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检验技术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组学技术渗透至检验领域,使得检验医学朝向分子化、标准化、网络信息化发展,也使得检验医学要跨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屏障,并与之紧密交叉配合,从而产生转化检验医学这一崭新的理念。通过各种先进的转化检验方法,可发现个体的差异(如个体基因差异),从而进行个体化医疗。可见转化检验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均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转化检验医学相对传统检验医学有以下特点:①传统检验医学主要功能是参与诊断疾病,而转化检验医学除了参与诊断疾病之外还能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比如,转化检验医学可依据个体基因差异,解决该个体用何种药或多少药、何时换药或停药等问题。②转化检验医学能评估患病风险。这种基于个体基因差异而进行的疾病预测和评估,就使得对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更有针对性。
2加强转化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
转化医学理念要求多学科、多专业交叉配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树立转化医学理念,积极学习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新知识,具备“基础-检验-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创新与转化应用并进,推动转化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转化检验医学人才迫在眉睫。应以患者为中心,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依据科室技术梯队的建设需求,积极培养高素质的转化检验医学人才。
2.1做好转化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与重点做好长远规划,建设好培养复合转化型人才的坚实平台,逐渐建成人才梯队[6],规划好各级人员的培养重点。①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人才,实行双向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鼓励他们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积极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攻关;②对高级职称的人员,发挥其技术和经验的优势,面向转化医学方向,开展新项目和科研课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③对中、初级职称的人员,重点进行专业知识和转化医学的培训。
2.2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检验医学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转化检验医学指导对疾病的用药、评估与预防,直接服务于患者与临床。因此,检验人员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认真的作风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强烈的责任心和全心全意服务精神,并时刻以医学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做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通过加强医德规范和学习先进事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2.3加强培养质量控制意识之前医学检验质量只要求满足临床需求,为患者和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而转化医学模式下更强调对疾病样本库、标志物、预测和个性化医疗等的研究,对医学检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为基础和临床间的相互转化提供质量保证,才能为疾病的及早预测和个性化诊治提供质量保证,这也是转化医学的具体要求之一,没有高质量的医学检验就谈不上高效率的医学转化。因此,必须加强对疾病样本库、标志物和检测数据库的研究,对检验前、中、后的全过程,包括从医师开检验单到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分析及结果处理,直至签发报告与反馈,都要进行高效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持续提高检验质量[8]。加强医院实验室与各相关科室的相互沟通与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检验医学的质量保证。全面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以提高检验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更高的检验质量满足转化检验医学的发展需求。
2.4加强转化医学理念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检验人员要积极参与转化医学的理论培训和平台建设,持续提高专业素质和多学科知识学习,这是转化理念发展的基石。不仅要有过硬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更要有严格作风、严谨态度和严密组织。重视继续医学教育,鼓励各种在职培训和学历学习,鼓励多学科知识、转化理论的学习,开展多科室间专题讲座,参加医院内外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外出进修学习,建立转化医学教育考核制度和档案,以满足医院发展和医教研工作的要求,更好地适应转化模式下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的发展。
2.5加强新技术的掌握与应用随着基础医学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检验医学领域中的新技术也不断增多,化学发光技术、电化学发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床旁检验技术等不断应用于临床,作为检验人员要适应检验医学的发展,接受新技术,不断学习掌握最新技术,并积极将其转化与应用到临床中去,为丰富转化检验医学作出努力。
2.6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才有发展。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转化医学基本特征是多学科交叉合作,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疾病预防与诊疗技术,使基础研究实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转化过程。学会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设立科学假设和科研题目,并进行实验设计和科学论证,最后得出科研成果和经验。转化医学的实现需要有综合性团队共同完成,实验成果转化研究的关键是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转化平台,加强学科整合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合作。在转化医学模式下检验人员应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积极参与临床科室的科研工作,不断促进双方技术的提高与转化,通过合作加深与临床协作,提高检验人员科研意识和水平,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
2.7重视信息化管理,促进信息的交流与转化医院信息化可加强医院各科室间的有效、快速连接与转化,提高医疗、科研、教学、后勤等管理水平。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的其他应用系统实现无缝衔接,使检验信息真正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检验数据与临床病例紧密连接与转化,利于统计分析与科研转化,更好地为转化检验医学服务。
理论课教学一般采用大班授课,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相对较少,课后学习也以复习课堂内容及相关知识为主。目前国内大中型(三甲及以上)医院、高等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中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已基本饱和,但市县级以下医院仍以大中专学历专业人员为主;医疗器械生产、营销及技术支持行业对检验本科生的需求量较小;四年制检验专业的本科生不能报考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能转向临床、口腔、预防等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中小医院、血站或疾控中心的临床检验机构。
二、改革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增加培养方向。
目前,我国输血、病理及其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任职前大多未接受专业教育,他们绝大多数来自检验科及临床相关科室,而医学院校关于输血和病理的教学内容很少,相关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非系统的培训,学生对输血医学和病理技术的认识已不能适应输血医学和病理学的飞速发展及临床工作需要,急需医学院校培养一大批高学历的输血医学和病理技术专业人才。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以临床检验方向为主体,增加输血技术、病理检验这两个培养方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力求探索出适合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输血技术和病理检验人才的教育模式。
2.以精品课程和考试平台为依托,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以核心课程为中心,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在已有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和《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积极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精品课程群,将课程群的大纲、PPT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上传至校园网服务器,建立课程群网上平台,并尝试与学生在线交流与答疑。同时,通过制作专业课的网络考试平台,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每学完一个章节,让学生先自测,再集体测试,教师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与速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
3.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学习各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实施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小组讨论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采用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法,结合案例分析或病例分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专业课教学中试行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4.建立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技能培训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50%,因此,实验教学的效果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进一步完善基础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显微互动等专业实验室,安装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使形态学教学更加丰富形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仪器利用率,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练习平台。同时,建立医学检验实训中心,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和临床工作的实用性技术,遴选100项实验技能,按难易程度分配到每个学期,并开设检验技能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结束时对每项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并且每年举行专业技能大赛,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挑选大型三甲医院作为临床实习基地,提高临床教师实习带教水平,并拓展北京、上海等地三甲医院作为实习基地,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需求。
5.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
潍坊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是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级重点学科,科研氛围浓厚,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企业提供资金,学校教师提供技术支持;鼓励教师课题组吸收一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充当教学和科研实验助手,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挑选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课题,遴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学生自愿报名参与,组成科研小组,撰写课题申请书竞标,中标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题、实验、结题等程序。学生在参与研究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和创新能力,也被激发了科研发展潜能,为顺利开展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形与医学相融合的教育模式。
医学人文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临床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践行人文关怀。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既可以丰富枯燥的医学专业知识,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职业道德。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人文讲座和读书活动也是人文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潍坊医学院每年举办“科技文化活动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社团组织。2013年开始,学院定期举办潍医大讲堂,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讲学,讲学内容广泛新颖,切入社会热点,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医学检验学系开展“我读经典”活动,并长期坚持,将集体统一组织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经典原著,培养读书的习惯和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PBL教学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法
一、研究对象
从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选择一个班级的43名同学作为试验对象,采用PBL教学法;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另一班级40名同学作为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班级授课教师、教材、教学内容相同,授课学时均为4个月。为确保试验和对照班级的学生具有可比性,笔者对两班级同时进行理论知识测试,测试内容覆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相关知识,对两班级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法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以教师课堂教学为基础、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这种传统模式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式、填鸭式、应试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课上被动思考甚至不思考,缺少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知识并没有被彻底消化与吸收。同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由此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二)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实施PBL教学法,需要改建专用教室,建设网络评估系统,建立开放式体系。同时,还要组建由基础和临床教师共同形成的PBL核心组,负责撰写案例、定期召开PBL导师会议及意见反馈。其具体应用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在课前有针对性地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结构,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小问题作为课堂讨论内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形式、种类、范围灵活多变,难易适度,并于上课前1~2周发至学生。其次,学生尝试自行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利用网络、书籍、期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在自学基础上,按小组进行组内讨论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分析、讨论,形成同一认知,避免理解偏差。期间,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直接参与小组讨论,给学生适当地引导。由于学生之间普遍知识均衡,交流起来气氛相对轻松,如若讨论中存在分歧,且难以达到一致,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小组各成员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总结经验,发挥自身的潜力,确定最终的结论。通过多次的小组讨论,在分析—归纳—再分析—再归纳的基础上,各小组给出解决问题的最后答案。再次,教师答疑、解惑及总结问题。在这一阶段,要求各小组先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展现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对课前讨论做小结性的发言。教师再根据各小组发言结论,总结、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同时,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讨论过程、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各小组现场讨论进行总结之后,指导各组完成本次实验的各项技能操作,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实验的结果及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在综合小组意见之后,完成各小组的实验报告。
三、教学效果
(一)学生广泛认可
在课程教学结束时,我们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9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可激发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应用PBL教学法有利于深入理解掌握检验知识和技能;85%的学生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94%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思路拓展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95%的学生认可教师的这种教学改革。
(二)试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并对考试成绩分别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于理论知识考试,试验组学生成绩(87.8±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79.5±8.3)分,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PBL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对于实验操作考试,试验组学生对血细胞图片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2%,而对照组学生对血细胞图片识别的正确率为8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采取PBL教学可增强学生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三)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
实行PBL教学方法后,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业务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大众面前推销自我的能力,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截至2018年7月,试验组学生除读研学生外,就业率超过90%,而对照组学生就业率约为85%。此外,PBL教学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知识结构,对学生考研大有裨益,2018年,试验组学生有8人成为研究生,而对照组仅4人成为研究生。
(四)临床教师反馈良好
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对实习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普遍认为参与PBL教学法的学生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掌握也更为灵活。另外,对检验结果报告的综合分析能力普遍较强。
四、结论
(一)PBL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
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检验分析、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的学生,使其能够在毕业后从事临床各科检验工作。但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渐渐养成了课前不预习课本、课后不总结课堂所授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有问题直接问教师的不良习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更难以实现培养目标。因此,要摒弃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立开放性的问题,经小组讨论、课堂上总结、实验技能操作等环节而进行教学,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课前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更具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技能,培养学生探索和处理未知问题的精神和能力,有利于促进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非内分泌专科;护士;胰岛素注射技术
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1]。胰岛素治疗是降血糖的最有效的方法,适合于多种类型的糖尿病。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和胰岛素应用的深入研究,住院患者胰岛素使用的比例持续上升。不仅内分泌专科使用增加,许多非内分泌专科的应用人数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心脏、肾脏、神经内科以及手术科室。非内分泌专科医护人员是胰岛素使用的具体执行者和指导者,其对胰岛素的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正确使用和治疗效果。为了了解非内分泌专科护士对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护士的护理服务能力,同时为护士培训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此次调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我院非内分泌专业40个临床科室的工作年限1年以上的中专以上学历的名护理人员,受访者均为有护士执业证书的临床护士,排除进修护士及无执业证书的助理护士、实习护生、见习护生等
1.2研究方法: 工具: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护士一般情况,包括科室、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层级等;第二部分为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包括胰岛素储存知识、胰岛素基础知识、胰岛素用药知识、胰岛素注射知识等4个维度,共50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满分100分,总分≥70分为合格,任一维度得分/该维度总分≥70%,视为该维度合格。
调查方法: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由调查者自行发放,采用统一指导语发放至被调查者,让其作出独立的判断,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87份,回收率96.75%。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对所调查的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对影响非内分泌专科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测评得分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工作科室、有无参加专科培训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其相关性。
2.1护师掌握程度较护士高,工作5~10年的护士知识掌握程度较5年以下或10年以上的高(P
2.2不同学历的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问卷合格率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同层级的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问卷合格率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终身疾病,已成为全球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胰岛细胞功能逐渐衰竭导致体内胰岛素不足是糖尿病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目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 细胞功能已丧失50%左右[2],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必要性等特点,可改善胰岛 细胞功能[3]。胰岛素注射装置、注射技术是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但由于胰岛素的起始治疗并不全部由专业的内分泌科医护人员来执行,特别是注射技能的指导,往往由初级医师及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来完成[4]。在我国,即使是医护人员,对于胰岛素注射技术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面的认识也有限;对于如何规范胰岛素注射,中国的医生、护士和患者的认知尚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而邓瑞珠[5]等对基层护理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基层护理人员对胰岛素相关知识、胰岛素注射知识及低血糖的处理均存在很多问题。
研究通过调查我院非内分泌科专科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现状,对影响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护理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①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胰岛素储存知识合格率74.68%、胰岛素基础知识合格率70.93%、胰岛素用药知识合格率72.22%,均高于其在胰岛素注射知识方面57.62%的合格率,P
参考文献:
[1]Yang w,Lu J,Weng J,et.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杨文英.胰岛素治疗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3):168.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需求程度;调查分析
Th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patient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knowledge demand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affiliated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Xu Wen Jie
【Abstract】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s a common clinical treatment, its easy to use, small pain of patients, comfortable, and the ventilator associated infection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invasive ventilation.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patients demand for knowledge,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pla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basis. Methods In January 2010 - September 2013 in my ward patients using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include: general information, using noninvasive ventilator care requirements, knowledge demand and education related to th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Results Of 136 cases, 85% of patients for th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not understand relevant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demand is higher. Conclusion Different disease,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s, and for the first time, again using noninvasive ventilator patients demand for knowledge is very strong, but have different emphases, nursing staff should according to patients' individual demand for pertinent health education, make the patient and family to really master relevant knowledge, th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s advantageous to th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Noninvasive ventilator;Related knowledge;Degree of demand;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4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55-02
无创呼吸机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经过二十年的完善进步,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甚至出现了家庭无创呼吸机,因此,患者需要对于其使用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便于辅助治疗。法国一项研究[1]表明,教育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和正确把握患者对使用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能够使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从而增加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期间的依从性。通过了解患者对使用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需求现状,探寻有效易行的提高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方法,使更多的患者通过使用无创呼吸机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病房内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136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63例;间质性肺病为52例;支气管扩张为12例;肺部异影为3例;肺癌为2例;肺炎为1例;肺栓塞为1例;气胸为1例;HIV为1例;坠积性肺炎、小脑萎缩为1例。入选患者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精神正常,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②生命体征稳定;③愿配合进行使用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需求调查。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②有严重语言或认知障碍患者。
1.2 方法: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问卷,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使用无创呼吸机的频次等。②医疗护理:无创呼吸机治疗相关知识(治疗效果、安全性、相关检查);护理指导(舒适度、呼吸道护理、并发症的预防、饮食)。③方式: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由调查人员详细介绍问卷内容后,患者或家属进行选择回答,根据对每项内容的选择次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百分比。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5份,均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6.1%。
1.3 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 x2检验,有差异(P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125例调查对象中,男93例,女32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6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上21例,高中及以下104例;8例否认初次使用无创呼吸机。
2.2 患者的需求状况 :125例患者对使用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较匮乏,对相关知识的教育形式需求最高的是由医务工作人员讲解86.6%;选择观看宣传栏等方式的为6.3%;选择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相关知识的为7.1%。
2.3 患者对健康指导内容的需求状况:对健康指导内容的需求最高的是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预防知识,达100%;其次是舒适度相关的有效措施,为93.6%;再次是呼吸道护理,为84.8%;相关检查为78.4%;饮食指导为71.2%。患者对不同的健康指导内容需求的差异有差异(P
3 讨论
3.1 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目前由于无创呼吸机使用者对于呼吸机的相关知识不完善,导致患者无法独自正确使用呼吸机,而现在迫切需求无创呼吸机的相关知识。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影响患者使用呼吸机的依从性,这是因为文化程度越低,年龄越大的患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越差。初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依从性明显低于非初次使用的患者,这是因为初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对呼吸机不了解,担心害怕等不适心理更明显,从而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没有信心[2]。因此,进行健康教育时可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对无创呼吸机的了解程度,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以满足患者迫切的需求。根据教育中患者及家属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及形式,直到其掌握教育内容。
3.2 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教育形式及内容的需求不同 患者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疾病的期望值很高,并迫切希望了解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预防等内容。其次希望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何种措施能取得最佳舒适度。吴荣等[3,4]通过调查发现, 病人年龄、文化程度及使用次数、心理状态及舒适度、呼吸机的清洁度和安全性是影响依从性的因素。而最易让患者及家属接受的方式是医护人员讲解、示范与一对一指导。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及喜欢的方式开展各种康复知识教育,采取群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集中活动与一对一指导、记录反馈与强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5]。
3.3 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行为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6]。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正确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给予全面、易于患者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尤其是易被忽视的内容――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呼吸道护理及饮食支持等。采取口头解释、书面解释、集中讲课、家访、电话回访等不同教育类型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且对患者的家庭进行整体宣教后患者的依从性更高。因此,在临床上需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联合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其依从性[7]。
参考文献
[1] Meurice JC,Ingrand P,Portier F,etal.A multicentre trial of education strategies at CPAP in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leep apnoea-hypopnea syndrome[J]. Sleep Med,2007,8(1): 37-42.
[2] 冉艳军.52例影响呼衰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4(22):892-893.
[3] 吴荣,周文琴,钱玉华.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2B):404-406.
[4] 黄逢敏,赵彩云.系统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用药依从性的效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1):68-69.
[5] 吴旭炜,徐建成,王红梅.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3,1(25):103-104.
【摘要】 目的:分析多媒体课件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两年来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00例,按自然年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传统宣教法与多媒体宣教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采用不同宣教方法的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注意事项、自我护理等的了解程度,多媒体宣教法优于传统宣教法(P<0.05)。结论:采用多媒体宣教法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加强教育效果,增强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 血液透析;多媒体;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 R49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31-0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和程[1]。健康教育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最优先重点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医院的功能也由单纯医学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教育一体化卫生保健服务转变,健康教育的质量如何,将成为衡量一个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识,纠正不良的健康行为,促进身体康复,预防疾病复发。[2]血液透析作为救治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肾脏替代疗法。病人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因缺乏专业知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从而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失调,从而加重疾病的进展[3]。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4]。近年来,我科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其中,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单人讲解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形式,在临床护理指导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在本院肾内科病房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0例,均为慢性肾衰竭病例,其中男65 例,女35例;年龄35~76 岁,平均57.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5例,高中35例,大专及以上20例。按入院时间段分为两组。2009年入院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为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透析周期2~3 次/周,每次4小时。定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血液透析宣教和技术指导,实行考核制度。
1.2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主要使用个别口头讲授方式。观察组除按常规教育外,还利用多媒体集中上课方式,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利用视频、动画、声音、PPT等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宣教资料,由血透护士分期组织患者集中到宣教室,观看PPT演示及视频操作,并予以详细解说。
1.3 健康宣教内容
利用PPT课件对患者和家属演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包括:(1)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2)心理指导:鼓励患者保持开朗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同时指导家属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3)饮食指导:血透患者营养问题极为重要,合理的饮食是透析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4)动静脉内瘘自护的指导:动静脉内瘘的畅通是患者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俗称“第二生命线”,一旦建立内瘘,应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便促进内瘘的扩张和成熟,以免内瘘阻塞。(5)生活指导:终末期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必须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保证休息和充足的睡眠。(6)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调整用药量。(7)自我监测: 指导患者在透析间期自我监测血压和体重是非常关键的。
1.4 评价内容
患者和家属了解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水平,保持开朗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能熟练自护动静脉内瘘,注意日常生活保健,积极服药,自我监测血压和体重等。
1.5 调查方法
按评价内容设计调查问卷,由患者自填,文化程度低者可由护士帮助完成。对照组在患者透析一段时间后发放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50份;观察组在患者或家属集中上课后发放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50份。
1.6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显示了两组患者掌握血液透析健康宣教内容的比较结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表1 两组患者掌握血液透析健康宣教内容的比较
3 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或家属自愿地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5]。将多媒体课件融入到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健康教育中,其作用是很明显的。
3.1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多媒体课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直观性好、交互性强、表现丰富。由于图文并茂、声像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易于患者接受、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文化水平低者以及老年患者,再结合护士的临床实践指导,使患者更易掌握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减轻焦虑心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配合疾病的治疗。
3.2 提高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健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干预(intervention),它主要是使用传播、教育和干预的手段来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使人们在面临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对照组实施口头宣教,患者得到信息的渠道仅仅是听觉,理解力不高,不易掌握。而观察组采用的多媒体宣教方式,以图像或视频方式进行演示,使患者能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促进健康教育目的的实现。
3.3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提高患者满意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增强了护士与患者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维护了患者的疾病知情权,使患者感到在医院里受到尊重和重视,提高了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6]。
3.4 有利于血透护士专业知识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护理人员变被动询问为主动教育。护士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备课,既弥补了护士健康教育相关资料的缺乏,有利于全面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又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促进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及积极性,使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孙秋华,沈勤.中医护理健康教育[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
[2] 林亚琴,张菊红,戴杰.应用多媒体对腮腺肿瘤患者实施健康宣教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22-123
[3] 孔祥茹,陈翠杰,宫培艳等.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疗,2011(5):135
[4] 黄秀凤,黄秀丽,白满等.健康教育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70-72.
[5] 刘美玲.现代护理与临床[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5-310.
关键词:PDCA循环;医学实习生;教学;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70-03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首先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PDCA即Plan(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执行,实施行动计划)、Check(考核,评估结果)和Action(处理)。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本研究以我校某附属三甲医院2012年医院感染相关数据为底本,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我校2013―2014年265名临床实习生的医院感染教学,通过比较教学前后临床实习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依从性及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防控”)效果的影响,评价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方法
(一)P(计划)阶段
医学院校毕业生缺乏医院感染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大部分毕业生对医院感染知识了解不够,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1)无菌意识淡薄:部分实习生缺乏基本的无菌概念,无菌操作不规范,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是爆发流行。(2)法律意识不强:医疗废物规范分类收集意识欠缺,执行不力,存在医疗废物混收混放现象,甚至将医疗废物跟生活垃圾混放,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3)手卫生意识薄弱:实习生在日常工作中事情较多,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加之手卫生依从性差,对“洗手指征”执行不力,从而使手成为病原菌在医院扩散和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该院2012年我校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仅为22.73%,远远低于三级甲等医院的手卫生要求。(4)自我防护意识欠缺:日常诊疗工作中,未能明确患者感染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护措施,或欠缺自我防护意识,对职业暴露后果认识不足,未能严格遵守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从而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
(二)D(执行)阶段
1.学校方面:聘请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家为在校学生授课,讲解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实习培训中,加入医院感染防控课程,着重于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职业防护、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处理等知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为实习生进入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2.医院方面:实习生进入临床科室实习之前,接受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手卫生正确率采用现场操作考核,其他相关知识采用书面形式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临床。
(三)C(考核)及A(处理)阶段
1.学校方面: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及技能列入实习期间的临床教学查房,定期采用书面与临床技能操作的形式,对实习生进行考核。本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即刻指正,进行记录和汇总分析,同时列入下一轮循环中,持续改进。
2.医院方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制订考核计划,按照本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分标准,每月对全院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以得分表示,满分为100分;考核形式包括现场考核及隐蔽性察看;发现问题,记录问题,现场纠正。同时,将所发现问题以反馈单的形式,及时书面反馈相关科室。临床科室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培训。一个月后,对记录的问题进行再次考核,同时对此次考核结果进行汇总,与前期考核情况对比分析……不断循环,持续改进。
二、对PDCA模式效果进行评价
统计分析2013―2014年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和各项技能考核情r,包括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消毒隔离知识、无菌技术操作、职业防护、医疗废物规范收集等)、手卫生(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正确率及手卫生依从性)及同期医院感染发生率。与2012年进行比较,对采用PDCA模式前后全院医院感染防控效果考核相关指标绘制曲线;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
PDCA模式使用后,医院感染发生减少,医院感染例次率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1.91%降至2014年的1.5%。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手卫生相关考核均分逐年提高(见图1),手卫生依从性从50.06%显著提高至96.91%(见表1)。同期,实习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手卫生相关考核均分亦呈上升趋势(见图2),手卫生依从性由22.73%显著提高至2014年的100%(见表1)。
2012―2014年,实习生在附属医院职业暴露发生中所占构成比,同样呈现下降趋势(见图3)。
由此可见,PDCA循环模式教学对临床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和措施执行依从性提高有显著作用,从而能显著改善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PDCA循环模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三、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该单位的医疗质量。2010年,薛凌波等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严重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延长了平均住院日。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不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执行力不够。随着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医学实习生在医院人员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国外许多国家医学院校中,设有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学。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学课程纳入医学教育中。采用医院感染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医学实习生完成医学相关知识学习,进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关键时期。目前,大部分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薄弱。2010年,宋薇等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口腔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进行研究发现,口腔实习生自我防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尹秀英等对江西省4所医院403名实习生调查发现,实习生手卫生知识认知正确率仅为50.0%,手卫生依从性为92.5%,执行诊疗行为后洗手依从性高于执行前,实习生手卫生认知水平不高,手卫生意识有待加强;骆安得对207名医学实习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医学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率低,平均为41.06%,对消毒灭菌定义的知晓率平均为62.80%,其中对标准隔离预防概念的知晓率仅为29.95%,对职业暴露处置程序为31.40%,围术期预防用药总知晓率为31.88%,医疗废物概念及其分类为37.68%,六步洗手为43.48%。因此,应加强实习生的相关知识培训,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与本研究中采用PDCA模式前,实习生对医院感染防控各方面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相似。
刘波等设计的医院感染知识问卷,以客观题为主,并将实习生随机单盲分为A组和B组。采用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对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A组(培训前)和B组(培训后)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测试。结果显示,B组临床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定义、标准预防概念、锐器伤之后的处置程序等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6.84%、36.84%、60.53%,检验、影像、麻醉及其他专业实习生对上述3项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90.49%、33.33%、50.00%,均显著高于A组(均P
PDCA循环管理,即计划―执行―考核―处理,毛翠兰等将该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生带教后发现,带教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PDCA质量持续改进,可提高带教质量,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顺利开展。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学校及医院教学资源,对临床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进行教学、培训,通过对教学前后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比较,发现教学后各项考核指标明显得到提高。PDCA循环模式用于临床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Medical Intern by Using the Model of PDCA Cycle
GE Ming1,LIU Liang1,LI Feng-zhu1,XU Bo-yin2
(1.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 Office,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01,China;
2.Infection Management Office,Nan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Nantong,Jiangsu 226001,China)
作者:吕开阳 白玉树 叶华茂 徐正梅 沈洪兴 赵志青 景在平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实验设计:在实验开始之前,完善教育计划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组成立,课程及培训内容设定及学员考核、课程评价方法等。对照组学员正常参加为时2周的烧伤科轮转实习,包括参加急诊、病房日常工作及科室讲课等,科室轮转过程中,带教教员负责讲授部分与灾难医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①成批伤员的伤情快速评估;②大批量伤员的医疗处理原则;③抗休克的急救治疗;④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大面积烧伤处理;⑤化学烧伤的伤情评估及急救处理;⑥吸入性损伤的伤情评估及急救处理;⑦灾难条件下医学后勤补给及设备需求;⑧灾难救援必需药品及其使用方法。实验组学员在进入烧伤科实习之前半年,向教学组留下手机号码,随时联系,在随后的3个月内跟随带教教员参加3次大面积烧伤伤员的早期救治,以实际抢救案例进行现场讲解及操作,学习内容范围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学员分别在获知入选实验当天(课前考核)、轮转或最后一次参加大面积烧伤抢救结束后3个月接受考核(课后3个月考核),此时间点对实验组学员同时进行课程评价考核。考核试卷设计:课前考核时试卷(百分制)包括15个单选题、15个多选题和2个问答题。课后3个月考核试卷难度及题型分布同前,具体题目完全不同。考核的内容包括上述带教教员负责讲授的灾难医学相关知识。课程评价试卷主要包括5道题目:①教学内容选择情况;②教学组织完善情况;③现场教员的教学能力;④此类教学的必要性程度;⑤与科室轮转及理论教学相比,真正学到额外知识情况。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对每道题进行答案设计,学员只需在1至5分中选择符合自己评价的某个数字打钩即可完成评价。所有试卷由同一名教员按统一答案批卷及计分。统计学处理:各组性别以男性百分比表示,正态分布连续性变量以均数士标准差(x珋±s)统计描述,以t检验进行均数比较;构成比差异以χ2检验。所有统计学检验以SPSS11.0forWindows软件实现,皆为双尾,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共有16人参加此次教学实验,皆为学校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对照组、实验组各8人。组间的性别分配及年龄皆无差异,具体情况。两组学员在各自的课前考核成绩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学员3个月内皆完成3次大面积烧伤伤员的早期救治任务,课后3个月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对实验组学员的课程评价结果发现,学员对该种教学方式认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真正学到额外知识情况、教学的必要性、教员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完善。灾难医学救援的对象往往是大规模的人群,灾难救援工作侧重于院外救护与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除医学问题外,还包含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但对临床医学生而言,需要重点掌握的还是临床急救处理相关知识及技术。烧伤事件是和平时期常见的灾难事件,烧伤救治可以并且应该为灾难医学培训发挥重要作用。烧伤专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和培训要显著高于其他专科。严重烧伤救治涉及水电解质平衡、创面处理、营养、感染、各种脏器并发症等军事临床医学的所有领域,常常需要联合院内骨科、脑外科、普通外科、急诊科、麻醉科、影像科及其它相关科室,共同完成伤员的综合救治,对医学生进行烧伤专业的课程讲解和临床带教,有助于提高其灾难医学的临床救治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
长海医院烧伤科在2005“麦莎”台风引起成批化学烧伤[5]、2008年842公交车爆燃事故、2009彭浦新村煤气爆炸事故和树浦路“世博工程”煤气爆炸事故、2010闸北区敬老院火灾事故和2010年上海市胶州路11•15火灾伤病员救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成批烧伤救治的组织和临床救治经验;并且在院内协调和多学科支持的基础上,对成批烧伤救治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培训积累了一定经验。长海医院烧伤科已于2008年被选为建成上海市烧伤急救中心,这为提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灾难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本研究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急救现场,相当于模拟的灾难医学急救现场,可以一定程度的模拟灾难条件下的现场急救情况,包括成批伤员的伤情快速评估、大批量伤员的医疗处理原则、抗休克的急救程序、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大面积烧伤处理、化学烧伤的伤情评估及急救处理、吸入性损伤的伤情评估及急救处理、灾难条件下医疗设备需求及必需药品使用等方面。本实验研究发现,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在课前对灾难医学相关的知识并没有差异的前提下(P>0.05),经过不同的培训过程后,接受现场教学的实验组对灾难医学急救技术掌握的更为牢固(P<0.05)。经进一步访谈后,学员对此现象归因于现场教学的紧迫感及动手操作机会使他们更能设身置地的考虑灾难情况下的救援过程及需求,在现场教学时,救援知识的不熟练及强烈渴求感,激发了课后的自我学习兴趣及动力。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可保持一定的自我学习过程。有研究指出,经历急诊科轮转的住院医生能更好地处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件[6],这较好的支持本研究结果。本研究证明急救现场模拟教学,尤其是让学员参加与灾难医学救援直接相关的急救活动,可以明显提高学员的灾难医学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这提示我们,在缺乏系统性的灾难医学教育体系情况下,加大医学生的急救相关科室轮转及各种抢救实习,是一种可行的、长效的灾难医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检验科 临床科室 沟通 意义
中图分类号:K8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种类越来越多,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检验科已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像人们传统常说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验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格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
检验科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娴熟的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对各种标本进行仔细和正确的检验分析,为临床提供准确无误的实验依据。为此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经常存在误解和矛盾,由于检验人员的临床知识较薄弱,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工作又知之甚少,双方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不理想,从申请单的填写到标本的收送,从检验报告的发出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检验结果的参考范围等,双方常常意见不同。还有尽管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在检验科,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到患者受检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检测时间的控制及标本的保存运送等,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都待于与临床沟通。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经常保持沟通和联系是必不可少,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院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进行“相互沟通”有两年多时间了,刚开始面临许多困难,难以得到临床的理解,但随着沟通时间次数的加大,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矛盾越来越少,现将我科与临床沟通情况作如下介绍:
1、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临床医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是强调检验科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检验医学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理论知识,要多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工作,参加临床病例讨论及查房,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展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增加检验人员的临床实践经验,提高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地位。
2、加强与临床日常工作中的沟通
积极主动到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要,什么样的疾病需要检测什么样的项目,检验人员要与临床沟通,一个病人需要做什么检验项目,往往由负责的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但有时临床医生对某些检测项目的评价指标还不十分熟悉,从而影响对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有时往往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验,造成了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工作中如果发现特别异常的结果和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必须及时电话或当面通知临床医生,耐心细致地回答临床医生和病人提出的疑问。
3、对临床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检验相关知识的演讲
请医院医教科组织全体临床医护和检验人员座谈会,检验科负责演讲,演讲的内容有:
3.1 标本的采集因临床疾病种类繁多,表现复杂,标本采集和送检形式多样,因此,如何按要求留取标本极为重要,否则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3.2 新仪器、新项目的推广应用
检验科在引进新设备、新项目前,应认真听取临床科室意见,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待项目引进后,首先要求本科人员学好用好仪器,然后举办专题讲座,请上级医院专家或本科室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给临床医师讲课,在项目运用过程中再征求临床医生意见,使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发挥其最大优势。
3.3 开展质量控制情况
就检验工作人员而言,不能仪器做出什么结果,就机械地报告什么结果,应根据质量控制情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后,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介绍日常工作的全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中、后每一个环节,参加省室间质评,公布临床检验中心每年对我科质控考核成绩,并在全省、全市的成绩排位。
3.4 创办《检验与临床》期刊
介绍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实用及其前景,所开展的实验项目的技术要求、参考值、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
4、听取医护人员意见,请专科医生讲课
检验科对临床上提出的各种疑问,要进行总结和改进,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对这方面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改进,即使不是检验科的问题,也不可将其有关问题暴露在病人面前,防止矛盾的激化。请专科医生给检验人员讲课,丰富检验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培养检验人员把所检测的结果指导性的应用于临床诊疗的能力,尤其对检测中出现的异常结果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5、处理好工作中的抱怨
遇到病人对化验结果提出疑问时,不要紧张,也不要匆忙下结论,切不可说“不可能错”,“了一辈子,不会做个化验?”“让大夫看吧,我做的就这样”等等,这种情况可以先安慰一下病人,可以说“您先别着急,让我看看。”“您稍等,我帮您找原因”等,要求我们检验工作人员要转变服务理念,一旦发现是检验工作失误造成结果不准确,应该马上诚恳地道歉,必要时重新做一次检验。虽然这类检验没有对病人造成实质性的损害,但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检验科工作人员受到患者抱怨时应做到语言文明、热情大方、不厌其烦、耐心细致为患者解决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真心关心病人,从检验标本的采集到取结果的耐心解释等方面热情为病人服务,让你的微笑成为沟通医患关系的纽带。
6、对临床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整改
总结与整改对检验科内部建设、工作改进、质量提高均有较大利益,发扬自身成绩,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临床离不开检验,检验服务于临床,检验科向院长、医务科、医教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提出建议,证明检验与临床相关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检验与临床相互沟通”在临床上的应用作用和意义。本着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研究加强检验与临床科室沟通的内容方式,将会极大地提高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更好服务于临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现在,我院检验科的经济效益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医疗纠纷也明显减少,因此加强双方的紧密结合、沟通、对话,十分有意义,是使整体医疗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