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

第1篇: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今年6月份入梅以来,我市降水较多,平均雨量超过历年平均水平,部分社区、村庄遭受洪涝灾害。在受灾地区,由于存在饮用水源破坏、水体污染、居住条件破坏、病媒生物改变、食物和能源短缺、灾民转移等诸多因素,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登革热、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接触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风险随之大增。

为全力做好洪涝灾害卫生防病工作,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现就加强洪涝灾害防病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提高对做好灾后传染病和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防控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当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首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洪涝灾害防病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按照有关预案的要求,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消杀药品的的储备,保证相适应的库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组织指挥,及时派出专业人员到受灾地区进行现场指导。

二、加强与村居配合,尽快掌握灾害情况

各单位要落实辖区每个村居的责任人,加强与辖区村居责任人的沟通和配合,掌握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历史疫情特点、饮用水情况、粪便等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三、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配合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广大群众开展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在洪水消退后,应大力开展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清运垃圾杂物、打捞河道漂浮物、掩埋禽畜尸体。受灾地区应当对水淹地区和居民住宅、厕所、垃圾点、临时住所等地全面实施喷洒消毒和卫生处理。要重点做好蚊蝇孽生地的处理和鼠类等病媒生物的防制,在人群居住较集中地区和被垃圾、粪便污染严重的地区,重点进行喷洒消毒处理。在开展环境消毒时,要根据污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消杀灭药品及用量(附件1),避免过量用药,造成新的甚至长期的环境污染;对建立灾区临时住所的,要认真落实有关卫生要求(附件2)。

四、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做好饮用水安全使用指导。

对洪涝灾害地区餐饮服务单位,要重点检查其环境卫生消毒情况,有无污染霉变的食品原铺料和食品等,防止“病从口入”。集中式供水区域要增加消毒剂的投放量以保证有效的余氯含量,同时要做好分散式饮用水消毒,鼓励群众喝开水。

五、加强灾疫情监测和报告

各地要落实24小时灾疫情值班和报告制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逐级电话或传真报告,同时要加大灾疫情监测力度,开展以症状监测为主要形式的传染病监测,重点监测聚集性腹泻病、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发热伴皮疹性疾病等综合征以及红眼病、肝炎等易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主动加强搜索,密切关注传染病的疫情动态。

第2篇: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A.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洪涝灾害较少

B.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不会有洪涝灾害发生

C.锋面和气旋都会产生暴雨,形成洪灾

D.洪水的形成只与降水的强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发。西北干旱地区降水较少,防洪工程较少,因此一旦气候异常,降水增加,也会出现洪涝灾害。

答案:C

2.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

解析: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非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般不会形成降水。

答案:A

3.常发生在黄河上游和下游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水土流失 C.地上河决口 D.凌汛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原因的是( )

A.冰雪融化 B.冰凌堵塞河道

C.人为因素导致大坝决口 D.臭氧空洞

解析:洪水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如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大坝决口等。臭氧空洞与洪水的形成没有联系。

答案:D

5.有关流域汇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覆盖率越高,汇水速度越快

B.土壤含水率越低,汇水速度越快

C.地面坡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

D.人口密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

解析:汇水速度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正相关,与地面坡度正相关。流域汇水速度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

答案:C

6.有关河道排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越顺直、越通畅,排水速度越快

B.纵向坡度越小,排水速度越快

C.河流含沙量越大,排水速度越快

D.河道中障碍物越多,排水速度越快

答案:A

7.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防御洪灾的是( )

A.在河流上游滥伐森林 B.大规模地围湖造田

C.兴修水利工程 D.在分洪区种植粮食

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洪涝灾害主要是由暴雨造成的。如1931年、1954年、1991年以及2003年的全流域性大水,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淮河干流全长1 000千米,总落差约200米,平均比降小,尤其是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速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黄河夺淮后,扰乱了淮河原有的水系,淤塞了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淮河水患。

随着当地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与水开始争地。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350次。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隔11年,淮河就发生一次大洪水。

(1)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2)(多选)下列措施中,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的是( )

A.开挖入长江水道 B.防止凌汛泛滥

C.上游植树造林 D.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答案:(1)自然原因: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河流落差小,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③黄河夺淮后,淤塞了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人为原因:乱垦滥伐,围湖造田。

(2)CD

我综合 我发展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完成9—11题。

9.(双选)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

A.峰值均出现在4—6月

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10.(双选)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 )

A.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

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

C.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

D.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

11.(双选)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

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第3篇: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洪涝灾害;防洪规划;脆弱性

中图分类号:P3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城市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城市和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事件。这个城市的人口密度影密度,固定资产是高度集中的,它不仅聚集社会的财富,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社会的稳定。各类生产,生活设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公共设施的依赖,使城市的更为突出的灾害的区域脆弱,一旦遭受重大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自然灾害死亡人数是75 %,洪水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是40% ,这也是人们一向视洪水如猛兽的原因。洪涝灾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 5%左右。洪涝灾害是城市灾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时虽短,但造成的损失却极大,不仅破坏生命线、交通运输等,还会阻碍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危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1 城市洪灾的危害及成因

1.1自然因素

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喷发,日食,太阳黑子活动将导致太阳辐射的变化,导致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导致洪水泛滥。研究表明,在太阳活动峰年,手太阳能源的大气输入量的增加,因此,加强大气引擎功能,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由于和磁热效应,易产生变形和松动的磁致伸缩效应的地壳,地球地壳热水蒸汽容易泄漏,并在这种情况下的大气过程的匹配,洪易。在太阳黑子活动谷年,风暴减弱,减少热效应在地壳中的居里点附近,在岩石的点这段时间居里将由于磁致伸缩效应和变形,可以引发一些不稳定的地壳部分的变化,有利于地震,地下热蒸汽逸出,并与大气环流的合作,形成洪水。自然地理位置。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具有产生严重自然灾害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势西高东低,这使我国大多数河流向东或向南注入海洋。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全国约有60%的国土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东部地区城市洪灾主要由暴雨、台风和风暴潮形成,西部地区城市洪灾主要由融水和局部暴雨形成。气候水文因素。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受东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雨热同期,易旱易涝。洪涝灾害与各地雨季的早晚、降雨集中时段以及台风活动等密切相关。

1.2人为因素

许多人为的因素如如乏有效的防洪工程建筑,河道水系的填占、毁坏,都市化洪水效应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以下3个方面:城市/城市热岛效应,如二氧化碳增加,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然后改变大气环流,气候,造成洪水灾害增加;改变表面性质,影响区域气候和洪水发生的因素,导致洪水城市规划失效。

2 近年来我国城市洪灾加重的原因

我国城市洪灾的加重,因为除了自然因素,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无尽的需求,掠夺的本性,使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但也与城市规划,建设的许多方面,管理和其他错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洪水承载体(不动产,房地产,资源)迅速增加,价值迅速提高;二是加快城市内涝增加速度。

2.1城市绿化减少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植被的减少,城市地面硬化速度的增加,不透水表面大大增加,成为了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不透水表面增加,不仅降低了雨水的渗透,和降低表面粗糙度,最大降雨地表径流,导致城市径流,持续时间缩短,含量明显增加。其次,城市的绿色植被衰退,直接形成地表径流,增加城市内涝。

2.2城市排洪能力差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区人口迅猛增多,工业、企业大量增加,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大幅度上升,废水相应大幅度增多。而我国大多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目前使用的是雨水和污水共用的下水系统,排放能力不足,一遇暴雨,污水和雨水同时涌入下水系统,常造成下水管道暴满,不能及时排洪,造成污水四溢,泛滥成灾。

2.3城市水体面积减少

由于城市社区、交通、工厂等大量侵占原来的蓄涝池塘和排涝水渠,不仅使城市水体不断减少,还打乱了原来天然河道的排水走向,因而加剧了城市排涝时的压力。尤其在汛期,江河水位或潮位高涨,雨洪无法自排,城内水体又无法调蓄,从而加重了城市洪涝灾害。

2.4城区降水增多

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及/热岛效应不断增强,城区上升气流加强,加上城市上空尘埃增多,增加了水汽凝结核,有利于雨滴的形成。二者共同作用,使我国南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暴雨次数增多,强度加大,城区出现内涝的几率明显增大。

3 城市防洪规划的几点思考

既然洪水给城市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威胁,甚至造成致命的打击,人们就应该做好防洪规划,阻止此类灾害的发生。防洪规划的过程就是人类为防洪减灾而进行的计划及实施的过程。在做规划时,除应考虑提高防洪标准、加快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并保证其质量、增加地面覆盖度、良化生态环境、妥善管理防洪设施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3.1考虑洪灾的风险与脆弱性风险是指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某一部分遭受未来灾害袭击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洪水灾害的城市规划应该包括风险度评定和风险管理。风险度评定是将人类活动、建筑物和自然资源信息相结合,确定灾害事件的可能影响。风险管理是减小、分散和分担可能不利结果的过程。

脆弱性是指倾向于不利结果的容易程度,也是人类对灾害的响应能力。现代化的城市在水患面前变得日益脆弱,这是因为城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对水、电、煤气、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增高,城市向地下开发,以缓解空间不足的矛盾,高层建筑的动力系统也往往置于地下室,而地下空间是防水患的薄弱环节。随着科技发展,城市往往是通讯、交通等网络系统的中心。

防洪规划的脆弱性是衡量人们风险暴露度的尺度,是衡量人们参与、应付、抗御洪水能力以及从洪水灾难中恢复能力的尺度。不同的城市因其基础设施、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它们抵御灾害的能力就不同,即面对同一灾害时其脆弱性不同。考虑到风险与脆弱性,才能处理好洪水风险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3.2减少地面沉降

我国沿海地区因过量抽取地下水,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使原有防洪设施效能下降,导致洪灾的发生。天津、上海、常州、阜阳等几个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因此,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采取回灌等措施,减少地面沉降。

3.3建立现代化防洪体系

在防洪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以提高其效率。较适用的是遥感和GIS技术,如利用二者进行洪涝灾害承灾体的识别和信息提取,建立洪涝灾害的救灾减灾应急系统。洪涝灾害承灾体是指淹没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及其属性,以前主要利用专题地图和现场调查的方法提取信息,但专题地图不具有良好的现势性,现场调查费时费工,而且在灾中也无法进行现场调查。如果洪涝灾害背景数据库中的数据现势性好、内容齐备,从遥感数据中得到洪涝灾害的淹没范围后,再利用GIS技术进行多个数据的空间叠加操作,即可快速获取承灾体的信息。

要了解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灾害损失和灾害的预测,为进一步救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必须将遥感和GIS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灾害背景数据、孕灾环境数据、致灾因子和灾害承灾体信息,利用GIS技术进行信息接收、传输、处理和分析,以实现对洪涝灾害实时、准确监测。

参考文献:

[1]吴庆洲.我国21世纪城市水灾风险及减灾对策[ J].灾害学,1998, 13(2): 89-94.

第4篇: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做好**市城区水灾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工作,使水灾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工作高效

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

洪法办法》和国家防总印发的《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城区(西二环以东,七里河以北,东三环以西,北二环以南)范围内因自

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洪水、暴雨等水灾事件的防御处置。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利用先进科学

技术,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不断提高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1.4.2防汛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1.4.3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

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

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市城区地处**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华北大平原的西部边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

2020年)规划区总面积为:3745平方公里,东径113°45—115°50,北纬36°45—37°48。2006

年底建城区面积为50.57平方公里。

**市城区属于子牙河系的滏阳河流域。城区地势西高东低,平均坡度为千分之五至千分之三

,地面绝对标高94米(西二环)至54米(东三环),相差40米。流经现城区的河流有:小黄河(

含茶棚沟)、围寨河、牛尾河、七里河。小黄河发源于**县封山北麓,全长21.5公里,流域面积

63.24平方公里,自西向东穿市而过,在城区东北角的高庄桥与牛尾河汇流。围寨河发源于市内桥

西区西郭庄村,全长7.0公里,流域面积19.0平方公里,流经桥东区至大吴庄桥西北与牛尾河汇

合。牛尾河发源于本市城区北部达活泉一带多泉区,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338平方公里,在城

区东北高庄桥与小黄河汇流。七里河发源于**县马河乡西候峪村,由西向东流经市区南部,市区

以上汇水面积330平方公里,七里河下段名叫顺水河,至任县永福庄从南澧河汇入北澧河。

2.2社会经济

**市城区现有常住人口59.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63万人,2006年城区生产总值约

154.53亿元。

京广铁路于城中南北纵贯,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于城东南北穿越,城区东西方向的公路

交通线路有邢德、邢临、邢清、邢都、邢左、邢和等线。主要工业产品有轧辊、钢铁、轮胎、玻

璃等。

2.3洪涝风险分析

城区年最大降水量1269毫米(1963年),年最小降水量263.2毫米(1992年),历年平均降

水量552.7毫米,最大一日降水量为1963年8月4日304.3毫米,最大小时降水量为**年7月18日

94.1毫米。一般年降水量70%集中在6月—9月。较大暴雨、大暴雨多发生在7、8月份,**年7月

18日下午历时100分钟降雨124毫米,其强度为建国以来最大。故主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市城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洪水造成,洪水威胁主要来自市区以西小黄河流域。由于城

区靠近山区,河道源短,坡陡流急,洪水集中快,下泄快,破坏力大,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历次

水患均因降水量集中,防洪未设工程防护,排水标准较低等原因所致。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638年至今1300余年间,**发生大小洪灾67次,其大洪灾9次,较大

洪灾32次,特大洪灾发生约为150年一遇,较大洪灾发生约为40年一遇。洪灾的发生与小黄河、

七里河暴雨洪水渲泄直接有关(见附件1)。

2.4洪涝防御体系

我市城区是全省省辖市中唯一防洪无设防的城市,洪涝灾害潜在危险极大。现有除涝工程现

状约为10年一遇,相距防洪设防标准50年一遇标准相差甚远。防汛任务相当艰巨。

我市城区防洪规划于1992年被省批准实施后,由于财力所限,防洪工程至今未能上马。

解决我市城区的防洪问题,根本在于修建西部防洪工程,将洪水导出城区外。解决城区排水

的关键在于治理城区河道,方能确保城区安全。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小黄河、围寨河陆续实

施退污还清治理以来,大大增加了其泄洪能力。但牛尾河、小黄河上、下游和围寨河部分河段仍

存在行洪不畅的问题。随着对七里河的综合治理,现已初步形成了50年一遇的行洪标准,但下游

未治理河段行洪标准仍然较低。

2.5重点防护对象

2.5.1党政机关要地

**市委(新西街)

**市人民政府(红星街)

**市人大常委会(公园东街)

**市政协(冶金路)

2.5.2部队驻地

**军分区(中兴东大街)

市武警支队(新华南路、高庄桥路)

92509部队(团结西大街)

2.5.3城市经济中心

1.中兴东大街中北商城段商业区

2.中兴西大街购物中心段商业区

2.5.4新闻单位

**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有线网络传输公司

**日报社

2.5.5地下商场,人防工程

2.5.6水、电、气、热等生命线工程

2.5.7重要仓储地

2.5.8城区积水交通干道(含铁路立交桥)及危房稠密居民区

根据**市城区历次水患,设定险区和重点部位如下:

(1)孔村险区:孔村、地质十一队一带,由于西部无设防,钢铁路桥阻水遇有较大洪水时

会殃及该区。

(2)牛尾河险区:牛尾河今年将进行治理,但襄都路两侧和知春园内河道断面较窄,极易

阻水。下游至大吴庄与围寨河交汇处河床狭窄,排水能力低,遇较大降雨容易殃及两岸农田及建

筑。

(3)北大街及靛市水坑一带:危旧房屋较多,排水设施落后,遇到较强降水易发生内涝。

(4)积水交通干道

新兴路地道桥

面粉厂街地道桥

中兴路地道桥

育英街地道桥

团结路地道桥

泉南大街地道桥

泉北大街地道桥

北外环地道桥

其它险区由所在区域的区(县)乡(办事处)负责划分。

3.组织体系与职责

3.1指挥机构

为贯彻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市人民政府设立城区防汛指挥部,常务副

市长任指挥长,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为副指挥长和指挥部成员,其职责分工如下:

3.2办事机构

城区防汛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办公室主任:孙玉东(兼);常务副主

任:赵现坤。办公室工作人员由有关部门组成。办公室地址:冶金北路路西小黄**岸。联系电话

:2022164。

遇有特大洪水,受灾严重时指挥部集中办公,并分设一室五处;

(1)办公室

组成单位:市建设局、市城管局

负责单位:市建设局

(2)宣传动员处:

组成单位:市委宣传部、**日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

负责单位:市委宣传部

(3)技术情报处

组成单位:市气象局、市水务局

负责单位:市气象局

(4)军民联防处:

组成单位:**军分区、66220部队、市武警支队

负责单位:**军分区

(5)危房保安处:

组成单位: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教育局、市人防办

负责单位: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6)综合保障处:

组成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公安局、市通信分公司、市

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供电公司、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粮食

负责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4.1.1气象水文信息

市气象部门要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除中、长期天气预报外,尤其要提

高对突发性水患预报的时限性、准确性,争取洪水预见期。

当河流发生洪水时,市水文部门应加强测验手段,及时上报测验结果。

重要雨情、水情应在30分钟内报到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城防办)。

除气象水文部门的预报检测外,在市区设置如下报汛点:

设立南大郭、孔村桥报汛站点,监视市区西部山洪下泄和小黄河沿河泄洪流量水位情况;设

南瓦窑报汛站点,监视围寨河泄洪流量水位等情况;设立**学院报汛站点,监视牛尾河汛情及水

位警戒情况;设立贾村、南陈村等报汛站点,监视七里河上游水库泄洪及沿河洪水下泄情况。

小黄河、围寨河报汛站点由小黄河围寨河管理处负责安排;牛尾河报汛站点由**学院负责安

排;七里河报汛站点由桥西区、桥东区负责安排。

各报汛站点负责向城防办报告指定河流的洪峰流量、水位、峰现时间、洪水过程。通讯方面

如无固定电话的必须配备移动电话,保证通讯畅通。各报汛站点的报告成果,由各单位负责校核

,审定后择其有价值的报城防办。紧急情况报汛站点可直接与城防办联系。我市城区的广大公民

都有向市城防办反映水情、雨情的义务。

4.1.2工程信息

设河势水情、堤防工程、闸涵泵站监测机动队,对各行洪河道的洪水走势,河弯段顶冲位置

,堤岸崩塌、闸涵泵站设备完好及运转情况,涵闸洪水下泄及流量等情况进行监测。从建设系统

抢险大队抽10人配备机动车辆,昼夜巡视,严密监视,以防不测。

4.1.3洪涝灾情信息

(1)灾情信息内容: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群众财产以及各种经济损

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各受灾单位应将受灾情况在2小时内向市城防办报告,对人员伤亡和

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报基本情况,并对实际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上报,为抗灾

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区(桥东区、桥西区、开发区)属单位、**县属单位的灾情由所属区、县分别上报,上报时

限为灾情发生后的2小时以内。

市城防办对城区的灾情进行汇总后于1小时内向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情况

4.2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将防洪预警划分为四个级别:

Ι级(用红色表示),当西部山区或本市城区三天内已降雨200mm及以上,且预报仍有较强

降雨时;

П级(用橙色表示),当西部山区或本市城区三天内已降雨150mm及以上,且预报仍有较强

降雨时;

Ш级(用黄色表示),当西部山区或本市城区三天内已降雨100mm及以上,且预报仍有较强

降雨时;

Ⅳ级(用蓝色表示),当西部山区或本市城区三天内已降雨50mm及以上,且预报仍有较强降

雨时。

4.3预防预警行动

4.3.1预防预警准备

(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水灾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

准备。

(2)组织准备。城区内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机构,落实防汛责任人

。市城区防汛指挥部重点组建抗洪抢险大队,常备抢险队,建设系统抢险大队,医疗救护队和治

安巡逻值勤队等队伍。

(3)预案准备。城区内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编制防洪预案,主动应

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区(桥东区、桥西区、开发区)、县(**县)、乡(办事处)在制订防

洪预案时,对驻在辖区内的大、中型企业及供电、通信、水源地、燃气仓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

要单位要重点保护。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每年务于5月上旬前将防洪预案、防汛组织机构、防汛责任人和相应的联

系电话报市城防办。

(4)工程准备。市建设局、城管局和**学院要按照各自管辖范围,务于汛前将市区河道、

闸坝、排水泵站维修调试完毕,确保安全度汛。

(5)物料准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所需抢险物资、车辆由各责任单位负责,遇有特殊情况

,可向市城防办申请,由城防办负责调度。

当本城区抢险物资、车辆不能满足本城区抗洪抢险任务时,城防办要及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

部申请救援。

(6)通信准备。充分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健全水文、气

象测报站网,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及时传递。

(7)防汛检查。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

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及时整改。

市城防办负责检查各区(县)、厂(矿)和市属较大单位的防汛准备情况,其它单位的检查

由所属各区(县)负责。

(8)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市建设局和有关区、县要对市城区内

的河道加强巡逻,及时疏通,防止堵塞侵占。市城管局要加强对排水管网的管理,确保排水畅通

,并组织环卫部门经常及时清扫收水口附近的垃圾杂物,以防堵塞。

4.3.2江河洪水预警行动

当川口水库泄洪、溢流或发生其它险情时,水文部门和水库管理部门要立即向市城防办报告

情况,由市城防办向七里河沿岸发出预警。

4.3.3山洪灾害预警

当西部山区发生较强降雨可能形成山洪危及我市城区时,市气象部门和水文部门要及时跟踪

雨情、水情并向市城防办滚动报告,市城防办将通过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酌情向社会相应预警

4.3.4暴雨涝渍预警

当我市城区发生较强降雨时,市城防办酌情向社会相应预警。

4.4主要防御方案

为确保城区安全度汛,争取抗洪救灾全胜,除依靠上级防汛指挥部宏观调度调控外,城区防

汛指挥部为实施正确决策和指挥,确定以下实施方案。

4.4.1险区险段分工及处置措施(见附件2)

(1)防汛抗洪抢险区域分工:桥东区负责京广铁路以东;桥西区负责京广铁路以西;**县

负责市区内县辖区域部分;开发区负责本辖区部分(实施方案见附件2)

各险区要执行城区防汛指挥部的指挥命令,有情况及时与城防办联系。

各险区(段)指挥、责任单位要认真研究措施,制订具体方案。险区(段)指挥人员必须要坚

守岗位,履行职责,需暂时离岗时,必须向指挥长报告,同时指定人并报城防办。

(2)在目前城区尚未设置防洪工程的情况下,总的形势是被动防洪。对城区易积水和低洼

区积水时间较长街区的居民,则采取临时弃家,到高层建筑物内避险求生措施。

我市城区地形由西向东倾斜,西高东低,坡度较大,洪水下泻较快,只有部分低洼区积水时

间较长。一旦城区发生大洪水,我们将水晶宫休闲广场等20多座高层建筑作为居民的临时避险处

(见附件3),可容纳4000人。有险情时由城防办协调商务、民政和两区防办安排就近避险。届

时饮食供应和卫生防疫工作由粮食、商务和卫生防疫部门负责。市交警部门应在积水区域设置临

时交通管制和疏导措施以防不测。市城管局要加强应急排水管理以迅速排走积水保障居民的正常

生活。

4.4.2市区西外环抗洪导流、筑堤实施方案

(1)导流方案

当小黄河西部普降暴雨,汇水于西二环以西,对城区构成威胁时,建设系统抢险大队要动用

挖掘机,沿西二环外侧挖一条导流沟,将洪水导向七里河和北二环,缓解洪水对城区的威胁。

(2)筑堤方案

当西部小黄河流域普降大暴雨,洪水来势较强,或有预报的特殊天气气象,严重威胁城区时

,沿西外环西侧筑一道底宽2米、高2米、顶宽1米的拦洪堤。筑堤任务北起西外环南6桥北750米

处,南至七里河,将西部洪水导入牛尾河和七里河,保住城区安全。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根据我市城区发生洪涝灾害的不同程度,市政府把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即Ⅰ、Ⅱ、Ⅲ、

Ⅳ级)。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在收到市城区防汛指挥部的预警信息后,应做好迎战洪水的准

备工作。一旦汛情出现时,各相关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根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城区防汛指

挥部的命令,积极投入到抗洪抢险、排涝和抗灾中去。大家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为保护我们的美

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5.2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5.2.1Ⅰ级响应及行动

当西部小黄河流域普降暴雨,或有预报的特殊天气气象,严重威胁城区时为Ⅰ级响应,由市

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命令,全民参与抗洪救灾。

5.2.2Ⅱ级响应及行动

当我市局部发生洪水,范围较大时,为Ⅱ级响应,由市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命令,抗

洪抢险大队,常备抢险队,建设系统抢险大队、医疗救护队、治安巡逻值勤队参与抗洪救灾。

5.2.3Ⅲ级响应及行动

当我市发生局部洪水,范围较小时,为Ⅲ级响应,由市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命令,建

设系统抢险大队参与抗洪救灾。

5.2.4Ⅳ级响应及行动

当我市发生较强降雨时,为Ⅳ级响应,各单位自己行动,自我防范。

5.3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3.1当川口水库发生泄洪、溢流或其它险情时,要将防汛的重点放在七里河沿岸,以保

护堤防为主,必要时做好群众的疏散保护工作。

5.3.2当可能发生较强山洪,危及我市城区安全时,采取西二环导流、筑堤方案。具体如

下:

一、导流

市建设系统抢险大队按照市城区防汛指挥部的命令在规定的时间内将10部挖掘机集结到西二

环上,市城管局负责中兴西大街以南段(含中兴西大街)的导流任务,市建设局负责中兴西大街

以北段的导流任务。

二、筑堤

(一)任务分配:

1、66220部队、市武警支队、92509部队负责已封堵桥洞的加固、维护和警戒。

2、驻市厂矿企业、桥西区、桥东区、开发区负责筑堤(具体任务见附件4)。

3、建设系统抢险大队、预备役部队抢险队,为机动抢险队。

4、**县负责豫让桥、豫东市场一带抗洪抢险。

5、市水务局、桥西区、桥东区、**县分别负责筑堤前后西外环以西、北二环及牛尾河沿线

的防护协调。

6、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抢险取土用地的协调。

7、市交通局负责运输车辆保障。

8、市公安交警支队负责抢险交通疏导。

9、市供电公司、市通信分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电力、通讯保障和供电、通信抢

险。

10、铁路部门负责铁路的汛期安全及铁路抢险。

11、市国资委和市燃气公司负责城区内水、气正常供给。

12、市建设局负责小黄河、围寨河闸、坝启闭。主汛期间应提起所有拦水闸、降低所有橡胶

坝、拆除所有拦水设施,以利行洪。

13、市城管局负责公共交通和城区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14、城防办负责区段划分和编织袋的调运。

以上未列单位由两区负责组织,所用工具由各单位自备。

(二)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自上汛之日起至集结待命阶段,各有关单位制定具体措施,明确任务。

2、待命阶段。遇有预报浙江以北登陆台风等特殊天气气象,城区防汛指挥部将通过电视台

、广播电台和电话通报有关情况。

3、实施抢险。根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执行命令实施抢险。

4、行动路线。(1)桥西区、**晶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市武警支队沿泉北大街至抢险段。

(2)**兴茂轮胎有限公司、**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中钢集团**机械轧辊有限公司、开发区、**

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沿中兴西大街至抢险段。(3)桥东区等单位由新兴西大街至抢险段

(三)组织指挥

市城区防汛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

(四)注意事项

1、各单位必须服从城区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2、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3、友邻单位之间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保证结合部不出问题。

5.3.3暴雨渍涝

当我市城区发生较强降雨时,各部门各单位应以自我防范,自我保护为主。市房管和教育部

门要注意危旧房屋和校舍的保护工作。人防和商务部门要注意人防工事和地下商场的保护,防止

入水倒灌。各责任单位要注意救助被淹被困居民,安排好他们的饮食起居,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

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城管局和三区一县城建部门要加强排水力量,及早恢复群众的正常生活。

5.4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4.1信息报送、处理

(1)汛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

(2)防汛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

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报详情。

(3)属一般性汛情、工情、险情和灾情的,由市直各部门各厂(矿)单位和区(县)人民

政府直接报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险情、灾情较重需上级帮助、指导处理的,由市城防办上

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4)凡经市城区防汛指挥部或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采用和的水情、灾情、工程抢险

等信息,各区(县)和厂(矿)防汛组织机构应立即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

以解决。

5.4.2指挥和调度

(1)当我市城区出现洪涝灾害时,事发地所属区(县)防汛指挥机构和市城区防汛指挥部

立即起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需要成立以行政首长为主的现场指挥部,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向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并及时上报事态的发展变化情况。

(2)区(县)和市城区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应迅速上岗到位,分析事件的性质,预测事态

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按规定的处置程序,组织指挥有关单位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后,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申请其派出工作组赶赴

现场指导工作,必要时成立前线指挥部。

5.4.3抢险与救灾

(1)出现洪涝灾害或发生重大险情后,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和区(县)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

事件的性质,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向相关部门联系。

(2)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和区(县)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按照预案立即提出

紧急处置措施,迅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

(3)处置洪涝灾害和重大险情灾情时,应按照职责分工,由市城区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

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5.4.4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1)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应高度重视应急人员的安全,调集和储备必要的防护器

材、消毒药品、备用电源和抢救伤员必备的器械等,以备随时应用。

(2)抢险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城区防汛指挥部作出决定,抢险人

员进入受威胁的现场前,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参加一线抗险抢险人员,必须穿救生

衣。当现场受到污染时,应按要求为抢险人员配备防护设施,及时进行消毒、去污处理。

(3)出现洪涝灾害后,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和区(县)防汛指挥机构应及时做好群众的救援

转移和疏散工作。

(4)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和市交管部门及时通告和设置临时交通管制,防止车辆、人、

畜进入危险区域。

(5)出现洪涝灾害后,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应组织卫生部门加强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监测、报告工作,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小分队,对受伤的人员进行紧急救护。采取有

效措施,禁止群众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5.4.5社会力量动员和参与

(1)出现洪涝灾害后,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点部位实施

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2)必要时按照一定程序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

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洪抢险。

5.4.6应急结束

(1)当我市城区的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时,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可酌情宣布结束紧急防汛

期。

(2)紧急防汛期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汛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

;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3)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迅速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

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可能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1)市城区任何通信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畅通的责任。

(2)我市城区汛期的通讯保障由市通信公司、市移动通讯公司、市联通公司负责。

6.2抢险与救援保障

(1)市城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储备的常规抢险机械、物资、救生器材,应能满足抢险急需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驻市、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是

抗洪抢险的重要力量。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城区的防汛抢险任务分别由抗洪抢险大队、常

备抢险大队、建设系统抢险大队、医疗救护队、治安巡逻值勤队和各单位组织的群众抢险队具体

承担。

6.3供电与运输保障

(1)市供电公司负责汛期供电线路安全,优先保证首脑机关,重要部位和抗洪抢险用电。

(2)市交通局负责抢险运输队伍的组建和调动。

6.4治安与医疗保障

(1)市公安局负责治安巡逻队伍的组建,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救灾行为和破坏工程设施

的行为,保证抗洪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治安。

(2)市卫生局负责洪灾中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建医疗救护队,做好灾区的防疫消

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6.5物资与资金保障

(1)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应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并做好生产流程和生产能力储备的

有关工作。市商务局和市供销社负责城区抢险储备物资的落实、调动等工作。

(2)市财政局负责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资金的落实

6.6社会动员保障

(1)防汛救灾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河道、排水设施和参加防

汛救灾的责任。

(2)汛期,市城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洪涝灾害的发展,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

量投入防汛工作。

(3)在发生洪涝灾害时,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特事特办,急事

急办,解决防汛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4)市城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

会的力量,做好防汛工作。在防汛动员关键时刻,各级防汛的行政首长应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

部群众奋力抗洪救灾。

6.7宣传、培训和演习

6.7.1宣传

(1)汛情、水情、灾情及防汛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交流,由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和区(县

)防汛指挥机构负责。

(2)当西部山区和我市城区出现较强降雨,且呈发展趋势时,按分管权限,由市防汛抗旱

指挥部和市城区防汛指挥部汛情通报,以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参与防汛救灾工作。

6.7.2培训

(1)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和区(县)防汛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培训。

(2)培训工作应做到课程合理,考核严格,分类指导,保证培训质量。

(3)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至少组织一次

培训。

6.7.3演习

(1)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和区(县)防汛指挥机构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以检验

、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2)专业抢险队伍应针对我市城区可能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地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习

7.后期处理

我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

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7.1救灾

(1)市民政局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作好受

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

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2)市卫生局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市疾病防治中心和市药监局负

责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3)市环保局和市城管局应组织力量对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

7.2防汛抢险物资的补充

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针对当年防汛抢险物资的消耗情况,按照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到

位。

7.3水毁工程修复

(1)对影响当年防汛安全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水毁工程,要尽快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

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

(2)遭到毁坏的市政、交通、电力、通信、气象、水文等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

能。

7.4灾后重建

市城区防汛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应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原

则上按原标准恢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提高标准。

7.5保险与补偿

我市城区内因洪涝灾害受损的投保单位,保险公司应优先给予补偿。

7.6调查与总结

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在汛期结束后或在抗洪救灾后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工作,发扬成绩,吸

取教训。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向有关领导

报告情况,以改善我市城区的防洪救灾工作。

8附则

8.1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编制,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后执行,一般情况下每2年更

新一次,并按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特殊情况下,立即修改本预案。区(县)防汛指挥机构、

各大厂矿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都要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防洪应急预案。

8.2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防洪抢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市人事局和市城区防汛指挥部联合表彰;

对防洪抢险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对防洪救灾中造成损失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5篇: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稻;洪涝;涝害;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53-02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门户,毗邻苏浙沪,境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交通便利快捷,农业优势明显,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产粮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7万hm2,以单季中籼稻为主。曾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产粮大县”荣誉。当地农业生产特别是重头的水稻生产,2016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影响,为积极应对灾情,当地农业部门积极作为,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以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帮助减轻损失并尽快恢复生产。

1 洪涝灾害发生情况

(1)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的年份,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夏季季风有时会变弱,令中国所处的季风雨带偏南。特别是2016年入梅和入汛以来,长江以南地区普遍降水量增大,极端降雨天气引发洪水、涝害。

(2)广德县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部的黄山余脉同北部的天目山余脉,环抱中部的平畈区,而县内两条主要水系,无量溪河、桐I河正好通过中部区域横贯南北,向西北经郎川河泄入南漪湖,树枝状沿干流左右分布16条和10条支流,河道多为砂卵石河床,坡度各异,整体防洪排涝能力一般,极端天气长时间大量降雨,超过河道泄洪能力,极易导致河水猛涨溢出,水库暴满,低洼畈区出现险情。

(3)境内水田主要集中在平畈区,也就是水稻的主要产区,受地形水系限制,更容易受洪涝灾害破坏。2016年6月19-20日,广德遭遇到强降雨袭击,24h降水量高达266.3mm;6月28日至7月上旬,阴雨不断,并又多次出现了50mm以上的降雨,使前期洪涝害影响加重。截至6月21号,桐I河、无量溪河流域有4 000hm2,水稻田被水冲沙压,低地势地区大量农田被淹没,各乡镇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是广德县1984年大洪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2 当前水稻涝害分析

2.1 受淹后的植株生理性状 水稻淹水后,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呼吸以无氧呼吸为主,根系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从而使根系黄根和黑根数目增加,且随着淹水时间延长,烂根加重,吸收功能下降。受淹期间发生叶片因光照不足致使叶细胞伸长导致稻叶片伸长,光合功能下降,光合物质合成量减少,影响之后又使叶片生长受限,叶片变短,长势变弱。在当前中稻分蘖期淹水主要使分蘖发生受到抑制,已发生的小分蘖成活率下降,造成高峰苗和成穗数均下降,分蘖期淹水后株高有所下降,之后因植株光合功能减弱,上部节间伸长受到抑制,株高降低,最终产量下降。以上影响均随着淹水时间延长,受影响程度增大直至整株死亡。

2.2 分蘖期淹水对产量的影响 因淹水使水稻器官受损,导致生育期推迟,淹水越长,生育期推迟天数越多,并降低千粒重,造成减产。但在水稻各生育阶段中,分蘖期耐涝性较强,所以当前中稻受淹后,只要主茎生长点和分蘖芽尚未死亡,及时排水,加强管理,一般可以恢复生机,并获得一定产量,凡出水后分蘖节未死亡的水稻都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据相关研究,杂交稻耐淹性强于常规稻,分蘖阶段杂交籼稻淹没10d以内,常规粳稻淹没6d以内都有一定利用价值,后期加强管理可有一定产量。造成水稻分蘖期受淹后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后期长势变弱,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减少,其次是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因而分蘖期受淹后水稻减灾增产应采用“增穗增粒”栽培途径。

3 当前水稻洪涝灾后恢复生产措施

当前早稻正处在始穗至齐穗期,单季中稻正处在分蘖期,单季晚稻处在立针现青至2叶1心期,双季晚稻正处在播种期,根据相关成功做法并针对当前水稻(下转60页)(上接53页)洪涝灾情,应当重点抓好以下补救措施。

3.1 及时补种改种 对内涝严重,不能及时排除积水,根部腐烂、心叶枯死,经评估不能恢复生长或预计严重减产的田块,应及时进行补种或改种相适应的农作物。被洪水全部冲毁和沙埋的稻田,应于7月12号前立即进行清理并补种,补种品种生育期应掌握在105~110d以内的早熟或特早熟品种,或改其它经济作物。鉴别稻株是否死亡,其症状是轻拔稻株容易拔断、分蘖节变软,心叶已死;反之,如果根系尚有活力,分蘖节结实、有弹性,心叶存活,则表明稻株仍有生机。

3.2 尽快抢排积水 对受淹田块,力争早稻在24h以内、分蘖期中稻48h以内、单季晚稻在72h以内排除田间积水。需特别注意,雨后若遇到烈日高温天气,应采取依次排水,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逐步适应后再于傍晚排掉稻田积水,防止发生失水性青枯死苗现象。在排水的先后顺序上,先排常规稻田,再排杂交稻田;不同高低田块,先排高田再排低田。排水时,还应一并清除水面飘浮杂物,以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烂,并疏通好排水沟渠。

3.3 及时清泥培苗 倒伏稻株要用手逐株扶正,并培土定根,防止二次倒伏,并避免断根伤叶。灾后水稻叶片上往往附着一层泥沙,堵塞气孔并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可用喷雾器喷洗稻株上的泥沙等杂物,喷洗效果不理想的,待叶片干燥,可两人同时牵引一根长绳在稻田两侧,顺着在叶片上轻拉以抖掉泥沙。沙压田块可根据沙压轻重,从中间做埂分开管理,对沙压较轻的部分,可人工清除泥沙后,及时追肥和防病虫进行正常管理;对沙压较重不能恢复的部分,可用机械清除泥沙后,重新整田及时进行补种改种。

3.4 适时开沟控水 稻田积水退后,田间水分仍处饱和状态。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的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促进新根生长。采取干干湿湿灌溉,适度烤田,既保证稻株用水需要,又保证土壤通气,保持根系健康,促进上部节位根系生长。灌浆结实后期,避免过早断水。

3.5 加强病虫害防治 涝灾后,稻株受到洪水携带的泥沙杂物的冲刷,伤口较多,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内在营养消耗过大,根叶机能受损,长势衰弱,抗病能力减弱,再加上高温高湿气候,极易引发病虫害,要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水稻田要注重稻瘟病、细菌性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的预防。细菌性基腐病防治可选用50%氯溴异氰尿酸、农用链霉素、噻菌铜等药剂进行防治,视病情发生程度交叉用药,5~7d左右任选用一种药剂喷雾一次,病情严重的田块连续喷施2~3次;早稻田、早播中稻田要加强纹枯病的防控。防治稻瘟病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600g/hm2,防治纹枯病5%井冈霉素水剂3 750~4 500mL/hm2兑水450~675kg喷施,并避免在高温期间施药,上午10:00以前或下午16:00后为宜,并保持3~5cm田间浅水层3~5d,以提高防效。同时,暴雨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源的迁入,要密切监测发生情况并及时防治。

3.6 加强田间管理 受淹期间,稻株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出水后根、茎、叶、蘖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矿物质营养,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要及时追施提苗肥,促进恢复生长。可在田间不积水并能站脚时立即追肥,追肥应以化肥为主,采取根施与叶喷相结合的方式,根际施肥要深,叶面施肥浓度要准,施肥量要足,以促进稻株尽快恢复生长。对受淹田块,排水后2~3d,可适当增施速效性肥料,促进恢复生长。对处于分蘖期、长势不旺的中稻田退水后可立即追施提苗肥尿素75~112.5kg/hm2,促进恢复生长;对立针或2叶1心前的单季晚稻小苗,退水后待部分倒伏苗起身或达2叶1心时,追施提苗肥尿素75~90kg/hm2。后期应重视补施促花肥,可施尿素60~90kg/hm2。为了提高水稻抗性,要重视钾肥的配合施用,灾后可施氯化钾112.5~150kg/hm2,以增强受淹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力,并提高水稻结实率。

参考文献

[1]李开江,石鹤付,史健,等.分蘖期淹水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20):64-02.

第6篇: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2006年5月20日,三峡右岸大坝浇筑到海拔185米高程,标志着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长江三峡工程坝轴线全长为2309.47米,坝高185米,正常蓄水175米,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设有永久通航建筑物,按“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建设,总工期为17年,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宏伟工程。

二、 热点分析

1. 长江三峡工程的区位优势

三峡地处上游山区与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上游的全部来水、来沙;三峡位于我国地形第二、第三级阶梯过渡带,长约200千米的河段落差达150米,巨大的落差和水量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坝建设地位于西陵峡三斗坪,地质构造稳定坚固,地形地貌便于建坝。

2. 长江三峡工程兴建的必要性

(1) 防洪需要。长江中游滞洪、泄洪能力弱,涝灾频繁,因此,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2) 开发水能资源的需要。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加快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三峡电站所提供的电力将大大增强我国能源的供给能力,缓解华东、华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少大气污染。(3) 改善航运条件的需要。长江航道对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物资流通、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有着重要作用。三峡工程将会使大坝以上川江段水位提高、大坝以下中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变小,从根本上改善长江航运条件。(4) 发挥长江三峡综合效益的需要。三峡水库可调节三峡库区的气候,也是极为理想的水产养殖区;“高峡出平湖”的优美风光和沿途众多的名胜古迹将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巨大的库容和增高的水位提高了灌溉能力,也保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对于解决水资源的不平衡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之,三峡工程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3. 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1) 妥善安置百万移民。国家采取了开发性移民方式,坚持就地后靠和远迁相结合的原则,做好移民搬迁工作。(2) 应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行方式防治泥沙淤积。(3) 预防可能被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4) 对文物进行抢救性搬迁、发掘和保护。(5) 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6)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环境的改变对中华鲟、白鳍豚等生物的影响降到最小。

三、 试题链接

2006年10月27日, 三峡水库提前一年实现蓄水156米,实现“高峡出平湖”的目标。回答1~6题。

1. 对图1中字母和数字所示区域的名称判断正确的是

A. a瞿塘峡b巫峡c西陵峡 ①三峡水利枢纽

B. a西陵峡b巫峡c瞿塘峡 ②葛洲坝水利枢纽

C. a瞿塘峡b西陵峡c巫峡 ②葛洲坝水利枢纽

D. a巫峡b瞿塘峡c西陵峡 ①三峡水利枢纽

2. 下列关于三峡工程的区位,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处长江上中游山区与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

B. 位于长江中游宜昌附近

C. 位于我国地形第二、第三级阶梯过渡带

D. 三峡大坝建在巫峡三斗坪

3. 三峡工程主体(坝址)位于

A. 湖北省 B. 湖南省

C. 重庆市 D. 四川省

4. 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运行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大坝以上水库的泥沙淤积

B. 防止大坝以下洞庭湖的泥沙淤积

C. 调节径流量有利于发电和灌溉

D. 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5. 三峡工程兴建的首要目标是

A. 为南水北调工程配套服务

B. 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 提高川江航运的通航能力

D. 利用三峡水能发电

6.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使中游调洪、滞洪能力减弱

B. 森林植被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抬高河床

C. 河堤失修、河道弯曲使河水易决堤泛滥成灾

D. 流域内普降大雨,使上游干流和中游南北支流洪水叠加

7. 读“我国某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2―甲)和“该地区降水资料图”(图2―乙),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2―甲、图2―乙分析该地降水特点及其对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 对比分析图2―甲中111°30?E东西两侧地形和外力作用形式的差异。

(3) 在图中标注出的A、B、C、D河段中,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哪一段?试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4)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减少该河段的洪涝灾害?

【参考答案】

1. A2. C3. A4. A5. B 6. D

7. (1) 该地雨季较长,年降水量较大。这种气候特征导致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长,流量较大。

(2) 东侧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外力以沉积作用为主;西侧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外力以侵蚀作用为主。

(3) D河段。形成原因:D河段为平原区,地势低洼易涝,河道弯曲,泄洪不畅;夏季降水集中,时间长;平原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发生洪涝灾害时损失较大。

第7篇: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我们从抵御洪水来讲,建筑防洪概念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场地选择建筑物的选址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为保证建筑物的防洪安全,首先应避开大堤险情高发区段,远离旧的溃口,防止直接经受洪水的冲击。地势较高的场地、有防洪围护设施(如防浪林、围垸子堤)的地段可优先作为建筑场地。建筑物选址应在可靠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进行,基础数据不全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设计方案。建筑选址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地形、地貌、降水量、地表径流系数、多年洪水位、地质埋藏条件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拟建建筑应选择在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段,应避开孤立山咀和不稳定土坡下方。另外,膨胀土地基对水的浸入比较敏感,从防洪设计来看,也是不利的建筑场地。基础方案应采用对防洪有利的基础方案。房屋应座落在沉降稳定的老土上,基础以深基为宜。如采用桩基,可以加强房屋的抗倾、抗冲击性以保证抗洪安全。有些复合地基,如石灰、砂桩地基,在防洪区不宜采用。多层房屋基础浅埋时,应注意加强基础的刚性和整体性,如采用片筏基础,加设地圈梁。在许多农房建筑中,采用新填土夯实,地基并没有沉降稳定,基础采用砖砌大放脚方案,对上部房屋抗洪极为不利。上部结构从防洪设计出发,也应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对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是行之有效的。有些农房建筑,楼面处不设圈梁,以为用水泥砂浆砌筑的水平砖带就可以代替圈梁的作用,这是一种误解。还有的房屋,仅用粘土作砌筑砂浆,使砌体连接强度极差,又不能经受水的浸泡,造成房屋抗洪能力低,整体性差,应予改正。有些地区试验的框架轻板房屋,是抗洪建筑较好的结构体系,应在降低造价上作进一步工作,以便在广大防洪地区推广。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好、防腐性能好、耐浸泡的建筑材料,对防洪防涝是有利的。另外砖砌体应有饰面材料,用以保护墙面,防止洪水浸蚀、剥蚀。选择防水性能好,耐浸泡的建筑材料对抗洪是有利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当是首选材料。砖砌体应有防护面层,采用清水墙容易受水剥蚀,必须采取防水措施。过去在洪水多发区采用的木框架结构已逐渐被砖和混凝土结构所取代;如采用木框架结构,应对木材作防腐处理。

我们以城镇住宅为例来分析下建筑防洪设计

村镇住宅在洪水中的破坏机:哩洪水对村镇住宅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因为村镇住宅建筑物所受到的外力超过了建筑物本身所能承受的受力极限。洪水对村镇住宅建筑物的作用力主要表现在:水流的动水压力、水流的静水压力和水流的浸入力。这3种水流的作用力表现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力的出现时间和作用次序是:有差别的。在洪水爆发初期,村镇住宅建葫物所受到的洪水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洪水的动水压力和水流的静水压力,此时村镇住宅建筑物的迎水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最大,最大压力可达两者之和。对于脆性材料的村镇住宅建筑物或建筑等级较低的村镇住宅建筑物,此时最易因强度不足而遭到破坏。随着村镇住宅建筑物内部进水,作用在墙体上的洪水静水压力逐渐减弱,此时作用在村镇住宅建筑物四周的力主要表现为洪水的动水压力。在洪水爆发的同时,洪水的浸入力开始慢慢加强。洪水进人村镇住宅建筑物墙体内部,特别是浸入村镇住宅建筑物的基础部位。浸人墙体内部、基础部位的水体与建筑材料发生作用,改变了胶体材料的力学性质,致使砌体之间黏结力降低或地基基础发生变形,从而导致村镇住宅建筑物破坏。村镇住宅建筑物采用水泥砂浆砌体的村镇住宅建筑物模型,能够很好地增强建筑物的强度,使它免醴洪水的冲击破坏,此时建筑物能够承受较大的单宽洪水流量,这一点从试验中测得的数据可知。对于整体模型建筑物来说,只要模型建筑物的基础在水流的浸泡冲击下不被破坏,模型建筑物一般不会出现倒塌事故。但是,试验中地基基础和实际中建筑物基础差别悬殊,试验中的模型建筑是直接砌筑在水泥地面上的。现实中的地基基础千变万化,施工中还会采取各种加固措施。即使这样,地基基础的变形破坏还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索。村镇住宅建筑物在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建筑物抗击洪水浸泡冲击的能力。一定时间内,只要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在洪水的冲击浸泡下不被破坏,建筑物本身就不会出现倒塌事故,但是这种加固措施,需要耗费大量的水泥,工程造价也会很高。这种加固措施在广大农村地区,实际的应用价值不是很大。

第8篇: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灾害预防 水文监测预警系统 设计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P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009-01

1 吉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工作的现状

吉林市原水文站网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水文观测站点覆盖面不足,郊区部分小河流几乎没有观测站点;二是已有的水文监测站点密度较低,满足不了城市防洪对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要求;三是水文监测信息的处理、输送技术水平落后,适应不了城市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再加上近几年极端气候的增多,气象预报技术的制约,使得中小河流水文的监测工作成为城市预防洪水或山洪的一块短板,给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造成不便。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吉林市有关部门加大投入,紧密配合,设计和建设了一套适合城市灾害防治的水文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完善吉林市中小河流的水文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水平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为原则,增建18处水文站,17处水位站,120处雨量站。本次建设工程均严格依照《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修编)进行设计。

2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2.1 设计原则

针对前面的几点不足,以完善现有水文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水文监测信息的处理技术,有效增强洪涝灾害的预报能力为总体设计原则。

2.2 设计标准

土建工程建设和技术装备的采购与配置以《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标准》(修编)为标准,综合资金、环境等条件,尽量提升站点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3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

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和水利部的“总体规划”中,对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都做了详细而又科学的部署。整个系统的建设不但包括水文站、雨量站、水位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灾情预测、应急处理、洪水预报以及水情服务等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水文信息采集的自动化、输送和存储的数字化、灾害预报智能化以及水情监测的可视化,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例如流域蒸散发估算技术、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数字流域技术等,建立适合本城市的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原型系统,并规范其结构、功能、接口、数据库,实现更大范围的联网监测。北京“7·21”洪水灾害事件的发生,说明我国城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以及灾害预报、处理系统还存在严重不足,需要加大加快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将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下面以吉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分系统为例,阐述吉林市该系统的组成和基本运作原理。

4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分系统

4.1 水文数据采集系统

其功能主要是实现流量、水位、雨量等数据的采集。在选购采集系统的硬件装备时要充分考虑劳动强度、检测时长、采集速度和站点的特性,该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综合评价这些要素,流量数据的采集采用的是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通过借助桥梁或缆道上绳子牵引,能直接显示河流断面的流量。水位数据采集选用雷达水位计,雷达水位计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水位水流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方位、高度等信息,它具有抗干扰、无人值守、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在安装雷达水位计时要充分考虑安装所处地段的施工条件以及方便设备的检修、保养,做好防雷防盗防损坏措施。雨量数据采集建设方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一体化杆式雨量装置、雨量观测场等方式。观测场地面积设雨量观测仪器和普通蒸发观测仪器时为6 m×6 m。观测场地应平整,场地四周设置栅栏防护,场内铺设观测人行小路。栅栏高度一般为1.2~1.5 m,杆式雨量器(计),可在其半径为1.0 m的范围内设置栅栏防护。栅栏条的疏密以不阻滞空气流通又能削弱通过观测场的风力、不产生雪堆为准。

4.2 水雨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和联网的中心站,二是由雨量计、水位计等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工控设备等组成的遥测站。选用先进传感技术的传感器以及规划合理科学的通信方式,为中心站传送准确、及时以及科学的基础数据,中心站通过接受、处理、分析这些数据,采用智能化方式对整个城市的水雨情进行综合分析,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采用先进的通信方式能保障遥测站数据的准确传送。该市采用GSM系统的点对点短消息平台组网,其特点是通过短消息中心(服务器)完成信息的存储和传送。同时附属配备了PSTN系统,利用电路交换来实现信号的传送。

4.3 供电、防雷等后勤支持、保障系统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不但要求监测预警设备的先进,还要求能长期、无故障运行,这就需要对系统的供电、防雷等辅助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系统中心站采用UPS电源,可以防止因突然断电造成处理数据的丢失;遥测站需要因地制宜,积极采用太阳能光电技术,保障遥测站的设备连续、环保运行需求。因为遥测站一般在室外,并且装有精密仪器仪表,在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防雷要求。现代防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防雷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遥测站的特点选用合适的防雷设备、方式。在进行河流监测预警系统时,除了供电、防雷设施外,还要对重点设备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例如在雨量观测场(站)的建设时,在场地四周需要设置围栏,在内部合理规划人行观测小道,设置围栏时要注意栏与栏之间的空隙间隔,不能造成空气阻塞以避免大风力对围栏的破坏。

5 结语

水文监测预警是城市防御洪涝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部分城市水文站点偏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城市防洪、水资源管理、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对水文信息的迫切需求,给城市管理决策带来挑战。吉林市通过梳理旧有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充实监测网络体系,提升系统的技术水平,切实提升了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以及预警、预报能力,使得水雨情信息能及时、快速的传达到中心站,为城市管理者防御可能的洪涝灾害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房国良,耿延博.辽宁省山洪灾害水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划[J].中国水利,2009.

第9篇: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

引言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

以实现其目标。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

2 水利工程特点分析

(1)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单项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区内各项水利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工程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单项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综合性的,各服务目标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矛盾。水利工程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也是紧密相关的。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系统地、综合地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到最为经济合理的优化方案。

(2)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水利工程不仅通过其建设任务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生影响,而且对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水利规划设计时必须对这种影响进行充分估计,积极努力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尽量消除其消极影响。

(3)工作条件复杂。水利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都是在难以确切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进行施工和运行的,它们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渗透力、冲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条件较其他建筑物更为复杂。

(4)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随机性,根据每年水文状况不同而效益不同,农田水利工程还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影响范围面广。

(5)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兴建时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进行。

2 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1)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各种治理和开发目标,按照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选择合理的工程规模,制定安全、经济、运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重点做好做好治理或开发河流流域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工作。

(2)工程地质资料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必须先行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判别修建工程的可能性和为水工建筑物选择有利的地基条件并研究必要的补强措施。水库是治理河流和开发水资源中普遍应用的工程形式。在深山狭谷或丘陵地带,可利用天然地形构成的盆地储存多余的或暂时不用的水,供需要时引用。

(3)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要沿河道选择适当的位置或盆地的喉部,修建挡水的拦河大坝以及向下游宣泄河水的水工建筑物。在多泥沙河流,常因泥沙淤积使水库容积逐年减少,估计水库寿命或配备专门的冲沙、排沙设施。

(4)现代大型水利工程,很多具有综合开发治理的特点,故常称“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它往往兼顾了所在流域的防洪、灌溉、发电、通航、河道治理和跨流域的引水或调水,有时甚至还包括养殖、给水或其它开发目标。要制止水患开发水利,除建设大型骨干工程外,还要依靠大量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从面上控制水情并保证大型工程得以发挥骨干效用。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也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5)水利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与庞大的工程,不仅包括着防止洪涝灾害、便于农田灌溉、支持公民的饮用水等要素,包括着保障电力供应、物资运输等方面的要素,在科学的指引下,水利工程规划除了要发挥出其做大的效应,需要将水利科学及工程科学的安全性要求融入到规划当中,从而保障所修建的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保障,在抗击洪涝灾害、干旱、风沙等方面都具有较为可靠的效果。对于河流水利工程而言,由于涉及到河流侵蚀、泥沙堆积等方面的问题,水利工程就更需进行必要的安全性措施。

(6)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要考虑到建设成本的问题,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构建组织对于成本管理、风险控制、安全管理等都具有十分清晰的了解,从而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得到一个较为完善的经济成本控制方法,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能够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浪费资金的状况。

(7)对地域景观进行维护与建设。地域景观的维护与建设也是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必须从长期性角度入手,将水利工程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加以结合。实际上在水利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景观进行一定的破坏,这在注意破坏的度的同时,也需要将水利工程的后期完善策略相结合,就是在工程建设后期或使用和过程中,对原有的景观进行必要的恢复。

(8)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以尽可能的不破坏原有景观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展,但不可避免的破坏也要将其写入建设规划当中。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要可能具有较好的美观性,而这也能够为地域景观提供一定的补充。对于经管的维护应该尽可能从较小的角度入手,这样既能保障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具备详尽性的特征,而且也可以确保每一项小的工程获得很好的完工。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景观维护与补充问题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价,从而确保所提供的景观不会对原有的生态、地理面貌发生破坏,而这种评估工作也需要涵盖着整个水利工程范围,并有必要向外进行拓展,确保评价的完备性。

3水利工程发展趋势

(1)防治水灾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进一步结合,非工程措施越来越占重要地位。

(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向综合性、多目标发展。

(3)水利工程的作用,不仅要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更多地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服务。

(4)四大大区域、大范围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如跨流域引水工程,将进一步发展。

(5)由于新的勘探技术、新的分析计算和监测试验手段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复杂地基和高水头水工建筑物将随之得到发展,当地材料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水工建筑物的造价将会进一步降低。

(6)研究防止水患、开发水利资源的方法及选择和建设各项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主要是通过工程建设,控制或调整天然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防止或减少旱涝洪水灾害,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美.浅论水利工程设计问题.[J]江西科技.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