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长廊创意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实用设计,所以相应的案例分析在具体研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将从国内著名公园景观创意设计来进行案例分析,主要案例为上海后滩公园创意设计。上海后滩公园是2010年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也是探索上海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大课题,该设计荣获2010年ASLA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后滩公园的分区可以概括为“三带一区”,即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滨江芦荻带位于场地北侧,是由种植芦苇和荻草而形成的生态滨河岸线,整体自然而亲切。内河净化湿地带位于场地中部,主要是与黄浦江水相通的人工湿地,通过各种水生植物建立起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是后滩公园的核心内容。梯地禾田带则利用防洪堤与湿地之间的高度差,形成错落的梯田,其中可以种植五谷与经济作物,是公园的过渡地带。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了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由此可见,后滩公园的创意化设计要素主要是围绕在生态因素之上,如何建立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其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意。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实现创意化的突破,必须兼顾景观的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功能原则,实现既有功能,又有文化内涵,还具有生态友好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现代景观创意设计元素
1、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园路
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园路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园路是引导人们在景观区中进行玩赏的驻足空间,其设计与景区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相结合而共同组成园林景观。所以,园林道路也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以及走向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例如,在国内著名西溪湿地公园中,其园路设计就非常具有创意特色,一条50m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因而其创意化设计兼顾了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功能性质两个方面,并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再如,德国里姆景观公园的园路设计,用笔直的路径和轴线切过大块的草坪,打破原来单一的静止状态,产生流动的感觉,同时也产生层次空间的变化,给人们一种规整又不失协调的感觉。园路设计首先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需要因地制宜而有明确的方向性,因为作为园林的导向脉络,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人的景观体验。在园路设计中,主路要能贯穿整个园区,联系到各个风景点,从而形成景区的骨架,而支路和小径则可以蜿蜒绵长,以增加游赏情致。此外,园路设计还必须要遵循协调原则,即其设计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吻合,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整体的景观设计。但是园路并非只能进行中规中矩的设计,除了主次分明和协调原则以外,园路还可以进行各种创意变化,例如在整体走向上具有一定弯曲度,创造出视觉上的层次感,或者在园路两旁进行一定的装饰和点缀,使其更具对比与协调,营造视觉的感染力。
2、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
地面铺装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也很重要,它是指用各种材料对地面进行铺砌装饰,其铺装范围较广,包括园路、广场、地坪等等。地面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可将整个景观区域的各个空间连成整体,而且铺装还能避免地面泥泞难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例如,在西溪湿地公园中,其铺装设计就极具创意特色,西溪公园采用的是普通的砖石进行铺装,但是其设计却与众不同,将一块块砖石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西溪湿地”这几个汉字,既有导向作用,也很有创意特点。德国里姆景观公园草坪中的铺装很有创意,几块石碑坐落在草坪上,更加显示出硬质与软质的对比,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非常巧妙。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设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关注质感、色彩、尺度等方面的设计因素,好的铺装设计既有指引功能,又具审美意境,可为整体景观增添设计效果。创意化的铺装设计还可在其纹路上进行丰富想象,使得一般材质性的铺装设计更具视觉审美感。
3、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水景
水体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艺术中的设计难点,但也常是点睛之笔。水的形态多种多样,设计师如果能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合理的运用水景的特点,那将会给整体景观增添更多的情趣。例如,在国内著名长兴仙山湖公园中,其仙山湖水域面积约为10km2。湖中有一长堤贯穿东西,将整座湖分为南、北两片。仙山湖景区由仙山和仙湖两个自然的山水组成,仙山湖景区生态环境非常的优越,植被、湿地、动物以及人文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链,其地貌景观非常的独特,各种生物丰富而繁茂,还云集了很多非常珍稀的天鹅在此安家,这是极为难得的自然生态现象,在视觉上有着极强的创意化特征,给人带来了清新、自然、舒畅的感受。现代景观创意中的水景设计不仅需要明确水景是为观赏还是嬉戏等功能以外,还需要注重与整体空间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只有考虑因素周全的水体设计才能给整个景观增添色彩。
4、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植物
植物是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植物的景观是单调而又乏味的。在具体的景观植物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进行适当的设计与规划,并遵循相应的形式美规则,如对比与协调原则、均衡与稳定原则、比例与尺度原则、节奏与韵律原则等等。例如,在长兴仙山湖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中,其创意设计也主要根据生态化元素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兴仙山湖湿地历史悠久,在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逐渐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因此植物种类的丰富性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重大的影响。仙山湖的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植物复种、有害植物清除等措施,对仙山湖湿地的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浙江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浙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因此,整个湿地公园不仅仅在规划原则上具有创意性,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非常独特。再如:俞孔坚教授设计的天津桥园公园,利用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不同水位和盐碱度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将地域景观特色和乡土植被引入城市,独具特色。因此,植物设计必须遵循相应的审美法则,找到与整体景观之间的平衡点,这样才能使得景观设计变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但是,植物在景观设计中也可进行各种创意化设计,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和生态习性,设计师如果根据这个特点和栽植地的生态条件相结合,考虑局部与整体的效果,合理配置,也可做出很多创意变化,最普通的如将植物本身进行一定的排列形成各种图案,或者将不同植物的颜色进行一定的编排,也能创造出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创意化特色的景观设计。
三、结语
乡村旅游开发是指发挥和挖掘潜在的乡村旅游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新、奇、特的旅游产品,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以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近几年,国内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的扩张期。在乡村旅游开发方面,主要是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其功能正处于由单一观光向以观光、考察、学习、体验、休闲、度假、娱乐等多功能综合型方向转变与发展,如农场类旅游,包括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广场,还有以休闲、娱乐和知识为目的的农业教育园、科普示范园,以及参与、体验各种农民农事生活,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但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在开发中也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开发多强调
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开发,对农业资源过度依赖,多以自然景观、农业观光类的旅游项目的开发,未重视乡村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开发,致使开发的产品缺乏文化内涵,乡村的地域特色不突出,造成乡村旅游产品间的严重雷同,产品未形成根本的核心竞争力。
(2)开发多处于盲目、自发式的状态中
模仿、照搬发展模式的现象还很普遍,相邻相近的乡村旅游提供的农家餐饮、住宿、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相似度很高,乡村特色不突出,并多是以承包租赁的个体行为,很多类似的旅游开发项目根本没有考虑旅游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如旅游产品未进行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延伸,缺少衍生产品和伴生产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3)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
所采用的模式多局限于文化观光型模式,以观赏观光型活动为主,如观赏田园景观、观看民俗风情文化、参观手工艺品、观光农业园、主题公园展览等,以农村生活、历史文化、探险体验、生态科考游等体验类旅游发展尚处于初期,层次相对较低,致使游客满意度降低,游客滞留时间较短,对消费者形成不了一定的影响力。
(4)开发的旅游产品中缺乏创意
许多项目依托地域的自然环境进行开发,始终保持原状,开发一次就此停滞,旅游活动的文化性、娱乐性和参与性都较低,致使开发的旅游商品不能刺激和满足新时代下乡村旅游的新需求。
(5)在当代新媒体技术下,市场营销模式比较老旧
宣传的渠道与力度不足,缺少对整体项目的精心包装、策划与推介,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非常有限,导致市场占有率低,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导致宣传和影响的辐射范围小,新媒体的作用没有发挥。
二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加强文化创新意识,把它贯穿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各环节及各层面,突出产品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满足当代乡村旅游者对文化多元性和新奇性的需求。
1创意思维开发乡村资源,挖掘文化价值和内涵
创意思维是一种对既有文化进行的创新与突破,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文化的一种思维方式。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自然田园风光、农耕文化资源、乡村建筑景观、民俗文化资源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为文化创意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重庆巴渝的文化村,游览区由三院一寺庙一牌坊构成游览主体,并在原有遗址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有横跨水面的连接大门和牌坊的跨度长达100米悬空索桥,并在通衢大道旁建立压邪的“泰山石敢当”,伴有错落有致的故乡人农家乐及农耕机具操作展出,使旅游者更加感受到传统的巴渝民间文化。在这些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和一些古城遗址基础上,通过利用科技、文化、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创意元素,将一些物质载体、故事和社会生活元素融入到资源中,赋予有形的、无形的乡村资源新的文化性及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历史资源和古城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更好地迎合乡村旅游者对旅游文化差异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文化创意设计开发旅游产品
国内乡村旅游开发的层次相对较低,多数以乡村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为开发对象,乡村旅游资源间的相似性,导致各乡村以景观游为主打产品的严重趋同化。文化创意设计突破了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就地经营思路,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过程中,运用文化创意设计,将当地特色文化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乡村节庆、农事农活,或是培育的新的特色文化融入在设计的旅游产品中,并将创意产业的思维及时尚元素一并引入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这将特色文化的内涵赋予到鲜活的旅游文化产品中,并设计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综合旅游活动,强调产品间的差异性,使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独特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如北京的怀柔雁栖镇的村落,前身是京城的“虹鳟鱼一条沟”,后进行美化环境、营造节点景观、改造民居、增加文化元素等建设,注重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融入农耕农具展、文化长廊等众多文化元素,还可以参与到风筝、皮影等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在夜晚,还可欣赏七彩栈道、古烽火台等众多文化夜景。
3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多是以自然资源、景观为依托进行开发的,雷同的发展模式不能形成区域的竞争力,致使乡村旅游效益低下。乡村旅游应当依据开发地的旅游资源状况,并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运用文化创意,借助乡村旅游资源载体,强调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创新开发模式,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型发展。如“生态农业+旅游业模式”的北京市朝阳金盏乡的蟹岛;“特色庄园旅游发展模式”的台湾南投县埔里镇的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兴建了亮眼雅致且温馨舒适的花卉驿栈,设计充满浪漫与新奇感的水上花屋;“科技引导现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海南省兴隆镇,建立了集科研、科普、生产、加工、观光和种质资源保护为一体的热带植物园,并形成观赏园林、教育园林、认养园林等多种形态,承载农事参与、自然教育、观赏等功能。
4创意文化主题活动,完善旅游产业链
创意文化主题旅游活动是依托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元素,围绕创造旅游新价值,并以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为目的进行的旅游活动,通过对乡村中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创意开发,优化乡村资源的配置,拓展旅游的功能和产业链-既有向产业上游的研发,又有下游关于品牌销售渠道的延伸,并以消费者的需求设计产品、优化功能,创造全新的产业空间。如北京怀柔琉璃庙镇白河北村,以“美丽琉璃”文化节为载体,先后开展了“中华瑰宝•美丽琉璃”摄影作品征集大赛、慈善捐赠笔会活动、“书画琉璃之雅韵”、“琉璃山水间•古琴旗袍秀”等系列活动。依托创意的乡村节庆活动,设计开发出具有差异化、特色化的乡村旅游体验性活动,增加乡村旅游产品种类和提升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品牌,宣传当地区域特色,充分发挥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完善整个价值链,实现价值体系的整体增值。
5创意旅游营销,开发乡村旅游
市场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营销的策划、方式、手段在开发市场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中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及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文化创意可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融入到乡村旅游营销策划、方式、手段中,形成创意旅游营销,这将为乡村旅游发展塑造、提升品牌形象,开拓乡村旅游的市场空间,提供了更为灵活和有效的传播渠道。如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微博、微信营销、APP上线,扩大其影响面,增加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以乡村体验营销、品牌营销、网络营销、互动营销等多种方式,通过给消费者留有深刻的良好印象,激发消费者再次消费的欲望,并保持对产品忠诚度;通过创意宣传片、举办主题文化特色的大型活动或庆典营销活动,多渠道、多方位地宣传并塑造乡村旅游的形象,从而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如北京房山区韩村河镇的村落开展了打造旅游品牌的活动,通过文化主题活动推出“月满中秋”烟花节、“上方山杯”书画摄影大赛以及“天开花海”油菜花节、长跑节等一系列观光季活动;并结合媒体发挥宣传优势,邀约主流多家媒体,如电视台、网络平台进行多角度宣传,加强了乡村旅游产品的主题宣传,突出乡村旅游特性,加大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拓宽乡村旅游市场。
三结语
[关键词]寻根;文化旅游景区;李家龙宫
Primary Exploration on The Cultural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eeking Root Class:As The Li Familys’ Dragon Temple of ConstructionalDetailed Planning of Scenic Spots Example/Sun XiaoLi,Zhang Rong,Liu Hang
Abstract: The Li Familys’ dragon temple is the birthplace of Emperor Taizong of Tang in place of a memorial temple west Gansu, existing for bright buil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dragon temple left over from the lees sacrifice area part building and yard . Resently facing with lots of problem,for exmple the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small size, reconstruction money into big,etc.The planning problem in full discu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 through proper planning scope, delimit mak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goals, adjust the space structure of the lan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spot to interpretation,the formation of sacrifice, “seeking yor roots、cultural display”as the theme, omni-directional demonstration time of lee culture connotation, type a scenic spot.
Key words: seeking roots,Cultural Tourist attractions,The Li dragon Familys’ temple
李家龙宫是唐太宗在李氏的发祥地陇西宝地建立的宗祠庙,是中华李氏寻根祭祖的文化圣地。它位于陇西县城区西北部,南侧为已建成龙宫仿唐商业步行街,东侧为原住村民住宅,北侧为生态农田。
景区占地4000m2,建筑面积1491m2,除钟楼、鼓楼为新建建筑,其余九龙殿、李崇殿、李琼殿、两座过庭、聚贤楼、郡公楼、戍边楼、头天第一门等均为古建筑。建筑上的屋脊砖雕出自北宋镂空雕法,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目前相继有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十余个国家和我国各省区李氏族人约10万余人次到此旅游观光和寻根祭祖。
1.李家龙宫历史演变
其始建于唐初,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钦书“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唐末遭毁。宋、元时期修复了部分建筑,亦因战火遭毁。明万历年间只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明建李家龙宫总体建筑布局为“前五楼”、“后五山”和“中部祭祀区”。建有北天第一门、第二门、第三门。清顺治五年毁于兵灾,仅留“北天第一门”牌坊。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撰写“仰弥高”竖匾额悬挂在“北天第一门”上,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遭劫难。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一新,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天地。解放后龙宫绝大多数殿宇楼阁均遭人为拆除,三座假山夷为平地,后改为学校才得以保存至今。1985年陇西县人民政府公布李家龙宫、北天第一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发展优势与制约条件
2.1发展优势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景区为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同时处于陇中四县丝绸之路人文景观长廊风情线的重要区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为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2.2制约条件
景区规模过小,游览功能单一,配套设施缺乏,未能从整体上形成形象和品牌效应;景区周边以自然村庄风貌和现代仿唐建筑为主,建筑风格各异,缺乏有效的规划引导; 景区周边村民住宅建筑面积约为7.3万,人口密度大,未来开发建设将面临系列的拆迁安置问题,协调好各方面的诉求是景区建设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
3规划构思理念
3.1规划构思
规划在还原李家龙宫历史原貌的基础上,通过拉大景区框架和格局,形成“以道教文化为渊源,以祭祖寻根为脉络,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多元型、复合型文化旅游景区。
3.2规划目标定位
以“李家龙宫”为载体,以“李氏寻根”为主题,以“寻根祭祀、文化展示”为核心产品,集“旅游观光、寻根祭祖、文化交流、文化展示、文化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型旅游景区。并最终实现以下目标:
⑴ 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大宗祠,海内外李家组织和李氏族人旅游观光和寻根祭祖的文化圣地;
⑵ 与陕(西安大唐贞观文化)、豫(鹿邑老子文化)共同组成中华民族三大优秀文化遗产区;
⑶ 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全方位演绎“李氏文化”的AAAA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区;
⑷ 甘肃省文化旅游新地标。
4规划方案探析
4.1特色分区及项目策划
规划形成“一轴、三心、十区”的功能区划与总体结构形态。
⑴ “一轴”:南北向景观延伸轴,将仿唐商业街中心轴线延伸至北环路,形成南北向与威远楼相呼应的绿色开敞通廊;
⑵ “三心”:北极池景观中心、伯阳广场景观中心、关帝庙景观中心;
⑶ “十区”:广场集散区、文物保护区、祭祀活动区、李氏寻根文化游览区、李氏文化交流区、李氏文化展示区、李氏文化创意区、李氏文化研究区、古玩艺术品交易区、民俗商业区。
①广场集散区:龙宫广场―――集旅游服务、集散、游憩、休闲为一体的李氏文化文明展示的大窗口。其打造应与李家龙宫整体规格协调统一,突出皇室的尊贵及气势的恢弘。在形象及景观的设计做足“龙”文章,广场中心轴线铺设汉白玉龙形浮雕图腾,浮雕两侧布置18根汉白玉龙雕景观柱,代表“十八子李”,象征李姓子孙繁茂昌盛。广场地面雕刻李氏族谱以及李氏名人诗词歌赋等。
②文物保护区:为现存明建李家龙宫文物保护区,应严格保护,并适当修缮整理;同时在龙宫大门及陇西堂大殿中轴线上新规划戏楼一座,并以戏楼为中心对称规划子奇亭一座;将现有“沙柳”列为“古树名木”进行定期修剪和养护,修护其“龙”的姿态。
③祭祀活动区:结合陇西堂大殿及规划的两侧配殿,在殿前形成开阔露天祭祀活动场地,同时为了满足游客更衣沐浴需求,规划涟漪苑一座,以仿明清建筑风格为主。
④李氏寻根文化游览区:园林游览区―李家龙宫的历史传承区,根据历史记载构架“后五山”格局,并在构园过程中将李姓文化元素通过景观布置的手法进行全方位展现,此区域将成为陇西县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具体布局手法为:
a 以老子朴素辩证法“道法自然”思想为主线,将佛教、道教中的元素进行集中体现。运用中国古代园林布局方式创造微地形景观,将太乙峰、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等五座假山和北极池、九州同李阁等历史景观进行重新诠释,形成一副山水相依、别有洞天之美幻胜境;
b 将各地李氏先贤中有影响的李氏宗祠,如闽越江王祠、西平郡王祠、吴王祠、渔阳滕王祠和入闽始祖祠等围绕北极池形成若干院落。并对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如茶道、养生体验、诗社、曲艺表演等项目,使主题景区不仅具有祭祀游览功能,更多的是一个大众市民休息娱乐参与的主题公园;
c 以祭祀大殿为背景,规划水秀表演区,并运用现代声光电科技手段策划情景舞台剧《李颂》,如秦王破阵乐、霓裳雨衣舞等,表达陇西李氏的发展繁衍过程;
d 园内广植牡丹、李树。陇西与牡丹有着异常久远的渊源,陇西牡丹早于长安牡丹,每年“五一”节前后,恰逢陇西民间四月八朝山会.又称“浴佛节”,时值春花正茂之际,田园苗青花放,各处牡丹勃发怒放,争奇斗妍,生机盎然,真有“一展倾城色,骚人费评章”、“贵游赏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的壮观景象。
⑤李氏文化交流区:礼唐宫(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以龙宫游宴、歌舞演艺、商务吧等为特色功能的集演艺、展览、休闲、娱乐和食宿于一体的高档星级酒店,是最能表现和反映陇西当年商贾云集、大唐繁荣盛景的一个重要业态。同时也是政府接待中外嘉宾及展示城市风采的接待中心。
⑥李氏文化展示区:陇西李氏博览馆――世界李氏族谱收藏研究中心,为全国最大的单一姓氏族谱收藏研究中心。该馆是集收藏、动态展示、阅览于一体的文化展示馆。以“追本溯源”为主题,将李氏文化的起源与李氏文化中的精华充分展示。具体展示手法可通过文物,小型室内场景,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几种,以再现李唐文化的华丽场景,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有耳目一新的直观感受。
⑦李氏文化创意区:引进知名美院等国内外机构,开展系列创意设计活动并落户文化创意园,对文化创意园中的各个建筑院落进行相应的主题化,并利用国内外设计大师的创意水准和知名度,吸引高端设计群体关注李家龙宫文化遗产,开展国际化的创意设计活动。将文化通过产品形态进入文化创意园各个院落,这些产品将带有鲜明的国际时尚色彩、李氏文化和陇西传统文化要素,并通过国内外游客的旅游购物和体验模式,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
⑧李氏文化研究区:李氏文化研究会馆,除正常的文化研究室之外,兼具文史资料开放阅读功能,内置相应的图书检索系统以便游客参观时实时查阅资料。馆内定期开设大众讲堂,邀请知名教授讲授与李氏文化相关的文化课程,使游客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李氏文化,并在当地形成相应的文化研究氛围,弘扬和传承李氏文化。
⑨古玩艺术品交易区:集文物商店、鉴定评估中心、拍卖行、典当行、古玩艺术品展厅、艺术画廊、民间艺术品集市、古玩经营配套店等于一体,打造甘肃省档次最高、功能最齐备、服务设施最先进的专业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⑩民俗商业区:由美食沙龙、特色小商品零售及作坊区和休闲娱乐时尚街区组成,在此集中展示陇西特色美食、小商品、茶楼客栈、手工作坊等民间文化载体。
4.2节庆活动策划
对于旅游景区而言,节庆活动的策划及宣传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李家龙宫景区主要从两方面开展节庆活动策划。一是主题节庆:以“盛世话李氏,名城祭始祖”为主题的“寻根祭祀大典”系列活动,既弘扬光大了李氏始祖文化,又传播了城市文明和城市形象,使古老文化与城市文明交映生辉,节庆品牌与城市品牌联动增值,借助李氏文化的张力有望将活动办成一次城市文明与城市品牌传播的盛会;二是专项节庆:在主题节庆的支撑下,开展多种专项旅游活动,如牡丹花卉节。在节会期间,举办赏花、灯展、书画、摄影展、洽谈会等活动。同时开展云阳板舞、陇西秧歌、戏曲、草编、土陶、剪纸等民俗文化主题活动,
5结语
李家龙宫景区的规划与建设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举措,它对于体现陇西古城历史发展、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景区的开发建设应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开发,并建立合理的运营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经验与理念,使景区显示出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李家龙宫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孜,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依托城镇和谐发展途径―以黄帝陵与黄陵县城为例[J].规划师,2011,(1):181―27.
[2] 何芳,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保护利用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1,(1):181―27.
[作者简介]
孙小丽,城市规划师,陕西省旅游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规划设计室主任
【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 视觉传达设计 丝路文化
从20世纪开始,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逐渐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全球文化体系,文化的趋同导致民族文化的边缘化。近年来,随着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和民族文化的觉醒,“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随着人们对地域文化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对自己历史文化的重视,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意设计成为新的趋势,具有地域风格特色的设计作品成为当下中国设计新的方向。
1 全球文化的趋同导致设计的单一性
虽然不同区域因其不同的文化特性差异而需要不同的风格,然而从20世纪开始,西方现代文化作为一种强势地位的文化,逐渐改变世界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形成以西方文化为中心而建构起来的全球文化体系。文化的趋同导致民族文化在发展上面临着其丧失主体意识的境况,在全球文化中丧失其话语权。中国现代设计受到西方文化、西方现代艺术的深刻影响,西方现代设计中抽象、几何化表达方式,与工业化机器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技术要求正好合拍,成为现代设计和生产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各地区原有的产品区域文化生态被破坏殆尽。一方面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得不到尊重,设计只注重功能表现却难以满足消费者其它的一些心理需求,例如:审美、情趣、心灵寄托等;另一方面设计由于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支撑,呈现单一的几何形态面貌。因此,有必要对地域文化进行保护与开发,形成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精神寄托。
2 地域设计的价值
所谓“地域性”,是指一个区域特有的地理特征、人文风貌、风俗习惯等区别于其它地方独有的特色。同时地域性也指地方特色、区域特色,或者可广推为地方文化、本土文化。各地域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审美文化和民族气质的差异而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各地域都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设计师通过对这些符号的提炼和再加工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设计作品。当今,具有地域风格特点的设计作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下中国现代设计新的方向。“传统的也是时尚的”,2008年奥运会形象设计和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就是其中的代表。上海世博会地方的场馆设计将地域文化特色与建筑结合起来,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好评。如贵州馆外形集取了风雨桥、鼓楼、苗寨、银饰等贵州特有的视觉元素,造型上将贵州少数民族少女的银质头饰做了夸张的处理,充分展示了贵州的自然民俗特色;浙江馆的设计,借用江南的温婉和清雅,展现内敛、秀美却又充满活力的诗情画意;馆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描绘“天上”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3 地域文化符号
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凝结。不同地域,其地理气候、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等方面都留存有大量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将传统的地域文化符号进行移植和创新,有利于对地域文化的推广和开发。在设计形式与内容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依托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往往更引人注目。地域文化符号渗透到各种类型的设计中,特别是在视觉设计中,地域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是视觉艺术设计的源泉。选择地域文化符号时,应拒绝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要对这些符号进行选择、重组与创造,运用现代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以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心理。
4 地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甘肃位于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关城,道教名山崆峒山,藏传佛教拉卜楞寺,人文始祖“伏羲庙”等。丝绸之路构筑了一条文化艺术长廊,丝路歌舞、梵宫佛刹、雄关落日、瀚海金沙、古道驼铃,神奇的丝路展现了一部生动而优美的历史画卷。
4.1 敦煌艺术元素在视觉传达中的运用
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Mogao Grotto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所珍藏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敦煌艺术中的飞天、敦煌图案都成为现代设计借鉴的视觉元素。
敦煌壁画中的图案如飞天、云纹、火纹、佛手印、动植物图案等都是现代设计大量借鉴的视觉符号。如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欢欢,其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著名香港设计师陈幼坚先生设计的“陈先生茶馆”标志就来自敦煌壁画中的菩萨手姿,造型优美典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2010年上海世博会甘肃馆的整体设计,设计师充分运用敦煌艺术元素,展现甘肃辉煌灿烂的文化,充满着浓郁的西部风情和甘肃特色。造型设计将莫高窟、飞天、丝路风景等地域文化符号组合构图,采用特制LED灯光组合与实体复原模型相结合的现代技术与材料,设计师将飞天人物、飘带与祥云进行构成,形成一种有意味的文化符号,莫高窟的形象采用实体复原模型,飞天、祥云和沙漠图形简化、抽象,形成一种现实与梦幻的意境,设计理念注重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敦煌飞天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美感和艺术品味。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视觉符号,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等形象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敦煌艺术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飞天艺术形象受到各个时期人们的喜爱,这和飞天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民间性,以及富有升腾、开朗、乐观的情趣分不开。浪漫主义风格与民族形象、民间传统巧妙地结合,使得飞天独具装饰韵味,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体现了中国画意象造型的艺术高境界。兰州卷烟厂生产的兰州牌香烟,包装图形采用知名度较高的飞天形象,造型优美,身材修长,人体比例匀称,线条流畅有力,整体形象简练,腾空而上,自由轻松的飞行之美和精神力量,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视觉享受。
4.2 丝路文化与现代设计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出现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李希霍芬首次将公元前138年汉代张赛出使西域开辟的贸易交通线誉为“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它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对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丝路视觉符号如沙漠、戈壁、古道、绿洲、骆驼等都是设计师创意设计的来源,这些元素具有厚重的人文内涵和历史积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中国邮政储蓄卡设计,图形选用甘肃省魏晋汉画石“驿使图”的形象。“驿使图”是甘肃省的考古学家在嘉峪关发掘了数座魏晋时期的古墓,在其中5号墓中,有一块绘有驿使骑马飞驰传送信件的画面,描绘古代奔波于丝绸之路邮传驿使的生动形象。此外,“驿使图”在创意设计方面也很独特,在图中绘制的驿使,五官中没有嘴巴造型,象征着古代邮驿人员的工作具有严格的保密要求。“驿使图”已成为中国邮政的代表形象之一。
4.3 黄河文化与城市设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中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甘肃的省会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孕育了丰富的黄河文化。兰州的城市景观雕塑、城市建筑、城市形象、城市色彩等都凸显出地域文化特色。在今天城市缺乏个性、城市设计风格单一,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对建设特色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雕塑“黄河母亲”是百里黄河风情线的著名景点之一,也是黄河文化元素在雕塑设计中运用的成功典范。雕塑由甘肃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作品构思巧妙,突破成规,把母亲河――黄河处理成为年轻母亲的形象,雕塑由“母亲”和“男婴”组成形象,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强慈祥的母亲黄河和幸福快乐、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上的景观雕塑“生命之源”是综合反映黄河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典型实例,雕塑基座是钢筋混凝土镶嵌以黄河卵石,雕塑顶部是一个彩陶的水罐,雕塑生动地再现了黄河文化。
兰州黄河水车、黄河铁桥的形象,成为兰州城市代表性的视觉符号。黄河滚滚,岁月悠悠,兰州水车、黄河铁桥是留给兰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兰州黄河铁桥、水车在今天虽无实用价值,但在精神层面上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明程度的缩影,现代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和各种机器组成的大都市里,黄河水车、铁桥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内涵。水车、铁桥除了代表那个年代先进的科学成就外,其本身也具有的形式美感,从实用价值上升到艺术审美,是线条的艺术,凝固的音乐。如黄河铁桥桥拱为优美、饱满的曲线,桥身为直线和斜线的交错,直线刚劲,视觉上给人以力量之美,斜线穿插其中,有运动上升之美。在各种反映兰州文化的视觉艺术、书籍装帧、展馆设计和平面设计中,经常有兰州水车、铁桥的视觉符号元素。如甘肃省2013年举办的兰洽会上,展示兰州旅游资源的主题展馆设计中,设计者利用兰州水车实体模型进行创意设计,水车的历史、与现代工业文明产生一种古老与现代的视觉对比;兰州庄园有限公司生产的“老兰州”酸奶, 包装图案采用当地家喻户晓的中山铁桥图案,彰显地域特色与文化,使“老兰州”这一品牌得到升华。
5 敦煌写经、汉简书法在地域设计中的运用
20世纪初,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地区发现了举世瞩目的敦煌藏经洞。这些写经作品不仅只是佛家经典或佛事记载,也是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从现存早期佛经写本的书体来看,当时写经人所用的正书体与隋唐时期楷书体有所不同,在结体、用笔方面带有浓厚的隶书意味,其用笔较为丰富、自由,形态自然质朴,机动灵活,笔画、结构布白,都具有创造性价值。我省书法家徐祖蕃先生书写的 “莫高窟”、“敦煌盛宴”等书法作品,吸收了敦煌写经书法的运笔特征,有着较强的地域特色。“敦煌盛宴”四字,笔画与唐楷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横画入笔轻,显得轻盈灵动,收笔略顿;竖划,撇、捺划厚重、丰硕,有隶书的笔意。
20世纪初至80年代在甘肃西部疏勒河流域汉代边塞烽隧遗址陆续出土的汉代简牍,因以汉代敦煌郡范围发现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故称“敦煌汉简”。著名书法家赵正先生认为:“汉简书法出自于民间书家之手,他们属于下层人,其气质不同于上层当权者,表现在书法用笔上,自然是大胆而无所顾忌,没有矫揉造作之气,显示出自然美的威力。”赵正先生的作品“天下黄河第一桥”,其结构、用笔都受到汉简书法的影响,给人一种苍茫、凝重、豪迈的地域书风;敦煌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 “大敦煌”白酒,其包装上的书法字体吸收了汉简书法的用笔特征,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竖画粗,横画细,其中“敦”字,竖画采用汉简书法的长竖,标新立异,冲破传统,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煌”字左偏旁形态较小,有精致灵动之感,右偏旁形态较为厚重,横画有隶书横笔的书写特征,字体形式感较强。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文化的自信力也在急剧上升,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新世纪的使命,也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现代设计也从学习和模仿西方设计,到逐步发展和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现代设计。我国有着丰富、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些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对中国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当歧.论设计教育的“地域性“与“当代性”――在2008全国设计教育论坛上的讲话”[J].美术学报,2009,1:6.
[2]黄海燕.当代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开发[J].包装工程,2011,5:117.
[3]房彬彬,朱华.地域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2011,10:66.
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动画的基础知识
当前,在大多数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动画制作的内容基本上是简单提及,教学时也只是一带而过,一般不超过四课时。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制定课标时默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但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根据我们的调研,以广东省为例,基本上只有深圳地区在小学阶段开始学习动画制作,其他地区基本不开设这部分内容。从全国来看,只有经济发达地区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涉及动画制作的内容,但涉及的内容也不会太深。
因此,在编写高中动画内容的教材时,还是要立足于基本操作,渗透动画最基础的知识。动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动画的原理,动画的分类,帧类型,动画类型,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异同,元件的概念、作用和分类,引导动画、遮罩动画、影片剪辑动画的原理等。这些基础知识不能回避,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础的内容,做到概念清晰,原理明了,才能举一反三,制作出好的动画作品。同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动画的基础知识,那么可以在动画的案例制作上下功夫,适当加大动画主题、创意和艺术风格的设计,追求作品的个性,提升作品品质。
跳出Flas,关注多种动画类型和制作软件
目前,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动画内容囿于Flas的基础知识和操作,主要介绍在Flash中制作二维动画的各种操作方法。这样很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种动画类型和一种制作软件中。事实上,除了二维动画外,三维动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建筑领域的三维虚拟城市、样板间展示等,医学领域的三维虚拟病人,广告领域的产品演示、文字动画,影视领域的三维电影、角色动画,虚拟游戏等。除了Flash软件外,还有其他多种动画制作软件,如GIF Animator、Us Animation、Animo、硕思闪客巫师、Cool 3D、3D MAX等。使用不同的软件,制作的动画风格、生成格式有所不同。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了Flash软件,会用Flash制作简单的二维动画。高中的教材中如果还只是介绍Flas,很容易和义务教育阶段重复。因此,建议高中动画的内容跳出Flas制作工具的讲解,关注动画的多种类型和多种制作软件。例如,增加动画的分类、应用和发展等入门知识,阐述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交互动画和非交互动画的特点,欣赏优秀案例;介绍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简述各种软件的制作风格;添加“硕思闪客巫师”软件的简单使用,轻松制作出贺卡、导航条、广告横幅等动画效果……学生肯定无法一一掌握这些软件,但在教材中应该对动画的不同类型和制作软件有所涉猎,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有余力或者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
渗透人文情怀,关注动画的历史与未来
任何一种技术都有其诞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动画的发展源远流长,远古时期的人们沿着洞穴的岩壁,画上一幅又一幅的画,这些画相互关联而又有所区别,然后他们从第一幅开始,跑到最后一幅,边跑边看,岩壁上的画就如同放电影一样活动起来了,这就是“动画”的雏形。中国人在动画的历史长廊上也有过很多辉煌的成就,国产动画已走过了90个年头。最早的动画可追溯到我国宋代的“跑马灯”——利用灯笼内点燃的蜡烛所产生的上升热气流推动灯笼内部上方的叶片,带动与叶片链接的轴承,轴承连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在灯笼四壁上,剪纸不断走动,从而产生了动画现象。在中国民间,人们利用投影原理很早就洞察了运动物体的特性,并利用这种运动特性在娱乐形式贫乏的年代自娱自乐,如皮影戏、灯影游戏和“手翻书”游戏等。中国动画的创始人万氏兄弟拍摄广告片、娱乐片、故事片等动画长、短片近30部。在动画技术的探索上,从默片到有声片,从1分钟动画短片到长达80分钟的动画长片,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动画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设计动画内容时,适当添加这些有趣的人文历史内容,既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动画的原理,了解动画的发展进程,进而增强对动画制作的浓厚兴趣和信心。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和漫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少动画都由现代漫画改编而来,用技术的手段让漫画运动起来。国内外也出现了大量用Flash制作的、优秀的动漫作品,通过对角色运用夸张和变形等手法,并配以精美和富有动感的画面,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娱乐、学习、广告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市面上也陆续出现了很多适合中学生使用的动漫设计图书。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应紧跟时展潮流,及时增加这部分内容,提供优秀的动漫案例和应用,让学生在了解动漫与动画、漫画的区别和联系,在了解动漫制作过程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动漫作品案例,体验动漫作品从剧本创作、角色和场景设计到技术实现的全过程。
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热爱的东西能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和快乐。在开发动画教材时,要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力求以兴趣引导学习,弥补因为教材的开发、出版和更新周期长导致学生觉得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的缺憾。在编写教材时,应尽量把枯燥的知识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设计动画教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重视知识的趣味性,在编写时尽量将枯燥的知识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在讲解“动画的原理”知识内容时,附以“手翻书”的游戏图片,学生在观看理解动画原理的同时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同时安排“实践观察”栏目,让学生打开一个动画文件,观看动画,查看时间轴中的不同帧内容,体验计算机动画的生成过程,进一步理解动画原理。
选取趣味性强或者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介绍“动漫设计”内容时,引入“龟兔赛跑”、“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的动画案例,非常有趣味性;在介绍“影片剪辑元件”时,引入“蜻蜓在池塘飞翔”、“蝴蝶在花间飞舞”等案例,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以此引导他们从生活出发,制作合适的动画案例。
“优秀作品赏析”贯穿动画学习的始终。动画作品表现力非常强,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好的动画作品,能给人以美好的体验和享受。在编写教材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把优秀作品赏析贯穿在动画内容始终,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度逐步推进,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想学会制作动画的欲望。
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避免技术操作的简单重复
“半成品”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词汇,是指已经在一些车间内完成部分工序,还需要在其他车间加工的产品。“半成品加工”策略借用了这一词汇,其核心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待完成的教学作品”,旨在提供一种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半成品加工”实际上就是给师生提供一种“待完成的教育模具”。
由于动画的技术操作比较多,而且制作Flash作品需要大量的图形图像、声音等素材,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学生每次都得从启动Flash软件、绘制图形图像、制作元件等简单的基础操作做起,很容易一次一次地进行简单的重复,尤其在绘制图形图像、制作元件上,会浪费大量时间,而无法把时间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和新技术上,从而影响动画教学的开展。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在动画教学中非常适合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材在介绍动画内容时,也要渗透“半成品加工”策略,在介绍关键技术和新技术时,只需提供“半成品”,淡化学生已掌握的内容,把重点放在新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上。配套合适的动画“半成品”。在选择“半成品”时,注意半成品动画作品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操作,补充完善动画。既能保持事例动画的生动性、真实性,又突出了声效处理的功能、意义和关键的操作方法,使教学有针对性。在练习时,学生可以先调用其他同类半成品动画,针对本节课技能目标进行训练,迅速完成方法学习、技术学习与素养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好Flash中声音的插入方法,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追求动画作品的极致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
就人体的感觉器官而言,眼睛和耳朵是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相应地,作用于眼睛和耳朵的视听作品成为艺术表现最直接的形式。这也是人们爱欣赏视听作品的原因所在。通过技术手段制作出界面美观、声形并茂、丰富多彩的动画作品,可以给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以美的体验和震撼。人们对美的追求没有止境,因此在技术的推波助澜下,人们对视觉效果的追求,也不断走向极致。
一、加快形成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格局
把文化和创意产业作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的重要着力点,发展以长株潭为核心增长极,大湘西、大湘南为新兴增长极的品字型总体布局,推动形成环洞庭湖文化产业圈和湘江流域文化产业带。发挥省会带动作用,鼓励市州加快发展。重点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网络新媒体等新兴产业,提质发展印刷复制、广告、会展和收藏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与信息、旅游、体育、休闲农业等结合紧密的文化产业。壮大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巩固主导地位。加快推进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贯彻落实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规划,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传播平台与内容表达的创新,以技术手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演艺创意等,提高融合度,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增量。推动文化与数字湖南建设相结合,加快天闻数媒数字出版平台、电子书包、云电视系统建设。加大内容创意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支持湖南省文化企业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腾讯、淘宝、富士康等的合作发展。加快手机动漫游戏、联通阅读基地、青苹果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建设。办好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展。
三、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扎实推进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湖南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图书发行信息平台等国家级重点基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抢占产业制高点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级重点园区、基地、项目,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重点推进湖南广电创意精品人才基地、长沙黄花印刷科技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和潇湘影视大厦、中南图书大厦建设。
四、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重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继续推动芒果传媒、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向新领域、上下游扩张。加快推进电广传媒、中南传媒、拓维信息、天舟文化等上市企业成为战略投资者。加强文化企业上市服务指导,加快华声在线、体坛传媒、快乐购、和光传媒、琴岛演艺、学海传播等企业上市融资步伐。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组建省演艺集团、湖南动漫产业集团、湖南有线网络集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等省管产业集团。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五、拓展文化消费市场
加快培育消费主体,丰富文化消费产品。适应三网融合、数字媒体应用、文化旅游融合等新趋势,创新文化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和开发,支持农村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加快发展。支持大型文化企业进入农村设立经营服务场所,开展连锁经营,开发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打造各具风格的城市文化、区域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推动长沙、岳阳、永州、韶山、南岳、炎陵、凤凰、武冈、洪江等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开辟特色文化消费市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带动作用。支持张家界建设旅游演艺中心城市。
陕西省
科学谋划 开拓创新
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旅游行业以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为中心,强化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紧抓世园会、国内旅游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契机,围绕发展生态休闲产品和红色旅游等重点,主打“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品牌,不断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省旅游业呈现出平稳、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柱作用。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加速产业发展为主线,着力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
(一)政府主导,助推旅游业快速发展
陕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陕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重要文件,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省级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实施旅游强市、强县战略。目前全省已有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全国旅游强县、21个省级旅游强县、5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二)体制先行,促进“大旅游”发展
陕西省政府成立了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长担任组长,主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29个省级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组成。各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旅游产业发展。
(三)政策优惠,确立旅游产业地位
各市县把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使旅游业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强大助推器。如商南县把生态休闲旅游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财,以金丝大峡谷开发为突破口,力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11年全县旅游收入已占全县GDP的30.05%。
二、以建设精品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一)精心编制旅游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的方针,先后编制完成《陕西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大秦岭旅游发展规划》等一批旅游规划,逐步形成省、市、县、景区,旅游总体与旅游专项规划相配套的全省旅游规划体系。
(二)全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利用中省资金近12亿元,重点建设了一批红色旅游、抢救性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大遗址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及壶口瀑布景区、牛背梁森林公园、长青―华阳景区、南宫山景区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中海地产、曲江、陕文投、陕煤等重量级投资集团,开工建设了楼观道文化展示区、法门寺二期工程、照金香山等旅游项目,2011年招商投资超过75亿元,增长51%,各类旅游投资协议金额超过400亿元。
(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坚持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的“红古结合”、与生态旅游的“红绿结合”、与黄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红黄结合”,着力抓好“一个中心(延安)、四大景区、六条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旅游长廊,形成了特色鲜明、综合配套的红色旅游体系。
(四)全力推进文化旅游
一是强化和发挥西安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着力建设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二是以古都西安和周、秦、汉、唐文化园区为支撑,建设民族特色突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三是依托民族圣地和革命圣地,打造以黄帝陵、壶口瀑布、延安革命旧址、陕北民间民俗艺术为代表的陕北区域特色旅游产品。此外,陕西省投资130亿元,实施了50余项文化旅游和文物遗址保护项目,建成汉阳陵博物馆、曲江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休闲精品。
(五)加快发展县域旅游
一是大力推进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已打造中国旅游强县1家,省级旅游强县21家。二是积极开展旅游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工作,确定乡村旅游示范村47个。三是进一步规范农家乐服务。
一、关于人本德育的定位
什么是德育?鲁洁教授在《超越与创新》一书中,专门就德育的概念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与洞察,从现代化和现代人培养的角度,特别提到“培养人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命题或概念。也许它可以为我们思考新时期的德育概念提供有益的借鉴。无独有偶,叶澜教授在《重建学校精神家园》这本专著中将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基本内涵归纳为简单的八个字――“建设学生精神家园”。从鲁洁教授提出的“培养人的精神世界”,到叶澜教授提出“建设学生精神家园”,所反映的其实是同一种理念、同一种思想:新时期学校的德育要完全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要融入学生的精神领域,一切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健康,一切为了对未来“现代人”的培养。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对“德育”概念作这样简单的表述:德育,它是一种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德性健康成长,为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生活品质服务的。人本德育,即以人为本的德育、以学生为本的德育、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德育。
二、关于德育目标的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中虽然没有直接用“德育”二字,但又处处有德育,时时在强调德育,只不过它将德育的字面表述隐略而直接渗透和融纳到对具体的目的和要求的阐述中,从而使德育的任务更加明确,德育的内涵更为具体,德育的实施途径更为实际,德育的操作化要求更加突出。
这一点为我们制定学校德育目标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作为一所全新的学校,我们既要有对德育体系构建的系统化思考,又要有实施落实的操作性设计,同时,还应该在有意识有计划的操作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与形成学校的育人特色。例如,我校明确了“礼、孝、和、责、诚、勇、毅、俭”八个德育目标,并以这八个目标与学风校风中的六个字“学、思、行、日、正、进”配对形成了48个班级的名称。这样特色鲜明的班名族系,不仅使学校的德育目标明确具体,而且使我们的德育教育有了平台与空间。
三、关于德育策略的新举措
1 回归生活策略
我们认为,德育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生活世界是德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多种品质生成的处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探索的小学人本德育就是“以人性至善为价值预设,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尊重儿童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热爱生活,促进儿童个体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品德、知识和能力,从而为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建构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奠定基础”。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要回到人自身,回到人的真实的生命活动之中。我校在实施人本德育时则注重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立足于与学生的需要、愿望、情感与体验相联系,关照学生的生活。我们总是将日常生活事件作为人本德育的资源。我们以普通的日常生活事件为主,以今天的生活事件为主,以直接的生活事件为主,以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品德发展问题事件为主。
2 环境营造策略
优美的教育环境、具有教育意义和美感的事物,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的行为和习惯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是一个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育人环境和氛围,所以在学校建设中,我们把学校环境的建设当作编写一部无形的教科书,把氛围营造当做是一场“为空间编舞”的创意设计。学校组成的这一切花园乐园似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外部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强势影响,会有效转化学生的行动,进而内化积淀为稳定的人格心理特征。
3 活动认知策略
我们注重在养成教育中凸现礼仪培养,操作时我们注意将传统德育中道德结论由“外”灌注的方式,转变为促使学生道德思想素质更多地由“内”建构的方式,强调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知行统一,遵循“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认知规律组织活动与教育,例如,我们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应备的各种礼仪制定了《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礼仪读本》,注重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日常生活礼仪的操练交互活动,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4 教师人格策略
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品格的发育和人格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引导、熏陶作用。
例如,本学期,我们组织了“D2教师像”的设计征集活动,希望将教师的健康人格作为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我们学生每天都可以读到这本最丰富、最生动、最具有感染力的教科书。它无时无刻不在召唤和引领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喜怒哀乐。
5 文化建设策略
浓郁的文化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虽身处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却尴尬地被称为“最落后的沿海城市”的汕尾,如何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陆河县罗洞村如何依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支点,撑起产业经济大发展的格局?自2014年广东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号角吹响后,这一系列问号就不断被汕尾主政者推敲与研判。近年来,汕尾市陆河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统揽,以“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提升、民生改善保障”为抓手,依托陆河农村的美丽山水、田园风光、客家文化,全力打造水唇镇罗洞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此带动全县各镇、村发展休闲农业。被誉为“世外梅园”的罗洞村每年接待乡村旅游30多万人次,今年国庆黄金周更是迎来人流高峰,平均日流量2000多人次。今年,罗洞村先后获得“汕尾十大休闲基地”和“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示范点”的荣誉称号。“世外梅园”不仅成为陆河的新名片,还成为了陆河农村深化改革的新版本,也为汕尾市旅游产业拓展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因地制宜大展旅游宏图
陆河是国家重点生态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潜力和前景。
陆河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农业生产特点、客家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等基础条件,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制定了《陆河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全县八个镇按照各自特色地利,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形成“村村是景点,路路是风景”;同时,以水唇镇罗洞村为先行点和示范村,带动全县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为充分调动当地农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对开设农家乐、开发民宿的村民给予资金补贴;县农业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对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业项目倾斜。
罗洞村位于陆河县水唇镇东部,是粤东地区最大的连片梅园之一,以“世外梅园”著称。梅园内山、水、石、林等自然景观独有神奇,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是发展原生态旅游的“风水宝地”。世外梅园旅游发展方案聘请深圳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院编制,以打造中国特色赏梅基地和乡村体验游胜地为定位,将罗洞梅园划分为雷石问梅、清溪探梅、青岗踏梅等多个片区和楹联文化长廊、主题梅园、梅林花溪长廊等多个景点,将以往单点式的旅游模式,拓增为线、面的休闲乡村旅游。
当地抓住机遇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陆河是“中国青梅之乡”,“陆河青梅”又是国家地标产品,全县种植面积11万亩,常年产量2.2万吨,但近年来青梅价格波动较大,种植户收入难以保障。陆河“才有梅花便不同”,随着近年来“观梅品梅”的游客大量增加,带旺和激活了旅游消费市场。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紧抓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的机遇,在积极引导当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村民借助景区发展优势,转型发展多形式休闲农业的同时,大力推进陆河农特产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把陆河的土特产打造成为旅游精品和送礼佳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因人成事创新发展模式
走访期间记者获悉,近年来当地相关部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抓住罗洞发展旅游事业的大好时机,引导和动员本地外出乡贤返乡投资创业,造福桑梓。
成立村级股份公司创新产业模式。2015年11月,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汕尾市第一家村级股份公司――广东罗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洞投资公司)挂牌成立,该公司以村民“自愿互利”为基础,联结大多数村民的共同利益,成为旅游开发的实施主体。
发挥“三股共享”优势推进扶贫脱贫。罗洞投资公司实行股份制模式,股权由“村民+镇村+外出乡贤”三方构成,利益共享、盈亏共担,公司允许村民以现金或土地的形式入股,让村民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享受旅游发展的红利。今年底,持有现金股的村民将获得公司8%的保底分红。同时,罗洞投资公司积极引导村民自主创业,开发餐厅、民宿以及生产和销售特色农副产品。村民收入来源也从过去单一的务农收入拓宽为租金收入、劳务收入、工资收入、分红收入等多种方式,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番。其中一家农家乐梅花节期间营业收入接近10万元,一位销售农产品和小吃的农户在旅游高峰期日收入可达5000多元。
建立“四民同建”机制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罗洞投资公司创新管理运作模式,实行“民议民决、民事民办”理事会制度。“四民同建”,将景区桥梁扩宽、旅游道路建设等工程项目放权给村级理事会,由理事会自主决策、实施和监管,大大提高了村民参与景区建设的积极性,景区的征地租地拆迁补偿等难题迎刃而解。
因势利导再造“世外梅园”
据了解,近年来水唇镇党政机关和当地的乡贤百姓上下联动,精心谋划,全力打造罗洞“一年四季花不败,春夏秋冬水长流”的旅游氛围,使罗洞村“世外梅园”从过去无人问津“凌寒独自开”到如今游客不绝“应酬都不暇”,成功应验了“梅花香自苦寒来”。
罗洞加强对景区旅游形象宣传。当地举办了省级摄影大赛、市级征文比赛、“疯狂的石头”创意设计大赛等文化推广活动,利用活动造势,聚焦人气,吸引财气。这些主题节会活动,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香港卫视和地方媒体以及腾讯、搜狐等网络媒体的关注,吸引了众多记者争先报道。另外,当地政府还聘请深圳锦绣时代景区策划组为“世外梅园”做旅游形象策划和推介。
罗洞加快推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当地党委、政府想方设法筹资融资,两年来共投入1600多万元用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吉龙至罗洞村道扩宽工程、雷打石桥扩宽工程已经完工;新建村口大型停车场已经完成硬底化建设,寨里新建多处小型停车场;四村和村口公共厕所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增加了不少游玩项目,景区内已经建成天然游泳池、生态瀑布、亲水栈道、烧烤野炊基地、鲤鱼池、娃娃鱼生态河、野鸭观赏基地等体验游玩项目;另外,为了满足赏梅高峰期的住宿需求,陆河县第一家村级宾馆――花之溪青年旅舍已经开业,大型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今年10月,汕尾市粤运公司开通汕尾城区、陆丰市、海丰县直通水唇镇罗洞村公交车线路。村内新增山里人家、乡村农家乐等多家农家餐厅,目前,全村共有9家民宿和10家农家乐。
关键词:感恩教育 实践 思考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母校、对教师、对同学常怀感激之情,对于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感恩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并不仅仅是让中小学生有感恩之心,最重要的是帮助中小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有健全的人格和一颗负责任的心。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工作是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和谐学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与意义
1.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
首先,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必须要重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小学生科学地认识感恩。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充分结合和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不仅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这样可以让中小学生在了解感恩的前提下去认可和接受感恩教育。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体现了感恩的观念。中小学生拥有感恩意识才能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其次,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要突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让中小学生知恩并且报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现如今,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已经逐渐忘记了一些传统美德,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必须要强调这一点。很多中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花钱大手大脚,生活懒散,这都是缺乏感恩意识的体现。
最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感恩教育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育内容,而是将这些感恩知识转变为道德的升华。只有在生活中贯穿感恩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例如,中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同学和睦相处,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尊重教师等都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感恩意识。
2.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首先,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中小学生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很多恩惠。教师孜孜不倦的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同学无微不至地关怀、国家对自己的培养等,都值得中小学生感恩。中小学生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够怀着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不断进步,才能时刻充满希望,才能与他人和谐地相处。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能够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从而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教育能够让中小学生通过一些细微的事情发现人性的善,例如,学生会通过父母的白发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感恩教育让中小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只有中小学生具备感恩意识,才能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具备感恩意识能够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发展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将感恩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实际生活中,强化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要想很好地强化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可以经常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感恩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部分中小学生认为感恩教育非常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就能真切体会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到贫困山区进行授课、带领学生到孤儿院看望孤儿、让学生捐献自己的旧衣服等,这些实际行动能够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感恩,同时也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让中小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第二,培养中小学生的感恩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文化。中等职业学院最重要的便是校园文化,只有具备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中小学生的思想活跃,校园文化可以适当的丰富多彩,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感恩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有利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三,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主题教育,让中小学生明白感恩的意义。学校可以经常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感恩主题教育,让中小学生紧跟时代潮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感恩教育能够让中小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中小学生才能更好的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第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贯彻感恩教育。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其发挥的育人效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同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进入新学期以来,义马市第三小学借助暑假期间对校园教学楼的整修和刷新,也对校园的整体布局进行了规划设计。在设计校园布局时,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核心,从每一个细节上做了研究和分析,努力把文化理念真正融入进去。通过征集方案、创意设计,校园文化长廊初期建设现已落成。如今,当你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校门一侧墙上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做人”、“做事”、“求知”、“共处”……一行行精辟的警句和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共同汇成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这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名言“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设计理念的主导下,一系列墙体文化、地面文化、楼道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都将会在义马市第三小学校园陆续展现。随着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重视,美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学风,也将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一一呈现出来。
三.总结
总而言之,感恩教育就是丰富灵魂的一种途径。感恩教育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意义十分重大。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醒人性的生命教育,也是一种以情动情的生命教育。中小学生只有具备感恩的意识,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基础教育学校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领悟感恩的真谛。只有这样,中小学生才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强乐观地向前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赵晓芳.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6.
[2]李秋娟.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D].开封:河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