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免疫学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采用针刺、艾灸、针加灸不同的治疗方法,选用"足三里"、"关元"两个强壮穴位,选择介导机体免疫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为指标,以实验性"阳虚"大鼠为受试对象,对不同针灸疗法、不同穴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调节机体低下的免疫功能,且针加灸的作用优于单纯的针或灸的治疗;"足三里"穴的作用优于"关元"穴。
主题词 阳虚/针灸疗法 阳虚/免疫学 免疫系统/针灸效应 穴,足三里 穴,关元
本项研究从"证"这一中医整体思维出发,选择具有"免疫监视"性的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体外抗体形成细胞)作为观察指标,进行针刺、艾灸、针加灸不同治疗方法及"足三里""关元"两个强壮穴位的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Wister大鼠80只,6~7周龄,200~250 g,雌雄兼用。同济医科大学动物部提供。
1.2 主要药品、试剂及工作液醋酸氢化泼尼松悬液(AHP):原液125 mg/5 ml,(江苏制药厂产品);APAAP法免疫组化试剂盒(T-Subset-Rit)、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Urographin)(北京邦定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5%和15%新鲜绵羊红血球(SEBC)(同济医大免疫学教研室提供);豚鼠新鲜血清-补体、1%肝素、pH 7.2 Hanks液、磷酸盐缓冲液等自行配制。
1.3 主要仪器设备Olympus生物显微镜,国营华东电子管厂产酶标仪,北京产水平离心机,Sony恒温培养箱,低温电冰箱等。
1.4 实验方法
1.4.1 "阳虚"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1] Wistar大鼠每日每鼠大腿肌肉注射AHP 3 mg/100 g体重,连续5天。大鼠出现拱背、蜷曲、肢尾冷、挤卧在一起、神疲,反应迟钝、被毛疏松、失去光泽、消瘦、少食等腰膝酸软(游泳存活时间缩短)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脱毛虚损状。根据中医阳虚证辨证参考标准[2],类似"阳虚"状态。
1.4.2 分组 未造模前从80只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生理组(A组)。余7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B组),针刺"关元"组(C组)、艾灸"关元"组(D组)、针刺"足三里"组(E组)、艾灸"足三里"组(F组)、针灸"关元"组(G组)、针灸"足三里"组(H组)。
1.4.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T淋巴细胞亚群:APAAP法即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免疫酶染色法[3]。此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分析研究。其特点是将第一抗体--小鼠抗大鼠T亚群单克隆抗体与待测抗原结合,以第二抗体--羊抗鼠IgG二抗起桥抗体作用,即其中一个Fab段连接第一抗体,另一个Fab段连接APAAP复合物,再通过复合物中的碱性磷酸酶催化其底物显色来显示抗原的存在。其法的关键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采血前大鼠空腹12 h后摘眼球采血。取肝素0.2 ml抗凝血2 ml,用PBS稀释3倍,加入到含有3 ml淋巴细胞分离液的试管上层,血液沿管壁缓缓加入,使两液间保持清晰界面。离心(2000 r/min)15 min。吸取血浆和分离液之间的单个核细胞层,加5倍PBS混匀,离心(1000 r/min)5 min,去掉上清沉淀即为单个核细胞。体外抗体形成细胞[3]:QHS法即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测定法。此法是根据溶血空斑试验的原理衍化而来,可用以测定由一定数量的B细胞产生和分泌的抗体裂解红细胞后释放的血红蛋白(以OD值表示),以反应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其法的关键是免疫大鼠及脾细胞悬液的制备:用5%SRBC 2 ml注射大鼠腹腔,4天后拉脱大鼠颈椎处死,取出脾脏放在已加入8 ml左右Hanks液的平皿中,用100目的不锈网研磨后,经尼龙布过滤后放入试管中,离心(1000 r/min)10 min洗2次。将沉淀的脾细胞重悬于Hanks液中细胞计数后配成1×107 /ml细胞浓度。
1.4.4 治疗方法 参照华兴邦等的动物腧穴标准定位法[4],选择"足三里"穴(左右交替使用)和"关元"穴。C、E二组采用28号1.5寸毫针常规进针,进针后平补平泻,每5 min行针1次,留针15 min;D、F二组采用自制的直径0.8 cm,长5 cm艾灸于穴位上施温和灸,灸15 min;G、H二组针刺同时艾灸(操作同前),持续15 min。含有艾灸的治疗组在穴处剪净毛,治疗时以大鼠相对安静为度。治疗于每日8∶30~11∶30、14∶30~16∶30进行,每日行1次,共14次为一个疗程。
1.4.5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用t、F、q检验。
2 实验结果
2.1 造模前后大鼠免疫功能比较见表1。
从表1中实验数据显示,根据成组资料均数比较t检验求得tCD3(10)=9.92,tCD4(10)=8.73,tCD8(10)=7.61,t0.01(10)=3.17,P
2.2 治疗后各组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实验数据显示: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CD3、CD4、CD8、QHS水平增高,经t检验其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2.3 治疗后含"足三里"穴与含"关元"穴治疗组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见表3。
从表3实验数据显示:含"足三里"穴组与含"关元"穴组比较,根据成对资料均数的t检验:tCD3=2.167 tCD4=2.205 tCD8=2.063而查t界值表t0.05(29)=2.045,t0.01(29)=2.462。故P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阳虚是阳气偏衰、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机体呈现机能衰退、代谢活动减弱、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虚证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在古代运用针灸治疗时,由于学术发展、师承、地区、特定环境、疗效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重针派、重灸派等诸流派,如东晋・葛洪、唐・王焘、南宋・窦材等认为"急症用灸""灸以扶阳",主张"唯取灸法""灼艾第一"。而元・窦汉卿、唐・甄权、宋・许希偏重用针,认为"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其实针刺和艾灸都属于外治范畴,二者虽然所用器材和操作方法不同,但都是通过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鼓舞机体正气,使阴阳调和,阴平阳秘,达到治疗的目的。长期以来,针和灸在治疗上常结合应用,本项实验结果亦表明针、灸、针加灸三种治疗方法均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针加灸的作用更佳。"足三里""关元"二穴都是进行针灸治疗的常用要穴,本项实验结果表明,"足三里"穴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关元"穴。在本实验中,选用的是经注射AHP后的"阳虚"大鼠作为受试对象。现代医学认为AHP影响到了外周的二级免疫器官--脾脏,而脾脏是各种免疫细胞居住、增殖并进行免疫应答及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重要基地。祖国医学认为"阳虚"的病变机理一般多以脾肾阳虚为主。因此,广而言之,对于"阳虚"的认识,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在某方面有一致的见地。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乃"两阳合照、阳气最盛"之经,"经能统穴"而"合治内腑",胃与脾互为表里,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与后天又互为依赖与濡养。机体的虚衰,则脾、胃、肾的功能亦衰退。现代医学的临床与实践已证明针刺足三里穴能调整胃液分泌,增加正常人胃酸的排出量,对胃蠕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所谓"三里有白术之强,桂附之热,参茸之功,硝黄之功",说明足三里有健运脾阳、培土化元、温中散寒之功,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关元"穴属任脉,为十二募穴之一,"任主胞胎"。从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与实践上看,"关元"穴多用于治疗泌尿、生殖、妇科疾患,其功效表现为调和气血和补肾固本。因此,根据中医基本理论,"阳虚"的病理机制,按"足三里""关元"各自的功能特点,本实验结果证明"足三里"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优于"关元"穴。然其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张伟荣,等.中医实验病理学.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55
2 沈自尹.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1982
3 毕爱华,等.医学免疫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18
医学院校个人简历封面背景素材展示
医学院校个人简历封面背景素材(一)
医学院校个人简历封面背景素材(二)
医学院校个人简历封面背景素材(三)
医学院校个人简历封面背景素材(四)
医学院校个人求职简历范文
基本信息
姓名:xuexila
身高:
性别: 男
工作年限:
民族:
最高学历: 大专
出生年月:
所学专业: 籍贯: 宁波
现居住地: 宁波
婚姻状况:
手机: 139*********
身份证: 3302*********
邮箱:
求职意向
期望职位: 营养师
期望行业: 医疗/护理/卫生
期望地点: 宁波
期望月薪:
工作性质: 全职
到岗时间: 2012-3-5
附言:
工作经验2010-12-01至2011-07-31 公司名称:XXXX医院公司规模:500人以上职位名称:营养技师部门:膳食科工作描述:营养会诊营养病历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食谱的编制营养评价
教育经验2007-09-01 至2010-06-01 学校名称: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所学专业:医学营养
语言能力/技能证书全国公共营养师三级(高级)证书英语CET-4
自我评价通过学习,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时间操作能力。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我对营养方面一直很感兴趣,多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使我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同时尝试过多种工作,让我懂得了凡事都要多与人交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看过“医学院校个人简历封面背景素材”的人还看了:
1.好看的医学生简历封面背景图片
2.医学生个人简历封面
3.医学个人好看的简历封面图片素材
4.医学生好看的简历封面图片背景
在临床检测中,常常遇到溶血的标本。溶血对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究竟是否有影响,各文献报道很不一致,本文对标本溶血的原因及其对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讨论。
1 标本溶血的原因
溶血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可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 [1] 。体内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或大血管手术后)、化学因素(如恶性疟)和药物毒性反应等因素引起。体外溶血可由物理因素(抽血时负压过大、水浴温度过高、冰冻、振荡等机械性破坏)、化学因素(血样接触表面活性剂)和代谢因素(如遗传病引起红细胞脆性增加)引起。
在临床上常见的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包括 [2] :由于病人严重脱水、低血容量休克等原因导致穿刺困难造成的溶血;由于抽血器具质量不合格如真空管负压不够或塑料试管质量较差导致的溶血;用干燥管采血为了尽快分离血清用竹签搅拌不当引起的溶血等。
2 标本溶血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
一些研究没有发现标本溶血对HBsAg检测的影响。李穗芬 [3] 对20例HBsAg阴性和10例HBsAg阳性病人的溶血和非溶血标本包括10例OD值在临界值附近的标本进行了对照,结果非溶血和溶血标本的阴、阳性结果完全一致。20例HBsAg阴性和10例OD值在临界值附近的样本,溶血与对应非溶血标本OD值间差异没有显著性;10例HBsAg阳性样品,溶血标本OD值明显大于对应非溶血标本OD值。因此得出结论,标本溶血不影响HBsAg结果的判定,只是使HBsAg阳性标本的OD值提高。许斌等 [4] 对HBˉsAg强阳性样品的非溶血与溶血(Hb浓度为241g/L)标本的A值作了对照后未发现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得出结论:溶血对HBsAg的检测没有影响(严格意义上应表述为:溶血对HBsAg强阳性标本的检测没有影响)。单桂秋等 [5] 的研究也显示,HBsAg阳性样品的非溶血与溶血标本的A值间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其他的一些研究则发现,溶血对HBsAg的检测有影响。钱厚明等 [6] 发现,在17例溶血标本中,初检的5例HBsAg阳性标本,经重新抽血复检后有2例仍为阳性,另3例转阴。认为是溶血导致了假阳性的出现。刘玉振等 [7] 研究发现,溶血对HBsAg的检测有影响,当红细胞浓度>25%造成的溶血可导致假阳性。龙宪和等 [8] 研究发现,无论在健康人还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溶血均导致了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假阳性结果的出现,而采用二步法则可以保证结果判读无误。
3 标本溶血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影响的可能机制
溶血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红细胞破坏,胞内血红蛋白(Hb)等物质和细胞内液进入血清。溶血对ELISA的影响主要是反应孔对溶血血清中Hb的非特异性吸附和溶血时细胞内液对血清的稀释作用。单桂秋等 [5] 的实验也证明了溶 血对血清具有稀释作用。
在ELISA试验中,酶标反应板孔包被物的浓度是一个相对定值,抗原抗体反应存在最适比例和后带现象,因此,HBsAg浓度与A值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当HBsAg达到一定浓度时A值的变化进入平台期;当HBsAg浓度太高时,A值反而会降低。因此,溶血可以使HBsAg浓度很高的样品的A值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后带现象);当HBsAg浓度与A值呈线性关系时才会因溶血的稀释作用使A值下降;当HBsAg浓度近临界值时,可能造成假阴性。
Hb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作用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如果反应孔非特异吸附Hb而残留,则可催化底物显色,使本底A值升高甚至造成假阳性。如果洗涤质量好,则可能大大减少或排除非特异性吸附的干扰。单桂秋等 [5] 的实验未体现血中Hb非特异性吸附的影响。龙宪和等 [8] 采用二步法操作可以排除溶血释出的Hb对HBsAg检测的影响也说明洗板质量在ELISA检测中的重要性。
总之,溶血对ELISA检测HBsAg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的性质及其大小因所使用的试剂、测定方法、标本HBsAg的有无及浓度高低、洗板的质量好坏而异。
参考文献
1 靳敏.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的探讨.广西医学,2002,24(9):1363-1364.
2 张小洁,刘建芝.真空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180.
3 李穗芬.标本溶血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广州医药,2001,32(5):65.
4 许斌,朱虎定.ELISA检测HBsAg影响因素的探讨.临床检验杂志,2000,18(4):232.
5 单桂秋,苏建婷.溶血及脂浊样品对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1999,17(2):102-103.
6 钱厚明,赵江燕,张燕.应重视ELISA检测HBsAg灰区范围内样品的复检.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3):156.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6-0043-03
1引言
针对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和相关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国家六部委就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在全国选择确定了500多所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培养培训基地(其中高职院校25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340多所)。我院被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依照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制定的《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及信息产业结构、IT发展水平及我院实际情况,我系制定了“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主要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考核及教师定位等方面试行改革。
2改革方案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培养目标职业化,专业方向市场化
培养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针对性,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计算机专业方向拟调整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银行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金融信息管理)等专业。
2.2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弹性化
课程设置依照模块进行划分,每个模块中涵概的教学内容要富有弹性,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灵活选择。
课程模块依照教学计划进行设置。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成立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有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调整。
深入实际,进行市场调研
校内调查:对在校计算机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兴趣、教学建议及意见,以便掌握教学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校外调研:主要面向企业及毕业生。以问卷形式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动向,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课程模块及教学内容。
2.3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方法案例化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诱导学生兴趣,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是在项目模块化后采取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项目为切入点,项目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项目教学设计思路(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导入课程模块及教学内容):
组织项目(教师预先准备1~2个项目,作为某一课程模块导入。)
制定项目计划(设计项目中需要包含的功能模块)
分解项目(项目模块化)
细化模块
整合模块中涵概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
实施项目计划
如期完成项目计划
项目测试与维护
2.项目教学流程(以VB课程为例)
项目名称:信息技术系管理系统
项目流程:如下所示
3.项目教学手段
(1) 兴趣诱导
项目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前,需要教师准备充实、完善的教学案例及实习内容,这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地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包含一定知识点及技术含量的综合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实习任务。每个案例都围绕项目进行。
(2) 分组学习
实践课可采取分组学习,按课程模块进行分组。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试行以来,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懂得学习。
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变得爱学习。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完成目标后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获取一种成就感。
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要完成一个案例,必须掌握案例中包含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知道该学什么,怎样学。使学生变得会学习。
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通过分组教学,学生们相互沟通,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2.4考核方法多样化,技能考核专业化考核方法:
针对课程模块的特点,学生考核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具体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笔试(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机试(Windows、Office等)
笔试+机试(程序设计、数据库等)
平时考核(组装与维护、局域网组建、网络工程布线等)
项目考核(图形图像制作、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
技能考核:
要求计算机类学生根据专业岗位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考取至少一个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具备就业必要的职业技能。
2.5任课教师定位化,主攻方向目标化
依据教师的专业优势,按课程模块相应定位。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在各自定位的课程模块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程模块特点,制定明确的课程模块教学目标及切实可行的课程模块教学计划,组织完善的课程模块项目,选择适当的课程模块教学案例,采用适合课程模块的教学方法,保证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模块的教学任务。
为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每一位计算机教师的业务水平,尽快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我系利用每周三下午,组织计算机教师及部分优秀学生进行观摩教学。参加讲课的教师,主要以课程模块化分。通过观摩教学,使教师们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适合教学对象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使教师尽快进入项目教学状态,信息技术系成立了项目设计小组及制作小组,并启动了校内科研计划――信息技术系管理系统。项目设计小组由程序设计课程模块的教师及部分学生组成,主要承担某一项目的系统分析、模块建立及数据库开发;项目制作小组由图形图像制作、网页设计及多媒体技术模块的教师及部分学生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前台界面开发及精品课程课件制作。
3结束语
以上是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教学改革的初步方案。依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状况,计算机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会与企业发展同步,按企业岗位及时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富有弹性,以适应企业需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还需围绕教学效果及时改进,不断完善。
不同学科应遵循不同的教学模式,同一学科中不同课程模块,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适合课程模块特点及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文件汇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计算机教育, 2005,(12).
作者简介:柴巧叶(1963-),女,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硕士,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主任,副教授、网络应用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
通信地址:太原市迎新街南巷10号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绪论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86-01
《病免》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更好地为以后临床工作服务,关键是一方面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教授好这门课程。绪论课是学生对一门课的初次接触,是师生之间的第一次交流[1]。其讲授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美好印象,这些都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讲好《病免》绪论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绪论课的教学。
1 重点讲解本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教师在讲绪论时,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本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及其在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病免》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其课程教学不仅为学生后续学习课程服务,还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另外,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是相当广泛的。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病因分析、预防、诊断和治疗均需借助于该课程的理论和方法。目前临床上出现的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都可以应用免疫学的技术进行治疗,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成果。免疫学已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方面。同时,人们还可应用该课程的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保障人们的健康。学生了解了此门课程对他们以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重视这门课程,这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讲授课程的框架结构与学习目标,让学生对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
《病免》是两门课程的整合,一是病原生物学;二是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又包括病原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寄生虫二者都是引起人类疾病的两大生物性因素,所以二者统属于病原生物学的范畴。让学生浏览教材目录,了解这两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一堂绪论课,应该向学生讲清的就是这门课程主要“学什么”,学生在遇到一门新课时最关心的也正是这个问题[3]。那么教师接下来的工作也就是介绍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关键是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在临床上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4],所以针对病原生物学部分,学习的重点是各类病原生物的致病性、感染途径及预防原则。针对护理学专业的临床应用方向,免疫学的学习,学生应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上。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有:Ag、Ab、Ig、C、交叉反应、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等。重点掌握的基本理论有:Ig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C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机制和功能、I―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原则、抗感染免疫机制等。通过本门课程框架结构及学习目标的介绍,学生初步了解了本门课程及将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将为以后的学习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3 讲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一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方式或方法欠佳,自制能力差[5]。所以在上课之前,介绍一下课程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十分必要的。免疫学部分知识点抽象,难理解,前后知识联系性比较强,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给学生提出以下几条学习建议:上课前要预习,对所讲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听课;上课时认真听讲,要记笔记,记下重点难点知识,并把有利于理解教材内容的知识记下来;课后认真复习,及时掌握所学内容,只有及时掌握所学内容才有利于后续内容的学习。病原生物学部分,需要记忆的知识多,且知识点零碎容易混淆。只有将零碎、易混淆的知识纵横联系相互比较,才能够牢固记忆真正掌握。所以在学习病原生物学部分时,应注意在学完每一节、章之后做充分的归纳、小结,比较、鉴别知识点,在心中建立牢固的、立体的知识体系。
4 介绍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病免》的考核将分成三部分:包括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活跃程度、完成作业情况等;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完成程度及正确性;期末考核教师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出试题,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三项考核分别占期末总成绩的20%、20%、60%。通过这种综合考核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及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5 讲好医学免疫学概述内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医学免疫学概述统共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三大功能、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针对这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免疫的概念,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具体传染病的实例,让学生根据实例自己先来概括。教师根据回答的情况引导出传统免疫的概念。然后教师在设置疑问提出:机体的免疫力除了对传染性异物有抵抗力之外,对其他非传染性异物有抵抗力吗?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刚才给免疫概括的概念还准确吗?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现代免疫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讲解免疫的概念,同学们会深刻的认识到免疫的本质现象。
对于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可以向学生讲解免疫学历史上的科学成果。讲解医学免疫学的科研成果,同学们会听得兴趣盎然,顿时觉得耳目一新,将会对本课程产生积极的响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有了热情与学习兴趣,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绪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尚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93-94.
[2] 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1):72-73.
[3] 朱宏哲.绪论课教学浅见[J].首都教育学报,2011(5):32-33.
[关键词]高职高专 医学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02-02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技人才的重要来源,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我国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事关我国基层医疗单位能否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此,探索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对于促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重专业教育而轻人文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工作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教育过程中尤其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医学生的人文教育。由于医学生缺乏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人文知识的贫乏必然导致人文精神的欠缺,最终可能导致医学生出现性格孤僻和心胸狭隘现象,同时也会影响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较大的挑战。
(二)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强。近年来,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教师和学生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心理健康意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学生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所欠缺;在开展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过程中,各部门配合不够协调、不够融洽;教职员工的参与面不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强。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配备不齐。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基本是同一批人马,其师资力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并不匹配,且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没有得到优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及实际工作能力也不高。虽然高职高专院校成立了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机构,即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及各班级心理委员,并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二级工作站的成员基本由辅导员组成,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缺乏理论支撑,又缺乏实践经验。另外,辅导员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常分身无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校内外缺乏重视。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人们的心理普遍急躁,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比较多,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随时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干预,由此导致高校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休学、退学、走失、轻生或杀人的比例逐年攀升。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伤熊案和2004年云南大学生马加爵的杀人案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凸显了大学生严重的心理危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其他高校一样,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将成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其工作不仅仅只是为病人解除躯体上的病痛,更重要的是帮他们解除心理上的不适。要想做到既能从身体上解决病人的病痛又能从心理上引导病人配合治疗,医护人员除了具备深厚的医学功底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之外,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据笔者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21.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因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构建科学规范的工作体系。如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为一级网络,系级心理健康工作站为二级网络,校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各班心理委员为三级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形成了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工作格局,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的轨道,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如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等,以完善的制度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新生心理测评报告显示,近20%的新生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和情感困惑。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做好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帮助新生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学会自我调适和排除情感困惑,缩短新生的大学心理适应期,减少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为大学生主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高职高专院校应在开学之初向每位新生发放心理健康手册,组织开展新生心理健康讲座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三)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一是促进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两门课程,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这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在进行基本理论教授的同时渗透各种心理品质培养的要求和方法,使每一项教学内容都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既可掌握医学心理学知识,又能通过相关内容分析自己的心理品质,并能根据所教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讲授“情绪”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情绪的本质、表现,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在讲授“挫折和心理防御机制”时,让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本质和表现,以及对人的影响,让学生在受到挫折时学会对其作出实事求是的归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防御机制的功能,教会学生懂得适度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是开展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发展性咨询,既有心理咨询的深度又有心理教育的广度。开展团体辅导,应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的作用,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学生参加“成长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小组”、“自我探索小组”、“生涯设计小组”、“人际沟通小组”等各类群体的团体辅导,采用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心理剧、行为训练等形式开展训练活动。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可以使各类学生心理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如学会以开放的心态与环境接触,开阔思路,学习新的经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心,学会宽容,懂得如何与人交往,逐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
三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专刊、板报、网络、讲座等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消除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途径,在需要时能主动及时地寻求专业的帮助。
四是利用互联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辅导,可在校园网上设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栏目。如笔者所在院校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网站,并在网站上开设了相关栏目,如心理中心简介、心理咨询、日常工作、心理社团、心理测试、心理测量和交流空间等,通过网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等。尤其是对一些不愿暴露自己身份的学生而言,通过网站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真实地表达出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建立心理危机对象预警和干预机制。一是构建信息渠道。由班级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心理观察员,当发现某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苗头时,立即报告班主任或辅导员,班主任或辅导员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学校分管领导,形成层层上报的工作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各级相关人员将根据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从而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心理危机。
二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当发现存在心理危机预兆和有严重精神疾病症状的学生时,立即启动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校、医院、家属救助的工作机制,及时进行干预。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成功地化解了多次危机,防止了恶性事件的发生,近几年来没有一例自杀或他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总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技人才的重要来源,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切实加强并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祖国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优秀的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指导 就业竞争力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及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人才辈出的毕业生群体中,高职院校学生如何脱颖而出,实现自身价值,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剖析,以就业指导为载体,提出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一、高职院校就业现状总体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决策的出台,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走向大众化。和世界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大大缩短了时间进程,也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660万,加上未就业的60多万往届毕业生,就业总量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相比较,高职教育更注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了一定的贡献,但高职院校学生和本科生相比,社会对其在学历、能力的认可度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劣势。因此,面对激烈的竞争,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就业竞争力亟待提升。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与市场不匹配,学生就业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的重点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应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存在时间比较长,部分课程内容没有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及时更新,严重滞后,早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一方面企业急需招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明显,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差,专业功底薄弱。此外,各高职院校尽管越来越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但其主要是在学生即将离校时作综合性指导。实际上,就业指导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一个长期而全面的渗透教育。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这种速成教育,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效果甚微。
(二)学生缺少职业规划,就业期望值过高。
现在各高校的学生主体均为“90后”,2008年入学的高职院校学生也已进入实习阶段,即将完全踏入社会。“9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庇护下,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环境中,他们大多数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大学阶段,许多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在学习上存在着从众心理,缺少对学业和职业的详尽规划。毕业在即时,更多的是焦虑和茫然,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与之相对应的矛盾是,很多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却居高不下。他们希望毕业后能选择一个岗位稳定、待遇丰厚、工作强度不大的单位,这又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学生抗挫折能力差,存在不健康心理因素。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需求。现在高职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很明显,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事物有一定的见解,容易因为自己与别人的意见、观点不同而产生矛盾,一旦不能处理好这些矛盾,即使是细小的问题,也容易产生挫折,随之产生各种不健康心理因素。在择业过程中,更有甚者,因为一次面试失败,从此一蹶不振,在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解脱,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同时,当代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普遍还存在其他心理问题,如:自负、自卑、盲从、依赖、求稳等。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一)狠抓服务保障,健全全员参与的长效就业机制。
学生的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关系到学校的生存、稳定和发展,也是检验教学的一把尺子和镜子。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将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整体系统中,做到全动员、全程化。各高职院校要组织成立机构严谨的工作指导小组,形成一条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多向联系的链条,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及学校就业工作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政策,对就业工作分项分块,实行专人负责制。在学生开始踏入社会实习前,安排实习动员大会及上岗前的就业指导,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随流。根据政府的政策,积极引导学生拓宽就业途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技能是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因素。我们应不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社会调研反馈,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发展转型需要的实用型高职人才。在专业教学中,指导学生面向自己所学专业的岗位群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实践,在知识结构方面,以提高职业能力为基础,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需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实行“多证制”,即学生毕业时既能取得毕业证书,又能取得与专业相关的多项技术等级证书、上岗证书或其他非专业的技能操作证书。多一个证书,就多一分就业成功的机会。
(三)以就业指导为载体,指导学生正确择业就业。
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依托于课堂教学,然而,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不能够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对高职学生来说,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出现抵触的情绪。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就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1.开展学业和职业规划大赛,了解个人定位。
大学应该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最有效、最集中的学习阶段,也是实习自身能力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通过组织相关的比赛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计划性,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从事的职业作出方向性的方案。通过个人的规划设计,高职学生可以提前做到“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这样在面临就业问题的时候,就会少走弯路,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2.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就业指导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不同年级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定位不一样,为了让就业指导行之有效,需要区别对待,分阶段进行教育指导。一年级是试探期,属于适应阶段。这一阶段可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载体,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对行业有一定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就业教育提供依据。大二阶段属于成熟阶段,这一阶段可组织学生参加简历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的实践平台,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大三阶段属于实践阶段,各高职院校后期均进入实习阶段,在学生离校前,高校要着重于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心理调适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相关指导,为学生成功迈出第一步做好各项充足的准备工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由于当今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加之高度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物质生活,大学生出现了崇尚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等弱点,部分学生还存在就业心理误区。客观来说,大学生出现这些情况属于正常问题,这与他们的思想仍不是非常成熟,还没有深刻理解社会现实等有关。现在各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高校可以从大学生成长方面入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指导讲座、主题教育活动及心理咨询等途径培养大学生拥有豁达的心胸、完善的人格、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择业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缩短就业后进行角色转换的进程,而且将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候也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4.重视创业教育,以创业为导向,促进就业工作。
“创业教育”已作为一个教育理念提出来,高职院校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创业教育可以说是已经历史地、必然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创业素质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逐步开展。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业模块教育,结合专业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市场及形势教育,使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层的思考,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缓解部分就业压力。
以上叙述的几条对策,是我根据自己多年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并结合其他相关参考资料的总结。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不仅仅是就业指导问题,更是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全员参与,全社会普遍关注,从而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就业环境,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 检验实验教学 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61-01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依据免疫学原理,抗原与抗体反应原理,利用各种敏感的标记、示踪技术,超微量地、特异地分析检测各种生理和病理的免疫学指标,进行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一组医学检验项目。而实验课教学是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的重中之重。由于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知识本身的抽象性、深奥性及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适应当代临床免疫学检验发展的时代要求,针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提高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的关键。
一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以往的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介绍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直至实验结束。此种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第二,临床免疫学检验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理论和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临床免疫学检验在检验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核酸杂交技术的发展,将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知识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涉及感染、肿瘤、移植、自身免疫病等,并由此衍生了许多学科,已发展成为检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项目,其与检验医学各分支学科既广泛联系,又相互交叉。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 在实验课教学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引入PBL教学法。教学中,首先提出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只起导向作用,维持小组学习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PBL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较明显的优势:(1)学生与现实的联系得到了加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2)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3)围绕问题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4)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提高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二,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学堂平台并举。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通过声、光、电技术将医学免疫学中的大量信息具体化,使原本枯燥、抽象、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除了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外,还应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网络学堂教学平台。通过校园网建立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介绍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提供参考资料、复习题、专业视频等学习资源,让学生理解课堂上的内容,也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接受的情况,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第三,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在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外,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等条件,向学生开放使用实验室。学生仅靠课堂教学时间来学习并掌握医学检验实验技术是不够的,开放实验室可在多方面及深层次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为了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每周至少有3个晚上开放实验室。通过开放实验室不仅缓解了学生实验时间不足的矛盾,也确保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第四,整合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学科发展和临床工作的需要。目前《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内容较陈旧,滞后于临床免疫检验发展的需要,一些实验项目临床上早就淘汰或为更先进的检测方法所代替,而实验课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旧的检测方法的传授上,未与临床检验工作接轨。结合我校实际和未来临床检验的需要,我们开设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提纯、双向琼脂免疫扩散实验、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实验项目,以求更紧密地联系实际。另外,针对免疫学检验项目和仪器设备更新快的特点,我们与附属医院检验科取得联系,不定期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以了解临床免疫检验动态及最新检测方法和发展趋势,从而避免了实验教学和临床脱节,使学生熟悉、了解临床免疫检验常用仪器的操作规程和实验步骤,为今后免疫检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军、武建国.关于免疫学检验定位的思考[J].临床检验杂志,2007(5)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免疫学实验;设计性实验
1绪言
设计性实验是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独立实践为主的实验课,该实验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做的模式到学生自己主动查文献、自主设计实验。为了推进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许多院校都陆续开展了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课上引入设计性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不仅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让学生充分利用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创新的思想贯穿他们以后的发展道路。此类实验有助于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抗体的提取和效价测定实验,对当前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
2目的
免疫学实验已经从单一学科的实验过渡到融合医学微生物、寄生虫、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也不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现在开设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比葫芦画瓢,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不能很好的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设计性实验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同时弄清楚做什么,为什么做,要得到什么。
3实施方法
设计题目不必过大,选择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有所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的潜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其过程为:
3.1确定设计性实验题目
密切结合免疫学检验专业实际,使课题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老师讲授与实验相关的医学理论知识并向学生提出设计性实验题目:免疫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并把学生分成七组,每组3-4人,分别制备抗人血清、抗大肠埃希菌血清、抗变形杆菌血清、抗绿脓杆菌血清、抗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清、抗伤寒沙门菌O抗原血清、抗伤寒沙门菌H抗原血清。实验动物为家兔(2-2.5kg)。实验室为学生准备大肠埃希菌菌种、变形杆菌菌种、绿脓杆菌菌种、肺炎克雷伯杆菌菌种、伤寒沙门菌O抗原、伤寒沙门菌H抗原。3.2拟定实验方案设计性实验题目确定之后,指导老师立即向学生下达实验任务书,其内容主要是强调实验目的,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前考虑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查找资料,自学相关知识,拟订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步骤。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免疫学检验实验目的和要求构思一种或多种可能的方案,然后加以整理,进一步具体化,写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所需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具体的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3.3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我们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至少两次审阅。学生拟定好实验方案后,每组学生以PPT的方式向老师汇报实验方案,经过指导教师的修改、充实后,学生重新整理实验方案。第一次审阅指导教师主要从实验方案的基本架构方面对学生实验方案初稿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审阅,肯定其正确、合理的方面,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意见供参考、改进。第二次评阅在学生实验方案经过修改、充实后,已基本成为设计的最终结果时,此时学生实验方案是否完整是指导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二次审阅的一项主要的工作。此时除了对某些违反基本操作规程及有可能造成事故的操作步骤进行纠正之外,指导教师一般不再建议学生修改实验方案。
3.4实验准备及实施
制备抗原和安置家兔,各组根据实验室准备好的菌株制备自己实验所用的抗原,安置好实验动物,观察一周,第二周开始免疫兔子,根据自己组设定的时间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注射和试血后,最后一次课在实验室进行血清的提取及抗体效价的测定。具体流程:1)抗原制备2)动物的选择与免疫3)试血、免疫血清效价测定4)采血、分离免疫血清5)保存免疫血清。
3.5实验报告
实验完成后,学生要对实验得到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并写入实验报告中。
3.6实验考核办法
合理的考核办法能够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规范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设计性实验按实验态度20分,实验方案的制定30分,实验操作及完成情况30分,实验报告20分等4个方面评定,满分为100分。实验态度反映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实验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验方案的制订情况主要反映学生应用原理的正确性、合理性、独特性以及创新性;实验操作及完成情况主要反映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熟悉程度、实验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实验数据的正确性、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实验报告主要反映其撰写是否规范,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正确、完整等。
4实施效果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切身的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动手能力也明显提高,对实验课的兴趣也大大提高。该实验持续时间长,可以很好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学会抗体的制备,动物的实验管理、效价的测定、凝集实验、沉淀实验等重要的免疫学技术都学到了。
5问题分析
设计性实验教学取得可观的效果,但是问题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心有待强化;经费短缺,设计性实验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都大大增加,需要有坚强的后盾,需要逐步开放实验室;师资短缺,设计性实验需要老师全程指导,这不仅要求老师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老师的自身素质与理论水平还需要强化。
参考文献
[1]桂琳,周小楠,董群,等.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
[2]阳帆,曹艳华,杨志英,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医药前沿,2015,5(19):365-366.
[3]杜文胜,何应中,陈莉,等.设计性实验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265-266.
[4]罗萍,吴超,郭刚,等.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课程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96-97.
[5]江光蓉,王强,林芳,等.临床免疫学检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249-250.
[6]汤建中,刘宏鹏,段相国,等.临床免疫学检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