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1篇: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一、综合实践课程领域建设的依据

 

综合实践课程是基础教育教学的必修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是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国家没有具体的综合实践课程教材,只是对综合实践课程做出了纲领性的指导,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和原则进行规划和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课程领域规划

 

根据本校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规划,依据《纲要》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课程”被确定为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四大课程领域”之一。结合当地社区资源与社会实际,以及本校基础与特色,在《纲要》原则规定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因地、因时、因校的调整与扩展,开发与创新,拟将综合实践课程具体划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能,传统与信息等四门特色课程。

 

“研究性学习”作为特色课程之一,成为本校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并非狭义的某一门学科,更多的是强调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构建和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作用,要体现它的综合性教育因素。

 

为此,本校以数学学科作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的主体科目,以数学教研组为开发团队实施开发研究,并申报立项有何祥齐老师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的建设形成探究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涵

 

1.研究性学习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从课程论视域看,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属性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首要而基本的属性。

 

当前,在我国基础性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将“研究性学习”上升为专设的国家课程,而是散见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因而在实际学校课程管理中仍然处于一种可有可无、有形无实的境地。无疑,这就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要务之一。

 

2.“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是综合实践领域课程的基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根本保障。研究性学习全面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而所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都必须始终贯穿这一学习方式。

 

其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探究的基本内容。所以,其他领域课程的实施离不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也脱离不了其他领域课程而独立存在。

 

四、“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实践

 

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建构成一门真正的课程,而不再是随意被搁置的,甚至被认为是影响升学率的形式化教学。以数学教学为目标科目,结合课题研究,得出以下实践结论。

 

1.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是既有交集又相互独立的两种不同的课程形式,并非包含关系。首先,研究性学习并不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而应该是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实施数学教学,获取数学知识。

 

其次,对于数学知识学习仅仅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所需要涉及的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涵盖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诸多方面,并不以某一特定的知识为课程内容。

 

2.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该由学校统一规划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让各学科研究性学习形成“综合实践领域课程”这一整体。本校在每学期开始由各学科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学校教研室,由教研室根据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计划统一安排时间、课时、教师、教学场所等,形成学校统一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表,从而使研究性学习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成为一门能够独立实施的课程。

 

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必须严格实施程序,凸显课程特色,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必须按照以下三个程序进行:第一,准备阶段。选题、分组、进行小组分工、设计研究方案,即撰写开题报告。第二,执行阶段。通过资料收集、访谈、实验、观测等获取研究资料。

 

第三,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凸显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这一课程的特色。

 

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与创造;强化对“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成果,关注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仍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境地,要使其真正成为一门强化素质教育,能为学生个性发展保驾护航的课程,还需从更多方面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全力践行。

第2篇: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国培过程中,人大附中的教师周庆林老先生给出的“研究学习”的定义是:它是针对常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发展的需要,主动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有兴趣的、力所能及的、有所发展的个性化的学习。一切符合该特征的学习形式都是研究性学习。

下面以新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I的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铁和水的反应”为例和大家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 学习的自主性

“铁和水的反应”在教材上属于科学探究内容,我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小组人数一般不宜少于6人,也不宜过多。我把全班56个学生分成了9个小组,6人组7个,7人组2个,并选出小组长。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科学探究,然后给出以下思路:(1)提出什么问题?(2)形成什么假设?(3)如何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提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制水蒸气、反应条件、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4)交流合作:小组同学交流探究方案,根据设计方案画出装置图。(5)得出什么结论:小组同学围绕同一研究主题,组织讨论、思考、讨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小组的开题报告,每一组都报告自己的研究课题、方案;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修订,完善方案。

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兴高采烈的研究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二 学习的创新性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新性是研究性学习的最高层次,它是人们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组织运用已知的经验与信息,突破常规,发现或创造某种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学生确定了“铁和水的反应”这一课题后,开始主动思考,积极进行合作交流,设计出多种可行且有很强创新性的方案。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很好地实现了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三 学习的实践性

传统的化学教学由于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缺少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难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实践中,学生定下题目并提出研究方案,首先写出关于“铁和水的反应”的开题报告,为完成探究的课题,学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进实验室验证、请教老师、生生合作……总之,学生通过多种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科学研究方法,提高了科学素养,增长了学习兴趣。

四 学习的探究性

在“铁和水的反应”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学生要经历一个“设疑――析疑――解疑――质疑”的问题探究过程,可以采用个人研究,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集体讨论,分享初步研究成果;进行思维碰撞,再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完成论文,形成小组的结题报告。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积极探求知识,效果显著。

五 学习的过程性

第3篇: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我校的办学思路、办学模式、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培养具有自主教育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已成为二十四中人的共识。所以教师们在抓好教学的同时,都很注重科学研究,自觉地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这种良好的作风也深深影响着学生。学生自己创办了许多社团,如《蓝帆》文学社、《星空》杂志社,在大连市中学生中颇具影响力,学生自己撰写的科技小论文在省市比赛中多人次获奖。近年来,学校又在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设计了很多活动,如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博物馆萧条之谜》、《大连市IT产业调查》等多篇调查报告被《大连日报》选用。

正在学校探索如何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社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的时候,教育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计划传达到了学校,师生们无不为之振奋。研究性课程的提出,为我们的探索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认识到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但以前的做法层次较浅,认识较模糊,学生实践的内容较盲目,成果还不是很显著。所以,学校领导对新一轮课程计划尤其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十分重视,并采取了积极措施落实教育部的要求。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关的资料,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王健研究员来校讲座,澄清了我们许多的模糊认识,使我们意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教育要求的必修课,它的意义和作用是深远的。其次,让几个骨干教师带头引路,梁立冬、于向东两位老师在高一年级中率先开始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探索。他们共同组织学生对“水的世界”开展研究,同学们热情高涨,分组就水的家族、水的污染与净化、海水淡化、海洋开发与利用、节约用水的方法、二十一世纪海洋城市构想、流体力学与造船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研究,撰写了精彩的研究报告,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成软件展示出来,得到专家领导、教师及同学们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在寒假作业中针对高一年级布置了研究性学习任务。这次研究的范围更广,涉及的领域更多,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数学文学等与课本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戏曲文艺、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宇宙探索、中国入世等与课堂学习关系不大的方面,同学们的热情仍然不减。学生还利用假期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前一段的探索有了成果,我们搞好研究性学习的信心更足了。结合已取得的经验,学校又做了以下工作:

一、开足课时,在高一开了三门研究性学习课程。

二、编写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

三、组织教师认真落实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涉及到的教师年终要撰写一份相关论文。

四、把高一年级学生分成116个研究小组,自己在校内外聘请指导教师,期末每个学生都要交一份研究报告,由指导教师评定等级记入档案。

五、在高二年级校内单科结业的科目中实行研究性学习,并且与学分制结合起来。

六、建立评价机制,以保证研究性学习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训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适应研究性学习打好了基础。因此,我校提倡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去。

三年来我校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方法,在各门学科中大胆尝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选问题″“引方法”“弱评价”。

一、选问题

选问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一方面初步了解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对其中某个或某些知识点质疑并提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搜询或与他人讨论来解决,也可以由学生将这些问题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研究解决。但更多的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是没有选择地都让学生去研究,而是有所取舍,其标准一是是否紧扣或符合学科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有别于一般的常识讲座或知识竞赛,它必须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否则就不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是否具有“趣味性”,有趣味才能激起学生研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性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将趣味性挖掘出来以点燃学生研究的热情,使学生尽快进入好奇、渴盼的情境和急不可耐探究新知的状态。如果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兴趣不大,那么就不可能收到研究的预期效果。另外,所选择的问题一般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比学生己有的知识适当深一点、难一点,以促使他们“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 二、引方法

引方法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引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性的讲解, 还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提供方法、引导研究。教师应把握好三个重点环节:

第一、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学生在讨论中往往会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方法对问题进行论证。教师应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较和归纳,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提醒学生不要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全面地认识事物,等等。学生只有初步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辩证法,才能够正确地、科学地分析问题。

第二、突出学生研究过程的参与性。全员参与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在学生分组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不同类型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便于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这样,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在交流中也能逐步获得自信、体验成功。

第三、教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合作、吸纳和宽容。学生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时必然会产生碰撞、冲突,甚至激烈的争吵。教师要引导学生平等发表意见。学会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和宽容,学会吸纳别人的不同意见,来补充、完善自己的看法,学会与他人达成一致,共同分享成果等等。

三、弱评价

具体来说,这种评价标准是弹性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运用程度;学生探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全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对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注程度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

最后是解决问题,即着力培养学生对未知探索的兴趣、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结束,不代表研究性学习的结束,为了把课堂学习内容延伸,教师还要布置有弹性、能引发思考的作业。归纳起来体现为“四性”:一是层次性,即思考题不是简单地重复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讨论过的问题,而是比其深一步的问题,或是课堂讨论中尚未解决的带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二是开放性,即学生对布置的思考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查书籍、网上阅览、请教他人等)、各种形式(如写成文字、制作多媒体课件、讲演、个别交流等)完成。三是实践性,布置的问题尽可能通过学生动手或参加社会实践来解决。四是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其他同学没有想到的问题,或老师所留问题以外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在我们国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他的良性发展要靠广大教师群策群力,我们学校有决心在这个领域中做出成绩,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一 职高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总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本知识和社会现象中的数学知识的好奇心,通过独立的思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获得自主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发展。同时也将实现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社会实践的机会,达到职高文化课“以就业为导向”和“为专业课服务”的双重功能。

二 职高数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职高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使他们在情绪上排斥,更让他们在接受上成为很大的难题。数学研究性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协作性。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数学研究性学习在学习的内容、方式、方法和目标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职高数学课堂中,实践研究性学习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论,可以极大地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研究性学习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开展方式

1.以定理、公式、例题、练习为载体,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通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获得研究的体验与快乐,感受数学间的相互联系,寻找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完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利用对数与指数的联系,探索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学过三角函数后利用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探索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以开放题为载体,采取两种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基础薄弱的职高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量体裁衣”的学习平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体系的认识。利用数学开放题探索数学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特点可采取两种设计方案。一是改封闭性的习题为开放性问题,二是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新的开放性问题。例如,所谓函数图像的自对称是指一个函数图像的对称(中心对称或轴对称)图形是其本身,请就高中数学知识范围内的函数类型探寻自对称的一些性质。此题一出现,肯定会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更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中学生从奇函数和偶函数谈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教师如果能适时跟进,对学生讲述数学中的对称给人们带来的和谐美,让学生在感受的同时,体会数学的理性美,又给学生恰到好处地上了一堂人文教育课,实现了数学教学目标中的第三目标-情感目标。

3.通过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的实际联系,特别关注环境、现代科技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等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在职高的相对宽松的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从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出发,通过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数据等一系列数学行为,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职高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或升入高等学校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更要鼓励学生每次参与社会实践型的研究课题后撰写报告或个人体会,展示成果,培养职高学生学习中最为缺乏的及时总结归纳整理的学习习惯。

四 对研究性学习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新的教学大纲倡导在教学中进行评价的多样性,职高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更少不了多样的评价体系。学生的自我评价是研究性学习中最为主要的评价手段,有利于学生依据事前定制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判断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针对自身获得的情感体验作出较为准确的反馈。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通过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纵向和横向发展,使评价成为“实践―反思―自我发现―欣赏别人”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和潜能的发展。

第5篇: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2)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1、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2、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以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其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②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③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④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3、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自70年代日本、美国在中小学教学中较为普遍地使用数学开放题以来,数学开放题已逐渐被数学教育界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因为数学开放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80年代介绍到我国后,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类刊物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探讨开放题的理论文章或进行教学实验方面的文章,并形成了一个教育界讨论研究的亮点。

第6篇: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研究性学习 行动研究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55-03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创新革新等七种能力。20世纪70年代,职业核心能力在德国职业教育界得到快速发展,其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受到职业教育人士的普遍关注。在我国,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努力方向,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借鉴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应用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还原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和旨归,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本研究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五年制四年级的5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4个月的行动研究,具体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等四个环节。

(一)计划。计划是开展行动研究的第一环节,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和制订计划等两项任务。

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日益受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青睐,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近年循序渐进地开展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实操性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法,以满足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求。本研究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明确了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之后,制订了研究计划:

第一,开展相关培训,使学生明确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意义,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程序,学会选题、掌握简单的研究方法和资料的搜集方法等。

第二,根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明确行动的步骤和时间安排,拟订和发放具体的活动方案。

第三,学习活动结束后,发放《研究性学习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影响状况调查问卷》,检验活动效果。

第四,根据行动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二)行动。行动是开展行动研究关键环节,决定行动研究的成败。培训是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行动的前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教师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对学生提供适当且有效的指导,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以下六个程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生活实际,创设“舞蹈专业学生减肥与健康饮食”方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者其他兴趣爱好,与同学一起主动提出一个感兴趣的、新颖的研究问题,自行组建或加入学习活动小组,并参与讨论,对研究问题的价值性、明确性、创新性、可行性进行合理地探讨。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共分为13组,每组3~6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了13个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

2.做出假设。学生在第一阶段提出的问题,经由小组讨论,要在第二阶段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主动地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论做出猜想或假设。各组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已有经验或知识有哪些”,主动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结论做出猜想,对假设表述的明确性和假设的可操作性进行探讨。

3.制订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制订详细具体的研究方案,以确保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并召开方案汇报会,对各组的学习方案提出建议和指导。小组合作拟定研究步骤,合理分配时间和经费、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合作,商讨确定可行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问题做出严谨且翔实的书面综述。

4.收集证据。收集证据是学生运用方案中制定好的研究方法进行收集研究问题资料的过程。学生要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集能验证假设的证据,并记录和保存完整,对收集到的证据能进行初步有序的整理、筛选。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5.反思与评价。本阶段学生的任务是对所收集到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和分类,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的关系,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合理的、科学的结论,对研究结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6.表达与交流。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交流观点。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吸取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

(三)观察。观察是开展行动研究的辅助行为,是教师监督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一环。

按照计划采取行动之后,教师要不断收集行动过程的相关资料,对学生行动的实际情况,包括行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学生的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观察。观察的实质是搜集研究资料、监察学生行动的全过程。在行动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不断发现,获取反馈意见,及时修改行动计划。比如,当学生不能提出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寻找原因,并重新创设问题情境,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

(四)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的第四环节,是对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全面总结、评价,对开展新一轮的行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本次行动研究按照计划有序开展,成功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行动,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对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和学习内容,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学习活动需要,及时调整行动计划,有效促进了各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研究报告质量较差;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参与小组活动;学生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有限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让学生评价本次行动研究的成效,即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9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6份,无效问卷3份。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6个程序和22个子程序分别对学生7种职业核心能力的影响,具体影响频次详见表1。从影响频次数据可知,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程序和子程序对高职学生各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广泛的影响;高职学生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给予较高的认可;研究性学习能够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表1 研究性学习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影响调查

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和子程序

影响频次(不大于56)

职业核心能力 与人交流能力 与人合作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数字应用能力 创新革新能力 无影响

一、提出问题 1 与同伴一起主动提出一个感兴趣的、新颖的研究问题 43 36 26 20 20 5 20 1

2 根据个人兴趣自行组建或加入活动小组,并参与讨论 34 39 28 30 14 7 16 1

3 对研究问题的价值性、明确性、创新性、可行性进行合理地探讨 18 22 32 28 32 12 17 0

二、作出假设 4 小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已有经验或知识有哪些” 27 29 32 20 28 12 13 2

5 主动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结论作出猜想 17 18 36 29 20 7 14 1

6 对假设表述的明确性和假设的可操作性进行探讨 25 18 26 23 28 13 19 0

三、制订方案 7 小组合作拟定研究步骤,合理分配时间和经费、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合作 26 37 29 23 22 20 10 0

8 对研究问题作出严谨、翔实的书面综述 16 17 26 27 31 11 11 0

9 小组商讨确定可行的研究方法 31 30 30 20 17 10 19 1

四、收集证据 10 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集能验证假设的证据 17 21 34 20 32 17 11 0

11 在收集证据时进行记录并保存完整 12 14 24 21 35 19 12 0

12 对收集到的证据能进行初步有序的整理、筛选 11 20 16 22 30 23 13 0

五、反思与评价 13 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14 14 20 23 31 24 12 1

14 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的关系 16 18 34 25 20 17 14 1

15 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合理的、科学的结论 18 16 29 30 22 19 16 1

16 不断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质疑、修正,发现新的问题 17 17 34 29 23 9 24 2

17 对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肯定的评价 18 18 23 30 15 10 12 3

18 对自己和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33 18 23 29 19 9 8 1

六、表达与交流 19 以报告、研讨会、展板、墙报、刊物等多样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21 18 25 27 22 17 22 2

20 与他人交流观点,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44 28 19 27 13 9 8 2

21 与他人分享成果和经验 35 27 17 19 18 13 10 2

22 对自己和他人的表达做出客观的评价 34 22 18 28 16 14 12 4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研究性学习应用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超出具体职业技能范畴的跨职业的能力,不适合依靠某一门学科课程进行技能培养和训练,必须通过各门学科的整体力量来实现。各门学科均可以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倡导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重塑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树立起以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识,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实践性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的学习以有效的指导,减少对知识的“灌输”。通过研究性学习,(下转第149页)(上接第56页)学生能够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使用,进而提高各种职业核心能力。

(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活动为导向,这与学生课外活动的特性十分契合。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产生影响,还可以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创业训练等学生课外活动之中。比如,本研究所开展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课外活动受时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相对较小,更具灵活性,更易于开展长期的、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一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融教育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目标,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灵活性、反馈性和兼容性等特点,适用于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总之,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和实践探究,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基金项目】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3年度院级青年课题“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研究”(2013G13)

第7篇: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 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2. 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

        3. 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学习内容选择和组织时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1)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2)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重开发社区资源。

        (3)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及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1)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2)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3)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完成各自的论文。

        2. 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的一般要求。

        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

第8篇: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育 地理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50-01

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或社会环境中选择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以自主研究性学习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何将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呢?

下面结合“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课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关于地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的尝试。

1.课题选择

(1)提出问题。研究性学习是以课题为学习对象,以课题的研究为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研究性学习的前提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并非让学生去追求研究成果,而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应用知识,同时培养他们质疑、求异、批判和创造的思维品质,得到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观体验,形成尊重事实、坚持真理以及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所以研究的课题一定是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是他们自己提出的。通过课堂基础知识学习,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

1.当前,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什么问题?

2.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污染,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有害影响?

3.我们居住的城市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和失业方面的问题严重吗?

4.除以课本中提到的,还有哪些城市问题应值得我们高度的重视呢?

5.城市化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问题呢?

6.解决城市化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应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7.既然城市化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正在我国东部许多城市积极的推进呢?

(2)问题评价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4这四个问题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5、7这两个问题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问题6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问题是有层次和结构的,不同层次的问题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主要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概括的途径,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并组织他们分头完成,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主要依靠比较、分析和验证等更高级的研究途径和手段;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是在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探究。一般来说,研究性课题是这个层面上的问题经过大脑思维的提炼与转化的结果,因而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

(3)课题确定

探究的课题需要符合可行性、安全性、兴趣性等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兴趣确立了“城市热污染”、“城市绿地”、“住宅小区服务设施”、“城市水资源利用”、“城市光污染”等几个研究方向,而课本中“城市环境质量下降问题”的内容仅涉及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知识。从兴趣出发的探究更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拓宽思路,发展能力。

2.课题设计

学生制定课题研究的行动计划,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构想进行具体安排,绘制出实现研究目标的具体、明确、科学可行的实施蓝图。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和方法。例如,同学们根据所选择课题的特点设计出实地调查、人物专访(专业人士、当事人)、走访专业部门、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实施的。

3.课题实施

这一阶段,同学们走出校门,围绕所选择的课题,采用多种方法,对相关材料的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如:“城市热污染调查小组”的同学,为了摸清唐山市热污染的现状,首先走访了唐山市气象台,获得了唐山市20多年来的气温观测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得出唐山市年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高温天数,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这种现象是完全由热污染负责还是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呢?他们查阅了大量专业材料,综合分析得出;唐山气温升高与全球变暖的大趋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最主要原因,城市居民在生产、生活中排放出来的废热也就是热污染才是城市气候变暖的主要罪魁祸首。那么热污染的来源何在呢?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并走访了唐山市环保局,确定了工业生产过程、汽车尾气、空调散热等几个方面,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唐山钢铁公司、交警指挥中心车辆管理处、唐山市的各大家电商场和居民小区,实施了实地考察,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测量等各种方式掌握了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热污染有何危害呢?同学们通过邀请专家讲座,查阅资料,走访医院等方式,了解到热污染对水体、气候、人体健康、地球环境等几方面造成的影响,从而深刻认识到热污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那么如何解决热污染问题呢?同学们上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积极思考,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4.结题答辩

第9篇: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职高数学教学 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在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对这一个新的课题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方面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实施方案和教学实践经验。这里本人想谈谈研究性学习在职高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认识和想法。

一、职高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中职生学习的特点

中职生缺乏刻苦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在数学学习中更是困难重重。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的现象。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方法的困乏,厌学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2.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活动,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总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为此,借助普高广泛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对课本知识和社会现象中的数学知识的好奇心,通过独立的思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获得自主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发展。同时也将实现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社会实践的机会,达到职高文化课“以就业为导向”和“为专业课服务”的双重功能。

二、职高数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职高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使他们在情绪上排彻,更让他们在接受上成为很大的难题。而数学研究性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各自成功体验,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协作性。

数学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职高数学课堂中实践研究性学习,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可以极大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科学道德素养。

三、研究性学习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开展方式

1.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就越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依然可以依托目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展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职欲望,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知识山峰。

例1.(课后习题)已知四棱锥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则底面是()

A菱形B.正方形C.矩形D.平行四边形

题目一呈现,大家都加入到积极探索讨论中,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通过逐步的讨论排除,大家把目标锁定在正方形和菱形中。此时教师适当点拨一下学习立体几何这类抽象问题时,职高生最好的手段是回归具体进行排除。大家合作动手操作后发现,如果是菱形的话,这个立体图形根本无法存在,答案就自然而然得到,使原来两大方的同学都从不同角度得到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此时教师顺水推舟,让大家尝试用用理论的内容能否得到完整的证明?有了先前的铺垫,大家能很顺利的进入下个环节。这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不可多得的传授知识好机会。

例2.椭圆的第二定义的推导。

类似的研究性学习还有很多,如在学习完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利用对数与指数的联系,探索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三角函数利用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探索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

通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获得研究的体验与快乐,感受数学间的相互联系,寻找到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2.利用数学开放题探索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易使学生形成原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增强问题的研究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于命题形成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在开放题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可采取两种设计方案。一是改变封闭的习题为开放性问题,二是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新的开放性问题。

例3.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双曲线截直线y=x+1,所得弦长为2,请写出满足条件的双曲线方程(至少写两条)。

例4.所谓函数图像的自对称是指一个函数图像的对称(中心对称或轴对称)图形是其本身。请就高中数学知识范围内的函数类型探寻自对称的一些性质。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通过开放题这个合适的载体,为基础薄弱的职高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量体裁衣”的学习平台。满足了学生的求职欲望,找回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为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思维的的发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等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在职高的相对宽松的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从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出发,通过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数据等一系列数学行为,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从而为职高学生今后踏上社会或升入高等学校奠定终身学习的能力。

例5(1)将1000元本金存入银行一年后(年利率为x%,再拔本息自动转存两次,可得本利和为多少元?

(2)将1000原本金存入银行三年期定期整存整取种类(年利率为x%,三年后可得本利和为多少元?

针对每年春节后绝大部分同学都有一笔不菲“压岁钱”的现象,同时为培养学生一定的理财思想,特提出了如上的最优化问题的研究性课题。学生通过自己收集银行的各种利率信息,然后寻找合适的数学模型,通过相互的探究合作,最终不难得出三年定期的转存方式更为合适。再此成功体验下,可以让学生探讨各大银行间的理财产品的优化比较。类似的社会实践型研究课题在身边不难发现。如气象中的温度、湿度、空气污染指数、臭氧层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购房贷款决策问题;摄影中的取景最大问题;踢足球中的最大射角问题;生活的日用品包装大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与选择;出租车的计价器与里程之间的最合算消费问题等。

职高学生通过此类型的活动,可以培养静下心来做事的耐心和在参与过程中大胆思维,大胆实践,敢于争辩的能力。作为教师更要鼓励学生每次参与社会实践型的研究性课题后撰写报告或个人体会,展示成果,培养职高学生学习中最为缺乏的及时总结归纳整理的学习习惯。

五、对研究性学习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新的教学大纲倡导在教学中进行评价的多样型,职高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更少不了多样的评价体系,它利于鼓励个人思考,自我反思。学生的自我评价是研究性学习中最为主要的评价手段,有利于学生依据事前制订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判断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针对自身获得的情感体验作出较为准确的反馈。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过程中纵向和横向发展,使评价成为“实践――反思――自我发现――欣赏别人”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和潜能的发展。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置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更为职高学生搭建了一个多层次、多梯度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激发职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改善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局面,为他们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实现了职高的培养目标。于此同时,通过数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展开,也解决了职高课堂中一部分基础较好同学“吃不饱”的现象,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