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范文

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

第1篇: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 键 词:艺术专业 教育管理 思考

近几年,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为高等学校的校园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艺术类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极具鲜明个性的一个部分,研究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如何把握他们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趋利避害,引导艺术专业学生健康成长,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科学管理,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专业学生特点

1.艺术专业学生优点

①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乐观向上,对真、善、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充满憧憬和希望,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能够迅速吸收社会进步成果,是大学生中较活跃和进步的特殊群体。近年来,艺术专业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求知成才愿望强烈,他们渴望新知识,对迎接社会挑战有危机感,因而更加关注自身素质和创造思维的提高。

②专业情结浓厚,有一技之长

艺术类大学生比较务实,讲求实际。他们思想中充满危机感与忧患意识,重视竞争,努力在大学和社会中完善与发展自己。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实际,重视现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趋向务实,树立了讲求实效的品格。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渴望成才,所以希望自身能够在专业上有所成就。

③独立意识较强

由于高考专业考试的缘故,许多艺术类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生活,在外寄宿写生、练声,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高校单独考试。相对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他们也具备直率大方,重感情的优良素质。

2.艺术专业学生缺点

①集体主义缺乏,组织纪律性不强

艺术专业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较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激情”,他们比其他学科的青年学生更加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大学生中较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由于受艺术不分国界和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自身缺乏自律性。因而存在一些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向往所谓绝对自由,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②文化基础薄弱,缺少一定文化底蕴

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艺术专业学生知识面不够宽,思想深度不够,语言文字功底较差。尤其是对英语的学习和对公共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成绩偏低,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势必导致一些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较狭窄,注重经济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轻视基础课和人文素质课,而只重视专业课。

二、艺术专业学生特点成因

1.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专业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直接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的文化修养、政治思想品质、个人风格、为人处世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

2.家庭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数较为优越,相对而言,一些学生都较自信或自负,个性强,依赖思想重,容易偏激。同时也造就了他们较高的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道德意识空间的提升缺乏足够的认识。

3.专业特点影响

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并能努力塑造个性风格,从而完成具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艺术教学讲究感觉悟性、个性特色、师承关系和风格流派,所以专业特点直接决定了学生特点。

转贴于 4.主观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一些艺术类大学生聪明、好强、思想开放,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文化素质较普通文理类大学生普遍偏低,社会活动多,交往面广。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基础文明修养不够,从中学到大学,一些自律性不强的艺术类学生一时间无所适从,这就形成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现象。

三、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1.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中,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尊重他们的个性,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不否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特点,不夸大他们的缺点和劣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关爱的氛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专业,发挥特有的专长。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实施教育非常必要,我们应该适时地抓住热点、焦点问题,适应他们思想活跃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充分而深入地进行教育。

2.重视学生心理辅导

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容易产生思想偏差。当他们愿望落空和心理出现挫折时,就易产生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其中少数学生有厌世、愤世等不良心理。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凸现,已经影响到其个人行为的判断和价值观取向。当前,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在青春期出现了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转第133页)(接第140页)因而产生了一些无法宣泄和解决的问题。从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职能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角度出发,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

3.放大艺术生的“明星效应”

艺术类的大学生们总体上看是具有开拓性和积极上进的,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追求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也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德意识,思维活跃,渴望成功,善于表现,容易成为一个集体中的“明星”。如此,我们便可放大这一效应,采取一些激励式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学校艺术教育产生良性互动。

4.为艺术生搭建成才平台

开展多种形式与专业密切结合的活动吸引学生,开拓与专业密切结合的特色与品牌活动,积极发动艺术类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大胆进行独特的创意,激发其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师生的认可中感受到专业的魅力、工作的成就和享受到服务、奉献的乐趣,并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教育,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利用学院专业优势,积极培育学生团体文化,既有助于专业的钻研和拓展,又有助于学生的相互沟通,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鼓励学生走出去,尽量多地接触专业先锋、名家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人格魅力及对艺术创作的执著追求,这些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院制定学生科研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管理工作中,要善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艺术专业学生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结语

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断研究和探索,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履平.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01).

[2]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4).

[3]张信群.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02).

[4]肖养蕊.关于对艺术类学生加强两课教育的若干思考[J].艺术探索,2003(05).

第2篇: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 学生管理 探讨

【Abstract】The article using the students of medical junior college as research object , 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blem of the student administration,then makes a primary discuss about how to regulate efficiently the students of medical junior college synthesizing the instructor’s actual work experience.

【Key words】Medical specialist student Student management Exploration

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疗环境高度紧张,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等新形势,医学专科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素质差、学历低、就业难,其管理工作凸显重要。本文针对医学专科生的特点,结合笔者的学生管理经验对如何有效地管理医学专科学生进行了初步探讨。

1 高校辅导员加强医学专科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曾消息说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自90年代以来,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扩大, 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化教育”。曾被人们誉为“时代骄子”、“社会宠儿”的大学生,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优越性日落千丈。尤其面临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环境紧张、医患纠纷频发、就业形势严峻等现状,社会对医疗卫生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专科生自身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力较差,自控能力较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卫生人员存在较大困难;高校辅导员具有普遍的年龄优势,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在心理上贴近大学生,容易取得大学生的信任,是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最基层的学生管理者。因此,加强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对医学专科学生的管理,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加以正确地引导,对于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新时期医学专科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网络依赖性强,容易误入歧途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普及已势不可挡,对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颇深,正逐渐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网络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使生涩无趣、抽象难懂的医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网络犹如一条通往世界的高速公路,引领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医学前沿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学生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诱使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 缺乏与现实的真实交流,混淆了网络、学习、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学时期是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受到网络不健康信息的冲击,容易产生心理误区。部分学生上网成瘾,通宵达旦玩电脑,不仅打乱了自己的作息规律,还影响了宿舍其他同学正常休息,容易激化学生矛盾。

2.2恋爱观偏离,恋爱行为粗俗

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青年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生理发育成熟和心理需要等原因,恋爱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所处的年龄段,正属于思想意识形态成熟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大,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以及“性自由”、“性开放”思潮的涌入,不少大学生在爱情观上出现了心理的错位——性开放意识凸显,传统伦理道德淡薄,恋爱动机非单纯化,从众心理严重等。近年媒体披露大学生非法同居,未婚先孕、流产,或因感情挫败而抑郁自杀,甚至伤害报复他人等事件层出不穷。

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偏离不仅给他们的身体、学习、前途和精神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会给构建和谐校园带来隐患。

2.3学习动机不明,成才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读大学已经成为社会风气。高考落榜,有的父母不忍心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就希望孩子读个专科养身板混文凭,无形之中给学生灌输了错误意识,也给专科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娇生惯养,不知生活辛苦,缺乏奋斗进取精神。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能力,学习动机不明、动力不足,没有远大理想,成才意识薄弱。此外,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而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差,这与医生职业的高危险性及高责任感相悖,不利于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

转贴于

2.4心理问题普遍化,成因复杂化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化、严重化,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及家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1998-2006年,有学者对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方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规者占35%,轻度障碍者占15%,较严重者占5%,严重者占2%,情绪悲观者占0.5%[1]。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复杂化,就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起伏问题、学业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贫困问题、网瘾问题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2-3]。

3 高校辅导员加强新时期医学专科生管理的对策

3.1强化思想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爱情观

大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重要转折时期,高校辅导员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爱情观。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以学业为主、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学生做好利于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正确定位,确立奋斗目标,以激发其学习动力。同时,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及潜力,对于高考发挥失利的学生,更要多加关注,教育他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鼓励他们以专科阶段为跳板,跃入人生的巅峰。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深刻地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培养他们自我识别、自我应对网络的不良冲击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再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摒弃说教、禁止、惩罚等强制式的教育方法,采用引导式、参与式等爱情教育新方法,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成熟、理性的爱情观。

3.2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辅导员权威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权威,意为“权力、威信、力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权威主要包括管理权威和学术权威两方面。管理权威是指管理者拥有的岗位权力和个人威望的有机整合,是以精神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等使人信服的威望为基础,通过学校赋予的权力来影响和改变学生思想、行动的一种支配力量;学术权威是指管理者在其所专长的学术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学术资历和学术贡献,因而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并在该学术组织承担相应的角色[4]。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以学生为中心,巧妙运用两大权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维护学校良好的学习秩序。

3.3因材施教,注重开发专科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所谓智力因素通常是指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对智力活动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即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是对认知过程起始动、定向、引导、调节和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成就人才,既需要良好的智力条件,更需要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它是一个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的过程[5]。医学专科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智力因素相对不占优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人成就的取得,往往智力因素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且尽力使其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

3.4关注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高校辅导员,要通过与学生交流、依托班委组织成员提供学生的相关信息以及向任课教师了解情况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能够熟知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包括交际困难、情感危机、学习压力、网络依赖及就业压力等,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有效解决。总结经验教训,最终能探寻出心理问题的发生规律,通过定期开展心理讲座,教授学生自己缓解压力的方法技巧,比如知心朋友倾诉法、阅读疗法、音乐疗法、参加文体活动等[6],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好心理预防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覃登明.体育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 (17):118-120.

[2] 时勇鹏,杨晓苏.遵义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和对策[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1):75-78.

[3] 王文冰,杨浩,李标.“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教学研究,2010(12).

[4] 刘海存,朱兴同.论权威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高校辅导员,2011(1).

第3篇: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学;德育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31-01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德育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管理效度和维度。当前郴州市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管理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郴州市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

1.郴州市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顶层设计,德育机构不够健全。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就是一所德育管理示范校。部分校长缺乏顶层设计理念,导致学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各项德育计划难以实施。目前学校的主要德育管理系统就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单一的管理模式。学校虽然设有团委和学生会等组织,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往往很少组织活动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1.2 缺乏责任意识,德育工作者积极性不够高。在日益倡导落实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背景下,不少教师的德育观念却慢慢淡化。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只管教学,不管育人,不仅课堂上没有体现德育渗透,对待问题学生也不愿管不敢管,很少主动配合班主任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教师相互之间的沟通较少,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甚至教师之间还出现了相互拆台的不和谐现象,这不仅导致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也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1.3 缺乏自我提升意识,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不够高。不少教师缺乏终身学习观念和自我提升意识,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不注重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研究,导致教师德育能力下降,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新要求。 还有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视对学生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尊重,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德育的有效实施。

1.4 教育网络脱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配合不够到位。由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多为"封闭式"教育,学校的教育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未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必要沟通和有效配合,甚至出现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从而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甚至失败。

2.对郴州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的思考

2.1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组建一支年富力强的德育工作队伍和理顺德育管理网络,对于加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以下德育管理网络:一是在党支部书记、校长领导下,由学校中层干部和班主任为骨干,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二是在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等部门组织下,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工作网络。三是由班主任具体操作实施,任课教师参与的班级工作网络。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要让各科室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并制订较为完备和规范的德育奖惩制度;要做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组织教师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让德育成为教育中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的形式。

2.2 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明确每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要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和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首先,对班主任实行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学校要建立合理公平的班主任目标考核机制,在班主任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提高班主任的津贴待遇。其次,让班主任参与学校管理,提高班主任的地位。班主任在班级教学管理上要拥有更多的自,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要有自己的发言权,这样才容易产生认同心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强化内在动机,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要调动各学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使道德目的在一切教学中--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普遍存在并居于主导地位。"如果不达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就会成为伪善的托辞。学科老师要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要把他们的工作成效纳入到每学期的工作质量评价中去。

2.3 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学校管理者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中学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素质是关键。学校要重视德育科研,它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对德育研究作出成绩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彰,以此调动广大教师进行德育研究的积极性。

2.4 重视联系沟通,积极拓宽农村中学德育途径。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德育具有综合整体性特点,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要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校因为具有大批精通教育规律的专职人员而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搞好学校德育,还要积极指导家庭德育,影响社会德育,从而使三者形成一条连续的"德育之链"。

第4篇: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现状剖析;规章制度;教育体系;管理机制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中职学校的领导、教师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都在加强德育力度,但效果却不明显。试从如下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关于中职学校德育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该怎么做

要做好学校德育,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做。教育部专门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并在2014年修订的基础上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目的就是让教师明确德育工作应该怎么做,学生德育工作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做,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学生,或合格的劳动者。就像农民浇地,首先要挖好水渠,水才会顺渠而流。否则,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目标,劲使不在一处,学生也非常迷茫,不知应该怎么去做。

二、建立严密的德育体系,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1.政教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织部门

政教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创设德育环境,组织各项德育工作,开展家校联系活动,组织好家长学校。同时又是对教师、班主任、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考核评价部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2.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引领者。因此,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发挥好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德育目标,制订好班级管理计划,除组织好其他科任教师的学科教学工作外,更要组织好科任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心理特点,制订不同的德育方法及目标。

3.以德育课为德育的主渠道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现实中,学校大都轻视德育课,德育课无非是画画讲讲,德育课教师是什么人都能当。学校对德育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不健全。而德育课又是对口升学考试不考科目,所以就成了学校不必要的一门课程,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难以进行,费尽周折,而且收不到效果。

因此,学校要想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做到德育教师的双重领导(教务与政教)制度,建立德育教研机构,充分利用学校及本地现有的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制订行之有效的德育教师考核考评办法,贯彻德育课“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建立德育资源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4.全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

全校所有教职员工也是最好的德育工作者。全体教师要积极投入德育工作中,先育人再教书。不能认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事,科任教师更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创新精神等,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教辅及其他工作人员,也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注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的培养,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5.创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当地初中毕业生,中考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分数线,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兴趣较差。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首先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避免学生整天无所事事、无事生非、虚度光阴的状况。

比如我校每年都会以文明风采比赛和技能大赛为载体,定期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借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活动之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展示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让学生学到了一技之长,有了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体验着人生的乐趣,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三、构建严密的管理体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学生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管理

利用学生会进行学生自主管理,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发挥了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功能,一举多得,效果很好。

2.年级组课间管理

以学级组为单位的学校,课间时间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由年级组负责。注重课间时间学生的不良语言、不良行为以及危险等,同时也能发现学生许多不良的思想动态,做到早发现早做工作,防患于未然。

3.住校生住宿就餐管理

住宿管理主要由宿管员负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宿舍同学间的团结互助、正确的交往礼仪、良好的作息习惯等。就餐管理除做好餐厅工作人员的工作礼仪外,学校应有专门的值班人员负责,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和文明餐厅礼仪的养成教育。

4.制订严格有效的评价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完成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不能只用考试成绩一个参照物,要与课堂德育渗透效果挂钩,特别是德育课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考核也要有严格的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标准,促使学生有效地形成良好职业素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中职德育要适应中职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必须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感到愉快。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跨世纪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新的生力军。

第5篇: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德育工作 中学 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大中城市“淘金”,但也因此导致我们农村中学80%以上的学生都成了“留守少儿”。我校德育处以全面提高学校声誉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工作重点,本着“高起点,高要求”,“抓管理,促教学”的原则,不仅从学生养成教育入手,并着重在探索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广大班主任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管理的基础,“勤”是桥梁,“细”是纽带

一位教育家谈过,一位好老师不一定是一位好班主任,而一位好班主任必定是一位好老师。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老师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德育处主任,但一个好的德育处主任必定是一位好老师。所以我们做德育处主任的就必须做到勤观察,及时摸清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勤了解,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和社会关系及其性格,每门功课成绩的变化情况;勤思考,思考对各种性格类型学生的教育方法;勤沟通,经常和学生谈心,经常做家访或用电话联系外出打工的家长,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各种表现,共同建筑爱心桥,激励孩子奋发图强。

二、习惯决定命运,细节造就完美

我校将养成教育常抓不懈,积极推行“日行一善,日积一语”活动。“日行一善,日集一语”活动目的:为了改掉我校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校每个学期都组织开展“日行一善,日集一语”活动。

具体措施是:回顾前一天的行善经历或改掉某种不良习惯的经历,写下自己与人方便,被人尊敬的感受即可。哪怕是几句话也行,日记也行。

学校德育处同时要求班主任督促每一个学生都努力去做到,让学生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细节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让自己的身心更健康、更积极向上。

三、教育学生,以“情”作为依托,让“爱”充当载体

教育学生,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严爱、慈爱走向师爱。师爱的表达也需要艺术,同时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时刻提醒自己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让任何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无论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是否残疾;也不管他们的学业成绩是否出色。德育工作者都应该用真挚的师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加强“后进生”管理,营造和谐校园

后进生管理依旧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根据每班开学初上报的“后进生”名单,学校都加以备案,以作为教育他的资料,使得学生对材料的印象很深,教育成否就显的很关键。我们实行“两手抓”的政策。即一手抓学校的正面引导,一手也抓家长联系。为此,我们对《学生惩处处理办法》稍加修改,更主要的是加强对家长的联系,具体表现在

1.各班积极召开各类学生的家长会议,无数次的与家长取得电话联系,及时的把学生的最新动态转告给家长。

2.加强校训通的使用,使得每位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学习和学校动态。为此,学校专门请中国移动校训通的工作人员对全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了使用培训

3.加强传达室的管理,制定相关的学生进出校门的制度,比如学生的请假必须写明什么假,要有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证明。

4.努力和学校所在地的武阳派出所联系,并在适当的时间协同对学校周边的巡查,一定程度杜绝了学校的违规现象,使学校秩序井然。

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相信每一位学生,坚信他们的能力,这也是师爱的一种体现。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自我教育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自我教育,是学生之间在品德上的相互影响。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德育处都要要求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就如何建设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整理形成班规。让它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学生成了“立法人”,自然也就为做好“守法人”奠定了基础。学校德育处还建议班主任在班上实行“班长轮流制”,即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当班长、管理班务工作的机会,引导并放手让他们处理班上的一些日常事情。同时还在班上组建了“自助互助小组”,让学生在互动中通过规劝自省自律告别不良风气,逐步走向团队自治。

通过班规、班长轮流值日制的实施,我深深体会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六、继续抓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1.我们继续根据已制定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和《班级评比量化细则》,对班级进行评比。每月考评结果优秀的班级直接对班主任进行奖励,考核结果向全校公示,以鼓励先进,督促不足,同时让全校师生监督,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学期末,根据每个班级本学期的总分进行学校班文明班级的评选,使评比工作有据可查,真正地让事实说话。并继续做好“绥宁六中文明班级”评选工作。

2.班主任工作量化评估对提高老师积极性上做了调整。把班主任的月奖金和班级管理成绩得分以及班级学生数量挂钩,做了量化评估,力求奖优督后,公正公开。当然在和班主任进行交流的时候也出现了些矛盾,但是总的来说,在理解和交流后也能达成共同的意见。我们力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

第6篇: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管理问题思考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德育的管理。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1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学校领导不重视,机构不健全

首先,部分校长没有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所谓的“校长只操两份心,检测成绩和资金。其次学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项德育计划难以得到落实。农村中学都设有主抓德育的副校长,政教主任,下面是各班的班主任,学校的主要德育管理系统就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这样单一的管理模式,一般的任课教师虽然名义上有德育的责任,但实际上任课教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班级德育活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靠班主任一个人来完成。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会、团委等,但是这些组织往往是有名无实,很少组织活动。学校虽然都有年度德育工作计划,但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些计划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1.2德育责任模糊,德育工作者积极性不高

倡导落实全员育人、大德育观的背景下,教师的德育观念日益淡化。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害怕承担学生问题带来的责任,工作中只管教学,不管教育,课堂上没有体现德育渗透,对待问题学生不敢管不愿管、放任纵容、很少主动配合管理班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推则推。

另一方面,班主任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挫折。教师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往往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较少,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在应试教育和重压之下,个别老师也出现了一些相互拆台的现象,给学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1.3德育观念陈旧,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不高

面对教育形势的变化,农村中学的部分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素质不高,影响了德育的实效。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习惯以权威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采用强令式、指令式的教育方式,借奖惩权威,专制压服学生,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视对学生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尊重,不善于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德育的实施。还有不少教师缺乏终身学习观念和自我提升意识,不能主动把握社会道德动态和道德信息,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不注重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研究,德育能力落后,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新要求。

1.4教育网络脱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到位

表现表现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与社会、家庭联系较少,不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由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多为“封闭式”,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未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与失败。

2对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问题的思考

2.1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

加强学校中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组建一支负责任、能力强、办法多的德育工作队伍至关重要。理所当然,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是党、团组织和政教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班主任。因此农村中学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形成(1)在党支部、校长室领导下,由学校中层行政以及班主任为骨干,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2)在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等部门组织下,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工作网络。(3)由班主任全面协调、具体操作,任课教师参与的班级工作网络。在组建德育网络的同时,务必使各科室要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制订相应的考核要求和奖惩条例,形成较为完备和规范的德育管理制度。校长要做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组织教师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以中学督导评估细则中的德育内容为依据,对相关德育工作者进行考核和奖惩。要强化制度导向,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德育成为教育中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的形式,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

2.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在农村中学,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所以明确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的责任,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就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学校要翩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剐,明确班主任的责任,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

同时学校要同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对班主任实行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学校要建立合理公平的班主任目标考核机制,在班主任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提高班主任的津贴待遇。班主任津贴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劳动所得,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可以更好的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让班主任参与班级学校管理,提高班主任的地位。班主任在班级教学管理上要拥有更多的自,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要有自己的发言权。班主任只有参与管理工作,才容易产生认同心理,增强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才能强化动机,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要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使道德目的在一切教学中——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普遍存在并居于主导地位。

如果不达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这句人们做熟悉的话就会成为伪善的托辞。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都要以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要制定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优秀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

2.3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观念的更新,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要做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要针对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德育研究,对德育研究作出成绩的要给予鼓励和表彰,以此调动广大教师进行德育研究的积极性。

2.4加强联系,积极拓宽农村中学德育途径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在当代农村社会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德育具有综合整体的特点,因此,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要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互相割裂。在三者之闭,学校因为具有大批精通教育规律的专职人员而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搞好学校德育,还要积极指导家庭德育,影响社会德育,从而使三者形成一条连续的“德育之链”。

第7篇: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德育工作变革 价值提升 重心下移 资源整合 过程互动

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了鲜明的多元化特点。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换句话说,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将面临复杂环境和严峻的挑战。

而学校德育的根本价值在于“成人”,成“中国现代人”。这些年来,在华师大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专家组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校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机制,结合学生实际,在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发展性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逐渐走上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变革之路。

一、价值提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现代型学校存在的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而是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以培养人的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本”。叶澜教授也讲到:任何人(包括学生)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各种“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德育价值的提升,就是要改变为德育而德育的现状,要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要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这样的一次调查,使我们更多了解了学生的成长需要。之后,我们的活动从策划开始,就总带着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进行:请学生说说围绕主题可以设计怎样的活动,喜欢以怎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过程应该注意什么,活动什么时间开展比较适宜……当活动方案基本形成后,还找来每个班级的学生代表,再次对方案进行论证。通过与学生成长需要的内在沟通,学校的活动越来越贴近学生,越来越有针对性,学生也更容易找到做主人的感觉。

二、重心下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重心下移,包括德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德育内容的重心下移。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管理重心的下移。除了立足校本,加强德育日常化的校本研究外,我们还把实践与探索的自下移到年级组,要求年级组长带领本年级组的正、副班主任一起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

其次,是德育内容的重心下移。目前,德育更关注的是知识与人类生活诸领域的关系,这是知识社会中人的文化素养、生活质量、国民素质提升的需要。但是德育并不只限于课堂,应该涉及学生能力的创生,特别要注重德育知识与生活、社会、自然的多向交互作用。

重心下移,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有实效,因为我们的课间更丰富、更有序了,我们的学生也更文明、更有创造力了。

三、资源整合,提高德育工作的渗透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就提出了各科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要具有开发教育资源的意识。就目前学生的生活来看,比我们小时候丰富多了,除了父母会帮孩子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户内外活动外,学校各学科的教师也会组织相应的学科活动,来锻炼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学科教师往往是从自身的学科出发,形式可能会比较多样,但很少考虑活动的综合效应。我们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善于将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借助活动载体收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我们在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的过程中,也充分整合家长、专家、中学优秀班主任等各种资源,以达到较好的活动效果。如一年级新生进校前,我们首先开展了“一年级家长学校开学典礼”,典礼上,由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唱主角,他们介绍了自己与孩子共同度过一年级的点点滴滴,却又非常有效的教子经验,给了新生家长很多的启示;我们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过后,组织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感受孩子的成长,并就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了家校沟通。我们邀请华师大专家给2~5年级的学生家长作“学习动机和耐挫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给家长出谋划策;我们还邀请初中七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来和六年级的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查漏补缺,为孩子升入初中作好充分的准备。

资源整合,打破了课程之间空间的分割,实现了德育的综合渗透,拥有了学校德育生活的丰富、深邃和博大。

四、过程互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发展性

德育互动过程是教师、学生、学校、社会之间互动的过程,而且呈现多元、多层、多向、多群的状态,德育活动过程因互动而创生,因互动而实现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从德育互动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参与学校管理的小公民意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希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升生活质量的美好愿望。面对孩子们的一片真诚,我们在反思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采纳了学生有益的建议,并及时进行了整改,比如增添了垃圾桶;在篮球场增设了小篮球架;在学校墙面上设计了同心圆,让学生玩丢沙包的游戏;在体育节开幕式上增添了旱冰表演项目;课间音乐也及时进行了调整……还试点开展了“我的校园我设计”活动,一些高年级的孩子就提出了增设儿童乐园、开辟更大的玩沙区、设计游戏新规则等建议,学校则根据实际情况逐一进行可行性论证。例如,我校四(3)班同学在开展公民教育活动过程中,就“翠竹新村乱设摊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使自己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他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主动与司法、物管、城管等部门取得了联系,使得他们的研究在法律的层面开展,研究具有了法律依据;他们给市长写了一封信,通过市长信箱转达自己的心愿,不久也得到了市长的回复,研究的劲头就更足;他们还到龙城论坛发表看法,引起了市民的共鸣,提升了研究的认同价值……现在你再到翠竹新村来走一走,你会发现乱设摊点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互动不是教育活动本身的目的,也不是活动的结果,一切都是为了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我们正走在德育工作变革之路上,我们将继续通过日常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问题,策划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9.

第8篇: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范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境遇

1.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境遇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而造成这种困境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在教育实践中缺乏力度。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依然没有被充分认识,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支持,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在经费和招生等方面的不利局面。二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较少、质量较差。三是当前劳动力市场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中等职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较大,就业压力较大,就业质量较差。

2.甲校的生存境遇

甲校是一所有着40余年历史的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但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衰落,甲校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主要表现在招生和就业两方面。

(1)招生数量和生源素质都开始下降

甲校的新生入学人数在逐年下降,已从700余人降至100余人。生源质量也随着数量的下降而下降:新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存在厌学心理;新生的个人素质较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组织纪律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较淡薄;新生的自我认知观念没有建立起来,比较缺乏自信,尤其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

(2)只有少数毕业生能真正进入对口行业

就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甲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都在92%以上,但是只有少数毕业生能真正进入对口行业,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底层的服务工作,且工作流动性较大。因此,甲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二、德育教育应对

面临这样的生存境遇,甲校采取了诸多措施。在德育教育方面,针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体制、德育课程、德育管理和德育活动这四方面进行了逐步改革。

1.明确和完善德育工作体制

在德育领导和组织方面,学校领导班子中确定专门负责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制订德育工作计划,从全局角度规划和建设学校德育体系。

在德育副校长的领导下,德育工作处及其下属的班主任、团委和宿舍管理处承担主要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对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把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成效和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联系起来,建立了班主任选拔、聘任、考核和奖惩的管理体系。除了德育处和班主任之外,其他部门和教职工都要担负起在各项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教育的职责。

2.改革德育课程

(1)职业道德课程改革

由熟悉就业市场和招生情况的招生就业办的工作人员担任任课教师,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活动性,更多地采取案例教学、模拟课堂的方法,整合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课程,使职业道德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课程的开设时间由第二、三学年调整至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增设心理健康课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德育,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学校的教学大纲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课程。

3.量化德育管理

以德育工作处为领导,由班主任具体实施,实行德育量化管理。甲校对学生实施按月考核计分的办法,量化学生德育行为,统一操行评定标准,同时把考核成绩作为期末德育成绩评定、毕业和就业推荐工作的重要依据。

4.丰富德育活动

为了解决学生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等方面的问题,甲校组织了更多的学生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积累,甲校德育活动的类型和形式逐渐丰富。例如,新生军训、新生入学教育、主题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月、职业技能大赛、心理健康月、英语艺术节、篮球活动月和法制教育月,等等。这些活动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都对学生的品格发展、行为走向和精神面貌产生正面的影响。

三、德育应对效果及原因分析

1.德育教育应对的效果

(1)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效果有限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效果有限,德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仍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与新生刚入学时相比,学生在基本道德规范上有所进步,对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有所认识和了解,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方面有所欠缺。

(2)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没能起到期望的作用

从就业上看,近年来,甲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方面较差,一部分毕业生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实习中出现问题而被退回学校。这固然有生源素质下降的原因,但是也反映出在面对新情况时,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没能起到期望的作用,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对于学校改善生存境遇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2.原因分析

(1)全员德育格局尚未形成

德育教育领导乏力,甲校领导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力度和执行力度较弱,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缺失,学生基础较差,课堂教学压力较大,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兼顾德育教育。甲校的教学改革成效甚微,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2)德育组织管理不力

德育工作组织管理的成效,一方面在于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于管理人员的水平,而甲校在这两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德育工作处仍然承担着其他工作,各项工作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划分,降低了德育工作的计划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甲校的德育管理过严、过细,过于依靠制度和规定,缺乏人文关怀,学校氛围也不够人性化,教师缺乏向心力,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学校、教师没有形成有效的德育合力。德育组织管理人动频繁,德育工作缺乏延续性和一贯性,朝令夕改使教师无所适从。

甲校的德育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足够的系统德育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在工作上经常依循惯例、经验和上级指示,缺乏对德育工作的深入研究和长期规划,其行政作为不符合教育规律,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德育课程模式陈旧,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在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中,忽视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教师没有摆脱陈旧教学方法的惯性,面临新形势而没有及时地做出变革。甲校的多数教师都是近几年新招聘的青年教师,根据学校要求,这些青年教师基本都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青年教师在工作能力和经验上与资深教师相比差距较大,而且学校也不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

四、对策和建议

1.注意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和长期性

(1)在学校的生态系统中,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学校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关联性,德育教育是无所不在的,课堂教学、学校集体生活、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等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这些应该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以共同的目标、主动的态度,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学校教育应当把这些渠道整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合力。

(2)德育教育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道德意识的培养和行为的改变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扭转一些不良行为,更需学校和教师长期、反复而耐心的正面引导和教育。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甲校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也采取了诸多应对策略,但在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德育方法的失当,人员组织的不得力,等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德育措施缺乏长期性,即一些针对学生某个问题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缺乏长期性。其实,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依靠一个学期的职业道德课程是不够的。

2.优化管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1)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教育是需要投入巨大热情和精力的事业,教师是学校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缺乏工作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紊乱的课堂秩序,等等。对此,许多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另外,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德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教师以热情认真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工作,所以学校应该尽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主动的德育意识。

(2)为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展开,学校应成为教师的坚强后盾

一方面,学校应当从整体上进行科学、合理且合乎实际的德育教育总体规划,并在各个环节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咨询和培训的机会,能够为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答疑解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为了使教师全心投入德育教育工作,学校应关怀和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9篇: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建议范文

【摘 要】高校学生公寓是在高校扩招的局势下迅速扩张而形成规模的用以供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教育管理和服务构建模式下对高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阵地。德育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公寓德育管理工作是关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有效进行的前提,为此,本文对高校学生公寓德育管理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公寓;德育管理

一、当前高校公寓管理现状

(一)公寓功能未完全发挥、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学生公寓虽是以给学生提供居住休息场所而建立的,但不可仅局限于这一单一功能,当前高校学生公寓在很大程度上未与学生学习、娱乐、教育等多方面有效结合,公寓所具备的功能未能完全发挥。公寓的管理服务人员多为年龄较大、知识水平较低的员工,他们对学生在公寓内进行的学习、娱乐活动把握不准,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诸多问题。

(二)学生公寓管理体制不健全,对学生行为管理监督缺位

学生公寓管理受学校后勤部门管辖,后勤部门规定下的学生公寓管理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住宿及宿舍财物安全的管理,为学生宿舍生活提供服务,并不涉及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无异于天方夜谭。学生在公寓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不受控的,这样的环境对塑造高校学生的良好品格和思想道德教育影响是极大的。

(三)学生公寓文化氛围淡薄,负文化现象频现

良好浓厚的公寓文化氛围是陶冶学生情操、改善学校学风校风的重要支撑,也是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然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氛围淡薄不仅无助于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还平添了不少负文化现象,侵蚀污染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

二、高校学生公寓德育管理的作用

首先高校学生公寓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具有非常鲜明的指导作用。德育管理与学生公寓管理相结合,更能跟上学生思想观念时代化、多元化的脚步,有针对性的引导其提高明辨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将德育渗透进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可以纠正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诸多不良习惯,帮助其改掉坏毛病,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能力,缓和与人交往间的矛盾摩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最后,德育工作在高校公寓管理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锻炼自立自强的生活技能,养成自尊自爱的生活信仰,便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高校学生公寓德育管理工作的途径

(一)健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机制,施行制度化管理办法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要建立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的管理权限有明确说明,合理制约控制学生的行为,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完善的管理机制监督下,学生的行为谈吐都会向着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二)招聘任用文化知识水平高、年轻化人才参与公寓管理

高校学生总是走在时展的前沿,信息获取快、掌握多,知识储备较为丰富,这使得公寓的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也必须有相应的提高,管理人员年龄也必须尽量年轻化。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各方面才能被管理人员深入了解,有的放矢的管理措施才可以有效实施,一旦学生遭遇到心理、感情等方面问题时,管理人员可以进行积极有效的帮助,使得其正确认识问题,直面生活中的挫折,鼓励其调整心态,积极乐观的迎接挫折和挑战,明确奋斗目标,合理规划人生。

(三)重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建设优质的学生文化是帮助学生简单学习、愉快生活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复杂多样的课程学习中得心应手。浓郁的文化氛围还可以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追求,可以努力克服生活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友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同时公寓文化建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优秀的公寓文化在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谐健康的公寓文化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四)注重德育,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在学生公寓内开展形式多样、意义丰富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学校和管理人员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合理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公寓管理中来,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服务管理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公寓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其自身的意志作用于公寓管理的实践。强化学生自我提高、乐于助人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积极主动地承担辅助学生公寓管理的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高校公寓管理在学生德育工作上的重要性,因而必须要急切改变当前高校公寓管理的现状,充分认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改正,以适应高校德育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学生公寓德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多因素相关联的工作,也是高校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建设和谐文明的公寓及校园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在学生公寓的开展,将学生公寓管理与学生德育工作相结合,促进双方共同向更深入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德林,陈鹏.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和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1(8).

[2]赵志坚.德育考核在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