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线开放课程方案范文

在线开放课程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开放课程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线开放课程方案

第1篇:在线开放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在线开放课程;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同步发展,教育行业也产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在教育文化、教育形态、教学理念等领域均受到信息技术的深度影响,“互联网+教育”已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中的新方向。在该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应运而生,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保障了教育公平,而且提升了教育质量。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一门面向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因该学科课程涉及领域较多,知识点相互交叉,具有认知性强、知识点繁多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1]。基于此,学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不仅克服了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从时间、空间领域中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机会,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取得较好效果。

1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探索

1.1在线开放课程前期工作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局限于素材的设计、制作工具的选择,更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前,需立足于教学知识点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将课程中关键知识点、技能、实践原理等重新整合、分类归纳整理,保障在线课程知识的全面性及技能的针对性[2]。基于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岗位技能需求、工作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应变片对物体质量的检测、氧气测试仪的安装与使用、霍尔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光纤传感器的调节与使用是岗位领域中较为重要且常用的知识点,在该些知识要点的教学中,深化了教学内容的开发、制作。为了进一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不断寻求与各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实地考察各个传感器的实际应用环境,在掌握传感器工作状态、安装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将现场数据、环境、实际操作过程等内容进行拍摄,与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等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制作成相应的动画或视频,纳入教学,作为实际案例素材。

1.2教学安排

1.2.1课前导入课前需将教学内容通过以短视频、微课、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学中基本内容、知识要点等方面的整体性认知,明确教学任务目标,让学生能够借助学习平台、电子教材等资源进行课前自主学习[3]。

1.2.2课堂教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中,可融合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基于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开展小组式教学,每组实施组长轮流制,优化组内学员的分工,并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由小组团队共同完成对各类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各小组成员可通过平台进行演示,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待小组讨论结束后,再通过短视频、微课等资源进行知识要点的强化和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实践技能,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4]。

1.2.3课后学习教师完成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后,需借助网络平台实施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在线开放平台。将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并对教学资源进行唯一编号,并将其二维码粘贴在各教室、实训室中,便于学生扫码后进行观看,使其不受任何地点的限制,反复研习、强化知识要点和技能,完成对知识要点的学习和总结[5]。小组长可将设计方案、报告总结等内容,上传至教育在线平台,实现教学数据资源共享。

1.2.4建设传感器应用专题网站通过网站的功能模块,组织学生使用该网站提供的资源,可通过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打造模块建设、主题建设,收集国内外高校关于传感器课程的精品教学资源,将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知识的重构,提升学生对该专题知识的整体性认知,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6]。如设计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等,并整理不同类型传感器在不同领域中的典型运用,提升学生对传感器的整体认知,缩短实际生产与教学之间的距离。

2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

2.1板块教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是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之一,在线平台教学模式的开展中,需做好常规教学与在线平台教学的融会贯通,以最大程度发挥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优势[7-8]。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渠道,通过留言、班级群等渠道,收集学生对在线平台教育内容的反馈,提升教学质量。另外,教学中基于该课程的板块化教学内容,开展不同板块的案例教学。例如,在光电检测方面,需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工作运转原理、特点等,并通过光电传感器在各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专题网站的学习拓展;并在动态教学模块中,了解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应用现状,并对光电传感器的不同类型、品牌、特性等方面差异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课程模块的学习,消化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也可通过自主学习专题网站来拓展学习任务、总结学习报告等,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光电传感器如何替代以及替代后优劣势的对比等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核心观点。

2.2优化教学管理

在线课程教学中,需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管理模式,确保课程建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课程质量。因此,需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培训,保障线上线下教学的互补,并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优化教学管理方法,学习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方法,整合公共教育服务功能,组建优质的教学服务体系,以便为教师提供及时性的帮助。为进一步确保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需基于国家政策要求,主动承担教学质量保障义务,制定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学习支持、技术支持、质量监督体系,规范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基于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质量标准、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确保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制定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3在线课堂教学的应用展望

3.1构建一体化教材

充分意识到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互联网教学资源和课程教材深度融合,建设互联网教学服务和云平台有机融合的数字课程,满足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课程教学的发展。

3.2建立区域联盟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资源管理方面相对封闭,开放、共享、合作理念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优质资源共享、公平教育的教学目标尚未实现。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推进课程共享方面的作用,并积极引导各企业参与,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理念,各高职院校需建立自己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增加课程数量,提升课程质量,建立区域联盟合作发展机制,使其在未来竞争中占领最高点。

3.3打造虚拟教学资源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全景、增强现实、视频等资源,采用三维形式展现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通过模型交互等方式,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第2篇:在线开放课程方案范文

2016年冬至,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响起,重度雾霾再度笼罩京城,全市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北京二中利用4G网络直播教室向学生们进行网络授课;北京第五十中学分校利用“物联网+”模式对学生进行网络辅导;北京市通州区则充分利用正在试点的“智慧学伴”平台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和辅导……全市师生利用丰富的信息平台开展着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极端天气的出现,让我们心情沉痛。应对雾霾,停课不停学,体现了北京市教育治理观念的转变。北京市教委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教育的“靶向治疗”,打出了“五个超越”的教改牌,即超越课改、课堂、课程、资源、考试的边界,为学生和教师搭建开放性的学习和实践空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来,北京市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理念、全球化的视野,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2009年以来,北京市推进了3批共100所数字校园实验校,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全新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新的教育生态,提升教学质量。2014年,北京市教委启动北京数字学校建设,通过网络和电视平台为全市学生和家长免费提供数字化名师课程资源和网络学习空间,并推出多种在线教育服务项目。2015年,北京市教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构建开放的教与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京新中考方案也提出将学生活动考核纳入中考原始成绩。2016年,继“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之后,北京市教委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计划,创新教师研修供给服务,为教师提供精准支持。2016年11月,为积极应对新中考方案,弥补区域间、校际间、学科间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短板,北京市率先在通州区试点启动“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利用互联网让优质教师服务跨越学校和区域边界。

一直以来,北京市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变革”为基本理念,在教育政策、考试评价、课程、教学、教育服务及资源配置等各个关键环节发力,实现基础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改革成果惠及首都人民。

第3篇:在线开放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课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实践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161-03

1 研究背景

《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组经过“走出去”到企业调研、将企业专家“请进来”探讨和论证、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勇于探索和改革,提出了基于“6Z6C”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即6个零距离6个转换(6Zero6Change),如图1所示;设计了基于“1H3S2A”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其内涵为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校企合作共建一个硬件平台(1H),合作配置三类软件(3S),从两方面使用好实训基地(2A),积累凝练了比较成熟的课程设计思路。

研究本课程建设,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再调研、进修学习。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工作岗位的能力、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制定项目考核标准,全方位、多层次渗透职业性;另一方面以实际项目为背景,基于工作过程,真题实做,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加以提炼,序化,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实际技能。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注重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设计,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针对毕业生可能面向的不同的潜在的就业岗位,如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信息化管理等,按照“分解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能力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采取“项目案例”式组织教学。“项目案例”均由合作单位共同参与制订,每一个项目均按照“项目描述知识准备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步骤实训结果验证实训项目考核小结点评相关学习资源”的模式来组织,多数任务在实训室或企业现场讲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注重课程的针对性。结合国家、社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注重当前信息类产业的特点,一方面紧扣国家职业资格认定的相关内容,同时加强与华三、锐捷等知名厂商的认证体系结合,将其职业资格认证与企业培训课程引入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拘泥于国家与厂商的认证内容,而是结合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借助课程置换、拓展教学等办法对其内容进行取舍,使得我们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3)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借鉴社会培训、认证的先进经验,开发立体化的自主学习教学资源,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放式实训平台、在线网络课程、论坛等技术手段,设计实现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3 研究基本内容和效果

《网络组建与维护》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综合实训课程[1]。课程建设研究内容主要基于示范性建设时期提出的“6Z6C”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围绕“1H3S2A”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课程设计思路,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通过市场、企业、行业的最新需求进行再调研,进一步明确岗位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案例、细化工作任务,以集中课程训练为主、在线学习为辅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的全面提高。通过行业标准与实训项目标准相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真实项目相结合以及校内实训基地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相结合的原则甄选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和制定考核标准,实现课程建设的职业化、技能化和标准化。

课程建设围绕五部分的技能点展开,本课程共五个单元,分别是局域网组建技术基础、WINDOWS 2000、Linux组网技术、网络设备配置、局域网管理维护。共抽取了20个工作任务。

本课程采取“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以集中课程训练的方式来进行。

教学安排一般为集中两周,60学时。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采用引入真实或模拟的项目案例,按照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主要以小组协作方式来进行,通过实践研究,课程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效果。

(1)突破了设备配置实验、校内实训基地网和实训平台的物理局限性。完善课程实训平台建设,依托校园网和SSL VPN技术,在校园网出口部署Array 3000一款VPN设备,师生可以依据账号安全、方便地访问校内资源和校内实训平台,把实验平台安全延伸,使学生可以虚拟化、开放式、全天候的申请配置设备和进行Web组网实验,做到“开放、兼容”管理已建成的lamp远程实验平台[2]。

SSL VPN 是采用 SSL 技术的一种 VPN 产品,适用于 Client to Site 的安全接入方式。SSL技术是位于 TCP 之上的协议,具有数字证书身份验证,数据加密等安全手段。在实现 VPN访问内部应用时主要采用 Proxy 、Application Traslation 、Network Extension 等技术手段实现。用户通过 SSL VPN 访问内部应用系统,必须先用 HTTPS 协议登录到 SSL VPN 网关提供的 SSL VPN 门户站点,我们称之为 Virtual Site,Array 的 SPX 系列单台设备可以配置多个 Virtual Site ,具体数量视 license 而定。

部署后校园网拓扑如图2所示:

通过以上设备的部署,不管电信用户还是教育网用户在访问学院门户网站以及其他web应用都比较快捷。同时也解决了其他非校园网用户(不在学校家属区居住的教职工、出差在外的教职工、假期的学生)访问校内资源的问题。他们通过登陆VPN网关依据SSL的加密隧道可以快速访问校内应用,既方便快捷又安全。

(2)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我国IT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分析,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根据网络行业、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提炼20个典型工作任务,从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施工方案设计、Windows 2000及2003服务器的配置、Linux服务器的搭建和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等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懂网、建网、用网和管网的综合能力。如图3所示。

在课程案例化研究过程中,直接参与学院信息中心网络设备Linux管理系统建设和综合服务中心的网络规划与调试工作,提炼教学案例1个,抽取典型工作任务3个。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Linux校园网设备管理服务拓扑如图4所示。

(3)教学案例更加实用。《网络组建和维护案例教程》紧扣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关于课程建设的基本精神,课程的建设,进一步精选了实用组网及维护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校企合作,把实际公司项目与课程内容融通结合;在具体操作上,老师为辅,学生转换为企业员工,通过真题实做,从组建网络的技术要求和岗位能力出发,通过完成案例(公司项目)的目标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组建和维护网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2011年项目组成员带领学生分别完成了学院财务收费和新生报到专网的改造,提炼网络规划和方案设计真实教学案例各1个,综合布线、施工管理和用户培训等典型工作任务抽取3个。

2012年项目负责人带领学生完成了甘肃陇南某乡镇数字化乡镇的网络改造,提炼网络规划和设计方案教学案例1个,综合布线、设备调试和互联、网络策略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3个。

2013年项目组成员、信息中心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流量控制和网络认证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工作,随着校园网应用增加及用户越来越高的上网体验需求,导致校园网出口压力十分巨大。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有效办公带宽,此次改造的流控系统实施了基于桥模式的IP带宽控制策略,策略控制了P2P、BT、迅雷下载及暴风影音等大流量的数据应用。系统实时统计功能全面,可以做到实时统计出口流量、楼宇流量及在线主机应用等。通过主持项目建设,将真实项目转化为真实网络管理与维护教学案例1个,提炼流量管理、策略配置、特征识别和网络认证等典型工作任务4个。

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将真实案例教学化处理,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案例更加实际具体,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课程活力。

(4)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得到增强。一是加强行业标准与实训项目标准的结合,按照网络工作人员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软件水平考试、行业企业认证所必需的知识(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制订课程标准,采取项目标准式教学模式,开发实训项目子标准和实训项目卡,组织实训教学。二是注重校内实训基地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为了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开发基于校园网的在线实训平台,构建网络自主学习课程,使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3]。

课程建设组成员依据标准,重新修订了《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标准》,增设网络安全考核细则,增加网络安全取证要求。2011―2013年,该门课程完成行业认证取证(趋势科技信息安全专员)和锐捷网络工程师取证共300人次,取证率达93%。

项目组成员带领学生参与完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网和在线实训平台建设,提炼网站管理与设计、Windows 2000服务器额配置真实教学案例2个。

(5)突破学习方法单一、沟通渠道不畅通、资源更新不及时的难题。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在BlackBoard学习平台上,建设《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络课程,设置师生交流论坛、实现在线交流和答疑、远程教学和在线测试;建设课程知识库,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和行业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知识和岗位能力要求。课程网址:http:///webapps/login/

4 创新与总结

《网络组建与维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较以前版本有如下优点: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确定课程设计目标,体现课程职业性。

通过深入企业(如锐捷网络、H3C、甘肃教育网络、甘肃万维、甘肃海腾、上海威讯)进行调研、进修学习、挂职锻炼,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课程组成员,充分剖析市场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针对工作岗位要求和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通过每一个项目完成过程,通过企业认证标准作为课程考核手段,从多方位、多层次渗透了课程的职业性。

(2)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学以致用,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课程实践性。

从企业引入真实的项目加以提炼,融入职业态度、素质的教育,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实际技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深度和广度上层次递进,以真实性促进实践性。

(3)根植企业,面向行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用职业人的标准来衡量,强调能力培养,注重开放性。

合作开放,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保持内容标准不断更新,将职业素质、职场文化融入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态度,提升职业能力;自主创新开发blackboard在线学习平台,平台与精品课程网站、实训网站完美结合,课程立体化资源更丰富。学习方式开放,利用Bb在线学习平台,本课程的教学可通过网上在线教学;实训开放,实训室对专业学生实施开放,专门的试验平台可通过远程实训。开放性可保证学生按需学习和自主学习,增强持续学习能力。

(4)过程考核,专业认证,采用社会化评测机制,确保质量保障的公平公正。

多样化的过程考核,特别是项目标准及运行卡的实施,注重细节,注重过程;专业认证方式,是一种社会化的评测机制,更贴近于实际。

通过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能保持课程内容标准不断更新,将职业素质、职场文化融入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态度,提升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践、课外拓展、自主学习、生产性实训、项目实战等,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深度和广度上层次递进,以真实性促进技能提高。因此《网络组件与维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进一步甄选了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思路、设计教学案例、开发课程资源和完善课程考核标准,是“1H3S2A”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最佳化实践,是“6Z6C”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东,梅,姜惠民,等.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J].职教论坛,2010(32):34-36.

第4篇:在线开放课程方案范文

摘要:面向社会需求,以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本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引入,建立师生互动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混合教学;线上线下;交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80-02

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日趋成熟,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在我国迅速发展。网络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备受推荐,成为广大师生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结合网络授课,基于《交通工程导论》课程,搭建混合教学平台,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创新地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混合教学模式的界定

混合教学模式是基于多种理论指导,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它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1]。

混合教学模式可结合课堂面授和网上教学的优点。课堂教学以“教为主”,网络教学强调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显示老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种方式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课后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混合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注重课堂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互补,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当前网络教学可视化、面对面沟通的优势,将集中的课堂教学部分转移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学生可利用业余的零散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同时,混合教学模式改善了传统的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混合教学环境搭建

混合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2]。硬件环境包括教学环境的准备,涉及教室和教室内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校园网建设、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安装,以及平台的管理和维护。软件环境包括课程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资源搜集、开放教学空间搭建、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制作、课程习题库建设等。软件环境主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平台,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硬件教学环境提供基本的教学设施,软件教学环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混合教学模式中软件教学环境的搭建是其与普通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

三、混合教学课程规划

对《交通工程导论》课程而言,应站在国际化交通大舞台的前沿,进行课程改革方案设计,充分融合当今各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课程应紧密结合交通背景和课程拟解决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交通需求措施的实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道路网规划等问题[3]。

目前教学大纲中,《交通工程导论》课程为60学时,每周4学时。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后,增加线上教学的课时量。参考其他专业和学校的教学模式设计,拟安排线下教学30学时,线下教学模式20学时,增加课程设计环节10学时。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交通参与者行为特性、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分析、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停车设施规划、交通安全、交通环境和道路景观设计、交通仿真等主干课堂。

四、课程教学方式设计

线上教学方式采用目前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开放课程[4,5],包括微课、视频公开课(Open talks)、TED、课件(Courseware)、MIT OCW、在线课程、网络课程(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学术交流资料(Conference,Lecture)等。授课老师针对某些课程或知识点,制作视频课程,上传到指定的网络教学平台。此外,开发网络互动平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增加了交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诸如“实时通讯”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线下教学方式:针对某些特定的知识点,以文字、幻灯片、音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具体、详细地展现和讲解;然后以案例的形式巩固和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如《交通工程导论》中的交通流知识点,可以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交通波的传播过程;交通规划内容可以用案例的方式,详细讲解四阶段交通规划法的应用。

课程教学活动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在线活动包括在线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线下教学包括课堂活动,如课堂讲解、讨论、答疑、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以及室外的实验室、现场教学,如实验室操作、训练、观摩、调研等。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可依据下述原则来进行:

1.线上线下混合讲授,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线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式教学,以知识的系统讲授为主。线上学习以学生自主看视频为主,学生自主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在此种方式下,课前预习、课程测试和作业以在线形式完成,包括在线、在线讨论、在线作业和在线博客的方式。而课堂讲授仍以传统的教室授课的形式展开。线上和线下教学遵循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需考虑到线上教学的比例和内容;拟定教学大纲必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2.在线讲授,定期辅导的方式。线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授类似,学生在互动网络平台上进行系统知识学习,以课为主。线上辅导针对知识内容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与辅导。在线讲授的关键环节在于针对特定知识点,制作图文并茂、音视频合一的课件,如视频、PPT等,详细讲解可提升效率。在线讲授与课堂授课的不同点在于:课堂授课是系统学习,针对全体学生,需注重知识的普适性;而在线讲授需针对具体知识点,注意特定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可借助于各种定性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实现有效“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辅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学习兴趣,主动提问,及时沟通,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混合教学课程的评价和考核

混合教学课程的评价分三方面。教学资源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资料的完备性、丰富性、前沿性、开放性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反馈。教学效果评估:考核课堂教学效果和在线学习效果,增加在线学习效果的权重,将线上问答、视频学习、线上交流纳入到考核指标中。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估:由第三方介入,聘请本专业的教授组成督导团,随时参与到课程教学环节中,通过随堂听课、参与线上互动、与学生交谈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

考核综合多种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笔试成绩外,线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作品的展现形式、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此外,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将加入到考核中。三种成绩的权重需要通过调查,慎重确定。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评估,分析混合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学方案,反馈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互动教学平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可以实时通讯的公开开放的沟通方式,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为媒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教学效果,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4(144):63-65.

[3]李岩,陈宽民,王建军等.科研创新型与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13,(39):271-272.

[4]吴长伟,陈静,邓红,等.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3):57-59.

[5]潘文涛.基于网络资源的混合教学模式行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8(235):49-51.

收稿日期:2016-11-28

第5篇:在线开放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

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在全国各大院校开设植物资源学课程基础上,适应林业行业“发展林下经济”而开设的具有林业行业特色的本科生课程。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是一门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下种植业、采集业、森林旅游业等的课程。林下,主要指树林中林冠以下的相对有限的空间。林业行业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是发展林下林菌、林药的种植业。广义的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1-5]。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总结,为基于课程学习中心和翻转课堂的东北林业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教学设计的依据

2017年,全国首个“林下经济”博士点学科在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主要研究方向分为林下动植物资源高效培育、食用菌资源抚育及利用、林下资源活性成分及深加工利用,依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定义以及相关博士点研究方向,林下经济资源利用主要是发展林下林菌、林药的种植及其利用,涉及较多的是非木质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经济植物学的含义[6-14]如表1所示。表1可为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种类等提供参考。

1.2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的教学实践

依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定义和表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为林药、林农药、林果、林菜、林菌、林精油、林油脂、林树脂、林树胶、林纤维、林色素、林淀粉、林鞣料、林草、林花等15类,每一类细化为林下、林中、林上等3小类。主要参考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编写的《中国植物志》讲授资源植物的植物学名、科、属、主要利用部位形态特征、资源分布与生境等,吉林农业大学杨利民主编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资源学》的植物资源分类、张以山等的《林下经济概论》讲授,如林药资源利用、林果资源利用等。

2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课程论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第4学期开课,第5学期学生将接触到更多专业课,专业性和实践性增强。第4学期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利用自己4学期所学知识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来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需要写申请项目的申请书,设计实验方案等。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学科归属植物资源学(经济植物学)学科,所以课程教学可以参考植物资源学和经济植物学课程教学。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植物学课程采用了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15]。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应用性较强,比较适合锻炼学生写课程论文,来增强自己实践能力。第4学期,学生具备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能力,依据课程内容锻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是比较合适时机。能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学生需要在文字表达、方案设计方面加强练习。第4学期依据课程内容锻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对学生大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也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2.2课程论文教学实践

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工具查阅文献,撰写课程论文,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国际视野、沟通、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论文,不占用教学学时,单独组织。题目自拟,以林药、林果、林菜等一种资源植物为例,综述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研究,结合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林学专业特点(如森林植物资源等),谈谈你对林下经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如林药种植模式案例分析等或科研项目综合性实验方案设计等)。

3理论联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与实践

3.1开放实验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能力培养的依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资源学课程在森林旅游、林学、林产化工等林学院、创新学院、农学院相关专业开设。将最新的学科动态及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先进性[16]。开放实践性教学在其他大学植物资源学课程均有体现[17-19]。

3.2开放实验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通过开放实验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验等(不占用教学学时,单独组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实验仪器获取数据,提取信息,具有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等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主要是设计综合性实验,锻炼学生利用自己学的理论知识去设计解决实践中的科研实验项目问题,为生产实践服务。自己设计,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到实验室验证,可以预约,老师给予指导。验证性实验,已经在课程学习中心都有,课程学习中心有实验关键步骤的微视频(1-3min)、学生开放实验照片,供学生网上在线学习。分层次教学,感兴趣的学生就看一下,不做硬性要求,愿意实践一下就预约去实验室体验一下。开放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学生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每个人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依据理论课程,增加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能力,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考核学生设计科研项目能力,还有网络在线学习能力,可以在闭卷考试体现,加强这方面的应用题。理论课也一样能培养学生能力,现在互联网发达,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累积实践经验。开放实验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利用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尤其是综合性科研项目设计中的一个体验机会,闭卷考试时侧重原理应用和方案设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大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板书辅助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讲解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课程论文、开放实验等教学环节共同实施。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点和优势,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百花齐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以山,曹建华.林下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全国林下经济实践百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3]李荣和,于景华.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新模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4]王海英.课程学习中心网络资源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24):162-163.

[5]王海英.课程学习中心在线学习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6,43(13):282-284.

[6]胡延杰.非木质林产品认证[J].森林与人类,2016(3):136.

[7]WickensGE,王维荣.什么是经济植物学[J].世界科学,1991(7):18-21.

[8]杨利民.植物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9]杨雨晴,万志芳.黑龙江省发展林下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6(6):17-21.

[10]王孟生.浅谈如何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17(1):119.

[11]梁珍海.新时期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7(1):83-84.

[12]张玉柱.黑龙江省林下经济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5(12):101-102,104.

[13]黑龙江省院士工作办公室.2013年院士龙江行暨林下经济发展咨询会在伊举行[J].中国国情国力,2013(9):2.

[14]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3):36-38.

[15]贺康宁,赵云杰.进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水土保持经济植物学”教学改革尝试[J].中国林业教育,2000,18(1):48-49.

[16]蔡靖,张文辉.“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4):73-76.

[17]任玉锋,魏玉清,周立彪.“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应用于植物资源学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5(16):194-195.

[18]黄宝康,秦路平,张宏,等.《野生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0(6):1169-1172.

第6篇:在线开放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网络资源;教学改革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公共可访问的教育资源,给教育者提供全球化的教育资源,帮助其改进课程内容,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注意。外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多方面的护理学知识,而且越来越需要新的和更好的教学方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医学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的开展,我们在此基础上,利用强大的交互性,通过实时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应用于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外科护理学慕课的时间跨度为6个月,内容包括阅读材料、视频讲座和多种选择问题,其特点是由教师指导的课程与考试、作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较低的成本缩小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差距,如果学习者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来确定,鼓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加在线讨论,以反馈和分享他们学习的知识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2006名,其中男生556人,女生1450人。所有护生对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表示能够严格按照研究方案完成培训。2.研究方法(1)教学改革方法。参与了此次学习,当他们登录“在线课堂”,并且至少访问了一个学习模块(视频课程或作业)时,参与者均完成了我们的在线课程调查。平均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有回答“我学到了一些在我的课程中使用的东西”。我们继续评估这门课程对他们的专业教育和实践的影响,并给以更细节的网络问卷调查。这次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流行病学、预防医学、诊断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6级护理专业2006名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共发放问卷2006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分3个部分,分别为学生一般资料、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教学改革的看法、对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关于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看法,其中有90%的同学很喜欢这种学习方法,80%的同学获得了该学科的知识,75%的同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并且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87%的同学拓展了专业网络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研究讨论

在为期6个月的在线课程之后,参加实验的同学们都提高了外科护理学知识,并且提高了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在2006名学生中,有超过90%的同学表示,他们改善了对外科护理学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认识,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提高了他们对相关基础课程的联系。完成这门课程的学生中,大多数人(89%)表示,他们获得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这表明,以适当的教学基础设计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可以改善学习效果而从中受益。通过增加与网参与者的互动,充分地认识到改变一个人的知识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她们的实践或行为。不过,当前研究尚存一个局限,由于我们的数据是基于自我评估而非客观测量的,因此,无法准确地调查课程参与者的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能更多是对结果的客观评估,比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对护生职业生涯的影响。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和临床医院,仍然是护理学的支柱。外科护理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影响了很多的护生的职业定位。过去十年技术的进步,为医学专业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在线教育,尤其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力,也作为学生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并让学生们认识和掌握了相关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法和指导方针,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一个在线教育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论位置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参加课程。然而,这些在线资源和课程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调查。为了提高我们的调查的价值,在学生完成整个课程的过程中及结束之后,我们将所有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参与的学生。基于目前的研究设计,抽样偏差可能并不一定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正如之前所解释的那样,但是,回忆偏差,尤其是在理论上,反应偏差可能会对我们调查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设计中,我们无法控制调查的数据受选择偏差的影响,然而,调查参与者和课程参与者并没有显著差异。鉴于调查参与者和课程参与者在年龄、性别和完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目前的研究有效性对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支撑的。

第7篇:在线开放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个性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与改革一直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每年都有相关的全国性和地域性的研讨会议举行。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已经非零起点,但有较大差异,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专业区别较大,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识各异。同时,用人单位对新员工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计算机教育系统缺乏针对性,未能达到预期的成效[1]。因此,针对学生的兴趣、专业、层次等来调整和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已成为必然。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整体思路

以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探讨如何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促进个体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建立促进学生专业与个性发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

面向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大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专业应用需求;然后通过深入研究和充分讨论,确立分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分层次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大力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讨,构建适合个性化教育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建设。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2.1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首先,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对大学生进入课程学习前的学习基础与兴趣进行调查和分析[2],主要对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进行调查,从学习和应用两方面分析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大学新生计算机水平的“非零起点”并不等于有了“好起点”,懂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并不意味着具有了良好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基础。调研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益参考,便于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次、个性化教学。

为了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课程的个性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包括在校生、毕业生、专业教师、用人单位等各个方面,综合这些信息得到最终的结论,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提供依据。

2.2确立分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我们结合各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实际,以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导,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并确定与此课程体系配套的改革方案。

以湖南商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例,课程体系设置为“2+X”模式,对应于3门课程,分别是:

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中的信息存储、计算机系统组成、典型的PC操作、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和PowerPoint文稿演示软件等。

2) 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基础、局域网组成、Internet基础、Internet网络连接、浏览器的设置与使用、邮件管理、文件传输与工具使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常用网络工具软件介绍等。

3) 面向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按经管类专业、会计类专业、文法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开设不同课程。具体为:经管类专业开设Excel高级应用课程,会计类专业开设Access及应用课程,文法类专业开设常用工具软件课程,艺术类专业开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

同时,形成了与此课程体系改革方案配套的方案,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方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环境建设方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方案》和《开放性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等。

2.3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水平的测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需要[3-5]。分层次教学主要采用分级的形式进行,包括学生分级和教学目标分级制定两方面。

在学生分级上,为了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引导,学校主要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分级教学,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如果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我们根据学生入学摸底测试成绩和学生的申请,把学生按起点的高、中、低分为3个层次,依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分别实施教学。

在教学目标分级的制定上,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实把握用人单位对的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体现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精选教材,组织课程逻辑框架,加强实践训练环节。

2.4弹性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有导向作用,不合理的考核方式会极大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分级教学的成绩评定宜采取弹性原则,给教师一定范围的成绩评定权限。同时,对学生的考核不再以期末考试为唯一标准,而是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

例如,我们对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弹性考核评价尝试,将总评成绩分为期末考试(50%)、上机实验(30%,包括一次网页制作大实验和几个关键实验)、考勤与作业(15%)、创新与突出表现(5%)。通过这样一种弹性且细分的考核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把握更加准确,监控更加到位;也使得学生对于平时学习和实践更加重视,对于与专业、社会实践、生活相关的应用能力锻炼更加有自主性和针对性,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5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构建个性化网络教育环境,共享网络资源,进行开放、交互和协作式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辅导的交互性、实时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作业、在线实验、在线考试系统等。

网络教育平台的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根据学生的在线作业、在线实验、在线考试等的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数据挖掘,分析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不足。例如,通过在线作业和在线实验的成绩分析模块,可以获得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和各题的难度等,从而评价学生能力、教学效果、习题和试卷质量等,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包括调整教学重点、改善教学方法、选取试题等,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构建网上教学互动系统和评教系统,借助调查、互动和评教,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案等。

2.6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

教师向学生提供课程电子教案、免费第三方课件、开放工具软件、免费电子书籍与参考资料、相关课程练习与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等资源是必要的,而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让教学资源得以优化,做到因人而异。一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和自测的情况,挑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和使用;二是根据学生对教学资源访问情况,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网络教学服务。

学生在网络上获得资源,进行学习、实验、作业和考试的同时,也在服务器端留下了大量的访问数据和有用信息,对这些数据和信息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获取,可以指导教学和改善网站结构。学生登录网站以后,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根据其访问信息生成推荐课程、学习建议及辅导资料、推荐文章链接、个性化网站结构等,还可以将学生访问网络教学资源的情况与学生图书馆查询借阅信息、学生选课信息、学生考试成绩等进行整合后,进行更进一步的个性化教学资源推荐。

3结语

面向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有利于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其成果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扩展性。我们将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导下,以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把握专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继续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熊馨,张鹏. 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9(12):181-182.

[2] 何典. 大学新生计算机学习基础与兴趣的调查分析[J]. 计算机教育,2008(12):29-32.

[3] 赵丕锡,刘明才,王雁霞,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辽宁教育研究,2006(7):106-107.

第8篇:在线开放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在线教学;家具设计;教学模式;策略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从传统互联网空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继而再到云计算平台,短短数年间就使我们的知识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创造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新的工作方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其中的一个代表性事件就是2012年出现的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使得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知识获取渠道更加灵活与多样。作为工业设计学科重要的一个分支方向,家具设计专业的教学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利用在线课程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今后家具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1-2]。

1在线教学发展概述

1.1在线教学发展概况

从广义上说,在线教学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行为,她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丢弃讲台和桌椅”的束缚,从而通过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建立各种的形式和内容的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授课和学习[3-4]。在线教学不仅得益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技术层面的充分保障,也依赖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网上学习型论坛及各类在线教学培训平台而构建的理想的虚拟学习环境。在上世纪90年代,各种语言类网校、技能培训网站以其灵活、多元和广众的特点成为当时在校学生和广大互联网使用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成为了传统线下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可以看作是在线教学发展的雏形和早期形式[5]。进入新世纪,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为代表的各类在线教学资源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Udacity、Coursera、edx等知名的MOOC平台在全世界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线课程和用户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快速增长,形成了一股在线学习的热潮。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类在线教学模式和平台在强大的商业资本夹持下,如雨后春笋般以各种形式冒了出来,将知识通过网络传遍世界,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能通过网络学习到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尤其是在当下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在线教育逐渐开始摆脱固定的PC限制,在手机app移动终端和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中将长尾效应发挥到极致。综合来看,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线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知识获取方式更为便捷和灵活;二是可实现碎片化学习,尤其是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全天候学习成为可能;三是内容更加多元,丰富的教学内容提供者和平台支持让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

1.2基于MOOC基础的在线教学模式及发展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这一概念最早于2008年由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第1次提出。2012年以来,以Coursera等为代表的几家国际在线教学平台顺势推出并迅速发展了这一教学模式。从字面上看,MOOC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在线和开放。大规模: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教室面积的限制,即便是大课,也只能容纳几百个学生听讲,而MOOC课程则不需要担心物理空间的限制;在线:MOOC课程大部分的知识学习是在互联网上完成,不受时间的限制;开放:MOOC课程一旦上线,受众即面向全世界互联网用户[6]。随着对MOOC模式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MOOC其实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尤其是部分突出应用技术学习的高等职业学校脱离了自身办学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推行在线教学,完全舍弃相对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形式,一方面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在线教案的撰写,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另一方面学生在短时间内也很难适应,教学满意度等均不理想。因此,人们意识到,在线教育需要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并与之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基于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的混合教学模式逐渐开始盛行,如欧美的一些高校已经超越MOOC,在此基础之上,以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的模式开展线上课程学习与线下面对面的教学相结合。SPOC是教师将课程的相关学习素材通过网络平台,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线下进行自主学习,并在真实的课堂中讲解、考查和答疑,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对网络资源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不难看出,其实SPOC是MOOC的一种衍生版本,但相比较而言,SPOC有着更强的针对性,从SPOC的“小规模”和“私有”两个重要特性就可以看出,SPOC在使用对象上呈现出小众化和靶向性的特点。可以说,SPOC利用了MOOC资源辅助传统校园课堂教学,实现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今后在线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7-9]。

2家具设计专业特点及适用在线教学的可行性

从家具设计的专业属性而言,其专业教学遵循一般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框架,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家具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层面的设计师,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科学的逻辑思维和相应的职业技能。通过一系列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清家具设计的实质,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和程序的学习设计,从而加速从准设计师到专业设计从业人员的转化[10]。从家具设计的专业特点来看,该专业具有多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涉及艺术、技术、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该专业的教学方式所培养的学生其真正的设计能力是非常薄弱的,毕业生根本无法满足家具企业的需要,基本上就业后都需要在企业一线进行较长时间的“磨合”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产生以上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设计上似乎“完美无缺”,从若干的专业基础课程,到一系列的独立专业课程,甚至还有专业特色课程,看似做到了“面面俱到”,但线下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使这种培养方案存在的一定的先天缺陷,它将原本需要综合与协调处理的复杂的设计问题人为地割裂开来,散点式的简单知识讲解互相孤立,课堂授课又无法将不同课程有机的串联起来,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完成的知识链,这是目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所在,势必使高校培养的“准设计师”们需要花费更多的培训和适应时间才能够变成独当一面的真正的一线设计师,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降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效能,显然是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如何让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的结合和互通是未来家具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高校家具设计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

3在线教学模式应用于家具设计专业的策略

3.1始终以学生需求为中心

目前开设家具设计专业的既有本科层次的高校,也有高职高专等应用技术型院校,生源既有艺术生,也有毫无艺术基础的工科生,专业设置的多层次、院校分布和学生背景的多样化使得家具设计专业的在线教学必须坚持始终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以满足多样化的课程教学需要;此外,应根据原有的文理科背景、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将来的就业需要设置多样的在线教学和学习模式,从而真正使在线教学建成专业教育的共享体系。

3.2坚持共享和开放的理念

在线教学应始终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相关高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有义务把优秀的课程资源上线,扩大共享的辐射范围。目前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虽然也有一部分诸如《中外家具发展史》等基础课程以精品课程的形式走出校园,开始在网络上推广,但大部分家具设计类课程还是仅仅限于个别高校中,通过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获得小部分学生的认可,极少在在线教育平台上看到家具设计方面的课程资源。因此,今后有关高校应该加强在线教育课程的推广,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在线网络平台,让优质的教学资源从学校推广到校外更多的受众群体[11]。

3.3强调规范和标准化建设

目前,在线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也由于缺乏相关标准,以及该模式本身“开放包容”的先天特性,使得现有的课程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管理和评价上均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对于课程进行个性化开发的效果亦不甚理想。对于家具设计专业的教师而言,尤其要按照教学目标定位,依据课程教学体系,从横向(艺术造型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工艺课程等)和纵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等)的不同维度研究不同类型课程的建设标准、资源加工与技术标准,从而找出规律,形成典型的在线课程设计样式。

3.4健全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不仅需要教师开发课程方面的热情,更需要高校在资金、版权、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充分保障。在经费保障方面,高校应该在相应的高教和教改领域增加资助和预算,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技术支持方面,高校应该配合教师建立独立运作的通用技术平台、在技术上保障在线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在激励机制上,应在项目申报、课程开发等多方面给予倾斜[12]。

4结语

第9篇:在线开放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慕课;高职英语;职业能力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2008年9月,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开设了第一门慕课课程,标志着慕课这一新兴教学模式的产生。我国高校也逐步参与到这一浪潮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都先后加入不同的慕课平台,自己的慕课课程。2013年,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有近70个成员单位,该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

一、慕课的特征与优势

慕课体现了开放的教育理念,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开放课程、开放学习、开放评估、开放平台。开放课程意味着学习者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教育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确定学习进度。开放学习意味着慕课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课堂,只要有合适的设备,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学习与活动。开放评估改变传统的评估方式和手段,利用同伴评估、集体评估为学习者提供更合理的评价。开放平台指的是慕课平台所搭建的动态的、交互的开放性教育社区,信息和数据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之间共享。

美国新媒体联盟2013年的《地平线报告》指出,慕课带来的资源的开放以及信息的易获取性在未来五年内是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的第一大重要趋势。在我国,高职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慕课的发展也必将给高职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走出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高职英语并没有得到重视,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对于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都缺乏应有的关注,高职英语教学存在各种问题。

1.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脱节,无法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进行了大量的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的讨论与实验,与其相比,在这方面高职院校所做的尝试还很少。高职英语教学仍停留在完成基础英语教学后再开设专业英语的阶段,这一方面造成基础英语与专业脱节,另一方面挤压了专业英语的学习时间,且对于专业英语,学生普遍有不知所云的困惑。

2.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之间语言基础差异较大,现行的教材和教学模式无法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本身就存在教学水平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差异也很大,学生语言基础的差异也十分明显。但是教学用同一本教材,学生要通过一定等级的英语考试,可以想见教学难度很大,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

3.英语教师基础英语知识与专业英语知识之间存在差距。普遍来讲,英语教师的基础英语知识还是很扎实的,但与具体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却相对匮乏,而这种匮乏在教学中会形成“重理论、轻运用”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与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

三、慕课带来的机遇与转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高职英语教学总体呈现一种封闭式状态,而慕课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

1.慕课课程多以英语授课,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可以随时了解本专业知识,能够解决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与所学专业脱钩的问题。

2.慕课能提供大量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结束学校的课程后继续学习,正符合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3.慕课的在线课程包括在线论坛及学习小组互动模式,为有志于某一专业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帮助,他们可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讨论,在讨论中不断进步。

4.网络慕课课程可以重复、反复播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弥补了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劣势。

5.慕课可以帮英语教师巩固已有的英语听说能力,使教师通过学习专业的知识了解专业英语的最新动向和词汇用法,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培训的一种新模式。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开放式教育平台,慕课给学生提供更加新颖的信息,英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Johnson,L., Adams Becker, S., Cummins, M., Estrada, V., Freeman, A., Ludgate, H.. NMC Horizon Report>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Austin.Texas: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