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企业团队精神企业价值观
一、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精神是公司真正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市场竞争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许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成功的公司无不体现出公司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例如,通用公司奇迹般的崛起和茁壮成长决不仅得益于它的统军人物韦尔奇,还得益于韦尔奇麾下的整个团队中每位员工的努力。这就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通用公司精神的写照。
二、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它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是成功团队身上难以琢磨的特质。它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凝聚力是针对团队和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表现出一种忠诚,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脊感,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团队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忧虑。当个人目标和团队日标一致的时候,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
2.团队合作的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指的是团队和团队成员表现为协作和共为一体的特点。团队成员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礼貌谦逊;他们彼此宽容、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是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互相关怀,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利益和成就共享、责任共担。
3.团队士气的高昂。这一点是从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体现出来,表现为团队成 员对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 。
三、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培养途径
1.培养团队合作
(1)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成功的领导者总是力求通过合作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建立一种互信的领导模式 。
(2)要定规则、定合作的规范。一个团队中如果某一个人老是付出而另外一个人老是获得,这就是鞭打快牛、不公平,这种情形下没有可能合作。要想有效地推动合作,领导者必须订立一个普遍 认同的合作规范,采取公平的管理原则做事情 。
(3)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领导者要创造一些持续的机会让团队成员融为一体 。如一起培训 、一起搞竞赛 、举行团队的会议、激励的活动等等。
(4)要强调长远利益。领导者要使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未来前景,让大家相信团队可以走到这一步,这时人们不会计较眼前的一些得失,会主动合作达成愿景。信任是赢得合作的一个法则,也是人际关系的中心议题。只有信任下属的领导才能够通过授权而高效地工作。
2.重视团队内部的良性冲突。关于一个团队来说,最大的阻碍莫过于冲突的发生。一般来说凡双方目的一致而手段或途径不同的冲突,大多属良性冲突。这类冲突对于实现企业目标是有利的:而破坏性冲突往往是因为双方目的不一致造成的。管理者和他的团队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识别虚假的和谐,引导和鼓励适当的、良性的冲突。
联想集团的联想研究院有三条议事规则:缺乏反对意见的重大决策须慎重决定;提倡建设性冲突;只有专家,没有权威。倡导良性冲突,使得联想研究院造就了对事不对人的氛围,它令联想新产品层出不穷。
3.激发团队的学习精神。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取胜,美国企业不断对其员工进行终身培训,试图把企业看成是一种“学习型组织 ”。团队在组织中渐渐成为最关键 的学习单位,团队学习可以将团队成员共同得到的认识化为行动,并可产生有巨大作用的团队智慧,形成更优秀的团队精神。面对信息时代,团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4.激励团队的创新精神。现在的时代是个求变、求新的时代,一成不变终将被时间所淘汰。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企业创新在观念,而观念创新在领导。企业领导如何带领企业、带领团队开拓创新,这对于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允许失败,容忍错误。许多成功的团队,在员工中运用“犯错许可证 ”。假如员工尝试做某些事情失败,只要交出名片,即可获得赦免。正是这种文化的形成员工或团队才可能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强生公司的前总裁小约翰逊承认:失败的实验也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构成部分。在强生公司的历史上有过许多明显的失败。在他们看来,这些失败是要在公司核心思想规范内发展健康分枝的基本代价。尽管遇到了这些挫折,强生公司在其 l10年的历史上还从未亏损过。
(2)冒险与革新。鼓励员工发挥创意与承担风险,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提倡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变革。冒险是革新之父。风险是经营固有的特征,没有团队能够超脱,因而不得不承担风险。但足否愿意为创新去冒险,则是一个团队的根本。建立一种冒险革新的风气意味着信任员工,他们施展才华而不必害怕赔偿。只要冒险与革新的失败带来更多的是学习而不是惩罚,那么,人们就愿意冒险,这也就有了创新的可能。
[关键词]企业;团队精神;作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56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2
1 新形势下如何理解企业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在数十年的工作经历和不断的学习、思考和摸索,以及众多企业管理精英的研究中,形成的基本相应的共识。即在一个企业中,由于企业核心人物的特殊作用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而逐步培养和打造出的全体员工自觉围绕企业的短、中、长期目标而形成的高度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和激励、共克难关、共同进取,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共同呵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把企业的兴衰成败与每位员工的利益紧密相连,时时保持争强好胜,勇于参与社会和市场竞争的良好状态,不断创造新的业绩的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状态。
2 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利于企业凝聚人心、创新开拓
经过企业长期的培养而形成的良好团队和团队精神是非常难得的,在企业内部,一支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团队,将给这个企业带来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发展后劲,使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较强的合力、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作为企业的一员,自愿加入一个集体,并为成为该集体的一员而感到骄傲、自豪和欣慰的时候,他(她)都将会愿意为这个集体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拼搏和积极付出。在这个团队中,培养和引导好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形成团结和谐、相互帮助和鼓励、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宽容、相互关怀、诚信待人、能力互补、攻坚克难、同舟共济、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良好团队精神,不但重要也十分必要。在这样的一个团队里,当一位员工取得一定成就时,大家都为之高兴,并互相激励。员工都将从自我做起,共同为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做任何事情,人是决定性因素,正所谓“事在人为”。当前我国提出的“实现两个100年的中国梦”的重要奋斗目标,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其倡导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富裕的重要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一个国家要做到这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作为企业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智慧和团体的力量、团队的作用为企业的目标和任务而服务。
良好的团队精神,积极有效的团队合作对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资料显示,不少企业管理不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不团结、员工关系不和谐,没有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和良好的团队。
据调查,当今全球500强企业以及国内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较快发展壮大的知名企业,始终注重团队作用的培养和发挥,始终把团队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如海尔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由于特别重视企业团队建设、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注意发挥团队精神的积极作用,他们已经或正在享受着通过团队精神的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而给企业带来的丰硕成果。福能联美集团创建20多年来,取得了良好业绩,赢得了同行的赞许、员工的信赖,这其中倾注了一个团队(包括善于领导决策的核心层、敬业的具有骨干管理作用的中层以及员工服务层)的不懈努力,这样一支目标责任明确、团结进取的良好团队,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发展的快车道。不难看出,这其中除了决策领导层核心人物的自身典范引导作用外,企业内部上下团结拼搏、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也起到了积极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认真培养、努力打造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一流企业
时至今日,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企业,早已形成共识,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内部团队精神的培养,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有凝聚力,自然形成不了合力,其发展后劲可想而知。要较好地在企业内部培养出一支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队伍应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这个企业领导管理决策层的核心人物至关重要。领导的权威是建立在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基础上的,当然还应该有计划、有目标、有规则地逐步训练员工的团队意识,使企业内部步调一致,在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的规范下,自觉培养该团队成员的行为规范和处事准则,这是一个良好的团队精神所要具备的。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对企业打造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当然,企业中的管理层、领导层,尤其是企业的核心领导层要有爱岗敬业之心、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之为、言行一致包容豁达之胸怀,那么,该企业这个团队就一定能带好,团队中必将形成团结、不断进取的精神。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较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除了要保持高度团结外,还要做到员工的高度配合、信息互通、及时交流。企业首先要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本企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果企业或团队的目标与员工个人的目标较为一致的时,企业对员工就有凝聚力,员工对企业就有信任感。自然,员工积极性就高,凝聚力、创新力、开拓力就会展现出来,从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第三,企业应重视培养和营造一个团结、自信、进取的氛围,让员工树立自信、自强、勇于超越自我的意识和行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应注意以下几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层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员工除了要关心外,信任、尊重和善用也非常必要。在企业获得良好业绩的同时,应让每个员工充分感受到,由于自己的努力而换来的收获和成就感,让员工共同享受改革、发展、开拓、创新所带来的成果。注意情感投资,以情留人,以企业文化留人,以良好的收益和福利留人,让企业的每个团队成员共同享受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打造一支上下团结协调、步调一致的一流团队。
主要参考文献
[1]林美珍.团队凝聚力的研究述评[J].科学与管理,2010(1).
[2]徐建生,张志,吴保群,等.团队凝聚力的构成要素及形成过程[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4).
[3]刘电芝,疏德明.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培育措施[J].现代管理科学,2008(5).
[4]黄朗喜.增强团队凝聚力策略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7(8).
[5]彭剑锋.培育领导力与领导团队[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5).
[6]田野.团队精神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
关键词:大学生 团队 团队精神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09-01
作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团队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尤其是向社会“输送”毕业生的高校。作为高校的年轻大学生来说,只有具备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等素质,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针对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相关问题设计问卷,笔者组织国内天津、大连等地几所大学的500余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团队精神还不强,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缺失的现象比较明显,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创新意识薄弱,独立能力欠缺。创新意识包括创新思维、预测决策、创新表达、创新决策等方面,有些同学在团体中创新能力不够,头脑不灵活,思想比较禁锢,不能提出创新思维和想法,有随大流的表现。
(2)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淡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崇尚“自我”,功利化取向明显,只顾个人埋头读书,不愿意分担班级事务。
(3)心理素质脆弱,抗压能力较差。有些同学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交际和沟通,心理脆弱,在团队工作及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忧郁、焦虑、猜疑、嫉妒等心理障碍。
(4)人际交往“务实”,缺乏真诚、团结精神。大学生交往中出现“唯物是交”“唯利是交”等庸俗化现象,交往行为逐步趋于社会化、利益化。
(5)注重个人利益,服务意识淡化。大学生个人本位主义有所抬头,过分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二、高校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体中要求,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好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挑战也很多,竞争更加激烈。高校要充分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营造合力育人良好氛围。
(一)打造队伍,注重师德建设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工作。针对教师开展集体教研、教学观摩课,定期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举办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使教育从老师讲授为重点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重点的观念。教育工作者要以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怎么与他人相处。
二是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四支力量合力的作用。四支力量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从正面积极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发挥思政课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蕴于校园网的各个栏目,加强对网上舆论的引导和监督,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拓宽渠道,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一是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学、社交礼仪、就业教育及实践课程的教育,举办相关讲座或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等。开展辩论赛或者知识竞赛,让大学生融入到团队精神培养的过程当中。
二是加大实践环节力度。聘请大型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S富的高级管理人才,通过开设讲座、学术活动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社会企业联合办学,让学生组建创新团队、实践团队,参加社会实践、暑期锻炼和社会调研,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等。在高校就业工作和就业教育中,要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业,增强大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善于创造的勇气。
三是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应该规范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社团成员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优化环境,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一是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主要指校园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清洁卫生、学术环境等。整洁、优雅、绿色的环境可以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校园环境建设不仅要着眼于校园绿化环境的不断扩大和整体环境的整洁优美,更要注重强化校园的人文气息,既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又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创业;团队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250-02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大多是以群体进行的,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在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部分问题需要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的需求,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团队精神。
1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团队合作精神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从一个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榜第一位的成功企业家身上,我们无疑可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是一群以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统一目标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是在集体讨论研究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强调通过队员奋斗得到胜利果实,这些果实超过个人业绩的总和。
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能保证团队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个性张扬、发挥能力特长能够确保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合作方式可以产生真正的内聚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个人安排在适合能力发挥的岗位,充分展示团队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没有良好的合作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创业想要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上,从生产到管理到服务,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配合,是不可能生产出好的商品,更不可能提供给消费者满意的服务。虽然普通员工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核心人员始终凝聚在一起拼搏。
2 大学生创业团队精神所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各种模拟式的创业训练,以培养创业能力,创业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做到平等、协商,团队内部能够根据各位同学在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方面的情况,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补其所缺,创业团队内没有权利、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当大学生们走向社会自己组织创业时,各种模拟式的创业需要进行实干时,其个人心理素质、性格与个性上的缺失仍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
大学生创业存在着经验欠缺、资金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将在创业发展的中逐步完善解决,但团队精神是创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很有个性,自信心较强,有的甚至刚愎自用,这对创业发展极为不利。
(1)心理素质。创业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充满着很多变数和挑战,可能让人产生挫折感。现在的大学生创业,多数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稍遇困难就容易退缩,怨天尤人,相互指责。现在的某些大学生从小没有吃过苦、缺乏劳动锻炼,动手能力较差。而创业是需要亲力亲为的,不能有丝毫的懒惰、拖沓。
(2)性格欠佳。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这一消极有害的心理在不少大学生身上存在,影响他们在创业中的相互协作。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面对团队创业问题,常常产生自卑心理,不敢相信自己,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够。有些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在创业中他们缺乏自信心,勇气不足。自卑心理源于他人对自己的不能客观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的消极暗示。强烈的自卑心理会成为他们在创业团队合作的最大障碍。
(3)过于自信。自信是对自己能力、实力上信心的一种自我感觉,与自己的才智、技能水准高低有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对待某一事有能力和信心,把握度很高,那么他的自信心就强。而过分的自信,是坑害自我的祸根,对自己对事业起不到什么好作用。过分的自信,不切自我实际的自信,是没有自我约束行为规范的一种表现。在创业团队中,如果不能克服感情因素,容易造成过分自信,在能力、实力上,自我把握失衡,是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一种自不量力的放大自我,于已不利,同时损害了整个创业团队。
(4)不善交流。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善交流或不会沟通,不善与他人合作,即使专业技能再优秀,也很难有用武之地。大学生沟通能力欠佳主要有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严重影响了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内心时有一种孤寂、渺小、自卑、困惑的感觉。这种感觉便影响到大学生沟通与交流。
大学生创业除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外,更要有好的心态,不可视野狭窄、过于自负,而应虚心接受他人正确的意见,并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败。此外,时刻保持高昂的团队精神与创业激情,是突破创业瓶颈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
3 加强大学生创业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强调团队精神的今天,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的几率非常小。在风险投资商看来,再出色的创业计划也具有可复制性,而团队的整体实力是不可复制的。而纵观成功创业者,如比尔•盖茨有七人智囊团,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优秀团队的重要性。目前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实践中,大多数以群体形式合伙创业。大学生创业,构建一个内部团结、合作良好、取长补短的强有力的团队必不可少,而始终保持这个团队积极向上、凝聚力强大则是团队核心组织者所必须具备的才能。因此,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精神培养上,有许多方式。
(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了解事件成败的原因。在这些案例中无一不体现团队精神,无一不说明团队面貌的功效。
(2)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走访成功企业经营活动,调查研究企业团队合作的实例,了解企业家如何培育核心团队精神,体味团队核心员工做人做事的道理,理解团队的意识。每个人在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时,在企业需要员工做出奉献时,挺身而出,责无旁贷。
(3)教育大学生时刻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要不时的检查自己的言行,有哪些行为不符合团队规则,哪些言论不利于团队精神,应如何做才符合要求。
(4)帮助大学生理解团队精神的内涵,团队运行机制的必要性。团队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团队内部和谐的活力,就是一种团队与外界的和谐境界。使每一位学生知道团队的运行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必须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统一协调的联动。
(5)加强创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训练。团队合作训练是以团队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求全队成员共同建立良好的团队气氛,以相互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来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达到活动的目的。团队合作训练有孤岛求生、穿越电网、翻越高墙等。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良好的团队气氛是非常必要的。它使得整个团队能够保持激情和热情,而高涨的团队情绪也必然会使每个队员感到愉悦和自信。
(6)注重大学生心理教育,使大学生克服沟通中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当前部分大学生正是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影响其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态,克服大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实现大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心理教育,消除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培养大学生自信、宽容、理解、合作、助人的品格,成为受欢迎的人。一个有抱负的人,想在创业工作中游刃有余、大展宏图,就得善于与上下级、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打通自己和创业团队的成功之路。因此,沟通永远是人们在生活生事业中应当掌握的首要才能。
总之,培养好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我们高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正确树立将会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社会将更加充满活力,也将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徐振轩.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舒燕.面向区域经济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1).
[3]张英杰,郭建锋.基于德育创新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
关键词:高等学校 行政管理 团队精神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有赖于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高校中各种规模不同的教学、学术、管理团队构成了高校管理系统。团队管理要求对管理中的人作全新的定位和有效的管理创新,培养团队协作,激发团队活力,提高组织效率,实现团队功能。这些目标的实现正是由于在团队中存在着一种精神氛围——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为了实现高等学校的管理目标,有效承担高校的社会职责,高校中各种团队的建设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和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或目标,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的相互协作、共同奋斗的意识和作风。团队精神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保证团队的高效率运转。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团队运行过程中,团队中每一个成员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和意愿,并乐意为此共同奉献,不断释放潜在的才能和技巧,每个成员深切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的感知,成员之间的坦诚交流,进而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中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
团队精神内涵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共同愿景。整合团队个人愿望,汇聚团队成员个人意志,代表着团队发展方向、成员价值观和使命感,切实可行、可望可及、催人奋进的奋斗目标。(2)浩然正气。光明正大、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团队感召力之魂,是团队发展的前提。(3)宽容和气。和谐宽容之气是团队领导及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工作氛围,是团队的凝聚力之源,是团队发展的基础。(4)昂扬士气。步调一致、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热情,是团队战斗力所在,是团队发展的保障。(5)蓬勃朝气。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是团队的活力之本,是团队发展的动力。
二 团队精神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有效的管理应遵循机构设置合理,权力职责界限清晰,任务分工明确,人员队伍精干,实施目标明确,组织、控制、协调手段得当和信息反馈渠道畅通等原则,而上述原则的有效实现正依赖于团队精神作用的发挥。团队精神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引导方向
高等学校有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并会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团队精神引导着教职员工坚持学校的发展方向,服从和维护高校发展大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意志,自觉地将学校的发展方向、目标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
2.凝聚力量
高校教职员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信仰、动机、习惯、兴趣等是多元化的,通过团队精神的感召,能够大大增强教职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3.激励进取
积极健康的团队精神,必将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环境。不断促进教职员工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工作、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相互感染、相互熏陶、自我激励、严格自律,形成奋勇争先、积极进取的氛围。
4.自我约束
团队成员在接受规章制度硬约束的同时,团队精神会对教职员工精神意识进行软约束,这种软约束来自于教职员工的内在情感,往往坚持得越持久,影响就越深入。
5.推动发展
有了团队精神的良好影响和作用,全体教职员工都为学校的共同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工作过程中严于律己、精诚合作、发挥所长、和谐进取,必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 团队精神的培育和形成
团队精神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精神可以在工作实践中自发形成,更应该在团队的运行和管理中努力培育团队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团队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精神
一、创业精神的构成
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它的内涵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层面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观念,是人们从理性上获得的对于创业的认识;心理学层面的创业个性和创业意志,是人们从事创业的心理基础和前提;行为学层面的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是人们创业的行动指南。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精神
创业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一般看来,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区别不大,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创新精神是古往今来历史发展的源动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更替旧事物,催生新事物的唯一途径。创新精神是创业的前提与核心,但创新并不是创业的全部内容,只具有创新精神,而缺乏其他必要条件的人,很难在创业上获得成功。
(二)进取精神
创业并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推动这段过程的完成,没有进取精神是很难做到的。进取精神使人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乐观面对和处理事业和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与挑战,最终走向成功。结合古往今来的案例不难发现,进取精神是所有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他们在进取精神指引下持之以恒的不懈奋斗,是走向成功的途中最有利的武器。
(三)冒险精神
创业是对机遇的创造与把握,任何机遇所伴随的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是要面对诸多风险。对这种风险缺乏预见性和意识,不敢承担风险而畏缩不前,会造成机遇的流失,使创业过程陷入困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风险尤为突出,因此新时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冒险精神,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承担风险。
(四)团队精神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则可以将个人的力量放大,善于组织和管理团队成员,尊重和接纳团队成员的感受与建议,有助于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因此团队精神对创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包含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艺术,即是对创业的助推器,也是对个人素养提升的催化剂,值得所有创业者耐心掌握和探索。
二、大学生是创业的先锋
大学作为最高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使命和任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到了部分先进技术,能够有条件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在此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专业优势,为创业制定明确的目标。因此,大学生应当是创业的先锋和骨干力量。
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教育思想陈旧,实践能力欠缺,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模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与国际同等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与此同时,我们长期以来所采用的应试教育模式致使教育体系中偏向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对薄弱,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意识,至于创新意识则更是匮乏。因此,高校应该通过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加大相关的课程建设力度,更加对学生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对大学生就创业能力进行对口教育,将一批具有创业能力及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输送到社会上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为此,必须要加快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型,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完善,促成传统的就业教育向适应时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转型。要改变过去单调、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适当调整专业结构,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中设置创新创业环节,并注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采取因材施教的培养方式,为高素质复合型创业人才的成长提供条件。
四、推动教学改革,提升创新能力
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通盘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使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科目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协作能力;在课堂中,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说教,结合实际需求,灵活变通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能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案例分析,引导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兆平.论工科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J].理论研究,2011,(04):13-16.
[2]吴世丽,仪建红.当前工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6):78-79.
[3]王岩.新时期创业精神的本质特征[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7.
[4]赵薇.企业家创业精神视角下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岳论丛,2010,(12):38-42.
[5]夏清华.创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8-9.
[6]谢志远,刘元禄.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1):144-146.
关键词:创业精神;多元智能;观念转变;内省智力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后,新的消费偏好、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消费方式促使新产品的不断诞生。目前,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很难招聘到适应这一发展的人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传统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传统的素质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和“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被赋予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会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从“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性发展”转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加快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核心任务。创业教育先行,转变创业教育培育理念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重点探析创业教育培育理念,以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模式为培育理念转变的核心,对大学生创业心智构建进行优化,向学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红色”培养模式。
一、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我们一直未能正确认识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人的智力有一个心智架构,包括七大范畴:“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另外还包括两大内省智力——灵性智能:自然探索、存在。内省智能和其他智能包括价值层次和事件层次,人类的真实能力往往会通过新的信仰、新的价值观影响而形成新的形象、理论、信仰能力——创造力。本文中提及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在针对丽江地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大二管理类学生创业精神调查问卷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出学生的内省智能需要被优化、被完善,进而探寻大学生内省智能的有效培育方法。
通过200份有效问卷的抽样调查表明:第一,2%的大学生有创业经历,参加过学校和云南省组织的各类大学生专业创业策划大赛,且获得过相关奖项,未来创业动机强;第二,2%的大学生创业精神中的意志、动机等能力已经通过失败创业经历得以提升;第三,70%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最大的障碍是心理承受能力,这部分学生缺少价值观层次的培育,缺乏对创业过程中价值观知识的学习(如图1所示)。
针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进行调查(如图2所示),抽样调查表明:独立学习能力强、热爱创新的大学生占抽样调查总数的85%,这部分大学生一直在询问创业教育中关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时间、地点等问题。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丽江地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大二管理类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提升学生的内省智力能力。
二、向学创业是高校创业精神内省模式的核心
(一)向学创业的作用与意义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课程中,缺少用精神进行事件层次教育的创业课程。向学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模式。
通过事件进行事件层次的教育,培育学生的自尊、自律能力,吸收队伍中各种人物的长处,静思规划人生目标。
第一,向学创业的内化创业教育模式,以队伍中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学习榜样,提高学生价值层次的内省。
第二,对事件中的成败总结,将事件的成败与创业精神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内省,提高学生原有的内省智力能力。
第三,在精神事件内省教育模式中,高校创业精神培养可以通过精神塑造创业团队中行动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及创业团队成员的信念、意志、品质等的高度统一性,建立高校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最高信仰内省模式。
第四,向学创业凝聚了不同知识、技能、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团员优势,创造一切条件完成组织任务,创造了团队组织所能完成的团队奇迹。
第五,“保证完成任务”是团队的价值观,团队为个体才能及个体心理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平台,个体人生价值观与团队社会价值观高度统一,团队的能力超越了个体价值所能超越的极限,进而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不可超越的组织任务。
第六,开展创业团队活动和完成团队任务,激励了每一个团队队员的内省智力能力,向学精神信仰,塑造创业团队成员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认真、负责、精诚合作,自动、自觉、自律的优秀品质,这是团队取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根本保证。
(二)通过精神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内省智力能力
团队具有强烈使命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具备团队凝聚力、制度战斗力等优秀的敬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执行力,在拥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战略战术科学客观,坚持秉承“胜利是一种习惯”的指导方略,让精神不但不曾被历史的长河所抛弃,反而成为新时代的精神信仰。精神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急需汲取的精神财富,更是构成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基本维度。
第一,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完善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中的团队价值观层次。团队的凝聚力、协作能力和战斗力都较强,“保证完成任务”是团队普通战士对组织的最高承诺,大学生创业团队精神的培育需向团队学习。
第二,高度统一的崇高组织精神和战士的职业精神完善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中的创业道德规范。
第三,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育,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精神中的抗挫折能力。乐观自信无畏的团队精神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最大乐观智能潜力。
精神是我国高校多元智能理论在创业教育中的外延,向学创业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事件内省、价值观内省模式的创新尝试。
第一,客观分析时局特征,制定正确的目标与任务,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第二,不论任务大小,积极团结协作,拥有较高的成功率。
第三,决策失误产生后,个人与团队领导能够共同承担错误。
第四,时间是精神的磨合器,通过时间的磨合,形成以民族精神为主,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精神,高效地培养了团队的创业素质,为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经营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素质管理方式。
三、向学创业,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初建我国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
(一)将精神纳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全过程
将精神事迹、团队特点等内容纳入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中进行创业精神培养。首先,在课程中重点讲述以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实质和内容,积极开展有关精神的讲座。其次,邀请创业企业家,结合精神讲述创业过程中创业企业价值观,再通过双师型教师课程的精心设计整合精神创业教学内容。用实践创业课程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用历史事迹结合实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最后,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韧的创业精神。
(二)结合时代特点,将精神与创业精神进行对比整合
结合国内外的时代特点,对比国内外创业精神的优劣势,进行精神和创业管理精神的对比整合(如图3所示)。一方面,加强创业学生对精神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比国内外创业精神教育课程,吸取可行的方法,整合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
向学创业是在社会知觉意识中建立成熟的大学生创业精神的价值观体系,是一种超越现有价值观资源,进行效率优先和资源有效配置的理念,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及团队教学的力量,发挥大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大学生内省智能模式中的社会知觉能力。
(三)营造精神的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部分。利用精神教育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拥有精神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深刻理解精神的创造性价值观,通过校园文化的营造,树立学生的创业志向,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精神文化的创业教育活动氛围。学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以精神为价值观的创业精神。在开展多维拓展训练课程中,加强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精神、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育,找到每位参与创业精神教育课程的学生所具有的优势,在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热情。
四、向学创业是推进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初建的科学发展观
以创造性、主体性、挫折教育为原则,采取讨论教学法、参观教学法、人物访谈法、现场模拟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建立一整套合理的创业精神激励机制,鼓励师生进行以科研促教学、以创新促创业的教学工作。努力营造多维化创业精神教育的学校氛围,增加投入,积极调动师生参与创业精神教育的积极性。
第一,运用人们对的社会认知引导创业培训教师将创业心理学知识和精神价值观相结合,内化学生的创业精神价值观——创业精神教育中不仅可以信守承诺,而且可以建立高校创业精神教育的品牌效应,实现招生和创业培训教育教师的双向培训。
首先,教学团队建设是由电大独特的办学模式决定的。电大的办学模式与普通高校差别很大,教师的专职工作与普通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内容也不同。随着电大远程教育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的每一级电大单独作战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向复合型、应用型转变,原来的单一型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大教育要向多元化发展,就必须改革原来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教法的创新,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来优化教学资源,推进新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模式。电大教育要探索一条具有现代气息同时又具有电大特色的教育模式,教学团队的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其次,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广播电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专业品牌特色、独一无二的网上教学资源是电大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电大教育要充分利用好独特的系统优势,依托电大系统内教师,建立教学团队,在整合全国电大专业建设与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和以精品课程为中心的优质教学资源。再者,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电大分级办学模式的运行,有赖于各级教学系统的协调运作。目前各省级电大的办学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条件都达到了办学条件。但还是有个别欠发达的基层电大办学条件落后,尤其是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落实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团队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内部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制定统一的标准,通过教学团队来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最后,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本专业所有课程知识都非常熟悉。尤其是电大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要求很高,仅凭个人的学习和探索很难实现。因此可以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形成知识交流群和成果共享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知识学习,从而实现教师个人的价值。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探析
2.1树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一个教学团队一定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此外还要树立一个共同的愿景,这样才能有效地整合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发挥创造力,实现累积效应。针对电大的培养目标,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有不同层次的奋斗目标,不仅要设置长远的发展规划(如开放大学成立后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等),还要设置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如确定每个学期与年度的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实验基地建设、科研任务等)。
2.2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电大应该改变原有的中央电大的主持和主讲教师、省级电大的责任教师及市县级电大的辅导教师单线传递信息的课程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信息的传递是单链的,任何一级信息的传递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信息的变质或中断。针对电大目前办学出现的新特点,在综合考虑年龄、职称、学科、地域等的基础上,组建以学科带头人或首席主持、核心成员、骨干教师、辅导教师及技术人员为一体的课程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每个层级的信息都可以直接向其它层级传递,避免丢失。其次可以真正实现资源的全系统共享。
2.3营造和谐自由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
营造和谐宽松的文化氛围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意义重大。在加强团队文化氛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术争鸣,百花齐放,提倡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保护不同意见,要有批判精神,要敢于质疑已有的结论,推动学科的发展。此外团队精神就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团队精神的基础就是要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团队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利益和目标而产生了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电大团队成员由于来自不同省市、不同专业、不同职称、不同年龄、不同工作性质等,再加上各省市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在沟通与协作方面存在更大的困难,更需要我们从营造互信的团队氛围、加强沟通与交流等培养团队精神。
2.4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团队应根据电大教学特点除进行常规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落实、考试改革等教学研讨外,还要在教材建设、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成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打造网络精品课程,形成品牌效应,提升电大影响力。
2.5搭建科研平台,开展基层教师、年轻教师培训,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电大教学团队建设应以科研为平台,鼓励团队成员努力打造特色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合作科研过程中,各级电大教师都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在基层电大,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相对薄弱,为加强教学和熟悉业务,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团队这一优势,适时分阶段对他们进行培训,进一步明确电大教学培养目标,团队建设目标,保障电大教学的培养质量。
三、讨论
【关键词】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现状
20世界年代初期,我国的教育工作不断的发展,民办学校行政管理者和教育机构的核心就是学校行政管理制度的革新和创新,民办学校的主要辅助就是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保证和支持民办高校实现和改善教学和科研的两项工作的良好的运转,为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等都发挥着作用,其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增加国民教育的效率早已经是革新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
一、民办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概述
民办学校行政的管理内容由两个方面构成,其分别是执行部门和管理部门,执行部门即下级机构或组织,其中包括行政秘书、学校的教学秘书等,主要工作就是贯彻和实施上级下达的命令,并做好各种工作,要求的是机械效率高;管理部门即指学校中有行政权利的位置,例如人事处、教务处、就业办公室等,工作内容就是向下一级落实上级行政部门和各个领导的商议对策,从而实施有效的分工合作和严格的监督,分析和解决行政部门和组织管理部门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就能相应的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只有两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共同达到相应的要求时,才会提高整个学校以及部门的行政工作效率。
二、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逐渐革新,中国的民办高校也逐渐的合并和重组,加上扩招的间接影响,高校的规模变的越来越大,即便是学校的内部进行一系列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是不能减少行政管理者管理的负担,日常行政管理的效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的表现在:
(一)效率观念意识的薄弱
随着旧观念的根深蒂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机构与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相似,体制的高度集中很容易导致行政管理者很难快速做出执行和决策任务,以及缺少时间观念,这种懒散的心理就会养成不重视效率的不良习惯,而且中国还是一个封建思想存在上千年的国家,官宦的旧思想十分根深蒂固,无论是执行者或管理者从来都没有把为人服务当成己任,一些迂腐不化的旧观念、旧思想使人们将职位当成谋取利益的方法,做什么事都以自己的角度出发,从来不在乎他人的利益。
(二)职责分工不清,机构设置臃肿
因为长期受到经济体制模式直接影响,中国民办高校行政的管理机构基本设置大多数都与政府机关设置是一样的,因此就会造成机构的复杂、行政人员过多、人浮于事、职能叠加,机构设置不能和现今的大学制度完全的、更好的适应,执行部门与管理部门都不能进行很好的合作和沟通。
三、发扬团队精神,优化管理队伍
民办高校行政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发扬团队精神的理念,继续优化行政管理工作团队。与传统高校行政管理的模式相比,民办高校行政的管理工作打破传统高校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精神,其具有着凝聚力量、约束自我、引导方向、激励进取的作用,正是这些大公无私、团结协作和奉献的精神,极大了推动了民办高校行政的管理进程。团队精神集中体现在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和大局意识,全队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团队精神的最终境界,其核心表现在团队的协同和合作,这有这样才能提高队伍的运转效率,最大化实现整体和个人的利益。团队精神可以通过选拔有实力领导,加强团队的凝聚力,确立团队的共同目标以及建立激励机构和管理机构来实现。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权责清晰、目标明确、队伍精干、组织协调手段得当、机构设置合理和信息的反馈渠道保持畅通等等,团队精神在其中发挥这非常充分的作用,从而有效的实现这些原则。所以,管理团队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团队精神,只有有效的发挥团队精神,优化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队伍,才能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民办高校要想有强劲的竞争实力和学校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保持住自身的特色,积极的发扬团队精神,提高团队的素质水平,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