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秀素质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篮球 裁判员 基本素质 培养
一、前言
在现代篮球运动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拼抢越来越猛、技术运用更加巧妙、战术变化极为复杂的今天,裁判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地掌握规则和裁判法,熟悉篮球技术和战术知识,拥有强健的身体基础、较好的外语水平、稳定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临场经验等基本素质。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裁判员基本素质对篮球裁判工作的影响及如何进行培养提高,为今后培养和聘用篮球裁判员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篮球裁判资料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三、结果与分析
(1)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比赛中,裁判工作极为重要,它涉及比赛的胜负,是众人关注的事情。所以,裁判员必须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全心全意为篮球事业服务。
(2)熟练掌握规则和裁判法。规则是裁判员执行工作的依据,离开规则,裁判员就失去了评判比赛的标准。篮球裁判员只有深刻地理解和全面地掌握规则和裁判法,才有可能在临场时做出正确的判罚,才能很好地对比赛进行监督。
(3)通晓篮球技战术知识。一名优秀的篮球裁判员不仅要热爱篮球运动,还得熟悉篮球技术战术知识。只有拥有篮球技术、战术方面的知识,裁判员才能正确地鉴别技术、战术动作的是与非。
(4)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做好裁判工作的保证,执裁好一场比赛,对身体的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篮球比赛攻防转换快是篮球比赛的特点之一,所以裁判员必须做到“快中求快”,才能跟得上比赛的节奏。
(5)稳定的心理素质。篮球裁判员在临场执裁的时候,首先必须自信;其次就是稳定的情绪状态,稳定的情绪状态能使裁判员做到头脑清醒、沉着稳重、宣判合理;再次就是良好的抗外界干扰能力。
2.优秀篮球裁判员的培养
(1)选材。培养一名优秀的篮球裁判员,选材是十分重要的,选材是培养优秀篮球裁判员的第一步。首先,应该选拔出那些有成为优秀篮球裁判员潜质的裁判员来进行培养。其次,就是符合一定的年龄条件。国际篮联规定年龄达到50岁的国际裁判员都不再临场执裁。因此,选择和培养优秀篮球裁判员时要考虑年龄的状况。
(2)培训。由于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篮球裁判员的专门培训,所以裁判员的培养主要还是通过各级竞赛裁判委员会组织赛前学习。赛前的学习虽然是短暂的,但它对于提高篮球裁判员的水平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平时没有这样的机会组织在一起进行专门的训练。另外也包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我要求、自觉学习。国际篮联为培养合格的国际裁判员,也经常在各大洲举办国际裁判员训练班。亚洲篮球联合会有时也会举办规则研讨会及训练班等。
(3)实践。任何一门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同样,篮球裁判理论也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裁判员,也要通过不断的临场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临场实践,才能运用已经掌握的规则和裁判法等知识,也就是通过多吹哨,来掌握执裁技能。而要获得和提高执裁技能,也还是得通过临场实践来建立正确的规则概念与具体动作的联系,达到公正、正确、公平裁判自动化。临场实践是提高篮球裁判员执裁水平的主要手段。
(4)赛后总结。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故而裁判员提高裁判水平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应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也就是边吹哨边学习,边观摩边总结,这是提高裁判水平的必由之路。
四、结论与建议
1.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裁判员,精通规则、裁判法,通晓技术战术知识等业务素质是关键,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同时,还必须具备热爱篮球事业、高尚的职业道德等思想素质。两裁判员之间默契配合是保障,丰富的临场经验是提高裁判员水平的精髓所在。
2.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裁判员,不仅需要加强裁判理论的学习,还必须通过不断的临场实践,不断地总结和提高。
3.随着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在培养运动员的同时,裁判员队伍的培养也应得到重视,尤其是对高级别裁判员的培养应更加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民治 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4,471—476。
[2]贾传文 怎样当篮球裁判员[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3]郭玉佩 篮球竞赛裁判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一、转变中职历史教育观是前提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是转变历史教育观的最佳手段。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欠缺的心理品质。所以,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办法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我通过生动讲述、播放电影片段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本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为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当时的历史场面,挖掘历史知识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感情材料,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如在讲述时,我就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学生如在战火弥漫的战场,置身于隆隆千门大炮的炮声之中,一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
我还利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这一融模拟性、演示性、启发性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来配合教学,进而启发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那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呢?
(1)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爱岗敬业。教师是站在教育事业的最前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榜样,就是镜子,教师的言谈举止在有形或无形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我还经常与学生们在一起谈生活、谈理想,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愈发地喜欢上了职业教育这一行。同样,学生们也觉得我是一名好老师,是他们的好朋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学会了做人的基本方法。
(2)刻苦钻研,使自己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作为历史教师,我越发感到知识的匮乏和知识结构的老化,因而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同时,我经常钻研大学教材,做到温故而知新,不断提高历史科学水平,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3)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无法,贵在得法”,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虚心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科学水平,以求尽快解决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学方法就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同时,我又深入地学习了心理学,以便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学生年龄特征不同,采取的方法当然不同。就拿中职高一学生来说;一般年龄是15岁~16岁,正处于青春期,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针对这些特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以直观教学手段为主,并适时渗透理性认知教育,使学生逐渐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变,从而形成一定的能力。
(4)有虚心好学的态度。我的原则就是:决不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因而,我从不把被学生难倒当做一件难堪的事,而是把“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自己治学的座右铭,坐下来,丢掉师道尊严,与学生一同去探讨,用自己虚心好学的态度和行为感化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缩小师生间的差距,在和谐、相互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加大师生的双边活动,以求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大致地分为三部分,即提问导入、新课讲授和总结练习。下面我就此三部分作一简单阐述:
(1)提问导入。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之与教师的思维同步进行,因此课前提问导入就显得极为关键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特点(包括年龄、智力、学识水平等)、不同的讲授内容采取不同的提问导入方式。如开门见山式、智力测验式、竞赛式等,力求简洁、生动。同时注意提问导入内容的难易适度及与新知识的有机衔接,做到使学生蹦一蹦能够得着,绝不牵强附会。
(2)新课讲授。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利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效果。我觉得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由于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提问导入已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所以当进入教学第二环节即新课讲授时,我首先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安排学生阅读课文,自己把重点、难点问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的热点与教学重点、难点直接发生碰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保持学生思维的活力,并使其向外延深,培养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刻性。
(3)总结练习。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课堂总结,我总是予以高度重视,力求做到巩固新授知识,深化教学内容,理清知识结构,同时,恰当地运用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给课下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求知识结论的愿望。
四、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又一重大任务
作为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利用历史学科的独有优势,结合现实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一个人才,除具有博学的知识,还应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知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教科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杰出人物的杰出道德形象,这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系统地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甚至缺乏基本的课程安排。部分教师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单一强调职业技能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尚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境地,其根源在于没有从宏观角度去思考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没有正确认识崇尚科学真理、提升劳动技能与弘扬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很多学校不能正确把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以思想政治、法律道德教育代替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的培养不等同于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三个层面24个字本身就是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一些人文课程,但由于学制、体制等诸多原因,人文课程比重很小,课时不多,内容单一,加之人文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薄弱,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人文素质教育很难取得实效。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也是当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文知识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树立,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整个体系之中。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不能简单机械化,不应试图以人文课程设置来充当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需要。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有利于大学生开拓创新和协调人际关系。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能够经久不衰。高职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性格、地域、文化的差异,会产生误会、矛盾等,要做到宽容大度,以礼待人,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核心,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供了良好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精忠报国”,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可以成为引导当代高职学生爱国的生动教材,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更能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加深高职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崇高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中“仁”字共出现104次,可见在孔子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仁”的基本精神就是“仁者爱人”。一方面,中国人强调孝顺父母,对长辈尊重;另一方面,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也应想到他人,包括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帮助大学生形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即尝试搭建以《中国文化纲要》《大学语文》为纲,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为辅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高职院校应领会文件精神、把握政策机遇,建立1~2门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课,考试方式可以列为考查课,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掌握程度、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通过专门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培育学生的人文理念,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创新意识。
(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课程、专业教学相融合
“两课”是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多年来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两课”教研教学中。在“两课”教学设计中要进一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高职院校学制短、顶岗实习时间长的特殊性要求,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专业课教学中。要有计划地组织高职学生深入社会、深入行业,在实习实践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人文素质教育更切实、更深刻、更持久、更有说服力。
(三)以合理的评价体系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层层推进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应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校内表现进行评价,企业应对学生实习的行为进行评价,学生则对自己做出综合自评,构建“三位一体”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层层推进。
(四)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
关键词:师范生;实践教学;素质模型
一、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思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反映了优秀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所具备的工作动机、人格特质、工作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与技能等素质明显高于普通教师。以优秀教师的素质模型为依据,可以为理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高素质”和“专业化”目标提供良好的切入点,为培养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新思路。
我们曾对全国824名基础教育教师以及303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研究发现,能够区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素质模型是由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个人修养、学生观念、职业态度和个性品质等六个因素构成,如下表所示。研究发现,这一素质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总体工作表现、带课成绩和受学生欢迎程度等方面的绩效指标。
这一模型反映了优秀基础教育教师胜任不同工作角色及成功应对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时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应做到以生为本、爱心施教(学生观念),业务精湛、教学高效(教学技能);在对待职业方面应做到热爱教育、充满活力、潜心从教(职业态度);而在对待自己方面则始终做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个人修养和个性特质),同时掌握渊博学识(专业知识)。
优秀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模型并非六个因子的简单集合,而是彼此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个有机结构。这一结构为构建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教学是对师范生参加工作前所应具备的教师素质的实践演练。已有研究指出,教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将经历新手阶段、过渡阶段和高级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以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将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学会将知识技能高度整合而高效地解决问题为标志。通过实践教学,为未来基础教育教师提供分析问题、将经验迁移到新问题的实践机会,使其将现有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职业态度、学生观念、个人修养等得以检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促进基础教育教师向其职业生涯的高一级阶段发展。
二、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有效、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以优秀教师素质模型为基础,其构建不仅要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发展,还要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感以及入职适应能力。依据这一思路,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我们构建了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种形式与四个阶段所构成。具体而言,一个目标是指通过四学年各教学环节(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系统训练师范生,把师范生培养成为可以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两个重点是指师范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侧重职业态度、个人修养、个性品质的长期熏陶;三种形式是指在理论与实验教学基础上,主要采用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自主训练三种实践教学形式相互递进与补充来实现;四个阶段则是通过四个学年系统学习,各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地加强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的衔接,突出学校系统引导与学生自主训练的融合,最终促进师范生的教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为例,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所示。
三、面向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举措
1. 全程贯通式培养是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针对胜任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师范生培养目标,对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进行了实践探索。按四个学年分成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每个阶段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并使其与师范生各阶段的技能训练(三字一话、统计测量、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技能)相匹配,从而系统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技能。以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培养为例,在第一学年由心理学专业名师开设“爱上心理学专题讲座”、第二、三学年将一线基础教育心理名师“请进来”走进本科课堂分享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入职适应问题的应对等,为师范生树立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榜样,引导师范生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及做好入职的心理准备,使其切身体会到名师的成长与发展始于当下,使师范生的职业态度、个人修养、个性品质得以持续性熏陶,从而实现两个培养重点。
2. 系统引导与自主训练相结合是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
全程贯通式培养要依托于围绕理论与实验教学开展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这一系统引导和自主训练形式相结合来实现。通过第一学年的“爱上心理学专题讲座”、第二、三学年的基础教育心理名师请进来和学生走出去(基础教育观摩)的教育见习以及第四学年在基础教育进行专业实习这两种学校及院系层面的系统引导形式,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认识与感悟,使学生明确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同时以心理学教师成长联盟的自主训练形式,贯穿大学四年,充分调动师范生的主体性,为其提供一个自主交流、相互帮带、取长补短、提高心理教师职业能力的自我发展平台。
四、基于优秀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反思
维果茨基认为:“教师教育项目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促进职业认同的发展”。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是师范生在职前教育阶段,接受自己的师范生角色和认可教师职业,并把教师职业内化到自我概念中,形成以教师职业为目标的职业自我概念,表现教师职业行为,对教师职业产生积极的归属感和职业承诺的综合,是师范生能否成长
为优秀教师的核心要素。作为态度的职业认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受到来自个体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实习阶段对教师职业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实习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而且在不断变化。
我们曾对35名师范生10周教学实习前后的教师素质变化情况进行了追踪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通过10周的教学实习,师范生在教学能力和学生观念两项上获得了显著提升,师范生在教学能力(t=3.17, p
参考文献:
[1] Dineke, E. H. & Tigelaar.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compet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J]. Higher Education, 2004, 48.
[2] Pantic, N. & Wubbels, T. Teacher competencies as a basis for teacher education: Views of Serbian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0(26).
[3] Caires, S., & Almeida, L. S. Teaching Practice in InitialTeacherEducation: its impacton stud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Teaching, 2005(31).
[4]Sugrue, C. Student Teachers’ Lay Theories and Teaching Identitie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7(20).
一、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于教育总结道“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明德。也就是说,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单单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品质,使学生的德行加以彰显,提升学生的品德和素养。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教育人才的重任,在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使学生长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促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升,以文明、优雅的姿态来生活和学习,这对于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有很大帮助;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促使能够理解和感受各种情怀,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看待生活或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努力向前,良好的发展;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多方面的掌握社会能力,为使学生在以后步入社会,更好适应社会,有效处理工作上的问题创造条件。总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体育教学目标中体现人文精神。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入改革的当下,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此种教育背景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注重体现人文精神,如此可以改变传统单纯的教授学生体育运动知识的模式,优化落实体育教学,促使体育教学教授学生体育运动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力、素质、意志等,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对于体育教学目标中人文精神的体现,则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师范学院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人文精神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明确适当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正确的引导教学方向,并促使人文精神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体育教学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
1、体育教学中端正学生人文态度。态度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态度可以使学生端正的、投入的学习。对师范学院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应当注意端正学生的人文态度,促使学生受人文态度所影响,认真的、专注的、投入的学习。其实,体育运动是一项特别注重团队精神、协作意识、拼搏理念的运动。要想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体育运动的特点,并展现人文精神的作用,则应当将体育教学内容与人文精神良好的融合,通过教学内容的教授来渗透人文精神,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品质,强化学生的素质。例如,在网球课程教学活动中,分组进行网球竞赛活动,要求每组成员按照规定的跑道持拍行进间颠球做一次往返跑,在传递给另一位组员。最终获胜的小组为用时最短的小组。通过此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得以提升。
2、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师范学院培养的是教育人才。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人才,则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丰富的技能、较高的素质、优秀的品质。为了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教育人才,师范学院体育教学中应当在教学内容穿插人文知识方面的内容。在落实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成为优秀的教育人才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校 足球裁判员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80-02
引言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拥有者众多球迷的关注和喜爱,但是在近几年来不断出现的假球和黑哨事件给这项运动蒙上了一层阴影,足球裁判员作为球场上的执法者,其综合素质引起了广大球迷的质疑,这也阻碍了足球运动的发展。在我国,足球裁判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尤其在高校内,随着足球运动在高校的蓬勃发展,踢足球成为广大大学生运动休闲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大学生裁判员来执法学校内的足球比赛。
1 高校培养足球裁判员的必要性
1.1高校具有其他社会团体组织不具有的优势
在我国高校中,体育教师大都毕业于全国各地优秀的体育院校,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长期从事体育教育一线工作和足球比赛的执法。高校中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望强烈,这是培养合格足球裁判员的必备条件。在我国高校中,足球运动已经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的运动方式,拥有良好的足球场地,学校也经常组织各级各类的足球比赛,如各院系联赛、体育系联赛、班与班之间的比赛等,这些场地和比赛为培养高校足球裁判员提供了良好的场地、设施和实践的机会。
1.2在高校培养足球裁判是我国足球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由于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限制,足球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还无法和欧美足球发达相比,在全国范围内除了中国足协组织的中超联赛和甲级联赛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比赛少之又少,广大高校的各类足球比赛成为了足球运动的主体,在这些比赛中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体育教师进行执法工作显然是不够的,而高校中众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裁判知识,提高综合知识,来满足比赛对于裁判的需要。
2 优秀的足球裁判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2.1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指的是所在职业范围内特殊的道德要求,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个体在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特定的职业行为规范。裁判员作为足球场上的“黑衣法官”,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严格遵守裁判工作的职业纪律。自觉执行“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其中公正执法是裁判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大公无私是裁判工作的基本保证。
2.2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随着近年来足球运动的迅速发展,比赛的攻防转换速度与节奏明显加快,对抗程度越来越强,裁判员在比赛中应跑动积极,跑位应及时准确,以免产生误判和漏判。统计资料表明,一场足球比赛裁判员的奔跑距离达到6000-7000米,冲刺跑达50-60次,这就要求裁判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奔跑能力。
2.3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校足球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自身或场外因素的干扰,裁判员的心态会随着比赛的进程经常发生着变化,如果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自我控制力及抗干扰的能力较差,就会影响执法水平,一名足球裁判员能否在比赛中自始终保持冷静、稳定的心理状态,与裁判员的心理素质分不开。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是成为优秀大学生裁判员的必要前提。
2.4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执法技能
足球裁判员的执法技能主要表现在裁判知识的理解和临场应用两个方面。裁判员应当培养良好的足球裁判意识,精通足球规则,通晓“竞赛制度”和“裁判原则”,深刻领会裁判法的精神。在执法过程中,裁判员应正确运用哨声、手势,准确判罚犯规,合理使用红黄牌,提高判罚的正确性,预防和制止比赛中的严重犯规和暴力行为,及时与助理裁判员以及第四官员进行沟通。此外,裁判员还应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3 裁判员基本素质的培养
3.1裁判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成为一名合格裁判员的基本要求,裁判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工作中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这八个字是足球裁判员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自觉按照这些原则和规范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加强自我修养。在执法工作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敢于承担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不畏权势,要经得起金钱的诱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自觉用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员。
3.2裁判员身体素质的培养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耐力和速度。良好的耐力素质指在整场比赛中保持最佳状态的能力。速度素质是在需要时,尤其是在反击时,应具有一定的冲刺能力。此外,助理裁判员还应具备专项素质,即侧身跑、后退跑和移动。裁判员在执法执法过程中要合理分配自身体能,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准最佳的位置和视角,并迅速到位,要求在平常训练中要经常进行耐久力和速度耐力的练习,例如12min跑、越野跑、变速跑、侧身跑结合后退跑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应具有聪慧的头脑,应注意提高裁判员的智力水平加强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3.3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校足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平时球感、注意力、表象和信心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参与校内外的裁判工作来加强临场执法的应变能力、提高排除干扰的自信心和抗干扰的自控能力,强化自我角色的意识,在各种不同层次的比赛中通过积累执法经验来培养和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念;第三方面,要多观摩重大比赛的裁判工作,观察优秀的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是如何处理比赛中棘手的问题的,使自己逐渐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逐渐适应激烈的足球比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足球裁判员。
3.4裁判员执法技能的培养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裁判员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出色的执法技能,它主要包括对裁判法的理解和比赛临场的应用。足球竞赛规则是裁判员执法的唯一依据,要求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它,要熟悉并精通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领会规则的精神实质。由于国际足联经常对不够完善的规则惊醒修改和补充,因此要求裁判员要及时注意最新信息,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此外,要在平常的学习中对学生多进行鸣哨、手势、旗示及视野等基本功的练习,要求哨音坚决果断,手势旗示准确坚定,跑位及时合理。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得到的磨练,才能在正式的比赛中做到运用自如。
4 结论与建议
(1)足球裁判员是维护比赛公平公正进行,促进足球水平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高校足球裁判员无法满足高校比赛的需要,发展高校裁判员势在必行。
(2)高校具有其他社会团体不具有的师资、场地、器材等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提高高校足球裁判员的规模和质量,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意义
在《中央党校建校8O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高职院校是弘扬、传播、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而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实际,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校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等,只加强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文化素养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应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切入点,注重职业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专业教学、学生管理、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建立独树一帜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二、我国高职职业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传统文化知识缺乏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今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却越来越少。很多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是娱乐休闲性书籍,而对于优秀文学作品读得少之又少,理解上也是一知半解。
(二)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扭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很多大学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缺乏对多元文化的判断分析能力,他们崇尚美国大片,哈韩哈日。现今道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跌倒的老人大家都避而远之,“扶不起”成了最好的借口;学者学术造假,学生考试作弊,商家信誉缺失。西方节日深受热捧,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冷落。人们追求国际大牌,中国已然成为境外奢侈品购买力最大的消费群体。
三、加强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对策
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应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一)在课堂教学中感悟文化艺术的魅力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技能培训,强调实践,这导致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为薄弱。高职院校应重点开设一些人文方面的选修课,如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典哲学、民间文学、诗词欣赏、民俗学等人文类课程。定期举办人文艺术系列讲座,如我校定期举办“鉴湖问剑――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育人大讲堂”,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师生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丰富“技以立身、文以化人”特色校园文化内涵,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在实践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弘扬传统文化,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平台,开展读书活动、诗歌朗诵、文艺汇演、国学教育、“青春纪念册”感恩系列活动等丰富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提高人文素质,也能促进校园社团文化的和谐发展和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1.国学教育――“尚文・弘德”国学主题教育
学校重视弘扬国学教育,塑造国学气息浓郁、品味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每年都会针对大一新生积极开展“尚文・弘德”国学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品读国学经典:组织安排教师在新生所有班级中集体授课讲解国学经典如《论语》、《弟子规》、《三字经》、《菜根谭》等名篇。开展国学小讲坛,组织新生观看优秀传统文化名篇解读,播放《百家讲坛》。人文话题讨论,书法比赛,以及“国韵”――向同学们普及有关中国服装知识、中国礼仪文化等。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让国学经典不断传承下去。
2.文化感染――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节
我校自2008年以来每年承办两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具体包括浙江话剧团都市浓情话剧《轻度深爱》,金永玲歌剧院歌剧《祝福》、《江姐》,浙江歌舞剧院歌舞剧《王羲之》等,此类活动的开展为全校师生搭建了一个接触艺术、亲近艺术、感受艺术的平台。
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节,包括大学生技能文化节和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技能文化节主要是就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开展各类比赛,成绩优秀者还可获得相关专业方面的证书,如珠算等级证、电工、钳工等。文化艺术节则是融入了演讲赛、辩论赛、心理情景剧、十佳歌手、寝室文化节等项目。加强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熟悉与了解,激发和挖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校存在的载体,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展示的舞台。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尽量多用企业元素来丰富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内涵,使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与企业文化很好的对接融合,围绕其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突出职业与行业的特点,体现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要求。
以我校为例,作为作为职业院校,我校将杭钢已退役的蒸汽机“SY1314”号作为学院标志性景观;又新落成“圆融”主题雕塑,象征工业机器的齿轮。学校设有绍兴市最大的公共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场所及其设施能够尽可能仿真或模拟第一线的生产、建设实际,并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模拟企业管理环境,并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将理论教学、实训、考试乃至技术服务融为一体,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氛围,培养“准职业”人。设立优秀校友墙,展示我校的优秀毕业生。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完善,对体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体育教练的要求标准也相应地提高。作为一名体育教练,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能够符合我国教育对体育教练的要求。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成为优秀教练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优秀 体育教练 因素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就要坚定自己成为优秀教练的决心,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辛苦、不怕困难,不断地让自己向优秀的教练的目标靠近。通过自身的体育教育经验,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应朝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并能够执着追求
优秀的体育教练,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并能够执着追求。责任心让教练能够对其学生负责,用心培养、耐心指导。事业心让教练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不断地提高教练的素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能够执着追求才能够坚持,不管碰到怎样的劣质运动员都能够用心辅导,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够不忘初心,坚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众所周知,培养一名优秀的体育人才,除了其具备一定的体育天赋外还需要的是大量的训练和时间的打磨。这就需要教练细心地教导并与学生一起坚持辛苦训练,向运动员示范,可见教练对运动员的影响非常重要。
二、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体育教练应当有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教练与运动员一起锻炼,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非常辛苦。而教练与运动员一起参与训练才能让运动员更加投入,教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运动员产生影响[2]。教练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教练任务顺利完成,才能保证跟随他的运动员训练效果佳。这就对教练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对体育教练的心理素质要求高,是因为如果运动员在比赛时未能够发挥正常水平甚至出现意外成绩很不理想,这意味着教练之前所付出的心血算白费了。成绩不好,运动员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再加上教练心理承受能力不佳会让运动员失去所有的信心。所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加强自身建设、以身作则
体育教练要以身作则,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为人师表应有师表的样子,不能在运动员面前表现出吊儿郎当的样子,更不能丧志。这些不好的方面都会对运动员产生不好的影响,不能让训练取得好的成绩。所以教练一定要以身作则,让运动员摆脱不好的习惯,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体育教练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只有自身的水平上升才有资格训练运动员,也才能够建立教练的威信,也才能够有资格去要求运动员如何做,怎么做。否则,教练自身水准不高只会适得其反。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要全方位提高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变得优秀,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作为教练目标。
四、加强教育与管理
教练自身能力突出不一定能够培养出好的运动员,还需要好的教育管理。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练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管理工作。我国经济不断地提高,人们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运动员的生活水平同样提高,有利于运动员的发展。但从另外角度看,运动员的生活太好会造成不愿吃苦训练的情况,也会出现为了减轻训练强度动些坏主意。这些都需要优秀的体育教练给予有效的教育管理。首先,教练需求对运动员的生活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教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管理方法,给运动员最为合理的管理方式,促进运动员的多方面发展。在管理运动员时教练还需要给运动员灌输爱国精神。运动员爱国才会听从祖国的呼唤,才能在比赛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拼搏,才能忍受训练中所有困难。国家对于运动员获奖的奖金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运动员奋斗的决定。但仍存在负面影响,不能让运动员产生金钱至上的想法,不能只是为了钱而投入到运动生涯。这样的想法是不能够明确运动员的真正使命,这样的运动员也是无法站上更高的舞台。所以教练一定要做好教育与管理工作,让运动员有民族意识、明确自己的使命,通过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来为国家做贡献。
管理上还需要重视运动队作风问题。没有良好作风的运动队的发展会受限制。而这也是抓管理的目的之一。许多优秀的运动队,管理工作到位、作风严谨,整个队伍非常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国家的高度认可[3]。当然,一味地效仿其他队伍的管理模式是不行的,也爻注意管理的方式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平时多观察对总结。教练在平时也需要关心运动员的方方面面,教练能够与运动员知心,达到共识,在体育训练中才会更容易突破运动员的成绩。对运动员始终是高标准要求反而会让运动员产生反感心态,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发展与动机是相互统一的。
五、总结
本文的分析是笔者结合体育教育经验所做的分析。如果体育教练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的教练生涯估计也不会有较高的高度。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不枉“教练”这个称谓。也才能为国家献出我们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好、更强大。
参考文献:
[1] 杨杰.基层体校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08(10).
关键字:书法教育;气质培养;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48-01
一、书法的教育意义及其现状
书法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明传承历史见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粹,所以自古以来,都离不开以书法来培养人们的气质,更加推崇以书法育人、以书法看人。书法不仅可以让人写的一手好字,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书法可以培养人优秀的个性与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是处在一个计算机与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手写的机会并不多,这使得书法在如今已不再受到热切关注。所以在全国范围来说,书法教育的发展不如人意,尤其是对于新一代年轻人的影响是日渐式微,可以说书法教育遭遇到了发展的危机。
二、书法教育与气质培养的关系
书法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面最广泛的一种艺术,人们日常最常说的就是“字如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字体也会不知不觉间发生变化,少年的字笔画单调、硬直,到了青年字体华丽、变化多、偏草书,到了老年字体又转成老练稳重。书法内容与外形的统一,就是个人气质的高度体现。书法名家柳公权就有一个关于书法很有名的典故:心正则笔正,这就是一个书法家优秀气质的体现,体现了一个人崇高的道德价值取向。
(一)书法教育培养人的民族精神。书法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优秀的道德品质。书法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继承了传统儒家文化的优秀品质,可以培养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在当今时代,继承与发扬中国的国学文化是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中国作为世界上飞速发展的国家,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更是引起各国的重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书法教育正是这种可以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以及民族兴旺结合在一起的优秀纽带。
中国的书法存在上千年,不仅历史悠长还有十分高的艺术价值,它是书法家的书法水平与思想境界的高度统一。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感悟到古代大文人的智慧与思想境界,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树立起人们对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爱国精神。只有深刻了解中国的书法,才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通过学习书法,让人们全面、深层次的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步增强人们对民族的更深层次的热爱。
(二)书法教育陶冶人的情操。高尚的情操是人优秀气质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同时也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完美人格。而对于书法来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人们通过运用高超的书法技能,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受外现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优秀的书法作品中,都充分的体现了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
书法的艺术形式是以书写汉字来表现的,书法作品的一笔一划都能显现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素质。在我们知道的书法名家中,他们同时也都成为了时代的楷模,例如:王羲之的“书扇助老妪”,颜真卿的“忠义光明”,虞世南的“德行忠直”,这些都是德业同被称赞的大家,也是值得我们终生学习的人。每一个被称作书法家的古代名家,他们书写的内容同时也是优美的诗歌、散文。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都包含着重要的文化内涵,在我们临摹的同时也增加个人的国学素养。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教学、做人、治国,不但陶冶了性情,还培养了人们崇高的民族精神。
(三)书法教育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我们都知道,现在社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在越来越强的竞争中,优秀的心理素质无疑是我们所必备的武器。首先,我们都知道,书法是把黑色墨汁转化成为高雅优艺术的才能,让墨汁在单调的白纸上表现出强大繁复的生命力。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放松人的情绪,从而达到调解个人心情的目的,慢慢的使人学会如何减缓压力。书法在创作时,可以将个人的心情,酣畅淋漓的表现在书写过程中,这就可以成为调解个人心情的方式;同时将饱含感情的过程表现在书法作品中,也是提高书法技巧、增加艺术表现力的方式。
其次,在书法过程中需要极其认真,注意力高度集中。书写同时也是一丝不苟、有条有理的过程,这也是培养一个人谨慎、小心、不急不躁的过程。这可以让人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利于人们在做其它事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可以帮助人改掉急功近利,毛毛糙糙的性格。
众所周知,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端庄平和的过程,书法的每一笔都让人感觉大气。书法是持之以恒的一种表现,在书法过程中,有很多的规则。写字时的姿势,拿笔的方法,对笔的驾驭方法更是有很多,一招一式都需要在瞬息间领悟。它需要多年大量的练习才能有所成就,这更是一种对人耐力的一种考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单调而又繁琐的训练,这正是对人坚韧意志的一种磨练。有一句话说的好“下笔不苟,精益求精”,这就是对书法的一种深刻写照。长时间的书法训练可以提高人们的分析力、观察力,更能增强一个人的韧性,这些都是古之大成者,成就事业的必备品质。
三、结论
人的气质都是通过长期的磨练自己慢慢领悟到的,书法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以提高人们的书写能力的同时,也能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且抛弃了急功近利的色彩。书法作为国学文化的精粹,对于人们的民族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顽强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操以及对良好气质得培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铁梅.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光明日报,2006-05-30.
[2]刘征坤.书法教育与提升大学生精神气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月,第10卷,第11期: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