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

第1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真正地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途径以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等,既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由表及里、自浅而深的层次分析方法,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

文化;教育;行为习惯

一、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它指的是所有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产品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它专指艺术、语言、文学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包含在艺术和知识过程中,同样也表现在日常行为中。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将文化比作人类给自己编织的一张网,它有助于规范“网”内成员的行为内容与行为方式,它对所属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预知和导向的功能。而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则认为,因为文化汇总了人类群体成员的日常生活方式,所以,必将对该群体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二、中层文化的规范与激励功能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规范的作用。而这些规章制度只有在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大部分学生认可的前提条件下,学生才能从被动的约束到自觉遵守。在每个学期初,我都会与学生一起讨论上学期存在的不足,以及本学期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一起制定了本班的班规。因为班规是学生自己制定的,一旦有人没有遵守,马上就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指责。激励就是激发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这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结合学校的主题活动“文明向前冲”和本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我们班级制定了“棒棒糖银行”的奖励与惩罚制度。通过每天的作业、课堂积极性、课间的纪律……这些常规的活动,以及三月份的英语手抄报和掰手腕比赛,四月份的阅读和歌唱比赛,五月份的演讲和跑步比赛,六月份的读后感和小发明创意比赛等班级特色活动,每次活动表现优秀者可以获取“棒棒糖银行”发给他的奖金,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获得的奖金参加每个月的班级拍卖会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蔬菜、零食。

这个活动就好像是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孩子们总是会很认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每一项活动。更让人高兴的是,他们对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资金”会无比珍惜。在拍卖会上,他们开始懂得控制自己购买的欲望,先考虑清楚,这件商品是不是对自己有用处,然后再选择性地进行购买。通过外部的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次活动中。当他们拿到自己的奖金,在激动的同时,也懂得了金钱的获得是需要依靠勤劳与智慧,是来之不易的。

三、深层文化的导向功能

导向就是引导方向,使一件事情朝着某个方面发展。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应十分鲜明,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

首先,名言警句就是一种理想的导航工具。在美化教室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具体情况,贴出名言警句,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首先,我们会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本周名言的含义,然后写在黑板的一角,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或早读,引导学生朗读、记忆,以达到让学生与更多的名言警句同行,与更多的伟人对话的目的,纠正着学生的人生航线。在这种浓浓的教室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品质,陶冶了学生情操,鼓励了学生的意志,坚定了学习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

其次,老师的公平公正、温柔有礼、诚信……对学生的待人态度、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说明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长远的。班主任比起学生来讲,从受教育的程度、社会的阅历、文化的内涵、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等各方面都远远高于学生。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最后,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什么,就努力先用同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会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学校;要求学生守信,我从来都不会找各种理由来推脱自己曾答应过学生的事情;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我首先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我还和学生一起写日记,并且经常和学生一起分享。老师的以身作则,成为了学生学习最直观的榜样。孩子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文化素养的感染,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去进行语重心长的教育,自然而然,他们就能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暗示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提升自己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把握,通过浓浓的文化氛围去陶冶学生,从而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鹏.校园视觉文化中隐性价值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叶澜,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瞿广顺.班主任专业化及班级建设纵横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范文

模式一:班主任“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

模式二:班主任习惯于把班级管理工作交给班干部去做,班主任只需等候班干部去汇报工作,其实多半是打“小报告”。而班主任只根据班干部片面的“小报告”,便喊来被报告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

模式三:班主任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处处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丝毫容不得学生犯一丁点错误。学生们大气不敢喘,唯恐犯错,心理上受到严重压抑。

模式四:班主任宣布本班有哪些规矩,逾越了这些规矩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班干部由班主任指定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担当,或者结合同学们的“民主”选举一下,走走过场。

这些班级管理模式,要么因为管得过多过死而导致学生过分依赖,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和自我意识;要么就是不尊重学生的意见、感情和自由选择,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极为不利。

在这些班级管理模式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外在的控制力量。这种外控式班级管理表现为:班主任把集体仅当作一个学习的集体,班集体活动只是被动地去完成上级和学校的安排,管理的方式只是“管、卡、压”, 因而忽视和减弱了班集体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这种外控式班级管理还表现为:学生习惯于被管理的位置,班干部习惯于成为老师的帮手、同学中的优先权拥有者。普通同学很少感受到班干部的服务,也没觉得做班干部有什么锻炼作用,也许更多则认为做班干部是对自身的一种肯定。学生缺乏可以支持。可以期盼的团队目标,团队成员在班级生活中没有归属感、自豪感,难以聚合众人之力。

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以构建适应时展要求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回归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多样性的发展,就应该让他们完成从“被监管对象” 到“管理主体”的转变,让他们真正成为管理者,突出他们的主体性地位,而这就需要由“外控式”班级管理向“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转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班级文化,营造民主、和睦和自我教育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一、精神引领促进自主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成员利用和创设班级精神氛围、制度文化、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养学生文化人格的活动。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成员共享的价值和信念体系,对班级成员的成长起着思想导向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尝试由班级每一位同学先进行设计,再综合同学的思考,经全班同学讨论最终确立班级精神。面向全班征集班徽和班歌,邀请学生为班级文化设计名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分享到了其他班级的好做法、好创意。如:有的班级文化是Rong文化,班级精神是“做人宽容大方、与人相处亲密融洽、学习方法融会贯通,集体欣欣向荣”;有的班级文化是shang 文化,班级精神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协商的方法解决问题、用上进的态度面对人生、用高尚的精神激励自身”等。还有的班级是xiang文化,他们的“xiang知都”的班级格言,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在班级精神确立后,我们开展征集班徽、班歌和设计名言等活动,许多学生的美术、音乐和写作才能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间。在班徽等班级文化标志设计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对集体的认同感,使得班级精神能根深蒂固地植根在每个班级成员的心中。

班级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活跃在教室里,活跃在学生的言谈与行动中,它对学生现在乃至未来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各种资源提供文化平台

积极开发利用德育活动资源,开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感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网络成为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针对学生对网络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搭建班级网上舆论平台,将所有的孩子引入班级文化氛围之中。我们建立班级QQ 群等,给班级文化建设带来新平台和交流载体。为加强管理,我们采用实名制登录,要求学生确定上网目的,制订上网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上网安全,可以邀请父母和自己一起上网。学生自己选出版主,自己制定班级论坛管理办法,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话题,大家对班级中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网络投票、QQ 群讨论等。

“班级网络论坛”代替了“QQ聊天”,成为了班级文化活动和信息的主要载体,而老师则在其中扮演了朋友和引导者的角色。老师不时也会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把正确的价值观念渗透在意见当中,用网络技术更好地为班级文化建设服务。

(二)活动成为催化剂

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体育节,学生生日,曾经任教的老师退休,曾经的学生离开集体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可以增强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德育资源。我们班的学生会在教师节为老师发短信祝福,表示感谢。此外,还有结合各自特长,让学生们自己撰写、编辑、校对、印刷自己“出版发行”的班级小报,让学生以班级社团的形式,开展演讲、演唱、算24点比赛、英语小明星、讲故事比赛、诗霸争夺赛、时事要闻辩论赛、乒乓球赛等班级活动。

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学生群策群力,力争优胜。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有了归属感、自豪感,不断强化对班级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自律能力。

(三)管理成为建设

布置具有文化底蕴和自己班级特色的教室环境。在教室的前门贴上全班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全家福;在教室的墙上张贴学生自创的格言警句;利用课桌一角,引导学生设计“课桌文化卡”,学生在桌角写上自己的座右铭和自己最崇拜的人以及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教室的卫生角摆放了花卉盆景,既绿化了教室,陶冶了学生情操,又能成为一种新的德育资源,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我们把班级文化浓缩在教室的黑板上、墙壁上、课桌上,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班级环境的美化、优化、绿化,又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道德意识的内化,体现了“环境育人”的特点。

我们还尝试改革班级激励制度,如用“恒彩飞扬”为班级命名,以“恒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它的班级激励制度为“三星显恒”:“恒学之星”、“恒艺之星”、“恒献之星”。学习上有进步,被老师表扬可颁发红颜色的“恒学之星”;积极发展自己的才艺,颁发绿颜色的“恒艺之星”;努力为班级作贡献,发黄颜色的“恒献之星”。 三种颜色的星不断累积,累积到总数五颗时,就开始升级。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总结和表彰,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集体归属感。

三、个性化发展是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忽视“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寻找适合他们各自需要的、有效的自主发展途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组织文化建设――“班务会议”替代班委会,成为班级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班务会议”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凡班级重大事项都由“班务会议”讨论、决策,充分调动班级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大家共同参与班集体建设,推进班集体的自主建设和民主建设。“班级事务项目组”替代班委会,不再设置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班委干部,将以上班委干部涉及的班级事务由项目组承担。班级全体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愿望等自主申报参与项目组工作,让一部分学生从事的班级管理工作转化为全部学生共同参与的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热情。

从外控式班级管理走向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道德意识、民主意识、自我实现意识等,也有利于塑造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立、自强、自律、自爱等人格,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培养,主体人格得以塑造。同时,它彻底改变了班主任以往的管理理念,把教师控制管理学生变为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这是班主任思想、理念、行为上的一场深刻革命。

参考文献:

[1]马兆掌,张宪尧.班级管理概论[M]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16.

[2]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5.

[3]潘志东.实施班级动态管理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 2007,(12).

第3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范文

一、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势要求

1.时代与课改需要加强班级优秀文化建设。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国家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也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侵蚀着校园,从而使学校这块净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不仅影响到教育质量,而且也给学校的形象,尤其是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通过传承优秀文化来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改革。

2.崇高道德和良好人格的培养需要加强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前进,发展经济早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意识。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造假售假、食品药品安全等事件令人触目惊心,而讹人骗人事件也让做好事者退而远之……加之,当前一些学校只抓成绩而忽视对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没有了崇高道德和良好人格的塑造,素质教育被严重搁置。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

3.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形成育人合力。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有效的活动与有序的组织,活动设计新颖别致,活动组织得力高效,就能在加强学风、师风、班风建设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活动创新、组织创新创建优美和谐的班级环境以及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就会形成育人合力,从而影响学生选择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其主体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

1.采撷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以新颖独特的活动为载体,寓文化熏陶与情景感染于具体的优秀文化的熏染活动之中,形象育人,艺术育人。可以通过游戏把一些传统玩法作为育人的文化元素融入对学生智力、定力的提升中去。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我国的传统游戏或玩法更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哲理性、道德性的启迪。如拼七巧板、下棋等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的智力与定力,猜谜、歌谣等游戏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文化知识的洗礼。通过游戏的方式,用传统的玩法培养学生勤劳、勇敢、坚定、吃苦的精神和品德,应该是新时期传承中国文化,发扬祖先智慧的一条不可遗弃的途径。再如,借传统文化中富有人文内涵的诗文诵读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日渐熏陶学生,也是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的一条途径。可以进行“每天一诗”“每周一文”活动,也可以开展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展示会等,把教育内容融入具体活动之中,以新颖的设计、丰富的形式与巧妙的组织负载优秀的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借助传统文化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巧用先进的教育资源,与时代结合、与实际结合、与素质教育结合,通过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注重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作用,用优秀的文化来陶冶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设计活动时,可以设想举行一两个小型的知识问答比赛,或者像中央电视台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与时代传承中华文化的氛围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借全国叫响的活动魅力唤起他们的活动兴趣。也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如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和民俗风情馆等,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与民风民俗,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第4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范文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54-01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完善、塑造人灵魂的过程,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灵活采用适合教育者的方式方法,对教育者施以“玉雕”,使之全面发展,在各式各样的方法中,班级文化是很重要的一块,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古人又云“"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下面就班级建设的方法与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抛砖引玉之用。

1 班级文化建设

1.1 墙体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的墙壁也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写作作品及其他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的四壁。这样既给学生们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又美化了教室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室标语要注意美感,一般是对称和谐。标语或严谨潇洒,或豪放洒脱,都给人以极美的享受。黑板报一周一刊,极大地反映了学生们的构思设想,创作能力,是一个活的文化艺术宣传窗口。

1.2 制度文化建设

(1)选举成立班委会、团支部:学期初进行班委会选举,选出一批新的班级管理人才。确定了班委共5人,团支部共3人。在形成班委、团支部后,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建立起了一支肯干、能干的高效率的干部队伍。班委会下设学委会,纪检会,体委会,劳务会,继续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分工制度,使班级中每个人都有事做,班级中的每件事都有人负责,班级中的事都由学生自己管理,由班委成员主要负责。

(2)轮流值日班长制:每天有一位同学当值日班长,负责当天的班级出勤情况记载、偶然发事件的处理、带领值日生搞好当天的值日、组织全班做操、组织学生劳动、组织学生安静上好自习课,使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同时培养他们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并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

(3)设立监督委员会:班级实行班长负责制,所有工作班长有监督和指导的权利,各小组、部委都直接向班长汇报相关情况,这样就有一个漏洞,班长及班委会失去监督,于是我再设置了监督委员会,监督班长和班委会的行为,是否公平、公正、客观、透明,这样如同“三权独立”,班委会行使权利做工作,最后他们的工作由监督委员会评价和监督。

1.3 精神文化建设

(1)精心准备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德育建设的思想阵地,充分有效地利用班会课教育是班级建设的最好途径。在班会课上除强调学生自觉性和自律性外,根据学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理需求不同而确定不同的主题班会。为了锻炼班干部的能力,我放开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这样将确保班干与同学之间的频繁交往,又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

(2)培养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共命运,共呼吸”。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3)培养学生有爱心,有正义感: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我倡导我们的同学应该有爱心,有正义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灾区灾情、困难学生家庭、车祸的学生、被火烧伤的学生前后捐款2000多元。

2 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还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有时候学校教育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老师的谆谆教导,抵不过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老师要求学生不能进网吧,可学校周围就有网吧引诱学生上网,老师的教育有时候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2 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

同样一个很好的计划,实施起来会因个体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个体普遍素质好,班主任工作起来轻松,如果你的学生和你顶牛,再好的计划也是废纸一张,学生是活的个体,你带几届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班。

2.3 管理者的个人因素

因管理者和实施的个人因素不同,如个人魅力,说话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待学生的态度,管理者的能力等等,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学生心理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学生有抵触情绪,制度不完善,执行有偏差等)因此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找出不足,积极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所以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5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范文

:肖校长,作为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您是如何认识德育、定位德育工作的呢?

肖家芸: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德行根于内心,所谓“秀内美外”,即美好的德行一旦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自觉、自律、自省、自新的习惯,其外在自然美丽缤纷。所以德育只能“内化”而无法“外铄”。内化须有吸引力与感染力,有触动才有心动、行动。德育忌形式主义。德行是具体的、细微的、持久的,德育必须借助于具体、细微、持久的载体,即实践活动,“随风潜入”,无声地润入学生的内心,逐渐地化于学生的言行。德育只能操行习得,墙上挂的、书上写的、嘴上说的,不是真德育。德行是综合的,体现在行为、道德、情感、理想、信念等各个层面。德育聚焦得过小过窄,容易造成受育者的“营养”不全与发育不良,所以单项特色不能代替学校德育。德育是循序渐进的,渐进须有针对性,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初中当以行为养成为主,而高中须以理想信念为重。所以,德育需要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全面协调、悉心培育,实行大德育、主题化、小抓手、渐进式。总之,德育是内外兼修,需要抓手,需要契机,须从细节入手,须入生活常态。

:贵校为何将学校的德育战略聚焦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呢?

肖家芸:学校是由班级组成的。对于学生发展而言,班级虽是小环境,但毕竟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班级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的根基。就一个班级而言,从近教室门,到进教室内;从眼睛可观、耳朵可闻,到嘴里可唱;从墙面到网上;从教师到学生;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都在昭示教育的主题,都在传递育人的文化,班级的舆论导向由此而成。身处其中,耳濡目染,反复强化,内化于心,形成共同的心理暗示。班级成员的心易往一处想,情易往一处融,劲易往一处使,犹如“久入芝兰,杂臭自去”,“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不然,一个几十人的群体,倘若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向往去浸润,去引领,去凝聚,势必各怀异心,各使其性,集体难以和谐,个体难以壮大。如果说育人是系统工程,班级文化就是基础工程。皮之不存(班级文化),毛(学校文化)将焉附?

班级文化无非那么些事儿,寻常甚至土得掉渣儿,没有“宏大”内蕴,没有“创造”吸引,不少人不屑于做。而我们则认为,班级文化与学生成长联系最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接地气,最需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有许多有待发掘、整合、传承、开创的空间,始终引导促进学生把身边的寻常而有意义的事,实实在在地做好,就是实实在在的育人,这本身就是不寻常。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新区的开发开放,张江高科技产业突飞猛进,文化教育却落在后面。我校的生源,50%来自外来民工子弟,40%来自本土集镇居民子女,引进的高知(白领)子女仅占10%。以前传统的乡土化事务型班级管理,导致学校文化长期薄弱。要提高育人的质效,必须转换现有班级建设的观念与模式,转入文化型建设,通过优秀文化这个根基的培育,提升学校教育的能效,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没有先进文化作为沃土,师生的精神家园不可能丰茂起来。所以,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坚定地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战略。

: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的文化要素,而狭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价值的体现,请问肖校长,张江中学主抓的班级文化是如何界定的?

肖家芸:两者都有。作为广义的班级文化要素,一是物质部分,如教室环境的布置以及教室中的硬件构成。二是精神部分,如班级中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舆论导向、管理形式、教育活动等。两者结合,就有了自己的独特价值追求,狭义文化特色自然形成。

:请肖校长具体谈谈贵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在哪里?

肖家芸: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总体呈现目标一致、一体两翼、功能互补的态势。“一体”即班级文化的基本体,由“三个面”、“五个点”构成。“三个面”由环境文化、交流文化、管理文化构成;“五个点”由班训、班标、班报、班网、班干构成。主题教育文化与主题实践文化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两翼”,重在“润”与“习”。具体见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规划》的概要说明。

:谈到育人环境,我看过其他校园的书画长廊,孔庙殿堂,而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的环境建设可以用细致、细腻来形容,我留意到每个教室门口有一块标志性展板,上面有师生全家福、班主任寄语、班级理想信念等等;班内后墙挂有各色的班级口号,印象很深的有“让学生拒浮躁,比正气拒浮华”、“态度决定高度”等等,又如: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读书园地,摆放着各类书籍。这些环境文化的营造,着力点虽小,但育人价值不浅,请肖校长谈谈贵校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特色。

肖家芸:这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个性、共建、常态”。

“个性”是指无论是班训、班报还是班标都做到班班有特色,班间有对比,年级有层次。我们始终坚持学生的原创性,如班训就是学生自己确立的,既不空洞,又积极向上。预备班的“诚信决定竞争力”,高中段班级的“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等都能体现这个特点。

“共建”是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齐力建设。班标是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作出来的。彩色的班标,质朴的语言,真情的流露,让孩子们十分珍惜自己班级的标志,打扫卫生时总是擦拭得很干净。

“常态”是指班报更换的周期固定化,班训、班标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的固定化。班训贴在墙上,班标挂在教室门口,就“死”在墙上,形同做秀。用活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环境文化建设的目的是由文而化的熏陶。不仅仅是形式的吸引,更在于内容的默化。要默化,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能够引领学生对照、发现、反思、改进的进步成长。所以,环境文化建设不等于简单的才艺展示,更不等于名校优生的实力比拼,而在于强化文化功能、提升文化功效,环境文化建设力避的是有美化而无文化的形式主义。

我们上一届有一个班,除了班训靓丽耀眼,其它环境很朴素,但文化育人的效果令人赞叹。班训是学生设计、书写、张贴的,内容是“点滴就是大海”。设计的同学陈述了四个理由:其一,形象通俗,有味道,上口好记,永远不会忘记;其二,对于集体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只有大家都交融到一起,我们才能形成永不干涸的大海。这句话提醒我们永远别忘了融入集体,融入地区,融入国家,融入人类;其三,对于未来而言,我们现在做的都是一滴水,把每一滴水做好,将来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海――学业之海、事业之海。这句话时刻提醒我: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付出每一点努力,就是在创造未来;其四,富有地方特色。我们学校两面都是小河,直通到海。“海纳百川”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之一,我们每个上海学生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我们才不会干涸。世博会即将举行,更强化了我们每个人都做可爱的上海人,才能办出精彩的世博的精神。

班主任用智慧与耐心将此班训用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两年“默化”下来,班级同学互相激励、互相监督,将“一滴水”的个人,自觉主动融入“大海”的集体,以做最优秀的班级为己任。即便到了初三后期,每当集体活动,如出操、听讲座、做实验等,这个班级始终以整齐的两队,一丝不苟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不掉队,走完全程,有序回教室,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全校师生带来感动与激励。当他们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教师节回校看老师时,即便三五成群,也依然整齐排着队敬老师。老师告诉他们,你们不必这样了。他们回答:习惯了,在哪里都会将自己的“一滴”融入“大海”。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虚拟与自由,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自觉自律是个严峻考验。但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互动交流的便捷性,却非常值得开发利用,用好网络有利的一面,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至关重要,请问,肖校长,贵校班网建设是如何实施的呢?

肖家芸:目前,我们班级网站的建设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总的目标是:“一班一网、班班联网、家校互动、助推成长”。而班网的建设过程一直秉承着“专注发展、坚持原创、经常更新”的原则。详见本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规划》说明和个案介绍。

: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班干部的选拔管理机制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竞聘、任用、管理模式,而是采用“大部式”、“流动性”的方式激励学生通过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请肖校长谈一下,采用这一新型的班级干部管理模式之后,效果是怎么样呢?

肖家芸:在两年多的实践过程中,师生逐渐尝到了这种新型模式的甜头。班干部是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是基层“领导”,学校将班级管理权力下放,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履行班干职责时发挥地淋漓尽致。班主任先是扶着走,后来就是领着走,最后是放开走。这些班干部一步步成长起来,教师就有更多时间充电,改进工作,提高管理质量。而学生在干部角色扮演过程中,严于利己,积极上进,健康的班风在点点滴滴中逐渐形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成绩提升也很快。

:新思路、新举措必定会遇到一系列的新问题,请问,学校在推进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呢?

肖家芸: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新的团队,推行一个新的理念,肯定会有迷惑,会有阻碍,学校在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时也遇到过此类的困难。

我们一直强调德育要接地气,就是说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做成空中楼阁,不能把所谓的班级文化当成符号一样,只是讲讲而已。另外,在组织主题班会时,老师不能简单应付,如果组织的活动没有灵魂,即使形式多样,给孩子心灵触动的东西也很少。我们整个团队采用做中学的方式,边做边思考。从统一班主任教师思想观念开始,反复实践,慢慢地,一种对孩子负责,对教育负责的自觉自律意识慢慢形成,班级文化建设也逐渐成熟起来。

:请问,贵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肖家芸:只能说有一点进步和体会。作为上海市德育发展中心的骨干课题,在市、区、署各方面的指导支持下,实施班级文化建设以来,我校先后荣获全国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浦东新区“优秀家长学校”、浦东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等系列称号。已形成的德育成果有《给心灵点灯――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主题教育校本教材》、《给成长助跑――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主题教育实践集粹》等。当然,根本的成效,是你走进校园以后的见闻感触。

:请肖校长谈谈对完善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设想。

肖家芸:教师是班级文化的镜面与底蕴。行为示范,教师的理想追求与言谈举止以什么样的文化形象出现,直接彰显着班级文化的导向,影响、带动着学生文化的自觉与言行实践。因此我们最迫切要做的也是最难做的,是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品位,提升教师的文化影响力。

第6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范文

关键词:和谐学校、管理模式

一、制度管理的规范性

制度可以起到规范作用,即规范相关的教育管理行为,使学校教育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可以起到保障和引导作用。比如说教师的学习,教师学习需要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与严密组织来保障和推动。虽然我们不断倡导乐学思想,探索愉快教育,但学习的快乐和愉悦就取决于学习本身的艰苦性和对这种特性的成功体验。因此,要能够真正推动教师的学习,必须要依据教师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予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严密组织。所以,对待教师学习,就不能简单地只从外在价值上去要求,而要从提升教师生命价值上去认识,重新审视学校中不利于教师学习的各种障碍,重视教师学习的价值,关注教师学习的需要,鼓励教师学习的发生,支持教师学习的行动,从时间、资源、环境、制度、评价等多方面给教师的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

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的学习,唤醒教师们的创新意识,让学习理念转化成了实际行动,使课堂焕发出了青春活力。教师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育教学。教师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同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论文,按级别予以奖励加分,年底评出学习典型,就其先进事迹进行表扬奖励。每月全面公布教师德、勤、绩、能四方面的考核。考核将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依据。由于把学习纳入考核中,大力表扬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老师,从而使以前的被动应付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时间久了,读书却早已成了我们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量的读书笔记,交流会上犀利的发言,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成长中的教师。如今教师们早已尝到了读书的乐趣,牢骚也已变成了教师们学习的动力。

学校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学校管理的关键是全体成员形成主人翁的责任感,形成自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尊重,即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学校对师生的尊重。单纯的制度管理往往显得生硬,缺少人情味,因此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讲究柔性的,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平等意识、宽容意识和合作意识。比如我们现在实行给教师打分,从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对教师加以考核,但这样的做法就对每一个教师平常的工作涵盖不够全面,教师平常的工作方方面面,特别是最能体现个人能力的班级学生的素质被忽视了,这就不可避免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于是我们把考核制度细化,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积极培养教师的业务专长。作好平日记录,而最根本的是要看学生的素质的提高,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的最好的方法。假设一个教师方方面面都好,就是学生的素质提高不上去,就好比工人所出的产品都是废品,我们能说他是一个好工人吗?带好一个班集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硬道理,再结合教师的资历学历、师德等,就能做好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测评,就更有说服力。有了这些硬性指标,一年的工作到头来,大伙就一目了然了。因此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建立在尊重教师,保护教师工作积极性上,也是一所学校发展,顺利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关键。

二、文化引领的超越性

一所学校不仅需要制度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引领。我们在健全学校制度的同时,注重用制度引领学校文化的走向。文化引领,是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取向,是制度管理模式的超越。学校的环境和建设,校风校规的形成等学校文化都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激励师生振奋精神。走进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师生的气质,这是一种说不出却能切实感受到的氛围和风气。我们重视探索一条适合学校文化发展的新路子。我们曾发动全校老师、学生以为学校文化建设想点子、出办法,鼓励老师及学生在文化方面创新,并据此形成文化管理制度。从教师学习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教改等等,都有整套的管理考核制度,有奖励有惩罚,具体做法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具体负责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坚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在学校制定教学目标责任书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列入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范围’,促进教师的主体参与。

第7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范文

1、进行入学教育,确立班训,提出目标,并实行班干部竞选演讲,组建了一支由六位常务班委、十二位科代表、八位小组长组成的班干部队伍。

2、召开班干部会议,明确各位的职责,并每人手发一本工作记录本,记录每日情况。如班长记考勤及课堂表现;纪律委员记录每日仪容着装情况,每日早读、课间操、下午第一节及自己时间随时检查;劳动委员安排值日表并监督值日情况``````,总之一句话,管理不能架空,要让学生可操作。

3、正式上课第一天,狠抓学生常规纪律及学习行为,一切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如有不好现象,立即找学生谈话,讲清道理,并要求其在班级表态,或检讨或谈犯错后的心态及感受,让全体学生引以为戒并重视起来。

4、此后一个月内重点仍是抓纪律和学习常规,并与学生个别谈心。

5、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宣传委员定期出好黑板报,既起宣传作用,也美化了班容,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6、尽量开好每一次班会,运用各种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敢于说话,大声说话,大方说话,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心理健康,开朗快乐轻松,喜欢上班级这个大集体。与此同时,让学生有亲身而为的成功体验,思想在行动当中不断进步成熟。

7、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如运动会、各类比赛、评语等。

二、工作成绩与经验:

1、注重与学生进行思想及感情上的交流,不放过每一个可以给学生启示的机会。班会课整体熏陶,周记本上单独交流,语文课上借美文渗透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的教育,课余时间随机聊天。

2、工作方法讲究高效,要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能给学生真正的心灵的触动,从而尽量追求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省察的境界。

3、务实不务虚。

三、工作不足:

1、与家长的联系还不够到位,不少家长面对孩子的现状很失望,采取放任态度,所以与他们的交流较困难。

2、班级大型的活动还是举行得少了些,班级的凝聚力还没达到理想的境地。

四、今后工作设想:

1、重点抓学风,注意分层次教育;

2、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抓好学生分流工作,为其找出路,为中考减轻负担。

第8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范文

一、 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副主任分管,班主任具体抓,实行校长室—主管主任--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教务主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抓好班主任队伍管理

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2次家长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了由教育局举办的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努力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对上级要求的论文及作业及时完成上交。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墙报、宣传栏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充分利用各种庆祝活动为宣传阵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个性的活动阵地,使本学期“少先队——我的骄傲”为主题的建队日庆祝活动,节目更加丰富多彩,也博得了家长们的阵阵喝彩。

4、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活动, “国旗下讲话”已形成我校的特色。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以学校提出的德育特色“诵国学,促养成”为抓手,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开展以各种的竞赛活动。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学习园地布置力求彰显班级特色,规范实用,富有教育性,好人好事都有记录。

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教导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争创文明小学生”和“跳绳比赛”活动。活动经过宣传发动、班级评比、学校评选等过程,评选出了班级文明小学生和优胜班集体。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热情。

5、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足心理健康课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开展丰富的心理教育活动,使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本学期我校开展了首次“校园心理剧”大赛活动,学生们在参赛过程中受到了心灵上的洗礼,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7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五、加强法制教育工作

学校把10月份定为法制宣传月,并聘请我林业局消防大大队大殷祥同志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在10月中旬学校请到了我校的法制副校长为全体学生做了法制报告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存在的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3、继续抓好班主任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4、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我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第9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班级建设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有的沿用中专学生管理模式,有的则照搬本科院校的做法,要么管得太死,要么放得太松,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作为高职学生管理骨干力量的辅导员虽然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却更不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少辅导员都感到管理新一代的高职学生比过去要更加困难和费力。所以,应当对高职学生管理进行科学而深入的研究分析,探索适合当前高职学生实际的管理方法。

一、对基于班级建设的高职学生管理研究的启示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和高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学生工作者对高职学生管理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视野日益开阔。但是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一些研究成果从专家学者的高度出发,对学生工作经验高度概括总结,理论抽象化,不利于一线学生工作者掌握运用,特别是对于新参加工作的辅导员而言。二是引入相关心理学、管理学理论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有的仅仅是提出设想;而有的则在具体操作上仍然是原有学生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再者没有将这些理论形成体系,综合运用,成为可操作的管理模式。[1]三是一些研究结论较为空泛,缺乏针对性,如在举措上要加强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等,却没有去研究诸如高职学生不愿意担任班委这一普遍性现象后面的深层次原因。

所以,对于高职学生管理进行研究,要做到找准立足点,从班级建设着手,实现学生管理和学生全面发展相辅相成;要从当前高职学生特点出发,树立正确的指导原则,选择合理的理论参考,形成体系,构成合力;要用实证的方法进行高职学生管理研究,真正发现高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对策、举措。

二、基于班级建设的高职学生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在院校层面形成团结氛围,促进班级团队意识生成

高职学生班级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子系统,其整体意识必然受到所在院校的影响。同时,高职学生班级要在短时间内形成自身文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其母体的文化传承。但在实践中,“团结”二字往往只是写在墙上,高职院校的职业、就业导向强调更多的是个人职业技能和竞争。在系部之间,更多的是各种竞赛、评比的竞争,而非合作。在对个人先进事迹宣传中,见到的基本是对“自强之星”、“技能之星”的表彰。所以,促进班级团队意识形成,必须要在院校层面形成团结的良好氛围。组织文化正是从最高管理层树立的典范发展而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因此,首先要在学工部、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树立起团结导向意识,使其在管理上注意自觉采用有利于维护团结的管理举措和制度,在活动开展中注意促进学生班级的团结。

(二)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初步形成以团队意识为主导的班级文化核心

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对高职学生的进行意识形态培育,绝不能以单纯文字学习或者枯燥的宣讲报告形式进行,而应当采用易于为他们接受的方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正是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实现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进行,强调人际相互影响,其互动性较强,能够实现班级学生的全体参与,在社会和高校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班级最为欠缺的是团队意识,因此将塑造团队意识确立为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目标。同时,根据对高职学生的访谈和观察可以发现,班级团结受到影响是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容易发生的,日积月累不断放大,因此应该把以树立团队意识为主要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安排在新生教育阶段进行。

(三)依托专业特色,促进班级整体进取意识形成

空泛地谈论班风、学风,不如回归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在当前高职学生进取意识缺失的背后,除了入学前自身学习经历的影响,还有相当程度的原因在于对自身今后职业发展的模糊。在班级团队意识形成的基础上,应当依托专业特色,描绘职业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协作共进的进取意识。重点应做到:第一,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生动、细致地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应用特色,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第二,切不可就职业谈职业,而应该强调职业发展。例如,对导游专业的学生一直强调毕业后做导游,反而会让学生觉得今后的生活单调失去学习动力,反之将旅游体验师、旅游网站策划等更高层次的职业追求进行描述激起学生的斗志;第三要善于运用需要理论,将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成就需要同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第四要在学生的职业追求中深化团队意识,形成既你追我赶,又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四)充分发挥学生工作者在高职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如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等在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一是在日常管理中,以情感人。学生工作者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观察、仿效自己的老师。[2]正所谓“见贤思齐”,学生工作者在管理中透射出的追求团结、进取、奉献的意识能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成为一种无形的榜样,无声的力量,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地改变、重塑学生的意识。二是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班级文化活动中,特别是活动的筹备阶段。高职学生的阅历、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上的不足要求学生工作者更加积极地介入,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储备和工作经验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的思考更加周全,更富创新也更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