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的观察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第1篇: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1 临床资料

本组49例,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40-65岁,平均52.6岁,排除心血管病变及其它全身性疾病,无明显的手术禁忌症。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有3例,经细心的观察治疗及护理后完全恢复。

2 发病情况

本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例,其中发生在左下肢的2例,右下肢的1例。发病时间为术后8-16天,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均患有下肢疼痛、肿胀、麻木、腓肠肌明显压痛等临床表现。经过抬高患者下肢,嘱绝对卧床休息,施以消炎、抗凝、溶栓、配合局部理疗等治疗护理措施后,患者治愈出院。

3 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血液滞流、静脉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因此,必须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①鼓励患者术后尽可能早起床、早活动、多饮水,切勿整天蜷缩于床上。同时,协助患者做下肢伸屈运动,改善足、趾与肢体的血液循环。②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③防止静脉内膜损伤:造成静脉内膜损伤的原因有化学性、机械性和感染性三种。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治疗上应用的各种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溶液长期滞留于静脉内,特别是大隐静脉穿刺,更容易损伤静脉内膜。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避免反复穿刺。连续输液者,持续滴注时间不超过48小时。如果局部有炎症反应,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并作对症处理。

4 患肢体的观察及护理

①严密观察肢体肿胀及消退情况,观察了解皮肤温湿度、颜色、感觉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②患肢抬高,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③应连续性、不间断地用25%硫酸镁湿敷局部,以消除肿胀。禁按摩挤压及热敷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动作,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

5 应用抗凝药物观察及护理

①用药前了解有无出血性疾病,并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全套。②观察病人意识情况,询问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观察皮肤、口腔粘膜有无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穿刺点有无出血及渗血,注意观察有无便血、黑便、血尿等,及时发现病人出血倾向。③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防止发生肺栓塞。

第2篇: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课;医学教育;教学体会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而且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形态学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理知识与实验内容相结合,高度重视实验课非常必要[1]。理论指导实验,而实验教学又是理论学习的进一步验证,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可以将理论课上的抽象知识如: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转化为直观的形态、结构学知识,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提高病理学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能使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本校本教研室的实验课设置为多媒体示教,观察病理切片,观察大体标本,实验课课后作业和实验课考试五部分组成,争取逐步强化教学效果。

1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

在上实验课时,本节课前10分钟复习和本次实验课相关的理论知识,再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而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解剖组织学基础,有些同学解剖组织学的基础不好,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就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先跟学生复习正常的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再讲解病理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和无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比如讲授泌尿系统疾病时,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四部分组成,而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物通过尿液排到体外,从而来维持机体体内水、电解质的含量和酸碱平衡,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和前列腺素等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肾脏复杂的结构是完成这些功能的基础,因此学习肾脏病理学必须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多媒体用立体图片可以让学生观察肾单位的组成,结合一些Flas使得学生掌握肾单位的工作过程,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正常的组织结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情况下肾脏疾病的热情。

2 观察病理切片

在观察切片前,先给同学们讲授概念,然后引导学生从概念推导出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内容。比如要求学生观察肉芽组织这张切片时,指出肉芽组织的概念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因此镜下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向着创面垂直生长,其周围有许多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另外,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时指出制作切片取材时是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交界处取材,这样让同学们在组织切片的对比观察中去理解病理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变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病理切片的结构。

3 大体标本示教

我们在学生充分理解病理切片的结构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推理出大体标本的形态改变,使病理切片观察和大体标本观察统一起来。比如可以从肝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的细胞质出现了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的蓄积)和显微镜下观(可观察到肝细胞的细胞质里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空泡是脂肪被制片时的有机溶剂溶解之故),重度脂肪变的肝细胞的细胞核被蓄积融合的脂滴挤压到一侧,形似脂肪细胞)推导出大体标本表现为病变肝组织颜色淡黄、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质软,切面有油腻感。从而把显微镜下观察的切片和肉眼观察的大体标本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并可由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推导出脂肪肝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4 实验课作业

观察病理切片和大体标本后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一、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二、实验内容即本次实验观察到的大体标本的特点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切片的特点,三、实验结果是用红蓝铅笔进行画显微镜观察切片的图,通过做实验报告绘图可以督促学生在实验课时认真细致,加深学生对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的记忆。本校制定了一套作业评分标准,对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然后和学生期末的实验课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一起计算学生的本门课程总成绩。

5 实验课的操作考试

本校的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总成绩包括学生平时的每次实验报告的平均分和操作考试参加还有理论考试成绩各占一定的百分比,病理学实验课操作考试包括两部分:一是,观察大体标本,二是,观察病理切片。把10个标本编好序号分别放置在桌子上和6张切片编好序号放置在显微镜下,然后让学生抽签对号入座考试。实验课操作考试可以直接、客观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实验教学继续改革的探讨

目前本校开设的专业有中医学和护理学这两个专业要学习病理学这门课程,对于不同的专业,教学重点应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专业我们取舍一些教材内容使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和护理工作的需要[2]。在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环节中,我们除了常规的书写病理学实验报告这项作业和期末操作考试考核外,还将学生平时每次在实验课中的综合表现也作为一个考核点,以减轻学生最后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压力[3]。实验课结束后还布置病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结合书本上、网络上的内容,最后得出答案[4]。

总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将患病的机体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的改变与其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有机地结合,对患病的机体有整体的认知。病理学教师应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病理学这门课程,提高整个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国胜,苑光军.病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袁锦玉.关于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55-57.

第3篇: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1.1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的实验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多媒体课件不应该是简单的教学素材的电子化。教师在制作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多媒体的时候,应该在对教材完全吃透理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一次的实验课程特点来制作和设计,以使多媒体课件更家符合试验课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插入大量的图片、声音、文本及图画,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多媒体课件不宜制作的过于繁芜复杂,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1.2丰富教学素材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门形态科学,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试验教学中要涉及到大量的病理学图片和组织学图片。当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试验教学中以后,大大的扩展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素材来源。显微镜下图片可以通过相机的方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的素材;互联网上提供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图片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各个组织之间的结构关系,利用这些素材可以制作出更加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解决了教材中组织图片不多不清晰的问题。

2.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2.1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有视觉和听觉。其中视觉获得的知识占人获得知识的82%,听觉获得的知识占人获得知识的12%,两者占人获得知识的94%。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既可以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也可以通过听觉获得知识。通过这种多感官方式获得的知识量,是老师单一讲课所无法比拟的。

2.2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课件以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上要让学生多看多练

第4篇: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数字化切片;自主学习

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

口腔组织病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很多知识单纯靠课堂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而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对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课大多以学生看病理切片为主,即学生通过看病理切片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先回顾理论课所学知识,然后向学生介绍实验课所需观察的内容,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标本,找到我们所讲的相关结构,观察这些结构的特点,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课下完成绘图作业。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较为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更重要的是切片的质量以及数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切片数量的不足显得极为迫切。首先,以往的口腔组织病理学组织切片在保存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切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色,学生在实验课观察切片时不小心压碎切片等。另外,实验课的切片标本的来源比较稀缺,如牙及牙胚的发育,收集标本比较困难,同时还涉及到伦理学的一些知识;一些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较低,如腺泡细胞癌,而且很难找到相对典型的结构,不适合作为教学切片。这就使得我们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皖南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多种方法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1引入数字化切片系统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多媒体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深刻影响了现代的教育模式,同时也影响的教师的教学思维[3],给医学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数字化切片系统是由数字切片扫描装置和数据处理软件构成,利用放大系统在低倍镜下对切片进行扫描成像,然后,扫描控制软件在光学放大装置有效放大的基础上采集高分辨数字图像,图像压缩与存储软件将图像进行无缝拼接处理,制作成整张的数字化切片,再将这些数据做出数字化的切片库[4]。数字化切片的出现使得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数字化切片是将数字化切片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操作重复性强的学习平台,激发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数字化切片的优势。数字化切片易于保存和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了病理切片库,保存典型的切片资料,这样解决了传统切片不易保存,易退色,易损坏等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化的切片使实验课不再受显微镜的限制,只要有电脑就可以随时观察切片。通过在电脑上安装病理切片浏览系统,就可以观察切片,相对于用显微镜观察而言,数字化切片可以任意比例的放大或缩小,浏览为光学放大而非数码放大,这与普通计算机浏览图像而无法改变图像分辨率有本质区别[5-6]。因此,不存在图像失真和图像细节不清的问题,操作简单,效率更高。数字化切片系统在鼠标操作下可以观察任意位置的结构,进行放大和缩小浏览,图像清晰,具有较高的保真特点。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切片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传统教学中,由于切片数量的限制,往往几个学生共用一张切片,同时,学生刚开始在不熟悉显微镜使用的情况下,极容易压坏切片,而数字虚拟切片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购买的数字化切片来源于全国各大高校精心制作的成果,其图片质量毋庸置疑。另外,数字化切片较传统切片而言不退色,不会压碎,而且可以长久保存。在国内,已有很多高校、医院及科研机构建立了数字化的病理数据库,许多高校对经典的教学切片和疑难病例切片进行扫描,建立起了一个数字化的网络教学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扫描技术对病理切片进行扫描,转化为电脑图片进行保存,并能对其进行放大,就好比电脑就是台显微镜,大大提高了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质量。数字化切片的不足。数字化切片也称虚拟切片,是一种现代数字系统与传统光学放大装置有机结合的技术。学生一般通过电脑操作,这样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忽略了显微镜的使用。因此,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应将数字切片与传统切片相结合,利用各自的优势,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2.2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口腔组织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的范畴,授课内容覆盖面广、教学内容繁重且涉及大量图片。因此,通过单一的理论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示教,通过整合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媒介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口腔组织学的变化及相关疾病的病例特征。将显微镜下的组织改变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将抽象的组织病理变化系统化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更易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如PPT、动画以及视频等,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7]。

2.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比观察。口腔组织病理学中涉及大量的微观结构,如果我们仅仅单纯的讲解,学生不仅不易理解,而且易混淆相关疾病。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疾病微观结构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该疾病。比如观察颌下腺时,可以同时观察正常颌下腺的结构,颌下腺炎,颌下腺混合瘤等,通过正常和异常的组织观察对比,加深学生的感知,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诊断工作打下基础。开放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利用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来讲解。课前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课前留出部分时间讨论,学生如有不懂的可以互相展开讨论。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镜子以及简单的器械来观察自身的口腔基本结构,例如牙齿的排列、数目、色泽和形态等,同时观察牙齿有无结石、病损及缺陷等。学习牙龈时,可以用手感知牙龈的色、形、质等,同时联系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刷牙出血、牙痛及牙松动进行讨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实践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提高了教学效果[8]。实践式教学。口腔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口腔临床基本操作技能[9]。形态模型的制作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模型可以将口腔复杂的形态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实验课中,教师采用蜡烛、橡皮泥等教学工具,学生通过制作口腔模型,更加直观地理解牙齿的结构形态。牙齿发育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可以用橡皮泥制作牙胚的形成到牙体形成再到牙齿萌出的模型,不同的结构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这样学生对牙发育的过程以及不同结构的变化便一目了然,便于观察对照。这样一些相关的疑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加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了学习兴趣。磨片制作。在口腔组织学这部分关于牙齿的发育结构和龋病的结构特点,需要学生观察。实验室现有的切片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牙齿磨片购买困难,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实验课学习的效果和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增加了牙齿磨片制作的实验课。牙齿的来源主要让学生去社区口腔医院以及实习的同学那去收集。为了节省实验课的时间,我们的实验师将收集来的牙齿在切割机上切成1mm左右的均匀厚度。在实验一开始,先指导学生熟悉磨片的制作过程,由教师讲解整个制作过程,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磨片的制作。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加深了对牙体组织疾病的认识,这样不仅解决了磨片稀缺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实践技能。

2.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考试都是选取几张典型的切片,让学生抽取题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同时记录观察结果。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评判标准,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助长学生作弊行为[10],且不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我们本学期通过考试改革,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弱化应试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平时学习的动力。学生每次上实验课时需要认真读片,能按照大纲要求掌握片子上的组织结构,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课下需对本次实验课的内容进行绘图,该图的质量可以反映学生对本节实验课的理解程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绘图时将重点结构标注,这样又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还可以将到课率、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发言的积极性作为评定标准,期末实验课考试中引入病例分析考核,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跳出了原有的死记硬背,培养了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5篇: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R-4;G420

病理学在医疗专业上面是一门非常主要的课程,在医学教育当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机能、形态以及新陈代谢等角度来描述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来讲述疾病的原理,在此基础上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逐渐的受到了学生的重视。它是基础和专业课之间的重要桥梁和导向。但是长期以来,病理学无论是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来说都没有突出病理学的培养模式,其不能够显示出一定的专业特色,就间接性的导致了理论和实践脱节,影响到了业务能力以及素质的提升。所以本文就病理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

一、更新教学理念

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其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是将医学领域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只有学好病理学,才能够更好的观察其生命现象,从而能够正确的、系统的、深刻的认识病理学,才能够在基础和临床工作当中运用自如。所以说只有搞好了病理学课程建设,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为培养医护人才和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就病理学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临床应用的关系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已经实习的本科学生和临床教师。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人认为传统教材的内容不符合实习所需要掌握的内容,不能够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框架,其课程重复的内容较多,不能够很好的诠释病理学的概念和意义。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建议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病理学的内容,突出整体性与实用性,在学生能够吸收的原则下进行教学。

因此,首先必须从其相关的内容着手,要在讲解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概念,但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学生自己能够填补这片空白,增加对于知识的认识度。

例如,就呼吸系统这章节来说,其包含了肺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结核等疾病。对各个病因的特点可以进行粗略的讲解,重点讲述各个疾病的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改变及临床表现,剩下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收集和整理资料自己去了解,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学习的内容。在尝试着进行临床知识的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临床知识按照系统进行分类讲解,从而让学生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个动态和整体的认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另外,在讲解病理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融入多学科知识,比如,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生物学的知识。分子生物学是生命学科的基础,所涉及的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涵盖了医学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生命科学,就医学知识体系方面占据着很大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疾病。再比如说,在讲解肿瘤的时候,可以就肿瘤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免疫病理学、环境病理学等相关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认识病理学,更好地掌握其内容和具体含义。

在讲解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所带来的典型病例的时候,要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相对应的讨论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书中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完全的代替临床实践,要求学生要重视临床实践,要全面客观的进行分析,将客观医学成果作为保障,将书本中的临床实际和知识结合在一起,在临床工作中去进行考证。在考证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疾病加深理解和认识,掌握其治疗方法和思路。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病理学的认识和培养,能够明确自己想要担负的责任,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

在讲解病理学的时候,要尽量精简文字的描述,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其内容丰富性,要敲掉学生的直观意识,从理性认识转变到感性的认识,更深刻的记得所教授的知识点。

将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课内容与实验课相结合,通过看、听、做的方式进行学习,有效地边吸收边消化。不仅如此,还要将临床和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将病人和疾病结合在一起,通过观察疾病、讨论病因、状况,掌握相对应的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以及发病机制,改变就病论病还应该将临床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将疾病和病人联想在一起,通过改变就病论病的传统理念,从而脱离临床教学的现状。将实验和教学结合在一起,每一学期都要强调其实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观察从而更好地学习病理学,通过组织课内临床并的研究,举办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一定要牢牢抓住现代科技的教学设备,例如说图像分析系统等现代化设备,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将病理学和现代化教学结合在一起,将病理、病情、病况通过文字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更生动形象和病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病理学。

结语:

言而总之,为了能够适应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的需求,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要及时的更新其教学观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将病理学和临床实习结合在一起,探索相对应的现代化教学内容,掌握好相应的方法和教学手段,保证其教学质量,使得病理学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第6篇: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1 CPC教学方法的应用

CPC教学即为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旨在通过对病变特点的观察,对患者的疾病症状及体征进行推导[1-2]。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即为“推导”,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围绕这一核心,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将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进行有效联系。进行CPC病例选择时,教师应当充分注重所选病例的典型性,以帮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进行理解与消化,当学生对该病理类型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框架后,教师便可在所选病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以提高学生对各环节病理知识进行相互联系的能力。另外,在向学生提供CPC病例医学资料时,应当保证资料的完善性,包括发病过程、治疗经过、死亡记录等,以真实客观的教学资料来帮助学生做出准确的判断与推导。准备充分后,教师即可根据所学章节,通过CPC教学方法将临床病理与教学工作进行密切联系。

以“肝阿米巴病”的病理教学为例,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自行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病例资料,随后让学生根据对患者资料的分析,来对其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进行深入探究。病例资料大致如下:患者为58岁男性,连续两年时间存在“痢疾”症状,且呈反复发作状态,体质逐渐瘦弱,近两个月来出现肝区疼痛现象,并伴随着持续性高热症状,最终全身衰竭而亡。根据详细病例资料,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该病例的肝标本进行细致观察,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作为推导答案,最终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做出客观评估。如“持续性高热的引发因素有哪些?”、“导致患者肝区疼痛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均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探讨的问题范围。学生在观察病理标本时,一方面应当对该标本的病变特征与相关临床表现进行相互联系,另一方面,应当通过所学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尝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科学的解释,由此实现病理标本观察价值的最大化提升。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对学生的病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思维拓展空间,有助于学生医学知识应用能力的稳步提升。

2 CBL教学方法的应用

CBL教学即为案例式教学,具体指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准,将相应的案例向学生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通过所展示案例,将病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病理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并对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细致分析[2-4]。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即为“分析”,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侧重于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来获取相应的医学知识,由此实现病理知识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教师应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时,首先,应当指导学生对疾病的相关特征进行切实掌握,确保病理分析方向与疾病的诊断逻辑相符,避免学生的学习方向出现偏差;其次,应当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病理学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利用,在分析过程中,利用病理学知识进行科学判断,同时也可利用分析过程中所汲取的知识来丰富自身病理学知识框架;最后,应当遵循“引导为主,讲解为辅”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得到最大化激发。

例如,为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能力,教师可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案例资料,并让学生根据资料对患者所患进行诊断,并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病例资料大致如下:22岁男性青年患者,症状为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并伴随着胸痛、咳嗽等现象,咳出的痰液呈铁锈色,经询问得知是由于酗酒后淋雨所导致。经X线检查,得知患者左肺下叶存在大片致密阴影;经血常规检查,得知患者WBC为17×109/L;经听诊检查,得知患者左肺下叶存在大量湿性??音,且存在触诊语颤增强现象。根据上述资料,教师如仅仅要求学生对该病例做出临床诊断,便容易导致学生给出的诊断结果过于片面。如资料中提到的“咳出的痰液呈铁锈色”这一信息,学生在没有对其他症状及体征进行深究的情况下,往往仅将患者的阳性症状与体征进行简单堆积,不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高度发挥。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可针对资料所给出的信息做出适当细化,向学生提出“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因素有哪些?”、“痰液颜色说明了什么?”等问题,使学生对资料中的每一处细节进行深入探究,以对诊断的准确性形成保障。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在诊断工作中的严谨性,也有利于学生病理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根本提升,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3仿真情景教学方法的应用

仿真情景教学方法即为通过临床工作过程的模拟,来完成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即为“模拟”,教师在应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临床技能为目的,指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病理的相互渗透。首先,教师应当对各种临床典型病例进行整理,并挑选出相应的学生进行扮演,即为“简易标准化病人”(SSP),随后由教师进行接诊医生的角色扮演,根据患者提供的病情信息切实诊断。总而言之,仿真情景教学方法即为疾病诊断的模拟过程,旨在通过情景实践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病理学应用能力的根本提升。

例如,由学生扮演的患者向由教师扮演的接诊医生做出病情陈述,告知医生自己存在下腹疼痛、发热、下腹压痛等症状,再由教师通过病理学理论知识与患者实际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评估。针对患者所罗列的相关症状,医生可首先考虑为阑尾炎,随后可结合血常规、X线、超声等相关诊断技术进行确认,完成一套完整的常规检查流程。进行上述示范后,教师可指导学生以此类推,自行分为不同的小组,以相同的方法进行互动式学习。在这样的模拟情景下,学生可有效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技术支撑,对于自身职业定位也可具有更为强烈的认知。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临床技能拥有更为广泛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可实现“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用于丰富理论”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将抽象的教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能,具有双重教学意义。

第7篇: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3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23-162-03

病理学作为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于病变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学特点的描述和观察,抓住疾病发生变化的本质,最终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整个病理学教育中,实验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具体的标本和切片的学习,可更加形象的揭示病变的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伴随的功能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与理论课知识点相互呼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结合理论知识,形成理性认识,对于实验教学探讨和深入,将直接改善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涉及解剖、组胚及其他基础医学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与临床挂钩,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引进相关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互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病变本质的学科,重点在于病变器官、组织、细胞大体和形态的描述及理解,且病理学概念多,知识点多,病变千变万化,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这就凸显了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技术也由板书、挂图,演变为现代实验教学常用的多媒体教学甚至是网络教学,学生可获得的信息量逐步加大,典型病变也更加清晰、直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很容易开展教学,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2],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课堂,但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依然类似理论课教学,教师针对病变讲解特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称为讲演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够与理论课知识完整衔接,在短时间内将病理学的相关概念、重点、病变等系统的传授给学生[3],而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未能充分发挥,甚至在讲解典型病变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看客,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一味的追求教师和书本,这样就违背了病理学教学的初衷,而且目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病变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病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则介绍的比较少,就不能满足部分勤学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使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又能及时介绍本领域最新的进展,更好的衔接理论课,为临床服务。

2临床病理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2.1临床病理学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结合

临床病理学作为病理学的应用型分支科学,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及相关科研的数据分析,临床病理学由于其与临床直接挂钩的特殊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关心的是所学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程度,而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4],笔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些临床典型病例,以病案教学的模式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进一步了解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地位,提升他们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例如1例男性患者,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d入院,体格检查: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5],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怎样思考?临床病理学如何在本例应用?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这些都是学生极为关注的,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6]。从临床病理学角度来看,该患者需要进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获取新鲜的肝脏组织方能确诊,组织切片后,就要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进行诊断,如果观察到假小叶结构,考虑肝硬化;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梁索状、片巢样结构,有异型,可见血窦,无纤维组织,考虑肝细胞性肝癌;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腺管样结构,可分泌黏液,考虑胆管细胞癌,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个诊断过程涉及的知识领域面比较宽,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学生将自动寻找并获得相关知识,教学效果将会有效提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需要提到,肝硬化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肝区隐痛、腹胀、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蜘蛛状血管痣,这是临床病理学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临床病理联系,是一种顺向思维,是一种由因到果的过程。而临床上,医生需要依靠相关的阳性体征和症状进行逆推,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由果到因的过程,而这种逆向思维就是每个医学生必须要锻炼和掌握的临床思维,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学习,可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临床思维,顺利过渡到临床。

2.2临床病理学与扩展学生视野的结合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上,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很重要的任务,如何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从课堂狭小的空间走出来,主动吸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则是而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临床病理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例如1例男性患者,56岁,头晕、心悸8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d入院,体格检查: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侧心界扩大,双肺下部闻及少量细湿�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杂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教师在讲解此病例时,首先根据症状和体征,要考虑高血压导致心脏病变的可能,可给学生强调血压过高所导致的心脏肥大,并展示心脏肥大的大体标本图片,但学生此时只有粗浅的印象,对于图片所展示的病变本质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高,此时教师可穿插相关临床病理学知识,包括心肌细胞镜下图片―细胞直径增大,肌原纤维增粗,细胞核呈分支状等心肌细胞肥大的诊断标准[7],给学生介绍心脏肥大在病变早期出现向心性肥大,导致瓣膜相对性狭窄,而出现了心尖部舒张期杂音,而在病变的晚期,心脏会进入离心性肥大的阶段,最后可穿插内科学的知识,病理学上的离心性肥大实际上在临床上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晚期心脏病变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结合本例,患者的心脏病变就经历了由向心性肥大到离心性肥大,最终进入到心功能衰竭的过程。由此病理学实验教学就由单一的病变阐述过渡到了结合临床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综合性知识拓展过程,显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及作用

而在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任教老师在精心备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医学实践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强化理论、学以致用的关键一环[8],是医学生向医生蜕变的重要一步,因此,实验教学更多的要以学生为主,要以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的临床病案分析为主,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病例,主动的去收集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最终通过临床、大体、光镜三结合,运用临床病理学的知识得到自己的诊断,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更多的时间要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增强互动性,开阔视野,例如1例女性患者,53岁,因“白带增多伴腥臭味、接触性出血10个多月,右颈部包块3个多月伴咯血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患者消瘦,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不活动。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宫颈表面见菜花状新生物突起,触之质脆,易出血。X线片提示双肺内见多个散开分布的结节状阴影。既往病史:患者患慢性宫颈炎(病理诊断)10多年,1年多前取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伴宫颈鳞状上皮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理资料:颈部包块活检,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教师在讲解本例时,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综合分析,本例病人既往有慢性宫颈炎伴不典型增生,而同时颈部淋巴结为转移性鳞癌,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考虑本例诊断为宫颈鳞癌,并且存在慢性宫颈炎――不典型增生――鳞癌的过程,体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教师也需认识到,临床病理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修订,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充实自己,并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并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大体标本和镜下切片,对固有教学资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9],将能直接充实实践教学,使学生直接受益。

第8篇: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动物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一方面以多门基础兽医学学科(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为临床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等)学习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因而在兽医学课程的设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动物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直观教具的使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等,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理论与实验并重

动物病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应有所侧重,理论课侧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详尽、透彻的讲解;实验课侧重学生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通过病理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消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以往的病理实验课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先由教师讲解,复习理论知识、讲解标本切片,学生则是被动地对照讲解和实习指导观察验证。教师讲解得非常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致使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兴趣,采取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独立观察标本切片和小组讨论总结病变特点,提出诊断,并结合病理改变分析临床症状出现的原因,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则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总结、归纳为辅,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每堂课都能真正有所收获。从而加强了病理实验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高校理论授课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病理学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空讲理论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采用传统的黑板+挂图形式的教学手段既费时,过于模式化,又很难将真实的病变完全演示出来,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以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多元组合的形式,将形态直观的大体标本和病变典型的组织切片图片展现给学生。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大体、镜下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既巩固了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知识,又深刻地认识了病变的实质,解决了教学难点,不仅省时高效而且形象直观生动。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联系临床病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结合,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大大节省写板书和绘图时间,改善了教学结构,增加信息量;丰富了病理学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3讲授与自学有机结合,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重点和难点等问题交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学习任务,先让学生课前自学或课堂自学,再由教师简单总结,并过渡到所讲内容。经过学生自学后教师再讲解,能更好地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道”为方向,重点突出,侧重理解,同时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切身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加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改革考试方法,抓好考试环节

动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为了督促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综合能力,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客观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改革考试方法,由传统的学生成绩的组成,平时成绩(出勤、实验报告等)占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70%,改为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考勤、在课堂讨论中能积极提出问题和见解的表现等)占10%、实验教学考核占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60%。通过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平时学习“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均纳入到考核的内容中,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参与实验教学考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搞考前突击,只会背课本、背笔记,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从而公正、合理、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9篇: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71-02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1]。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病理学教学的质量。现代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疾病及新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出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医学生终生学习,可以帮助医学生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站在科学的前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病理学课程特点,突破传统的病理学实习课教学模式,探索一套全新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及教学手段,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我院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

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病理学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开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病理学实验课共计13次3时,以观察病变标本和切片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灌输式”或“填鸭式”的传统授课方式为主要教学手段,按照理论课内容开展的验证性实验,认识各种疾病的基本病变特征。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与学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不能主动地将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相结合,不善于思考标本和切片的临床意义。自2009年以来,我院配备了100套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用于组织学及病理学的实验教学,显微数码互动系统集影像、声音、图像、文字以及灵活的互动系统为一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2],但因实验教学体系设置陈旧、实验课学时有限等原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仍有待加强。

二、新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五年制本科生病理学的教学的目标,是要使学生认识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阐述病理与临床的联系,为学习临床医学以及防治疾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验课的总论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疾病共有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实验课的各论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及其特殊规律。通过实验课教学,我们重在提高学生对病变的观察和辨认能力,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因此,有必要构建新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形态与功能的联系、整体与局部的联系,并了解学科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动态,从而具备快速适应临床工作的能力。

1.教学内容的整合及优化。病理学以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为基础,在学生掌握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变化及相应的临床病理联系。我们以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系统性与科学性为原则,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重在教学内容上加以整合和优化,实验内容的精简和重组,重点讲疾病的共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删减现在的少见病和疑难病。具体来说,病理学实验内容的整合及优化如下:病理学基本实验技术(3学时),加入尸检、切片制作及免疫组化等内容。通过尸体解剖观察,学生能更好地树立系统观,深入体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转归过程,明确病变的性质及死因,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组织切片是病理学实验最常用的素材,每张HE切片需要经过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其中任何一环节处理不恰当,都会影响到最后的切片质量和诊断结果。让学生了解切片的制备流程,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所观察的切片。此外,细胞穿刺和免疫组化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部分,介绍相应的操作步骤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组织损伤及修复(3学时),血液循环障碍(3学时),炎症(3学时),肿瘤(6学时),各论:循环、呼吸、消化、生殖、泌尿、传染病各3学时,再加上典型病例讨论3学时。通过这种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掌握切片制作的来龙去脉,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各系统疾病病变的特殊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革新病理学实验教学手段。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切片及标本病变要点,学生观察画图为主要形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的学生非常少,对疾病病变特征及转化规律的整体认识不够。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基本病理实验技术环节,因为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课堂学时有限,可以事先将尸检、切片制作、细胞穿刺及免疫组化等内容的视频放到校内病理学学习网站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上课时各组推选小组长汇报学习要点,教师予以指导和总结。总论部分的基本病理变化也可摒弃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描述看到的基本病理变化,并根据病变特征学会基本病变的诊断,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各论部分采用病例式教学,选择各系统典型的、与病理知识相关紧密的临床病例,让学生的小组的形式讨论并汇报小组结论,让学生自主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探究热情,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增强学生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3.改进病理学实验考核方式。我校原有病理学考试模式采用期末终结性评价考试的方式进行,对这门课程的评价主要靠期末考试的分数评定,学生考试前死记硬背,基本能通过考试,因此,改革病理学考核方式非常必要。鉴于理论课是大班上课,人数较多,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学习过程给形成性评价可行性不大。因此,根据实验课上学生的表现,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日常学习。从病理基本实验技术的汇报环节,到总论切片的自主诊断及各论病例的讨论,均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推理能力等。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形成规范、完善、有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4]。

综上所述,在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构建新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重新整合及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突出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系统性与科学性;革新实验教学手段,改进实验考核方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我们将不断研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

[2]金家红.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利与弊[J].医药前沿,2013,16(6):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