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范文

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

第1篇: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范文

1.分组学习的组织

分组学习形式是新教学理念下较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分组学习形式可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交流习惯,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分组学习形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分组学习。分组学习的组织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在采用分组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组合的搭配,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特点分层组织,使他们能互相补充,相互提携、促进。搭配合理的小组中,每名同学都可胜任小组中的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总结、操作,使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不能让分组学习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舞台,同时又使一些学生成为观众。如果在分组学习中出现了一人说了算小组、哑巴小组、众说纷纭小组,就背离了小组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初衷。成功的分组学习,每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信心。

2.探究学习的组织

科学科目的学习以探究实验为主体学习途径,科学教师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就不能称为合格的科学教师。科学教学的探究及实验组织的基础是材料的组织和课程的设计,如果没有这些材料和设计,必然只能教出纸上谈兵的学生。组织探究学习的材料要准备充分、合理,既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又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或实验学习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来准备,一是减少教师的精力投入,二是使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对知识建立初步的了解。

3.拓展学习的组织

其实,新课程下的课本仍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加上仅凭课堂上的教学,对科学这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来说,就如闭门造车。科学的教学组织,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是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也不是新课程理念的真实体现。教师组织课堂外的学习是对科学教学的拓展和补充。教师通过合理组织课外的科学学习,突破教室的空间局限,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堂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愿意接受且兴趣度较高的,对巩固课本知识、拓展知识宽度、提升科学素养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教学的资源整合

1.学校教学资源整合

新课程下要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效果,不给学生提供开展探究实验的条件是不可能的。如今,学校里基本配置了标准的实验室和实验设施,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理想场所。如果教师不会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将其整合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不会实现理想中的教学目标。学校的实验室应向广大学生开放,允许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保护下开展相对独立的实验探索,使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展开想象的翅膀,验证自己的“奇思妙想”。不论是成功与失败,学生都能收获到在课本上领会不到的知识,而且能锻炼其动手能力。

学校的图书室、网络计算机教室也是科学教师整合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的优势,通过教学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接收渠道。这么多的资源不被利用起来,锁在“深闺人未识”,只被当作学校设施的脸面和摆设,实在可惜。科学教师应想办法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将钥匙交到学生的手里。

2.自然资源的整合

科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自然学科,只有大自然才是学生学习科学最直接、最根本、最纯粹、最全面的教材。草木鱼虫、土石鸟兽、风雨雷电等自然中的知识和奥秘,是在课堂上凭标本、黑板所不能表述清楚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整合自然资源到科学教学中来,会约束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而,科学教师应经常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科学的奥秘和道理,浪费了“自然”这本“书”,是科学教师的失职。

3.生活资源的整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多科学道理是抽象的,不好掌握。而科学知识本身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如果教师能合理整合生活资源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和探究科学,会收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第2篇: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b)-0132-02

教学课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教育过程不断改革和完善的重要举措。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改变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体育课程是重要的学科,要加强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新课程改革中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

1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现状

1.1高校信息技术资源状况

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充分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其中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影像设备等物质设备的支撑,也包括网络资源、各种软件技术等非物质资源的支撑。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体育教师配备的信息设备较少,更多的体育课程是在体育场或者操场进行,在教室中,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因此,很多体育老师并没有像其他学科教师一样有专门的办公室,即使是在办公室的老师也没有专门的办公电脑。学校不能积极购买教学软件,因此,教学过程中缺乏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有些学校有简单的资源,但是不能根据自身的地域性、课程内容的不同之处选用优质资源,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要[1]。

1.2高校师资队伍信息技术素养现状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常常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体育水平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不到信息化技术发展下,教学模式也因该有所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依旧注重学生的成绩,不能从根本上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足。其往往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授课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和顺序进行,认识不到网络教学资源带来的好处。由于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体育教师认为其他学科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实践技能,不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

1.3体育教学方法现状

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主要包括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体育技术的学习。这两中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师依旧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在训练学习中,老师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老师需要掌握很多体育动作,进行重复的示范,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2]。在网络教学资源中,很多体育动作都是正确的、科学的,而且包括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2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

2.1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和体育课程整合,能够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在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网络资源,对丰富的资源进行搜索、整理,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过分地依赖老师,可以自主地学习,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体育教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发现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也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整合过程中,受到激发,改善教学方式,能够扩大学生的事业,培养其全新的思维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教学过程突破局限的时空,将智能信息技术融入就、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

2.2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体育课程内容,也要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3]。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结合,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扩大自己的视野,懂得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教学过程中,各种网络化信息设备的使用,能够增强教学过程中图、文、声的内容,这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结合,提升学生左右大脑的思维水平。

3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措施

3.1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需要体育老师的积极实践。首先体育老师必须富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只有其掌握了信息技术,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才能在教学中实践。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跟随信息技术更新的步伐。学校要定期聘请专业的技术专家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同时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其他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注重对体育教师教学模式的考核与评估。通过专家的培训,体育教师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能够正确地掌握信息技术。在学习优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积极改进,提升教学效率。学校有严格的考核体系,可以督促教师主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4]。

3.2强化体育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体育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体育教材有不同的版本,搜索网络教学资源时要注重资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选择与学生水平接近的教学资源,这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其学习效果。体育课程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性,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影像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确、科学的动作示范。体育理论内容是丰富的,但是学习体育的学生由于思维比较灵活,更愿意在课外学习。因此,尽量要选择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的饿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3.3注重信息设施建设

高等院校应该注重自身信息设备的建设,加大软硬件教学设备的投入。首先要保证体育教师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为其置备完整的办公设备。在教室中建设相应的数字化配套设施,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基于体育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应该保证教学场所的网络信息的覆盖,添加多媒体设备。学校也因该引进丰富的网络化体育教学资源,比如建立体育教学网站,购买教学软件,向其他学校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些也是建立现代信息化的学校所必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体育教师教学的使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实施[5]。学校的支持是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必备条件,能为其进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在促进教学过程向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能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有其特殊性,要采取相应的整合措施,促进其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发展。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梁培根.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徐国忠.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4(18):155-156.

[3]田艳梅.辽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资源现状及整合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0.

[4]黄成.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6(5):118-120.

第3篇: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当前处于信息的飞速发展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教育变革的技术性支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发展带来了现代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呈现出教育环境的虚拟化、信息形式的多媒体化以及教学资源的教字化等一系列特征。

一、 信息技术融合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是一项富有生机和充满广阔发展前景的促M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课程融合教学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教育信息化的渠道。信息技术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拓展教育和学习空间,促进小学数学学科的信息呈现多样化地发展。信息技术能创设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一体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小学数学教材的表现力,从而让小学生觉得数学学习过程更有趣,教学效果因而更优化。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在最大限度内可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目前,全国尽所有的学校都已配备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这为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和机会。为适应信息社会和信息时展的需要,当代学校教育要变化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融合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能顺应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真正意义上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信息技术融合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教学实践

1. 变抽象为直观,直接感悟数学世界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良好教学工具,它能将一些用语言表述不够清晰的问题或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这无疑对教学资源是一种良好的呈现。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折一折、做一做》一节中,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现象,概念讲解枯燥乏味。课中教师用Flash制作了一系列的动画课件,先引导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剪出一件小背心,让学生发表看法,该怎么做。Flas演示了剪出一件小背心的具体操作步骤。有些学生的确就是这样剪出来的,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先对折,然后用笔在纸上画出背心的一侧――即对折后的那一部分,然后用剪刀沿画好的线剪开,最后打开,一件很规范的小背心就完工了。也有一些同学没有通过对折的方法剪出,他们剪出的背心左右可能不够对称,对照动画演示的步骤一目了然,这些同学也能很快掌握知识要领,而且动画演示清晰直观。总之,动画播放后,同学们几乎都能明白轴对称现象了,并且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动手、动眼、动脑,然后大家把剪好的背心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实现了动嘴。可以说这节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一节课很成功,能极大地优化教学资源,很好地实现了把抽象的“轴对称”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客观世界,比老师单纯地引入和讲解轴对称图形具有左右完全重合的特征要好很多。通过学生动手、动脑、集中观看课件并集中交流讨论后,学生能自己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特征,并且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很深刻,从而能更好地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生活化。

2. 变枯燥为多彩,直接呈现数学现象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很多地方都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式的。因此导入环节在很多方面都有复习部分,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二)》一节知识内容时,在复习导入环节,教师通过PPT对前一节《圆的面积(一)》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安排了一道求喷水龙头转动一圈能浇多大面积的土地的题,PPT配以图片展示喷水龙头的喷水距离,也就是浇灌土地所形成的轨迹――圆,圆的半径是3米。教师通过点播动画播放按钮,水龙头就呈现出浇水过程的示意图,整个浇水过程学生就能形象地观看了。喷水龙头所在位置也就是圆的圆心,转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圆,能浇灌多大面积的土地也就是求以水龙头所在位置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的面积,问题就迎刃而解。原本枯燥的数学应用题通过这一动态呈现,即时变得有趣和丰富多了,接下来导入了本节主要知识要点,可以说求水龙头的浇灌土地面积这道题对本节新课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求圆的面积,一定要先知道圆的半径,这样本节例题已知羊圈的周长求羊圈面积的题就变得相对简单多了。一系列的知识讲解完后,教师运用word程序打开了相关的课堂习题文档,相关的文档题库里有大量的练习题分别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这样的安排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提高,而且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学生集中的思考讨论丰富了教学活动,教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及时检测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可以说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不仅可充实教学环节,还能直接呈现数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活动进行得更有效、更丰富。

三、 结语

可以说,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动力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普及与共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实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方便教师合理使用适当的教学信息资源对课堂授课过程进行合理地预控与调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优化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第4篇: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教师素养;小学英语教学

G623.8

一、新课程时期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

(一)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又可以细分为知识与技能两个部分。语言技能主要考察教师英语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能否将这四个技能灵活运用。语言知识主要指英语的单词、语法、语义等专业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灵活运用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语言应用环境,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练习英语,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新课标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即喜欢模仿他人说话,不喜欢重复等特点,对英语语言方面提出了要求,则该阶段的学生要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重视语音语调的培养,甚至出现读错的情况,误导了全班学生。因此作为学生英语的启蒙教师,更应当提高自己的语音和口语水平,来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

(二)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教学技能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充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小学英语教学容易受到学生心理年龄、语言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英语老师必须要明白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目标,根据这些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英语是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学起来难免会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需要使同学明白自己应当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如果学生不清楚教师的命令,则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开展。新课标要求课堂涉及到复杂的活动,教师除了需要用清晰的语言加以解释之外,还需要通过亲身示范、或者唱歌、绘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英语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教导学生英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策略及文化意识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达到具体的学习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步骤,策略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根据个体情况不同有所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即可,比如制定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与他们主动交流等,虽然这些策略很基础,但都是缺一不可的。

语言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在英语学习中,多了解西方国家的人文风俗、地理、生活习惯等,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的含义。老师应当根据学生心理年龄以及认知水平,有对性地为他们普及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四)教学工具应用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当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工具,这是教师核心素养之一。结合小学生兴趣爱好、认知水平,采用图片、实物或者自己编制的多媒体教材都是比较好的教学工具,能够迅速迎合学生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进入众多的学校,其具备较强的交互性,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英语活动当中。当下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根据新课标的指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他们树立英语学习的信息。因此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打下基础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个目的能否很好地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来为课堂增添乐趣。

二、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培养的方式

(一)严把教师质量关

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养,最主要的是严把教师质量关,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绝对不能登上讲台。因此当下最重要是寻找教师的来源。第一,可以发挥外国语学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师范类学校当中的外语系学生。这些高等院校通常师资力量较强,拥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较高;第二,可以选拔英语专业的或者非英语专业但是通过六级考试的优秀毕业生,通过短期化训练的方式为他们普及英语语音、教育心理学、教学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等知识,为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安排教学岗位。应届毕业生比较年轻,在工作中也更有活力,更能够做到寓教于乐;第三,利用初中或者高中富余的教学力量加入到小学教学队伍。

(二)做好再培训工作

再培训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定期会议、讲座、网络等方式对在职的英语教师普及教学理论知识,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优秀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2)充分利用当地乃至全国高校的师资力量,邀请语言学、教育学方面的教授、学生定期下基层讲学,通过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讲座的方式,鼓励老师多于专家交流自己的教学疑惑。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拔本校优秀的英语教师进高校再进修,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3)制定本校的教师培训计划,根据计划的流程每年选拔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开拓眼界,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回来后做汇总报告,将这些优秀方法在全校普及。

三、结束语

小学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打下英语学习的基础,对提高我国公民整体英语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英语教师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予以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教师素质能力,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蔷等.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课堂教学观摩分析报告[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8),(9).

第5篇: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范文

一、科学分组,明确任务

合作教学是“以学生分组——小组学习活动——学习结果评价”为基本教学形式。在组建小组时,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合作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每个小组可以由4~6人组成,每个人在小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负责总结、记录、评价、协调等角色。而且应当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与目标,用较短的时间,掌握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确保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二、创设情境,活化英语知识

在英语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恰当的活动情境,便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便于展开持续的活动,同时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切忌单一化,否则会导致活动单效果的弱化。这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话题开展对话练习、讲故事、做游戏、开展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活动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2 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情景:seeing a doctor。让学生扮演医生与病人,使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如What’s the matter?I have…. You should…. You shouldn’t…等。在小组活动时,我注意到幽默的“病人”在看病时特意质疑、为难“医生”,与“医生”展开巧妙的周旋,创造了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合作学习有效情境的创设所起的作用。

三、加强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监控

在体现学生为主体,坚持“以教导学”为原则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课堂怎么改,教师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这如同高速公路上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时,教师就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对他们的大胆质疑,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真正让学生想学,实现从学会到会学转变。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精心设计,不断丰富课堂教学,使学生感觉有事情做了,并能对自己的学习形成客观的认识,及时进行自我改进。

第6篇: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提高 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在此,笔者就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应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化育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言传身教, 将为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 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老师对学生应有充分的爱心。爱心是进行初中语文教育的最好的“维生素”, 会使学生从心灵深处领会人文精神, 并渴望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价值。语文教师独立的人格在教育教学中尤其不容忽视, 惟其如此, 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主导作用, 授人以渔, 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有了必要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保障, 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多种教学技能。首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语言表达尤为重要, 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语言就是教师的武器,语言表达能力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充满情感,要有助于挖掘情感因素,有助于传情递意,叩击学生的心扉。教师可以再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然流露出喜怒哀乐,配合抑扬顿挫的语言和动作,以唤起与学生的共鸣。其次, 要钻研“大纲”, 吃透课本, 确定教学目标, 从而针对性地编写教案, 选择教学模式。“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教学的依据, 也是学科的“考纲”, 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语文的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课本来实现。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求在钻研“大纲”吃透课本的基础上, 才能确定本学期、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树立了教学目标, 接下来才能有选择性、针对性地编写教案,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应不断自我加压, 通过自学不断扩大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从而跟上时代潮流, 使自己所授知识不老化, 内容有新意。

二、教师精心备课,以有效的问题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

提问是课堂一种常用的形式,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问顺利进行的关键,可以说提问是一门艺术,而且问题设计的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精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并通过多形式来呈现问题。首先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为了使学生积极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现区,而这些在经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从而促进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理解深透、识掌握牢固。其次是问题的人文性,社会呼唤全人格的教育,人文教育解决的是人的价值、人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问题。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是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老师在问题设计时应该注重个性、鼓励创造,力主人文性精神的有机渗透。第三是问题的开放性,开放性问题课堂教学应遵从于素质教育的一般原则,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结论的多样性,思维的多向性,解答问题的层次性,过程的探索性,知识的综合性,情境的模拟性,内涵的发展性。语文教育者一定要给以沃土,洒以阳光,滋以雨露,为其来日的枝繁叶茂提供必备的条件。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充满爱。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道德和心理关系,它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桥梁。第一,教师要有“包容心”,教师不仅要赏识学生的优点,更要包容学生的缺点。第二,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为”表现在原则性、方向性的把握上,“不为”在体现在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时间、空间上的自由,对他们的活动不随意插手,不随便干预。第三,教师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师批评学生的艺术在于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觉地去改正错误。

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加深对生活和文化的体验, 丰富精神生活,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这些目标的实现, 必须借助于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 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理念, 而且应该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语文课程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 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 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作互动教学中的高手。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育应一改以往的“满堂灌”, 真正进入到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建立全新的互动教学模式上来。“学生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

而是正待点燃的火把”, 教师便是点燃每一个火把的人, 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独立见解, 创设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称

赞学生的点滴进步, 从而使学生拥有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最终使教学走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主体学习的轨道上来。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还在很多,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沈德立;白学军;;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2]黄玉鑫;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学科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第7篇: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范文

一、组织好导入环节,走好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第一步

著名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课的第一锤是指哪个环节呢?是导入环节,导入作为课堂授课的第一步,起作用就是要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组织好导入环节,要走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以“问题导入”和“视频导入”两种导入形式为例进行概述。

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本节课我选择了“问题导入”方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你认为,石拱桥应该是怎样的?(2)你知道中国的哪些桥是石拱桥吗?(3)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有什么特点?(4)哪些特点是赵州桥独有的?……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思考,而且赵州桥这个名字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引导学生探究赵州桥的特点也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所以,这样的问题导入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又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为了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视频导入”。由于本节课是《水浒传》中的第十六回,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相关片段,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样直观的展示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形象的播放中更好地掌握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组织好教学过程,迈好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性一步

教学过程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也是精彩课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要更新教学观念,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而,在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同时,也为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铺垫工作。本文以“小组学习模式”“先学后教模式”两种方法为例进行概述。

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模式,首先,我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接着,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杨修和曹操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目的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两个人的性格特征,并分析和探究杨修的死因。这样的过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培养以及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我选择的是先学后教模式,目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先学: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体会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点等等。鼓励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接着,后教:我根据学生先学时遇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最后,当堂练环节:我引导学生练习了下面几个试题:

(1)鲍西娅劝夏洛克发慈悲,指的是什么?

(2)夏洛克一开始讨好鲍西娅的目的是什么?

(3)鲍西娅是怎样智斗夏洛克的?

……

组织该环节的目的就是要检验学生先学过程的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进而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大幅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组织好教学反思,走好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最后一步

一般认为,一节课的结束是随着铃声而结束的,其实并不是,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课堂并不是完整的课堂。也就是说,只有及时的反思才能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才能确保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精彩。所以,在素质教育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及时进行反思,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课堂目标是否实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课堂上是否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等等。总之,教师要不断反思,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走好最后一步。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做好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恰当的教学方法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在课改下构建的高效语文活动中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第8篇: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范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类

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两人为一个小组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又称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两个好朋友搭配是这种典型形式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好朋友关系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讲,都是同学关系中最密切的,也是最容易交流的。比如复习课,教师讲明任务,让学生自由配对,互相学习、纠错,最后两人共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学效果非常好。

2.多人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中小学教师用得最多的最熟悉的就是多人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关键是小组分配,指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怎样选择小组长,及其小组长如何开展小组活动。小组长带领本组人员按照教师说明的任务积极讨论探究,共同得出结论,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技能和体质都会有教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分组合作教学能发挥同学们之间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改善了人际关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

1.加强教研组组员之间的教学合作

教师在知识、技能、气质、年龄、性别、教学专长、教学特点与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教师在教学上各具优势,为了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优势,形成教学合力,发掘教学潜能,在教学中实行优势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优势合作充分体现出群体效能,各尽所能,分工合作,能者多劳,优势互补等功效。课及活动实行优势合作教学能充分利用每位教师的专长,使教者能发挥其所长,使教学更专业化。对于学生来讲可以学到更多、更好的运动知识和技术。优势合作教学小组的成立能发挥出教师的群体优势,收到“1+1>2”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合作

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应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思维方法,选择学习方法,促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提出创造性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实施主体创新性活动的关键。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感知问题,自主尝试,通过大胆假设、检验;通过讨论、师生交流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考虑学生主体价值的发挥,又考虑教师主导与主体价值的展现,师生之间相互促进,激活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合作学习的教学既要完成一定的信息量(教学内容),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半成品的创编、表演、动作设计等新颖多变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又能大胆实践等,各展所长,教师在学生有争议时积极引导,引导解决疑难问题,而不是在学生不懂时和盘托出,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又突出了教师的作用。

3.引导学生之间的小团体合作

小团体合作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立体的练习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小团体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识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从中找到乐趣,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三、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为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德育,培养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教材介绍我国名人为国争光,立下汗马功劳的事迹。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勉励学生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磨练意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以真挚的爱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从小形成一种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利于良好意志的形成。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要同严格要求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专心听课,踊跃发言,细心观察。要求他们主动参与,勤学苦练,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认真贯彻区别对待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讲求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锻炼的习惯培养,调动其参加活动的兴趣,以促进对的爱好。重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创造,因势利导,为将来接受创业精神教育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 “ 参与 ” 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来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果,而首先在于教会怎样学习,学习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 “ 参与 ” 中掌握学习、锻炼的方法。

(3)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生存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须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生存能力。培养学生即善于竞争,又善于合作的能力是时代所趋。儿童的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意识地采用合作性比赛、游戏,既可使学生从中学习知识并能加以应用,又让学生在合作中看到团体的力量,体验集体竞争成功后所带来的喜悦,从而培养全体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以及勇敢顽强、朝气蓬勃进取而上的精神风貌。

2.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位置:教师的主导性应体现在针对教材内容,适时选择重点操作练习,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鼓励。如发现未曾预料的问题,要及时调整解决。教师同时还是巡视者和协调者,以确保正常课堂秩序,及时协调好团体之间的关系。

(2)做好准备:教师课前必须设计好学生行动路线,各团体练习的位置,把握教材的重点,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才能精心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才能做到课上及时辅导,从而提高小团体合作教学质量。

(3)重点培养:在小团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领头人”的培养,教会他们组织伙伴练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团体都紧紧同教师联系成一体。

新世纪需要新型人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用心,处处留意、多设问,多质疑,提供让学生 “合作学习 ” 的时机,让他们团结合作,共同探究。素质教育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机统一。教学必须从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出发,继续深入探究”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充分、合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生活化;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2

引言:生活是教育活动所用资源的重要来源,教学是为了生活服务的。在社会文明发展的刺激下,教育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大。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可快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新课标认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会吸引小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促进小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中。生活化的教学更会让小学生的传统语文学习观得到转变,让小学生脱离传统学习模式的限制,成为社会的创新人才。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分析

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学改革路上存在许多实际性困难。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改革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家长的配合,都让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不容易。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

1.学校管理者的创新教学思维不足

学校管理者的个人教育理念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观念发展,更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在教学改革快速实施的今天,仍然有一些小学管理者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没有认识到教学思想与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学生只有取得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初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这些学校的管理者本着为学生好、对学生负责的理念,专注实施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他们用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与能力,大大影响生活化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实施。

2.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其个人教学创新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中,他们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并安于现状,满足于自己的教学成果。这样一来,这部分教师会自动屏蔽新的教学理念,不愿意接受或者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小部分乐于改革的教师在实施了新的教学方法时,发现并没有得到他们期望的成果,于是马上回到传统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能力不足,影响生活化教学手段积极作用的发挥,更阻碍学生的个人成长。

3.小学生习惯传统教学手段

小学生是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只有小学生认可生活化教学手段,才能让教师具有实施创新教学手段的动力。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成为教师的配角。教师的严格管理及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让部分小学生认为他们就是课堂中的听课机器,只要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记住了,就算完成了教师与家长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活动换取学习之外的自由,在这样的基础上,小学生对于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手段的响应并不强烈,让一些教师怀疑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因此,调动小学生的生活化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分析

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加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管理与教学等改变推动生活化教学的成功实施,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下面,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进行分析。

1.开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要将生活化理念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教材出发,发掘一些生活因素。新一次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实现了创新与改革,与生活更贴近,更有利于小学生阅读与理解。教师要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开发一些生活元素,将生活与小学语文课堂结合。另外,教师不仅要在课本中发现生活元素,更要在生活中发现语文教学元素,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当代教师要多引导小学生将学校与家庭中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创新与实践的机会。

在讲解《雨点儿》的时候,教师首先从课本中寻找生活元素,下雨是每一位小学生都可以观察到的气象现象,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挑选一句与自己对于雨的描述最为接近的一句话,促进小学生与语文文本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针对这一主题,遇到下雨天气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雨,并以此为话题进行写作练习。课本内容与生活因素的互动,会让小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

2.推动小学生生活语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应被限制在课本上、限制在课堂中。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语文学科的语言作用,将语言练习放到生活环境中。在学习了语文知识后,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成为语文知识的主体。生活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时机,时刻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捡到钱并上交给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对小学生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进行表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个招领启事,帮助他寻找失主。并发动学生为这位同学写一封表扬稿,送到学校广播站,加强正确行为与精神的弘扬。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自然地应用语文知识,锻炼写作能力,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用处。

3.加强正确教育观念的树立

只有正确教育观念得以树立,才能让教学行为更端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改革过程中,相关教育人员都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首先,从小学管理者角度来讲,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其需要时刻关注教学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学习最新教学思想与方法,并成为教学创新的实践者。要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校长必须认可这种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并将其积极作用传达给各位教师,鼓励教师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体制的限制,敢于进步、敢于创新。安于现状的教学思想只会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学生发展。教师要通过多次尝试、改革、实践,引导学生认可这种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家长要配合学校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多在生活中引导小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语文知识,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的共同管理与引导。

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在路上看见一名小孩从窗口掉出来,手扒着窗边,那么此时你该怎么办?”,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把司马光的故事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智慧和临危不乱,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司马光救人时的心理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从课文中得到启发,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4.加强教学活动与作业设计的生活化

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发展,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方式进行改革,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化课堂活动中体会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都是主题化,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式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如讲解《温暖的家》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家的氛围。之后一起呈现几个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与自己经历最接近的那一个,开展自主阅读、共同教学。这样的教学更自由,有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选择阅读人数最多的文章讲解,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另外,教师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改革,给学生留一些实践性作业,促进语文学习与生活互动。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调查人们对于壁虎的了解,呈现调查报告。

三、结语

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给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发展提供了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被更新,小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提高,实现语文基础能力提高及综合素质提升。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积极进行自我提高,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入手,发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中),2014(05).

[2]杨林,杨艳.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浅析[J].思想战线,2008(S4).

[3]王念强,唐丽萍.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