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型酒店管理范文

经济型酒店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型酒店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型酒店管理

第1篇:经济型酒店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酒店;游客;管理;策略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里,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我国国内游客每年在10亿人次左右,而且游客数量还在不断的增长。当前,很多投资家都将资金投入到经济型酒店,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型酒店业成为酒店行业的热点投资领域,所以我们必须对经济型酒店的经验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寻找到提高其经验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型酒店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根据资料统计我国经济型连锁品牌已经到达120余家,营业店数已经达到上千家,其入住率也到达率百分之九十。对于一般传统型酒店而言,他们的入住率大概只能到达百分之六十。相对于传统型酒店,经济型酒店的投资较低,而且回报率也很高。同时,我国经济型酒店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东北地区、西南、西北地区市场占用率却较低。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标准。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一方面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经济型酒店数量虽然很多但是质量上却参差不齐。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统一规范还没有确立下来,很多经济型酒店只着眼于当前的利益,而不注意长远的利益。统一的标准的缺位,让我国经济型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经验成本过高。我国经济型酒店要不断扩大市场提高自身经验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经验管理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十分重视营销和宣传,但是却对成本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造成了经济型酒店在管理上付出过高的成本,影响了经济型酒店的长远发展。

3.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当前,制约经济型酒店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如经理人和财会等等。经济型酒店之所以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主要是因为其规模过小不足以吸引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而其内部培养出的高端管理人才也很容易流失,这就造成了当前经济型酒店管理陷入了一个不可自拔的困境之中。

4.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经验管理模式。而且随着我国加入了WTO,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酒店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后,开始利用廉价策略抢占市场,这些跨国连锁经济型酒店凭借着完善的管理模式和多年的经验以及强大的财力,把持了中国市场,造成了整个行业的价格战,很多国内连锁经济型酒店只能打价格战,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自身的特色,整个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也较低。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可控资本的调控。为了有效的控制经济型酒店的成本,就必须从减少酒店的支出和扩大酒店的收入。企业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和可控费用支出,其中基本建设费用支出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性,而可控支出则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比如人员工资、物品折耗等等。所以,经济型酒店就必须加强对可控成本的管理,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消耗。

(二)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管理。为了降低在采购方面的成本,经济型酒店就必须对采购部和餐饮部的管理,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制定科学化的采购制度,避免因为盲目采购而造成的浪费。如果酒店不能很好的解决采购问题,还会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服务水平,长期以往就会影响酒店的形象。所以,必须协调好采购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及时获得各个部门的反馈信息,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酒店的管理成本,提高酒店的整体效益。

(三)建立起内部完善的监管体制。只有建立起内部完善的控制制度,加强酒店执行能力,才能达到经济型酒店预期的管理目标。这种内部监管体制必须从经济型酒店规模较小的实际出发,实现分工负责,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监督小组,全面监督管理经济型酒店的运营状况。

(四)应该尽快建立起统一的行业标准。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失序较为混乱。所以,为了促进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就必须尽快建立起统一的标准。经济型酒店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树立以顾客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同时,还应该不断吸引和培养专业化的高级管理人才,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以此提高员工的忠诚程度。

总而言之,经济型酒店必须形成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全面控制自身成本,逐步解决其管理经营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实现经济型酒店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经济型酒店管理范文

近几年来,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制造业、房地产业、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不断探索和发展。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同时也是企业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的必经之路,是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量化管理转变的基本要求。

一、国内酒店精细化管理研究回顾

在国内,酒店的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其他领域借鉴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对酒店业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倡议。

王大悟、黄小春指出,包括“精细化”在内的“十化”是中国星级酒店餐饮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邵德春指出在研究餐饮业管理的基础上,首创“酒店六常管理法”,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酒店餐饮业最有效、最容易操作的管理方法。彭云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饭店的成本管理,对精细化成本管理作了阐述。刘永棣对饭店工程精细化管理与创新作了研究,旨在全面提高酒店业的工程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与能源管理水平,促进酒店业的核心竞争力。

酒店行业开展精细化管理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酒店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经济型酒店更需要系统化的管理指导,以提高酒店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本文将就此方面展开研究。

二、经济型酒店精细化管理的不足

经济型酒店在我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还应该看到很多经济型酒店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精细化管理认识的深度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认识不到位。从组织架构的混乱到工作分工的权责不明都给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由于酒店管理人员忙于日常工作,对精细化管理从思想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对具体工作的规范和量化标准,最终导致精细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

(二)精细化管理沦为口号和止于形式

这种情况在中国很多酒店,尤其是经济型酒店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在制定酒店愿景和规章制度时,文字上从不离精细化管理,但是行动上却依然粗放。落实方案得不到执行,这一方面与企业的执行力不强有关系,也有安于现状的思想在作梗。随着市场的日趋饱和,精细化管理的执行程度必将成为经济型酒店竞争的关键,要切实使各种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

(三)管理标准规范的制定不具备可行性

很多经济型酒店的规章制度过于宽泛和笼统,内容也大同小异,无法因地制宜的体现出自己酒店的风格和特色,使得员工无章可循,未达到应有的显著效果。酒店的日常琐事和突发事件,常常成了员工执行精细化管理思想的障碍和敷衍了事的借口。长此以往不但无任何成效可言,反而会使员工和管理层之间产生信任危机,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四)执行过程中缺乏节约意识

必要的节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在对酒店的调查中发现,很多酒店并未把“低碳管理”落到实处,管理层自身的节约意识不强,这样松懈的思想状态,非常不利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但同时还有个别酒店在服务方面打折扣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样的运行方式是本末倒置,也是非常危险的。

(五)精细化管理思想与企业文化冲突

在很多经济型酒店中,管理层更喜欢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缺乏创新精神,虽然提倡精细化管理但是并没有和企业自身文化融合,在员工开来精细化管理更像是一次活动,不能成为员工行为规范的长期指向标。这实际上就是精细化管理思想与企业自身文化存在冲突,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就很难为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创造环境。

三、经济型酒店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迫切性

(一)低碳环保的社会发展要求

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旅游业的繁荣,尤其是饭店业的进步,不过饭店业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容小视的。据相关统计,一座中等规模的三星级饭店,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可向空中至少排放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碳。虽然经济型酒店单体的体量较小,单体能源消耗也较少,但是经济型酒店总体数量众多,累计效应不容忽视。

国家旅游局及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荐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饭店节能减排100条》等政策文件,这对建设节能减排型的新型饭店,提高饭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竞争加剧和成本增高迫使管理创新

在酒店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本土酒店市场客房供应量的不断增加并且还会继续高速增长,外加上国际酒店集团也加快了在我国的发展步伐,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酒店业的运营成本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能源成本和人工成本,使经济型酒店的平均利润有降低的趋势。很多新建的经济型酒店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成本越来越高,导致酒店很难在短时间内回收投资成本。因此,如果经济型酒店不从管理方面积极的创新,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只会使自己的发展走向一条死胡同。

四、经济型酒店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服务体现精细化

经济型酒店要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用精密的标准化管理来保证服务质量。在操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标准服务手册,根据不同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手册,通过这些规范使得酒店的思想和行动全面统一。同时要对现有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定期的修缮或调整,根据新的环境和市场要求对现有条款进行修改、新增或者删减。通过专门的运营小组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制定、修改和量化工作,并可以通过明察或暗访的内控措施对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重视培训,树立成本意识

培训是酒店保障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增强集体凝聚力有很大的作用。经济型酒店实施精细化管理迫切要求提高酒店对培训的重视程度,通过常规化和重点主题相结合的培训营造企业氛围,在全员中树立成本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参与酒店成本管理,从每一位员工做起,从每一个工作环节落实精细化成本管理,使酒店全体员工树立长期的成本意识。

(三)简化流程,精简组织结构

经济型酒店应该利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注重流程的简化,避免繁琐,达到全方位的优化。同时,经济型酒店要采用扁平式的组织架构设计,实现员工的一人多职,真正的降低了人工成本。消除不必要的人员成本和隐形成本,精简组织架构才能使酒店运作的更有效率,才能把酒店带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四)全面运用信息化管理

第3篇:经济型酒店管理范文

Key words: budget hotel;Home Inn hotel group;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01.1;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69-03

0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得到了极大发展,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酒店业,尤其是以低价格和高服务为特色的经济型酒店更是几何倍的速度增长。以经济型酒店中的领头羊如家酒店集团为例,从2002创立到2014年底,短短12年集团下酒店数量就已经超过了3000家。与此同时,酒店数量的高速增长也使得经济型酒店的竞争由原来的成本竞争上升到人才的竞争,而优质的人才来源于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经济型酒店赢得人才的制高点和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对于如家酒店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可以为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1 如家酒店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1 如家酒店集团概况

如家酒店集团(以下简称“如家”)创立于2002年,2006年10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HMIN)。2016年4月1日,A股上市公司首旅酒店集团完成对如家的收购,如家私有化完成。如家是我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酒店,其愿景是“成为全球酒店行业前三甲的酒店管理企业”,一直坚持“家”文化,努力用自身的服务让住客有“家”的感觉。目前如家酒店集团旗下有云上四季酒店、莫泰酒店、如家酒店、如家精选酒店和和颐酒店五个酒店品牌.截至2015年12月,集团在我国已经有差不多三千家酒店分布在全国346个城市,不仅形成了国内连锁酒店网络体系,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2 如家酒店集团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

1.2.1 如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如家文化的实质是“家”文化,所以利益相关者都是家庭成员。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精神文化。如家的价值观:诚信、尊重、尽责、进取、合作。诚信,诚实和守信,这是我们做所有事情的前提。尊重,对顾客始终表现出我们在乎。同时始终真实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员工、合作伙伴以及他们的劳动成果。尽责,承担起我们对工作,对周围人的责任,做到最好。进取,我们不好高骛远,但保持持续的创新和进取心,不断超越自我。合作,包括主动和正确地与如家人、如家的团队、如家的合作伙伴的合作,获得双赢的结果。

第二,制度文化。如家为践行理念制定了较完备的制度,编制了16本“运营文件汇编”,其内容包括了酒店运营的方方面面的细节标准,并严格执行。

第三,行为文化。如家文化的使命:把我们“快乐的微笑,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服务,真心的关爱”献给每一位顾客、同事和合作伙伴。例如,如家的“三步微笑”文化,要求让顾客在三步之内看到微笑的脸。

第四,物质文化。如家酒店提倡“适度生活, 自然自在” 宾至如归的“家”文化,因此如家酒店的物质也体现了该特点,客房内的装修不豪华、酒店的餐厅也不是很大。采用黄色进行装修,能让人一下感到温馨和放松。

1.2.2 如家在人才团队管理方面

如家的组织结构扁平,比一般酒店少两个层级,仅有店长、值班经理和员工三个层级,这意味着酒店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需要具备承担多方面职责的能力。但随着如家的不断扩张,人才的需求量急增,高层次综合性专业人才紧缺成为制约如家快速发展的瓶颈。同时,服务业人才的频繁流动导致酒店业的恶性循环,管理无序,缺乏行业标准。

一份对长沙市10家如家酒店的调查报告显示①,员工流失率高达35%,调查指出,员工学历居与流失率成正比,中专以上高学历员工相对于其他学历员工的就业机会更广,因而流失相对频繁;其次,年龄的机构也对流失率产生影响,25-30岁阶段的青年员工由于晋升难和婚后作息时间问题,相对而言流失也较为频繁;另外,一线员工和中层管理人才流失率也偏高,一线员工由于工作的重复性和对于未来的预期流动较为频繁,而中层管理者由于具备一定的经验,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出现跳槽,所以流动相对频繁。

1.2.3 如家在绩效管理方面

如家发展已经有十几年了,在绩效考核管理方面,随着如家规模的扩大,如家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无论是绩效考核管理的工作方法还是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管理指标,都随着酒店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如家的发展中,绩效考核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精细化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当前如家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转变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连锁酒店的特殊性,在绩效考核管理中,要分成比较精细的管理模块,从基础的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到一个连锁团队的绩效考核管理再到整体的公司的绩效考核管理,如家的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

然而,也出现了对于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不够重视、短期的绩效考核和公司总体的长期发展规划脱节、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立不科学和相关考核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能力欠缺等问题。

1.2.4 如家在员工培训方面

从2004年起,如家就建立了如家管理大学,对招聘的所有人才,都要进行为期3个月的带薪脱产训练,3个月的上岗实习训练,从文化、管理、流程等,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大量的培训使得如家的培训量在同行业中占有优势,但培训效果却不理想,一份对长沙10家如家酒店100位员工的调查显示,受访员工被问到酒店给他们提供的培训如何时,有55人对酒店所提供的培训不是很满意,有的人觉得培训课程不够,也有的人则觉得主管只要一有空就抓住他们进行培训,缺少空隙时间进行休息,这样没什么好的效果,他们则更希望在实践工作中得到指导,认为这样会更有效。

2 如家酒店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2.1 企业文化建设不够深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商业模式可以模仿,唯有一支具有战斗力的、能持续执行战略的团队,以及它背后的文化,是无法模仿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长久之计,只追逐短期经济效益带给企业的只会是不断出现的负面影响。虽然如家在发展过程中很早就提出了以“家”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外在形式,例如,今年出现的如家旗下高档酒店和颐酒店在北京的“拖拽门事件”,极大的暴露出其在服务和监管上的漏洞,甚至有报道指出和颐酒店为节省成本导致酒店配备人员不足,其次,根据近几年的报道和新闻显示,如家酒店在扩大加盟的同时仅是在收费是较为积极,后期并没有帮助加盟店进行先进的管理,导致许多加盟店怨声载道甚至退出,试问如果如家真的做到了深入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又怎么出现这些对于自身品牌具有极大负面影响的事情呢?

2.2 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忽视人才团队建设

一方面,如家在管理过程中多采用陈旧的管理方式,如主要通过扩大会员量来提高入住率,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口碑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更强的影响力,CNNIC2009 年的一份调研报告则表明,中国有41.1%的网民在购买每个商品前都会阅读在线评论,26%的用户购买大多数商品前都会阅读,只有 17.9%的用户表示购物前从不看在线评论;有 43.3%的人认为线上消费者评论是其购买决策前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才是亲人朋友意见,占比 34.7%,认同专家意见和知名网站记者评论作为最重要决策参考的用户总和只有 18.6%。

另一方面,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如:2012年4月,《如家快捷酒店被爆脏毛巾擦完马桶再擦茶杯》的报道暴露出如家的快速扩张导致管理跟不上,监督不到位,产生了管理混乱,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和优秀人力资源短缺造成的,归根结底是如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重视导致的。

2.3 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

如家绩效管理的发展伴随着酒店的发展已经有十几年了,其绩效评价体系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如家绩效评价的完善,也对酒店今后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主要问题有三点:第一,绩效考核的管理过程不够重视,如家的绩效评价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体系,总公司制定标准,各分公司执行。但在执行过程中具有机械性,不考虑自身特点和员工反馈意见,缺少灵活性,忽视了过程。第二,短期的绩效评价与公司长期规划脱节,在如家旗下的酒店绩效考核中往往由于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只关注考核的结果,从而忽视了考核的本质目的和企业文化的管理。第三,绩效考核人员能力不足和考核标准不科学,如家的一部分考核人员只是照搬书本知识,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从而没有真实反映如家的绩效。

2.4 培训过于流程化,应变思维僵化

如家和国内大多数酒店一样,在培训中重岗前和操作培训,轻管理服务技能、理念培训。并且由于流程化的培训制度,忽视了员工个体差异的培训需求。企业只简单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岗员工业务操作强化培训、新技能培训。但是却忽略了对管理者技能的系统训练,更不注重加强对所有员工企业理念方面的培训,同时,在培训中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多数采取讲授法和示范法,但因为讲授内容空洞、知识老化、操作技能落后,致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今年发生的北京和颐酒店“拖拽门”事件,酒店的保洁人员和安保人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漠视和观望态度,以及酒店管理者不能处理问题,正反映了如家虽然号称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明细分配,但因为过度流程化的培训让公众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怀疑。

3 对我国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建议

3.1 深入加强酒店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品牌和形象的消费时代。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旦树立,就会成为企业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而酒店形象的打造,离不开酒店文化建设这个基础。通过建立良好的酒店文化,我们可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生产适销对路的酒店产品,提供满意周到的酒店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回头客,以实现酒店经营的最终目的。并且酒店文化的建设不应只停留机械的物质文化上,更重要的是将酒店文化深入每一个人,作为服务型企业的酒店只有自身的文化打造好,才有立足之本。经济型酒店在酒店文化打造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整合价值理念,明确酒店经营目标,要从管理层开始做起,突出酒店文化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强化酒店文化的核心内涵,文化是精神层面的体现,酒店文化建设中应从物质延伸到精神、制度,很多项调查证明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员工更具工作热情,并且客户也更青睐与这样的公司合作;最后,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应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只有建立自我品牌才是长久之路。

3.2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学习,重视人才团队建设

酒店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人”的力量在酒店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作用。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应坚持 “以人为本”经营理念,在经营中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展人。“以人为本”的“人”,既指酒店的客人,又指酒店的员工。在对待客户方面,面对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酒店管理者应强化自身培训学习,不断培育和创新网络新思维。通过电子商务是这一跨越时空界限的平台,管理者应主动面向客户,不断倾听客户的意见和反馈,积极完善客户的体验需求,做好自身的网络口碑,从而成功推销自身。在对待自身员工方面,要善于破除陈旧的管理理念,国外经济型酒店的成功事例都证明,人才的不断涌现是发展的恒动力,如家酒店集团的事例更是证明了这一点。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自身的人才规划,在发展自身员工培训的同时,积极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网络招聘和校园招聘等手段吸收优秀人才,引入竞争机制,打造出一支具有不懈活力的优秀团队。

3.3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公司制度监管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不仅要重视绩效考核的结果,更应重视过程,企业应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反馈制度来保障考核的全过程真实有效。其次,总公司在要求旗下公司严格执行绩效的同时,还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绩效标准,既要保证绩效考核的长期性又要企业各个时期不断发展的短期利益,实现两者的均衡。最后,尊重人才,广纳贤良,实行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联动的方式,不断提高绩效考核人员的能力水平,从而保障绩效标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4 培训注重科学性,提高应变能力

员工的培训有利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组织发展,以及提升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现阶段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管理者和员工培训首先要做好理念培训,一方面理念的培训有利于管理者和员工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增强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其次,在培训过程开始前应首先进行培训分析,确定培训的方向,有针对性的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分类培训。最后,在培训的方法上应多采用先进的培训方法,提高受培训者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如采用情景模拟法,培养员工在面对一般事件和紧急事件时的不同处理能力,从提高整个酒店的服务质量。

4 总结

进入新时期以来,酒店行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的竞争也更加严峻。特别是消费结构改变和人们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面对这一瓶颈,经济型酒店一味的强调低成本不会是长久之计,只有建设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且不断完善与优化,并保持高效运营,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竞争优势,支撑企业战略实现。

第4篇:经济型酒店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 成本控制战略 7天连锁酒店

经济型酒店的定义

经济型酒店又被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意思是经济型酒店一般只向消费者提供床(bed)和早餐(breakfast)。它主要依靠服务功能的精简,做到价格上的相对低廉。

国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划分主要以价格为标准,例如经济型酒店是指不提供全面服务的,房价在1991-1993年期间维持在33美元以下的酒店。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可以总结为:“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 。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现状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分类

自1996年锦江集团酝酿旗下的“锦江之星”开始,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层出不穷。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可划分为四类:第一,本土一线品牌。例如,如家、7天、汉庭、锦江之星等。它们都是本土品牌,起步比较早,发展已成规模,定位于全国一、二线城市,大多数酒店已经在香港或国外上市。第二,外资一线品牌。美国的速8(super 8)、格林豪泰(GreenTree Inns)、法国的宜必思等。它们是美国、法国品牌进驻我国的连锁酒店,也是定位于一、二线城市,是如家等品牌的直接竞争对手。第三,区域品牌。如布丁、豪斯顿118、春城之星等。起步比较晚,大多起步于某个城市,后期靠连锁加盟发展壮大,逐渐进入其他一、二线城市。第四,草根品牌。如尚客优等。定位于三线城市及县城,起步比较晚,以加盟店形式发展,基本不涉足一、二线城市市场。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受到国际资本热捧

2012年,桔子水晶酒店与凯雷收购基金签署了投资协议,凯雷亚洲基金III向桔子酒店的母公司Mandarin Hotel Holdings Limited注入上亿美金,以获取49%的股权。受到国际资本热捧的桔子酒店并不是孤例。根据清科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的经济型酒店投资案例较往年激增。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披露的酒店投资事件均为3起,披露的投资总额分别为8367万美元、2732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被投资的公司有汉庭、7天、布丁酒店等。而2012年1月至7月初,已经披露的投资案例就有5起,投资金额总额达到了1.9亿美元。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的高速扩张与效益下滑

2011年三大经济型酒店均在实行急速的规模扩展。目前已有如家快捷酒店、7天连锁酒店先后迈入“千店阵营”。如家快捷酒店2011年收购莫泰168,规模迅速过千,拥有酒店数量超1400家,千店布局耗时近9年;7天连锁酒店在2011年一举新开店376家,宣布提前完成千店布局,耗时6年有余;汉庭酒店也迅速挤入“千店阵营”,2011年新增门店201家,2011年底,汉庭酒店已有营业门店639家,待开业门店278家。

但是,酒店高速扩张的同时伴随着利润下滑。2012年3月,我国知名的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汉庭公布其2011年财务报告:2011年净利润为1.148亿元,2010年净利润为2.158亿元,2011年净利润同比减半。如家快捷酒店也公布了2011年财报:2011年如家快捷酒店净利润为3.515亿元,2010年净利润约为3.595亿元。财报显示,如家快捷酒店报出1.03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亏损,其主要竞争对手汉庭酒店同期也出现940万元人民币的账面亏损。各大经济型酒店的利润纷纷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的增加,包括物业成本、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等多项成本的上升。

我国经济型酒店经营中的成本控制战略分析

7天连锁酒店集团作为一家经济型连锁酒店,创建于2005年,自2005年创建第一家直营店以来,曾连续三年每年保持近400%的增长速度,即便是2009年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它也保持了高增长。作为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后来者,7天连锁酒店却成为行业内发展速度最快的连锁酒店。

由7天连锁酒店的经验可知,经济型酒店想要取得较高的收益,就必须降低成本。实行成本控制战略是经济型酒店生存的根本。

(一)经济型酒店初建时的成本控制

1.酒店的选址需要注重交通便利。选址是首先考虑的问题,酒店的选址,应选取交通便利的地方。应多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和交通主干道附近,周围应有较多的社会餐饮、娱乐和休闲场所等配套设施,一方面,把酒店置身于城市商务、旅游的交织密集点,有庞大、稳定的客流,使经济型酒店有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将经济型酒店的一些设施、服务可以转给社会,使自身建设、运营成本费用降低。例如:7天连锁酒店在各个城市的连锁酒店基本都分布于主干道周围。

第5篇:经济型酒店管理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建筑房地产事业也蒸蒸日上,星级酒店的装饰装修也逐渐增多。五星级酒店的装饰装修对建筑业而言,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审美水平也随之提升,从而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目前尤其是五星级酒店的装饰装修费用甚至超过了主体结构及设备安装的造价,超过幅度甚至达50%。怎样能够确保五星级酒店的装饰装修高效的、安全的以及优质的进行交付,是众多装饰装修企业的关注要点。由于五星级酒店的功能区种类较多,包括会议区、餐饮区、客房区、娱乐区以及健身区等,要求酒店外观高端大气、雄伟华丽,因此,五星级酒店装饰装修工程的项目管理也是相对复杂的一个系统。五星级酒店的装饰装修过程中,不仅要考察五星级酒店的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为,还要对装饰工程的区域的道德取向、地理环境、装饰方案以及人文等方面进行考察。

1五星级酒店装饰工程特点

五星级酒店室内精装修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总结起来五星级酒店的装饰工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与室内装饰工程同时施工的专业工种多,包括建筑幕墙、给水排水、土建工程、暖气工程、空调、消防、装饰以及电力设施等,众多工程基本同时进行,相互交叉,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施工组织及管理难度较大;②质量要求高,材料、工艺多而繁杂,一般还有工艺创新要求;③工期紧、作业空间有限,大量的施工人员及材料进出场组织和管理难度大;④同期参与施工的各专业、各标段施工单位及人员数量多,造成安全、防盗、成品保护、现场协调工作量大;⑤定制材料多、订货周期长。五星级酒店装饰里,类似石材和木材等定制材料用量大,这些材料规格和造型繁多,加工周期长,对工期和质量影响大。针对五星级酒店室内精装修的特点,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可使项目管理得到有效改善。

2提前部署、及早策划

1)项目管理机构进场后,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负责人、各专业工程师、深化设计师、各区域(专业)施工员参与的图纸会审及现场踏勘,认真仔细地将发现的问题罗列并提出解决方案提交给业主代表、设计院、现场监理审批、决策,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太多的问题阻碍施工进度和影响施工质量。

2)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并据此调整人员计划、采购计划和资金计划。现场如有影响开工的非本单位承包范围的工作,应马上发联系函给监理及业主协调限时完成,为以后的签证做准备。

3)仔细研究图纸,做好放线规划。线放的好不好会影响之后的施工质量及工效。特别是现在的酒店客房,为了减轻楼面荷载和使内装设计平面布置更加灵活,客房的隔断都留到装饰装修阶段做轻质隔断,每个楼层一般设置2~4种不同类型的房型。为了使后面定料和施工方便高效,我们应该尽量将同一房型的各隔断和空间尺寸做成一样的尺寸,这样,类似石材、木饰面、玻璃、洗手台等定制类材料的规格将尽量减少,既提高了材料加工效率和施工效率,也使得施工管理和品质控制工作更加便捷。

4)详细规划临时设施、脚手架搭设方案,做好人员、材料进出场路线计划。特别对于酒店大堂、宴会厅等高大空间,吊顶高度高、造型复杂,一般还和地花有一定呼应,这类吊顶施工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而满堂脚手架的搭设往往会影响造型放线、场地内人员施工、材料流通是否方便,事前没有详细的规划往往会使脚手架搭设不能一次最大程度地满足所有要求,过后又要重新搭设,费时费力。

5)施工图深化工作走在施工的前面。一般五星级酒店的业主方都会聘请专业的设计团队做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但施工蓝图还是不能满足复杂的室内精装修施工现场的需要,施工单位应配备专业的深化设计师驻场深化,并且要求施工图深化工作比施工先走一步。根据现场的建筑实际标高、梁柱大小、门窗高低、管线大小重新评估和调整吊顶高度甚至造型,根据现场的实际预留空间调整,增加各部位的收口做法节点,调整、补充施工蓝图的错、漏、缺,保证每一个做法节点都是事先设计好而不是事后补救,从而避免返工和保证施工质量。

3以点带面

1)样板间。对类似客房、电梯间、客房公共过道这些有着多套设计一样的空间,在大面积开工前应该在一个楼层里各类型的空间做一个样板间,先做样板间的意义有很多,对施工单位来说主要有:

(1)为后面大面积开工提供示范作用,便于后进场施工班组更好地理解施工图纸;

(2)在大面积开工前发现施工图的错误和漏洞,及时纠错;

(3)了解材料订购时间、消耗量和真实的施工工效,为制定和调整项目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4)为施工图深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2)施工过程中,对于大面积相同材料,比如壁纸、墙面石材、地面石材、地砖等,在大面积施工前,应该先做一面墙、一个区域,以评估施工班组是否正确理解设计及技术交底的要求,评估施工工艺及质量是否达到相关要求,确认各方面达到要求后再开展大面积施工。

3)对于为提高工效或改善质量的工艺改良或创新项目,或新材料新工艺,应在大面积开工前先做小面积样板,进行评估确认后再大面积开展。

4加强沟通

1)加强与业主单位及监理单位沟通。五星级酒店室内精装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一工作面可能涉及多个平行发包的专业分包单位,这些单位的工作从进度、施工质量、人员管理、材料堆放、成品保护等多方面都会互相影响,这就需要加强与业主单位及监理单位沟通,由他们牵头协调解决这些问题,使施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加强与兄弟单位沟通。经常与同一作业区施工的其他专业施工单位交流,让大家知道彼此的工作计划和实际进度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安排;共同核对各专业施工图纸是否有矛盾;统一参考线,与设计要求有冲突及时沟通才不至于返工;分配好场地内的工具及材料临时仓库堆放点,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分配好临时水电接驳口或使用规定和场地清洁工作任务等。

3)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五星级酒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室内精装修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设计和施工相互关联和影响,加上参与设计的人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施工蓝图上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局部收口节点缺失、工艺做法没有考虑质量通病措施,空间尺寸与现场有出入等,这些都需要施工单位配备强大的深化设计团队,并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创造优良的品质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4)加强管理团队内部沟通。五星级酒店室内精装修一般都不是小工程,所配备的项目管理团队也不少。为保证众多的项目管理人员目标一致,每天的工作都做到点子上,遇到的问题、需要的物资能及时得到解决,项目管理团队必须建立高效的内部沟通途径和机制。比如采取规定各区域(专业)管理人员每天必须向项目负责人汇报所负责区域(专业)的工程进度、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所需要的支持;规定项目管理团队每天开一次碰头会,每周开一次例会,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等措施。

5)加强与各劳务分包及材料供应商沟通。认真详细地对各劳务分包进行技术交底,并在每一分项工程开始前密切关注他们是否已确实领会要求,如没有应重新交底直至掌握要求才允许大面积开工。协调好各劳务分包关于工作界面划分、材料搬运和堆放、作业面安排等矛盾。五星级酒店室内精装修材料种类繁多且量大,每种材料的加工和进场时间都需按现场需要按时提供,供应早了会占用仓储空间,增加保管风险,影响资金周转;供应晚了会影响工程进度。因此,供应商的管理和沟通工作至关重要。

5细节控制

1)各分项分部工程必须制定好安全施工方案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实施。施工生产活动中,“安全第一”绝非一句空话,发生安全事故轻则停工整顿,重则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更别提创造经济效益了。

2)注意一些在日后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材料及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就提出改良方案报批后实施,免得发生质量问题后再去解决,费时费力又影响项目使用。比如大面积的平面吊顶,应该在3~6m距离内设置5mm左右(可以更宽,具体根据设计需要)的伸缩缝,以免日后热胀冷缩导致吊顶局部开裂。又如酒店装修中经常用到的天然木饰面,最多一张板的宽度必须设一道3~5mm的工艺缝,避免湿胀干缩开裂;为减轻木基层的变形传递到木饰面,木饰面的安装最好采用条筋挂贴的方法。

3)五星级酒店天花上安装的设备很多,有灯具、消防喷淋、火灾探测报警设备、空调通风口、无线路由器、设备检修口等等,这些东西一般是由多个不同专业施工单位完成。为了保证天花板最终效果,装修单位最好深化设计综合天花图并放好线,并对其他单位做好口头和书面的交底,并在过程中随时留意是否有偏离。

4)天然装饰石材是五星级酒店中经常用到的比较多的材料,因此,石材材料的订购控制对整个工程的成败有重大意义。施工单位应该派技术好的施工管理或技术人员配合好石材现场放样工作,并认真审核石材加工、排版图。为了节省时间和空间,应该要求石材厂家在工厂进行排版,施工单位派专人到石材厂对石材排版分部位和批次验收合格后再装箱发货,这样能及时调整、替换有质量问题的石材,也能保证同一部位的石材颜色、纹路过渡自然。

6结语

第6篇:经济型酒店管理范文

原告:荣某。被告:上海邦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臣公司)。2004年12月15日,邦臣公司与武汉龙泉农业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泉公司)签订管理合同。合同约定,龙泉公司为业主,邦臣公司为管理方,业主是酒店的所有者,业主有意获得邦臣公司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并有意聘请管理方负责经营及管理酒店,并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业主按期向管理方支付本合同所列管理费,按期支付本合同所列的管理方派出人员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待遇,保证管理方委派的总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对酒店实施经营管理权。

管理方应保障酒店职工的合法权益,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逐步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逐步提高职工的收入,不得拖欠职工的工资;管理方在酒店开业前招聘、重新调配、培训及支薪给酒店员工(包括管理方酒店主要职员);管理方可于预定开业前5个月委派总经理到位,并开始组建管理班子,管理方委派人员不得超过5人;管理方须通过酒店主要职员雇佣合适的雇员,并须加以监督、管理、提升及于必要时终止雇佣;管理方有权聘任、监督、指令、指导及解雇任何酒店工作的人员(业主主要职员除外);业主方根据酒店的实际经营管理状况认为管理方委派的管理人员不适宜时,可以提前一个月向管理方书面说明理由,由双方协商后更换管理人员;管理方派出人员工资按照实际人员配置由业主每月拨付给管理方,总经理月薪15000元,驻店经理及各部门总监月薪平均8000元,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每年为13个月的月薪。

同年12月19日,邦臣公司与原告签订邦臣龙泉山庄总监级管理人员雇佣合同(人力资源总监),约定合同期限为2004年12月20日至2006年12月19日,月薪8000元,全年发放十三薪。该薪金于2005年12月19日前公司根据雇员年度工作表现评估进行调整。2005年12月30日,龙泉公司向邦臣公司发出《关于更换武汉龙泉山邦臣度假酒店总经理的函》,认为酒店管理班子未按管理合同约定提交年度经营预算,酒店的营销工作未打开局面,经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此外沟通协调也不够。根据管理合同第十条第三款约定,函请邦臣公司更换总经理人选。

邦臣公司收到函后,于2006年2月10日向龙泉公司出具管理人员派遣函,决定对龙泉山邦臣度假酒店的现有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整。原告于2月20日工作交接后离职。邦臣公司支付原告工资至2006年2月。2006年3月15日,邦臣公司与双鸭山市天力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力大酒店)签订酒店管理合同。同年3月23日,邦臣公司安排原告至天力大酒店担任人力资源总监。双方签订双鸭山天力邦臣大酒店总监级管理人员雇佣合同(人力资源总监),约定雇佣期限为2006年6月23日至2008年6月22日,月薪8000元,全年十三薪,该薪金于2007年6月22日公司根据雇员年度工作表现评估进行调整。原告以借款形式向酒店领取3万元,用于支付包括原告等人2006年3月24日至4月30日的工资。

同年8月7日,天力大酒店向邦臣公司发出书面申请,要求尽快解决2006年5月至7月拖欠工资的问题。8月14日,天力大酒店召集邦臣公司委派的包括原告在内的管理人员会议,内容为:1.天力大酒店所欠高管人员工资由邦臣公司从收取业主方的技术服务费中予以支付;2.天力大酒店不再委托邦臣公司管理,并马上办理工作交接。8月22日,邦臣公司致函天力大酒店,认为天力大酒店拖欠高级管理人员工资,且在没有得到邦臣公司同意的情况下,于2006年8月14日强行要求邦臣公司委派的管理团队交接工作,形成单方违约,明确对天力大酒店保留索赔权利。邦臣公司、天力大酒店都未支付原告2006年5月至8月14日期间的工资。

原告曾于2008年通过传真向邦臣公司法定代表人要求解决拖欠的工资。2009年4月28日,邦臣公司与龙泉公司的管理合同终止,龙泉公司支付给邦臣公司管理人员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2005年度十三薪,邦臣公司支付给原告8000元。2009年5月6日原告向上海市黄浦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邦臣公司支付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拖欠的工资249000元及25%补偿金62250元。仲裁委以被申请人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荣某不服仲裁决定,诉至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被告邦臣公司辩称,其与业主(酒店的所有者)签订管理合同,与业主之间系委托关系。邦臣公司受业主委托,业主与原告签订雇佣合同,雇佣合同约定,雇主是业主,原告是雇员,邦臣公司为业主提供酒店管理,同时负责雇员的招聘、任命与监管,原、被告之间没有劳动关系。业主拖欠原告工资系业主造成,原告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向业主主张权利,而原告漠视自己的权益,现原告的诉请已超过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请。

【审判】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向劳动者给付报酬,而由劳动者提供职业上的劳动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原、被告签订雇佣合同,原告根据被告的安排至被告负责管理的酒店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由被告发放劳动报酬,原告受被告的管理、约束。故原、被告具有劳动关系。

现原告受被告委派在被告负责管理的酒店工作,但被告未如约向原告支付劳动报酬,侵害了原告权益,原告有权要求被告按雇佣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原告受被告委派2006年5月至8月14日在天力大酒店工作,故被告应按雇佣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8000元支付原告工资。2006年2月20日,因龙泉公司对原告等人的经营管理工作不满意而更换管理人员,以及2006年8月14日天力大酒店与邦臣公司的管理合同终止履行,致使原告与被告间相应雇佣合同不再履行,原、被告互不履行劳动权利义务,故对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雇佣合同期内未实际工作期间工资的诉请,不予支持。原、被告雇佣合同约定,十三薪于原告工作满1年后根据雇员年度工作表现评估进行调整,原告2006年在龙泉公司工作不满2个月,在天力大酒店工作不满5个月,故其要求支付十三薪的诉请,不予支持。鉴于业主未按管理合同约定按期向管理方邦臣公司支付管理方派出人员的工资,邦臣公司不存在拖欠原告工资的主观故意,对原告要求加付25%补偿金的诉请,亦不予支持。

原告在被告欠薪后多次向被告催讨且被告在2009年4月28日还向原告发放2005年度十三薪,故对被告主张原告已过诉讼时效的主张,不能成立。据此,依照劳动法第五十条、第七十八条之规定,判决:

一、被告邦臣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支付原告荣某2006年5月至8月14日的工资人民币28171元。

二、原告荣某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宣判后,被告邦臣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其虽与荣某签订了雇佣合同,但邦臣公司从来没有向荣某发放过工资,也没有相关的社会保险关系,故双方当事人之间并未建立起实质性的劳动关系。荣某真正的雇主不是邦臣公司,而是邦臣公司所管理的酒店业主。

荣某辩称:邦臣公司与酒店业主订立管理合同,接受业主委托全面管理酒店事务,业主支付给邦臣公司管理费用。邦臣公司和酒店业主的管理合同关系对荣某没有约束力。荣某系作为邦臣公司员工,被派到酒店从事雇佣合同所指定的工作,邦臣公司理应支付其相应的工资报酬。同意原审法院判决,要求维持原判。二审另查明,邦臣公司与荣某签订的邦臣龙泉山庄总监级管理人员雇佣合同(人力资源总监)第9条和双鸭山天力邦臣大酒店总监级管理人员雇佣合同(人力资源总监)第9条均约定,作为公司(即酒店管理公司)成员,雇员工作除日常所应承担的职责包括雇主及酒店管理公司任命雇员履行的其他工作外,经双方同意,在不影响酒店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雇员可由酒店管理公司指定委派之任何其他工作。

邦臣公司与龙泉公司签订酒店管理合同第10.2条、与天力大酒店签订的酒店管理合同第9条第5项均约定:管理方与业主分别有权向对方提出解雇业主主要职员和酒店主要职员的建议,但是对于是否解雇该等职员的最后决定权应当由聘任该等职员的一方作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邦臣公司以其从未向荣某发放过工资为由,主张双方并未建立实质性的劳动关系。在双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中,双方不但就劳动合同应当载明的事项,如合同期限、试用期、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合同解除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约定,而且在约定的事项中明确荣某作为酒店管理公司成员,可以在不影响酒店正常经营的情况下,由酒店管理公司指定委派任何其他工作。同时,在邦臣公司与酒店业主订立的合同中,亦约定是否解雇职员的最后决定权由聘任该职员的一方作出。上述约定均表明邦臣公司与荣某之间是一种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具有劳动关系的隶属性特征。邦臣公司否认其与荣某之间系劳动关系,依据不足,本院不予采信。

原审法院认定双方当事人构成劳动关系并判决邦臣公司承担支付工资义务,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职业经理人(原告)与酒店管理公司(被告)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合同关系。若构成,被告理应支付原告足额的工资。若不构成,则被告无义务支付原告工资。双方是否构成劳动关系,要根据合同的具体内容及合同履行情况来判定。

一、职业经理人与酒店管理公司之间的合同性质分析

酒店职业经理人是指具备大型酒店、宾馆等场所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知识,并持有酒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从事上述场所经营管理活动的管理人员。按照酒店管理行业惯例,需要管理的酒店与酒店管理公司签订管理合同,酒店管理公司指派酒店职业经理人入驻该酒店提供管理服务并收取管理费。职业经理人与酒店管理公司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需结合劳动关系的特征和双方的合同内容予以确定。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有以下特征:第一,主体的特定性。构成劳动关系,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第二,隶属性。劳动关系身份上的隶属性,体现在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支配和管理,建立了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即形成了指挥与服从的管理关系。第三,人身性和财产性。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以劳动换取劳动报酬。值得注意的是,本案原、被告之间的劳动关系不同与一般的劳动关系。通常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只涉及两方当事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指挥监督下提供劳务并获取报酬。本案中,按照酒店管理行业全权委托管理的惯例,原、被告签订雇佣合同之后,被告将原告派遣至需要管理的酒店工作,故在一份合同中涉及三方当事人,所以本案的劳动关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关系。造成这一特殊性的原因就在于酒店管理行业的惯例。酒店管理可以分为咨询顾问管理和全权委托管理。前者由酒店管理公司向需要管理的酒店提供咨询服务,后者则由酒店管理公司向需要管理的酒店提供高级管理人员。

本案的酒店管理属于后者,故人员的提供是酒店管理服务的一部分。原告作为被告公司的员工,由被告将其派至需要管理的酒店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代表被告向需要管理的酒店提供管理服务,其薪金由被告支付。需要管理的酒店向酒店管理公司支付的是管理费,所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酒店在向原告支付薪金,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即使酒店未及时向酒店管理公司支付管理费,酒店管理公司也必须向原告准时发放薪金。

二、职业经理人和酒店管理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与一般雇佣关系、劳务派遣的比较

本案中,被告邦臣公司与原告签订的合同名称为雇佣合同,此时应按照合同的实质内容来确定合同的性质。雇佣关系就是受雇人在雇佣人的指示、监督下,为雇佣人提供劳务并获取报酬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存在如下的区别:

第一,合同主体不同。在劳动关系中,一方是符合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劳动者。而在雇佣合同中,其主体范围比劳动关系广泛,可以是在自然人之间,也可以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构成。

第二,对劳动者的支配力不同。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般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单一的劳动关系。而在雇佣合同中,受雇人可以身兼数职,可以与多个雇主建立雇佣关系。第三,从属性不同。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有行政隶属关系,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劳动者必须在用人单位的指挥、监督下进行劳动;在雇佣关系中,尽管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和支配,但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劳动者通常不具有约束力,故人身的依附程度没有前者这般强烈,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也具有相对独立的一面。①本案中,原告荣某与被告邦臣公司之间的紧密程度显然已超越了雇佣关系的特征。原告受被告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且在被告公司指派下至相应的酒店提供服务,两者存在约束性很强的指挥与被指挥、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故两者之间并不是雇佣关系。本案中,原、被告与龙泉公司之间又类似于劳务派遣关系。所谓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劳动者派遣至用工单位,在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提供劳务的劳动形态。本案被告邦臣公司与原告荣某签订劳动合同,将其先后派遣至龙泉公司的酒店和天力公司的酒店担任人力资源总监,原、被告似乎构成劳务派遣关系,但认定是否构成这一关系,还需结合劳务派遣的特征予以认定。通常劳务派遣会形成三方关系:第一,被派遣者与派遣机构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派遣机构对被派遣者享有和承担劳动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之间订立要派契约,两者是有偿、双务法律关系。派遣机构向用工单位派遣符合要求的劳动者,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相应的报酬。

第7篇:经济型酒店管理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商;风险管理;模糊层次分析;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713.36;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17)12-0162-06

一、引言

近年来,跨境电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發展迅速,交易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6.3万亿,预计2018年将达到8.8万亿[1]。然而,在跨境电商贸易中,普遍存在通关效率低下、退税结汇不畅、跨境电商商品质量不合格、跨境物流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众多的经营风险严重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发展。因此,分析跨境电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Kurnia等[2]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描述统计法分析马来西亚125家中小企业数据,发现国家就绪、行业就绪、组织就绪以及环境压力是影响跨境电商成功实施的四大因素。Estrella等[3]通过考察欧盟市场的消费者数据,并分别剖析成本优势、在线支付、物流模式等因素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建议国家应积极从规划、监管、通关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我国跨境电商起步较晚,对跨境电商及其风险的相关研究也积累了一些成果。杨振华和郭怡君[4]通过研究我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发现在通关、物流、监管等方面存在阻碍因素。高翔和贾亮亭[5]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167家跨境电商企业的相关数据,发现影响企业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关键性风险包括网络营销风险、跨境电子支付风险、电子通关风险、跨境物流风险和信用风险,而法律法规风险是间接风险因素。

目前理论文献大多基于静态分析方法研究跨境电商风险,事实上,跨境电商贸易过程是一个复杂、非线性的动态系统,风险管理具有明显的反馈动力学特征。因此,本文考虑采用静态与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从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SD)视角分析跨境电商风险系统的风险演化机制,并将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icalProgramming,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AssessmentMethod,FAM)的静态分析结果应用于SD模型,并借助SD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实现对跨境电商贸易中所存在的多种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动态管控,指导跨境电商企业的决策与管理。

二、跨境电商风险分析

(一)跨境电商风险分类

围绕供应链的主要环节,跨境电商可以分为交易阶段、物流阶段及海关通关阶段三个部分,对应地存在着跨境交易风险、跨境物流风险及海关通关风险。另外,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等外部环境风险也制约着跨境电商的发展,有必要将环境风险作为重要风险因素纳入本文研究中。

1.跨境交易风险

包括信用、信息、法律法规等风险。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失信现象屡见不鲜,而在跨境交易中信用风险尤为突出,其中导致风险出现的主体包括境内卖方、境外买方、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信息风险主要存在于供应链及网络安全两方面,其中供应链信息风险来源于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及信息失真现象,而网络安全信息风险则来源于网络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者遭受恶意进攻时出现的信息和数据泄露、交换延迟等现象。法律法规风险在于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跨境交易的相关政策及监管措施不完善,导致出现兜售客户信息、假冒伪劣商品、退换货争议等阻碍跨境电商发展的现象。

2.海关通关风险

跨境贸易中,一切出入国境的货物均需要接受海关的监管,在完成申报、查验、征税及放行等基本环节后,即完成海关通关。在此过程中,由于海关部门及通关环节中的不确定因素所形成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申报风险、查验风险、征税风险及通关风险等四方面。与海关部门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通关时效及通关率两方面,海关部门需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跨境电商日益发展的要求。申报环节中,由于跨境电商订单具有批量小、批次多的特点,报关方式以电子数据报关为主,所涉及的收发货人信息、货物信息均为虚拟电子信息,海关部门难以核查,从而形成申报风险。查验环节中,海关主要核查货物的性质、数量及重量等实际情况是否与报关单信息相符,以及货物是否存在侵犯商标权、专利权等情况,本文将该过程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归纳为检验检疫风险和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而在征税环节中,风险主要来源于税制体系改革、税收执法失误、税源监管遗漏等方面。

3.跨境物流风险

目前,跨境电商物流包括传统跨国物流、邮政小包、专线速递、海外仓及多式联运五种模式。影响物流网络协同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物流损耗、物流信息方面。跨境物流运输时间长、距离远,增加了通关、商检、退税结汇、海外仓储等环节,极大程度上增加了跨境物流风险,也对跨境物流的服务质量及效率提出较高的要求。跨境物流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对货物的包装技术、存储条件、退换货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物流过程中的包装、库存及运输等方面的物流成本,跨境物流成本风险即来源于此。物流效率风险在于物流时效不高,跨境交易中各国国情差异较大,物流基础设施有所差异,不确定因素较境内物流明显增多,造成跨境物流工作无法高效展开,在运输、配送及清关阶段中延迟现象较为严重。另外,跨境物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信息错误或难以实现实时追踪的情况,跨境商品出现货物破损或货物丢失,以致商品无法按时、安全的到达境外消费者手中,本文将其归纳为物流损耗风险及物流信息风险。

4.环境风险

跨境电商的环境风险是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跨境电商产生的风险,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及行业环境四方面。自然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火灾、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跨境电商造成人员、货物、财产等方面的重大损失;另一方面是跨境电商货物自身以及其物流的过程中出现泄露、自燃、爆炸等现象,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环保威胁。经济环境方面,其风险主要源于国际市场复杂多变,市场经济波动以及汇率、利率变动较国内贸易更为明显。政策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国家针对跨境电商领域所制定、推行的政策是否有利,以及国家为其发展所建设的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最后,行业环境也影响着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增长速度、竞争程度以及发展前景等因素。

(二)跨境电商风险的演化机理

跨境电商的风险系统具有明显的动力学特征,跨境电商感知到风险时,会采取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所进行的治理活动又将反馈至风险因素,可能使原有风险量减少,也可能导致风险量增加甚至诱发新的风险源。因此,对于跨境电商现存风险量而言,将形成如图1所示的因果反馈回路,对已识别的跨境电商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评估的风险等级对是否采取管控措施进行决策,管控措施的实施存在一定的信息和物质延迟,且管控力度将引起风险量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系统累积的风险量影响风险转化率,风险量值越高时,各类风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交叉性增强,风险转化率较高,进一步影响未控制风险量。

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跨境电商风险评价

(一)模糊层次分析法

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优化方法。AHP方法应用于跨境电商风险评价中,可将该问题中的风险因素及评价体系进行细化分解,并建立其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使其评判过程定量化和系统化,提高了风险评价的合理性、可靠性及精确性。

FAM方法基于模糊数学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不易量化的定性因素巧妙的量化。风险评价中,风险量、风险发生概率以及风险造成的损失都难以具体量化,并且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事物,历史经验及相关数据尚少。因此,将FAM理论应用于跨境电商风险研究中是十分适合的。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风险因素较多,风险因素间相互影响,使风险管理复杂多变而难以展开。AHP的优点在于可将复杂的风险系统以多准则将系统进行细分并形成相对程度判断矩阵,但其对模糊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差,结合模糊数学的方法便可得到改进。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可实现定量与定性方法的良好结合,从而完成对跨境电商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基于前文对跨境电商风险因素所进行的识别分析,并参照国内外相关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宋健,2011),构建跨境电商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按照AHP的基本思想,将跨境电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及方案层四级。遵循构建风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构建了4个准则层、15个指标层以及45个方案层指标(表1)。

(三)风险指标权重的计算

确定跨境电商风险系统的指标体系后,将层次结构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风险系统所对应的判断矩阵,该矩阵中的元素采用1-9标度法进行赋值。基于判断矩阵,可得到各层次各风险因素之间的权重值,包括下层风险相对于上层风险的权重以及各层次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同时得到权重综合排序。根据以上结果,可判断出各风险因素对其上层风险以及对跨境电商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针对高权重风险因素,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及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四)风险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

利用AHP所得到的风险因素权重值,建立起对应的模糊隶属度矩阵和评价矩阵,并遵从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风险综合评价的结果。对指标进行评价时,将评语集设为五级,对评语集中各评价等级赋值为1-5,其参数设置详见表2。对于综合评价为高风险等级的风险因素,企业应考虑是否接受其风险度,若不接受则需要在随后的风险管理活动中决策采取何种治理措施以及其管控力度。

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跨境电商风险管理模型构建

基于前文对跨境电商风险系统所进行的风险分析及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相关文献并简化提炼模型[6],最终构建出跨境电商风险系统模型的流图(图2)。该模型设置4个准则层风险因素作为状态变量,由FAM结果及专家意见,可得其初始值。根据状态变量的存量,可对其风险等级进行综合评价。所得风险等级决定了是否采取风险管控措施,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若当下风险等级在企业接受的风险程度范围内,企业不采取管控措施,此时对应风险管控率设为0,而风险未管控率值为1;当风险等级超过企业所能接受的风险程度时,企业进行风险管控,此时对应风险管控率非0,其具体值取决于企业的管控力度,而风险未管控率=1-风险管控率。由AHP计算所得各层次各风险因素权重值作为权重参数输入对应的变量方程式中,如对目标层跨境电商风险而言,其方程式设为:S=wAA+wBB+wCC+wDD。分别为4个准则层风险设置风险转换率,其取值由跨境电商风险系统当前整体风险量决定。

五、跨境电商风险管理实例

本文选取国内某一跨境电商平台作为实例展开研究,以该企业近年来的贸易案例为基础,结合专家调查问卷的结果,将其中所涉及的各类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再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及所建SD模型对其展开跨境电商风险管理的分析。

(一)跨境电商风险系统的模糊层次分析

按照前文的分析,建立该企业风险系统的AHP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形成调查问卷,根据专家反馈的数据进行群决策,采用几何平均法进行相对权重的计算,最终得到计算结果。

根據判断矩阵,首先计算各层次中各风险因素相对于其上层风险的权重值。计算得到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向量:

該向量表示各风险因素在跨境电商风险中所占权重值,如表3所示。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其CR=0.0113<0.1,满足检验要求。从权重值表中可以看出,准则层中海关通关风险及跨境交易风险权重较大,对跨境电商整体风险的影响较大;环境风险权重最小,其对跨境电商风险的影响较小。同理可得到指标层中的风险因素相较于准则层的权重值,以及方案层中各风险因素相较于指标层的权重值,计算均通过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交易风险中,信用风险权重值最大,对其影响较大;海关通关风险中,通关风险影响较大;物流风险中,物流时效风险影响较大,其次是物流损耗风险;环境风险中,政策环境风险影响较大。

进一步可计算出各层次中风险因素相对于目标层跨境电商风险的相对权重值,并得到各风险因素的权重综合排序。为避免赘述,现根据计算结果分别罗列出综合排序中排名前20%的高权重风险因素(表4),指标层中的高权重风险包括通关风险、信用风险、法律法规风险3个因素,方案层中则是货物通关率、通关效率、支付信用风险等9个因素。在该企业的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中,应对以上风险因素给予重视。

在AHP所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见表5)。结果显示,跨境电商整体风险评价等级为较高,4个准则层风险因素评价等级均为较高,其中海关通关风险的评价结果最高,应引起该企业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跨境电商风险管理的SD模型仿真

模型仿真是SD模型应用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动态模拟识别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为进行政策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基于前文所构建的跨境电商风险SD模型,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设定其中的参数值。结合专家意见及模型试验,设置各风险因素的风险转换率为跨境电商整体风险量的表函数,且满足fB>fA>fC>fD。考虑到模拟时间长度所蕴含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误差,设置仿真时间为15个单位周期。

本文结合该企业实际情况共设计5组仿真试验,包括基本模拟及4组对比模拟。基础模拟中,对所有风险不采取管控措施,风险管控率均设置为0,各风险因素相互作用并进行累积。基本模拟的结果显示,该企业风险因素及整体风险的风险等级均高于一般水平,且在仿真时间内各风险因素持续增长,导致跨境电商整体风险也保持增长,其中海关通关风险增长较快(图3a)。对比模拟试验中,企业将根据当前风险评价等级对风险因素采取力度不同的管控措施,设置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管控率为风险评价等级的函数,且等级越高则其风险管控率越高。模拟结果显示,随着管控治理措施的实施,各风险因素的风险存量有所下降,且管控力度越大,治理效果越为明显;对准则层中某一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管控时,该项风险下降最为明显,而其他风险略有下降;对准则层4个风险因素施以同一控制率时,海关通关风险灵敏度最高,即控制海关通关风险时,跨境电商整体风险下降最为明显,而环境风险灵敏度最低,对跨境电商整体风险影响最不明显(图3b),以上灵敏度试验结果与AHP中的权重综合排序基本一致。

(三)相关建议

根据以上静态分析及动态模拟的结果,对该企业当前跨境电商风险系统提出以下建议:

1.准则层4类风险因素及跨境电商整体风险的当前风险等级均高于一般水平,若不采取管理措施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另外,4类风险因素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海关通关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最大,环境风险的影响最弱,跨境交易风险的影响高于物流风险。因此,当管控措施被实施时,各风险因素的变化程度存在差异,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决策中应针对各风险因素制定不同的管理体系。

2.SD模型动态模拟结果显示,在风险等级较高时,若系统中的风险管理主体积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风险量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应对当前风险系统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及评价,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建立风险应急预案以应对风险。

六、结语

第8篇:经济型酒店管理范文

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在近日举行的“迎接2008北京住宿业投资管理洽谈会暨经济型酒店发展研讨会”上,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经济型酒店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北京旅游学院副院长冯冬明认为,由于选址恰当、价格适中、服务优良、设施简洁、方便快捷的特点,经济型酒店在我国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国内旺盛的需求令经济型酒店“钱”景看好,许多国内和国际品牌酒店管理集团都在制定旨在中国发展的庞大计划。

据业内人士介绍,速8、宜必思、洲际、快捷假日等多家外资经济型酒店已迅速进入中国市场,锦江之星、如家、莫泰、万里路青年酒店连锁等国内品牌也发展很快。其中,成立于2002年的如家目前已经覆盖37个国内主要商务城市,拥有126家连锁酒店。

速伯艾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房国凡在分析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前景时也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特别是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进入中国的外国游客和商务人士日益增多,而国内商务客人增长也很迅速,再加上“长假效应”、自驾车旅游的兴起,国内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增长很快,但目前经济型酒店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我国经济型酒店领域发展空间很大。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20万家非星级酒店,可整合成经济型酒店的在六万家左右,仅北京就有4000余家。

未来北京2008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还将为经济型酒店带来更大的商机。去年北京经济型酒店的平均房价为210元,根据国际惯例,奥运期间,北京经济型酒店也会行情上涨,有的床位费用甚至可能达到100美元至200美元。而调查显示,北京将有望在2008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60万人次,接待国内来京游客将达9600万人次,市场规模十分惊人。

国家将从四个方面支持发展

高出租率、高经营利润率以及高投资回报率,是经济酒店所具备的“三高”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才使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国内的经济酒店市场。据北京旅游学院副院长冯冬明介绍,豪华型酒店的投资回报期在15年左右,而经济型酒店则在5年左右,而且市场大、投资少、回报快、抗风险能力强。

速伯艾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房国凡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型酒店市场相当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情形,当时美国的经济型酒店从萌芽与发展初期过渡到了蓬勃发展期,经济型酒店的数量急剧上升,产品形态丰富,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这个时候,往往是市场需要经济型酒店,而不需要经济型酒店找市场。”

目前,经济型酒店在中国酒店业比重还不到30%,而在美国,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70%。业内人士分析,一家拥有250间客房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如果能保证90%的入住率,每个月的营业额就可以超过120万元,扣除物耗和人力成本,利润率大约可以达到50%至60%。

经济型酒店良好的投资前景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据如家酒店连锁CEO孙坚介绍,如家是国内第一家引入风险投资的经济型酒店,其投资主体包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风险投资,而且马上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赴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国内经济型酒店。据悉,锦江之星、莫泰也加快了海外上市的步伐。

第9篇:经济型酒店管理范文

关键词: 国内品牌 经济型酒店 市场营销模式。

1 我国境内经济型酒店现状概述。

随着旅游与旅行市场的快速恢复和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的市场增长点的出现,中国酒店产业呈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 目前,自主决策的国内旅游者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与国内旅游市场相匹配的“经济型饭店”开始受到业内人士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经济型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较星级酒店低廉,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经济型连锁酒店始于美国,这类型的酒店也叫有限服务型酒店,其规模和硬件设施要高于汽车旅馆(Motel),属中档水平。经济型酒店规模不大,房价不高但却舒适、干净、实惠、便利。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其便利性,经济性、简单化的服务风格带有明显的美国式生活的烙印。其知名品牌有:圣达特集团(Cendant)的天天(Days Inn)、豪生(HowardJohnson)、华美达(Ramada),法国雅高集团首家“宜必思”,巴斯集团(Bass)的假日(Holiday Inn)等等。

2 经济型酒店成长模式分析。

我国现有的“经济型酒店”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新发展起来的专业化经济型酒店,如目前最具市场影响力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如家快捷”、“锦江之星”和“中江之旅”等。二是低星级饭店,这类饭店与第一类饭店在档次上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前一类饭店的装修和设施配备的自由度更大,而后一类则主要执行的是星级标准;三是大量未经改造的社会饭店;四是旅游景区、景点的乡土气息浓厚但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农家饭店;五是兴起于我国南方的青年旅馆。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型饭店目前仍处于一种良莠不齐的粗放经营状态。

3 我国民族品牌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在经济型酒店的成长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运用SWTO分析法来分析一下我国民族品牌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环境。

3.1 外部环境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内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民众的休闲度假意识已逐步形成并日益增强,国内旅游需求日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商务往来频繁,旅游者中自助旅游者的比例也不断上升,因而对经济型饭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的大众旅游发展需要物有所值的住宿设施,同时日益繁重的商务旅游产生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国内旅游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等等。2005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12.12亿,产生的住宿市场已经达到3亿/人天,目前三星级以下的酒店,包括社会旅馆和个体旅馆的数量约为8万家左右,客房数量为400万间左右,其中70%以上都是一些设施设备简陋,管理及服务部规范,没有卫生和质量保证的社会旅馆和个体旅馆。另外,25%是分散经营,难以形成品牌有适合规模效应的低星级酒店。而真正符合“舒适、卫生、方便、安全”的现代经济型酒店非常少,客房总数不足5万间。

商务旅游对经济型酒店所产生的驱动,中国目前的商务旅游年支出在103亿美元左右,商务游客人数超过1亿,商务旅游酝酿着巨大的住宿市场。越来越多的民营私企,中小企业,以及改制后的国企,因为报销制度的改革,所以一些政府机构他们在进行商务和公务活动的时候所需要的住宿层次明显低端化,原先可能在报销制度改革之前,他们可以住四五星级的宾馆,但是在改革之后,往往倾向于选择一些比较低价的又能够保证舒适性的住宿居所。所以,商务旅游的发展对于经济型酒店也具有非常强大的驱动。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民族品牌经济型酒店企业的内部优势。

(1)网点众多。在公务商务和旅游目的地,一般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经济型酒店,酒店数量上具备相对的优势, 如“锦江之星”,是“锦江集团”的经济型酒店的品牌“,锦江集团”在中国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和良好的口碑,这样其在推广自己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时便可以利用原有的在国内的网点进行营销。

(2)有的有一定客源背景。和高星级酒店、普通社会旅馆一样,经济型酒店也存在数量巨大的客源,如“锦江之星”“, 如家快捷”在国内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客源市场。

(3)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相对高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的运营成本较低。一些经济型酒店的运营费率远远低于高星级酒店的水平,而且民族品牌的经济型酒店本来就是国内企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样经营起来就会更加的顺利,成本也会相对较低。

(4)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民族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在中国土生土长,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特性和生活习惯最为了解,这样其所提供的服务可能更能适应中国消费者。

3.2.2 民族品牌经济型酒店企业的劣势。

(1)服务较不规范。自营或承包是大多数经济型酒店的经营方式,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服务准则,经营理念也跟不上。

(2)舒适度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备。这是绝大部分经济型酒店的缺点之一,没有真正理解“经济”的涵义。

(3)酒店负担较重。特别是经营时间较长的国营经济型酒店(据调查,北京的国营经济型酒店占经济型酒店数量的70%,平均已营业10.1年),在人员等问题上负担较重。

4 民族品牌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模式分析。

经济型酒店在市场营销中应采努力改善不利于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劣势条件,回避潜在的威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谋求新的发展。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4.1 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战略。

建立合理精确的市场定位。经济型饭店的市场定位应面向普通的观光旅游者和商务旅行者,即所谓“中产阶级”。他们的特征是年龄在28~45岁之间,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受教育程度较高,对生活质量有一定要求。其次,中小企业商务人士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他们活跃的商业活动形成了以国内消费为主、出国消费为辅的商务客源群。这两类核心消费群体接近总人口的20%,他们常常对价格较敏感,同时又对公共卫生间和公共浴室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目标市场的这些需求特征将直接决定经济型酒店的功能定位与产品设计。

4.2 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策略。

4.2.1 发展连锁经营、实现品牌营销。

连锁化经营是我国经济型酒店业发展的普遍成长模式,首先酒店管理公司要加快发展速度,中国酒店总体数量已经达到较高值,但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这给中国酒店管理公司的扩展带来历史性的新契机。其次经济型酒店也会考虑加入酒店连锁经营,让专业的高水平的酒店管理公司提供系统的酒店管理技术,利用酒店管理公司的品牌、客源网络提高经济型酒店的经营水平。“连锁”和“品牌”是经济型酒店成功的两个要件,前者可以使酒店企业做大规模,通过统一采购、统一订房降低成本,提升出租率;后者可以提高酒店企业知名度,增加客源,提高竞争力。

4.2.2 提供规范化服务。

我国的酒店管理普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其服务模式“从情绪化到规范化”的提升过程还没有完全完成,大部分经济型酒店的服务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性、制度性和标准性,员工中存在较强的自由情绪化服务倾向,服务的非规范性无可厚非会影响酒店整体服务质量的水准和稳定性,酒店的品牌和声誉也会受到较大影响,而企业的服务质量将决定连锁经济型酒店企业到底能走多远。服务规范化是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必经阶段,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强有力的后备人力资源的支持,以及严格统一的标准是服务规范化的必备条件。

4.2.3 注重情感营销。

首先我国民族品牌的经济型酒店是中国本土的酒店,这样,在营销过程中可以把情感融入其中,激发消费者的民族情感,使消费者在情感上更倾向于民族品牌,为之创造一个“中国人自己的酒店更适合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的思考模式和潜意识的印象,从情感上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其次,要在平时的服务中真正的为顾客着想,体现出对顾客的关怀和尊重,使顾客来到这里,喜欢这里,并留恋这里,为顾客真正的提供一个“家外之家”。

4.2.4 利用网络资源。

基于客户完善的信息建立酒店企业支持系统是连锁经济型酒店必须做到的,把网络技术的优势整合到服务和销售业务中,完善信息支持系统,将从管理、销售和服务等多个角度大大降低酒店运营成本。

互联网同时给酒店增加了一个富有竞争力的营销手段。酒店的网站是酒店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窗口,实际就是利用传统名片,但同时又比传统的杂志、电视、报纸其他的广告形式更有成本效益的一种广告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传统的酒店集团的网站,比如锦江、如家之类的集团网站,让他们可以在移动网站上看到集团酒店各个区域不同酒店的情况,了解每个单体酒店的客房和价格信息,进行网上预订,这样就为集团提供了一站式服务,集团各酒店可以在网上达到资源共享。但是互联网现在对单体酒店的帮助是更大的,因为在没有互联网之前,连锁酒店分布在全国各地有销售网络,有订房系统,但单体酒店没有,所以集团酒店在客源上有一定范围的垄断优势,单体酒店缺乏竞争力,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单体酒店可以通过跟各个订房网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同时单体酒店在面对市场变化的时候显得更加灵活,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更快地调整应对策略。

图1 民族品牌经济型酒店的营销模式。

由图1可知民族品牌经济型酒店应该在市场定位准确和成本优化的基础上,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向顾客提供标准服务,通过网络和情感因素去影响顾客的消费决策,建立自己的品牌体系,从而形成酒店自身的特色,使顾客对酒店的忠诚度增加。

参考文献。

[1] 舒伯阳。中国经济型饭店的发展机遇与成长战略规划[J].财贸经济,2005(08)。

[2] 刘德光主编。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3] 万后芬主编。绿色营销[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戴斌。经济型饭店发展的国际经验[N].中国旅游报,2003.

[5] 戴斌,冯颖。中国经济型酒店专栏总结篇[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