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母婴护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135-02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maternal bedside care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WEN Aidi CHEN Yingyin ZENG Fengmei CHEN Changl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Shenzhen Bao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xact effects of maternal bedside care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Methods 40 pairs of puerpera and newborn infants were treated with maternal bedside care as experimental group frome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2.Correspondingly,40 pairs of puerpera and newborn infa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s control.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ip nursing, umbilical nursing and touching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esid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average increment with regards to weight, height and head measurement(P
[Key words] Maternal bedside care;Clinical effects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产科产妇大多数为初产妇,普遍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加之无法正确面对生理和心理的角色转变,因此容易造成心理问题。母婴床旁护理是产科随着服务理念转变而改进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专业护理人员在母亲床旁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并同时向父母传授育婴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尽快接纳和照顾好新生儿[1]。关于母婴床旁护理的疗效之前已有相关报道[2-4],但大多数报道仅集中于母亲技能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婴儿体质变化的影响未见报道。为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切实疗效,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40对母婴进行了母婴床旁护理,并于同期的40对传统常规护理母婴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符合条件的40对母婴为试验组,进行母婴床旁护理,选择同期符合条件的40对母婴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产妇文化水平:高中10例,本科21例,高于本科9例;平均年龄(28.52±6.76)岁,平均孕周(39.53±1.22)周,分娩方式:剖宫产27例,顺产13例,住院时间(6.7±1.5)d;对照组产妇文化水平:高中9例,本科23例,高于本科8例,平均年龄(29.14±6.04)岁,平均孕周(38.73±2.53)周,分娩方式:剖宫产30例,顺产10例,住院时间(6.5±2.0)d。试验组婴儿出生体重(2.75±0.16)kg,身长(42.17±1.27)cm,头围(29.60±1.35)cm;对照组婴儿出生体重(2.78±0.12)kg,身长(43.13±1.24)cm,头围(29.39±0.99)cm。两组产妇和婴儿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一致。
1.2 纳入标准
(1)既往体健;(2)初产妇;(3)产前检查无异常;(4)同意参加本次试验。
1.3 方法
试验组护理方法:(1)健康宣教。向母亲宣讲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和保持充足母乳的饮食,强调早吮吸、早接触和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其哺乳的正确姿势和方法。(2)与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婴儿沐浴,沐浴前提醒母亲将室温调节至26~28℃。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判断婴儿精神状态、皮肤情况和四肢活动的方法,以确定婴儿是否适宜沐浴。与产妇共同准备沐浴用具,后将洗澡水调节至37~39℃。护士示范沐浴方法,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沐浴注意事项,如应避免水流入婴儿的嘴巴和耳朵、如何在沐浴过程中扶稳婴儿身体等,并需注意在沐浴过程中与婴儿进行语言和眼神交流。沐浴完毕后,向产妇教授给婴儿穿衣服 的方法、脐带消毒方法及皮肤护理方法。(3)向产妇及家属说明臀部护理的重要性,强调婴儿排泄后需及时更换尿裤。选择透气、柔软和吸水性
表1 两组产妇对婴儿护理技巧的合格程度比较
组别 n 沐浴 臀部护理 脐部护理 抚触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试验组 40 39 1 39 1 39 1 38 2
对照组 40 38 2 34 6 35 5 31 9
x2 3.10 15.57 20.25 17.96
P >0.05
好的尿裤,手把手指导其给婴儿换尿裤,避免包扎过紧或过松。对于腹股沟等易出汗的部位可使用爽身粉,保持婴儿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4)与产妇一起进行脐部乙醇消毒及护理,指导其正确操作方法,并注意观察婴儿反应。向其讲解脐部护理观察指标,如脐窝有无潮湿渗血、脐部有无红肿感染迹象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5)抚触前应先评估婴儿状态,如是否困倦、烦躁。向产妇讲解抚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抚触的速度和力度要适宜、可使用婴儿润肤油以减少皮肤摩擦等。如在抚触过程中,婴儿出现抵触或哭闹,需停止抚触,进行安慰。
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健康宣教采用集中讲解方法,即由责任护士将住院产妇集中到示教室的大房间中,集体授课,并结合PPT及录像进行说明,宣讲内容同试验组一致。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抚触均由护士将婴儿单独抱进专设房间进行操作。
1.4 评价指标
(1)产妇新生儿护理技巧考核指标参照孙娟等[5]报道的方法,分为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抚触四大部分,出院前让产妇进行护理操作,由1名指定的专科护士进行评分,每部分满分100分,≥60分即为合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婴儿护理技巧的合格程度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抚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婴儿变化量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婴儿在体重、身长及头围的平均增加量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方法是将产妇及婴儿分开护理,是为了减轻产妇的负担及为婴儿提供更为专业的护理服务。但是,现代的产妇多为初产妇,对照顾婴儿并无经验,若无专业指导及说明,容易产生烦躁心理及进入误区[6]。母婴床旁护理作为
表2 两组婴儿变化量比较()
组别 n 体重增加量
(g) 身长增加量
(cm) 头围增加量
(cm)
试验组 40 24.86±1.93 1.24±0.09 0.96±0.11
对照组 40 20.55±4.20 1.00±0.17 0.73±0.09
t 10.45 2.20 4.63
P 0.000 0.032 0.013
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更强调人文关怀,将母婴双方同时纳入护理的范围,对产妇及家属提供专业的护理及知识培训,有利于出院后科学育婴。既可激发母亲的母性和兴趣,又可增强母婴间的交流,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之前的文献报道多关注于产妇的护理技能及对服务满意度的调查[2-4],而对婴儿的影响并无相应报道。本试验从临床工作出发,同时评价产妇的护理技能和婴儿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的护理技能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婴儿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变化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对婴儿的照顾更加全面、科学和合理,而婴儿的发育也更为良好。梅娟娟[7]通过HAMD评分评价了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焦虑的影响,结果显示,母婴床旁护理比传统护理更能缓解产妇的焦虑。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培训产妇照顾婴儿的信心增强,加之母婴之间的交流多,焦虑程度就下降了,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护理技能的提升更为有效的原因。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照顾婴儿的能力和技能,增加母婴间的交流,也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金兰,尤丽.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61-63.
[2] 王红.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8):1573.
[3]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4] 吴穗琼.母婴床边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当代医学,2011,17(26):117-118.
[5]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7(12):1097-1098.
[6] 林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21(4):59-60.
关键词 母婴同室 健康教育 效果
资料与方法
7年6月~8年6月收住产妇165例其中剖宫产分娩78例阴道分娩871例年龄~8岁。除例不宜母乳喂养者均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
经管护士进行入院前健康指导。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产妇到了母婴同室病房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即将分娩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责任护士应做好入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并进行入院评估根据产妇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术后保健知识的宣教使产妇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住院护理:产后小时内密切注意阴道出血量如果阴道出血量多可遵照医嘱给予缩宫素1U肌内注射必要时重复1次;护士应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讲解母婴同步休息与按需哺乳的关系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每天睡眠时间累计8~9小时。有研究表明对产后泌乳起决定作用的是泌乳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GCS的浓度剖宫产妇由于刀口疼痛和睡眠不好GCS下降不明显这些应激源影响了产妇的乳汁分泌[1]。有条件者可使用术后镇痛能有效地减轻剖宫产妇的伤口疼痛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利于乳汁分泌。重视护理产后半小时内即给新生儿哺乳早吸吮)[]每次哺乳前要清洁如有凹陷及时纠正;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挤奶的目的和方法。外护理应注意保持外清洁5%活力碘棉球外阴擦洗每日次;产妇要勤换内衣裤条件允许下可以沐浴无条件可擦身。教育产妇一定要勤梳头和刷牙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产妇的饮食要合理注意荤素搭配还要多喝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母婴的营养和生理需要母乳喂养才能成功;指导产妇产后锻炼如进行抬腿运动、仰卧起坐运动和缩肛运动等培养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出院时的健康指导:内容包括:产后用药注意产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及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产后避孕知识等。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效果评价:通过对165例产妇及家属采取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提高了产妇对母乳喂养、母婴同室的认识除例有母乳喂养禁忌证以外其他都能自觉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同时加强了新生儿的身心护理使婴儿的哭啼时间减少、体重增加、患病率也明显下降。
讨 论
母婴同室能增加母婴感情有利于母婴接触有利于按需哺乳促进乳汁分泌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避免了人工喂养保护了母亲安全降低了婴儿患病率和病死率。
【摘要】 目的 探讨和研究HIV阳性孕妇母婴阻断的护理,提高母婴的两重安全。方法 选择2004年至2009年经HIV确认实验阳性,要求继续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共24例。年龄在23岁到32岁之前,AIDS病毒通性传播有16例,通过静脉注射吸毒的血液传播有5例,通过卖血而感染者有3例,在孕妇怀孕14周时,进行三联合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同时,新生儿诞生后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结果 在24例接受母婴阻断的病例中,有21例婴儿在出生后第四个月的血液HIV检查中,HIV呈阴性,阻断率达87.5%,母婴阻断取得成功。结论 由于对HIV阳性孕妇进行母婴阻断的护理,婴儿可以在很大程度避免受到AIDS病毒的传播,保证了母婴阻断的成功。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母婴阻断;护理
AIDS做为自身免疫缺陷疾病的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经越来越广,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伤害也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阻断AIDS的传播,众所周知,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在2004年到2009年全国的医疗卫生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HIV感染中通过母婴传播的比例已经由O.15%上升到0.56%,对HIV阳性孕妇进行母婴阻断已经成当前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一定的产前、产时、产后干预,进行母婴阻断,可以大大的降低新生儿艾滋病的感染率。其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母婴阻断护理[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4年至2009年经HIV确认实验阳性,要求继续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共24例。年龄在23岁到32岁之前,AIDS病毒通性传播有16例,通过静脉注射吸毒的血液传播有5例,通过卖血而感染者有3例。开始服抗病毒药物的孕周最早11周,最晚在37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8例。其中剖官产19例,阴道分娩5例。
1.2 方法 (1) 经疾控中心HIV确认试验阳性的孕妇,怀孕的第14周开始免费进行三联抗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定为:齐多夫定(越强)350mg,拉米夫定(3TC)350mg,依非韦伦(EFV)500mg,睡前服药,连续服药二十多周直至分娩。新生儿出生后给予齐多夫定(越强)4mg/kg,连服2周,之后进行预防性用药。
(2) 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到4个月期间应当进行HIV―DNA的PCR的详细检测,4个月后检测仍为阳性者可以早期诊断为HIV感染,阴性者则排除HIV感染,阳性者继续接受治疗[2]。
2 结果
2.1 用药观察及分娩情况 在进行三联合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中,有4例孕妇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了贫血的情况,因此将齐多夫定改为司他夫定(DT)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输血,血红蛋白得到回升,产前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16.8 g/L,而肝、肾功能没有受到损害。至分娩时服药时间为21天到198天,平均(102±55)天,其中35天以内4例(16.7%,分别为21、29、30、32天),36~90天有8例,90天以上有12例(50%),其中阴道分娩者服药时间65天到198天,平均(115±40)d。结果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5例。
2.2 新生儿情况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因为事先给孕妇用药,所以通常的情况都比较良好,但是并不能够松懈,应当给予齐多夫定口服液(4 mg/kg)口服,连服7天,有4例因为母亲抗病毒治疗不足35天而必须连续服用4周。全部婴儿均进行人工喂养,并且从第6周开始使用复方磺胺甲嗯唑糖浆预防治疗(5 ml/d),直到第2次检测结果阴性为止。结果21例婴儿在四个月后的HIV―DNA检测中发现,HIV均为阴性[3]。
3 讨论
3.1 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进行母婴阻断的科学指导:我们知道,母婴传播是AIDS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这个途径中,我们又可以分为三个小途径,这个三途径的护理干预也不一样。
① 宫内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的每一个时期,因为母亲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对子宫内的胎儿进行营养输送,因此宫内传播被认为是病毒通过胎盘实现的,艾滋病病毒可以直接感染绒毛或者通过破损缺口进入胎儿循环,即为垂直传播。这个阶段应在孕妇怀孕14周时,进行三联合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可有效的阻断HIV阳性孕妇的传播。
② 分娩过程中的传播:分娩过程,也是AIDS传播的重要时机,因为分娩过程中,胎儿与母体在进行强烈的摩擦,而在这些摩擦中,胎儿与含有病毒的血液和宫颈、阴道分泌物会有大面积的接触,因此导致病毒的感染,在分娩前和分娩时经母体一胎儿循环的血性传播,在宫缩时感染的几率增大,此时胎儿的头皮直接接触母体宫颈阴道分泌物造成感染[4]。因而,在此阶段预防HIV对胎儿的传播尤为重要。在生产过程中,尽量缩短产程,减少胎儿接触含有病毒的母体血液及宫颈-阴道分泌物,可明显降低HIV的母婴传播率。
③ 产后哺乳传播:产后哺乳是HIV重要的传播途径,乳汁中含有HIV,新生儿感染是乳汁内病毒通过口腔或胃肠道造成的,产后3个月内混合喂养感染艾滋病危险性比单纯母乳喂养高,因混合喂养可能引起胃肠道损伤和炎症反应,胃肠道损伤可增加感染机会。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及家属选择正确合理的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是目前HIV产妇的最佳喂养方式,可以完全杜绝单纯母乳及混合喂养的风险。
因此,医护工作者应当与产妇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他们阐述母婴阻断的重要性,为他们也为他们的孩子着想,应当进行母婴阻断的治疗与护理,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虽然会有药物副作用反应,但是与之后取得的效果相比,是可以忍受的。
3.2 产科护理的人性化:感染HIV的孕产妇在知晓自己的疾病后,一般都会有情绪或心理上的问题存在,这对孕产妇及胎儿都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医疗工作者应当对产妇做好关怀工作,避免产妇受到歧视,而产生心理落差,不肯接受母婴阻断的护理,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并且提供咨询和一对一的心理与生理护理,专职陪伴及用药指导,对孕产妇表示理解和尊重,注意与其沟通的技巧性,并寻求其侣伴及家人的支持,与他们一起探讨养育婴儿的问题,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使孕产妇及家人放下思想包袱,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3.3 做好职业防护工作 在HIV孕产妇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有着职业暴露风险,对产妇的含有病毒的血液及分泌物一定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有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另外对一些由于针刺或腹腔冲洗液也要做好防范措施,因其可能通过接触护理人员的粘膜如睑结膜等而感染,因而,医护工作者在HIV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职业暴露防护。
本文通过研究表明,对HIV阳性孕产妇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产前、产时、产后及母婴阻断的护理干预,都能明显降低HIV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庆山. 阳豫. 刘文兴. 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妇围产期母婴阻断的研究[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01):34-35.
[2] 孙定勇. 韩伯勇. 许淑琴. 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05):213-214.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护理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是临床护理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入的重要课题。我科开展健康教育以来,采用产前、产后健康教育以及指导产妇自我护理,收致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9年9月—2010年10月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健康教育组,共643例,实施健康教育,将2003年9月—2004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历史对照组,共532例,非健康教育。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相似,其平均孕周均为(39±2.9)周。平均年龄:健康教育组(26.48±2.56)岁,历史对照组(26.36±2.93)岁。文化程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母乳喂养知识是产妇最渴望得到的健康知识,也是产妇护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对产好实施健康教育,提供有关知识,减轻其心理负担,使之自觉自愿哺乳,成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我科针对产妇具体情况,按照护理程序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早吸吮,24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喂奶的正确姿势及婴儿的含接姿势,挤奶的正确手法,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母乳,饮食、活动指导,新生儿沐浴的顺序,脐带护理及换尿布方法等。
1.2.2护理人员需具备的健康教育能力 实施健康教育,探讨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这不公要求护士掌握专科护理知识,现代护理理论,交流沟通技巧等,还要掌握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及技巧。因此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加强护理人员对实施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认识,为确保母乳喂养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1.2.3具本实施方法 产前健康教育采用集中授课、观看电视录像、发给书面资料、宣传栏、床旁讲解协助母乳喂养等形式,对每位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环境、制度、人员介绍后即应用护理程序对其产前认知进行评估,针对评估情况制定护理和教育计划,做好母乳喂养的身心准备。产后健康采用讲解、示范、协助的方式,待产妇分娩后回到病室即进行身心状态评估及产后保健指导,顺产病人产后30分、剖宫产术后第1天协助 母乳喂养并指导直至掌握。指导内容:饮食活动伤口护理喂养指导新生儿日常护理,乳房护理 等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促进母乳喂养。产后第3天由专业护士评定完成“认知、参与”的程度。出院前2d进行自护能力的测定,对未掌握的项目进行指导,使之掌握并成为自觉行动国。
2 通过出院回访发现健康教育组的母乳喂养率比历史对照组超过27%及减少了产后患乳房病发生的情况
3 讨论
3.1增强了产妇产前认知水平 实践证明,产前健康教育明显增加了产妇的前认知水平,她们能够准确回答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正确及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早吸吮,24h母婴同室等有关母乳喂养产科病房的有关规定,为产后哺乳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产前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纯母乳喂养的先决条件。
3.2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保证了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的效果 产前健康教育使产妇建立了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产后实行早吸吮不仅可练习、巩固吸吮反射,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而且还可使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后者刺激乳腺泡,可提早乳房充盈,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健康教育完成了产妇的角色转变。掌握自我康复护理外,还学会了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表现出一系列的良性反应,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3.3消除了心理因素对泌乳的影响 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原因,也是致病的条件,并是防病的依据。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腺的调节发生变化,而泌乳与心理应激相关早已被认识,紧张、焦虑情绪可使泌乳减少。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护士与产妇密切接触,对产妇害怕疼痛,害怕体型改变,担心婴儿健康等焦虑、恐惧、担心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树立母乳喂养信心,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总之实施健康教育,以产褥期母婴健康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适用于每个医院,每一位产妇。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
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是切开产妇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方法,是解决难产、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措施,是产科广泛使用的手术之一[1]。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的增加,手术的普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剖宫产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护患纠纷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对45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以提高剖宫产术后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患者450例,其中,年龄24~37岁;孕37~42周;因头盆不称及臀位80例(17.8%);巨大儿21例(4.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9例(4.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例(2.2%);社会因素(因家属和孕妇要求选择分娩时间)320例(71.1%)。
1.2治疗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性剖宫产手术,术后加强临床护理。
2.结果
450例剖宫产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治疗时间7±2.5天,无并发症发生,母婴平安。
3.护理体会
3.1生命体征的护理 产妇术后返回病房时要与手术护士及麻醉师认真交接班,详细了解术中情况,以利术后护理。严格执行腹部手术术后护理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半小时一次共6次,两次翻身前各1次,改半坐卧位前后15分钟各1次。由于少数产妇可出现低血压反应,应密切观察血压波动,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并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密切观察产妇的精神、意识等情况。由于术后伤口反应,产妇术后3天内体温可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无需特殊护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术后3天后仍有发热,应引起重视,积极寻找原因,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
3.2护理 术后嘱产妇平卧6~8小时,术后第2天改半卧位。手术2小时后即鼓励并协助产妇多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做深呼吸,有痰者协助产妇及时咳出,以预防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尽早下床走动,以利于肠道蠕动、促进排气,减轻腹胀,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对因肠胀气而疼痛者可行腹部热敷或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5mg,亦可用中药理气、行气治疗。
3.3导尿管的护理 术后返回病房,应固定好导尿管于床旁,勿使尿袋及引流管高于臀部,以防尿路逆行感染,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记录尿量。一般留置导尿24~48小时,特殊情况可延期拔管,拔管后鼓励患者多饮水和自行排尿。
3.4阴道流血与子宫收缩观察 术后12小时内,每半小时压宫底并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质1次,避免产后大出血。一般情况下术后宫底平脐或脐下,若患者宫底脐上或更高,则考虑子宫出血或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影响子宫收缩,对照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可按摩子宫、应用子宫收缩剂、止血剂等。正常情况下恶露10天内会从暗红色变成淡黄色,分娩后两周变为白色,4~6周停止。若超期未停,查找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3.5伤口观察 术后切口处可以压沙袋以压迫止血,6小时后取下,产后第二天换药。密切观察有无渗血及肿胀,注意切口敷料是否干燥,若发现敷料有血液,应揭开敷料看是否伤口有渗血,无异常情况时再加压沙袋,否则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3]。一般情况下术后伤口换药2次,7天后拆线。肥胖、糖尿病、贫血等影响伤口愈合,可延期拆线,如术后体温升高,伴伤口疼痛且出现血肿可用75乙醇纱布湿敷2次/天,若数天后仍无好转,红肿处有波动感,可确认有感染,要及时拆线引流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3.6会阴、、皮肤护理 术后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垫、内衣裤。术后当日用0.02%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天,保持清洁,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擦洗,乳汁分泌过多时,应将多余乳汁及时挤出,促进乳腺分泌,如有胀痛,可协助产妇按摩。护士应加强宣教,产褥期,产妇身体虚弱,出汗较多,应保持皮肤清洁,协助翻身及侧卧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而发生褥疮。
3.7心理护理 主动与产妇加强交流,倾听其想法和感受,减少、消除其顾虑,安抚、稳定其情绪,帮助其认同母亲角色。对部分重男轻女而生女婴的产妇,尤其要做好思想工作,减少心理刺激,用良好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安慰产妇,鼓励产妇以正确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心理原因而至缺乳现象的出现,以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
3.8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内禁饮、禁食;8小时后进水;次日清晨进米汤等流质饮食;第3天进半流质;忌食产气食物如卷心菜、豆、奶制品及含糖高的食物等;肠蠕动恢复,排气后改普食。但也有报道指出[3]剖宫产术后3小时即可进食流质,使术前最后一次进食与第一次进食时间接近于正常人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有利于产妇营养的摄入和体力的恢复。饮食宜多样化,忌大补,宜予高热量、高蛋白、高铁清淡易消化食物,适量脂肪、纤维素均衡的膳食可提高乳汁的质和量。
3.9母婴同室护理 加强母婴病房的消毒护理,每日两次进行空气喷雾消毒,定时开放门窗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净化;新生儿的衣被、尿布、洗澡巾等与新生儿接触的物品,都要消毒后方可使用,新生儿脐部护理2次/天以防感染。指导并协助哺乳,告知母乳喂养的的优点及重要性,教给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产妇回病房半小时内,帮助产妇让新生儿及早吸吮,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并刺激乳汁的分泌[4]。指导产妇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特点及护理注意事项。
3.10出院指导 鼓励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的营养、休息、睡眠和活动。注意个人卫生和外阴清洁。指导避孕方法,一般产后42天落实避孕措施。产后4周内禁止性生活。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告知产妇医院的热线电话。
4.结论
临床产科护理人员应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握剖宫产术后护理的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的特点,采取科学化、个性化,细致化的护理方案,注重术后生命体征、阴道流血与子宫收缩、伤口的观察,、导尿管及会阴、、皮肤护理,加强心理、饮食、母婴同室护理和出院指导,能切实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产妇恢复,保障母婴平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227.
[2]王金华.剖宫产术后护理进展.中国当代护理杂志,2002,122:32.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分娩总例数为2827例,剖宫产1545例,占54.7%。剖宫产产妇年龄在19~45,孕周在35~42周。第1胎2608例,第二及以上219例。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96%,产后随仿一个月内纯母乳喂养达92%。
2、护理措施与体会
2.1产前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我院建立了孕妇学校,对前来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待产的产妇进行相关知识宣教,通过录像、图片,模型宣传资料,将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技巧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孕妇及其家属,使他们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2.2早接触、早吸吮 婴儿剖宫产娩出后互母亲行面颊皮肤接触,回母婴同室病房后,将产妇输液管、导尿管固定在妥善位置后,由护士协助母婴皮肤接触,并吸吮30min以上,其间鼓励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情感联系,可以采用目光、语言、抚摸的方式交流。母婴早接触、早吸吮,能增进母婴感情,消除术后疼痛和烦躁不安带来的负面情绪,促进乳汁分泌,实行母婴同室,要求产妇按需哺乳,正确的监督指导,使产妇及家属对有关知识的认识提高,从而能积极、正确、及时的喂哺婴儿。
2.3健康教育 ①饮食指导:术后6h后即可给予既营养又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排气后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汤类,以利于乳汁分泌。②保证睡眠与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快,以利于乳汁分泌,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点睡眠习惯,每天睡眠时间累计8~9h。③乳房护理:每天喂奶前用温水擦洗,保持清洁,当发生皲裂时,在喂奶完毕后将乳汁涂在上。④鼓励产妇早期活动;早期活动能增加乳汁分泌,而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疼痛和子宫复旧痛是阻碍产妇早期活动的主要因素,护士除教会产妇正确的活动方法外,还应耐心的解释早期活动的重要性。
2.4术后镇痛 既往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疲劳、切口及宫缩疼痛使得产妇心理、生理诸多不适,不愿接受早吸吮。近两年我科采取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时空镇痛(PCEA)治疗,非常明显地减轻了产妇术后疼痛反应,同时又易于接受早吸吮。产妇回病房后责任护士及时协助母乳喂养,增加哺乳次数,使用(PCEA)治疗的产妇多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使得催乳素分泌增加,刺激乳腺分泌,在病情许可情下,固定好镇痛泵,鼓励产妇半坐卧位或环抱式哺乳。
2.5 心理护理 母亲的情绪直接影响母乳喂养质量,内心焦虑、情绪抑郁可使乳汁分泌大大减少,因此要做好剖宫产术后的心理护理。与产妇家属进行思想交流,找出产妇焦虑的原因并加以分析、疏导,使产妇以良好的心态渡过产褥。
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纯母乳喂养在产妇心中的重要性,消除了剖宫产产妇的思想顾虑,缓解了由于剖宫产带来的身体不适,辅以合理营养,并加以正确指导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增加了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的质量。
我院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努力,现已制定完善了一套适合我院条件的母婴同室管理模式的消毒隔离措施,使母婴同室的空气、物品监测达到了婴儿室管理要求,不仅使出院时母乳喂养率达到了97%,也大大降低了母婴院内感染。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6年以来一直实行母婴同室制度。1991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孕产妇8 095例,院内感染110例,感染率为1.36%。1996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孕产妇7 750例,院内感染120例,感染率为1.66%。当严格管理,分析原因,认真落实控制措施后,2001年1月~2005年12月底,共收治孕产妇7 950例中,院内感染60例,感染率为0.75%。
2 母婴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2.1 空气污染是导致母婴院内感染的首要因素:实行母婴同室后,产休区工作人员流动量大,陪探亲属过多过频进出产休区,尤其是部分不听劝阻的患有发热、感等传染疾病的亲属进入母婴同室,给母婴同室的清洁卫生带来较严重的影响,导致病房空气细菌培养指数偏高。
2.2 使用未经消毒的母婴用品或母婴用品混用,产妇自身卫生观念的淡薄也是导致母婴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由于我院收住产妇来自不同社会层次,生活习惯不同,部分产妇拒绝使用医院提供的消毒母婴用品,且有母婴用品混用习惯,极易引起母婴疾患。
2.3 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个别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操作程序不规范,母婴同室后未及时改进并认真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是直接影响院内感染控制效果的决定因素。
3 预防母婴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
3.1 母婴同室的基本条件:(1)室内温度及湿度:温度应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为保持温度、湿度相对恒定,以防忽冷忽热导致婴儿感冒,产休室内安置双温空调装置,随时调节室内温度。(2)为了保证适宜的空间面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我们将原有的多床位病房改建成双人和单人温馨产休室,保证了每床位面积约7平方米,并劝阻家属尽量少带物品进入产休室,保证产休室整洁无杂物。(3)对家庭有条件者提供单人家庭式母婴产休室,尽量减少邻床间感染机会。(4)对母亲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如淋病、梅毒、肝炎、结核、爱滋病或腹泻等,给予隔离管理,隔离后边查明病因、边治疗、边报告,以免直接传染婴儿或间接传染邻床母婴,严防传播流行。(5)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定时体检,凡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一律不得参加母婴医疗护理工作。
3.2 母婴同室的环境消毒:(1)晨间护理采取一床一套湿式扫床法,门把、室内门窗、床头柜、桌椅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佳净每天擦洗1次,用后的毛巾洗净用开水煮沸30分钟晾干备用。(2)每天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佳净拖地2次,保持室内地面清洁、干净。(3)母婴用品分开使用,婴儿所用的物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毛巾、包被使用前高压消毒,使用后单独清洗晾干送高压消毒;使用一次性尿布、产褥垫,用后焚烧;婴儿衣服一人一用,每天更换,随脏随换。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收集后统一分类处理。(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产休室内安置空气清新器,常规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15~30分钟,通风时注意母婴保暖。每月紫外线消毒产休室1次。每季度进行空气等细菌监测1次,并留存登记监测报告,保证病房空气细菌数<200菌落/m3,物体表面细菌数<5菌落/2,不得检出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并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处理。(5)产妇出院后,床单位按终末消毒处理,痰盂、便盆分别清洁、浸泡消毒;隔离病室使用后,室内及所有用物均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3 建立完善的探陪制度:(1)制定母婴同室探视制度,由专人管理探访程序,规定探访时间,一次只允许1人入室,并对前来探访人员做好身体健康状况的查询,发现患有上感或其他传染病者谢绝入内。(2)允许探视者,必须洗净双手,用75%的酒精纱布擦洗双手后方可入室,入室前更换专用拖鞋。(3)探视者禁止带人工、奶瓶及各种配方奶粉入室,所带尿布衣物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探陪者不许坐或睡于母婴床上,不许在病室内吸烟。
3.4 对产妇进行卫生知识的健康宣教:宣传母婴同室的意义及重要性,提高认识及自我护理能力,严格把好产妇及家属的院感传播环节。
3.4.1 孕妇入院待产,产房责任护士耐心介绍住院环境、探陪制度、卫生设施,告诉其进出待产室及时更换拖鞋,临产后更换专用清洁衣裤,方可进入产房等知识,避免污衣物污染产房空间。
3.4.2 正常分娩的产妇,产后用温开水纱布擦洗,再行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处置观察完毕后,协助产妇更换自备清洁衣裤,方可母婴同返产休室。剖宫产者术前准备时,穿专用衣裤,术野用2%碘酊、75%的酒精初步消毒方可送入手术室,术后协助生活护理,穿专用衣裤3天,保持床单清洁,随脏随换。
3.4.3 产休区责任护士应耐心细致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知识,严格把好换尿布后、哺乳前、挤奶前的洗手关,坚持母婴用品分开使用制度,做到按需哺乳,让婴儿吃到足够的初乳,增加自身免疫功能。
3.4.4 责任护士巡视病房做好健康教育,督促产妇勤换衣裤,勤换卫生垫,,保持床单元及会清洁,会有切口者,每日用消灵液抹洗会阴2次,并用75%的酒精纱布湿敷会阴切口30分钟。
3.5 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控制院内感染意识,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母婴院内感染的重要保障。
3.5.1 全院开展在职教育,培养职工敬业精神。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尽快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科学的安排工作。人人达到为了自己,为了患者,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的共识。
3.5.2 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洗手是控制院内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医护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不留长指甲,上班时不带戒指。每次检查、治疗或护理产妇及婴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水浸泡双手。定时做医护人员手指细菌培养,细菌数<5菌落/cm2,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及绿脓杆菌。
3.5.3 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穿了3天后的工作服,细菌菌落数超过正常标准,最好每天更换工作服1次,条件不具备者,应2天清洗1次。坚决执行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152-01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它具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生长所需要的全部的营养物质,并且适合婴儿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因而,喂养婴儿最安全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使婴儿免受感染,促使婴儿生长发育,增进母子感情,减少产后出血及卵巢癌的发生,并可抑制排卵达到避孕的目的。因此,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临床日常工作上体会有两点重要措施,可促使母乳喂养成功,下面作一下总结。
1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
在医院里,头次喂奶是在产床上进行的,将婴儿脐带处理完毕,擦干皮肤上血迹和羊水,即将婴儿着抱入母亲怀中,使母婴皮肤贴皮肤(注意保温)即早接触,母亲两眼注视婴儿,并让婴儿吸吮母亲,且保持目光交流时间持续在30分钟以上。目光交流有利于母亲泌乳素的分泌,而促使乳汁分泌。产后立即吸吮能使给予婴儿更多母爱和关心,使母亲比较容易长时间喂养婴儿。剖宫产婴儿,将婴儿脐带处理好后,应该将婴儿的脸贴母亲的脸,让母亲亲婴儿,待母亲返回病房后再进行吸吮。
早吸吮即帮助母亲在半小时内给新生儿开奶。产后半小时是新生儿吸吮最兴奋阶段,这时开始第一次喂乳能使新生儿建立良好的吸吮反射,并能取得价值很高的初乳。初乳是母亲产后最初几日产生的乳汁,量较少,色黄且稠,具有许多免疫球蛋白及白细胞,能保护婴儿免受许多细菌和病毒感染,被称为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初乳中的生长因子,可促使婴儿未成熟肠道的发育,为肠道消化、吸收、成熟作准备。初乳能防止变态反应性的物质的吸收,减少变态反应发生。初乳量虽少,但它能满足刚来人世的婴儿的营养需要。产后立即开始母乳喂养,可帮助母亲增加子宫收缩,使胎盘易于娩出。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将早吸吮的重要性告诉产妇,使她们尽可能地给婴儿进行早吸吮。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鼓励母亲多让婴儿吸吮,告诉产妇多吸吮,可导致垂体生乳素阵发性释放,而促使乳汁分泌。并且吸吮动作还可反射性引起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后者刺激乳腺和腺管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促使乳汁喷向乳管,增加乳量,有利于婴儿吃到足够的乳汁。因此,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因素。
2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正确分娩后,不需要将母亲和婴儿分开,应让母子24小时在一起,每天治疗护理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即使患病的婴儿也不需要将她们分开,应让母亲和婴儿睡在一张床上或让婴儿睡在母亲床旁边的小床上,这样做能让母亲担负起关心和照料婴儿的责任。母婴同室,母婴接触不受限制,新生儿饿时,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可随时喂奶,想吃就吃即需喂乳。母婴同室,母亲对婴儿的哭声能作出反应,使母亲泌乳增加,婴儿能吃到足够的乳汁,因而婴儿哭得就少了,并能使人工喂养的诱因也减少了,使婴儿能健康的成长。另外,母亲胀时就可随时喂婴儿,这样可减轻胀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母亲更加容易坚持长时间地给婴儿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有利于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宣教及护理示教,使产妇学习到许多护理婴儿的知识,避免出院时突然接触到婴儿而不知如何是好。进行母婴同室,给婴儿按需哺乳,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85-02
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是指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出现头晕、头痛、眼花、上腹部不适等,此期如不控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母婴死亡。适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是抢救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重要手段。做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干预防子痫的发生,使患者身心处于稳定状态、增强应对手术的能力、安全度过手术期、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手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均存在一定的焦虑紧张情绪,表现为行为或者自主神经系统产生的各种反应,对病情不了解,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担心疾病或药物影响胎儿,加之住院环境陌生、严重水肿、舒适感的丧失等造成的焦虑紧张情绪可使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升高[1]。对此护士应该鼓励和安慰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及主管医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尽可能让患者家属陪护,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另外,应对她们表示同情,给她们讲解一些妊娠生理及分娩常识,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对疾病的转归及时对孕妇胎儿的影响。可采用现身说法给予精神安慰,消除焦虑紧张心理。药物疗效的心理学研究提示,任何一种药物的疗效都是药物成分和心理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2]。因而应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以积极的心理效应增强药物的药理效应。
1.2 病室要求 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限制陪人及谢绝探视人员,避免声光刺激,置单人暗室,保持绝对安静。一切治疗护理操作要轻柔且相对集中,避免干扰,以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1.3 卧床 休息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至关重要,患者取左侧卧位,必要时取右侧卧位,但要避免平卧位。左侧卧位有利于纠正子宫右旋状态,解除子宫对腹主动脉、骼动脉及右肾血管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预防胎儿宫内缺氧,并能使下肢静脉受压减轻,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减轻水肿[3]。应向患者说明左侧卧位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
1.4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心率、血压及胎心、胎动、宫缩变化,并及时记录,必要时专人护理。
1.5 饮食护理:患者宜进食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过分限制食盐的摄入,因长期低盐饮食可引起低钠血症,易发生术后血液循环衰竭,也会影响患者食欲,对母婴健康均不利,水肿明显者则应限制食盐摄入(每天小于3克)。记24小时出入量,测尿蛋白等。
1.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血压是重要的子痫前期护理的重点。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对使用镇静剂者,严密监测胎心胎动变化,专人护理,加用床档,以防患者从床上跌落摔伤。吸氧时取头低侧卧位,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也可避免发生低血压综合征[4]。床旁备电动吸引器、急救药品,如硫酸镁、葡萄糖酸钙等。注意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7 用药护理:硫酸镁是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的首选药物,具有解痉降压、扩张血管、松弛骨骼肌、预防子痫发作的作用,硫酸镁可静脉注射或深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时应注意滴速及浓度,血压不能降得过低以免影响胎盘血液供应,硫酸镁的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在进行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其毒性反应,并备后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急救。严密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及膝反射情况,因中毒时膝反射会首先消失,并注意观察呼吸、尿量、心率、心律的变化,如呼吸
2 手术时的护理
2.1 继续加强心理护理 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患者了解甚少,加之与亲人的暂时分离,对手术的害怕心理等会造成一种负性心里,对手术的康复不利[5]。应与病区护士详细交接班,有条件时可让责任护士陪同手术,术中注意肢体语音,传递关爱信息,杜绝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而又严肃的手术氛围。
2.2 麻醉的选择 硬模外阻滞麻醉为首选地麻醉方式,硬模外麻醉时交感神经被阻断,不仅毛细血管扩张,容量血管也被扩张,可缓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的小血管痉挛[6]。
2.3术中操作 手术中注意手术野的保护,使用湿热盐水浸泡的纱布,消毒液适量加温,减少热能的丢失,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4~26℃,避免寒战而加重全身小血管的收缩[7]。做好新生儿的复苏抢救工作,手术中要有儿科医生会诊。
3 手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监护 产后24h~5d(尤其是4h内)仍有发生子痫的危险,因此术后应送入监护病房,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根据情况继续应用解痉降压药物。胎儿娩出后腹部应加压沙袋,防止血压骤降发生心力衰竭。
3.2 基础护理 应给予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12h后如产妇病情减轻可半卧位。当环境温度低于23℃时接近皮肤冷感温度。可致肌肉寒战、小血管收缩加重病情。气温过低时病房内,避免声光刺激。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产后褥汗较多,应加强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协作早期翻身和下床活动。麻醉未清醒前禁食,6h后进流质、半流质(排气后)、软食(通便后)。控制家属的探视,减少对外界的接触以防感染,床旁桌上备好急救物品,褥开口器、压舌板、舌钳、吸痰器、氧气等。医护人员须动作轻柔,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清除诱发抽搐的刺激因素,认真做好早晚2次的基础护理(包括会阴、导尿护理等),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感觉。
3.3 术后观察 术后留置导尿注意观察尿量及性状,置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尿路感染。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腹部伤口情况、阴道流血情况,及时应用宫缩剂,防止产后出血。按医嘱给予抗炎止血治疗,预防感染。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可给予母婴同室。母婴同室可使产妇情绪稳定,利于血压恢复,合理的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产后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故术后情况允许时,可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以利于子宫复旧,增强母婴感情。病情允许时可帮助母婴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由于术后子宫的收缩痛及伤口的疼痛,可使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术后留置镇痛泵,减轻宫缩及伤口的疼痛。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子痫前期的护理一直是妇产科护理的经典内容,随着近几年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护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大大降低了子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使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质量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刑雅娜.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4,12(5):307
[2] 刘俊英,孙秀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4):355
[3] 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4-116
[4] 王玉琼,刘纯艳.妇产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118
[5] 郑蔼玲.围手术期的全人文关怀[J].护理与健康,2002.2(3):167
[6] 舒静,陈惠珍.持续硬模外麻醉对妊高征顽固高血压的降压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