这层隔膜,那么这种隔膜会慢慢的增厚,而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花在孩子的学习上,却单单忽略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视,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1]。论文以海南省文昌市不同家庭为调研对象,从子女和父母的角度就现今亲子沟通状况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分析统计后的数据并且进行讨论,为我们了解现今农村普通家庭亲子沟通的现状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也为相关专业人员对于亲子沟通的提升提供了一些可借鉴意见。

1 调查对象

以海南省文昌市173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2 调查方法

以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分别设计父母和子女不同两份调查问卷。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进行χ2检验。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调查家庭亲子沟通现状

4.1.1 大多数父母与子女普遍相处的不错,沟通感受不错,少数父母与子女之间了解甚少

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父母(59%)和子女(53.20%)相互的了解程度比较好,子女超过一半的数目知晓父母的生日,而且父母也清楚子女知道他们的生日。父母与子女聊天后感受温馨的同样占有大多数,所以父母与子女普遍相处的不错,沟通感受很温馨。

4.1.2 大部分父母没有自行决断子女选择的权利,极少部分父母仍然保留传统的父母掌大权的传统观念

大多数父母在子女抉择的时候具有发言权,但部分父母掌握着子女的抉择权。调查显示92.31%的父母会与子女共同商议,并尽量听取子女的意见,而仍有7.69%的父母恰恰相反,把子女的抉择当成自己的抉择,子女的意见只是听听而已,最终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4.1.3 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次数与他们相处的时间相关,相处时间越多沟通次数越多

调查中发现走读的子女与父母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且根据百分数的对比,相处时间长的家庭,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相比住校的子女或者在外打工的父母而言,走读的子女家庭亲子沟通条件更加优越。

4.1.4 父母绝大多数都认为很有必要与孩子沟通,而相比较而言,子女认为很有必要与父母沟通的比例较少

92.31%的父母认为很有必要和孩子沟通,而子女仅仅只有69.40%,其他的都觉得一般般,说明父母非常想和子女进行沟通,但是部分家庭中子女却不太喜欢和父母沟通。而父母和子女两方都会在聚在一起的时候相互交流,这一点比较好。

4.1.5 父母对子女沟通的主动性明显高于子女对父母沟通的主动性

49.65%的父母经常会主动找孩子谈心,仅仅只有15.4%的子女主动找父母谈心,17.9%的子女只有在父母叫时才和父母谈心。这就说明子女是处在一种被动的沟通环境,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子女会产生一种反感,不利于亲子沟通的良性发展和长久性。

4.1.6 子女和父母沟通在讲述困难方面存在不同

少数的家长会将所有遇到的困难向子女倾诉,父母不想让子女担心和给子女压力;37%子女每次遇到困难都会向父母讲述,大部分子女选择埋在心里或者与他人交流。但是子女在遭遇较大困难的时候多数会选择向父母倾诉。

4.1.7 大多数父母选择“学习”话题与子女交流,子女多数会选择 “学习”和“兴趣爱好”话题与父母交流

74.42%的家长与孩子交流的话题最多是学习,孩子主动与父母聊学习的只有42.20%,找父母聊的更多的是兴趣爱好的有31.80%。只有非常少数的父母和孩子会聊经济政治或将来。

4.1.8 父母对子女有很大期望

大多数的家长最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希望他们学习能有所提高,其次是希望孩子能听话,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希望孩子品德提高,强调做人重要的只有极少数。从家长最想对孩子说的一句话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家长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学校,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希望。尤其是在初三这个阶段,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任务。而且学习成绩关系到高中阶段的学校,关系到大学,工作等等。所以家长最多希望的是孩子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其次是希望孩子能与家长多沟通,可能是受了这张问卷的启发,多沟通才能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问题得以解决,能使家庭更和谐。还有一些父母希望子女能理解他们,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能体会,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也有很多父母相信孩子是最棒的,给孩子加油打气,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也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不要让家长和老师操心。

4.1.9 男性和女性子女与父母沟通中无明显差异

调查的子女共173人,其中男性79人,女性94人;年龄12~17岁,平均年龄(14.790.88)岁。我们通过χ2检验对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如下: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假如父母没有要求你,你会主动帮助他们吗(比如:做家务等等)?”的调查中,P=0.001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说明在主动帮助父母方面男性和女性子女存在差异。其余的调查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其他的调查问题中男性和女性子女无明显差异。

表1 不同性别主动性劳动分析表

[[性别\&A.会,并且经常主动\&B.会,但不经常\&C.会,但只是偶尔\&D.从不\&男\&18(22.8)\&54(68.4)\&4(5.1)\&3(3.8)\&女\&19(20.2)\&45(47.9)\&29(30.9)\&1(1.1)\&合计\&37(21.4)\&99(57.2)\&33(19.1)\&4(2.3)\&]]

χ2=19.632, P=0.001

4.2 调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的亲子沟通没有年纪差异;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内容上、与母亲的沟通时间和态度上存在差异[3]。而家庭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3]。所以,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方式直接影响子女的发展。海南正处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好时期,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让父母安心建设,同时让子女用心读书,进一步储备人才。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海南文昌的家庭在亲子沟通中有乐观的方面,也有不乐观的方面。

4.2.1 亲子沟通中表现乐观的方面

第一,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认为相处的不错,沟通感受温馨。

第二,父母希望与子女经常沟通,父母经常主动与子女沟通,子女也常与父母沟通。

第三,父母会为自己子女的抉择提供自己的看法。

第四,子女遇到困难时,会主动找父母聊天解决。

第五,父母希望子女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4.2.2 亲子沟通中表现不乐观的方面及其对策分析

第一,父母认为和子女相处得不错,但仍有许多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是很好。

这就需要父母和子女之间沟通的协调性要做到位,互相理解,互相谦让。

第二,父母很希望与子女沟通,主动性明显高于子女,而子女却没有那么主动地去与父母沟通,认为与父母沟通无所谓。

这一点可以说是具有共性的,父母很乐意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这样可以了解孩子最近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来说呢,一想到和父母聊天,父母就会提到学习成绩,如果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会受到父母的批评。从这一点来说,子女对父母就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子女自然就不会太主动的去和父母沟通了。

要怎么解决呢,父母和子女聊天的时候呢,不要一开始就问子女的考试成绩怎么样、排多少名,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2]。而且多让子女找话题聊天,如果子女提到自己在哪方面有进步,或者做了一件好事,要对子女提出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这样一方面不会让子女担惊受怕,不会让子女觉得每次谈话都和审问似的,另一方面自然地延长了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时间,一举多得。

第三,有些父母仍然掌握着决定权,剥夺了子女自身的选择权利,那么子女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子女是听从父母的决定呢还是会有别的想法?

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提到平等问题,这种父母掌握决定权的现象是绝对不可取的,每个人的选择权利都是赋予给其个人的,别人无从干涉,即使是父母也只能以一种关心的态度去建议或者推荐,而不能进行绝对的干涉。这些父母的传统观念比较严重。他们可能会这样想,孩子是我们生的,就要听我们的。显然,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第四,父母希望子女好好学习,却忽视了某些品德方面的提高,关注子女只关注子女学习这一方面,那么是不是有利于子女的全面发展呢?

这可能是父母的一个通病,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子女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其他种种问题,而对于子女来说,既然父母只看重自己的学习,那么我把学习搞好了就行了,其他的他们又不管。这样的话,子女本身也会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做出不正确的选择。

希望父母能够关心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学习仅仅是其中之一,不要老是要求孩子做尖子生,这样孩子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如果孩子只有学习好,品德,交际,心理都不好的话,那孩子的将来父母可想而知。

第五,对于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换位思考。子女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父母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想想他们现在的想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对方应该怎么做,要理解对方。而且亲子间沟通要相互信任[2]。良好的信任可以说是任何事情的前提,只有信任,才会真心的去对待,亲子之间必须要有绝对的信任。那么如果做到这两点,那么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5 讨论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更加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思想处在一个过渡时期,自我感觉成熟了,所以很多事情不需要父母干涉,也不想让父母干涉,总是认为父母的呵护阻碍了他们的成长,因此,许多子女出现了典型的叛逆心理。但是在父母的眼中,子女永远都是个需要细心呵护的孩子,两方面的相互矛盾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难题,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我们的调查家庭中,有的父母在家里务农,有的在镇上工作,有的却要外出打工,他们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家务农的父母辛苦劳作了一天了,看到孩子回家的身影,感到无比的欣慰,而外出打工的父母一星期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孩子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都有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孩子好好学习。我们在问卷最后的问题是“父母最想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及“子女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多数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有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女儿是这样说的:“女儿,现在的社会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是一只井中之蛙,要想遨游天空,一定要努力学习,你是个聪明听话的孩子,可你学习不太用功,妈妈希望你在学习方面多用功”。有的父母这样说:“要学会倾听,多听听父母的话,但是不一定父母说的都是对的,对于对的话要听,错的话就要摒弃”。从父母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用心良苦。

相比之下,子女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中,我们也了解到多数的子女都知道父母的辛苦,都希望父母能够健康平安,而这背后却是子女对于父母过多的干涉而产生反感。许多子女的话敲醒了我们的警钟“我希望父母有些事情让我自己做决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能有多一点的自由空间”,“ 爸妈,我长大了,不要把我当成小孩子那样管,我会厌烦的”、“希望你尊重我的选择,我知道你们说我都是为了我好”和“爸爸妈妈,你们根本不了解我,我的内心感受、爱好兴趣、理想、困难等,你们都太不在乎。只是按照自己觉得好的,但并不适合我的主意去解决我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我根本没有自由,有时我会自己寻找一些自由,但你们却认为我的做法是错误的,就又说我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等。这样的话语说明亲子沟通正处在一个不合理的状态,父母处于对子女学习的过分关心,导致了子女对于学习的厌恶,甚至对父母的话的反感。长期下去,子女就会感觉到与父母无法去沟通了。不过其他话语中我们发现很多子女还是可以理解父母的。

6 结语

良好的亲子沟通非常重要,而要使沟通变得轻松而和谐,家长们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 [2]。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让家庭和睦,让孩子开心,让父母放心;可以有效提高子女的学习动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可以让父母安心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情,增强其为家庭付出和奉献的决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孙五俊,魏俊彪.河南省大学生家庭沟通模式与应对方式和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34-136.

[2]刘惠音.加强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J].学理论,2009,(24):126-127.

[3]雷雳,王争艳.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8(1):14-20.

作者简介:杨晓君,女,硕士,讲师,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兼就业指导办公室副主任,海南海口 571199

陈锦龙,男,硕士,讲师,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团委书记,海南海口 571199

第6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亲子活动 认识需求 参与 表率

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亲子活动作为一个新型的家园沟通平台,给了孩子一个在家长、老师面前表现自我,施展个人才艺的机会;给了家长更加了解、贴近自己的孩子的机会;给了老师得到更多与家长充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如今我们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提高,他们懂得应该配合幼儿园的活动,但是往往有些家长碍于面子,对参与活动表现出不好意思,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参加活动,让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他则是个旁观者,而对于活动的内容以及如何配合老师一起教育幼儿则是一无所知。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亲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从父母身上获得正确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式、方法,促进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发展。

一、引导家长认识亲子活动的重要性

亲子活动不仅是幼儿认知的活动,更是一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玩耍,让孩子生活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可以增强亲子间的亲近感和亲密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骨肉亲情。那种由于亲子交往和沟通不畅所造成的淡漠、紧张关系,就会得到缓解和消除。多对话,多提问,多交流,使气氛变得和谐活泼一些,孩子就不会与其父母保持“距离”,而是在情感和认知等诸多方面获得大丰收。

同时,亲子活动还有益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众所周知,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内容的主要部分,在他们眼里,什么都可以成为一种游戏,如果家长善于掌握时机,引导得当,通过亲子游戏活动,运用在游戏活动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材料,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就能促进孩子在身体、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有效发展。以传统的“翻绳”游戏为例,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一起翻绳,材料只是一根细绳,也不用多大的活动空间,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轮流翻动,就能变出各种图案和样式。有人说,最多可以翻出二百多种花样,这对孩子是很有兴致的一种游戏。在这个小游戏中,亲子双方既动手,又动脑,大小肌肉都受到锻炼,空间知觉、形象思维、数学概念等认知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而轮流动手的方式,可以加强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对其社会性发展十分有利。

二、亲子活动设计要尽可能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所以,幼儿园要开展亲子活动就必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热情高涨起来,尽可能地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在活动前,我们要及时作好家长的沟通工作,提前2周预知活动时间,方便家长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特别是某些家长有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时,我们应当考虑家长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而不能以幼儿园为中心,只考虑幼儿园单方的需求,置家长的需求与处境于不顾,也不管家长是否乐意、是否有时间、是否有能力、都不被幼儿园关注,家长只能被动地参加。这样,家长是不会热衷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即使参加了,他也会认为有些多余或者是无奈,所以,应把服务工作做在前。

三、让家长参与亲子活动设计,完善活动方案

亲子活动要成功就要真正起到互动效应,家长就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者,他们同时兼有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教师应很好地把握家长的这种特殊身份,整个活动要以家长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参与者,组织亲子活动之前,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的设计,讨论方案和计划,由家长讨论协商成立亲子活动家长委员会。如果方案有不妥和需要更改,也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让他们从家长的角度来一起分析如何修改,使方案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决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得更多的知识,具有更强的教育能力而自居,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一样的幼儿教育的主体,相互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在一个平等的位子上,而双方的责任是培养孩子,这样才能和家长交朋友,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在一次元旦亲子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抢金蛋》的体育类游戏,游戏是让家长和孩子在管好自己“小家”的前提下,去抢中间“大家”的金蛋,同时也可以抢同伴家中的金蛋,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灵活奔跑的能力以及敏捷的观察力和亲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在设计好活动方案后,宝宝妈妈就提出这个游戏内容不大适合年龄小的孩子,活动中既有可能伤到同伴,又助长了孩子争抢的脾气,老师和家长一起商议后,觉得宝宝妈妈的建议非常有道理,当即取消了这个活动,换上了家长们自己设计的家庭类游戏。这让家长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他们更加积极地为每次活动出谋划策,起到了真正的家园互动作用。

第7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亲子教育 家长参与互动 策略研究

一、引言

孩子凝聚了家人对未来最深切的全部期盼,因此培养好孩子意义重大。只有通过合理引导小孩在解决具体事务过程中的思路和对策,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0到6岁,小孩基本上所面对的主要是幼儿园和家庭,而家庭的作用和地位远远大于幼儿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意义重大。幼儿教育是通过对具体事项的探究和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幼儿发现问题之间、事物之间之间的联系。亲子教育活动是当前幼儿教育活动中理念较为新颖、形式较为独特、使用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

二、在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中,引入家长参与互动教育策略的意义分析

儿童最初成长阶段主要集中在家庭之中,尤其是0岁至6岁期间,对幼儿开展有质量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幼儿园等教学机构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在幼儿早期成长阶段,其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对其自身性格和终身习惯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关系到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亲子教育活动,引入全方位因素,能够有效提升亲子教育活动质量。

儿童对父母有着很强的依赖感,0岁至6岁期间的幼儿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会更加明显。因此,在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中,通过积极引入家长参与其中,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帮助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当然0岁至6岁期间,小孩的成长和教育大多时间在家里完成,因此父母等开户者的教育理念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掌握知识的基本状况对幼儿成长进步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背景能够有效提升0岁至6岁幼儿早期潜力和智力的开发水平。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尤其是婴幼儿教育存在着极大问题和不足,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又极具现实性和必要性,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优化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幼儿的教育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不断加深,而培养更高素质、更全技能的孩子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此,只有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通过充分发挥家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将丰富大量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推动孩子在未来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因此,在0~6岁亲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实施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互动的策略,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三、0~6岁亲子教育活动中引导家长参与互动的策略内容分析

3.1 营造良好氛围,活动开始前充分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想要有效构建这一体系,就需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和环境,通过调动广大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才能助推构建亲子教育体系。而想要做到这一系列要求,首先,要做好亲子家长会召开工作。亲子家长会意义重大,通过召开亲子家长会,全面、系统、体系化向广大家长介绍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的所在目的和特殊意义。在家长会召开期间,应该明确在亲子教育过程中家长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注意事项。同时幼儿园要积极做好自身推介和宣传教学理念工作,通过对自身教学风格和特点的充分展示,最终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助推亲子教育工作顺利实现。同时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效的宣传资料发放和免费咨询活动,一方面帮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提升亲子教育活动的内容。

3.2 丰富活动形式,利用多种活动方式加强引导家长参与亲子教育

家长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重视合理引导家长参与亲子教育活动,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充分了解家长思想动态,通过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有效认识和沟通,去寻找其在开展教育活动中的困惑和问题,同时积极结合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为家长制定正确合理的指导策略,通过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帮助家长革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通过开展有质量的问题互动沟通,寻找到亲子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开展一系列沟通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内容,帮助大多数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教育活动当中,积极鼓励家长,大胆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活动形式。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实现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的目标。

3.3 积极拓宽教育资源内涵、开发家长教育资源,推动资源整合

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理论指导,还需要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经验沟通与学习。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经验交流会,丰富学习各种互动理念,通过对教育资源内涵的积极拓宽,实现多角度、多维度,扎实有效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而在教育活动完成之后,要及时做好互动沟通工作,通过对活动开展状况的积极反馈和及时有效沟通,促进家长提升反思能力,增强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

四、结语

在0-6岁亲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只有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才能推动亲子教育活动有效开展。而这一体系就需要积极引入家长这一元素,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想要有效开展O岁至6岁儿童亲子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提供科学高效和切合实际的支撑动力,通过建立体系化、制度化的教育流程,确保整个亲子活动全面科学开展。亲子教育不仅要开展一系列亲子教育活动,重要的是将一系列能够有效调动小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和内容,正是通过引入家长元素,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参与亲子教育互动的策略,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教育孩子,在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形成积极健康、茁壮成长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教育是一种约束力,是让孩子从原生态的人蜕变为社会道德约束下的常态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年轻的80、90后父母也是越来越忙,父母与孩子的接触也是少之又少,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也成了问题,孩子与外界的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的交往,动手能力都比较差。

一节亲子课程只需40分钟,无需花费家长很多的时间,家长再忙也该抽出那么40分钟来陪孩子一起快乐的体验游戏,会发现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的有些家长对早教知识还是有一定的缺乏,对于这点家长我想说,没关系,课程中亲子老师会一同指导。

我们的幼儿园开设了亲子早教4年之余,每一年都有形形的家长与宝宝来参加亲子活动,我记得有一次,我上了一个“纸球”游戏,玩法是将报纸通过“揉”“团”来将报纸变成纸球,活动目标是发展宝宝的手指肌肉力量,我照样介绍游戏的玩法以及要求,但是下面的家长不是很配合,老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在我活动一开始的时候我就说明上课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了,但家长们也不是很听,导致了目标以及要求没听清楚,所以在操作的时候我看见他们很迷茫的样子,于是我再次让家长保持安静,重新将要求和目标重复了便,在操作的过程我发现磊磊的妈妈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宝宝自己在玩自己的,也不加以指导和鼓励。这种现象时常会出现,磊磊妈妈只是一个“代表”,那对于磊磊的妈妈的现象可能是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宝宝,所以我开始和她沟通,告诉她亲子课程就是宝宝在游戏中和家长的互动,以及交流,让宝宝在您的指引和鼓励下发展的更好。在一番的沟通和示范之后磊磊的妈妈和磊磊配合的还不错,宝宝也能认真的去操作了,效果还是不错的。

看,游戏中,只有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安慰鼓励,才能有益于幼儿的发展,而且,对于幼儿游戏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幼儿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式、方法,会迁移到幼儿同伴的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所以各位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家长要重视亲子游戏,以亲子游戏促进亲子间的良好发展,在忙也得抽空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成长。

第9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1.分享亲子沟通的成功经验,探讨青春期亲子沟通的有效策略。

2.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给孩子创设快乐、健康、民主的成长环境。

【活动准备】

1.制作活动课件。

2.排演小品《如此沟通》。

【活动过程】

活动热身

――沟通是说,是听,更是解读

师:活动开始前我已经让大家彼此认识和了解了,下面我想请大家介绍一下在活动开始前你所认识、了解的朋友。

生1:我想介绍对面的这位同学。他学习很好,体育不错,对人很真诚,性格活泼开朗。

师:这些信息都是他告诉你的吗?

生1:学习好、体育好是他告诉我的,待人真诚是我感觉到的,因为他说话时的眼神和语气都让我感觉到了他的真诚。

生2:我想介绍坐在第一排第三座的同学。他很外向,也很幽默,我和他很谈得来。

师:是他告诉你他幽默的吗?

生2:没有,是我与他谈话时感觉到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2:与他交谈时,我说参加这次活动我有些紧张,他马上朝我挤挤眼睛,耸耸肩,我一下就放松了。

师:也就是说,你们虽然没有很多的语言交流,但是你却对他的个性有所了解。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后,我还想听听家长的互相介绍。

家长1:我想介绍一下坐在第二排欧阳刘建同学的母亲。从和她的交谈中,我感觉她是一个有爱心、有追求、有教育智慧的女性。她的儿子欧阳刘建是一个传说,之所以说是传说,是因为他非常优秀、成绩优异。我非常敬佩这位母亲。

师:陈英舟的父亲向欧阳刘建的母亲表达了敬佩之情,其他家长在交流中还有什么感受呢?

家长2:我是吴恬的母亲,在刚才的互动中我很高兴结识了夏韬的妈妈。她是一位热情、直爽的母亲,教育孩子非常用心。几年来她一直陪儿子学习绘画,如今她儿子的素描学得很好,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师:刚才几位同学与家长介绍了自己认识的伙伴,我想问一下被介绍的家长与同学,他们刚才所介绍的内容,你们是不是都对他们讲过?

生3:不是,有些内容我给他讲过,有些内容我没有说。

家长3:我前面的介绍很简单,可她介绍我时,却说得很具体,我很吃惊。

师:你们的相互介绍,有些内容是你们自己告诉对方的,有些内容你们自己没说,可是对方却从你们的神情、动作、语气中解读出来了。这说明沟通是说,是听,更是深入的解读,有时候听比说重要,而解读则比听和说更重要。

家长的苦恼――想说爱你不容易

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觉得与孩子的沟通是越来越容易了,还是越来越难了?我们做一个现场的小调查。觉得容易的家长请举手。

(无人举手)

师:无人举手,说明家长们碰到了共同的难题。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我与家长们有同感。下面我们一同来看一位家长的来信。

(老师朗读一位苦恼家长的来信)

师:在座的家长们,这样的苦恼你们有吗?

家长1:这位家长的苦恼我全有。孩子小的时候,我还没什么感觉。自从进入初中后,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与我的话少了,他都不愿意让我检查他的作业,特别是作文,生怕我发现他的秘密。我希望我们父子之间能有一种比较融洽、顺畅的沟通状态,但这个渠道在哪里?我很困惑。

家长2:在一个培训机构里,我看到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儿子又打又骂,可是儿子却无动于衷。听这位母亲说,自己和儿子之间平时只能通过字条进行交流。我很惊讶,又有些害怕,我担心这样的事情有一天也会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

希望仍在――有效进行亲子沟通

师:家长们的苦恼,是青春期亲子沟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孩子这一时期的身心特点有关。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可以用“矛盾”一词来概括。此时孩子的内心存在很多矛盾,如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孩子不容易亲近。这一时期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呢?我们看一段视频,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播放视频《春去秋来又一春》片段)

师:看完这段视频,对老和尚教育小和尚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大家想说什么?

生1:老和尚用了角色互换的沟通方式,让小和尚体会被他虐待的小动物的痛苦,从而让小和尚明白关爱生命的道理。

师:这样的沟通方式,你的父母采用过吗?

生1:我妈曾经用过这种方式。我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表现不好,无论父母怎么骂都不见效,后来我妈妈就和我互换角色,让我做一天家长,她做一天小孩,让我体会家长的不容易。

师:问一下你的母亲,您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法来教育儿子的?

家长1:我们对儿子采用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效后,我决定和他互换一下角色,让他感受一下家长的辛苦。他做父亲,我做孩子,我模仿他的一些行为,让他处理问题。他开始觉得很有趣,可是后来随着问题越来越多,他觉得有些辛苦了,最后游戏还没结束,他就要求停止了。我觉得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他开始理解了我们父母的不容易,变得懂事了许多,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

家长2:老和尚的做法对我很有启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觉得很无力,在这种情况下,我想索性就让她去吧,只要最坏的结果在我能承受的范围内就行。有时候看着孩子“撞墙”,我也不阻拦,我想,遭受挫折的体验对她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师:我很想知道孩子“撞墙”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2: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撞墙”比别人多很多,虽然当时很难过,甚至有些恨妈妈,但是我渐渐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也知道了怎样可以不再“撞墙”。通过这种让我亲身体验的方式,我更理解妈妈,更明白事理了,谢谢妈妈!

家长3:我平时教育孩子经常是给孩子讲道理,可是效果不好,看了这个视频,我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孩子本身没有体验,就是道理讲得再深刻,他们还是不能理解。今后我会少讲多做,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

师:谢谢!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除了用语言与孩子交流外,还可以用体验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对问题有所认识、感悟和理解。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游戏,进一步感悟亲子沟通的奥妙。

(通过游戏让家长与孩子感悟亲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师:我介绍一下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中,家长与孩子分成A、B两组,A组带眼罩,B组指引A组走路。游戏共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人戴眼罩行走,另一人牵着对方的手,可以用语言提示,也可以用动作提示;第二阶段:一人戴眼罩行走,另一人可以用动作提示,但不能使用语言提示;第三阶段:一人戴眼罩行走,另一人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只能使用语言提示。走完后交换角色,B戴眼罩,A指引B走路。下面,我们先给孩子戴上眼罩,家长指引孩子走路。

(孩子们戴上眼罩,在家长的引导下通过路障,到达目的地)

师:请交换角色,家长戴上眼罩,孩子指引家长走路。

(家长戴上眼罩,在孩子的引导下通过路障,到达目的地)

师:做完了游戏,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妈妈在走的过程别依赖我,我说怎么走,她就怎么走。

师:你们走得很顺利,碰到妈妈走得不对的时候你怎么做呢?

生1:我就多说几次行走的方法,有时候还出手帮她。

师:请你妈妈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家长1: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沟通技巧的重要性。盲行过程中三个阶段不同的沟通要求,带给我的感受大不一样。第一个阶段因为既可以用语言提示,也可以用动作提示,所以我感觉最踏实;第二阶段虽然不能用语言提示,但是可以用动作提示,我觉得也很放心;最慌乱的是第三阶段,没有动作提示,只有语言提示,我感觉有点不知所措,幸好孩子很耐心,否则就要出洋相了。

师:刚才这位家长谈了自己在盲行三个阶段的不同感受,这些感受对我们的亲子沟通有什么启示呢?

生1:我觉得父母与我沟通的时候,最好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在告诉我方法的同时最好能有具体的指导,这样我会更明白。

生2:我觉得第二种方法也不错,父母说的少,做的多,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为人处事的道理。

家长2:我感觉当我引导儿子的时候,儿子很信任我,但是当儿子引导我的时候,我却不太信任儿子,也许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吧。

家长3:在游戏过程中,虽然有些忐忑,但我不担心,我想这是因为信任对方的缘故吧。

家长4:我的感觉也差不多,但是我想再补充一点,我相信儿子不完全是因为信任,还有默契。因为在生活中,我会花很多时间陪儿子,所以彼此之间已经有了默契。可以说,默契与理解使我与儿子相处起来很融洽。

师:信任、理解是亲子沟通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吗?

生3:我觉得还有耐心。在游戏过程中,妈妈非常耐心地告诉我如何走,有时候她会说很多次,直到我明白为止。我想如果妈妈平时也能这样与我沟通,我们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了。

师:有道理,我们来听听你妈妈的想法。

家长5: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有时看儿子做事做不好,就会批评他,有时候还会动手。这个游戏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想,与孩子沟通除了耐心外,尊重也很重要,只有尊重孩子,才会对孩子有耐心。

师:通过大家的交谈,我觉得亲子沟通中需要信任、鼓励、宽容、理解、耐心等,这是我们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前面的讨论让我们收获良多,那么碰到具体问题我们怎么处理呢?我出道题考考大家。

(两位学生表演亲子沟通小品)

师:大家觉得这对父子在沟通上有什么问题?

生1:我觉得这个爸爸很不尊重孩子,不仅用审问的口气问孩子的成绩,而且贬低孩子,这样让孩子很难受。

生2:我觉得这位父亲教育孩子缺少耐心,只关心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

家长1:刚才这个小品的表演者之一是我的儿子,他们表演的这一幕在我们家经常出现。这个小品让我想到了许多,回去后我一定与孩子的父亲好好交流。

家长2:这个小品让我明白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如果做家长的只关注成绩,会让亲子沟通陷入死胡同。如果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感受、情绪,相信他们会乐意与我们沟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