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小学教育家校合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家校合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家校合作

第1篇:小学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关键词:小学 英语教学 小组合作 学习评价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因为合作是人的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培养团体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相互表达自己的见解,能锻炼每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个不会合作的人,必将被社会淘汰。因此,每一位老师都竭力注意了在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认为倡导合作很有必要。我校小学英语教师在区教研员的领导下,参加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应体现有趣,有用,有效。有趣、有用、有效,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使得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能更有意义。

1.“有效”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较好地达到了三维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是事半功倍。

2.“有趣”是指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有用”是指学习的材料使学生感到有价值。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够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组和小组成员的合理划分及学会合作时的合理分工

(1)小组和小组成员的合理划分

以“互补”为原则分组,四人一组或者是六人一组,每组中安排优等生、后进生。

(2)学会合作时的合理分工

在课题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们着重探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如何通过适当的排列组合,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品尝成功的香甜的同时,自发地吸取语言素材,提高外语运用能力。

2.教师如何围绕小组合作进行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充分挖掘课内外资源分层进行整合教学,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小组协作,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资源情境、案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具体操作

我们在各自带的班上选择了32名学生,作为实验班。在这些学生中,英语学习水平各个层次的都有。

1、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调整,这样使全班同学都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的安排形式多样:2人小组(包括前后2人和同桌2人);4人小组(前后两排共4人);一排;一行;男女分组及自由分组等等。我采用的是四人小组,依据的是一种叫做均衡型的方法:即将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能调动每个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发挥了小组内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困难生一起前进。

而且在每一小组选好了小组长。然后在小组长的主持下,为自己的组取了组名;呼小组的激励性语言。这样做目的是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

2、有效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英语各阶段教学任务的不同,我开展了各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和策略。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对话表演法、小组记忆法、小组交错学习法。

3、构建了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机制

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参加小组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过程的行为表现,评价还可以使教师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对活动的组织以及对活动目标的设计,以便做出及时的调整,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1.即时评价:即时评价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当场进行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表扬、体态语言等方式进行即时鼓励评价。

2.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对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各项合作能力的评价。

3.结果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促使小组成员间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四、从中得到的体会

小组评价活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从中有了一些收获,我发现参加活动的学生上课非常积极,有些学生的胆子也比较大了,以前从不敢开口说英语的,现在敢举手回答问题了,这一我感受到很低欣慰。但是中实施中我发现了一些缺陷,课后我就和同事们提出来,然后找到好的方法来改进,以便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我从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几点体会:

1、优化小组组合,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因而合理配置人员,达到最优化是首要条件。刚开始,我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合作学习确实有效果,但是,小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这里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和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小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学习小组经合理地重新组合后,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2、体现主体意识,合作应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第2篇:小学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关键词:家委会学校教育合作效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总理在去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也强调,“中小学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由此可见,家委会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实践表明,教育是一项合作的事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里,只有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要素,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家校合作模式,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设立家长委员会就是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家长通过家委会关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监督学校教育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一、定义及功能

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作为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关注学生的教育。百度词条中为其定义:家长委员会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

《象山县石浦镇家长委员会章程》中明确指出,学生家长委员会是学校的参谋和指导家长工作的咨询机构,又是校、班家长会议的常设机构,也是学校民主办学的重要组织之一。

建设家长委员会,对于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协同机制,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与学校教育机构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机构,有利于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链接:国外“家长委员会”

美国的“全国家长教师协会”.会员总数超过500万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全面维护学生利益的全国性志愿者团体。它的使命。除了代表父母行使教育参与权,参与学校管理外,还在家教斡旋、家长教育、健康指导、学校安全、教育资助等方面发挥作用。

日本的家委会会员超过1000万人.推动了义务教育及教科书的无偿化、学校保健安全法、学校午餐法等教育立法的制定,在日本战后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家委会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误区与问题

目前,几乎所有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然而,多数家委会工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桥梁”和“监督”作用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对学校日常管理、民主决策、教学行为等的主动参与意识也亟待提高,实效却不尽如人意。总之,家委会在制度建设、权利行使、管理运作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误区与问题。

问题一:家委会产生的过程不够规范。家长之间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松散的且无组织建构的群体,从理论上讲,家委会应该由家长民主选举产生,才能代表多数家长利益,行使相关权利。但现实中,家委会往往是教师指派,以小学低年级为例,家长间往往不认识、不熟悉,无从选起。然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家委会依然不变,因此,家委会能否代表多数家长的意愿值得商榷。所以说,可以最初由老师指派,以后根据情况每年改选。这样,相对比较合理,所产生的家委会成员会符合家长的意愿,代表家长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问题二:家委会任务的认识不够明确。家委会究竟要做什么,从现实来看,多数家委会有沦为“摆设”的嫌疑,“监督权”难以施展。委员们缺乏真正的“话语权”,学校只是在开学或学期结束的时候,把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们请到学校,简单开个座谈会,校长也简单汇报一下学校的工作,然后聚在一起吃个饭,仅此而已。更有甚者,有些学校无法开展的工作,譬如收费、办班之类的事情,想方设法以家委会名义出面,纵然使家委会成了“替罪羊”。

问题三:家委会成员的全局意识不强。家委会与普通家长联系少,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沟通层次也浅。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多不愿为“其他方面”“得罪”老师、学校。因此,家委会成员聚在一起谈的较多的是孩子的学习,盯着的是分数,关心的也多是自己孩子的事。至于对学校管理、民主决策的参与与监督,家长代表们的意识还跟不上,显得家委会的监督作用就难免有点“虚”。

三、实践与探索

1981年5月,由石浦小学倡导,在全镇开展了评选表彰好家长活动,并举行了隆重的表彰大会,至今已有20届。1982年9月,石浦镇中心小学率先成立了校班家长委员会。1983年2月,石浦镇中心小学正式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完整的(有计划、有场地、有教材、有培训、有教师、有考核、有表彰、有总结)业余家长学校,开创了全国之先河。

近三十年的实践表明,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管理和学校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了学校办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学校、家庭、社会协作的关系,增强了合力。同时,借助家委会充分挖掘家长中所拥有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支撑与服务,从而使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推动学校整体工作更上一层。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以及历届校家委会主任的领导与支持下,不断深化学校家委会工作,在建立和完善家委会组织网络、开展双评议活动、家长议事会、家长参与学校网上学习平台、交流互访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3篇:小学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校企合作是建立职业教育创新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创新、产品质量和市场开拓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和就业导向需要企业为其提供宽广的实践场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具有北仑特色的职业教育,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促进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现就“十一五”期间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

(一)在职业学校、企业内重点建设区级职教专业实习基地各10个和市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各1个,创建市级职教现代化专业5个、省级职教示范专业3个,各街道、乡镇的农村成人学校都达到省级以上的办学水平。

(二)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或从业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都应当承担与职业学校的合作办学任务。提倡“职教专业与企业产业沟通,职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职业学校所设专业都必须与相应的企业建立契约式合作,以后新设置专业都必须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

(三)规模以上企业主动引进职教资源培训企业员工,对员工的学历进修、技术合作、产学协作和科技进步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与实践,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每年培训职工比例不少于总职工人数的40%。

(四)在校内培养200名左右“双师型”专业教师,在企业聘请100名左右的“技师型”兼职教师。职校毕业生“双证书”率在95%以上,中级工在65%以上,就业率在98%以上,为北仑区域各企业培养10000名左右的产业工人。

(五)沟通职业学校、社区(村)和企业的多方合作渠道,全区8所农村成校都能与企业、社区(村)建立合作,按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全面普及农村职业教育,全区年培训人数在6000人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3年以上。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1、组建校企合作型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均可成为集团的理事单位。理事单位在集团章程的指导下,通过协作、参股、转让、托管、租赁、捐赠等多种方式,发挥理事单位各自优势,走出一条多方参与、专业引领、资源共享和低投入高产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

2、校企联合共建专业实习基地。一是企业给职业学校以仪器、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建立“教学型”校内操作基地。二是根据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的实际,在企业车间设立“产教型”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操作基地以职教教学大纲为主体,注重学以致用,专业技能操作课占总课时的45%以上;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接纳职校学生的实习,也可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集教学、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职教资源于一体。

3、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和“技师型”兼职教师。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有1个月时间到企业实践,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要尽力为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学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也可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校企联合培训企业员工。职业学校要努力帮助合作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派遣教师授课,并提供教学场所。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晋级,加快培养高级技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

5、促进校企多元合作。不断推进办学机制创新,积极吸纳境内外企业资本、资金和设备,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以行业协会为依托、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的校企办学机制。支持企业在整合企业资源或盘活职教资源的基础上,兴办或合办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机构。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

6、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整合企业和农林、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力量,对农民普遍开展适合当地生产需要的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技能的提高。利用各成校和农村中小学资源,结合课堂教学、企业参与、远程教学等形式,扩大培训规模,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培训一批农村干部、树立一批农民致富典型。

7、建立“契约式”合作关系。职业学校(成校)与企业、企业与社区(村)、社区(村)与职业学校(成校)相互之间通过签订契约,以确保各方合作目标稳定、内容确定、权益共享、成效显著。有关部门要通过成立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联席会议等办法,督查学校、企业、社区(村)按契约规定进行合作。

三、积极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措施

8、成立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区委、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的统一安排下,召集区有关职能部门,健全落实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做好对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的规划、协调、指导和服务,根据职能分工,共同解决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使我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作不断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9、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逐年提高职教经费在教育投入中的比例,20*年起区财政安排200万元的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以后每年增加100万元,主要用于校内操作场地、市级示范基地等建设,城市教育费附加中的30%作为职教经费,主要用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捐设备,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10、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指导企业认真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晋级”的规定,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用人单位不得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的人员。

11、依据“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国发〔20*〕35号)的规定,足额提取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企业新上项目都要安排员工技术培训经费。企业也可委托职业学校,将提留的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实习基地建设。对未完成教育培训任务的企业,将在区政府的政策扶持经费中扣除相应的职工教育经费,专门用于职业教育。

12、与职业学校合作的企业要接受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职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并安排高水平的技师和工程师进行“传、帮、带”,由此造成的消耗性支出从本企业所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经认真核算,税务部门应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为支持合作企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展,开展区级基地评比,并实施动态管理考核,对培训实绩突出的基地,区财政给予每家企业50万元左右的奖励,其中10%奖励给企业经营者。

13、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企业员工和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要组织实施职业分类,研究职业技能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动职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颁发工作。

第4篇:小学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家长 家校合作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拥有专门的教师以及齐全的教学物资。同时,教育的过程具有计划性与系统性。家庭同样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小学生的教育与影响作用不可小觑。

一、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现状

1、班主任及家长对合作教育重视不够

一方面,复杂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安排挤占了与家长交流的时间,一方面,也有少数班主任认为自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指导者身份与家长进行沟通,影响家校合作的效率。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严格的关于家校合作方面的管理规范,也没有关注到班主任投身家校合作积极性的调动。因此,难以保证时间上与效果上的强化。学生家长方面,少数家长认识狭隘,片面关注学生成绩,而不愿意将家庭的特殊性告知班主任,错失一些良好教育机会。此外,许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学校就负有指导与教学的义务,在家校合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绝大多数小学家长因其年龄正处于家庭事业双重负担时期,受工作压力,社会环境影响,与班主任合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2、地位不平等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因为小学生教育问题而相识,产生合作关系,在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应站在平等合作教育位置上。但在实际教育合作过程中,班主任往往更加主动,家长则更多的处于被动地位,既不知道什么时候参与到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也不知道如何参与配合教育。长此以往,家长与班主任在沟通中缺乏有效性,甚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出现。

3.沟通方法缺乏科学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益进步,从家访形式到现在的电话或手机短信形式、微信群形式,都可以看出家长与班主任沟通方法逐渐多样化与便捷化。但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班主任片面倚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即短信、微信等聊天沟通工具应用,而忽略了传统家校合作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传统的家访或者电话沟通方式下,家长与班主任在教育思想、情感表达上更生动直接,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独特优势是现代信息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二、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改善对策

1、大力宣传家校合作教育,强化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对合作教育的认识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方面要向小学班主任以及家长大力宣传家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现状总结,在实践中探讨出适合地区与学校特色的家校合作模式,增强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对合作教学的认识程度。如通过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邀请校外教育专家开展教育讲座等,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实际现状与需求,鼓励家长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教师及家长对合作教育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关注家校合作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积极作用,对合作教育工作开展与落实成效显著的学校与个人进行表彰与宣传,提升区域群众对家校合作教育的认识度。

2、建立各级家校合作机构

家庭与学校是教育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因为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而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具体实践中,仅仅依靠学校与家庭自发的进行合作,很难保证合作的协调、监督、指导得到落实。这就需要建立各级家校合作的组织,自上而下的推动家校合作组织建立,提高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具体来说,可以成立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带动家长与班主任共同参与到小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在各区域内进行推广,层层递进,构建配套的家校合作组织体系,以促进各地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的开展。

3、不断创新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3.1 确立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

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增加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家长委员会成员可以与班主任共同参与决策班级事务。例如新学期一开始,计划班级内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学生的午餐管理、对学校的管理建议等等。此外,家长委员会可以较好的发挥优势资源,协调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矛盾,搭建沟通平台,而学校对于家长的认可与尊重,也使家长对合作更为重视,合作教育效果更显著。

3.2 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会

如培训型家长会,邀请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请某位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教育心得等。展示型家长会。帮助小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也使家长看到自己子女的进步,并对班级整体情况,自己子女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3 举行开放课活动

即在特定的时间里,邀请家长到学样听教师上课,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班主任可以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开放日活动安排,了解家长的意愿,并确定时间与地点,编制家长问卷,通过对小学生听课、就餐、休息各方面的综合了解,总结反馈意见,了解家长的想法,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3.4 开展亲子活动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少先队入队仪式等,不仅提供班与任与家长及时沟通机会,也使家长参与学校教学过程,使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4、丰富沟通方式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家长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家校通、群联系。针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家访形式,电话形式进行及时解决。而对于一些常规性问题可以通过便条,家校联系手册联系家长教育孩子。沟通方式多种多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结语:

当前,我国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更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以合理的期望对孩子进行培养,却又缺乏科学的经验。而家校教育则较好的弥补了这些不足。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可以为我国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研究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中凯.章亚希.“家校合作”中家长主体缺失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8)

第5篇:小学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学校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0—0029—01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家庭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

1.父母要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把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渠道,从启蒙教育开始,在育人的全过程中,始终关注其品德行为和认知、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小至吃饭、睡觉、起居、卫生、待人接物,大至前途理想、爱国奉献等,都需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感染、熏陶孩子,教育孩子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

2.重视家庭良好氛围的营造。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其血缘关系的特殊性、家长的权威性、个体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种教育优势对孩子的人格、习惯行为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直接影响子女的情绪、态度,甚至决定子女的行为。

3.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耳濡目染的优势,营造一个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培养孩子活泼、开朗、文明、勇敢、进取的性格和平等、宽容等意识。

4.家庭教育要走进青少年的心灵。当今的青少年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广泛,追求自我价值的取向日益明显,生活中时常发生父子、母子严重对立的情况。无法沟通交流,甚至矛盾激化,导致一系列不该发生的悲剧,其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每位家长面对、研究和解决。笔者认为当今青少年多处在独立子女家庭,与父辈儿时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不同,家庭内缺乏同龄人那种朋友式、平等式、民主式、讨论式的心与心的交流,对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难以自我解决,因而更需要家长与其进行心灵对话,以朋友式的姿态疏通引导,走向阳光。

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1.思想教育。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和“灵魂”,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此,学校应下大力气努力探索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运作机制,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加强德育在各学科教学环节的渗透,并融合于学校各项工作中;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带动和促进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2.氛围营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的全体员工要率先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要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以和谐的思想塑造学生的独立精神、健全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细化管理。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引导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开展文明竞赛等活动,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具体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之中,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休息、学会饮食、学会交往等,紧密结合所在班级管理条例的内容,做到节提醒、日小结、周通报、月总结,不断提升养成教育的实效;实行自主化管理下的学生自我调节机制,组建一支学生管理队伍,设立学生自主管理流动岗、文明哨等,做到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实行家校结合,学校要与家长及时沟通,通过月评卡、家长通知书、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情况,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6篇:小学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家校合作 家长 教学质量

在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看到了很多学生学业成功与失败的例子,也接触了很多家长,了解到各种不同的家庭背景与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造成的不同影响。从中我发现:父母的态度与孩子学业关系很大,家长明白事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为孩子做榜样的家庭,孩子也是文明上进的。相反,家长如果我行我素,动辄粗口恶行,其孩子往往也是班级当中学习、品行的“双差生”。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下面,我就开展家校合作,动员多种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家校合作是现代英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家庭与学校都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场所,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有特色的,只有家长和学校密切合作,才能充分掌握孩子的需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每个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未来寄予厚望。作为英语教师,我也非常希望学生能快乐地学英语,大胆地说英语,积极地用英语,成为学英语的“小博士”。而这些都需要家长与教师的配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开展“家校合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是时代与现实的呼唤,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的全新模式。

二、家校切实沟通,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听、说、读、写是学好每一种语言必须掌握的四项技能,也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英语也是一种有文字的语言,它不是我们的母语,在我们周围也相对缺少交流运用的具体语言环境,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当然,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全力配合,需要家长与教师经常交流、沟通,教师可以适时地对家长进行“培训”。下面,我就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家长的配合补充这两个角度来谈谈英语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问题。

(一)教师要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四个”注重。

1.注重课堂教学。现在的新课程英语教材编排非常人性化和社会化,编者充分考虑了小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其内容也非常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听、说、读、写、玩的内容安排体现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相关图片营造的英语氛围,能够自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进一步创设英语氛围,将教材语境和英语氛围搬到校园和课堂上来,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英语。如在校园或教室的板报上专门开辟出一块“英语之窗”,每周换上一些英语的日常对话用语,学习园地中张贴一些学生自制的英语卡片、英语警示语,在英语课教学中穿插一定的英语歌曲等等。凡此种种,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无形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希望得到大人和同伴的赏识。抓住并利用这种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形成相当活跃的竞争气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例如,每节课抽出五分钟创办英语角,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小组由一位学生发言或进行自由会话,慢慢地学生会消除胆怯心理,形成自觉、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习惯。

2.注重“培训”家长,开出家庭英语教育学生的处方。学生在学校学习英语的时间毕竟有限,小学英语课安排更是短促,这就客观上要求家长应该在孩子回家以后给孩子提供一个说的机会,让孩子把学校学习的英语运用、巩固。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参与者,也是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者。根据有些家长不懂英语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教育方法,有意识地让家长多读些诸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你可以这样辅导您的孩子》等书籍,增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意识。

3.把家长请进英语课堂。为了拉近家长和孩子的距离,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一部分家长进课堂,让学生们做情景对话等英语口语交流,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家长有紧迫感,切实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相互借鉴家庭教育的经验,进而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反过来形成强大的二线教育基地,从而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4.注重上门做家庭教育指导。过去我们和家长联系,一般都是学生在学校出了什么状况,需要立即沟通才和家长打电话。现在,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很有必要进行家访,看看家庭为孩子营造的学习环境如何,孩子在家里的学习自觉程度等等。

(二)家长要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学校课堂教学。英语学习习惯主要靠教师来培养,但教师能做的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如果教师能把课堂延伸到家庭,获得家长的有效支持和配合,那将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教师的英语教学及学生的英语成绩将会“双赢”。所以,家长要做好“两个”配合。

1.引导学生在家养成每天听、读、说、写英语的习惯。以便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心理学家们告诉我们,孩子可以同时接收二十种以上的信息,在家庭当中有意无意地放一些英语磁带和录音,也不一定非要孩子去听,但多遍播放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记忆。另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读英语书报,去观看英语节目,可以在家里随时设置英语情境进行英语会话,还可以在外出登山、散步中进行会话练习。总之,在生活中学英语,在快乐中学英语,更能养成孩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虚心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忠实观众,鼓励学生去“表演”,适当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对学生的读、说、听、写既要及时指出不足和问题,更要肯定优点和进步。家长不能一味地去挑“刺”,而是要充分认识并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多给孩子鼓励和掌声。表扬的效果远远大于批评,这已成了小学生教育中一个不争的法则,这个法则对于学校和家庭的英语教育都非常适用。

当然,家校合作的方式的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不妨去大胆尝试,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7篇:小学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研究

引言

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屡禁不止的校园暴力事件不仅给学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受害者带来了心理阴影。校园暴力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出现的原因往往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家长和教师的疏导。而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另外,我国的学生心理教育相对落后,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健全、完善的体系。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家校合作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第一,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第一位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形成健全的心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如果孩子能够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其心理状态自然而然也会获得良好发展。但是由于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甚至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或外出务工,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第二,孩子承受过高的学习压力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很多父母给予孩子很高的期望,并且给孩子安排了很多兴趣班、补课班。但是家长本身的能力有限,很难合理地协调孩子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态度恶劣,甚至恶语相向。有的家长则采取放养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不管不顾,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都会消失。这些不良的教育方法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引发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2]。反之,有些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父母全方位的照顾严重影响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形成。第三,很多教师在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很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防止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有些教师往往会忽视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会对学生做出不当的指责。这些不合理的教学行为都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另外,有些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难以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认知

家长的行为和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需要家长能够全面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平等的姿态,以朋友的身份来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并让孩子有表达自我的机会[3]。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心理或行为上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最不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打骂孩子。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伤害。家长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和教师一同解决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尊重孩子,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在呼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很多学校都采取提前放学、减少课后作业量的方式来减轻学生的负担[4]。但是,部分家长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很多家长都会不顾孩子的兴趣和感受,自行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课后班。这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孩子往往也会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所以,家长在给孩子安排课后班时,要根据其实际的学习能力和客观情况,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以达到培养孩子特长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尊重每位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于比较调皮的学生,教师要多多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维护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前提下,用爱影响学生。

(三)学校加大师资投入,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应加大师资投入并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建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条件较差的学校可以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心理教学工作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心理教育工作,从而达到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进步的效果。

(四)成立家长学校,营造良好环境

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来说,家庭教育起首要作用。但是很多家长由于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而采取了很多极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会疑惑,过去就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为什么现在就不可以了?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当下的情况了。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心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给家长介绍更为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从而保证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结语

第8篇:小学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1有利于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与不足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几乎没有机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学习,更没有机会和时间把自己的独特想法和疑问表达出来,课堂上学生更多时候在处于被动地位。而小组合作学习恰恰弥补了上述缺点和不足,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的思考、探究、合作与操作,汇报的时候可以充分地把学生的各种想法表达出来。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用

新、旧《数学课程标准》都在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小学数学课堂上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那么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很难发挥得充分。如果课堂上有了充分的、长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才可能发挥组织者作用,把全班每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得活而不乱,有条不紊;教师才能发挥引导者作用,教师深入到每一个学习小组,收集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启发、诱导,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都不会偏离方向;教师才能发挥合作者作用,教师以和蔼亲切的态度、以学生的身份深入到学习小组,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友好和亲切,感受到老师没有抱怨和责怪,老师就是自己的朋友和学习伙伴,教师自然就成了学生的合作者。

3有利于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始终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但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更多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是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并没有成为学习主体,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如果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就很难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小组学习中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在行为、思维和情感上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不难想出,小组学习中尽管有教师的引导与合作,但更多的是学生在活动,学生在思考、探究、合作、实践操作,学生在归纳、总结,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方式,自然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4有利于改善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小学生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从旧有的被动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建立起新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一直是我们改革追求的目标。目前看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善小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平台。试想,小学生要在小组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要积累完成各种数学任务的方法和经验,日积月累,新的学习方式自然会建立起来的。

5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力

多数班级中总有或多或少的学生谈数学生畏,谈数学生厌。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个体差异问题。有的学生先天左脑发育的好,抽象逻辑思维发达,学习数学占优势,反之就差些。其次是课堂上经常被忽视,不敢举手,不敢发言,没机会锻炼,越落越远,逐渐丧失信心。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师的引导下,组内同学互帮互学,没有拘束,没有压力,人人都有机会表现,逐渐增强了一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会得以落实。

6有利于小学生团队、竞争意识的形成

小学生争强好胜心强,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恰恰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小团队,教师有意识的将竞争意识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在教师小组学习评价机制的刺激下,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有比学赶帮超的意识,小组学习过程中人人都想为自己的团队添砖加瓦,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不断增强学习的内驱力,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第9篇:小学教育家校合作范文

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现状

1.扩大广度、挖掘深度,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双向拓展

近年来,学校以优质项目为牵引、以优势学科为平台,广泛建立国际间的合作关系,深入拓展合作与交流,主要呈现出“量”“质”齐升,广度与深度双向拓展的特点 :一是突破美国、加拿大地区合作瓶颈。近5年,新建校际合作伙伴43个,47%集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区。二是稳定欧洲合作重心。积极扩大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欧洲高校的合作层次及领域,从学生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转变,从工科领域向管理学科等领域拓展。三是深化亚洲地邻合作。集中强化与日本高水平大学的深度校际合作,包括举办双边学术研讨会,开展实习研究生项目合作、硕士双学位合作,拓展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领域等。

2.中西融合、多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升级

学校本着“双面推进、内外并举”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学生境外培养和境内培养的双重环节、多种模式。境外培养环节中,包括本科交换项目、联合培养项目、攻读硕士学位项目、短期学术交流项目等培养模式,2007年~2011年,学校成功派出1,200余名学生赴海外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和研修(见图1)。境内培养环节中,注重扩大国际理解课程的受众面,增强国外教授参与课程设置和讲解的实效性,提高引进国外高校的优质课程和师资的多样性,使学生成为双边和跨境教育的最大受益人。学校构建了应急救援国际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卓越应急救援人才为目标,通过引进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国际一流应急救援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打造了一支“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国际教学团队,完善安全学科人才培养国际化方案,逐渐建立起贯通“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图1:近年派出学生情况示意图

留学生培养以“规模适度发展、层次结构优化、培养体系完善”为目标,在大力推动留学生教学纳入学校整体教学体系的同时,重点强化研究生培养、英文授课、汉语生培养等方面的规范化、模式化、机制化建设,突破了理工科院校招生的制约因素,对留学生的吸引力逐年增长(见图2)。2012年,学校在校留学生人数长期生825人,其中学历生701人,学历生中本科生468人,硕士研究生174人,博士研究生59人。非学历生124人,在校留学生人数比2011年增加了60人。

图2:2006年~2012年外国留学生数示意图

3.拓宽渠道、着眼高端,引智工作数量和层次同步推进

近5年来,学校依托优质的科研项目,共执行教育部引智重点项目190余个,总计聘请专家1,750余人次; 两项“创新引智基地计划”以及一项“海外名师引进计划”被国家外专局批准;举办国际性大型双边会议21个,参会外国代表2,300余人次,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300余篇。至今,学校已聘请70余位名誉教授,其中诺贝尔奖获奖者2人,授予名誉博士学衔2人。聘请的专家在学校的学生培养、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4.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教学基本建设显著优化

随着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认知的逐步深入,学校不断加大对教育资源国际化的资金投入,加大图书、网络等资源的整合力度和使用率,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专业认证方面:2010年,学校开展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加入关于工程教育学历国际性协议中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华盛顿协议》。通过专业认证,有效促进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提升了学校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网络教学方面:学校通过世界最先进的互联网视频协作技术,开展了北科大高工——美国国际教育联盟的工程师卓越国际教育系列讲座,实现了学生和美国国际工程师的实时连线,共享了美国著名高校资源、K-12学校资源以及国际跨国公司工程资源。图书资源方面:3年来,学校累计投入2,400余万元的文献经费,新增国外数据库资源9种,外文图书6,389种、7,684册,外文原刊498种,购外文版权期刊111种,图书馆外文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和文摘数据库检索量逐年递增。

差距及问题分析

1.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尚未建立

大学的国际化,包括学生构成、师资、科研、国际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国际化,是一个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打造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目前,学生日益增长的国际化教育需求与全校教职员工对国际化的认识程度还存在一定差距,学校国际化机制,尤其是校院两级国际化建设机制尚不健全,完整的国际化政策及激励措施体系尚未形成。

2.留学生培养发展不均衡

在学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中,从数量看,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从留学层次看:学历生中修读本科学位的学生占66%,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较低,开展高层次科研工作的留学生较少(见图3);从生源地分布看:由于英语授课体系尚未建立等原因,学校留学生生源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对欧美等发达国家长短期交流学生和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形成较大障碍;从学科专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经济与管理类和信息工程类,材料、冶金、土木等优势学科的吸引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经费来源看:主要是自费生和中国政府资助,本国政府资助、校级交换经费非常少,国际组织资助为零,对高质量生源的吸引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3:2006年~2012年留学生层次分布图

3.国际人才智力流动尚属初级阶段

从目前学校师资队伍来看,尚无具有高级职称的全职外籍教师,聘请的专家学者主要由语言类教师、长期专家和短期来访专家组成,且以短期来访专家为主,长期从事教学、科研方面的教师存在较大缺口。学校目前有外籍教师19人,相对于教职工总数2,917人而言,比例较低。

关于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的思考

1.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扩大学校建设发展的开放性

审视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化进程,理念先行无一例外是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首要工作。学校要以建立健全机制体制为核心,以落实国际化项目为着眼点,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提高院系和师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分步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立体格局,使国际化办学逐步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2.培养体系与国际接轨,拓展教育教学体系的兼容性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高校要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拓展教育教学体系的兼容性,促进人才培养体系与国际的接轨。要积极构建国际化的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学分制度、学籍管理等,争取在学历、学位、学分的相互承认以及质量认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满足本国学生和留学生培养的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需求,这是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高校以及高层次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条件。

3.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增强优质师资队伍的流动性

学校人才发展要注重引进与培养并举,开展“海外高端引智战略”和“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引智工作充分利用海外名师项目、高层次文教专家引进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国家项目,聘请一批高层次专家来校合作研究、讲学。同时,结合国家公派、单位公派等多种形式,分学科、有计划地选派不同层次的教师赴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访学研究,增强优质师资的流动性和国际化水平。

4.搭建科研开放平台,提升优势学科的学术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