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第1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一、数学的有效教学

数学教育目标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内容删除陈旧的知识,着重于应用。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数学的“有效”是指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数学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数学“教学”是指数学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所有行为。

二、数学有效教学的三个条件

(一)达成本节课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生活中接触的相关数学知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预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按照惯例定位。如教师在进行代数的引人和代数式教学时,教师对内容作分析。字母表示数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飞跃,是代数与算术的一个重要区别。这一课是初中代数的引入课,在小学数学中已经渗透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并已经用字母表示计算法则和公式。因此本课的学习宜从复习人手。

(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法,敢于创新

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法上多下功夫,借助实物模型、多媒体和学生课内外活动等,努力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新课标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我想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怕失败,更要善于总结。试想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怎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数学内容当中的创新因素。如果没有教学目标做统帅。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创新。如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将整个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部分是巩固练习的内容。根据内容也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部分。采用猜想、验证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使知识、能力和创新统一于教学目标当中。

(三)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师在实施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在评价学生时切不可把评价等同于考试测验,教师应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切不可独立地仅局限于某一节课备课。有些知识、思想、方法在一节课内学生是不能掌握领悟的-教师在平时要加以传授和渗透。例如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认识分类讨论思想和无限观点。显然在一节课无法完成这些任务,得需多节课才能完成的大目标。

三、数学有效教学的三个注重

(一)性重课程内容的整合

1.在教学中将“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整合。2.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3.注重实际问题到数学的建模。

(二)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引导学生“做”数学的栏目――“数学实验室”。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三)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第2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一、 关注学生,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时刻刻

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优生,而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困生,要给予更多关爱。课堂上要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树立他们的信心。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二、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但有时我们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处理好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数学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例题的选编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题又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例题能承上启下,引入新概念,又能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举反例还能证明假命题,揭示错误根源。所以充分发挥教材中例题的作用,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四、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3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有效性 教学 策略

一、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学常常处于尴尬境地的症结所在。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愉悦自己的过程,而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上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事物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其次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对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要有清晰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交流中常谈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精讲多练,先做后说;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重复依靠变式,严谨形成理性等,这些已被数学教育者反复推敲提炼,语言已精练到极至的教学规律,其深厚的内涵足以够我们终身去领会和享用。其中“先做后说”,“师生共做”, “做”并不是指单纯做数学题,而是指先提出问题。让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数学法则、定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到他们有了一定的领悟后,再下定义,归纳法则,其教学效果就比由教师一唯的说教好得多。数学是做出来的,讲得再多最后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逐步的理解。只有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揣摩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这是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关键。总而言之,这些老生常谈的教学常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感悟,才能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有效教学。因此,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光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需要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再者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完全靠老师来调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机智,随时都能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备课中,我们还要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的广度、深度、自觉度上下功夫。要恰当合理的组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的最贴切的情景材料和保证学生该用的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习有效,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确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另外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和及时批改作业

完成作业是学生主要的课余自修活动。笔者认为花多少时间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关键是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认真去完成。我们知道,完成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深化提高。当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我认为,根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弱,分层次布置作业是最理想的。每一节新内容学习后,教师布置作业应该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上,不要急于深化拔高。复习课后的作业要在强调巩固基础上的螺旋式提高。因为同一个内容的复习有多个时段,作业内容的布置一定要目标明确,达到一通百通的目的。当然,教师一定要做到认真地批改作业,从批改作业中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批改作业中走进学生的思维,在作业中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大有益处。

五、此外有效教学的评估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以后,我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就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能否使学习者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对新知识的准确认识和新技能的有效操作,学生呈现的是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精神。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以往听课我们只专注老师的表现,实际上听课更多是看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学生中所形成的广度、深度、自觉度如何,学生学的成效如何。所以说一节课搞好一次教学活动设计综合 不合理,其评估标准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学生主体;情境;小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主体性的思想观念都成为教育发展的主导,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传统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从属地位被彻底瓦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行教育和培养,不但是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体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整体教育思想,要在学生主体观念的深入引导下进行传统教学思想的转化,要以有效、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质疑数学问题、解决数学疑点,让数学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主体学习上,让学生主体主动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能动性的综合发展。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学生主体的培养与发展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在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掌握过程中得以深化的。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树立与素质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生主体观念,卸下原有主宰课堂教学的沉重包袱,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的霸权行为,将学生奉为现有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主体的学习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要以愉悦性、积极性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主体情绪,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行为发生者,要充分尊重学生心理与生理上的差异特点,平等地关注每个学生。针对学生在某一问题上的对错或某一行为上的缺失,教师要稳定心态并能够和善处理,要以明确易懂的道理引导学生辨别是非,让学生主体在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的前提下健康成长。

二、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

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下,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行为,而是师生共同的合作行为,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建构者。教师要为学生主体的自主建构创设激发性的教学情境,以数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主体脑力思维的快速运转,以符合学生主体实际情感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数学知识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充分思考与主动创新中证实自己,让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达成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内部建构。教师要注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基础性原则,要以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为情境建构的基础,让学生主体在兴趣爱好被满足的前提下进行数学知识的主动探求。例如,在初中数学“同类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老师这里一共有三个储蓄罐,里面都有不同价值的钱币。现在我想知道它们三个加起来一共有多少钱,请问你们谁有简单而又快捷的方法吗?在此种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在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中递进数学同类项知识,让学生主体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达成深刻记忆。

三、鼓励小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具体落实,是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活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创设小组合作形式,以开放化与多元化的合作形式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究,让学生主体在激情讨论与活力演说下能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挖掘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几个相关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计算两根之间的和与积,让小组内部之间进行讨论和研究,让各小组之间在计算准确的前提下进行计算速度的比较。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传递讲授,可以让学生在情绪饱满的前提下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氛围下主动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四、实行多元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主体行为、情感、态度等的一种综合价值评定,是约束和监督学生主体的一种方式。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单一、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要以多元、开放、全面的方式主导整个教学评价过程,让学生主体的每个渐进细节都能够被适时监控与掌握,让学生主体在教学评价的强化作用下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让学生在多元评价的激励功能上树立自信,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品德、素质等能够得到全面性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设定都要尊重和遵循学生主体发展的轨迹,要以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培养的主要目标,让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主体能动性与积极性的推动下得以持续、良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风华.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 2013.

第5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枯燥的,它不像历史课,教师可以引古博今;它不像物理课,教师可以用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它更不像语文课,教师可以诗兴大发,用满腹的文采去感染学生。数学课只有数学课的精细,严谨而显枯燥,对后进生那更是“对牛弹琴”,让他如坐针毡。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又必须要学好。这就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才能让学生听四十分钟的课像听二十分钟的课而不是一个小时的课?如何让学生都愿意去学数学而且学得好?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和创新,让课堂更有效一些。

数学教师如果只是教材的一个简单的解说员或放映机,那我想你的数学课堂必然是呆板和无味的。我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绝不是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数学教育不是教几个公式,教几道题,就可以让学生学好,你教了学生不一定会,或者说学生根本没兴趣去听你那枯燥无味的讲课。学生没有兴趣这是最可怕的。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乐意地去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当兴趣进一步地发展,成为积极地从事该活动倾向的体验时,这便成为他的爱好。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兴趣,他会在学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反之,如果一个兴趣缺乏的学生,会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在学习上无精打采,缺乏生气,更甚至是厌学和不学。

从产生兴趣的客观条件上来说,教学内容的丰富、新颖和多样化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发兴趣的产生。比如说理科教师课堂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抓住这一点或者说更有拓展,我在课堂上就大胆地把数学的教学与古代诗歌诗词、现代诗词、现代歌词还有网络语言结合起来,在数学概念的感受、题型的归类、解题方法的指导和数学公式的记忆上大胆穿插,我不得不说学生是善良和可爱的,理科老师在上课时只要点缀一点点文科的东西,他们就觉得新颖和易于接受,更甚至是从内心佩服于老师的文采和人格魅力,这样的数学教学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效率,更有点“亲其师,信其道”的实践倾向。

下面我从初中数学数学概念的感受、题型的归类、解题方法的指导和数学公式的记忆上略举几例来说明下。

一、数学概念的感受。这是一节讲解《旋转》的新课,我是这样引人新课的:同学们,有这样一首现代诗歌(学生立马来劲了,他们又要听他们的数学老师上语文课了)“我是一匹旋转木马,身在天堂;坐上来,给你翅膀,带你去翱翔;只要能伴随着你快乐成长,我可以忘记我只能原地奔跑的忧伤”,大家都知道我这节课要讲解的是旋转,如果大家静下心来学习本节课,我们就能从数学的角度更深刻更理性的理解旋转木马“只能原地奔跑的忧伤”了。这样的点缀文科内容的引人就让学生来兴趣了,上课会很积极,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学习旋转的性质能理解旋转木马的忧伤,也能通过从小感受到的旋转木马的忧伤很快地掌握住旋转的性质。

以此为基本图形,在很多题目里有帮助。

四、数学公式的记忆。数学少不了记忆,记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能,尤其是最基本的公式的记忆。而学生往往容易忘记,或者忘记整个公式,或者忘记整个公式的一部分,而忘记很小的一部分就等于全忘记。针对这一点,在有些公式的记忆上得采取点他们容易记忆而又感兴趣的方法。

第6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这一问题出发,大家对课堂的关注不再只集中注意看教师是否认真教学,学生实际有无学到知识,是否掌握技能,能否“学有所得”,能否“学以致用”也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要掌握基础、扎实基本功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轻松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对于数学这门课来说,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牵涉到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运用能力已成为近几年数学知识考查的重点. 面对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领会大纲基本精神,对教学内容要了如指掌,明确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点,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重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起到深化教学的作用,而习题的布置也要经过认真筛选,要有示范性、典型性、探究性,既能落实基础又可强化基本技能. 总而言之,数学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例题、习题落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快捷地扎实基本功.

2.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学生主动学.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他们才会热爱学习. 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很重要. 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应该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应倡导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设置、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解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游戏,或者设置相应的情境辅导教学. 例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导入:小红去街上买苹果,价格是每公斤9.8元,现在称出苹果重10.2公斤,小红随即付了99.96元. 小红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说说你的想法. 生:小红带了计算器. 生:小红心算能力强. 师:为了弄清楚小红为什么这么厉害,请同学们到书里找找答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是怎样计算的:9.8 × 10.2 = (10 - 0.2)(10 + 0.2) = 100 - 0.04 = 99.6. 师:请问,他这样算正确吗?请同学们验证一下. 这种运算是不是一种巧合呢?你能说说你的观点吗?从类似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这样一步一步导入课题的话,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另外,在充分理解、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更为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 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乐于学习

每一名学生都渴望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注,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能听到老师的赞扬,希望得到同学的注意. 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并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要实事求是,是优点就赞扬,但对其不足和错误也要及时地指正,并督促其改正,同时要告诉学生你一定可以做好的,要给予他希望,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关注,从而引导他积极地去面对去改正.

4. 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即学以致用. 这就表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再只是简单掌握几个知识点,而是要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不仅要注意传授知识,也要注重传授运用知识的方法.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可以用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联系实际成了传授知识应用的最好方法. 比如,在学习角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设计几个图形,如设计电视塔或者一个艺术造型,等等. 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所学知识,又加强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学课堂不再仅仅限于关注教师的教学,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掌握了基本技能,能否“学有所得”等都成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关注点和研讨点. 本文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研究怎样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希望能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燕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农家科技,2011(04):51-53.

第7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教学;有效性

一、合作教学的优势

合作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强的应用性和优势,一是数学重视对数学问题的探讨,而合作教学的合作互助学习模式正适合它的学科特点。二是合作教学本身具有的优势,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反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

二、提高合作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坚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坚持合作学习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推动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自主地参与数学探究与学习活动,在同学们的共同学习中,不断加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互助模式。教师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合作互助学习。首先将学生进行有序的分组,其中要注意分组中学生的成绩比较均匀,保证每个小组的平均实力对等,另外也要注意协调组员之间的矛盾,及时进行调节。然后,教师可以应用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团队竞争法等形式,让班级内的合作学习开展得如火如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评价竞争机制的制定。教师可以以一定的评价竞争机制辅助合作教学的实施。比如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时加以肯定,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加以鼓励。小组之间也可以开展定期的评比,这样的良性竞争既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他们不会松懈地学习,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胜利的甘甜果实,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够全方面地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学生走向更宽广的数学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坚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提高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29-0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取得数学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合数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本文就如何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做一些探讨。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由“以老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主张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广泛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尽量避免老师“满堂灌”,而是多留出一些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发展他们的思维,这样才能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思考,讨论,然后老师再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也可以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由“题海战术”转向“典例精炼”

教师在教学中要一改往日的题海战术,而精心选择典型习题、例题,使学生会做一个题从而会做一类题;同时,课课检测、章章测试,充分发挥练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厌倦做题,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3、由“课外作业”转向“课堂练习”

为了及时地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应该改变过去把作业留到课下完成,老师集中批阅的做法,而变为将课外作业当堂练习,这样能及时地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反馈给老师并及时改正,从而避免了无效的重复;同时,也可以纠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真正做到今日课,今日毕。

4、由“只重视优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优等生,而对差生歧视、冷淡,以至于差生比例越来越大,造成了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增强对差生的感情投入,用老师特有的爱心、耐心和诚心去感动他们,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同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每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确定学生的共同基础,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一个共同目标;然后扩展原有知识内容,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总之,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必须克服传统教学结构里的弊端,掌握现代合理的教学结构。为此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结构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多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思考、练习,并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第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课堂教学结构要与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相符合,按照认识论和学习论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首先要赢得学生对你的第一好感。学生只有从心理上认同了你,喜欢上了你这位老师,才会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数学,并对它逐渐产生兴趣。要让学生对自己第一印象好,自身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第二,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甚至幽默化;第三,课堂教学要充满激情,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解题过程中,达成一种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第四,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多鼓励学生,尤其要关心差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把数学知识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而应根据学生特点找到使之容易接受的方法,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也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同类项这部分时,可将同类项比喻成朋友,事先将各项做成卡片,上课后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让一个学生在班里寻找与自己卡片上单项式相同的卡片的同学,然后站到一起。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迅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以及确定同类项的法则。再比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时,可以一开始设下悬念:你能不上树测出树的高度吗?这种悬念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另外,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渐进入课堂,教师可以从网上多下载一些好的课件演示给学生看,给死板、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3、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性。如果教师能把数学的抽象性和应用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博大奥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设计一些生活中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统计初步这节内容,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学生可能感觉很枯燥,这时教师可以改为让学生调查本班每位学生今年的压岁钱,每十位学生为一个调查组。然后再算一下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并相互比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三、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1、联系性教学

通过联系实际,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逐渐将数学教学向学科综合化发展。对数学教材进行知识的划分,如:“空间图形”、“数与代数”、“课题学习”、“统计与概率”等分块教学,这种通过知识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利用生活的例子,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适当增加学科间的渗透以及知识的贯通。最后再将知识整理成一个系统,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2、综合性教学

通过多维、多向的寻找学科间的联系,实现学科间互联网的发展,学科间的整合正是综合性教学的直接体现。数学,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它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大量的引用化学、物理、地理、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对数学教学的综合化做出很大贡献。相反,其他学科又为数学提供了很多教学素材。通过跨学科间的学习,逐渐消除不同学科间的隔膜,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鲜活实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另外,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更加简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生活化教学

以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和已有的知识背景,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增加学生利用知识交流的机会,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将数学学习逐渐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俊平.浅谈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上旬,2012,23(2):16-18.

[2] 王清亮.谈注重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J].神州(下旬刊),2012,7(1):145-147.

第9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怎样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困扰教师们多年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其次分析了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最后列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措施。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作为工作中心,在遵循数学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不但要求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进行科学性的选择,从而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和影响因素

1.有效性标准

目前关于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很多。一般来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定位、个性差异的关注、教育资源的使用、教学计划的运用、启发式方法、课堂互动、科学思维和创造性等诸多方面。

2.影响因素

首先,对课标、教材、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把握。随着课改的深入,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水平,要体现有效教学观念,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课标课程。因此,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取舍,还应全面了解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深度和难度,因材施教,使他们各得其所。

其次,互动的效果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师生互动足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再次,学生的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如果学生缺乏外在的数学学习动力。同时一些数学教师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将索然无味。

最后,师生双方耍体现出认知上的平衡。所谓认知上的平衡。就足指通过一定的师生双边活动.使得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足以解决学习目标,从而在目标认识方面与教师保持在相同的J知层面上。

此外,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因素还有讲授的启发性、逻辑性,安静思维的状态、效度;教师的控制能力、主导作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师生思维的状况、效果:教学语言的清晰度、速度、声调;教师的限神、手势、走动、语调、停顿、情感等等。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学好一门学科,首先应当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尤其对数学这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探究能力的学科,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主性,继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然而,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有些同学甚至惧怕数学。究其原因,不得不怀疑是否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如果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仅仅就教材论教材,局限于书本,那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数学是抽象的认识。实则不然,数学源自于生活,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尤其是初中数学,很多内容与学生的身边生活息息相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初中数学这一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开展课堂教学。比如,设计购买商品房的题目,让学生计算购买商品房的贷款利率等。

2.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是一门适合带着问题学习的学科。带着问题学习数学,就会激发自己的探索欲,有的时候一次恍然大悟后的成就感,往往可以保持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尤其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对新知识往往有着好奇心,这一点对学习数学很关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保持住好奇心,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们抛出设计好的问题,由学生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思考。这种模式很灵活,既可以在课前问,也可以在课中问,还可以在课后问。课前问,激发学生的求知,课中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课后问引导学生探索。也可以综合运用,通过问题始终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对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举例而言,学习长方形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问学生们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课中问学生们长方形的周长有哪些算法;课后问一个长方形被剪一刀后,可以形成哪些图形。

3.善用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异,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果仅仅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模式,其实很难照顾到所以学生,有的时候可能仅仅照顾到一小部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且差距越来越大。

4、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可以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逐一解决,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5、利用古往今来关于数学的故事来创设情境

如在讲几何尺规作图时,我给学生讲了关于"倍立方"的传说:"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雅典流行某种病疫。为了消除灾难,雅典人向太阳神阿波罗求助,神谕说:'要使瘟疫不流行,除非把太阳神阿波罗殿前的立方体香案的体积扩大一倍。'雅典人很高兴,他们认为这很容易办到,于是把旧香案的各棱放大一倍,做了一个新的立方体香案。新香案放到殿前后,人们以为可以安心了,未曾想疫势更加猖獗。雅典人没有办法,只得再去祈求神谕,神谕明白地告诉他们,新香案的体积并不是旧香案的两倍。这下人们给难住了。据说,人们把问题送到柏拉图那里,柏拉图又将问题交给了几何学家。"然后简要介绍初等几何尺规作图中的三大作图不能问题:倍立方体、化圆为方、三等分角。学生至此对作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有点跃跃欲试了。

为此,教师应当善用因材施教。结合目前的现状,对每个人因材施教几无可能,但教师可以最大化地实行这个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将学习成绩大体相当的学生分为一组。在教学中,除了授以外,针对各组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充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以往学的弊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