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财的必要性范文

理财的必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财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财的必要性

第1篇:理财的必要性范文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088-01

一、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为民服务、源头治腐”的产物,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作用,其产生及存在的基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容置疑。

会计集中核算能够使会计人员独立执业,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客观和真实,堵住了不合理、不合法支出,拒绝了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现象,大吃大喝,胡支乱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深层次的腐败现象、行贿受贿频发,更加隐蔽,作为为民服务、源头治腐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中心任重道远。

二、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并不矛盾,还能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国库集中支付只是在资金拨付及调度环节的一个改变,还需要分单位进行核算,只需核算中心设置一个“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即可,并不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继续,再加上政府采购一起对财政资金实施全程监管、封闭运行,可更加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合理、高效运用。

三、个别小单位没有条件和能力自我核算,还会因撤掉会计核算中心的失误决策,将有的单位人为的推向违法犯罪的尴尬处境,有违建设法制型政府的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硬件好办,可以再浪费一些财政资金,再去购置一些电脑、设备,可精通会计电算化,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精通账务的合格、称职的会计人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摸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经过这些年的会计集中核算,单位会计人才已出现断层,有的单位几乎没有一名具有资质的合格会计,更无法做到相互牵制和复查,退出会计集中核算后,只有让不合格的人员干会计工作,就属会计违法行为,其账务处理,财务监管能力可想而知,可谓十分不负责任。

第2篇:理财的必要性范文

一、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国家财政部门的拨款;二是自身经营的现金流入,资金是否到位、现金流是否顺畅都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职能能够充分发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一是能够确保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二是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管理能够对资金的筹集、分配、调控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能够充分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注入项目时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用。

2.能够杜绝浪费现象,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现阶段,还是有很多单位对内部资产疏于管理,这就为国有资产的流失、损毁留下了隐患,直接导致这部分资产浪费、闲置,或者被他人非法占有,降低事业单位内部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会诱发不良风气的形成,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形象,更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财务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就是监督与核算,事业单位通过财务核算可以明确经济行为发展的数量,以及产生的效益,而监督则能够有效的防止单位资源的浪费与非法侵占。

3.能够使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的产权是明晰的,它是归全民所有,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产权并不是十分明晰,这直接导致了所有者与管理者界线的模糊。所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的预算,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这就能使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并且推动单位各项事业的展开。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完善单位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体制转型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目前,事业单位虽然对会计的工作内容有所增加,但会计制度的改进只是针对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做出了小部分的增加,还有没依据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会计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不仅仅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影响着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展开。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单位的会计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相关规定;二是健全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不但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必然选择。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使单位的内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当然,预算管理同样需要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参与,所以说,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把握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特点,同时兼顾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要考虑到事业的发展方向,还要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一是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引入权责发生制,使会计核算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出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二是对预算收支科目进行改进,从实际出发,按照当前经济环境下预算编制的特点,对不适应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科目进行改进,以实现预算科目与实际业务的发生相符合。

3.建立内控机制

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机制之后,能够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同时能够防止徇私行为的发生。各级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出发,依据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对岗位责任进行设置,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为原则,对会计岗位的用人制度进行规范,岗位责任明确、权力相互制衡。首先,按照国家有相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对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其次,对凭证流转程序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进。对于相关的审批权限要进行细化,并且建立责任负责制。对于大数额的开支,必须要经过领导班子的讨论,再决定项目是否实施。

4.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的素质,对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改变,这就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的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管理凭据,它还要求财务人员具备管理、法律、税收等相关知识。因此,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务人员组织后继的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以及执业判断力。 通过组织财务人员关于法律、会计业务以及管理方面的培训,使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并组织绩效考核,将考核的成绩与财务人员的工资挂钩,以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体制必然会发生转变,这就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而出现了种种弊端,我们可以从完善单位会计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角度进行考虑,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财务管理工作必然会在保证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完整性,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理财的必要性范文

在阐述集约化财务管理之前,本文先介绍集约化管理的概念,因为只有更好地理解了集约化管理对于企业运作的意义,才能够进而理解财务集约化的意义。所谓的集约化管理,是指目前各大企业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革新手段。其中,集约化的“集”所暗含是指企业内部人物财三要素的集中,即是要将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化的整合与配置。“约”所强调的则是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能够最大化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生产成本,能够利用合理的节约手段保证企业的长期战略性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集约化的管理理念中,其所强调的是对于资源的集中化合理配置,以及在这一配置模式下企业成本支出的最低化。

其中这两者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因为集中管理配置之下,管理成本就会节约,而要想节约管理成本,集中化资源配置也是极为关键的途径。而集约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即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融入集约的概念,在财务管理体系中着重强调“强管理,创效益”的这么一种管理核心。在实际经营中,企业需要在财务体系中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从而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财务办公效率,同时亦可保证其管理过程的精确与精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可谓是财务集约化管理进程中的关键所在,其所发挥的管理不仅可以取代人力、物力的不必要支出,更加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的精准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一些原本由于人为所造成的疏漏之处。总而言之,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手段,集约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无疑是一种更加适应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卓越进步,也将成本我国越来越多企业内部财务改革的必然趋势。而本文下面将就从电力企业出发,探讨其内部实施贯彻集约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2电力企业内部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性

2.1会计主体的增加推动了财务管理变革

伴随经济发展信息化,目前国内电力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主体也愈发复杂化,伴随不同情境需求而增加,而这就直接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尽快建立其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来应对不同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式需要。电力企业作为国内规模庞大的国营企业,其相关分公司机构,以及总部子块部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之间业务交流所产生的财务业务类型也各种各样,因而如果仍旧采用传统单一化、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继续进行单纯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的话,那么整体管理工作将难以与实际业务运作发展轨迹匹配,最终为企业发展带来前进的阻力。对于传统单一化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来说,这种愈来愈多样化的财务会计核算主体给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很高的难度,在现有的方法和模式下已然难以从容应对,因而电力企业本身也急需要对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变革,通过财务管理集约化方式进行管理,满足电力企业会计主体的现实需要。因此,会计主体的增加推动了集约化财务管理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2.2传统财务组织所凸显的明显缺陷

在我国常见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往往呈现一种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而这种金字塔式的模式本身便存在很多的缺陷弊病,已然不能满足现展环境下电力企业的财务战略性管理需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集约化的财务管理体制尤有其产生的必要意义。就一般模式下电力企业的发展体系而言,往往是从公司到厂部,再从厂部到车间,车间到班组如此的流程线,而这种分级操作的模式同时也便决定了分级的财务核算体系。但是传统财务组织在应对这种分级多层的核算组织时,往往由于分工太细,存在无人管理现象,最终造成岗位职责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监控不能到位的后果。

2.3信息化的企业发展模式与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之间的契合

目前我国的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而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也便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步而随之进步,在这种发展前提之下,能够很好契合现代化信息发展模式的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可谓应运而生。因为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为集约化财务管理软件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使得信息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共享,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合一。

3如何有效促使电力企业实现集约化财务管理

3.1适度地分权与集权

尽管集约化财务管理强调“集中”管制,但是其实际实施中同时讲求集权操作下的分权体制,即同时适当安排的集权与分权更好地发挥企业的自身财务调控功能,从而能够同时控制自身及其下各单位部门的财务管理风险。也就是说,适当结合集权与分权将能够在发挥电力企业自身管制优势的前提下,同时充分调动子公司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种分权与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是尤为重要的,不仅仅是由于电力企业所包含的分支机构相对于一般化的民营企业要更多、更为复杂,更是因为国企内部以往往往过于集权,现阶段所强调的适度的分权将为国企运营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革新动力。

3.2落实多元化会计制度

现阶段,会计制度存在多元化特点,这对集约化财务管理也形成更高的要求,企业需根据自身现实情况制定统一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审批及处理程序,明确不同层次财务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及可比性,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3.3合理利用会计中心

在电力企业落实内部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同时,必须同时得到来自于完善财务组织的支持,因此就需要在内部组建岗位职能明确的会计中心。而会计中心所能发挥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能够通过统一的人员管理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更能够借助相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力量,规范化企业内部的财务操作,并且同时可利用会计中心这一平台,尽快建立起企业内部的网络信息一体化流程,从而从各方面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4结语

第4篇:理财的必要性范文

为了保证这一方针贯彻落实到实处,各层领导需要树立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意外事故以及职业危害等。同时,广大的企业职工需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有关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以及自我防御意识,企业也需要加强安全管理。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设置综合目标、建立规范制度、计划组织、加强监督与教育、建立考核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积极调动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煤矿灾害防治水平,需要不断地增加安全投入,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地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努力创造本质安全化的作业条件以及作业环境等。企业需要选择科学的安全决策,充分地保证安全技术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必须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及时发现采矿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对危险系统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保证安全技术措施贯彻落实到实处。同时,煤矿企业需要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作为保障,加大安全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进行合理有效的安全经济分析。因此,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则企业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积极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实现煤矿安全开采的重要基础。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加强管理,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反之,企业的管理混乱,经常出现意外事故,则会对企业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直接导致企业的工作效率低下,最终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损毁企业的形象、声誉以及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当积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由此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管理状况和生产技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煤矿开采中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最根本目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其属于一种高危险性和特殊性的工作,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安全是煤矿企业开展经济活动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旦煤矿企业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则会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煤矿企业需要对安全生产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必须处理好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且需要充分地认识到安全与效益是息息相关的,企业只有充分保证安全生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工作效率,才能使企业实现高效发展。因此,企业务必要均衡好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关注企业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生产。

3以新技术与新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在煤矿开采领域的应用范围在逐渐地扩大。比如,矿井提升机、胶带输送机以及矿井的监控系统与生产检测系统等,均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助于实现施工数字化,同时大幅度提高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加强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自动报警、在线控制以及故障自动化诊断等使用功能,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所以,煤矿企业如果想要提高施工工人的开采效率,那么应当扩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使用范围,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煤矿开采工作,强化科技促进生产效率的观念。大修完的设备。首先要对新设备的坚固工作检查,安装运行一个班次后,要先检查各处的连接螺丝和零部件,经过一个班次的运转后,各处的螺丝、零部件都会产生配合、磨合作用,故此,必然会发生松动,及时检查坚固,是保证其必要连接强度的有效措施。对螺丝以及零部件的检查紧固,可有效避免返修。其次,要密切留意新设备的油压、气压、电流、温度等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如果未能达到要求,要立刻查明问题并解决,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否则,继续带着故障作业,对小问题视而不见,就会引发更大的问题,从而因为机械设备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1)加大老设备的维修力度。老设备由于使用次数多,使用周期长,很容易出现故障,或者存在隐藏问题,故此,对老设备的维修力度要加大,并备好充足的配件,以便不时之需。在进行维修工作期间,要理清主次重轻问题,确保关键部位的正常。因为事故发生都是有个发生过程的,各级管理人员都要重视各阶段的问题,尽量避免更大故障的发生。

2)加强管理层管理力度。各阶层的管理层都要深刻意识到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管理层掌握着最充足的信息和最有效的控制能量,所以管理层本身就具有管理号召力。故此,只有管理层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给予充分的支持,才能保证机电工作的顺利展开,以及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培养全能技术人员。随着社会发展,单一的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显得乏力,特别是煤矿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知识中,只是懂得乃至熟练一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深入井下工作的煤矿作业,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机械设备故障突发事件,故此,单一的专业知识是不能满足井下煤矿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对机械设备的资料信息、正常使用、日常保养、故障维修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掌握,煤矿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只有配备了全面技术人才,才可以有效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4)加强对故障的预防。始终应把预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始终贯彻防患于未然的正确方针,机械设备管理的中心指导思想应当放在预防上面,只有有效地制定预防策略,才能保障煤矿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作业,降低机械故障发生率。

4结语

第5篇:理财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集团企业 财务管理 资金管理 财务公司模式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稳步提升,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竞争局势也日趋激烈。企业集团战略规模不断扩张,涉足行业和领域也在扩大。不同行业的分工更细、季节性更强,如何根据行业的时间差优化内部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损耗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财务成本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企业集团通过成立财务公司在组织、调配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规模与成本和对外协调集团融资事宜等方面均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财务公司将逐渐成为企业集团不可或缺的一个职能机构,在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降低财务风险,规避政策法律风险,扩大融资规模,实现跨跃式发展和提升企业管理专业化水平及对议价能力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力度的重要性

资金是企业得以顺利开展生产经营及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最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资金,再好的管理方法、再高级的生产技术以及再有价值的企业文化都无法为企业创造出直接的经济收益与社会价值。所以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资金管理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才能切实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具体而言,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供销环节有序运作。不论什么类型的企业,也不管是何种规模的企业,不管其生产经营的商品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其经济收益的来源都不外乎供销二字。而资金管理在供销环节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供销环节是集团企业资金运转的最主要环节。必须要加强对资金流动的各环节的严格分析,进一步掌握企业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这样才能确保供销环节的资金能够保持畅通的流动,也才能巩固企业的经济收益和债务偿还能力。

2、防止。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最为头疼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作人员及部门数量的不断增多,现象也呈现出日趋抬头的趋势。由此就必须加强对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通过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意识,能够从更大层面及力度方面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加强对企业资金收入与支出的监督管控,能够最大限度防止企业公款挪用、侵占、浪费等等不良事件发生,从而大大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防止。

3、大幅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一家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及大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就离不开资金,但是资金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且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企业资金。所以如何确保企业资金存量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且实际的存量水平线上就是维持企业正常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加强资金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因为使用不当而产生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能够有效降低生产经营及运作过程中的成本消耗,能够加快有限资金的运作速度,提升企业在有限资金前提下的债务偿还能力。总之,加强资金管理工作力度及水平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发挥更大经济价值。

二、整合集团资源,节省财务费用

财务公司成立之前,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为确保自身经营活动的开展和日常费用开支,均在账户上保留了较大的资金余额,主要用于保证经营结算、承兑支付、项目投资和日常开支,但由于工程进度不如预期,经营合同结算延后等原因,导致资金长期闲置,财务成本攀升;另一种情况是,所属单位经营情况不一,有的单位经营情况良好,闲置资金长期存放银行,有的单位经营情况欠佳,长期负债经营,导致集团综合财务成本居高不下,非财务公司结算下资金集团内部调配,被视为非法转移子公司利润,偷逃税行为。例如:同属集团下的甲、乙公司,甲公司经营情况较好,日均银行存款5亿,按当前存款利率0.5%计算,年利息收入250万元;乙公司经营情况欠佳,日均贷款5亿,按当前央行流贷基准利率6.56%计算,年财务费用支出3280万元,集团合并报表后年利息费用净支出为3030万元。集团成立了财务公司后,通过资金内部调配的综合成本为,营业税及附加183.68万元,所得税757.5万元,综合成本为941.18万元(测算前提是乙公司获得的贷款是流贷、按央行基准利率不上浮)。通过合并集团财务报表,在财务公司模式下可为公司节省综合成本费用2088.82万元(3030-941.18),该案例是说明在同一企业集团下优劣两个公司间的调配,当然还有不同行业经营周期间的时间性差异调节等情况。

三、降低外部融资需求,提高议价能力

财务公司成立前,集团所属单位各自为营,依据自身行业和经营情况,为实现年业绩任务,利用自身的资源,通过抵押、质押等方式向经常使用的金融机构建立融资关系,贷款、信用证和票据等,造成融资规模巨大,融资资源浪费,融资成本攀升,叠加后的财务风险增大。财务公司成立后,集团所属单位的资金需求,绝大部分可通过内部调配来实现,对外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减小,财务成本和财务风险降低,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性减弱,通过整合集团所属单位的担保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可提升集团在金融系统内的综合评级。再利用较好的资信评级、优质的担保资源、强大的集团业务平台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提升集团与银行之间的议价能力。例如:集团下属有A、B、C、D、E五家单位,在成立财务公司前的融资情况,如表1所示。

财务公司成立前,集团公司日均存款86180万元,日均贷款161000万元,按当前存贷款利率测算,利息净支出10130.7万元;财务公司成立后,可整合集团所属单位闲散资金86180万元,将日均存款降为5000万元(仅为满足集团日常费用开支),集团整体融资额从16.1亿降为79820万元,运用现行央行流贷利率测算需承担利息费用5303.53万元,利息支出将减少4827.17万元。同时,可为集团减少相当于81180万元的贷款担保资源(为原融资担保资源的50.42%),节省的担保资产可作为集团以后融资的储备。

四、规避政策风险,避免违规操作

有的企业集团的下属公司存在上市和非上市两种情况,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财务公司不得吸收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和中小板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证券(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权证等)以及非公开发行股票向投资者募集并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而对于上市公司因经营沉淀下来的资金(属于非募集资金),进行内部调配只需履行决策程序和承担信息披露义务,并未禁止财务公司与上市公司的资金往来。只要财务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是在公允市场下,可实现稳健、高效配置全集团资源的目标,有利于大小股东各方的共同利益,就是可行的。为确保合法和公允,第一,财务公司要取得独立法人资格;第二,存贷款业务收费标准要与资本市场的计价并轨;第三,要签订金融服务合同,并明确计价、结算、收费和违约责任等条款,双方严格按合同履行权利和义务;第四,出资人要多元化,并严格按出资比例参与表决和分配的权利;第五,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信息披露义务;第六,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备忘录。通过财务公司搭桥将全集团资金整合起来,从而规避政策风险,完善法律手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议价能力,研发融资产品

成立财务公司,可整合集团内部资金,降低外部融资需求、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节省融资担保资源,进而提高集团在融资过程中的议价权。通过整合全集团的融投资资源,可在资本市场寻求更具实力的合作伙伴,根据集团的战略规划为集团量身订做符合集团业务拓展和长足发展的金融产品,满足集团各业务板块的经营部署。也可为集团打开国内的债券融资市场,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增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的迅速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促进信息沟通,提高协调能力,达成集团战略目标

财务公司成立前,企业集团下属公司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在投资环节上,项目选定、投资测评和决策程序上,企业集团因信息不对称,只能就纵向比较不能结合横向分析,企业集团很难在集团战略规划方面有所突破。财务公司成立后,可实现资金、信息、经营和投资方案的归口管理,可促成集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集团对资金的日常调配,摸清所属公司的经营情况,实现对日常业务监督指导的职能。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逐步引导集团所属单位将资源用于高增长、高回报和低风险的项目,实现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通过财务公司严格的用款条件和审报批程序,加强集团与所属单位的沟通和互动,引导集团下属公司健康发展,减少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七、结语

财务公司的成立能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进行企业资金的管理及运作,能够从更为专业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方面管理资金、分配资金以及制定一系列有效计划。同时专门的财务公司也能够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提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从而加强资金管理计划的贯彻落实。因此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成立于企业运作相适应的财务公司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第6篇:理财的必要性范文

一、目前医院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

1.财务管理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强。在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学医学出身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救治病人,而在医学上有所建树的高层专家或者是医院领导也往往成为医院的管理者。而他们大多是在医学上有一定的权威,一般是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他们的日常工作已经十分繁重,需要钻研医学业务,有的还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带研究生等,像这样身兼数职,还要负责医院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也是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往往在财务管理上会有所忽视。另外,我们医院的管理者大多是医学方面的行家,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应该来说不是很专业,他们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匮乏的。所以说,由医院的医学专家来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必然是不能与专业的财务人员相提并论的,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医院内部需要的是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对于医学专家来说,完成这项工作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毕竟术业有专攻。那么,这样不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然会给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小影响。比如说,当医院有重大的财务决策,需要购置大型的医疗设备或者是医院增添基建项目时,一般只需要医院的领导和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协商就可以确定,根本不需要专业财务人员的参与,所以在签订的合同中出现违背财务制度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2.医院财务管理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由于我国医院长期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进行财务运作的,医院各项资金都是由政府财政部门拨付,对于医院来说,完全不用担心经营风险。所以,长期下来就导致了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极其淡薄。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医院也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取得收益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那么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提高风险意识,认识到市场动态,积极的致力于提高成本控制,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确保医院能在积累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目前,对于大多数医院来说,他们的资金主要是来自药品的差价和医疗服务,但是如果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医院的财务管理者依然不重视财务管理,那么医院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状况实在堪忧。另外,现在医院的另一个创收途径是投资,这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的,但是对于医院来说,显然是缺少投资行家的,所以很多投资是盲目的、冲动的,不但不能带来收益,还可能造成亏损。所以,医院的管理者在经营时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

3.财务管理相对松散。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本来就不受重视,很多医院都没有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医院,他们拥有的员工数量多,资产总额也较大。而财务管理是针对整个医院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资金的利用,这些都需要财务管理部门的介入,所有有关资金流动的活动都应该在财务管理部门汇总。但是现实是,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本来就不受重视,所以并不是每一笔资金交涉财务人员都能深入的了解和介入,最后导致财务管理松散,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比如说,在医院涉及到药品、医学器械等的采购与核算,一般是由相应的分管部门的人员负责,并不是专门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负责人素质较差,对财务知识了解不多,本身业务水平也不高,就会导致账目有出入,可能出现账实不符的后果,这样下去,很可能连累到整个医院的资金流动,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麻烦。

二、优化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1.提高医院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医院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对财务管理来说很重要,只有提升了他们的风险意识,他们才会明白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财务管理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的管理者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转变过来,摒除传统的“重医疗水平、轻财务管理的”观念,要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也是被放在市场之中的,面临激烈的竞争。当管理者从思想上转变过来之后,可以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提高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加深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这样管理者才能更好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深入的做好财务管理的工作,将财务管理贯彻到医院管理的每个角落。当然,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止需要财务部门的大力投入和改革,还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因为资金是在整个医院系统中流通的,每个部门都会涉及到财务问题,所以需要所有部门都配合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定期提供会计所需的资料。

2.对成本管理加强控制。在我国的大多数医院中,都需要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有效的控制成为意味着可以有效的提高资产配置率,降低各项支出。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财政收入快速、健康地增长。跟其他企事业单位一样,财务管理的基础是成本核算,也即是在医院里需要对各种医疗项目的单位成本以及总成本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分析,在对药品、病种、科室等各方面的成本进行定期的资本核算。在医院的每一项财务交易,都应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考核,这样才最大程度的降低医疗成本,当然也是为了医院能获得最大收益,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的实施者是人,而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诱惑较多,所以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在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首先,是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上的加强,医院可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多安排一些进修给财务管理人员,这样可以使得原来并不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但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财务人员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可以将最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引入到医院的财务管理中,从原本单纯的账本记账的形式转向适应新形势的核算管理。在不断的学习中,能对财务管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具体的实践中能逐渐应用到掌握的一些新技能,比如掌握财务分析、制定财务战略、预测盈亏等。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来说,也应该主动积极的学习,利用空闲时间多看一些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书籍以及最新的财务管理观念,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新观念的同时储备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其次,是从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上来加强,任何岗位的人员都应该具有相应的职业操守,而作为财务人员应该尤其注意这个问题。在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是一个腐败比较容易滋生,面临诱惑比较多的工作环境,当财务人员面临着一些诱惑时,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向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坚决的说不。

第7篇:理财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无现金管理;必要性;服务;金融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现金控制一直以来就是财务控制的关键主体。对于银行制度的改革,银行利率的调升以及现金监管的力度,融资的困难性有所升高,易引发各类金融犯罪事件的发生,更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所以现在“现金管理的安全”就成为各个企业的重中之重。“无现金的管理操作模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将管理财务精细化具体化,更好的服务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无现金管理,也就成为了市场财务管理的新趋势。

无现金管理模式是通过电子交易、网络交易系统来对货币资金的收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传统财务的现金管理相比无现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减少现金的流动性,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高发性,保证资金流通和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从而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

现金管理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所在。现金的特点是流动性快、实用性强,尽管传统财务现金管理系统不断完善,但是它们的问题还是有的:“白条抵库”、非法挪用公款等事件仍然屡见不鲜。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其根源就是因为中国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体系依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模式,没有办法在保证现金使用流通性的特点情况下,能够确保现金使用的安全性、准确性。

无现金管理是企业运用银行的金融产品或网上银行渠道,有效的利用了银行电子网络的资金流通的转账功能,使企业在日常报销支付和收款时不需要现金,就可以通过转账的方式支付预借费用、报销费用以及零星收款业务。它能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效率,有效的控制现金模式所存在的风险,以减轻出纳人员在保存现金中所负担的责任和资金的损失。

一、 “无现金管理”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1.企业文化鼓励管理创新是财务“无现金”管理出现的内在动力

很多的企业文化都会提到“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而观念创新是第一位的创新”。而“无现金”管理的创新无疑是走在了财务领域的前面。

2.电子内控是打造财务无现金的主导思想

E―Internal Contro1电子内控,无疑是将企业内控管理与移动实践经验的最优结合,在“电子内控”这种新理念的直接指引下。我们提出“财务无现金”管理模式.即完全脱离纸质现金交易,利用银行电子转账系统实现资金的快速流动.实现现金的电子化。

3.迅速发展的网络电子金融业是打造“无现金管理”的基石

迅速发展的网络电子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财务无现金管理”成为可能。通过银行内部网络系统或着是Internet网络系统,使资金瞬间、远距离、安全的传递,具体表现为公司的一切收付款均通过银行系统的账号来交易完成,从而实现财务的收支均不使用现金的状况。

二、“无现金管理”的优势

1.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降低财务资金风险

现金支付是处理报销业务以及结算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它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例如:财务保管过程中的遗失、贪污、非法挪用以及盗窃等;在日常存取款中各种犯罪分子的抢劫;在资金流通过程中假币的出现。很多的企业高层都在费劲心思的制定各种各样的现金管理办法,以防止因为金钱的诱惑而产生的被贪被占以及被挪用和被偷窃的现象发生,使得公司人员犯罪,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使用“无现金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现金的提取、收付以及保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减少企业的损失,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2.双重认证,提高资金的规范性

使用“无现金”财务管理,利用POS机或网上银行密码设置的功能,通过对每笔业务的两重认证多级复核环节,可彻底避免现金核算和收付业务中出现的差错和白条抵库的违规现象,保证了资金管理质量,防范了资金风险,提高了资金管理水平。

3.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帐坏账的出现

在日常的现金使用和报销中,需要传统的现金清点,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来进行,从而直接影响了收付款的速度,而且在各种各样的单据、票据、签收单的辨认、整理过程中,都会花费财务部门人员的很多的精力,而且容易造成坏账和死账的出现。在日常的现金应用当中,还要进行日常的现金清点,定期的进行盘点,每日的现金登记,总账的汇总,都会花费财务部门很多的时间。采用财务无现金管理,就避免了财务部门需要清点大量的现金,不用面对很多难以识别的签收单,使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得到了简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完全避免了假钞的存在风险。而且财务部门不再需要点钞机、保险柜这样的存放现金的设备,也节省了办公设备的投资,更为办公室减轻了环境压力。

4.确保现金内部控制及交易过程中的的廉价性,减少财务资金管理成本,节约成本

现金交易的情况下,企业监督的有效途径只能是进行有效的内部现金控制,特别是在企业大量使用频繁现金的状况下,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更是关键,如果实行的是“无现金”管理,则会通过银行的转账,实行日结日清,既节约了时间又无需其他的监督人员,节省了人员的配置。

三、“无现金”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1.建立健全“零现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通过建立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制定相应的程序 ,从而从制度上规范操作、严格控制,以达到规避风险、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的目的。

2.制定网上银行支付和 POS机支付业务操作流程。

对待网上银行支付必须采取“二级授权审批”。POS机要卡和卡密码分给不同的人保管,操作交易密码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每一笔资金的操作安全性。

3.加强与银行的对账工作

通过及时的与银行对账,全面掌握资金流入流出的账目状况,并对出现的未达款项及时核对更正,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

四、“无现金”管理的局限性

“无现金”管理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新兴的操作模式,推广必然是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具体可以归结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短时间内难以跟进,企业相关硬件设施及员工素质有待改善,“无现金”财务管理模式的控制系统也有待完善。

五、“无现金”管理的发展前景和建议

首先要加强政府政策的鼓励和引导,逐步扩大“无现金”财务管理模式的产业应用规模,要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

总之,新事物的产生发展 ,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现在无现金管理还存在或这或那的缺陷,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各种制度的不断加强、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无现金”管理会逐步走向光明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清娥.论无现金收付结算在提高风险管控效能中的作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23(06):29-30.

[2]杨维莉.实现无现金收付结算 推进财务管理创新[J].财务与金融,2008(03):55-56.

[3]李秋萍.浅谈无现金化报销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23):217.

第8篇:理财的必要性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成为了企业及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是我国的人才培养基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推动现代化高校建设,促进国家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高校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涵,从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问题及对策

现代意义的精细化管理思想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由管理学之父泰勒提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很多大型企业例如日本丰田、中国海尔等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将探讨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一、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1.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分析。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本质上与企业并没有很大出入,就是要在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将高校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按照质量标准规范来处理业务,通过考核控制,结合数据化、标准化以及动态化处理,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2.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点。首先,相对于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由曾经单纯的静态核算监督向动态经营管理过渡;其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点还体现在岗位职责分工上,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中对于岗位职责分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职责分工变得更加清晰细致,并且要求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来对其绩效进行分析;最后,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融合于财务管理之中,其信息化程度更高、技术性更强。

二、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实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十二五”之后,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改革的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之下,高校的财务管理也正向着集约式管理发展,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部门,高校财务部门必须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变革,只有这样,高校财务管理才能真正符合时展的趋势,才能跟上我国高校改革的步伐。

2.实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高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从粗放到精细,是中国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高校是国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管理方式对整个社会中企业单位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必须提高,要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其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从高校整体精细化管理要求出发,实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也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3.实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特点的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在新时代中表现出了更多的新特点,首先,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出现了变化,由实现传统收支平衡转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绩效最大化。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资金来源向多样化发展,其筹资融资由传统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市场化的资金筹措,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高校内部的经济业务正变的越来越复杂,其业务类型也变得越来越多样。

三、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原则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全员参与原则、系统性原则、信息化原则、持续改进原则以及严格终端控制原则五项。第一,全员参与原则,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从而充分发挥财务人员以及高校整体工作人员的潜力,发挥个人能力,实现整体管理的提高。第二,管理是系统工程,要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也要建立一套目标、制度、文化结合的管理系统。第三,沟通是管理的重要部分,信息化原则,就是要将信息及网络技术引入管理中,从而实现高效沟通、实时控制、条理化检索等。第四,有生命力的管理系统才能不断适应时展,才能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也是精细化管理“精益求精”理念的内在要求。第五,严格终端控制原则就是要防止业务过程中执行偏差的出现,保证财务工作者严格按照目标及规范工作。

四、高校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探析

1.做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对于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非常重要。高校可以通过成立精细化组织管理机构、开展动员营造氛围、征求意见制定细则、优化整合现有制度、整理数据等工作,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开展做好准备。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工作者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础单位,要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必须将财务工作者的素质提高。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持续的素质训练,提高财务工作者业务素质;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营造精细化管理的文化氛围。内外结合,将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升上去。

3.强化预核算管理。预算改革之后,我国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虚假平衡、考核机制失效、收入内容不全等。此外,高校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账户设置不合理、审核传递环节不畅通等,这些都是是阻碍高校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高校可以对自身整体发展做出总规划,然后对自身业务进行全面分析,使预算落实到每一个业务环节中,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处理;强化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基础工作质量,实现细致的预核算管理,实现精细化的会计核算。

4.构建财务信息平台。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财务软件,财务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种单纯引用相关软件以提高单项工作效率的方式只是会计电算化阶段,其数据较为分散、财务报表合并效率差;风险分析、决策系统等依旧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综合型财务信息平台,有效地将各个财务软件结合起来,使财务管理形成闭合的管理链条,实现财务管理流程再造,以平台为基础,实现标准化的数据运行,将财务信息及时传递到有需要的部门中,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会因为达到某一管理目标而停止发展,高校在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管理发展的持续性,持之以恒,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从而持续地为高校管理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郭小玲.谈图书馆工作中的细节服务[J].河池学院学报,2008(S2).

[2]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2-3.

第9篇:理财的必要性范文

摘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构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以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必要性,阐述了预警系统设计的原则及其构成。

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必要性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业面临着许多风险,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充满着变数,又由于企业本身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隐患,以及人们还不能够完全把握包括市场经济环境在内的企业外部条件的变化,因此企业财务危机时有发生,并且财务危机是无法绝对避免的。, 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一个营运良好、财务健康的企业不但可以提高其自身在市场上的信誉及扩展融资渠道,也可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信心倍增,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便利;相反,一个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不仅会使原有的利益相关者产生恐慌,也会令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望而却步,使企业丧失后续发展的能力和机会。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和危机程度,有效地防范或化解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对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企业的财务健康,维护投资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导致企业形成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升降,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者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是因财务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国际经济的影响以及竞争对手等非财务因素变化引起的,但无论如何,大量的非财务性质的企业危机往往都是以财务危机的面目出现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危机中最显著、最综合的表现。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为防止企业偏离正常经营轨道而建立的报警和控制系统,它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对各种财务分析数据资料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财务危机及早警示,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企业因财务危机而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及相关利益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既可能是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也可能是管理失控,还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等等,但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由初显到加剧乃至不断恶化的过程。设立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对财务运营过程进行监控、预测,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在其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情况恶化造成更大的损失。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是由若干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该有机整体包括财务危机预控机制、财务危机信息的甄别和风险评估机制、财务危机信息的监测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

(1)财务危机预控机制。财务危机预控是指企业应针对引发财务危机的众多可能性因素,事先确定防范、应对措施和制定出各种财务危机处理预案,以有效地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财务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2)财务危机信息的甄别和风险评估机制。对监测到的财务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财务危机的变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估计。预警机制中还应该包括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时间和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通过风险评估,确认全部的财务危机源,并为其排列了优先等级,就可以考虑如何最好地管理每种财务危机源。

(3)财务危机信息的监测机制。要建立能够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信息网络,这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确保将分散、零星的财务信息整合为准确、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呈报给决策层,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判断依据。

(4)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 。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包括日常控制和危机管理两项。前者主要是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进行日常监控,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各警兆进行控制,使其体现出来的警数值不要逾越警度,一旦发生偏离就立即反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防患于未然;而后者主要是在财务危机发生以后,专门的预警组织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达到化解财务危机的目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