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范文

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

第1篇: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范文

一、严格控制增量,努力盘活存量

要想控制建设用地的外延,要在盘活存量上下工夫。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挖潜,从源头上防止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充分利用闲置、破产、停产或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租赁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虽然具有不可再生性,但却可以通过开发整合实现循环利用。坚持重点在存量土地上下工夫、找出路,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鼓劲、引导外来投资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合理合法地取得土地使用权。同时,也可以适当提高城镇建设项目如住宅、商业、行政等用地的容积率;可以通过土地置换提高市区(建成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采取土地有偿出让和房地产开发等形式,把占据市中心的工业、仓储等企业向郊区转移,腾出的土地调整为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用地。另外,还可以由政府与长期闲置、濒临破产、效益低下等类型的企业(单位)签订收回协议,重新实行出让。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保证农业的高产稳产。保证在用地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建多层厂房,吸纳企业增加投资,搞好企业的升级换代,尽量节约耕地面积。

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把用地审批关

根据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和从严从紧的原则,把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用地和涉及社会民生的建设用地上,配置到前景广阔、技术力量雄厚、产品附加值高、效益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上,从而实现资源利用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完善定额标准,引导和促进建设项目集约高效利用,保证各项用地的合理利用。

三、严格按规划和计划,加强土地调控

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要坚决贯彻土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从严从紧控制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收住18亿亩耕地面积这条“红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出让的招拍挂规定,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利用计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的面积,保障城镇化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科学安排土地开发利用的时间和空间序列,实行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防止土地闲置和浪费,合理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宗地规模。积极鼓励一些小宗地使用权的出让,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产出最大的效益。

四、严格依法办事,加强用地监管

土地资源的管理“规划是龙头,地籍是基础”,只有严格土地管理,坚决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抑制土地投机。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加大整治“以租代征”行为和清理闲置土地的力度,规范用地行为,防止造成政府土地收益流失。加强对各类建设用地的批后实际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执行土地管理行政首长问责制,对违纪违规者要严肃追究责任。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等制度,增加土地市场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不断增加土地市场的分析、预测等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

第2篇: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范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062-02

1 概 述

自从我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发展对土地提出了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激烈,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县城边界不断外扩,建设用地总量逐步增加,但县城内部同时存在严重的土地浪费、粗放式利用的现象,土地利用不集约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县域经济和范围占我国的经济总量比例较大,县域土地粗放利用直接地导致我国整体土地的不集约利用。因此,亟需开展有关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高效利用的研究,在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2.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李嘉图。整体而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尽量少占用耕地;

第二,强化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科学评估土地产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效率;

第三,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土地利用的整体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已有研究认为,土地节约集约区别于粗放式开发模式,其以单位面积内产出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通过调整投入产出,有效地控制土地利用规模,逐步提升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同时也改善土地资源的使用能力。

因此可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体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从广义上看,指的是通过规划和分类布局,实现区域内部最优的土地利用配置,通过创新管理,提升水平,盘活土地,提高利用率。从狭义上看,就是指单位面积内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产出。

2.2 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按照这一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运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对所掌握的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统筹的规划,明确经济发展目标,对资源进行整合,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短中长期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2.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类所有的剩余价值都来源于土地。对于县域发展而言,土地资源是保障经济发展的条件,尤其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对于要想获得更好发展的地区,就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原有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改变单纯依靠人力投入、消耗能源、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方法,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加值、增加工业附加值,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效益,与此同时,这种增长方式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不谋而合。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开展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不断提高土地投入,严格保护耕地数量,不断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保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密不可分。也只有保护将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好、开发好,才能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县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耦合协调的关系。

土地是支撑各项经济活动的载体,土地利用将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目标,要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统一和协调,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此外,土地可持续发展与土地集约发展有不同之处,首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求以高效效率、集约用地为基本利用方式,促进土地经济效率的最大化。其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点是实现土地资源的长期保护,所以必须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要求从区域的具体情况出发,开展科学、合理的调研,科学统筹规划现有的发展资源,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践行区域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和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静态的含义,它关注某一阶段,它的目标是短期内的土地利用效率。但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长期的发展和利用效率的提升。也就是说,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而土地节约利用并不能代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容。

3 协调县域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完善土地统一规划,优化用地布局

根据公共利益理论,干预市场、对企业进行监管是对市场失灵的调控,这一理论的前提假定是政府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改善社会福利,并假定政府管理者只追求这目标。因此,据此理论而言,县级政府对土地市场进行的监管是对公共需要的一种反应,它大体上都包含这样的前提,即政府干预与监管是针对私人行为和其他商业利益集团的公共行政政策,是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政策,最终目的是控制市场失灵行为,纠正违背公共利益的行为。

在县域范围内,为维护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两者的协调,政府应该充分全面的发挥政府的强制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在管控进入、协调价格、保障服务质量、违法违规治理措施及制度相应的规定方面加强管理,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对土地市场及土地利用、保护、开发机制等作出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3.2 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市场遵循着同样的价值规律,并且以价值的评判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规律,对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市场开发进行调节。土地市场上,受限于供求关系,土地使用者需要根据自身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出计算土地使用者利用土地资源的分摊成本,一般情况下,土地拥有者会根据市场平均价值作为标准、并且结合土地地理位置等属性计算得到土地价格。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的分摊成本与所用者的提出的土地价格运用价格杠杆在价值的上下波动,土地使用者不会选择超出自身实际经营所得和利润的土地,并且会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土地所有者不会选择明显低于土地成本的交易行为,并且会最大化自身收益。这就最终导致土地的使用者和所有者不断地较量,最终在价值、供求、竞争规律的互相作用下,促成一种最合理的而且符合两者最大利益化的交易价格。

为此,县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建立土地绿色信贷,在融资渠道间接地推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应该给予优惠性的低利率;对于浪费土地资源的企业要供应惩罚性高的利率,并且限制贷款额度。

在直接融资渠道方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行股票时,证券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针对两高企业的具体对策,如果企业保护土地措施不合理、执行标准不严格的企业要加大对其融资上市和再融资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反之,还要提供行之有效的便利。

3.3 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县级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控机制,建立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高效执法体系,发挥监管作用,主动提高服务职能,转变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要明确土地利用管理的职能和权力区间,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统一的协调,全面做好具体的统筹安排。在明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监督管理责任的同时,彻底打破分割状态,不断理顺关系,建立统一的沟通协调体制机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法律和具体的监督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另外,监督还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外部力量可以有效监督政府管理部门的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土地管理部门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执行相关法律、依法行政执法,开展各种有效途径,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处理群众根据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提出的违法违规案件,对申请人提请的申诉、控告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审议和批复,自觉主动的接受群众监督。对政府部门的内部监督,要求土地管理部门要根据合合法的程序开展行政管理活动、进行行政行为,全方位地监督政府管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法律赋予的相关职权,科学合理履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执法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 财经大学,2015.

[2] 刘文俭,张传翔.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 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2006,(5).

第3篇: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范文

关键词:节约用地 集约用地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38-02

“耕地减少、投资房地产、拆迁”这些词汇在当代中国成了热词,种种词汇都指向“土地”。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在逐渐的减少,如何保障我国的土地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得到优化利用,成了当今社会讨论的重点。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节约集约用地随之兴起,是当代中国进行的一个重要成果,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着重要关联。因此,要把优化土地资源与高度的经济化结合起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土地来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莫让土地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2012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其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其中的口号“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可以看出集约节约土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

1 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内容

1.1 节约集约用地的概念

其含义指的就是采取措施更充分有效的使用土地,用最小的土地成本,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需要。

1.2 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

1.2.1 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因

第一,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能帮助建立节约型的社会,能够运用最小的土地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促进环境保护,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第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要节约集约用地,因为土地供求矛盾剧烈:土地资源逐渐减少但是需求却日益增长。第三,我国存在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浪费现象严重危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2 节约集约用地的方式

第一,遵守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第二,国家要严格用土审批制度,对土地的总量进行宏观控制,引导地方节约用地,由传统的粗放型用地转化为节约用地模式。第三,对各项建设用地实行严格控制制度,保护耕地不能减少,防止土地大面积消耗。第四,提升人民对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尤其是土地有关部门要做好决策部署工作,认识到土地节约集约的重要性,从实际行动中落实各项节约集约措施。

1.2.3 节约集约用地的具体内容

文章所称节约集约用地,是两方面的结合,即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两者方式是有些差别的,节约注重用地结果,集约注重用地的方式。

土地节约的主要手段既然是土地集约,那么集约方式就得引起足够重视。土地集约可以分为资金集约型、劳动集约型和技术集约型。土地集约方式并不是在各个地方统一适用的,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寻找最佳的集约方式,使得当地的土地资源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共同提升。现在我国社会面临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住宅、工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普遍出现的现象是占用大量耕地,导致耕地迅速减少。不光是耕地需要集约,我国的森林、草地、河流等用地也是需要规划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集约用地的全面贯彻。而且还要注意,土地集约利用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它会随着不同的地理环境而有不同的要求,也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现在农村出现“有房子但不居住”的状况,就导致了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实况,来采取不同的节约集约方式,使得每种方式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节约集约作用。

2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经济正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必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它依赖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以及他们之间的优化重新组合,来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设备原材料的投入产出量,以此来实现经济增长。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扩张生产要素,增加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不仅能够降低投入还能增加产出。相比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增加新项目和扩大经营规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大多采用保持原有基础,不是增加新的,而是充分利用旧的,运用创新等方式,对旧的进行改造和发展。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的整体持续、快速、健康、有效、有序地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适应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容。但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只是一种波动性增长,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为了更好的推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更加关注资源能源的节约以及合理使用,应用新技术来推动节能资源的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意识,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生活态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3 节约集约用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是有一定关系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资源就会相应的减少,这样也会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促使资源配置更加的合理、公平。只有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才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处于转型的关键期。随着目前建设用地的不断增长占据越来越多的土地,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节约土地资源。对于城市来说,应该合理布局房屋建设与工业等的用地,对人口密集度进行重新的设置,以便节约用地。要明白土地节约集约有利于减少城市建设的土地投入,降低成本,因此能够在投资一定的前提下更多的将资金投入到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提高幸福感。

由此可以看出,节约集约用地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方向发展,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证经济赖以发展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存在。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条件的,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也不能单独强调某一方面。

4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4.1 对节约集约用地进行宏观指导,提升集约型经济增长幅度

土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能够推动土地资源重新有效的分配,实现土地的更高价值。要充分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刺激土地市场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土地开发的整个程序当中中,要做到“四个严”,即严格设计规划、严格项目落实、严格土地审批、严格规划实施,改变对土地利用的粗放形式,利用高科技手段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具体操作步骤就是:通过严格的土地设计规划,能够形成一个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宏观指导体系,能够明晰各地区的总体土地规划,防止一些任意滥用土地的现象发生;在申请土地建设时,要严格审核,看申请是否在地区总体规划的范围之内,一旦不符合总体规划,坚决不能依靠其他方式给予审核通过。有了土地利用的宏观指导体系,能够完善土地利用的结构,使得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能够形成合理的布局,对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4.2 严格管理节约集约用地,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驾护航

也就是防止、制止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为了防止浪费严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重视土地开发利用规划,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土地需求,来进行规划,做到投入既有产出,能够合理充分的应用地区的每块土地,提高土地质量,防止出现空心建筑。第二,对土地使用设置一定的标准,而对一些小的、污染环境、经济效益低的项目则要适时的限制用地。第三,项目用地标准要与其产出相对应,提前做好项目的预测,防止一些“豆腐渣”工程出现,不仅造成经济效益的降低,还会浪费土地的充分利用率,破坏环境。第四,对于一些工程项目,一旦审批了土地利用,就要监督其开工、实施过程,防止出现“占地荒废”现象的出现。第五,根据市场对土地利用的观察,逐步加大对土地市场利用率高的投入,撤销一些占地面积大但效益差的项目,推动土地调整与整个集约型经济增长相适应,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的最大化收益。

4.3 创新现有土地利用手段,深度挖掘土地潜力

要促进经济的集约型发展,就土地而言,就要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保证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功能,获得相应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不光要利用产出效益好的耕地资源,也要对产出比较差的土地(如戈壁、沙漠、荒地)进行开发使用,能利用这些土地的就尽量不要占用耕地;要对农村地区的空心房进行开发利用,防止闲置的房屋阻碍土地资源的再次开发升值,因为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向更激烈的方向发展,一些收益不好的企业可能就会被淘汰,如果其他企业接受不及时的话就会形成一大批荒废的厂房,占用的土地就会被荒废,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形成阻碍。所以,要对这些闲置土地进行重新开放利用,整治成耕地或者其他高效益的项目用地。再次,要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就要针对水土流失、耕地沙漠化现象进行调整与控制,可以采取种植树木来组织水土流失,改造山区,利用地形展开特色“护土工程”,突破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保证农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一些地区建立的功能区,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地形、地貌优势,将工业区与住宅区分开,充分利用水流资源来建设依山傍水的功能区,使得工业发展能够顺势而成,也使得居民能够生活在美丽、幸福的社区。

5 结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自然资源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耗殆尽将不会再生,它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资料。不过,现在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面临这种人地关系冲突,为了保证经济的发展,必须要采取积极措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认真研究经济发展与节约集约用地之间的关系,通过节约集约用地来促进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第4篇: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范文

一、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深刻内涵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不简单是指对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而应该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以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中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是指各项建设活动都要尽量节省用地,想方设法地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是指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指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然而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制度不合理,土地供求调控制度上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因此现阶段加强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分析,探讨加强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的主要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展的进程中,对于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根据2004年国土资源部的土地利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耕地面积自1996年以来已经减少了近0.076亿hm2,城乡规划过程中的闲置、空闲土地面积达26. 374 万hm2,这相当于当前全国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 8%。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但是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多,而且很多管理人员在进行城乡规划时,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意识不强,再加上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制度不合理,土地供求调控制度上的缺失等制度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城乡规划中出现大量的土地资源闲置或浪费,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严重

在我国很多地区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大面积的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继而忽略了对耕地、林地的保护,有些地方甚至出现非法、不合理圈地、抄地现象,导致很多土地资源出现规划不建设,大量土地闲置、违法用地现象,这样不仅造成城乡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还降低土地产出效益,土地价值不能充分实现。

2、土地资源不能公平配置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火爆,很多开发商开始囤积大量资金进行房地产投资,于是很多地方出现大量买地、圈地建房现象。很多开发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进行别墅等高档楼盘建设,这样挤占了大量的优质土地资源,使得很多绿色产业无法获得适合的土地资源,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和持续性发展。

3 、土地利用粗放化

我国由于建国时间较晚,很多制度体制不完善,比如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制度不合理、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缺陷、土地供求调控制度上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粗放型利用模式,比如很多城市的布局极为松散,集聚性差,随处可见宽马路大广场,空间利用率低下;很多农村、乡镇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普遍存在着空心村和空置房问题,以及农村宅基地超占现象。

三、加强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

鉴于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普遍存在的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现象,进行合理的城乡规划,探讨更为合理的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措施刻不容缓,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意识

意识影响和控制着行为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时,树立和强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相关管理人员也要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意识,在进行城乡的规划时注意从宏观角度出发,将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土地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2、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面临着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难题,做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利用效率也很必要。目前对于城乡规划不仅要注意土地的平面、空间规划,还要注意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这就需要相关土地管理规划部门、环保部门以及经济发展部门相互配合,从土地利用的纵横向布局考虑,注意地下和空中空间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制定完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规划标准

规划在城乡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制定完善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规划标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土地资源进行精细化控制,从而为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提供可能。制定完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规划标准主要是指根据城乡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等指标,确定建设用地总量、规模等,同时还要做好各项用地标准的修订。再进行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规划标准的制定时,要优先进行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严格控制居住用地指标、工业开发区建设用地指标、环境生态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农村宅基用地等标准,坚决避免出现各种违规圈地、占地现象。

4、做好各类闲置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由于矿产开采、砖瓦烧制、燃煤发电、兴修水利、拆迁等人为原因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大量的闲置土地,这些闲置土地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城市、乡镇的整体美观,还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浪费,因此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对这些闲置的土地进行改造和再利用,比如在建、已建商业项目在现有房屋(建筑)基础上增加投资,提高容积率,对城市河流、危险坡地进行加固治理和整治,以实现后续的开发利用等。

5、完善土地资源的市场化运作

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不仅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宏观的调控政策和科学的规划措施,还需要注意灵活运用市场手段,完善土地资源的市场化运作。若要完善土地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就需要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通过了解土地市场经济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标准,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的土地市场交易机制。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进行合理的城乡规划时,如何科学的进行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做好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等标准的制定,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市场手段,完善土地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以实现城乡发展建设空间的合理布局,以及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王静,邵晓梅.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68-74

第5篇: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范文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资源管理难题,落实共同责任机制,不时总结探索制定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机制,依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通知》国土资厅发〔〕41号)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国土资发〔〕5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1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决定在全区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不时完善维护资源和保证科学发展新机制;把“创建活动”作为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发挥资源节约集约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中的作用;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我区土地综合利用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能力,达到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目的实现产业升级跨越,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经研究,为保证“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决定成立区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设在区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活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日常协调工作。联系电话:

三、创建目标

进一步完善创建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一是通过土地集约实现经济集约,以政府为主导。制订节约集约用地规范和多行业节约用地指标体系,以土地集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引导循环经济发展。要严格执行供地政策,确定用地定额指标、土地容积率、建筑系数、土地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等,供地中严格以各行业定额节地规范核定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提高用地门槛,把好项目入口;妥善处置保证与调控的关系,优先保证产业升级、基础建设、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把粗放型企业挡在门外,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用地。二是制订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政策措施。对实行节约用地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三是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估和管理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与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与干部的考核挂钩。

优化节约集约的土地资源配置。一是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中,以市场为导向。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硬指标,实行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供地。同时,严把市场准入关,对存在闲置、浪费土地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拒之市场之外。二是鼓励通过内涵增长,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投资强度,鼓励企业建多层、高层厂房,对投资强度低、占地多的企业坚持“腾笼换鸟”三是以经济杠杆调节地价,加大土地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和产业、投资政策,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从用地利息上促进用地单位高效用地。

促进节约用地方式的转变。一是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对工业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整改要求的退出用地,由政府收购贮藏后进行集约利用。可以通过储藏、转让、改变用途、土地置换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二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建设用地向空中、地下挖掘,加快“城中村”空心村”改造。三是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维护耕地,严禁毁田烧砖等现象发生。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鼓励拆村并点,建造多层和公寓式农民住宅,引导农村居民住宅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凡村内有空闲地,未利用老宅基地的不得批准新增宅基地占用耕地。四是开展节地科技研究,推广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和技术,引进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一是加强对全区各用地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以法制为保证。强化全程监管,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地上查,网上管”监管体系。责任到人,定期巡查。强化批地后监管,制止一切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二是建立节约用地统计制度和信息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土地资源漏洞。三是严格土地管理“问责”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31号)对本辖区内发生土地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或隐瞒不报、压案不追的应追究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四是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要坚持政府各相关部门协调作战,强化执法合力,形成既重视用地,更重视管地的工作局面。

形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社会风气。一要运用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和舆论媒体,五)以宣传教育为手段。加强对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建议节约土地的新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会建议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形成节约意识、节约观念。二要加大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宣传,从用地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上加以总结推广,使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区社会的导向和主流。三要大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型社会的创建活动,把创建土地资源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政府、节约型城镇作为目标和载体,推动“创建活动”有效落实,务求建设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取得实实在效果。

三年内达国土资源部创优规范并授予模范区称号。通过“创建活动”力争我区在实现试点产业聚集区和节约集约模范区达标基础上。

四、阶段布置

创建活动”分为启动、推进、申请、总结4个阶段开展。年。

具体负责“创建活动”指导协调。各镇(办)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启动阶段(年6月上旬—7月上旬)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多途径宣传,大力营造舆论气氛,全区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同时将创建活动和“作风建设”创先争优”土地综合整治”等活动相结合,推进阶段(年7月上旬—10月下旬)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基本工作制度、工作顺序和相应的工作机制。不时总结、研究在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形成的新机制。推进我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工作全面展开。

三)申请验收(年11月上旬—12月上旬)依照“创建活动”指标规范体系和“实施方案”积极申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

认真总结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形成的好做法、新制度、新机制。四)总结惩办阶段(年12月中旬—12月下旬)领导小组”召开惩办大会。

五、工作要求

统一思想。各镇(办)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重要意义,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第6篇: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范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理论基础;节约集约;建议

中图分类号: U412.1文献标识码:A

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概念辨析

必须明确的是,土地节约利用(land save using)与土地集约利用(land intensive using)在内涵上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节约针对无偿,是相对于浪费而言,集约针对有偿,是相对于粗放而言。具体来看,前者指的是在满足土地使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经济和技术措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在土地开发利用中务必遵循力求节省、杜绝浪费,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后者主要是指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的前提下,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依据,通过增加对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潜力,使土地使用效率得到合理的提高,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过程。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

1. 区位理论

区位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原始的理论基础,也最具有影响力。在它的指导下,众多土地利用模式也应运而生,如全球土地利用的极地模式、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模式等。对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17世纪中叶的威廉・ 配第发现一定面积的土地的生产力有一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后,土地生产物的数量就不可能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增加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理论认为在一定科技条件和若干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土地收益随某一投入量不断增加将出现由递增到递减的现象。这一理论是优化土地利用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方式的根本依据。

3. 地租地价理论

由于土地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地段的土地会表现出不同的利用方式,地价的高低和地租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潜力的发挥,即地租地价决定着土地的用途和利用方式。地租地价是引导土地合理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经济杠杆。地租地价不仅为土地供给、需求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土地区位指示,也为土地供求双方以及管理方建立了利用效益或强度评价指标。

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思想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的发展,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效益的提高和能源的节约,从而为后代开创一个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人们在利用时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不破坏土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挖潜存量土地,提高土地的相对供给能力,避免盲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三)节约和集约用地是我国土地利用的唯一出路

长期以来,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搞GDP至上,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拼资源、高浪费、低产出;建设盲目铺摊子,建宽马路、大广场,大量占用城郊良田;建设用地占地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些都是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共同特点是占地多,产出率低,其后果是浪费土地资源,严重损害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这种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来换取眼前利益的方式已不适应我国国情。我国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多地少的国情,要求必须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学用地。这就是走集约用地之路。

节约和集约用地是由土资源有限性和我国土地基本国情决定的。当前,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给的缺口很大,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我国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惟一出路在于节约和集约用地,走“内涵挖潜”之路。利用好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最少的土地役入,获取最在的利用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二、促进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思路

(一)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制度。

为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强化土地集约利用责任意识,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集约用地宣传工作机制;二是建立集约用地工作征求意见制度;三是建立集约用地工作汇报制度;四是建立集约用地工作调查研究制度;五是建立集约用地工作年度考核评审制度。 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各类闲置土地的准确数量。针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容和特点,开展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和指标,并作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的基本依据之一。

(二)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首先,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规模。对城镇建设用地及工矿、交通、能源等非农业建设用地,应制定政策引导采用高度集约化的用地方式,立体利用土地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其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要从发挥土地适用的优势上,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效能。应依据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适应性使之用得其所,发挥最大综合效益。再次,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深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对用地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地下空间作为地上建筑配套或附属设施的,可以划拨方式使用;对利用地下空间从事经营性活动、销售或转让应依法有偿使用的,出让金减半收取。最后,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鼓励土地优化。对工业、仓储等利用率较低的土地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调整为科研用地的,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三)充分发挥地价的经济杠杆作用,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土地。

要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最重要的杠杆就是地价。首先,要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加快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其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调整土地收益分配,鼓励企业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再次,制定地价与土地集约度的调节系数,对土地利用率低的项目提高供地价格,对土地投资强度高的项目降低厂房租金、地方税收等。

(四)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提高容积率。

采取“两高两严”办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两高”是提高容积率和建筑高度;“两严”是严控建筑密度和严保绿化率。倡导建筑向高空发展,谋求内涵式发展,严格限制单层厂房,鼓励支持建造多层、高层公寓、厂房。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和人口的聚集程度,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所产生的规模效益,节约土地投入。

(五)设置土地闲置税,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加大土地保有的机会成本,促进集约利用。改革现行土地闲置费为土地闲置税,以占而不用的土地为课征对象,对空地的实际持有入课税,发挥税收的强制功能,有利于促进企业或个人节约用地,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杜绝浪费土地的现象发生。

三、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发展和建设必然要用地,其中还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因此,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范文

1.加强对产业结构同土地利用规划的结合

土地利用规划实质是各种产业要素配置的空间表现,产业的空间结构表现为土地利用的类型,因此,根据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理论,制定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将有效地节约利用土地并获得更大的产出。因此,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当在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区产业结构和发展前景,通过系统分析,制定科学的土地政策。

同时,应当制定多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具体来讲,应当对土地资源分层、分区域研究,对大城市、小城镇、农业土地制定不同的利用规划,特别是发展迅速的小城镇的土地利用规划。我国工业化进程已经发展到中期阶段,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发展迅速,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小城镇土地资源利用应当克服分散布点的现象,以缓解发展、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ii分散布局是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不仅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加容易造成基础设施、厂房建设等资源的浪费。因此,对小城镇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小城镇相对集中发展,对小城镇土地资源的集约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土地资源的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大量工业污染物、生活垃圾等给土地资源带来严重威胁,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人们的健康。因此,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已经建设的污染项目,要严格控制其规模的发展和扩大,并严令加强排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污染物处理符合相应的标准。应当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特别是一些规模小、技术设施简陋以及生产危险化工原料的乡镇企业的监管,要求建设相应的污染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应当严格新建工业开发区审批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出现,从而优化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环境污染。

3.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为严格贯彻土地资源利用的政策和规范,应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评级体系,将政府、企业、个人等主体的活动纳入体系之中,通过量化土地资源利用,更好地规范资源利用活动。评价体系应当明确区域现有的土地资源类型、数量,并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就主体内容而言,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应当涵盖各类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各类建设用地指标(例如,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城镇安置用地、宅基地等)、政府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体系(着重针对政府在开发区建设、其他建设用地节约方面的行为评价)、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奖惩机制(例如,土地集约利用与用地指标安排相挂钩、考核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等激励措施),只有通过有规划、有章程的保护措施,才能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工作的开展。

4. 让节约集约土地理念深入民心

土地资源短缺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土地资源的警钟的撞击无时无刻不是在提醒我们——过度消耗、低效利用资源的粗放增长方式以及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难以为继。除了政府层面的法律、政策之外,大众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意识更应当提高。鉴于此,应当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和教育,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理论研究;开展相应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对各级地方政府开展“创建活动”的相关人员进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培训;委托部分知名院校进行“创建活动”信息系统开发;开展面向一般公众的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宣传教育。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为节约集约土地做宣传、造声势,节约集约土地的理念必将播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间。

总之,土地资源集约和有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动以及各类单位和个人的合力推动,只有通过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动员全民参与,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土地资源才能得到保护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邵晓梅,刘庆,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3月刊第25卷第2期,第83页。

第8篇: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节约;集约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058-1

0 前言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土地资源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同时,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也会有枯竭的一天,我们必须要合理地利用它,不断优化土地的控制与管理制度,对它进行节约化、集约化利用,确保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效果。

1 目前土地资源利用的概况

1.1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我国人均的土地面积一直低于世界人均面积,同时,我国的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地减少。与此同时,就产生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供应之间的矛盾关系。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对粮食的供应也是亟需的,但是,在随着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其粮食的供需矛盾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1.2 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取得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其中的一些建设烂摊子,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加剧了土地利用的紧张状态,使得其利用效率始终提不起来。在一些开发区,为了本区间内的建设发展,大肆进行圈地,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利用的不合理,直接导致其利用效率的低下。

1.3 城市化建设浪费土地现象严重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化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城市化土地利用的政策,但是,目前城镇人口的人均用地面积已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这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严重相违背。

1.4 农村建设用地的浪费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我国农村的建设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之而来的土地浪费现象也日益突出。一些农村建设的不合理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其布局的杂乱无章,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 节约集约土地资源利用的建议

2.1 节约土地利用的建议

第一,加强对耕地面积的控制与管理。耕地面积是土地资源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是必须执行的,也是要坚决执行的。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要尽量少占用耕地面积,要走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国情相适应的道路。

第二,节约农村建设用地。目前,我国农村的建设用地规模很大,一般农村的大院落式利用耕地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国家的土地控制与管理的力度还不能达到这个角落。所以,在农村使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要强化土地的管理机制,尽量减少建设的用地面积。

第三,控制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的趋势必然会占用到大量的建设用地,这时,就必须要合理控制住其土地的利用情况,科学地规划建设用地与住宅用地,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真正把节约土地利用做到实处。

2.2 集约土地利用的建议

第一,提高土地开发投资的密度。现阶段,我国在土地开发投资的使用密度上还比较缺乏,其投资的密度与单位土地的产出值还达不到一定的比例,处于相对比较低的密度阶段。所以,要想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值,就应该提高土地的开发投资的密度。

第二,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其必然会规划大量的建设用地,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土地使用效率的问题。比如对于城市中的绿化土地而言,必须要提高其单位面积的使用效果,绿化面积要与居民的生活状态相适应。再比如居民楼的建设,可以再适当的向上提升高度,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第三,加大执法管理土地的力度。要想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其中有效的法律保障是必须的手段。要利用法律对那些非法占用土地的现象进行严惩,控制与管理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做好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3 结语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对其利用是要有限度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倡导节约化、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为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让它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所用。

参考文献

[1] 刘向民.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2(9).

[2] 林宪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6).

[3] 康鸳鸯,郭艳,杨传俊,刘秀华,潘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节约利用土地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

[4] 刘会春.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思考与建议[J].绿色科技,2012(9).

第9篇:土地的集约节约与利用范文

关键词:农用地;集约节约;评价指标体系;长丰县

一、引言

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利用土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供需矛盾。与此同时,土地的粗放利用、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利用结构不合理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基础。

随着长丰县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近几年,长丰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占用耕地、土地资源集约化水平低、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长丰县经济的发展。因此,长丰县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切实协调好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关系,保障经济发展的供地要求,走出一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长丰县县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二、长丰县农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保护问题突出

长丰县地处合肥市的北部地区,受合肥市北城区向长丰南部延伸发展及本县城镇化速度加快的影响,占用耕地的规模将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耕地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二)农用地经营粗放,利用率偏低

全县精壮劳力,以及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力,大多数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很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结果导致部分耕地抛荒或暗荒。耕地抛荒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率、生产力,有些地区甚至破坏了土地的生产力。

(三)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化水平低

改革开放以来,以良种良育为主的农业技术在本县得到初步应用,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本县农业科技含量还比较低,农业科技贡献率仅在40%左右。

三、集约节约评价的指标建立

结合长丰县农用地的现状,拟采用以下7个指标对全县农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构建农用地集约节约指标体系。并采用特尔菲法确定长丰县农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各因子的权重(权重值在0-1之间)(见表1)。

四、集约节约评价

(一)计算方法

1、评价指标的无纲量化及标准化

为了使长丰县各项农用地指标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必须将原始数据无纲量化并压缩在[0,1]区间之内。本研究采用比重法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设有m个参评指标X1、X2、……Xm,且已取得n个参评对象的上述指标的数据Xij(i=1,2……,n;j=1,2……,m)为原始数据矩阵。在同一指标下,计算参考对象的取值占全部参考对象取值的总比重。

2、计算参评指标的熵值

对于原始数据矩阵中的某项指标,如果该指标值的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如果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

其中调节系数k=i/lnn。

3、将评价指标的熵值转化为权重

计算指标的差异系数hj,定义为:

hj=1-H(xi) j=1,2,……,m

则j项的参考系数定义为:

指标权重越大,熵值越小,反之越大。

4、土地集约度的计算

公式如下:

Yi为长丰县农用地集约度,其取值范围为[0,1],理论上当Yj=1的时候,则土地的利用效率最大,到理想状态,土地的集约达到最优。但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实现中的Yj

(二)长丰县农业地集约节约评级结果

1、数据来源(见表2)

2、评价结果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可以得出长丰县农用地集约利用分值表(见表3)。

从图1可以看出来长丰县农用地的集约度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但是还是处在第三级的水平,2005年农用地集约度为0.1712,与1996年相比提高了70.5%。长丰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总的说来处于一个中等水平的集约度,那么农用地还有一定的潜力可以挖掘,但是由于目前长丰县农用地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充分发挥,长丰县的农用地具有较大的集约利用增长空间和内涵挖掘能力。为了长丰县长远的发展,应该提高农用地的集约节约水平。

五、农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对策

(一)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根据《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9年1月1日实施),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田间路、生产道等基础农用设施的标准,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如整理后,田间道路分为主干路、支路两级;主干田间路与支沟或斗沟结合布置,路面宽度为4米,占地宽6米,可供大型农机具单向通过,中小农机具双向通过,路面高于地面50厘米,采用砂石路面;田间支路与农沟结合布置,路面宽度为2.5米左右,占地宽3.5米,可供中小农机具单向通过,路面高于地面30厘米,采用砂石路面或土路面等。

按照上述开发整理标准,长丰县有大量的零星土地可以归并,农田可通过田坎整理,降低田埂系数,还可平坟还耕、平整沟塘拐角地等整理措施,提高农用地的土地利用率,节约利用每寸土地。全县现有农用地面积为111442.76公顷,规划期内,可整理农地面积为33432.84公顷,其中整理增加耕地面积为3309.85公顷,增加耕地系数为9.90%。全县未利用地面积有3505.81公顷,在规划期内全县土地开发潜力约占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98%,增加耕地系数约为20%,即本县土地开发潜力约为3465.31公顷,增加耕地的潜力约为642.09公顷。

(二)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中低产田改造不单纯要提高当年产量,更要着眼于根本性的土壤改良,提高耕地特别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建设,要针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采取综合措施,清除或减轻制约产量的土壤障碍因素,提高耕地基础地力等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改造中低产田中应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养地作物,增施有机肥,并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进行山、水、田、林综合治理,提高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长丰县现有耕地的质量总体上不高,中低产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粮食增产潜力较大。根据安徽省产能核算的结果预计2010年和2020年长丰县粮食单产将分别达到10745公斤/公顷和11820公斤/公顷左右。

(三)提高农用地集约度

提高农用地的集约度关键是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展观念,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同时强化农业的科技支撑,促进农业集约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提高农业的技术设施装备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大力培养新型的现代农民,以提高农用土地的集约度。

参考文献:

1、严金明,燕新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土地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2005(6).

2、黄继辉,张绍良,侯湖平,周献俊.城镇土地节约利用与集约利用概念辨析[J].国土资源导刊,2006(6).

3、毛蒋兴,闫小培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

4、李南洁,姜树辉.村镇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方农业,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