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竞争力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相信在座各位不会有人不知道“寒号鸟”为何物?就是那种整天高唱着:“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的得过且过的鸟吗?就是那种不能正确预见未来只图眼前安逸的鸟;就是那种自作聪明、短视的鸟;就是那种不肯付出努力改变现状而最终被冻死的鸟。说到这,也许您会想:别开玩笑,世上有谁愿做这样的鸟。不,我不是在开玩笑,而且很严肃,我是说您和我,我们每个人,如果未曾或者也不想在将来对线材厂做出贡献的话,没有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话,我们都将成为地地道道的寒号鸟。您不信吗?
线材厂的经营形势让我们担心!就产、供、销而言,线材厂具有什么优势,具有什么劣势?大家心里一清二楚:没有经济实力、没有品牌优势、要是再没有人才优势,这样的线材厂不就成了流星企业!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做什么?的确在市场经济下我们丧失了自己的规模生产的优势——没有原料来源,领导都管不了我能有什么办法还不是瞧着?有人也可能会说,线材厂的问题也非三天两日,我多混一天是一天也是无关大局的,可不必在意……还有很多可能,这都是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可能想到的可能说过的,我们都认为这些看法是无可厚非的,理所当然的,因为每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总会有什么组织会管的,能过一天算一天……好了,混到这一步了,您还能不承认自己就是一只“寒号鸟”吗?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我想到自己可能会成为一只寒号鸟时我被刺痛了,我决定让自己醒悟,让世界上少一只这样的鸟。版权所有
我还想把自己得到的启示讲给大家听,相信您也可以被感动。那是在《读者》中读到的一个故事:在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早晨,一个在海边散步的男人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不停地弯腰,捡起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并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男人忍不住走过去问:“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您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版权所有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您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亲爱的朋友,您从这个小男孩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是的,我们个人的力量的确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指望改观整个线材厂,然而我们也有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努力学习相关技能知识,不断充电、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有了竞争实力,检修人员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轧钢人员可以保证高效轧钢、质检人员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销售人员可以保证我们的产品畅销西南、……总之我们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可以自己找原料、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我们可以为我厂尽微薄之力。
如果您能接受我的观点的话,我相信我们的竞争实力将会大大增加,有一天我们会共同告别最后一只寒号鸟,那么我今天演讲的目的也便达到了,然后您就能告诉我:线材厂连着您和我,有很多事都是我们可以去做!谢谢大家!
(一)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能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的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在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采购、生产经营、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拥有的优势技术、资金、机制、人才、文化等因素能产生巨大的经营实力和资本能量。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充分的用户价值,即能为顾客提供根本性效用。如沃尔玛的天天平价,对消费者来说价格是最在乎的指标,因此为消费者省钱理财的优势是沃尔玛核心竞争力。
2、独特性。企业的专长能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力,如果竞争对手可以很快建立企业的专长,或者竞争对手很容易模仿企业的专长,它就不是核心竞争力。
3、一定的延展性。即它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能提高和促进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比如耐克的品牌效应,让其不仅是在服装上具有优势,更令其延伸到了包、鞋、帽的领域。
(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1、核心竞争力能将企业之间竞争从产品竞争提升为企业整体实力的对抗,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位。关注核心竞争力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长远发展,避免企业只关注具体产品和业务单位,从而规避因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性误区。
2、核心竞争力可以大大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相关产品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
二、创新战略资源
(一)创新战略资源的含义
创新战略资源是指企业在原有的战略资源上的改进与更新。战略资源创新是就创新而创新,只是将原有的陈旧过时的资源单调的进行创新,这样做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应付竞争的需要,为了给企业谋求一线生的希望。而创新战略资源是将企业的所有可利用资源进行再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创新或自主研发创新,以求达到企业的各个资源紧密联系,形成一股有力的“绳索”,以此来做到竞争者的不可复制。
(二)创新战略资源的内容
1、采购与供应实力。企业应具备有利的供应地位,建立和谐的供应厂家关系,保证畅通的渠道,以合理的价格来获取所需的资源等。
2、市场营销与促销实力。企业应具备强大的开发市场实力,拥有一支高效率的销售队伍,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等。
3、人力资源的实力。企业应拥有一只一流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管理团队,其知识水准、经验技能保证企业的发展,具有先进的意识,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等。
(三)创新战略资源的特点
1、紧密性,由于创新战略资源是将企业里所有可利用的战略资源进行创新结合,使战略资源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能规划一致。
2、可变性,创新战略资源虽然是将企业所有的战略资源进行紧密的联系创新,但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资源进行组合或是单独使用,促成另一种创新战略资源。
3、分合有度,创新战略资源的结合创新是为了促成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上升,企业还可根据发展的需要将每一个战略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四)创新战略资源的意义
1、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的战略思想被竞争者所模仿使用,而创新战略资源因为将每一个资源都有效的与其他的资源进行结合创新,使得每一个都有其新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想要模仿使用就只得将企业的所有战略资源、战略思想进行模仿,但这是不可能的至少是很难做到。这样一来竞争者就难以复制,保存了企业的实力。这也是因为其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
2、由于创新战略资源的紧密性,让每一个战略之间都环环相扣,让竞争者无懈可击,使企业的每一个战略资源的作用都发挥到极致。
三、核心竞争力与创新战略资源的关系
(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出是创新战略资源演进的结果
创新战略资源是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实现目标的能力,企业要有这样的能力就要掌握好创新战略资源的内容。然而企业的战略资源就是企业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推动企业发展的武器,只是这些资源没有很好的结合利用,就不能形成一股巨能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保持持久优势,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各种资源或能力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合力,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无形资产。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生存较量已从数量规模的、专业的、浅层次的战术竞争,逐步发展到内在的、隐含的、综合的、深层次的战略性竞争,这就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知识积累和制度化的能力体系――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建立在核心资源基础上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学者李悠城(2000)、杨雄胜(2000)、胡玉明(2001)、谭劲松(2001)、汤湘希(2003)等都关注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之间存在密切和相似的关系。李雪(2003)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无形资产构成的。无形资产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载体,并首次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李雪(2004)将核心竞争力审计纳入到无形资产审计体系中,并初步构想了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框架。于玉林(2005)通过对各种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的比较与分析,选择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于教授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不仅是有形资产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无形资源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化、无形化,使知识产权等成为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因素已由有形资源转为无形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战略性无形资源的支持,而无形资源的实际内容是无形资产。笔者同意他们的观点。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研究甚少,还远未形成理论体系。在审计实践中,我们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却缺乏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笔者拟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为审计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诊断、构建及培育提供参考。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及其构成要素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分析
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是使某一种竞争能力区别于其他竞争力的根本特性。或者说,是使企业的一项竞争能力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或者这项竞争能力具有独到的并明显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殊属性。
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降低企业成本,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2.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内生的,融合于企业内质。企业不同,它的形成途径也不同,它为本企业所特有,而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
3.整合性
核心竞争力是由多种技能、技术、管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单个技能、技术的强大都不能长期存在,也就不足以构成核心竞争力。因此,这些独特要素必须与企业内其他技能、能力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能力体系或具有整体互动的功能,并在向客户提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显著优越性。
4.动态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内生于企业自身,但它是在企业长期的竞争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企业资源以及企业的其他能力等变量高度相关。随着相关要素的变化,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元素也在动态发展,最终导致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演变。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对核心竞争力特性的分析为探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提供了标准。经过研究发现,企业在三个层面上的能力具备了上述四个特性,即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三力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三力有机结合构成的企业竞争优势的能量源。
1.企业文化力
企业文化力是核心竞争力的起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活动等。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员工的作用,产生对企业的深层推动,这就是企业文化力。
文化作为一种可传承性的资产,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当企业文化力作用到企业的产品时,这种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从消费产品到消费文化,企业文化力的价值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文化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由于每个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过程、经营管理手段方法及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企业特征。伴随着企业的成长,独特的企业文化力也在动态地发展变化。因此,企业文化力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它位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激发学习力和创新力的产生。当二力形成时,又不断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能量。
2.企业学习力
企业学习力是企业文化力作用的结果,位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二层面。学习力是将外部知识进行企业内部化的能力。企业文化力孕育下的学习力使知识内部化、隐性化,为企业创新力提供了知识源泉;同时,通过它对知识的沉淀,使企业获得新的价值、新的管理方法,使企业文化力更加强大。因此,学习力是连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企业文化力、创新力的纽带和桥梁。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最初在定义核心竞争力时,也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的积累性学习”。
3.企业创新力
企业创新力是企业学习力的进一步延展和升华。虽然学习力能使企业迅速缩短同竞争对手的差距,但是企业只停留在学习阶段还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因为简单的学习不能产生企业的独有专长,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将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发展,创造出新的更为先进的知识,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这里所言的企业创新力远不止于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新等。这些创新的综合结果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力。因此,创新力是核心竞争力中最直观、最能感受到的。
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在审计时,要评价企业究竟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多强,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企业文化力、企业学习力、企业创新力三方面(主评价要素)入手,构建了一套由9个次评价要素、35个具体评价指标组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二)构成元素的含义
1.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以企业中各个个体价值观为基础,以企业家价值观为主导的全体价值观念,它是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员工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主导意识,能对员工的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同时,企业核心价值观能产生凝聚力,激励员工释放潜能。因此,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企业文化力结构,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发展战略的导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源。
2.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以价值观为基础,反映企业全体员工的理想目标和优秀传统的心理定势。企业精神既是一种个性精神,它反映了在不同企业价值观的支配下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又是一种团体精神,反映作为一种正式社会组织表现出的人的群体理想和目标,反映出企业全体员工在经营观念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反映出员工的素质水平和总体上对企业发展特殊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企业所负责任的认识程度,还反映出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强度。因此,企业精神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支配下,通过员工的某种默契、共识和觉悟发生作用,为全体员工提供直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3.学习精神
学习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对于学习的一种意识,是企业学习态度、动机等的综合体现。它决定了学习力的发展方向,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力作用结果的质量。学习精神是企业精神的一次升华,是企业精神在学习力层次上的体现。
4.学习机制
作为核心竞争力有机体的一部分,企业学习力的有效运行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机制来支持和推动,这种机制就是学习机制。它是企业造就学习力的内在机能,是构筑并增强学习力的保证。
5.学习过程
企业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学习精神的指引、学习机制的保证下,企业的学习型组织不断修炼的过程。
6.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企业精神的再一次升华,是企业精神的最高体现。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力的核心,是创新力的精神动力源,它支配和影响着创新力结构中的其它因素。创新精神始于企业家,终于每个员工。
7.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是企业造就创新力的内在机能。企业创新力的发挥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创新力要受到各种因素和各方面关系的激励和约束。这些环境、条件、激励和约束是在一定机制下形成的。企业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造就并增强创新力的保障。
8.知识储备
企业创新力的发挥是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扩大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新思想、新体系的过程。因此,足够量的知识储备是企业造就创新力的基础。企业学习力作用的结果使知识集约、知识交流。知识集约过程使企业从外部获得的知识得到识别、收集和存储,知识交流过程则使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知识储备通过交流、共享,扩展为整体的知识储备。
9.创新过程
创新过程是企业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创新机制的保障下、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在若干方面发挥创新力的过程。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17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073-02
当今时代,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企业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尤其是企业财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增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管理学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伦敦商学院战略管理学教授哈梅尔(G.Hamel)提出。1990年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文中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与技能”。由此定义可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初含义主要是关注技术的有效运用以及对技术进行整合的能力,是一种比较实体的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企业在剧烈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积极探寻,企业核心竞争力正逐步演变为以软实力为构架的竞争力,并形成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难以复制性,即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2)高度整合性,即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资源进行的一种高效的凝结再造;(3)长期稳定性,即核心竞争力能够使整个企业保持相对长期和比较稳定的竞争优势。
由于财务能力满足上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基本特征,所以其能单独形成差异性优势成为企业核心能力,也就是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一)基本内涵
关于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不同学者由于所处行业的差异或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致,出现了各种流派,虽都有一定道理,但均带偏颇性。笔者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性竞争优势,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集合。因此,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并由财务能力高效凝结而体现的一种整合型的竞争力。它是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和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综合财务能力。
(二)构成要素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主要由财务战略定位能力、财务利益管理能力和财务资源整合能力等三种要素组成。
1 财务战略定位能力
企业财务战略应定位于整体性、长期性和创造性,注重系统性分析,以提高企业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因此,财务战略定位能力对企业总体战略及其他子战略起着积极支持与促进作用。
2 财务利益管理能力
财务利益管理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在企业筹资、投资和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控制财务风险、应对财务危机的能力,主要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
3 财务资源整合能力
财务资源整合就是调整公司的财务资源各组成要素,使财务资源各要素内部之间、财务资源与企业内部其他资源、内部财务资源与外部资源之间协调配置。这里的财务资源不仅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而且还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各种可以利用的技能资源等。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财务资源整合能力,才能有效地培育、提升企业财务运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上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为:
(三)主要特征
1 独特性
从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看出,它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综合作用下的特定产物,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因此具有极强的独特性。
2 增值性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价值性,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运用稀缺的财务资源,长期不断整合、协调的产物,是企业从财务资源中提取的精华。它本身不会随其应用而有所损耗,是一种会不断增值的无形资产。所以财务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价值创造和成本降低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而且也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主动权。
3 动态性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理念的更新必然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会引起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变化。因此,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要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不断进行修饰,使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新颖性和持续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协同性
财务核心竞争力不是几项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各项财务能力和相关理论知识的高效凝结整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的竞争力。因此,经过整合之后形成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各项财务能力和相关财务知识的分项所创造的价值。
江西铜业集团(余干)锻铸有限公司 江西上饶 335100
[摘要]财会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会管理提高财会核心竞争力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企业间的竞争变的越发激烈。如何加强企业财会管理,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是当今企业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如何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供相关企业参考。
[
关键词 ]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策略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含义及主要表现特征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含义
就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而言,归属企业财管管理范畴,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对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资金、财会管理及财会相关文化知识为依托,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提供财务综合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方式。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财会资源及财会管理能力的突出表现,是有形资源同无形资源相综合的结果。其中就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而言,其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会资源。
(二)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所具备的特征分析
1.具有价值优越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更能降低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成本投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财务风险最小化。
2.具有独特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企业经过长期摸索及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财会管理工作特色的表现,具有独特性及适用性,不会因企业内部个别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客观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具有不可转移和复制的独特特征,这样可避免企业的相关先进财会管理模式和方法被其他企业效仿。
3.具有持久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自有资源为基础,即企业建立健全的财会管理制度及在企业优良的财会文化背景下而形成的,财会制度都能够被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认同。
4.具有延展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都同企业财会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有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提高,才能带动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为企业创收更多的经济效益。
5.具有动态性。虽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长期对财会探索和总结过程中形成的,但基于市场经济变化具有动态性,相应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战略调整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而变化。
6.具有不可交易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无法通过市场定价来评判,具有不可交易性。
二、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一)从企业财会管理角度分析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1.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企业发展战略原则。作为企业应认清社会发展态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财会管理理念,重视财会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及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2.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按照知识管理学角度分析,企业财会竞争力指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财会管理模式或者手段;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应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只有财会管理及财会团队凝聚一心,精诚合作,才能确保企业财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后盾。此外,企业财会服务意识培养也不能忽视,企业应定期组织财会人员以及财会管理人员开展有关财会服务方面的专项座谈会,积极探讨财会工作中存在问题,共同研商解决措施,完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优化调整人员结构,增强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
3.从财会治理结构角度分析。企业财会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有着直接性影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其财会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各项财会制度健全,财会管理利益明确,那么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就能够永葆活力,使企业长期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如果企业财会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关财会制度约束,财会管理利益含糊不清,那么将难以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所以,作为企业在财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方面,应重视财会制度的科学制定,明确财会管理利益关系。
(二)从企业财会治理结构角度分析,提高企业财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提升企业对财会信息管理能力。财会海量信息是企业开展财会工作的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财会信息是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传统的财会工作及管理手段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更新观念,改变思想,与时俱进地结合企业财会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创新财会工作方式及管理模式,充分借助现代互联网及媒体平台,动员所有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有关财会及财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扎实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2.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应用水平。市场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市场变化风云莫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波澜不定。为了能够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够永葆发展活力,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企业财会管理工作,透彻分析市场经济发展态势,科学制定财会管理措施,并成功地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运作过程中。
3.加强对企业财会系统整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也应紧跟时展脚步,在财会管理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要放眼世界,突破企业财会有形界限,充分地借助外部财会资源整合成果来提升企业自身的财会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今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方向及任务。
4.提升企业财会战略实施管理能力。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财会战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财会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财会管理方法其实就是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所以,企业应将加强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专注和持续投入企业财会管理,保持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长期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三、结语
总之,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优化改进提升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手段,做好企业财会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寿险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非寿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非寿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一是重要性原则。选取指标时应考虑对核心竞争力影响的重要性,即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做到所选指标个数不很多,但严格区分主次,取舍得当,突出直接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二是可操作性原则。设置的指标体系必须适应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计算 方法科学、操作简单、资料易取得;三是科学性。要求设计的各指标必须概念确切、含义清楚 、计算范围明确,既能系统科学地反映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全貌,又能在某一方面提示对核心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四是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核心竞争力指标应在企业间普遍适 用,其所涉及的经济内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可比,同时为研究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变化情况,其指标前后时间不宜变化太大,具有相对稳定性;五是目的 性原则。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企业竞争力的状况,找出企业竞争力弱的原因所在,指出改善企业竞争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终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六是全面性 原则。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不仅要反映企业竞争力的“硬”指标,还要考虑企业竞争力的“软'指标;七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对定性 的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对其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
(二)非寿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定量指标。一是盈利能力指标。资产利润率通常被用来衡量某一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评 价的重要指标。二是运营能力指标。只表明短期盈利能力,若评价持续盈利能力,还要看保费 收益率和资金运用率。资本充足率反映了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市场占有能力指标。市 场集中度对保险企业竞争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过高或过低竞争力都不强。赫芬达尔指数是衡量市场集中度的常用指标。四是偿付能力指标。保险公司负债经营风险产品的特征,使得 偿付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否保持可持续竞争力。五是信用级别指标。信用级别指标对保险公 司的经营因素、财务因素和管理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评级,通过检验保险公司产品创新能力、销售能力、服务水平、管理效率等众多指标,综合反映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定性指标。一是产业创新能力:在产品开发方面,中国的非寿险险种多年来一直停留在车险及第三者责 任险、企财险、家财险等有形财产险种的经营上,而保证险、信用险等无形利益险种处于较低的水平。二是企业管理能力:法人治理机制是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关键指标。三是合理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实现公司的 有效治理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四是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 源,是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五是销售和服务能力。
二、中国人保(picc)与美国国际集团(aig)运营的比较
中国人保(picc)与美国国际集团(aig)在组织架构、产品开发、市场运作、培训、监控体系、薪酬和激励制度等方面具有较大差距。同时根据标准普尔报告显示,近年人保财险的承保表现有所转弱,目前公司的承保表现一般。人保财险的整体利润率低于平均水平,过去五年的收入回报率(不包括已实现的投资收益)为2%至4%。人保财险的投资趋向属保守,但其投资资产素质较国际平均水平为低。2004年人保财险的总投资收益率由2003年的2%下跌至1%。在2003年11月首次公开招股后,人保财险的资产负债状况得到显著的改善。2004年底,该公司的股东资金总额为165亿元人民币,在首次公开招股前则为100亿元人民币。尽管在2004年由于高增长而未能令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相应提高,但与其首次公开招股前偏弱的状况相比,其资本充足率已提高至较稳当的水平。这可反映于该公司2004年底的股东资金与净保费收入比率虽然由2003年底的38.2%下跌至31.3%,但与2002年底的27.7%相比已有改善。随着索赔模式的改变,人保财险可能需要以较资产增长为快的步伐扩大其理赔准备金规模,这将对该公司中期的整体利润率和资本充足率构成压力。picc在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具有代表性,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picc与aig竞争力的差距,因此,要想在今后的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三、培育我国非寿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通过中国人保(picc)与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运营比较,可以看出制约我国非寿险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瓶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我国非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鼓励非寿险企业走专业化道路。促进市场主体走专业化道路是综合性经营的必要条件,是提升我国非寿险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优化非寿险市场结构出发,应当注重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性的保险市场主体,大力促进管理人才、核心技能和产品服务的专业化。一是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像专业化发展。在我国保险市场现有的市场格局下,应该培养各市场主体的专业化特色优势,注重在专业领域培育技术实力。二是根据结构调整和细分市场的需要,在市场准入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继续鼓励发展一批专业性的财产保险公司。三是推进非寿险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专业化,发展一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理赔公司、客服公司等中介主体,用市场交易取代内部分工,使市场主体更加关注专业化经营,增强行业竞争力。
第二,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业务运营系统的重构、整合和改造,建设核心业务系统、数据仓库、渠道系统、交换系统、财务系统等多个系统;加快数据集中的步伐,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借助olap、数据挖掘、模型库等工具,形成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多种形式的决策支持和分析,尤其是增强市场分析、客户分析、财务分析、风险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加强信息技术在保险业风险管理、决策支持中的应用,带动企业组织架构按照信息化流程进行调整,提高保险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三,完善资金运用体系。一是改善资金运用环境。推动资本市场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 康发展;拓展债券市场,进一步为保险资金运用开拓新的空间。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加强对财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监管;加强对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控的监管;完善监管手段。三是开放中长期投资项目。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的情况来看,由于比较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无论资金来源何处、期限长短,大多用于短期投资。开放投资期限较长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产业投资。
第四,改善非寿险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一是优化股权结构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坚实基础。优化股权结构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远化方式进行融资,在优化股权结构、增资扩股的过程中,要谨慎选择保险公司的战略投资者,要选择那些势力雄厚、对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能够产生协同价值、长期稳定的战略投资者。二是加强董事会制度建设是完善保险公司治理机构的关键环节。三是加强保险公司竞争性经理人市场的培育是完善治理结构的重要外部条件。四是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的合规性制度建设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约束机制。五是明确公司监事会定位,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六是通过采用集团控股的组织模式来提高民族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可取的有效途径。
第五,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否拥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要留住人才,必须激励与约束并行。一是激励措施:采取绩效工资制;安排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创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二是约束措施:福利待遇的约束;培训和晋升机会的约束;劳动合同的约束。
参考文献:
[1]石新武.开放条件下的保险业竞争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邹平;刘虹.中国保险改革发展启示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王宪.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命运[j].中国保险.2005,(09).
[4]唐运祥.中国非寿险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04)[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张胜;路风.企业竞争范围与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能力范式的解释[j].世界经济.2003,(09).
[6]林江.引入外资后中国保险产业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 核心能力 企业战略
一、多元化战略
1.含义。多元化战略,我们也叫做多角化战略,指的是企业同时经营多种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的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以及资本的多元化。
2.类别。(1)同心多角化战略。也就是所谓的集中多元化或同心多元化。指的是公司提高其现有的产品或服务类似的新产品或服务。 (2)纵向一体化战略。这是一个成长战略,向前后扩展,目的是为了增加现有业务。前向一体化是指组织的业务,其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扩展到消费者,后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向为他目前的产品提供作为原料的产品或行业扩展。 (3)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叫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该战略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4)复合多元化战略。是一种增加与企业目前的产品或服务显著不同的新产品的增长战略。
二、核心能力
1.定义。20世纪90年代,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能带来超额利润。,一般情况下,核心竞争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核心技术能力,适应能力和外部冲击的能力。
2.特点。(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给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利益,同时能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利润和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因此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主体现在核心竞争力对于顾客和企业来说,都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2)独特性。这是指企业的某些能力是别的企业难以模仿的,这种能力是企业独自具有,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高水平的利润和较为可观的发展空间。(3)延展性。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必须要有不断适应变化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我们就叫做延展性,能够有力地支持企业的发展。(4)难以模仿与不可替代性。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性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能力的独特性的基础上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内部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如果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那么企业将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5)长期性。这里是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在企业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教训、理念等,所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三、企业多元化战略与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
1.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储备状况决定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企业能在一个领域里获得成功,有赖于相应的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核心竞争力对多元化经营所起的决定作用, 主要是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弹性和生产力来决定的。因此,企业应当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从而建立起多元化经营,通过多元化经营,建立起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2.多元化经营可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运用和识别。首先, 多元化经营可以验证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生产经营已经取得了相对竞争优势的企业,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早发现,积极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这个识别过程,其实是公司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他们目前的成功技巧的过程。其次, 多元化经营可以实现对核心竞争力这一企业内部无形资源的利用。企业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及时和适当地开展多元化业务,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发挥核心竞争力可以孕育众多领域竞争优势的强大作用,获得最大收益。
3.企业要想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同时也为了获得范围经济,就必须建立在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人们普遍认为,多元化经营能够分散风险从而获得范围经济。对于企业来说,范围经济是指相关的产品的生产的各种组合,这些产品组合的生产比彼此独立地分开生产更经济、更节约成本。从以上的对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分析中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的可扩展性,为企业进入潜在市场,为客户提供方便,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范围经济。但前提必须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业务的有效发挥,以获得风险分散和范围经济的好处。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前提和关键,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运用要靠多元化经营来实现。所以企业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 根据内部和外部的形势以及两者结合进行多元化经营,有效地分散风险,在竞争上建立长期优势,取得范围经济,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守清.解析多元化经营和核心竞争力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J].商业研究,2004(2).
[2]王江,杨锡怀,樊治平.企业的核心能力极其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1).
[3]陈明,余来文.公司多元化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J].化工管理,2005(10).
[4]鲁开垠,汪大海.核心竞争力——企业永续制胜之路[ M].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1.
[5]康荣平,柯银斌.企业多元化经营[ 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6]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7]黄东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评价研究[C],2002.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能超越竞争对手的地方,它具有价值性、延展性、难以模仿性、相融性、动态性等特点,能够为股东和顾客创造价值,能够帮助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企业所独立具有的,企业长期形成,能够支撑企业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竞争优势,并具有延展性,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其实质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价值,更强大的实力,拥有对手所缺乏的条件等等。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二、影响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因素
1.信息化建设滞后,市场敏锐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薄弱,具体表现在搜集、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还很落后,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能很好地把握重要机会,不能抵御外部的威胁。一些企业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市场敏锐性和适应性较差。
2.人力资源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目前,由于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差,使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不健全,实施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者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产生错位,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不够。
3.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贡献率低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不足,多数行业、企业的核心技术依赖从国外引进,研发机构不健全,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创新意志和能力不强。
4.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落后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形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然而很多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及其作用了解得不够深入,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缺乏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依托信息体系的培育,加强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如何搜集和运用信息也成为当代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企业要很好地获取、处理、传递、利用信息,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全面落实企业信息化战略,达到企业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要运用信息化加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还要通过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
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产品、新服务、新思路层出不穷,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进行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构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员工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企业才能进一步稳定发展。
(2)建立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要着眼于员工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有些企业的失败,往往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对人才实施有效管理的机制。
(3)有效地激励人才
企业要为创新型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创新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并做到奖励与惩罚要分明,企业要创造员工发展的有利条件,让员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因而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充分认识自主创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同时政府要加大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4.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企业的内涵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不可少。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企业的一种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精神食粮,企业文化将引领企业走得更远。企业要想构建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塑造和创新企业文化,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员工的思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社会进步、企业发展和个人提升。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大潮中,企业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宫雪梅.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
[2]徐敏生.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07.
一、平衡计分卡简介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是由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执行长David Norton于1992年所提出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的目的是要构建“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所以它的目标和评估指标都来源于组织战略,平衡计分卡原理是将无形的组织使命和战略转化成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从而确保企业战略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平衡计分卡的构建主要分成了四个纬度,分别是:财务纬度、顾客纬度、流程纬度、学习和成长纬度,具体如图1所示。
在传统平衡计分卡框架中,四个纬度与“股东、顾客、员工”这三个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相互对应,因此,它们都有各自的核心内容:首先,财务纬度关注的是企业盈利,重点关注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情况对改善企业的盈利是否做出了贡献。第二,顾客纬度关注的是顾客价值,解决“顾客如何看待我们”这类问题,管理层重点考虑的是“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以及“如何以顾客为导向进行运作”。第三,流程纬度关注的是企业内部效率,关注能够促使企业整体绩效提高的生产过程、战略决策和执行活动,尤其是能够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重要企业过程。最后,学习和成长纬度关注的是企业的成长和创新,重点衡量相关职位在追求企业效益的同时,是否为长远发展营造了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是否能够培养和维持组织的竞争力。
图1 传统平衡计分卡框架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纬度研究
前面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并分析了传统平衡计分卡纬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从财务、资源、业务、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这些角度与传统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很相似,并且与其四个纬度形成对应关系,因此,本文将平衡计分卡的原理运用到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纬度研究中,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纬度的研究框架,具体见图2。
图2 基于改进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纬度
如图2所示,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四个纬度的获取路径来看,他们有着不同的作用,并且相互转换、相互支持。
1.财务能力。这个纬度对应的是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纬度。财务能力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实现其他三个纬度――资源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对于银行而言,只有具备财务优势,才能有足够的金融资金和运营资本,从而提升银行的运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可以由资本状况、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盈利能力等二级指标组成。
2.资源能力。这个纬度对应的是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客户纬度,并在此基础上将顾客纬度的含义进行了外延的设计,将资源能力延伸为客户、企业无形资源、金融产品与服务、人力资源等资源指标。资源能力是系统整合能力的源泉,是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成长之源。资源能力能够为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实现客户价值、培养和维持组织中的人员竞争力。通过与其他三个纬度的相互转换,共同形成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财务优势,最终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3.系统整合能力。这个纬度对应的是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业务流程纬度。在传统平衡计分卡中,业务流程纬度体现的是静态评价,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对此纬度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引进了动态评价指标,将系统整合能力归纳为经营与战略管理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与静态评价指标相结合,从而保证商业银行适应复杂变化的动态环境。系统整合能力是商业银行改革和创新的根本,突显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协调配置能力,是从战略层面上支持财务能力的形成、保持和发展,从而促进银行的成长与发展。
4.成长能力。这个纬度对应的是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学习成长纬度。成长能力反映的是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在财务能力、资源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基础上的能力提升,同时也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驱动财务能力、资源能力、系统整合能力获得卓越成效的动力,它与其他三个纬度相互关联,共同反映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具有同质性的特点,所以想要取得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提升成长能力,形成竞争优势。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中的成长纬度主要包括银行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等。
三、基于改进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通过上述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四个纬度及其因果关系的分析,本文参考以往学者们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从财务能力、资源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纬度,构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具体的指标体系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