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体会;教学方法
医学免疫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其内容抽象复杂, 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强,同学们普遍反映医学免疫学知识苦涩难懂,再加上在中医院校课时又少,如何利用有限课时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免疫学知识,本人就近几年的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
1 课程的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很重要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关系甚密,医学微生物学是免疫学的基础,所以免疫学应该在微生物学开过后再开设,否则很难进展。如病原生物对人类来说是抗原,那么学过微生物学的同学很快就会联想到病原生物有哪些种类及特点等有助于对抗原的理解;另外讲到医学上的重要抗原时,肯定会提到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的抗毒素等,在微生物学中已经学过破伤风梭菌致病是分泌的外毒素致病的,在紧急预防或治疗中要用到破伤风抗毒素, 因为是动物体血清,所以对人来说既是抗体也是抗原,在用时要做皮肤试验等等。又如我们在微生物学的学习中了解了很多的致病微生物,会致我们人类各种疾病,是挺可怕的,尤其是病毒。而在免疫学一开始就会讲免疫系统的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免疫防御,主要就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那么学生就会意识到虽然病原微生物可怕,但是由于我们具有免疫系统,所以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病的。总之,微生物知识的学习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很重要,所以在开课顺序上要注意。
中医院校免疫学的学时很少,只有二十几节,要想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免疫学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要详略得当,详讲的有:免疫学绪论、抗原、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中的免疫预防;略讲内容有:补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等,这样以免疫应答为核心的系统的免疫学内容基本包括。虽然课时少,但是通过以上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 以提问开头,让学生带着平时生活中的疑问来听课
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1]。鉴于免疫学是一门实用课程,与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掌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我们最好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同时密切联系临床知识,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的空间,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再来介绍课程内容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同种异型抗原时,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人与人之间跟抗原有关的的不同之处,为什么我们输血的时候要遵循同型相输的原则,又如O型血到底是不是万能献血者等等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再展开讨论和学习,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认清这些现象的本质,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我们在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药物时,为啥要做皮试,为啥选真皮层与表皮层中间的部位做,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再通过另外一个部位静脉来进行输液治疗。所有的上面的这些疑问可能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但可能不清楚是免疫学的知识。带着这些很想搞清楚的问题,听课的效果不言而喻。
3 注意免疫学各章节间的紧密联系,树立整体系统观念
免疫学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在第一次上就要给学生提到这一点,不像微生物学知识,章节间联系不是很多,如果学生在前面某一环节没有学好,那么后续课程的学习就会有困难,缺乏连贯性,这也是免疫学相对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抗原、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是基础,而免疫应答则是基础免疫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就可以将前面的基础内容联系起来, 其中抗原是进行免疫应答的启动因素,抗体是免疫应答的效应物质,免疫系统则是免疫应答的执行官,另外,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活化又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限制等,通过这些,让学生意识到免疫学整体观念, 我们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是非常严密的网络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甚至出现免疫性疾病。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以后临床工作的+理论指导。,
4 重视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打基础
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课与实践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当中去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如临床中最常做的血型鉴定,肉眼可直接观察结果,其理论就是我们免疫学的凝集反应;另外乙肝五项的测定方法是免疫学中的ELISA技术,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免疫学知识在临床中应用的广泛性。在实验课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且将实验成绩纳入学科总评成绩中。通过全方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科研工作打基础。
5 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作用显著。如在教学中适时地用卡-介苗的研制者卡-介二氏、白求恩等的动人故事及历代为攻克医学难关而做出牺牲的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医疗职业的重要性,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3]。
参考文献:
[1] 魏微,李群. 关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安徽医药,2007,11( 3) : 275-276.·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8721
国内刊号:11-1865/R
邮发代号:82-22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关键词】 微生物;快速鉴定技术;发展;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92-02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方法已不能适应微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生化鉴定或者血清学分型是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之一,尽管这些方法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但操作起来极其繁琐,实验所用的时间较长,且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耗时耗力,而且对病原菌的检测的难度相当大。为此,微生物学正力求寻求一种快速、准确、省时、省力且省成本的快速检验方法。目前,伴随微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相关技术得以体现和应用,现概括如下。
1 分子生物学技术
1.1 PCR PCR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将合成的DN段变性-延伸-复性的反复性操作,使得DNA模板以百倍的数量增长,并对DNA产物的荧光条带加以检测,从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此种技术敏感性极高,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特异性,从理论上看,它可以检出一个细菌的拷贝基因,所以,此种技术的优点之一便是有效缩减了增菌时间。而且,此种检测技术能够对大肠杆菌、肉毒杆菌、李氏杆菌以及沙门杆菌等病原菌进行定量检查,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检测范围。尽管荧光定量PCR技术目前已被认可,其检测的准确性较高,但价格昂贵,成本偏高,在基层难以开展。
1.2 基因探针技术 对于基因探针技术,我们又可称之为分子杂交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DNA分子的高度精确性探查某一特异性DNA序列。对于此种技术的运用首要的就是要对探针进行标注。基因探针技术运用起来快速敏捷,且精确度较高。但是此种技术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要对某一种菌进行检测,相应的,需制备一种探针,在鉴别上还有局限,有待进一步发展。
1.3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微电子或者微加工技术将成千上万的基因寡核苷酸有序地排列在纤维膜或者硅片上,由此而得到某种信息的技术,我们称之为基因芯片技术。此种技术的运用需结合以上PCR以及基因探测技术等,并与寡核苷酸点混合,再利用扫描仪对荧光分布模式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确定检测样品上的微生物。因可以一次大量使用探针,所以对样品的检测也可以一次性多个,从而缩减了检测时间,简化了检测步骤。就目前来看,虽然此种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价格昂贵,灵敏度还有待提高,且分析能力较差,还需改进。
2 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主要是指对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反应作出观察,并通过免疫放大技术对细菌加以鉴别,此种技术的灵敏度较高,且检测迅速,检测效果好,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目前已被广泛运用。
2.1 乳胶凝集反应 乳胶凝集反应是指人工大分子乳胶颗粒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发生了凝集反应,且此种反应肉眼可见,从而可以对目标病原微生物或者毒素进行检测。
2.2 酶联免疫法(ELISA) 酶联免疫法是指将抗原或者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者抗体。具体测定时,让受检标本或者酶标抗原(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抗体)起反应,并将起反应后的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反应的底物,此时底物会被酶催化成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存在相关性,我们可以观察颜色的变化,从而对检测物进行分析。酶具有极高的催化频率,我们可故意放大反应效果,从而抬高技术的灵敏度。
2.3 免疫磁性分离法 将抗体偶联于磁性颗粒的表面,此种结合具有一定的磁响应性,从而可以对免役磁性微球与待检测的混合物进行共同培养,此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免疫磁性分离法。经过抗元抗体的反应,免疫性微球与待检测的微生物的靶物质相结合,此时通过一个磁场装置的整合,微生物滞留在磁场中,从而得以将微生物分离。
3 选择、鉴定用培养基法
选择鉴定用培养基法是通过将生化反应底物以及酶反应底物等加入培养基,从而将分离与鉴定快速完成。此种方法操作简便,可接受性强,值得应用和推广。
4 快速测试片法
将培养基或者显色物质附着在纸片或者胶片上面,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显色,最终测定食品中的微生物。对于纸片的选择,目前较多使用的是滤纸,除此之外,美国3M公司生产的PF(Petrilm)试纸也颇受欢迎。采用纸片法,可检测出包括大肠菌群、沙门菌、霉菌以及葡萄球菌等在内的各种菌类。此种方法成本低,使用简便,携带方便,目前应用较广泛。
5 细菌直接计数法
细菌直接计数法主要包括两种,即流式细胞仪(FCM)和固相细胞计数(SPC)法。流式细胞计数灵敏度较高,可同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菌总数以及大肠埃希氏菌等的检测。
6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AMS)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介入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它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微生物检测技术相结合,进行自动微生物检测。它完全脱离了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纯化过程,直接对样品进行检测。此种技术操作简便、迅速,且结果准确,唯一不足是价格昂贵。
参考文献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创造性思维;交流氛围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课程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涉及基础医学、检验医学、护理学、检验与检疫及预防医学等专业。授课内容主要是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原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特异性治疗等。它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病原生物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即教师机械地讲授,学生被动地记忆。
一、加强基础设施资源建设
基础设施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室及阅览室等。其中,实验室是“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要的课程资源。不但是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但是往往由于实验室经费不足、配套设施不齐全、购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致使部分实验内容不能顺利开展,教学的实验质量难以确保。
二、理论教学改革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学生的行为影响着教师。教师的品行专业素质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
2.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注重主动探究
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变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为主动的探究过程,力图使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病原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为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奠定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知识的积累
学习的关键在于愿不愿意自主学习,学习是学生大学期间的任务,如果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那么师资再优秀,教学条件再完善,也无法督促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因此,学生应当转变学习观念,重视参与式学习,唤醒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在学习中形成情感体验,改变学习态度,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4.关注前沿信息,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补充一些开拓性、时代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前沿内容。如,微生物的耐药性这一章节,我们为学生播放与耐药机制相关的视频和短片,引导学生就微生物耐药机制的产生及防控进行积极的讨论,鼓励学生查阅耐药机制最新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并就学习心得进行讨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实验教学改革
1.增设探究性实验,发展创造性思维
探究性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完善和发展,所以日常教学中,相关专家呼吁应该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自主实验设计应该占据实验项目的绝大部分。把实验的过程变为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形成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这一模式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2.综合实验以及设计实验为主线的考核模式
理想的实验考核体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可以合理地评估学生的基本技能,相对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经过实验项目开设和规划上的具体调整,新的考核模式以新增的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为核心内容,将考核按实验模块逐步进行,重点对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考查,考核内容分为实验模块(占据70%)和病原体形态辨识考核(占据30%)两部分。
3.建立虚拟实验网络平台,创建浓厚的学习交流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己不知不觉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中,网络资源被逐步引入教学中。课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议合理开发网络资源,建立虚拟实验网络平台,开放式的实验平台应用便是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支持。
随着医学事业的高速发展,由于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再加上医学事业的高速发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不断地更新与改革,在医学教育中,从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改革,在改革的探索中发现适应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以促进学生“成人”和“成才”为目标,培养出兼备临床技能和科研技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明霞.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育的反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2]周密,李哲,王艳艳,华芳,郑海筝.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0).
[3]杨利英.PBL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4]周密,李哲,王艳艳,等.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0).
[5]赵平,徐庆强,戚中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3):161-162.
关键词:皮肤性病 本科教学 对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89-01
从目前高校皮肤性病本科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由于存在一定数量的外国留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要考虑外国留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课程体系构建、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和考试上进行积极改革,适应外国留学生的变化,满足外国留学生的需求。基于这一考虑,在皮肤性病本科教学中,应正确分析外国留学生的特点,并结合皮肤性病本科教学实际,制定具体的对外教学策略,提高对外教育质量,促进皮肤性病本科教学发展,使皮肤性病本科教学能够在对外教育方面取得积极效果,提升皮肤性病本科教学水平。
1 皮肤性病本科教学要想提高对外教育质量,就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适应皮肤性病学科发展趋势,对《皮肤性病学》课程及其结构进行优化和创新。即以皮肤性病学科为主导,将皮肤性病、风湿病学与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有可能学习到更丰富、更富挑战性知识,有利于培养这一领域的新型人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有机地融合了皮肤性病学、风湿病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使学生掌握皮肤性病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该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核心课程:整合皮肤性病学、风湿病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体系组成的新《皮肤性病学》,充分体现了各学科的优化组合,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双向渗透与重组[1]。(2)选修课程:包括免疫学新进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性病学新进展、风湿病学进展等。(3)加强实践教学。增加临床见习等实践机会,使学生看到更多的病种,增加更多的临床知识,特别是一些少见病、罕见病的积累,正所谓“见多识广”,对将来的临床工作将大有好处,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保证对外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课程设置上,应使课程体系满足外国留学生的需求,达到易于外国留学生接受的目的。
2 皮肤性病本科教学要想提高对外教育质量,就要建设配套教材
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特点,在皮肤性病本科教学中,要想提高对外教育质量,就要在教材选择上下功夫,主要应根据外国留学生的需要,建设配套教材,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分析外国留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外国留学生的教材
从目前皮肤性病本科教学来看,外国留学生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学生居多,为了保证皮肤性病本科对外教育得到有效开展,满足印度和巴基斯坦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材选择上,应正确分析外国留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外国留学生的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2.2 根据外国留学生的实际需要,建设配套教材体系
从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留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来看,外国留学生不但需要在专业知识上实现提高,还需要在汉语水平上有所提升。为此,应在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根据外国留学生的现实需要,建设相应的配套教材体系,促进教学发展。
2.3 按照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基础,合理选择汉语教材
考虑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学生的实际汉语基础,在皮肤性病本科教学中,可以适当选择汉语教材,提高汉语教材比例,提升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实现汉语知识和皮肤性病学科知识的双提升,促进皮肤性病学科的教学发展,满足外国留学生的实际需求。
3 皮肤性病本科教学要想提高对外教育质量,就要在教学方式、方法和考试上进行改革
考虑到皮肤性病本科的教学特点以及我国留学生的实际需求,皮肤性病本科教学要想提对外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方法和考试上进行全面改革,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根据外国留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制定中,应充分了解外国留学生的特点,以满足外国留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优化,保证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使教学方法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从外国留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来看,外国留学生需要在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上获得较大提升,为此,我们应根据外国留学的这一现实需求,加强临床实践,给学生分批分组,参与皮肤科门诊及病房的诊疗活动,并在诊疗活动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2 在考试内容上侧重于考察外国留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为了保证外国留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皮肤性病学科知识,在本科教学中,应通过考试的手段检验外购留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为此,应对皮肤性病本科考试进行改革,在考试内容上侧重于考察外国留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加强课堂考核,提升教学水平和考试考察结果,使外国留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进皮肤性病本科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皮肤性病本科教学中,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实际需求,应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建设配套教材和教学方法及考试改革上入手,提高重视,加强自身素质,充分了解学生,采用启发式和互动教学,提高皮肤性病本科教学对外教育质量,使皮肤性病本科教学能够在对外教育中达到预期目的并取得积极效果。摸索和完善适合留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同时亦将对本国学生的皮肤性病学科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江,林春龄.论新形势下国际汉语教师综合技能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55-56.
[2] 赵文佳.对外汉语教师与留学生沟通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1(10):34-35.
[3] 张晓品.国内对外汉语教师与外籍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的对比[D].云南大学,2012(8):58-59.
[4] 徐茂.对外汉语教师课堂和谐教学语言艺术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10):65-66.
LIAO Li
(Jiang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Fuzhou 344100, China)
【Abstract】QQ (Tencent)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mobile Internet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in China. It is very popula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t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study and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Immunology and pathogenic biology is very complex, it is basic course of medical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Due to its profound theory and abstract content, lack of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knowledge points, Immunology and pathogenic biolog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course in the basic medical cours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mmunology and pathogenic biology QQ mobile Internet teaching platform as an auxiliary teaching, this paper conducted a certain exploration. In conclusion,QQ network platform can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increas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enhance the mutual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timulate teachers' enthusiasm in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QQ; Immunology and pathogenic biology; Mobile Internet teaching platform
《免疫?W与病原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深奥、内容抽象、各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等特点,使其成为医学基础课中最难学的课程之一。部分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因此结合时代特点,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建立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有助于师生教与学的开展。据调查大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QQ是学生聊天交流的重要软件之一,普及程度非常高。近两年作者通过建立“QQ群”等方式,在师生之间搭建网络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内容多,难度高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由上篇医学免疫学、中篇医学微生物学和下篇人体寄生虫学构成,内容繁多。其中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要理解需要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知识作为铺垫,是公认较难学的一门医学课程[1]。该科目理论性强,概念枯燥,随着内容的深入,尤其学习到免疫细胞这一节时,大量的细胞表面标志让学生倍感学习吃力,易产生厌学心理。医学微生物学中细菌各论这一部分罗列了几十个病原性细菌,极易混淆,难于记忆。
1.2 课时有限,师生互动少
近年高校增加思想政治课程的比重,减少了医学基础课的课时,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原总课时为68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16学时,如今压缩为总课时51学时,理论课39学时,实验课12学时。由于学时有限而课堂教学内容多,进一步减少了师生互动和交流,导致学生有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减退。
2 研究的资料和方法
关于研究对象方面,选择15级大专护理学生,共6个班400人,随机抽3个班当成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QQ网络平台辅助教学;阴性对照为剩余3个班约20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方法为:首先,第一节课,公布建立的 QQ 群号;然后,教师指导该班学生,选择学号和姓名的方式,申请入群,并加教师的QQ为好友;最后,借助于实践网络,进行彼此讨论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助 QQ 开展辅助教学:
2.1 通过QQ实现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定于每个周四,晚上八点至九点,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借助 QQ 群集中解答学生疑问,并且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地方可以开展讨论,引导学生一起思考解决问题。平时任何时间学生可以给教师留言提问,探讨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建议和设想等等,真正做到每周的知识每周消化。
2.2 通过QQ实现教学资源的传递
医学免疫学部分内容十分抽象难懂,如:补体的激活途径、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的过程等。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部分内容,课堂教学时教师会播放国内外优秀的教学视频和教学动画,但因为课时限制很多动画只能放一遍,无法仔细讲解。任课教师可以借助QQ群和QQ空间,把大量和教学相关文件上传后,学生就能够自动下载,课后观看自学。
2.3 通过QQ实现在线批改作业
教师可以借助 QQ 共享,公布上传习题,然后学生在规定时间之前,下载完成作业,并将完成的作业上传供教师下载批改。
2.4 通过QQ拓宽课堂
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知识更新非常快,教师可以借助QQ空间和QQ共享将趣味性强、前沿的知识共享给学生,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研究结果[2]。同时,近年来H7N9禽流感等疾病频发,课本上相关的防治知识较少,教师可以上传相关知识供学生学习。
3 研究结果
测量指标分两部分,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及是否增进师生情感等主观问题选择自行设计问卷,实际教学效果以最终考试成绩方式,进行统计分析[3]。通过QQ网络平台,教学反馈与评价方面,实验组78%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实现充分提高。85%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强对于知识掌握。91%的学生认为,可以拓展教学。同时86%的学生认为,可以起到增进师生感情作用。而那些选择 QQ 网络平台,接受辅助教学学生,最终考试成绩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充分对比表明,那些选择 QQ 平台学生,在最终考试成绩方面,普遍高于其他学生。
4 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得出QQ网络平台在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优点如下:
4.1 构建有效的教学辅助平台和支撑平台
利用 QQ 群邮件的文件传输及文件共享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传输和共享教学资源、上传与下发作业,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平台的搭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资源用于自主学习,强化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4.2 培养学生学习表达能力,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坚实基础,为良好的医患关系做铺垫。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提问受限,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不好意思举手回答问题,而在 QQ 群上进行讨论时,由于网络的氛围较为轻松,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大胆地发言,平时较为内向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带领下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每个人的发言全体群成员均可见,故无论是否参与发言讨论,每位学生都可以从中学到相应的知识,较传统课堂有更高的效率。
4.3 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高校教育课时数有限且师生比低,往往一个班约70个学生只有一名教师授课,教师与学生现实中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甚至会出现结课后学生不记得教师的姓氏。QQ网络平台的出现为师生的情感培养创造了机会,消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顺畅。
4.4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QQ 网络平台中运用讨论式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锻炼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为了避免回答不出学生提问的尴尬,就会主动查找资料,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及时掌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英文名称:Life Science Research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7847
国内刊号:43-1266/Q
邮发代号:42-17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关键词] CD58;乙肝病毒;肝硬化;肝癌
[中图分类号] R392.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098-02
The differences research of the carriers, cirrhosis, liver cancer patient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s and the molecular level of CD58
CHEN Qiu-sheng1,LI Jing2,WANG Cui-xia2
(1.The Institut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of the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23,China;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Aff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2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omparison of the carriers,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patient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s with CD58 on the molecular level,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D58 as an indicator of development of the illness.Methods:Normal, The patients of Hepatitis B carriers, 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their expression level of red cells’ CD58 and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 were detected.Results:There were differences of red cells’ CD58 between 3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normal group. The level red cells’ CD58 of the liver canc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 patients group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rriers and liver cirrhosis group.Conclusion: The level of red cells’ CD58 is a good indicator to judg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llness.
[Key words]CD58;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Liver cancer
红细胞膜表面存在多种免疫分子,其参与机体识别抗原、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调控淋巴细胞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自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测定乙肝病毒感染的正常携带者、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红细胞CD58分子的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与乙肝病毒感染病情发展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附属中心医院临床收治的乙肝病毒感染的正常携带者、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共93例,男63例,女30例。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的乙肝病毒检测表面抗原(HBSAg)均为阳性,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小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公司。抗体均购自博士德生物公司。
1.2方法
取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枸橼酸钠抗凝,水平离心2 000转/min离心5 min以洗涤红细胞,重复操作3次,以戊二醛固定,最后一次洗涤后加入1% S/BSA(生理盐水/小牛血清),4℃箱保存。实验时样品洗涤后,用PBS配成2%红细胞悬液,依次对应加入一抗(鼠抗人CD58单克隆抗体)、二抗(鼠抗人CD2单克隆抗体,购自博士德生物公司)及碱性磷酸酶标记羊抗鼠lgG。最后取样本上清液,以酶标仪405 nm测定,读取吸光度值,减去对照孔(无抗)值,求得各样品A值。
1.3统计学处理
所用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5,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
2结果
三组患者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癌组与其它两组相比较,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亦显著降低 (P
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而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清除HBV时杀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从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机体免疫状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CD58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性抗原-3(LFA-3),是淋巴细胞CD2的天然配体。它广泛表达于血细胞,在红细胞上呈现高表达[1~3]。谢明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CD58可能通过促进T细胞、NK细胞活化,促进Th1细胞分化,进而增强细胞免疫应答等途径来清除病毒。
我们的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较,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亦显著降低(P
[参考文献]
[1]刘险峰. 红细胞表面分子与红细胞免疫[J].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4, 27:221-224.
[2]丁志祥,张乐之,郭峰.肝癌患者红细胞CD35、CD44s和CD58分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肝脏,2006,11(1):62-63.
[3]王海滨,钱宝华,张继利,等.肿瘤患者红细胞CD44s与CD58分子的定量测定及意义[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20: 381-384.
[4]谢明,王香玲,纪玉强,等.外周血单核细胞CD58和CD58mRNA表达与HBV感染关系的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5,33(2):36-40.
[5]Fonseca AM,Pereira CF,Polo G, et al. Red blood cells Promotes survival and cell cycle progression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 T cells independently of CD58/LFA.3 and hemecompounds[J].Cell Immunol,2003,224:17-28.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临床微生物学实习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对于引导学生结合临床病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综合了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感染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内容,是一门学科内容丰富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近年来,伴随着与微生物相关的sars、禽流感、猪流感等感染性疾病的大范围流行,临床微生物学已成为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在本课程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一直是本课程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课件等)应用于本课程实习教学后,以其多种媒体的综合优势(包括生动的图像、直观的立体模型、逼真的动画模拟等)解决了传统教学的问题,使本课程实习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1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1.2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体系的特点
从教学规律看,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可以把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融合为一体,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忆得到强化,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结构不断重组的递进式学习过程。
从教学模式看,这个教学体系既是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多种学习形式交替使用,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
从教学内容看,其知识信息来源丰富、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且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了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
从教学手段看,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不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和在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所取得的效果
2.1教学信息量大,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医学中的微生物是细菌、病毒、真菌等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上千倍甚至上万倍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冈。学生到临床实习时对原来课堂上学习的各种微生物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临床致病诊断标准等内容,早已模糊了。要他们在实习时结合各种临床病例重新对大量各类的细菌、病毒真菌等进行鉴别性学习、记忆和掌握,难度较大,常常会混淆不清。
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用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各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原先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且可以反复播放,形成视觉、听觉反复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反映记忆深刻,易于掌握。
2.2有利于结合临床实际不断更新学科知识和在教学中随时拓展、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
近年来,细菌和病毒的变异非常快,新的细菌和病毒不断涌现(如sars病毒、h1n1流感病毒等),要求临床相应的诊断应快速、准确,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改善,特别是随着微生物基因组的深人研究和进展,促进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诊断新技术发展。包括核酸杂交、核酸体外扩增和基因芯片等临床诊断新技术给临床实验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带来一片光明。在临床微生物学的实习教学中,授课教师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及时更新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科研究进展,因而受到学生欢迎。
2.3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和减轻教师的负担,缓解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的矛盾
临床微生物实习教学通常是在临床工作实践的同时进行,但是由于医院的临床医疗任务很重,而且不能出任何医疗事故,同时学生的实习课业也不能耽误,因此实习教学显得较为枯燥和相对简单。实施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后,可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可利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病例对照多媒体课件,针对学生在临床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有的放矢辅导答疑,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课外主动学习,做到临床和教学两边兼顾。
在临床微生物学的实习教学中,由于授课教师使用经过精心研制的视听教材、多媒体课件,采用互动式、临床病例结合式教学方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性、探究性学习,师生教与学达到了互动,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强化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课程临床知识的能力。学生反映多种媒体教学形象、生动,自己记得牢、分得清相关知识点。学生实习出科考核时成绩普遍优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都是优秀。
3思考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