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第1篇: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责任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十分微妙也是十分脆弱的,一旦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其进行了错误的改造,打破了正常的平衡,那么就会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不断有环境危机发生,环境问题已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应该受到全人类的关注。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理念环境与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从而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例如,1943年9 月美国洛杉矶发生了“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12 月5日至9日,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4000 多人死亡;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垦而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因为人们乱砍滥伐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等。

这些悲剧都是人类自身造成的,它们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它们也让人们深切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生物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认真研究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生物教材中从多方面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生物教师,更应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中与环保相关的内容,充分结合教材,在课堂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在讲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教师尽可能结合教材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保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保教育的主阵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中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栋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或当地的具体事例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确环保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措施。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内容,抓住点滴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也能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有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讲《物种的起源》这章时,教师可以讲讲不适当引入物种的危害。我国从外国引入的水葫芦在大江南北的江河湖泊疯长,造成河道堵塞、大量水生生物死亡;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南方引入的福寿螺大量繁衍生长,在稻田中泛滥成灾,残食庄稼,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把这些有关环保的事例告诉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展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除了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场所。教师在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的同时,也应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在我们学校,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清洁卫生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把教室、宿舍、校园清扫一遍;每周一对整个校园进行彻底大扫除;每年植树节。

第2篇: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公众环保;意识;环保工作;影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着,科技在提高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带来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资源长期、大量的开采,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压力和破坏。所以,为了保护、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使公众树立和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并自觉保护环境,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

一、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生存环境的恶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目前造成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压力的主要人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增长数量过快,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其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紧密相关,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讲,人口问题是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源。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资源总量在世界上都位于靠前位置,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过多,所以人均资源占有量就非常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这就迫使人们运用更多的手段去开采资源和能源,从而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和损害。同时,人口剧增还会导致教育的相对落后,人口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差,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加剧了对资源环境的损害。

(二)法制不够健全,人治代替法治的现象时有发生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毋庸置疑,从整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而且缺少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所以很难成为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一些地方的资源开发、经济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等决策,依然会由少数的领导作出,因而缺乏科学性与民主性,一旦这些官员的环保意识不够,那么更会加剧对环境资源的破坏。

(三)生产技术不够先进,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问题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虽然如此,但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目前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设和生产效率都不够高,工业化水平较低,又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差,管理方式方法混乱,这就必然导致了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废物的排放量过大,从而造成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二、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和影响

(一)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提高保护环境工作的基础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人类又能够通过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进行改造。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局部气候的改变等,而这些严重的后果最终的承受者还是人类。当然,人类对自然做出的各种伤害行为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人们缺乏对于环境的正确的认识。因此,要想提高环境保护力度,就必须从公众的意识出发,只有公众在意识上充分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进行环保,如回收利用一定的物质资源,节约对非可再生资源的运用。

(二)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 我国的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不妨这样定义: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根据我国科学发展观及道路方针的指导,我们可以看出,从实现文明发展道路,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到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都要高度依赖贯彻和开展环境教育。

(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助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增强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民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严峻现实还缺乏清楚地了解认识,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变化趋势盲目的持有乐观态度,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理想,而且缺乏基本的环保知识,环境道德意识十分淡薄,并且公众参与环保的比例也相对较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改善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更是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一)应积极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管理机构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英国和美国设立了专门的环保教育机构。长期以来,我国的的环保教育工作的设计和开展一般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环境保护部门来进行管理。由于受到教育机构和环保主管部门工作目标的一定限制,由它们负责环保工作教育的开展,可以说会明显地降低环境保护在公众心理的地位和重视度,从而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英国的做法,设立一个专门的环保教育机构,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达到环保教育的效果。

(二)从上到下大力开展环保教育工作,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1、在相关的领导决策层加大环保教育力度

(1)在政府部门加大环保教育力度。资源开发、经济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都必须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统筹决策才能实施进行,因而必须要加大对领导决策层的环保知识教育力度,让环保意识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中,这样他们的所想和所做才能真正从环境出发,从而制定出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环境的发展政策。

(2)加大对环保部门的教育力度。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职责,所以必须加大对环保部门执法力度的教育,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从而树立环保部门在环保工作中的权威。另外,还要加强对环保工作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及教育,增强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及重要性。

2、在基层加大环保教育力度

(1)建设、完善公众参与环保的机制。成功地完成环保工作,公众的参与是一项重要支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行使和履行这些权利和义务。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设立并完善一定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公众能够轻易的获取到清晰的环保知识,让环保宣传社区化、使环保意识全民化,以便于形成公众积极参与环保事业的良好局面。

(2)增强在学校的环保教育力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的各项事业在未来都会落到他们的肩上,所以,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学习能力强,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抓好对他们的环保知识教育,必将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小学的教育中设立一定的环保教育课程,不仅能够使他们树立起环保意识,更能够以他们为中心,带动公众树立环保意识。

结论

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更能促进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好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

[2]陈双基.环境教育发展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0)

[3]陈志军,俞喧一.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体育师友,1999(3)

第3篇: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环保教育;行规;情境;任务

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逐渐被人类所破坏,目前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世界人们的共同行动,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更是责无旁贷、至关重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改造和优化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环保教育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谈谈环保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一、结合行规,自然渗透

环保是一种自然的回归,更是一种生活的时尚。我们要把绿色环保教育渗透在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中,不仅能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能把环保意识化作学生的实际行动,变成学生的日常行为,让环保行动进行到底。

环保应从整洁干净做起,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参与中,我要求学生人人备好一双鞋套,进入机房穿好鞋套,以保持机房的洁净;提倡学生不使用一次性鞋套,尽可能利用家中的旧衣旧裤的布料,与家长一起制作鞋套,因为布鞋套方便清洗,可长期使用,非常环保。让环保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学生积极极地参与绿色环保行动。

又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时,我要求学生明确:正确使用计算机,能延长计算机的寿命,减少能源的浪费;设置计算机自动转入休眠状态或关闭显示器的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用电,减少能源的浪费;正确使用并保存好外存储器,可以减少光盘、U盘的浪费;不随意打印,养成文稿经修改认真检查后再打印的习惯,尽量减少打印,减少纸张和打印耗材的浪费。让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不断增强生态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二、创设情境,巧妙渗透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创造性,也具有明显时代特点。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绿色环保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应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同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挖掘教材中原有的绿色环保因素,寻找绿色环保的“相似点”“渗透点”“融合点”,将环保教育深入浅出地孕育、渗透、副合于知识载体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潜移默化地进行环保教育,熏陶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

如,在学习《制作电子贺卡》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贺卡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也肯定收到过贺卡或送出过贺卡,是吗?每逢佳节,同学们是不是都会互送贺卡呢?每当老师看到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贺卡时,不免有些担忧,担忧什么呢?接着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你们看,贺卡都是用最好的纸来做的,而且用量越来越大,砍伐的大树也越来越多。据统计,每10万张贺卡需要消耗近1吨优质纸张,相当于砍掉30棵生长了10年的树。树木被砍伐的直接后果是降雨量减少,的土地形成土丘……此时,学生的表情变得非常严肃,有的学生还补充到:还会引起沙尘暴,草原也可能变成沙漠呢。在我精心策划和安排的形象化、具体化的情境中,使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内心深处充分体会到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了他们参与绿色环保行动的强烈愿望,从而自觉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又如,在学习《初识画图》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几幅精美的电脑绘画作品:展示了美丽的大自然,有色彩缤纷的花儿、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自由自在的小鱼儿……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欣赏到优美的景色,使他们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既感受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又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产生了保护好大自然的欲望。这样的情境虽然没有直接讲授环保知识,但已把环保意识渗透进教学中。

三、设计任务,有机渗透

环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浅表的认识宣传层面上,而应该落实

到实际生活之中,要将环保教育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可以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深化学生环保意识。而巩固练习是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任务,既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又能变原来传统的、单一的常规练习任务为形式多样的以环保为主题的练习任务,我相信环保意识定会更深入学生的内心,环保教育也定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经常设计一些渗透环保知识

的任务。例如,在学习《复制与粘贴》时,我安排了“争做护绿小标兵——看谁植树多”的实践任务,因为学生对创绿、护绿活动比较熟悉,学生感到特别亲切,从而使他们完成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在争做护绿小标兵的过程中,当学生亲手在荒漠上栽满了绿色的树木,让荒漠披上了绿装,他们个个脸上流露出了自豪与满足。通过这样的任务,不仅强化了学生“复制与粘贴”技能的运用与提高,同时在悄然无声中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了环保教育,实践了环保。

又如,在学习《保护珍稀动物》时,学生在大熊猫信息资料的收集、识别、汇总、存储、管理、加工、表达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他们的主动参与,这些愉快的任务给他们增添了许多在平时课上所无法享受到的乐趣,同时这些点点滴滴的工作又在帮助他们培养环保情感,形成自觉参与环保的行为。各小组制作出的多媒体作品主题突出、布局合理、风格独特,传达了环保信息,加深了环保认识。

第4篇: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环保意识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雾霾、pm2.5、带血的GDP等词汇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大气污染、沙尘暴、水污染等生态问题成为制约人生发展的瓶颈,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考的问题。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国民环保意识,提高全民环保素养,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生物学科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新的生物教学大纲更是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自然环境保护等基础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明确提出“具有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标”。作为生物学科教师,笔者充分意识到环保教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对新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学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作了一定的探索,并将环保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

1充分利用教材课程,渗透环保理念

初中生物教材有许多直接或间接与环保相关的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深挖教材、精析概念、总结评价、引导深思等多种方式,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将环保知识、环保理念深入到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起环保理念,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保护生态多样性等的重要性。如在讲授“生物和生物圈”这一章内容的时候,首先深入挖掘教材,梳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生物圈、食物链等概念的讲解,让学生深入思考生物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关系。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幻灯片、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知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表明生物圈是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在讲述完章节内容时,通过延伸阅读练习,如关于DDT对环境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II号的资料进一步教育告诉学生:地球上的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存空间,尤其应当有意识地保护这一相互依赖、同存共亡的生物圈。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的章节与环保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让其与环保知识联系起来。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的时候,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拓展延伸,跟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扩大绿化面积等环保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以上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将环保理念渗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强化环保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要借助课本知识,直接向学生讲述环保知识,也需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课外资源是学生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有效利用课外资源,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简单易于开始的课外活动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如通过举办环保专题讲座、环保知识义务活动、生活环境调研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1)通过开展环保义务活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义务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环保责任,并通过参与这些环保义务活动,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这些义务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如每年的“植树节”,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有关部门,组织学生到公园、植物园等地方去植树,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植树,明白植树造林的环保意义,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也培养他们爱护植物的情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环保意识。

(2)结合学校实际,举办系列环保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知识相结合,可以与一年一度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相结合。主题教育活动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新的认识。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游览附近的植物园、风景名胜区等,让他们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产生与自然的亲切感情,从而让他们产生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情况,以此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4)成立环保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成立环保兴趣小组,让小组成员参与当地植物园的建设,参观当地的饲养员,学习饲养小动物,结合生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小实验。如:废弃电池对水质的影响、洗洁精对小鱼生活的影响、青蛙捕食的观察等等。因为学生对这些活动都有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

3呼吁从我做起,实施环保行动

环保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就呼吁、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以实际行动实施环保行为。如:洗手时要节约用水,要顺手关水龙头,人走了要随手关灯;洗衣服的时候,要选用无磷洗衣粉;购物少用塑料袋,多用购物袋;吃饭的时候,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学会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资源。如废塑料瓶、废铝罐、含水银废电池、废纸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浪费用水,不浪费电,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等习惯。这样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日积月累,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4小结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环保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育,并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环保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让学生从小关爱社会、关心国事,强化环保意识,以环保为己任,从我做起、带动他人,为美化生存,环境竭尽力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云国,李小明.环境生态学导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秋才.中学生物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J].中学教学参考,2013(2).

第5篇: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保教育;价值;意义

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成为当代国际社会间谋求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我国雾霾天的持续进入大家的生活视野,环境保护已经持续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好的地理环境本身就是吸引人类居住的一个因素,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是实现环境保护,延续我们人类良好生存状态的重要一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一项内容。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在高中阶段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思维,能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实现学生自觉地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更好的珍惜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进行了探讨,从意义与价值,方法与对策方面进行了阐述。

1在高中地理课堂对高中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1.1有利于广大高中生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顺应时展需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需要的不仅是有文化、有知识、有技能型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提高人才整体的综合素质。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可塑性强,稍加引导就可以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而要担当起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提升道德修养,增加远见卓识,这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通过对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无疑可以提高他们对社会发展方向的认识,树立健康环保的思维意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为维护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做贡献。

1.2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精神: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适时适当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帮助培养他们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精神。我们人类的生活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怎样让它得到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个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话题,只有在心中牢固地树立了这个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科学对待身边的环境,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力和预知力。

2在高中地理课堂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2.1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施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本身就是开展环境教育课的最佳平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在各国国家地理、乡土地理、时事地理、全球环境地理等方面的介绍过程中,与教材相关联的涉及到环境教育的知识,教师可充分发挥这一课堂教学的契机,把地理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思维,树立环保意识。

2.2充分发掘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走进周边环境当中,在对乡土地理的学习中,增强对环境的亲切感、认知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下,这个环境有着自己的独特乡土地理特征。高中地理教师,就是要学会充分地发掘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带领学生在考察乡土地理的社会实践中,增强对环境的亲切感、认知度,熟悉我们生存的环境,研究这个环境存在着哪些问题,比如空气、水源地、植被覆盖率、野生动物数量、水土保持情况等等,在社会考察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学会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研究过程中,认识我们生存的环境,并为怎样去保护这个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家乡作出贡献。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2.3结合时事内容,提高环保意识:作为一名当代的高中生必须做到关心时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关注身边发生的许多事,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知识,才能最终做到学以致用。目前,就我国的时事来看,例如雾霾现象,就是全国人民关心的话题,甚至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那么在我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我们便可以作为一个探究性话题,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实地观察等方式来对这个话题进行研究。从而调动起学生对有关地理环境方面的学习与关注,意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高中地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正确人地关系思想,更好地学会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契机,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他们今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靖.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周美芝.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05)

[3]徐开刚.利用地理信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7(09)

[4]郝瑞宽.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12-13.

第6篇: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 环保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又由于我们的环保意识不强,致使工业污染、资源不合理利用日益严重,生态被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污染了我们的家园“地球村”,威胁着全社会全人类的生存。为提高小学生绿色环保意识,我校在班级管理中开设了环境保护教育。对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优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班级管理中开设专门的环保活动。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需要一种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支持他们的成长,因此,那些污染环境的现象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班主任老师设计了一些环保活动。如《灰姑娘的新房子》,它告诉了学生要保护树木、保护小鸟的道理;又如《宝石和泥巴》,它让学生认识到泥土的重要性,有再多的钱,如果没有粮食,人就无法生存。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获益匪浅,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环保教育。为了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光靠班会教学活动是不够的。因此,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适时地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一次,有两个小朋友不知为何而争得面红耳赤,我便走过去问道:“你们在讨论什么呀?”其中一个小同学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我说红烧的田鸡(青蛙)好吃,他说白烧的田鸡好吃。老师,你觉得呢?”我微笑着问他们:“你们知道田鸡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吗? 它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两人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师,我们不应该吃青蛙的,青蛙能够帮助农民伯伯捉害虫。”我满意地冲他们点了点头。

3.在环境保护中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班主任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课堂外也要注意用自身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课堂上,我时刻注意让自己保持衣着整洁,以此教育学生要讲究卫生;看见地上有垃圾自觉捡起来,感冒了也不随地吐痰,以此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使用教具后摆放整齐,把讲台桌椅收拾干净,以此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课后,我们教师都是保持整洁干净、有条不紊,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中不讲卫生的现象逐渐消灭了,并逐步形成了不乱丢纸屑、放学前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良好卫生习惯。课室桌椅摆放整齐,扫把等清洁工具按规定的地方放好,这样就使学生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4.学生的亲身体验。我们学校每周都会开展一次全面的大扫除工作,以班级为单位,各班打扫好自己教室的卫生,再分块进行校园卫生大扫除,对教室、清洁区、垃圾堆等场所全方位地清洁。课后我还经常带一到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到学校的空地上拔草,让他们参与其中。开始的时候,低年级的同学还不是很积极,但我亲自挽起袖子,忙碌地将杂草一棵一棵拔出,孩子们看到作为老师的我都那么积极努力,他们也蜂拥而至,一会儿功夫杂草地里就变得干干净净了。就这样,让孩子们在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抓住这一特点,在创建中,我校校园内设有专门的环保橱窗、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定期向学生们宣传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的环保教育工作;“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了“你我他地球村”专栏,每当有关环境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并号召各班针对节日主题认真撰写环保广播稿;并且,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立了有关环保标语牌,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购物、改善环境、拯救地球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把环境放在心上。再者,我们教室内创设了与环保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墙饰中留有环保教育的一个版面,每周更换内容,家长园地开辟了环保之窗栏目,向家长、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小学生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还要付诸行动――减少垃圾,我们特制作了“分类垃圾回收箱”,让学生把废旧物品带来,进行分类放置,并变废为宝,利用一些可改造垃圾让学生亲自制作玩具,提高了小学生游戏的积极性;在科技节主题活动“多彩的服装”中,我们班利用塑料袋、报纸、蛇皮袋、稻草等一些平时觉得没用的材料,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出了一件件漂亮的服装,并利用这些服装进行了时装表演。

第7篇: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垃圾、废品已成为困搅世界性环境的一大难题,合理的废品利用和回收是全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地球只有一个”,要保护地球的环境,需要各国政府和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义务让学生了解我们地球的现状,有义务让未来世界的主宰者――孩子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能“从我做起”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物品使其变废为宝、变废为美。一、树立环保意识,贯穿美术课内外;二、“变废为宝”美化身边环境;三、以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0

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着。据统计:波罗的海每天有40万平方公里被生活垃圾污染,全世界每年向海洋倾倒的垃圾多达200亿吨,致使海洋污染严重。[1]垃圾、废品已成为困搅世界性环境的一大难题,合理的废品利用和回收是全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地球只有一个”,要保护地球的环境,需要各国政府和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义务让学生了解我们地球的现状,有义务让未来世界的主宰者――孩子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能“从我做起”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物品使其变废为宝、变废为美。

一、树立环保意识,贯穿美术课内外。

美术学科不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门学科!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2]“环保”作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美术教师有必要将其贯穿美术课内外。让学生在美术课内外树立起环保意识,真正的行动起来,身体力行的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为了让学生无论在美术课上还是生活中都能树立持久的环保意识,我坚持让学生完成环保美术日记。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和看到的一些环保举动以及自己的环保想法用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环保美术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评选出优秀的环保美术日记给予奖励并让大家欣赏,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每年的寒暑假我还开展了“爱护环境,做环保少年”环保先锋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同时逐步树立起孩子的环保意识。

二、“变废为宝”美化身边环境

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那些生活中熟视无睹的“无用的材料”,用创新的思想去想象,创造独具特色的美术作品,并用来美化身边的生活。

在美术课外我让孩子搜集自己认为可以用来再创作的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然后以展览为动力让孩子进行创作,并把优秀的作品放到学校展柜中,共全校学生欣赏。还在学生中开展“变废为宝,做环保小艺术家”社会实践活动,并大力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环保作品用来装饰家庭和班级、走廊文化等。

三、以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素材,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线战士”要搞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从深化教育改革入手,努力在教育创新上下功夫。

为了更好的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美术创作,开发学生想象思维,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我们在学校第二课堂美术活动中开设了“废旧物品制作青铜器”、“废旧物品制作浮雕和茶具”,把废旧物品与传统的青铜艺术、浮雕艺术等相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美术作品,为孩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创作的平台。通过制作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我们还利用小学美术教材的现有课程与生活中废旧物品相结合,不但拓展了学习内容还在教学中渗透了环保理念。除此之外,我们还专门通过收集、整理教师和学生可接触到的废旧物品为美术资源,不断探索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与美术课内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课例设计、教学实践、展示等理论与实践研究,最终设计和编排了环保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在小学美术课内外的变废为宝》,形成了一套较具地方特色、较为完整的地方环保美术教学教材。通过研究有效而多样的美术教育方式,传播、弘扬和传承环保美术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其文化内化感悟心灵,使环保美术文化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爱护环境必须把节约和利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美术课内外充分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把它们变为为宝、变废为美!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要开动脑筋,开展小发明和创造活动,千方百计为节约资源作出贡献。

未来,就在我们的爱心上,就在我们的双手中。让我们人人献上一片爱心。以我做起――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献上一份微薄之力。

第8篇: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中学生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沙尘暴、海啸、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学生对社会了解得少,缺乏环保意识,喝过的饮料瓶乱扔,塑料袋随手丢弃,用过的电池随手乱扔等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比比皆是,反映了当代学生较差的环保意识。因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环保是化学教学面临的时代任务,是社会赋予我们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主动参与环保

俗话说“言传莫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践在行中。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和环保意识将决定和制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多读书、多看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应身体力行,从身边的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不用一次性方便饭盒、筷子,少用塑料袋,实验时节约药品,废液废物不随意丢弃,等等。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加速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二、依托教材,利用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在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教师要研究教材,将环保教育巧妙地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如在讲解CO的性质和用途时,让学生掌握有关CO的知识,同时CO又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会使全球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扩大。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如在讲解《自然界的水》这一节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爱护水资源。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是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时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的真实写照,使学生通过课本了解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治理水体污染应从哪些方面下手,把教材内容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主动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三、依托实验,形成意识,培养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又是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养成节约意识,实验过程中节约水电药品,不浪费,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保护环境。其次在做每一个实验前要学生认真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哪些环境污染,帮助学生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最佳实验方案,既能达到实验目的,又尽可能减少污染环境。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进行实验。如在做实验室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时,选择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既节约药品,二氧化锰可重复利用,生成物是水,又减少环境污染。要教育学生对使用后的药品、反应后的废液不随意倒入水池,分类回收集中处理再排放。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有毒尾气要进行处理,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用水吸收SO,CO还原FeO尾气要处理,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中学生正是形成意识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一旦这种意识和行为在他们心中形成习惯,将对他们走向社会后在工作和生活重视环保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化学实验是加强学生养成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环保习惯的基础。

四、加强活动,走进社会,提高环保意识

开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开展班级主题活动,能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我组织学生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如确立化纤厂“三废”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影响等课题,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生产情况,了解污染产生的根源,对周围的土地、空气、农作物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周边的环境现状,写出调查报告。并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记住环保使命,付诸实际行动,生活中多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乱倒污水,回收利用金属,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少用塑料袋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而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周生贤.环境保护知识读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9.

[2]张爱玲.化学与生活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02,(11).

[3]寇勇.中学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

第9篇: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环境教育

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但是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今天,环境问题的突显使得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更尖锐,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着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全面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将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主渠道。

一、地理教学在环境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1.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在中学各科中,环境教育贯穿于各个不同的学科教育之中。其中地理学科中蕴涵的人一地关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等丰富的环保教育素材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通过对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明确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发展观,增强环境道德观和环境责任感,从而有效调节、引导、规范甚至约束其行为,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的。

2.“新课标”赋予地理教育重大使命

2003年4月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开篇讲到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在课程理念别强调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可见《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新时期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赋予地理学科的重要使命。

二、地理教学中多渠道进行环保教育

1.明确培养环保意识的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良好的环境教育理念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力保障

因此,环境教育应体现在地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中。在2003年4月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部分中提到:“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这一要求,地理教学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环境教育理念。必须要明确人是自然的产物,而非自然的主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作用于其所处的环境,反过来,环境的任何变化都将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人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立足课堂,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环保内容

课堂教学是学校环境教育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拓展地理学科的学科优势、深挖地理教材,使环境教育与地理知识的传授达到有机的统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利于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丰富地理课堂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更要在此基础上拓展环保教育素材的来源渠道,及时补充环保教育的新理念新动态。时下在舆论宣传领域环保新闻备受重视,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地理的特殊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国际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充分发挥环境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敏感性等特点进行环境教育,及时更新环保教育的最新动态,活跃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环保的积极性。

3.结合乡土地理让学生切身关注环保

自己家乡的环境及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看得见,体会得深,结合乡情进行环境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或组织学生调研家乡区域内的工业污染现象,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将环境知识升华为环境意识,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

4.地理教师紧跟课改步伐,不断“充电”

地理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加强环保知识的内功修炼。《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从事现代地理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及时掌握地理学科的新发展和新成就,从而能够把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讲得更生动、更感性。因此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只有这样,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需要,将环境教育更好地融人到地理教学之中,在地理教学中努力实现环保意识培养这一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