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患沟通的案例及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有效的护患沟通在促进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患者就护患沟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有效地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能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利用护患沟通技巧的正确方法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在优质护理服务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护患沟通优质护理
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 。据调查85.3%的护患冲突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2]。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护理工作就不仅仅是与人进行交往并为相关的人群提供健康服务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3]。
1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交流的内容主要是与患者的护理及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也有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及要求等方面的内容[4]。工作中护理人员与其服务对象的沟通(即护患沟通)是最主要的[5]。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是建立护理中良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关键,也是护理人员获得有效信息、进行护理活动的起点[6]。护患沟通包含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1.1语言沟通的技巧 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护患之间信息的反馈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促使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减轻病痛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解决其健康问题。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掌握提问的技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比如向患者询问病史时可用“您哪里不舒服?饮食情况怎样?睡眠好吗?”等等委婉的语句。这样不仅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让其感觉非常亲切,愿意主动回答问题,配合治疗。同时也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相反,如果护士态度生硬,语言表达能力低, 语言交流时表情呆板,操作解释用语不灵活[7],会让患者难以接受,而不愿主动回答,优质护理工作难以开展。
1.2 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 非语言性沟通是运用动作、表情、手势、仪表等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表达护患之间的感情、调节信息的传递、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非语言的暗示,如点头、皱眉、改变来传递信息,从而获得更多有关患者的健康问题资料,心理需求等信息,实现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在护理服务中,护士面带微笑,仪表整洁端庄,会让患者有亲切感和安全感。我们在床旁进行湿敷、半导体激光等治疗时,操作完毕后随手为患者盖好被子,既保护患者的隐私,又避免患者着凉,患者就会很感激也很配合我们。因此,在临床优质护理中以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便于治疗和护理。
2有效的沟通技巧
2.1有针对性的沟通针对文化层次高、接受能力好的患者,护士应当积极向他们介绍医院的工作时间、生活环境、各种管理制度,以及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安排,介绍病情及治疗效果,使他们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心中有数,积极配合;针对文化层次低、接受能力差的老人、小孩、农村患者等等,应多给予饮食及休息指导、病室卫生,床上用物、生活用品使用指导。在交流中应尽可能使用他们熟悉的日常用语,减少因医学术语带来的困扰,有利于疾病恢复。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健康教育,达到护士和家属之间的协调、督促患者完成每天的治疗项目。护士要多解释、多引导患者,注意说话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切不能让患者情绪激动;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如恢复期患者,护理内容则应侧重于预防和健康知识,形式多样化,如讲座、健康宣教以及出院健康指导。
2.2树立服务理念 医院的存在与发展是以患者的需求为前提,医护人员靠患者才得以生存,是患者给予我们工作的机会,我们应以“仁爱济民、勤慎服务、诚信尊重”为理念,真诚善待患者,微笑服务,以愉快乐观的气氛去调解患者。同情患者,安慰患者是护士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与患者交往中应想方设法为患者解除病痛和忧虑,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以求达到最佳的沟通目的。一次夜班,我遇到一位头部带状疱疹患者,剧烈神经痛让患者痛不欲生,她跟我说“妹妹,我不想活了,你给我打一针吧,我不要你负责……”,看到患者这样痛苦,我心里也很难受,但我能做的只有安慰患者,给她讲我们成功的案例,告诉她这个病我们这里很常见,我们这里的医生技术很好,鼓励她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战胜病魔的!几天后,再看到这位患者时,她一点都不痛了,她非常感激,我心里也很是安慰。
2.3提高护士自身素质良好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持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做一名合格的专业护士应注重自身的技术培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护理艺术,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3在临床实践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我们护士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我们科作为省重点专科,很多人慕名而来,我们收治的患者相对较多,日常护理工作繁忙,这就需要我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患者入院时,护士可对其进行入院介绍,讲解有关入院的注意事项、住院制度、管床医护人员等,并询问有关患者的健康资料,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基本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护理操作时,我们会介绍一整天的治疗和护理内容;上午10:00-10:30和下午16:00-16:30我们帮自己擦药有困难的患者进行擦药,晚上给患者换药;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我们有专门排的同志负责提醒患者吃药、为患者打开水、微波炉热饭菜、为患者订餐等;下午相对治疗少些,我们走进病房向患者询问有关病史,讲解患者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同时我们也要听取患者对我们提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不断地改进工作方式。
总之,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有效的护患沟通非常重要,它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前提。它有助于我们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是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需要;有效护患沟通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实施优质护理计划,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护士应当努力探索护患沟通的技巧,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改进工作方式,学会换位思考,促进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三好一满意”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萍. 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 护理研究,2004 ,18 (5) :932-933.
[2] 欣翠玲,王红.人性至上护患沟通教学模式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8):27-29.
[3] 冷晓红主编. 人际沟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前言.
[4] 李小寒.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目的探索护患沟通技巧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治的120例骨科患者,将其按统计学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和骨科治疗,在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护患沟通技巧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对入院宣教、住院期间以及出院指导三个指标满意度对比发现,观察组满意度达到58.3%,不满意度达到3.4%,总体满意度达到96.6%,明显优于对照组23.3%的满意度、15%的不满意度以及85%的总体满意度,且经统计学对比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实践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巩固和促进临床治疗疗效,促进骨科临床护理实践质量的提升,在骨科实践中值得学习借鉴。
【关键词】
护患沟通;骨科护理;临床价值
骨科患者具有卧床、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等特点,从而给其临床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受长期病魔折磨的情况下,骨科患者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和情绪,从而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也影响到临床治疗和护理质量,导致护患关系的紧张。为此,本文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接治的120例骨科患者作为本研究的案例,探索在骨科临床实践中应用护理沟通技巧的方法与意义,为提升骨科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病情予以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治的120例骨科患者,将其按统计学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最小患者年龄18岁,最大患者年龄73岁,平均年龄为(47±2.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为(48±2.1)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共计120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且两组患者的一般性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症等)并无明显突出差异(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60例对照组骨科患者临床常规一般性护理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护患沟通技巧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熟悉患者心理特点和情绪变化:由于骨科患者受疾病困扰,导致其在长期卧床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下,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的不便。为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困扰因素和情绪波动原因。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和组织培训讲座工作,对骨科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工作。借助自身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骨科疾病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同时对患者肢体疼痛、活动障碍、预后不确定性、医疗费用收取、临床治疗方案的意义和目的等等,同时借助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治疗心态和护理依从性;②重视临床护理语言的使用:临床护理实践中,语言不仅仅包括简单的话语沟通,同时包括肢体语言的应用、语气的调整等。因此,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积极利用眼神、手势、表情等非言语类沟通方式的饮用,同时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重视言语和语气的使用与配合,尽最大可能为患者营造温馨和值得信赖的沟通方式;③情感沟通:情感有助于构建和维系患者临床治疗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和治疗依从性。因此,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通过认真倾听患者倾诉,重视语音、语调、语速等使用和搭配,向患者传递真情感,并及时捕获患者心理和心态变化的迹象,为改进护理提供基础依据;④实物对照组饮用:由于骨科患者年龄差距大、学历背景不尽相同,为此,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采取人体解剖图、实际标本辅助讲解等方式,提高患者对骨科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对临床治疗方案的认识和把握,熟悉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意义所在;⑤其他护理沟通:夜间护理沟通模式则需要护理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安排,保留充足的经历和经验,针对午后患者精神状态较好的特点,开展护患沟通,搭建亲密的护患关系。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量表的方式,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宣教、住院期间护理以及出院指导三部分的满意度进行打分,借助统计学处理软件对结果予以统计分析。其中护理总体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成果和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27.0予以分析评估,其中统计分析过程中以t检验和(x±s)代表计数资料,并以x2表示计量资料。其中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拥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入院宣教、住院期间以及出院指导三个指标满意度对比发现,观察组满意度达到58.3%,不满意度达到3.4%,总体满意度达到96.6%,明显优于对照组23.3%的满意度、15%的不满意度以及85%的总体满意度,且经统计学对比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
3讨论
综合而言,针对骨科患者临床治疗,需要探索有意义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便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巩固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实践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巩固和促进临床治疗疗效,促进骨科临床护理实践质量的提升,在骨科实践中值得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曙红,严其明.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6,17(9):684-685.
[2]李静,李岩,宋伟贞.骨科急症中的护患沟通技巧[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57-58.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患沟通能力;护生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及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临床护理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关注护士是不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者,以及在护理教育中,沟通能力的传授是否缺乏的问题。在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护士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满足病人需要的护理过程中,从评估、诊断、计划、执行措施到评价,都需要沟通。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了解,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病人的投诉率,同时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促进患者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南充市教学医院2016 年的 103 名实习生,其中有 10 名男生,所有学生的年龄在 18~22 岁,实习时间均为 12 个月。文化程度:均为在校本专科生。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实际发放问卷 107 份,回收问卷 104 份,剔除无效问卷 1 份,最终有效问卷 103 份。有效率为 96.2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 统计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用(x ±s)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处理,得出数据。
2 结果
2.1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概况
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各项目的得分显示,得分较高的是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给予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沟通的计划准备,启动和结束相对较弱,同学对自己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也不高。
2.2 关于开放性问题回答概况
本人在该量表后加入了一个开放性回答问题:你认为护理人际沟通课程对你的临床护患沟通能力有没有帮助?为什么?在护生提交的量表当中, 有 16 名同学认为很少有帮助, 占 15.53%. 其余 87 名同学认为有帮助,占 84.47%.
3 讨论
3.1 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概况分析
从统计回收数据可以看出,护理专业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相对较好的是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给予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沟通的计划准备,启动和结束相对较弱。这在一定层次上说明,现在护生已经非常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性,知道收集患者信息和给予患者正确信息是制定正确护理计划的根据,在工作中,能与患者感同身受,更能让患者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度,从而增进护患关系。而以上的这些项目也是在人际沟通课程中老师常提到的问题。相对较弱的环节,经过笔者对量表的综合分析,在沟通的计划和准备这条项目里护生较不会事先通过阅读病人病历来了解病人的状况。究其原因,可能与护生临床工作繁重,缺少时间来分析其患者的病例有关。在沟通的启动中,护生缺乏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在沟通结束时,护生较不会向患者总结这次交谈的内容和告诉患者我们大概要采取的护理措施。究其原因,可能与护生的临床经验过少,在课堂教授中较少涉及此部分内容和在思想上不是很重视等原因。也有许多护生认为自己在操作中应处于主导地位,患者只要被动的配合自己就行了,常常很少注重与患者的互动,所以在沟通结束时较少向患者陈述自己此次沟通的主要内容,即将对患者施行的护理措施等。
3.2 关于解决护生护患沟通缺陷的方法分析
3.2.1 教学仍然是重点
虽说部分同学认为理论的东西很空洞,很难融入实际操作中。但不能否认,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定论。在学校内开展的人际沟通课程中,可以通过变换教学方式来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认知,比如利用示例教学启发学生,采用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式演练来营造护患沟通氛围,也可以通过安排组织学生分批去与医院的一些患者进行交流,收集病人信息。要跟学生讲清楚课程的学习的目标,让他们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在校的护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所以对临床上的一些事很有兴趣。老师可以将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有关护患沟通的比较棘手的案例,在课堂上拿出来,让同学们分析,并可作为情景训练的案例,交给同学们自己发挥,并在练习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更有利于启发学生沟通的欲望。
3.2.2 医院岗前培训
在医院组织的岗前培训中,可以抽取一节课给护生讲解临床上常常遇到的护患纠纷,以及我们护士的岗位职责。要让护生设身处地的了解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更进一步让护生思考促使护患关系和谐的因素。
3.2.3 带教老师启蒙
在护生的临床实习生涯中,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能对护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教老师是直接与护生接触的临床的老师,她应主动的把自己的临床经验,见识过的不同的患者,分类型来教导护生如何与各式各样的患者做好交流,以助于更好的协助患者的疾病恢复,达到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护生与患者共同在愉悦的氛围下完成治疗。所以,应重视带教老师的筛选,加强带教老师培训。让护生尽快的在临床实习给自己正确定位,完善与患者沟通的各方面的技巧,为以后自己独立工作时处理护患沟通问题打下基础。
4 总结
护生已经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只是在与患者的互动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在交谈结束时没能向患者总结此次会谈的内容,让患者不能认知此次会谈的意义所在。护生在护患交谈方面未能即使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造成有时同患者的沟通是在不愉悦的氛围下进行的。因而对护生作出及时的护患沟通能力测评是积极且必要的,时时关注护生在沟通存在的问题,对护生采取一些针对性解答,从而逐步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护患纠纷;儿科;服务态度;沟通障碍;法律意识
护患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对护理过程及其后果作评价时所产生的分歧,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护患纠纷不断增多,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纠纷更易发生。为探讨病人投诉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现将我院儿科病房2003年—2007年发生的45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 临床资料
2003年—2007年我院医患纠纷办公室统计涉及儿科护理方面的病人投诉45起,通过对护患对方提供的陈述材料及病案等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详见表1。表1 2003年—2007年儿科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略)
2 分析
2.1 家长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其家长期望值过高,任何一项护理若不细致均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容易与患儿家长发生冲突,直接导致纠纷。同时,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且儿科常见病发病的季节性强,还要不断增加床位,使护理工作量增大,护理人员又难以相应增加;患儿多过于拥挤,“抱怨”较多,使护士忙于治疗不能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或说话不严谨,解释工作不到位等,造成家长心情不愉快,从而引发护患纠纷[1]。本组投诉中服务态度问题所占比例最高,充分说明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2.2 护患沟通障碍
一方面,由于部分低年资护士缺乏社会经验及沟通交流的技巧,对家长的提问很少耐心回答或机械简单,使家长误感工作敷衍了事。新业务的开展及治疗量的增加占用了大量时间,使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时间减少,无暇顾及患儿及家长的情绪与心理感受,使患儿及家长产生不满。另一方面,护士与患儿及家长在认知上往往看法不同,如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病房的光线及家长的密切配合是相辅相成的,但部分家长对此并不认同,总认为是护士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小儿血管特点穿刺难度大,护士根据患儿个体差异选择穿刺部位时与家长意见不统一,若不能一针见血,矛盾一触即发。本组投诉案中有3起由于家长对护理工作缺乏认识而产生误解造成,反映了社会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对医疗卫生职业的风险性缺乏了解。
2.3 家长对医疗收费的不理解
随着物价上涨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使病人经济意识的逐渐加强。个别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及就医道德,出现了因为医疗收费问题诱发的护理纠纷。本组投诉中,医疗收费问题所占的比例位居第三。因医疗服务项目繁多,内涵没有统一规定,护理人员在科室又承担着每日记账及催缴费的工作,费用增多时部分家长怀疑护士多记或错记费用,当护士催款时说话若不注意场合、分寸,很容易产生护患纠纷[2]。
2.4 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若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的过程不理解、效果不满意及期望值过高和对医疗高风险的不认知,或者对病情恶化不理解、不接受,迁怒于护理人员身上而引发纠纷。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惯性思维,不注重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或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发生纠纷时举证不利[3]。
2.5 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对患儿缺乏爱心,对护理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工作马虎大意,如输液时未排尽空气;不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出现沉淀反应;巡回液体不及时,液体外渗;续液体不及时,未调速;拔针后压迫不严而致出血等。有时仅仅为一句话,使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失去信任而引发纠纷。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造成病人等待,易引起纠纷;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影响,患儿及家长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全程监督医疗护理操作,无端怀疑加药剂量,违反了制度和操作原则,给医疗护理带来不便,同时使医护人员产生反感情绪而引起纠纷。医院其他环节出现问题,如治安、药品的质量与价格、住院费用、医疗设施、治疗效果不佳等其他纠纷引发对护理工作不满。患儿家长若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不满意时,不直接与医生发生冲突,往往通过对护理工作上的失误,如静脉穿刺不成功、语言上的不慎等借故发泄不满情绪而引发纠纷。
3 对策
3.1 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性及护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在思想上、行为上、观念上处处为患儿着想,自觉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4]。在工作中实行换位思考,体验患儿及家长角色,从而启发主动服务意识[5]。工作中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注重患儿及家长的合作,通过尊重患儿的权利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面对动态变化的患儿应调整好自身心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境,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改善服务态度,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
3.2 掌握交流沟通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大量的纠纷是由于不善于或不适当的护患沟通引发的[6]。服务稍有缺陷,就会引起患儿及家长的不满和投诉,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儿科护患关系的复杂性,我科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生活情况[7]。实行首问负责制,改号为小朋友、小宝宝,称家属为同志、阿姨、叔叔等;提倡小儿温馨输液,每项操作前有问候、有解释,操作中有关照,操作后有交代;护士与患儿交朋友,一起玩耍、教他们学习等,及时解决患儿的护理问题。
3.3 合理收费,提高透明度
为减少医疗费用引发的纠纷,我院自2005年实行了医疗费用的明码标价,双联处方,一日清单,自费药由家长签字同意,并在病区住院收费处设有医疗费用查询机,使家长对医疗费用支出心中有数。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或从相关部门得到解答,同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付账,并要求全科护士熟练掌握病房微机系统的工作程序,严把收费关和医嘱处理关。
3.4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
首先认识纠纷的重要性,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纠纷,都会给医患双方带来影响。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纠纷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护理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8,9]。科室利用护士会对全科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护,使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能够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到本职业的职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患儿的权力,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5 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安全意识
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管理者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是对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服务,要认识到法律不会因为护理工作辛苦与繁忙而免去应承担的责任。组织科室利用晨会、交接班或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讨论医疗纠纷案例,从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对科室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或差错苗头及家长不满意的方面,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3.6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科室对各级护理人员制订培训计划,加强业务技术及基本素质训练,突出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关键、重在低年资护士。学习并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熟悉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注重护理工作的细节,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使患儿及家长满意放心,杜绝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0b):26372639.
[2]王虎娥.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5c):13921393.
[3]崔亚萍.规范护理行为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7,21(7c),19501951.
[4]苏叶萍.强化法律及服务意识 预防护患纠纷[j].护理研究,2007,21(6c):16611662.
[5]罗琼华.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5c):13891390.
[6]耿玉如.防止因医患沟通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4):226.
[7]陈丽红.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8a):20432044.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和信息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患者和家属的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对医师、护士期望值也不断提高,稍有不满意就易引发医疗纠纷。护理实习生初次参加临床护理工作是医疗纠纷的高发阶段。成都市金堂县妇幼保健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由护理实习生引发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共6例。下面就这些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发现临床护理教学和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临床资料
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带教护理实习生40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共6例,护理差错有护生发错药,加错药,(未在带教老师监管下操作),投诉主要原因为护患沟通不完善引起误解。
2分析于防范措施
2.1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因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2.1.1理论知识与实践未能有效结合,所学知识不扎实,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氧1~2L/min,她不明白为什么?凭主观臆断写成3~4L/min,影响治疗效果。如糖尿病患者则将生理盐水想当然输成糖水。
2.1.2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够,护生擅自独立操作,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如发错口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护生进入临床,对各种法律,法规了解不够,重视不够,部分护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带教老师忙于处理急诊患者,此时护生容易脱离带教老师的视线而独自进行操作,导致护理差错。在实习后期护生对各个班次的护理工作比较了解,带教老师许多方面已经放手,护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由此放松了防范护理差错的警觉,也因带教老师疏忽带教意识而导致护理安全问题。
2.1.3护理基本功不扎实,理论知识欠缺,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生因操作失败或反复操作而引起护理投诉占30%,其中反复静脉穿刺输液、抽血,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家长很紧张而引发医疗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实习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水平层次不一,部分带教老师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不够,让操作生疏的护生单独操作,当操作不顺利时,患者及家属常感觉把他们作为学习,练习的对象,因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起护理投诉。
2.1.4护理操作流程不严谨,如给新生儿洗澡,人工喂养时,不注意水温,造成新生儿皮肤黏膜烫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差错的发生。护生仅凭自己习惯性思维,认为温度是合适的,不注意检查水温和室温,忽略了“三查七对”易发生护理差错。
2.1.5护患沟通欠缺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基础上。部分护生由于语言生硬,表达不严谨,服务态度不端正,从而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引起医疗纠纷。如一些癌症患者,家属要求对病情保密,但一些护生和患者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将病情透露,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情绪变化;护生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随意说不知道,而未及时报告带教老师,帮助解决,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2.2防范措施2.2.1加强带教老师安全带教意识明确带教老师职责及带教方法,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做到“方眼不放手”,在给护生提供充分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坚决不放松对护生的监督和指导。
2.2.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生法律意识差,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受法律约束,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2.2.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这是防范护理差错的最基本措施,要求护生严格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规定带教老师认真履行带教职责,不允许护生单独操作。
2.2.4注意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临床护理教学全过程。要求老师多讲,通过操作示教和床边指导对护生进行操作训练;鼓励护生多问,虚心求教。
2.2.5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注意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要求护生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遇患者拒绝护生操作时,不要勉强,如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致歉,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
2.2.6定期检查,严格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与护生一起分析发生的原因,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
1护患冲突产生的原因
1.1法律意识淡漠伴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新的医疗条例规定患者享有认知权、隐私权、知情同意权、自主决定权、平等医疗权;而法律同时也规定护士有履行职责的义务、告知的义务、保守患者秘密的义务。[1]如果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将自己的工作与法律联系在一起,不依法职业,不懂得既保护患者又保护自己,会引发护患冲突。
1.2责任心不强有些护士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及时、不仔细,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核对制度,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凭印象做事导致打错针、发错药,发生病情变化时不及时地反映,对生命体征观察不认真、造假,记录不及时、不准确、补写、重抄或涂改,缺乏真实性让患者家属做-些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如褥疮护理、会阴擦洗、口腔护理等可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引发护患冲突。
1.3缺乏沟通
1.3.1护患沟通在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少,健康知识的宣传少,讲解较少,表情淡漠,语言简单生硬,对患者的沟通、疑问缺乏必要的解释,不能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以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待,注意事项解释不清,往往使患者感到不满而引发纠纷。如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告知绝对卧硬板床的重要性,患者白行下床活动,肢体出现麻木,甚至导致瘫痪下肢骨折的患者未告知拐杖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患者过早下床或使用拐杖不当而出现伤肢的再次骨折等等。
1.3.2医护之间缺少沟通,使患者在长期医嘱静脉点滴结束后,没能及时输注需静点的查房医嘱而再次让患者接受静脉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医生告知患者第2天手术而忘记下医嘱,当患者咨询护士时,护士茫然表情,引起患者的不满极易引及冲突。
1.4医疗费用问题由于公费医疗的改革,高新技术不断引迸、新特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同患者经济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2]。患者对医疗费用问题很是敏感。如果收费项目不具体或费用偏高,每日清单未能及时体现当日费用,骨科手术治疗费用隔日才录入,患者不能信服,故要求查帐,如忽视不予解释或解释不耐烦、不到位,易刺激患者情绪,当患者欠款停药,护士向患者催款时,语言不当也极易引发冲突。
2防范措施
2.1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知识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掌握其内容要求,熟悉患者的权利并结合报纸杂志上刊登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从法律角度去规范护理行为。
2.2加强业务学习,增强职业责任心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常规、部门规章制度、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并按要求做好查对记录,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学习新的护理专程理论知识及技能,练就精湛技术,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思想”。
2.3履行告知义务,掌握沟通技巧。护理人员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与患者之间沟通的主动性。沟通时要肯花时间学会察言观色多了解患者的心理,灵活掌握说话的分寸和艺术,避免信口开河。[3]对有关患者病情、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目的、医疗费用等由主管医生进行详细交代。静点结束前,护士应询问一下医师是否继续用药以避免重复注射而增加痛苦。护士每天参与医师的查房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最新治疗信息。对疾病的护理问题应予加强指导,避免产生不利后果。
2.4加强收费管理,完善收费制度向患者提供每日费用清单,及时提供查询帮助。如有特殊的治疗费用或数目比较大的费用时,主动向患者说明,如有多收费用,及时与住院处联系,并向患者道歉,取得患者的配合与谅解,化解因费用误会引发的纠纷。对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要告知医保用药和自费用药及医保住院预缴金的相关规定,如能及时按时完成患者的治疗,可由责任护士督促患者缴纳足够的预缴金,以免影响治疗计划,并告知欠费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张引串.护患纠纷与信息不对称的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10,14(1):71-72.
【关键词】角色 健康 调节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3-02
护理工作是崇高而特定的职业,要求护士个体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与自控能力。实习护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及临床工作经验,不具备情绪调节能力与自控能力,我院选择优秀带教老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1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缺乏优良的心理品质
优良的心理品质表现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技巧,具备转移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实习护士生刚刚步入临床,缺乏生活及实践经验,还不能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不能理解患者特殊的心理变化,往往容易发生冲突引发口角,造成心理压力增大。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未能建立有效沟通
学校里虽然有《护理心理学》的课程,但实习护生在实习中遇到不同疾病,不同性格的患者,一时还不能运用心理学来进行自我心理平衡和调节,往往造成护患关系障碍。
1.3 实习环境的特殊性
校园的宁静平和与病房的紧张忙碌形成鲜明对比,面对病情的变化莫测,随时发生的大抢救,实习护生无法镇静面对,导致精神紧张,身心疲劳。
1.4 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实习护生每天付出大量的辛苦劳动,承担着很高的风险,却往往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常常被拒绝做某些操作,自尊心受挫,产生消极情绪。
2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方法
2.1 临床带教老师的榜样力量
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护生的直接指导者,是进入护理临床工作的启蒙,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临床实践的标杆。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与病人沟通的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院挑选的带教老师为工作五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护理工作、能将积极情绪带给学生的优秀教师。
2.2 良好的形象是促进护患沟通的关键
优雅的举止,亲切的话语,给患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关系到患者在院治疗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领域,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得到患者的承认和赞誉,在积极和谐的环境中努力工作。
2.3 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
护士个体职业心态的建立,大概需要10年时间,实习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阶段。面对物质的诱惑,高强度的工作,较低水平的收入,实习护生难免出现失落感。临床带教老师应帮助他们客观合理评价自己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自尊、自爱、自强,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
2.4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灵活掌握沟通技巧
由病房总带教老师主持,选择病例,对患者的表明想法,情感流露,潜在愿望等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运用倾听技巧、移情技巧、阐释技巧等,帮助患者解除疑虑不安、哀伤情绪,并分小组进行讨论,以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沟通技巧。
2.5 学会正确的情感宣泄方法
在紧张而忙碌工作中,实习护生面对患者的误会和不配合等行为,常常要压抑自己不能将不良情绪暴露在患者面前,带教老师应帮助实习护生采取适当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对象,在特定场合,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有效减低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
作为刚刚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在从学校学生到实习护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由于环境和角色的改变,常会面临许多困惑、挫折和压力,因此培养实习护生掌握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方法,有利于学生在面对不同病情、不同性格的患者时,保存有效沟通,避免矛盾冲突并能让自己的压力得到释放,缩短角色转变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 史瑞芬,护理人际学[M],北京:人民医院出版社,2003.1.1
[2] 雷泽秋,深化整体护理必须注重护士情感美的培养[J],当代护士,2002,7:42-131.
l引起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家长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其家长期望值过高,任何一项护理若不细致均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容易与患儿家长发生冲突,直接导致纠纷。同时,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且儿科常见病发病的季节性强,还要不断增加床位,使护理工作量增大,护理人员又难以相应增加;患儿多过于拥挤,“抱怨”较多,使护士忙于治疗不能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或说话不严谨,解释工作不到位等,造成家长心情不愉快,从而引发护患纠纷。有的护理人员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造成家长心理产生一定压力也易造成纠纷发生。
1.2家长对医疗收费的不理解: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临床新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的经济承受力产生矛盾。随着物价上涨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患者经济意识加强。个别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及就医道德,出现了因为医疗收费问题诱发的护理纠纷。因医疗服务项目繁多,护理人员在科室又承担着记账及催缴费的工作,费用增多时部分家长怀疑护士多记或错记费用,当护士催款时说话若不注意场合、分寸,很容易产生护患纠纷。
1.3缺乏语言沟通技巧:在我科发生的34例护患纠纷中有10例就是由于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导致的。护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患者情绪,在工作中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缺乏语言沟通技巧主要表现为:有的护理人员不会使用语言技巧,面对患儿及家属提问时,往往不讲究方法,说话不注意技巧,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说话方式和语言,回答问题简单、生硬,导致家长误解或难以承受。有的护理人员欠缺主动服务意识,双方交流与合作的不足,相互尊重与宽容欠缺,缺乏对患者的宣教,使患者对医院的规章制度不了解,患者对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不了解,不履行自己的责任,医护之间出现矛盾。有的护理人员语言沟通中过多使用专业术语。有的则是缺少沟通时间,由于工作繁忙导致时间紧张,影响了护士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护士无暇听家属的诉说,未及时解释家属提出的问题。
1.4护理质量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态度不严谨,从而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有的护士当工作繁忙时不注重护理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在单独值班时,慎独精神不够,便自行省略操作程序,比如晚上值夜班时,没有按时巡视病房,遇到病情变化快,未被及时发现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导致护患纠纷。
1.5责任心不强: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对患儿缺乏爱心,对护理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工作马虎大意,如输液时未排尽空气;不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出现沉淀反应;巡回液体不及时,液体外渗;续液体不及时,未调速;拔针后压迫不严而致出血等。有时仅仅为一句话,使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失去信任而引发纠纷。危重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造成患者等待,易引起纠纷;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影响,患儿及家长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全程监督医疗护理操作,无端怀疑加药剂量,违反了制度和操作原则,给医疗护理带来不便,同时使医护人员产生反感情绪而引起纠纷。
1.6法制观念淡薄,忽视患者权益: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若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的过程不理解、效果不满意及期望值过高和对医疗高风险的不认知,或者对病情恶化不理解、不接受,迁怒于护理人员身上而引发纠纷。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惯性思维,不注重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或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发生纠纷时举证不利。
2护患纠纷的防范对策
2.1转变服务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性及护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时刻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在思想上、行为上、观念上处处为患儿着想,自觉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在工作中实行换位思考,体验患儿及家长角色,从而启发主动服务意识。护士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能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恼怒,安抚家长的不满情绪。因为,一旦稍有疏忽大意,酿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动态变化的患儿应调整好自身心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境,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改善服务态度,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
2.2合理收费,提高透明度:为减少医疗费用引发的纠纷,实行医疗费用的明码标价,一日清单,自费药由家长签字同意,并在病区住院收费处设有医疗费用查询机,使家长对医疗费用支出心中有数。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同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家长沟通,对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了解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直到患儿家长满意为止。告知家长费用情况,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付账,并要求全科护士熟练掌握病房微机系统的工作程序,严把收费关和医嘱处理关。
2.3讲究护患沟通艺术:护士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家属的内心感受,解答家属的问题,体会他们的痛苦,并尽量给他们以安慰和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给患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治疗时,具有告知义务,要多向患儿及家属解释,多说多讲,边做边讲,得到患儿及家属认可的同时,也得到患儿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如果一次没有成功,则对患儿说:“对不起,没做好,请你原谅,我再给你操作一次”。对家属提出的任何问题,一定要耐心解释,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运用沟通技巧,要因人而异,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
2.4提高护理质量: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常规,制订护理操作常规的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因为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是护士工作中的指导准则,是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科室对各级护理人员制订培训计划,加强业务技术及基本素质训练,突出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关键、重在低年资护士。学习并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症状,熟悉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注重护理工作的细节,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使患儿及家长满意放心,杜绝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加强责任心:护士作风要严谨、认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经常巡视病房,仔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责任心,提高理论与技术水平,教育每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护理人员都要严于律己、慎独。
2.6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首先认识纠纷的重要性,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纠纷,都会给医患双方带来影响。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纠纷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护理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全科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护,使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能够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到本职业的职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患儿的权力,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1 带教老师的素质要求
带教老师应由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同时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和表达。
2 入科教育,规范行为
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应热情地对待每一位新入科的护生,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病区工作人员、护士的行为规范和护理操作规程、各种物品及仪器的存放位置,使其消除陌生和恐惧心理,尽快熟悉环境,进入角色。
3 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
科室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不同层次的护生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小讲课、护理查房、出科理论考试题库、技能操作项目等,并向护生详细讲解,落到实处,使护生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本阶段的实习任务。
4 改进带教方法
4.1带教方法灵活多样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对护生进行逐步教育,护生和教师一起在临床工作时可采取“一看二练三放手”的临床带教法;教师可将自己在临床工作获得的知识传授给护生,向其提供成功的经验即经验教学法;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护生寻求信息的责任感,培养护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护理教学查房则可帮助护生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学习处理护理问题的步骤及手段以及工作中的技巧运用等。
4.2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过去以往的带教中,不管护生理解能力是否能听懂,只管讲解,不去与她们沟通,使带教质量下降,收效慎微。因此带教教师必须根据护生的护理教育现状及不同的心理需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她们的知识水平和需求、思想状况从而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实践活动。使护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最终达到提高护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其走向护理岗位打下基础。
5 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
5.1重视护生自信心的培养 带教教师必须帮助护生树立信心,引导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正确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护生由于自己知识不扎实,害怕带教教师对自己不放心而不放手,不让自己临床实践,学不到技术。作为带教教师应该减少和消除护生的这种心态,培养她们的自信心,让护生看到自己的力量。 转贴于
5.2操作能力的培养 无论何种操作,都要求护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三查七对”,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带教老师首先让护生从理论上熟悉操作程序,然后再通过实践掌握。第一遍操作由带教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再让护生仔细观察带教老师操作数遍,然后由护生独立操作,老师帮助完成。操作完毕,带教老师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所在,再让护生强化进行训练。每次操作带教老师都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帮助她们成功,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5.3培养观察病情的能力 病情观察是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敏锐的观察力是护理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志。带教老师在指导护生进行护理操作时,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护生进行病情观察。如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重点应观察病人的意识、血压、生命体征、头晕、呕吐、大便等情况,让护生懂得观察、学会观察。平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经常提问护生病情观察的内容,不仅能强化记忆、同时又能培养护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5.4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与技巧 为了提高护生护患沟通的能力,促进有效的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教教师除了给护生讲解人际关系、护患沟通的技巧外,还应在患者面前为护生作示范,鼓励护生主动与患者接触,让护生多参加主持公休座谈会,多了解患者的思想、饮食以及背景情况等,主动为患者解决一些问题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指导护生在与患者交谈时,语言应通俗易懂,少用或不用医学术语。
5.5加强护生法制意识的教育 护生如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除本人负责外,带教护士要负法律责任。所以,带教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严格带教。首先带教教师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才能言传身教地教好护生。其次要重视对护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让护生参加院在职护士各种法律知识的培训,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让护生真正明白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不仅保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样也是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及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规范护理行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避免护理工作中的失误,防止医疗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发生。