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

第1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电视节目制作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早期发展的支柱产业,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国内知名民营影视公司都是靠电视节目制作“发家致富”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分析民营电视节目现状还是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节目类型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发展时间短、规模小,电视节目制作无法做到大而全,而且有些类型的节目由于政策因素,民营电视台无法介入,所以民营影视公司只能认真分析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制作某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争取达到专业水准赶超电视台。欢乐传媒与光线传媒在1998年相继成立,借着当时中国电视市场对娱乐节目的饥渴,两家内容提供商分别以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和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尤其是光线传媒,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并每年以150%的速度攀升,2003年光线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5亿。

受到市场的鼓励,光线传媒一下子就推出了六档娱乐报道节目,其他电视制作机构纷纷效仿。随着各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不断推出,电视受众逐渐对充斥银幕的娱乐报道产生审美劳,娱乐报道节目收视率节节败退。但是民营电视公司由于缺少优秀的人才团队,研发力量弱,制作理念又相对滞后,也无法对节目形态进行及时的的创新与变革,不能准确把握电视节目市场的走向和需求,错失发展的有利时机,导致其在娱乐节目升级过程中的缺席,很多民营影视公司陷入困境。

2.节目制作成本较低

民营影视公司规模小,资金有限,所以制作的电视节目基本上都是成本较低的娱乐信息报道、人物访谈类节目。由于早期准确的把握了市场的需求,这些电视节目还是为民营影视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如光线传媒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版为《娱乐现场》),曾在全国130家电视台每日同步播出,覆盖了除台港澳之外的中国所有地区,为光线传媒带来了近1.3亿的收入。但是奇迹并没有延续。民营电视节目内容以娱乐资讯类为主,低成本、小制作的特点,使民营电视机构存在严重的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导致电视产品的准入门槛较低,易被电视台和其他民营电视机构克隆,丧失竞争优势。据CSM调查,目前90%的综艺娱乐节目是由电视台提供制作,其中央视占到4.5%,省级卫视占到52.1%,而民营电视公司仅占10%。在电视娱乐节目市场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逐渐走向边缘化,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影响力与覆盖面也日益缩小。成本投入上的弱势限制了民营电视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3.节目盈利模式单一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的盈利模式以“光线模式”为主,所谓“光线模式”即以节目与电视台换取广告时间(一次销售),再将广告时间卖给广告商从而获取利润(二次销售)。这种盈利模式的好处在于,由于相对独立运行,减少了电视台对其的限制,制作的节目更贴近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缺点在于,由于前期节目投资资金需要由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垫付,容易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尤其是小型作坊型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而且由于他们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的方式单一即靠出售广告时间来回笼资金,因此控制权容易受制于国营电视台,电视台容易单方面更改广告时间和播出时间,从而使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要更多地承担资金亏损的风险。

二、民营电视节目发展趋势

民营影视公司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放缓,电视节目制作也遭遇到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电视已经走到了绝境,民营电视节目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

1.电视节目多样化发展

在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中,企业为了分散风险,谋求长期收益和稳定性,会积极推行多样化经营策略,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由于民营影视公司节目类型单一,当电视市场潮流和受众需求发生变化时,民营影视公司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脚步。针对这一情况,民营影视公司也应该走节目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打破以娱乐报道,访谈类节目占主要市场的局面。目前我国电视市场上,娱乐播报,访谈节目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受众已经产生收视疲劳。但是财经金融、人文探索、真人秀等题材的电视节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欧美成功的案例也说明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市场巨大。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应该在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上加大制作力度,开拓更宽广的电视市场。

2.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节目制作成本低,归根结底是民营影视机构规模问题。利用自身的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制作节目,是解决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规模小,资金少的上策。民营影视公司有着灵活的节目决策制度和执行力强的特点,擅长电视节目的开拓和善后;而电视台依靠出色的硬件,则精于制作。民营影视公司与电视台合作是不错的选择,“其欣然”和“蓝道”的成功说明这种合作模式是可行的。民营影视公司依靠电视台,既优化整合了媒体资源,还有利于躲避各种风险。随着广播电视政策进一步开放,境外传媒也开始涉足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境外媒体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产业运作能力与资本实力,支持系统和广告售后服务等也有完整成熟的经验。民营影视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对国内电视市场的了解和成熟的销售渠道,积极与境外传媒开展合作,在政策规定与市场准人的限制下,民营影视公司和境外传媒合作也将是双赢的战略选择。

第2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传媒业 口红效应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由于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强大影响力以及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使它的次贷危机迅速扩大化,蔓延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从2007年开始中国就超越加拿大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进口国,在对美贸易方面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正是由于中国与美国经济这种紧密的关系,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的实体经济受影响程度必然颇深。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1月22日召开的新闻会上公布初步核算的数字: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中国的经济是处于一个放缓的趋势。在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中国的传媒业无法独善其身。

一、面临挑战的传媒业

传媒业的传统盈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广告获得资金,另一种是通过贩卖内容获得发行收入。对于我国和大多数国家的传媒业,大部分都是通过第一种方式取得盈利。这种盈利模式,被《时代》杂志的前主编,CNN的前董事长沃尔特・艾萨克森称为“独腿模式”。单纯从经营角度看,这样的盈利模式最大危险在于对传媒业外部的经济环境依赖过大,不稳定的因素更强,经济情况好则媒体收益大,经济情况下滑传媒业必然随之衰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传媒业深受影响,很多国际大型传媒集团都削减了日常经营项目的支出以压缩成本,2008年10月《洛杉矶时报》裁员一成,哥伦比亚公司压缩项目经费,NBC环球公司宣布2009将减少3%――约五亿美元的预算开支。

在金融危机中很多广告主选择了减少广告的投放或者更谨慎集中的投放方式来压缩宣传成本。毕竟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企业的性质始终不变,它是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目的是以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在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时,很多企业减少或者放弃了广告方面的投入,或者转投互联网广告。传媒业广告市场面临的是大幅缩水,据法国实力传播公司(Zenith Optimedia)在2009年2月预计,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广告市场增速将大幅放缓,2007和2008全球广告市场增幅为4.3%和4%。该数字低于其在2008年6月份预计的6.6%和6%。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北美和西欧,广告市场增速放缓幅度最大。

由于广告主投放广告缩水,依靠广告维持的中国传媒业也面临考验。由于有很多企业都在2007年暂时控制广告投入准备在北京奥运会上大量投放,因此即便在情况复杂的2008年,中国传媒业依然在北京奥运会的带领下从广告上获利颇丰。然而2008年底开始,金融危机形势更加恶劣,媒体广告收入开始下滑,最大的广告主――房地产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一直处于低迷,广告投入也大不如前。中国传媒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二、“口红效应”带来的矛盾

在压力和挑战下却隐藏着另一个机会――“口红经济”。“口红经济”这种现象最典型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时期,人们在经济困难时很难买得起一些除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商品,口红由于既非生活必需又相对奢侈品较为廉价,既在人们的经济负担范围之内又能给人们带来一点消费的快乐,因此在经济萧条时期口红的销量不降反升。“口红效应”的实质就是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往往想逃避开现实生活而转投到一些既能负担得起又能带给自己一些慰藉的非生活必需的活动中去。自从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妆品产业的口红、面膜等低端消费品的消费同样逆势上升。

“口红效应”在人们对媒介的使用方面同样体现出来。社会学家拉斯韦尔和默顿早在1948年所著的《传播研究》一书中就对大众媒介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媒介主要除了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之外,还具有“麻醉功能”。现代人能够在大量的媒介信息与通俗娱乐中逃离现实生活的痛苦,暂时忘记生活中的不如意。大众媒介提供的娱乐节目能够带给人欢乐带来“麻醉”的效果,可以说“麻醉功能”是大众媒介娱乐功能的延伸。在经济遭受寒冰的环境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消费受到了限制,于是有很多人选择回归到家庭中看电视、看报纸或者上网这些既省钱又带来欢乐的娱乐方式。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早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卓别林的电影备受人们追捧,童星秀兰・邓波儿成为最走红的抚慰人们心灵的良药。当时并没有普及电视机,因此电影产业就成为逆势上升的“口红”。这次的金融危机稍有不同是,由于中国电影比较高的观看价位,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低收费和易获得使它们代替电影成为这一波金融危机中的“口红”,因为媒介的使用率是和获得的费力程度是成反比的。

传媒业能够呈现出“口红效应”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作为信息的提供者。金融危机下的人们比较急切地想获得经济方面的信息来消除一些不安定心理,信息的功能就是消除不确定性,人们在变动的环境中更加希望获得更多的有关信息来消除自己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来稳定自己的心理,做出正确决策。比如在2007年中国股市“牛市”中有大量的普通老百姓从过去的对证券市场的不闻不问而变成了“股民”和“基民”,以为可以在“牛市”中挖到一桶金。金融危机到来,股市迅速由“牛”转“熊”,很多人根本反应不过来就已经被套牢,于是有更多的人开始更加关心金融危机怎样发展,股市何时“回暖”等等,结果就是过去不太关注经济信息的普通人也急切地搜集各种信息,最主要的方式自然就是通过大众媒介。大众媒介的经济信息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

在金融危机中有很多人失业或者工作减少,产生了大量剩余的时间,这些时间的打发有一大部分也转投到了对媒介的使用上。

正是以上三个原因使得中国的传媒在这一次的金融危机中出现了“口红效应”,使用率并没有随着经济下落而降低,反而得到了提升。

当然,“口红效应”给传媒业也带来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市场出现萎缩,广告主开始削减广告投放量,另一个方面却是媒体的使用率上升,资金萎缩必然要求压缩成本,前期投入减少,媒介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难免受到影响。尤其是报业,中国报业除了极少的比如《体坛周报》等几份报纸外绝大多数都是以低于报纸本身成本的价格在发行,在发行渠道中报业多数是挣不了钱的,靠的是大发行量引来广告所带来的资金来填补,广告市场萎缩带来的危险是直接的。本来在“口红效应”的作用下,传媒是该大有所为的,却因为广告市场萎缩而无法作为,这是摆在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传媒业面前的一个矛盾。

三、缓和矛盾

金融危机并不会永远存在,但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是数不清的不确定因素。随着将来全球金融危机慢慢消退,“口红效应”也不会一直在经济中体现出来。然而,从这次的金融危机带给中国传媒业的矛盾中能看出中国传媒业明显的软肋,太依赖广告市场,无法依靠有价值的传播内容来从发行方面获得利润,这个弱点一直存在于中国大众传媒业当中,只是在经济比较景气的情况下不易被人注意。这次金融危机虽然给传媒业带来了一些利益上的损失,但对于资金链条发育非良性的中国传媒业并不一定是坏事。大浪淘沙,只有经过锤炼的中国传媒业才有可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对于目前情况下传媒业体现出来的矛盾,可以有一些缓和的办法:

1、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扩大内需。

中国经济长期是一种内需不足的局面,金融危机之所以对中国有比较大的影响在于它直接影响了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中国早就出现过果农让水果烂在树上,奶农倾倒牛奶的事情,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情况,但在外部需求也萎缩的情况下,实体经济真正受到比较大的影响。GDP不能代表一切,中国的GDP增长也并不是越快越好,这次金融危机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扩大内需”成为2009年开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国家果断地拟定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来扩大内需,并且扩大内需在中国尚有非常大的空间,若能调控得当,把内需在GDP中的百分比提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乐观的。

在扩大内需方面传媒业也并非只能袖手旁观,作为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传媒业也大有可为。作为第三产业的传媒业必须要做好产业调整,生产出更多价值,传媒业要做好创意产业这个角色,占领价值链的顶端,才能有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意义是巨大的。扩大内需能够使中国经济更加良性运行,在全球化浪潮中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更强,经济基本面的良好传媒业才能有好的土壤。

2、从传媒业本身看:改变盈利模式。

我国传媒业抗风险能力的弱点就在于过于依赖广告收入,而无法回归信息传播业的本质――贩卖有价值的信息给受众来获得收益。这种盈利模式太单一,就如一个人只用一条腿走路,是不稳当的。

改变盈利模式的重点应该在于让传媒业靠内容取胜,把内容贩卖给受众,获得收入。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条清晰简便的让观众收看收听和付费的渠道,比较好的办法是发展“三网融合”,它并不仅仅是指电信网、互联网和电视网这三大网络的物理联合,主要是一种业务层面的媒介融合,比如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是观众如果想要收看电视节目和互联网上的信息,通过电信网就可以轻松用电话或者手机付费,数字电视就是“三网融合”的开始。

第3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接连败退的市场景象,令人不禁为国内视频网站的命运捏了一把汗!

4月17日,坊间传出华体网即将倒闭的消息。这家由南非传媒巨头MIH(米拉德控股)、上海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李宁公司共同创办的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以互动体育社区为架构的专业体育视频网站。自从去年9月推出旗下视频网站――都视网后,华体网的点击率一度攀升,最多时雇有员工200余名。知情者称,都视网高昂的运营成本直接导致了华体网的整体瓦解。截至2007年3月30日,该企业共裁掉了90%的人员,其余员工也只为维持网站的日常运营,等待被人收购或关门时刻的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新传国际、磊客中国和千橡集团在内的一批国内视频网站,自2006年9月后也已相继裁员。尤其是千橡集团,被裁人数竟高达150人之多。此外,长期扭亏无望的国内知名视频网站MySee也在去年底被迫换帅。

尽管2006年土豆网、优酷网和第九频道等视频网站也获得了一些风投资金,但业内人士却告诉《IT时代周刊》,目前这些企业真正盈利的还只是凤毛麟角。随着耐心的逐渐丧失,风险投资商变得越来越谨慎,视频网站正游走在生死边缘。

广告也无能为力

2006年,国内网络视频产业可用“火爆”来形容。

资料显示,2006年初国内视频网站不足30家,但年末时这一数字就剧增为250余家。另外,去年国内观看过网络视频的用户达到6300万,占网民人数的47%。专家预测,该比例到2010年有望达到80%。或许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加上YouTube等视频网站日益受到人们欢迎,有人一度认为,传统电视节目将很快被互联网取代。然而,现状证明了该推测已经失真。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nvergence Consulting的分析师布拉姆・埃利指出,中国网民习惯了免费使用,网站无法以直接收费方式求得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便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据统计,2006年国内网络视频行业的广告总收入不足6亿元,而前几大网站一年的投入就超过了1亿元。若再统计其他240多家视频网站开销,广告收入只是杯水车薪。

布拉姆・埃利认为,视频网站广告收入乏力主要源于以下原因:网络广告较传统电视渠道更加昂贵,尤其在中国,企业的带宽成本是美国的4倍;观众数量少也是影响厂商投放广告的重要因素。

作为倍受中国同行推崇的视频网站,YouTube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让自己的价值升至10亿美元,但鲜有人注意到,每月投入90万到150万美元维持运营的YouTube迟迟没有开展自己的广告业务。其创始人Chad Hurley和SteveChen曾表示,“依赖广告将会让用户疏运,从而引致灭顶之灾。”

如今,即便是新东家Google也不敢越雷池一步:Chad Hurley和SteveChen时代在短片中插入30秒广告的做法,目前证实还处在“试探”阶段。

尝试新模式

离开风投资金后视频网站还能不能活?它会是互联网继博客之后的另一个泡沫吗?当直接收费与广告模式都无能为力,唯一出路就是对新盈利模式进行尝试。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指出,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分享”概念的网络视频,注定要在盈利模式上走弯路。他认为,“中国的网络视频企业过分强调概念和技术,唯独对直接关系自己存亡的营销关注不够。要寻找新模式,把旧习惯倒过来做未尝不可。”

2006年10月,网络发行商优度宽频全球独家网络播映贺岁片《夜宴》之举赚够了其他同业者的目光。优度宽频CEO 施忠告诉《IT时代周刊》,《夜宴》网络发行分为免费直播和收费点播及下载三种方式。比例较少的免费直播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这一营销模式很好地保证了产业链上游内容提供商以及下游发行终端的利益,同时避免了版权纠纷以及单靠网民自传内容的形式单一,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据其透露,此举的收益是投入的两倍以上。虽然略低于预期,但这对于长期受盈利模式困扰的视频网站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同样是注重营销,上海当前最大的视频网站Mofile的做法略有不同。它已在去年12月和美国著名网络游戏供应商美国艺电(EA)签署合作协议。Mofile在开辟的EA专区中为用户提供EA官方授权的视频资料,并为玩家上传游戏片断和交流搭建平台。而对于令人头痛的广告业务,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也与Google合作推出了‘收益分享’的广告模式。”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但他却表示,“以上合作已让公司财报大为改观。”

“国内视频网站的经营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对新盈利模式探索最积极的厂商之一,优酷网总裁古永铿有着自己的理解,“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提供视频看房服务,把地产商的楼宇视频搬到网上去,或是通过视频招聘服务来获取收入,这都很令人振奋。”

然而,急于摆脱困境的国内视频网站也极有可能走入误区。

有迹象表明,自从“张钰事件”发生后,某些企业把经营当成了买彩票:不重视长久发展,而押宝一些“炒作”或是恶搞上。不但败坏了行业风气,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埋下了祸根。

第4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报业经营转型是个老话题,但今年上半年持续下滑的报业广告收入,让这个老话题再次升温。特别是在新兴媒体广告收入不断上涨的前提下,报业经营的尴尬显而易见。被不少报人寄予厚望的全媒体战略,对阻击下滑的趋势效果甚微。

彼得·德鲁克说过:“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我们应该认识到,媒体间的竞争,包括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已不再是新闻、广告、发行等某个环节之争,而是新兴媒体引发报业原有价值链条的消解衰退,及带来的整个传媒格局变化下报业价值新链条的重构。

价值链之变:从线性转向放射性

传统报业的产业边界和盈利模式相对固定。报业价值链条呈现线性分布,运行是相对封闭的,主要围绕报纸出版印刷发行广告四个环节展开,相应地,广告收入、印刷收入、发行收入构成报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广告收入是报业的主要收入。报纸的广告收入主要集中在单一的报纸版面资源上,靠报纸版面的位置和大小来实现报纸经营价值的兑现。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出现了“低价厚报”的现象。

随着数字传播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媒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模式多元化,传播对象分众化,媒体经营碎片化,媒体融合加速化。报业危机,其实质就是报业的影响力随着新媒体的替代效应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之一为受众和广告资源的流失分化。而传统报业的线性价值链条,在传媒格局新变的大环境中,显得英雄迟暮。报业的线性价值链条各个环节是相对封闭的,报纸在内容资源、品牌资源、舆论资源、受众资源等方面固有的优势分散在各个环节,无法有效地进行整合,这就导致报业资源利用率比较低。这种线性的价值链条,决定了报业的盈利模式是单一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天花板”效应。

与报业的线性价值链条相比,新媒体的放射性价值链条呈现的特点是分众化、个性化、精准性。新媒体的架构是开放式的,是以平台为基础进行的内容生产、内容增值,各个环节相互交叉、渗透。今年5月,腾讯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六大事业部,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从中可以看出,腾讯公司紧紧围绕腾讯QQ这一平台,延伸出六大业务,这种放射性的价值链就充分挖掘了腾讯QQ的固有价值,并使其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了经营多元化。

从国内的报业实践和国外的报业历程来看,报业全媒体转型并不等于价值链重构,简单地认为全媒体转型到位就一定能实现报业盈利增值,其实是不科学的。

平台化是价值链重构的方向

报业价值链重构要以媒体为平台,平台内部要打破内容生产、内容、内容增值之间的界限,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重组;平台外部要树立大报业的理念,从战略层面上引进外部资源,进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形成纵向以报业为依托和横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新型报业价值链条。这种以平台化为核心的价值链重构,要求在组织架构、营销理念、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变革。

首先,报业的组织架构要从层叠式向扁平化转变。报业的组织架构向扁平化转变,就是要构建中央编辑部,通过统一的信息采集与输出,逐步消除报与报之间的界限,消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减少资源整合的成本,最大限度实现产品增值。

报业的营销理念要由“二次销售”向“N次销售” 转变,除了卖报纸、卖广告,还要卖品牌、卖服务、卖创意、卖渠道。目前,齐鲁晚报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依托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齐鲁晚报涉足展会、不动产等行业,成立了天一会展公司、齐鲁不动产公司,进行展会、不动产运营,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齐鲁晚报的“选房网”、“967067齐鲁直销商城”相继上线。“选房网”目前已经进入推广运作阶段,立志打造成为最权威、最专业、最全面的山东房地产网络资讯平台和电商平台。“山东第一云媒体商城”——967067齐鲁直销商城网络版、电话版、短信版、二维码版同时上线测试,通过报网互动,直接向市民提供购物服务。

报业价值链平台化重构,要树立大报业、大文化产业的理念,在资源整合方面实现三个突破: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新型的报业价值链必须要开放,形成放射性的发展结构,吸收报业发展所必需的外部资源,特别是与广电、网络、电信等行业进行战略合作,通过不断地融合、互动,以最少的成本、最小的风险撬开不熟悉、不精通的领域。目前,大众报业集团在这方面拓展迅速,在跨媒体方面,借山东有线电视整合之机,入股山东广电网络成为大股东;在跨区域方面,以产权为纽带成功整合潍坊、临沂三份都市类报纸,实现了跨区域发展。

数据库营销应尽早提上日程

在当前的传播新格局中,受众的需求是个性化的、碎片化的、小众化的,报业的传播形态依旧是一般化的、整体化的、大众化的。新媒体恰恰凭借技术上的优势,满足了受众的新需求。这种技术上的优势,就是基于信息资源整合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

在报业价值链平台化再造的过程中,基于资源整合的数据库建设是个核心环节。

按照报业价值链重构的方向,报业数据库建设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信息数据库,二是受众数据库,三是广告客户数据库。信息数据库既要实现现有信息的录入整合,生产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产品,同时,又能实现历史信息的存储、管理、使用。受众数据库既要有当前受众数据库,也要有潜在受众数据库,要有每个受众的个人信息,也要有整体的数据分析,如数量、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消费层次等。广告客户数据既要有广告投放商,也要有广告商,除基本信息外,还要有广告投放习惯、投放心理、效果测评等信息。

目前,国内报业热衷的全媒体转型,主要精力集中在信息数据库建设,而忽视了受众数据库和广告客户数据库的建设,没有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

第5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不断探底的金融危机让视频行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并由此走向了战略收缩的道路。六间房、土豆网、酷溜网等大家所耳熟能详的网络视频企业纷纷要么大规模裁员、要么减少网络带宽,降低用户体验来实现节流,以期度过难关。

不过,身为第一视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视频)董事局主席的张力军似乎并没有为此而大费脑筋。张的信心来自于其手中所牢牢攥着的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现金。“企业能否过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冬天够不够冷,二是你穿的衣服够不够多。”难怪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张力军一脸轻松。

张力军的轻松显然有道理。在别的视频网站都在为争夺流量和用户疯狂烧钱时,张力军领导的第一视频却已经找到了一条持续性的盈利模式,并早已经实现了盈利。

事实上,张力军直到2005年才开始考虑进入网络视频行业,但是这并不妨碍第一视频在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实现了多个第一:第一家实现了在香港上市;第一家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的企业。

创业灵感来自分众

“你看到的第一视频网站只是一部分,其背后的第一视频联播网才是第一视频的盈利关键。”当《小康・财智》记者追问第一视频是如何实现盈利时,张力军说。

张力军所说的第一视频联播网是一个聚合了大量中小网站的网络广告联盟。张力军的做法很简单,通过联播网,第一视频聚沙成塔,把成员网站的页面浏览量集中成为一个庞大的广告空间向广告客户出租,联盟成员则按照相应的点击量来提取分成。

张认为,日点击量在2000以上的网站都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且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忠实受众群。事实上,2006年前后,中国已经有各种类型的网站约150万家,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250万家,这其中约80%~90%是中小网站。不过,长期以来,这个巨大的群体―直被少数大型知名网站的光芒所掩盖。由于资金少、内容单一,它们很难得到广告商的青睐。

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张力军大方承认,他的这一创意的灵感直接来自于分众传媒的成功。分众传媒将一个个单个看起来并没有多少广告价值的楼宇、电梯内的空间组合起来,就发挥了无穷的广告效应。“要是把这些网站聚合到一起,哪怕只能聚合到其中的10%,想像的空间就很大。”

正是依托这一概念,2005年才成立的第一视频成功说服了投资者,于2006年就通过买壳的方式实现在香港上市。

现在看来,张力军很庆幸当初的选择。事实上,在第一视频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张力军也有过犹豫。当时美国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正好被GOOGLE高价收购,受此影响,包括土豆在内的数百家学习模仿YOUTUBE的视频网站在国内开始迅速崛起,并相继拿到了大额风投,这让张力军也有过做专业的视频门户的冲动。

后来的事实证明,视频门户的做法只是“叫好不叫座”。伴随着视频网站的诞生,如何探索到一条合适的盈利模式,以期可持续发展就―直困扰着视频网站行业,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就连YOUTUBE也还处于烧钱的状态。片面追求点击率,而导致带宽的大量支出,也让视频网站们叫苦不迭。

“一方面,视频网站的影响力远不如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广告价值相应也就低人一等;与此同时,同样的一次广告点击,视频网站所耗费的成本是新浪这样的门户的10倍以上,达到了200多元。”张力军认为,这就决定了广告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视频网站的教命稻草。

与其他视频网站们的青黄不接不同的是,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之后的第一视频却开始了第一视频网站的持续投资,自2008年9月份第一视频新版网站开通以来,游戏、播客、影视等频道相继开通。 “从目前来看,视频网站正处于折腾阶段,3~5年内还不可能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我们的经营策略还是以联播网为核心,第一视频网站为品牌,等待视频网站行业的觉醒。”张力军的思路很清晰。

先造林再养鸟

说起2008年初的网络视频牌照风波,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主们到现在为止都心有余悸。不过回忆起当时的一幕时,张力军却说他特别心安,因为第一视频是首批网络视频牌照的获得者之一。

事实上,第一视频号称是经营资质最为完备的互联网企业。第一视频拥有横跨互联网、通信、传媒三大领域的十几张牌照。用张力军自己的话说,互联网企业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证件,第一视频都给办了下来。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为了申请这些经营牌照,张力军专门花费了整整半年的时间。以至于2005年6月就已经成功注册的第一视频网站到该年年底才正式上线。

互联网是一个讲究速度的行业。同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因为创立者进入的早晚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在互联网行业中比比皆是。新浪、搜狐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网络新闻门户的地位,与其较早进入网络新闻领域息息相关。

一个连网站实体都没有的公司,花大半年申请这么多许可证,实在是有些另类。张对《小康・财智》记者说他的判断来自于直觉,“进入这个领域以后,我发现国家对这个领域事实上监管很严,而且监管的部门也很多”,因此,很多在当时看起来合理但是不合规的做法日后都将会是隐患。张力军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更不是长久之计,第一视频要真正做成第一,只有先处理好制度和发展的关系,先把资质建设好,然后才有发展的可能。

第一视频日后的发展也一再验证了张的前瞻性。2006年7月,第一视频借壳益安国际(0082.HK)成功登陆香港主板市场。此时尚无优良盈利记录的第一视频之所以能够打动投资者,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具有互联网、通信、传媒领域几乎所有的经营牌照,完备的经营资质从根本上消除了并购后经营上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也正是由于牌照优势,第一视频得以实现增发,顺利募集了数十亿人民币的现金。同时,完备的内容制作与经营资质也使第一视频日后建设这三大领域的交叉经营模式成为可能,通过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整合内容资源,并通过与电信、网络通道商的合作在多种平台上销售这些内容,在3C融合的背景下,这种交叉经营模式具有广阔的想像空间。

第6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二、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1.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2.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三、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四、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第7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网络视频三网融合市场格局

一、中国网络视频市场的演进

纵观中国网络视频业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6年以前的市场导入期,由于带宽等因素的限制,传输速度慢,视频网站数量很少,受众基础有限。优酷、土豆、酷六等网站大致都是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建立。

2006年,中国网络视频业经历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宽带普及,流媒体技术成熟,Youtube收购案掀起国际风险投资登陆中国的热潮。技术和资本的到位让中国网络视频业进入了成长期,业界也把2006年称为中国网络视频元年,此为第二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市场基本属于群雄逐鹿,蜂拥而出的视频网站在一个没有明确市场规则和盈利模式的竞争环境下,为了站稳脚跟、赢得广告主的青睐,拼命争夺用户流量。经过几年的厮杀,逐渐形成了优酷、土豆等UGC(用户生成内容)一派,pplive为代表的p2p技术VOD点播一派,以及像大量BT影视下载论坛。多样的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互联网用户的视频观看需求,培养了受众习惯。从总体上看,本阶段是民营资本占据天下,国营资本的广电势力虽然也有象征性的涉足,但是基本处于沉寂状态。

然而,表面热闹异常的网络视频市场却普遍承受着盈利模式不清、成本过高、内容缺乏等弊病的困扰,无法实现持续规模化盈利。08年下半年金融寒冬来临,风投大规模撤资,国内视频网站的数量锐减。而恰恰在此时,监管层又大张旗鼓地开始打击盗版,前期整治加上09年下半年的大规模取缔BT下载网站,让BTchina、Verycd、悠悠鸟等网民曾经耳熟能详的网站一夜之间消失或转型,BT一派从此式微。

与政策"净化"版权环境相辅相成,不同的网络视频派别以版权为名展开对攻,行业内部先后诞生了由央视网、凤凰网、东方宽频等广电势力发起的"网络视频版权保护联盟",以及激动网、优朋普乐和搜狐新媒体势力组织的"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矛头直指视频分享类网站。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让视频网站巨头们纷纷高调提出转型计划,主要的表现是开始集体关注正版长视频的商业价值,或者说Hulu模式。而网络视频市场经过此次大洗牌后,迎接来了国有资本的全面进入,2009年底"国家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上线,标志着广电系在网络视频业的布局基本完成。

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在发展前期通过低版权保护、高用户流量和近乎无序的竞争,完成了市场培育,紧接而来的规则完善、市场整顿和盈利模式转变,标志着行业开始由成长期向成熟期痛苦转型,逐渐向第三阶段过渡。

二、三个阵营与两种模式

按照所依靠的平台,现阶段的市场竞争将主要在三个阵营之间展开。央视的CNTV、上海文广的SMG、湖南广电的芒果TV以及凤凰卫视的凤凰宽频堪称广电阵营的四大金刚;搜狐、新浪、腾讯和网易组成的门户阵营实力雄厚,百度也打造了全面仿效Hulu的"奇艺网"紧跟而上;最后是优酷、土豆、酷六等传统的视频分享网站,也包括pplive、迅雷看看等。

UGC模式和Hulu模式都被这三个阵营广泛采用。UGC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带来海量的用户访问;其最大的缺点在于无法支撑起具有真正盈利能力的广告模式,因为用户上传所带来的散乱、低质量、版权侵犯特性是与生俱来的,在这样的内容环境里投放广告做不好受众精确定位,且容易承担内容风险。而Hulu模式专注于正版高清长视频,其广告模式转化效率高,根据"长尾理论"可以实现网站的长期盈利;但是其缺点在于必须面对中国特殊的版权环境,由于中国的版权分散,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版权中间商等版权方众多,版权获取成本提高,而且很多视频分享网站在谈判时会面临盗版等历史问题而付出额外的沟通成本,同时由于几乎在同时启动版权收购,激烈竞争正在形成越来越严重的版权泡沫,资本战的残酷让很多网站力不能支。

进入2010年后,行业形势逐渐明朗,三大阵营纷纷出招合纵连横,市场竞争极为激烈。

以CNTV为代表的广电系的核心竞争力存在于其对于大事件,大型文艺娱乐活动和赛事的转播权中。据新华网6月12日消息,中国网络电视台经国际足联(FIFA)和中央电视台的授权,获得了2010年、2014年世界杯和2010-2014年间国际足联举办的所有赛事的中国大陆地区新媒体独家转播权。而优酷、新浪等七家视频网站则获得了该赛事的点播权。这种垄断地位加上其庞大的片库资源和新闻采编权优势,让CNTV几乎可以衣食无忧。然而其弊端也正在于这种官方身份,由于体制的限制,广电系网站并不适应UGC这种草根文化,无法在用户互动上与传统的UGC网站匹敌。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以及地方广电媒体资金运用不灵活、同质化竞争等桎梏,限制了其发展。

门户系网站在资源获取、品牌推广以及编辑制作上实力突出,其原创品牌节目的质量向电视台靠拢,针对重大事件、活动的矩阵联动运作效应明显。而且门户系拥有充足的资金储备,能够在首播权独播权这样的版权争夺中不落下风。百度旗下的"奇艺"网则依靠百度所提供的搜索偏向,以及纯正版背景和Hulu模式的保证,在版权和广告谈判中占有相当的优势。总体来说,门户系的劣势在于起步晚于视频分享类网站,受众培育方面还有待于提高,而且在业务上必须与广电系展开广泛合作。

传统视频分享类网站在流量方面独占鳌头,用户互动和受众习惯培养也优于其他网站。但是由于长期缺乏规模盈利能力,不如其余两个阵营财大气粗,2010年2月3日,视频网站两大巨头优酷网和土豆网携手建立"网络视频联播模式",共享影视剧资源,被普遍认为是对抗广电系"国家队"阵营资源优势的无奈之举。酷6更是于09年11月被华友世纪以股权合并形式收购,投靠盛大集团的强势资本,重装再战。在拿出上亿元投资购买版权的同时,该阵营也开始探索其他的"造血"方式,如网络自制剧、发起组织大型娱乐活动、开发视频周边产品、进行综合性视频服务等,或能成为其未来发展方向。

三网融合将在业务层面上把网络视频市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视频类网站作为娱乐产业链上的一个中枢,将会在资源整合后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三、小结

从长远来说,民营资本与国营资本在内容上可以进行区隔化竞争。随着新闻类视频的崛起,广电系可以凭借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方面的实力,专注于新闻类内容;门户类网站则可以发挥信息资源联动的优势,在娱乐、体育视频内容等方面确立自己的地位;而视频分享类网站除了进一步向正版化转型之外,应该主动探索综合视频服务领域,利用其互动性强和自由度大的特性开拓这一盈利模式。多个阵营之间可以进行版权合作实现共赢,而用户体验、广告模式和多终端整合将成为决定网站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永东《2010年网络视频领域发展趋势展望》2010.03.25

第8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目前的数字移动电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车载数字移动电视,主要安装在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磁悬浮列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具有频道专一、强制收视的特点,传播内容可以有效地到达目标消费者;二是手持数字移动电视,即利用移动电视数据传输技术为手机、掌上电脑、MP4等便携式接收终端提供电视服务。手持移动电视有个人化和互动性强的特点,传播效果比传统电视更有效。

作为一种融合了广播电视业务、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的新兴媒体,从一开始投入市场它就吸引了众多的注意力,成为各大投资主体关注的焦点。移动电视的研发领域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金,使之在技术层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数字移动电视要想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成为灵活成熟的经济主体,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数字移动电视的现状

在我国,两种数字移动电视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2004年3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如今,移动运营商们不仅把手机电视业务视为移动数据业务新的增长点,而且将其视为3G网络的主打业务。2006年3月,广东联通在赞助雅典奥运会亚洲区拳击预选赛的同时推出了“手机电视”赛事直播,这是国内运营商首次公开进行的商用测试。广东联通将3月定为“手机电视”服务的免费体验月,免收流量费,并在主要营业厅中开设免费体验专区。

上海文广集团在我国率先开展车载移动电视业务,紧接着的2004年4月,北京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公司推出的车载移动电视节目试播。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数字移动电视不但在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该项传媒产业也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它毕竟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它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难题,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问题。对于数字移动电视的运作,国家还没有制定具体的、专门的产业政策,从目前看,主要的运作模型有三种:一是广电运营商独立运营模式,主要靠广告业务赢利;二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模式,通信公司向节目制作部门购买电视节目,采用流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受众通过在线或下载的形式接收数字信息;三是传媒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形式,由广电部门主导运营,移动运营商提供用户管理和收费机制。

内容瓶颈。对于用户来讲,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节目内容的好坏。目前的运营尚缺乏健全的采编播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门从事移动电视节目制作的媒体从业者数量不多,节目内容相对匮乏。如果不加快节目内容的研究和开发,移动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技术限制。移动电视传播技术受宽带的影响较大,目前用手机看电视平均每秒只有3至5幅画面,无法保障清晰流畅的画质。

资费问题。主要指手机电视的资费问题,当前具备看电视功能的手机种类还非常少,而且平均价格在5000元以上,部分产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7000元,这样的价格影响了手机电视的普及。此外,业务使用资费也非常昂贵,有人按照流量估算,中国联通的手机电视业务每分钟流量费达25元,看一个小时的话就是1500元,将来运营商用什么样的收费方式既让用户接受又能赚钱,确实是个难题。

对数字移动电视发展的构想

数字移动电视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想实现大的跨越,无疑要加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同时还需要政策和节目内容等“软实力”的开发和创新。

政府部门统一产业标准,促成产业链上各部门的合作。自主标准是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确定采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手机电视技术标准STiMi,该标准从2006年11月1日起大规模实施。但是此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发展了自己主导的手机电视商用系统(流媒体),并拥有70个频道和150万实际用户。全国各地的车载数字移动电视使用的技术标准也比较混乱。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快国产标准的完善和产业化进程,在政府的主导下尽快出台产业政策,统一全国的数字移动电视标准,力争使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重要的组成部分。

“硬件”“软件”均衡发展。全国各地目前对数字移动电视的发展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移动电视设备、移动电视信号发射设备、移动电视技术研制等“硬件设施”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对节目内容的研究和开发却显得相对不足,甚至处于节目内容匮乏的境地。

就目前的电视节目来看,有三类比较适合数字移动电视。一是新闻,随时随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也是受众比较喜欢的一种节目形态。二是信息,及时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天气信息、休闲购物信息等,给日常生活提供指南和帮助。三是娱乐,移动电视拥有便于携带等特点,可以在枯燥的时间里带来轻松愉悦,如MTV、重大赛事、动画等。

盈利模式的多样性。数字移动电视运营商要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就必须扩大盈利渠道,从传统的运营模式中解放出来,构建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多样化盈利模式。

付费信息。数字移动电视常见的一种盈利模式是让用户为订阅的内容付费,这是一种比较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并且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广告收入。数字移动电视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广告,由于移动电视垄断性传播的特点,受众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具有对某一预设好的传播内容的必视性,所以它所具有的广告效果要好于传统的电视。

电子商务。这种模式是电视盈利空间的一大拓展,也是与传统电视盈利模式区别较大的一种,主要用于手机电视。用户可以用手机购买电子游戏、音乐会门票、音乐专辑、书刊、服饰等商品,也可以用手机预定酒店房间、餐厅位置、医院挂号以及缴纳学费、水电费等各种费用,大大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

增值服务及其他。移动电视的增值业务有很多,比如:网络游戏、VOD视频点播、收费电视、互动电视、移动邮件、图铃下载等,都是可行的获利方式。移动电视运营商还可以通过相关产品的开发,获取一定的营销收益。例如给私家车用户安装移动电视,收取一定的设备费、安装费或收视费。还可以与街头大屏幕电视合作,为大屏幕提供内容服务。

面对信息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数字移动电视无疑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相关技术发展的同时,学界和业界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进一步打造趣味性强、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拓展盈利空间求得自身的发展。

第9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2007年9月,刚刚推出视频搜索不久的中文搜索巨头百度正式“百度TV”。乍一听,以为百度要玩互联网视频或者网络电视。事实上,“百度TV”是基于百度联盟网站的网络视频广告平台。百度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进军网络视频广告,进而转变为视频广告商。

盈利模式单一有隐忧

百度虽然是搜索引擎,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其实是中国最大的分类广告商。百度的盈利模式是“线上广告+竞价排名”,通过关键字定位,将相关广告显示给搜索用户。

竞价排名是百度独创的赚钱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为:客户愿意出钱,排名就会靠前;出钱越多,排名就越靠前。比如,你要搜索某医院,搜索结果并不一定就是你想要的,因为搜索结果是按出钱多少排列的。此外,百度还规定了最低竞价,0.3元/点击。也就是说,当搜索用户点击搜索结果时,参加排名的网站最少要付给百度0.3元钱。一些热门信息,如招聘信息等,点击价格还要更高。

竞价排名模式为百度创造了优秀的业绩,但也招到很多非议。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曾公开表示:“百度的搜索结果受竞价排名影响,不够客观和公正――广告和搜索结果混杂。” 与百度相比,谷歌也卖排名广告,但只出现在专门的广告区域。

去年底,百度迫于压力,推出了“综合排名指数”,对排名规则进行调整。但这仅起到暂时安抚客户情绪的作用,并不能彻底解决竞价排名存在的问题。竞价排名模式面临变革,百度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百度曾凭借“中国google”的概念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但百度毕竟不是谷歌,它将拿什么继续支撑如此高的市盈率和公司股价?

相关数据显示,百度2007年二季度总营收为5306万美元,网络营销收入为5260万美元。其中,搜索引擎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近98%。竞价排名几乎成了百度目前唯一赚钱的业务,这正是百度的隐忧所在。缺乏创新的单一盈利模式难以维持公司的高增长,而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百度急需拓展盈利新途径。

鉴于此,业内人士认为,百度为了摆脱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势必在广告业务模式创新上发力。

觊觎网络视频广告大市场

近一两年来,互联网视频广告市场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知名互联网调研机构eMarketer近日最新调研结果,2006年,在线视频广告收入占网络广告收入的9.3%;到2011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38.4%,网络营销的价值将大幅提升。

网络视频广告成为商家的新宠。近日,英特尔新闻,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把网络广告的投放比例从现在的15%提升至50%以上。 据悉,英特尔每年在全球的广告支出约为3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英特尔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对用户决定购买影响最大的五大信息来源中,与互联网有关的超过半数。

据国外媒体报道,网络视频广告也成为谷歌业务拓展的重点。2006年底,谷歌以17.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第一大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谷歌计划集中财力和人力,开发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以更有效地从迅速崛起的网络视频中获益。

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利用网站联盟进行视频广告投放的,百度并不是第一家。第一视频最近宣布,“第一视频广告联播网”升级上线。通过在各加盟网站悬挂自动播放广告视频框的形式广告,并定期回馈加盟网站利润分成。目前,第一视频自称已吸引了6000余家网站加盟,与30余家广告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有50多家企业已经投放广告。

据百度联盟发展部总监周品介绍,今年7月初到8月中旬,百度TV进行了为期45天的试投放活动,吸引了来自16家知名广告公司带来的包括惠普、英特尔、大众汽车、北京移动、欧莱雅等25个品牌,反应相当热烈。

百度首席财务官王湛生告诉《新财经》记者:“过去几年来,百度一直在摸索新的方向。有一个趋势很明显,广告受众逐渐从电视往互联网转移,因此,传统的广告也势必要往互联网转移,这为网络视频广告拓展出一片崭新的天空。百度TV的推出,有可能完成引导传统广告向互联网广告的转换。”

对于百度的新举措,从事电视媒体采购的中视金桥副总裁刘旭明先生以及奥美互动总经理陈蓉女士均表示,网络视频广告实际上是电视广告在互联网的延伸,这是互联网广告发展的趋势。

变脸成效有待市场考验

百度TV的出现能否让百度成功变脸,众说纷纭。

奥美广告执行副总经理王宏鹏认为:百度TV能够与电视形成很好的互补,覆盖更多电视难以覆盖的受众,同时在形式上更加丰富,互动性和娱乐性更高,与电视广告形成很好的互补,客户可以选择组合投放。

易观国际分析师表示,百度TV是视频广告盈利模式的重大创新,但大幅盈利尚需假以时日,视频广告联盟仍处于市场导入期,产业链尚未形成。百度TV运营商应该增设视频广告相应个性化功能,让用户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向、互动优势,最终达到广告主、运营商、网站主、用户四方共赢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围绕视频广告纵向深度挖掘产业链价值,融合专业的视频广告制作商、广告创意商等,营造一条有序、有形的产业链。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百度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商,在用户信息掌控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但未来的发展仍然存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百度没有视频内容,如何做插片广告?尽管有16万家联盟网站,但并非所有网站都适合投放视频广告。此外,如何做到网络视频广告的有效监测等都是百度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对于百度而言,百度TV推出的意义在于,整合现有资源,创造新的利益增长点。但如何才能集中散乱的网络资源而将这个业务做大,如何将百度的技术优势嫁接到视频广告业务中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百度TV”

百度联盟发展部总监周品将“百度TV”概括为“分众传媒的网络版”。百度联盟有16万家网站合作伙伴,百度对其进行分类,然后,百度TV通过网站内容和阅读环境的匹配,将视频广告展现在用户阅读的网页上。视频广告表现形式有三种:浮挂式、嵌入式以及插片式。

记者观察

百度TV的核心是网络视频广告,被冠以“百度TV”的头衔,推出伊始,就在概念上炒作了一把。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