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农业科学范文

现代农业科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农业科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农业科学

第1篇:现代农业科学范文

>>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ERP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构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计算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金融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地方高校应用型制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工业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研究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审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 精英化应用型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于转变医学影像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几点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常成,张海萍,费群燕,等.农学专业“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258-259.

[5] 刘向东,张桂权,苏雄武,等.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专业改革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9):23-25.

[6] 刘向东,马启彬,宋瑞凤.拔尖创新型卓越农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6(18):283-285.

[7]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A/OL].(2004-02-06)[2016-08-08]..

第2篇:现代农业科学范文

《2011年中国粮食主产区报告》显示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吉林省2011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达到634.2亿斤,比上年增加65.7亿斤,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2012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为5600万吨,粮食产量达到11200亿斤,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9连增,粮食产量世界第一。农业专家分析增产原因时指出,除国家实行惠农政策外,增施化肥的作用已从过去占综合增产措施的50%增加到60%,而肥料的利用率却已从过去的30%下降到30%以下,表明土壤肥力在不断下降,今后再用大量增施化肥的办法继续提高产量受到土壤潜在肥力持续下降的威胁。近些年来农民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的状况日益突出,施用农家肥越来越少,甚至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地板结,腐殖质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龟裂情况比较普遍。

造成土壤板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氮肥过量施入。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二是磷肥过量施入。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既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三是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党的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了有效解决因偏施肥造成土壤板结减产减收问题,吉林省昆脉龙肥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研究探索,研发腐殖酸螯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无机复混肥、掺混肥料(BB肥)等复混肥料生产技术,采用高新科技技术探索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吉林省昆脉龙肥业有限公司是全国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生产安全环保肥料的高科企业。公司位于素有东北粮仓“黄金玉米带”之称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十家堡镇三家子。公司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现有国内先进的“改进尿素熔融”转鼓造粒复混肥、掺混肥多条生产线,检测设备齐全,年产能力35万吨。公司与“中科院高新肥料研制基地”合作,创建“博士后创业园”,坚持自主、合作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立足高起点、应用高科技、追求高目标,做到产品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

公司按党的“十”要求,把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工作和生产的首位,充分利用土壤、肥料检测设备先进、齐全的优势,深入开展为“三农”服务工作,免费为用户测试土壤养分状况、理化性质,与农技部门配合研制、生产、推广“配方肥”,将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推广有机-无机复混肥、腐殖酸螯合肥逐渐恢复提高土壤肥力,推广施用“配方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安全环保,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施用该系列产品丰收丰产、改土肥田、生产绿色农产品、保护资源环境效果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公司产品符合国家GB18877-2002、GB15063-2001、NY227-94标准和NY/T394-2000的绿色食品肥料使用标准要求,产品选用活性有机物料,高活性腐殖酸、无机养分(包括微量元素)和适宜多无组合调理剂等配合起来,采用精准平衡施肥技术,经特殊工艺加工成腐殖酸螯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生态肥料产品,利用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和适宜多无组合调理剂吸附、缓释、控释养分,腐殖酸钾等综合作用提高、延长肥效。多年施用实践表明,腐殖酸螯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利用率达50%~60%,大幅度减少了养分、能源消耗,肥效期达110~120天,使氮磷钾含量30%的有机-无机复合肥、36%的腐殖酸螯合肥肥效等于高于氮磷钾含量45%的无机复混肥(包括BB肥),且后期不脱肥,可“一炮轰”施用,作物早熟、增产、品质好。长期施用腐殖酸螯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可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做到土地用养结合,实现土壤-作物良性物质循环,使土地“长用长新”。利用腐殖酸螯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养分利率高的特点,将养分高含量无机复混肥做成低含量腐殖酸螯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可大大降低能源等物质消耗,还可减少农民投肥成本,不仅实现增产增收,而且减少了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土壤资源。由此可见,生产、施用腐殖酸螯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般说来,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时,粮食产量随增施化肥而提高,而当土壤有机质含量降到1.0%以下时,粮食产量难于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吉林省梨树县东河乡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施用化肥由2006年的750公斤/公顷发展到2012年1000多公斤/公顷,粮食产量由1.1万公斤/公顷增加到1.3万公斤/公顷,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而双辽市柳条乡吉兴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多年来化肥的施用量都在1000公斤以上/公顷,粮食产量一直在1.0万公斤徘徊。该村村长陈国林近日说:“我们这里土地施再多的肥料产量也超不过垧产1.0万公斤”。这表明,土壤有机质下降到1.0%以下时,土壤的潜在肥力已不能保证肥料肥效的发挥,靠增施化肥提高产量已逐渐失去作用。昆脉龙肥业“施贵宝”、“禾合谷”牌腐殖酸螯合肥有机部分有机质含量达15%,腐殖酸含量达10%。施用这种肥料是目前能较快增加土壤有机质、团粒及团粒结构,防止土壤板结,逐渐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最好措施。

第3篇:现代农业科学范文

关键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作物 ;科研 ;优势领域

科技文献在国际权威检索系统中收录情况是各研究机构学术地位综合体现,目前,SCI-EXPANDED、EI数据库被公认为世界范围最权威科学技术文献索引工具,本文以SCI-EXPANDED与EI数据库为依据,进行2015年SCI-EXPANDED与EI数据库收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要热带作物相关文献检索分析,研究分析2015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要热带作物科研发展优势领域及存在问题,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今后科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015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橡胶、木薯、香蕉3个主要热带作物方面进行较多研究,在国内外研究中具有一定优势,但椰子、咖啡、胡椒、油棕、芒果、荔枝、龙眼、香草兰、菠萝等研究较少,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未具优势。

橡胶研究优势领域集中在植物科学、遗传、聚合物科学、林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化学、园艺,但在国内外已进行的新型改性天然橡胶与壳聚糖纳米纤维制备及性能、农用工业废渣天然橡胶填料、天然橡胶接枝苯乙烯、纳米氧化镁固化剂制备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天然胶乳硫化胶氨和戊二醛含量、橡胶多胚苗遗传衍生、橡胶粒子蛋白同源物对天然橡胶生物合成影响、基因测序进行高密度集成橡胶树遗传连锁图谱等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

木薯研究优势领域集中在植物科学、农学,但在食品科学技术、聚合物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能源燃料等国内外研究较多学科上研究较少,在国内外已进行木薯发酵、木薯淀粉颗粒性能、木薯淀粉抗氧化剂和增塑剂、木薯花叶病分子流行病学、木薯褐条斑病、微卫星标记木薯基因组序列、木薯茎生物量、木薯生物能源潜力评价、木薯淀粉接枝共聚物、木薯干废料燃料、木薯胚性愈伤组织等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

香蕉研究优势领域集中在植物科学、农学,但在食品科学技术、化学、环境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等国内外研究较多学科上研究较少,在国内外已进行香蕉花序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干燥香蕉片特性及理化性质、香蕉改性淀粉体外消化率、转基因香蕉生产及转化、香蕉条斑病、香蕉象甲、1-MCP和乙烯组合处理香蕉果实、香蕉货架寿命、一氧化氮延缓香蕉果实叶绿素降解、香蕉根结线虫等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

芒果仅进行芒果理化性状、抗氧化能力和矿物质含量评价、芒果转录组测序标记发展研究,在食品科学技术、化学、营养饮食、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国内外研究较多学科上研究较少,在国内外已进行芒果皮果胶特性、鲜切芒果品质、芒果苷与芒果羽扇豆醇、芒果腐病、芒果细菌性溃疡病、缓解芒果果实冷害、芒果果实采后炭疽病生物防治等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

菠萝研究优势领域集中在植物科学、农学,但在食品科学技术、化学、医药学、聚合物科学、材料科学等国内外研究较多学科上研究较少,在国内外已进行菠萝酶法脱胶、菠萝生物乙醇废料、菠萝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菠萝黑腐病、菠萝体外培养生根与驯化、菠萝叶提取苯丙素苷、菠萝提取物中香豆酸与咖啡酸吸收机制等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

香草兰仅在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化学进行香气分析、抗氧化活性、芽孢杆菌、土壤微生物研究,在植物科学、食品科学技术、园艺等国外研究较多学科均未进行相关研究,在国外已进行香草根腐病与枯萎病、香草兰植株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生化特性、香草冰淇淋、采后生理特性、内生真菌、香草兰经济、离体保存等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

荔枝仅在食品科学技术、化学进行采后荔枝酶促褐变和抗氧化活性、荔枝蝽若虫]发性成分研究,在植物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国内外研究较多学科均未进行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已进行荔枝细胞提取物、荔枝果皮褐变防治、荔枝种子淀粉、荔枝荧光碳纳米、荔枝汁、发病预测、生物活性、果皮磁性吸附、检测荔枝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荔枝酚类物质、果实脱落候选基因鉴定、果实产量与质量和耐贮性等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

胡椒仅在植物科学、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进行研究,在食品科学、医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等国外研究较多学科上均未进行相关研究,在国外已进行胡椒精油、胡椒碱衍生物、胡椒提取物、胡椒生物碱类成分和抗炎活性、胡椒油树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胡椒乙醇提取物与埃及伊蚊幼虫、黑胡椒治疗气道疾病、黑胡椒胡椒碱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胡椒物种比较研究、黑胡椒接种病原菌和腐败菌消毒处理等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

油棕仅在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科学进行研究,在能源燃料、环境科学、食品科学技术、化学、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等国内外研究较多学科上均未进行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已进行棕榈油生物酶水解、棕榈油酯交换反应、油棕榈空果串纤维性能、生物多样性影响、棕榈生物质炼制、可持续发展、棕榈油生产垃圾、棕榈油乳液膜、分子防御反应、种质遗传多样性、生物合成途径基因分析、防御基因、种植园气候、土壤碳平衡、复合材料、固体废弃物、生物柴油、废水等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

椰子仅在椰子果皮干燥特性和热要求领域研究,在植物科学、农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能源燃料、环境科学、材料学、聚合物科学等国内外研究较多学科上均未进行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已进行椰子水饮料、椰子油、新鲜椰子杀菌、罐装椰乳、椰奶热处理、天然椰子粉、椰子糖、椰子厂废水、椰子树农药残留、椰子组织培养及相关生物技术、椰园杂草、椰子生物柴油燃料、椰壳活性炭、寄生椰心叶甲RNA序列分析、椰壳活性炭系离子液体、椰子胚乳、氢化椰子油等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

第4篇:现代农业科学范文

目前,我国农业已经可以满足自身的粮食问题,因此,很大一部分粮食用于出口,这就需要提升农业产品的竞争力。为了切实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必须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只有这样才能革新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业成本,为农产品赢得更多的市场。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提升我国农业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对策

2.1国家制定并颁布相应的鼓励政策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在实际的工作之中需要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国家和政府的姿态。为了切实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注重颁布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各级各地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对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对于已有的创新技术要进行系统的推广,不断应用农业生产实践来检验相应的技术,在不断的推广之中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2.2注重资金支持,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科研体系

在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的过程之中,政府应该注重资金的支持,只有划拨了专项资金,相关的科研人员才能一心一意进行科研,促进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革命带来全新的力量。此外,国家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建立一个稳定并且科学的科研创新体系,这是保证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

2.3制定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与推广途径

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际工作之中,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推广方式与推广途径。例如,可以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下乡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让农民亲眼看到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相信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实现推广的目标,达到农业科技应用的目的。

2.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

人才一是壮大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的人才队伍。当前,我国乡镇农技人员人均服务耕地面积过大,已不能适应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国家需出台相关政策,增加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增加农技推广人员,特别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配各村级农技员。二是依托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形成一批能够快速转化先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队伍,培养一批从事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服务的基层科技人才。

3结语

第5篇:现代农业科学范文

一、江苏农业发展进入依靠科技动能为主的新阶段

随着江苏省农村土地确权政策的落实,宏观政策调控措施更多转入微观政策支持,产业自身现代化发展内禀机制作用将更加凸显。推动江苏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产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极大拓展了传统农业科技领域。当前,我国农业基本功能已经从基本的人民衣食保障转变到农业产业强大、农村振兴、农业文化传承、自然生态保护、人民生活幸福等更加重要的功能。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生产业态不断出新,日益丰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贸易、乡村经济社会、农村景观设计、农业生态系统修复、农业文明与传统保护等成为重要支撑新农村发展的新科技领域。农业产业链延伸呼唤科技创新链延伸拓展。现代农业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面对当前需求侧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加速的有利时机,江苏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有效弥补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竞争优势的不足,增强江苏农业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呼唤农业科技创新链配置,而传统农业科学院由于学科发展的保守性,还不能有效支撑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链配置,面临着和新兴领域、和外部工业经济学科加强协同的新使命。农业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呼唤自主合力突破。较长时间以来,江苏主要农业科技通过引进和因地制宜的改进创新,取得了快速且显著的成果。目前,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挑战已经摆在面前。从农业院科技发展内部看,通过近十年的自主创新研究,开展关键核心科技创新的时期已经到来,传统的科技人财物等相关资源组织运行方式需要适应性重构,聚力创新需要在关键技术突破中践行。丰富的农业科技服务呼唤多样化形式。现代农业产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最典型特征是现代农业服务业的特殊重要性。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期货化等特征,不仅远远超出了传统农技服务的专业,而且大大改变了服务的形式,科技服务自身专业化、信息化、高效化、市场化、网络化发展已经对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服务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要求和更加丰富的内容。全球化与联盟化呼唤省级农业科学院战略新定位。世界农业科技一直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从第一次绿色革命开始,到转基因作物应用,核心农业科技的创新特征全球化特征愈来愈明显。虽然自然“光温水土气病虫草文人”等资源决定的农业区域特式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新兴“种肥药技施机备管信金”等凝聚科技要素的全球化特征非常明显。国内农业相关科技单位对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广泛重组和联合对建设高水平、国际化一流强院提出了多方面的巨大挑战。

二、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主动系统谋划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江苏农业科技力量较为雄厚,学科门类与新兴学科领域比较全,一些方向特色和优势明显。以省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农业科学院所在农业应用基础发现与创造发明研究实力优势明显,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基础雄厚。面对当前江苏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担当,应以农业科学院为主体,整合相关力量,主动系统谋划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为江苏现代农业率先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推动力和牵引力。围绕供给侧改革主线,谋求特色品牌产品品质提升科技新发展。通过应用转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营养、标准信息等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江苏特色品牌提升发展;通过集成转化农产品生态健康种养、气调保鲜储运等适用技术促进产品与产业链延伸和提升同步发展;通过融合转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景观与设计、现代园艺等科技促进高效农业与新兴农业业态的科学发展。与产业部门与龙头企业合作、协同、联盟工作,加快推动江苏新兴优势科技成果发挥产业效益。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谋求优势产业技术体系整体提升新跨越。通过保持传统粮油品种育种优势,加强全程机械化栽培与产后标准化科技,促进江苏省粮油产业主体单位稳固;通过加强果蔬育种优势,实用化设施与农机配套,促进全省高效特经作物产业实现新跨越;通过加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技术体系集成研发,配套工程化、工厂化设施条件研究设计,促进全省区域特色新兴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通过提供应用基础科技成果、共建产业化应用转化示范平台(园区)等,推动农业科技转化,提高农业科技研发对全省农业产业的贡献度。面向国家和江苏重大科技需求,谋求现代农业领域核心技术新突破。通过基因聚合、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育种体系的融合,引入高产抗病虫、优质营养基因资源,发展农畜产品生物技术育种核心技术;通过单克隆技术、干细胞及生物反应器技术与组织培养、细胞工程、微生物发酵等的融合,发展适用农业高效生物工程技术;通过农业生物传感、智能控制与大数据处理平台利用技术汇聚,结合现代农业设施与装备物联网技术,突破现代农业产业智慧管理系统的国外垄断。引进吸收国内外相关共性技术最新成果,组建关键技术实验室与工程实验室,支撑现代种业、肥料、饲料、食品加工业等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谋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新水平。通过高端访问学者进修培训,国内行业与产业平台搭建,重大(点)专项项目的实施,配套学术与应用影响结合的成果推介,培育一批具有全国领域影响的领军人才;通过国内外中长期进修培训,国内外名师结对“传帮带”,竞争性重点应用创新与服务计划实施,配套领域设计与协调组织工作考核,培育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通过专题方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基金设计实施,结合国家与江苏省“优青、杰青”计划培育考评,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以人才激励为主,结合“开放、竞争”“联合、淘汰”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人才活力的竞相迸发。

第6篇:现代农业科学范文

8月24日,从科技部获悉:为推动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科技部日前第一批共8家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包括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城、河北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安徽皖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山东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河南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湖北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湖南环洞庭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城。

6.5亿元保“虫口夺粮”

记者近日从财政部获悉,2015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亿元,加上2014年提前下达的1.5亿元,中央财政共安排2015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5亿元,用于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给予适当补助,支持全国各地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教育部:开展农村中小学校自查工作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咋样?先自查再抽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于8月至10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自查工作要覆盖每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含教学点)。教育部将对部分地方进行抽查。

农村中小学校自查主要内容包括“是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是否建立寄宿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等工作制度”“是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是否开展结对帮扶”“是否注重家校联动”等五项。

应用纳米新技术荔枝保鲜有新招

广西荔枝区域分布广阔,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而荔枝是呼吸最活跃的水果,容易变质,摘果三天后便会腐烂。台湾丰联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用其研发的纳米技术生产保鲜袋帮助广西打开了荔枝保鲜的大门。丰联公司用其研发生产的纳米保鲜袋包装当天采摘下来的荔枝,在常温下 (即40℃以下)7天内不变色、不变质。

我国首个“棉花科学学院”成立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塔里木大学合作共建的“棉花科学学院”于8月24日在新疆自治区阿拉尔市揭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集棉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型科学学院。该学院将“立足南疆、面向中亚”探索棉花可持续繁荣发展的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组建全方位的棉花发展创新平台。

航天育种已累计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

2015年北京神飞航天科技成果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从会上获悉,截至2014年底,中国航天育种在25个省(区)累计推广面积达68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

2015年第一批农药抽查合格率仅88%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农药监督抽查结果。本次抽查、检测农药样品1086个,其中,合格样品956个,合格率为88.0%。本次监督抽查产品涉及蔬菜、果树、茶树、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用药,标称生产企业涉及26个省(区、市)和境外的农药企业。

第7篇:现代农业科学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199

1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特征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征:可持续发展农业是要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统一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同,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必须顾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可持续发展农业要求社会、公民、行政机关的多方支持。可持续农业是一项持久浩大的工程,必须依靠每一位公民的力量,在劳动和生产中都遵循着生态平衡、协调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必须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和重要手段。与过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不同,现代农业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节省了土地等重要的农业资源,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现代农业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关系

中国的农业文化源远流长,农业一直都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产业。不过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建设也受到重重阻碍。在此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坚持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技术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所以笔者通过论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科技之间的关系,希望能找到解决途径。科学技术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个必要要件,主要体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现代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于可持续农业的促进作用2个方面。

2.1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农业科技的作用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要求必须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保护农业环境不受破坏,进一步开发相关的农业科学技术等等。以上的理念都对于发展农业科技有重要影响。开发农业技术不能只看这项技术的效率和带来的产量,更重要的是在运用技术的同时不会给农业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危害。而且还要关注这项农业技术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持续性和长久性。所以说在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下,农业技术的发展也不同于以往,而更加侧重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2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社会发展的历程里,科学技术一直发挥着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能够提高社会历史的发展速度,甚至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样,在农业领域,科学技术一样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它能够极大的增进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还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去有很多不规范的生产现象,导致土壤肥力减弱、水土流失等多种问题出现,而先进的现代科技可以最小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的恶化,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平衡。科技的进步帮助我国上千上亿的人民解决温饱,同时也能促进中国的良好的生态建设。所以说农业技术在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3利用现代科技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要积极利用现有技术来提高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程度。在制定相关农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时,一定要保证科技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根据农村地区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来研发和使用相关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的统一。在研发农业技术时,要保证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及时产出。由于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受到地理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所以国家对于农业技术的开发研究上一定要给与大力的帮助和扶持,将技术骨干和充足的资金注入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中去。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所以政府一定要发挥出应有的调控角色作用,为农业技术的培训和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提供必要的支持,并监督农业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加强对落后地区的科学知识的教育普及活动。说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所以培养一批有知识文化的农民和农村技术骨干也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并且注意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农民们能够真正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能运用相关技术实现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一旦公众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就能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能够实现社会、政府、公众3方参与的良好局面,对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我国的人口结构、地理条件的原因,我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显著。因此笔者认为一定要寻求一个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解决途径。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科技之间的关系,能够说明这2者的相互作用,并且利用相关条件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建设必须以农业科学的完善为前提,坚持农业生产、经济进步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殿安.以农业科技创新助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2012(12).

第8篇:现代农业科学范文

1.农机与农艺的关系

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是农业生产的两大任务,也是农业生产的本质所在。只有通过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地培肥这三个重要生产过程,农业生产才能正常、稳定、持续地进行下去,而生产过程中的植物生产、土地培肥与农机有密切的关系。就土地培肥而言,只有通过合理的土地管理才能达到增产目的。现代农业的土壤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农业机械合理耕作,给土壤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发挥土壤的最大经济效能,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在进行农机操作手培训时,必须让他们了解相应的农艺要求、农业机械田间作业的作用、目的及其对植物生产的影响,把这些农业知识结合到“标准化作业”、“机组运用”、“机器保养”等培训内容,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农业机械各种作用是最终体现在促进农产品生产成果的增长上。这样有利于发挥农机操作手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使用农业机械只是为了提高生产率的片面认识,使他们自觉地运用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服务。从现代农业的角度来看,没有农业技术要求,农机培训就没有真正的目的;没有农机培训做保证,农业技术就无法实现。因此,农机与农艺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农机培训与推广必须适应于农业技术推广

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使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而有效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的高速发展。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直接作用于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直接措施,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而且新旧科技交替的周期越来越短。而农机培训与推广却是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之后,按照农业科学技术的要求间接地作用于作物生产。农艺是从作物内部挖掘增产的潜在因素,农机则是从作物外部施加某种技术措施促进作物增产。因此,农机培训与推广要与农业技术推广相适应,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在较短的时期内发挥最大的技术效应。

柳河县农机推广工作曾经举步维艰。一方面是资金短缺,但更重要的是农民对新机具不予接受,其中主要原因是农民没有认识到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新机具推广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相关部门在对机手的培训中,把农业新技术与新机具的推广结合起来进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柳河县农机推广工作因此摆脱了被动局面。这也使相关部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机推广必须与农技推广相适应,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3.农机与农业技术培训同时进行,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县级农机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机操作人员,他们在生产中,不但要运用农业机械从事生产活动,同时,还要运用农业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经营,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正确、合理地把农机与农艺同集约化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农机与农艺发挥各自的最大效应,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4.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9篇:现代农业科学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业;存在问题;未来方向

1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

顾名思义,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区别而衍生开来的新型农业。但就现阶段的研究来看,现代农业的具体内涵在学术界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现代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融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化的组织形式于一体,从而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以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新型产业。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更新而发展的,所以它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发展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2)多要素投入、多产业配合、多学科融合是现代农业所需要的,体现在一个“多”字上,而非传统农业的单一投入,其运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管理的信息化、组织的社会化,最终形成的农业产业足以与其他产业相竞争。所以现代农业最为突出的特点表现在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产业化上。

(3)现代农业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功能的大农业概念。不同于传统农业只把重点放在农业生产能力上,现代农业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农业,所涉及到的行业也很多,如: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除了生产外,还具有环境保护、弘扬文化、旅游度假等附加功能。总而言之,现代农业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是传统农业所无法比拟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2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在改革开放的促进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值得关注,诸如优质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率较低、农户经营规模小等。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所依靠的必须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转变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农业发展方式,这与现代农业的建设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为了我国农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也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

2.2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最为基础的资料。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现已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产量还在持续增长,但在这背后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资源短缺、世界形势风云变幻、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剧,这使得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难以负荷如此大的压力。所以转变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成为关注的焦点。

2.3保证农民增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的比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不但会影响其自身的生活水平,更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必须加以重视。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使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还存在增速缓慢、差距大、增收途径不畅等问题。单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等措施收效甚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适当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成本收益率,从根本上增加其收入方是解决良策。

3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小农经济模式阻碍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受制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我国农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从而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导致农业资本积累率低、无法及时得到相关的信息、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突破小农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广泛推广,也影响了现代农业中产业链的延伸。

3.2资源短缺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使农业发展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不仅如此,水资源和劳动力都随之减少。具体来讲,耕地上,人均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我国多数地区可耕地面积小并且分散,地形复杂,很多先进的农业机械很难广泛应用,规模经济难以形成。水资源上,我国农业用水量不断下降。每年因干旱、缺水而造成的粮食减产绝收数量多,损失严重。劳动力上,城市化的发展使很多新生代的农民不甘于从事农业生产,而到城市务工,留下来的很多都是妇女和老人,这使得现代农业发展后继不足。

3.3农业科技推广困难制约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1)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农业科技推广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我国农业的目前发展来看,农业投资量还无法达到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资金不足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少农业科技人员,难以将成果应用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无法助力现代农业的发展。

(3)具有知识或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使得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难以接受新技术、新知识,不利于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但要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更要看到长期的生态效益,运用先进的技术,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这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之道。

(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微观基础。要以各地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从多个方面,多种方式上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包括资金、技术、政策的支撑,使其能够实现良性运转,持久发展。还要引导合作组织不断完善自身,提供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培训,延伸产业链条的市场信息,还要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市场中,参与应有的合作和竞争。

(2)因地制宜,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融入现代农业建设。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的发展不平衡,差异大,所具有的主体功能也不尽相同。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应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专业化分工、区域化布局和优质化生产,形成各地区的鲜明特色,从而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利用“四化”发展契机。哲学上讲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现代农业的建设中也不例外。现代农业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单纯靠自身产业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配合。可以结合城镇化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推进土地整合和农业的规模经营;吸纳工业化的发展成果,加大农业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将现代化工业设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信息化为媒介,利用信息手段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农业服务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

5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充分了解到现代农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通力配合。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他部门的配合,农业科技研究人员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者的辛勤耕耘,才能使现代农业逐步发展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代农业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肖建中.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浙江实践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

[2]柳金平.现代农业建设与路径研究———基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践[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